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挽手 第八册第一课 教案

时间:2019-05-12 22:1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手挽手 第八册第一课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手挽手 第八册第一课 教案》。

第一篇:手挽手 第八册第一课 教案

手挽手 第八册第一课

(2008-06-18 15:56:49)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常规教案

第1课

手挽手

教学目标:

一、“阳光牵着我的手”,大家“拍手拍手”,我们衷心祝贺“祝你快乐”,向“海峡两岸小朋友”问声好。人们的友情传递、表达,莫过于音乐。本课四首作品都是集中反映了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熏陶下歌唱团结、友谊,发扬文明新风。

二、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及《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中,分别编创集体舞与现代舞进行表演。

三、在表演《阳光牵着我的手》、《拍手拍手》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四、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教学重点:在音乐实践中,感受愉悦的情绪。

教学难点: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祝你快乐》、《彩桥架到台湾岛》

表演《拍手拍手》、《阳光牵着我的手》

编创活动

总第课时

课题:

1、手挽手(第1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1、在表演《拍手拍手》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2、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

3、使学生明白人们宾友情传递、表达莫过于音乐,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歌唱团结、友谊,“发扬文明新风”。教学重点: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歌唱团结、友谊,“发扬文明新风”。

教学方法:综合法、欣赏法、律动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学习歌曲(1)导入

导:拍手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相信同学们都会拍手。那谁愿意来说说,在哪

些场合下会出现掌声?它能表达怎样的情感?(2)初听歌曲

导:你们说得真好!那请你来听听歌曲《拍手拍手》,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仔细聆听 聆听歌曲后师总结歌曲情绪(3)复听歌曲

指名说

导:歌曲的情绪欢快,它表达了同学之间互相团结、友爱的感情。那这首歌曲中

掌声出现在哪些地方?让我们边听音乐边来拍一拍。复听音乐,边跟着音乐拍手(4)再听歌曲

导:歌曲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主歌和副歌。来听听歌曲,说说两个部分分

别是哪种演唱形式?

仔细聆听、齐拍

(5)学习主歌

仔细聆听

A、听师演唱

指名说

B、生演唱,师指导唱

C、加上拍手进行演唱(6)学习副歌 A、齐学低声部 B、齐学高声部

C、分声部演唱歌曲,师弹二声部,低声部跟琴唱 D、师弹二声部,高声部跟琴唱 E、二声部合唱,师指导唱 F、跟音乐演唱(7)认识重音记号

仔细聆听

表演唱

齐学 齐学 分声部唱

导:音乐里的记号可真不少!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重音记号,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分声部唱 能记住它了,请你来听听它演唱起来是怎么样的? 师对比演唱重音记号,学生说特点

(8)加上重音记号演唱歌曲(9)变换节奏拍手为歌曲伴奏

导:除了书上的节奏,拍手的地方还可以怎么拍?

三、组织下课

合唱

指名说

小结:普普通通的拍手寄托着不普通的情感,每个人都愿意用拍手来表达自己心齐唱 里特殊的感情。但愿我们的友谊就像双手,能拍出团结、友爱的声音!

个别演唱

总第 课时

课题:

1、手挽手(第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1、在表演《阳光牵着我的手》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2、能听出三拍子与四拍子,感受不同节拍的强弱,并尝试视唱简单的曲谱。

3、使学生明白人们宾友情传递、表达莫过于音乐,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歌唱团结、友谊,“发扬文明新风”。教学重点: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歌唱团结、友谊,“发扬文明新风“。

教学方法:综合法、欣赏法、律动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学习歌曲(1)导入

导:今天我们来学习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听听它的情绪是怎样的?(2)初听歌曲

导:说说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聆听歌曲后师总结歌曲情绪(3)复听歌曲

指名说

仔细聆听 指名说

导:歌曲里有几个地方出现了休止符需要停顿的,边听歌曲边把它找出来,作上

记号,找一找一共有几个地方。(4)再听歌曲

仔细聆听 自由表演

导:歌曲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主歌和副歌,和《拍手拍手》一样,也有齐

唱、合唱两种演唱形式,来仔细听一听。(5)学习主歌 A、听师演唱

仔细聆听

B、生演唱,师指导唱(6)学习副歌 A、齐学低声部 B、齐学高声部

C、分声部演唱歌曲,师弹二声部,低声部跟琴唱 D、师弹二声部,高声部跟琴唱 E、二声部合唱,师指导唱 F、跟音乐演唱

(7)加上力度记号演唱歌曲

仔细聆听 齐唱 集体学

导:歌曲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力度记号,让我们试着把它们不一样的力度演唱出集体唱 来。

2、听辩拍子(1)导入

导:我们学过哪些拍子?能说说它们的强弱规律吗?(2)师演奏3/

4、4/4旋律

导:来听一听这两条旋律,哪条是3/4拍子的,哪条是4/4拍子的。(3)视唱曲谱

三、组织下课

小结:阳光就像友谊,让我们和友谊手拉手,和伙伴手拉手,团结友爱朝前走。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指名说

仔细聆听 指名说 齐唱

总第 课时

课题:

1、手挽手(第3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1、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及《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中,感受歌曲欢快、热情的情绪。

2、使学生明白人们宾友情传递、表达莫过于音乐,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歌唱团结、友谊,“发扬文明新风”。教学重点:在聆听中感受歌曲欢快、热情的情绪。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歌唱团结、友谊,“发扬文明新风”。

教学方法:综合法、欣赏法、律动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学习歌曲(1)导入

导:同学之间快乐的事情很多,友谊会让我们感到快乐,团结也会让我们感到快

乐。

(2)初听第一乐段

仔细聆听 导:请你来听听这段音乐,它给你什么感受?(3)复听第一乐段

指名说 仔细聆听

导:如果请你给这段音乐加上动作,你会选择什么动作?让我们跟着音乐来表演。自由表演(4)用la来演唱第一乐段

导:让我们用la把乐曲中高兴的心情唱一唱。(5)加入歌词演唱

导:歌词更能表现高兴的情绪,加入歌词来唱一唱。(6)初听第二乐段

仔细聆听 齐唱

齐唱

导:在你的歌声里我感受到了快乐。请你来听听这一段音乐,它有什么变化了?

(7)复听第二段音乐

导:什么动作适合表演这一段?让我们跟着音乐来演一演。(8)加入歌词演唱第二段 导:让我们加入歌词来唱一唱。(9)揭题

仔细聆听 指名说

自由表演

导:刚才我们听的这两段音乐出自同一首乐曲《祝你快乐》,这两段音乐不相同,齐唱 但都表达了高兴、愉快的心情。(10)聆听第三段

导:歌曲还有第三段,请你来听听跟哪一段很像?(11)聆听并表演全曲

导:让我们完整地来听听整首乐曲,不同的音乐用不同的动作来表演。

2、聆听《彩桥架到台湾岛》(1)初听歌曲

导:让我们来听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想想这座彩桥指的是什么?(2)复听歌曲

仔细聆听 指名说 自由表演

导:跟着音乐来唱一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三、组织下课

仔细聆听 指名说

小结:彩桥是座友谊之桥,它连着海峡两岸小朋友的心,总有一天,我们能手拉仔细聆听 着手庆祝着祖国的统一。

齐唱

板书

祝你快乐

设计 A

B

A’

教后

反思

第二篇:第一课 手挽手

第一课 手挽手

教 学 目 标

1.“阳光牵着我的手”,大家“拍手拍手”,我们衷心祝贺“祝你快乐”,向“海峡两岸小朋友”问声好。人们的友情传递、表达,莫过于音乐。本课四首作品都是集中反映了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熏陶下歌唱团结、友谊,发扬文明新风。

2.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及《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中,分别编创集体舞与现代舞进行表演。

3.在表演《阳光牵着我的手》、《拍手拍手》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4.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

教 学 内 容

聆听《祝你快乐》 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乐曲。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2.再细听乐曲。

请你合着乐曲轻轻拍手或敲击打击乐。

当你听到音乐(情绪)变化时,就变换另一种形式或停止拍击;在听到相同的音乐再现时,用相同的方法再次拍击,以示乐曲的分段及结构。3.讨论演奏该曲的形式及乐器。

合奏、铜管乐合奏,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演奏图。

4.边看教材中的图形谱及其歌词,边跟音乐哼唱(如有条件,最好展示歌曲曲谱)。

5.再深入讨论乐曲的情绪(包括乐曲分段的情绪),并根据三段不同的情绪,设计集体舞动作。

6.合着乐曲声,试跳集体舞,并群策群力进行修改。 7.完整地合着乐曲边跳边唱。

8.小结:我们互相祝贺快乐,装点江山,献给祖国。

聆听《彩桥架到台湾岛》 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歌曲:听读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设问:“彩桥”是什么桥,是不是真正的桥?彩桥为什么要架到台湾岛? 2.细听歌曲,讨论上述问题。 3.看着歌词合着歌曲录音哼唱。

4.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海峡两岸小朋友盼祖国统一,„„)

5.学唱 “海峡两岸小朋友,站在桥上问声好”。

6.设问:用相隔一小节轮唱形式演唱,表达什么样的情绪(两岸小朋友争先恐后地问好,急切地盼望祖国统一,象征全国小朋友的团结与友谊„„) 7.用热烈的情绪,表演这一片段。

8.合着音乐,自由地即兴地用现代舞动作表现,把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

9.小结:海峡两岸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  

表演《拍手拍手》 教学基本要求 1.设问:什么场合会出现掌声? 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

2.聆听歌曲《拍手拍手》范唱。

设问:歌曲有什么特征?(以拍手掌声穿插在歌曲中间。)

3.再听一次范唱。听一听歌曲有几部分组成?(二部分:齐唱部分与合唱部分。)

4.学唱第一部分: (1)听第一部分曲调范唱。

设问:这部分曲调有什么规律?有没有基本相同的曲调?(每句的开始都是附点八分音符;第一、第三句基本相同。)

(2)学唱第一部分曲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纠正,注意八度大跳的音准。

(3)齐唱第一部分曲调,在间奏处加入拍手(××)。5.学唱第二部分:

(1)奏一奏、听一听、唱一唱:(口风琴与竖笛) 

(2)听第二部分曲调范唱。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声部曲调。(把全班学生分为二个声部学唱。学唱时开始可以放慢速度,当音准、节奏有把握时逐步恢复速度。) (4)这句有困难时,可以改为 

 以降低难度。

(5)加入重音记号,加入拍手,唱好第二部分的曲调。6.完整地、欢快热情地唱好全歌曲调(注意二声部和谐)。7.填入歌调,有感情地演唱。

8.设问:歌曲间奏处除按曲谱上节奏拍手外还可作怎样的节奏变化?

9.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演,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10.小结:我们大家手挽手,发扬文明新风。

音乐知识:重音记号

1.认识重音记号“>”:标记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要唱得加强、加重。2.结合歌曲《拍手拍手》的实践,掌握重音记号。(1)找出歌曲中的重音记号。

(2)对比实践:用重音记号与没有重音记号进行试唱实践对比。从实践中掌握重音记号的唱法及其作用。表演《阳光牵着我的手》 教学基本要求 1.欣赏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内容与情绪。2.再听范唱。

设问:“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3.看谱听教师范唱第一乐段曲调。 设问:哪一句基本相同,哪一句基本相似? 4.学生自学第一乐段曲调。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读谱能力较差的学生。 (1)重点指导唱好一句。

(2)同座学生相互唱曲调,交流自学成果,相互纠正。 (3)全班齐唱第一乐段。

5.学唱第二乐段。全班分成两部分,各唱一个声部。教师分别范唱二声部的曲调。

(1)各声部学生自学自己声部的曲调,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第二声部。

(2)唱平行三度的二声部音列:

(3)重点练习两个乐句: 

(4)唱好第二乐段二声部曲调,注意音准与和谐。6.以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唱好全曲。7.填入歌词(合唱部分学生分声部唱一次)。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5)口风琴基础较好的班级,二声部各用一、二支口风琴辅之。 (6)班级基础较差的,可以降低难度。第一乐句单声部,第二、三乐句二声部。 8.设问:“阳光”、“太阳”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理解“阳光牵着我的手”?师生讨论。9.充满活力地唱好歌曲。

10.小结:大家手挽手,团结友谊朝前走。

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唱《拍手拍手》;聆听《祝你快乐》。

第二课时:聆听《彩桥架到台湾岛》;学唱《阳光牵着我的手》。

 教 材 分 析

1.铜管乐合奏《祝你快乐》

这是一首铜管乐合奏曲,乐曲热情欢快、充满朝气,给人以轻松、快乐的感觉。

乐曲首先以主题旋律的最后4小节为引子,乐队齐奏: 

然后出现了完整的主题: 

贯串于主题的前半拍休止的弱起节奏,使音乐更显活跃,富有动力。这一主题通过配器的变化反复一次。

这一部分的副题,节奏较为舒展,旋律线条作上下回旋,富有歌唱性。巧妙的是,副题开始的两个音与主题起始相同,但节奏增长,使主、副题之间衔接自然:  在主题再次反复后,进入抒情、优美的中段,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最后,乐曲再现主题,在欢乐、酣畅的气氛中结束。

此曲又由词作家晓光填词改编成歌曲。歌中的歌词十分贴切的诠释了乐曲的内容。

2.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台湾岛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一样同属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这首歌曲表达了海峡两岸儿童的心声——统一祖国。

歌曲基本上由两个段落构成。

第一段采用较短的句式,旋律的重复以及切分和八分休止的节奏,显得活泼、轻快。这里看似对景物的描绘——艳阳、白云、七色彩虹,采用写实的手法,实质上是借物抒情,表现了孩子们纯洁无邪的快乐心情,同时也为第二段中虚拟的“七彩桥”作了铺垫。

第二段是歌曲表现的主题所在,以化实为虚的手法倾吐了孩子们企盼祖国统一、渴望友谊交流的强烈愿望。旋律的前半部分包含两个气息悠长的句子,每句为8小节:

后半部分则采用了第一段中后半部分音调的素材,活泼、轻快,情绪热烈: 

生动地表现了海峡两岸儿童隔岸相望、遥相问候的殷切之情。

3.歌曲《拍手拍手》

这是一首颂扬和倡导精神文明风尚为题材的儿童歌曲。歌曲吸取了少年儿童生活中的几段情景,反映了少年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歌曲为分节歌,由主题和副歌构成。主歌部分包含两个平行乐句。两句旋律均自上而下作和弦分解进行,在句末的八度上行跳进,使曲调显得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副歌部分也是由两个平行乐句构成的乐段。乐句的前半句是由两个四分音符在高音区形成的节奏性音调,简洁而有力,富有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响亮的掌声和兴高采烈的神态;后半句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唱出了他们对文明新风的热情赞美。歌曲的句中及句子之间频频穿插了伴以掌声的间奏,既突出了主题,也增添了欢乐的情趣。

4.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这首歌的歌词十分精炼,含意深刻,它表现了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歌曲为2/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旋律以五声音调为主,上下句对称,节奏生动活泼,明朗的音调表现了孩子们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的欢乐心情。每句句末都采用了“”节奏型,突出了“手”、“走”二字,表达了与太阳共牵手,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充满着信念。第二乐段运用合唱的形式,明亮的大调式曲调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八度大跳在高音区唱出了“阳光,阳光”情绪热情而又奔放,“”节奏型再现,使全曲风格统一,最后,结束在高音“”上,五拍的时值再一次突出了“走”字,情绪更为坚定。

第二课 跳起来 教 学 目 标

1.音乐与舞蹈原本是一家。感受三首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

2.表演《我和提琴》,了解挪威人民的风格。在学唱《我和提琴》过程中掌握3/8拍的特点及学习找出曲调中的重复乐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曲式打下基础。

3.在学唱新疆民歌《跳吧,跳吧》后,即兴编创舞蹈使歌舞一体。4.继续学吹竖笛。

教 学 内 容

聆听《马刀舞》 教学基本要求

1.设问:谁见过骑着马挥舞大刀打仗的场景?(电视剧、电影„„)

2.欣赏管弦乐《马刀舞》,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创作的一首乐曲。

设问: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3.师生讨论:自己根据乐曲所想像的场面发表各自的见解。(粗略的)4.细细聆听:能否把各段音乐所描绘的场景,再叙述得细致些?如引子部分有什么特点,第一部分是怎样的场面?中间一段又是怎样?„„ 5.把你们想像的场景,用动作跟随音乐表演出来。

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教学基本要求

1.谈话导入:新疆各兄弟民族都能歌善舞,我们大家来唱唱《娃哈哈》,边唱边跳。

2.我们来听一首钢琴独奏曲,听听乐曲的风格是哪一个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格音乐?为什么?——欣赏乐曲。

3.学生讨论——新疆风格的音乐——伴奏的音型具有新疆节奏的风格。4.再欣赏一遍。

设问:钢琴中的伴奏音型节奏是模仿新疆少数民族中哪件民族乐器? 5.学生讨论——手鼓。

6.全体学生轻轻地模仿手鼓的节奏:,为钢琴独奏伴奏。 7.小结:这是一首反映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音乐。

聆听《小步舞曲》 教学基本要求

1.谈话:《马刀舞》表现的是战争的场面;现在你听听又表现怎样的情景——初听乐曲。

2.师生交流所听乐曲的印象。3.再欣赏乐曲,教师作简要介绍:

(1)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与作曲家巴赫。 (2)典雅的宫廷小步舞曲。

4.如能放一段录像(宫廷小步舞曲场面),配合乐曲,效果一定更佳(再次聆听)。

5.“舞曲”体裁说明。

6.小结:这两首舞蹈音乐,描绘两个时代背景,两种风格特征。请回家收集本地区的舞曲,我们将在下节课交流。

表演《我和提琴》 教学基本要求

1.音乐知识导入:我们已经唱过很多3/4拍的歌曲,你们愿意唱哪一首?3/4拍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指挥图式是怎样的? 2.介绍挪威民歌《我和提琴》:

(1)出示欧洲地图,找出挪威的地理位置:北欧。 (2)欣赏《我和提琴》演唱。

设问:从歌曲内容中,你了解到挪威人的风土人情吗?歌曲是几拍子的?

3.学唱歌曲曲调。

(1)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找出基本重复的乐句。 (2)根据3/4拍的含义,启发学生讲3/8拍的含义。

设问:3/4拍与3/8拍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哪里?从分析对比中理解3/8拍。

(3)学习3/8指挥图式,并用指挥图式自学曲调的第一、三、五乐句。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学习起拍及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4)流畅地唱好曲调(强弱弱节奏要鲜明,分句要清楚),用色块表示乐句的基本重复。

4.学唱歌曲:

(1)再听范唱→第二次时学生轻声跟唱。 (2)填上歌词。 5.表演歌曲。

有感情地歌唱。请少数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伴奏,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即兴伴舞。6.将《平安夜》3/4拍改写成3/8拍。

音乐知识:3/8拍

1.拍号的含义:每小节几拍/以几分音符为一拍。2.复习2/

4、4/

4、3/4拍的强弱规律及其指挥图式。 3.从3/4引入3/8拍。

同样是三拍子,但由于单位时值(以几分音符为一拍)不同,产生不同拍号的三拍子。

4.结合《我和提琴》的演唱,学习3/8拍。

5.通过把3/4拍《平安夜》改写成3/8拍,巩固这一音乐知识。 

表演《跳吧,跳吧》 教学基本要求 1.图片导入:出示新疆儿童歌舞的图片。 设问:图中儿童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他们在做什么? 2.介绍一首短小精悍的新疆塔塔尔族民歌,仅仅两句,但非常欢快,听两遍就能唱,一唱就能记住,唱了还想跳。不信你试试——欣赏歌曲范唱。3.大家说说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4.范唱曲调,大家看着歌谱。

设问:这个短曲中有哪两个主要音?这两个主要音是怎样行进的? 5.师生讨论。

答案:一个“2”(re)一个“5”(sol)。

教师提示:我们学过上行、下行,那么re与sol行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平行。

6.放慢速度,划着2/4拍指挥图式,每人自选一句即第1-4小节或第5-8小节,有困难举手,老师过来教。唱会了就停止划拍指挥动作,说明你会了。 7.请自学第1-4小节的同学站起来,我们进行二句接唱。8.交换自学另一句→交换接唱→齐唱(按原速要求)。

9.填入歌词歌唱(教师分别用四种节奏型手鼓伴奏),请同学们在练唱中选择伴奏型。

10.表演《跳吧,跳吧》,请学生自由选择打击乐器,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合着歌声即兴舞蹈。(根据学生的兴趣及时间的可能,可以表演数次,让更多学生参与,体验新疆地区载歌载舞的风格。)

11.小结:音乐与舞蹈一体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 12.结合本地区舞曲跳一跳、唱一唱,进行相互交流。

学吹竖笛

1.复习“5 6 7 ”五音指法及乐曲《划小船》[见四(上)第七课教材]。 2.跟我学:

(1)按本教材中的谱例,由教师示范,学生跟学,吹好“5 6 7”三音。 (2)教师任意在“5 6 7 ”五音内变节奏变音型,让学生跟着学吹。 (3)分小组由学生轮流任小老师,即兴吹奏五音,其他学生跟着学吹。 3.练习吹奏二声部长音[教材(一)谱例],注意声音平稳持续、二声部和谐。

4.吹奏乐曲《掀起你的盖头来》: (1)教师示范。

(2)全体学吹。吹奏要注意曲调的流畅,注意十六分音符及附点音符节奏。

(3)在熟练的前提下,可请一部分同学以新疆舞的动作表演“竖笛与新疆舞”。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学唱《我和提琴》(一)。第二课时:学唱《我和提琴》(二);竖笛吹奏练习。

第三课时: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学唱《跳吧,跳吧》;本地区舞曲交流。

教 材 分 析

1.《马刀舞曲》

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1903~1978)于1942年创作的一首乐曲,为作曲家所作的芭蕾舞剧《加雅涅》中第三幕第二场的群舞音乐,表现了亚美尼亚民族剽悍粗犷的性格。

乐曲采用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一开始,由定音鼓、军鼓及弦乐器等用急板速度奏出节奏强烈的4小节引子,形成炽热的舞曲气氛。随后,木琴、木管、圆号奏出由同音反复及小二度半音进行构成的旋律:

后两小节的旋律由长号用滑音与木管交替奏出,相互呼应。在反复一遍后,主题又移高小三度再次响起,情绪更为热烈奔放。

接着由中音萨克管和大提琴奏出与前一主题作鲜明对比的抒情旋律: 

这一旋律重复一次后,英武剽悍、迅疾奔放的主题再现。乐曲的结尾轻巧灵活,先作半音阶式的下行,再以五声音阶式的上行音调为结束,颇有东方的情调。

2.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新疆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小伙子们敲着手鼓与姑娘们边歌边舞的场景,在日常生活中时有所见。这首舞曲就是我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丁善德采用新疆民歌为主题写成的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特色的钢琴独奏曲。它描绘了节日中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乐曲是三段体结构。

第一段以“”这样的手鼓节奏为引子,并在这样的伴奏音型上,奏出了欢乐歌舞的主题: 

这一主题通过重复、转调和发展,力度加强,变得更为热烈。但随即出现一段舒缓、柔和的旋律,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它取材于第二段的主题音调,起到过渡的作用。在静寂中,手鼓的节奏突然响起,第二段的主题随之出现: 

手鼓节奏始终伴随着旋律,犹如小伙子敲起手鼓,引吭高歌。在第一段主题再现后,乐曲在强烈的手鼓声中结束。作曲家以豪放的笔调、艳丽的色彩及粗犷的风格,描绘了一幅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风俗画。

“舞曲”,音乐的体裁之一,有声乐曲与器乐曲的不同形式。有供舞蹈所用,也有专供音乐会欣赏所用。但舞曲和其他音乐体裁一样,都生动地抒发和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舞曲音乐具有节奏鲜明、旋律流畅、结构简洁的特点。由于舞曲多来自民间舞蹈,所以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或地方色彩。例如我国北方的秧歌、南方的采茶灯、西南地区的花灯以及各兄弟民族的民族舞;法国的小步舞,加沃特,波兰的马祖卡、波洛奈兹,捷克的波尔卡,西班牙的波莱罗、哈巴涅拉,奥地利的圆舞曲,拉丁美洲的探戈等等。 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特色纷呈。

3.钢琴曲《小步舞曲》

17至18世纪的作曲家巴赫在他卷帙浩繁、数量众多的作品中,不乏技巧精深、规模宏大的作品,但他也为自己的孩子们写了一些短小简易的、用羽管键琴(类似今天的钢琴,钢琴的前身)弹奏的乐曲,那就是《小步舞曲》。其中11首被后人收集在《巴赫初级钢琴曲集》中,成为钢琴学生的启蒙教材。其中第一首《G大调小步舞曲》又是最为人熟知的一首。 乐曲为二段体结构。

第一段旋律以级进与跳进交替,连音与顿音相间,十分生动活泼: 

第二段与第一段没有太多对比,只是音区提高,力度增强,情绪更为明朗: 

接着音乐又趋平静: 

乐曲充满柔和、典雅的氛围,仿佛是小溪在缓缓地流淌。 现在我们听到的音乐还加入巴赫所写的另一首《小步舞曲》,由于是g小调,所以与第一首《G大调小步舞曲》形成了调性、调式的色彩对比。前者显得更为明朗,后者则给人以淡雅柔情之感。最后,《G大调小步舞曲》再次出现,构成了复三部曲式的结构,听来也别有意趣。

乐曲用弦乐和羽管键琴演奏,更能体现17、18世纪时期的巴罗克音乐风格。

小步舞曲,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三拍子舞曲,因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速度从容,节奏平稳,能表现许多礼仪上温文尔雅的动作和意境。最初流行于17世纪法国宫廷之中,后演变为3/4拍。18世纪以后,在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器乐创作中,往往在奏鸣曲、交响曲中采用此体裁作为套曲的第三乐章,在风格特点上也有了演变。

作曲家介绍

巴赫(1685~1750)德国作曲家,古典派复调音乐大师。18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他的宗教作品明显地突破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感情和大胆的革新精神。他的创作手法以复调为主。主要作品有200多部《康塔塔》(指有乐队伴奏的世俗或宗教合唱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创意曲集》、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他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歌曲《我和提琴》

这是一首D大调挪威儿童歌曲。3/8拍,一段体结构,全曲由五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在旋律上完全重复,曲调轻盈跳跃。第三、四两乐句旋律同样完全重复。曲中出现了“”节奏,使得音乐更富有动感,形象地表现了“我和提琴”在一起时的欢乐心情,表达了音乐永远伴随着我一生快乐的美好愿望。第五乐句在第四乐句间的五度大跳更使这一情绪得以进一步的高涨,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音乐执著的追求。

5.歌曲《跳吧,跳吧》 这是一首新疆塔塔尔族民歌。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基本节奏“,”贯穿全曲,曲调欢快跳跃,富于舞蹈性,情绪热烈欢快,它形象地描绘了人们欢唱舞蹈时的欢乐情景。第二乐句曲调作了五度的大跳与第一乐句形成了较强的对比,欢乐的情绪时起彼伏,把新疆塔塔尔族人民豪爽的性格和欢乐舞蹈的热烈场面刻画得栩栩如生。

第三课 家乡美 教 学 目 标

1.从聆听《故乡是北京》(北京)、《东方明珠》(上海)、《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演唱《大雁湖》(内蒙古)、《杨柳青》(江苏)五首作品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五个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2.从聆听上述三首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3.从演唱上述两首民歌中,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以及改编其拍号后所创造的另一种情趣,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交流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进行抄写记录。

教 学 内 容

聆听《故乡是北京》 教学基本要求

1.歌曲的体裁导入: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欣赏《故乡是北京》——戏歌。 它是以戏曲的素材写成的歌,听起来别有风味。 2.再听一遍: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

设问: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

(从演唱的体裁“戏歌”及其歌词内容上对家乡的赞美,来表达对故乡的情。)

3.复听歌曲: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

设问:歌曲演唱的形式?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独唱——女高音独唱;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在歌曲中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腻地表达出来。更好地表达主人翁对家乡的情谊)。

4.小结: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把它抄下来,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选择恰当的音,作为结束音练习

1.这是继上两节课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对乐段的结束音感(调式)。 2.反复咏唱曲调,尝试结束音填入最有结束停顿感的就是这个音。 3.教师切忌从理解上去讲解。 4.第一谱例的结束音以“ 5 ”为宜。 第二谱例的结束音以“ 1 1 ”为宜。

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教学基本要求

1.演唱形式导入:同样是独唱,不同性别有不同声部的独唱,表现人民战士爱家乡爱哨所,男声的阳刚之气更为有劲,尤其是男高音明亮而富有穿透力、更显英雄气概。

2.欣赏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感受男高音阳刚之声所表现的战士风貌。

3.复听歌曲,细致品味: (1)歌曲的内容。

设问:为什么爱五指山,爱万泉河? (2)歌曲的表现力。

设问:各段速度、力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师生讨论,边讨论边听有关片段或教师范唱片段。 5.聆听歌曲。完整、全面地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学习革命战士的豪情壮志,爱家乡保江山。

6.小结:独唱的表现形式及其表现力。

聆听《东方明珠》 教学基本要求

1.地方标志性建筑导入:上海在改革开放的90年代,位于浦东陆家咀建造了一标志性建筑--电视塔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特征?(由11个大小不等的球体组成,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2.大家看着教材上的歌调,欣赏一遍录音。 设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深情、浪漫)

3.再聆听一次。全曲在演唱形式上是怎样处理的? (可以用笔在教材的歌词上标出,独、合„„)

4.请大家谈谈:哪句是独唱(哪个声部)?哪句是合唱?合唱有没有区别?

师生讨论。(先是合唱、然后是女声独唱,中间还有女声伴唱。合唱形式有一种是女声合唱,另一种是男女声的混声合唱。)

5.再聆听一次,进一步体验这些演唱形式,以及速度的变化与歌曲的情绪表达有什么关系?这需要静静地听、深深地思考。 6.请大家发表见解。 7.合着歌声即兴表演。

8.小结:对东方明珠的赞颂,不仅是一个人、一群人,是全国人民、男女老少对家乡、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表演《杨柳青》 教学基本要求

1.民歌往往用当地的地方语言来演唱更为亲切动听,因为民歌就是当地人民的口头音乐创作。《杨柳青》是江苏一带流传很广的民间小调,它里面的衬词就是当地的地方方言。歌曲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2.欣赏《杨柳青》的演唱。 设问:我们班上是否有江苏人。你听到过这首民歌吗?你能哼唱吗? 3.轻轻地跟着录音哼唱一次。

先把词单独练习念几遍,然后再跟录音哼唱。 4.学唱曲调:

(1)可以分句学唱,但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2)设问:曲调由哪几个音构成?(1 2 3 4 5 6) (3)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要唱好。

(4)设问:曲调中出现几次“”?在出现“”时,可以按节奏轻轻拍手。 (5)完整地、欢快地唱全曲。 5.学唱歌词:

(1)朗读歌词。按节奏读歌词,尤其是衬词要读得流畅。 (2)把歌词填入曲调后歌唱,注意情绪与速度。

(3)如班上有江苏的学生,请他教大家方言,然后用方言演唱。 6.表演歌曲:

(1)在“”处,两人用竖笛轻轻相碰三下,也可用木质的打击乐器打击三下。

(2)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7.小结:江苏风格的民歌,江苏人民唱自己家乡的歌。

表演《大雁湖》 教学基本要求

1.直接切入:《杨柳青》是江南地区的民歌。现在我们要学北方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大雁湖》,由于南北地区的不同,民歌风格也完全相同,2.欣赏《大雁湖》范唱。

设问:你能听出南北民歌的不同的风格吗? (南方曲调较平稳,北方曲调多大跳,„„)

3.朗读歌词,熟悉歌曲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西北的热爱。如果有内蒙古的学生请他谈谈家乡风光。

4.跟随录音哼唱歌曲数次,个别句子练唱。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4小节一句)。

5.在歌曲基本会唱的基础上学唱曲调(因为该歌的大量的切分节奏,学生不易掌握)。在学曲调时,拟用点谱法,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教棒)点谱学唱。能唱准即可(为以后学习切分节奏作感性铺垫)。 6.把2/4拍改编成3/4拍:

(1)各组讨论自编,也可自由结合自编。

(2)交流自己的改编创作,选出一、二首改编较流畅的曲调,把歌词填入。

(3)按顺序唱歌。

7.小结:把民歌作改编创作,又是另一种乐趣

声乐演唱形式 1.独唱

童声:童高音、童低音。 女声: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声: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2.合唱

同声:童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混声:四声部混声合唱、八声部混声合唱。

3.图解,男女脸部,同时唱不同曲调(二个图形谱)。

小小音乐会:唱唱自己的家乡美

各人自荐,并把好歌介绍给大家,把抄下来的歌汇总,选精彩的、大家喜欢的歌,汇编成册,每人一本。

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唱《杨柳青》、《大雁湖》。第二课时:聆听《故乡是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第三课时:聆听《东方明珠》;“唱唱自己家乡美小小音乐会”。

教 材 分 析

 1.歌曲《故乡是北京》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敬仰的圣地。而生长在北京的人们则对这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现代化城市更具有深厚的感情。《故乡是北京》这首歌曲正是倾吐了生长于北京的人们对乡土怀恋的情绪。歌曲既描述了北京古城的传统景物(如天坛、北海、芦沟桥等),也展现了现代都市的风貌(如高楼大厦、旋转厅、电子街的机房等)。但歌曲更以最普通而又最富代表性的事物——四合院和油条、豆浆、家常饼,来触发积淀于心中的乡情,使人感到情真意切,朴实而贴近生活。歌曲的旋律吸取了京剧和京韵大鼓的音乐素材,赋予了歌曲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 歌曲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含三个乐句,各句中的节奏都先紧后松,在长音上加入伴奏,这正是戏曲音乐的特点。前两句的旋律平稳,第三乐句句幅扩展,音调先抑后扬,以五度大跳将旋律推到“”的长音上,以激动的感情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 第二部分速度增快,节奏紧凑,以念白式的音调、节奏,唱出了北京的古迹新貌。在唱到最能勾起乡情的事物——“四合院”、“家常饼”时,旋律在较低的音区中平稳舒畅,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但尾句在半拍休止后作五度跳进,使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喷涌而出。

最后一部分的音乐、歌词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但节奏扩展一倍,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对故乡北京的深情厚爱。

声乐演唱形式

独唱:由一人演唱,常用乐器或乐队伴奏。

齐唱:指两人以上的歌唱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唱同一曲调。 轮唱:由两个以上的声部演唱同一个曲调,但不是同时开始,而是先后相距若干拍子进入。

重唱:指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唱的多声部声乐曲及其演唱形式。按声部或人数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

领唱:一唱众和(齐唱或合唱)的演唱形式。因独唱部分具有引领众人歌唱的作用,故称“领唱”。领唱形式常见于民间的集体劳动歌曲(如号子、秧歌)中。

合唱:指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一乐曲。可分为同声(纯粹是男声、女声或童声)、混声(男女声混合)两类;又根据声部的多少再分为女声二部合唱、男声三部合唱等。最常见者为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的混声四部合唱。合唱常辅以乐器伴奏。纯粹由人声演唱而无乐器伴奏者,称“无伴奏合唱”。

2.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这首歌曲表达了人民战士对乡土的热爱,更寄寓了对革命先辈的怀念和崇敬。在优美深情的歌声中,展现了革命战士继承革命传统,为人民守卫国土的精神风貌。

歌曲的第一部分包含两个乐段。前乐段的四个乐句句式为3+3+4+4(小节),均为八分休止的弱起,使四个乐句承接紧密,欲止不能,一气呵成,表达了战士热爱家乡的深情和保卫祖国的决心。后乐段的旋律舒展流畅,回旋起伏,热情洋溢地赞颂了这片英雄的土地。

歌曲的中段速度加快,节奏鲜明,带有进行曲风格,表现了战士手持钢枪,巡逻在山路、河边,英勇地守卫国土的勃勃英姿。

最后歌曲再现了第一部分中后乐段的音调,再次倾吐了学习红军,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3.合唱《东方明珠》

东方电视明珠塔座落于上海浦东,濒临黄浦江,是一座由11个大小不等、错落有致的球体组成的独特建筑。 塔高468米,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塔上有旋转餐厅及观光厅等。入夜,明珠塔华灯齐放,色彩缤纷。在塔上俯瞰都市夜景,但见灯火灿烂,流光溢彩。东方明珠塔确如黄浦江上升起的一颗明珠,镶嵌在东方的一颗宝石,她代表了上海今日的辉煌。

歌曲从轻弱柔美的合唱声中开始。旋律平稳并缓缓上升,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被水波轻轻托起,并冉冉升上蔚蓝苍穹。在两小节过门后,由女声独唱,中间插入了女声伴唱,表现了欣慰、自豪的感情。当唱到“母亲,母亲,请把明珠镶嵌你的华冠„„”这两句时,令人感受到一股炽热的爱国之情。接着,速度转快,在节奏活跃的间奏后,女声独唱的旋律再次出现,但节奏扩展一倍,由“”变为 “”,气氛热烈,表现了人们喜庆胜利的欢乐心情和再创辉煌的坚实决心。这一部分将独唱外,还加入了女声合唱和混声合唱,更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

4.歌曲《杨柳青》

这是一首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首民间小调,它以衬词“杨呀杨柳青”而得名。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第一、二两乐句均为6小节,其中末两小节均为衬词,第三乐句(4小节),第四乐句则全由浓郁的地方方言特点的衬词构成,这不仅造成了一种诙谐的情趣,而且增强了江苏民歌的风格。

5.歌曲《大雁湖》

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曲调优美抒情、悠扬动听,富于歌唱性。曲中通过对大雁湖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人们热爱家乡的真切情感。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曲调中“”切分节奏运用,使音乐富有动感。特别是第二乐句衬词“啊哈嗬”的运用更增添了歌曲浓郁的地方风格,表达了人们对家乡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第三乐句采用第一乐句换头重尾的手法,曲中的上下八度大跳把蒙古族人民的粗犷豪放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抒发了人们对家乡无比热爱之情。

第四课 水上的歌 教 学 目 标

1.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2.欣赏《划龙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其他劳动的表演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了解二重唱形式及曲调波浪形进行的走向知识。 3.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4.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 5.继续学吹竖笛。

教 学 内 容

聆听《划龙船》 教学基本要求 1.民间风格导入。

设问: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端午节)

在这一节日许多地方有赛龙船的民间风俗,你见过吗?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位爱国诗人?(屈原)

2.讨论:赛龙船时,船上这么多人怎样才能划得动作一致、整齐?我们来实践两种形式比较一下,哪种更有利于调剂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使动作划一?A.口令;B.演唱号子(教师范唱《划龙船》) 3.初听《划龙船》。

设问: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

讲解:上节课讲了独唱与合唱。这首歌是领唱与齐唱。什么叫齐唱?(许多人唱同一曲调)请看教材上的图解。《划龙船》是一首劳动号子,这种体裁的歌曲往往是“一领众合”,能统一节奏、齐心协力参与劳动,提高劳动效益。 4.复听《划龙船》。合着歌曲做划船动作,在齐唱衬词处合着音乐用打击乐器加强其气氛。注意动作的统一、整齐。

5.分组讨论设计表演,每组要选出一位“指挥”担任“领唱”。 6.表演展示。各组出一位评委委员组成评委会。 合着音乐,各组同时表演,评委打分。

(评分标准:气氛紧张热烈,精神面貌奋发向上,动作整齐。) 7.评委点评,宣布评比结果。

8.分组设计自选(自定)劳动项目,编创节奏及号子。 9.展示表演,评委点评亮分。 10.小结:中国民间“水上的歌”。 声乐演唱形式介绍——齐唱 1.图解:

(1)几个脸部。表示有两个以上的人都在同时唱歌。 (2)图形谱。表示同一曲调。 2.问题研究:比较研究。

(1)齐唱与独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齐唱与合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聆听《水上音乐》 教学基本要求 1.作品创作背景介绍导入。

(1)设问:18世纪早期大致年份是哪一段?

(2)创作背景简介:当时英王乔治一世举行庆典,大型游艇在伦敦泰晤士河上游览,宫廷乐队船为其奏乐助兴。亨德尔为其写的《水上音乐》。 2.初听主题音乐,感受乐曲的富丽豪华情景。

设问: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请联系乐曲的创作背景,想像是怎样的一种场面?

3.板书主题音乐曲调(将3/2改为3/4)跟琴哼唱谱例。 (放慢速度其效果是一样的。) 

4.欣赏乐曲第一部分的音乐。 设问:这一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名称?用乐器演奏的姿势来表示。

(教师可用教材中的乐器图作提示:弦乐,圆号,小号。) 5.聆听全曲。

设问:当第一部分的音乐再次出现时请举手,请分析乐曲分为几部分?

聆听《船歌》 教学基本要求

1.音乐形象导入:听乐曲引子部分。

设问:这音乐片段给你什么感受,你想像这是怎样的形象?

2.揭题:介绍《船歌》是歌剧主题歌。在音乐会上听到是经改编的管弦乐曲,顺带介绍体裁(详见教材分析)。 3.欣赏管弦乐《船歌》。

设问:你有没有好像坐在船上的感觉?为什么?

4.唱一唱教材上的主题①,并画出图形谱后半部分。讲解波浪形进行。 设问:从图形谱旋律线条的行进,我们给它取个名。我们学习上行、下行„„

5.从主题①旋律波浪形进行分析,现在我们就回答上一个问题的“为什么”,即为什么好像有坐在船上的感觉。

6.复听管弦乐《船歌》,身体可随音乐的起伏大小作摇晃,犹如人在船上的情景。7.这首作品的原作是女声二重唱,听听二重唱的演唱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由于该歌主要是描绘爱情的情节,在教学时不必讲内容,主要是介绍一下二重唱的演唱形式。)8.二重唱演唱形式图解:两个男生脸部代表两个人,两个图形谱表示两个曲调同时行进,结合为一体。

9.小结:这两部作品是外国音乐家表现的“水上的歌”。

表演《小螺号》 教学基本要求

1.情景导入:也许大家没有海边打渔人家的生活经历,但是我们可以从影视的画面中,书本的描述中想像渔村的孩子们就地取材,吹奏小螺号的情景。 2.欣赏范唱。

设问:歌曲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曲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 3.学唱歌曲:

(1)曲调的学习可分为两部分,先学唱第一部分四句,关键是第一乐句4小节,因此这4小节一定要准确无误,在四句都能流畅地唱好后,再加上滑音记号,讲解上滑音唱法。

(2)在第二部分曲调中,由于长音的时值是三拍半,如何唱准?最好的办法是用指挥划拍,因一个完整的二拍指挥是1小节,这样既控制三拍半的时值,又有乐感。下策是数拍数一二、一二,缺乏音乐性。同样在四句12小节能完整地唱好的基础后,再加上波音记号,讲解波音记号的唱法。

(3)填上歌词唱歌。注意前后两个乐段的对比。唱好上滑音及波音,使歌曲更有风格、特色。

4.学习伴奏。此项可能有一定难度,但是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竖笛,也有过去学习口风琴的实践,可以视班级实际水平情况灵活处理。

(1)“”记号说明:这一记号表示这行乐谱用乐器演奏,但不规定乐器,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学什么乐器用什么乐器。

(2)先熟悉节奏型,尤其是后半拍起拍可能有困难,教师多示范、多指导。在弄清节奏的基础上再奏乐,先慢速,先与钢琴配,然后再过渡到与人声配。 (3)配伴奏可以采用小组与小组结对,这样有别于大面积质量提高,在训练时切忌找少数几个人,这样大部分还是没有实践的机会,要鼓励人人都参与奏乐。

5.表演歌曲。

表演可采用多种形式,集体(齐唱、领唱)要显示群体合作,个人(独唱、领唱)要发挥个性特长。总之要表现渔家儿童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音乐知识:上滑音、波音记号

1.上滑音记号记于音符右方(如3)表示从该音起音调向上滑,没有固定落音。

2.波音记号记于音符上方如唱作。3.以上两音乐知识结合歌曲《小螺号》教学中穿插进行,不单独进行理论讲解。

表演《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基本要求

1.时代歌声导入:今天要学唱的是一首唱了半个世纪的经典少儿歌曲,这首歌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唱过,也许都会唱,学会后可以去与他们一起合唱。 2.聆听《让我们荡起双桨》范唱。 设问:你听过这首歌吗?你能哼唱吗?

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电影插曲,曾获少儿歌曲一等奖等。 3.再次聆听歌曲。

要求学生跟录音,看着歌曲哼唱。对歌曲整体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 4.学唱曲调:

往往稍有印象的老歌,唱的准确性较差,所以为了学好这首经典的少儿歌曲要认真学好曲调。

(1)用2/4拍的指挥划拍法来唱准曲调的节奏,重点是弱起节奏、后半拍起唱等。开始时应放慢速度,在准确、稳速的基础上再提速。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及分句处的换气。

(2)学唱可分两个部分,分开学习,先齐唱部分,后合唱。必需在一部分准确、流畅的前提下,才能进入下一部分。可分小组学习,以自学为主,指导为辅。

(3)注意曲调进行的走向与声音的力度强弱成正比例,使声音有起伏,更形象地表达“荡”的情景。

(4)二声部合唱,要告诉学生做到唱自己声部听另一声部曲调,要取得声音的协调和谐。在曲调和谐的基础上用“呣”音的发声唱,进一步取得和谐的效果。

5.学唱歌曲:

(1)在曲调准确、流畅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歌唱。 (2)课堂上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 (3)边学唱、边听录音范唱,要求能背唱第一段歌词。 (4)深入其境,有想像、联想的,有感情的演唱、处理歌曲。 6.自编伴奏表演歌曲。

学吹竖笛

1.复习《掀起你的盖头来》。 2.学吹“4 3 2”三音的指法。 3.连贯吹奏音列“ 2 3 4 5 6 7 ” 4.学吹《蒙古小夜曲》。

注意二小节换气。注意连音的吹奏技巧:保持“Tu”的口腔动作、变换各音的指法而使曲调连贯。

5.吹奏二声部曲《春游去》。 (1)教师分别示范Ⅰ、Ⅱ两个声部。

(2)在教师指导下全体学生练习Ⅰ、Ⅱ两个声部。(3)分二组分别练习Ⅰ或Ⅱ(教师巡视指导)。 (4)二声部合成。

(5)有感情地吹奏《春游去》。

创作歌曲的练习

1.完成二首短曲的曲调填充创作。

2.从现有的素材来分析应该是大调式或宫调式,但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先给以限制,而是应该让其发挥,适时指点,指导也从感性、曲调通顺出发,而不从理性的调式上去分析。

3.根据曲调的意境及分句长短创作相应歌词,试唱——修改——试唱。 4.学生以个人创作为主,相互交流为辅。教师以鼓励学生的热情为主,适当点拨为辅。重在参与,强化过程,淡化结果。5.全班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

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唱《小螺号》;聆听《划龙船》。 第二课时:聆听《水上音乐》;竖笛吹奏练习。 第三课时:聆听《船歌》;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 教 材 分 析

 1.歌曲《划龙船》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国许多地方有赛龙船的民间风俗。届时,龙船的龙头用彩球装扮,参赛者头扎布巾,身穿素衣,精神抖擞,挥桨如飞。船头上还有

一、两人边敲锣鼓、边唱歌,指挥划手划桨。岸上观众则以鞭炮声、欢呼声为比赛者鼓劲。

这首民歌非常生动地表现了这一热闹场面。歌曲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由领唱高吭嘹亮的声音唱出跌宕起伏、节拍感很强、富有号召力的音调;和唱者则用句幅短小、节奏铿锵、音调上扬的歌声相应和,表现了激昂奋发的风貌。在领唱时,众人还按划桨的节奏呼喊着“”为其伴唱。在歌声、锣鼓声中,众多龙船如离弦之箭,劈波飞驶,你追我赶,煞是热烈紧张。

《划龙船》这首民歌的旋律刚劲有力,音乐节奏和划船动作的节奏紧相吻合,并以男声一领众和的形式演唱,具有粗犷豪迈的性格特征,因此从民歌体裁来说,它带有号子的属性。

2.管弦乐组曲《水上音乐》

18世纪早期,英国的宫廷和贵族常乘坐张灯结彩的大型游艇在伦敦的泰晤士河上夜游。除四周簇拥着装饰华丽的船舟外,往往还有载着宫廷管弦乐队的船尾随其后,奏乐助兴。德国音乐家亨德尔时任英宫廷乐长,曾为这样的节庆活动写过《水上音乐》组曲。这里介绍的一首乐曲是亨德尔为英王乔治一世即位而举行的庆典所写。它是组曲中的第六首《坚定的快板》。乐曲采用三段体(ABA),快板,3/2拍。主题A带有鲜明的号角性特点,辉煌而灿烂,表现了宏伟壮观的庆典场面。

这个主题先由弦乐奏出,接着圆号与小号先后重复主题旋律的前半部分,然后乐队合奏主题的后半部分,更进一步加强了乐曲富丽豪华的色彩。 中间部主题B主要由弦乐奏出,调式转为b小调,旋律轻快活泼,具有诙谐曲性质,与主题(A)的庄严宏大形成色彩的对比:

最后,主题A再现,在雄壮的号角声中结束本曲。

作曲家介绍

 亨德尔(1685~1759)英籍德国作曲家,生于德国哈勒。17岁起任教堂管风琴师。因酷爱世俗音乐,后迁居汉堡,从事歌剧创作,1717年定居美国,1726年入英国籍。一生创作了46部歌剧,32部清唱剧,其中《弥赛亚》、《以色列人在埃及》、《力士参孙》、《犹大·马卡白》等尤为著名。此外,还写了相当数量的器乐作品,其中著名的有《水上音乐》、《焰火音乐》等。亨德尔大半生在英国度过,并在那里创作了大量作品,因此对英国的音乐产生深远的影响。1751年不幸双目失明,1759年病逝伦敦。

3.管弦乐《船歌》

本曲原为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所作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第三幕的主题歌,以女声二重唱的形式演唱。但现在人们更常听到的是经改编的管弦乐曲。 “船歌”,不仅是本曲的曲名,也是一种音乐体裁的名称。它是一种具有歌唱性的优美旋律与摇摆般伴奏音型的声乐曲或器乐曲。通常为6/8拍子,中等速度。伴奏常以固定的音型描绘水波荡漾的形象或模仿船身均匀地晃动和摇桨的动作。本曲具有这些特点。

乐曲的引子显示了模仿水波的伴奏音型: 

上下微微波动的旋律线在这一音型的伴随下,合着水波的节奏进行,仿佛小船上的人们轻轻地摇动双桨,划破了静如镜面的河水。 

这条旋律线在小三度音程的范围内上下移动,显得十分平静。随后,波浪型的旋律线波幅增大,渐渐移高,小船的摇晃感增强了。 

随着旋律的展开,音乐的情绪也逐渐高涨。随之而来的又是开始时平稳恬静的旋律,但在后两乐句时,旋律先作直线上行,这是乐曲中的高潮,然后缓缓落下,进入尾声。

音量渐渐转弱,模仿水波的音型绵绵不断,宛如小般远去,载着歌声、桨声消逝在河湾尽头。

歌曲《船歌》是女高音和次女高音的二重唱。开始两个乐句为齐唱,波动起伏较大的两个乐句用三度和声演唱。接着是采用模仿的复调手法: 

尾声也使用复调手法,先由次女高音唱出,女高音紧随其后: 

尾声的“啊”则由女高音先唱出,次女高音作应和,最后融合在一起,歌声渐弱而结束全曲,非常富有意境。 4.歌曲《小螺号》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通过“小螺号嘀嘀嘀吹”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歌曲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每乐句4小节,曲调规整。第一乐句的节奏型贯穿于四个乐句之中,紧凑的节奏使得旋律明快而富于弹性,情绪欢快跳跃。第三、四乐句采用了旋律的重复变化,尤其是第三乐句句中的七度大跳,形象地表达了螺号声声,盼望阿爸快回时的急切心情。第二乐段节奏拉宽,每句的尾音音调拉长,使人感到旋律舒展而又优美,波音的运用更营造了沙滩的宽阔和湛蓝的海水这一情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然后曲调从“6 - 5 -3 -0”逐渐下移。最后结束在“1”音上。抒发了少年儿童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5.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它是影片《祖国的花朵》插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一首优秀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曾获1980年第二次少年歌曲评选一等奖,至今仍传唱不衰。歌曲曲调优美抒情,娓婉动听,富有诗情画意,它十分形象地描绘了儿童们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情景。“”的节奏型贯穿全曲,起伏的旋律层层展开,音乐富有动感,将人们引入小船荡漾、水波连绵的意境之中。合唱部分为短小的副歌,开始的两个小乐句采用了宽紧相间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划着双桨、轻舟前驶的情景。最后一句是第一乐段乐句的变化再现,使音乐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第五课 童年的回忆 教 学 目 标

1.从外国音乐作品《彼得与狼》、《白桦林好地方》、《红蜻蜓》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并回忆自己童年唱过的歌,进行相互交流。

2.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

3.表演《白桦林好地方》(包括伴奏),并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

4.初步(非理性)选择结束音填入句尾,感受乐段的终止式。再次做好曲调接龙的创作活动。

 教 学 内 容

聆听《彼得与狼》 教学基本要求

1.该作品采用朗诵和音乐交替进行的方式,并以富有童话色彩的故事性节展开,所以吸引学生聆听是不成问题的。但该作品演奏的时间较长。达20多分钟,因此复听一次,在一节课内是有困难的,所以在一节课内只能听一遍。 2.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内容,要求大家仔细听音乐,并提出以下要求: (1)看着教材上的图,仔细听,什么乐器代表哪一角色,用线连接起来。 (2)每人准备一张纸,边听音乐边画出童话音乐的过程图。这样以便听完后自己讲故事、做表演。 如: 或

(3)在听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动作相互交谈,但不能发出声音,以免影响他人聆听。同样也要求教师不要插话,也只能用动作与学生交流。 3.听完后,组成七人一组(宜学生自由组合),并各自担任其中一角色,听音乐片段做即兴表演。

4.插放其中一片段,如最后彼得用绳套把狼套住→结束,学生根据音乐的情节发展,七人一组作即兴表演(或讲故事)。

5.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含时间及学生情绪),可适当调控次数及形式。 6.小结:了解苏联儿童的童话故事及各类西洋乐器的音色。

表演《白桦林好地方》 教学基本要求 1.回忆导入

设问:你能回忆你童年最有印象的某一地方的景色吗?例如我曾去过上海外滩,对那里的黄浦江景色留下深刻的印象。

2.师生讨论。(为最后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创作作铺垫)

3.欣赏加拿大民歌《白桦林好地方》范唱。这是作者对自己家乡“白桦林”的赞美。

设问:歌中唱出哪些赞美的调句? 4.学唱曲调:

(a)关于拍号。歌谱的拍号为2/2拍,在教学时,原则上不必讲解该拍号,教师可简单一笔带过,要求学生按4/4拍号来学唱歌谱即可,并用4/4拍指挥图式来学唱。 (b)教师范唱曲调。要求学生找出曲调中相同或相似乐句(或乐节)。 (c)学生自学曲调。用4/4拍指挥图式。 5.学唱歌曲。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 6.表演歌曲:

(1)用力度记号表演歌曲的意境,即开始用“f”,表达对家乡的歌颂和自豪感。在最后7小节的尾声衬词处力度渐弱,表现渐渐远去的脚步声。 (2)配器伴奏烘托情绪。首先是用旋律乐句演奏伴奏声部(该旋律乐器根据班级实际,可以用口风琴,也可以用竖笛或其他旋律乐器),这需要单独练习。其次是打击乐器四个声部。每一声部基本为固定节奏型。但要注意四个声部的配合协作。

(3)完整地表演歌曲;唱歌与奏乐。唱歌的人数要大于伴奏人数,其比例是4∶1左右。可交换进行,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体验整体表演的效果。 7.创作歌词。

每人(或小组)创作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填入并进行试唱。如上海的学生可创作“黄浦江好地方”:黄浦江好地方,上海人的家乡。那里有大轮船自由游荡,两岸的大好风光我将要再回还。

表演《红蜻蜓》 教学基本要求 1.成语导入。

设问:“触景生情”这句成语怎样解释? 2.聆听歌曲《红蜻蜓》范唱。

设问: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童年的回忆)

3.再听一遍。要求用指挥图式划拍,判断歌曲是几拍子?有几个声部? 4.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

(2)二声部学生各自自学曲调(坚持用指挥图式)。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

(3)各声部自学成果反馈,教师适时指导、纠正。 (4)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5.学唱歌曲:

(1)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为了打好二声部的基础,可以是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呣”,这样交换一、二次,既能使该声部唱得很流畅熟练,又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效果。

(2)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 6.表演歌曲: (1)复习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还有没有其他处理方法? (4)有感情地回忆当年的童年情景,触景生情地表演。

7.拓展:回忆起童年时唱过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好时光。

选择结束音的练习

1.乐曲的结束音表示该乐曲的终止,因此,结束音一般地讲是稳定音,即主音。

2.教材中的二首短曲选择“”还是“1”,两取一。为此我们可以在流畅的唱好曲调的基础上,试用“”或“1”,哪一个音有结束感就是该音。也就是从实践中试唱来选择,是非理性的。对四年级的学生不必讲调式的理论。这样试的结果,第一首的结束音是“1”,第二音的结束音“”。

曲调接龙练习

1.像以前做的接龙游戏那样,头尾的音相接。节奏可以按自已的创作变化。

2.注意按速度有序地进行,不要中间断裂脱档。凡接不上、接错音、断裂脱档者为败,看最后胜者是谁?  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二至三课时完成。 一、二课时的安排:

第一课时:聆听《彼得与狼》。

第二课时:学唱《白桦林好地方》、《红蜻蜓》。 二、三课时的安排:

第一课时:学唱《白桦林好地方》;歌词创作。 第二课时:聆听《彼得与狼》。

第三课时:学唱《红蜻蜓》;选择结束音;曲调接龙。

 教 材 分 析

1.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彼得与狼》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所写的一首交响童话。 普罗科菲耶夫对儿童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的作品中,不少是为儿童们写作的,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童话歌剧《对三个橙子的爱情》、舞剧音乐《灰姑娘》、独唱歌曲《丑小鸭》都是享誉世界乐坛的。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写于1936年春天,它是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的。为了让儿童们理解它,作曲家还专门为乐曲写了通俗的解说词。通过音乐的描绘和解说词的辅助,孩子们不仅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时还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彼得与狼》是从讲故事开始的: 我亲爱的孩子们,现在我给你们讲一个少先队员彼得和狼的故事。这个故事里的每个人物和动物,都是用管弦乐队里不同的乐器演奏不同的音乐主题来表现的。长笛代表小鸟,双簧管代表鸭子,单簧管低音区的顿音是猫,大管代表爷爷,三支圆号代表狼,弦乐四重奏是彼得,猎人开枪则是用定音鼓和大鼓来表现的。

现在就让你们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有一天清晨,少先队员彼得打开大门,到草地上去,这一段彼得的音乐主题是用弦乐四重奏演奏的: 

树枝上的小鸟见彼得走来,它高兴地叫道:“这里一切多么安静呵!”这一段是用长笛演奏的: 

接下去,又是描写静谧清晨的旋律。彼得的主题和小鸟的动机再次出现了一下。

一只鸭子摇摇摆摆地走过来了。它很高兴,因为彼得出门时忘记了关大门,她说:“这一回我可以到池溏里洗个澡了。” 

小鸟见到鸭子,便从树枝上飞了下来,它对鸭子说:“你不会飞,还算什么鸟呢!”鸭子回答道:“那你会游水吗?”刚说完,鸭子就“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鸭子、小鸟一个在水里,一个在空中,互不相让地争论着。 突然,一只猫慢慢地走来,它是用单簧管的低音来表现的: 

猫在想:“这只小鸟,还吵架呢!让我把它捉住。”于是它向小鸟扑去。 彼得发现了,他急忙喊道:“呵„„当心,”小鸟听到声音,立即飞到树上去了。

鸭子生气了,“嘎嘎”地叫着: 

猫绕着树转圈,他想:树这么高,就是我爬上去,小鸟也会飞走了。 就在这个时候,老爷爷出来了,他对彼得没打招呼就独自来到草地感到很生气。因为那是很危险的,万一遇到狼怎么办呢? 

彼得不同意爷爷的看法,他说,少先队员是不怕狼的。但是,爷爷还是固执地把他拉回家去,并且把门给锁上了。

彼得刚回到家里,一只大灰狼就出现在草地上。 在弦乐震音的背景上,三支圆号突然响起了狼的主题: 

这阴森的旋律,不协和的和弦塑造了一个凶狠诡诈的狼的形象。 猫立即窜到一棵树上。鸭子还没发现,待它刚一上岸,就被大灰狼追上,一口吞进肚子里去了。这里,是用三支圆号来表现狼的凶残,大提琴演奏悲伤的音调,是表现鸭子惨遭不幸。

猫仍旧蹲在树上,小鸟在另一个树枝上,狼在树下转来转去,用贪婪的眼光望着它们。

彼得发现了,他取来一根绳子,做成一个套,趁狼没注意,偷偷地爬到树上。他轻轻地对小鸟说:“你飞下去,围着狼转,但要小心别让它抓住你。”于是,小鸟在狼眼前飞呀,飞呀!惹得狼很生气,却对它毫无办法。

彼得偷偷放下了绳套,一下子把狼的尾巴给套住了,狼拼命挣扎,那绳扣却越来越紧。

正在这个时候,猎人来了: 

彼得在树上喊道:“别开枪!狼已经被我和小鸟捉住了。请帮助我们把它送到动物园去吧!”这时候,出现了彼得的主题。接着是胜利的进行曲。彼得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这一次是由圆号演奏的。后面跟着猎人、爷爷和猫。 爷爷虽然高兴,可他还在嘟囔:“现在一切都好。但是,如果彼得没能捉住狼„„那又会怎样呢?”

小鸟在人们头上飞来飞去,高兴地叫道:

“我和彼得是好朋友,请你们看看,我帮他捉到了什么。我们能不神气吗?”

请你们再仔细地听听,那鸭子还在狼肚子里“嘎嘎”乱叫呢!原来,狼刚才吞食得太急了。它没有咀嚼,就把它整个地吞进去了。所以,那鸭子还活着呢!弱奏表示人们抬着狼远去。最后,用急速而有力的音乐结束全曲。

2.歌曲《白桦林好地方》

这是一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民歌。歌词的描绘和曲调的有机配合,即刻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图景,水、山、森林、湖泊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仿佛使人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风光之中。全曲由“1 2 3 5”五个音组成,歌曲为自然小调式,旋律围绕着小调的主三和弦“1 3”三个音加以发展。音程的跳进为主,使得曲调稳定中略带欢快和活泼的情绪表现。曲中有两处用切分音节奏加强了对比。最后的衬词“蓬得得蓬蓬”模拟了军鼓的敲击,别具特色。结束时两次在主音la上拉长节拍,好像一队在这里郊游的少年儿童在鼓声伴随下走向山林之中,充满着童趣,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3.歌曲《红蜻蜓》

这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妇孺皆知的儿童歌曲。歌曲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筰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的。采用3/4拍、宫调式,全曲只有8小节,为上、下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从“”达十度,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主音“1”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全曲虽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却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第六课 风景如画 教 学 目 标

1.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可谓美不胜收,它把人们引入丰富的想象之中。我们能从《森林的歌声》、《荫中鸟》的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尝试一下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描绘以郊游为内容的自由命题音乐编创活动。

2.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

3.在演唱《小溪流水响叮咚》、《茨黎花》时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其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在学唱《茨黎花》的过程中,掌握附点二分音符的时值。4.继续进行选择结束音的练习和竖笛吹奏练习。

教 学 内 容

聆听《森林的歌声》 教学基本要求 1.标题导入。

设问:森林的歌声来自哪里? 是孩子们的歌声?还是什么歌声? 请你想像一下?

2.要知道答案,请听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

3.讨论:有多少动物在歌唱?有几种主奏乐器?试试你的耳朵灵敏度。4.复听《森林的歌声》。

要求:看着教材中的三段谱例,①、②、③把乐曲的结构按顺序排列记录下来。

5.交流听后的感受。

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环保意识,保护森林资源。

6.试试我们也来创作自己的“森林音乐”,可以自由结合制作音响,表现风景如画的大森林。

聆听《荫中鸟》 教学基本要求 1.音响直接导入。

欣赏《荫中鸟》中间部分的片断(各种鸟鸣声的片断),以激发听全曲的欲望。

设问:你听到什么动物鸣叫声?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揭题:笛子独奏《荫中鸟》。

这是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歌颂,对生活热爱之情。

3.聆听《荫中鸟》。要求听完后,说说你的想象及乐曲所描绘的画面。你听到多少种鸟在鸣叫?你能模仿吗?

4.设问:你回忆一下,还听过哪首乐曲中出现过鸟鸣的形象? [三年级(上)《空山鸟语》,三年级(下)《森林中的杜鹃》„„] 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资源,有森林就有各种动物。我们要保护森林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地球,也是为了人类生存、爱护自己。

表演《小溪流水响叮咚》 教学基本要求

1.联想导入:我们每年春游、秋游,或假期随父母去旅游,在田野、山谷一定见到小溪流水,尤其是山谷中的小溪流水。你联想一下他们的歌声,请你模仿一下:

2.朗读《小溪流水响叮咚》歌词,要有感情、有诗意。以拟人化的第一人称角色来朗诵。

3.根据歌词词意,画一幅简笔图,几笔勾画,这幅图要有意境。有兴趣的下课再加工。(学生在作画时,教师播放歌曲录音二~三次,并巡视学生的作画,挑选优秀的作品。)

4.展示一、二幅优秀的画,并由作者(学生)自己讲解作品,尤其是借景抒情对人民对祖国的一片爱心。

5.歌曲范唱(学生在作画时听过几次,已基本熟悉)。 6.学唱歌曲:

(1)用2/4拍指挥图式学唱曲调。学唱时在教师指导下,可分为两部分学唱,先学唱第一乐段,其中第11小节可以改为“”,这样就避开切分奏(切分节奏在五年级学,因此在这里不必讲)。第二乐段的学唱,注意弱起,用指挥图式学唱,就能迎刃而解。在学唱曲调时,教师要随时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画面构图有意境地、有想像地唱曲调,句段分明,形象鲜明。

(2)在曲调熟练、有感情唱好的基础上,填上歌词。要求吐字清楚带有表情,是发自内心的歌唱。 7.表演歌曲。

有层次地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型。以烘托优美抒情的情绪,描绘风景如画的意境及借景抒发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戴之情。

选择结束音填入曲调 1.分别先将两曲调识谱,唱连贯流畅,并自然地分别将“”或“1”作为结束音填入试唱。从感觉上你认为哪音更通顺有结束感。适时教师可示范启发。

2.第一曲是《三套车》片段,结束为“”  第二曲是《雪绒花》片段,结束音为“1”。

表演《茨黎花》 教学基本要求 1.民歌音调导入:

这一曲调从风格上听是少数民族的民歌音调。我可以告诉大家这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布依族的民歌音调。 2.欣赏歌曲《茨黎花》范唱。 设问:“茨黎花’的红色象征什么? 3.学唱曲调:

(1)范唱曲调:要求学生听教师范唱,每人边听边用3/4指挥图式打拍。 (2)讲解附点二分音符。

设问:二分音符的形状?附点在音符中的作用?附点四分音符的形状与时值?从以上三个问题复习中引入讲解附点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的形状X-·,在简谱中习惯都用X--来表示。

(3)教师范唱歌曲前8小节,学生看谱并划3/4指挥图式,找出附点二分音符。

(4)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前8小节,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5)教师范唱歌曲后8小节并要求学生自学。 (6)完整地流畅地唱全曲。

4.学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的连贯流畅。

5.借景抒情,深情地演唱《茨黎花》表达布依人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 自由命题创作活动 教学基本要求 

1.以本单元四首作品为例,或作为素材进行创作。 (可截取其中的某一部分作为创作中的片断。)

2.效游中有许多活动可以作为题目命题。命题不宜太大。教材中的例子有鸟叫声、哨子声、脚步声、口令声组成。命题为《效游路上》或《出发》等。 3.可以运用打击乐器、中西乐器及自制的非正规乐器以及录音设备,计算机软件,下载网络中的音响等进行创作。

4.可以以小组形式,也可以几个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设计创作。 总之不论形式,手段,放开你的想像进行创作,去表现你的意图与设想。 5.空白的方框供你在创作中画图谱,不够自己添纸。 6.教师主动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积极鼓励并给予指导。 7.交流展示,集体评价。

竖笛吹奏训练

1.复习《蒙古小夜曲》、《春游去》。 2.学习“Ⅰ”的吹奏指法。

3.学吹练习曲(二)(见教材二),熟悉“5 4 3 2 1”五音。 4.吹奏音阶“”。

5.吹奏二声部练习曲:吹长音。注意平稳持续、二声部和谐。 6.吹奏《康定情歌》: (1)教师示范吹奏《康定情歌》。 (2)吹奏“2 4 5 6 ”六音。

(3)在教师指导下先学吹十小节(注意“”不必讲切分节奏,仅从音符的时值长短吹准即可)。 (4)学生自学全曲。

(5)有感情地吹奏《康定情歌》。 7.吹奏《牧羊女》:

(1)教师示范吹奏《牧羊女》二个声部。

(2)学生自愿结合为二组(教师适当调整人员),分别自学Ⅰ或Ⅱ。 (3)Ⅰ、Ⅱ声部各自展示自学成果,教师给予鼓励并指出问题加以纠正。 (4)表演《牧羊女》一部分唱,一部分吹奏,一部分表演。三合一表演并进行交换。

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聆听《森林的歌声》;学唱《小溪流水响叮咚》。 第二课时:聆听《荫中鸟》;竖笛吹奏练习。 第三课时:学唱《茨黎花》;命题创作活动。

 教 材 分 析

1.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

这首乐曲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与美妙的乐音交织而成。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树蟾、秩鸡、腹斑蛙、褐鹰枭、山羌、飞鼠等与笛子、提琴、吉他等乐器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乐曲的旋律简洁质朴,轻快流畅,采用自然小调式,富有东方情调。

乐曲在森林中小动物的鸣叫声中开始,继而吉他轻轻地奏出一段旋律: 

这个旋律以“3”为轴心,起落回旋,轻松活泼,但不失平衡安详。 在先行显示出乐曲主题的引子之后,乐曲进入第一部分。笛子奏出上述旋律,然后由小提琴演奏由此派生的另一个旋律: 

与两个旋律末尾相同,它们之间并无太大的对比。随后再运用不同的配器将音乐重复一遍,造成音色的变化。

乐曲第二部分的句首,音区提高,节奏拉宽,与前一部分形成一定的对比,加上诸种乐器的加入,使气氛热烈起来,仿佛森林中的动物鼓起劲,放声地歌唱。 

在主题再现后,音乐突然安静下来,旋律的流动变为持续的长音并作半音上行,营造了深邃、神秘的气氛。很快这种安静被打破,以上的音示又全部重复出现,只是在演奏的乐器及声部的配置上有所不同。由于弹拨乐器加强,低音部加重,使森林显得更为热闹。乐曲把我们带进这片神奇美妙的森林中,使我们享受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无穷乐趣。 乐曲中各段旋律出现的顺序为:

(重复一次) 乐曲的作者不详。

2.笛子独奏《荫中鸟》

这是笛子演奏家刘管乐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首北方风格的梆笛曲。它取材于河北民间音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笛子技巧中的滑音、吐音、历音、花舌音以及多指颤音等奏法,描绘了茂林浓荫、百鸟齐鸣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快板速度的8小节引子为呼应式的上、下句式,好像是鸟儿对答。一只鸟儿在呼唤:“这儿树荫多凉快,快来!”另一只小鸟应答着:“哦,我来了!”笛子以历音()、

颤音(tr)的技巧,形象地表现了鸟儿飞翔和对答的情景。 

在充满活力的引子之后,呈现了活泼、欢快的主题: 

通过吹奏技巧的巧妙运用,使旋律与鸟鸣声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鸟语化的旋律既具有造型性,又具有音乐性,可谓独具匠心。

这一部分就以这个主题材料,通过句幅递减和衍生展开,演染出喧闹、热烈的气氛。

中间部分在轻快的曲调伴奏下,笛子运用特有的技巧模仿各种鸟鸣声: 

鸣叫声以及抖翅、亮羽等各种声态和动态,在这里展现得惟妙惟肖,酣畅淋漓,好一幅荫中百鸟竞相争鸣的美妙图画!

最后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尾声在全曲的最高音“”音上作颤音延伸,紧接着戛然而止。自然之音,音乐之声,在人们耳畔久久回荡。

3.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富有田园风格的儿童歌曲。它的旋律婉转起伏,歌词纯朴生动,充满诗情画意。歌曲以欢快的小溪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让儿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抒发了对美丽祖国的深情爱意。 歌曲为二段体,第一乐段(第1-16小节)节奏和旋律明快,尤其是第3、第4小节附点四分音符及第11小节的切分节奏运用,更使音乐富有动感,生动地描绘了小溪流水欢乐奔流的形象。紧接着第二乐段以弱起进入,旋律与前段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情绪转为热情而舒展,歌曲的结尾处的“啦”节奏欢快、跳跃、富有特点,它既保持了旋律的流畅、又是欢乐情绪的真实表现,使人仿佛看到了潺潺流水、奔流不息,带着祖国的骄傲,汇入大海的生动情景。

4.歌曲《茨黎花》

这是一首汲取我国西南地区民歌音调因素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运用“茨黎花”借物抒情,表现了布依族儿童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抒发了他们对党的一片真情。歌曲为3/4拍、G羽调式,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全曲明快活泼、富有舞蹈性。旋律以“la”为主音作波浪式进行。时高时低,起落有致,优美抒情。第一乐句的落音是主音的下方四度音“mi”音上,第二、四乐句则都落在主音“la”上,这样就使歌曲的羽调式特征十分明确。第三乐句为全曲的高潮。使用了全曲的最高音,充分地表达了布依族儿童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的真切情感。

第七课 校园里 教 学 目 标 1.本单元汇编了一组校园音乐文化的故事:有师生情的《冬夜静悄悄》;有教室里的《打字机》声声;有操场上的《运动员进行曲》;有描绘校园美景的《校园多美好》。这些音乐能激发我们联想起可爱的校园生活,热爱我们的校园。

2.在欣赏《运动员进行曲》过程中,边听边作队列队形变化,以表现运动员们朝气蓬勃的形象;在欣赏《打字机》时,能准确同步与打字机声配音响,以锻炼对声音的敏锐反应。

3.唱好《冬夜静悄悄》的二声部合唱,以表达学生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尝试为《校园多美好》编配伴奏,使其气氛更为热烈。

4.试唱各乐句的练习,并把它们排列成通顺的乐段,非理性感受乐段旋法。

教 学 内 容

聆听《运动员进行曲》 教学基本要求

1.设问:在开运动会时,运动员入场式播放哪一首乐曲?我们每天做广播操在排队进入操场时播放什么乐曲?

2.欣赏一首合唱曲,请听听这首合唱曲,你熟悉吗?——初听《运动员进行曲》(合唱)。3.讨论:

(1)在运动场上听到的乐曲是什么演奏形式? (2)合唱与铜管乐各有什么特征?同一曲调两种表现形式你的感受是一样的吗?

4.聆听《运动员进行曲》。

要求细致地听各声部是怎样表现的?旋律部分与伴奏部分各有哪些声部承担?(如果记不住可以边听边用纸与笔作些图形记录。) 5.讨论合唱曲的结构。

6.根据音乐的结构,各组讨论设计队列队形的变化。 7.在音乐声中各组队列队形展示。

8.完成课本上的作业。用线连线、体裁与情绪“进行曲→雄壮有力”,初步了解三种体裁的基本风格特征。 

看图,联想其他表现校园活动的音乐

1.教材插图中有四幅画,这四幅画都有相关音乐: (1)升旗——《国歌》,

(2)广播操——《广播体操音乐》 (3)眼保健操——《眼保健操音乐》 (4)课间——歌曲《哦!十分钟》 设问:谁能哼唱几句?

2.还有哪些音乐能使你联想起校园生活?

例:《队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乒乓变奏曲》、《荡秋千》„„

3.小结:校园的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

聆听《打字机》 教学基本要求

1.实物导入:教师准备一台打字机出示(学校里外语教师一般都有外文打字机),介绍给学生:这是一台外文打字机。让学生试打一行到发出“叮”声。

2.欣赏《打字机》(管弦乐)。 设问:

(1)在乐曲的伴奏声部中,你听到什么音响声?(打字机击键声、铃声、倒机声。)

(2)乐曲分几部分组成?教材中的图形谱是第几段的曲调?

请你看图形谱跟着音乐唱一唱,乐曲给你什么感受?(ABA三部分组成) 3.议论问题(可以复听其中片段)。 4.介绍作品创作的背景(请见教材分析)。

5.复听乐曲。要求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找出铃声“叮”出现的规律,并用拍手或其他音响与音乐中的“叮”同步打出,要准确而整齐。

表演《校园多美好》 教学基本要求

1.谈话导入:在众多的校园歌曲中,已故作曲家施光南创作的《校园多美好》颇受师生欢迎,它营造了当今校园的朝气蓬勃的气氛是校园流行歌曲中的上品,非常切合本课课题。 2.欣赏歌曲范唱。

设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 3.学唱前8小节:

(1)提示:曲调的节奏较密集,十六分音符频频出现,时而在前半拍,时而在后半拍,在读谱时要认真细致。

(2)教师放慢速度范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学生随教师速度用4/4拍指挥图式看谱划拍。(波音与倚音暂时不唱,在较流畅地唱好曲调时再加入。) (3)全班分为四小组,每组自学2小节曲调,在学好应该自学的2小节前提下,鼓励超额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四个小组按曲调顺序接唱。超额学好的可随其他组一起唱。教师及时纠正不准确处。

(5)按原速流畅地轻快地唱好前8小节曲调。

4.在教师指导下,用点谱法学唱后8小节曲调。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5.完整地、流畅地、轻快地唱好全曲并填入歌词。注意一字一音,吐字清楚,口腔不要开得太大。 6.讨论歌曲处理。 设问:

(1)歌词是否仅仅是描绘校园的美景? (2)歌曲的高潮在哪里?

(3)最后一句“待到明朝百花吐艳,风光更妖娆。”的含义是什么? 7.有感情地、朝气蓬勃地,用稍快的速度演唱歌曲。

8.表演歌曲。配上打击乐(按教材要求),尝试在何处加入铃鼓,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如学生中有跳舞特长的,可编集体舞,跳唱结合,边唱、边跳、边奏,把校图生活表演得淋漓尽致,把课堂气氛也推向高潮。

表演《冬夜静悄悄》 教学基本要求

1.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师生情也是其中之一。

山村学校的老师夜里家访,给我们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师生情。——请听《冬夜静悄悄》。

2.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你想像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3.再欣赏一次范唱。请大家看着歌谱,注意每句的开始有什么规律?(第一乐段是弱起,第二乐段是强起。) 4.学唱第一乐段: (1)教师范唱曲调。

设问:这一乐段由四句组成,在节奏上有什么规律: (2)拍打节奏。

(3)轻轻地边拍打节奏、边哼唱曲调(或一组学生哼唱,一组学生拍打节奏,然后交换进行)。

(4)连贯地、深情地唱第一乐段曲调,并填上歌词。 5.学唱第二乐段:

(1)该段曲调从单一声部来看并不难,很多小节均呈模进或重复,难是难在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

(2)采用前几课的二声部训练方法: a.平行三度的音阶训练 

b.分二个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曲调。

c.合成时,要求轻声能相互倾听,把自己的声音融合在其中。 d.用“呣”过渡,在和谐的前提下填入歌词。 6.深情地朗诵歌词。

7.有意境地、深情地表演歌曲,表达师生之间的友情。

第三篇:第八册 第一课 人民艺术家

第一课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欣赏.评述 1课时

一、教材分析

1、编辑指导思想

齐白石是我国现代美术史中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之一,也是一位诗、书、画、印无所不精的全能型艺术家。他早年出身贫寒,少年时期便以木工为生,青年时开始学画,六十岁到北京卖画谋生,但门庭冷落,后在陈师曾的指导下“衰年变法”,画风和境界有了质的飞跃,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称号。他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5年获国际和平奖。

本课教材主要以齐白石最受人称道的绘画题材——花、鸟、鱼、虫,最令人折服的艺术修养——诗、书、画、印,最使人着迷的气韵品格——画简意深、笔墨率真为切入点,展现齐白石一生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引导学生从艺术作品入手,认识和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及人格魅力。

本课为“欣赏·评述”课,教师可以用讲授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更多的信息。但在讲授过程中,应该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欣赏和品味。此课还可以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各种书刊、网络上收集相关资料进行交流。但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的资料进行归纳,反映出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真正将收集的资料内化为个人的理解,从中认识齐白石的艺术成就。切不可照本宣科,将材料一读了事。

2、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共占两页。第1页主要介绍了齐白石的花、鸟、鱼、虫作品。齐白石的这些作品精致、自然、生动、耐看,集中体现了画家的高超技巧和对生活的热爱。齐白石曾经说过“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可见齐白石对这些小生灵的喜爱之情。

在本页右上方,是齐白石老人的照片,旁边配有一段带有启发性问题的生平简介。“从普通的木匠到艺术大师”、“他喜欢表现什么”、“其作品的特点”这三个问题是贯穿本课教学的三条线索。通过本课学习,我们要让学生了解白石老人一生不断追求的艺术探索之路,学习他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永葆青春的艺术视角,学习他不断创新、意境高远、诗书画印样样精通的艺术风格及成就。因此,让学生带着悬念(问题)去欣赏书中的作品是本课的一种教学思路。在本页左侧是齐白石先生的代表作品《群虾》。齐白石画虾,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他从小就熟悉河塘里的虾,最早临摹八大山人的作品。在他63岁时,他画的虾已经十分形象了,但他认为还不够生动,没有在水中游动的感觉,虾的透明感、虾壳的坚硬感还看不出来。于是,他在家中养虾,每日观察写画。为了观察虾的动态,老人还不时用笔拨一下水面,以看虾的行动姿态。在70岁前后,他画虾才形成一套程式:虾身透明,虾壳坚硬,虾在水中游动的姿态也生动起来。白石老人花鸟鱼虫样样精通。我们看本页右下方的作品集锦就会发现,这些小品或写意概括或工笔求精。最主要的是,他怀着对自然生命真诚的爱心去创作,这也是他花鸟画的一大特色。本课第2页主要展现了白石老人的书法、诗歌、篆刻、山水等作品。在本页上方,是齐白石先生的书法作品《发扬民族文化》。他的书法遒劲有力,笔法奔放。山水作品《竹楼荷塘》是他在五六十岁时完成的。白石老人的山水画极少象征寓意,从不把山水形象人格化,而强调平朴的格调和真实的生活气息;不特别讲究笔墨自身的意趣韵致,而讲究表现个人感受;不很讲究描绘的具体、层次的丰富、空间的变化,而强调简括、疏朗、朴素和出人意料的大写意性格;不大讲究表现的含蓄性,而强调语言的率直与雄健。白石老人的家乡多水塘,塘中有很多荷花,夏天观赏,秋天收莲子,这是他十分喜欢表现的景色。白石老人画荷塘大都用横笔蘸花青,点出嫩嫩的荷叶,再画露在水面上的荷梗,然后用浓艳的洋红点画幼小的荷花。荷叶和荷花次第远去,显出了水面深远的空间。在本页书法的下面是白石老人描写荷塘的一首诗。他在自述中这样说道:“从梅公祠到星斗塘,沿路水塘内,种的都是荷花。到花盛开之时,在塘边行走,一路香风,沁人心胸。”这首诗的后两句也正是这风景的写照。

齐白石的篆刻作品十分丰富,他刻章同写字一样,下刀不重描,随着字的笔势顺刻下去,并不需要在石上描好字形,刀法刚劲有力。他常说:“世间事,贵痛快,何况篆刻是风雅事,岂是拖泥带水做得好的呢?”书中的两方印章,一阴一阳,也是白石老人的代表之作。《蛙声十里出山泉》是一幅极富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佳作。从绘画技巧上,此作品淋漓尽致地运用了点(蝌蚪)线(溪流)面(山石)的结合,表现出极富节奏感的生动画面。从作品的意境上讲,白石老人将蛙声隐没于山石、流水之中,又用蝌蚪扬洒于山石、泉水之外,妙趣横生。在本页下方是一幅《荷花蜻蜓》图。这幅作品将荷花的写意与蜻蜓的工整进行了极为巧妙的对比。画面动静结合,写意间有墨色的变化,工笔处有精细的刻画,体现出画家非凡的绘画功力。在“作业提示”中,请同学们选择一幅喜爱的作品,写出观后感,这也是《美术课程标准》中对五年级同学提出的要求。在短文撰写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齐白石的艺术道路、艺术作品和艺术精神等多角度去评述。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意识薄弱,往往以 “像不像 ”来衡量美术作品,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识更是单纯。所以除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外,选择接受性学习也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

(1)通过对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的专题欣赏学习,初步了解齐白石的生平。

(2)知道齐白石的代表作是什么,他的花鸟画有哪些明显的艺术特色。

(3)通过欣赏齐白石的诗歌、书法、篆刻、绘画作品,知道齐白石是一位全能型的艺术家。

应会: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书中提出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2)能够选择一幅自己喜爱的作品,从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特色和个人感受方面写一篇观后感。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对中国画有进一步的认识,增添了对中国画的兴趣。

(2)用齐白石老人一生对艺术的不懈追求精神,激励学生做事要善于观察,持之以恒。

(3)引导学生学习齐白石老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道德情操。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并学习欣赏齐白石作品的独特艺术风格。

难点:以文字表达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观后感。

四、教学设计

(一)、设问引入

1.上个世纪,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其中有一位著名的国画大师在1953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你知道他是谁吗?(生答)

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倒入新课。

2.出示课题,板书: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二)、学生交流资料:

1.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齐白石?

2.请2~3位同学介绍收集到的关于齐白石的信息。

3.师小结:小故事——从木匠到人民艺术家

齐白石1863年生于湖南湘潭,出生贫苦家农家,幼而好学,读过半年私塾,12岁始学木匠,善雕花。27岁时才正式拜当地文人拜少蕃、胡沁园为师,学习诗文、书画、篆刻。40岁后,五次出远门游历,助长了技艺。60岁在陈师曾的支持下,进行“衰年变法”,闭门专攻写意花鸟,借鉴诸家之长,再结合自己的气质修养,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画风、境界有了质的飞跃,成为一位诗书画印全才的艺术家。

通过师生互动学习,引导学生了解齐白石传奇的一生,感受他刻苦、勤奋以及对艺术坚持不懈的追求精神。

(三)、欣赏齐白石的花鸟鱼虫作品

1.欣赏P2右下:齐白石花鸟鱼虫作品,小组交流:

(1)你最喜欢哪幅?

(2)画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表现的?

(3)怎样才能表现得这样生动?

师小结:齐白石十分热爱身边的花鸟虫鱼,所以把它们都当作有感情的生命来画。它笔下的这些花鸟鱼虫是他长期观察和写生的结果,因此生动、亲切而又质朴。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齐白石的花鸟鱼虫作品,了解画家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感受齐白石绘画作品自然、亲切、质朴的美。

2.在众多的花鸟鱼虫作品中,白石老人所画的虾、蟹堪称一绝。接下来让我们看看齐白石最擅长画的虾吧!欣赏P2左上,欣赏小组交流:

(1)你觉得白石老人的虾画得如何?(鲜活、有生命力)

(2)他是怎样把虾表现得如此鲜活的?

师小结:白石老人潜心钻研画虾几十年,他画的虾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最初,齐白石画的虾,长臂和躯干变化不多,长须也大多画成平摆的6条长线。他自己很不满意。于是,他在家中案头摆了一只大海碗,碗里养着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齐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细观察小虾的活动。从此,他画的虾就更加神态多变,活灵活现了。河虾与对虾的结合,创造了艺术中的“虾”。

第四篇:第八册教案

Module 1 Unit 1 I want a hot dog, please.教材分析:

本课的故事是在美国的Daming 和他的美国表兄Simon跟随Simon's dad 去一家快餐店就餐的经过。需要学生掌握的语言功能是如何在快餐店点餐:“What do you want? I want a hot dog, please.”及如何询问价钱:“How much is it? It's thirteen dollars and twenty-five cents.”本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设计理念:

“课程是知识,也是经验,还是活动,是体验,更是语言的载体。”根据本课的特点,我采用了“创设真实语境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法,通过大量的食物卡片及实物和多媒体课件来呈现课文内容,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大量的活动及游戏来操练、巩固及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最终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知识目标:

1.what do you want ? I want a hot dog ,please.2.How much is it ? It’s thirteen dollars and twenty-five cents.能力目标:

能用英语来表达如何点餐及询问价钱。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了解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异同,并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教学重难点:

中西方在价格表达上的异同(1美元=100美分)教学用具:

Tape recorder, CAI, some food 教学准备:

课前调查班级中去过西餐快餐店的同学有哪些,他们都了解哪些快餐。教学过程: Warm up 1.Greetings 2.Free talk 3.Game: Do as I say, not as I do.Presentation 1.Show some pictures of food to the students.2.Stick them on the board after read.3.Then the teacher touches the stomach and says: “I’m hungry and thirsty and thirsty, now.I want some noodles cake /cola/hamburger„”and write the new words on the board.4.Talk T: I want a hot dog.Are you hungry? What do you want? S: I’m hungry, too.I want „ 5.Then do this activity in pairs.New Teaching 1.(Talk)T: Now, we are all hungry.Let’s go to a fast food restaurant.Ss: That’s great!

2.Now, look at the screen and look at these questions, then answer.(播放CAI,生动直观呈现课文内容,理解后回答以下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学法)a.Where are Daming, Simon and Simon’s dad? b.Is a hot dog really a dog? c.What does Simon want to eat? e.What does Simon’s dad want to eat? f.How much is the meal? 3.Study in their groups.4.Find out new words and sentences, and then write them on the board.5.Explain “dollar and cent”.“1 dollar is 100 cents.” 6.Practise them with your partner.7.Answer those questions.Practice 1.Now let’s make a fast food restaurant.You can buy something that you want.(Ss put their food on the teacher’s desk.)2.Do the activity in their groups.3.Then choose one group come to the front.Game 1.Guessing game.2.Choose and order.HW Collect more western food.Designs: What do you want? I want a hot dog/ hamburger/ cola /, please.How much is it? It’s thirteen dollars and twenty –five cents.Module 1 Unit 2: What do you want to do? Warm up 1.Greetings 2.Free talk New Teaching: Activity 1: Look at the menu.Then ask your food and pay for your food.1.Show a restaurant menu to the students.2.Have them look at the menu and talk with their partners.3.Do the activity in their groups.4.Have one group come to the front.Activity 2: Match(Race)You’ll be the winner of this week if you get the flag.(谁在单位时间内点出的食物样数多并准确算出应付的钱数,就获得周冠军。)Activity 3: Listen, say and sing 1.Have the students look at their books and try to read the sentences of song.2.Read after the teacher and to know the meaning.3.Listen to tape twice.4.Sing follow it.5.Sing and do the actions.Game: The big dinner 1.Put some food on the desk.2.Say out the name of the food.3.Then ask and answer in turns.4.Buy and pay for your food.5.Taste the food in their groups.Homework Go shopping with their parents or friends.Designs: What do you want to eat? I want some chicken and rice, please.What do you want to drink? I want a cola, please.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八册教案 Module 2 Unit 1 We’re going to have a picnic.1.Teaching content: Module 2 Plans 2.Teaching objectives:(1)Words: duck noisy(2)Sentences: When are we going to eat? We’re going to eat at half twelve.It’s going to snow in Harbin.(3)Grammar: Simple future tense, be going to 3.Teaching important: When are we going to eat? We’re going to eat at half past twelve.What are we going to do? We’re going to walk around the lake.4.Teaching difficult point: be going to 5.Teaching properties: cards, pictures, Tape-recorder, CAI Unit 1 We’re going to have a picnic.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Warming-up 1.T: Boys and girls, let’s say some rhymes.(课前热身,加强学生的口语练习,让学生很快进入英语学习环境。)2.Greeting and sing.(活泼欢快的歌曲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情趣。)Step 2.Free talk and revision T: What do you like doing in your spare time? S: I like playing football/reading books„ T: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Sunday? S: I am going to„

T: When are you going to „?

S: I am going to „at eight /in the morning.(教师以朋友的语气与学生交流,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通过交流,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Step 3.Leading T: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did Daming, Simon and Simon’s mum do during the weekend? Step 4.Presentation and new teaching 1.Look at the screen.2.Write these questions on the board.(让学生看生动的动画,带着问题自学课文,并找出疑难。)3.Study in their groups.4.Answer these questions, and explain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5.Practice in pairs.6.Let’s act.Step 5.Hw Designs: Module 2 Unit 1 We’re going to have a picnic.When are we going to eat? We’re going to eat at half past twelve.When are you going to do? I’m going to „

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八册教案 Module 2 Unit 2 It’s going to snow in Harbin.Warming –up: 1.Greeting.2.Free talk.New teaching: Activity 1: Look and talk.1.Look at the picture of the weather.2.Say the name of the weather.3.Look at the example, then say.4.Practice in pairs.5.Have one group come to the front.Activity 2: Where am I? 1.Put the map of China on the board.2.Say some famous cities of China.3.Put the symbols of the weather on each city.4.Point and say.5.Ask and answer.Activity 3.Listen and say, then chant.1.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guess the meaning.2.Try to read by themselves.3.Listen the tape and follow it.4.Let’s chant in their groups.5.Chant together.Game: Look and say.1.Say seven days of a week.2.Say the weather of each day.3.Ask and answer.Hw.Designs: Unit 2 It’s going to snow in Harbin.It’s going to snow/rain /windy/cold/ sunny/warm in Harbin.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八册教案 Module 3 UNIT1 The sun is shining.Teaching objectives: Knowledge Aim: 1.Words: shine, everyone, out of, wrong.2.Sentences: The sun is shining.The birds are singing in the trees.The duck are eating our picnic.Ability Aim: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进行表达与交流,学以致用.Main points: “am / is / are / + ing”

Difficult points: Using “drill of this unit1”.Teaching tools: tape recorder, pictures.Teaching procedures:

一、Warmer 1.Greetings 2.Sing a song

二、Leading T: show the pictures of this unit1.Ask: “What are the birds doing? What are the ducks doing?”

Ss: The birds are singing.The ducks are swimming.T: Very good!Today let’s learn “Module3 Unit1 The sun is shining.”

三、Text teaching 1.T: Play the tape(twice).Have students look and listen.2.Ss: Underline the new words “sending, shining, singing”.3.T: Explain the words and sentences.4.Ss: Read and spell the words.四、Practice 1.Make sentences using “is / am / are / + ing” 2.Look at pictures and talk about them.五、Summary

六、Homework Describing a scene using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八册教案 Module 3 UNIT 2 I am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Teaching objectives: Knowledge Aim:

1、Words: wear, wrong, department, pig.2、Sentences: I’m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A man is wearing a big hat and raincoat.3、Grammar: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Ability Aim : 培养学生运用新句型描述正在发生的事.Moral Aim : 增强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习的乐趣.Teaching tools: Tape recorder, pictures.Teaching procedures:

一、Warmer:

1、Sing a song: What do you want to eat?

2、Free talk : “is / am/ are/ + ing”

二、Leading

1、T: Act then asks: What am I doing?” Ss: You’re „ing„

T: Get several students to do and the students answer.2、T: Making a postcard.Then ask: “What am I doing?” Ss: You’re making postcard.(引导Ss 回答)。T: Today we’ll talk about postcard.三、Text teaching

1、T: Show the pictures and listen.(twice)

2、Ss: Underline the new words.3、T: Explain.4、Ss: Read the words and spell them.5、Game: Spell the words in groups work.6、Ss: Listen and read the text.Then Act it out.7、Learning the poem.四、Practice

1、Talk about photos.(谈论正在发生的事。)

2、Do the exercise of unit 2 in pairs.五、Summary

六、Homework Make a postcard and write it in English.Please send it to your friend.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八册教案 Module 4 UNIT 1 I’m making Daming’s birthday card.Teaching objectives: Knowledge Aim:

1、Words: cards, careful, balloon, fly away.2、Sentences: Who can help me? Sorry, I can’t.Yes, I can help you.I’m making Daming’s birthday card.Ability Aim: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Moral Aim: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好习惯。Teaching tools: Tape recorder, pictures.Teaching procedures:

一、Warmer

1、Greetings

2、Say a chant: The sun is shining on the sea.3、Free talk : T: I’m singing.What are you doing? Ss: I’m „(one by one)

二、Leading T: Very good!(教师提一个大箱子)T: “I can’t carry it.Who can help me?”

Ss: I can help you./Yes, I can help you./ Sorry, I can’t.(引导).T: Now, today we’ll learn “Module4 unit1”.(板书课题)。

三、Text teaching

1、T: show the pictures on the blackboard.Play the tape and have the students look and listen.2、Ss: listen and underline the new words.3、T: Write the new words and explain.Get the students try to read.4、Show the questions, get the students to answer.Why can’t Simon’s mum carry everything? Who can help her? Who can’t help her?

5、Listen and read the dialogue.Then read in groups and act it out.四、Practice

1、Make sentences: Who can help me? Sorry, I can’t./ Yes, I can /I can help you.(一生做动作,其他学生回答。)

2、Do the exercise 3 of the student’s book on page 15.五、Summary

六、Homework

七、小组表演对话。

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八册教案 Module 4 Unit 2 The apples are falling down the stairs.Teaching objectives: Knowledge Aim:

1、Words: stairs, mess.2、Sentences: The apples are falling down the stairs.Can he help? Yes, he can./ No, he can’t.3、Poem: What’s he doing?

Ability Aim:运用英语交流与合作的能力.Moral Aim:积极参与学习,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Teaching tools: Tape recorder, pictures.Teaching procedures:

一、Warmer

1、Greetings

2、Act out the dialogue of unit1.3、Say a chant.二、Leading T: Wonderful!Today we’ll learn modal “can”.I can speak English.Can you speak it? Ss: Yes, I can./ No, I can’t.(领读)T: Greet!Today we'll learn “Unit2”(板书)

三、Text teaching

1、T: Show the pictures on the blackboard.Play the tape.Have students look and listen.2、Ss: Underline the new words.Try to read.3、T: Explain the new words and the sentences.4、Do the practice2 in pairs.5、Learn the poem

四、Practice

1、Game: What is he doing?

2、Do the exercise 1 and 2 of the student’s book.五、Summary

六、Homework Read the poem for your family and friends.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八册教案 Module 5 Unit1 Daming is having a birthday party.课题:Module5 Unit1 Daming is having a birthday party.学习目标:

1、听、说、读、写四会单词: Trumpet ring doorbell loudly

2、能听懂、会说功能句:

A、Daming is having a birthday party.B、Daming is playing the trumpet, but the phone is ringing.3、能运用功能句谈论正在做一件事情时另一件事情同时发生。

4、在游戏和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并对应于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

1、Daming is having a birthday party.2、Daming is playing the trumpet, but the phone is ringing.教学难点:运用功能句谈论正在做一件事情时另一件事同时发生。教学用具:录音机、图片、单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Warming up

1、老师热情地和学生打招呼,并请值日生用上模块学习的内容做当天的值日报告,向全班学生讲述一件有趣的事情,然后随意请几名学生起立讲一讲发生在他身上的有趣的事情。

2、重复第四模块的诗歌两至三遍,鼓励学生一边说一边模仿动作。

二、NEW teaching a

1、情景导入,让学生在感悟中自主学习,复习现在进行时,老师提供一个单词,全班一起逐步把这个单词扩展为一个现在进行时的句子,如:picnic I'mhave a picnic.老师带领学生演练几个这样的句子。之后,让学生自己从单词卡片中选取单词来进行类似的句型练习。如:violinpicnic Daming is having a birthday partyplaying the violin.老师帮助、指导学生说一个句子:party birthday party.引出课题和课文大意。

2、课文教学

A、正式学习课文以前,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Who is the birthday party for? What is Daming doing? What is Simon playing? Who is coming in the door? Who is singing? Who is laughing? B、将自制的课文挂图贴在黑板上,播放录音,学生听完以后,请学生尝试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

C、学生打开书,老师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看书,同时用笔勾画出课文中的生词,并猜词义。针对某个词老师做讲解或让学习较好的学生提供讲解。

D、老师请学生看活动1的第一幅图画,请一位学生描述Daming正在做什么,另一位学生描述这时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请第三位学生将前面两位学生说的话连成一个句子。提醒学生中间要用but来连接,强化学生对 but的理解,再让学生描述后两幅图画。

三、Practice

1、分组练习描述活动1的三幅画面,然后进行小组比赛,看谁说得又快又准。

2、完成活动用书中的Ex1,学生做完后,小组成员互相检查由组长向老师汇报情况。

3、听力练习,完成活动用书中的Ex3,老师检查并总结。

四、Homework AB中Unit 1 Ex2 and 4 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八册教案 Module 5 Unit 2 He’s riding his bike, but it’s starting to rain.课题:Module 5 Unit 2 He’s riding his bike, but it’s starting to rain.学习目标:

1、听、说、读、写四会词组。

Eat dinner, ride a bike, do morning exercises, wake up, high up

2、能听懂、会说功能句。

A、He's riding his bike, but it's staring to rain.B、She's eating dinner, but the phone is ringing.3、能运用功能句谈论正在做一件事情时另一件事情同时发生。

4、在游戏和竞赛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教学重点:

1、He's riding his bike ,but it's starting to rain.2、She's eating dinner ,but the phone is ringing.教学难点: 运用功能句谈论正在做一件事情时另一件事情同时发生。

教学用具:录音机、图片、单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Warming up 老师问候学生。出示SB Unit 1的挂图,请几位学生讲述课文故事,提醒他们使用学习过的句型“He/She is „„but„„”讲解,并鼓励学生表演,以此来复习上一单元学过的内容。

二、New teaching

1、任务呈现与课文导入

A、分组进行“拼句子”游戏。学生四人一组,其中一人说出主语,另一人说出相应动词be,第三人说出动词的现在进行时,第四人说出事件发生地点的单词或短语。看哪组说得快,说得准,哪组获胜。B、老师出示SB Unit 2活动1 中“一个正在吃饭的女孩”以及“电话铃在响”的图片,让学生分别描述一下每张图片的内容,然后把两张图片拼在一起说:“如果把这两张图拼在一起,应该怎么描述呢?”请学生试着说说然后看课文。

2、课文教学

A、向学生说明:途中的人物正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发生了一些意外情况,提醒学生运用but并向学生解释说明图3的圆框中是一个高温图标,而图中的女孩又是大汗淋漓,引导学生说:It’s very hot.It’s getting very hot.B、老师放录音,学生听听自己的理解是否与录音中的一致,再放一遍录音,让学生跟读。

C、SB Unit 2 中的活动3 :老师放诗歌录音,学生把握诗歌的情节和韵律。放第二遍时让学生跟读并提醒他们注意语音、语调和韵律,再次放录音学生边跟读边打节拍,鼓励学生给这首诗歌编上动作,打着节拍朗读出来。

三、Practice

1、分组完成SB Unit 2中活动2,然后由组长检查指导。

2、分组完成AB Unit 2 Ex 1 and 4,然后由老师检查指导。

四、Homework

1、完成AB Unit 2 Ex 3 and 6。

2、写一篇文章,讲述自己做过的一个有趣的梦,提示学生运用功能句:I'm„„but„„。

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八册教案 Module 6 Unit 1 I bought you this book.课题:MODULE6 Unit1 I bought you this book.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Words: baseball 棒球 team 队、组(master)2.Phrases: playing baseball 打棒球 give it to you 把它给你 baseball team 棒球队

looks interesting 看起来有趣(master)3 Main sentence patterns: 1)I bought you this book.2)It looks interesting.3)Who gave it to you? 4)Simon’s family gave it to me.(Master)4 Grammar: The form about the past tense.Function: Give and receive the presents.(掌握动词过去时的几种不同构成形式及关键词,并会使用)Use the task: 1 SB Unit1 Part3 and 4 2 AB Unit1 Exercises 1-4 Tools: tape, pictures and word cards Teaching steps: Step 1 Warmer and revision 1 Sing a song.2 Talk and write down the words about track and field events.For example: basketball, football, volleyball, table tennis, long jump, high jump, morning exercises, swimming, etc.Step2 Presentation: 1 Give the task(布置自学任务)2 Show in class(课堂展示)

1)Write the new words on the Bb.(Read and learn together)2)Write down the main sentence patterns you don’t know: I bought you this book about America.It’s looks interesting.It’s for playing baseball.Simon’s family gave it to me.But you can have this one.(Read together or follow the teacher, then translate)3)Find the words “bought, gave” in the dialogue.Under line the sentences with “bought, gave”.3 Play the tape.Listen and read the text.4 Explain the knowledge.(知识讲解)1)动词的过去时构成

一般是在动词末尾+ed 如:played, watched.特殊的类型主要有如下一些词形的变化,如: ride---rode win---won drink---drank eat---ate is---was go---went see---saw buy---bought give---gave 2)句型:给某人买东西有两种形式: 主+bought +宾语 + 物品

I bought you this book about China.主+bought + 物品+ for+宾语

I bought this book about China for you.Step3 practice(Use cap, book, computer game and bike)1)For example: I bought you a book.Thank you.Who gave it to you? Zhang Wei gave it to me.To make the same sentences 2)Read the dialogue in part 1 in roles.3)Act out the dialogues in roles Step 4 Consolidation 1.Read about Daming.Use the words in the boxes.2.Do Exercise 1-4 in Unit 1 Homework and summary 1 Do Exercise 1-2.2 Read the dialogues in Unit 1.3 Learn Unit 2 Design: Module 6 Unit 2 What’s it about? 课题:Module 6 Unit 2 What’s it about?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Words and phases: took 带着,sent 发送,spaceship 宇宙飞船,even 甚至,space 宇宙,Russia 俄罗斯,bicycle 自行车,American spaceship 俄罗斯的宇宙飞船,took into带„进入 send „ into把„发送进入„„ looks interesting看起来有趣 went away走开

Main sentence patterns: What’s it about? Russia sent the first animal into space.I bought her a bicycle.Teaching point: talk about past tense.Using bought, took and sent.Function: talk about the present.Tools : tape.pictures.some books(一些新书)Teaching steps: Step l Warm up and revision 1.Sing a song “What do you want to eat?”

2.Give out the past tense.如:go----went.go buy give eat is am see watch win ride 3.Act out the dialogues on Page 22 in book 8.(及时鼓励与强化训练,并给予指导)Step 2 Presentation 1.Give the task :(应在前一节课结束时布置任务)① Find out the new words ② Listen and read the text ③ Find out the main sentence patterns ④ Try to introduce your gift 2.Show in class.1)Write the new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and read 2)Read and write down the main sentence patterns Russia sent the first animal into space I bought her a bicycle What’s it about?

It’s about animals:(Read together)4)Do a “ gift show “ one by one 3.Explain the knowledge.1)句子开头的字母要大写,关于国家,民族和语言的词开头字母也大写,如:Russia China 2)bought 是买的过去式 took 是take的过去式 sent 是 send 的过去式

4.Look and listen for “bought, took, and sent”

Listen and read four times.Then act out the dialogues in pairs 5.Talk about the books on page 24.(也可用实物练习)For example: A.This book looks interesting.B.What's it about? C.It's about animals.6.Listen, say and chant.Step 3 Practice 1 Chant and act out.2.Match and say.Step 4 Consolidation 1.Write and read the new words.2.Do Exercise.1----6 Design: Module 6 Unit 2 Omit.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八册教案 Module 7 Unit 1 Shenzhou V flew into space.Teaching content: Module 7 Unit 1 Shenzhou V flew into space.Teaching objectives 1.words and phrase: flew became spent hour son proud fly--flew become--became spend--spent see--saw make--made 书写单词: 2.sentences: A: Shenzhou V flew into space with Yang Liwei.B: Yang Liwei spent about twenty-one in space.C: He made a video and now he is very famous.Grammar: 一般过去时态及动词的不规则变化。

Teaching properties: tape-recorder Cards pictures Teaching procedures: A: sing B: Free talk:讲述过去发生的事情。C: New concepts: 1.warm-up T:Good morning, girls and boys.Ss: Good morning, Ms fan.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杨利伟的照片,向学生提问:“ Who is he? What do you know about him?”

教师再向学生展示:“神舟五号”的照片,请学生们互相讨论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2.Listen to the tape.教师放录音,学生听课文介绍杨利伟和神舟五号的故事。并解释几个不规则动词的变化。

fly--flew become--became spend--spent 以及其它几个词的过去式。3.Practice Do more oral exercises and the activity book.Summery:总结本课的重,难点及三会单词。Homework: 用学过的不规则动词能够造几个简单的英语句子;用英语向父母讲述杨利伟和神舟五号的故事。

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八册教案 Module 7 Unit 2 He spent about twenty-one hours in space.Teaching Content: Module 7 Unit 2 He spent about twenty-one hours in space.一、Teaching Objectives:

1、Words and phrases: flew became spent hour son proud pilot

2、Sentences: He spent about twenty-one hours in space.My mother and I saw my father on TV.I went to the airport.We ate in the restaurant.3、Grammar: The simple past tense

二、Teaching prosperities: cards pictures Tape-recorder

三、Teaching procedures: A: Songs: Say a chant: My sister said B: Free talk: Talk about Shenzhou V C: New Concepts:

1、Warmer: a: Greeting: b: Act out the dialogue in Unit 1

2、Leading: 老师总结学生的描述后自己说三个句子:He came from Liaoning.He spent about twenty-one hours in space.He traveled into space.提问 Who is he? 引导学生猜出答案,然后说:“Yes , you are right.He is Yang Liwei.” 用这个方法来做一个游戏,每人说三句话,然后请其他人猜测描述的是谁,或是什么地方?

3、Text teaching : a.T: Show the pictures on the blackboard.Play the tape and have the students look and listen.b.Ss: Listen and underline the new words.Try to read c.T: Explain the new words and the sentences.了解单词的缩写和完全形式 cm = centimetre km = kilometre d.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动词的过去式,如,go(went), see(saw), eat(ate), 老师板书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说原形,一组说过去式,展开游戏,看哪组反应快。e.Do the practice 1 and 2 f.Learn the poem.4、Practice.1).Game:Where did I go? 2).Do the exercise 1 and 2 of the student’s book.5、Summary.6、Homework: 写出生词和动词的过去式,设计并制作自己的宇宙飞船,并到学校展示给同学。

7、Design: Module 7 Unit 2 Words: see---saw fly---flew eat---ate Phrases: make a video

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八册教案 Module 8 Unit 1 Helen Keller Teaching Content: Module 8 Unit 1 Helen Keller Teaching Objectives: 1.Words and

Phrase:

born

child

as

later drew letter herself all over world mode 2.Sentences: Helen Keller became blind and deaf.She couldn’t see and she couldn’t hear.Later she could read and write.She wrote a book about herself.Teaching Properties: Tape-recorder, cards, pictures Teaching Procedures: A: Song: look up at the spaceship B: Free talk: What did you do at the weekend? C: New Concepts 一.把全班分为A,B两队,老师准备一些图片,其中包括蒙眼写字,塞耳听录音的图片,为的是能让学生体验Helen Keller的艰难。一名学生出示图片另一名学生用can/can’t造句 S1: 出示图片

S2:I can can’t„.复习以前学过的单词的同时,并为本节课要学习的couldcouldn’t 做铺垫。

二.再出示几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并介绍

I was born in Huan Ren 1980.Can you guess what I could couldn’t do?

Ss: You couldcouldn’t„.同时让学生谈论下自己小时候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情

三.出示一张海伦的图片,并让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有关她的一些资料介绍她,并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海伦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MODULE8 UNIT 1,走进海伦,播放CAI。第一遍让学生们边听边划出重点单词,如“born , world, all over„”可以请学生根据上下文猜单词的意思,也可以教师讲解生词,请学生模仿跟读。听第二遍时让学生带两个问题听并试着找出答案。Q1:What could Helen do? Q2: What couldn’t Helen do?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正是本课的重点句,让学生反复操练此句型。听第三遍录音时让学生跟读,并让学生分组练习对话。

四.Homework: Tell the story of Helen to your friends and parents.五.Design: 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八册教案 Module 8 Unit 2 His name was Louis Braille.Teaching Objectives: 1.Words: 识别并书写was born 2.Sentences: 学习并能口头运用When was he born? He was born in 1809.3.会用这类语句来询问并回答你想知道的人物信息。4.Grammar: the past tense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Warm-up A: chant: Humpty Dumpy sat on a wall.B: Free talk: Talking about one’s experience in the past.C: Let the students describe their young.让学生描述事先准备好的小时候的照片,以此来复习前课所学的内容,并为新课做好准备。

For example: In this photo, I was 5 years.I could dance.I couldn’t speak English.Step 2 Presentation T: Now I will introduce a blind man to you.He was born in France.He became blind in 1812.He was very famous.Who is he? What is he? What happened to him? Now, let’s listen to the tape.(让学生圈出生词)Step3 Listen again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老师把关键的疑问词写在黑板上,运用 “对答如流”的游戏回答本课的问题)如: Where--France Where--in 1809 Who--Louis Braille Summary Homework:以采访的形式询问自己某位朋友的经历并写一份简历。Design

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八册教案 Module 9 Unit 1 What’s the matter?

Function: Dealing with misunderstandings.Teaching points: 1.Integrated recycling: why and because.2.Vocabulary

and

phrases: laugh cup understand mistake baseball cap lots of 3.Sentences: What’s the matter? Why are you laughing? It’s easy to make mistakes with English.4.Looking for the words that their pronunciations are almost the same.Teaching aids: Pictures Tape Recorder Cups Caps Teaching Process: 一.Warming up.1.Greeting.2.Sing an English song.And recite the last lesson’s chant.3.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of the words.The teacher is going to write pairs of words on the board.The teacher is going to say the words and the students have to listen to carefully and decide which words the teacher is saying.leek-----lick pan----pin tap------tip cup-----cap big------pig head---had Have the students read the words and, if necessary, the teacher can say and explain each word and have the students repeat them after the teacher.Go through the words and say one word in each row.The students should write down the word.On completion, have the students compare their answers with a partner before the teacher corrects the exercise.Ask the students if it wa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which words were being said(yes).Ask them if they know why(the vowel sounds were very similar).The teacher says: Lots of English words pronunciations are very similar.So we are easy to make some mistakes(learn the word “mis-take=mistake”).And there is the same joke in the today’s text.Now let’s look at it together.二.New concepts: Part 1.Listen, point and find “why” 1.Solve the important words: Laugh大笑 smile 微笑 Under---stand==understand 2.The teacher shows the colorful pictures on the board.Questions: Who are they? 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Why are they laughing? Have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by groups.Then answer these questions.3.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The student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t words.4.The students follow the teacher to read the text.Then have the students to study the main meaning of the text by themselves.And answer the questions:(1)Are they going to have a baseball team?(2)What are they laughing?(3)What did Lingling hear?(4)What did Amy say?(5)What has Sam got in his bag? 5.Now the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 read the text together.Have the students to recite the important sentences.6.Finally, close the students’ books.Play the tape again sentence by sentence.Have the students to follow the recorder.7.Do the exercise book: P34, 1.Lister to the questions.Look and write the answers.8.Have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cups and caps to act the text out.Part 3.Learn to say.The teacher finds one student to stand at the front of the class.Then the teacher gives him/her a card.The student acts it out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 the card.The teacher leads other students to ask: What’s the matter? Why are you„.?

The student answers: I’m„.三.Homework: 1.Remember the new words well.2.Read the text.四.Retrospection: 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八册教案 Module 9 Unit 2 Because it’s going to rain.Function: Dealing with misunderstandings.Why and because.Teaching points: 1.Future tense with “be going to” 2.Vocabulary and phrases: wear raincoat theatre go into be afraid of throw„out of 3.Sentences: Why are you wearing a raincoat? Because it’s going to rain.Why are you wearing a T-shirt? Because I’m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4.Learn to the song.Teaching aids: Pictures Tape Recorder Teaching Process: 一.Warming up 1.Greeting.2.Review the Unit 1.二.New concepts: Part 1 Look and listen for “because”.Open the students’ books.Look at the pictures carefully.Discuss how to describe the pictures between the partners.Then 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Play the tape again and have the students to imitate.The teacher read the original text slowly.Have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text well.Notice: Why--------?

Then 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carefully.And the students point to the corresponding pictures.Part 2 Look and say Have the students to say the right, whole dialogues.Now let make silly sentences.For example: I’m wearing a dress because I’m going to go swimming.Have the students to make sentences like this.Do the exercise book: P37, 3.Notice: why and because Part 3 Learn the song.Have the students to know the melody of the song firstly.Then learn the words by groups.Finally, the students follow the tape to sing again and again.Have the students to learn it very well.Part 4 Have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riddles by groups.The students may collect riddles to say others.三.Homework: Use “why” and “because” to make two sentences.四.Retrospection:

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八册教案 Module 10 Unit 1 We are going to speak Chinese.一 Warm up 1.Say hello each other.2.Sing an English song.3.Warm up(T asks, Ss answer.T and Ss both do the actions.)二Review Words: laugh cup understand mistake

2.Why are you laughing? 三New teaching 1.words: middle school study practise worry Use the pictures and cards to teach new words, and Encourage them to recite the simple ones.2.Sentences: Are you going to middle school this September? Yes, I’m really excited.3.Exercise T: Are you going to go to middle school this September ? What are you going to study? Ss: I'm going to be a middle school student.I'm going to make new friends.I'm going to have new books.I'm going to have new teachers.4.Text: 1)Listen and look.2)Open the book and listen to tape again.3)Answer questions about the text.4)Read(in all kinds of ways)四Extension The teacher makes out a story about the sentences in this lesson.The teacher tells the story.The students act it out.五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六Homework 1 Read the text and acts it out.2.Talk about your new school.Blackboard Module 10 Unit 1 we are going to speak Chinese 1 What are you going to study? Daming: Physics Chemistry History Amy: Chinese 1.Where are you going to go this summer? 2.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八册教案 Module 10 Unit 2 What are you going to study? 一 Warm up 1 Say hello each other.2 Sing an English song.二 Review : Word: middle school study practise worry sentences

;

Are you going to go to middle school this September ? Yes, I`m really excited.T: 1 What is Daming going to study?(He’s going to study Physics, Chemistry, and History.)2 What is Amy going to study?(She’s going to study Chinese.)三 New teaching 1 Sentences What are you going to study? I’m going to study „ 2 Exercises Ask the students some questions about dialogue they heard on tape.Do the exercise of the student’s book on page 40.四Extension Talk to a friend.What are you going to study? Choose and draw three subjects.五Conclusion T and Ss say the poem.六 Home work 1 Say the poem.2 please make four sentences about subject.Blackboard Unit 2 What are you going to study?

What are / is you / she, he going to study?

第五篇:第一课 手挽手 教 学 内 容 学唱

第一课 手挽手 教 学 内 容

学唱《拍手拍手》;《阳光牵着我的手》;聆听《祝你快乐》。《彩桥架到台湾岛》。重音记号“>” 教 学 目 标

1.“阳光牵着我的手”,大家“拍手拍手”,我们衷心祝贺“祝你快乐”,向“海峡两岸小朋友”问声好。人们的友情传递、表达,莫过于音乐。本课四首作品都是集中反映了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熏陶下歌唱团结、友谊,发扬文明新风。

2.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及《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中,分别编创集体舞与现代舞进行表演。3.在表演《阳光牵着我的手》、《拍手拍手》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4.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教 材 分 析

1.铜管乐合奏《祝你快乐》

这是一首铜管乐合奏曲,乐曲热情欢快、充满朝气,给人以轻松、快乐的感觉。

乐曲首先以主题旋律的最后4小节为引子,乐队齐奏:然后出现了完整的主题:贯串于主题的前半拍休止的弱起节奏,使音乐更显活跃,富有动力。这一主题通过配器的变化反复一次。这一部分的副题,节奏较为舒展,旋律线条作上下回旋,富有歌唱性。巧妙的是,副题开始的两个音与主题起始相同,但节奏增长,使主、副题之间衔接自然: 在主题再次反复后,进入抒情、优美的中段,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最后,乐曲再现主题,在欢乐、酣畅的气氛中结束。

此曲又由词作家晓光填词改编成歌曲。歌中的歌词十分贴切的诠释了乐曲的内容。2.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台湾岛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一样同属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这首歌曲表达了海峡两岸儿童的心声——统一祖国。

歌曲基本上由两个段落构成。

第一段采用较短的句式,旋律的重复以及切分和八分休止的节奏,显得活泼、轻快。这里看似对景物的描绘——艳阳、白云、七色彩虹,采用写实的手法,实质上是借物抒情,表现了孩子们纯洁无邪的快乐心情,同时也为第二段中虚拟的“七彩桥”作了铺垫。

第二段是歌曲表现的主题所在,以化实为虚的手法倾吐了孩子们企盼祖国统一、渴望友谊交流的强烈愿望。旋律的前半部分包含两个气息悠长的句子,每句为8小节:后半部分则采用了第一段中后半部分音调的素材,活泼、轻快,情绪热烈:生动地表现了海峡两岸儿童隔岸相望、遥相问候的殷切之情。3.歌曲《拍手拍手》

这是一首颂扬和倡导精神文明风尚为题材的儿童歌曲。歌曲吸取了少年儿童生活中的几段情景,反映了少年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歌曲为分节歌,由主题和副歌构成。主歌部分包含两个平行乐句。两句旋律均自上而下作和弦分解进行,在句末的八度上行跳进,使曲调显得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副歌部分也是由两个平行乐句构成的乐段。乐句的前半句是由两个四分音符在高音区形成的节奏性音调,简洁而有力,富有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响亮的掌声和兴高采烈的神态;后半句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唱出了他们对文明新风的热情赞美。歌曲的句中及句子之间频频穿插了伴以掌声的间奏,既突出了主题,也增添了欢乐的情趣。4.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这首歌的歌词十分精炼,含意深刻,它表现了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歌曲为2/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旋律以五声音调为主,上下句对称,节奏生动活泼,明朗的音调表现了孩子们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的欢乐心情。每句句末都采用了“”节奏型,突出了“手”、“走”二字,表达了与太阳共牵手,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充满着信念。第二乐段运用合唱的形式,明亮的大调式曲调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八度大跳在高音区唱出了“阳光,阳光”情绪热情而又奔放,“”节奏型再现,使全曲风格统一,最后,结束在高音“”上,五拍的时值再一次突出了“走”字,情绪更为坚定。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唱《拍手拍手》;音乐知识与练习。第二课时:聆听《祝你快乐》;《彩桥架到台湾岛》。第三课时:学唱《阳光牵着我的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拍手拍手》;

音乐知识:重音记号“>”及练习。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拍手拍手》。

1.设问:什么场合会出现掌声? 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

2.聆听歌曲《拍手拍手》范唱。

设问:歌曲有什么特征?(以拍手掌声穿插在歌曲中间。)

3.再听一次范唱。听一听歌曲有几部分组成?(二部分:齐唱部分与合唱部分。)

4.学唱第一部分:

(1)听第一部分曲调范唱。

设问:这部分曲调有什么规律?有没有基本相同的曲调?(每句的开始都是附点八分音符;第一、第三句基本相同。)

(2)学唱第一部分曲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纠正,注意八度大跳的音准。

(3)齐唱第一部分曲调,在间奏处加入拍手(××)。5.学唱第二部分:

(1)奏一奏、听一听、唱一唱:(竖笛)

(2)听第二部分曲调范唱。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声部曲调。(把全班学生分为二个声部学唱。学唱时开始可以放慢速度,当音准、节奏有把握时逐步恢复速度。)

(4)这句有困难时,可以改为以降低难度。

(5)加入重音记号,加入拍手,唱好第二部分的曲调。6.完整地、欢快热情地唱好全歌曲调(注意二声部和谐)。7.填入歌调,有感情地演唱。

8.设问:歌曲间奏处除按曲谱上节奏拍手外还可作怎样的节奏变化? 9.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演,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10.小结:我们大家手挽手,发扬文明新风。

三、音乐知识:重音记号

1.认识重音记号“>”:标记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要唱得加强、加重。2.结合歌曲《拍手拍手》的实践,掌握重音记号。(1)找出歌曲中的重音记号。

(2)对比实践:用重音记号与没有重音记号进行试唱实践对比。从实践中掌握重音记号的唱法及其作用。

四、练习:

1、2、五、结束。听曲出室。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祝你快乐》;《彩桥架到台湾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三、欣赏《祝你快乐》 1.聆听乐曲。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2.再细听乐曲。

请你合着乐曲轻轻拍手或敲击打击乐。

当你听到音乐(情绪)变化时,就变换另一种形式或停止拍击;在听到相同的音乐再现时,用相同的方法再次拍击,以示乐曲的分段及结构。3.讨论演奏该曲的形式及乐器。

合奏、铜管乐合奏,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演奏图。

4.边看教材中的图形谱及其歌词,边跟音乐哼唱(如有条件,最好展示歌曲曲谱)。

5.再深入讨论乐曲的情绪(包括乐曲分段的情绪),并根据三段不同的情绪,设计集体舞动作。6.合着乐曲声,试跳集体舞,并群策群力进行修改。

7.完整地合着乐曲边跳边唱。

8.小结:我们互相祝贺快乐,装点江山,献给祖国。

四、聆听《彩桥架到台湾岛》

1.聆听歌曲:听读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设问:“彩桥”是什么桥,是不是真正的桥?彩桥为什么要架到台湾岛?

2.细听歌曲,讨论上述问题。

3.看着歌词合着歌曲录音哼唱。

4.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海峡两岸小朋友盼祖国统一,„„)

5.学唱 “海峡两岸小朋友,站在桥上问声好”。

6.设问:用相隔一小节轮唱形式演唱,表达什么样的情绪(两岸小朋友争先恐后地问好,急切地盼望祖国统一,象征全国小朋友的团结与友谊„„)

7.用热烈的情绪,表演这一片段。

8.合着音乐,自由地即兴地用现代舞动作表现,把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

9.小结:海峡两岸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

五、结束。听曲出室。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阳光牵着我的手》。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阳光牵着我的手》

1.欣赏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内容与情绪。2.再听范唱。

设问:“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3.看谱听教师范唱第一乐段曲调。

设问:哪一句基本相同,哪一句基本相似? 4.学生自学第一乐段曲调。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读谱能力较差的学生。(1)重点指导唱好一句。

(2)同座学生相互唱曲调,交流自学成果,相互纠正。

(3)全班齐唱第一乐段。

5.学唱第二乐段。全班分成两部分,各唱一个声部。教师分别范唱二声部的曲调。

(1)各声部学生自学自己声部的曲调,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第二声部。

(2)唱平行三度的二声部音列:

(3)重点练习两个乐句:

(4)唱好第二乐段二声部曲调,注意音准与和谐。6.以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唱好全曲。7.填入歌词(合唱部分学生分声部唱一次)。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5)竖笛基础较好的班级,二声部各用一、二支竖笛辅之。

(6)班级基础较差的,可以降低难度。第一乐句单声部,第二、三乐句二声部。

8.设问:“阳光”、“太阳”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理解“阳光牵着我的手”?师生讨论。9.充满活力地唱好歌曲。

10.小结:大家手挽手,团结友谊朝前走。

三、结束

第二课 跳起来 教 学 目 标

1.音乐与舞蹈原本是一家。感受三首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

2.表演《我和提琴》,了解挪威人民的风格。在学唱《我和提琴》过程中掌握3/8拍的特点及学习找出曲调中的重复乐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曲式打下基础。

3.在学唱新疆民歌《跳吧,跳吧》后,即兴编创舞蹈使歌舞一体。4.继续学吹竖笛。教 材 分 析 1.《马刀舞曲》

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1903~1978)于1942年创作的一首乐曲,为作曲家所作的芭蕾舞剧《加雅涅》中第三幕第二场的群舞音乐,表现了亚美尼亚民族剽悍粗犷的性格。乐曲采用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一开始,由定音鼓、军鼓及弦乐器等用急板速度奏出节奏强烈的4小节引子,形成炽热的舞曲气氛。随后,木琴、木管、圆号奏出由同音反复及小二度半音进行构成的旋律:后两小节的旋律由长号用滑音与木管交替奏出,相互呼应。在反复一遍后,主题又移高小三度再次响起,情绪更为热烈奔放。

接着由中音萨克管和大提琴奏出与前一主题作鲜明对比的抒情旋律:这一旋律重复一次后,英武剽悍、迅疾奔放的主题再现。乐曲的结尾轻巧灵活,先作半音阶式的下行,再以五声音阶式的上行音调为结束,颇有东方的情调。

2.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新疆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小伙子们敲着手鼓与姑娘们边歌边舞的场景,在日常生活中时有所见。这首舞曲就是我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丁善德采用新疆民歌为主题写成的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特色的钢琴独奏曲。它描绘了节日中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乐曲是三段体结构。

第一段以“”这样的手鼓节奏为引子,并在这样的伴奏音型上,奏出了欢乐歌舞的主题:这一主题通过重复、转调和发展,力度加强,变得更为热烈。但随即出现一段舒缓、柔和的旋律,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它取材于第二段的主题音调,起到过渡的作用。在静寂中,手鼓的节奏突然响起,第二段的主题随之出现:手鼓节奏始终伴随着旋律,犹如小伙子敲起手鼓,引吭高歌。在第一段主题再现后,乐曲在强烈的手鼓声中结束。作曲家以豪放的笔调、艳丽的色彩及粗犷的风格,描绘了一幅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风俗画。

“舞曲”,音乐的体裁之一,有声乐曲与器乐曲的不同形式。有供舞蹈所用,也有专供音乐会欣赏所用。但舞曲和其他音乐体裁一样,都生动地抒发和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舞曲音乐具有节奏鲜明、旋律流畅、结构简洁的特点。由于舞曲多来自民间舞蹈,所以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或地方色彩。例如我国北方的秧歌、南方的采茶灯、西南地区的花灯以及各兄弟民族的民族舞;法国的小步舞,加沃特,波兰的马祖卡、波洛奈兹,捷克的波尔卡,西班牙的波莱罗、哈巴涅拉,奥地利的圆舞曲,拉丁美洲的探戈等等。

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特色纷呈。3.钢琴曲《小步舞曲》17至18世纪的作曲家巴赫在他卷帙浩繁、数量众多的作品中,不乏技巧精深、规模宏大的作品,但他也为自己的孩子们写了一些短小简易的、用羽管键琴(类似今天的钢琴,钢琴的前身)弹奏的乐曲,那就是《小步舞曲》。其中11首被后人收集在《巴赫初级钢琴曲集》中,成为钢琴学生的启蒙教材。其中第一首《G大调小步舞曲》又是最为人熟知的一首。

乐曲为二段体结构。

第一段旋律以级进与跳进交替,连音与顿音相间,十分生动活泼:

第二段与第一段没有太多对比,只是音区提高,力度增强,情绪更为明朗:

接着音乐又趋平静:乐曲充满柔和、典雅的氛围,仿佛是小溪在缓缓地流淌。

现在我们听到的音乐还加入巴赫所写的另一首《小步舞曲》,由于是g小调,所以与第一首《G大调小步舞曲》形成了调性、调式的色彩对比。前者显得更为明朗,后者则给人以淡雅柔情之感。最后,《G大调小步舞曲》再次出现,构成了复三部曲式的结构,听来也别有意趣。

乐曲用弦乐和羽管键琴演奏,更能体现17、18世纪时期的巴罗克音乐风格。

小步舞曲,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三拍子舞曲,因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速度从容,节奏平稳,能表现许多礼仪上温文尔雅的动作和意境。最初流行于17世纪法国宫廷之中,后演变为3/4拍。18世纪以后,在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器乐创作中,往往在奏鸣曲、交响曲中采用此体裁作为套曲的第三乐章,在风格特点上也有了演变。

作曲家介绍

巴赫(1685~1750)德国作曲家,古典派复调音乐大师。18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他的宗教作品明显地突破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感情和大胆的革新精神。他的创作手法以复调为主。主要作品有200多部《康塔塔》(指有乐队伴奏的世俗或宗教合唱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创意曲集》、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他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歌曲《我和提琴》

这是一首D大调挪威儿童歌曲。3/8拍,一段体结构,全曲由五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在旋律上完全重复,曲调轻盈跳跃。第三、四两乐句旋律同样完全重复。曲中出现了“”节奏,使得音乐更富有动感,形象地表现了“我和提琴”在一起时的欢乐心情,表达了音乐永远伴随着我一生快乐的美好愿望。第五乐句在第四乐句间的五度大跳更使这一情绪得以进一步的高涨,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音乐执著的追求。5.歌曲《跳吧,跳吧》

这是一首新疆塔塔尔族民歌。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

1.谈话导入:新疆各兄弟民族都能歌善舞,我们大家来唱唱《娃哈哈》,边唱边跳。

2.我们来听一首钢琴独奏曲,听听乐曲的风格是哪一个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格音乐?为什么? ——欣赏乐曲。

3.学生讨论——新疆风格的音乐——伴奏的音型具有新疆节奏的风格。4.再欣赏一遍。

设问:钢琴中的伴奏音型节奏是模仿新疆少数民族中哪件民族乐器? 5.学生讨论——手鼓。

6.全体学生轻轻地模仿手鼓的节奏:,为钢琴独奏伴奏。

7.小结:这是一首反映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音乐。表演《跳吧,跳吧》

1.图片导入:出示新疆儿童歌舞的图片。

设问:图中儿童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他们在做什么? 2.介绍一首短小精悍的新疆塔塔尔族民歌,仅仅两句,但非常欢快,听两遍就能唱,一唱就能记住,唱了还想跳。不信你试试——欣赏歌曲范唱。3.大家说说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4.范唱曲调,大家看着歌谱。

设问:这个短曲中有哪两个主要音?这两个主要音是怎样行进的? 5.师生讨论。

答案:一个“2”(re)一个“5”(sol)。

教师提示:我们学过上行、下行,那么re与sol行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平行。

6.放慢速度,划着2/4拍指挥图式,每人自选一句即第1-4小节或第5-8小节,有困难举手,老师过来教。唱会了就停止划拍指挥动作,说明你会了。

7.请自学第1-4小节的同学站起来,我们进行二句接唱。8.交换自学另一句→交换接唱→齐唱(按原速要求)。

9.填入歌词歌唱(教师分别用四种节奏型手鼓伴奏),请同学们在练唱中选择伴奏型。

10.表演《跳吧,跳吧》,请学生自由选择打击乐器,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合着歌声即兴舞蹈。(根据学生的兴趣及时间的可能,可以表演数次,让更多学生参与,体验新疆地区载歌载舞的风格。)11.小结:音乐与舞蹈一体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

12.结合本地区舞曲跳一跳、唱一唱,进行相互交流。第三课 家乡美 教 学 目 标

1.从聆听《故乡是北京》(北京)、《东方明珠》(上海)、《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演唱《大雁湖》(内蒙古)、《杨柳青》(江苏)五首作品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五个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2.从聆听上述三首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3.从演唱上述两首民歌中,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以及改编其拍号后所创造的另一种情趣,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交流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进行抄写记录。

教 材 分 析

1.歌曲《故乡是北京》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敬仰的圣地。而生长在北京的人们则对这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现代化城市更具有深厚的感情。《故乡是北京》这首歌曲正是倾吐了生长于北京的人们对乡土怀恋的情绪。歌曲既描述了北京古城的传统景物(如天坛、北海、芦沟桥等),也展现了现代都市的风貌(如高楼大厦、旋转厅、电子街的机房等)。但歌曲更以最普通而又最富代表性的事物——四合院和油条、豆浆、家常饼,来触发积淀于心中的乡情,使人感到情真意切,朴实而贴近生活。歌曲的旋律吸取了京剧和京韵大鼓的音乐素材,赋予了歌曲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

歌曲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含三个乐句,各句中的节奏都先紧后松,在长音上加入伴奏,这正是戏曲音乐的特点。前两句的旋律平稳,第三乐句句幅扩展,音调先抑后扬,以五度大跳将旋律推到“”的长音上,以激动的感情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

第二部分速度增快,节奏紧凑,以念白式的音调、节奏,唱出了北京的古迹新貌。在唱到最能勾起乡情的事物——“四合院”、“家常饼”时,旋律在较低的音区中平稳舒畅,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但尾句在半拍休止后作五度跳进,使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喷涌而出。

最后一部分的音乐、歌词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但节奏扩展一倍,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对故乡北京的深情厚爱。

声乐演唱形式

独唱:由一人演唱,常用乐器或乐队伴奏。

齐唱:指两人以上的歌唱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唱同一曲调。

轮唱:由两个以上的声部演唱同一个曲调,但不是同时开始,而是先后相距若干拍子进入。

重唱:指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唱的多声部声乐曲及其演唱形式。按声部或人数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

领唱:一唱众和(齐唱或合唱)的演唱形式。因独唱部分具有引领众人歌唱的作用,故称“领唱”。领唱形式常见于民间的集体劳动歌曲(如号子、秧歌)中。

合唱:指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一乐曲。可分为同声(纯粹是男声、女声或童声)、混声(男女声混合)两类;又根据声部的多少再分为女声二部合唱、男声三部合唱等。最常见者为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的混声四部合唱。合唱常辅以乐器伴奏。纯粹由人声演唱而无乐器伴奏者,称“无伴奏合唱”。

2.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这首歌曲表达了人民战士对乡土的热爱,更寄寓了对革命先辈的怀念和崇敬。在优美深情的歌声中,展现了革命战士继承革命传统,为人民守卫国土的精神风貌。

歌曲的第一部分包含两个乐段。前乐段的四个乐句句式为3+3+4+4(小节),均为八分休止的弱起,使四个乐句承接紧密,欲止不能,一气呵成,表达了战士热爱家乡的深情和保卫祖国的决心。后乐段的旋律舒展流畅,回旋起伏,热情洋溢地赞颂了这片英雄的土地。

歌曲的中段速度加快,节奏鲜明,带有进行曲风格,表现了战士手持钢枪,巡逻在山路、河边,英勇地守卫国土的勃勃英姿。

最后歌曲再现了第一部分中后乐段的音调,再次倾吐了学习红军,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3.合唱《东方明珠》

东方电视明珠塔座落于上海浦东,濒临黄浦江,是一座由11个大小不等、错落有致的球体组成的独特建筑。

塔高468米,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塔上有旋转餐厅及观光厅等。入夜,明珠塔华灯齐放,色彩16 学唱《杨柳青》、《大雁湖》。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杨柳青》

1.民歌往往用当地的地方语言来演唱更为亲切动听,因为民歌就是当地人民的口头音乐创作。《杨柳青》是江苏一带流传很广的民间小调,它里面的衬词就是当地的地方方言。歌曲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2.欣赏《杨柳青》的演唱。

设问:我们班上是否有江苏人。你听到过这首民歌吗?你能哼唱吗? 3.轻轻地跟着录音哼唱一次。

先把词单独练习念几遍,然后再跟录音哼唱。

4.学唱曲调:

(1)可以分句学唱,但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2)设问:曲调由哪几个音构成?(1 2 3 4 5 6)(3)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要唱好。

(4)设问:曲调中出现几次“ ”?在出现“ ”时,可以按节奏轻轻拍手。

(5)完整地、欢快地唱全曲。

5.学唱歌词:

(1)朗读歌词。按节奏读歌词,尤其是衬词要读得流畅。

(2)把歌词填入曲调后歌唱,注意情绪与速度。

(3)如班上有江苏的学生,请他教大家方言,然后用方言演唱。

6.表演歌曲:

(1)在“”处,两人用竖笛轻轻相碰三下,也可用木质的打击乐器打击三下。

(2)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7.小结:江苏风格的民歌,江苏人民唱自己家乡的歌。表演《大雁湖》 教学基本要求

1.直接切入:《杨柳青》是江南地区的民歌。现在我们要学北方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大雁湖》,由于南北地区的不同,民歌风格也完全相同,2.欣赏《大雁湖》范唱。

设问:你能听出南北民歌的不同的风格吗?(南方曲调较平稳,北方曲调多大跳,„„)

3.朗读歌词,熟悉歌曲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西北的热爱。如果有内蒙古的学生请他谈谈家乡风光。

4.跟随录音哼唱歌曲数次,个别句子练唱。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4小节一句)。

5.在歌曲基本会唱的基础上学唱曲调(因为该歌的大量的切分节奏,学生不易掌握)。在学曲调时,拟用点谱法,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教棒)点谱学唱。能唱准即可(为以后学习切分节奏作感性铺垫)。

6.把2/4拍改编成3/4拍:

(1)各组讨论自编,也可自由结合自编。

(2)交流自己的改编创作,选出一、二首改编较流畅的曲调,把歌词填入。

(3)按顺序唱歌。

7.小结:把民歌作改编创作,又是另一种乐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故乡是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故乡是北京》

1.歌曲的体裁导入: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欣赏《故乡是北京》——戏歌。

它是以戏曲的素材写成的歌,听起来别有风味。

2.再听一遍: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

设问: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

(从演唱的体裁“戏歌”及其歌词内容上对家乡的赞美,来表达对故乡的情。)3.复听歌曲: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

设问:歌曲演唱的形式?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独唱——女高音独唱;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在歌曲中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腻地表达出来。更好地表达主人翁对家乡的情谊)。

4.小结: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把它抄下来,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选择恰当的音,作为结束音练习

1.这是继上两节课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对乐段的结束音感(调式)。

2.反复咏唱曲调,尝试结束音填入最有结束停顿感的就是这个音。

3.教师切忌从理解上去讲解。

4.第一谱例的结束音以“ 5 ”为宜。

第二谱例的结束音以“ 1 1 ”为宜。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1.演唱形式导入:同样是独唱,不同性别有不同声部的独唱,表现人民战士爱家乡爱哨所,男声的阳刚之气更为有劲,尤其是男高音明亮而富有穿透力、更显英雄气概。

2.欣赏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感受男高音阳刚之声所表现的战士风貌。3.复听歌曲,细致品味:

(1)歌曲的内容。

设问:为什么爱五指山,爱万泉河?(2)歌曲的表现力。

设问:各段速度、力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师生讨论,边讨论边听有关片段或教师范唱片段。

5.聆听歌曲。完整、全面地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学习革命战士的豪情壮志,爱家乡保江山。

6.小结:独唱的表现形式及其表现力。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东方明珠》;“唱唱自己家乡美小小音乐会” 教学过程 6.表演展示。各组出一位评委委员组成评委会。

合着音乐,各组同时表演,评委打分。

(评分标准:气氛紧张热烈,精神面貌奋发向上,动作整齐。)7.评委点评,宣布评比结果。

8.分组设计自选(自定)劳动项目,编创节奏及号子。

9.展示表演,评委点评亮分。

10.小结:中国民间“水上的歌”。声乐演唱形式介绍——齐唱

1.图解:

(1)几个脸部。表示有两个以上的人都在同时唱歌。

(2)图形谱。表示同一曲调。

2.问题研究:比较研究。

(1)齐唱与独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2)齐唱与合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水上音乐》;竖笛吹奏练习教学过程

一、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水上音乐》

1.作品创作背景介绍导入。

(1)设问:18世纪早期大致年份是哪一段?

(2)创作背景简介:当时英王乔治一世举行庆典,大型游艇在伦敦泰晤士河上游览,宫廷乐队船为其奏乐助兴。亨德尔为其写的《水上音乐》。

2.初听主题音乐,感受乐曲的富丽豪华情景。

设问: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请联系乐曲的创作背景,想像是怎样的一种场面? 3.板书主题音乐曲调(将3/2改为3/4)跟琴哼唱谱例。(放慢速度其效果是一样的。)4.欣赏乐曲第一部分的音乐。

设问:这一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名称?用乐器演奏的姿势来表示。

(教师可用教材中的乐器图作提示:弦乐,圆号,小号。)5.聆听全曲。

设问:当第一部分的音乐再次出现时请举手,请分析乐曲分为几部分? 学吹竖笛

1.复习《掀起你的盖头来》。

2.学吹“4 3 2”三音的指法。

3.连贯吹奏音列“ 2 3 4 5 6 7”

4.学吹《蒙古小夜曲》。

注意二小节换气。注意连音的吹奏技巧:保持“Tu”的口腔动作、变换各音的指法而使曲调连贯。5.吹奏二声部曲《春游去》。

(1)教师分别示范Ⅰ、Ⅱ两个声部。

(2)在教师指导下全体学生练习Ⅰ、Ⅱ两个声部。(3)分二组分别练习Ⅰ或Ⅱ(教师巡视指导)。

(4)二声部合成。

(5)有感情地吹奏《春游去》。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船歌》;学唱《让我们当起双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船歌》

1.音乐形象导入:听乐曲引子部分。

设问:这音乐片段给你什么感受,你想像这是怎样的形象?

2.揭题:介绍《船歌》是歌剧主题歌。在音乐会上听到是经改编的管弦乐曲,顺带介绍体裁(详见教材分析)。

3.欣赏管弦乐《船歌》。

设问:你有没有好像坐在船上的感觉?为什么?

4.唱一唱教材上的主题①,并画出图形谱后半部分。讲解波浪形进行。

设问:从图形谱旋律线条的行进,我们给它取个名。我们学习上行、下行„„

5.从主题①旋律波浪形进行分析,现在我们就回答上一个问题的“为什么”,即为什么好像有坐在船上的感觉。

6.复听管弦乐《船歌》,身体可随音乐的起伏大小作摇晃,犹如人在船上的情景。

7.这首作品的原作是女声二重唱,听听二重唱的演唱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由于该歌主要是描绘爱情的情节,在教学时不必讲内容,主要是介绍一下二重唱的演唱形式。)8.二重唱演唱形式图解:两个男生脸部代表两个人,两个图形谱表示两个曲调同时行进,结合为一体。

9.小结:这两部作品是外国音乐家表现的“水上的歌”。表演《让我们荡起双桨》

1.时代歌声导入:今天要学唱的是一首唱了半个世纪的经典少儿歌曲,这首歌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唱过,也许都会唱,学会后可以去与他们一起合唱。

2.聆听《让我们荡起双桨》范唱。

设问:你听过这首歌吗?你能哼唱吗?

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电影插曲,曾获少儿歌曲一等奖等。

3.再次聆听歌曲。

要求学生跟录音,看着歌曲哼唱。对歌曲整体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

4.学唱曲调:

往往稍有印象的老歌,唱的准确性较差,所以为了学好这首经典的少儿歌曲要认真学好曲调。

(1)用2/4拍的指挥划拍法来唱准曲调的节奏,重点是弱起节奏、后半拍起唱等。开始时应放慢速度,在准确、稳速的基础上再提速。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及分句处的换气。

(2)学唱可分两个部分,分开学习,先齐唱部分,后合唱。必需在一部分准确、流畅的前提下,才能进 入下一部分。可分小组学习,以自学为主,指导为辅。

(3)注意曲调进行的走向与声音的力度强弱成正比例,使声音有起伏,更形象地表达“荡”的情景。

(4)二声部合唱,要告诉学生做到唱自己声部听另一声部曲调,要取得声音的协调和谐。在曲调和谐的基础上用“呣”音的发声唱,进一步取得和谐的效果。

派生的另一个旋律: 与两个旋律末尾相同,它们之间并无太大的对比。随后再运用不同的配器将音乐重复一遍,造成音色的变化。

乐曲第二部分的句首,音区提高,节奏拉宽,与前一部分形成一定的对比,加上诸种乐器的加入,使气氛热烈起来,仿佛森林中的动物鼓起劲,放声地歌唱。

在主题再现后,音乐突然安静下来,旋律的流动变为持续的长音并作半音上行,营造了深邃、神秘的气氛。很快这种安静被打破,以上的音示又全部重复出现,只是在演奏的乐器及声部的配置上有所不同。由于弹拨乐器加强,低音部加重,使森林显得更为热闹。乐曲把我们带进这片神奇美妙的森林中,使我们享受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无穷乐趣。

乐曲中各段旋律出现的顺序为:(重复一次)乐曲的作者不详。

2.笛子独奏《荫中鸟》

这是笛子演奏家刘管乐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首北方风格的梆笛曲。它取材于河北民间音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笛子技巧中的滑音、吐音、历音、花舌音以及多指颤音等奏法,描绘了茂林浓荫、百鸟齐鸣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快板速度的8小节引子为呼应式的上、下句式,好像是鸟儿对答。一只鸟儿在呼唤:“这儿树荫多凉快,快来!”另一只小鸟应答着:“哦,我来了!”笛子以历音()、颤音(tr)的技巧,形象地表现了鸟儿飞翔和对答的情景。在充满活力的引子之后,呈现了活泼、欢快的主题:通过吹奏技巧的巧妙运用,使旋律与鸟鸣声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鸟语化的旋律既具有造型性,又具有音乐性,可谓独具匠心。

这一部分就以这个主题材料,通过句幅递减和衍生展开,演染出喧闹、热烈的气氛。中间部分在轻快的曲调伴奏下,笛子运用特有的技巧模仿各种鸟鸣声:鸣叫声以及抖翅、亮羽等各种声态和动态,在这里展现得惟妙惟肖,酣畅淋漓,好一幅荫中百鸟竞相争鸣的美妙图画!最后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尾声在全曲的最高音“”音上作颤音延伸,紧接着戛然而止。自然之音,音乐之声,在人们耳畔久久回荡。

3.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富有田园风格的儿童歌曲。它的旋律婉转起伏,歌词纯朴生动,充满诗情画意。歌曲以欢快的小溪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让儿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抒发了对美丽祖国的深情爱意。

歌曲为二段体,第一乐段(第1-16小节)节奏和旋律明快,尤其是第3、第4小节附点四分音符及第11小节的切分节奏运用,更使音乐富有动感,生动地描绘了小溪流水欢乐奔流的形象。紧接着第二乐

段以弱起进入,旋律与前段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情绪转为热情而舒展,歌曲的结尾处的“啦”节奏欢快、跳跃、富有特点,它既保持了旋律的流畅、又是欢乐情绪的真实表现,使人仿佛看到了潺潺流水、奔流不息,带着祖国的骄傲,汇入大海的生动情景。

4.歌曲《茨黎花》

这是一首汲取我国西南地区民歌音调因素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运用“茨黎花”借物抒情,表现了布依族儿童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抒发了他们对党的一片真情。歌曲为3/4拍、G羽调式,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全曲明快活泼、富有舞蹈性。旋律以“la”为主音作波浪式进行。时高时低,起落有致,优美抒情。第一乐句的落音是主音的下方四度音“mi”音上,第二、四乐句则都落在主音“la”上,这样就使歌曲的羽调式特征十分明确。第三乐句为全曲的高潮。使用了全曲的最高音,充分地表达了布依族儿童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的真切情感。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聆听《森林的歌声》;学唱《小溪流水响叮咚》。

第二课时:聆听《荫中鸟》;竖笛吹奏练习。

第三课时:学唱《茨黎花》;命题创作活动。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森林的歌声》;学唱《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森林的歌声》

1.标题导入。

设问:森林的歌声来自哪里? 是孩子们的歌声?还是什么歌声?

请你想像一下?

2.要知道答案,请听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

3.讨论:有多少动物在歌唱?有几种主奏乐器? 试试你的耳朵灵敏度。4.复听《森林的歌声》。

要求:看着教材中的三段谱例,①、②、③把乐曲的结构按顺序排列记录下来。

5.交流听后的感受。

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环保意识,保护森林资源。

6.试试我们也来创作自己的“森林音乐”,可以自由结合制作音响,表现风景如画的大森林。表演《小溪流水响叮咚》

1.联想导入:我们每年春游、秋游,或假期随父母去旅游,在田野、山谷一定见到小溪流水,尤其是山谷中的小溪流水。你联想一下他们的歌声,请你模仿一下:

2.朗读《小溪流水响叮咚》歌词,要有感情、有诗意。以拟人化的第一人称角色来朗诵。

3.根据歌词词意,画一幅简笔图,几笔勾画,这幅图要有意境。有兴趣的下课再加工。(学生在作画时,教师播放歌曲录音二~三次,并巡视学生的作画,挑选优秀的作品。)

4.展示一、二幅优秀的画,并由作者(学生)自己讲解作品,尤其是借景抒情对人民对祖国的一片爱心。

5.歌曲范唱(学生在作画时听过几次,已基本熟悉)。6.学唱歌曲:

(1)用2/4拍指挥图式学唱曲调。学唱时在教师指导下,可分为两部分学唱,先学唱第一乐段,其中第11小节可以改为“”,这样就避开切分奏(切分节奏在五年级学,因此在这里不必讲)。第二乐段的学唱,注意弱起,用指挥图式学唱,就能迎刃而解。在学唱曲调时,教师要随时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画面构图有意境地、有想像地唱曲调,句段分明,形象鲜明。

(2)在曲调熟练、有感情唱好的基础上,填上歌词。要求吐字清楚带有表情,是发自内心的歌唱。7.表演歌曲。

有层次地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型。以烘托优美抒情的情绪,描绘风景如画的意境及借景抒发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戴之情。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荫中鸟》;竖笛吹奏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41 音乐节奏发出急遽的击键声,连续3小节后在第4小节重拍上出现满行预告铃声,继一个四分休止符,再响起倒回机头的“咔嚓”声。

B段转为C大调,节奏放宽,并频频使用强拍上的休止,与A段音乐的热烈气氛有所对比。但打字机急促的击键声、铃声、倒机声仍不绝于耳,使人感受到工作着的人们紧张忙碌的心情以及娴熟自如操作打字机时的得意神态。

乐曲最后再现A段而告结束。

3.歌曲《校园多美好》

这是一首具有通俗歌曲风格的校园歌曲,4/4拍,大调式,二段体结构。每个乐段采用了起、承、转、合式的手法写成,曲调规整。全曲节奏紧密,“”节奏贯穿于全曲,并多处出现旋律的八度、六度、四度大跳,使得曲调富于动感,情绪欢快活泼。充满诗意的歌词配以跳动的节奏,形象地表现了一代莘莘学子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第二乐段在六度跳进后,旋律进行在全曲的高音区,把欢快热烈的情绪推向了高潮,与前段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最后在“5”的七拍长音后下移八度结束在主音“1”的长音上,它不仅以优美动听的旋律,深切豪放地赞美校园的美丽风光,而且也表达了当代学子将来报效祖国的美好愿望。

4.歌曲《冬夜静悄悄》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作者通过老师日常家访的生动描写,展现了一幅师生间深厚友情的生动画面,充分地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片真情。

歌曲为2/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每乐句以弱拍起,曲调采用了相同的节奏音型和旋律模进的手法,使音乐起伏有致,富于动感。它形象地表现了在一个冬雪的夜晚,老师家访回校时师生同行的情景和学生表达对老师充满深切感激的心情。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合唱部分,前松后紧的节奏变化,及六度大跳进入与前段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合唱部分的第三、四乐句在曲调上采用了重头变尾的手法,曲中附点八分音符的运用更使音乐富于动感。“老师呵”唱出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情,情绪更加激动,即刻把风雪路上师生同行的生动情景一幕幕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最后8小节重复变化了第三、四乐句。以轻声地哼鸣演唱结束全曲。使人感受这一种师生深切真擎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二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聆听《运动员进行曲》;学唱《校园多美好》。

第二课时:聆听《打字机》;学唱《冬夜静悄悄》;练习。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运动员进行曲》;学唱《校园多美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运动员进行曲》 教学基本要求

1.设问:在开运动会时,运动员入场式播放哪一首乐曲?我们每天做广播操在排队进入操场时播放什么乐曲?

2.欣赏一首合唱曲,请听听这首合唱曲,你熟悉吗?——初听《运动员进行曲》(合唱)。3.讨论:

(1)在运动场上听到的乐曲是什么演奏形式?

(2)合唱与铜管乐各有什么特征?同一曲调两种表现形式你的感受是一样的吗? 4.聆听《运动员进行曲》。

要求细致地听各声部是怎样表现的?旋律部分与伴奏部分各有哪些声部承担?(如果记不住可以边听边用纸与笔作些图形记录。)5.讨论合唱曲的结构。

6.根据音乐的结构,各组讨论设计队列队形的变化。

7.在音乐声中各组队列队形展示。

8.完成课本上的作业。用线连线、体裁与情绪“进行曲→雄壮有力”,初步了解三种体裁的基本风格特征。

看图,联想其他表现校园活动的音乐

1.教材插图中有四幅画,这四幅画都有相关音乐:

(1)升旗——《国歌》,43(2)广播操——《广播体操音乐》

(3)眼保健操——《眼保健操音乐》

(4)课间——歌曲《哦!十分钟》

设问:谁能哼唱几句?

2.还有哪些音乐能使你联想起校园生活?

例:《队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乒乓变奏曲》、《荡秋千》„„

3.小结:校园的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表演《校园多美好》

1.谈话导入:在众多的校园歌曲中,已故作曲家施光南创作的《校园多美好》颇受师生欢迎,它营造了当今校园的朝气蓬勃的气氛是校园流行歌曲中的上品,非常切合本课课题。

2.欣赏歌曲范唱。

设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 3.学唱前8小节:

(1)提示:曲调的节奏较密集,十六分音符频频出现,时而在前半拍,时而在后半拍,在读谱时要认真细致。

(2)教师放慢速度范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学生随教师速度用4/4拍指挥图式看谱划拍。(波音与倚音暂时不唱,在较流畅地唱好曲调时再加入。)

(3)全班分为四小组,每组自学2小节曲调,在学好应该自学的2小节前提下,鼓励超额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四个小组按曲调顺序接唱。超额学好的可随其他组一起唱。教师及时纠正不准确处。

(5)按原速流畅地轻快地唱好前8小节曲调。

4.在教师指导下,用点谱法学唱后8小节曲调。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5.完整地、流畅地、轻快地唱好全曲并填入歌词。注意一字一音,吐字清楚,口腔不要开得太大。

6.讨论歌曲处理。

设问:

(1)歌词是否仅仅是描绘校园的美景?(2)歌曲的高潮在哪里?

(3)最后一句“待到明朝百花吐艳,风光更妖娆。”的含义是什么? 7.有感情地、朝气蓬勃地,用稍快的速度演唱歌曲。

8.表演歌曲。配上打击乐(按教材要求),尝试在何处加入铃鼓,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如学生中有

跳舞特长的,可编集体舞,跳唱结合,边唱、边跳、边奏,把校图生活表演得淋漓尽致,把课堂气氛也推向高潮。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这是一首献给教师的歌曲。歌曲赞美了人民教师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和托起下一代新人的崇高责任感。深情的歌声将激起今天坐在课堂中的学生对教师的敬爱,并对他们明天的选择产生深刻的影响。

歌曲采用山东琴书的音调为素材,真挚、纯朴,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歌曲由两个乐段及一个尾声组成。前乐段包含四个乐句,第一乐句从高音盘旋下行,第二乐句作平稳的进行,第三、四乐句分别与第一、第二乐句相似。句首的“”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的惊奇和赞叹的心情。后乐段也含四个乐句。第一、第三乐句也都在句首用高昂的音调“”表现出实现了崇高理想后的强烈的自豪感。第三、第四乐句,委婉深情,赞颂了教师的高尚情操。

结束部分取材于后乐段的第一乐句,这也是本首歌曲的主题所在,表达了人民教师甘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坚定信念。2.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歌曲作于1980年夏。同年在北京“新星音乐会”上演唱后,受到人们尤其是青年的喜爱,广泛流行,后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歌曲的曲调爽朗、刚劲,节奏明快,简洁,歌词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词曲结合保持一字一音,使歌曲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和欢乐的情绪。

歌曲采用主、副歌的形式。主歌部分为齐唱或领唱,句式短促,时而三拍子、时而二拍子,更还有四拍子、三种拍子交迭,使音乐富有变化和活力。副歌部分采用二声部合唱,音区提高,表现了青年们神采飞扬、无比自豪的风貌。“属于你,属于我”这一对舒展而又略带俏皮的问答短句,生动地表现了年轻人互相鼓励、互相竞赛的精神状态,增添了歌曲的情趣。结束句运用三个长音

“”,高亢有力,将歌曲推向高潮。

3.歌曲《种太阳》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富有童趣,深受广大孩子们喜爱的儿童歌曲。歌曲通过欢快跳跃的旋律,富有幻想的歌词,表达了少年儿童创造理想未来的天真美好的愿望。采用4/4拍,大调式,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曲中弱起小节及五度、六度的跳进,使曲调活泼跳跃,孩子天真的神情和充满幻想的欢乐情绪刻画得十分形象生动。第二部分是歌曲的副歌,由三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节奏紧凑,附点八分音符及十六分休止符的运用配以衬词“啦啦啦”,使曲调更加欢快活泼,表现了种太阳时的愉快的心情。紧接着两个乐句节奏宽松,舒展优美的旋律与前句形成了明显的对比,表达了少年儿童要使世界变得更加温暖、明亮的美好愿望。

4.歌曲《小纸船的梦》

这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儿童抒情歌曲。它以优美委婉的旋律和质朴坦诚的语言,展示了一颗纯真的 47 童心,寄寓了孩子美好的憧憬。歌曲分为主题与副歌。这两个部分在音乐上都有共同的特点:旋律线条在乐句之中和乐句之间不断有规律地上下流动,有如波浪的缓缓起伏。这一贯穿全曲的进行方式与3/4拍相结合,使人感觉到小纸船随波飘荡的韵律。主歌部分有四个乐句,各为4小节构成一个方整的乐段。第一乐句旋律先作上行,后作下行,第二乐句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只是在旋律上提高了音区。第三乐句句首和第一乐句相同。后半乐句在节奏上加密,增强了动感。第四乐句出现了分裂的节奏“XX X0 0X ”,打破了前面三个乐句的平稳节奏,流露出殷切期待的心情。歌曲的副歌为二声部合唱。因歌词的需要,旋律句幅扩大为8小节。高声部的旋律取材于前乐段的第二乐句,音区的提高和八度大跳进行,使得感情变得比较激动。结束句的两声区从高音区作平行三度下行。和声上因运用了变化音而形成了大、小三度的色彩变化,使音乐显得柔和,朦胧,歌声载着孩子的梦想,飘向远方,飞向未来。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唱《种太阳》;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第二课时:学唱《小纸船的梦》;聆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种太阳》;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种太阳》

1.自然知识导人。

设问:在宇宙的星球中,有几个地球、太阳、月亮?回答是肯定的只有一个。为什么有白天、黑夜;有冬天、夏天?地球的两端北极与南极终年冰雪不化?如果按生物自然的规律,种什么收什么,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能否设想播种一颗太阳,能结出许多太阳来呢? 2.欣赏《种太阳》范唱。

设问:种出来的太阳,派什么用处?

“种太阳”是孩子们的什么想法?歌曲的含义是什么?

3.师生初步讨论歌曲的内容,适时还可以听范唱片段,以初步理解词义。

4.学唱曲调:

(1)听辨曲调中相同部分。

教师范唱第一乐段(第17小节)曲调,要求学生听出哪一部分(乐节)是相同的,出现几次,并唱出这一部分。

(2)学唱第一乐句。师生共同用4/4拍指挥图式划拍。板书该乐句,师生接唱,学生唱前2小节,教师接后2小节。

即(学生)(老师)

交换接唱(后2小节切分节奏不必讲解,让学生在听教师接唱中模仿)。

(3)学唱第二乐句。

在第一乐句的下方,对齐板书第二乐句:画出前2小节的图形:引导学生了解相似模仿,并进行视谱唱准。

(4)在唱好第一、二乐句的基础上,自学第三、四乐句。

(5)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6)完整地、流畅地、富有天真童心地演唱曲调。

5.学唱歌曲:

(1)朗诵歌词,并进行初步学唱歌曲。

(2)分析讨论歌词的大胆理想,以及这种积极探索大自然的精神。

设问:种太阳的目标在第二乐段中已阐明,你是怎样理解“世界每一个角落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

(3)以纯朴地情感演唱歌曲《种太阳》。

6.表演歌曲:

(1)根据对歌曲理解,分组设计、编排表演唱。形式不拘,各组可充分发挥各组学生的想像及特长,如独唱与伴舞;小组表演唱,小品表演等等。

(2)各组展示交流,集体点评。

7.小结:有理想是“四有”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教学基本要求

1.教师的职业对学生来讲,既神气又神秘,因此有很多学生把当一名教师作为自己的理想。女声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就是赞美人民教师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和托起了一代新人的社会责任感。

2.欣赏女声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设问: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与情感?歌曲表现为什么采用女声独唱?(细腻、亲切)

3.复听:要求能记住歌曲标题“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曲调,并能模唱。用图形谱把它记录下来。

4.讲解:歌曲的音调富有民族风格,采用山东琴书的音调为素材,创作而成,旋律乡土气息浓郁。

5.用投影机打出歌谱,学生随着录音轻声跟唱。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小纸船的梦》;聆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小纸船的梦》

1.基本训练: 以上两条练习均用慢速或中速,要求二声部和谐、均衡。注意 XX X0 0X 节奏。

2.理想谈话导入:长大后当一名船长,走遍全世界,这也许是很多人的理想;我们班上有那么一位小朋友,为了长大当上一名船长,他折小纸船,希望小纸船变成大船„„请听范唱《小纸船的梦》。

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由几部分组成?是几拍子的歌曲?速度怎样? 3.先学合唱部分:

(1)教师分别范唱二个声部的曲调。

(2)学生分声部自学。用3/4拍指挥图比划拍视唱。

(3)分声部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4)二声部合成,并填上歌词。注意声音的和谐。

4.再学唱第一乐段。教师重点指导第四乐句的曲调:

这四句的节奏与音准都较难,尤其是七度大跳音程,教师可适当用琴带一下,帮助学生唱准,其他三乐句可让学生自学。

5.全曲合成,并填上第一段歌词。

6.讲解变化音降记号:

50(1)复习升记号:演唱上学期第六课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复习音名与变音记号(详见第七册第六课)。

(2)出示降记号:听辨《小纸船的梦》前奏:板书“”,并在键盘图上指出这三个音的位置。如有口风琴,可利用口风琴的键盘找到1=F(调)中的“”,并吹奏感受其音高。

(3)完成课本上的听辨练习。

(4)唱好歌曲中的结束句。感受和声音程的变化效果。

7.完整地唱全歌。要充满向往的神情演唱。

8.表演歌曲:

(1)伴奏练习。重点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使用有固定音高的旋律乐器按谱练习。

(2)演出形式上可采用领唱与合唱。要注意伴奏声部的音量不能太大,要突出歌唱的声部,处理好唱与伴奏的关系。

(3)完整地、有感情地表演歌曲,抒发第一人称“我”的理想。

聆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教学基本要求

1.我们即将完成小学四年级的学习,如果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将是怎样的你和我? 2.欣赏《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用投影机打出歌谱。

设问:歌曲的内容与情绪是怎样的? 3.复听歌曲,跟录音轻声哼唱。

歌曲提出了三个问题,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创造这奇迹要靠谁?举杯赞美谁,光荣属于谁? 4.师生讨论。

5.长大后,你希望成为怎样的人? 用诗、歌、画、舞来表达。

6.小结:美好理想必需通过自己的努力奋进,才能实现。

下载手挽手 第八册第一课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手挽手 第八册第一课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音乐下册第一课《手挽手》(五课时)

    第一课 手挽手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拍手拍手》的学习,能够用欢快热情的情绪演唱歌曲,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歌唱团结、友谊并发扬文明新风。 2、通过对乐曲《祝你快乐》以及《......

    《手挽手》参考教案2(写写帮整理)

    《手挽手》参考教案2 教 材 分 析 1.铜管乐合奏《祝你快乐》 这是一首铜管乐合奏曲,乐曲热情欢快、充满朝气,给人以轻松、快乐的感觉。乐曲首先以主题旋律的最后4小节为引......

    新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课手挽手

    新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课手挽手 教 学 内 容 学唱《拍手拍手》;《阳光牵着我的手》;聆听《祝你快乐》。《彩桥架到台湾岛》。重音记号“>” 教 学 目 标 1.“阳光......

    科普第八册教案

    Lesson 1 who runs fastest in your class? 一、教学内容和要求 词汇:1、能听懂、能说、能认、能拼写middle,shirt,so,first,ear,if 2、能听懂、会说、能认读runner,T-shir......

    教案第八册第五课

    Unit 5 Revision 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分析 ◆Unit 5为第八册前四个单元的一总结归纳与运用,课中的Part A, Part B, Part C以及Part D分别呈现了前四个单元的重点与难点。结......

    第八册劳动教案(范文)

    第一课时认识和使用扳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扳手什么叫美工刀,学会用扳手旋紧或松开螺母和螺栓。 2.教会学生做事要动脑筋,灵活应用劳动工具。 二、重......

    第八册音乐教案

    第八册音乐教案 第八册音乐教案1 课题:音乐第8册第8课《哈里罗》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切分音节奏xx.,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应用能力。2、学习二声部的歌曲,培养......

    第八册思想品德教案

    勤俭节约是美德 一、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懂得勤俭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 行为 生活节俭,不比吃穿,不浪费钱物。 二、课前准备 1、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