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展示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第8课 展示成语故事
姓
名:李玉霞
单
位:四合学区花园小学 科
目:信息技术 授课年级:五年级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Powerpoint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对电子作品“刻舟求剑”制作的最后一课。是在前面课程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最后的完善,以及播放展示。指导学生自己练习,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熟练掌握选择背景音乐插入到作品,最后再设置幻灯片之间切换方式。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他们年龄的特征,虽然对理论知识可以理解,但对具体操作却更容易接受。另外因诸多因素的不同,造成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分层教学,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理念:
插入声音,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是基础性的知识,也是知识铺垫的延伸,要让学生踏踏实实地学好。由于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一定的审美与创造能力,因此我认为从认知上考虑,要注意传授知识的科学性;从技能上考虑应注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从思维角度上考虑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抽象的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自身得到发展。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根据故事内容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以及能设置幻灯片之间的切换方式。
2技能目标: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音乐,能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方式。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为演示文稿添加背景音乐。(2)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2.教学难点: 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
六.教法与学法:
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运用任务驱动法、演示法、分层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开展探究学习、小组讨论、协作交流、自主创新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在不断探索,不断交流、不断评价中自然达成学习目标,改善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准备:
1、学生电脑均安装office 2003。
2、将本课供学生欣赏的PPT演示文稿、背景音乐以及学生学习的素材通过网络教室发放到学生的电脑中。
九.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创境,导入新课。
1.欣赏作品
今天上课之前啊,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2008年中国的一大盛事是什么吗?你能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奥运会是什么样的吗?
看来同学们个个都是奥运迷啊!正向大家说的奥运会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那我们就一起来回味一下2008北京奥运的精彩瞬间吧。
欣赏幻灯片,比较不同。(引导学生对比欣赏。)
观看了这两个幻灯片,“谁来说一说这两个幻灯片那个更有吸引力,为什么?”(多了音乐和过渡效果。)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此带有视觉和听觉上强大冲击力的幻灯片,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开启学生的兴趣之门;通过问题式的谈话交流的方式,能使学生在感受美了解美的同时,起到激发学 2 生创作的想法与欲望的作用与目的。】
2.设计情境
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背景音乐”在我们的幻灯片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表现内容,而且能够使我们的作品更有生命力。而合适的切换效果能够让幻灯片动起来,从而更有感染力!老师这里有个PPT文稿,但是没有背景音乐也没有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我想请一位同学帮忙,你们愿意吗?你能够设计出既有生命力又有感染力的幻灯片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给幻灯片添加背景音乐,设置合适的切换效果吧!
(书课题:展示成语故事。)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情境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兴趣转变为学习动力,使学生身临其境,不得不探索和应用本节课的知识来解决情境中出现的问题。为下面的进一步学习与探索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插入背景音乐、设置切换方式
1.插入背景音乐
我们已经学习过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艺术字等。那同学还记得“插入”操作吗?师生共同回顾“插入”并且展示操作。除了图片、艺术字等我们还可以给幻灯片插入音乐。现在同学们自己动手尝试给“刻舟求剑”插入背景音乐吧。
探究任务:给幻灯片“刻舟求剑”插入背景音乐(明确音乐的位置)出示“闯关锦囊”:参考课本第51~52页1~2的操作方法。
【设计意图:提供锦囊,可以让学生明白原来课本是帮助自己闯关的有力工具,学生能迅速地找到学习的方法,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生通过翻阅课本,利用已学的“插入”操作自主学习插入音乐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待大部分的学生完成任务,教师请学生演示操作步骤展示自己操作,播放观看效果。(学生边操作边讲解,教师适当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介绍板书:
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声音→插入声音→选取声音文件→确定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迁移学习,促使学生使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动手能力】
2.幻灯片切换
声音的插入大家都已经基本掌握了,那怎么让我们的幻灯片“动起来”呢?!我看到很多同学开始跃跃欲试了!
3(1)学生分组尝试操作
探究任务: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方式。(先选中要设置的幻灯片)出示“闯关锦囊”:参考课本第52~53页1~2的操作方法。
把学生分组参照课本步骤,采取自己摸索、讨论、与同学合作学习、与教师探讨等方式尝试操作。教师巡视并个别辅导,提示学生保存作品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不仅可以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能体现分层教学】
(2)学生交流收获
当大多数学生都完成了作品,请小组内互相观摩、讨论、交流各自学习心得和体会,教师可以做适当地补充与说明。
教师根据学生介绍板书
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幻灯片放映 →幻灯片切换 3.整体展示
教师了解学生完成作品情况,学生小组内各选出一个出色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评价;教师针对学生作品的优缺点进行补充或概括。并针对教学难点进行重点讲解与演示。
发现问题:插入的背景音乐,在第一张幻灯片之就没有声音了。(解决办法:对插入的音乐进行自定义动画,并设置音乐在放映完最后一张幻灯片之后才停止播放。)
教师提示:“自动”是放映幻灯片时自动播放声音;“单击时”是放映幻灯片后单击背景声音才播放。(提示学生播放幻灯片听效果)发现问题:在第一张播放完之后声音就停止了。
教师演示:为了画面的美观移动声音图标到幻灯片外,要想让背景音乐一直播放,我们就要设置声音“效果选项”中“开始播放”和“停止播放”在最后一张结束时再结束播放声音。展示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完善作品。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是交往、互动的过程,是相互交流、交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生生的互动、师生的互动,有利于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
(三)拓展分层练习
学生两人一组,教师展示课本第54页试一试第3题的幻灯片和背景音乐。观察这个幻灯片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找一找它还有哪些待完善的地方?并且合作完成。
学生讨论幻灯片可完善之处。在规定的时间内 利用老师提供的素材共同完善这个幻灯片。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个别辅导。
展示幻灯片中完成很好的作品,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四)本课小结
1、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总结)
2、根据本课学习情况,在书上给自己进行评价。
(五)实践运用,提高发展。
每年的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学校准备做一个动态的演示文稿在露天电视中宣传“劳动最光荣”。请你用本单元所学内容,设计一个新颖,活泼又富有生命力的PPT演示文稿。
【设计意图:创设适宜的、和谐的课堂气氛,不仅有利地使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来求知,也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这篇文档的内容是热情洋溢发人奋进的,这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精神,也能把德育融入到信息技术教育之中。】
板书设计:
展示成语故事
插入声音,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
第二篇:《展示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展示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殷仁桃 广德县兴华小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
我先将全班根据作为分为6小组,要求团队合作,自己研读教材流程,完成成语故事演示文稿的制作。七八个组员在一起自行选出组长,制定目标。我要求小组成员自报特长,再推选组长,组长统筹安排。我参与到其中一组的组织过程。组长根据组员的特长,让两位学习较好的同学负责框架的制作,两位画画较好的同学负责绘制草图,另外两个负责创想。谁知合作并没那么顺利,组员出现意见分歧。原因是一位同学不同意使用计算机参考网上创意。怎么还没开始就吵起架呢?我知道团队协作,冲突难免发生。我立刻倾听了对立两方的“陈词”:一方坚持原创,参考容易使思维受限;一方说参考可以激发灵感,开拓思维。我笑着说:“看来我们并没出现分歧,我们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想做一个好的创意”,两对组员相视而笑,在我们共同的设想改造下,创意的模子很快形成,接着上网参考了素材,他们又相互交换意见,改进设计,做到充分展示本组特色,最后一个“刻舟求剑”作品大功告成。再看看其他同学,25分钟时间也基本都完成创作。整个探讨过程过程,有小小的波澜,但被迅速解决。我想如果没有对协作能力的培养,她们也不会这么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的完成作品。
“321问答”,是我在外培训中学习到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当对方给出回答时,针对回答提出“3”个问题,针对“2”个回答做适当点评,再提出“1”个建议。“321”问答模式是开发学生深入思维的好方法,在我将此方法运用到最后最后的总结巩固环节,把自己的作品将给大家听。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仅利于对知识的有效巩固,也让学生思考了知识点的意义。
讲到“321”问答模式,倒让我想起实战这种方法时的趣事儿。在一位同学回答“怎样让别人用到我们的作品?”时讲到分享自己的成果,再有效利用别人的成果,队友追问“怎样保证每个人都利用到你的资源?”,回答的同学顿时语塞:怎么可能保证“每个人”呢?于是他大声告诉队友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我认识到这种模式的弊端,就是问题太多可能不能提出有效问题。有效的提问策略也是我在教学中比较忽视的,教师喜欢随口就来一个问题,甚至让学生无从答起。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课堂上应惜字如金,每一个问题都应该使学生有所收获。另外我在课下与被问的那个孩子交流,让他认识到不应该指责队友提出的问题无从答起,而应采取合理的方式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应该怎么问。
这节课是我精心准备的一节课,运用到许多我培训学习中的教学方式,我和孩子们一起体验了“诤友模式”,一起分享学习成果,让我认识到现在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成为主体,让他们的思维想法的到发挥。如今的课堂已不再是老师一把手,学生堂下听了,教师越来越淡出学生的视线,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地位的不重要,反而对教师的教法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合作学习中,老师是主航向的指引者,既要放开学生思维,又不能让他们天马行空;老师更是问题的协调者,在弄清随机分组、指定分组、兴趣分组的利弊时能做到最好的选择,让每个孩子得到能力的发挥,不去随意拆散不能很好合作的小组,而要鼓励他们在磨合中学习解决与人合作问题所需要的技巧。
第三篇: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对策:给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时间。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板书:
8、成语故事)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读课文。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僧”、“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时间允许的话,学完第一则成语故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2、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难点: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对策:给予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成语学习的探究之中。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词语。
2、填字成词。
自相()盾
画龙点()()()充数
张口()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读出什么语气?(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自学《画龙点睛》
1、让学生自己阅读这则成语故事,想想:自己读了以后会有什么想法?
2、学完之后,请学生交流收获。相机讨论:
(1)张僧繇画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问什么又给龙点上眼睛?
(3)结果怎样?
(4)交流、朗读:
描写点睛前龙的逼真形态的语句。
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而去的句子。
(5)自由朗读。体会张僧繇画龙技艺的高超。
(6)思考:张僧繇画的龙真的腾空而去,游客会说些什么呢?
(在想象讨论中,说话训练中领悟故事的寓意)
3、再读课文。读出感情变化。
奇怪——不信——佩服
四、背诵课文。
五、作业。
1、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2、背诵《画龙点睛》
3、寻找其他的成语故事,准备下次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具体说说“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在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形象地感知寓意。
2、交流其他的一些成语故事,并且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难点:扣住成语故事中精辟的内涵,会用典型的事例来加以诠释。对策: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教学准备:学生事先的资料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默写词语:腾空
墙角
张口结舌
自相矛盾
逼真
神韵
画龙点睛
惊叹不已
二、再谈成语故事
1、上次学习的三个成语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读了以后获得了哪些启发?
2、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请大家来交流一下。
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启发、交流。
指名交流,点评。
三、成语故事会
1、昨天让学生进行了成语故事的搜集,大家准备好了吗?
2、请在小组中先交流一下,然后请代表上台来讲。
3、谈谈其中某个成语故事带给你的思考。
附: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
草木皆兵
按图索骥
守株待兔
如火如荼
望梅止渴
望洋兴叹
掩耳盗铃
胸有成竹
唇亡齿寒
闻鸡起舞
指鹿为马
不学无术
鸡鸣狗盗
抱薪救火
梁上君子
杯弓蛇影
夜郎自大
盲人摸象
庖丁解牛
板书设计:
戳穿
自相矛盾:夸口
矛----------盾
张口结舌
戳不穿
滥竽充数:总是
一样的俸禄
装
不要„„而要„„
溜
画龙点睛: 奇怪——不信——佩服
第四篇:成语故事 教学设计
8、成语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学习生字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学习《自相矛盾》,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学习《自相矛盾》,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质疑激趣
1.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
6、成语故事)3.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幻灯片出示 何为成语)
二、尝试学习,我来展示
1.字词万花筒(1)我会读。
A.课前,大家已经作了预习,这些字会认吗? 矛 盾 楚 锐 壁 逼 韵 戳
腮
僧
唬 B.出示词语。
好的,生字我们会认了,那么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矛盾 锐利 神韵 戳穿 墙壁 腾空 俸禄 楚国 逼真 推辞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惊叹不已 滥竽充数 张口结舌 张牙舞爪
C.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D.哪些词你不理解?(2)我会写。
红色的字是需要我们会写的,说说在写的时候,哪些字我们要注意。(适当范写两个字。)
2.朗读训练营 3.结构梳理站
三、品读课文,对话启智(学习《自相矛盾》)
1.引入课文,简介矛与盾(矛:长矛,古代用于进攻的武器;盾:盾牌,古代用于防守的武器。)
2.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3.“夸口”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4.学生勾画相关语句,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5.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
6.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6.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7.能换一个词语来替代吗?(哑口无言)他为什么张口结舌?
8.那个人售物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9.现场表演: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要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
(四人一小组,商量商量,说一说,最好演一演。)10.通过学习课文和他们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
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11.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
四、课堂小结
看来,我们在今后不管做事还是说话,都要深思熟虑,实事求是,千万不能犯“自相矛盾”这样的错误。
五、作业超市
1.抄写词语。
2.完成《补充习题》相关题目。
3.理解故事寓意,并将故事绘声绘色地将给周围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并能背诵《画龙点睛》。
2.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4.能有感情地复述课文,并表演出来。教学重难点: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则故事,并背诵《画龙点睛》。2.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自我定向 1.听写
2.出示主问题:这两则故事又讲了什么事情?教会我们什么道理呢?
二、品读课文,对话启智
学习《滥竽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好、不合格的意思,“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滥竽”就是吹不成调的竽)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俸禄:古代官吏的薪水、工资)
重点指导理解句子:
(1)“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A.出示三个句子,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B.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2)“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指导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思考:
(1)南郭先生准备混进去给齐宣王吹竽时是怎么想的?(2)他拿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时又是怎么想的?(3)当南郭先生逃走时,他又是怎么想的?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 5.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学习《画龙点睛》
1.你们喜欢龙吗?你在哪儿见过?
2.古时候有位画家也很喜欢龙,就他画龙这件事还引发了一故事呢,我们一起去瞧个究竟吧。
3.自主学习
合作小贴士: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1)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3)“点睛”的结果怎样? 4.自主阅读 5.展示交流:
(1)张僧繇画的龙是什么样儿的?找句子读一读。
①用多媒体出示“龙”的图片,请你来评一评。(可以评论画家的画,也可以评论画家的技术)
②当时围观的人们是怎样评论的?(课件送词语:赞不绝口。)谁能站在这幅画前来表演一下这个词语的意思。
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画家的画技很高,请你再仔细的观察这几条龙有没有缺点?(观看课件,没画眼睛)是呀,眼睛是最重要的部位,难道是他真的忘画了吗?你觉得奇怪吗?(读好句子)这时你想对画家说些什么?
④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呢?((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出示:张僧繇推辞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请大家展开想象,张僧繇推辞的话如果用这三种语气来说,分别会是怎样的效果?(谦虚、幽默、胸有成竹)
⑤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名游客,你相信吗?为什么?(师板书:“前”“不信”)⑥你会对张僧繇说什么?(多请几位同学说)同学们,这就叫做“一再要求”。
(3)出示: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唬人,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①教师范读,同学们体会一下,感受到了什么?
②体会理解一些重要的词语:“轻轻一点”、“霎时间”、“腾空飞去”、“惊叹不已”、“无不佩服”、“神奇”(师板书:“后”“惊叹”)
③指导朗读
(4)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学生交流)(5)通过这则成语故事,我们知道了什么?(这个成语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6)在我们身边有这样技艺高超的人吗?比如在绘画、运动、学习等方面。6.这样精彩的故事,我们再来读一读好吗?(齐读)
三、拓展延伸,达标检测
(一)尝试背诵《画龙点睛》片段
1.在这则故事中有很多词语值得积累,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样的一个填空题。(将全文作为填空式打在幻灯片上,然后一边读一边完成填空,积累语言,然后再少一些文字,多一些填空,让学生自己试着说说。指名说,争取背出))
(二)讲故事比赛
1.学完了这三个成语故事,下面咱们就来一个讲故事比赛吧!为了让大家说得更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锦囊妙计”。
出示:成为故事大王的好办法:
(1)不看课文,能说出故事的情节。(2)人物的对话要把表情、语气、台词表现得惟妙惟肖。(3)适当地加上一些肢体语言就更棒了。(在座位上准备)
2.学生练习讲故事(1)指名上台(2)师生点评(3)提出更高的要求(4)师生评价
(三)积累三种(历史、神话、寓言)类型的成语
四、作业超市 1.背诵《画龙点睛》 2.完成《补充习题》
3.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听。附:板书设计
第五篇: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8、《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学校:何家岩镇中心小学 执教者:马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文章的内容
3、体会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难点: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对策:给予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成语学习的探究之中。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填字成词。
自相()盾 画龙点()()()充数 张口()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3、“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4、结合插图,其替换词语和句子的方式来理解、感悟“张口结舌”。
将原句改成“那个楚国人——,回答不上了。”,请学生填空。
5、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1)理解句子:“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起吹给他听。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2)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读出什么语气?(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自学《画龙点睛》
1、小组讨论学习《画龙点睛》出示自学提示:(1)张僧繇画龙为什么不点睛?(2)后来问什么又给龙点上眼睛?(3)结果怎样?
(4)找出:描写点睛前龙的逼真形态的语句。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而去的句子。
(5)自由朗读。体会张僧繇画龙技艺的高超。(6)思考:
张僧繇画的龙真的腾空而去,游客会说些什么呢?(在想象讨论中,说话训练中领悟故事的寓意)
2、再读课文。读出感情变化。
奇怪——不信——佩服
四、背诵课文。
五、作业。
1、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2、背诵《画龙点睛》
3、寻找其他的成语故事,准备下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