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旋转与角》优秀教学案例
四年级上册:《旋转与角》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和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此基础上,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在开展活动时,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学具,并让他们摆出经过旋转后的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
一、教学内容
认识平角、周角。(课本第22~23页“旋转与角”)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展示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能找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2、通过教学活动,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体验到数学美极了。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活动角,大尺子。
学具:活动角,尺子,圆形纸片。
五、教学过程
(一)图案引入,复习角的有关知识。
1、观察图案的组成。
出示由角组成的图案,让学生观察。
学生通过观察指出有锐角、直角和钝角,教师指名学生上前指出发现的角。
师小结:这幅图由直角、锐角、钝角组成的,这些看似普通的角组成的图案美不美呀?(美)真是美极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美丽图案,这本身就对他们很有吸引力,再加上要寻找其中的数学密码,更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课堂一开始就牢牢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复习角的静态定义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师:那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什么叫做角呢?认识哪几种角?能不能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一下。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前面引出了角,紧接着复习角的定义和学过的几种角,过渡自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非常有效的铺垫。】观察钟面,发现运动着的角。
师:刚才我们从一幅图案中发现了美丽的角,但是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事物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变化,你也有信心寻找到数学密码吗?(此时全班学生兴致盎然)
(教师出示动态钟表课件,引导学生观察)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在时针和分针不停地旋转的过程中,它们组成了什么图形?寻找到这个数学密码的同学请举手。
生1:形成了角。
师:而且组成的角是像这幅图案上的角静止不动的吗?
生1:不是,是不断变化的。
师:看来,生活中除了静态的角,还有这样不断变化的角,它也会和静止的角一样美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研究旋转变化中的角。板书课题:旋转与角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实物钟面模型引发学生发现除了静态的角以外,还有不断旋转变化的角,即动态的角。】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操作活动,引出平角。
(1)师:请同学们拿出刚做好的活动角,固定其中的一条边,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角,有什么发现,与同桌交流。
学生动手动手操作,教师帮助指导。让学生体验角的大小是在变化的,名称也随之变化。
(2)让学生说说活动结果。
(3)师:你能摆一个锐角吗?怎样验证它就是锐角?锐角和直角有什么关系?
学生摆一个锐角,并用三角板验证。
(4)师:请你摆一个直角,并验证它是否是一个直角。
学生摆一个直角,并用三角板验证。
(5)师:你能摆一个比直角更大的角吗?
教师指名学生上前展示所摆的角。
2、认识平角。
(1)认识平角的特征。
教师和学生一起旋转活动角,逐步得到平角。
师:现在活动角转成这样了,想一想,它跟前面的几个角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生1:它比前面几个角都大。
生2:角的两边是平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看出了它这么多特点,那这个角的两边平平的,成了一条直线,没有其它角那种尖的感觉,它到底是不是一个角呢?
引导学生讨论。
师:现在明白了吧,这也是一个角,只不过它有点特殊,两边是在同一条直线上,能说它是一条直线吗?(不能)为什么?(因为它的两边刚好成一条直线)
师:像这样的角数学上称它为平角。
(板书:平角)
师:平角有什么特征呢?
生1:它的两边在同一条直线上。
生2:它有一个顶点。
(板书:平角:有一个顶点,两边在同一条直线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摆学过的锐角入手,在循序渐进的操作活动中发现平角,但教师不急于告知学生这样的角是平角,而是鼓励学生去怀疑“它是角吗?”,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角的已有经验去判断和讨论,最后肯定它是角,这样就使学生真正认识了平角,理解了平角的特征。】(2)画平角。
师:我们认识了平角,想学会怎样画平角吗?
(教师板演画平角,指出做上角的记号,从角的一条边画一条半圆形的弧线,画到角的另一条边,并标出旋转的方向。)
(学生练习画平角,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画角的方法。)
3、认识周角。
(1)教师演示教具。
师:(把刚刚旋转得到平角的活动角继续旋转)现在我们接着转。这个角比平角要怎样?(大)(旋转到两条边完全重合)那现在呢?它还是角吗?它是什么角?
(根据前面判断平角的经验,这时基本上学生都认同这是一种角。学生说出名称后,教师说明,这是周角。板书:周角)
师:它比平角怎样?(大)它是怎样形成的?
生1: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旋转一周得到的。
师:周角有什么特征呢?
生2:它也有一个顶点。
生3:它的两边重合。
生4:它的两边是完全重合。
(板书:周角:有一个顶点,两边完全重合)
(2)学生用活动角旋转形成周角。
同桌之间摆一摆,互相说说周角的特征。
【设计意图:周角的认识是由教师演示得到的,所以这里安排了让学生旋转自己手中的活动角得到周角,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旋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周角是怎样形成的。】
(3)画周角。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画周角。
(教师板演画周角,指出周角的记号,从角的一边画一个圆圈,回到起始的位置,标上箭头符号,表示另一条边旋转一周形成。)
(学生画周角,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画法。)
【设计意图:平角和周角的画法不是本课的难点,同时它们的画法必须规范化,所以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先演示画法,再让学生画,在学生画的过程中教师细心检查指导,发现学生都掌握的很好,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4、小组互相摆一摆,说一说。
师:下面再请同桌两人一小组,互相演示旋转中形成的所有的角,并说说它们的特征,好吗?
(学生小组活动时,教师更多地到学习比较困难的小组去了解他们操作的情况和说的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
【设计意图:再次让学生旋转活动角依次得到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使学生体会到在这里所有角的形成是通过旋转得到的,并且把以前学习的角和新认识的角合起来复习了一遍,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更加系统化。】
(三)巩固练习,逐步提高。
1、看一看、说一说。
(1)教师用芭芘娃娃来演示芭蕾舞蹈演员“大跳”和“旋转一周”的动作,引导学生欣赏舞蹈中平角和周角的动态美。
【设计意图:教师用可爱的芭芘娃娃展现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平角和周角的动态美。】(2)说说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师:你能举例说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平角和周角吗?
生1:电风扇的开关在旋转的过程中形成了平角。
师:怎样形成的能具体点说吗?
生1:比如说旋转开关使它和原来的位置在同一条直线上时。
生2:电风扇的扇叶旋转一周就形成了周角。
……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画一画:
师:请同学们在点子图上画出学过的五种角,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一下队。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生。
(2)指名一学生板演角的排列顺序。
(学生板书: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设计意图:在学生练习画角的同时,还要求他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这是提高了对他们的要求,因为逐步提高难度的联系才能持续地激发学生挑战的兴趣,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3、操作活动:折一折。
师:请同学们拿出圆形纸片,对折两次,你发现了什么?(发现折成了一个直角),再展开一下,又发现:平角和直角的关系(1平角=2直角),接着再展开成原来的样子,又发现了什么?
(通过集体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设计意图:学生都喜欢在课堂上的操作活动,因此在折一折的活动能够主动探索进而发现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四)课后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认识了平角和周角……)它们美吗?(美)原来我们数学也能这样美丽,希望同学们今后能仔细留心身边的事物,发现更多美极了的数学知识,好吗?
五、总评
本节课教学遵循《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采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实践运用,拓展延伸——总结反思,评价体验”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展开教学,学生在积极参与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应用过程,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还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探究方法和数学思想,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综观全课,有如下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数学问题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引入的设计新颖,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发现其中的数学密码,即学过的角,这一过程也使得学生复习了以前认识的静态的角,紧接下来通过观察钟面模型上的指针,学生发现了旋转变化的角,这是以旋转为切入点,使学生认识角的一个新的途径,即动态的角。在享受数学美的过程中,又复习了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耳目一新,主动性大大提升。
2、自主探究,经历过程。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将教学置于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中,设计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画一画”、“折一折”等系列活动,使学生经历操作、探究、体验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
3、指导学法,感悟方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体验、领悟,从“学会”走向“会学”。本节课还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断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使他们有机会,从周围熟悉的生活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旋转与角教学反思
《旋转与角》教学反思
《旋转与角》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通过教学,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角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出平角和周角。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带学生复习了什么是角及学过哪些角,什么是直角,什么是锐角,什么是钝角,然后出示课件:小猴子在单杠上旋转,让学生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各种角,并发现、提出其中的数学问题,导入新课。在学生找到了锐角、直角、钝角后,启发学生找出平角和周角,讨论什么叫平角,什么叫周角。得出结论:通过旋转,可以得到好多种角,其中平角和周角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通过让学生观看画面,亲身模仿运动,结合讲解,初步感知平角和周角。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的平角和周角,以拓展他们的视野。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角的认识,体会平角和周角的不同特征,感受它们的普遍存在。在学生认识了这些角之后,让学生找出各种角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区别各角。最后,完成一组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印象。
因为学生有了锐角、直角、钝角的知识基础,学习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在没有学习过角的度量时,稍加提示就能做出一些比较难的求角度的习题,课堂效果良好。
第三篇:《旋转与角》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旋转与角》
教
学
设
计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放路示范学校
王 丽 红
《旋转与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旋转与角(课本22页、23页)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中仅依靠观察现有图形推出概念的方式,改静态观察为动态描述,通过旋转的过程建立角的“动态表象”,将平角、周角与直线、射线直观的区分开来,同时在旋转的过程中感悟平角、周角及锐角、直角、钝角之间的大小关系。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此基础上,本课从旋转活动角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的概念。设计理念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知道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感知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3、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养成热情参与、认真倾听、主动思考的好习惯。教学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角”的过程,从旋转的角度进一步认识角,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旋转“活动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和周角,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提升分析和推理能力。
3、感受角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重、难点
1、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形成过程。
2、通过旋转与角的学习,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
活动角、圆片、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图片。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美丽的事物,而且和数学有关。今天,老师就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看它们是由哪些数学密码组成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美丽图案,这本身就对他们很有吸引力,再加上要寻找其中的数学秘密,更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课堂一开始就牢牢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2、复习旧知。
提问:那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什么叫做角呢?角由哪几部分组成? 【设计意图:前面引出了角,紧接着复习角的定义和学过的几种角,过渡自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非常有效的铺垫。】
3、导入新课。
动画出示小朋友荡秋千,师板书引出课题——《旋转与角》。【设计意图:用小朋友荡秋千的动画课件引发学生发现物体在运动旋转变化中也可产生角,但到底是哪些角呢?吸引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自然地揭示出了本课课题。】 合作探究
活动一:同桌合作说一说
提问: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固定其中一条边,旋转另一条边,观察形成了哪些角?把它们的大小从小到大排列出来。请学生到黑板上画出这些角,并排序。
【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锐角、直角、钝角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并体会旋转形成了角。】 活动二:认识平角
①提问: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固定其中一条边,转动另一边,当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这种形状是不是角?(同位学生讨论)为什么?
②师总结:通过旋转,当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时,又得到一种角,这种角的名字叫平角。板书:平角 ③请学生上台用教具展示平角形成的过程。
④请学生说一说平角的特征(问:平角像什么?总结: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
⑤指导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平角,注意画角的方法。(先画一点,再从点分别引出两条射线。)
【设计意图:平角和周角的画法不是本课的难点,同时它们的画法必须规范化,所以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先讲清楚平角的画法,再让学生画,而周角则由教师先演示,再让学生去画,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⑥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角。(两臂侧平举、折扇、钟面等)
问:请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角,并说一说它是怎么形成的? 问:生活中还有平角吗?出示有关平角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形成过程。
⑦判断:
比直角大的角一定是钝角。()平角是一条直线。()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正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掌握平角的特点。】
活动三:认识周角
①问:请同学们将角的一边绕着它的顶点旋转一周,大家发现角的两边会怎样?
生操作、师总结:角的两边重合在一起,这时形成的角叫周角。
②找两名学生上台演示周角。
③互相说一说周角的特征。(问:周角像什么?角的两边重合在一起。)
【设计意图:这里安排了让学生旋转自己手中的活动角得到平角与周角,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旋转,从而体验平角与周角的形成过程。】
④指导学生画周角。
⑤找一找生活中的周角,并说一说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问:生活中还有周角吗?出示有关周角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形成过程。
⑥判断: 周角是一条射线,只有一条边。()【设计意图: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另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及思想】 活动四:探索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拿出准备好的圆片,对折一次,展开,观察并讨论: 1周角=()平角
将圆片对折两次,展开,观察并讨论: 1周角=()直角 1平角=()直角 板书:1周角=2平角=4直角 1平角=2直角
【设计意图:对于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应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发现、推导。】
三、快乐练习
1、在点子图上画出五种角。
2、请同学们说一说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五种角特征的认识。】
四、知识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设计意图:通过每位学生的诉说,让学生回顾本课知识,进一步理解掌握本课知识。】
五、作业布置
用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和学过的其它图形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画出来,并给你的画取个好听的名字。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板书设计
旋转与角
---认识平角与周角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平角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 周角角的两边重合在一起
1周角=2平角=4直角 1平角=2直角 设计思路
《旋转与角》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旋转活动角得到相应的角,这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学过的角,也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可以得到角。接着还是通过活动角旋转得出平角和周角,进而介绍他们的特征和画法,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整个教学设计我是按照以下三点要求来写的:
一、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性
这节课从复习锐角、直角、钝角到认识平角、周角都是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在操作活动中自己掌握所学知识。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是一个发现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达到了让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的目的。
二、让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现实体验,变传统中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比如:折扇、钟面、倒立、双臂侧平举等等。这些动作、物体都能从生活中发现到,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往。其中,交往意味着关系的平等和主动的参与,互动意味着民主的对生活与合作的建构。在本课中,学生之间合作了几次,通过共同的讨论、研究,大家得到共同的发展。
第四篇:旋转与角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课题:旋转与角
学生情况分析:
“角的认识”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接触,本单元认识的角主要是平角与周角,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为线段、射线与直线以及平行线、垂线都是比较抽象的平面图形,所以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也便于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图形。第四课时 旋转与角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归纳。学法:观察思考,自学讨论。
教学准备: 每人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平角和周角。
1、转一转,说一说
(1)一人用活动角转出各种角,让同桌说一说是什么角?(2)一人说一人转。
(3)复习锐角、直角、钝角和角的组成部分。
(4)我们可以把角看成是一条射线围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这个端点就是角 的顶点,这条射线就是角的边。
2、认识平角和周角。
(1)师演示平角和周角,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角?(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
二、试一试
1、说一说生活中的周角和平角。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2、上述图案是围绕哪一点转动的,并找找图中有哪些角。
三、练一练
1、说一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2、在点子图上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让学生独立完,再小组交流。
四、你知道吗?
1、在生活中,除钟表外,还有不同用途的计量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围绕一个 点旋转。
2、指针转到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角,让学生说说指针在什么位置时,与指针在 零点时构成了什么角。可先画一画,再说一说
五、说说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1、试一试:第1题学生在说平角和周角时,要引导学生说明平角和周角是如何 构成的,如人竖直倒立后身体与单杠形成了平角。
2、说说生活中你还看到了哪些平角与周角。
六、布置作业:练一练 1、2.板书设计: 旋转与角
锐角 直角 钝角平角 周角
教后反思:《旋转与角》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通过教学,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角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出平角和周角。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以游戏引入,师生发指令,一学生按指令旋转活动角得到相应的角来,这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学过的角,也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可以得到角,从而引出课题。接着还是通过活动角旋转得出平角和周角,进而介绍他们的特征和画法,探讨它们和直线及射线的区别,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角。
在学生认识了这些角之后,让学生找出各种角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区别各角。最后,完成一组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印象。然后我安排了让学生用身体的动作摆一摆角,我介绍你来猜角的名称,在点子图上画角,给学过的角排排队等课堂活动。还安排了时间表,这一道题目对学生要求较高,学生想象出该时刻钟表的时针和分针的指向,再判断其形成角的类型。尤其最后一个小问题:“9点半的时候”,这是道提高题,需要学生的生活体验,因而考查的不仅是角的知识,更多的是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总的来说,本节课课堂气氛轻松愉悦,教学层层递进,课堂活动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主动感知各类角,感悟他们的特征。
课后作业
⒈填一填。
⑴一条射线围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叫做()。
⑵下午六时整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
⑶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
⑷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直角有()个。
⑸一个三角尺共有()个角,其中有()个直角和()个锐角。⒉下面的角都是什么角?请写出它们的名字。
⒊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⑴角的两边分别是两条()。
A 直线 B 射线 C 线段
⑵3时整时,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
A 锐角 B 直角 C 钝角
⑶三角板中没有()角。
A 锐角 B 直角 C 钝角
⑷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个锐角。
A 1 B 2 C 3
第五篇:旋转与角教学反思
旋转与角教学反思
旋转与角教学反思1
《旋转与角》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通过教学,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角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出平角和周角。
本节课,我以学生喜爱的小动物演节目创设情境,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以旺盛的求知欲投入到后继的`学习中去。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此基础上,通过旋转的过程建立角的“动态表象”,同时在旋转的过程中,感悟平角、周角及锐角、直角、钝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教学中,我选择了突出概念本质的学具(活动角),设计了恰当的数学学习活动,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围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平角和周角,在学生认识了这些角之后,让学生找出各种角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区别各角。最后,完成一组尝试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印象。
然后我安排了让学生用身体的动作摆一摆角,我介绍你来猜角的名称,在点子图上画角,给学过的角排排队等课堂活动。还安排了时间表,这一道题目对学生要求较高,学生想象出该时刻钟表的时针和分针的指向,再判断其形成角的类型。尤其最后一个小问题:“9点半、12时、3时的时候”,这是道提高题,需要学生的生活体验,因而考查的不仅是角的知识,更多的是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课堂气氛轻松愉悦,教学层层递进,课堂活动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主动感知各类角,感悟他们的特征。
旋转与角教学反思2
《旋转与角》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通过教学,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角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出平角和周角。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以游戏引入,师生发指令,一学生按指令旋转活动角得到相应的角来,这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学过的角,也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可以得到角,从而引出课题。接着还是通过活动角旋转得出平角和周角,进而介绍他们的特征和画法,探讨它们和直线及射线的区别,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角。
在认识完平角和周角之后,我安排了让学生用身体的动作摆一摆角,我介绍你来猜角的名称,在点子图上画角,给学过的角排排队,笑笑星期天的时间安排表等课堂活动。时间安排表这一道题目对学生要求较高,学生想象出该时刻钟表时针和分针的指向,再判断其形成角的类型。尤其最后一个小问题:“9点半的`时候”,这是道提高题,需要学生的生活体验,因而考查的不仅是角的知识,更多的是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总的来说,本节课课堂气氛轻松愉悦,教学层层递进,课堂活动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主动感知各类角,感悟他们的特征。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经验尚浅的我对课堂的调控能力仍有待提高,对课堂的突发情况要迅速做到处理到位。比如在用身体摆角的环节,没有准确指出边在哪里、顶点再哪里。此外在猜角的条件设置中,对于平角的条件给得不够明确,因为“两边在同一直线上”是否能作为平角的充要条件,我感觉是一个争议性较大的问题,所以最好加一个条件“顶点在中间”,那样学生就能准确判断出结果来了。
作为新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更要注意课堂的动态生成资源的处理技巧,合理准确利用生成资源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旋转与角教学反思3
《旋转与角》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通过教学,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角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出平角和周角。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旋转活动角得到相应的角,这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学过的角,也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可以得到角。接着还是通过活动角旋转得出平角和周角,进而介绍他们的特征和画法,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整个教学设计我是按照以下三点要求来写的:
一、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性
这节课从复习锐角、直角、钝角到认识平角、周角都是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在操作活动中自己掌握所学知识。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是一个发现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达到了让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的目的。
二、让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现实体验,变传统中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比如:折扇、钟面、倒立、双臂侧平举等等。这些动作、物体都能从生活中发现到,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往。其中,交往意味着关系的平等和主动的参与,互动意味着民主的对生活与合作的建构。在本课中,学生之间合作了两次,一次是讨论平角是不是角。还有一次是合作探究平角、周角与直角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共同的讨论、研究,大家得到共同的发展。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如教学中缺乏动态生成资源的处理技巧,如何合理准确利用生成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在以后教学中应加强。
旋转与角教学反思4
这节课的目标是认识平角、周角,理解各种角的形成过程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主要通过操作活动来实现。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和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教学中,从游戏开始,让学生把角的组成和刚学过的线的认识联系起来,概括出角是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接着用活动角来让学生明白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变化情况。然后活动角,了解平角的.特点、组成和名字的含义,找平角、画平角。、
在教学中,学生容易混淆周角和0度角的概念,而且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所讲的太多,学生表达的机会相对减少,问题也提的太细,把学生的思维框在了老师所定的范围中,这样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散。
旋转与角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旋转与角》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此基础上,通过旋转的过程建立角的“动态表象”,同时在旋转的过程中,感悟平角、周角及锐角、直角、钝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这节课主要是设计了这几个环节:复习角的知识———揭课题《旋转与角》————操作活动角————认识平角、画平角————认识周角、画周角————巩固练习。教学中,我选择了突出概念本质的学具(活动角),设计了恰当的数学学习活动,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围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平角和周角,同时也经历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过程,在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兴趣、态度与习惯等方面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本节课很好地遵循了这一理念,将教学置于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通过动手实际操作,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广泛的实践活动中获得体验,掌握新知。这节课我还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比如说说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不断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使他们有机会,从周围熟悉的生活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内化。真正实现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有效沟通,使生活世界成为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这堂课我还设计了小组评比活动,从中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小组凝聚力,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第一点:我用活动角设计了相关的数学学习活动,但活动的过程中总是老师在引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步骤活动,我没能大胆的放开手让学生独自操作,让孩子们多说说他们在旋转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第二点:课堂上各个环节的衔接语不够自然,不够孩子话的语言,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力。课堂上的口头语太多,没能体现数字语言的严谨性。要如何设计课堂的活动环节,使得整堂课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修改衔接语,使得数学语言更有严谨性?不足之处还有望改进。
旋转与角教学反思6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与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全课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简单的学具——活动角,使学生在操作中体会旋转的过程中角的变化,然后认识平角和周角。整个教学设计体现的是:
一、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性
这节课从复习锐角、直角、钝角到认识平角、周角都是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在操作活动中自己掌握所学知识。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是一个发现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达到了让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的`目的。
二、让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现实体验,变传统中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比如:折扇、钟面、倒立、双臂侧平举等等。这些动作、物体都能从生活中发现到,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往。其中,交往意味着关系的平等和主动的参与,互动意味着民主的对生活与合作的建构。在本课中,学生之间合作了两次,一次是讨论直线(射线)是不是平角(周角)。还有一次是合作探究平角、周角与直角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共同的讨论、研究,大家得到共同的发展。
存在问题及困惑:
1、复习直角、锐角、钝角这些已学过的角时是否也应让学生先直观操作,再抽象概括,能否直接运用复习?
旋转与角教学反思7
《旋转与角》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通过教学,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角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出平角和周角。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带学生复习了什么是角及学过哪些角,什么是直角,什么是锐角,什么是钝角,然后出示课件:小猴子在单杠上旋转,让学生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各种角,并发现、提出其中的数学问题,导入新课。在学生找到了锐角、直角、钝角后,启发学生找出平角和周角,讨论什么叫平角,什么叫周角。得出结论:通过旋转,可以得到好多种角,其中平角和周角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通过让学生观看画面,亲身模仿运动,结合讲解,初步感知平角和周角。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的平角和周角,以拓展他们的`视野。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角的认识,体会平角和周角的不同特征,感受它们的普遍存在。
在学生认识了这些角之后,让学生找出各种角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区别各角。最后,完成一组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印象。
因为学生有了锐角、直角、钝角的知识基础,学习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在没有学习过角的度量时,稍加提示就能做出一些比较难的求角度的习题,课堂效果良好。
旋转与角教学反思8
一、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性
这节课从复习锐角、直角、钝角到认识平角、周角都是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在操作活动中自己掌握所学知识。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是一个发现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达到了让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的目的`。
二、让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现实体验,变传统中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比如:折扇、钟面、倒立等等。这些动作、物体都能从生活中发现到,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往。其中,交往意味着关系的平等和主动的参与,互动意味着民主的对生活与合作的建构。在本课中,学生之间合作了两次,分别讨论平角、周角是不是角。
四、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知识
学生都喜欢在课堂上的操作活动,因此在折一折的活动能够主动探索进而发现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还有一次是合作探究平角、周角与直角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共同的讨论、研究,大家得到共同的发展。
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两点:
1、要更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到生活中去。在学生认识了平角和周角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辨认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以更多的实例丰富他们对角的认识。
2、在课堂中齐问齐答的方式应少一些,多给学生独立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
旋转与角教学反思9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艺术,教学在于激励与鼓舞,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要用数学本身的艺术魅力去感悟和激励学生,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留有充分探索空间,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学习过程,感受到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等,从而感受数学产生的美,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达到培养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目的。在教学《旋转与角》时,我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在问题情境中感觉数学的趣味美
我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旋转就产生角,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都经历过,我们老师给予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他们就能以数学意识,主动地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角”也不再是书本上一个“有棱有角”的生硬面孔,而变得丰富多彩,充满生命力,通过旋转活动角与课件展示,学生对于这些平常见过而又没仔细去思考、观察的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原来我们身边也有这么多学问,感受数学之趣味美。
二、在操作活动中感觉数学的线条美
学生通过活动角操作感受周角、平角的形成,进而领悟它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再用自己的身体摆角,进一步感受角的特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探究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让学生新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自己操控,自主探索旋转中形成的各类角的特征,体验周角与平角的形成过程,用巧妙的疏导和学生的思维产生共振,情感共鸣,学生体验角是由线通过旋转形成的,同时,感受我们的身体中也存在着许多的角,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中的线条美。
三、在体验新知中感觉数学的应用美
数学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观察一系列的生活中的图片,激起学生主动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尤其课后让学生去思考应用角的知识来设计生活中的用品,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美,创造美的舞台,在解决问题中,不仅达到巩固知识,更领悟到数学的应用美。
旋转与角教学反思10
在旋转与角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边认识角,边在生活中寻找角,边做一些认识角的练习,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理解。效果很好。判断中,学生明白了锐角有很多个,只要小于90°的角都是锐角等,比如1°、89°。为下一节角的度量和画角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根据过去的教学经验,很多学生在量角、画角的`时候,经常把钝角量成了或画了锐角,把锐角量成了或画成了钝角。这除了与量角器的不会使用之外,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脑中根本就没有锐角、钝角应该分别是什么样的,或说印象不深。上述教学中的一临时做法,恰恰可以弥补这点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