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轼《浣溪纱》鉴赏.
苏轼《浣溪纱》鉴赏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赏析: 蕲水,今湖北浠水,在黄州(今湖北黄冈)东。蕲水的清泉寺,下临兰溪。兰溪水出于箬竹山,溪旁多兰花,故名曰:兰溪。此词是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46岁的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作。
上片写暮春三月兰溪的雨后景色。首句点名了兰溪得名的缘由——山下溪边多兰。同时又点明了游兰溪的时令。兰刚发芽,芽虽短,但是生机勃勃长势很快,一个“浸”字写尽春兰的活力。次句写漫步溪边,“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苏轼将“润”改为“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潇潇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悲凉心情。暮雨潇潇、子规哀鸣都是写实。暮春三月,春色正浓,可写之景可谓数不胜数。但是作者独取此景,这显然和他当时的处境和心情有着直接的关系。
但是,苏轼毕竟是一个“奋厉有当世志”的杰出人物。溪水西流使他感悟到:溪水尚且可以西流,难道人生就再无少了吗?何必自伤白发,哀叹衰老呢?集中体现了他虽然身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精神。末句“休将白发唱黄鸡”中的“白发”和“黄鸡”都出自于白居易的《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时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居易感叹黄鸡催晓、白日催年、朱颜易逝,调子低沉。苏轼在这首词中是说不要伤悲叹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这就一扫白诗的低沉调子,也冲淡了上片“潇潇暮雨子规啼”的悲凉气氛。
此词,上片写景,景色如画,淡雅凄婉;下片抒情,富有哲理,振奋人心。近千年来,不知令多少身受挫折的失意人重新焕发出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继续前进的信心!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揽景会心,情深意远 ——苏轼《蝶恋花》赏析
翻译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有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不要担心,)天涯到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芳草。(春天还是会到来的)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发出动听的笑声。围墙外的行人听到了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慢慢的,墙里的笑声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本词当是贬谪岭南时的作品。诗人揽取眼前景物,以寄托个人的身世之感。
诗人向往春天的景色,可是,眼前落花飞絮,一年的好景致又过去了;诗人爱慕佳人,可是墙里的佳人不理睬他!
上片就眼前所见写景,这实写;下片抒情,是虚写。借偶然遇到的情事,表达“墙外行人”的失意、惆怅和苦闷。
词的开篇给我们展示的是春已归去的图景:
“花褪残红春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红花落尽,枝条上留下的是花的残痕和苦涩的小青杏,小燕子逐春飞来,恋春不已。绿水环绕山村人家,春情留连不断。细细品味,残破、惨淡之情油然而生。然而,我们读词时,却必然会联想到当日春光明媚的景象:山花烂漫、柳絮飞扬,冰消雪融后的小溪水,淙淙流过山村人家,燕子戏水闹春,这样的春日,怎不令人神往!两相对照,眼前春的归去,又怎不令人黯然神伤!这种情景交炼而得言外之意的妙笔,正好比一抹彩云,去留无迹。而这种对春的向往却在我们心里留下了抹不掉的印迹。
“枝上柳绵吹又少。”这也是说春归去的一种景象。然而,柳絮在古典诗文中,往往是薄命女子的象征,看见柳絮,很自然地又联想到被遗弃的女子,随风飘摇,没有空白之处。杏子虽然是酸苦的,但它还是会让人联想到落去的鲜花,而柳絮呢?落就落了,谁还惦记呢?这恐怕就是词人身世的自叹吧!
“天涯何处无芳草!”诗人正自哀怜,满眼芳草使眼前一亮,春天虽然去了,可芳草哪里没有呢!这正是诗人无可奈何聊以自慰的思想反映。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愈来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柳绵”,即柳絮。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
下片则以墙里秋千墙外道、墙里佳人墙外行人,进一步抒发诗人的感情。
“墙里秋千墙外道”此为此词的过片。秋千是春天的景物,荡秋千也是我国古代女子春天的一种体育活动。她们被春天招引得在闺里待不下去了,走到户外去排遗冬的寂寞。它和上片紧密相连,又引出下片所要写的情事,使诗词意脉不断。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墙外心事重重奔走于荒郊野路的行人,无意中听到了墙里佳人的嬉笑声。由“巧笑倩兮”的笑声,联想到“美目盼兮”的佳人,以及她们在顾盼之间销人魂魄的姿态。这样的佳人,怎不令人倾慕爱恋!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可是,这荡人心志的笑声是无意的,她们消遣够了,走了。走远了。留给“墙外行人”的只剩下懊恼和惆怅,继而是自作多情的自省。
诗人自作多情,因为墙里佳人是无意的,这多情无疑是多余的,无益的。从这一小小的“误解”中,又使我们触摸到了诗人的深深的幽怨!诗人的九曲回肠,就是在这清丽、婉约的词句中表达出来的;诗的意境,就是在这平妥之中开拓至深的。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
【答案】早春(初春)。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铺在地面。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写出“早春”,1分;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2分)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在作者眼中,早春显然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应该倍加珍惜。花还没有开放人就会老去,时光易逝,不要等春天过去后悔,因而不要浪费时光,要在这个时候“醉倒”。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把握青春年华、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青春年华的感情,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的思想感情。(指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各2分)
【诗词浅析】这首词的大意可以结合韩愈的《早春》来理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不过苏轼也真是偷懒,一首当中差不多有一半化用或者直接引用韩愈的诗,只有下阕表达了自己的一点思想感情。
整首诗可以这样解:“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这是一年当中春色最好的时候吧。天空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遥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绿铺在地面。
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花是不经开的,人是容易老的。不要等到浓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时再触目伤怀,你我颠倒唏嘘、百般感慨在红英凋零、绿苔如茵之间。”
如果把春天分成早春、阳春、晚春的话,那么在花开花落的特征上,与人生的兴衰就有可比性。根据韩愈的意思,早春显然是春天中最好的时令,苏轼采用了这一说,并且说要在这个时候“醉倒”,不要等待落花时节,触目伤怀,颠之倒之。那么,我们可以揣测:趁年轻时潇洒走一回,及时把握青春年华,珍惜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大概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第二篇:谁道人生无再少?——读苏轼《浣溪纱》
谁道人生无再少?——读苏轼《浣溪纱》
浣 溪 沙·游清泉寺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苏轼时年四十六岁,谪居黄州。小序中的“蕲qí水”,即今湖北浠水,在黄州东。蕲水的清泉寺,下临兰溪。兰溪水出于箬ruò竹山,因溪旁多兰花而得名。《东坡志林》卷一记载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苏轼所作的歌就是上面那首《浣溪沙》。
(一)串讲句意
上片三句是写景,为下片的抒情作铺垫。
“浸溪”的“溪”,宜理解为补语,即“浸于溪”。暮春三月,溪水上涨,山下岸边的兰草生出短短的新芽,浸润在清澈的溪水中。兰是香草,古代往往以“兰”象征美好的东西。兰芽虽短,却充满活力,“浸溪”一词,更描绘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作者和友人在清泉寺附近漫步,松林间的沙路洁净无泥。白居易写过“沙路润无泥”之句。苏轼将“润”改作“净”,清新、明净的感觉油然而生。这对游人来说,正可以纵情踏步而游,无所挂碍。同时,“净”也意味着无人践踏,没有尘世的喧嚣污秽。
然而天公不作美,傍晚时分,下起了细雨;细雨之中,又传来杜鹃的声声啼叫。“萧萧”,形容细雨迷蒙。“子规”,即杜鹃,相传为蜀帝杜宇之魂所化,鸣声凄厉,常被用来写羁旅之思。暮春三月,春色正浓,可写之景数不胜数,作者却独取此景。虽是写实,却也折射出他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苏轼贬官黄州,以为再也无法实现“致君尧舜”的理想,做好了“便为齐安(黄州)民”的思想准备,并计划多处买田。此时,虽然游于兰溪,作者的内心并不平静。在这易于触发愁怀的黄昏时分,一听到杜鹃啼叫,难免兴起乡旅之思,增添悲凉孤寂之感。尽管如此,上片的写景总体上传达的还是一种明快愉悦的情绪。作者选取了最富表现力的景物:兰芽浸溪、路净无泥、子规啼雨;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一幅明丽、清新的暮春风景图,令人心旷神怡。
下片开头大声发问:谁说人生不能重新拥有青春呢?你看,门前的兰溪都可以向西流去!既然如此,那就振奋精神,不要将白发变成咏唱“黄鸡与白日”而借酒消愁了!
作者从眼前“溪水西流”这一现象生发感慨和议论。前人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东流不返,就像时间一去不回。人的青春年华也只有一次。可是这兰溪水却无视自然规律,径自向西流去。作者赋予溪水以人的意志,并因此受到深深的激励。这里的“再少”当然不是道教徒企求的“返老还童”,而是指具有年轻人那样的乐观向上、充满朝气的心态。自然规律虽然无法违抗,人的精神却是操之在己的。因此,年华可以老去,但人不能暮气沉沉。
“黄鸡”,出自白居易的《醉歌示伎人商玲珑》一诗:“谁道使君不解饮,听唱黄鸡与白日。(谁说我不懂得喝酒解忧呢?我听懂了唱咏黄鸡与白日的歌儿了呀。)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居易感叹黄鸡催晓、朱颜易逝,语调低沉。苏轼则一扫白诗的伤感悲叹,他劝人不要因生白发而咏唱“黄鸡与白日”,用酒麻醉自己,即不要壮志消沉。这一句也冲淡了上片“萧萧暮雨子规啼”的悲凉气氛。
(二)评述全篇
这首词从优美的山川景色着笔,即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超越人生苦难的乐观进取精神。写景纯用白描,清新淡雅;抒情则别出心裁,富有哲理,体制虽小,却意味深长。不但情景交融,而且情理结合,浑然一体。
全词体现了作者的一种自我解脱,也是一首乐观的呼唤着青春的人生之歌。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即是对生活和未来的向往与追求。“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中的重大打击,但是他并不因此颓废忧伤。词中所表达的带有普遍意义的哲理,是作者洒脱旷达的胸怀、积极进取的精神与所处的环境之间的矛盾而迸射出的火花。他在逆境中依然自强不息,千载之下,犹令人感奋。而如此坚强旷达的性格,既来自洞悉人生的通透,也与他秉性乐观随和有关。他的开朗合群性格,表现在他喜欢结交朋友。苏轼即使被贬黄州,“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所与游者,亦不尽择,各随其人高下,谈谐放荡,不复为畛畦。有不能谈者,则强之说鬼。或辞无有,则曰姑妄言之。于是闻者无不绝倒,皆尽欢而后去。设一日无客,则歉然若有疾。”给苏轼看病的麻桥人庞安常,不过是乡间善医而聋者,苏轼初次认识庞君便找到两人的共同点,并与之推心置腹,同游兰溪。倘若只看到苏轼与人谈笑风生所达到的“闻者无不绝倒,皆尽欢而后去”的效果,可能会直接理解为苏轼苦中作乐,并且确实效果不错。但如果想想“设一日无客,则歉然若有疾”的状况就会明白,事情不止于一时找乐那样简单。它说明,不与人谈笑取乐,是苏轼性格所不能适应的。
第三篇:《浣溪纱》词牌写作要点
《浣溪纱》词牌写作要点
1、词牌特点词与诗是两种不同体裁,但不少词调与诗有渊源。大量的词体是从诗体演化而来的,尤其是小令。
小令字数通常在60字以下,很像近体诗中的律诗和绝句。只是词人把它作了一番改造。即把律绝的整齐经常打破,而演化成长短不
一、声韵错综复杂的曲子词。浣溪纱就像减去一联的七律,也很像上下片各减一句的七绝。平仄音韵都和近体诗接近。只是上下片都在一联之后加一单句作结,奇偶相生,有摇曳荡漾之致,从而产生不同的情韵,适合于表达各种忧乐不同的感情。
2、浣溪纱的写法 浣溪沙,又名《浣纱溪》《满院春》《小庭花》等。入中吕宫或黄钟宫,此调音节和婉、明快,上半阕情调较急,下半阕便趋缓和。可用来表达各种忧乐不同的思想感情。婉约、豪放两派词人都竞相采用。它多运用渲染,烘托,比喻,动静结合,借景抒情,借物言志等手法。
《浣溪沙》的正格是上下片各三句,上片三韵,下片二韵。上片三句分两组,前两句一组,也有这一组为偶句的,后一句一组。上片意较浓密。下片,三句分两组,前两句一组,后一句一组,由一个对偶句接一个单句组成。偶句给人以工整稳定之感,则宜疏朗空灵。上下片前二句皆宜一起写,第三句相对独立。
单句则显示出摇曳荡漾的情韵。这一句一组是很重要的,要用力才可以收住。应轻婉蕴籍,变摇曳为稳定,化动态为静态,融情入景,韵味悠然。因此,要写好两个结句是颇费工力的。贵情余言外,含蓄不尽!绕有余味。也往往是全词的重心所在。我们来看两个例词:
韦庄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上片前二句皆写自己夜夜相思,在明月下伤心独倚,而第三句则思及所眷之人,料想她也如我怜惜她一般怜惜着我。下片前二句复写别后相思之苦,结句以敲问作结,虚想重见之日。过片二句,大多对仗,往往有人是先有此联,然后扩充成一首词。但此词最要紧之处,不在过片二句,而在结句,结句要以至情动人,亦有用兴象作结者,但皆以沉挚重大为工。
薛昭蕴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此词用“藕花菱蔓满重湖”作结,见出兴亡之慨,不啻铁笔钩勒。
相反,晏殊词: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片虽有好联,结拍无力,就不如韦庄、薛昭蕴词那样真切动人。如果将前后结调换,此词更工,即:“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小园香径独徘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夕阳西下几时回?” 由此可见,浣溪沙的结的重要性了。
飞觞醉月词:若有来生不读书,依山傍水结衡庐,游鱼飞鸟自相呼。唤取寒云担朔雪,认将红树作仙姝,清风月下一迷糊。
所以,我们在填浣溪沙的创作过程中,既要注意过片两个偶句的工整,给人以诵读的美感,更要在结处下功夫,以情动人,做到意象深远,余韵三匝,耐人寻味。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才能写出好作品,出精品,从而收到艺术创作的良好效果。晏殊词: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秦观词: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纳兰性德:消息谁传到拒霜?两行斜雁碧天长。晚秋风景倍凄凉。
银蒜押帘人寂寂,玉钗敲竹信茫茫。黄花开也近重阳。附:飞觞醉月老师 《浣溪沙》十四首作品 飞觞醉月老师 浣溪沙•随笔四首
(一)江岸无风草木闲,夕阳微醉碧云天。小舟归处水弯弯。十里红情犹未老,一身诗债不堪还。几时载酒白鸥边?
(二)兰絮何期证果因?心香一掬伫千春,空山幽处认前身。莫道相逢原有故,焉知零落渐成尘,蓬瀛未许梦相温。
(三)未必风骚是楚辞,乾坤轮转到今时,行囊检点越雷池。不许疏狂轻负我,任教风雨漫侵枝,此情唯有月心知。
(四)濯足沧浪一笑轻,诗书何以遣浮生?举杯邀月听溪声。白鸟忘机空待我,青山妩媚故留僧。云舟自向鹿门停。浣溪纱•感怀四首 飞觞醉月若有来生不读书,依山傍水结衡庐,游鱼飞鸟自相呼。唤取寒云担朔雪,认将红树作仙姝,尊前月下意迷糊。何处溪山是帝乡?闲听飞鸟说行藏。花开四季月倘佯。清影浮摇微雨后,风弦调寄白云旁。谁携绮梦到潇湘? 煮梦蒸愁问酒盅,坡塘可见并莲红?风裳水佩与谁逢? 听雨轩前斟月色,观谰阁上对诗钟。灵犀一点两融融。谁倩姮娥执月杯,舞低歌扇伫高台,云烟笼处梦千回。江上红衣香渐去,吟边旧雨倦重来,画阑修竹几彽徊? 浣溪纱•自遣六首 飞觞醉月
一 槛外清幽夜不收,深杯销尽鬓如秋,可堪题叶系心舟? 兰佩曾经怀楚梦,红蓼却忘住瀛洲。云溪深处水空流。二 怕上高楼望柳花,怕看云雁浪天涯。四围山色碧笼纱。逐利生平应有愧,疏狂踪迹却无夸。诗肩担戴几年华? 三 扰扰劫尘不辨魔,十年琴剑费研磨。微吟长啸暗成歌。
云岭易遮千里目,星槎难渡九天河。一蓑烟雨任蹉跎。 四 秋月春花梦已遥,小窗伫久怕闻箫。三人对影劝芳醪。解佩原为留笑靥,盟星何不誓蓝桥?溯回弱水一魂消。
五 青盖相逢向晚临,微波偶托抱芳心。一怀幽绪向谁吟? 十里红情迷蝶梦,半湖云影认知音。莲歌唱断不堪寻。
六 谁道红笺字太咸?信禽不肯释猜嫌。空将芦荻往来衔。客里相逢牵旧梦,樽前重忆许新酣。匆匆岁月一溪岚。
上片是情语结,下片一定要景语结,过片注意虚实相间,雨落 21:00:57 上片结要承上起下,把上两句总结,下片过片必须对仗,下片结最好和首句呼应,起句要开门见山,单句非常重要,不能脱离前两句 对句要工整
写作前要立意,要表达什么思想,通过什么来表达,然后根据浣溪沙的特点来写,句子要精,意境要深
【飞觞醉月老师】浣溪纱•缘何青鸟总迷踪(轱辘体)人隔蓬山有几重?缘何青鸟总迷踪?谁传芳信小桥东? 乌鹊惊魂星泪坠,金蟾衔恨玉梯空。当时只道莫相逢。
百尺楼台掩碧桐,南柯无语问清风。缘何青鸟总迷踪? 明镜无端欺皓首,寒霜何故染丹枫?烟尘回首渐朦胧。
谁记蓝桥柳色浓?斜阳淡抹蓼花红。落霞孤鹜怯凌空。曾有裴航然季诺,缘何青鸟总迷踪?一帘残月半溪风。
谁倩湘娥伴酒盅?灵犀或可与君通。笑拈词笔醉题红。缺月难圆烟水梦,闲云易绾野棠风。缘何青鸟总迷踪?
《浣溪纱》词牌写作要点;
1、词牌特点
词与诗是两种不同体裁,但不少词调与诗有渊源。大量的词体是从诗体演化而来的,尤其是小令。
小令字数通常在60字以下,很像近体诗中的律诗和绝句。只是词人把它作了一番改造。
即把律绝的整齐经常打破,而演化成长短不
一、声韵错综复杂的曲子词。浣溪纱就像减去一联的七律,也很像上下片各减一句的七绝。平仄音韵都和近体诗接
2、浣溪纱的写法
浣溪沙,又名《浣纱溪》《满院春》《小庭花》等。入中吕宫或黄钟宫,此调音节和婉、明快,上半阕情调较急,下半阕便趋缓和。
可用来表达各种忧乐不同的思想感情。婉约、豪放两派词人都竞相采用。它多运用渲染,烘托,比喻,动静结合,借景抒情,借物言志等手法。
《浣溪沙》的正格是上下片各三句,上片三韵,下片二韵。上片三句分两组,前两句一组,也有这一组为偶句的,后一句一组。上片意较浓密。
下片,三句分两组,前两句一组,后一句一组,由一个对偶句接一个单句组成。偶句给人以工整稳定之感,则宜疏朗空灵。
上下片前二句皆宜一起写,第三句相对独立。单句则显示出摇曳荡漾的情韵。这一句一组是很重要的,要用力才可以收住。
应轻婉蕴籍,变摇曳为稳定,化动态为静态,融情入景,韵味悠然。因此,要写好两个结句是颇费工力的。
贵情余言外,含蓄不尽!绕有余味。也往往是全词的重心所在。我们来看两个例词:
韦庄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上片前二句皆写自己夜夜相思,在明月下伤心独倚,而第三句则思及所眷之人,料想她也如我怜惜她一般怜惜着我。
下片前二句复写别后相思之苦,结句以敲问作结,虚想重见之日。
过片二句,大多对仗,往往有人是先有此联,然后扩充成一首词。但此词最要紧之处,不在过片二句,而在结句,结句要以至情动人,亦有用兴象作结者,但皆以沉挚重大为工。
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此词用“藕花菱蔓满重湖”作结,见出兴亡之慨,不啻铁笔钩勒。
相反,晏殊词: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片虽有好联,结拍无力,就不如韦庄、薛昭蕴词那样真切动人。
如果将前后结调换,此词更工,即:“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小园香径独徘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夕阳西下几时回?” 由此可见,浣溪沙的结的重要性了。
飞觞醉月词:
若有来生不读书,依山傍水结衡庐,游鱼飞鸟自相呼。唤取寒云担朔雪,认将红树作仙姝,清风月下一迷糊。
所以,我们在填浣溪沙的创作过程中,既要注意过片两个偶句的工整,给人以诵读的美感,更要在结处下功夫,以情动人,做到意象深远,余韵三匝,耐人寻味。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才能写出好作品,出精品,从而收到艺术创作的良好效果。
附:飞觞醉月老师 《浣溪沙》十四首作品
讲义你对一下。
要放课件,事先要听,不然就会弄错。雨落 19:34:43 是这个内容,但课件对不上 玉竹 19:34:49 幽兰应该在总群哦、
第四篇:浣 溪 沙教案
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看今天咱们来到多媒体上课,还有这么多老师听课,紧张吗?要不先来听首音乐放松放松.(播放音乐)这是老师很喜欢的一首歌。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其实这首歌唱的是词,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这么美的音乐有没有让你放这松了点呢?咱们上课吧!
一、认识词牌
1.六年的学习生涯,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古诗词吧,还记得以前接触过哪些词?
2.刚才大家说的“清平乐”、“西江月”都是——词牌名(板书)。
3.词是一种诗歌体裁,一个词牌就是一种曲调,同一个词牌可作出不同的词。其实词牌还有不同的文化和风格,它们背后的故事也同样动人.(1)念奴娇 这个词牌名正是因这位名唤“念奴”的女子而得名,人也妖娆,词也绰约。
(2)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3)虞美人 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虞姬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一个小小的词牌中包含着如此丰富的故事
(4)浣溪沙 这里还有一个词牌是源自浣溪女子西施的故事,哪一个呢? 读读这首词的词牌:浣溪沙(跟老师一起板书,特别是沙字。并非轻纱的纱,而是沙子的沙)再读一遍
(5)以前接触过以“浣溪沙”为词牌的词吗?(出示)晏殊、秦观的“浣溪沙”,轻声读读。
(6)晏殊、秦观的“浣溪沙”给了你什么的感受:(变红课件的两句诗)美丽的哀愁(板书)这就是浣溪沙中美丽的哀愁
6.晏殊、秦观他们是婉约派的代表,而豪放派的创始人苏轼的浣溪沙又是怎样的呢
7.现在我们就来读读这首词,老师这有个读诗要求(指名读要求)第一步:读得字正腔圆,句句通顺; 第二步:读得抑扬顿挫,琅琅上口; 第三步:读得意味深长,声声含情。
二、初次阅读
1.咱们先来完成第一步。自己打开书本读一读。注意要读的读得字正腔圆,句句通顺。
2.同桌相互读读,检查一下是否做到了字正腔圆,句句通顺。
3.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这首词和我们以往学的词有所不同。(指名回答)4.是啊,这是作者为词写的一段小序,谁来读读?你从这段小序中,知道些什么? 5.你的理解真好,蕲水是一个地名,这首词正是作者游历蕲水清泉寺的即兴之作。6.谁愿意来读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她有没有读准字音。
7.很好,他注意了词上下阕之间的停顿,而且有个容易读错的字音他都读准了 少:这个生字,读—,谁道人生——(生接:无再少)师:哦,你是怎么知道它读shao? 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看来借助注释是学习古文的一个好方法。7.谁再来读读这首词?举手的同学都可以站起来读一读。三、二次阅读
1.看来同学们把词的字、句都读正确,读通顺了,在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词的上下两阙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吗?(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不同的内容我们还能像刚才那样,用一样的语调,一样的语速读吗? 现在你们仔细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师范读)2.明白了吗,那就请你们细细再读“浣溪沙”,可以借助下面的注释弄懂词的意思,用你的朗读,表现出不同内容的抑扬顿挫。(课件)3.谁来试一试,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
4.他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出不同内容语气的抑扬顿挫呢?谁来评价一下? 5.你听得可真仔细,请你来读一读吧。
6.上阕轻柔舒缓,下阕激扬有力,就是这种感觉,这种感情,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浣溪沙。四、三次深读
1.刚才两步阅读,大家都完成得非常好,但要做到“声声含情”,还需要我们更深地体会。只有把自己想象成作者,身临其境,感受作者所感受的,才能真正地走进词的意境。
接下来,先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块儿去欣赏欣赏清泉寺的美景吧。(师范读上阕)(1)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我们漫步在松树林间,徜徉在涧水旁,笼罩在蒙蒙细雨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兰牙,松林,小溪,沙路。。师:这里的兰牙,暮雨指的是什么? 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雨声、杜鹃、流水)师:几处细小的眼前景物构成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春光,置身如此美景当中,你的感受如何?
(指多名说感受,并读出你的感受)
师: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看山下——生读:兰牙短浸溪,看松间——生读:沙路浸无泥,听林中——生读:潇潇雨中子规啼
师:兰牙浸溪,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轻啼,自然的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啊!那就让我们的脚步再流连一点吧,来再读,慢一点。
(3)“一切景语皆情语”,眼里的风景取决于看风景的人的心情。大家看到的是美丽,感受到的是愉悦,那苏轼呢?此时的苏轼是在怎样的境遇下欣赏眼前的景致的呢?
(补充“乌台诗案”背景,学生精心默读)
师:这样的生活境况,会让苏轼在看景的时候,比我们多一份?(悲凉,哀愁)师:这就是美丽的哀愁啊!带着这份“美丽的哀愁”,再来读读词的上阕吧!2.苏轼身贬黄州,生活困顿与日俱增,面对暮雨潇潇,子规哀啼,不禁心生悲凉。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怎样奇妙的遐想,自由读读词的下阕,师:我们常说:“一江春水向东流”,可这里的溪水却是向西流,那就是“逆流而上”。由水可逆流,作者想到了什么? 生:谁说人生无再少?
师: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师:难道人真的可以返老还童吗?
师:是啊,谁说人不似花,再无少年时?只要心不老,青春永远不会老去,老去的只是岁月本身罢了。由此,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生:休将白发唱黄鸡。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答
师:是啊,黄鸡一唱又一天,白发一根又一年,与其这样哀叹着时光流逝,还不如尽情地欣赏眼前的美景: 看山下——兰芽短浸溪,看松间——沙路净无泥。听林中——萧萧暮雨子规啼。
师:苏轼身贬黄州,生活困顿,还能如此尽情欣赏美景,由此,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师:让我们一同走进晚年的苏轼(苏轼晚年资料)
师:是啊,苏轼并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而是这样写道:谁说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当有人对你说:苏轼啊,你被贬黄州,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你还能做什么啊?你会坚定地告诉他们:谁说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个)
当亲人对你说:苏轼啊,你已经48岁了,年近半百了,国家的事情就让年轻人去操心吧,你就别管了!你会微笑地告诉他们:谁说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个)
当你又看到了自己华发早生,自己怀才不遇,朝中却奸臣当道的处境,有那么一丝心灰意冷的时候,你又会执着地对自己说:谁说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齐)
(5)在苏轼直面人生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了他浓浓的斗志。其实这样的斗志不仅出现在浣溪沙里,还出现在他被贬黄州时的其他作品中,我们在他的“卜算子”里,读到了他的气节:
我们在他的“定**”里,读到了他的潇洒与豁达: 我们在他的“念奴娇”里,读到了他的豪迈;
我们在他的“浣溪沙”里,读到了他的乐观与勇敢。
3.今天,这些词在我们的课堂上串成了一条线,那是被贬黄州的四年,一个真的英雄,用自己积极的斗志书写出了生命中最辉煌的一页。
4.当我们走进苏轼的《浣溪沙》,又再次走出来时,你能不能完成第三部的诵读要求了呢?(练习、反馈)配乐齐读
五、拓展仿写
1.其实,在诗词中留下过这种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作品还有不少,也都成为了千古传诵的佳句: 面对年华老去时的乐观:
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感受怀才不遇时的乐观:
李白 《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体会时代变迁时的乐观: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面对人生低谷时的乐观:
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当然还有苏轼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古诗词的长河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佳句,它指引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乐观向上的心,勇往直前。
板书设计:
浣溪沙 美丽的哀愁
积极的斗志
第五篇:浣花溪公园调查报告(定稿)
调查报告
————成都浣花溪公园
u情况介绍
浣花溪公园位于成都市西南方的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北接杜甫草堂,东连四川省博物馆,占地32.32公顷。建设总投资1.2亿元,是成都市迄今为止面积最大、投资最多的开放性城市森林公园。以杜甫草堂为中心,将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古典园林和现代建筑艺术,民俗空间和时代氛围有机结合,以自然、雅致的景观和建筑凸现川西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水源干涸,河床淤塞,加上城市的发展和人为的破坏,浣花溪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为了保护好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于2002年10月2日,占地近553.8亩的浣花溪公园破土动工,青山、湖水、小桥、园林„„逐渐填满了整块平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显露雏形。满足了人们休闲娱乐,以及对文化遗产的爱戴。u 功能定位
浣花溪公园建筑不仅与环境做到了和谐共生,而且以造景的方式来思考建筑,为建筑创作提供了新的实践方向。它的独特设计,为周围的生活环境提供了保障,给人们的精神情操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时它保护了历史文化浣花溪文化,杜甫草堂的建造,更是体现了,在这次设计中尊重历史的观点。这个公园是一个休闲与娱乐相结合的公共环境公园,体现了人性化设计。
u 设计原则
1生态 原 则:以绿色为主,突出植物的景观。
2人性化设计:满足居民的活动需求与行为方式。
3地域特 色:反映成都浣花溪的历史文化与时代相结合的特
u 现状分析
(1)、公园场地周边临近浣花溪风景区,环抱环抱传统文化遗产——杜甫草堂,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地理环境条件。同时公园由西南向东北展开,分为留园、万树园和白鹭洲三大景区。
(2)、场地周边有便利的交通要道,临近青阳宫,锦里等文化故地,在公园四周还有居民居住去,如浣花小区,北边有便利的交通。
(3)、公园内部含有历史文化悠久的杜甫草堂。留园和万树园为杜甫草堂的入口景观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
u 总体布局
公园由西南向东北展开,分为留园、万树园和白鹭洲三大景区。主要包括一座假山一个人工湖一处湿地两幢景观建筑三座地下车库四个大型休闲广场,贯通全园的小溪河道和路网以及遍布整个园区的园林绿化景观等。整个公园绿化布局合理,层次显明,园内绿化面积达到29.25公顷。
1、留园和万树园的入口景观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留园的主要景点沧浪湖和万树山为挖方平衡,体
现出山水相绕的景观情趣,铺装素雅,配有成片香樟林,形成自然而别致的活动空间。万树园包含万树广场、川西民俗观演广场和一个网球场,同时与原有的浣花苑溶为一体,这里主要体现巴蜀文化和成都的市民生活情趣,配以丰富而层次化的植物和流水,情景相融。
2、万树山位于公园南部,以一座人造山为主,植如密林,占地6.5万平方米,并配以“万竹广场”、“川西民俗文化广场”,锦水绕行其间,山体形态变化丰富。绿化分为春夏秋冬四景附以阳光草坪和花卉相衬,营造出“绿竹通幽径,青萝拂行衣的意境。
3、从公园的北门进去,穿过菁华广场,向南的第一处景观是白鹭洲。这里树木青葱,品种众多:小叶女贞、肾蕨、决明、银杏、蓝天竹、杜鹃、杨柳„„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数不胜数。因为是白鹭的乐园,故得名为白鹭洲。几座仿木结构的石桥横贯于浣花溪上,别有一番情趣。穿过窄窄的青石板小径,置身于浓阴之中,立于石桥之上。看白鹭翩翩飞舞,白色、红色睡莲竞相开放;听小鸟欢快地歌唱,溪水潺潺,古琴悠悠。这歌、这舞、这花、这水,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整个公园就像一个幅美丽的风景画,巧妙的将各个部分结合起来,尊重历史,保护自然,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中将浣花溪故道以与景观相结合的方式保留下来。在空间节点上的组织考虑了不同人群的需求,营造出了众多益人的景致空间,使“人本”与“生态”的设计理念自然流露。以现代手法内敛有效的表达了公园应有的地位:不与草堂争锋,而是烘托了其幽远深厚的历史感。
u 交通组织与人流
1、外部交通
公园位于成都市西南方的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处于交通繁华阶段,为避免交通拥挤,车辆的堵塞,建有3处地下停车库,避免了进出车辆的拥堵。
人流比较分散,道路清晰不会出现拥挤的现象,大多行人从北门进入,这里有便利的交通。
2、园内交通
(1)园内道路有主干道、次干道、小路依环境而定。在铺装设计上都有不同的风格,如小径用碎的青石
板材拼合而成,与周围的环境像融洽,同时又保护了周边的风景。在大的行人道路上采用,采用一米屋到两米五的通道,为行人带来了方便,同时还照顾到了残疾人群,给大多人带来了方便,更主要的是考虑到了安全通道。
(2)园内道路形式有沿景观而建设的道路,在不同的景区道路的铺设各有特点,在景点较集中的方道路为小路,这样可以游到各个小的景点,同时还有分解人流拥挤的作用。北部和中部为直线路,南部景区为曲线道路。湖边的道路采用弧型的设计风格,与地形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曲线的道路设计给适合人们更进一步的与大自然接触。提高了公园的质量,也给行人带来很多方便。
(3)、人流的走向,北门临近公交路线,这里是游人较为集中的地方,所以这个在这个入口有一个很大的公园整体平面图,起到了指示的作用,给游人带来了方便,从进口想公园内部行走的时候,又将人流分成两路,两个造型别致的桥梁将人们引入公园深处,起到了一个指示的作用,桥梁的设计采用木质的结构,及环保又与周围的环境达成一致,在桥梁的拐角处和过度去,有明显的路标提示,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在向下一个景区过度的区域里,建有休息场所,为游人的休息提供了方便。
u 公共设施的构建
公共设施是一个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给人们的游玩带来了方便。在公园里象征导游的作用,因此,它的设计不是随意的,要与周围的景观相结合。在浣花溪公园里,指示牌的设计与摆放都达到了与周围环境完美的结合,温馨的提示,使游客感到了热情与好客,同时也给周围的环境增添了色彩。
(1)、指示牌的设计,指示牌是公园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设计要和周围的环境想结合,在公园里起到指示的作用。运用环保的材质更体现了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2)、在景观设计中,环保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在浣花溪公园里,根据周围不同的环境摆造着不同造型的垃圾收集设备,这样即保护了环境又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很好的结合。
(3)、休息区,根据不同的地里景观,摆设着不同的休息坐椅,这些坐椅给游人带来了方便,可以使游人及时的得到休息,电话亭的设置,为游人的联系提供了方便,虽然现在是信息时代,但是对与一些突发事
情,有电话厅的设置,可以更好的与外界的联系。它的分布也根据人流的走向和风景区的位置而设置。
(4)、在整个公园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绿化的设计,一些小小的点缀也是不可缺少的,如照明工具的设置和摆设充分考虑到可因环境的不同而照射出不同的景象,就如晚上游人可以欣赏到公园里美丽的夜景,提高了生活欣赏水平,同时又陶冶了情操,就如那些公共的设施的构造和摆设就起到了在大面积的风景小小的点缀。
(5)、物管部门的建设,为公园的管理与保护奠定了基础,在一些过度区域都可以看到有相关物管人员及小型建筑的修建,它们的建立为保护公园起到了保护作用。三个停车场的巧妙设计,给游人带来了方便,解决的大多数开车来的游人停车的问题。
(6)、服务设施的构建,雕塑和小品的摆设,都给整个空间带来了不同的装饰效果和点缀,似的整个空间充满了不同的景象效果,深受游人的喜爱。
u 绿化
园内绿化面积达到21万平方米,百年古桂、香樟、银杏、芙蓉竹枝繁叶茂,五彩缤纷的鲜花竞相开放,绿茵茵的草坪散发出阵阵清香。根据公园的地形特色分布于公园的不同景区,提高了公园的质量,提高了人们的欣赏水平,也保护了大片的绿地和湿地。在春季走在这个到处都充满了生机的环境里,增强了人们的斗志。
道路旁种植着随季节而变化的植被,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小桥边也种植着水类植被,高大挺拔的珍贵树种种植在辽阔的广场上,是历史的象征。假山上的植被也不例外,象征节节高升的竹林,又是另一帆别致的味道。在小溪和湖泊边种植着水性植被,在湿地处开辟景观,与周围的环境达到了和谐体现了生态的重要。人性化的设计体现在游人与绿色植被的接触上,并在植被周围标有植被说明。
绿化的建设在整个园林设计中,其这非常重要的作用,绿色植物可以净化空气,为人们的生活质量起到保障的作用,它由可以防止土地被污染和浪费,为整个公园添加了色彩,也深受人们的喜欢。
u 重点景观的构想
浣花溪公园以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背景,运用现代园林和建筑设计的前沿理论,以自然雅致的景观和建筑凸现川西文化醇厚的历史底蕴,是一座集将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古典
园林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的城市公园。公园由西南向东北展开,分为留园、万树园和白鹭洲三大景区。留园和万树园为杜甫草堂的入口景观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留园的主要景点沧浪湖和万树山为挖方平衡,体现出山水相绕的景观情趣,铺装素雅,配有成片香樟林,形成自然而别致的活动空间。万树园包含万树广场、川西民俗观演广场和一个网球场,同时与原有的浣花苑溶为一体,这里主要体现巴蜀文化和成都的市民生活情趣,配以丰富而层次化的植物和流水,情景相融。沿湖而上的湿地白鹭洲,在水源开放处建有古朴雅致的观景建筑观鹭轩,由此可望见浣花溪纵深方向的美景,溪上横有手工制作的原木木桥,质朴醇厚,极具特色。
1、杜甫草堂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位于公园的中心部位,杜甫草堂--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草堂总面积有240多亩,其建筑为清代风格,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试”中国古典园林。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期间有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严穆、古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这座草堂象征着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为成都著名的景观。
2、万树山位于公园南部,以一座人造山为主,植如密林,占地6.5万平方米,并配以“万竹广场”、“川西民俗文化广场”,锦水绕行其间,山体形态变化丰富。绿化分为春夏秋冬四景附以阳光草坪和花卉相衬,营
造出“绿竹通幽径,青萝拂行衣的意境。里面有很多鸟类等动物出现,在这里可以欣赏和观赏到很多树种,景观美丽。
万树林,植被茂密,走在其中有另一番韵味,并有万竹广场的匹配,更是给整个公园添加了色彩,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上也采用先进的技术水平,给人们的精神享受提供了保障,这个景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3、沧浪湖位于公园的中心地带,水面面积4.3万平方米。沧浪湖主要由“草堂入口广场”、浅滩、溪流、小岛和一座位于岛上的景观建筑“浣花居”组成,营造出“两水夹明镜,双桥
落彩虹”的意境。游人可以在湖边游耍,湖岸周围有柳树和假石,人们可以在此处休息,湖岸上有雕塑与周围的环境容为了一体。草堂入口广场的设计将三曹、三苏做为塑成雕像立在广场的两侧,给广场增添了色彩,广场上还设有休息区,为游人提供了方便。在道路的两侧还栽种着各种树种,就像一条林荫大道。
4、白鹭洲,位于公园北侧,在杜甫草堂与四川博物馆之间,占地面积8.2万平方米,以湿地为主,分为招引区、观鹭区、投食区、隔离区,以及点缀其间的栈道、小桥等,营造出“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的意。湿地的保护是整个设计的重点,为保护好自然景观,在路线的设计上,采用曲线试的构思,将这个湿地分为了几个不同的区域,人们可以从各个角度感受到湿地的保护。桥梁的设计采用环保的设计风格,与周围的环境达到和谐。
5、著名的诗歌大道,是近几年才建成的,它悠长而通透的设计风格,带领走进了时空的长河中,领略着岁月当歌古韵悠长的诗歌风光。它位于公园的南侧,走在这条大道上就如穿梭在历史的走廊里,与众多诗人一起共享,沉醉于诗歌中,在设计的风格上采用现代元素,道路的两旁竖有众多诗人的雕像,有生动的表情。在地面的铺设上采用坚硬的石才与金属材料相结合的方式将这条具有诗情画意的道路铺设而成,这样游人在游玩的时候,也能对历史文化了解。它的独特设计,为整个公园增添了色彩,深受游人的喜爱。
6、整个公园有很多小的景点与大的景区混合构造而成,是一个现代文化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历史文化景区,以自然雅致的景观和建筑凸现川西文化醇厚的历史底蕴,是一座集将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古典园林相结合而成的一处景观公园。
u 科技手段的应用
浣花溪公园建筑不仅与环境做到了和谐共生,而且以造景的方式来思考建筑,为建筑创作提供了新的实践方向。在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城市湿地系统的重建,混凝土草坪应用,其收效将在景区使用中进一步显露出来。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大方面。在土方平衡、公园公共设施安排,开发进度,后期运作,材料选配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