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说课稿
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叫杨龙,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内容。
说课标: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学段课程目标l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l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l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l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
说教材:
本章是学习整个高中地理特别是自然地理的基础,学好本章内容,有助于后面相关知识的学习。但本章内容难度比较大,特别是地球的运动,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因此要重视学生的观察和实践活动。教材将“宇宙中的地球”部分内容放在第一章旨在使学生一进入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首先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本章主要有以下四节内容组成:地球在宇宙中、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圈层结构。这几部分内容由远及近、循序渐进的,首先讲述宇宙,然后讲述人类生存的地球,着重讲述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空间来看,太阳只是宇宙中一颗普通的恒星,但太阳通过放射能量和太阳大气层的变化活动,给地球造成巨大影响,所以前两节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地球作为极普通的行星,属于天体行列中的一员,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圈层结构,是地球在宇宙空间一定天体运动规律下形成的重要特征,因而本章各节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
由于大气的运动、水的运动等都是建立在热量分布存在区域性差异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太阳辐射能是气流、水流运动形成的基础,而太阳辐射及其与地球在空间位置上的关系直接影响时空上太阳能量的多少,如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年变化,周长的日变化年变化直接导致纬度上的热量差异和海陆间的热量变化从而形成三圈环流与季风环流。所以说本章对之后课程的影响也非常大。
说教学对象:
由于高一学生尚未系统学习立体几何,同时受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在本章内容的学习过程中,空间观念的建立将是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应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基础上,紧密结合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行教学,力求在不额外增加知识难度的情况下,让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并且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在具体授课过程安排上可以通过运用对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如:在地球运动这一节的学习中,就可以通过播放相应的地球运动模拟图像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地球的运动状况,并由此建立起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说考点: 本章知识考点主要分布在这几个方面: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5、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个圈层的主要特点。
从近年来的高考命题规律上来看,本部分内容侧重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时区和日界线的计算,晨昏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侧重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光照图,几乎是必考的内容。本部分内容从考查形式上,有两个规律:一是直接以光照图或结合区域地理知识来考查,二是联系实际,以热点问题或现实生活情景作为试题素材,或提供隐形信息,综合考查学生对地球光照图、经纬网、太阳直射点、晨昏线、季节与时间计算等核心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说建议:
本章前两节课程内容相对简单,后两节课程内容则较为复杂和抽象,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在本章前期应当适度增强知识的趣味性,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为主,建立起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好奇意识。使得他们想要学习地理。接着通过简单概念的介绍,如宇宙、星云、恒星、天体系统,太阳辐射等等地理名称的引入使得他们感到自己有能力学习地理。再然后就是通过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与地理学之间的联系,如太阳及其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与昼夜变化,季节变化的关系的关系来使得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有用。只要让学生感触到地理就在身边,能够通过所学来发现并且解释地理现象,自然就能极大的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在我看来地理的第一语言应当也就是图,学生学习地理最需要锻炼的能力也就是读图能力,中图版教材最大的优势在于专业性的配图设计,这样能够让学生掌握到更准确的地理知识。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也将以课本插图作为基础,同时配套相应的媒体延伸图片,flash视频以使课堂充实有趣,并有意识的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最后,通过学习第一章的地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哲学思辨能力,像地球是太阳系中极普通又特殊的一颗行星,就可以培养学生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一节则可以让学生建立起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而地球的运动则能树立起学生运动与静止时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等等。
第二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课标:
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分析: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中的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来看,地球是普通,但地球上存在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而说明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教材分析:
本节是高中地理的开篇,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同时这些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材设计了较多的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出结论。教材在介绍天体的具体形式时用了很贴切的形容词,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认识。采取阅读的形式介绍了其中的四种天体,以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对于天体系统的层次,教材是以图加材料说明的形式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来讲述,并让学生填写层次的框图来巩固。为了说明地球的普通性,教材把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归纳成图表,引导学生应用数据分析探究,把地球与其他行星进行比较,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而对于本节的重点内容,教材主要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和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征,分析地球上具备了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和安全的宇宙环境等条件,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本节课后活动的目的是以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作为一个参照,培养学生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但要有理论根据。
教学目标:
1.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 2.初步学会分析地理资料的方法;
3.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宇宙观,激发探索宇宙的寻找地外文明的兴趣和决心。
教学重点:
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教学难点:
从数据中比较三大类行星的特点
方法与策略:
谈“天”是为了说“地”,本节教材涉及较多的天文现象和天文知识,都是围绕“地”来展开的,因此教学时不要讲太多的天文知识,以致把地理课上成天文课。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本的活动或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以达到课标的要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展示图片:(宇宙上看到的地球组图)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也是我们人类在宇宙中的唯一家园,本章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关于地球的一些情况。
本节导入: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与所处的宇宙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季节的转换、昼夜的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等。所以要研究地球首先要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阅读归纳:宇宙环境的组成成员(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形容词)
小结:
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 宇宙环境
星际物质:气体、尘埃
过渡:物以类聚,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并且天体之间能够形成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
概念:天体系统(强调关键词: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地月系 活动探究:完成天体系统的框图
太阳系 银河系 宇宙(总星系)河外星系 其他恒星系 其他行星系
过渡:从天体系统中我们明确了我们的地球是处于太阳系中的,那么,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地位是如何的呢?我们说,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不过在这之前,我们首先要学习的是太阳系具体包括哪些具体的成员。
巧记: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探究活动:1.读图表得出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最终得出结论,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
2.读课本八大行星数据图,列表比较九大行星特性,最终得出结论:地球质量和体积方面,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也没有特殊的地方。
总结与过渡:从以上可以看出,地球在运动特征和物理性质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所以我们说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但是,我们为什么又说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呢?
回答:地球上有生命的存在。
探究、资料分析: 距日适中 适宜的温度
生命存在的条件: 质量、体积适中; 适宜呼吸的大气;海洋的形成; 液态水的存在
活动:讨论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课堂总结: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地球在宇宙中并没有什么特殊性,它也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是地球由于自身的原因而使地球上有智慧生命的存在,从这个方面来讲,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板书: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 宇宙环境
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 宇宙环境
星际物质:气体、尘埃
2. 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的关系
(2).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总星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 2.八大行星数据图,完成运动特征的比较表格
第三篇: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教学设计
地球在宇宙中
任娅红陕西省勉县第一中学
【课题】 必修模块一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 【所需课时】:2 节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 特殊的行星
课标分析:地球在宇宙中,从地球角度分析宇宙,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地球 的宇宙环境。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 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 又特殊的行星。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 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从而也培养学生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地理的开篇,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这些内容很容易激发学 生的兴趣。教材设计了典故叙述宇宙环境,教材在介绍天体的具体形式时用了很贴切的 形容词,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对于天体系统的层次,教材是以图加材料说明的形 式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来讲述。为了说明地球的普通性,教材把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归纳 成图表,引导学生应用数据分析探究,把地球与其他行星进行比较,说明地球是太阳系 一颗普通的行星。而对于本节的重点内容,教材主要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的 体积和质量适中和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征,分析地球上具备了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 和安全的宇宙环境等条件,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本节课后活动的目的 是以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作为一个参照,培养学生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 大胆想象,但要有理论根据。
1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从各种媒体了解宇宙与地球的相关知识,但多数不系统,更不 能聚焦于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个核心上,发散度高。另外学生对宇宙的充满了好奇,特别 是一些地外生命的信息,所以合理引导和正确诠释地球的特殊性很关键,再就是利用学 生丰富的宇宙知识开展课堂讨论,有利于学生培养利用资料解释自己观点的能力,对于 学生中一些常含糊不清的概念和观点,教学中有必要进行适当的纠正。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宇宙环境包括宇宙的概念和层次。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作为普通的行星是与八大行星比 较,在运动特征上和结构特征具有共同性和相似性;作为特殊的行星是自身和宇 宙环境造就了存在生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和参与课堂讨论的活动,感受到世界是物质的、普遍联系得和运动发展的,世界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 能为人类认识的;科学发展可以存在不同观点的,从而激发学生利用资料证明自 己观点的勇气,促进学生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确定的理由:是核心知识,是说明地球宇宙环境 的基础。
2、特殊的行星的特殊之处——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确定的理由:是地球 特殊性的具体体现,地球有了生命和人类才有可能探讨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四大 圈层环境的发展规律。
教学难点:
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确定理由:学生易于从自然常识角度认识地球上为什 么有生命,而难以从地球的宇宙环境探索地球为什么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方法与方式】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幻灯、投影、录像等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22、运用读(学生读课本、读图)、讲(教师启发式提问、板书板画、讲述 讲解)、练(学生讨论发言、随堂练习)、论(讨论、争论)等教学法。
【教学设计思路】
抬起我们高贵的头颅,仰望星空,繁星点点,这就是宇宙,给学生一个直观 的感觉,不要觉得宇宙很空泛很神秘;从宇宙开始,讲到天体,在这里可以设置 一个讨论,什么是天体?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从飞禽走兽到宇宙飞船,加深学生 对天体概念的理解;运动是永恒的,静止是相 对的;运动需要中心的,天体是 有系统的,引入天体系统,在这里设计学生活动,读图 1-1-2,根据图中信息,邀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天体系统的层次,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读图能力的培养; 谈天的目的是为了说地,这样便顺利进入了太阳系的学习,学习太阳系同时就为 地球宇宙环境做好铺垫,引导学生阅读图 1-1-3 和表 1-1-2,提出地球在太阳系 中地位如何?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很不起眼,很普通的结论;进入地球内容的学习,设置两个讨论,一个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另一个 地外生命是否存在,扩展学生思维,这个讨论不必设置什么结果,学生言之有理 就可以,培养学生整理资料说明自己观点的能力。
【教学资源】
1、课本上提供的各种图表
2、引导学生收集相关图片,资料,这种资料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老师做 出引导和解释,材料需要最新的,最具有说服力的。
3、影视材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播放《斗转星移》系列节目中个别与宇 宙和太阳系有关的专题,或者介绍一些关于宇宙的影视节目,提醒学生利用课余 时间观看。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学习两个内容,宇宙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导入:仰望苍穹,繁星点点,浩渺宇宙,就是由星星点点组成,那么这些星 星点点怎么构成宇宙空间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3一、宇宙
1、宇宙的含义:讲述:我国古代哲学著作《尸子》解释说:“四方上下曰 宇,古往今来曰宙”,可见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它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 的,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即宇宙是无限的。所以,科幻片中,所谓的穿越时 空一定是通过宇宙空间来实现的,特定的时间对应的是特定的空间,只有穿越的 时间和空间一致,就会回到想像的曾经或者未来。
承转:宇宙好虚无缥缈呀!宇宙到底什么样子呢?
2、宇宙的特点:
1)宇宙的物质性特征——宇宙是由各种天天组成的物质世界
结合课本图 1-1-1,对各种天体作简要介绍。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比 较,如恒星与星云的比较、流行体与彗星的比较等,总结概括天体的概念;强调,天体是物质的,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讨论:a.什么是天体?地球大气层中飞行的飞机是天体吗?航天飞机呢? 讨论结束,老师总结并提问引入下一环节:天体是组成宇宙的各种形态的物 质;大气层中的飞行器不是天体,因为他是地球的一部分,是地球这个天体的组 成部分;航天飞机,在没有被发射到太空中的预定轨道以前,属于地球,所以不 是天体,在进入预定轨道以后便成为天体,我们把他们成为人造天体。那么这些 不会碰撞吗?(转入)
2)宇宙的运动性特征——天体系统
运动是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有中心的;运动的天体是有层次的。①天体系统的概念:
临近天体彼此吸引,形成以质量大的天体为中心(公共质心),形成了天体 “集团”,成为天体系统。
讨论:什么是公共质心?
4学生讨论,老师总结,举例说明,比如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那么地球就是 月球的公共质心;八大行星围绕着太阳运动,太阳就成为公共质心,这样,我们 的宇宙中的天体都是在不停的运动,而且是有规律、有中心的运动,小的围绕着 中等大小的转,中等大小的带着小的围绕着大的转;大的带着一群中等大小的及 小的天体围绕着更大的中心转,这是什么?(承转)这是天体系统的层次。
②天体系统的层次:
设问:目前人类认识的天体系统,从低级到高级共有几个层次? 学生阅读图 1-1-2,老师引导,完成板书。
课堂小结:宇宙无限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在不 断扩大。由于科学技术有限,我们现在所能看到最远的地方就是总星系的边缘,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宇宙的边缘,但我们相信,随着人类技术的革新,宇宙的范围 会随着我们眼界扩展而扩大。
【板书设计】
一、宇宙
1、宇宙的含义: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宇宙是无限的。
2、宇宙的特性
(1)、宇宙的物质性:宇宙是有各种物质组成的。①、天体的概念:组成宇宙的各种形态的物质
②、天体的组成: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组成 了宇宙,其中星云和恒星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2)、宇宙的运动性——天体系统
①、天体系统的概念:临近天体彼此吸引,形成以质量大的天体为中心(公 共质心),形成了天体“集团”,成为天体系统。
②、天体系统的层次:
5河外星系
总 星
其他恒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月球
引导学生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天体系统的层次。引出思考,在天体 系统中,我们的地球处于什么地位?
【课堂评价】
引导学生完成以下问题: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①地球 埃⑤陨星 ②河外星系 ⑥流行体))
③天空中漂动的云
④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
其他行星系
地球
2.天体系统的层次,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C.总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 D.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第二节课: 复习导入:
1、提问个别学生,要求在黑板上写出天体系统的层次
2、讨论地球在宇宙环境中的位置,学生讨论,老师总结,关键在于检查学 生提前预习课文的情况及对于天体系统的理解。
开始新课:
6讨论总结可知,地球在宇宙的天体系统中处于最低一层,是太阳系中一颗普 通但又不普通的行星,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和讨论的问题。
二、太阳系
引导学生读图 1-1-3,太阳系示意图,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图。
天
水
太阳
星
星 球
星
星
星
星
金 地
火
木
土
王
海 王 星
引导学生识记从太阳向外一次轨道顺序进行记忆,并强调人肉眼可看到的是 前无可行星。
学生讨论:在这个太阳系示意图中,我们看到的地球,如果不告诉你说这是 地球,能认识他吗?
学生讨论,老师总结:不能认出,因为地球和其他行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继续引导学生阅读表 1-1-2,八颗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引导学生将地球 的各种物理性质与其他行星比较,有没有特别的地方?
讨论总结:从这些物理性质可以看出,我们的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是太阳 系中一颗很普通的天体。
真的地球是普通的吗?如果地球是普通的,我们又算什么呢?带着这个问 题,我们来学习我们的地球
三、地球
71、地球的普通性:就大小和质量等物理性质而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起 眼。
2、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宇宙中现在可知的条件下唯一有生命,特别是高 级智慧生命的天体。
讨论: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 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 运行轨道安全 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 15℃;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 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
有液态的水,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体积收缩,产生热量,不断产生水汽,并随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
小结: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但我想很多同学此时内心正在反驳我 “外星人不是真的吗?”下来我们就讨论关于外星人的真伪!
开展课堂讨论,地外生命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生命,请阐明你的理由?如果 不存在,也请阐明理由?
老师说明:开着这个课堂讨论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整理思维和利用材料的能 力,所以在讨论过程中强调,第一,先表明态度,再加以阐述;第二,坚持自己 的观点,再找理由证明观点的正确性。
学生讨论,老师总结,在总结过程中切忌对学生观点做出错误或者正确的定 论,这是一个开放式问题,只要学生能表明观点就可以了。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对课本的学习,明确了太阳系的相关内容和地球的普通性和 特殊性,重点是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这些条件“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8一切恰到好处”正因为这些恰大好处的条件才能使得我们可以生存和发展,这些 “恰到好处”很有可能是在宇宙形成中一个“偶然”,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环 境,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板书设计】
二、太阳系
天
水
太阳
星
星 球
星
星
星
星
金 地
火
木
土
王
海 王 星
三、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地球是太阳系乃至宇宙中很普通的一员
2、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宇宙中现在可知的条件下唯一有生命,特别是高 级智慧生命的天体。
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①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②液态的水——生命之源
③适量的大气——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④安全的宇宙环境——各天体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宇宙环境 【课堂评价】
9地球自身条件 1.备选答案:A.太阳 B.月球 C.金星 D.比邻星(1).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2).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3).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4).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是()2.材料分析
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
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1 天)与公转周期(1 年)适当,使 得全球能够接收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约为 15℃,适于万物生长,而 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 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 6.7 倍和 1.9 倍,表面温度达 350℃和 480℃;木星、土星距太 阳又太远,所获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 4%和 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 更远的三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 —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1)、由上文看出,生命存在应具有 ℃— ℃之间的温度,这是液态水的温度范 围。
(2)、为什么水星、金星表面温度很高,而天文星、海王星、冥王星表面温度很 低?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生命形成,发展有什么影响?
(3)、地球在太阳系中独特的优越条件是。
【课后反思】
宇宙是一个很广阔的课题,对于刚刚不上高中,对什么都充满好奇的学生来 讲,这个广阔的空间太具有吸引力和想象力了,同时宇宙也有着很多未知的东西,因为未知所以学术界便存在争议,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如何处理好这样的 一节课对于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很关键,处理不当就会让他们觉得地理很枯燥很 死板,这对以后的教学影响一定很大。特别是现在媒体的宣传,很多学生对于宇
10宙多少有了自己的理解,老师如何引导学生用自己已知的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对于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也很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我个人认为要注意的是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如何做到合理引 导,既符合科学依据又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这里设置的“地外生命是 否存在”这样的课堂讨论,对调动学生积极性作用很大,但很多来自农村的孩子 找有听的份,因为他们接触的东西太少,这个时候老师是否可以帮助他们呢?在 这个环节的讨论过程中,老师切忌不可掺杂自己的观点和所谓的专家的观点,这 个本来就是一个开放式问题,学术界也是有争议的,我们应该允许学生之间也存 在争议。通过这个讨论也可以告诉学生,所谓的科学就是在不断的争议过程中完 善和证明的,大胆表述自己观点和证明自己观点,这就是创新。
第四篇:必修一1.1宇宙中的地球
普通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农晓蕾
1.1宇宙中的地球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二.教学重难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 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板书】
1、几种常见的天体
等条件;假设地球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地球生命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地球大气、温度与地球水的关系)【板书】
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 【启发提问】宇宙中是否只有地球上存在有生命物质?
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具有上述两项条件就可以存在的生命物质,而在宇宙中,在其他的恒星系统中,是否也会存在像地球这样的天体?这是非常有可能的!因此,人们通过各种途径,正在不断地探索。【总结全课】
【巩固练习题】(投影片,当堂完成)
1.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分析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课后探究】阅读有关哥白尼、布鲁诺等的书籍,开一次班级天文学演讲会,讨论学习前人科学探索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感想。
【板书设计】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几种常见的天体
2、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九大行星
2.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
第五篇: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学案
宇宙中的地球
一、太阳系的组成
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在太阳系中,太阳位于中心位臵,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颗行星在公转时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征。冥王星已被降级为“矮行星”。
二、晨昏线的判断及应用 1.晨昏线的判断
一是根据晨昏线的定义来判断: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二是根据晨昏线与昼半球的相对位臵来判断:位于昼半球西侧的晨昏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侧的晨昏线为昏线。
晨昏线总与太阳直射点、太阳两者的连线垂直。除二分日晨昏线与某条经线重合外,其他任何时候晨昏线都与经线斜交。晨昏线的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2.晨昏线的应用
(1)晨昏线与节气:若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某个经线圈重合,或与所有纬线圈垂直,则此时为春、秋分日。若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或者说与地轴(或经线圈)交角最大,则此时可能北极圈内出现了极昼现象,为夏至;也可能南极圈内出现了极昼现象,为冬至。
(2)晨昏线与太阳直射点:根据利用晨昏线判断出的节气,我们可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为0°,夏至日为23°26′N,冬至日为23°26′S。根据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我们可判断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经度。因为一天中早晨到正午和正午到黄昏的时长相同,所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就是平分昼半球的那条经线,与这条经线相对的经线平分夜半球,其地方时为0时。
(3)晨昏线与地方时:我们由光照图中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可知,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所以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也就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则地球上其他地区的地方时可根据这些特定点(线)的地方时,依据“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及“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来的。
(4)晨昏线与昼夜长短:某地的昼(夜)长我们可以通过该地的昼(夜)弧长占其所在纬线圈周长的比例来进行计算,即某地的昼(夜)长=该地的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360°〓24。某地的日出时刻我们可根据该地所在纬线与晨昏线的交点的地方时或昼长进行推算:日出时刻+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12-昼长的一半,日落时刻=12+昼长的一半。
三、地方时的计算
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间,统称为地方时。受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影响,在同一纬度地区,位臵偏东的地方要比位臵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即“东早西迟”),因此,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依据地球的自转角速度,两地若经度相差1°,地方时就相差4分钟。
四、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转方向的判断
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上(除赤道上以外)水平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方向会发生偏移:顺着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北半球向右偏移,在南半球向左偏移。
五、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
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90°-|该地的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我们在利用该公式求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时,若该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就取两地纬度之差;若该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则取两地纬度之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六、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的地区昼长越长,在纬度高于一定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非太阳直射的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长越长,在纬度高于一定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若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白昼就会变长,黑夜就会变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的地区就会减少(12月22日~3月21日)或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就会增多(3月21日~6月22日);若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白昼就会变短,黑夜就会变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就会减少(6月22日~9月23日)或出现极夜现象的地区就会增多(9月23日~12月22日)。南半球则反之。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七、黄赤交角的影响
黄赤交角是由地球运动产生的,大小为23°26′,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假如黄赤交角增大,太阳直射的范围,热带、寒带、极昼(极夜)的范围、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幅度就会增大,温带的范围就会减小。
八、日期界线 日期界线有两条:一条是位臵固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新的一天的起点和旧的一天的终点,地球上的日期变更都是从这条线开始的。
这条线大致与180°经线重合,但却不是一条直线,而有三处偏离了180°经线,即60°N~74°N和5°S~56°S两处向东弯曲,48°N~60°N一处向西弯曲。另一条是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这条日期界线没有固定的位臵,是随着地球自转而自西向东移动的,但其地方时永远为0时。这两条日期界线绝大多数时候把地球分成两个区域,也就是使地球上同时存在着两个日期:从0时经线向东到日界线之间的地区属于“今天”的范围,“今天”从0时开始。随着地球的自转,“今天”的范围不断扩大,直到0时经线与180°经线重合(东十二区为24时)时,全球各地才都进入“今天”。从0时经线向西到日界线之间的地区属于“昨天”的范围。随着地球的自转,“昨天”的范围不断缩小,直到0时经线与180°经线重合(西十二区为0时,东十二区为24时)时,“昨天”才在全球各地全部结束。
【真题例析】
[例1](2006年高考江苏卷)我国“神舟六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许成功发射,17日凌晨安全返回。据此回答1~3题。
1.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四幅半球图,若用阴影部分表示飞船发射时刻区时为10月12日的范围,其中最接近的是()
A.a
B.b
C.c
D.d
2.飞船飞行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逐渐减慢
B.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
C.赤道各地日出时,当地物体影子朝向西偏北
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
3.飞船返回时,下图中各线能够表示全球昼长随纬度分布规律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本组题结合“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这一热点,考查了有关地球运动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第1题具体考查了地方时、日期的计算能力。图中阴影部分代表10月12日,与非阴影部分的分界线为180°经线和地方时0时所在的经线,而180°经线与120°经线的夹角为60°;根据图示,时间北京时间为12日9时许,我们可以推算出地方时0时所在经线应在15°W和30°W之间,10月12日的范围应该大于全球的一半。第2题具体考查了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10月地球正向近日点附近运行,绕日公转速度变快;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正向南移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12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有两次最大值(太阳直射该地时)。第3题具体考查了全球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10月太阳直射南半球,越往南昼长越长,南极点周围存在极昼现象。
答案:1.D 2.C 3.D
[例2](2006年高考广东卷)4.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日晷(guī)是古代的一种测时工具,其测时原理是利用太阳照射下,物影的移动来指示时间。日晷由晷盘和晷针组成,可分为赤道日晷、地平日晷等不同种类。
赤道日晷晷盘应与地球赤道平行。晷针要垂直穿过晷盘中心,并指向正北、正南方向。晷针针影在晷盘上移动的角度与太阳在天空中移过的角度是一致的。
某科技馆(29°36′N,106°00′E)拟建造一座赤道日晷。请完成下列问题。
(1)此科技馆位于(填写正确项的字母)
A.兰州市
B.重庆市
C.贵阳市
D.武汉市
(2)在安装日晷时,首先选择一块平坦的地方安放日晷底座。晷盘与底座水平面的夹角应为。
(3)当晷针影恰好在晷针正下方时,当地时间为时。
(4)冬至日,当晷针影恰好与晷针正下方的刻度线重合时,此地的太阳高度角是。解析:本题结合我国古代的测时工具──日晷综合考查了分析问题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小题属于对地理基本技能进行考查的试题,具体考查了考生根据经纬度判断区域的空间记忆能力。
第(2)小题,从晷针要“指向正北、正南方向”我们可推知,晷针指向北极星,它与地面的夹角是晷针所在地区的地理纬度(29°36′N)值;从材料中“晷针要垂直穿过晷盘中心”我们可推算出,晷盘与日晷底座的夹角=90°-29°36′=60°24′,如下图所示。第(3)小题晷针影恰好在晷针的正下方,说明晷针所在地区的地方时是12时整。第(4)小题要求计算此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此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H=90°-29°36′-23°26′=36°58′。
答案:(1)B(2)60°24′(3)12(4)36°58′
根据近年来的高考试卷地理试题的命制特点,高考可能涉及本单元以下知识。第一,太阳活动。太阳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天体之一,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太阳活动对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人文现象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于此部分知识,高考可能以材料题的形式利用最新宇宙探测信息具体考查太阳活动的有关知识,也可能借助一些自然地理现象考查太阳活动的成因及考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第二,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作为地球运动的结果,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于正午太阳高度,2007年高考可能主要考查考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如利用近年来太阳能热水器在我国北方推广使用的现实问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及考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对于昼夜长短的变化,高考可能以读图分析题的形式将其与太阳高度的变化结合在一起考查。如以极地投影图为背景,综合考查地球的自转方向、某地的方位、大洋和大洲的分布、风带、风向、特殊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状况;通过极地投影图中隐含的时间等条件对自然现象和生活、生产常识进行考查。
第三,地方时、区时、日界线。对于此部分知识,高考常以某一重大地理事件(如国事活动、自然灾害、科技活动等)为切入点,通过日照图等进行具有一定跨度的综合考查。因此,我们要多注意教材中的“黄赤交角”“二分二至日的地球位臵”等图形并适时构建读图、绘图模式。
【能力测试】
下页的表格中,表1和表2是我国光明中学不同季节的作息时间表,表3是与表2同一季节的育才中学的作息时间表,据三幅表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光明中学夏季的作息时间表是,运用你所学的地理知识说明学校为什么要制定不同的作息时间表。
(2)育才中学可能位于()A.东部地区
B.西部地区 C.南部地区
D.北部地区
(3)说明你选择第(2)小题答案的理由。
参考答案:(1)表2 我国夏季白昼时间长,所以学校上午上课时间提前;我国夏季气温高,所以学校午休时间延长。(2)B(3)我国地域辽阔,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地方时相差较大且西部地区的地方时晚于东部地区,但由于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时间,故西部地区的作息时间晚于东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