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活动中游戏和教学的探究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幼儿常常把自己的喜悦、快乐、悲哀,烦恼都倾注出来。所以说美术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美术活动中,需要儿童的想象和创造。儿童美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力。作为美术教师,万不可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去要求幼儿模仿,这样做势必会压抑幼儿的创造性。所以说美术教育在幼儿时期的教育是非常的重要的。在谈及儿童美术教育时,一位学者曾经感慨地说:“美术教育是一把双面的刀刃。教得多了,儿童极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难以挣脱,有幸挣脱,亦已身受伤害;教得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的结果,却常见儿童为技巧不足的挫折感所苦,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在学习和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将转变了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这一棘手的问题。然而,当我们运用“游戏与教学优化整合”的整体改革思路思考美术教育时,我们原先的困惑化解了。
美术游戏活动领域:
一、激发幼儿对美术游戏的情感和兴趣
某些幼儿对美术活动往往缺乏兴趣,教师要经常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可操作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如小班教师为幼儿提供颜色、大小和形状各异的几何图形、彩色纽扣、干净易拉罐、火柴、瓶盖等,让缺少表现手法的幼儿用现成的图象及物品进行摆放,拼搭和粘贴,变“注入”教育为“启发”教育。易可利用游戏加以诱发。如:“在活动中让幼儿画汽车,从表面上觉得很乏味,难以入手,我们都知道孩子都喜欢玩积木,我们可以用积木拼出汽车,在玩耍中得到学习,从而了解汽车的特征,让幼儿提高画汽车的兴趣。这样幼儿更容易将自己的意愿表现出来,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容易哭,坐不住,不喜欢画画。所以,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可以通过情境游戏。如:”小乌龟卖气球“这一活动,以小乌龟的口吻简洁,明了的向幼儿提出要求。如“我卖的气球是什么形状的?它有哪几种颜色?小朋友能不能帮我多画几个啊?”最后给小朋友留出充裕的作画时间,画好后,小乌龟将自己带来的小花送给小朋友们,并鼓励他们:“那么多漂亮的气球啊,我要把它们送给我的好伙伴们。”小朋友因此而增加自己的信心。从而能在成功的艺术表现获得愉悦感,从而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活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动口,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发展能力,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开发智力与培养能力的目。
二、在美术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要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光靠成人的说教是没有效果的,而让幼儿在游戏中无拘无束地玩,幼儿就能深刻地认识到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能辩别是非、善恶、美丑、好坏。在美术教学中也是一样,如:在自由作画中,有个小朋友画了根拐杖,我很奇怪的问他:“为什么画拐杖啊?”孩子说:“爷爷昨天摔伤了,我画根拐杖给他,他就不会很疼了”这就体现了这个孩子尊敬老人的良好品德。有的画花。说送给妈妈,妈妈太辛苦了。孩子在绘画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三、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肢体发展
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在美术课中进行有趣多种的游戏,如小班美术课中的《欢乐的曲线》,小朋友运用七彩的带子,跳起欢快的舞来。在游戏中使幼儿全身动起来,从而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了解曲线的不同形状,同时都可以锻炼幼儿的四肢协调及身体平衡能力,增强幼儿的体质。
四、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智能
游戏能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我根据幼儿的好奇、好玩、好动这一特点,在画圆圈中,我让幼儿玩一个盘子,启发他们变化玩法,如:把它当成帽子戴、当飞标玩等等,幼儿在玩耍中,知道圆在生活当中的不同用处,这对幼儿促进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美术教学活动领域:
一、帮幼儿建立求异立新的创作思路。幼儿作画时,老师大都要求幼儿画的不要跟老师范画一样,跟别的小朋友画面一样,但这样的要求常使部分幼儿束手无策。我认为所谓“不一样”,就是要求幼儿创新,使作品超出自己掌握的方法。如学画树时,我不但鼓励幼儿画出日常所见的树,也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画出具有神奇功能的树。有个幼儿按自己想象,画了一棵奇异的树。讲评时,大家问这树的名字。根据画面内容,我和这名幼儿商定为此树命名为“故事树”。幼儿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了美好的愿望,由此带来的惊喜和成就感便成为幼儿继续进行创作的动力。幼儿只有对绘画有了兴趣,才会进步,才会有创新能力。孩子在幼年时,就本能地对周围的一切有探索的渴望,因而培养他们对绘画的兴趣成了首要任务。作为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倾听孩子的问题,分享孩子的好奇心,在绘画课上,不要忘了给孩子思考的时间,调查教据显示,在过去30年里,当孩子提出一个问题后,父母通常在一、二秒钟之内便给出了答案。现在我们提倡老师在孩子提出问题后,等孩子思考后说不定孩子给出的答案更具有创造性。例如画“森林里的动物”教师先讲故事激起幼儿的兴趣,而后倾听幼儿的想法,如果自己讲故事,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幼儿的回答就会不尽相同,这样画出来的画也就具有创造性。
二、减少对幼儿绘画内容的控制,增加其选择自由。
国外对成人和儿童的研究均表明,自由选择绘画会比强制选择带来更高创造性。在幼儿绘画中,自立程度越高,创造性水平就越高。例如:让一组儿童自己选择活动中用的材料,另一组儿童则由别人替他们作选择,结果前一组比后一组表现出高得多的创造性。鉴于这一结果,我们在要求幼儿绘画时重点在于让幼儿自由选择,启发创造性。如美术课“小鸡”让幼儿讲述观察过小鸡捉虫吃米,戏耍,睡眠等情景。启发幼儿画出各种动态小鸡形象,还可以想出其它情节,小猫在和小鸡玩,狐狸走过来了,猫怎样拼命保护小鸡。让幼儿自由编故事,并动脑筋画出故事情节。打破了以前只是一幅“小鸡吃米”的情景图。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还可以提高其独立作画的能力。如果是小班还可以结合手工活动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爱玩泥、爱撕纸是孩子的天性。采用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方法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因为这种美工活动不象单纯的绘画活动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是注重操作的乐趣,所以为幼儿喜爱。第一阶段,我们围绕节日教育(国庆节、中秋节)、主题教育(“今天我不哭”、“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等),向幼儿提供教师制作的半成品,引导孩子通过粘粘捏捏,撕撕画画,较为轻松地制作“月饼”、“胸花”、“绕线镜框”等,并让幼儿将这些小作品带回家,促使幼儿对活动、对老师产生好感。第二阶段,我们发挥泥工、纸工活动所特有的“手感”作用,让幼儿形成对某些物品的“体感”或“外形轮廓感”,然再让幼儿用绘画形式表现这些物品。例如,为了让幼儿理解、表现对称,我们先让幼儿进行一次“染纸”活动,形成对称感后,再让幼儿装饰花边。再如,在学习用棉签画一串红之前,我们先让幼儿用纸撕出一串红以熟悉花形,然后再让幼儿绘画。
三、运用形象具体的语言,向幼儿阐明创造意图
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活动,是具有指向性的创造活动,这个指向性实际上是教师设计的创造意图,创造意图可通过多种方式途径传达,语言传达是最直接、便捷的方法,语言由抽象符号组成,而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干涩的语言符号缺少耐心,不易理解,教师采用与幼儿生活相近相关的形象具体的语言,将本质抽象的创造意图,演绎成幼儿能理解接受的具体形象的行为信号,使之产生创造,为达到上述目标,老师首先必须了解幼儿,幼儿的生活世界与大人相比是浅显简单的,生活经验缺乏的他们理解语言符号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我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根据教材特点,选择与幼儿生活相近相关的、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创造意图,使幼儿的创造活动基于教材之上,又发散于世界无限空间之中。幼儿心理具有泛灵性的特点,在他们幼稚的心里,世上的一切物质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喜怒哀乐的,在语言中经常采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向幼儿阐明创造意图,这种方法可以让绘画内容与幼儿生活连接,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创造,当我把花儿比作“花宝宝”时,幼儿会让它们害羞、哭泣。当我把星星比作“星宝宝”时,幼儿会让它们在天上滑滑梯,给太阳公公理胡子。在阐述创造意图时,语汇的具体形象能增强幼儿的理解,面对丰富多彩的语言,幼儿更感兴趣易理解的是动词、名词,动词能引起幼儿生理上活动的冲动,名词能引起幼儿对生活场景的联想,在保持句子合理通顺的前提下,将阐述语言精简成以动词、名词为主的句子,并将动词、名词以象声词、叠声词的形式出现简洁、押韵、生动、形象,不仅有助于幼儿理解创造意图。更有助幼儿浮想联翩。
四、幼儿美术作品的交流
在一般的教学活动,特别是美术活动中,老师们总会把孩子们的作品放在作业角上展示欣赏,以此来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美术兴趣。而在游戏活动中,这种评价方法用得很少,一来因为老师们认为幼儿游戏作品很“粗糙”“简单”,有的甚至“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不值得一展。二来因为幼儿游戏作品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展出来也是“乱七八糟”,不值得一看。但当我们在活动室开辟游戏作品交流台,让所有的孩子把作品放上去以后发现,这种观点只能说明老师还没有真正了解孩子的需要,其实不论在大人眼里是多么“不象”,多么简单的东西,都无不凝聚着孩子们的智慧和“心血”,而且每一件小小的作品,孩子都能讲出一个精彩的故事。比如:在玩泥游戏后只见一个小朋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我们左看右看不知道是什么”的泥疙瘩,迫不及待地放上了交流台,并兴致勃勃跟小伙伴讲开了:“喂,你们知道,我做的是什么吗?告诉你吧,这上面高高的是两个山峰,一个大,一个小,中间还有一条瀑布流下来,这下面的是我和哥哥在那里看瀑布„„”听着他滔滔不绝的话语,再看看他脸上始终洋溢着的幸福与满足的笑容,我想,这是其他一切言语评价所无法实现的。采用这样的评价方法,面向全体幼儿,即使能力弱的幼儿也有了展示作品的舞台,他们一有空就自发地去看作品、评作品、介绍作品,以此激起了幼儿再游戏的极大热情。
第二篇:浅谈美术教学中游戏活动的运用
游戏活动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我认为要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并积极进行综合艺术陪养。
低年级的美术课是开发学生智力的一个极好手段,它能促进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和技巧,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而游戏在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游戏符合小学生心智发展规律,将教学内容与游戏相结合,可以使课堂气氛轻松化、教学趣味化;以游戏活动为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合作学习能力,使小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接受美育教育。
关键词:
游戏活动 低年级的美术教学 运用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美术作为培养学生绘画技巧,提高审美能力,陶冶艺术情操,发展思维等良好素质的主渠道,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功能。
过去的教学以教师和课本为主体,过分强调绘画技巧的培养,忽视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只重个别,忽视全体。常采用示范——模拟的手段进行注入式教学,淡化学生的参与意识,甚至教师画一笔,学生画一笔,把“像”作为评价标准。结果培养出一个个只会“依样画葫芦”,毫无创新,毫无思想的小画匠。这是和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所以现代美术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愉快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既要改变传统的单一化的灌输内容,又要避免追求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走走过场、收获少的,“华而不实”的教学。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我认为要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并积极进行综合艺术陪养。要贯彻这一教学思想,就必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从小开始。
低年级的美术课是开发学生智力的一个极好手段,它能促进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和技巧,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而游戏在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游戏符合小学生心智发展规律,将教学内容与游戏相结合,可以使课堂气氛轻松化、教学趣味化;以游戏活动为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合作学习能力,使小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接受美育教育。
一、以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诸,不如好诸。好诸,不如乐知诸”,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乐此不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美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年龄和特点,将知识技能满堂灌,要求严格精确,内容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最终丧失了学习兴趣。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在《变脸》一课中,我设计以
“魔术变脸”的游戏引入,采用学生喜欢的漫画和卡通画的形式进行形象描绘:以新奇的方法,夸张的形象,生动的表情,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变脸”游戏可以在一张脸上变换出哭,笑,气,愁等不同的表情。我每变一种表情,便让学生闭上眼睛,当他们每一次睁开眼都会发出惊奇的声音,学生的兴趣就调动起来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思维敏捷,创作热情高涨,不一会就设计绘制出多种人物或动物的脸部表情,还创新了变脸游戏,课堂教学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二、在游戏活动中进行综合艺术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美术课不能仅仅以教画为目标,而是要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好奇、好动、好表现是小学生的特点。学生光用耳朵听,眼睛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唱,有跳,有表情:还要动口,动手,动身体。
在《小鸟找家》一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制作了各种动植物头饰,先启发学生看图理解连环画故事,再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小鸟的表情,动作,语言,心理及周围环境的变化。我在给学生做简单地指导后,请几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故事情节表演出来,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小鸟找不到家的原因,在特定的情境中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在台上表演,我给他们充分的空间自己发挥想象,培养表演才能。小演员们表演的十分认真,动作优美,表情丰富,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起伏变化。时而欢笑,时而歌唱;时而游戏,时而舞蹈。台下的学生兴致勃勃看的目不转睛,完全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融入游戏之中,和小演员们一起快乐地歌唱,游戏。当“小鸟”因天黑迷路,找不到家了,急的呜呜地哭起来的时候,马上就博得了大家的同情。
我见机提问:森林里怎样才能变的更亮呢?小鸟的朋友会采用什么方式来帮助它呢?学生们思维活跃,踊跃发言。有在森林里安上一盏盏路灯来照亮道路;有请小鸟的朋友萤火虫,打着小灯笼为小鸟照明等,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我顺势向学生渗透互相帮助,助人为乐的教育思想,表扬那些热心帮助小鸟找家的同学。而“小鸟”也破涕为笑,亲手把一朵朵小红花戴在帮助过它的同学的胸前,以示感谢。戴上红花的同学兴高采烈,没戴上花的同学更加踊跃,让学生充分体会助人为乐的喜悦!
俗话说:“趁热打铁”。我不失时机地提问:如果你迷路了怎么办?把安全意识贯穿在游戏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绘画时,不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作品,鼓励他们大胆描绘,大胆用色,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作品。
在整个游戏活动中,学生边想,边说,边演,边画,脑、口、手并用;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美,即训练了形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在游戏中懂得去关爱他人;学会正确面对迷路这样的困难,从小培养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而不厌,乐而不散,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素质。
三、在游戏活动中体现多学科合作教学
以美术课为主,根据活动内容,把美术教育与各项关学科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多元整体教学模式,使教学取得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拼音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由于它的外形较为特别,学生容易对它们产生联想,是创作的好题材。
在《拼音卡片》和《数字变变变》系列课教学中,我采用三个步骤进行教学: 1.趣味联想:启发学生把拼音字母和数字的外形和生活中与其外形相似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联想.如:拼音“s”像个蚕宝宝、“f”像个路灯、“e” 像只小蜗牛等;数字“1” 像只铅笔、“3” 像耳朵、“8”像葫芦等。并辅以大家熟知的儿歌、歌谣,如:“1”像铅笔能写字,“2”像小鸭水中游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设计描绘:引导学生把趣味联想的成果用画笔描绘出来,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设计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成卡片,培养了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
3.游戏活动:学生把装饰好的卡片挂在脖子上,以小组为单位,做拼音的排列游戏和组成游戏。再游戏中复习巩固拼音知识,并在拼音组字及拼音组合拼读游戏中进一步加强对拼音的学习认识。或做数字的简单计算,运用游戏复习巩固简单加减计算。整个活动中画、做、读、学、玩融为一体,把美术和语文、数学两学科进行横向联系,紧密结合。
四、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玩是孩子的天性,泥工课是他们最喜欢的。因为泥的可塑性强,便于制作修改,学生们做起来没有压力,无拘无束。
但传统的泥工课总是教师先示范、讲解,再带领学生一起做。学生往往被教师“牵着鼻子走”,除了教师教的, 别的事物学生即想不到也做不出.更有一部分学生处于“启而不发”,“看而不会”的境地。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
在《小小食品店》一课中,我在课堂上尝试推行合作教学。在上美术课时我打破了以往单一的秧田式座位排列方式,而是采取多样化的座位排列方式--方形或圆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人员、实力大致相等,围坐在一起,这样便于学生交谈,讨论,合作。
在带领学生欣赏分析作品后,我布置下学习任务,每组以组长为交流中心,人人都有发言权,这样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大胆想象。制作上各组员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你做一个红苹果,我做一串紫葡萄。每个人都参与到制作中,都能露一手,都能体现自己的作用。遇到困难时,我引导小组集体讨论,互相帮助,解决问题。整个课堂气氛轻松和谐,人人都能当“老师”,都有一定的成就感,原本学生之间的优弱差异逐渐消失了。学生的作品在各方面都有质的飞跃。游戏中大家一起动手布置食品店,巧妙的把作业评价融入到挑选商品的活动中, 模拟商品交易过程,体验社会生活分工合作的乐趣。同时在同学之间形成“团结一致”、“荣辱与共”的集体意识。
总之,小学低年级美术课,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特点,把课本内容设计不同的游戏活动 , 以游戏活动为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合作学习能力,使小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接受美育教育;同时让学生爱上美术,并保持旺盛的创作热情,使美术由“单一艺术”转变成“综和艺术”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作者:翟 峰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景芝 《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 2.郭声健 《艺术教育论》
3.柳 斌 《加强艺术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4.安徽教育出版社 《心理学》
第三篇:游戏活动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活动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我认为要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幼儿的素质,就必须激发幼儿的兴趣,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发展幼儿的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并积极进行综合艺术陪养。
幼儿园的美术课是开发幼儿智力的一个极好手段,它能促进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和技巧,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而游戏在幼儿园美术课堂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游戏符合小学生心智发展规律,将教学内容与游戏相结合,可以使课堂气氛轻松化、教学趣味化;以游戏活动为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合作学习能力,使小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接受美育教育。
关键词:游戏活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运用 ;美术
作为培养幼儿绘画技巧,提高审美能力,陶冶艺术情操,发展思维等良好素质的主渠道,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功能。过去的教学以教师和课本为主体,过分强调绘画技巧的培养,忽视幼儿自身发展的要求,只重个别,忽视全体。常采用示范模拟的手段进行注入式教学,淡化学生的参与意识,甚至教师画一笔,幼儿画一笔,把“像”作为评价标准。结果培养出一个个只会“依样画葫芦”,毫无创新,毫无思想的小画匠。这是和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所以现代美术课堂教学中要以幼儿愉快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既要改变传统的单一化的灌输内容,又要避免追求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走走过场、收获少的,“华而不实”的教学。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我认为要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幼儿的素质,就必须激发幼儿的兴趣,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发展幼儿的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并积极进行综合艺术陪养。要贯彻这一教学思想,就必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从小开始。幼儿园的美术课是开发幼儿智力的一个极好手段,它能促进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和技巧,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而游戏在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游戏符合幼儿心智发展规律,将教学内容与游戏相结合,可以使课堂气氛轻松化、教学趣味化。以游戏活动为手段,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合作学习能力,使幼儿在愉悦的情境中接受美育教育。
一、以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诸,不如好诸。好诸,不如乐知诸”,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乐此不彼。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美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容易忽视幼儿的年龄和特点,将知识技能满堂灌,要求严格精确,内容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使幼儿产生畏难心理,最终丧失了学习兴趣。教育的艺术是使幼儿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在《变脸》一课中,我设计以“魔术变脸”的游戏引入,采用幼儿喜欢的漫画和卡通画的形式进行形象描绘:以新奇的方法,夸张的形象,生动的表情,激发起幼儿的兴趣。“变脸”游戏可以在一张脸上变换出哭,笑,气,愁等不同的表情。我每变一种表情,便让幼儿闭上眼睛,当他们每一次睁开眼都会发出惊奇的声音,幼儿的兴趣就调动起来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思维敏捷,创作热情高涨,不一会就设计绘制出多种人物或动物的脸部表情,还创新了变脸游戏,课堂教学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二、在游戏活动中进行综合艺术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美术课不能仅仅以教画为目标,而是要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好奇、好动、好表现是幼儿的特点。幼儿光用耳朵听,眼睛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唱,有跳,有表情:还要动口,动手,动身体。在《小鸟找家》一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制作了各种动植物头饰,先启发幼儿看图理解连环画故事,再引导幼儿想象体会小鸟的表情,动作,语言,心理及周围环境的变化。我在给幼儿做简单地指导后,请几个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故事情节表演出来,然后师幼共同讨论分析小鸟找不到家的原因,在特定的情境中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幼儿在台上表演,我给他们充分的空间自己发挥想象,培养表演才能。小演员们表演的十分认真,动作优美,表情丰富,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起伏变化。时而欢笑,时而歌唱;时而游?颍?时而舞蹈。台下的幼儿兴致勃勃看的目不转睛,完全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融入游戏之中,和小演员们一起快乐地歌唱,游戏。当“小鸟”因天黑迷路,找不到家了,急的呜呜地哭起来的时候,马上就博得了大家的同情。我见机提问:森林里怎样才能变的更亮呢?小鸟的朋友会采用什么方式来帮助它呢?幼儿们思维活跃,踊跃发言。有在森林里安上一盏盏路灯来照亮道路;有请小鸟的朋友萤火虫,打着小灯笼为小鸟照明等,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我顺势向幼儿渗透互相帮助,助人为乐的教育思想,表扬那些热心帮助小鸟找家的同学。而“小鸟”也破涕为笑,亲手把一朵朵小红花戴在帮助过它的同伴的胸前,以示感谢。戴上红花的幼儿兴高采烈,没戴上花的幼儿更加踊跃,让幼儿充分体会助人为乐的喜悦!俗话说:“趁热打铁”。我不失时机地提问:如果你迷路了怎么办?把安全意识贯穿在游戏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绘画时,不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作品,鼓励他们大胆描绘,大胆用色,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作品。在整个游戏活动中,幼儿边想,边说,边演,边画,脑、口、手并用;让幼儿学会思考,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美,即训练了形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在游戏中懂得去关爱他人;学会正确面对迷路这样的困难,从小培养自我保护意识。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学而不厌,乐而不散,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素质。
三、在游戏活动中体现多学科合作教学
以美术课为主,根据活动内容,把美术教育与各项关学科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多元整体教学模式,使教学取得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玩是孩子的天性,泥工课是他们最喜欢的。因为泥的可塑性强,便于制作修改,幼儿们做起来没有压力,无拘无束。但传统的泥工课总是教师先示范、讲解,再带领幼儿一起做。幼儿往往被教师“牵着鼻子走”,除了教师教的,别的事物幼儿即想不到也做不出.更有一部分幼儿处于“启而不发”,“看而不会”的境地。严重限制了幼儿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在《小小食品店》一课中,我在课堂上尝试推行合作教学。在上美术课时我打破了以往单一的秧田式座位排列方式,而是采取多样化的座位排列方式――方形或圆形,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人员、实力大致相等,围坐在一起,这样便于幼儿交谈,讨论,合作。在带领幼儿欣赏分析作品后,我布置下学习任务,每组以组长为交流中心,人人都有发言权,这样幼儿可以畅所欲言,大胆想象。制作上各组员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你做一个红苹果,我做一串紫葡萄。每个人都参与到制作中,都能露一手,都能体现自己的作用。遇到困难时,我引导小组集体讨论,互相帮助,解决问题。整个课堂气氛轻松和谐,人人都能当“老师”,都有一定的成就感,原本幼儿之间的优弱差异逐渐消失了。幼儿的作品在各方面都有质的飞跃。
第四篇: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摘要:在幼儿教育时期,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要让幼儿在启蒙教育时期都能对学生产生一个很好的兴趣,在宽松愉悦中学习,这样的心态对他们以后的继续学习是一种情感上的铺垫。针对幼儿爱玩好动的特征,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科学合理地设计游戏,做到游戏与知识教育的结合,游戏与竞赛机制相结合,并且还要有效控制游戏教学的开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重要价值,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游戏教学;幼儿教育;重要性;应用
引言
孩提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单纯的阶段,总是对外界的事物充满新鲜感与好奇,尤其爱玩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对游戏有着极大的喜爱。然而身心不成熟的他们对学习还不够专注和认真,那么我们幼教老师想要提高教学成效,让幼儿真正学习到知识,就必须将学习与游戏做到有机结合,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知识。可见,游戏教学法是当前对幼儿教育一种可行的教育方法,不仅让幼儿学习到知识,同时还能锻炼观察与动手能力。
一、游戏教学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1.拓展知识面,提高身体素质
对于我们年纪比较小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收获知?R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不同于我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教学,游戏教学中幼儿往往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能够从各个角度学到不一样的知识,而不限于课本上的知识点,对幼儿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满足不了的。同游戏学习避免了长时间的久坐,对他们的身体素质也是一种提高[1]。
2.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要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做一件事也就是十分主动,功效也自然水到渠成。幼儿时期的孩子常常不易集中注意力,所以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幼儿教育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但无法起到教学的实际成效,还抑制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的孩子对游戏有着十分的喜爱,若是能让游戏成为一种教学形式,那么孩子将能愉快地接受,才能接受学习与教育,产生学习兴趣。
二、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1.游戏教学与知识教育相结合
游戏教学应用在教学的初衷就是辅助教学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成效,所以我们要认清的是我们开展游戏的目的,主要是让幼儿学到知识,而不是单纯地放松与娱乐,只是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开展帮助学习。所以我们的游戏教学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必须是将需要学习的内容与游戏有机结合,让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2]。那么我们在设计游戏需要将我们要讲授的只是融入到游戏中,只有这样带有目的性的游戏方式才是真正符合我们幼儿教学课堂的。让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到知识,同时又让他们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比如在教幼儿认识汉字的时候,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这样的游戏:选择两人一组,其中一人根据教师提供的卡片上的字,用鼻子进行笔画的书写,让另外一个同学猜出那个字,一轮过后让他们两互相交换角色。这样的游戏方式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学到不同角度的知识。通过反复的比划加深对汉字的记忆,而通过联想与想象猜出汉字锻炼幼儿的想象与思维能力。
2.游戏教学与竞赛机制相结合
把竞赛的机制引入到我们的游戏教学中能激发幼儿的学习激情,同时能够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为今后长远的发展做好铺垫。幼儿时期的孩子通常都具有较强的好胜心理,如果将竞赛机制引入到游戏教学能很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提高每位幼儿的参与度,同时在竞争中培养了竞争的意识,通过竞赛的进行,在潜移默化中又掌握了相关的机制,可见竞赛的开展对幼儿教学是一个十分具有可行性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开展一个知识抢答的比赛,老师收集素材并设计问题,根据每一个问题加入提示信息,让幼儿通过抢答的方式进行回答,回答正确进行积分,错误者则要表演节目。这样简单的体制,让幼儿在竞争中收获知识,同时对幼儿的各方面的表演才能有极大提升。
3.开展符合幼儿年龄段的多样化游戏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于外界的感知以及理解能力不尽相同,在幼儿游戏指导教育中,教师应该做到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设置不同的游戏,因此要想使游戏指导教育质量得到提升,就必须抓住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开展不同的游戏。另外,在具体的游戏指导教育中,教师还应该细心观察幼儿,针对不同程度的幼儿进行相应的引导,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学习和成长[3]。例如在小班中开展“赶小猪”的游戏活动,就要降低难度,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小班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体验游戏的快乐,而不是锻炼持拍赶球的技能;进入中大班后,难度逐步增加,如设置障碍、曲线前进、锻炼正确持拍技能等。再比如在“老鹰抓小鸡”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将这一活动设置在年龄相对大一点的幼儿游戏指导教育中,然后在具体的游戏中仔细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引导幼儿积极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
4.全面有效控制游戏教学的开展
我们在把游戏引入到我们的教学中的时候,需要注意到对游戏的三个控制:第一,对游戏形式的控制,无论怎样的游戏都要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与发展情况,不能对他们的发展起到消极作用;第二,游戏时间的控制,我们的孩子的自控能力常常不足,这就需要老师的及时控制,不能沉迷于游戏不顾学习;第三,对游戏难度的控制,在孩子能接受的范围内设计合理的游戏才能帮助我们的幼儿教学,难度过低和过高对我们的教学都是一种反作用[4]。只有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孩子的自身特点引用游戏,才能对教学起到推进作用。
结语
总之,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如何培养他们祖国将来的栋梁,这是我们当前幼儿教育要思考的问题。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积极引用游戏教学对我们的教学大有裨益,未来发展道路漫长,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努力,从而充分发挥出游戏教学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夏璐.浅谈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界,2014(10):29-30.[2]林淑容.论在幼儿教学中运用教育游戏的模式[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5(02):23-24.[3]梁娜.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01):35-36.[4]武丹.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41-42.
第五篇:在游戏情境中体验美术活动
在游戏情境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摘要】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大多赞成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主张以游戏为载体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幼儿园的教学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进行的学习活动。游戏的价值在于幼儿通过游戏实现了认知、情感和人格的发展,它具有顺应幼儿发展的价值;教学的价值则在于将幼儿的发展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它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但是它们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每一个教育活动中应充分考虑使游戏与教学得到优化结合,充分认识游戏和教学这两类活动各自的性质及其价值,并根据幼儿个性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等因素来确定教育方案的价值趋向。在这学期,我将游戏与小班美术教学活动进行了优化结合的尝试,有了以下一些心得。
【关键字】游戏
教材
环境
兴趣
苏珊.郎格认为,艺术是一种情感的符号。学前儿童的美术中充满了情感的色彩,早在儿童使用笔、颜料画画之前,他们的视觉就有明显的对色彩形象的审美偏爱,表现出一种情绪的倾向。到幼儿期符合儿童自身的生活经验、愿望的美术作品,会使幼儿感觉到兴奋和满足。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爱游戏”是幼儿最重要的天性。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1925年)一书中谈到幼儿心理时,将幼儿的心理特点归纳为七点,其中第一点便是“小孩子好游戏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工作,在游戏中身心才能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发展。幼儿园的教学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进行的学习活动。游戏的价值在于幼儿通过游戏实现了认知、情感和人格的发展,它具有顺应幼儿发展的价值;教学的价值则在于将幼儿的发展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它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它们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每一个教育活动中应充分考虑使游戏与教学得到优化结合,充分认识游戏和教学这两类活动各自的性质及其价值,并根据幼儿个性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等因素来确定教育方案的价值趋向。
但是,在实际的幼儿园教学中,特别是绘画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游戏对于幼儿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又陷入了机械模仿学习的困境——注重临摹训练,以画得象不象作为绘画的评价标准。幼儿感知经验少,表象贫乏,思维的直觉行动性以及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差、绘画技能临摹水平低这些特点使得一些孩子在一次一次的失败中绘画的兴趣被磨灭了,陷入了讨厌画画,怕绘画,怕画得不好,不画而更画不好的怪圈中。然而,如果我们能正视孩子的年龄特点,遵循孩子的绘画规律,把孩子的绘画过程看作是游戏的过程,情况就大相庭径了。因为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是幼儿的主导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绘画”的观点很早就有人提出来过,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观点一:幼儿画画的动机之一是人类本能的驱动。幼儿正是在握笔涂画的游戏中获得了“动作”和“痕迹”的刺激所产生的愉快。也就是说,画画对于孩子们来说,实际上是一种游戏。
观点二:游戏是幼儿绘画过程中创造性表现的需要,幼儿创造性表现的内部心理因素之一是愿望,可以说,在幼儿绘画过程中,这种愿望就是游戏。
观点三;用画来做陈述事物的游戏是儿童绘画的出发点。儿童作画时,往往边画边发出模仿事物的声音。如画战争场面时,便发出坦克、大炮的轰鸣声,其笔道沿着炮膛“出发”,“打”到敌方的物体上发生爆炸,口中发出爆炸轰响„„他们没有在意坦克的结构是否合理,部件是否准确,飞行中的炮弹是否能看清楚。他们入迷地画——如同“摆家家”一般地进入角色。可见儿童绘画的出发点是用作陈述事物的游戏,而不是着意表现客观对象。
观点四:幼儿画画的过程是游戏的过程。1岁的儿童.就能拿起彩笔乱涂乱画,感到新奇和快乐。彩笔和玩具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概念,能画出线条,是这种“玩具”的特殊功能。他们从不考虑有没有掌握技法和表现能力,面起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没有计划性,不计较画面的效果。不论画成什么样子,自己感觉都十分良好。
在国外,美国幼教界也非常重视幼儿绘画游戏化心理,认为艺术过程的体验比结果更为重要。日本选择绘画内容也很注重幼儿绘画要体现其游戏与生活,从而引发幼儿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我也开始了让幼儿在游戏中学绘画的实践,采用游戏化的手段,使教育语言成为孩子能听懂的游戏化语言,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得到发展,让他们感到绘画活动本身就是轻松愉快的游戏。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并带有游戏性的教材
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美术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就可以设计“给小兔喂青草”、“熊猫吹泡泡”、“小鸭游泳”等绘画内容。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我帮妈妈绕绒线”、“画气球”、“捏糖葫芦”等等。
同时选择的教材还必须具有游戏性,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如在涂色练习中,为了让幼儿掌握涂色的技法,我让幼儿来擦香香:“一定要把脸上每个部位都要擦到,这样才能露出漂亮的小脸”,对于幼儿在涂色中空隙,我会提醒他:“这儿还没擦到,快擦满了净”„„幼儿操作完后会十分兴奋地说:“我看到美丽的小脸了!”这时,幼儿感受到的是一种游戏的快乐,而丝毫没有感觉到涂色练习的枯燥感。
二.创造具有游戏性的美术活动环境
要使游戏与美术教学优化结合,就要优化与美术教学相适应的物质环境,使环境创设具有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常常与教育环境提供的有利机会和条件有关。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
(一)选择丰富有趣的材料。
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幼儿动作协调性、操作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弹子让幼儿滚画、提供毛线让幼儿进行线拖画等。如在喷画活动
“放烟火”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装有水粉颜料的喷壶,幼儿只需轻轻一喷,纸上便会散开一朵朵美丽的烟花。而一种颜色与另一种颜色交织在一起的时候,细心的孩子回惊喜地发现——烟火变颜色了,真美呀!红和黄、蓝和黄、红和蓝„„幼儿乐此不疲地“放烟火”并自豪地说:“我的烟火变颜色了„„”一个个都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二)、创设自主参与的绘画环境。
要让绘画成为一种幼儿自发的游戏,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让幼儿想画的时候有东西可画,就必须为幼儿创设一种自主的、不受拘束的绘画环境。放上一些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提供一些简单的绘画工具、一面展示墙,让幼儿想画就画,并把自己的作品张贴在展示墙上,充分体验到自主绘画的乐趣。
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绘画活动
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
(一)、以游戏的口吻导入,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绘画活动“小兔过生日”中,请小朋友扮演小动物,“小兔”邀请“小动物”参加自己的生日聚会——游戏的参与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幼儿,并在“小兔”的要求下,耳朵长在头顶上的“小动物”站在“小兔”的右边,耳朵长在头两边的“小动物”站在“小兔”的左边。这时,在幼儿讨论与“排队”中了解并绘画出各种小动物的头部不同特征。还有在绘画活动中“帮妈妈绕绒线”中,我在活动的开始,就和幼儿一起玩绕绒线的模仿游戏,在体验绕绒线的手臂绕环动作后,再让幼儿在纸上为妈妈“绕绒线”,学习画圆圈线。教师利用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来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引过来,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二)、在玩中发展幼儿的美术技能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3-6岁的幼儿的学习是通过游戏实现的,只有在游戏中激发起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才能让他们自觉自愿学习。以娱乐、玩耍的方式,使幼儿饶有兴致的反复学习和操作,通过幼儿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中进行学习绘画。这种方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可以在毫无思想负担以及自然、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获得知识技能。对于幼儿来讲,年龄越小,越没有明确的 3
目的,他们常常把绘画活动当作一种有趣的游戏,绘画起来也就十分投入、大胆、无拘无束。
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在玩中观察--在情景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思维想象--在鼓励中创造表现”的活动模式。比如,为了让幼儿学画短竖线,我们设计了“可爱的小白兔,请你来做客”的活动:先组织孩子们到草地上打滚、翻跟头,感受草地的茂密、柔软,通过触摸小草来观察草的色彩及外形,既在“玩中观察”。然后,在室内设置情景,以木偶小兔的口吻简洁、明了地向幼儿提出要求,激发他们的作画愿望,既“在情景中产生兴趣”。接着在幼儿作画过程中紧紧围绕情境表演向幼儿提出要求。如“草长的什么样?它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你的草地鲜花盛开,小兔肯定会更高兴”等,以激发幼儿大胆想象,既“在活动中思维想象”。这一做法既面向了全体,又让有一定绘画技能的孩子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最后给孩子留出充裕的作画时间。画好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纸兔奖给孩子们,让他们贴在草地上,并鼓励他们:“这片草地又多又绿,真好!瞧,可爱的小兔来做客了!”这些鼓励能使幼儿积极创造、表现,而那些落笔胆小或缺乏毅力的幼儿也会因此增强信心,既“在鼓励中创造表现”。
(三)、教师指导语言的游戏性。幼儿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并且对一件事情的兴趣保持的时间很短,因此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采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有一次在“把大狮子关起来”这一绘画活动中,我给每一个幼儿的操作纸上都画上一根竹签,要求幼儿画糖葫芦,然后送给客人吃。小雨小朋友画了几笔便拿着画纸跑上来说:“老师,我画好了!”对此我以一个客人的身份对她说:“是吗,让我看看你做的糖葫芦圆不圆?”“哟,你看的糖葫芦被水咬了一口啦,!快把糖葫芦做圆点。”小雨听了赶紧下去又认真地画了起来。用游戏的形式开展绘画活动,对幼儿来说绘画本身就是游戏,他们在涂涂抹抹中表现自己的感受、心情,享受绘画游戏带来的乐趣。因此,游戏化美术教学,在小班幼儿当中是非常可行的,通过游戏与美术活动的结合,通过游戏让幼儿有更充分的生活感受,就使幼儿在动动、玩玩中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更提高了绘画的积极性,为中班的美术教学作好了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