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教育学 人物 代表作(五篇)

时间:2019-05-12 22:0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教育学 人物 代表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教育学 人物 代表作》。

第一篇:2016教育学 人物 代表作

19世纪,英国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

1、“教育|”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神话起源说”——教会

朱熹

3、“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

4、“心理起源说”——美国孟禄

5、“劳动起源说”——苏联马克思主义

6、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佛教教育

7、古埃及教育——“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宫廷学校(少)职官学校(多),“学为文士”——奴隶目标

8、古代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

9、中世纪的西欧——教会教育、骑士教育

10、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意大利维多利诺、尼德兰埃拉斯莫斯、法国拉伯雷和蒙田

11、《终身教育引论》——法国保罗*朗格朗

12、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五经 孟子——性善论

荀子——性恶论,”化性起伪”闻-见-知-行 墨子——“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 道家——“道法自然”,“上士”“隐君子”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在战国末期成文,称为“教育学的皱形”

13、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雄辩、青年智者问答法: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柏拉图(古希腊)——《理想国》: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古希百科哲)——《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

昆体良(古罗马教法大师)——《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家),他西方第一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14、教育学的独立形态: 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夸美纽斯(捷克)——1632《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A“泛智”教育 B教育适应自然 C班级授课制

D教育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

卢梭(法国)——《爱弥儿》,性善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教育上的哥白尼”

康德(德国)——首次讲授教育学的哲学家,《康德论教育》“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 德》,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赢得“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 洛克(英国)——《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体德智育)

15、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赫然巴特(德国)——1806《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该书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 A在西方教育学史上,他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教育性教学原则)

B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教学四阶段论)&席勒: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

C形成了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A教育即生活、生长、社会

B“从做中学”、思维五步说,五步探究教学法 16、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的发展:

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纲要》,德国梅伊曼和拉伊、法国比纳、美国霍尔和桑代克

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德国——《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教育与文化》,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

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设计教学法》,杜威、克伯屈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社会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凯洛夫(苏联)1939《教育学》该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杨贤江(中国)1930《新教育大纲》该书是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批判教育学——《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教育与权力》,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两斯两尔)

17、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赞可夫(苏联)——《教学与发展》

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结构教学论”、发现法 瓦*根舍因(德国)——范列方式教学

皮亚杰(瑞士)——《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保罗*朗格朗(法国1970)——《终身教育引论》

苏霍姆林斯基(苏联)——《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18、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孟子——“万物皆有备于我” 弗洛伊德——

威尔逊(美国)——“基因复制”

格赛尔(美国)——成熟机制,双兄弟爬楼梯 高尔顿——优生学的创始人,鼻祖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马斯洛 卢梭

19、外铄论(环境决定论)——荀子、洛克、华生 维果斯基(苏联)——最近发展区

20、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孟子、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

21、社会本位论: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

22、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3、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 1902年壬寅学制——未实行

1903年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资产主义 1922年壬戌学制——新学制、六三三

24、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25、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2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27、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28、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

29、孔子的话: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 “有教无类”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因材施教 ”性相近,习相远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力行近乎仁

30、“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31、“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32、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33、《学记》中的话: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师严然后道尊” “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学不躐等” ”教学相长 “循序渐进

34、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35、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36、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37、“课程”——中国最早见于唐宋期间。

唐朝孔颖达《诗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以法制.宋朝朱熹《朱子全书*论学》: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38、斯宾塞(英国)——《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

39、博比特(美国)——1918《课程》,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这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40、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

博比特、泰勒、塔巴、惠勒、凯尔、奥利瓦、莱顿索通

41、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麦克唐纳、斯腾豪斯、布拉特

42、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劳顿(英国)、弗雷尔(巴西)——《被压迫者的教育学》 643、课程理论: 结构主义——布鲁纳 要素主义——巴格莱 永恒主义——赫钦斯

44、课程设计模式: 目标——泰勒 过程——斯腾豪斯

45、课程评价模式: 目标评价——泰勒 目的游离评价——斯克里文

CIPP评价——斯塔弗尔比姆(美国)CSE评价——斯太克提出,古巴、林肯发展

46、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倪谷音(上海)情境教学法——李吉林(江苏)尝试教学法——邱学华(江苏常州)成功教学法——刘京海(上海)发现法——布鲁姆(美国)目标教学法——布卢姆(美国)程序教学法——斯金纳(美国)纲要信号——沙塔洛夫——(苏联)

47、教学组织形式:

贝尔—兰卡斯特制(导生制)——贝尔、兰卡斯特制(英国)19世纪,道尔顿制——柏克赫斯特(美国)设计教学法——杜威(美国)特朗普制——劳伊德*特朗普(美国)

48、德育原则:

“平行影响”教育思想——马卡连柯,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49、德育模式:

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英国)社会澄清模式——班杜拉(美国)

价值澄清模式——拉斯、哈明、西蒙(美国)50、班级管理模式:

班级平行管理——马卡连柯“平行影响” 目标管理——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

51、“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

52、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

53、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

54、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

55、“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56、“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57、“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夸美纽斯

58、“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

59、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 60、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北京京师同文馆

61、“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苏联)

62、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埃拉斯莫斯

63、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第二篇:著名人物和代表作

1、著名人物和代表作

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王国维《人间词话》亚里士多德《诗学》

2、什么是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是研究文学的基本规律、基本概念、基本范畴的学科,是从理性上研究文学的基本概念,而不是对文学进行感性的认识,是对于文学的原理、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隶属于“文艺学”

3、文艺学的三个分支

文学理论 文学史 文学批评

三个分支的关系:文学史是归纳,整理文学发展脉络以及发展的前因后果的学科,其中涉及到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思潮等、文学批评是用理性的方式对文学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思潮等做出判断评价进而进行细致的分析。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是具体的详实的文学资料,是文学学科的基本内容,为文艺理论提供切实的材料支持。文学理论对文学发展、创作、阅读进行总结,提出批评性质的意见,以利于文学更好的发展,总之三个学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4、文学四要素

作品 世界 艺术家 欣赏者

5、“文本”(文学文本)“文本”也做“本文”,英文是text,而作品英文则是work,是英美新批评派创造并由于他们而流传开来的概念,其原意是原文、正文的意思,在新批评派那里则是指:由作者写成而尚未或有待读者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我们也在这个意义上使用这一术语和概念。它集中的反映了新批评的文学观和作品观,作品与作者无关、与读者无关,其意义和价值只在文本的织体内存在,是封闭的独立自足的,不依赖作者和读者的。后来由于接受美学的发展,文学作品逐渐变成了与文本对应又与之不同的概念,那就是经过读者再创造的文本才叫做文学作品,即work。

6、英伽登的文本层次理论

分为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这属于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第二个层面,即意义单元,是由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所传达的意义组织,他是文学文本的核心层面;第三层是多重图示化面貌,是由 意义单元所呈现的事物的大略图景,包含着若干“未定点”而有待于读者去具体化;第四个层面是再现的客体,即通过虚拟而生成的“世界”。这四个层次中的前三个层次都以建构再现的客体为目标,而再现的客体本身就不再构成什么了。因此,文学文本一般都具有以上这四个层面。

7、我国古代的文本构成理论

那就是认为文本是由言、意两个层面构成的。而古人对《周易》文本特殊构成的分解则可以为我们吸收以上西方文本构成理论的合理之处提出言简意赅的文本构成理论提供启示。《周易·系辞》曾提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和“圣人立象以尽意”的观点。三国时期的经学家王弼进一步理清了三者的关系: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8、形式美问题是由克莱夫·贝尔

9、语言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语言首先是文学创作的手段与媒介,作家正是通过语言深 情地感受万物和无限的生命,文学语言体现了作家独有的艺术感觉与文体风格,语言是文学的基本存在方式。是一套封闭的独立自足的符号体系,是人们交流的媒介。

10文学语言的特征

(1)、音乐性(音乐美)。音乐性可以独立存在,就是我们说的诗词格律,这是文学语言音乐性的最高表现。它们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中对自己语言的物质方面探索、总结出的最和谐的组配和规律。它们自身就有独立的美感,是一种“有意味形式”。我国的近体诗、词、曲等的固定语音格式就是。它们形成了文学语言最感性的审美方面,也是文学意蕴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如苏轼《江城子》

(2)是修辞性、复义性,即截断字面意义,采用隐喻等方法,尽最大力量创造不同于字面意义的语词、语句的引申、隐喻意义,最大限度的增大语言字面意义和文学意义之间的张力,从而形成文学语言的复义性,也就是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我们感叹的言有尽而意无穷。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语境方面,文学语言是内指性的,建构自身的内部世界

普通语言,外指,指向现实世界。文学语言,内指,与外界现实的联系被切断了,自己构成一个内部世界。因此文学的一切不必符合现实的逻辑。因此“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如果放在现实中是违背现实的逻辑的,但文学语言是向内指向自己的世界的,只要遵循它自己世界的逻辑就行了。

(4)接触方面,文学语言是表现性的、表情的。

人类语言符号的两种功能: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日常生活侧重指称功能,文学侧重表现功能,文学语言中蕴含了作者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此比普通的日常语言更具心理蕴含性。杜甫《春望》

(5)语符方面,文学语言是陌生化的,是对语言符号本身的各个层面的扭曲。

俄国形式主义所说的陌生化。我们对日常生活的各种事物感觉已经麻木了,无法引起审美感受,所以文学要故意运用一些新的语言去描写事物,给我们设置一些理解上的困难,阻拒我们的理解,从而使我们去认真品味它的语言,感受到美感。阻拒的过程也就是审美的过程。

(6)对话性

巴赫金说的多语体性或全语体性。

10,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的六要素: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和歌曲,11、“修辞”,是用语言和思维的技巧来建构卓有成效的具有独特表达力的话语方式,也可以说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主要手段。在修辞的运用过程中,语言会偏离或改变一般语法规则从而焕发出新的表达张力,促使表达者和接受者产生共同的思维动势来获得生动性和新颖感。、12、什么是典型

典型是文学形态的高形态之一,除了具有一般文学形象的特征之外还比一般文学形象更富于艺术魅力,表现出鲜明的特征性,它在叙述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13,典型的美学特征

具有一般文学形象的特征之外,还比一般文学形象更富于艺术魅力,表现出更鲜明的特征性。因此,我们给文学典型以这样的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一)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所谓“特征”,就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特征”具有两种属性:其一,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其二,它 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二)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的一种生命的魅力。

1、典型性格的丰富多彩

2、典型性格的灵魂深度。14,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关系

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典型环境中形成的,不充分展示环境,性格的发展就失去了依据;另一方面,典型环境是由典型人物的活动所构成的,不能脱离人物来孤立地描写环境。

15、典型环境

指的是形成典型人物的性格和驱使他们行动的环境,对于它所反映的时代来说,具有典型性。即既能反映该时代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和阶级斗争、社会斗争的总趋势,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16,什么是意境

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17,意境的特征

(1)情景交融是表现特征:景中藏情 情中见景 情景并茂(2)虚实相生是结构特征:“实境”与“虚境”《游园不值》(3)韵味无穷是审美特征:《忆秦娥》 18,意境的分类

刘熙载“花鸟缠绵,云雷奋发,弦泉幽咽,雪月空明”

王国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19,叙事的文学分类

三分法是西方文学分类的基本模式。西方从古希腊开始便将文学分为叙事类、抒情类与戏剧类三个类别。四分法分为诗歌、散文、戏剧、小说 20、叙事理论

传统叙事理论主要谈论的是叙事文学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所以传统的叙事理论主要以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为中心。

21、叙事的构成

一是所讲述的故事内容;二是讲述故事的语言组织;三是叙述行为。据此,我们可以看到“叙事”本身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叙事”的构成: 叙述内容:被讲述的故事内容,人物、事件、场景等。

叙述话语:讲述故事的语句,讲故事的语句不是被动的,“怎样说”很重。同一件事,说的方式不同,读者接受的效果也很不一样。如“马季下蛋”的相声。“听说”和“亲眼看见”马季下蛋,听者的相信度大不一样。

叙述动作:产生叙述话语的“叙述”行为。叙述话语是由叙述动作所产生的。

22、时间、文本时间和故事时间

讲故事的过程涉及到两种时间——讲的时间、故事内容本身的时间。故事时间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文本时间(叙事时间),指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23,视角(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视角

视角是指叙述者讲述故事的角度。根据他的焦点可以分为三种:

零聚焦叙述 指没有固定的焦点的全知叙述。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叙述者是一个局外的旁观者。

内聚焦叙述 叙述者是作品中的一个人物,聚焦点在作品内部。采用第一人称,这个人物参与故事中来,通过他的所见所闻进行叙述。这类叙述有一定限制,叙述者只能够叙述他知道的事情,不是无所不知的,如其他人物的内心就是他不能够彻底透视的。这种叙述可以给人逼真的感觉,引入读者身临其境。

外聚焦叙述 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所知道的要少。与零聚焦相反,叙述者根本不晓得任何人物的意识,只是向读者叙述人物的言语和行为。采用第二人称,最少见。24,什么是抒情

抒情(lyric)由古希腊文中的七弦琴(lyre)一词演变而来。七弦琴原指一种由七弦琴伴唱的抒情短歌,后来指一种偏于表现个人内心感情的文学类型。西方“抒情”这一词的来源点明了抒情的内在特征——抒情和音乐有相似性,基本都是象征性地传达人的内心情感,只是方法不同,音乐用的是音符、旋律,而文学的抒情借用话语的声音和画面的组合来象征性地传达感情。中国的抒情写意:中国古代文论很少用“抒情”这个词来概括某种文学类型,而是用其他的词来表达 ,25,哪些体裁善于抒情?

诗:抒情诗是抒情性作品的主要体裁。词亦是。

小说: 一般都是叙事性作品,但也有少数的抒情小说、诗化小说 散文:抒情性散文

戏剧:戏剧多以叙事为主,但中国的戏曲(与西方戏剧、现代话剧相比,如莎士比亚的戏剧、曹禺《雷雨》)比较独特,抒情性很强,不少唱词本身就是一首首抒情诗词。如《牡丹亭》的剧本可以被视为是一部抒情性作品。26,抒情性作品的构成

可分为三个构成要素:声音、画面、情感经验。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声与情的关系和景与情的关系。

27、诗歌的特征

语言的凝练性、意识的跳跃性、语言的节奏和韵律 28,戏剧的特点

高度集中反映像是生活,空间有限,必须集中反映矛盾冲突,以台词推进戏剧的发展 29,戏剧文学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最终需靠舞台演出而成立,是通过对话手段来塑造人物,最核心的是戏剧的冲突。30,摹仿说

西方最早的关于艺术的创作观念,柏拉图也从他的哲学角度生发了自己的模仿说。只是对于诗(文学)却是一个例外。“镜子说”在一定意义上是“摹仿说”的变体。“镜子说”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产物,它的明确提出者是达·芬奇。这一本自画论的著名说法,从文艺复兴时代开始甚是风行并渐占主流,后来普泛化为所有艺术理论(包括文论)的基本原理。究其缘由,这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理性精神的滋生和发展密不可分。31,再现说 “现象—本质”

文艺复兴之后,随着西方文学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文学“再现’观得以极大的拓展和深化,尤其在19世纪更是如此。兴起于18世纪、完善于19世绍的现实主义思想,就是继承了“摹仿说”本真精神的一种主流文论。与那种简单化的“镜子说”相比较,现实主义强调了对社会现实的能动反映和再现,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反映论”。32,什么是灵感

(1)含义: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2)特征:非预期性、转瞬即逝性和创造性。(3)思维过程: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艰苦地思索、无意间获得结果。

33,灵感与直觉的区别:

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觉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的突兀判断,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34,文学流派 文学流派是指一批作家,因为在思想倾向和文学观念上有相近的见解,在创作实践上有共同的艺术追求,并以他们的创作实绩显示了相似的风格特色而形成的创作群体。也是一种与文学的创造活动密切相关、对文学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现象。35,文学流派的形成

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关系密切。社会历史条件和地域文化都会影响其形成,重要基础和根本原因:思想相近,有共同关心的文学和社会问题,在文学观念和审美趣味上有共同语言,有两个因素影响其形成,外部原因: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内部原因:文学活动自身的矛盾冲突

36,古典主义

诞生背景:17世纪路易十四君主专制。资本主义发达,为扩大贸易,急需克服封建割据局面,要求政权集中。君主专制制度应运而生。古典主义便是这种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在文学艺术上的反映。古典主义产生于17世纪的法国,而后流行于欧洲各国。以唯理论为指导,代表作家有悲剧大师高乃依、拉辛,喜剧大师莫里哀。37,古典主义的艺术特色

1、崇尚理性

古典主义权威理论家 布瓦洛

古典主义的信条:“首先须爱理性:愿你的一切文章永远只凭着理性获得价值和光芒。” 这种理性是永远存在、万古不变的,在当时具有反对封建的神秘主义的作用,但过分强调,就要排斥感情、脱离生活实际。

2、重视类型

注重人物性格的普遍性,而忽略个性。人物往往是某种美德或恶行的化身。如莫里哀笔下的人物:吝啬鬼阿巴贡、伪君子答尔丢夫 3,强调教化

古典主义十分注意文艺的社会作用,强调选择具有重大意义的题材,表现美好、崇高的理想。古典主义的诗歌,充满着对国家掌权者和爱国英雄的丰功伟绩的歌颂;悲剧,大都描写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而结果总是前者得胜;喜剧则往往是对于吝啬、伪善等恶品德的讽刺。

4,追求高雅与标准化

体裁的高下:高级:悲剧、颂诗和英雄诗,主人公限于帝王将相等上层人物;低级:喜剧、讽刺文、寓言,主人公才能由普通人充当。

戏剧的“三一律”:时间一致、地点一致和行动一致 语言讲究典雅华丽。“狗”——忠诚可敬的帮手,《奥赛罗》的“手帕” 38,浪漫主义

诞生背景:英法德诸国完成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取代了封建贵族的统治地位,对未来充满幻想,精神上无限扩张,要求冲破一切封建束缚。浪漫主义正是这种新的社会关系和新的思想观念的产物。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风靡英法德各国。代表作家:雨果、乔治·桑、夏多布里昂;司各特、拜伦、雪莱、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歌德、席勒、史雷格尔兄弟等。

39、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

1理想性强,浪漫主义作家在作品中表达各自的人生理想,往往寄托于笔下的理想人物身上: 2感情炽烈:浪漫主义往往通过主观抒情,表现出火一般的热情。雨果《巴黎圣母院》拜伦《哈罗尔德游记》热情歌颂西班牙人的反侵略战斗,歌颂希腊人热爱自由、追求解放的精神,感情至深,引起轰动。

3、赞美自然:浪漫主义作家喜欢描写大自然景色,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4手法夸张:浪漫主义者在艺术手法上往往天马行空,不可羁勒。浪漫主义作品经常写些不寻常的人物、事件,醉心于奇人、奇事、奇境,且充满幻想色彩,具有异国情调。雨果《笑面人》 40、现实主义

广义:模范论。狭义:19史记的现实主义思潮,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的产物。19世纪30年代兴起并占据主导地位的文艺思潮。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契诃夫,美国的马克·吐温、杰克·伦敦。

41、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

1、真实性:现实主义特别强调真实性,要求按照现实本来的样子描写。与浪漫主义相比,现实主义作家也有理想、富有情感,但把这些都隐藏在作品对现实关系的真实而具体的描写中。

2、典型性:现实主义不以表面真实为目的,对于生活进行典型概括,其细节描写也是为了反映生活的本质规律。所以,现实主义在描写对象时,就要舍弃一些缺乏特征性的不必要的细节,而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42、什么是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语言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43,文学风格的特征

内在根据——创作个性;基本条件——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外部特征——文体和语言组织。

44,文学风格的划分

简分法和繁分法。简分法:刚柔二分,影响最大的二分法。豪放与婉约与此大同小异。姚鼐主张应刚柔相济。

45,文学风格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1)时代文化(2)民族文化(3)地域文化(4)流派文化

46、文学消费

广义:文学欣赏、文学阅读。狭义:近代商品经济与印刷出版媒介充分发展,文学成为特殊商品之后的欣赏与阅读。文学消费是整个文学活动得以实现的重要步骤。

47、文学生产

指以作家内在心理意象形式存在的观念形态的文本创造和出版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作家观念形态的文学文本变为文学读物的物态化生产。——作家的生产、出版者的生产。注意:出版者的生产,多样式,书籍、影像、电子书籍、网络等。48,文学接受

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文本的深层意蕴的积极的能力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具有审美,认识,价值诠释、交流等文化属性。49,文学接受的过程

发生阶段:期待视野、隐含的读者;发展阶段:召唤结构、对话、正误与反误;高潮阶段:共鸣、净化、领悟、延留。50,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文学批评是文学接受过程中偏重理论要求的一部分。文学批评兼及各种文学现象,包括对其本身的评价与判断,即“批评的批评” 51,文学批判的模式

分为传统模式和现代模式,传统模式包括伦理道德批判和社会历史批判,审美批评。现代模式社会历史批判:心理学批判、文化学批判、文体学批判、语言学批判、女权主义批判。

52、社会历史批判

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认识功用和历史意义。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必须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等与作品联系起来考察,代表观点:孟子:“知人论世”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不要拘泥于个别文字而误解了词句,不要拘泥于词句而误解了原文的意义,正确的态度应是“以意逆志”。他的主张很明确,就是分析诗的人不能因为个别的词和句曲解整篇的意义,而应该根据作品探索原来的创作意图,分析作品的内容。53,西方文学观念演变

西方整个古典时期直到18、19世纪之交的浪漫主义时代,“诗艺”((poetry)这个词才是像我们今天理解的“文学”一样普遍使用的术语。西方历史上最早并具有持续影响的探讨诗歌本性以及诗艺的哲学论文是柏拉图著作,柏拉图之后,所谓“文学”者才成为思考的对象。那时对“诗”的性质的代表性理解是“模仿”,正是在“模仿”之下,诗有无价值及其价值所在被反复申说。主要有四方面的变化锻造了现代的“文学”概念。审美化、人文化、民族化、学院体制。

54、模仿论

模仿论是最为传统和古老的一种文学观念,尤其在西方。它主要认为文学是对自然和人的社会生活的模仿。古希腊对文学模仿论做了最全面和最成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索和探讨的思想家是亚里士多德。他使这种思考在当时就成为一门知识,并且他为此写了专门的著作:《诗学》。亚里士多德说:诗“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箫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是模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

55、文学的真实

文学中真实的涵义:艺术真实:既非生活真实亦非科学真实,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这是一种特殊的真实,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而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56,模仿说

是与文艺本质论的模仿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对后代影响很大。但是,正像本质论的模仿说并不全面一样,发生学的模仿说也不能解释全盘。首先在原始艺术里,虽然有一些是模仿现实形象的,如壁画上的牛羊形态和狩猎场面,以及陶器上的鱼形图纹等,但也有些则并不模仿什么,如劳动工具的美化和完全抽象的几何形图案。其次,有些艺术只是直接抒发内心的感情,既不模仿现实的形象,也不模仿动物的声音,如《毛诗序》所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57、巫术说

就是一套约定俗成的有目的和意义的行为方式系统。也可以说是一套前文明的世界观。其特点是总要采用一定仪式,使巫师由人过渡为神或具有神性的人的表征。巫术发生说代表人物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弗雷泽等。

58、巫术说的优点和局限: 巫术说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艺术起源,提出了一种比较新鲜的解释。有其合理性,因为巫术思想的确是原始社会的普遍信仰,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也并不例外。局限在于没有材料能说明所有原始艺术都与巫术有关。目前的考古资料也未能证明巫术的发生一定先于艺术的出现。马林诺夫斯基等民族学家则提供了某些原始部族只有艺术并无巫术的资料,使得“巫术说”难以自圆其说。

巫术观念是宗教意识的萌芽,是人类想通过某种自身行为去控制自然界的主观幻想的产物,有着明显的实用目的,并非是一种审美意识。而且有些学者认为,巫术说,特别是弗雷泽的解释,是贬低了原始人的智慧,因而是不可信的。后来的一些人类学者又逐渐抛弃了这种学说。59,游戏说

游戏说影响力比较巨大。起源于康德,代表人物还有席勒、斯宾塞。康德 艺术是“自由的游戏”。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束缚,往往得不到自由,因此,人们总想利用剩余的精力创造一个自由的天地,这就是游戏。人这种游戏的本能,就是艺术创作的动机。康德的说法被席勒加以继承、发挥,正式形成了艺术起源的游戏说。60、游戏说的优点和缺陷:

优点在于游戏的非功利性说出了艺术的某种特性,所以为很多人接受。但它也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备受诟病。第一,游戏说从生物学的观点考察艺术的起源,而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因而比较强调人乃至动物的本能。但艺术创造并非生理需要,也不是本能的表露,而是一种审美需要。第二,席勒和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说也不能解释游戏的本源。谷鲁斯指出,如果游戏完全由于精力过剩,那么当发泄完之后,游戏应该停止。但实际上并不然,喜欢游戏的人和动物,往往玩到筋疲力尽还不肯放手。而且游戏也不仅仅是无目的的活动,目的就是练习了生活技能。小猫玩纸团是练习捕捉老鼠的本领。女孩抱娃娃是练习将来做母亲。(谷鲁斯批评精力过剩说的时候颇有道理,但当他提出练习说时又难以自圆其说,因为小孩热衷游戏,并非练习生活本领,而完全是一种爱好。如小孩做造房子的游戏,经来未必就是要做建筑师。)可见,游戏说内部分析很大,各派都不能自圆其说。61,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观念,文学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经济基础或物质生产。社会结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等。

从整个社会结构来看,文学的发展最终都可以追溯到经济基础的原因,但文学与经济基础之间隔着许多中间环节,所以经济基础对文学的作用并不是直接的,文学的发展还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

62,文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是平衡和不平衡的关系

从历史的总体来看,两者是平衡的。文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以经济基础为其发展的最终推动力。在文学的发展进程中,虽然有些结果并非经济在起直接作用,但其根本原因往往可以追溯到经济因素。两者的平衡不是绝对的,存在众多的不平衡现象。, 63,电子文化时期

进入高科技的电子文化时期之后,现实空间与赛博空间(虚拟空间)的兼容,延长了人们的中枢神经,产生了大量共享的信息资源,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现实,使世界带有超现实的色彩。

64,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

网络文学的基本表现:通俗化、速食化,不过分讲究文句的修辞,不大考虑表达方法。而其中最主要的是:语句构成简单、情节曲折动人和贴近网络生活本身。但是其实传统文学的渗透还是存在的。网络文字改写了传统文学样态,但并非彻底颠覆传统文学。传统文学借助网络传播,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网络文学。从网络作为传播媒介来看,网络所载重要内容之一,是此前用传统方式书写并已经历久而成为经典的文学。这标明人们看到了网络具有的巨大的传播力量,从而将这些经典文学输人网络,使之在网络这个巨大而迅速的载体上被更多的读者阅读。既然在同一种媒体中,网络原创文学就势必会在传统经典文学那里吸取资源。在网上进行文学书写的网民,必须具备初步的文学修养,其所写的东西才能够让其他网络文学阅读者体验到文学趣味。

第三篇:教育学100人物及观点整理

教育学

人物及观点整理

孟子

1.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主要观点

(1)性善论(内发论、个人本位论)

(2)教育目的:明人伦(首要任务)

(3)论理想人格:提出了大丈夫的理想人格(4)论教学的基本要求

①“深造自得”: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②“盈科而后进”:循序渐进

③“教亦多术”:因材施教

④“专心致志”

许慎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进行说明:“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最早对教育一次做出解释说明)

朱熹

1.神话起源说(存天理、灭人欲;天人合一)

2.最早提出因材施教观点(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3.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这里的课程即指功课及其进程。(我国最早与现代意义接近课程一词的出处)

4.朱熹的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析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利托尔诺、沛西•能

生物起源论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

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

孟禄

心理起源论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米丁斯基、凯洛夫

劳动起源说

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劳动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凯洛夫

1.劳动起源说

2.凯洛夫的《教育学》该书被公认为是世界上

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3.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孔子

1.孔子私学的规模最大(显学:儒家、墨家)

2.《论语》是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

仁的中心是:爱人

3.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4.孔子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后来的儒家思孟学派进一步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5.《论语》中的思想

巩固性教学原则: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因材施教: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埃拉斯莫斯

1.人文主义

2.最早提出班级一词

保罗·朗格朗

终身教育之父(《终身教育引论》)

荀子

主要观点

(1)性恶论——化性起伪(外铄论、)

(2)教育目的:大儒

(3)学习过程:闻—见—知—行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直观性教学原则

学习心理状态—虚壹而静(4)论教师——尊师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师云亦云”

墨子

主要观点

(1)

素丝说与教育作用(外铄论)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2)

培养目标

建立一个“兼爱、非攻”的社会,培养“兼士、贤人”

(3)

教育内容:

①政治和道德

②科学技术

(小孔成像)

③文史

④思维能力

(4)

人的认识与言谈是否正确,需要有衡量标准,于是提出应当把握三条标准—“三表”:

(5)

知识的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即“亲知”“闻知”“说知”

(6)

思维和辩论方法:“察类明故”

王守仁(王阳明)

主要观点

(1)

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①“心即理”与“致良知”

“知行合一”。

(2)

儿童教育思想(王守仁教育思想中最有价

值的部分)

①儿童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以人伦”,“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

②认为儿童教育应该取诱、导、讽的栽培之方

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鼓舞儿童的兴趣。

•

③儿童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注重陶冶情感,促进身体发育故儿童教育应开设歌诗、习礼、读书

(3)

王阳明为学生制定了四个条规: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苏格拉底

1.被称为西方的孔子

2.教学方法: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又称苏格拉底法、问答法或产婆术)——西方第一启发

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3.明确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

柏拉图

1.《理想国》

2.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

3.认为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乃是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这种理想的工具,这种观点是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渊源(社会本位论)

4.教育理想目标是培养哲学王

5.雅典学院

6.“寓学习于游戏”

亚里士多德

1.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2.《政治学》

3.教育目的: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

4.实施体、德、智三育,按照人的身心发展进行教育

5.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最早提出教育阶段论

6.文雅教育,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闲暇时间和自由学科。

7.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昆体良

1.《论演说家教育》《雄辩术原理》

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著作,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

2.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三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理论

培根

1.《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2.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并与其他学科并列。

3.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4.首次提出了实验归纳法

夸美纽斯

1.《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教育学之父)

2.对学年制、班级授课制(最早)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3.提出了“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为此编写了很多教材,如《世界图解》。(学科中心主义——

泛智主义或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4.教学原则:他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5.个人本位论

6.直观性教学原则

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

夸美纽斯: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学习,应该尽可能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呈现给学生

卢梭

1.《爱弥儿》——自然与自由教育

《爱弥儿》开篇第一句话:“出自造物者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已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2.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这是自然

主义教育的核心。在《爱弥尔》中提出了的思想。”。

3.个人本位论

4.活动课程

5.学生中心主义的课程理论——自然主义理论

洛克

1.《教育漫话》

2.“白板说”(外铄论)

3.绅士教育(家庭)

4.个人本位论

5.形式教育论

裴斯泰洛齐

1.《林哈德与葛笃德》

2.首次提出了教育的心理学化

3.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4.个人本位论

5.形式教育论

康德

1.《康德论教育》“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2.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

赫尔巴特

1.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现代教育之父,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2.主要观点

(1)一本著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2)两大理论基础

道德教育理论

伦理学

教学理论

心理学

统觉观念

(3)教学过程的三个中心(学科课程)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拿着教材走进课堂)

(4)教学过程四阶段论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5)教育性教学原则: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

无教育的教学)

3.社会本位论

4.实质教育论

5.赫尔巴特曾经指出行为训练是学生品德形成的根本方法

杜威

1.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实用主义代表人物

2.《民本主义与教育》(《我们怎样思维》)

3.主要内容

(1)

论教育的本质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2)

论教育目的——教育无目的论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3)

论课程与教学(活动课程)活动课程、“从做中学”

(4)

提出五步教学法(思维五步说)

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5)提出了儿童中心论(学生中心主义课程论)

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儿童在活动中学习经验)

4.教育适应生活说

5.设计教学法

6.机能主义心理学

梅伊曼

首次提出“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之父

拉伊

《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斯宾塞

1.《教育论》

2.社会本位论

3.教育生活准备说

4.“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

5.学科中心主义课程、学科课程

6.实质教育论

杨贤江

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教育学是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克鲁普斯卡娅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

马卡连柯

1.马卡连柯在流浪儿和违法者的改造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其核心教育思想是集体主义教育

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3.“平行教育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4.班级平行管理

蔡元培

1.主张五育并举,提倡完全人格教育,提倡“以美育代宗教”

近现代美育的倡导者2.北京大学改革

①抱定宗旨,改革校风

②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③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④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3.独立教育思想

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

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

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4.毛泽东:“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黄炎培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大职业教育主义”。

晏阳初

“国际平民教育之父”

平民教育家、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家

“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

“三大方式”:学校式、家庭式和社会式

要“化农民”必须先“农民化”

梁漱溟

中国最后一位儒家

Ø

乡村建设:实质是一个中国文化改造的问题。

Ø

“创造新文化,救活新农村”

陶行知

1.生活教育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2.评价

毛泽东称之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宋庆龄称之为“万世师表”

周恩来称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布尔什维克”

Ø

师德教育:赤诚之心、爱满天下、团结协作、以身作则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陈鹤琴

1.中国的“福禄贝尔”(中国幼儿教育之父)

2.核心是“活教育”: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

“活教育”的目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活教育”

指导原则:把书本知识与儿童的直接经验相结合•

“活教育”教学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孙敬修

为师要有知识,为表要有美德

梁启超

趣味教学

布卢姆

1.《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2.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行为取向性目标)

3.掌握学习(它假设只要给以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相应的教学,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学会学校里的科目。)

布鲁纳

1.《教育过程》

2.“结构课程论”

3.发现教学法,主张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

4.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

年代以来的成果:

一是主动性研究

二是反思性研究

三是合作性研究

四是社会文化研究

赞可夫

1.《教学与发展》

2.发展性教学的五条基本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得到一般发展。

巴班斯基

《教学过程最优化》

瓦·根舍因

范例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

1.《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2.和谐教育,提出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舒尔茨

人力资本理论

弗洛伊德

1.内发论(泛性论)

2.创立精神分析学派

3.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威尔逊

内发论

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格塞尔

内发论

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霍尔

内发论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复演说

高尔顿

内发论

《遗传的天才》1869,“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

优生学

董仲舒

内发论

性三品

华生

1.外铄论

2.发表了《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

劳伦兹

关键期、印刻现象

福禄倍尔

1.幼儿教育之父

2.个人本位论

涂尔干

社会本位论

孔德

社会本位论

席勒

席勒《美育书简》——最早提出美育

库姆斯

非制度化教育

非正规教育

伊里奇

非制度化教育

非学校化

拉萨尔神父

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标志着独立师范教育的开始

盛宣怀

在上海公办“南洋公学”,分设上院、中院、师范院和外院,其中的师范院即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

韩愈

“传道者”角色;

“授业解惑者”角色;

孔颖达

“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这是我国历史上迄今为此所能见到“课程”

一词的最早使用

博比特

博比特在1918

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这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著作

泰勒

1.课程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现代教育评价之父

2.《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3.行为取向性目标

4.泰勒的目标模式(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5.目标评价模式

古德莱德

五种不同的课程:

理想的课程: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正式的课程: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领悟的课程:任课老师所领会的课程。

运作的课程: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

经验的课程: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

杰克逊

隐性课程最早提出者

巴格莱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赫钦斯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施瓦布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罗杰斯

1.学生中心主义的课程理论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2.罗杰斯人本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1)

人本主义倡导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2)

有意义学习包含四个要素:

①个人参与

②自发

③全面发展

④自我评价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1)

学生中心模式又称非指导教学模式,教师而是“助产士”与“催化剂”——启发

(2)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包括五个阶段:

确定帮助的情景

探索问题

形成见识

计划和抉择

整合。

(3)

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的心理气氛因素包括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同理心。

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教育就是促进情感和认知的发展

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人”

重过程轻内容

奈勒

学生中心主义课程论

存在主义课程论

布拉梅尔德(美国)、弗莱雷(巴西)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多尔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和严密性斯滕豪斯

课程设计过程模式

辛德

辛德将课程实施或研究课程实施的取向分为三种: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课程缔造取向。

斯克里文

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

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斯塔弗尔比姆

CIPP

评价模式

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斯太克、古巴、林肯

CSE

评价模式

CSE

评价模式的实施步骤是:

1.需要评定;

2.方案计划;

3.形成性评价;

4.总结性评价

乌申斯基

1.直观性教学原则:儿童是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2.巩固性教学原则:复习是学习之母

3.《人是教育的对象》

4.“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倪谷音

愉快教学法

邱学华

尝试教学法

刘京海

成功教学法

克伯屈

设计教学法

帕克赫斯特

道尔顿制

劳伊德•特朗普

特朗普制

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华虚鹏

文纳特卡制

贝尔和卡斯

贝尔—兰卡斯特制

导生制

约翰布朗斯福特

抛锚式教学模式

洛扎诺夫

暗示教学法

彼得·麦克费尔

德育模式——体谅模式

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第四篇:教育学人物及其观点

教育心理学常考人物及观点

冯特——心理学之父、构造心理学派、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生理心理学原理》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行为主义、记忆痕迹衰退说、试误说、饿猫实验、学习的基本规律(准备率、练习率、效果率)、共同要素说(伍德沃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建构主义者、图式、同化、顺应、平衡、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偶故事法(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或合作道德阶段、公正道德阶段)维果斯基——建构主义者、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发现学习、课程改革运动、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特邀专题报告

布鲁姆——掌握学习、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加涅——学习结果的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学习水平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高级规则学习)、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法、三水平六阶段(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寻求认可或好孩子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或良心定向阶段)、小组道德讨论法

埃里克森——社会发展理论(基本信任感对不信任感、自主对羞怯与怀疑、主动感对内疚感、勤奋感对自卑感、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繁殖感对停滞感、完善对绝望)巴甫洛夫——狗摇铃流口水实验、记忆痕迹衰退说、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强度、均衡性、灵活性)、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经典性条件反射、刺激的泛化与分化、获得与消退

斯金纳——斯金纳箱、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原理、普雷马克原理、程序教学、行为塑造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交互决定论-认知、行为、环境;观察学习、替代性强化)、自我效能感理论

苛勒——格式塔流派、完形顿悟说、学习迁移的关系转化说、小鸡啄米实验

奥苏贝尔——遗忘的同化说、有意义接受学习、先行组织者策略、学习分类、成就动机分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现代迁移理论

马斯洛——人本主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内在学习罗杰斯——人本主义、有意义的自由学习、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

阿特金森、麦克里兰——成就动机理论(追求成功型、避免失败型)韦纳——归因理论(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因素来源、确定性、可控制性)、习得性无助

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阶段理论(活动定向阶段、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安德森——知识分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铁钦纳——构造心理学派

华生——行为主义、《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韦特海默、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派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流派、《梦的解析》、人格的三层次(本我、自我、超我)、潜意识、遗忘的动机说(压抑说)奈瑟——现代认知学派、《认知心理学》

房东岳——翻译了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陆志韦——翻译了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概论》 劳伦兹——关键期、印刻效应 比纳、西蒙——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率智商IQ=MA/CA×100 推孟——修订比纳-西蒙量表、编制斯坦福-比纳量表

韦克斯勒——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成人、儿童、学龄前及小学生儿童)、离差智商IQ=100+15(X-M)/S 托尔曼——认知流派、白鼠迷宫实验、认知地图、潜伏学习、符号学习

沃尔夫——迁移的形式训练说

贾德——学习迁移的概括说(经验类化说)、水下击靶实验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沃尔朴——系统脱敏法

罗森塔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期望效应)福勒、布朗——教师成长三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波斯纳——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操作技能的三阶段模型&菲茨(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耶克斯、多德森——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倒U形曲线 艾里斯——理性情绪疗法(情绪ABC理论)詹金斯、达伦巴西——干扰抑制说

图尔文——长时记忆分类(情景记忆、语义记忆)、记忆的提取失败说

卡特尔——智力形态论(流体智力、晶体智力)斯皮尔曼——智力二因素论(一般因素、特殊因素)吉尔福特——智力三维结构论(内容、操作、产品)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内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为新课改提供理论依据

瑟斯顿——群因素论

斯腾伯格——三元智力理论(成分亚理论—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勒温——教师领导方式分类(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动机冲突(双趋、双避、趋避、多重趋避)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国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俄国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潘菽——《教育心理学》反映了中国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某些新成就

卡根——(沉思型、冲动型)科温顿——自我价值理论(高趋高避型、低趋高避型、高趋低避型、低趋低避型)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暮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300年。主要思想有:

“不揠苗助长”、“不凌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最早提出“长善救失”教育主张;

3.夸美纽斯;(捷克)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最早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明确提出了“泛智”进步教育思想;

4.杜威;(美国)

《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 开创了“现代教育派”,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倡导 实用主义教育学; 奠定了近代学科课程的基础;

5.布鲁纳;(美国)

《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倡导“发现式学习法”; 80年代以来的成果包括: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6.苏霍姆林斯基;(苏联):和谐教育

《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7.赫尔巴特;(德国)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现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近代教育科学创始人;现代教育学之父。首次提出教育应以心理学为基础; 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

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强调的“三中心”是:教师、课堂、教材; 提出了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四段教学法”;

8.荣格;

内---外向人格类型学说;

9.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分析法

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因;

10.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课程;(特拉普:世界上第一位教育学教授)

11.格赛尔;(美国)成熟势力说

高尔顿:优生学创始人,遗传决定论的鼻祖。人的发展顺序受基因决定。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复演说)

12.威尔逊;(美国)

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13.蔡元培;(中国)

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14.马卡连柯;

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在他的德育实践中,提出并特别重视贯彻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诗》;

15.保罗•郎格朗;(法国):最早提出终身教育思想;

16.孔子(中国):《论语》; 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7.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治理国家的哲学家;

18.亚里士多德:教育遵循自然。《政治学》;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19.卢梭:《爱弥儿》; 培养自然天性得到自由发展的人;

20.洛克:白板说;绅士教育;主张的是国家教育的思想与民主的教育思想; 21.凯洛夫:把《教育学》分成总结、教学论、德育论和学校管理论。

22.舒尔茨(美国):人力资源理论;

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23.皮亚杰;

将个体的认识发展划分的阶段包括: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认为区分具体运算阶段与前运算阶段的重要标志是是否具有守恒概念;

24.梁启超;(中国)

主张培养人的这些特征:功德、国家思想、权利思想、自由、进步、义务思想等。

25.利托尔诺(法国),沛西·能(英国):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26.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27.赞科夫;

通过实验提出高难度、高速度等教学原则;

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把“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28.艾宾浩斯:发现遗忘的进程具有不均衡性,表现出先快后慢;

29.耶克斯—多德森;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操作与动机水平之间呈“∩”曲线关系; 30.舒茨:人际关系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包容需要、控制需要和感情需要。

31.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

32.斯金纳:最早提出程序教学;

33.孟子:中国古代内发论观点;

34.荀子:中国古代外烁论观点;

35.巴普洛夫:提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36.卡罗尔:提出“掌握教育”教学法;

37.福禄贝尔:学前教育家《人的教育》;

38.苏格拉底: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闻名于世的教育家;

39.李吉林(中国):我国情境教学法的首倡者;

40.杨贤江(中国)

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新教育大纲》;

41.吉尔福特:提出了多元智力论;

42.埃里克森;

人格发展理论应重点培养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的角色同一性;

43.瓦••根舍因(德国):提出了范例教学理论;

44.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45.加里宁: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论共产主义教育》;

46.杜威、克伯屈:提出了 设计教学法;

47.陶行知(中国):提出了德育的知行统一原则;

48.班杜拉:认为观察是人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

49.苛勒:认为学习是顿悟的过程;顿悟说、格式塔心理学说

50.朱熹(中国):提出了“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51.库鲁普斯卡娅;

《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世界上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

52.斯巴达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军人和武士;

53.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

54.韦纳:提出了归因理论;

55.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个主要领域:认知、动作技能、情感;

56.泰勒: 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

第五篇: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

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

一、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

1,“问答法”、雄辩

2,(产婆术),启发式教学

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想国》”

1,第一次提出学前教育,“胎教”

2,第一次提出“四科”(算数、几何、天文、文学)3,“寓学习于教育”的最早提倡者

4,把人分为三个等级(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高尔登、霍尔、彪勒)

(遗传决定论包括:高尔登的血统论、柏拉图的三等论、基督教的“原罪说”、中国的性恶性善论)

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首先提出并论证“教育要适应儿童自然天性发展”的思想,确定教育年龄分期

四、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

1,《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是欧洲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2,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

五、瑞士教育-----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

德》

1,把教育看做“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2,“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六、法国思想家------卢梭 《爱弥尔》

1,自然教育理论

2,“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之一

3,启蒙主义教育家代表人物

4,“儿童是教育主题”的思想,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

七、文艺复兴时期-----埃拉斯莫斯 : 率先正式使用“班级”

“班级授课制”的首行时代——16世纪的欧洲

八、德国哲学家------康德

1,“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2,教育学最早在大学里教授,始于康德。1776年于德国科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 3,“活动课程”的思想(杜威及学生克伯屈“设计教学法”)4,文化标志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

八、英国哲学家-----洛克

1,“白板说”

2,《教育漫画》

3,“绅士教育”

九、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形成规范学科的开始

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大教学论》

2,个体认识论基础上的教学论,主张“一切的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 3,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阐述 4,“泛智教育”的提出者

十、德国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

1,第一个提出教育学成为科学,教育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道德教育理论。

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2,“教师中心论”

3,利用哲学“统觉观念”

4,教学具有教育性

十一、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民主主义教育学》

1,“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教育即生长”,主张“在做中学”

2,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儿童中心论”

3,“三中心”理论:学生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

十二、瑞士心里学家--------皮亚杰 “认知发展论”

1,揭示个体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

“感知运算、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规律

2,提出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当代道德教育最广泛,主导的德育学说)理论建设

十三、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

1,深化皮亚杰的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提出可操作的道德模式“认知模式”

2、“道德(判断)发展论”---“三水平,六阶段”

三水平:前习俗水平(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习俗水平(寻求认可阶段)

后习俗水平(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十四、体谅模式:英国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注重道德情感)

社会模仿模式: 美国--班杜拉(认知-行为主义学说)

十五、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十六、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教师中心论”代表人物

以马克思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1951年翻译成中文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十七、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

1,“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

2,“平行影响”,平行管理(树状模式)

3,平行教育理论: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十八、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1,实质教育论的代表之一

2,重视实科教育: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

二十、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

1,1960年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被称为人力资本

理论创立的“宪章”

2,人力资本理论包括:学习教育、职业训练、卫生保健及信息搜寻

3,贡献值33% 二

十一、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目标管理(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模式)二

十二、美国教育评论家-------斯塔弗华姆: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二

十三、美国----------斯克里文: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二十四、美国课程评价专家,“当代课程评价之父”------------泰勒

(目标评价模式。

“评价原理”,“课程原理”)二

十五、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

1,“多元智能理论”------因材施教原则

2,“多元智能理论”包括:语文、数学、空间、运动、音乐、人际关系、内省、自然 二

十六、“潜在\隐性课程”的教育学提出者----杰克逊 二

十七、分科课程的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 二

十八、"赏识教育"的倡导者是--中国的 周弘

二十九、"导生制"19世纪英国,贝尔-兰卡斯特制 三

十、"终身教育”思想最早提出者--保罗·朗格朗 三

十一、主张“非学校化观念”--伊里奇

十二、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1,孟子(性本善)

2,费洛伊德(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3,格赛尔

4,威尔逊(把“复制基因”看做决定人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十三、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1,荀子(性恶论)

2,华生(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之一)

3,洛克(“白板说”,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之一)三

十四、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

1,有教无类”

2,因材施教

3,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的来源)三

十五、墨家思想

1,兼爱、非攻

2,“亲知、闻知、说知”

3,弃圣绝智、弃仁绝义 三

十六、道家思想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十七、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学不躐等

2,教学相长

3,循序渐进

4,长善救失

5,藏息相辅

6,揭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三

十八、“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十九、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涂尔干、那托普、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活动的倡导者)、那笃尔普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卢梭、洛克、裴斯泰洛奇、康德、马斯洛、萨特、福禄贝尔

个本产生与兴起的标志:1,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2,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

3,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想 四

十、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姆:

1,教育目标分类

2,掌握学习理论

3,教育评价理论

4,课程开发

十一、文艺复兴以后的教育问题代表:(兴办学校,从事教育革新)

意大利--维多里诺、尼德兰--埃拉斯莫斯、法国--拉伯雷和蒙田 四

十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十三、“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一般发展”的思想提出者--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四

十四、实质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斯宾塞、赫尔巴特)主张传授有用知识,智力无需训练

下载2016教育学 人物 代表作(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教育学 人物 代表作(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学人物总结

    教育学萌芽阶段 中国 孔子-------------《论语》、教学无类、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偏重社会人事和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学思行......

    教育学人物著作总结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

    教育学人物、著作归类

    教育学人物、著作归类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礼......

    “教育学人物之父”人物总结(本站推荐)

    一、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 ①教学原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②教学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 ③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

    教育学重要人物知识点

    湖南公、检、法、司培训第一品牌 www.xiexiebang.com 教育学重要人物知识点 著名教育理论家及相关信息: 1、孔子的教育思想 著作集《论语》 德育论思想:立志有恒;克已内省;改过......

    毛泽东代表作

    1、萌芽阶段——“国民党分析运动” 2、形成阶段——“井冈山红色本本之火” 3、成熟阶段——“共产党论战争与文学”这三句话还可以这样联想记忆:“国民党拿着井冈山红色本......

    顾城代表作

    顾城代表作—— 我是个任性的孩子-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

    作家及其代表作

    1、雨果-法国-九三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2、巴尔扎克-法国-邦斯舅舅/人间喜剧(欧也妮·葛郎台/高老头等) 3、普希金-上尉的女儿-俄国 4、莎士比亚-英国-李尔王/麦克白/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