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案尝试
课题:高二下册 unit4 Body language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body language 为话题,涉及warming up ,pre-reading ,reading。Warming up 部分提供了一些人们日常交流的图片,让学生积极讨论然后对于图片上的情景进行描述,说明在什么场合用这些手势,接下来给出日常交流的陈述,让他们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Pre-reading部分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的思考。在reading 部分的一片叙述型的记叙文,进一步了解body language 这一话题。通过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肢体动作的英语表达,并学会用简单的英语句子描述肢体动作。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类型:任务型
二、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Let the students learn about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of body language.2、语言技能目标:
Develop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and let them learn different reading skills: skimming, scanning ,get the main idea and get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etc.3、情感态度目标:
(1)Let the students know some information about body language.(2)Let the students know the different body language in different countries.(3)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cooperative learning.让学生掌握本篇文章当中的单词,词组以及重要表达,训练学生掌握理解文章细节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与人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描述肢体动作
教学难点:怎样使学生能自如而流畅地用英语描述肢体动作 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策略 学生准备阶段 A.收集肢体动作
B.预习warming up 和pre-reading
三、教学过程:
热身环节:猜谜竞赛,把学生分为两组,请学生表演自己收集到的肢体动作,教师点评。10分钟 Step 1 Warming up Task1.Brainstorm: the words of emotions/feelings of human beings
As we know, sorrow and happiness make a life.We, human beings, have all kinds of emotions.Let’s brainstorm emotions we have learned so far.happy, sad, angry, confused, tired, puzzled, hateful, excited, frightened, embarrassed, depressed, uneasy, thrilled, easy, confident, delighted, kind, curious, etc.Now let’s look at pictures with different emotions and match each picture with the correct emotion and the correct sentence.Meanwhile, ask students what makes he/she thinks that the person in the picture is feeling a certain way。图片并入(15分钟)
Step2 pre-reading discussion小组讨论(8分钟)就pre-reading部分问题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并发言 【活动设计说明】
通过讨论相关的问题,学生们积极思考通过回答问题的形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也适当活跃课堂气氛。
Step3 review 教师就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词汇,肢体动作的英语表达和常见语法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内容熟悉并掌握。在梳理过程中尽量调动学生积极性。10分钟 Step4homework
预习reading,并就学过肢体动作英语表达进行整理。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节阅读课,以body language 为中心话题,要求学生了解body language 的相关知识以及各个国家body language 的不同及特点。本堂课通过使用多媒体资源能够使教材内容得到更深的拓展,运用一些活动和小组讨论话题,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能更有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通过阅读文章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新课标提出要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优化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使他们能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主动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使他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增进跨文化交际能力;吸收当代先进的教学思想,采用“任务型”活动等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方法;注重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积极开发教学配套资源,以便学生更好地发挥潜能,发展个性。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社会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本课设计将围绕以上理念,根据本人所在学校学生情况以及本人对新课程的认识而展开。
第二篇:《尝试》教案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文中所蕴含的哲理。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引导自读,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故事情节,探究其中蕴含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蜘蛛不怕困难,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努力的精神的赞叹,(2)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教育学生懂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凡事都要勇敢地试一试。
教学重难点:
透过课文叙述的故事,感悟道理。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搜集有关名人名言或相关的小故事。
2、师制作课件。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尝试”是什么意思吗?(试着做一做看)看到题目,你想到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
2、教师导入:问题提得好,我们等会儿在读文中解决,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预习这篇课文并且自学田字格的生字,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你们对生字的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
遭 鲁 寂 悬 莫 赢
(2)田字格生字:
欧 侵 顽 凶 隐 绵 丧 蜘 蛛 功 稍
(3)带生字的词语:
顽强 侵略 失败 灰心丧气 蜘蛛 成功 胜利
3、师:词语中带点的字是容易出错的字,谁来说说你识记生字的方法?(生自由说)
重点指导:
丧:注意不要多一撇。
顽:第四笔是竖提,与“玩”对比识记。
攻:第三笔是提。
侵:不要多一竖。
4、请同学们拿出本子写写这几个字(师巡视指导)。
5、字词预习得这么好!那么课文围绕“尝试”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这是一篇自渎课文,老师相信你们能够通过小组的努力把课文读懂。
二、提纲导路,学生小组自读
在小组内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出示自读要求)这些问题,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1、每一自然段都讲的是什么内容?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在文中“尝试”具体指的是什么,结果怎样?
三、交流自读成果
1、指名分段读课文,并说说各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师:把段意连接起来,再组织一下语言,是概括文章内容的一种方法。请用这种方法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古时候苏格兰国王带领人民顽强地抵抗敌人的侵略,连续六次都失败了,正当他灰心丧气的时候,他看到蜘蛛七次织网成功的经过后,很受鼓舞,于是,和敌人第七次作战,终于取得了胜利。)
3、师:我们知道了课文的大概内容,不过老师特别的好奇,蜘蛛到底是怎样织网的呢,居然使失败了六次的国王再站起来与强大的敌人作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二——六自然段,然后在文中对描写蜘蛛织网的经过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4、学生读有关句子。(二——六自然段)指名说说蜘蛛是怎样织网的?(师相机板书)
5、师启迪:蜘蛛最后成功了,你们觉得蜘蛛织网成功的最大秘诀是什么?
(学生反馈:坚持目标,不懈地努力,失败了再来,再失败再来一直到成功为止)
6、引导学生想象:那么,国王布鲁斯看到后,会怎么想呢?
(学生反馈:蜘蛛不甘心失败,一次又一次地织网,最后终于成功了。我怎么能甘心呢?我也要再和敌人作战,哪怕是第七次,第八次,不把敌人赶出国土我绝不罢休……)
7、教师小结:
就是这样,在蜘蛛的鼓舞下,国王布鲁斯带领自己的部队,与敌人进行了第七次激烈的战斗,取得了胜利,把侵略者赶出了自己的国土。
8、师:那么,你们能联系课文说说,课题中的“尝试”在文中指的是什么,结果怎样吗?
(学生反馈:蜘蛛一次次织网失败,但它不灰心,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终于取得了成功;国王布鲁斯在蜘蛛的鼓舞下,尝试着第七次与敌人作战,也取得了胜利)(师相机板书)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师:看到蜘蛛的成功,布鲁斯的成功,你们能概括一下他们共同的特点吗?
(学生反馈:面临的困难重重,失败的次数很多,但是他们都没有灰心失望,而是勇敢地站起来,一次次地拼搏努力,最后都取得了成功)
2、师:那么,你们从他们的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学生自由说一说)(善待挫折与失败,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的不如意,要敢于向困难挑战。)
3、拓展:生活、学习当中你尝试做过哪些事情呢?(生活结合实际说)
4、拓展:其实早就有很多中外伟人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把课前你们搜集的有关资料展示给大家吧。(学生汇报)
5、小结:纵观中外名人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挫折与失败是人生所难免的。面对挫折,我们要激起求胜的欲望,向着理想的目标奋进。面对失败,我们会增添一份勇气,向着更高的山峰攀登。(出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齐读,只要我们认定目标,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会取得成功和进步的,有一首歌里这样写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今天老师把这首歌带给大家。(共同欣赏《真心英雄》)
五、作业:
1、把田字格里的生字写一写。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第三篇:教案《第一次尝试》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学设计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六五中学 王 霞
一、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学生第一次在教材中接触马克·吐温的作品,学习这篇文章,不可从传统的道德角度做思考评判,而应着重从文章叙述的事件中体会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及文学的感悟力。全文语言诙谐幽默,笔调简洁明快,学习时可调动学生的语言体验细细体会,以此激发阅读马克·吐温其他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体悟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追求,使学生初识文学的魅力。2.了解本文叙事的详略之处,体会马克·吐温作品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3.品味文中的真情实感,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唤醒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讲述《马克·吐温与理发师》和《死是千真万确的》两则笑话。
2.课前热身:请学生谈谈对马克·吐温的认识与了解。他何以让一位19世纪的大出版商成为那个时代无可争议的头号大傻瓜呢?
课件展示作者画像,简介作者。(可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3.读文正音:同桌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4.速读,理清作者的思路,弄清课文的结构:教师出示投影,展示文章的层次结构。5.马克·吐温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做了那么多近乎“恶作剧”的事,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一下他当时的心理动机,细读课文,说说少年马克·吐温的哪些方面令你钦佩,你最喜欢他的哪一点。
6.作者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新鲜而刺激,也非常成功,你有第一次尝试的经历吗?回忆一下你当时的感受。
7.揣摩语言,思考:马克·吐温的作品让人捧腹,让人深思,这得益于他独特的语言风格。本文语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加以说明。
四、拓展延伸
1.将本文与《金庸传奇》(节选自《读者》2003年第17期)做比较阅读。2.思考:你对近年来的少年作家现象有何看法? 3.课后阅读一部马克·吐温的作品,并学习做读书卡片。
摘自《语文建设》2006年第6期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理清本文记叙的事情,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二)品味文中的真情实感,从而领悟写出真情实感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三)指导课外阅读,引导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例。导入新课:
马克·吐温,英文写作“Mark Twain”,原意是“两英寻”,领航员术语,即水深12英尺,航船可以顺利通过。这是作者在密西西比河上当领航员时,常听测量水深的人喊这个词,后来便用它做了自己的笔名。
马克·吐温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不得不外出谋生。先是在一家报社的印刷所当学徒,后来又当过排字工人、银矿工人、领航员和新闻记者,因此他并未受过正式的学校教育,但是,丰富的社会经历和生活经验使他积累了众多的文学素材,为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马克·吐温一生创作了许多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还有政论、杂文、游记等。主要作品有《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傻瓜威尔逊》、《竞选州长》、《百万英镑》、《赤道环球游记》等。
马克·吐温,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也是一位负有盛名的幽默和讽刺作家,一直被推崇为“美国文坛巨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马克·吐温的《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二)读文正音
1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学生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诵读要求与策略:
能准确、清晰地读文,注意积累词汇;指出对方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2准确朗读下列词语。
伶俐 涉水 煞费苦心 粗糙 滑稽 猝不及防 撰文 言简意赅 戏谑 琐闻 乳臭未干趾高气扬 苛责 诽谤(三)简析释疑
1“叔父离家外出一周”,十三岁的马克·吐温独立办了一期《汉尼巴尔周报》,他在“第一次文学尝试”中做了哪几件事?产生了怎样的反响? 浏览要求与策略:
能在文中圈画与事件有关的词语,如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事件内容。明确:课文记叙了四件事: 第一件: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第二件:用恶作剧讽刺一家报纸的编辑。第三件: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
第四件:给一个新来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脚注。
其中,第一、二、四件事是详写,写出了写作原因、写作想法、写作过程和写作内容;第三件事是略写。
产生的反响:它们发表在《汉尼巴尔周报》的同一期上,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而且使这期报纸销量大增,使得周围的人不能不对年幼的作者辛辣老练的文笔刮目相看。2细读课文,说说少年马克·吐温的哪些方面令你佩服,你最喜爱他的哪一点。学生活动要求:
将课前预习和课上朗读的感受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教师辅助策略:
以学生为品析的主体,鼓励学生自己去品味、发现并分析鉴赏,老师做好适时引导,准确评价,鼓励大胆的创见与质疑。3马克·吐温的作品有着独特的语言风格,你认为本文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教师辅助策略:
教师要做好铺垫、引导工作,肯定同学的正确见解并能够适当扩展相关知识,可以用一些精彩语段辅助说明。(四)读文欣赏 学生活动要求:
朗读。品:创作与生活,贵在情真;味:语言与感悟,幽默辛辣。(五)课后小结
1查阅马克·吐温的作品,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2在书刊、互联网上查阅有关作品的评论以及有关作者的资料。3撰写主题阅读研究报告及口头报告提纲。主题阅读研究报告题目举例:(1)马克·吐温生平
(2)《____》的写作特色及艺术风格(3)《____》赏析
(4)我最欣赏的小说人物形象:____(5)重读《____》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活动导引 阅读活动要求:
阅读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的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激发对马克·吐温小说的研读兴趣。阅读活动策略:
学生自由组合为一个阅读活动小组,独立阅读,互相探讨,确立主题,撰写阅读研究报告。本课教学是“主题研究口头及书面报告”师生讨论部分;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钥匙;淡化知识点,留有空白,激发学生自己阅读研究的兴趣、热情。导入新课:
(1)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马克·吐温,说出阅读作品的真实感受(可读性、乐趣、困惑、疑问等)。
(2)教师介绍当初接触马克·吐温作品时的“心路历程”。(二)活动过程
1每组学生选派代表限时作口头研究汇报,全班同学为其评分。2教师讲评班级研究成果。(三)评价提高
学生口头报告主题研究成果,学生和教师对口头报告客观评分,教师讲评,在发言讨论和写作中总结心得。
学生修改研究报告,整理成集。
(选自李禧同主编《教案选编》)
第四篇:《尝试与猜测》教案
《尝试与猜测》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列表尝试,让学生学会用列表枚举法来解决鸡兔同笼的数量问题,并灵活运用各种列表方法解决问题。
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3.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用列表法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1、师:我们伟大祖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为科学知识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在数学领域有《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等古代名著流传于世,如一千五百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的“雉兔同笼”问题,漂洋过海传到日本等国,对中国古文明史的传播起很大的作用。
2、课件出示主题图和原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师:你能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吗?(说明:雉指鸡)
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鸡兔同笼”的问题。(板书课题:尝试与猜测)
[设计意图:从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又有生动的故事情节,能深深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师:为了便于同学们用多种方法探究问题,我们先来研究一道数据较小的“鸡兔同笼”的问题。1.出示题目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请看题 2.分析题目
师: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师:20个头说明了什么? 预设生:鸡和兔共有20只
师:鸡和兔各有几只呢?我们不妨猜猜看。(学生猜)
师: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说:“有了大胆的猜想才会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同学们猜的对不对,不妨验证一下。
学生根据经验验证猜想对不对?并说说验证的方法 预设生:算出有几条腿。3.寻找规律
师:怎么算呢?在草稿本上算算看我猜对了没有? 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师:我猜对了吗?并且和26条腿比多的比较多,说明了什么?哦,我没有估计过,把兔子的只数假设太多了。我该怎么办? 预设生:减少兔子的只数。
师:听你的,我怎么做了?(减少了一只兔,增加一只鸡。完整的说一说)腿会怎么变化在草稿本上再算算看。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师:对了吗?腿还是太多,又该怎么办? 预设生:减少兔子的只数。
师:再听大家一次,我又怎么做了?(减少了一只兔,增加一只鸡)能根据前面两列快速的告诉腿是多少。这么快,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生:减少一只兔子,增加一只鸡,腿就减少两条。
师:总结出了规律,真了不起。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每多一只鸡,少一只兔子,腿就少2条,反之每少一只鸡,多一只兔子,腿就多2条。这里的2哪来的?(画图解释)让学生知道,(4—2=2,一只兔子比一只鸡多两条腿)
大家真会动脑筋,这里的三种假设都错了,鸡、兔到底各有几只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清楚明白的列出来呢?(表格)
师:好办法,在列表格前有几点要求(课件出示列表要求)
设计意图:运用列表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此,教师以表格中数据变化规律为探究基础,以小组合作、师生互动为探究方式,以课件动态演示为探究辅助手段,巧妙地将认知经验和思维过程转化成了数学语言,即数学算式,从而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全新的一般策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推理能力。] 4.尝试列表:生独立完成表格
5.交流汇报:(展示有代表性的表格)⑴逐一列表
师:仔细观察表格,你有什么想说的?他是怎么列的?你觉得这样列怎么样? 预设生:逐个列的,这样列太麻烦了。师:有没有更快列表方法呢?看第二张 ⑵跳跃列表 师:看了这张表格想说点什么?他又是怎么列的?和刚才那张表格比较想说点什么?他是怎么想的?(先进行估计再假设,算出和已知条件比知道不对,能利用规律跳一次是2条腿,跳着列表会分析)
还有别的列表格的方法吗?再来看看这张。⑶取中列表 师:观察这张表格有什么想要发表的?他是从哪里开始假设的?有什么想要说的?(我觉得他先假设鸡兔各一半,发现太多后,进行跳跃,真有创意。)请问可不可以跳跃得更快呢?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全班汇报。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地为学生多提供讨论和探究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通过教师创设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投入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自己去探究、去交流,并且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假设的数学思想的应用与解决数学问题的关系。] 6.方法优化
师: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理由
师:我也喜欢取中列表,因为算出后和实际数据比可以让我知道跳的方向。
师:同学们真的太能干了,想出了这么多种不同的列表方法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三、回归“鸡兔同笼”原题
1、师:这回你能来解决一下《孙子算经》中的原题了吗?(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如果让你用我们刚才研究方法,你想用哪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取中列表法)学生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2、师:想知道古人在解答这道题时是怎么做的吗?(让学生看 “阅读资料”,了解“抬脚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多种解题方法。]
四、练习巩固
师:那是不是“鸡兔同笼”只能解决鸡兔生活在一个笼子里的问题呢?不是的,它还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请看(课件出示题目)
小明的储蓄罐里有1角和5角的硬币共27枚,价值5.1元,1角和5角的硬币各有多少枚? 1.分析题目
师:从题目中可以知道什么数学信息?
预设生:有27枚,总价值5.1元,有5角和1角的硬币
师:根据这些信息,利用上你最喜欢的列表方法,动笔列列看。2. 独立解决 3. 汇报交流 预设: ⑴跳跃列表
师:观察这张表格,说点什么?(他采用了什么列表方法?他几次几次跳?)
我们把跳一次记为(总枚数不变,每少一枚5角硬币,多一枚1角硬币,总价值少0.4元,反之每多一枚5角硬币,少一枚1角硬币,总价值多0.4元。)⑵折中列表
师:这张又是怎么列的?大家一起来说说吧。他从什么开始假设?
五、推广应用,拓展新知
师:生活中像“鸡兔同笼”的情况是很多的,我们重在掌握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来帮助我们解决类似的问题。
出示:
(1)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龟、鹤各有几条?
(2)全班一共有38人,共租了8条船,每条船都坐满了。大小船各租了几条?
请同学独立列式解答。
(3)小红参加数学知识竞赛,共10道题,每做对一道题得10分,做错一道题扣2分。小红每道题都做了,共得64分。她做对了几道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独立解决,旨在加深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的理解,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六、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想想,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类似于鸡兔同笼问题呢? 师:可见生活中类似于鸡兔同笼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些问题需要大家去观察然后利用我们学的方法去解决。
第五篇:第8课 尝试滤镜效果教案
第8课 尝试滤镜效果
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进一步掌握图层的使用方法。②了解Photoshop滤镜的概念。③掌握滤镜的使用方法。(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操作过程让学生体验滤镜的神奇。②让学生掌握利用滤镜进行制作的一般过程。③学生通过交流提高自主探究、自评和互评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对同一情景不同的滤镜效果的鉴赏力,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图层的基本操作。
2、学会使用滤镜制作艺术字,掌握滤镜的基本操作方法。教学难点:
滤镜的使用方法。
3、课时:1课时
4、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对photoshop这个软件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在学习新课之前先来复习解决下面这几个问题:
1、打开photoshop新建画布时,如何设置画布的大小?
2、怎样将前景色和背景色设置成默认的颜色?
3、如何把画布填充成黑色?
4、你能在画布上输入“雪山融化”这几文字吗?
要求学生看书P59-61内容后回答问题,并按照书上参数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共同完成练习,教师巡视。
要求:输入“雪山融化”四个字后,单击移动工具按钮,将文字拖至最佳位置。
教师进一步复习提问:
1、如何创建文字层副本?
2、用什么方法来合并图层? 学生练习:
让学生看书参照P62-63的步骤自己动手完成图层的复制和合并图层,提示学生除了书上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
练习过程中提示学生:“历史记录”面板记录了所有的操作过程,利用“历史记录”面板可以检查操作步骤是否正确,并进行改正。
练习之后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复制图层和合并图层的方法:(1)使用“图层”菜单中的相应命令。
(2)打开“图层控制面板”上面的小黑三角按钮,使用其中的命令来完成。同学们,你们刚才完成的是我们前几节课学习过的内容,今天我们到底要学习什么新知识呢?
教师展示自己制作的作品,让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
老师制作的图片与你制作的有什么不同?你知道是用什么效果制作的吗?
用展示的图片和提出的问题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使用滤镜效果制作一幅“雪山融化”的艺术字。什么是滤镜呢?
(滤镜是 PhotoShop 中功能最丰富、效果最奇特的工具之一。它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改变象素数据,以达到对图象进行抽象、艺术化的特殊处理效果。)
教师先演示讲解滤镜的调用方法。
在滤镜菜单命令下有很多的滤镜效果,介绍常用的四种滤镜有:风格化、画笔描边、模糊和渲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使用风格化中的风效果、素描中的图章和基底凸现效果制作有雕刻感的文字。
教师演示艺术字的制作过程: 1.使用滤镜中的风效果(1)旋转图像。
由于滤镜中“风”吹的方向是水平方向,所以要旋转图像才能制作出“雪山融化”的艺术效果。
(2)使用菜单滤镜中的“风”命令。(3)继续使用两次“风’效果。
(4)使用菜单“图象一旋转一逆时钟90度”。2.使用图章效果
(1)使用菜单“滤镜一素描一图章”命令,将吹“风”后的文字变成冰雪融化的效果。
(2)打开“雪山融化副本”的眼睛,与“背景层”合成为一个图层。变形后的文字笔划已经变得残缺不全,通过上面的步骤,借助于文字层副本来恢复文字的基本字形。
3.制作有雕刻感的文字(1)按“颜色范围’选择选区
打开菜单“选择一颜色范围”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参数。(2)将“前景色’设置为浅兰色,与“背景色”设置为深绿色。(3)使用菜单“滤镜一素描一基底突现”命令。(4)按“Ctrl+D”键取消选择,完成文字图并保存文件。教师接着演示利用“历史记录”检查和修改操作步骤的方法。学生练习:
指导学生认真看书P64-70的操作步骤,练习完成使用三个滤镜效果的方法。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边操作边自检查“历史记录”,最后邻座之间互相检查。以确保滤镜效果的正常呈现。)
四、小结:
先让学生总结:这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操作?
然后教师总结:photoshop是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图像处理软件,今天这节课我们所用到的只是其中三个最简单最基本的滤镜效果,希望这节课同学们不仅仅学会了操作,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五、课后作业:
1、上机练习制作“雪山融化”艺术字。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每种滤镜的使用只是点到为止,没有做深入的探究,加油部分的内容没有对全部学生做要求。学完这节并不代表学生掌握了滤镜效果的技术,但足以让学生了解了这方面的知识,并且也提升了他们的兴趣,也影响到了部分同学课外自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反思
本节课很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整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衔接紧凑,任务的容量和难易程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特点,使学生真正能够通过任务的操作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很好地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少数学生由于创作意识和能力不够,在合理选择滤镜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别人给予十分明确的指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指导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