第一篇: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资料分数的简介
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 《分数的再认识》资料
分数的简介:
1. 数学名词。表示是一个单位的几分之几的数。2.评定成绩或胜负时所记分的数目。
甘铁生《“现代派”茶馆》:“我们考,凭分数,凭本事。” 3.规定人数,分任职务。指军队的组织编制。
《孙子·势篇》:“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李贽注:“分,谓偏裨卒伍之分;数,谓十百千万之数各有统制,而大将总其纲领。”《淮南子·本经训》:“计人多少众寡,使有分数。筑城掘池,设机械险阻以为备。”《晋书·孝友传·庾衮》:“分数既明,号令不二。”
4. 指区分部署。
《晋书·傅玄传》:“农以丰其食,工以足其器,商贾以通其货。故虽天下之大,兆庶之众,无有游手。分数之法,周备如此。”
5.数量;程度。
唐 元稹《中书省议赋税及铸钱等状》:“臣等约计天下百姓有铜器用度者,分数无多,散纳诸使,斤两盖寡。” 宋 王安中《清平乐·和晁倅》词:“花时微雨,未减春 分数。”
6.指 比例。
宋 苏辙《乞废忻州马城池盐状》:“其盐夹硝,味苦,人不愿买。故自四五年来作分数抑卖与铺户。”
7.法度;规范。
《三国志·魏志· 刘劭传》:“文学之士嘉其推步详密,法理之士明其分数精比。”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接识》:“法制之人,以分数为度,故能识较方直之量,而不贵变化之术。” 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它如 管辂之卜,华佗之医……莫不皆然,后人失其分数,思议不及,遂加傅会,以为神授。”
8.犹天命,天数。
明 徐渭《又启诸南明侍郎》:“伏念 渭 小人,立身无状,堕囚有年,等诸分数,爱欲其生不胜恶欲其死之多。”《 醒世姻缘传》第二八回:“谁知这人生在世,原来不止於一饮一啄都有前定,就是烧一根柴,使一碗水,也都有一定的分数。”
第二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国培2011小数班范连池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一课。下面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
一、是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整体1”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二、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分数的再认识不但为本单元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为六年级学习分数应用题做准备。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第二次接触分数,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次体验分数意义的相对性,分数意义范畴开始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也会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感受分数的相对性,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通过“说一说”、“画一画”、“选一选”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分析、概括、估计、推理的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的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价值。
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道分数对应的“整体”不 同,它所对应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的多少也不相同。
四、设计思想:
借助具体的操作活动:拿一拿、画一画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不同的整体1,同一分数对应的部分数量不相同。通过部分数量的计算,在学生解释算理的过程,逐步理解分数意义的相对性。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
请学生说分数,并结合生活情境说一说分数表示的意义。
(意图:针对前测中学生对分数意义掌握较差的情况,通过课前复习铺垫,强调分数意义与平均分的关系,进而揭示新课。)
2、探索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在总数不同的铅笔盒中拿出其中的1/2,通过交流发现不同,质疑讨论,小结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意图:在操作中强调平均分的过程,弥补前测中所呈现学生对分数意义理解不透彻的不足,同时体会分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练习活动:
选用教材“练一练”第1、3、4、5题。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指名学生重点说一说第2、4、5幅图的思考过程。
第2题:先让学生猜测大小是否一样,同时陈述理由,再分一分予以验证。
(意图: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结合前测中出现的问题,利用第1题中第2、4、5幅图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灵活度。)
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学生说思考过程。利用课件操作演示,验证学生的推理。
第4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时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意图:第3题培养学生估计与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第4题结合“捐零花钱”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相对性。)
5、全课小结。
请学生回顾小结本节课的收获和困惑,引导学生从获取知识的过程角度谈收获。
板书设计:
整体1表示的总数分数对应的部分的数量
绿铅笔12枝绿铅笔6枝蓝铅笔18枝蓝铅笔9枝 红铅笔12枝红铅笔6枝 不同的整体1,同样的分数对应的部分数量不相同。
第三篇:分数再认识
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过程。
2、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会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分数知识充满好奇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 由分饼的过程引出假分数和带分数。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我们都看过西游记吧,今天他遇到了一些与分数有关系的难题。
猪八戒去化缘,第一天化到了1张饼,平均分给师徒4人,该怎样分?每人得多少张饼呢?”
师:猪八戒贪吃,把4份全吃了,他吃了几分之几张饼呢?
第二天化了3张饼,师徒4人平均分,每人应分多少张饼?
(板书)师:第三天,化得了5张饼,要平均分4份,每人应分得多少张饼?
(二)动手操作,创设新知
1、活动平均分5张饼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在确定自己分的策略可行的同时,寻找其他方法,使学生掌握多种分的策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分的策略不是主要的,而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每种策略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2、动手操作:让生小组4人扮演唐僧师徒四人,然后用5张圆片代替3张饼,动手剪一剪,分一分(师巡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经历“假分数”、“带分数”的产生过程,并让学生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介绍分饼的方法。
第一种情况:小组演示每人先分一张,剩下的一张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再分,每人分到1张饼和 张饼,把它们合在一起。板书:
读作一又四分之一。
第二种情况:把1个圆片分成4份,5个圆片分成20份,每个人分5个 张饼。写成,然后把5个 张饼拼在一起就是1张和 张饼。
有的同学说还可以把5个圆片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每个都分成4份,每人拿5个 其实就是第二种情况.这两种分法的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帮助了猪八戒解决了难题。现在老师再填上几个分数如,我们四人分为一组观察讨论它们的特点,并对这几个分数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观察让学生总结特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分子比分母小的有(1)(板书)
分子比分母大的有(2)
(板书)分子与分母相等的有(3)
(板书)
第(1)组是真分数,第(2)、(3)组是假分数。下面我们再分组讨论一下这几组分数与1的关系。
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设计意图:通过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使生通过自主尝试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亲身体验了知识探究的全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重点,又使学生在学习中既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举几个真分数和假分数的例子。
黑板上还有一种分数 我们观察这个分数由几部分组成?生:两部分 由哪两部分组成?生:整数和分数组成。分数部分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生:真分数。(教师讲写法,学生练习。)那么 是不是带分数?
带分数的整数部分能不能为0呢? 不能如果为0就是真分数了。
回答问题并说举3个带分数。小结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特点。
现在我们认识了这些分数做一个猜谜游戏:考试作弊;考试不作弊 {各打一数学名词} 假分数、真分数
我们对待学习应一丝不苟,不能弄虚作假。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些分数,看看掌握的怎样?我们做几道练习题。
(三)(出示幻灯片)巩固练习:
1.分母是6的真分数有()个,最大是()
分母是6的假分数有()个,最小是()(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检验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2.读出下面的分数,再把它们分别写在下面的圈里。真分数
假分数
带分数
3.涂一涂,画一画。有重点进行指导。(设计意图,练习结合情境展开,生动有趣,有挑战性。第1、3题都进一步让学生加深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特点。这样的练习,既注重了基础,又促进了发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重点的把握。还有力于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分子比分母小
真分数:小于1
分子等于分母
等于1 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
大于1
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 带分数
本节课设计的意图
体现在三点: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如在教学刚开始利用学生喜欢的猪八戒解决难题,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帮猪八戒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激发了自己探究新知的愿望,又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新知中。
第二,在操作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智慧往往从他们的手指间流露出来。对于较抽象的知识,安排形象的操作,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新知。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能使学生对新知形成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有这样的意识:能让学生动手的就让动手操作。例如,让学生动手来剪一剪,分一分,并产生了“真分数、假分数”概念,而且找出了“真分数、假分数”的特点,这样教学,由于整个知识是学生自己借助于形象操作活动探究出来的所以大家易记易理解。
第三,注重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数学。教学时,在活动前我安排了小组讨论交流: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其他同学说一说,在这一环节上,我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找到了多种分的策略。另外我在两个活动中我都安排小组合作动手剪、分、拼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四篇: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教案 第二课时
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
《5.1分数的再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的
复习分数的再认识。分数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作业,巩固分数的再认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观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分数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认识分数与整体。今天呢我们还要继续学习,希望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可以更深刻的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出示板题)
二、新课学习
1.讲故事。
(1)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老师也想给大家讲一个取经路上的故事,想不想听?(用课件演示情景)一日,在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又累又渴,于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去摘果子,不大一会三人腾云驾雾回来了。唐僧很高兴说:“你们辛苦了,取出你们摘得果子的 给我,剩下的归你们吧。于是,悟空拿出了它的桃子的 是4个,八戒拿出了苹果的 是3个,沙僧拿出了梨的 是4个。师傅一看,说:“八戒,你是不是又嘴馋偷吃了?”八戒连喊:“冤枉啊!”你们能帮八戒洗清冤屈吗?
(2)同学们汇报自己的想法,课件演示得出总数进行验证,再一次巩固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老师也有一个问题:悟空和沙僧的 为什么会相同啊?引导延伸到: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就相同。2.比一比。
小明和淘气也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去帮帮他们吗?课件出示都看了两本书的,这两本书都被遮起来,他们谁看的多呢?
3.画一画:国庆阅兵式上,群众演员在天安门广场排出了各种不同的方阵,现在这个正方形是其中一个方阵的四分之一,你能猜测出这个方阵的完整形状吗?请大家打开练习本,试着画一画。
(发挥想象,独立创作,板演到黑板)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画得也不错。看来下次再有大型的表演,导演一定要来参考咱们的意见呀!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形虽然形状都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是什么呢?都是由四个正方形组成的。
选一选:根据一根圆木的1/3,判断这根圆木。根据一个圆的1/4,判断这个圆的3/4。(课件示题)
4.填一填: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课件示题,指名回答)
5.辩一辩: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6.小结。
师: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莱茵德纸草书”中就有关于分数的记载.我国使用分数的时间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里,就有许多有关分数及其应用的记载。
三、结论总结
通过复习分数的再认识分数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观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P66第1-4题。
1.第3题。第3题要让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2.第4题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课练》的连习。
六、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复习解题方法
第五篇: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教案 第一课时
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
《5.1分数的再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观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
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学难点
真正认识不同分数对应的整体所表示的量不同。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课前准备
视频、图片、多媒体课件。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场组织活动: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枝。
师:这里有两盒铅笔,你能从每盒铅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准备怎么拿呢?
生1: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生2: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除以2,也就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1/2。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的再认识。
(出示板题)
二、新课学习
1.老师这儿有三份圆片,你们能从每一份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 提出观察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能提出问题吗?
(在这里要强调各自是把谁平均分了,学生分别拿出的是6片、4片和3片。)
(学生可能的回答)
(1)都是1/2,怎么拿出的片数不一样?
(2)为什么三个同学拿的数目不同?
2.小组合作活动。
提出活动要求: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圆片的1/2,拿出的片数却不一样多呢? 请大家先自己想一想,为什么会是不一样的,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1)学生借助学具独立操作。
(2)小组交流。(3)学生代表汇报。
师总结:同学们都认为每份的总片数不一样,所以三个同学拿出圆片的片数不同。那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
验证:现在请刚才的3位同学把所有的圆片拿出来,告诉同学们你们各自的数分别是多少,它们的1/2又是多少?这时要乘热打铁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整体“一”。并举例说明,比如,一堆煤,一把铅笔,一个苹果等,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单位1或整体1。(通过组织学生交流,在比较中初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体会整体不一样多,所以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强调平均分,深化对分数的理解。)
3.总结归纳。
(1)原来分数还有一个奇妙的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2)学生总结:(能表达出以下内容就可以)一份圆片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份圆片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以1/2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可以是一些物体,可以是一个计数单位,学生没学过 把多个物体看作“1”这部分应有所强调,这里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来理解单位一或整体一。这里要让学生明确分数不像以前学的数那样很多情况下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两个数间的关系就可以,不一定要概括出什么语言。
三、结论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同学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课堂练习
1.独立完成1、2、3,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2.第4题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想法,必要时可以举例说明。第5、6题独立完成,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的思考题。
六、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整体 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