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写作梦教案设计

时间:2019-05-12 22:2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我的写作梦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我的写作梦教案设计》。

第一篇:1、我的写作梦教案设计

《我的写作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查查字表中的“咯噔”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查查字表中的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文中作者的写作之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那么你的梦想是什么呢?

2.学生发言,谈谈自己的梦想。

3.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诗歌,在诗作中,小作者描绘了他的梦想,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梦想是什么,他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又做了哪些事。(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读通课文。

2.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正音。

3.指名学生分小节读文。

4.说说作者的梦想是什么?他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做了哪些事?他的梦想到底实现了么?他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①梦想:写作

②邮寄作品,投稿;漫长地等待

③梦想没有实现

④他并没有因此而沮丧退却,而是乐观地继续努力。

5.引导学生通过回答以上的问题,理清课文的脉络。

三.学习第1.2小节:

第一课时

1.指名学生朗读这两个小节。

2.说说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作品寄出去的,当时他的动作是怎样的?

踮起脚:说明他年龄很小,年龄虽小,却拥有一个写作梦,志向远大

3.指导学生读一读作者当时的心情。

沉甸甸:饱含着小作者的满腔写作热情,自信和渴望被发表的心情

4.思考:第二小节写的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我”投寄稿件后的心情

②比喻:把自己邮筒前寄信比作放飞鸽子,实则放飞的是自己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

5.“放飞鸽子”这一比喻,有个动词用的特别好,请同学赏析“托起”。

托起:小作者的认真,郑重。

6.引导学生想象出当时的画面。作者当时的心情如何?

7.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识记生字。

2.书写,教师指导“载”、“蓄”等字。

载zǎi ①年 ②刊登

三年五载;下载;记载 zài ①装载 ②又

满载而归;载歌载舞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说说作者的梦想是什么?他的梦想实现了没有呢?

2.复习生词。

二.学习课文:

(一)第3—5小节

1.自读课文3—5小节,作者想象自己的文章是否被发表了,体会小作者不同时期的心情。

第3节:“我”投寄稿件后的美好幻想。(直率表达内心感受,骄傲、自豪)第4节:“我”要一天天等待“我”的文章登载。(期盼、心怀希望)

这一小节我们看到了小作者的冷静与执着,告诉我们,追求之路并非坦途,有追求之心而无执着之意,成功之门也不会被敲开。

2.如果没有被发表,作者当时又会是怎样?从文中哪里看出?(第五小节)

第二课时

3.这个秘密指什么?为什么没有谁会知道?(敏感)

4.为何“我”会忘得干干净净,“我”忘掉的究竟是什么?

“我”会忘记这次没有成功的结果,但不会忘的是追求这个写作梦。

5.指导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二)第6—7小节

1.默读课文的6—7小节。看看作者的梦想到底实现了没有?描绘一下当时的情景,边读边体会。

2.他气馁了么?你从哪儿知道的?

3.说说从最后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

4.为什么把邮筒比作储蓄罐,“大大的”仅仅指邮筒的体积大吗?

邮筒就是作者的写作梦,需要不断的努力,一次次的创作,存储知识,才有可能实现。5.你是怎样看待作者的这个梦的?

“我”的梦看似遥不可及而且没有实现,但他并不荒诞,而是充满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表现了当代儿童的健康情趣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有梦想有追求,童年生活的情趣就在造梦、追梦的过程中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三.升华感知,体会梦想:

1.你的梦想是什么?

2.看了小作者为了他的梦想做的努力,你有什么感受?

3.你认为你应该为了你的梦想做怎样的努力,你会这样去做么? 四.小结全文:

任何人在自己年幼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美好的梦想,有的人长大后这个梦想变成的现实,他实现的自己的梦想。有的人,梦想只是小时候的一个“梦”,他并没有花力气让它变成现实,如果你们想让自己的梦想实现,请为了它而努力吧,相信你们也会成就自己的梦想。

第二篇:《我的写作梦》教学设计

《我的写做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查查字表中的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查查字表中的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文中作者的写作之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那么你的梦想是什么呢?

2.学生发言,谈谈自己的梦想。

3.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诗歌,在诗作中,小作者描绘了他的梦想,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梦想是什么,他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又做了哪些事。(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读通课文。

2.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正音。

3.指名学生分小节读文。

4.说说作者的梦想是什么?他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做了哪些事?他的梦想到底实现了么?他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5.引导学生通过回答以上的问题,理清课文的脉络。

三.学习第1.2小节:

1.指名学生朗读这两个小节。

2.说说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作品寄出去的,当时他的动作是怎样的?

3.指导学生读一读作者当时的作者。

4.思考:第二小节写的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5.引导学生想象出当时的画面。作者当时的心情如何?

6.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识记生字。

2.书写,教师指导“载”、“蓄”等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说说作者的梦想是什么?你如何看待他的梦想的?

2.复习生词。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3—5小节,说说作者想象自己的文章是否被发表了,体会当时的心情。

2.如果没有被发表,作者当时又会是怎样的心情?

3.他气馁了么?你从哪儿知道的?

4.指导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5.默读课文的6—7小节。

6.看看作者的梦想到底实现了没有?描绘一下当时的情景,边读边体会。

7.说说从最后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看待作者的这个梦的?

三.升华感知,体会梦想:

1.你的梦想是什么?

2.看了小作者为了他的梦想做的努力,你有什么感受?

3.你认为你应该为了你的梦想做怎样的努力,你会这样去做么?

四.小结全文:

任何人在自己年幼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美好的梦想,有的人长大后这个梦想变成的现实,他实现的自己的梦想。有的人,梦想只是小时候的一个“梦”,他并没有花力气让它变成现实,如果你们想让自己的梦想实现,请为了它而努力吧,相信你们也会成就自己的梦想。

第三篇:我的母亲教案设计1(范文模版)

八年级语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揣摩语言,学习通过富有表现力语言表现母爱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材料展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3、感受高尚无私的母爱,从而理解和关爱自己的母亲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材料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感受高尚无私的母爱,培养美好的情操 方法与手段:阅读 感悟 探究 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图导入

这幕手与手的触碰使大家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母亲,的确,一双呵护的手,一个温柔的笑,一串晶莹的泪珠,一条操劳的皱纹都勾勒出一位母亲的形象,都能给儿女留下永不磨灭的记忆,“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慈母情都是相通的,慈母情是人世间最圣洁、最无私、最伟大、最永恒的亲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著名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的母亲,感受他那份浓浓的慈母情。”

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作者资料介绍:结合课本注释,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邹韬奋(1895—1944):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祖籍江西,生于福建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在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主编了《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1944年7月病逝,中共中央接受他遗书的申请,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

2、字词的注音与解释

瞥见(piē)------很快的看一下。憧憧------往来不定的样子。

蹑手蹑脚------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娓娓动听(wěi)------健谈而且感人。娓娓,言谈动听。巡阅-------巡行观看。

歉疚------感到对不起比人,内心痛苦不安。

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人,也泛指指导有方。循循,有步骤的样子。诱,诱导,教导。

万籁俱寂------形容一点声音也没有。

饮泣吞声-------泪流入口,哭不出声。形容十分悲痛而不能公开发泄。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翻来复去,睡不着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来阅读课文,初步感知,给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第二部分:(3-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第三部分:(7-8),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还年轻,概括母亲良好品质。

2、作者选取母亲生前的几个闪光片断来塑造母亲的形象?请同学们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

1、元宵母亲背我赏灯

2、讲述小说娓娓动听

3、儿子受罚母亲落泪

4、灯下熬夜为儿做鞋

四、精读片段,探究赏情

1、通过这些片段,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试用下面的句式说一句话 读了这些片段,你看到了怎样的母亲(请试着填空)读了__________我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__的母亲。【例子 】

读了母亲背我元宵赏灯,我看到了一位慈爱、美丽的母亲。读了讲述小说娓娓动听,我看到了一位善良多情有文化的母亲。读了儿子受罚母亲流泪,我看到了一位怜惜、疼爱子女的母亲。读了灯下熬夜为儿做鞋,我看到了一位辛苦、勤劳能干的母亲。

2、学习小组探究: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话语、那些事例、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跟同学们分享一下你的看法。(分成四大组,每组分析一个片段)【例】①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 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②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

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③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

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④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3、角色互换,推测心理,感受母爱

精读课文,揣摩一下母亲在四件事中的心理活动,揣摩的是“母亲”的心理,进行独白。(以组为单位,一个组独白一个片段,派代表起来表演独白,其他组同学点评,并有学生表演的独白,提炼出“母亲”对“我”的爱)

要求:

1、要用第一人称“我”

2、还要符合“母亲”的身份、语气、情感等 【例子】:①我独白这个片段:“我”醒来看到“母亲”熬夜为“我”做新鞋子,感到歉疚不安,觉得自己成了“母亲”的拖累。【独白一】:我想,“母亲”会这么想:儿子啊,你是不是看到我熬着夜为你做鞋,心里觉得歉疚不安,觉得成了娘的拖累了呢?唉,我的傻儿子啊,你是真不懂娘啊„„ 【独白二】:只要想象一下你拿到新鞋子的惊喜,娘就是再累点,再晚睡一会儿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你是快乐的,娘就是幸福的为你付出的再多也都值得你不是娘痛苦的负累,你是娘甜蜜的负担啊!

体现出“我”在心疼“母亲”的同时,她也是心疼“我”的,为了不让我那么担心,她同意我陪着她一起做,对我的一种疼爱。

五、品位语言,感悟真情

1、“我自己呜咽着背„„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 “母亲”在喊“打得好”时是“勉强”喊出来的,请问这“勉强”一词有何情味,能否去掉呢?

【明确】不能去因为“勉强”一词说明“母亲”的“喊”不是情愿的,她其实更心疼“儿子”。“母亲”虽然心疼“儿子”,但为了“儿子”能够上进,她还要竭力忍着这心疼。还表现了“母亲”面对“儿子”挨打时矛盾复杂的心情

过渡:这实在是一位爱恨交织,又爱又痛,却又能做到爱而不溺,疼而不娇——这真是一位爱并清醒着的母亲。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这种爱痛交织的心情再读这段话,然后想一想“母亲”喊着“打得好!”好在哪里? 【明确】“打得好!”好在可以让他猛醒,从此不再拿读书当儿戏

“打得好!”好在让他知道小孩子要读书上进,否则家长就饶不了你!【说理】

“母亲”喊着“打得好!”意在让孩子铭记这顿打,以此作为励志的起点啊!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种现象:生活中,我们常常对外人很宽容,却往往苛责了生命中最至爱的人。比如父母,他们讲我们一句,我们就是忍受不了。但是外人讲我们的时候,我都受再大的委屈,冤枉,都可以忍。但是在自己父母这里就不行了,他们说一句,我们顶十句。其实他们也一样,看到人家的孩子,做什么都是好的,回到家以后,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人家的孩子比较,会讲,你看,人家谁谁多好,总是看不到自己的孩子的好。后面我想想,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至爱,所以就多了一份期待,一份希望,希望我们在打击中成长,在逆境中变得更加的强大。

【过渡】所以通过以上对事件的揣摩和语言的品析,我们读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挚爱。我读懂了“母亲”的心。还明白了“打”其实是母爱的另类语言,“母亲”的爱原来就藏在最平凡的琐事中。

2、难点追踪: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读了课文后,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环境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

【明确】邹韬奋成长的家庭仍是一个封建家庭,妇女在家庭里没有地位,母亲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母亲早逝也说明当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极差。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家庭。邹韬奋成长的这个家庭环境重教育,重文化,对子女要求严格,这是好的;有母爱的温暖,有母亲努力劳作的榜样,有文学熏陶,这些也是好的,但是体罚是不可取的。

六、本文小结

1、写作特点: ①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②穿插必要的议论深化思想内容 ③语言细腻、真挚、深沉

2、结束语:大声说出爱

真是母亲的存在才造就了我们的存在,不管我们经历了什么,快乐的或者是悲伤的,都不能抱怨母亲,因为正是她们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感觉,什么是悲喜,是她们赋予了我们得到的机会和体验的权利,每一次经历都是一次经验,让我们学会成长,不要一味的抱怨自己的悲哀,要从悲哀中学会让自己快乐,而不是把悲哀扩大化,悲哀的扩大不会得到更多人的怜悯来帮助你,只会伤害到身边真正关心你的人,又何必了,学会感恩,会让我们对世界有美好的认识。

班会课上老师曾送给同学们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有爱就要勇敢说出来,让母亲知道我们懂,懂得她们的付出,懂得珍惜,懂得感恩。11月25日就是感恩节了,请大家不要忘记也给自己的父母送上一份温暖啊!

七、布置作业

【板书】

片段 母亲

母亲背我元宵赏灯-------------慈爱、美丽 讲述小说娓娓动听-------------善良多情有文化

儿子受罚母亲流泪-------------怜惜、疼爱子女

灯下熬夜为儿做鞋-------------辛苦、勤劳能干

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激赞美之情。

第四篇:教案设计1(定稿)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属于大气在地理环境形成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材把理论系统提升到了现实设计层面,以人类在生产生活环境中的所感所悟来应验学生的认知规律。因而在教学时应突出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拟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并依据内容需要,教学方法上还可以采用观察学习法、材料学习法和思辨学习法。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对学生的分析

基于高一学生已初具地理思维能力,在教师指导下,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可以用学生所掌握的初中地理知识及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迁移到本节内容,进行探究学习。

(二)对教材的分析

1、本节内容抽象、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学中要明确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重点:①北半球冬、夏大气活动中心的分布与成因

②季风环流成因与特点

③利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①大气活动中心怎样影响天气和气候

②影响我国天气和气候的大气活动中心

2、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前后呼应

本节教材前应大气热力和动力两个因素,后呼天气和气候,步步深入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海陆热力差异导致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

2、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实际分布是气压带、风带移动并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的结果.3、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

4、了解海陆分布和气压带移动是形成季风环流的重要因素

5、了解季风环流的概念与地区分布

(二)能力目标

1、运用大气活动中心南北移动原理,分析南北纬30º—40º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的不同

2、分析亚洲冬、夏季风示意图,说明季风环流在亚洲的分布

3、学会分析东亚与南亚季风环流的成因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了解身边气候的变化。应用知识分析气候的多样性、复杂性,从而培养学生利用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的思想

2、通过学习,认识祖国、家乡的一些气象知识;理解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进行唯物辩证法的教育

(四)过程与方法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把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引入课堂。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重新整合教材,创设情景,发现问题——探究式的解决问题——拓展问题。

三、组织课堂教学

(一)导入——发现问题

1、从身边的感受导入:夏季游泳时感觉水体比较凉爽,而冬季在水里则感觉比大陆温暖。为什么?

2、从已学过的地理知识导入:

气压带风带北移时,副热带高气压带在海陆轮廓图上如何分不?气压带风带南移时,副极地低压带南移到什么地区?

我国广大地区为什么夏季风来自海洋,冬季风则来自西北内陆?

(二)新课——探究式解决问题

1、解决寻找本节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核心问题:大气活动中心分布和季风环流(确定核心问题的方法:学生速读——发表个人意见——师生互动达成基本共识)

教学过程:从不同季节和地区看大气活动中心分布及东亚、南亚大气运动状况。教学方法:播放<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指导学生看书、读

图,提出问题切入角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问题一:

北半球1月和7月欧亚大陆及北太平洋大气活动中心如何分布?(在学生看书归纳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从亚洲及北太平洋看:

一月 七月

亚洲大陆 亚洲高压(西伯利亚、蒙古高压)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北太平洋 阿留申低压 夏威夷高压

从南半球看:气压基本呈带状分布 问题二:季风是什么?全球季风最典型地区在哪?

教学方法:切入问题,指导学生看书。反之亦可,发挥学生自主

性。问题三:东亚、南亚不同季节风向如何变化?各有什么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教材《亚洲冬、夏季风示意图》,探究后发表各自的看法。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夏季:东南风

东亚

冬季风势力强

冬季:西北风

夏季:西南风

南亚

夏季风势力强

冬季:东北风

2、解决本节核心问题形成的原因问题——为什么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对图文进行观察、思辨。问题一:北半球冬夏季节海陆大气活动中心为什么不同?

教学方法:播放投影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学生分组讨论发表看法。(1)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大陆气温高,亚洲大陆形成热低压,把副热带高压带切断。从而在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在北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2)1月份,气压带、风带南移。在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大陆降温快,气温低,亚洲大陆形成冷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从而在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北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南半球气压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问题二:东亚、南亚不同季节风向为什么不同?这与大气活动中心分布不同有哪些联系?

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图文进行观察、思辨、自主探究获取知识。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原因

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3、解决大气活动中心分布和季风环流形成后的影响——怎么样

教学方法:学生根据以往所学知识和掌握的规律及课堂提供的资料大胆设想,——看书验证,举例说明对本课所阐述原理内容的理解——用科学的理论对人类在生产生活环境中所感所悟进行正确的解释。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认知,据此设计以下拓展问题研究:

问题一:北纬30º—40º地区从理论上说应该是同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但该地区大陆东西两岸气候则天壤之别,为什么会如此?

(此题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前因后果,为今后气候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阅读以下两则补充材料:(投影播放)材料一:《副热带高压带与我国的洚水和旱涝》

副热带高压带是全球性的大气环流系统。它经常活动在较低纬度上空,夏季最强,冬季最弱,对一些地区的天气、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有时只有一个,位于夏威夷附近:有时分裂成两个,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最为直接。它的强弱、进退,几乎决定着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分布以及水旱灾害的发生。夏半年,随着副高位置的季节性北移和加强,夏季风暖湿气流随之逐渐减弱,冷暖气流在副高北侧交锋形成的降水带也随之北上。就平均状况而言,春末副高位置大约在北纬15º—20º,雨带常位于华南。夏初,副高西伸北进到北纬20º左右,雨带也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形成长达1个月之久的梅雨季节。7—8月副高进一步北进到北纬25º—30º,雨带随之被推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退,雨带也随之南移,北方雨季结束。

副高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当有的年份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就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相反,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易出现干旱。

材料二:

………今年入春以来,内蒙古地区又一次气温普降,茫茫草原变为一片“银色草原”。据农业部统计,全区可利用草场90%以上受灾,有3100万公顷草场未能按时返青,3200万头牧畜面临“缺衣少食而死亡危险。

问题二:我国是一个多水旱灾害的国家,常出现北涝南旱、南涝北旱,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在亚洲范围内还能找出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吗?为什么?

问题三: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分析影响我国天气的大气活动中心有哪些?它们对我国农业生产会造成哪些具体影响?应如何防御?谈谈你的设想。

<以上两题设计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并用于实际,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五篇:教案设计1(范文)

篆刻社团教案设计

(第1课时)教学目标

① 让学生了解书法篆刻的起源,了解书法篆刻的意义。② 了解常用的篆刻工具。

③ 通过学习篆书,让学生对篆书有基本的了解,从而加强对书法的兴趣,提高对书法的修养和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重点是对篆书的发展历程的了解,了解常用的篆刻工具 难点是如何感受篆书作品的线条美,结构美和气韵美。教学准备

课前了解学生对书法的兴趣程度,收集一些书法篆刻的相关资料,书法篆刻作品。

教学过程

1、书法篆刻作品欣赏

篆刻作品欣赏(1)

会徽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主体为上部大红底色的白色“京”字图形,约占整个会徽的3/5。“京”字形状酷似汉字的“文”字,取意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整个“京”字图形为一个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京”字图形下是黑色的英文“Beijing 2008”字样,其下是奥运五环标志。

北京2008奥运会徽形象独特,英文的“北京”和2008年以及奥运五环,将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北京奥组委副主席蒋效愚此前这样表述会徽,“它体现出来的内涵非常丰富,把中国人含蓄的传统文化和中国人比较稳重的处事态度都展现出来”。

篆刻作品欣赏(2)

(千秋鼎盛同丽日,百年沧桑转新天)

篆刻作品欣赏(3)

.2、画印源流 中国印章起源何时?

1998年安阳殷墟出土的一方饕餮纹铜玺为现今所能证实的经考古发掘的年代最为久远的印章的话,那么,中国印章的历史应在商以前。中国使用石质印章的历史久远,早在印章的创制时期就有,从已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历代都有。仅长沙一地,新中国成立后至70年代就发掘出土西汉时期滑石印44枚,还有少量的战国时期的石质官私印。但是这些滑石印的用途都是陪葬所用。现藏故宫博物院的汉新莽时期的石质两面印“洽平马丞印”和“巩县徒丞印”是作为铸印母范用的,这是石印的另一用途。但宋元之后文人参与刻治石质印章的性质就不同了。今天,我们可以从宋元有关文献和文人篆刻家的史料中得到证实,宋代文人亲自篆刻石质印章已是很普遍的事了。然而,以石入印、自篆自刻,有确切记载并可见到印痕施之于画面流传至今的,元代的画家王冕是第一个。自宋元开始,石章在文人中成为普遍乐于采用的篆刻材料,使文人们不再处在篆刻的门槛之外,而是登堂入室,使文人篆刻集书篆、设计、奏刀镌刻为一体。从此以后,印章艺术成为文人气质、思想和审美趣味的直接体现,并真正成为诗、书、画不可或缺的有机成分。

3、篆刻工具

篆刻刀

印床

印石

小毛笔

印泥 篆字欣赏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5篆字的笔顺特点

笔顺是写好篆书的关键之一,合理的笔顺有助于字的结构安排,有助于书写速度的提高。因此,掌握篆书的笔顺,对初学者来说,也是入门的一把钥匙。

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重要的是和汉字不同的笔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篆书笔顺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把握好篆书的结体,做到匀称匀衡。

1.先中间后左右

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左右对称的其他笔画。

对于有中心长弧(一般为撇、捺笔)的篆字,应先从中间长弧写起,再写左右对称的笔画。

2.先外包后里头

对于有字框的笔画,一般应写出外框的笔画,随后再写框内的部分。这样可以控制篆字形体的大小,避免整体不一致。

3.先主笔后副笔

对于篆字中有主笔曲画的字,宜先写主笔后写副笔。

4.先副笔后主笔

篆字当中,个别有主笔曲画并起支撑的作用的字,应先写副笔后写主笔,以便更好的掌握重心。

5.灵活运用

对于笔画较为复杂的篆字,笔画要求并不过分强求一致,只要顺手,可以灵活运用,做到分布均匀就可。练习书写篆字

十 大

中 山

田 火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大 小 上 下 中 山 水 石 土 田 火 木 人 日 月

7、下节课要准备的学具

毛笔(软笔)、白纸、橡皮。

下载1、我的写作梦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1、我的写作梦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案设计1

    教案设计1 《大雁归来》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由此可见,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极为密切,根据课程标准及单元要求,本课注重培养学生学习......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写作梦》教案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学习重点 想象诗歌......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设计1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设计1 黄卓然 教学目的 1.领会文章的深刻思想 2.激发学生的民主意识 3.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 重点和难点 1.“人”的价格(即真正意义上的“人”) 2.人的三......

    《我是什么》教案设计(本站推荐)

    教学目标:1.认识“浮,雹”2个生字,会写2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2.在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在快乐的......

    有关《我是什么》教案设计(定稿)

    《我是什么》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与人的利弊关系。文中始终不点......

    教案设计(我)

    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三框《难报三春晖》教学设计 ──南宁市中小学学科德育教学录像课比赛 武鸣县宁武中心学校 梁爱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父母为子女......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我的写作梦》教案(共五则)

    导语:教案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

    数学教案设计怎么写

    数学教案设计怎么写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 (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