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植物的叶教学设计和反思
《植物的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五课,在第一课中,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什么是科学观察。对大树的观察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观察,而这节课是学生将宏观观察转向一个小局部观察的开始。可以说这一课是引入细致观察的一个铺垫,看起来非常简单和肤浅,但是就是在这些看起来没有什么好观察、非常肤浅的观察活动中要引领学生发现更多关于植物的叶的知识。这节课是对叶子的整体进行一个初步的观察,为以后两节课对树叶进行细致的局部观察做好铺垫。
【教学方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观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思考交流、拓展延伸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观察比较的学习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把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融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开展观察植物的叶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是否是同一种植物的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材料:白纸,一些落叶,胶水,剪刀。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白纸,十二组落叶,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
温馨提示 1.上课认真听讲,身体坐端正,手放平; 2.积极发言,声音洪亮;
3.小组合作活动时手脑并用,要保持安静。
一、辅助环节:
课件出示:各种植物的叶
师:欣赏完这些植物的叶,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它们呢? 引导学生说出植物的叶多种多样。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植物多种多样的叶吧。
出示并板书课题:5.植物的叶
课件出示:
学习目标:
1.认识植物的叶以及叶的组成;
2.能够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区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树叶;
3.了解叶的一生,知道叶也是有生命的,懂得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生齐读)师:明确了学习目标,有没有信心完成?
二、先学后教:
(一)统计学生收集到的叶
师:秋天是落叶的季节,大树下、校园里,我们可以捡到各种各样的叶。
师: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收集一些落叶,谁来说说,你捡到了几片叶?请把你认为最美的一片叶展示给大家。
(二)观察植物的叶 1.摆一摆,说一说
师: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植物的叶,所以给每小组带来了一些,先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自学指导
(一):
先仔细观察叶子,想一想那些叶子是同一种植物的?为什么?再把你认为是同一种的叶摆在一起,粘在白纸上。
(5分钟后,比一比,哪组同学摆的最准确,粘的最整洁。)温馨提示:1.小组同学合作要保持安静;
2.轻轻的摆好叶子并用胶水粘在白纸上 ; 3.有问题时小声的讨论或者请老师帮忙。
师:现在动起你们的小手,把桌子上的叶摆一摆吧。
(1)学生自学
(2)检测:
学生展示分类贴图
师:你怎样判断它们是同一种植物的叶呢?
引导学生说出同一种叶的形状相同,如有回答颜色相同的,要及时纠正。
总结:判断几片叶是不是同一种叶,要看他们的形状是否相同。2.比一比,看一看
自学指导
(二):
先仔细观察不同的叶子,看一看这些叶子有没有相同之处?再阅读教材,认识叶的结构。
(4分钟后,比一比,哪组同学看的最认真。)
(1)学生自学
(2)检测:
师:不同的叶子有那些相同之处?科学家们又给这些相同的结构起了什么名字?
引导学生说出叶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名称。
课件出示叶片结构图,叶脉图。
总结: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讲解:叶片是叶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叶柄一边连接着叶片,一边连接着茎。叶脉是叶片的一部分,它支撑着整个叶片,就像我们人的骨架支撑着我们的整个身体。
教师用手势引导学生记住叶的结构。
师:这是一片长在树上的新鲜叶和一片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两片叶的结构相同,颜色不同。一片是新鲜的活叶,另一片是枯黄的死叶。由活到死的过程,说明有生命存在。总结:无论是新鲜的绿叶还是枯黄的落叶,它们都有相同的结构——叶片,叶柄,叶脉。活的新鲜的叶变成了枯死的落叶,说明叶是有生命的。
板书:叶---有生命
师: 我们都知道人和动物是有生命的,从出生开始都要经历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植物以及它的叶也要经历这样的生命过程。板书:生长、发育、衰老、死亡
师:现在我们一起看一看叶的生长变化。(课件)3.找一找,粘一粘
师:通过这些图片,你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吗?叶的生长都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引导学生说出叶芽、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轻轻地打开书第13页,找一找,这根茎上有几种不同生长阶段的树叶,并写在叶的下面。(三)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一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三、当堂检测
四、拓展:
师:学习了这节课,以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身边的植物呢? 生:爱护它,不破坏它。
师:植物是我们有生命的朋友,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不要随意摘树叶,要捡树叶,那么我们不要把今天捡来的树叶浪费,一起来制作一幅树叶贴画。
欣赏树叶贴画、制作。2015.9.25 《植物的叶》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我作为特岗教师在全校的一节亮相课,在我的指导老师和全组老师的帮助下进行的非常成功,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我认为科学课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究最感性的、最有经验性的,或者说看得见、摸得着的,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属于他们自己的“理论”。在教学中,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微的观点,把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本节课的教学,不能要求理解很多知识,如果要求得太多,会使学生真正理解的东西更少。要给学生更好地思考和实践的空间,才能切实将课程实践的重点转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上。
科学课的教学不仅注重最后的结果,还应该注重学生获得结果的过程,强调学生通过细心观察,让学生找出叶子的相同结构。我先让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不同种的叶子,再进行讨论,发现多数叶子都有相同的两部分,最后以自己的身体作为树枝,以手臂为叶柄,以手为叶片,以手上的纹路为叶脉,通过这样一个小动作来记住叶的结构。以上活动使我认识到,在科学课的探究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我们会发现,学生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如何“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的情感”是科学课要完成的重要任务。我在上《植物的叶》这一课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绚丽多彩的叶子图片,以及在分树叶的过程中,学生由一个错误的分法到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教师在小组中的指导与语言的激励,学生有很大的观察兴趣和急切探究正确分法 篇二:《植物的叶》教学设计
《植物的叶》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利通二小自2010年开展“先学后教”有效教学研究和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每位教师都努力构建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理念,转变以往“先教后学”的习惯做法,在教学设计理念、课堂教学思想方面大胆地树立“退居二线”、服务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在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成果。此教案是笔者于2010年毕业并考上特岗后,分配到该校任教三年级科学时,在“先学后教”新理念的引导下设计的。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五课,在第一课中,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什么是科学观察。对大树的观察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观察,而这节课是学生将宏观观察转向一个小局部观察的开始。可以说这一课是引入细致观察的一个铺垫,看起来非常简单和肤浅,但是就是在这些看起来没有什么好观察、非常肤浅的观察活动中要引领学生发现更多关于植物的叶的知识。这节课是对叶子的整体进行一个初步的观察,为以后两节课对树叶进行细致的局部观察做好铺垫。
【教学方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观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思考交流、拓展延伸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观察比较的学习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把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融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开展观察植物的叶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是否是同一种植物的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材料:白纸,一些落叶,胶水,剪刀。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白纸,十二组落叶,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
温馨提示 1.上课认真听讲,身体坐端正,手放平; 2.积极发言,声音洪亮;
3.小组合作活动时手脑并用,要保持安静。
一、辅助环节:
课件出示:各种植物的叶
师:欣赏完这些植物的叶,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它们呢? 引导学生说出植物的叶多种多样。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植物多种多样的叶吧。
出示并板书课题:5.植物的叶
课件出示:
学习目标:
1.认识植物的叶以及叶的组成;
2.能够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区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树叶;
3.了解叶的一生,知道叶也是有生命的,懂得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生齐读)师:明确了学习目标,有没有信心完成?
二、先学后教:
(一)统计学生收集到的叶
师:秋天是落叶的季节,大树下、校园里,我们可以捡到各种各样的叶。
师: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收集一些落叶,谁来说说,你捡到了几片叶?请把你认为最美的一片叶展示给大家。
(二)观察植物的叶 1.摆一摆,说一说
师: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植物的叶,所以给每小组带来了一些,先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自学指导
(一):
先仔细观察叶子,想一想那些叶子是同一种植物的?为什
么?再把你认为是同一种的叶摆在一起,粘在白纸上。
(5分钟后,比一比,哪组同学摆的最准确,粘的最整洁。)温馨提示:1.小组同学合作要保持安静;
2.轻轻的摆好叶子并用胶水粘在白纸上 ; 3.有问题时小声的讨论或者请老师帮忙。
师:现在动起你们的小手,把桌子上的叶摆一摆吧。
(1)学生自学
(2)检测:
学生展示分类贴图
师:你怎样判断它们是同一种植物的叶呢?
引导学生说出同一种叶的形状相同,如有回答颜色相同的,要及时纠正。
总结:判断几片叶是不是同一种叶,要看他们的形状是否相同。2.比一比,看一看
自学指导
(二):
先仔细观察不同的叶子,看一看这些叶子有没有相同之处?再阅读教材,认识叶的结构。
(4分钟后,比一比,哪组同学看的最认真。)
(1)学生自学(2)检测:
师:不同的叶子有那些相同之处?科学家们又给这些相同的结构起了什么名字?
引导学生说出叶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名称。
课件出示叶片结构图,叶脉图。
总结: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讲解:叶片是叶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叶柄一边连接着叶片,一边连接着茎。叶脉是叶片的一部分,它支撑着整个叶片,就像我们人的骨架支撑着我们的整个身体。
教师用手势引导学生记住叶的结构。(手臂好像是叶柄,手掌好像是叶片,手掌上的纹路好像是叶脉。)
课件出示两片叶子
师:这是一片长在树上的新鲜叶和一片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两片叶的结构相同,颜色不同。一片是新鲜的活叶,另一片是枯黄的死叶。由活到死的过程,说明有生命存在。
总结:无论是新鲜的绿叶还是枯黄的落叶,它们都有相同的结构——叶片,叶柄,叶脉。活的新鲜的叶变成了枯死的落叶,说明叶是有生命的。
板书:叶---有生命
师: 我们都知道人和动物是有生命的,从出生开始都要经历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植物以及它的叶也要经历这样的生命过程。
板书:生长、发育、衰老、死亡
师:现在我们一起看一看叶的生长变化。(课件)3.找一找,粘一粘
师:通过这些图片,你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吗?叶的生长都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引导学生说出叶芽、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轻轻地打开书第13页,找一找,这根茎上有几种不同生长阶段的树叶,并写在叶的下面。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上按叶的生长顺序贴上不同生长阶段的叶。(三)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一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三、当堂检测
1.树叶是()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的基本特性。2.植物的叶一般由()和()组成。叶片上有()。
四、拓展:
师:学习了这节课,以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身边的植物呢? 生:爱护它,不破坏它。
师:植物是我们有生命的朋友,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不要随意摘树叶,要捡树叶,那么我们不要把今天捡来的树叶浪费,一起来制作一幅树叶贴画。
欣赏树叶贴画、制作。
《植物的叶》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我作为特岗教师在全校的一节亮相课,在我的指导老师和全组老师的帮助下进行的非常成功,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我认为科学课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究最感性的、最有经验性的,或者说看得见、摸得着的,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属于他们自己的“理论”。在教学中,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微的观点,把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 篇三:植物的叶 教学设计
《植物的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植物的叶》是教科版科学课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第5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巩固和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了解植物的叶的外形特征,知道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观察比较各种叶的异同。然后让学生思考:既然植物的叶各种各样,为什么都叫叶?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从而找出叶的结构特征,都有叶柄和叶片,叶片上有叶脉。然后引领学生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有什么不同,体会出叶子的生命特征----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观察同一条枝条上的叶子变化过程,知道叶子有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感悟生命历程。
【学情分析】
虽然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但是他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经逐步体会到了观察的重要性,也正在逐步学会一些重要的观察方法和观察顺序。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自己的一生。2.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3.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植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捡一些落叶。
教师准备: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课件。
【教学方法】实物观察法、对比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出示课件中绚丽多彩的树叶图片。
2、课前要求大家去捡树叶,现在请大家把树叶放在课桌上。(检查评价完成情况)
3、秋天是落叶的季节,大树下,林子里,我们可以捡到各种各样的落叶,你是在什么地方捡的树叶?今天我们学习植物的叶。(揭示课题)
二、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1、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强调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然后记录下来。
三、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树的叶吗?
2、讨论:你们捡的这些树叶是同一种树的叶吗?根据什么确定这些树叶是同一种树的叶,或不是同一种树的叶。(判断是不是同一种树的叶,主要看叶的形状,叶的边缘。)
3、判断:课本p12上的四片叶是不是同一种树的叶,为什么?(叶片虽然有残缺,但它的形状和边缘相同,所以是同种树叶。)
4、比较:出示叶的结构课件,既然植物的叶都不同,为什么都叫叶?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这么多的叶从结构上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小结: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注意不要将叶脉归到叶的结构中去,只是叶片的一部分。)
(一)比较新鲜的叶和落叶
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点都有叶片、叶柄,不同点有颜色不同、手摸感觉不同等。)
2、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3、汇报: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评析:引导学生通过交流研讨明白: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叶的生命特征。
(二)观察一条树枝上的叶
1、仔细观察树枝上的叶,能从中看出叶的什么变化过程呢?(出示实物,每小组一条)
2、能找出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叶芽、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
3、你能从几片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
4、总结: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评析:从一条树枝上的叶子的变化过程,使学生明白叶子具有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从而显示出叶的生命历程。
五、拓展延伸
用自己收集的树叶拓印一幅画(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指导学生制作一幅叶子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深入了解叶子的形态特征)。
【板书设计】
植 物 的 叶
大小形状 颜色 种类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柄
叶片(叶脉)叶芽----嫩叶----成熟叶----老叶----落叶
【教学反思】
一、引导观察,突出探究过程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参与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因此,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仔细地进行观察研究叶子,统计捡到树叶的数量和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从而了解叶子的特征、结构。真真正正让学生参与活动,切切实实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得。我想这正是“科学”所期待和关注的!当然,作为老师,实际上这方面也是欠缺的。试想,我们小时候谁曾参与过这样的探究活动过程。今天,我们能和学生一起体验,与“科学”一道成长,这正是新课程理念的全面体现。
第二篇:《植物的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植物的叶》教学设计
北道德中心小学 李红生
【教学目标】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马上要开始科学探究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画面。(课件出示——四季图)注意观察图上的叶子。
2、师:刚才你观察到什么?
生:自由汇报。
师:是的,五彩缤纷的叶子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这节课,我们就来当一回小科学家,一起来探究植物的叶。(出示课题——
5、植物的叶)
(二)分类、明确标准。
1、个人分。
①、数一数,你共有几片叶子? ②、按自己的方式分一分,这里面共有几种植物的叶?
2、明确分类标准。
3、同一种叶还有哪些相似之处?
叶的形状 叶的边缘 叶的表面等
(三)观察叶的结构。
1、这么多的叶子它们身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下面我们来探究叶的结构。
生:拿出一片完整的叶子,仔细观察,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①观察、汇报。(师板书)
小结:可见一片完整的叶子是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脉是叶片的一部分。
②自我介绍叶的相同结构。
2、新鲜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四)了解叶的生命特征及生长过程。出示带有不同时期生长情况的叶子的枝条。
活动:
(1)观察同一根枝条上的叶子有什么不同。并做好记录。(2)生汇报。
(3)板书:叶芽、嫩叶、长大的叶、老叶、枯叶。
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研究、探索,我们知道叶是有生命的,他的一生经历了生长、发育、衰老、最后死亡,这就是一片叶的生长变化过程。
小结:叶子是有生命的,不管人还是叶子一生很短暂,所以 我们有理由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也要像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花草树木。如果没有特殊的作用,我们就不要去摘植物的叶。
(五)拓展延伸
师:叶子还可以做成什么? 生:欣赏树叶贴画。
引导创作:你们想不想也亲手动手做一个,很好,那么不要浪费收集到的叶子。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行创意制作。
【教学反思】:
本课教材通过捡树叶、研究树叶来发现叶子有相同的结构;再从新鲜的叶与落叶的比较,显出叶子的生命特征,最后从一条枝叶的叶子变化过程中得到叶子具有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从而显出叶的生命轨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了解叶子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植物器官的角度去进一步体会到植物也具有生命的特征。
课前,我布置每位学生捡两片落叶,每一组中的同学尽量捡不同的落叶,以便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总体观察情况良好,我给同学们留了三个问题进行讨论:
1、我们小组一共捡到了几片叶子?
2、一共有几种树叶?
3、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发现了一些问题,很多学生将大小不同或颜色不同的同种叶片分到不同种类,大小和颜色确实属于分类的依据,但是同一种植物的叶片也会存在差异,不能光凭这两点来判断他们是否属于同种植物,要多维度的判断,比如叶片的形状、叶片表面的光滑程度、叶片边缘、叶片的质地、软硬和厚薄,等等。
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展示不同的叶子具有相同的结构:叶片、叶柄。而且在课堂教学中,用比喻的方法进行教学,用手掌比喻树叶,把小臂当作叶柄,手掌就可以是叶片,手掌上的纹路就是叶子的叶脉,这样学生就可以理解,手掌上的纹路并不是一个单独的部位,而是属于手掌皮肤的一个部分。
让学生判断一根枝条上不同位置的叶子的生长状态时,如果我能引导学生从大小和颜色上进行对比观察,就可以得出左边的就是叶芽、小叶片、嫩叶等。对于枯叶失去了生命特征,就跟人失去了生命特征一样。学生就会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叶的组成和叶的生长变化过程。
教学前一部分,观察一片完整的树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比较高,大多数孩子都能结合自己准备的树叶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内容。接着是让学生观察各种不同的叶片和叶柄,可能是对什么是叶片叶柄理解不是很透彻,也可能是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学生觉得枯燥,学生对我提出的问题不是很感兴趣,无论我怎样引导,学生总是进入不了我预先设置的情境,最后像是我一个人唱独角戏一般,我意识到了,要让“一潭死水”荡起涟漪,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需要用更多的童趣味、生活味点缀课堂.学生年龄小,他们对一切新奇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挖掘科学的内在魅力去吸引每一个孩子;同时采用一些灵活的教法,使科学课更生动、更有趣、具有生活气息、儿童特色的科学课才是学生喜欢的科学课。
2016年9月26日
第三篇:《植物的叶》教学反思
《植物的叶》教学反思
谢里庄小学李杰《植物的叶》是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的内容,本课内容主要是通过捡树叶、研究树叶来发现叶子具有相同的结构;再从新鲜的叶与落叶的比较,显出叶子的生命特征,最后从人的一生对比叶子的一生,从一条枝叶的叶子变化过程中得到叶子具有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
课上,我给每位学生分发各种各样的叶子,以便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为了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其中,我给同学们预设问题进行讨论:
1、你们小组一共捡到了几片叶子?
2、一共有几种树叶?
3、观察他们有什么异同。很多同学都能从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作为叶子分类的依据,为了使学生更为清楚的探究出只有形状相同的叶子才是同一种树叶,我通过课件放映银杏树叶的图片,使孩子们真正体会了这一知识点。
在讲解植物的叶的结构时,我通过联想手臂,通过手臂使孩子们掌握叶子是由叶片、叶脉、叶柄三部分组成。手臂的展示,激发了孩子强烈的积极性,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在教学三个知识点时,我为了让同学们判断一根枝条上不同位置的叶子的生长状态时,引入人的一生,通过课件展示了人经历了从婴儿、少年、成年、老年和死亡的生命历程,通过对比学习着重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思考,进而分辨出叶芽、小叶片、嫩叶等。对于枯叶失去了生命特征,就跟小动物失去了生命特征一样,同学们很容易地理解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在此环节教学中,我还强调了竹子、松树等不落叶植物的叶子,虽然它们不落叶,但它们也有生长、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
我运用了一节课进行教学,虽然教学目标基本完成了,但也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讲解哪些叶子是同一种树叶时,只是肤浅的强调只是形状相同的叶子才是同一种树叶,没有深入探讨同一种树叶的本质区别。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展示环节,我还没有真正放开,还是教师讲解多,学生自己归纳交流总结的少,这不符合新课堂所注重学生自学、交流、探究、展示的要求。对于这些细节方面我是远远不够的,今后还需进一步加强。
第四篇:《植物的叶》教学反思
《植物的叶》教学反思
《植物的叶》是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的内容,本课内容主要是通过捡树叶、研究树叶来发现叶子具有相同的结构;再从新鲜的叶与落叶的比较,显出叶子的生命特征,最后从一条枝叶的叶子变化过程中得到叶子具有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
课前,我安排每位学生捡各种各样的落叶,以便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从整体来看,同学完成很不错,大多数同学都按要求带来了,只是有个别学生带的比较少。为了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其中,我给同学们留了三个问题进行讨论:
1、你们小组一共捡到了几片叶子?
2、一共有几种树叶?
3、观察他们有什么异同。很多同学都能从大小不同,形状不同作为叶子分类的依据,见此我引导大家多角度去观察叶,比如叶片的形状、叶片表面的光滑程度、叶片边缘、叶片的质地、软硬和厚薄等等,从而加深了同学们对树叶的印象。
在教学第四个环节时,我让同学们判断一根枝条上不同位置的叶子的生长状态时,着重引导学生从大小和颜色上进行对比观察,进而分辨出叶芽、小叶片、嫩叶等。对于枯叶失去了生命特征,就跟小动物失去了生命特征一样,同学们很容易地理解叶的组成和叶的生长变化过程。
在最后的活动环节中,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了自制好的树叶标本。然后,我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动脑,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安排活动:同学们用树叶做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图形,但也有部分同学看着树叶无从入手,不知道该做什么为好……。尽管如此,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一个属于自己团队的小作品,同学们倍加兴奋,大家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我运用了一节课进行教学,虽然教学目标基本完成了,但也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讲解不同的叶子具有相同的结构即叶片、叶柄时,没有强调叶脉是叶片的一部分,不要把叶脉和叶片并用,对于这些细节方面我的讲解是不够的,今后还需进一步加强。
第五篇:《植物的叶》的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实际是是一个资料交流的间接学习的课型。我首先展示各种各样的绿叶,问了一句为什么是绿色的呢,?学生就进行猜想。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已经看书,或者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相关的知识,于是他们较为轻松的说出,里面有叶绿素。虽然学生知道,我认为还是提问的好,因为有的学生没有相关的知识。
然后我接着问:是否真的有叶绿素,能够去掉叶绿素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进行看看。这个时候我就进行操作去掉叶绿素的实验。由于用的水不是很热,因此这个实验用了较长的时间。在这个时间中,我和学生只是进行耐心的等待。现在想来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我安排其他的活动,或者烧杯里的水用比较热的现象就会很快的出来。如果在等待的过程中,我安排什么活动?我想如果这个活动不精彩就会效果比较差,因为演示实验在进行,部分学生就会被吸引。还是在设计和操作实验的时候,用热水,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就会很快得到满足。在演示实验结束之后,我问学生你们发现什么。学生都很好的进行观察。然后我就是介绍这酒精里的绿色就是叶绿素。这样讲叶绿素和叶绿体。
然后就是进行一个过渡:叶绿素、叶绿体有什么作用呢?我们看完下面的实验就知道了。当时我们说没说这句话我现在忘了。现在想来应该说说。
然后介绍几个有关光合作用发现的实验。在介绍完赫尔孟德的柳树实验植物,我问:柳树的体重增加了这样快,营养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进行思考猜想。经过思考,排除,得出是柳树自己制造的。这个过程现象想来应该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然后进行汇报。
然后介绍普利斯特列的老鼠,植物和阳光的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我直接进行介绍,现在想来我首先引入老鼠呼吸需要什么?学生回答之后,我引入这个实验,学生就会较为容易的理解和掌握这个实验。
通过介绍以上的实验,学生知道只能够自己制造养料和氧气,为下面的光合作用打下良好的接触。
书上的漫画,我没有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现在想来如果学生在了解实验之后,我让学生进行阅读漫画,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的得出什么是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