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2、学会本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文;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
两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导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
6、成语故事三则
二、初读指导
1、布置内预习。
过渡: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
⑴轻读文,圈出文中生字。
⑵拼读生字,记住字音,字形。
⑶朗读文,读顺句子,读通文。
⑷画出不理解的词。
2、学生自读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生字词(幻灯片)。
⑵分析哪些字音易错。
⑶文中哪些词不理解。
⑷指名读文。
三、指名书写。
四、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朗读文
第二时
一、复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
2、填词。
自相(矛)盾画龙点(睛)(滥)(竽)充数张口(结)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事?
2、讨论:“夸口”的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张口结舌”的意思。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3、联系实际说说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
三、精读《滥竽充数》。
1、查字典:滥、竽、充、数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呢?
4、朗读文。
四、精读《画龙点睛》。
1、默读文,边读边想。
⑴张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⑵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了?
⑶“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五、布置作业。
朗读文,造句:不要……而要……。
板书设计
6、成语故事三则
自相矛盾
夸口
张口结舌
滥竽充数
得俸禄
逃走了
画龙点睛
点睛
飞走了
第二篇: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对策:给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时间。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板书:
8、成语故事)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读课文。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僧”、“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时间允许的话,学完第一则成语故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2、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难点: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对策:给予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成语学习的探究之中。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词语。
2、填字成词。
自相()盾
画龙点()()()充数
张口()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读出什么语气?(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自学《画龙点睛》
1、让学生自己阅读这则成语故事,想想:自己读了以后会有什么想法?
2、学完之后,请学生交流收获。相机讨论:
(1)张僧繇画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问什么又给龙点上眼睛?
(3)结果怎样?
(4)交流、朗读:
描写点睛前龙的逼真形态的语句。
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而去的句子。
(5)自由朗读。体会张僧繇画龙技艺的高超。
(6)思考:张僧繇画的龙真的腾空而去,游客会说些什么呢?
(在想象讨论中,说话训练中领悟故事的寓意)
3、再读课文。读出感情变化。
奇怪——不信——佩服
四、背诵课文。
五、作业。
1、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2、背诵《画龙点睛》
3、寻找其他的成语故事,准备下次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具体说说“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在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形象地感知寓意。
2、交流其他的一些成语故事,并且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难点:扣住成语故事中精辟的内涵,会用典型的事例来加以诠释。对策: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教学准备:学生事先的资料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默写词语:腾空
墙角
张口结舌
自相矛盾
逼真
神韵
画龙点睛
惊叹不已
二、再谈成语故事
1、上次学习的三个成语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读了以后获得了哪些启发?
2、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请大家来交流一下。
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启发、交流。
指名交流,点评。
三、成语故事会
1、昨天让学生进行了成语故事的搜集,大家准备好了吗?
2、请在小组中先交流一下,然后请代表上台来讲。
3、谈谈其中某个成语故事带给你的思考。
附: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
草木皆兵
按图索骥
守株待兔
如火如荼
望梅止渴
望洋兴叹
掩耳盗铃
胸有成竹
唇亡齿寒
闻鸡起舞
指鹿为马
不学无术
鸡鸣狗盗
抱薪救火
梁上君子
杯弓蛇影
夜郎自大
盲人摸象
庖丁解牛
板书设计:
戳穿
自相矛盾:夸口
矛----------盾
张口结舌
戳不穿
滥竽充数:总是
一样的俸禄
装
不要„„而要„„
溜
画龙点睛: 奇怪——不信——佩服
第三篇:成语故事 教学设计
8、成语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学习生字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学习《自相矛盾》,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学习《自相矛盾》,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质疑激趣
1.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
6、成语故事)3.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幻灯片出示 何为成语)
二、尝试学习,我来展示
1.字词万花筒(1)我会读。
A.课前,大家已经作了预习,这些字会认吗? 矛 盾 楚 锐 壁 逼 韵 戳
腮
僧
唬 B.出示词语。
好的,生字我们会认了,那么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矛盾 锐利 神韵 戳穿 墙壁 腾空 俸禄 楚国 逼真 推辞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惊叹不已 滥竽充数 张口结舌 张牙舞爪
C.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D.哪些词你不理解?(2)我会写。
红色的字是需要我们会写的,说说在写的时候,哪些字我们要注意。(适当范写两个字。)
2.朗读训练营 3.结构梳理站
三、品读课文,对话启智(学习《自相矛盾》)
1.引入课文,简介矛与盾(矛:长矛,古代用于进攻的武器;盾:盾牌,古代用于防守的武器。)
2.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3.“夸口”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4.学生勾画相关语句,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5.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
6.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6.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7.能换一个词语来替代吗?(哑口无言)他为什么张口结舌?
8.那个人售物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9.现场表演: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要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
(四人一小组,商量商量,说一说,最好演一演。)10.通过学习课文和他们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
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11.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
四、课堂小结
看来,我们在今后不管做事还是说话,都要深思熟虑,实事求是,千万不能犯“自相矛盾”这样的错误。
五、作业超市
1.抄写词语。
2.完成《补充习题》相关题目。
3.理解故事寓意,并将故事绘声绘色地将给周围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并能背诵《画龙点睛》。
2.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4.能有感情地复述课文,并表演出来。教学重难点: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则故事,并背诵《画龙点睛》。2.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自我定向 1.听写
2.出示主问题:这两则故事又讲了什么事情?教会我们什么道理呢?
二、品读课文,对话启智
学习《滥竽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好、不合格的意思,“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滥竽”就是吹不成调的竽)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俸禄:古代官吏的薪水、工资)
重点指导理解句子:
(1)“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A.出示三个句子,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B.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2)“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指导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思考:
(1)南郭先生准备混进去给齐宣王吹竽时是怎么想的?(2)他拿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时又是怎么想的?(3)当南郭先生逃走时,他又是怎么想的?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 5.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学习《画龙点睛》
1.你们喜欢龙吗?你在哪儿见过?
2.古时候有位画家也很喜欢龙,就他画龙这件事还引发了一故事呢,我们一起去瞧个究竟吧。
3.自主学习
合作小贴士: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1)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3)“点睛”的结果怎样? 4.自主阅读 5.展示交流:
(1)张僧繇画的龙是什么样儿的?找句子读一读。
①用多媒体出示“龙”的图片,请你来评一评。(可以评论画家的画,也可以评论画家的技术)
②当时围观的人们是怎样评论的?(课件送词语:赞不绝口。)谁能站在这幅画前来表演一下这个词语的意思。
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画家的画技很高,请你再仔细的观察这几条龙有没有缺点?(观看课件,没画眼睛)是呀,眼睛是最重要的部位,难道是他真的忘画了吗?你觉得奇怪吗?(读好句子)这时你想对画家说些什么?
④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呢?((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出示:张僧繇推辞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请大家展开想象,张僧繇推辞的话如果用这三种语气来说,分别会是怎样的效果?(谦虚、幽默、胸有成竹)
⑤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名游客,你相信吗?为什么?(师板书:“前”“不信”)⑥你会对张僧繇说什么?(多请几位同学说)同学们,这就叫做“一再要求”。
(3)出示: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唬人,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①教师范读,同学们体会一下,感受到了什么?
②体会理解一些重要的词语:“轻轻一点”、“霎时间”、“腾空飞去”、“惊叹不已”、“无不佩服”、“神奇”(师板书:“后”“惊叹”)
③指导朗读
(4)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学生交流)(5)通过这则成语故事,我们知道了什么?(这个成语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6)在我们身边有这样技艺高超的人吗?比如在绘画、运动、学习等方面。6.这样精彩的故事,我们再来读一读好吗?(齐读)
三、拓展延伸,达标检测
(一)尝试背诵《画龙点睛》片段
1.在这则故事中有很多词语值得积累,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样的一个填空题。(将全文作为填空式打在幻灯片上,然后一边读一边完成填空,积累语言,然后再少一些文字,多一些填空,让学生自己试着说说。指名说,争取背出))
(二)讲故事比赛
1.学完了这三个成语故事,下面咱们就来一个讲故事比赛吧!为了让大家说得更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锦囊妙计”。
出示:成为故事大王的好办法:
(1)不看课文,能说出故事的情节。(2)人物的对话要把表情、语气、台词表现得惟妙惟肖。(3)适当地加上一些肢体语言就更棒了。(在座位上准备)
2.学生练习讲故事(1)指名上台(2)师生点评(3)提出更高的要求(4)师生评价
(三)积累三种(历史、神话、寓言)类型的成语
四、作业超市 1.背诵《画龙点睛》 2.完成《补充习题》
3.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听。附:板书设计
第四篇: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8、《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学校:何家岩镇中心小学 执教者:马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文章的内容
3、体会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难点: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对策:给予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成语学习的探究之中。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填字成词。
自相()盾 画龙点()()()充数 张口()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3、“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4、结合插图,其替换词语和句子的方式来理解、感悟“张口结舌”。
将原句改成“那个楚国人——,回答不上了。”,请学生填空。
5、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1)理解句子:“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起吹给他听。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2)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读出什么语气?(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自学《画龙点睛》
1、小组讨论学习《画龙点睛》出示自学提示:(1)张僧繇画龙为什么不点睛?(2)后来问什么又给龙点上眼睛?(3)结果怎样?
(4)找出:描写点睛前龙的逼真形态的语句。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而去的句子。
(5)自由朗读。体会张僧繇画龙技艺的高超。(6)思考:
张僧繇画的龙真的腾空而去,游客会说些什么呢?(在想象讨论中,说话训练中领悟故事的寓意)
2、再读课文。读出感情变化。
奇怪——不信——佩服
四、背诵课文。
五、作业。
1、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2、背诵《画龙点睛》
3、寻找其他的成语故事,准备下次交流。
第五篇: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
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魔力、通融、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考究、妙不可言、十全十美”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会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一个富豪之家的两兄弟,从银行中取出面额为一百万英镑的钞票,藉此验证这一百万的价值。他们选择了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作为实验品。于是一个流落伦敦街头的穷光蛋忽然之间得到了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他的生活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引起了他生活方式的突变……
3、.揭题:24金钱的魔力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静心读文,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边读边在书上作批注。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准生字读音,看词语手册,理解词语意思。
3.根据词语理解再读课文,同桌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主要讲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
4、概括老板和托德的性格。
三、细读课文,感受金钱的魔力
1、再读课文,哪些地方刻画了托德和老板那副可耻的嘴脸。
2、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相机指导:
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你读这句话时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人?
指导朗读
应该说顾客就是上帝,此时此刻托德看到“我”好像看到什么?
那托德内心的话语是什么?
托德这样说这样做都源于什么?
3、但是当“我”吧一张钞票递过去,托德的脸上那个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找出来读一读。
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満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是怎么读懂的?
同样写笑我们是怎么写的?
托德笑得怎么样?
了解一百万英镑 理解 蛆虫 熔岩
作者吧托德脸上的表情描写的这么丑,为什么?
4、店里的伙计变了,那老板呢
学生交流
5、现在“我”还是瘟疫,还是魔鬼吗,那是什么?
6、.过渡:此时站在老板面前的是位百万富翁,见钱眼开的老板已语无伦次,极尽奉承之能事,反反复复,啰啰唆唆,透过这言语,不难看出老板那副奴才相。
四、总结全文,归纳写作特点。
1、总结:读了文章,托德与老板的可耻嘴脸及性格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这都缘于作者对人物的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细致入微的神情刻画,入木三分的语言描写。
五、拓展延伸,内化积累。
1、拓展阅读《百万英镑》。在这个短篇小说中处处可寻觅到这样的生动描写。感兴趣的同学可读原文,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的人物特点。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读读马克·吐温的其他作品。如《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等。
2、摘录课文中精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情描写的句子。
板书: 24 金钱的魔力
无钱 → 有钱
魔鬼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