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有效达成

时间:2019-05-12 22:5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有效达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有效达成》。

第一篇: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有效达成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有效达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直接影响教学的走向,是所有教学活动的终极追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教学目标的制定重视不够,大而化之,笼而统之,虚化、泛化或错位、缺位的情况比较严重。至于在目标设定中,不能用合适的语言将教学目标表述清楚地现象也普遍存在。教师在教学目标认识和制定上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功能,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间的关系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掌握目标制定的方法,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在目标导向下,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关注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

一、关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一)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功能

(二)了解教学目标的分类

(三)把握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教学目标看似简单,不过三五条、十来句话,却凝聚着老师的教学智慧,体现出我们对课程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的了解。制订好教学目标需要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历练。.《语文课程标准》。

.编写意图(年级要求、单元要求)

(一)认真钻研教材,领会单元目标 1.在单元提示中领会单元目标 2.结合同一单元文章领会单元目标

(二)仔细阅读课文,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预设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还必须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认真阅读课文,恰当设计目标。

教材编写者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的提示主要体现在文前提示与课后练习中。

3.文本特点。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都是写浓浓亲情,但要结合各课的特点,可以设定不同的目标。

(四)、精心设计,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1、在教学目标制定和叙述上的要求(1)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学生(2)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可观察可检测的

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是具体的、明晰的,而不应该是抽象的、模糊的,它必须是可观察可检测的。要做到这一点,应该避免使用“理解”、“领会”之类的含混不清的结论性的词语。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不如说“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主要内容”或“能找出本文的线索”清楚。再如,“学习托物喻人的写法”(《蝉》目标)“学习倒叙的写法”(《风筝》目标)“领会欲扬先仰的写法”(《蝉》目标)等都是带有结论性的表述。如果换成“本文用什么方法来揭示主旨的?”“按什么顺序组材的?”“本文旨在赞蝉,作者却说听了很烦,这种情感对赞美之情是增强,还是削弱?”这样,以问题的形式来表述目标,一定能唤起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渴望。

(3)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根据实际情况叙述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需要利用的材料、时间因素、行为出现的地点等等,如“借助工具书„„”、“读课文之后„„”等。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行为产生的条件

限定了教师的灵活性。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活动过程,有一系列行为构成,因此,课堂教学目标是一种行为目标,一般认为行为目标的陈述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而且表述要以问题的形式出现,避免使用结论性语句。

二、关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衡量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看什么

1.教学环节是否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所采用的哪些教学策略促进了目标的有效达成?有何建议?

2.能否紧扣教学目标设计训练点与作业?

3、从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结果来看,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哪些达成度较高?哪些属于失效目标(未达成或达成度不高)?

4.课堂是否有无效教学环节?是否有精彩生成环节?教师是怎么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的?

5、教师是如何处理好统一的目标与学生个体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基本策略

1、设计有效教学活动。

2、优化教学方法。

3、关注目标的生成性。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我们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应围绕着教学目标来制定,而在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实施就是为了完成教学目的的。

(三)教学目标如何达成

明确了教学目标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阅读才能有效地达成

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去读,特别强调读懂了什么?读中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读出文本中的情境和内蕴,读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独特感悟。

1.有效地提问。

2.有效地“对话”。

3.有效地朗读。

4.有效地感悟。

5.有效地迁移。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

附:省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达成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意见

省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实践与研究》[JG08334]实施意见

由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的2008年第334号课题《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实践与研究》已开题研究。课题组制定了研究方案,召开了课题组主要成员会议,讨论并布署了研究工作,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和计划的如期完成,课题组提出如下实施意见,希参照执行。

一、关于目标制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体现时代要求,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融合。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它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与运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发展性目标,它强调的是学生语文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强调的是学生合作、交流、共享、表达……三个维度的目标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级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这也反映了语文课程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师只有从课程整体目标入手,保持连贯性,突出年级重点,科学准确地定位课时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发挥教学目标的定向、调节与激励作用。教学目标制定应坚持以下原则:

1、体现科学性。科学性是指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规律,目标制定体现课改理念,符合课标要求,是在课标要求的统领下进行准确表述。

2、体现层次性。一是目标要求有程度变化。依据学生不同的智能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教学目标分别以不同的动词表示:用“认识、了解、理解、积累、学习、学会”等目标性动词刻画知识技能的学习;用“体会、感受、体验”等过程性动词刻画语文学习活动水平;用“学习、用、能用”等动词描述能力培养的渐进过程。教师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切实把握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体现目标制定的层次性。如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是第二学段中关于学习叙事性作品的目标要求,在表述主题单元目标或课时教学目标时就不能照抄课标要求,而是要根据学生在这一学段的学习进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表述为“学习、练习、能”,以体现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渐进性。二是目标达成有差异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基本要求,是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的目标。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经验或经历存在差异,因此,目标设计应凸显层次性,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教师既不能随意拔高或降低课程要求,也不能搞“一刀切”,这也是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如下文关于《秋天的雨》细化目标分解中,它是按照识记、理解与应用能力层次拟定,对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分别达到哪几项目标,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有明确有心理指向。第一课时目标和第二课的1—4项目标是属于识记与理解层次,是全班学生应达到的共同要求;

5、6两项目标属于欣赏与应用能力层次,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要求。这样对学困生有保底要求,有些要求他们通过努力也能达到,而中等生、优秀生就能在更高的要求中尽其所能。制定层次性的教学目标,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了教学中“学困生吃不了,优秀生吃不饱”的现象,同时也有效落实关注学生、关注发展的课改理念。

3、体现适切性。适切性是指教学目标的确定能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二是坚持整体性、有序性、适度性和可测性兼顾的基础上做到明确、具体、完整。明确是指用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情境来反映教师对学生行为变化的期望;具体就是指确定目标要进行周密思考,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角度分析,从教材编写意图出发,从落实课后语言实践的角度考虑,将课时目标的表述进一步细化;完整就是体现目标多元,体现三维整合。下面是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的课时目标细化与教参提供的教学目标比照。教参目标

细化分解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第一课时: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识字掌握本课生字,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凉爽、、留意、扇子、炎热、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生字组成的词语。

2、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1、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留意、炎热、凉爽、频频点头、五彩缤纷”的意思。

3、帮助学生在诵读感悟的过程中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5、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后第3题中两个比喻句的优美与形象。

6、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总—分的构段特点并仿照课文的构段方式写一写自己眼中的秋天。

与教参提供的教学目标相比,细化分解后的目标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如生字词语教学作为知识目标有定量要求,12个会写,8个会认,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用“学习、积累、背诵、了解”等行为动词描述知识与技能目标,用“在诵读感悟过程中、借助生活积累、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边读边想、引导发现”等行为情境表述过程与方法目标,用“热爱、喜爱”等目标性词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维目标不是机械分开,而是交融统一于教学目标之中。因此,教师在深度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既可强化教师的目标意识,又可防止教学行为与教学目标相脱节的现象,切实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二、关于目标实施

1、在课标统领下保持连贯性。丰富而多元的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新发展。丰富的教学目标主要表现在“注重个性体验、突出阅读兴趣、加强阅读积累、重视能力培养、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合作交流,重视习惯培养、强调联系生活”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在保持连贯性的前提下分阶段有重点的提出了具体要求。下面我们可以看看关于“默读能力、理解能力”阶段目标要求:

学段

理解能力

重点

默读能力

重点 第一学段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了解意思,积累词语

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明确默读要求,实践练习第二学段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意义。

理解意思体会情感

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默读思考并学会质疑

第三学段

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准确理解意思,辨别感情色彩,推想词句内涵

体会表达效果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快速默读并能把握文章要义

以上目标的分段要求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心中装着大目标,课堂落实小目标,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以目标为导向,准确分析学生语文能力的现实起点,突出年段目标重点的有效落实。尤其是当学生某一些方面能力出现缺位或不足时,教师要及时采取补漏措施;对课标中提出的要求,课堂上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段促成目标的有效达成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如,中年级段的默读要求的重点默读思考并学会质疑,教师就要把这一要求贯穿于中年级段阅读教学的始终,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让每位学生的都在读书、思考、发问的实践演练中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和质疑问难的良好学习品质。对于连贯性的教学目标,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在课时目标制定中呈现出来,有时可在阅读理解的具体要求中体现,有时可在教学语言的承转过渡中渗透,还可在教学回顾总结环节中明确,让每个教学细节都折射出老师“教在今天,想到明天”的发展观。

2、在模块视野中把握整体性。现行的新课程语文实验教科书,就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被组织为具有内在联系的8个模块,而不是各自独立的几十篇课文。这种设计思路将语文教科书组织单元的要素由知识、能力体系变为以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为核心的“主题”,突破了以往教科书结构体系的封闭和乏味,富有吸引学生参与的魅力。这种模块组织方式有利于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沟通,有利于在新课程背景下实现教学内容综合化,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模块的这种特性既为实施灵活而开放的教学提供了可能,也带来了挑战。为此,教师要以模块的视野审视教材,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要纵横联系,领会意图,把握目标;处理教材,要整体入手,兼顾局部,让每一个教学设计点都表现模块系统的张力。在模块背景下,教师要通盘考虑本模块所要展开的教学活动,强调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和学生在一个时段内就某一主题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和培养能力,逐渐提升语文素养。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是围绕“秋天”这一专题选取了两首和秋天有关的古诗,描写秋天的课文和诗歌各一篇,还安排了一篇反映童心童趣的课文,并安排了与此相关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语文实践活动这是教材编者从体现新课程理念,关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角度精心安排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充分理解此种编写形式的内在意义,特别是各个组成部分的具体化任务及其关联,在备课时合理融合,交叉落实,这样既丰富了教学组织形式,更提高了教学的双边效率。像本主题中安排的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习作“画秋天写秋天”等实践性作业不能随教学时间的自然推移到“语文园地”再作出布置,而应在模块备课是作出整体构想,甚至在进入“主题单元教学”之前就要作出安排,这样有助于学生将静态的书本知识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用学术生活的理性来提升对日常生活的感受与理解,使学生参与建构一种自觉的、积极的、提升了的高尚的教学生活。

3、在课文教学中体现取舍性。细细分析,不同学段,阅读教学的内容有着不同的侧重,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性需要教师对不同课文类型(精读和略读)和不同体裁的课文目标进行合理的取舍。因为我们知道,教材精选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往往有很多训练点,如果不能把握课文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就有可能出现要么目标定得太多,不能实现预期,要么目标确定出现偏差。通常情况下,诗歌、散文、故事往往侧重于情感目标,在读中感悟文字中的价值取向,接受审美熏陶;而说明性、科技介绍文章更在乎其理性的把握,侧重于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形成科学精神;作为显性目标的语文基础知识就应当作为每一课时硬任务给予有效落实;像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等隐性目标是需要长期以往地抓落实。取舍性地确定好教学目标后,最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不同文体不同类型课在教学策略上的选择。对于情感性较强的文章,可采用多种读的方式激发学生朗读感悟的兴趣;而对于说明文,则引导学生在查阅资料和展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感。讲读课文,我们应该合理地利用教材,以“读”为本,在进行“正确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的熏陶的同时,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能力。对于略读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学法巩固为主,特别是引导学生抓紧紧抓住文前的“导语”自主学习课文,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适当的点拨。

4、在阅读拓展中关注发展性。《语文课程标准》从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的高度,对课外阅读给予充分的重视,明确规定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小学生的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语文教师要认识到阅读对学生成长的深远意义,充分利用好学校现有的图书资源,以培养学生的读书意识、选择读物能力和良好读书习惯为重点,以促进学生主动课外阅读为目标,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宜阅读的自由环境和自由空间。教师要根据小学生阅读心理需求分阶段、有重点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低年级采用“童话引路法”引导学生读、讲、写童话;中年级段可组织“走近名人”的读书系列活动;高年级段的课外阅读指导要以节选的名著名篇的课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读名著、品名篇、赏名人。以立足课内,放眼课外的大语文观把学生的视角引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淀母语文化,积累情感体验,积蓄童年精神,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教师要有效开展读书指导课,定时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自主阅读成为学生的课外生活方式。

三、关于目标达成评价

语文教师在准确把握新课程的多元目标与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以评价为“棋子”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评价改革实践中实施阅读评价内容多元化,将《课标》关于阅读教学应达成的目标进行分项要求,如将阅读教学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分解为阅读能力、阅读数量、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速度、阅读习惯、阅读方式、阅读交流等八个方面进行评价,用相对具体的、可观察、可记录的指标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表征,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促使学生将评价标准转化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在评价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评价(学生书面检测成绩和完成语文作业情况),而且要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阅读过程、阅读方法、阅读的情感与态度上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定量刻画和定性描述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在评价策略上运用“情境性评价”、“即时性评价”、“激励性评价”等,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信息诊断,以培植学生自主阅读的信心;同时还可以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了解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需要。在评价主体上力求实现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和协商关注的群体决策。评价结果以未达标、达标、良、优四个等级来呈现学生的阅读质量并对学生当下的阅读状态用评语进行定性描述,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在评价实施中,要尊重差异,不搞一刀切,允许学生选择项目、选择时间参加评价,允许学生这学期不能达标,下学期还可达标。真正发挥评价的引导和促进功能。

四、关于几点要求

课题研究过程中将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必须正视现状,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因地制宜,知难而进。

(一)研究促发展。各实验单位和研究人员要增强工作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努力寻求解决困难的各种办法。课题组主要成员要积极做好协调工作,争取单位领导的全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同心合作,始终把“发展”作为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工作的规律。

(二)活动促研究。各子课题组要从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着手并积极创造条件投入到课题研究之中,以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以专题活动,以专项研究的方式把校本教做真做实。

(三)交流促合作。各子课题组要加强合作,增进交流,拓宽反馈渠道,及时了解课题进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相互切磋,不断创意。

(四)确保计划如期完成。各子题组要按照《研究方案》和《实施意见》定期完成各项任务,就此提出以下具体要求:

1、课题组主要成员每学期结束前向课题组提交一篇有价值的课题研究论文。

2、各子课题以学年为阶段向课题提交一份阶段性总结报告。

3、各研究人员每学期通过子课题鉴别向课题组提交1—2份有新意的“模块备课教学设计”。

4、课题组每学年开展一次研讨观摩课,各研究人员需以“共读、共备、共研”的方式参与指定内容的教学设计。

5、课题组每学年召开一次课题研讨会,并配合上级教研部门相关活动,对子课题阶段性成果进行评选。

以上所述,本课题研究需要全体研究人员,精诚合作,大胆求索,在自我发展和学生发展上下功夫,与时俱进,创新实践。

第三篇:如何制定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如何制定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可见,教学目标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评价功能,是评价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调节功能,影响并制约着教学程序的设定和教学策略的选择等一切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激励功能,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师生双方都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该首先确立教学目标,然后才是为了达成目标而选择的教学策略、拟定的教学程序,以及为实施目标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

一)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我以为可遵循以下原则来进行 1 整体性原则

要从学科的整体要求出发,一切具体的目标都不能与总目标相悖。2 科学性原则

目标要适当,恰当,符合学生实际,普通性目标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发展性目标优生能达到。可操作性原则

目标要简明、具体、易操作、以检测,可是教学目标主干要鲜明,数量不能过多。阶段性性原则

明确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侧重。5 科学性原则

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知识,用不同的行为动词作出具体而恰当的描述,严格把握分类的准确性,描述的严密性。

二)规范表述教学目标。

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1.陈述的主体应该是学习者(学生)。因为教学目标的指向是全体学生通过学习后所达成的结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变化或结果,而不是教师的行为。

2.陈述要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检测。

陈述教学目标是为了使教师把握教什么和怎么教,学生明确学什么和怎么学。如果是公开课,还应该使听课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来评价教学过程。因此,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是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检测的。

3.必须体现“三维”融合,层次清楚。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也必须体现这三个维度,但是这三者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不能单独分列出“知识与技能目标有哪些”、“情感态度目标有哪些”。此外,工具性是多方面的,人文内涵也是十分丰富的。课文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学习的重点也不同。一般地说,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有一个主目标或基本目标。

4.必须立足学情,体现学段目标。

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就要既着眼于学段目标的达成,又考虑原有目标的基础,兼顾与下一个学段目标的接轨,提倡“学期备课”、“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对课程目标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对学段目标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有助于我们了解编者意图,明确所教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当然,准确制订教学目标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实现目标才是教学活动的最后归宿。因此,还要正确处理好教学目标与课堂实施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的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课堂教学中要落实教学目标,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要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制订真正促进师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一、认真钻研教材,针对学生心理设计教学目标

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确道理,教师就要认真地备课,使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既不拔高也不过低,具有可操作性。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有轻重之分,由易到难,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要使教学目标能有效达成,在落实环节的时候还必须讲究教学策略,指导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学习主动化的特征:

1、过程情趣盎然

2、探索活动积极

3、师生互动互惠 一堂好课需要老师从观念上把学生放在首位,研究学生,研究教材,讲究教学方法,让学生有知识上、能力上、情感上的收获。

第四篇: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达成目标

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达成目标

谈起教学目标的达成,我们不能不说说什么是目标,目标就是在一定时间内要达到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期望标准。目标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如射击、攻击寻求的对象是显性的,想要达到的境界是隐性的。教学目标也具有显性和隐性的特点,比如语文教学中知识的积累是显性的,而理解能力及文化的情感的熏陶等是隐性的。无论怎样,不仅要求教师首先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而且还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这样,教学指向明确,有的放矢。

一、定准目标

怎样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全面、明确、合理。所谓全面,是指要体现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要考虑课标要求、教材特点、教学条件、学生实际等,但全面不能理解成面面俱到,而要根据课文特点有所侧重。所谓明确,是指在文字表达上,内容要具体,达到什么程度要清楚明白,以便于掌控,便于检测。所谓合理,是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规定,也不能低标,又要符合课文的特点,还要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

我教《筏子》这一课,这课是篇散文,我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文中8个生字,能辨析3个多音字,理解“一泄千里”、“浊浪排空”、“胆惊心悸”、“提心吊胆”、“化险为夷”、“如履平地”等词语。

3、理解黄河主人征服自然的勇气和智慧。

4、能说出文中运用对比、衬托的写法对表现人物精神起的作用。

这些目标就是从不同角度考虑的,从教材特点出发,按照课标要求,提出三维目标。语文课到底该教给学生什么?哪些是课堂上必做的事情?学生所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能力?在语文教改的今天,有时我们往往需要对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做重新的梳理与思考。有人说语文课无非就是听说读写。这样说太简约,其实质无论识字、写字、听说读写、积累、感悟、综合等,归根到底是为了使学生学会更好的理解与表达。通过读书、理解,丰富心灵,启迪智慧,让学生学会思考;有了思考,再去表达、交流,进而再加深思考、增进理解,理解→思考→表达,这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语文课教学的基本宗旨与追求。

二、分解目标

课堂实施中,要分解所定目标,就是合理地把所定目标划分到具体的课时,或者课堂的某个时间段,或者具体的问题上,即实现目标任务所用的时间、所借托的问题。教师上课一定要有时间观念,不能随意性,换句话就是要有目标性。

《筏子》一课,怎样切分课时任务呢?我认为,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自主地、充分地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顺、读出感情,在读的过程中,识好字,学好词,完成目标1、2,同时,通过读,要了解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进而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读,同桌交流初步的感悟和体会,为精读、品味做好铺垫。第二课时,主要是选准切入口,深入文本,体会黄河主人(艄公等)顽强意志,勇敢精神和高超技艺。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找对比、衬托的内容,把握文中细节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等,读重点段,分析重点词、句,进而完成教学目标3、4。

目标分解还需要老师钻研文本,精心备课,根据目标来设计具体的问题、活动方式等。比如语文课中要求的背诵,目标应该分级来实现,一是先熟记,准确默写;二是理解内容,把握特点,能够活用。记叙文、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不同,阅读理解的目标也不同,对目标的分解也很有必要。

三、达成目标

字词教学是语文的基本目标,怎样去落实识字目标呢?教师在备课时,心里一定要有数。哪些字是生字,哪些是易错字,哪些是多音字等,如《筏子》一课,生字有“胆惊心悸”的“悸”、“吞噬”的“噬”、“艄公”的“艄”、“湍急”的“湍”、“浏览”的“浏”、“惊涛骇浪”的“骇”、“化险为夷”的“夷”等。强调三个多音字:“模(mu)样”和“模(mo)范”;“相称(chen)”和“称(chen)呼”;“险恶(e)”和“厌恶(wu)”。在初读阶段,要让学生圈画出这些字词,一一地认读,着力解决字音。再读时,放手让学生凭借个人的学习能力,运用已经学过的识字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理解这些字及词语,着力解决字词义。如《筏子》中,解释“一泻千里”的“泻”字,为什么不是“泄漏”的“泄”;“提心吊胆”的“吊”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是“丢掉”东西的“掉”。在练习中,综合考查学生细致地分析字形,写好要求学会的生字,着力解决字形。如《筏子》一课,比较“湍急”、“喘气”、“揣着”、“惴惴不安”等几个字形,比较“撑篙”和“蓬蒿”中的“篙”“蒿”等。分析“皮筏子上的乘客却从容地在谈笑,向岸上指点什么,那神情,就如同坐的大城市的公交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句中“浏览”能否换成“欣赏”等。这样分步实施,有序、有度、有效,打好学生语文基本功。

字词教学除了强化学习之外,还要在阅读课文中,引导学生通过词语来把握内容,理解在表现人物或者表达主题上起到的作用。阅读教学可采用朗读、默读、速读、浏览等多种形式,通过勾画、摘录、整理,获取课文中有关信息,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自读要求或导读问题,认真自读教材,并在自读中感悟或质疑,以便在分组讨论时交流、解决。这一步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圈点批注的良好习惯,还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定向及发散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无疑是很有益的。

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是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领悟的过程。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一目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大胆发表见解的精神。在以上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巡回指导,解疑答难,帮助学生做好归纳总结,让学生发言时,有的放矢,使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

四、检验目标

围绕教学目标,教师设计适量的检测题,采用口头提问、书面笔答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达标检测,以检验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以及时取得反馈信息,以利矫正。

检验目标中发现对达成度较低的目标,要有补救迁移的练习,严防“知识漏洞”的产生和积累,努力做到“堂堂清”,“周周清”,“单元清”等。对达标度较高或达成度低,但已得到矫正的问题,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迁移训练,目的是有效及时地巩固。

语文教学材料不同,教学目标的制定也不一样,要因材施教。但是,教学目标任务很多是相互联系的,甚至是反复体现在文本里,一定要清楚每节课所要完成的目标,是已学过的知识,还是新知识,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认识新知识,并把新知识重新组合,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到举一反三。

语文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等方面能力的,教师要充分重视教学目标的设置问题,吃透教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教与学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组织相应的自主、合作学习活动,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有效达成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直接影响教学的走向,是所有教学活动的终极追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教学目标的制定重视不够,大而化之,笼而统之,虚化、泛化或错位、缺位的情况比较严重。至于在目标设定中,不能用合适的语言将教学目标表述清楚地现象也普遍存在。教师在教学目标认识和制定上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功能,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间的关系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掌握目标制定的方法,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在目标导向下,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关注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

一、关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一)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功能 案例展示:

例1《<乡愁>诗二首》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例2《醉翁亭记》教学目标

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旷达的情怀。

例3《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基础知识,学习本文运用事例说明问题的方法。2.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

3.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了解物候研究对于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例4《孔乙己》教学目标

1.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方法,用一课时完成对课文的分析。2.重点分析课文中人物的几个片断,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小说的深刻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比较手法进行文学作品阅读和欣赏。功能

1、教学目标有确定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功能 功能

2、教学目标有指导教师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功能 功能

3、教学目标有检测教学效果的功能

(二)了解教学目标的分类(1)案例展示

例1《皇帝的新装》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2《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

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2.理解课文中运用对比突出中心的写法。

3.学习抓住特点、具体而有序地描写景物的写法。例3《羚草木雕》教学目标 1.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学会分析记叙文的构架与思路,掌握记叙文写作的一般规律。3.学习本文,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真诚无私的友爱为贵,正确处理好与同学、朋友的关系。

(2)了解教学目标的分类 A语文教学目标的分类

语文教学目标通常分三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每一个领域又有细分项目和要求,下面作具体说明。

1.认知领域 认知领域的目标通常分五个层级:认知、理解、分析综合、运用、欣赏评价。

每个层级大体包括如下内容:

认知:字词识记;汉语知识;文章知识;写作知识;文学知识及文化常识等。理解:词语理解;句子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言文翻译;复述;举例说明等。

分析综合:指出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指出各种表达方式;区别不同文体和不同文学样式;说明写作方法的特点;说明写作意图,概括中心思想;提出疑问等。

运用:构造句子;用有关知识解释说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运用掌握的阅读规律自己读懂课外书籍;缩写、扩写、续写、改写;运用已学知识独立作文等。

欣赏评价:阅读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能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等。

2.情感领域 教学中情感领域的目标设计比较抽象,往往都是“培养……感情”之类,教学实践中很难操作,相对认知领域来说不是很明晰,但仍可如下描述: 接受:能欣赏名言佳句,对文章所阐述的思想有同感;阅读中能进入作品所描述的情景之中,有进一步体验的愿望;能按教师的要求口头或书面答问等。

反应:能说出从文章中获得美(哲理美、形象美、结构美、语言美等)的体验;能产生阅读共鸣;朗读能准确地表达出作品的情感;能模仿情节中角色的言行及文章的写作特点;说话、演讲注意表情和语气,有感染力等。

价值倾向:对课文所描述对象的正误、是非、美丑能鉴别;对课文所显示的真善美能产生某种价值感和认同感;能看出作文中对真善美的赞扬和对假恶丑的反感等。

品格形成:能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对课文作出某种情感反应;能把课文中某个人物形象内化为生活偶像,能把课文中的某个哲理内化为生活的准则;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写作中能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等。

3.技能领域 技能领域的目标主要包括如下的内容:查字典、书写、朗读、默读、口语交际等。

查字典:能熟练地使用字典,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书写: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

朗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读准轻重、快慢、语调与语气。

默读: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口语交际:能注意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能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B教学目标设置的多样性与层次性

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是十分丰富的,综合性很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教学目标的多样性是必然的。把《皇帝的新装》的教学目标仅仅定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项,是不妥当的。

在诸多目标中,要确立主干目标,并以此为中心,分层设置其他目标(分支目标),进而形成通过分支目标的导学,达成主干目标,体现分支目标的“台阶”作用,体现主干目标“金钱穿珠”效应。

一般地说,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有一个主目标或基本目标。例如,《谈骨气》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和句子。

2.回忆过去学过的议论文,找出本文的论点和论据,并能说出本文运用论据的特点。

3.认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阐述这一观点。教学目标2是主目标或基本目标。目标1是副目标,它是基础,是学习本文的最低目标。目标3是情感领域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不是硬贴上去的,也不是渗透的,而是在读课文中,在学习语文中获得的。本教学目标的多样性与层次性是十分清楚的。

又如《变色龙》一文的主干目标“用一句话写出奥楚洛夫又哪些思想性格?”可以通过两个分支目标达成。即:“①奥楚洛夫对狗咬人一案是如何审理的?”“②奥楚洛夫的几度变色是围绕什么进行的?”

(三)把握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教学目标看似简单,不过三五条、十来句话,却凝聚着老师的教学智慧,体现出我们对课程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的了解。制订好教学目标需要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历练。

1.《语文课程标准》。

2.编写意图(年级要求、单元要求)

(一)认真钻研教材,领会单元目标

1.在单元提示中领会单元目标

2.结合同一单元文章领会单元目标

(二)仔细阅读课文,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预设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还必须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认真阅读课文,恰当设计目标。

教材编写者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的提示主要体现在文前提示与课后练习中。

3.文本特点。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时,由于本单元课文,写节日风俗,讲民间艺人轶事,述街头商贩吆喝,为我们展现了风格各异的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因此,对前三篇课文,结合各课的特点,可以设定不同的目标。《云南的歌会》从民俗艺术的角度,解读文化内涵,读风貌,读风情;《端午的鸭蛋》从节日风俗的一隅,诠释文化情怀,品语言,看文化;《吆喝》则可定位为从市井风情的一角,看文化精神,读民生,读境界。引导学生透过民俗文化形式体味其中的文化精髓,引领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

《喂——出来》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文后“读一读,写一写”中“黑咕隆咚”“莫衷一是”等15各词语。

2、运用文中的成语复述故事,了解文章大意。

3、发挥想象,为文章续一个结尾,体会构思的巧妙。

4、找出并品味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感受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据此说出文章的主旨。

4.学生需求

例如对于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新课标作了明确要求,重在考察学生记诵积累浅显文言文的过程,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文字浅显的传统精品篇目,如《论语十则》《智子疑临》《塞翁失马》,可以让学生整篇背下来,至于《山市》《童趣》,难度较大,可以鼓励程度好的学生背,大部分学生读熟即可。另外,文言语法方面,例如词法、句法等文言知识,新课程照顾到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初中阶段不要求过多涉及,学生知其然即可,只要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即可,教师不能像对高中学生那样对词法、句法作过高要求。当然,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一定要落实到位。

例如,教学【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一课,有教师设计了“学生能模仿课文写景抒情”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就没能兼顾不同层面的学生,不如这样设计:

①一般学生能了解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并能用这种手法写出一段话; ②基本功好的同学模仿课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

这样,两个目标难易有别,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当然,此时的高层目标也是另一部分学生的指导性目标,可能不用多久他们就能“跳一跳摘到”了。

(四)、精心设计,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1、在教学目标制定和叙述上的要求 案例展示

例1《黄河,母亲河》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口语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3.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例2《天上的街市》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诗。

2.结合诗中的具体形象学习联想和想象的写法。3.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4.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例3“话题作文《路》的指导”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准确审题。2.指导学生多角度立意。例4

作文《给我一片绿》教学目标

1.以本篇作文为范例,使学生认识到如何审题、选材、构思。2.按审题、选材、构思的程序规范学生的作文思路,提高写作水平。3.教育学生写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格调高雅的文章。(1)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学生(2)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可观察可检测的

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是具体的、明晰的,而不应该是抽象的、模糊的,它必须是可观察可检测的。要做到这一点,应该避免使用“理解”、“领会”之类的含混不清的结论性的词语。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不如说“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主要内容”或“能找出本文的线索”清楚。再如,“学习托物喻人的写法”(《白杨礼赞》目标)“学习顺叙的写法”(《一面》目标)“领会欲扬先仰的写法”(《荔枝蜜》目标)等都是带有结论性的表述。如果换成“本文用什么方法来揭示主旨的?”“按什么顺序组材的?”“本文旨在赞蜜蜂,作者却说不大喜欢,这种情感对赞美之情是增强,还是削弱?”这样,以问题的形式来表述目标,一定能唤起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渴望。

常用的可观察可检测的学生行为的词语有哪些呢? 按照目标的分类,常用的行为动词如下:

认知领域: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等;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应用、使用、质疑、撰写、拟定、总结、证明、评价等。

情感领域:经历、感受、尝试、寻找、讨论、分享、接触、体验等;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注、重视、采用、采纳、尊重、珍惜等;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坚持、确立、追求等。

技能领域:模拟、重复、再现、模仿、临摹、例证、扩展、缩写等;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尝试等;联系、写出、运用、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等。情感领域的目标不像认知领域的目标那么具体,所以有人主张,可以规定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例如,“积极参加讨论,并能说清楚自己的看法”,“读课文之后,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有学者认为,这种陈述只能作为教学目标的一种补充。

(3)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根据实际情况叙述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需要利用的材料、时间因素、行为出现的地点等等,如“借助工具书……”、“读课文之后……”等。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行为产生的条件限定了教师的灵活性。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活动过程,有一系列行为构成,因此,课堂教学目标是一种行为目标,一般认为行为目标的陈述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而且表述要以问题的形式出现,避免使用结论性语句。

3、教学目标要不要告诉学生,何时告诉

4、实践拓展

(1)通过一则教学案例,看教学目标是如何发挥其“导教、导学、导检测”的功能的

例5《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案例

(2)通过《醉翁亭记》的两个目标设计对比,看教学目标应该如何陈述 例6《醉翁亭记》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了解文意。2.进一步体会文言虚词“也”、“而”的作用。3.巩固对“骈散结合”句式特点的理解。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优美的语言,力求熟读成诵。2.扣住“文眼”认真思考,理解文章主旨。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再现美文的意境,由此体会文章所构造的优美意境。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旷达的情怀。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感受本文流畅婉转,抑扬错落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

例7《醉翁亭记》教学目标

1.看注释后,能解释文中的几个难词(环、壑、辄、暝、觥、筹等)。2.反复阅读课文之后,能结合自己的感受说出“也”、“而”的作用。3.能独立找出“文眼”,并据此说出文章的主旨。

4.学完课文之后,能说出自己喜欢本文语言的理由(至少两条)。5.能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造句。综述:

教学目标有“导教、导学、导检测”的功能。设计好教学目标十分重要。如果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教学设计就是这样的开端。有了好的教学设计,教什么才会心中有数,怎么教心中才会有路。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应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内在能力或情感的变化,所陈述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其行为词语应该是明确、具体的,而不应该是模糊、抽象的,应该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词语来陈述。有时可以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如说“通过……后,学生能……”等。应该规定能达到要求的标准。

(六)教学目标设计应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 1.要关注“三个维度”(但并不是孤立的三点)

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关系,也非交叉关系。它们是一体三维的,任何一维必然会与另外两维有着密切关系。所以,语文教学目标在表述时,一般不宜把三维目标一一分列。不少部分老师把三维目标分列开来(也许当地教学研究部门要求这样做),是不妥当的。请看下面教例:

【教例】《生命 生命》教学目标设计

1、能借助“三读(读通、读懂、读好)”进行自主学习,乐于朗读,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体验、联系上下文等各种手段理解本课“肃然起敬”、“小憩”、“庸碌”、“擎天撼地”等词语的意思,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生命的价值,体味生命的顽强和美好。同时能把握主题词,准确理解文意。2.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层次性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一课时的目标设置可定为三个梯度,即说明顺序的梳理、辨析、运用。这样,能使学生在说明顺序的梳理中,达成字词、熟记时间、书名等知识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短文说明顺序的辨析,结尾让学生对自己所发明书的畅言、练笔。从而,既注重了高层能力目标、发展性目标的落实,也促进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形成。

3.要关注重点和难点。4.要切实而精要(不能贪多)

5、要关注预设与生成,克服随意性和增加灵动性。

二、关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衡量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看什么

1.教学环节是否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所采用的哪些教学策略促进了目标的有效达成?有何建议?

2.能否紧扣教学目标设计训练点与作业?

3、从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结果来看,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哪些达成度较高?哪些属于失效目标(未达成或达成度不高)?

4.课堂是否有无效教学环节?是否有精彩生成环节?教师是怎么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的?

5、教师是如何处理好统一的目标与学生个体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基本策略

1、设计有效教学活动。

2、优化教学方法。

3、关注目标的生成性。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我们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应围绕着教学目标来制定,而在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实施就是为了完成教学目的的。

(三)教学目标如何达成

明确了教学目标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阅读才能有效地达成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去读,特别强调读懂了什么?读中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读出文本中的情境和内蕴,读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独特感悟。

1.有效地提问。

2.有效地“对话”。

3.有效地朗读。

4.有效地感悟。

5.有效地迁移。

下载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有效达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有效达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与达成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与达成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否具备深度和内涵,能否有效地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灵感,提升学生生命的内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

    再论制定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合集五篇]

    再论制定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观摩同课异构课例《西欧和日本的发展》有感 今天我学习观摩了崇媛和杜毅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课例《西欧和日本的发展》,感触颇多。 两位老师......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共5则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在远程研修专题一中,张汉林老师介绍了一个北京一六一中学张明明《辛亥革命》的案例。通过这个案例,说明了“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也就是......

    如何制定和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共5则)

    如何制定和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的预期。这个定义很简单,但是内涵很丰富。首先,目标是教师的预期,它指明教师期望学生在......

    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以及如何通过教学设计达成目标

    吉学香 12级小教2班 2012102232 口语交际教学 一、口语交际教学目标 (一)第一学段: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夯实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是: 1.学讲普通话,逐步......

    在有效的文本阅读中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精选]

    第二次作业 在有效的文本阅读中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第二中心小学陈小梅 明确了教学目标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阅读才能有效地达成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

    活动目标的设计与有效达成 2

    活动目标的设计与有效达成 教学论文 活动目标的设计与有效达成 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 姓名:曹旦丹 学校:马跑泉中心学校 联系电话:*** 2014年 3月 16日 活动目标的设计与......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有效策略的达成度(最终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有效策略的达成度 听了名师和教授的专题讲座,真是受益匪浅。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有效策略。 一.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