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化学教学情境设计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2 22:47: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中学化学教学情境设计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中学化学教学情境设计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谈中学化学教学情境设计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谈中学化学教学情境设计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 要】本文讨论了谈中学化学教学情境设计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创造性 思维 学生 能力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概念,一般认为创造性思维应具有创造性,认为它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这种思维以它的效果是否具有新颖性、独创性、突破性与真理性为检验标准。化学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它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化学中发散思维与辐分思维的辩证统一,它不同于一般化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的活动能力,发挥了化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的作用。因而能按最优化的化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达到化学创造的完成。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出发,谈几点认识,和同行们一起交流,如有不妥,恳请指正。

一、创设实验设疑情境,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在讲铝这一章Al(OH)3一节时,课本强调Al(OH)3具有两性,在制备Al(OH)3时加入适量NaOH,若过量则得不到Al(OH)3,如何体会好适量的含义,及在什么环境下Al(OH)3能稳定存在呢?选择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甲、乙两人都欲制Al(OH)3,所用的试剂相同,即用同一瓶的NaOH溶液和同一瓶的Al2(SO4)3溶液,不同的是甲往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加入Al2(SO4)3,乙往盛有Al2(SO4)3溶液的试管中加NaOH溶液。问最后谁能得到Al(OH)3?对这道题学生的答案开始都是一样的,乙能得到Al(OH)3,对学生的答案,不急于肯定,也不否定,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在操作中注意观察到甲的现象是这样的:先出现白色沉淀,振荡试管沉淀消失,当这种现象重复数次后,再加入Al2(SO4)3溶液出现的沉淀无论怎样振荡试管都不消失了,而且随着Al2(SO4)3溶液的继续加入,出现的沉淀越来越多。观察到乙的操作现象是这样的: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出现沉淀且振荡试管不消失,但随着NaOH的增加,沉淀逐渐溶解,且NaOH越多,沉淀溶解的就多。直到最后沉淀全部溶解,再也无白色沉淀,毫无疑问,实验现象与原有答案相反,每个人的大脑都出现了一个问号,这时老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现象并作出解释:甲、乙开始出现的沉淀是因为:Al3++3 OH-=Al(OH)3,但甲的试管中盛有NaOH,为强碱性环境,故生成的Al(OH)3沉淀又溶解即发生了;Al(OH)3+OH-=AlO2-+2H2O的反应;乙的试管中盛的是Al2(SO4)3溶液,故Al(OH)3不消失,当甲的试管里的所有的NaOH都与生成的Al(OH)3反应变成AlO2-之后,再往试管中加入Al2(SO4)3溶液就发生水解反应3 AlO2-+Al3++6H2O=4Al(OH)3↓,而乙试管中所有的Al2(SO4)3都变成了Al(OH)3之后,再加NaOH就发生Al(OH)3+ OH-= AlO2-+2H2O,NaOH加入的越多,Al(OH)3溶解的越多,直至Al(OH)3全部溶解,通过分析发现:原先的答案局限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即用可溶性的碱与盐反应制不溶碱,又因为Al(OH)3的两性,因而试剂的用量也做了限制,即NaOH不得过量,这条思考路线的结果当然只能是乙能得到Al(OH)3,实验设疑的思考方式显然与原答案的思考方式不同,用Al3+和AlO2-的水解反应来制Al(OH)3,因而貌似不能得到Al(OH)3的甲得到了,而乙却得不到,通过以上的试验和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了突破常规思考方式,进行创造性思考的乐趣,激发了学生们培养自己思维的创造性的自觉性。

二、创设“一题多解”情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许多学者把发散思维视为创造思维的核心。在心理学和教科学法的诸种专著中,都一致承认“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一题多解”应该是发散思维在化学上的具体体现,其所使用的化学知识是多维的,而不是在一个认识水平上转圈子,展开化学“一题多解”的教学要用启发式,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愿望;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兴趣;讲清一题多解的思路;布置一题多解的作业;推广学生中一题多解的好方法。例如:在物质鉴别的习题中,一是发动学生各自寻求鉴别途径,以培养、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里,主要通过教师命题,学生设计鉴别方案,教师审查、学生实际操作鉴别四个环节来完成;二是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教师提供命题并规定学生至少设计出若干种不同方案来,这时学生就必须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努力实现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目标,为了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升华进入更高层次的水平,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设计信息进行反馈,汇集他们的设计方案,去其相同,取其不同,去其不合理,取其可行者,与学生进行共同探讨,使全部信息得到充分交流和传递。进一步启发、诱导学生去揭示、发现不同途径中所再现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及具体再现方法的规律性。

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在讨论解题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中有创见的同学进行适当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除杂质题中有这样一题,除去KCl含有少量的K2CO3杂质,按照常规方法都选择BaCl2将K2CO3转化成BaCO3过滤,班上有一位同学不是这样做的,他认为加BaCl2,CO32-是除去了可Ba2+不好除。这样又引进新的杂质,他采取的方法是先加HCl;K2CO3+2HCl=2KCl+H2O+CO3↑,当没有气体产生时证明CO32-已除尽,然后加入KOH调PH值至中性,此法虽然复杂了一点,但他毕竟动了脑筋,解题思路宽,知识用的活,解法与众不同,实属有创见,我向全班同学介绍并肯定了这一解法,不仅提高了该同学的学习兴趣,对大多数同学也有启发和教育作用。接着又引导同学思考还有无其它方法,从而把学生思路引向高潮,对同学提供的不同解法均加以肯定,并告诉他们还要善于从多种解法中找出最佳方法,从而使学生学到从知识的港湾游向大海的本领。其目的就是: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巧妙地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创设多种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每章知识学习完,教师总要归纳、小结,若总是由教师一人归纳,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无味,能否变换一下形式让学生自己来小结整理,于是我采取让学生写小论文的方法如:在讲完铝这一章知识后,要求学生用第一人称写法将铝的知识概括小结,不仅要求知识完整,且文章要生动有独到之处,这一方法的改进,使同学们异常活跃起来,有的同学不仅阅读了有关铝资料,走访家长及有关人士,而且还跑到有关工厂去参观,写出了“铝的自述”的小论文。学生运用形象的比喻手法将Al从结构、性质到用途;从微观到宏观,描绘的如画如声形象逼真,如身临其境游荡在Al的海洋中,个别同学甚至还大胆的提出某些假设和预测使学生的积极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情景,同时也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施展,在讲评时教师对同学的成绩给予肯定,并对优秀作品发了小纪念品以示鼓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兴趣,调动了他们创造欲望和动机,无疑是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显示了本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

作为科学教学的化学教学,其功能已不只是传授和继承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还应将化学知识作为一种载体,培养社会责任感,促进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应尽可能地优化课堂教学情景,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发展智力,提高各种能力,在此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就是说,化学教师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参考文献:

[1]毕华林、元应丽.STS教育与初中化学新教材开发[M].化学教学.2003.[2]王梅生.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2005.[3]毕华林、元英丽.化学教育新视角 [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4]毕华林.化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5]张福.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作者单位:湖北孝感云梦曲阳高级中学)

第二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仪征市青山中心学校宣小梅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创造性作为民族自主之本、人类最有活力的行为、科学研究的第一要义和生命线,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科学进步,起到了灵魂的作用。学校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加强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同时,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人对,具有高素质、富有创造力,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摆在教育面前的一件大事。

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们完成创造活动的基础,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教育任务。那何为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个人在头脑中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新联系或新答案,用以组织某种活动或解决某个问题的思维过程。它要求人们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组合并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表现在思维结果和产物上的新颖性与效用性。其二,创造性思维既要有发散型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但更多地表现在发散型思维上。其三,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必须有想象尤其是创造性想象的参与。

针对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强大动力,也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当前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与个人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促进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积极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

孩子的求知欲对于发展创造性思维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欲望在幼

儿时期就已萌芽。人们都想了解新事物,取得新经验,但如果对这种新事

物完全一无所知时,反而引不起兴趣,或者觉得有些惴惴不安。如果是与

已知的事物有某些不同,又有新的资料可供了解它时,求知欲就会增加了。

因此,要通过孩子实际获得的经验来启发兴趣,依靠各种视听手段给予间

接经验,或者提供资料,说明它与已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来促使孩子

求知欲的产生。

二、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

培养集中型思维主要是通过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而

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新概念、新原理产生实质性的理解,真切地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及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并指导他们运用

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应用一般原理解决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这样,学生

不仅掌握了学科知识,也能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渐进形成集中型思维能

力。

培养发散型思维的途径是:其一,教师应经常提供一些具有多种答案可

能性的题目,经常让学生做一些一题多解的练习。教师的提问也应尽量做

到激发学生的发散型思维活动。一般说来,提出述理性问题和扩散性问题

更富有成效。述理性问题有“为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想?”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扩散性问题是:“你想到了哪

些可能?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其二,排除定势干扰,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破除定势对学生思维的干扰,引导他们的思维向新的或多

个方向探索。如果学生思维受定势干扰时,可让学生说出他是用什么方法

解决的?为什么?再启发他们尝试用新的方法。如果还是想不出来,教师

可指出定势干扰的情况,让学生有意识地予以克服,从而让学生的思维顺

利地向新的方向发散,直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其三,可采用国外心理学

家提出的急骤的联想式或暴风雨式的联想训练法。具体方法是:要求学生

迅速地提出一些观念与想法,不要犹豫迟疑,也不要考虑质量好坏与数量

多少,待到结束后再加以评价。研究表明,这种训练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

造性思维有很大帮助。

三、以课文为“原型”,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所谓创造性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独立地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教学中,结合课文,运用幻灯投影的形象性,对学生进行

创造性想象的培养十分重要。

例如,在讲完《狐假虎威》这一课后,我们提出“有一天,老虎又碰

到了狐狸------”的问题,引导学生想象他们之间会发生的情形,让其将

想象的情形画在玻璃片上,然后映示在银幕上,再让他们发挥想象根据自

己的画面讲出故事来。现仅举有代表性的三例,来说明学生确实发挥了丰

富的想象,画出了各异的画面,讲出了生动的故事。学生甲在画面上画了

狐狸捂着肚子,他讲的故事是:狐狸看到老虎以后,就捂着肚子假装生病

了,老虎问它得了什么病,狐狸说:“我得了非典------”狐狸的话还没说

完,老虎已跑的无影无踪了。学生乙画了一棵大树,他讲的故事是:狐狸

看到老虎后,装做对老虎很亲热的样子,老虎说:“你别想再骗我了,这次

我一定要吃了你。”狐狸眼珠一转,对老虎说“老虎大王,我们来比赛,你

能先跑到前面那棵大树下,我就让你吃。”老虎一听,撒腿就向前面跑去。

狐狸悄悄地从后面逃跑了。老虎跑到大树下很高兴,心想:这回狐狸没话

说了吧!它掉头想看看狐狸跑到什么地方了,哪里还有狐狸的影子呦?老

虎气得------这里以课文中的内容为原型,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不

仅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且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画能力,真可谓“一举两得”。

四、指导学生运用经验培育创造性思维及能力

1、通过细心观察,自由操作来丰富经验

孩子们都想摸摸,动动或摆弄一个东西,也喜欢仔细地观察、操作物

件,想了解它们,这是创造活动的基础。喜欢玩玩具的儿童,长大以后思

路就比较开阔活跃,遇到问题想出的主意办法也多,富有独创精神。在这

方面加以培养,就是培养创造性的品质。

2、开辟活动内容丰富的场所,备齐充足的设备让孩子自由地探索,启发他

们的思想、观点。

在准备有用的充足材料和设备时,不要把半成品或破旧物品扔掉,它

们也是有用的。让孩子拆卸这些破旧东西也能有新发现,或者用这些破旧

东西想出新的玩法,或者制造出重新组合的新玩具来。

3、对孩子的探索要有反应

对孩子的探索活动,要作出适当的反应,这能促进孩子好奇心的发展。

家长首先要给予鼓励,其次是要准备有关的材料如图书、视听教材给予帮

助,也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讨论,通过他们相互之间交流,更促

进好奇心,丰富信息。

4、让孩子尝到创造活动的乐趣

在培养孩子创造性时,要让其进行创造活动,尝到创造的乐趣,体会到

创造活动的价值。例如,让孩子试着发明一些东西,体验创造的快乐;自己

总结出某数学公式,写出有创意的作文,完成一幅图画等,要予以肯定,由

此来提高发明创造的欲望,培养创造的意识。

5、让孩子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中获得经验

在指导孩子时要注意使孩子不怕失败,不闹情绪。失败从创造过程来讲,是走向成功的道路。这种失败不是作为结果的失败,而是过程中间的失败,它实际是创造的基石。因失败了不要就此结束,而应该指导孩子进一步努

力,使他们尝到最后成功的欢乐。

五、积极评估,鼓励创新,促进孩子自身独立学习的能力

创造的内容是独创的、有个性的。创造活动从创造过程的角度看,都

是单独进行的,要训练孩子自己思考。要重视孩子在学习时与其他人不同的见解、观点和活动,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创性,要使其养成不断改进创

新的态度,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家长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孩子进行思维的积极性,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实践中由于经常独立地处理问题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学生在大胆创新的尝试中也有可能理解失误或思路不当,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欣赏的角度,肯定学生能独立思考并引导其思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有独立见解”“老师还没有想出你就想出来了,真了不起”这一声声的赞扬像股股暖流流入学生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

六、发展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没有完整的传统逻辑过程,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过程。它可以帮助人们从大量事实提供的各种信息中迅速作出抉择,抓住时机,把握方向,作出预测,一步就看到问题的结果或答案。科学研究中的发明创造,多数始之于直觉思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也经常表现出直觉思维。如猜测题意、应急性回答,提出种种不合常规却含有合理性成分的想法等等。对于这一现象,教师应给予适当的鼓励与积极的引导,以促使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但是,在鼓励学生直觉思维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形式来论证和检验自己的直觉思维是否正确。让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结合使用、相得益彰。

七、善待学生的“偏常”行为

作为教师,当然希望自己的学生今后能有一番大作为,能够在某一领域取得创造性的成就。但是,当学生在学校中表现出具有创造性萌芽的“偏常”行为时,教师又每每感到无法接受。研究表明,创造性强的学生多数

有以下三个特征:淘气、顽皮和放荡不羁;所作所为时逾常规;处事不固执,较幽默,但难免持有嬉戏的态度。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都喜欢循规蹈矩、从不与教师唱反调,也不提出“怪异”问题的学生。恰恰那些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学生却常常有意无意地出现种种叛逆行为。爱因斯坦上小学时,就因为顽皮,上课时有破坏性而被开除学籍。爱迪生小时侯就由于问了“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被认为是故意捣蛋而被赶出校门。其实在儿童顽皮、淘气甚至荒唐越轨的行动中,就孕育着创造性思维的幼芽。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我们建议教师要对儿童的“不轨之举”作出分析,善待其中包含有创造性思维成分的“偏常”行为。

总之,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能力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提供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空间,激发其思维的活跃性,使他们勇于思维;还要巧于点拨,使他们学会思维,科学地思维,提高其思维的质量。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否则,至多只是培养兴趣而已,甚至可能养成不好的思维习惯,影响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利用语文教学这块有力的阵地,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保护学生的创造性,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第三篇:如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如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姓名:田富强

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东联现代中学 联系方式:***或*** 电子邮箱:dstfq@sina.com

时间:2012年4月10日

如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田富强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能否初步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这对他们将来能否成为创造型的人才至关重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创造性的培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呢?

一、注重学生个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大凡创造型人才,都有一种鲜明的个性。个性虽不属于智力和思维,但它与一个人的思维品质的形成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平时没有事业心、思想保守、唯唯诺诺、缺乏主见的人,能够在事业上有什么新的发明和创造。从创造心理学和人才学的研究看创造型人才的个性培养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事业心;

(2)个性的独立性;(3)意志的坚定性;(4)一丝不苟的态度。

针对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想着生谈谈个性独立的培养问题。由于受封建伦理道德和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师生关系上、教学方法上以及各项规章制度上,目前在一些学校和教师身上仍旧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或压抑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以课堂教学为例,有的教师仍习惯于一言堂和满堂灌,满足于教师讲和学生听,整个课堂缺乏民主,缺少活力,没有学生积极参与和论辩的机会,怎么能谈得上个性独立的发展呢?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优秀教师的一个共同经验,就是都把学生真正看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鼓励他们发问和争辩,这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独

立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比如《陈涉世家》中有这样一个名子:“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等国可乎?’”这里的标点和内容的关系就不够清楚,很值得推敲。再如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以戏弄臣”朗读时怎么停顿,《劝学》中“以绝江河”的绝到底怎样理解。不同教材,不同参考的说法常用有不同。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提出不同的看法。有时候学生的求异未必多少道理,但是学生大胆求异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养成了他们爱思考不盲从的好习惯。其次是课文的有误处。我们的教材所选的大多是名家的作品,就总体说都是好“例子”,但这不是说他们就没有问题。事实上有些大家的文章里的问题还不少。以初中语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例,文章在举虞美人这个例子时存在前后矛盾的现象,同是人工培育,文章先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到下文却又说“到20世纪初,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引导学生对此:你怎么看?如果你也认为有问题应该怎么办?让同学们去发现这些问题,并不是要找教材的碴,而是培养学生用批评的甚至是批判的眼光看问题。

二、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因而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的客观环境是十分重要的。(1)加强课堂讨论。从课堂讨论入手,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造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代学生都有一定的竞争欲和表现欲,在课堂讨论中,应该结合听说读写活动尽量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例如创造性复

述、质疑发问和互相答疑、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即席演讲、口头作文、作文互改和集体评改等,都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

(2)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从课外环境来说,像组织文学社、办班级日报和文学刊物、开展小记者活动、举办校园文学广播、开展语文智力竞赛等,也都是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好形式。从课堂到课外如果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创造环境,就会时时处处激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样的创造活动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三、重点加强学生发散性思维 能力的培养

由于发散——辐合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因而这两类思维我们应该作为重点加以培养。发散思维之所以能够具有很大的创造性,就是因为它可以使人在遇到问题时使用权思维迅速而灵活地朝着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发散开来,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得多个新颖性的答案。但是,发散思维的创造性又离不开辐合思维,只有通过思维的辐合才能从对各种答案的分析、比较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最佳的答案。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两种思维都应该重视。只是由于学生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和束缚,在遇到问题时思路狭窄,拓展不开,成为影响创造性思维的首要障碍,因而在实践训练中对发散思维的训练又应该给以特别的注意.比如教学小说《项链》,为了让学生体会小说结尾安排的巧妙,可以让学生继续写结尾,教学《七根火柴》可以让学生想象无名战士要对卢进勇说的话,而教学《祝福》可以让学生想象祥林嫂死去的情景。作文教学更是便利于发散思维的训练。记叙文的审题,供料议论文观点的提炼,都是训练发散思维的极好机会。写记

叙文“朋友”为什么只能写人而不能写物呢?写《廉颇蔺相如列传》“将相和”部分的读后感,为什么只能写“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而不能写“人要有宽阔的胸怀”呢?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样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比如比喻的运用,教师就大可不必大讲它的定义、作用及其运用的注意点,只要确定适当的话语环境让学生自由组成比喻,然后教师稍加点拨就可以了。

第四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新的学科、技术不断涌现,再加上信息技术的出现,知识更新加快。作为教育者,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其能适当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下面浅谈一下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

(一)正确引导,培养创造思维意识

创造是人类最伟大最永恒的潜能,创造能力是人普遍具有的一种才能,所以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化学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化学方法和化学智慧的历史,结合其进行教学,可启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创造性思维,比如学习稀有气体时,开始认为其不能与其他物质反应,所以命名为惰性气体;后又不断发现其还能与其他物质反应,改名为稀有气体。再如元素周期表,开始发现的元素很少,后又不断补充,形成了今天的元素周期表。通过这个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知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得到补充或修正,就是今天公认的概念,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样,学生就不会被课本束傅,就会主动的大胆的进行创造性思维。

(二)灵活教学,培养创造思维品质

心理学认为,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是思维品质的组成因素,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的培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思维训练途径。

1、利用直觉思维,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从直觉思维开始的,实践是引导学生进行

直觉思维的最好方法,教学时可发掘教材中有利于探索和创造的实验,如改进和增设一些设计实验题目,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把验证性质的习题改编为探索性题目,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论证,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如在讲酸、碱、盐的导电性实验时,我没有按课本上的实验去做,而是把装水的试管换成了烧杯,第一次测过后都不导电,然后把烧杯中的水倒入盛有NaCl晶体、KNO3晶体等的试管中,灯泡发亮,然后让学生动脑分析为什么水和NaCl晶体、KNO3晶体都不导电,而加水后NaCl、KNO3都能导电,从而得出电离的定义。

2、利用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方式,采取发散思维训练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立体思维网络,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如学习元素化合物时,使学生学会从通性到特性,由性质决定用途、存在方式、制法,然后又从用途、存在方式、制法来加深对性质的认识,再通过发散思维或将同一知识设计成填空、选择、改错等给学生练,以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3、利用系统思维,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系统思维就是运用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原理,对一章或几章的知识进行归纳、系统,使知识成块,寻找知识块的内在联系,如学过碳后,总结归纳成直观形象易记易用的转化图。在训练中,学生可归纳出很多很多的知识块,活跃思维。

4、利用思维定势,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定势是人们按一种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的既定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往往使学生按一定的习惯方法和思路去分析物质及其变化,若能灵活运用可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知识的正迁移,学习中起积极作用。但有时它还能妨碍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和发展,而且会使学生形成知识的负迁移,产生消极影响。在教学中可进

行一题多练的训练,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如这样一道题:“称取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3.0克,在加热条件下,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得到2.52克金属铜,求原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这是一道思路

1、设较多的题目,可要求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在归纳为四种方法:○

原有氧化铜为X克,则原有铜为(3.0-X)克,则生成的铜为[2.52-

2、设原有铜为X克,则氧化铜(3.0-X)]克,然后列方程式求解;○

3、为(3.0-X)克,后来生成的铜为(2.52-X)克,再列方程式求解;○

4、因质量减少量为使用差量法解,列出方程式后再利用差量法比;○

氧元素的质量,而减少氧元素全部来自于氧化铜,所以氧化铜的质量=(3.0-2.52)÷(减少的氧元素的质量/氧化铜的质量),不同思路得到相同结果,开阔了学生思路,避免了思维僵化,克服了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三)指导学法,培养创造思维习惯

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性的学习。

1、理解记忆,奠定创造思维基础

记忆是创造的基础和前提,新发明、发现总以前人的成果为前提,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理解记忆的培养,如在学习酸、碱、盐的定义时,只有理解了定义,从电离的角度去分析、理解才更好记。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要先通氢气再加热,实验结束要先撤酒精灯,后停止通氢气,只有理解了这样做的原因,才能记得更深刻。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理解记忆的培养。

2、改进学法,形成创造思维习惯

教学时,应鼓励学生根据学科特点和内容改进学法,着眼点放在他们创造力的培养,如做实验时,教会他们不能只看现象,要会分析原因、总结结论。再如,学过常见的酸后,应会总结酸的通性,然后还应会推断未学过的一种酸的性质,学会举一反三,形成创造思维习

惯。

(四)开展实践,培养创造思维方法

在由应试教育改为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育重点已从课堂转为课内、课外相结合。

1、结合教学,创设创造时机

开展实践性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获取知识,启迪创造思维,如在学生复习时我提出:“给你一支底部破损的试管、烧杯、漏斗、集气瓶、铜丝、锌粒、稀盐酸,如何快速的制取氢气?”。通过讨论,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及各仪器的使用有了深刻的认识,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2、开放实验,提供创造条件

开放实验,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操作,成功了,总结成功之点,失败了,寻找失败原因。这样,学生就能大胆设计,为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创造了条件。

3、联系实际,启迪创造思维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平时,讲解知识的同时,若能联系实际就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如课后的小实验,让学生到家做做,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能启迪思路。又如讲过酸后,问:现在假如你家有一块盐碱地,你能想法让它变得更适宜种庄稼吗?学生激情很高,求知欲很强。再如,学过溶液后,提问学生为什么施肥或喷洒农药过浓会出现烧苗现象?这样不断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增强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联系实际,同时启迪了学生创造思维的思路。

总之,创造性思维训练是进行创新教育的中心环节,应在教学中把完成教学任务与开发学生智力结合起来,传递知识和启迪创造思维能力结合起来,围绕教学内容扩展激发创造思维,开拓创新视野,能真正做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适应新课改要求。

第五篇:中学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初探

中学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初探

学人

摘要: 没有创新,就没有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立足于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问题,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创造性思维的意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途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粗浅的探讨。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

创造性思维

思维方式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基础和核心,只有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最宝贵的人才。那么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以创新性思维为核心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刻思考的课题。

一、创造性思维的意蕴

人类的思维活动丰富而复杂。在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中,思维客体有着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静止与运动、具体与抽象、偶然与必然的差异;思维主体在反映客体时又存在着方法、形式、结构和的不同,这就使思维大致可以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灵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不同的形式。而本文要论及的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从事创造性活动中的思维过程,它是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是以聚合、发散思维为核心的多种思维形式协调活动的结果,诚然也是各种思维方式的有机结合,是带有判断推理敏捷、概括综合准确、分析思考深刻、联想想象新奇等特性的高级思维智能,它属于人的认识活动范畴,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它具有新颖性、多向性、批判性、想象性等特征。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在于人作为主体对客体世界所进行的新探索,因此,在人类历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的创造实践始终具有至关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说创造性思维存在于一切科学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那么,毫无疑问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同样存在和需要创造性思维。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意义

1、有利于历史知识的巩固和灵活运用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历史知识的巩固主要靠记忆和理解,这不无道理,但不全面。从短期看,记忆和理解可以巩固所学历史知识,而从长期看,历史知识的巩固还有赖于它的实际运用。运用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记忆与理解知识的过程,而且是更高形式的记忆与理解。只有通过运用,才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也只有通过运用,才能真正体现出知识的价值来。而要运用知识,以及运用知识分析人类社会的历史、现实及未来,这一切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中国古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著《史记》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要实现这一切,没有创造性思维是不可能的。近现代史上的陈寅恪、范文澜、郭沫若等大家的治学和著述的过程中所看到的宝贵思想几乎全部出自于在吸收前人成果基础上的创新。郭沫若运用创造性思维写出了揭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进程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他的《屈原研究》、《甲申三百年祭》等一批影响深远的著作,反映出他不断开拓、大胆探索的创新精神。后人在学习研究他的著作时,无不为他的著作中所充分体现的“活跃的性格、跳动的思想、敏锐的思维和不①懈的追求”所折服、所启迪。

2、有利于新的知识领域的开辟和知识面的不断扩大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自我创造过程,人作为主体创造了全部人类社会,其中包括人自身。德国哲学家兰德曼认为:“人的文化本质包括历史性,„„然而各种文化最终决不仅仅是内在因素或对外在因素的反应的发展,它们是一种自由的创造。”文化作为一个历史的过程,同时它又是人自由创造的产物。因此,从人类文化知识的总量来看,如果没有创造性思维,没有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人们的文化知识与经验只能永远停留在同一个水平上,人类也就不可能有所发展、有所前进。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创造性思维可以鼓励他们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例如,学习历史,对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其收获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通过学习,仅停留在对这一时期历史基本知识与内容的了解上;有的学生则悟出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道理;有的学生则会进一步通过对这一时期历史的总结,借以观察今天的社会现实,用以指导今天的社会实践,更加坚定地沿着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如果学生通过学习,其收获仅仅停留在对知识的了解上,不但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所获知识也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只有把认真学习和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开辟新的领域、获得新的知识。

3、有利于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造性思维不仅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报告中有这样一段振聋发聩的话:目前正在开展的通讯和信息革命,新技术正在把世界各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这些新技术也扩大着社会内部和社会之间的分化。在这里,它给我们深刻地指出了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当今世界,能否进行科技创新、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关系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兴衰成败。而这又取决于我们能否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队伍,取决于我们的国民教育能否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要求,取决于我们全民族的整体素质能否提高。所谓素质的培养,归根到底,就是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和创新知识的能力,探索和开辟新领域的能力。只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具备上述综合素质的适应时代发展和要求的创造性人才。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和方式

在具体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革新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就必须革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场域,使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积极思维、建构知识,逐步养成大胆质疑、追求创新的思维品质。为此,在历史教学中,作为教师首先应努力探索和创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创设生动活泼、质疑辩难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不同思维方式的激烈碰撞中,在相互的讨论、争辩中不断克服思维定势。具体来说,在历史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是多样的,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选择不同的方式。比如:可以通过实物、图片、模型等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可以通过有关的趣味史实创设问题情景;可以通过教材本身所包含的矛盾事实创设问题情景;也可以通过利用不同人物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还可以通过对艺术品的展示,设置问题情景。例如,在讲授秦朝统一货币时,教师可以首先提出“秦朝为什么要用圆形方孔钱作为通行的货币”这一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从分析课文中各诸侯国货币的插图,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秦始皇之所以选用圆形方孔钱作为通行的货币,不仅因为它是原秦国的货币,而且就形状与其他几国的货币相比,较为规范,便于携带;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统一货币,可以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政权的巩固。这是通过艺术作品的鉴别、比较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典型一例。

2、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历史是已经成为过去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确定的无法改变的。但作为叙述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史书,它所记载的历史并不完全是历史本身,而是人们对历史存在进行观察、筛选、②整理后的产物,渗透了研究者、编写者的主体意识,其中包含了记录史实的史学家的历史观点。尽管他们力图真实、准确地阐述历史的客观过程,但由于立场、观点、方法的不同,会对历史有着不同的认识;在对一些历史现象的阐释上,在对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认识评价上,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片面性或错误。有的史书,如《史记》、《资治通鉴》等,还以“太史公曰”、“臣光曰”的形式发表见解、评论,直接表达历史学家自己对客观历史的立场和观点。这种自主客观矛盾造成的学习材料的某些不确定性,为学生展开求异思维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提倡和鼓励学生的主体介入,摒弃传统教学中将学生思想强行纳入教师所设计的轨道,束缚和禁锢学生思维的作法,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学生敢于怀疑传统、敢于怀疑书本、敢于向权威挑战,养成学生不唯书、不唯师的心态,大胆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学生提出的未必正确的观点、看法,要给予积极鼓励、合理疏导,精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3、注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的训练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获得的过程比获得知识的结论更重要,强调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过程式教学重视知识的来龙去脉,是一种开放的,以思维训练为主的教学,它注重的不是授予学生问题的结论和答案,而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学,关键在于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是“捉鱼”的方法。在历史教学中,这种重视思维过程,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要比单纯的传授历史知识更为重要,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

4、沟通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沟通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帮助学生运用有关历史知识,借鉴史经验,认识与解决现实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核心与落脚点。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历史教学处于历史与现实生活的汇点上,现实问题是历史教学的发,人们在追思历史往事中反思、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历史教学应在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关注国家、关注社会现实生活,在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中不断生成新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实现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沟通。第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与具体情况,搜集大量有关的资料以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以史为鉴,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客观、比较地追思过去,思考现在,展望未来。第二,面向社会实际,以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为源头,指导学生从历史中寻找经验,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如在“日本明治维新”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思考: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什么能够成功?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为什么失败?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国际环境、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对照,从中分析原因,总结历史经验,从而正确认识和展望当今中国的发展。

注释:

① 刘茂林:《郭沫若治史的个性特色》,历史研究,1992,(2)第58-62页 ② 兰德曼:《.哲学人类学》,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第250-251页

下载谈中学化学教学情境设计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中学化学教学情境设计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美术对少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美术对少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是少儿综合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少儿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现代社会需要头脑敏捷,有独......

    美术课上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美术课上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莘县实验初级中学杜明珠 美术课堂教学一方面要传授美术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

    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案例研究★

    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案例研究 摘要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亦称为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即通过思维不仅要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且要在此基础上产......

    美术教学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模版)

    美术教学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美国人拉玛说过:“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最主要的竞争力,没有创造性思维,势必会在竞争中失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桐乡市高级中学李玉林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不断创新为灵魂,以......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怎么做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何为创造性思维?创......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文章首先简述了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结合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语文教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且就语文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