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第7册第7课《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0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音版第7册第7课《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音版第7册第7课《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

第一篇:人音版第7册第7课《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

人音版第7册第7课《友谊的回声》教

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充满着幻想与乐趣的回声——这一大自然的现象,并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

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2、聆听和表演歌曲《友谊的回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与神奇。学生在探究、设疑以及师生合作中学会歌曲;在倾听、实践、评价等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表现歌曲,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

3、在优美的音乐情境及有趣的游戏中,学会“f”、“p”强弱记号,并能自信的,自如地运用到歌曲的表演中。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复习反复记号“||::||”。

3、掌握前半拍休止2/4

oX

XX|……

4、认识A—B的二段体结构。教学难点:

1、学习使用气息控制声音的强弱。

2、认识并掌握力度记号“f”、“p”。了解“ff”、“pp”、“mf”、“mp”。

3、认识切分节奏“X

X

X|”,并熟练的运用。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音乐教科书第7册,第7课《回声》。

教具:钢琴、单簧管、录音机、歌谱、黑板…… 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师用琴声作为指挥棒,进行以下练习:

1、音阶练习: 2/4 上行

|

|

|

|

—|| 下行

|

|

|

|

— ||

2、音程练习:

2/4上行

2 | 1 3 | 1 4 | 1 5 | 1 6 | 1

7 | 1 — || 下行

7 | 1 6 | 1 5 1 3 |

2 | 1 — ||

3、三度跳进: 2/4

上行:

1 3 | 2 4 | 3 5 | 7 |

6 1 | 1 — || 下行:

1 6 | 7 5 | 6 4 | 2 |

3 1 | 1 — ||

二、情境导入:1、师:大家的声音真美,将这样简单的练

1 4 |

6 | 5

3 | 4 |45习都变得如此的动听,在这个世界上,人的声音是最美妙而复杂的。他能将大自然中很多的声音表现出来,例如:回声!设问:大家在什么地方听见过回声? 生答,师总结。

(简单介绍回声的形成等知识。)

2、师:我们就一起来向大自然学习这美妙的回声。分组进行“回声”模仿练习,师手势指挥: f

噢 ——

噢 ——

交换练习

3、师:大家声音的表现力可真棒,我们能为回声加音高吗?来,我们一起来试一

试。

师:钢琴演奏,生跟琴模唱。

2/4 f

pp

1 6 0 | 1 6 0 | 噢,噢

pp

7 5 0 | 7 5

0 | 噢,噢

pp

pp 1 6 0 | 1 6 0 | 7 5 0 | 7 5 0 |

噢,噢。

噢,噢。

4、师:同学们的表演真是美啊!尤其是加入音高后,声音是又准又动听。不过老师有一个小小的问题来考考大家。我们向着山林喊的声音是怎样的? 引导到“强”。而回声呢? 引导到“弱”。

大家想不想知道,在音乐中,用什么记号来表示“强”?什么记号来表示“弱”? 师讲解:

“f”表示强,“p”表示弱。

引申:

“ff”表示极强,“pp”表示极弱。

5、师:让我们大家再一次的来感受一下美妙的回声。2/4

pp

pp

1 6 0 | 1 6 0 | 7 5 0 | 7 5 0 |

噢,噢。

噢,噢。

师:同学们的表现让连老师也乐性大发,想不想听连老师也来一段?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听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师单簧管演奏《友谊的回声》 生答,师总结

这段音乐带给大家如此多的感受,我想大家和连老师一样也非常的想学会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

《友谊的回声》

三、新课学习:

1、师:竖起你的耳朵,我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的录音,并为这首歌曲划拍,听听

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

聆听录音,划拍视谱

生答:2/4拍。师追问含义。

2、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听完以后,你觉得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聆听录音,划拍视谱。

生:两段。师:为什么?(不追求答案的准确,为以后分析歌曲打下伏笔。)

3、师:我们先学习第一部分还是第二部分?

生选择。(假设由第一部分开始。)

师:老师先给大家唱一遍谱子,请同学们划拍跟着连老师心里默唱。

师范唱A部分旋律。师:下面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分组自己来学习。遇到问题的请举手示意,老师来帮助你。

生分组自学。

师钢琴单旋律作为背景,并用琴声指挥分组自学结束。

师:你们组最喜欢哪一句?

生答。师:能教教大家吗?

生当小老师,视唱旋律

师:来,我们一起来试一试。(钢伴,全体视唱这一乐句。)

师:还有哪组同学想把你最喜欢的那句教给大家?

生视唱,师解决难点。

师:我们一起来合着钢琴的伴奏把第一部分的旋律轻声地唱一唱。

师钢琴伴奏,生视唱A部分旋律。

4、师:第二部分不用老师教了吧!来,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钢琴伴奏,生视唱B部分。

师关注学生的情况解决难点。

5、师:我们一起完整的把两个部分的旋律唱一遍。

师钢琴伴奏,生视唱全曲。

6、师:同学们的脑瓜子真聪明,这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曲的旋律,真棒!听听连老师的给大家带来的歌声,能唱的同学小声地和连老师一起来。师范唱,钢琴伴奏。

7、师: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自己把歌词唱一唱,有问题的地方我们呆会儿来解决。生自学歌词后,师讲解疑难问题。

师:我们一起来跟琴唱一唱,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唱得最好。师钢琴伴奏,生跟琴完整演唱。8、师:前面我们讲到这首歌曲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现在我们来看,这首歌曲为什么这样来分?生答,师总结:第一部分写实,第二部分写意。师:什么是友谊的回声?

示范: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早上好!你们怎样办?不理老师?你们肯定也会说:老师,早上好。这一呼一应……(引出回声)

9、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吧!

录音伴奏,生表演全曲!

第二篇:第7课《回声》

第7课《回声》

一课时

《羊肠小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现《羊肠小道》主题音乐,让学生掌握骑驴主题、风光主题的旋律、风格及表现形式,从而更好的把握此作品的精髓,激发喜爱管弦乐作品的热情。

2、通过探究性的提问及体验,探索管弦乐器所刻画的人、动物、风光、危险经历等形象及情境,并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了解各管弦乐器的表现力。

3、通过合理的设计及安排,让学生在掌握主题音乐的同时,了解《羊肠小道》整个作品的结构及内容,并拓展《大峡谷组曲》其它作品,培养学生终生学生的意识。教学重点:熟悉乐曲的两个主题,并试着哼唱与表现。

教学难点:用听、模、演、创等音乐活动表达不同的体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聆听《羊肠小道》的动物协奏版。(2)师生问好。二:新课教学

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美国的科罗拉多的大峡谷吗?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峡谷之一,它全长呀有349公里,深1800米.在不同时间的日光照射下,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的色彩。今天让我们从图片中去感受大峡谷的无穷魅力吧。

2、简介大峡谷。播放图片.背景音乐(主题2)简介(陡峭山崖怪石嶙峋溪流湍急羊肠小道)师:瞧,大峡谷有着令人心惊的陡峭山崖,五色斑斓的嶙峋怪石,谷底有着一条条汹涌奔腾的急流,还有一条条的羊肠小道呢!

3、欣赏引子部分。

(1)提问:同学们,那什么是羊肠小道呢?

师总结:像羊的肠子一样弯弯曲曲的、很窄很细的小路。

(2)提问:在这样的羊肠小道上旅行,会是怎样的滋味呢?有一位旅行者他叫格罗菲,他将带着他心爱的坐骑去大峡谷旅行,我们先来听听他心爱的坐骑是什么动物呢?(剪切引子,突出驴叫声)

(3)师:为什么是驴呢?(叫声像驴)

师:什么乐器这么形象的表现驴叫声。(小提琴)师总结:是啊,小提琴演奏者用娴熟的技巧非常形象的模仿了驴叫声,从而刻画了驴的形象。

4、欣赏第一部分。㈠主题1的欣赏 A主题1旋律部分

(1)师:旅行开始了,听,旅行者骑在驴背上,他的心情怎样?(生:轻松、高兴)

(2)师总结:是啊!旅行者骑在驴背上是那样轻松、惬意,那么悠闲自得。嘴里还哼着小曲呢。他是这样唱的。

(3)出示主题1图谱,教师指图并范唱小音符。(4)学生跟琴练唱主题小音符。

(5)(并出示单簧管图片)先听一遍,再模仿唱

师:在这儿单簧管演奏出的爵士味更能让我们体会悠闲自得。让我们用DO模仿。

(6)律动并唱主题1.师:现在我们一起表现下骑驴者悠闲自得的动作,嘴时还哼着小曲呢。请第一组男孩子表演。

B主题1节奏部分

(1)师:旅行者这么休闲自得,毛驴肯定走得很轻松吧!我们仔细来听听毛驴的驴蹄声是怎样的?你也来模仿下好吗?

(2)师:刚才你用弹舌模仿得非常形象,让我们一起跟着做做。()请第二组男孩子来试试

(3)师:你们知道这里是用什么乐器模仿的吗?

(4)这里用椰子壳形象的模仿了驴平稳行走的形象。(出示实物椰子壳)这段羊肠小道是平坦还是曲折的?(平坦的)

(5)师:羊肠小道会一直这么平坦吗?我们听听接下去发生了什么事?仔细听驴蹄声发生了什么变化?

C颠簸部分

(1)师:听音乐之前,老师给两组男孩子一个任务,当你们听到骑驴音乐和驴蹄声时,请你们分别表现出来。

(2)师: 发生了什么事?驴蹄声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上坡还是下坡?(3)师总结:遇到非常陡峭的坡路,一直往下冲。如果你是驴,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怎么叫?

(4)模仿驴叫声。选择一个孩子进行表现。D主题1的完整表现。

师:让我们一起完整表现一下毛驴主题。(分工)㈡主题2的欣赏

(1)提问:老师告诉你们个秘密,格罗菲去过大峡谷很多次,既然大峡谷这么险峻,他又为什么要去多次呢?他看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去感受下。

生:景色。

(2)师:这里是什么乐器描绘了如此壮美的景色。

(出示圆号)师总结,圆号作为交响曲之王,具有非常强的表现力。在这儿运用柔润饱满的声音表现了大峡谷的壮美。

(3)师:当你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时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生:哇,好美啊!(4)师:格罗菲是这样赞美的。(出示流动线条)

(5)师指导学生唱小音符。再画着线条唱一唱。非常投入的唱一唱(6)师:请女孩子们有感情的唱一唱 ㈢主题1、2结合部欣赏

(1)师:大峡谷的美景真让人流连忘返,那格罗菲接下来又在做什么呢(生答边走边看风景)

(2)为什么(两个音乐都有)(3)师:那我们一起表现一次。㈣完整聆听第一部分(进行探究性学习)

师:大峡谷时而平坦,时而崎岖,而那景色又美不胜收。让我们完整聆听第一部分,聆听时请思考两个问题。边听音乐边用手指表示主题顺序。

A 主题出现的顺序是怎样的?(填空)B途中危险的经历几次,哪一次最危险?(1)边欣赏边用手指表示。

(2)师:遇到了几次危险?哪一次最危险?生:三次,第三次最危险,最后一次的坡更长了,一直往下冲。

5、欣赏第二部分

师:在经过这么一路的的簸簸,格罗菲和他的驴都累了,接下去的音乐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乐器音色有什么特点呢?他们在做什么呢?

师总结:钢片琴演奏梦幻般的音乐好像让人至身于美梦之中。

6、欣赏第三部分 师:美梦醒来之后,他们的旅行中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初听)

师:这段音乐中有没有骑驴主题呢?这段音乐中主题发生了什么变化?先慢后快。

与第一部分的主题有什么区别。师:主题这样的变化描写了什么?

7、完整欣赏全曲。

师:刚才我们是说到的旅行者格罗菲就是作曲家,他被大峡谷的美景所吸引,创作了《大峡谷组曲》,其中羊肠小道是其中组曲之一。作曲家把自己想象成了游览大峡谷的小牧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融入到了音乐之中,让我们也置身其中。现在让我们完整的欣赏,欣赏时也可以根据老师给你们分的角色进行表演。第一组男孩子哼唱骑驴主题,第二组男孩子来模仿毛驴的脚步声,女孩子来哼唱风光主题。

8、课后拓展:

师:同学们,峡谷组曲的其它四个乐章也非常有特色,我们可以在课后去了解。

二课时

《回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进行多种形式的音乐欣赏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2、了解齐唱、合唱以及无伴奏合唱等声乐演唱形式,并在具体的欣赏过程中加以巩固和深化;

3、结合听赏体会“回声”特点,并能通过有力度控制的演唱营造“回声”效果;

4、了解曲作者拉索的简要生平和创作特点。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对合唱、无伴奏合唱相关知识的认识;

2、技能目标:感受音乐各要素所传达的信息,从而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获得与音乐的共鸣,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体验“回声”效果并能运用力度的变化制造“回声”;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唤起学生对合唱(特别是无伴奏合唱)这种人类音乐精髓的情感共鸣,使其心灵得到美的洗礼和熏陶,加深学生对合唱艺术的热爱。

4、在欣赏过程中设计必要的音乐表现活动内容,对欣赏教学的目标达成是很好的辅助。学生只有亲自去尝试表现音乐了,才会对音乐的内涵有更深入透彻的了解。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对合唱(特别是无伴奏合唱)的艺术感受力,获得审美享受,提高审美能力;

2、辨别齐唱与合唱、有伴奏合唱和无伴奏合唱的区别,了解无伴奏合唱的特点。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学生用课堂记录纸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 入 部 分

一、准备活动:演唱歌曲《小瓜棚》,注意演唱的艺术表现力(播放教师在电子琴上事先录制好的多轨合成伴奏,教师指挥)。

分 析 点 评:通过对一首歌曲的复习演唱,引出学生对“齐唱”这种演唱形式的认识和理解,再结合两个合唱曲片段的欣赏,指导学生体会齐唱与合唱的区别、有伴奏合唱和无伴奏合唱的区别。

二、谈话与讨论:

(师):请大家说出刚才这首歌曲我们采用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为什么?(生):回答并讨论。

预见:学生有可能说出是“合唱”而非“齐唱”,所以讨论的中心应集中在明确齐唱是单声部的,大家一齐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合唱则必须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这个要点。

(师):现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两个声乐作品的片段,请大家保持安静,仔细聆听,并能够在听完音乐后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欣赏行为提出必要的要求)。

课件播放两首合唱作品片段,同时出示作品标题

1、童声合唱《让世界充满爱》(有伴奏)

2、童声无伴奏合唱《牧歌》

(师):音乐欣赏完了,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适时评价)现在老师有任务交给大家:

1、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出对两个作品的感受

2、说出两首作品在演唱形式上的不同之处

方法:上述两个问题的解答要求学生写在事先准备好的记录纸上,然后随机请几名同学说出自己的结果,教师对结果应予以肯定,并面向全体以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机。

预见:通过前面对齐唱的讨论,学生应该能够说出两个作品的演唱形式都是合唱,大部分学生也可以感受到两个作品有无伴奏这样显著的区别,所以在此环节不必过分纠缠,浪费时间。(师):“无伴奏合唱”是一种纯人声的、不加任何乐器烘托和渲染的合唱形式,因此对演唱技巧有较高的要求,可以说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高难度的、高级的合唱形式。无伴奏合唱能够很好地展现“人声”的美感,更深刻、更准确、更真挚、更贴切、更自然地表达音乐作品的风格和意境(总结归纳知识点)。分 析 点 评:合理地设置问题和悬疑,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能够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问题的解决尽量避免教师包办代替,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师):今天这节课重点欣赏的作品就是一首无伴奏合唱的经典曲目,也是我们本课的课题,至于是什么,还需要同学们通过聆听来给出答案。

分 析 点 评:继续设疑,步步为营,完成导课环节。新课赏析部分

一、听赏并为乐曲命名:播放童声无伴奏合唱《回声》,但不出示作品标题,请学生通过自己对音乐意境的感受,写出个性化的标题。

预见:练习中,学生写出与“回声”相关的标题的可能性极大,因歌词中有多处“回声”;但即使写出与实际不符的标题,教师也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复听《回声》并出示标题: 童声无伴奏合唱《回声》(尼德兰)拉索 曲

情境:课件播放《回声》——美丽的山谷,迷人的欧洲风情,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在《回声》如天籁般渺远而空灵的音乐衬托下渐次展开。我们仿佛置身于空旷宁静的山谷,大自然各种生命和谐相处,其乐融融;我们的心灵不禁怦然而动——啊,美妙的回声!

(师):当我们再次聆听了《回声》这首作品,你们一定有所感触,请把你的感受记录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三、深化与拓展:

(师):《回声》这首无伴奏合唱创作于16世纪,距现在已经有四百多年漫长的历史,但它仍然是世界各国合唱音乐会的经典曲目,常演不衰。你们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生):发表看法。

方法:教师可提示学生从作品的演唱形式、旋律特点以及情绪、意境等方面分析,特别要注意从实际感受出发,说真话。

四、教师归纳《回声》艺术特色:

1、作品采用了无伴奏合唱这种纯人声的音乐表现手法,使音乐高雅圣洁,给人心灵以宁静与安详;

2、采用了特殊的作曲技法,营造出“回声”的美妙音响,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从中感受自然、人与音乐的和谐统一。分 析 点 评:摒弃传统欣赏教学忽视学生感受,将学生思维局限于标题框架之下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还他们自由想象的空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新课程“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重要理念,为学生提供美的音响,用美妙动听的音乐打动孩子们的心灵;发挥音乐欣赏中的“通感”功能,音画交融,激发联想与想象,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教师的适时引导,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向理性思考转化,使其对作品的理解得到巩固和升华。

五、曲作者拉索的相关链接:

(师):感谢四百年前这位作曲家给我们留下这么优秀的音乐作品,让老师带你们来了解一下《回声》的作者拉索。

课件播放拉索简要生平及作品——

拉索:(1532-1594)尼德兰(现在的比利时)人,十六世纪“尼德兰乐派”重要的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两千多首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以声乐作品为主),包括弥撒曲、经文歌、牧歌、无伴奏合唱等。他继承了尼德兰乐派旋律优美、风格清新、丰富感人的音乐风格并将其发扬光大,他的作品从宗教音乐的传统束缚下逐步解放出来,充满世俗情怀和生活情趣,通俗风趣,明朗乐观。他的代表作无伴奏合唱《回声》历经漫长的岁月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世界各国音乐会常演不衰的经典合唱曲目。

一、再听《回声》,注意“回声”效果有哪些特点?(生):旋律的多次模仿、力度的渐弱变化。

(师):为了更好地体验“回声”的效果,我们不妨亲自实践一下,用你们自己的演唱来营造出“回声”,有信心完成吗?

二、“回声”练习

1、《回声》主题节奏动机的多次模仿,力度渐弱:(略)方法:将学生分成四个声部,人数递减,进行节奏卡农练习;

2、《回声》主题旋律动机的练习,分析点评:在欣赏过程中设计必要的音乐表现活动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亲自去表现音乐了,才会对音乐的内涵有更深入透彻的了解;同时欣赏教学也可以摆脱单一的教学形式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一、教师总结:

(师):在今天这节欣赏课里,我们听到的所有作品都是由国内著名的童声合唱团演唱的。你们知道一个合唱团如何才能演唱出如此美妙的声音吗?对,他们一定要经过长期刻苦的训练,特别重要的是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合唱是一种合作的演唱活动,也是培养团队精神、群体意识的极好的教育方式。日本NHK少年合唱团的教学口号是“合唱团里没有我只有我们”,意思是说在合唱团里演唱者必须牺牲自己声音的个性而积极地融于群体的音色中,达到声音的和谐、均衡和统一。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合唱的欣赏和实践,培养起与他人团结合作的良好品德。

二、在《回声》音乐声中走出教室。分 析 点评:渗透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实现多学科合作完善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体现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

三课时

《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以及对友谊的珍惜和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在师生互动式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并表现回声的力度变化。

3.知识与技能:解决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演唱,并且能用和谐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友谊的回声》

教学重点:力度记号在音乐中的实践运用。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切分节奏,正确地演唱歌曲。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那么你们都去过那些景点呀,今天呀,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乘坐火车一起去旅游,瞧,小火车已经来了,(点音乐《火车开了》)大家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就出发吧。(律动)

师:哎吆,小火车跑的真快,已经到达终点站—山谷了,同学们跟老师下车一起去欣赏风景如画的山谷吧!

问:看到这些山谷风光,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师:同学们,山谷太美了,用一个美怎能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受呢,老师忍不住向着山谷喊了一声---哎,好美呀----山谷中传来---哎,好美呀---问:这是怎么回事呀?(回声)问:老师的喊声与回声有什么不同?(一个强一个弱)新课学习

一、音乐知识:

1.音乐上是怎样记录强和弱两种力度的呢?

用f表示强,p表示弱,因此旋律中记有f要唱奏的强一些;旋律中记有p要唱奏的弱一些;下面我们请一位好朋友为大家演示一下音的强和弱。

师:你们瞧,他是谁?

演示:把粉笔头放到小鼓面上,粉笔头随着敲击的强和弱产生高低的变化。师:同学们能不能象粉笔头一样用动作来表示强和弱呢,下面老师用不同力度敲击鼓面,鼓声强,学生跳得高;鼓声弱,学生跳得低。

师:我们认识了回声,体会了音的强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向大自然学习这美妙的回声。

2.分组进行“回声”模仿练习,师手势指挥: 新课学习1欣赏歌曲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下面竖起你的耳朵,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友谊的回声》(写出课题)(播放课件)

生:欣赏并拍击歌曲节拍

师:歌曲真好听,老师忍不住要唱起来啦,这一次同学们体会一下歌曲的情绪怎样的; 老师演唱,学生随歌曲晃动身体,体会歌曲的情绪。

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欢快、赞美

师:刚才呀很多学生忍不住随音乐轻声哼唱歌曲啦,那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吧? 2学习歌词:

师:把歌词以诗歌的形式展现出来,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歌词。3学习旋律

师:请同学们划着拍子一起学唱歌谱,我教一句,你唱一句。首调唱名法(随时纠正音高音准和节奏,两遍解决)

4整体学唱 随音乐轻声填词

师:告诉我,回声在哪里——噢,噢,噢,噢。

问:这个记号是什么?(PP----很弱)师生配合唱一唱,注意休止符。回声分组演唱,体会力度记号。

师:你们最喜欢最难唱的一句歌词是什么?回声回声,神秘的回声,可爱的回声 师重点教唱

意图:难点突破,学生能够轻声完整的演唱歌曲。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欢快、赞美

师:我们一起完整演唱一遍。看谁唱得更加有感情,更能唱出在山谷中感受回声的欢快。齐唱歌曲

唱法指导:上身要做正,气息下沉,轻轻的发音出la,面部要微笑,张口。升化主题

看动画片回答问题

问:歌曲为什么称为“友谊的回声”?

播放动画: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兔名叫滔滔,一天他来到山谷回到家后,妈妈和他说了几句话,于是他又来到山谷

师:滔滔和谁交朋友呀,为什么第一次与回声吵架呢?第二次为什么和好了?交朋友的关键是自己还是对方?如果你是滔滔你因该怎样交朋友? 师总结:交朋友关键是自己,而不是对方。只有自己先伸出友谊之手,对方才能接过友谊之花

问:歌曲为什么称为“友谊的回声”?

师总结:回声就像友谊,你对别人付出真心,别人也会对你付出真情 师:下面同学们拉起身边同学的手,和老师一起把这首动听的歌曲演唱一遍。学生起立,师生有感情的一起演唱歌曲。

师:快乐的时间总是很短暂,同学们,看,小火车来接我们回家了,让我们一起对回声说声再见吧

再见----再见 四课时

《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表演、对接歌词感受音乐与自然的主题。2.认识力度记号“pp、p、mp、f”,并能准确地运用。3.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表现音乐形象。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歌曲的意境想象。【教学重难点】

1.力度记号的识记和运用。2.休止符乐句的掌握和演唱。【教学准备】 ppt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一起去郊游,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走吧!(播放音乐《郊游》)随着音乐来到了美丽的山谷,让我们来打个招呼吧。运用“你好”做回声游戏,(一组一组,依次弱下去)出示力度记号:f p渐强 渐弱。

二、教学歌曲 1.唱“叮咚”旋律

师:山谷里除了有回声,还有什么声音呢?你听到了什么?这声音像什么?(像敲击声、泉水声)怎样的敲击声呢?(注意休止符)每一处的“叮咚”声有什么不同呢?(感受“叮咚”声由强到弱的变化:第一处是远听的很轻。第二处近听的稍重。第三处是从近到远的。)

2.初听歌曲

师: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歌曲,我们一起听听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第一遍:情绪:(轻柔,优美,愉悦的)(美,静悄悄)

第二遍:歌曲中都唱了哪些景物?请看大屏幕,一起来找一找。同学们看得真仔细,那老师送给你们一个音乐知识,(播放课件)关于我们音乐中的力度记号,请你们快速的记一下。(ppt力度记号)

第三遍: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吗?那我们再来听一遍,看看乐谱中出现了刚才你看到的哪些力度记号?(几种带有字母p的标记?)

3.学唱第一部分

a:首先请同学们跟着我用很弱的力量,走进宁静的山谷。(师范唱)b:合作:学生唱前4小节和7、8小节,教师唱5、6小节。c:学生完整唱第一部分。(记歌词)4.做游戏:我爱记歌词

规则:请一位同学上台来,作超级领唱或者对接歌词。

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美丽的山谷,飘着淡淡的烟,开着鲜艳的杜鹃,奔跑的小野兔,再加上泉水的叮咚声真是一副美丽的画卷。可是静悄悄的山谷已经不平静了,是谁让山谷顿时变得热闹起来了呢?(演奏第二部分)提问:是谁?(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第四遍:这首歌曲有两个部分,在这两个部分的中间有一行谱是没有歌词的,这是一个间奏,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个地方,小耳朵要仔细地听,间奏完了以后再唱第二段,明白了吗?我们完整的来欣赏一遍,听听这两段哪里的节奏有点相似却又有区别?(播放)

5.学习乐句

“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敲得山谷叮咚响。”女生领唱,再一起唱。

三、小结

在这美丽的山谷里,我们学会并演唱了动听的歌曲,美丽的大自然需要我们的保护和爱心才会更加的美丽,让我们跟山谷说再见吧!

第三篇:人音版第7册音乐全册教案

第一课《水乡》

教 学 目 标

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 2.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3.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4.掌握竖笛的吹奏姿势。

教 学 内 容

聆听《采茶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 设问:

(1)谁到过杭州游玩?

(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 (3)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 2.欣赏:《采茶舞曲》 设问:

(1)你听到这种曲调的风格吗? (2)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这首歌曲是由哪一个声部演唱的?

3.学习采茶时手的基本动作:左采、右采、上采、下采。

4.复听《采茶舞曲》: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并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 5.再次复听,要求学生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去表现茶农采茶时的欢乐情绪。 6.小结:水乡的另一景色。

聆听《洪湖水,浪打浪》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时代背景——20世纪20年代末,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与敌人斗争的情况。 2.介绍《洪湖赤卫队》剧情(讲故事):1930年湖北沔阳县委为配合红军行动计划,暂时把赤卫队撤离彭家墩。当地恶霸彭霸天乘机卷土重来进行报复。赤卫队在乡党支部书记韩英及队长刘闯的率领下袭击敌人,彭霸天设计派密探寻找赤卫队。队长刘闯中计暴露目标,韩英掩护队伍撤退时,自己与分队长王金标被捕。王金标叛变,韩英坚贞不屈。敌人逼她母亲劝降,但韩英母女互相激励宁死不屈。敌人又把叛徒王金标放回,要他把赤卫队诱入伏击圈。韩英在彭霸天的副官(地下党员)掩护下脱险,及时赶回部队枪毙了叛徒,配合大部队消灭了土匪彭霸天。 3.欣赏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这是歌剧第一场唱段,反映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洪湖鱼米乡的一片好光景。学生可边听音乐,边看歌词边做摇船动作,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

4.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湖北洪湖水乡的一景。 聆听《渔光曲》(筝独奏)教学基本要求

1.在聆听《渔光曲》(女声独唱)后,学生在对歌曲反映的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听器乐曲《渔光曲》。 2.欣赏筝独奏《渔光曲》。

设问:你能听到船在海面上遇到的各种情景吗?

3.师生议论筝独奏《渔光曲》与女声独唱《渔光曲》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4.复听筝独奏《渔光曲》,要求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现音乐。

5.小结:音乐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一个内容题材,不同的形式反映的情景各有特征。下节课我们将要做一个创作活动“远航”,今天的欣赏曲也是一种示范。

聆听《渔光曲》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渔光曲》的背景资料。

(1)这是1934上映的故事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

(2)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渔民)的生活受三座大山压迫的简单历史介绍。

2.欣赏《渔光曲》第一段,边看图形谱,边听音乐。

(1)介绍《渔光曲》的内容特征:反映渔民的辛酸血泪,速度徐缓,描绘了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随波起伏的情景。

(2)提出欣赏要求:这作品的创作年代是20世纪30年代,离开今天已有70多年,所以文化背景差异很大,要求学生认真细致耐心地听,这也是对旧社会人民生活的了解。听完后要编一个故事向大家讲述。 3.复听金曲,把歌词用投影片放出来,让学生边看歌词,边听音乐,身体也随音乐摇晃想像自己就在船上的情景。

4.师生讨论歌曲反映的内容与特征。学生中如能将歌词编成一个打渔的故事,教师要给以表扬,顺带议论为什么在形式上是女声独唱。 5.小结:这是旧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水乡。

表演《采菱》教学基本要求

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如有挂图,最好实物展出更佳)。

2.这首歌曲的节奏较复杂,识谱有一定难度,本课又是四年级第一节课,所以这首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同时也为下节课的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作感性的铺垫。在教学中要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认真地听范唱是学好本歌的关键。因此要求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 3.教师的范唱不仅是唱歌,还要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4.听唱、学唱曲调一定要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切忌支离破碎。

5.(该知识在五年级教材中),而是通过划船的动作去学习,能很自然的唱好。同样D.S.的反复记号也不必要求学生去记住掌握。

这句的教学,不要讲解切分节奏 6.伴奏的加入既是训练节奏感,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这是要求:(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2)选择打击乐器;

(3)在哪里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教材上的伴奏谱仅是一谱例,还可让学生创编节奏谱。 7.小结:水乡一景。

表演《柳树姑娘》教学基本要求

1.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柳树的枝条,像什么?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树比作姑娘,枝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这样的风景你能想像吗?这样环境美不美?

2.聆听录音范唱。

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 3.讲解附点四分音符: (1)这样的节奏

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

(2)“ ·”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附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我们学一下模仿蝉的叫声“知.了 ”所以蝉又名“知了”。“知了”的鸣叫就是带附点的。

4.再听录音范唱,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 5.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

(1)设问:这8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 (2)我们一齐拍打一下它的节奏。 (3)慢速度地把音符唱着试试。 6.请自学后8小节。

7.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

8.学唱第二声部。

(1)听录音范唱,注意第二声部进入的位置。 (2)第二声部“啦啦啦”表达什么情绪?

(3)学习顿音记号“”。

(4)唱第二声部,看教师的指挥进入,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9.二声部合唱。

10.小结:又一道水乡的风景线。 听辨练习:附点四分音符

1.从听觉上巩固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并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对比。 2.从视觉上通过涂色找到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区别。

音乐知识:附点四分音符 教学基本要求 1.在模仿“知了”鸣叫声中学习附点。

2.讲解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从实践中掌握。 (1)图解:

(2)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比较。

(3)从过去唱过的歌曲中找附点四分音符,如上节课《采菱》就有。

找出《采菱》曲谱中的附点四分音符,并从唱曲调中熟悉附点四分音符。

(4)结合《柳树姑娘》的实践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5)名称的由来:强调附点,所以把附点放在前面。 

(6)附点的时值:增加原音符时值的一半。

音乐知识:顿音记号“”

1.在结合《柳树姑娘》的学唱中进行。 2.顺带了解顿音记号的作用即可。 编创与活动

命题创作——《远航》 1.筝独奏《渔光曲》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渔船出海打渔的情景。我们自己也来编创一曲《远航》的乐曲。 2.讲台及地上有很多废旧物品,瓶、罐、塑料杯、木棒……各种打击乐器等你们各自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用各种手段,如:可用人声来模仿海鸥叫等等。你们可按教材中的五个过程,各组任选一个画面创作,最后我们来开个《远航》音乐剧音乐会。 3.各组编创,教师巡视指导。 4.各组合成。

5.小结:这是我们自己创作的水乡一景。 竖笛吹奏姿势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竖笛的特征与功能:

竖笛是有固定音高的吹奏乐器,由笛身与笛头两部分组成。

2.正确姿势:胸部自然挺起,两眼正视前方,身体与笛保持45度左右的俯角为宜。 3.播放一段竖笛的录音。当然最好教师自己示范吹一曲,以激发学生学竖笛的兴趣。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至四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采菱》、《采茶舞曲》。

第二课时:唱《柳树姑娘》,学习附点四分音符,听辨活动。听《洪湖水,浪打浪》 第三课时:唱《柳树姑娘》二声部合唱,听女声独唱《渔光曲》,竖笛姿势讲解。 第四课时:听筝独奏《渔光曲》,编创《远航》,总复习。 教 材 分 析

1.歌舞曲《采茶舞曲》

这首歌舞曲原系越剧《雨前曲》中舞蹈《采茶舞》的声乐部分。作者周大风曾在浙江茶区劳动和生活。他以流行于我国浙江、上海等南方地区的越剧音调为创作素材,使歌曲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全曲旋律清新优美,节奏活泼明快,结构方整对称,具有鲜明的舞曲风格和特点。 歌曲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徵调式,含四个乐句,采用越剧上下句曲体结构,前句与后句相互映照,前后呼应,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明媚春光。

从“插秧插得喜洋洋”起是歌曲的第二部分。音乐移到商调式上。前8小节的句式结构紧缩成2(小节)+2+2,描绘了茶农灵巧勤快的采茶动作。随后句式扩展,音调上扬,抒发了茶农的劳动热情。最后的4小节乐句转回到徵调式。这是乐段的补充,也是歌曲的尾声。

2.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洪湖赤卫队》是我国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部歌剧,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为背景,描写了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和地主恶霸、反动势力的殊死斗争。

歌剧的音乐主要以湖北天沔花鼓戏及天门等地一带的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而成,既有30年代的时代气息,又有浓厚的乡土风味。这部歌剧上演至今,经久不衰。其中不少唱段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剧中人物韩英与秋菊的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便是一首最受人欢迎的歌曲。该曲取材于襄河民歌《襄河谣》,以宽广的节奏、明快绮丽的曲调,抒发了主人公韩英热爱家乡和人民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感情。

全曲由三个段落组成。前奏的曲调悠扬轻快,描绘了洪湖的水波荡漾,也象征了韩英的心潮起伏。

歌曲的第一段是两人齐唱,由起、承、转、合的四个乐句组成,优美精致,流畅动听。第四句“晚上回来鱼满舱”以其美妙的拖腔使旋律更为动人。这个拖腔也出现在歌曲各段的末尾。歌曲的中段是二重唱,共四句。旋律由低音区开始,婉转起伏。两个声部交替出现,相互陪衬,最后又变为齐唱。这是韩英和秋菊发自内心的赞叹。

歌曲的第三段也是一段二重唱,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主旋律由高音部唱出,低音部延后两拍在下四度上模仿进入。然后两个声部时而交错,时而补充,各自独立又彼此交融,生动地表现了革命根据地的兴旺景象和人们的欢乐心情。歌曲的三个段落结尾都使用了同样的拖腔,三个段落之间又用了相同的间奏,使歌曲既有对比,又显得完整统一。歌中衬词的使用,也让人听来倍感亲切。

3.歌曲《渔光曲》

这是1934年上映的同名影片的主题歌。由于影片参加莫斯科展出时获得荣誉奖,这首歌曲也因此驰名海外。 歌曲和影片内容一样,描绘了旧中国渔村破败凄凉的景象和渔民贫穷艰辛的生活。在质朴写实的歌词和柔婉凄楚的音乐中渗透了渔民的辛酸血泪。 歌曲采用不带再现部的三段体结构(即音乐的三个部分都不相同),但全曲都贯串了

这样的节奏型,加之引子和各段间的间奏又都取材于歌曲句首,因而前后非常统一。徐缓的速度,似波浪起伏的旋律线条以及有摇晃感的节奏型,描绘了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随波起伏的形象。歌曲的曲调采用五声音阶的宫调式,但却没有一般大调的明朗色彩,而是流露出浓重的压抑和忧愁。这正是歌曲魅力之所在。 由筝演奏的《渔光曲》系采用歌曲的第一部分曲调,共出现两次。第一次,低声部运用密集的分解和弦来衬托主旋律;第二次则使用宽松的分解和弦为主旋律伴奏,分别表现了海上波涛翻滚和风平浪静的情景。

作者介绍

任 光(1900~1941)作曲家。从小喜爱民间音乐。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同时学习音乐。1927年后回国参加进步的音乐活动。1934年创作了著名的《渔光曲》而一举成名。以后还创作了歌曲《打回老家去》、《高梁红了》及歌剧《台儿庄》、《洪波曲》的音乐。1940年在新四军军部工作,皖南事变时牺牲。  4.歌曲《采菱》

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采用六声宫调式,曲调流畅、婉转,歌曲运用了许

多十六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

以及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

活泼之感。歌曲是一段体结构,为五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引子后第1-4小节)和第二乐句(第5-8小节)都是方整的4小节乐句,对称呼应;第三乐句(第9-14小节)分裂为由间奏隔开的两个乐节,显得更为活跃,生动;第四乐句(第15-18小节)节奏拉宽,运用了“

”这样的切分节奏,前后模进,模拟了

划船时有力的重复的动作节奏;最后乐句扩充为6个小节,旋律较多地出现在高音区,酣畅地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

5.歌曲《柳树姑娘》 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简易二部合唱歌曲。歌词简炼,它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 乡万物一新,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歌曲为3/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全曲

“”为基本节奏型。第1-8小节,上下句对称,旋律采用了模进手法,三度、四度、五度的跳进使得曲调舒展而又优美,形象地表现了“柳树姑娘”在春风里飘柔的姿态。第二声部只用了第一声部的同音支声,配以八分音符节奏及跳音的“啦”唱法,烘托出欢乐的气氛。第9-12小节,节奏突然紧缩,向上三度的模进,使曲调更为欢快,与前形成了较强的对比。最后曲调又趋平稳舒展。结束句在富有民歌特色的衬词“啊哩啰”中欢快地结束,抒发了人们对美丽的春天的赞美之情。课后小结:

第二课《国歌》

教 学 目 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公民都必需唱好《国歌》。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前进。2.掌握旋律行进方向——“上行”的音乐知识和进行曲调即兴创作活动。

教 学 内 容

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 (1)国歌的作者是谁,谁作词?谁作曲?

(2)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请举例并唱几句。

2.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作于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

田汉在完成影片故事后即遭反动派逮捕,歌词是他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衬底上的。聂耳在谱曲前,也因受反动派迫害即将离国,在去日本前写成初稿,到日本后不久就把歌谱完成寄回。这首歌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刻产生巨大影响。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聆听独唱、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在什么场合演唱或演奏《国歌》。 4.师生议论。

5.聆听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当国歌响起时你想到什么? 6.师生议论。

7.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生平及其代表作。

聆听《歌唱祖国》教学基本要求 1.欣赏《歌唱祖国》(第一段歌词) 设问:

(1)听到过这首歌吗?什么时间听到的? (2)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 2.复听《歌唱祖国》全曲。 设问:

(1)这首歌分为几个部分? (2)每个部分讲述什么内容? (3)跟着音乐哼唱行吗?

3.师生议论。

4.完成课本上的编序号及涂色。

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要求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学唱,注意后半拍、起拍及附点音符的时值。 2.跟着录音小声唱曲调。

3.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 4.跟着录音或教师的伴奏歌唱国歌。 5.教师重点指导的部分:



带有“>”记号的要唱得加强力度。师生讨论这一句的含义,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下的民族危机;当前21世纪我们民族是否还存在危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 设问:为什么这句的力度要越唱越响? “起来!起来!起来!”的含义是什么?

设问:

(1)这一句的音乐形象,你想到什么?

(2)“前进”的谱上又用强音记号(>),为什么?

(3)为什么“前进”“前进”“前进”最后还要加一个“进”?

6.各组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各组讨论自行排练歌唱表演、造型表演、歌舞表演。 7.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8.师生小结:在21世纪我们要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奋勇前进。

音乐知识:“上行”

用上行手法编创自己的歌: (1)先简单讲解“上行”

(2)举一反三,……

(3)以上行的手法,即兴编自己的歌。

如:

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四种形式)。 第二课时: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听《歌唱祖国》。

 教 材 分 析

1.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20世纪30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当时我国正处于外敌入侵、民族危机深重之际,影片就是以抗日为主题的。这首歌曲的歌词是我国著名诗人、戏剧家田汉在被敌人逮捕前仓促地写在香烟纸上送出的。音乐家聂耳也因敌人迫害而即将离国,他主动提出:“作曲交给我,我干!”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写成了歌曲。随影片的放映,这首歌曲在人民群众中激起强烈的反响,很快传遍了全国。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深切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曾多次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并灌制唱片,使这首歌曲的影响遍及全世界。1949年9月此歌被定为我国的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歌曲的引子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音(do、mi、sol)和三连音节奏构成号角式音调,似在热情奔放地召唤人们奋起战斗。歌曲就在这一基础上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歌曲由第二拍弱起,并作四度上行跳进,显得庄严雄伟而又富有推动力。这一进行贯穿全曲,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

歌曲的第三乐句“中华民族到了”用重音(“〉”)唱出,强调了形势的严峻;突然乐句被一个八分休止符打断,接着唱出“最危险的时候”,告诉人们: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第四乐句(“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之后,随着大三和弦不断作上行模进,在三次层层向上的“起来!”呼喊之后,号角式的音调再现了,像一声冲锋号,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结尾时再三强调“前进”两字,音乐上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2.歌曲《歌唱祖国》

自1980年5月起,每当人们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时,就可听到“开始曲”雄浑有力的音乐声,这就是歌曲《歌唱祖国》的曲调。这首歌曲诞生于1950年9月。它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崭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伟奋进的步伐。歌词凝练集中,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又富于变化。这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祖国颂歌;也是一首既有进行曲风格,又富有抒情性的群众歌曲。

歌曲由主歌与副歌组成。在号角式的引子之后,副歌从弱拍开始,由分解的主和弦音构成的上行音调和铿锵有力的节奏,给人以豪迈雄健的感觉。主歌包含三段歌词,在雄壮有力的音调中,糅合了真挚深切的赞美之情。主歌与副歌在节奏、音调、结构方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歌曲在主题、副题交替后,以副歌结束全曲,构成了带完全再现的三段曲式。课后小结:

第三课 月 夜

教 学 目 标

1.本课的四首描绘“月夜”的中外音乐作品,充满着诗意,表达了音乐与社会的人文性。让我们用轻柔的声音深情地表现这一特定的情景,体验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连线”、“下行”的音乐知识,并用于创作活动。3.进入学习“开始吹竖笛”的实践活动——Tu的口腔动作。教 学 内 容

聆听《月亮月光光》教学基本要求 1.由于这是台湾民歌,歌词中带有方言,所以在聆听前要出示歌词,对方言要作解释(详见教材分析的谱例)。

2.欣赏《月亮月光光》,要求边听边看歌词,设问: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复听全歌。

设问:这首歌用什么速度演唱?

这样的速度对表演这首歌起什么作用? 4.再次复听。 设问:

(1)这首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线条把它画出来吗? (2)这首歌曲由几个声部演唱,也请用线条把它画出来行吗?

聆听《小夜曲》教学基本要求

1.解题: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的爱情歌曲,是一种黄昏或夜间在室外演唱的歌曲或演奏的器乐曲。 2.欣赏《小夜曲》。

介绍作品:这是18世纪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音乐柔美、活泼动听。

3.复听《小夜曲》主题旋律。

要求:大家看着书本上的图形谱,第一个音是Mi。 设问:你能听出是几个声部?主旋律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衬托乐器的演奏方法上有什么特征。

答案:主旋律由一小提琴演奏,衬托的乐器用拨弦伴奏,由四件乐器合奏。 4.再听一次全曲。

简单介绍弦乐曲重奏的形式,结合课本上的插图。 5.小结:这是描绘“月夜”主题的器乐曲。

聆听《梦幻曲》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梦幻曲》是《童年情景》之七。

 顺带介绍一下《童年情景》这部作品,有助于学生对《梦幻曲》的理解。

2.初听《梦幻曲》。设问:这一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是哪个声部演唱的?听完后介绍童声无伴奏合唱的形式特征。

3.复听《梦幻曲》主题旋律。

讲解:刚才听到的音乐都是由一个主题发展变化而成全曲。聆听主题音乐(出示主题旋律谱)。你感受到了什么气氛?给你的感觉是什么?跟着这段音乐哼唱一下。4.复听全曲。

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用手势来表示旋律的起伏。5.小结:这是夜晚温馨而甜美的梦。

表演《愉快的梦》教学基本要求

1.开门见山导入:晚上你做梦吗?你听听这是日本孩子做的《愉快的梦》—— 聆听范唱。

2.再听一次:要听清他做一个什么梦?在梦中看见了什么?(教师参与认真听,并打拍子。)3.师生谈话议论歌曲内容。

4.你们是否注意到我刚才听的时候在做什么?——打拍子。请大家看谱,我们过去打拍子,都是四分音符为一拍。而今天的拍子不一样,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听我唱4小节曲调,我边唱边打拍,请大家认真听,认真看(教师范唱4小节曲调)。

5.请大家边看谱,边跟我打拍子。我再唱这4小节,已经领悟的同学可轻轻跟我唱。6.按刚才的方法,大家自学下面第二句的4小节曲调。也就是带色块的4小节曲调。

7.第三句曲调再听我唱,请注意在什么地方换气。 (教师示范乐曲的曲调,在换气处要示意一下) 8.大家跟着我一起唱第三乐句。

9.请大家整理一下全曲,自学把歌的曲调唱会。 10.大家要非常连贯流畅地把曲调唱一下。注意连音线。 11.再听一次范唱。 12.全体唱歌词。

设问:怎样才能把歌曲唱好? 13.师生讨论。

答案:

(1)唱的时候好像自己在梦中看到小矮人,看到金星。 (2)因为是做梦,所以声音是柔和的,要唱得连贯。 14.有感性地背唱歌曲。 听辨活动:曲调的上行或下行 1.教师弹奏二遍。

2.学生用手指向下或向下,表示听辨的答案。 3.跟着钢琴唱一唱,感受一下旋律行进的方向。 音乐知识:“下行”教学基本要求

1.结合歌曲《愉快的梦》的教学进行讲解。 2.当学生自学第二乐句时讲解。

设问:这4小节曲调的行进方向有什么特征? 答案:每两小节都是往下进行。

小结:在音乐中曲调行进的方向往下行的,我们称为“下行”。 同时复习“上行”——温故而知新。

巩固:《愉快的梦》曲调还有哪几处是下行的曲调请找一找并唱一唱,有没有上行的曲调也找一找并唱一唱。

编创与活动——编自己的歌

1.创作4小节下行的曲调,节奏与音符完全按学生自己的愿望进行创作。 2.教师对学生的创作,把典型的曲调介绍给全体学生,鼓励积极参与者。

 教 学 建 议 1.本课内容拟用三至四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夜晚多美好》;音乐知识:连线、竖笛。 第二课时:《月亮月光光》、《小夜曲》;竖笛。 第三课时:《愉快的梦》、《梦幻曲》。 

2.寻找“月亮”的景色图片配合歌(乐)曲,以启发学生的想像与联想。

竖笛“Tu”的口腔动作 1.吹气的练习: (1)吹纸片 (2)吹气泡

按教材的图示练习。 2.Tu的口腔动作: (1)长音 

(2)短音 

教 材 分 析

 1.歌曲《月亮月光光》

这是一首以台湾童谣为歌词的创作歌曲。由于歌曲旋律吸取了台湾地区的音调特点,因此歌曲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它们节奏完全相同,音调上抑扬起伏,优美流畅,勾勒出一幅月夜美景。充满乡土气息的歌词更是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

合唱的两声部在音程关系上以四、五度为主,具有柔美、谐和的和声效果及我国的民族风格。

 2.弦乐四重奏《小夜曲》

本曲为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

乐曲分为两个部分。首先由第一小提琴带上弱音器奏出呈下行的柔美、活泼的主题旋律: 

其他三个声部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用拨弦奏法奏出吉他伴奏的效果,第二个主题由于运用大跳和变化音,使人感到更为活跃: 

第一部分反复一遍以后,进入乐曲的第二部分。这里的主题是第一个主题的变化和发展: 

由于大跳和装饰音的运用,使这段音乐显得热情而富于生气。接着出现了平稳柔和的另一段旋律。



乐曲在渐弱和渐慢中结束,留给听者是一派宁静、安祥的气氛。 这首小夜曲色彩明朗,节奏轻快,旋律优美,具有典雅质朴的情调,深受人们喜爱。此曲也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小提琴曲、钢琴曲和吉他曲。

作者介绍

海 顿(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出身贫苦,从小在艰苦条件下学习音乐。1761年在公爵家当乐长,工作繁重,地位低下,但在此逆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至18世纪90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后赴伦敦旅行,写了12部《伦敦交响曲》,这是他一生最优秀的作品,由此名震全欧。他的创作以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

3.无伴奏合唱《梦幻曲》

德国作曲家舒曼在1847~1848年间创作了一部钢琴套曲,题名为《童年情景》。套曲共有十三首曲子,或写景、或状物、或抒情,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儿童纯真的心灵。作者通过对童年生活的甜蜜回忆,把人们引入天真无邪的儿童世界。

根据作曲家的要求,十三首小曲要连续演奏,但是人们却常将第七首《梦幻曲》作为独立的乐曲来演奏或欣赏。这段音乐的旋律温馨甜美,和声纯朴厚实,听来令人神往。此曲除了作为钢琴曲外,还被改编成各种器乐独奏曲、合奏曲以及无伴奏合唱曲。

这首曲子为单主题的三段体结构。

主题旋律由两个四小节的平行乐句组成:

 旋律气息悠长,起伏匀称,极富歌唱性,刻画了回忆和沉思的意境。中音区和低音区的伴奏(唱)声部和谐地呼应,更衬托出主旋律的隽永秀丽。

到了中段,这一主题除了在调性上作了变化处理之外,音乐性格并没有改变,依然充满了温馨与柔和的情调: 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主题旋律的变化再现。它又一次使人感受到渗透在曲中的诗情画意,勾起人们对童年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当第二乐句在高音上作延长时,速度也逐渐慢下来,柔美的旋律将人们引入了美妙的梦幻境界,留下了无穷的遐想与回味: 

无伴奏合唱是一种没有乐器伴奏的合唱形式。它要求充分发挥人声特性,运用和声手段造成丰满多彩的音响,运用复调手法造成音乐的流动感、层次感,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4.歌曲《愉快的梦》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它描绘了儿童在梦中那神奇般的想像,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色的认知和理解。歌曲具有摇篮曲的特点,6/8拍,速度较慢,节奏平稳,无太多的变化,表现了恬静、悠闲的意境。第一乐段的旋律进行具有下行的倾向,使音乐显得深沉而带有神秘的意味。第二乐段旋律进行转为上行,音区移高,前乐句的后半部分以模进的方式将前半部分的音型带入歌曲的最高音(la),和声上构成下属调,产生了明亮的色彩,使人好像听到孩子们在看到了幻境中的神奇景象时发出惊喜的呼喊。歌曲反映了儿童对新奇而美好的事物所怀的向往和追求。课后小结:

第四课 快乐的课间

教 学 目 标

1.课间、课余是同学们放松、快乐的时刻,本课的五个作品仅仅反映学生们快乐的课余生活的一个侧面。在教育部“减负”的指示下,同学们会更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2.在实践中初步掌握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知识并进行看图创作。

教 学 内 容

聆听《乒乓变奏曲》教学基本要求 1.初听变奏曲主题曲调。

设问:你听这段音乐像什么在跳动? 2.复听主题曲调。

要求: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唱一次,跟着录音的音乐唱一次。 3.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听出这一主题的不断变化吗?

你能说出这一主题(包含变化的主题)在全曲中共出现几次? 4.师生讨论。

5.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他们在课余打乒乓球的比赛精彩场面吗?如果你愿意,下课后也去试试。

聆听《陀螺》教学基本要求 1.解题:(城市的孩子有一部分未见过“陀螺”。) 设问:谁玩过陀螺,或见到过陀螺?说说怎样玩法?

解题:陀螺是一种玩具,请看教材中的插图:一个小孩执鞭子在打陀螺(椎形木制品两头尖的,在抽打下能快速旋转)。本曲就是作者在创作一组《儿童游戏》中的一首小品曲。2.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陀螺在孩子们的抽打玩耍中飞快的转动的情景吗? 3.复听全曲。

要求边听边看教材中的两种谱——简谱与图形谱,了解快速的节奏与大跳音程所造成的欢快、热烈的气氛。

聆听《旋转木马》教学基本要求

1.如果说孩子们玩陀螺是一种传统的游乐活动的话,那么玩电动木马就是现代的游乐活动了。

2.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快速的节奏、高低起伏的曲调流动中想像到孩子们在电动木马上旋转的情景吗? 3.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听出乐曲的开始部分与最后一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吗?当最后一部分再现第一部分曲调时,请举手表示你已听出来了,好吗? 4.小结:这两首乐曲都描绘了孩子们快乐的课余活动,你能讲讲自己的课余活动吗?

音乐知识:拍号 教学基本要求

1.2/

4、3/4拍号的音乐知识教学结合歌曲教学进行。即:2/4拍穿插在《哦!十分钟》中,3/4拍穿插在《大家来唱》中。不单纯进行。

2.2/

4、3/4拍号教学的重点是节拍感,即2/4拍的强弱。3/4拍的强、弱、弱。这一节拍感在前三年的音乐实践中都已进行,现在是在理论上让学生掌握,使这一节拍感成为他们自觉的音乐实践活动。

3.这种拍号的节拍感宜通过学习指挥图式、表演活动(队列步伐、跳圆舞曲)等对比,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和巩固。

4.在掌握了2/

4、3/4拍号后,让学生自己完成“在图的下方配上节奏或用图谱表示”的创作练习。

如:“骑马”用马蹄印的深浅表示其强弱——图谱。也可用强弱的连续黑、白圆圈表示:



“荡秋千”用三拍子节奏与图谱,“时钟”当然是二拍子的节奏。

表演《哦,十分钟》教学基本要求

1.说理导入:上课时间40分钟非常宝贵,要集中注意力学习,下课10分钟也同样非常宝贵,因为只有休息、放松好,才能使下一节课精神更集中,这就是学习、休息两不误,你听听他们的十分钟在玩什么? 2.聆听范唱。

3.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4.再听一次范唱,请全体看着歌谱。 5.学习曲调。

(1)先学习前8小节。

设问:这8小节中有哪两小节是一样的?重复出现了几次?这两小节你能唱一唱吗?剩下的两小节就四个音,我相信你能看着谱唱好。 (2)讲解2/4拍号及指挥图式。 (3)学习第二句的8小节。

先听钢琴弹一次,然后你们用指挥图式自学。

(4)把这16小节连接起来唱一唱。边唱边划指挥图式。 (5)再下面的8小节,请跟着我的手势把它唱出来。 (教师用柯尔文手势带着大家唱) (6)最后一句六小节跟我学唱。

6.用“啦”把全曲哼一下,要唱得轻松愉快。 7.跟着我的前奏完整地把歌唱一唱。

(注意前奏的速度与伴奏的配置,要营造欢快的气氛。) 8.练一下两小节的固定节奏型伴奏。 9.在伴奏的烘托下,欢快地歌唱。 10.小结:这课间十分钟快乐吗?

表演《大家来唱》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导入:刚刚我们学会了二拍子的拍号、强弱规律及其指挥图式。歌曲除了二拍子外,三拍子也非常多,下面一首歌是几拍子?你听! 2.聆听范唱,教师边范唱边打三拍子的图式。

3.这首歌就是3/4拍。再听一次。模仿我的动作一起跟音乐做三拍子指挥动作。 4.学曲调:先学唱第一声部。

用三拍子指挥图式边划动作边看谱唱。

要求:放慢速度。分成两个8小节,二次学唱。

(1)先学唱前8小节。注意1→i的跳跃要唱准,先想好音高再唱。 (2)再学唱后8小节。

5.学唱第二声部曲调,也分成两个8小节,二次学唱。 6.二声部合成(这是难点)。

(1)先唱好二个声部每句的第一个音,即:



(2)一句一句合成,唱好一句巩固一句。

要求:集中注意力,自己唱一个声部,耳朵听到另一声部。使自己的声音溶合在集体声音中间。做好一句及时表扬。让学生体会到二声部声音和谐带来的悦耳快感。

7.在曲调二声部都非常有把握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步:填上歌词,不然的话宁可唱第一声部的歌词,千万不可为了完成二部合唱而破坏了音乐的美感。一定要加强平时训练,水到渠成。

8.配上打击乐伴奏。还可以加上口风琴二声部的伴奏等。一切从班级实际出发。9.要非常注意歌唱的流畅性与乐感,表达孩子们快乐的课间生活。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课时:《哦!十分钟》;2/4拍号,《乒乓变奏曲》。

第二课时:《大家来唱》;3/4 拍号,为三幅图配节奏。第三课时:《陀螺》、《旋转木马》;二首歌曲总复习; 2/4拍3/4 拍对比。

教 材 分 析

1.钢琴曲《乒乓变奏曲》

《乒乓变奏曲》的主题音乐取材于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活泼欢快,表现孩子们打乒乓球时的快乐神情和熟练的球技。

像通常的变奏曲一样,主题非常简洁,带顿音的单声部旋律由左右手交替弹奏,灵巧轻快,好像乒乓球在小球手的你推我挡之下,一来一去,银光闪闪:

 乐曲包含五个变奏。

第一变奏:主旋律在上方由右手弹奏,低音部左手弹奏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



第二变奏:左手在低音部弹奏主题,右手以上面这种分解和弦音型作伴奏。 第三变奏:左、右手均弹奏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音型,但主旋律镶嵌在高音部的强位上,如:



第四、五变奏:在和弦的衬托下,主题变化为由下行旋律及上行琶音构成的旋律。两个变奏中主旋律分别出现于高音部及低音部。但乐曲最后仍由右手奏出一个旋律扶摇直上的乐句作为结束,使人如闻为精彩的球赛所发出的喝彩声。

2.管弦乐《陀螺》

1871年法国作曲家比捷创作了十二首四手联弹钢琴曲《儿童游戏》,这是一套以音乐来描绘儿童世界的小品曲。后又根据其中的五首改编成管弦乐曲,1873年于巴黎正式演出。组曲中的每一首都有标题,分别为:《进行曲——喇叭与铜鼓》、《摇篮曲——布娃娃》、《即兴曲——陀螺》、《二重奏——小先生、小夫人》、《加洛普——舞会》。第三首《陀螺》表现了孩子们在玩陀螺游戏的情景。

木管乐器奏出的主题采用以八分音符与休止符组成的节奏和连续作上行六度跳进的旋律进行:

音乐充满兴奋、热烈的气氛,孩子们兴高采烈、欢呼雀跃的神情跃然于音乐之中。乐曲还通过快速流动的十六分音符节奏生动地描绘了陀螺的飞快转动。

作者介绍

比 捷(1838~1875)法国作曲家、钢琴家。也是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比捷很早就显示了卓越的音乐才能。他4岁开始学习音乐,9岁进巴黎音乐院学习作曲。从音乐院毕业出来时已成为获奖的作曲家和第一流的钢琴家。他曾为戏剧《阿莱城姑娘》配乐,后被改编为两套管弦乐组曲。他还创作过多部歌剧,其中《卡门》于1883年在巴黎上演获得成功后,誉满全球,成为世界音乐的不朽名篇。

3.电子琴曲《旋转木马》

孩子们乘坐在正飞快旋转的木马上,怀着兴奋、激动、自豪、紧张等各种情绪,发出呼喊声、欢笑声,他们感到自己似乎正骑着一匹骏马向前飞驰。《旋转木马》这首电子琴曲就是表现了游乐场中这一幕情景。

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4小节引子以旋律声部作半音进行的一组和弦及“ ” 这样的节奏提示了本曲的特点,并将人们带入了游乐场的热闹气氛中。

第一部分的主题由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和高低跌宕的曲调构成,描绘了电动木马快速旋转的形象:



随后是一个带有切分节奏的短小的连接句——仿佛是一个短暂的休息,把音乐又引回到木马旋转的主题。

第二部分音乐转入下属调(g小调→c小调),节奏疏密交替,密集和弦连续的反复,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表现了孩子们兴奋、欢畅的情绪以及游艺场中热烈、喧闹的气氛。

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以取材于主题的尾声结束全曲。乐声渐弱,好像是酣畅快乐的情景在孩子们心中久久难忘。

4.歌曲《哦,十分钟》

是一首2/4拍,D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曲调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歌曲通过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自由欢乐的心情。第一段节奏紧凑,曲调反复出现

这一音型,鲜明地表现了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在课间轻松、快乐的形象和喜悦的神情。第二段音调转为舒展,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运用旋律的模仿手法,四度、三度的跳进。“哦,十分钟”唱出了孩子们对课间十分钟的由衷欢迎。

5.歌曲《大家来唱》

是一首意大利威尼斯民歌,全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简洁的语言“你也唱,我也唱,大家来唱!”生动地描绘了快乐的孩子们围成圈,手拉手边唱、边跳、边舞的欢乐情景。歌曲是3/4拍,大调式,一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四乐句曲调平稳,采用重复的手法,首尾呼应。第二、三乐句运用了旋律的模进及出现的八度大跳,把欢乐的情绪推向高潮,突出了“大家来唱”的主题,表现了孩子们沉浸在无比欢乐的心情之中。课后小结:

第五课 妈妈的歌

 教 学 目 标

1.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作品中有唱不完的妈妈的歌。让我们走出教室,共同策划表现好 “唱唱我们的妈妈”表达“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 2.欣赏三首中外名家的“摇篮曲”,初步了解其风格特征。3.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四拍子,并与二、三拍子进行对比学习。4.继续学习竖笛,吹好sol、la、si。

 教 学 内 容

聆听《只要妈妈露笑脸》教学基本要求

1.这是一首孩子唱给妈妈的歌,选自朝鲜歌剧《血海》。

2.由于这首歌曲不长,曲调很流畅很动听,所以可以将歌曲用投影打出来或抄成歌片展出。

3.初听歌曲。要求了解歌曲的内容。 设问:

(1)妈妈为什么不露笑脸? (2)妈妈什么时候露笑脸?

4.复听歌曲。感受朝鲜音乐的风格。

设问:歌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音乐在节奏与旋律上有什么特征。 5.再次聆听歌曲:随音乐轻轻哼唱,体验孩子对妈妈的亲切的呼唤。

聆听大提琴曲《摇篮曲》教学基本要求

1.这是一首贺绿汀的名曲。在风格上有浓郁的汉族情调,表现妈妈在哄宝宝入睡时的情景。

2.初听第一乐段。 设问:

(1)这是中国风格的音乐还是外国风格的音乐? (2)从这段音乐中,你感受到什么情景? 3.师生议论。

4.初听第二乐段。

设问:这段音乐的情绪与第一乐段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5.欣赏第一、二乐段。

边听边画画来表达你对音乐的感受。 6.聆听全曲。

没有画完的可继续画,画完的同学看着你的画,想想是否与音乐的表达是一致的? 可以作修改。

7.展示各人的画图,相互交流。

8.小结:妈妈在哼着曲子摇着摇篮,宝宝睡得多香啊!

“唱唱我的好妈妈”演唱会

1.各组交流自己选的歌曲、乐曲,并推选代表。

2.由班长或课代表主持开班级演唱会,并邀请几位同学做评委。 3.评委宣布评委会的评选结果。

聆听管弦乐曲《摇篮曲》教学基本要求

1.这又是一首名曲,是德国勃拉姆斯创作的。原是歌曲,现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由于它的曲调优美动人,在音乐会上成为一些歌唱家和演奏家的保留曲目。

2.在欣赏器乐曲前,可先欣赏声乐曲,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自己表演,让学生对曲调有初步的印象(把歌曲板书出来让学生边听边看谱)。 3.欣赏管弦曲《摇篮曲》。 设问:你熟悉这曲调吗?乐队表现怎样的情景? 4.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辨别出几种乐器的音色?在教材中标出来。 5.小结:这是一首欧洲风格的摇篮曲。

表演《摇篮曲》教学基本要求

1.这是一首妈妈哄宝宝入睡时,唱给宝宝听的摇篮曲。

2.谈话:也许你已不记得婴儿期妈妈如何抱你、哄你入睡,但你可从影视片中,或周围邻居的妈妈哄小宝宝入睡的情景中,想像你当时的情况,这首歌就是歌唱那种情景的。3.听范唱,教师做哄小宝宝入睡的动作。

4.再听一次。请看歌谱,这首歌的记谱与第三课的《愉快的梦》是一样的。上次我讲过那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这首歌谱同样也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边听边打拍子。 5.为了把这一曲调的节奏唱好,我们先复习一下第三课《愉快的梦》的曲调。 6.用点谱法学唱第一乐句4小节(做到90%以上的学生都能唱好)。 7.在教师指导下再学唱第二乐句4小节。

8.学生自学第三、第四乐句(各4小节)。

9.能流畅、准确地完整唱好曲调后,唱歌词。 10.要求学生能用动作表演《摇篮曲》,投入角色(要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自制弹拨乐器为歌曲《摇篮曲》伴奏

1.启发学生用家里的废料,如:线、尼龙丝、竹片、木条等进行制作。

2.教师简单介绍弹拨乐的基本要求,振动弦,运用弹、拨的方法来发出声音。

开放式教学

1.让学生课后自己去选一首符合本课题的歌,唱给妈妈听。 2.要求妈妈给孩子的唱写一个评语交给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该项活动的进行,也引起家长的重视与配合。

3.为下一节课全班开演唱会作好准备工作。

聆听、表演《摇篮曲》教学基本要求

1.本曲教学上采用一个曲目两种形式,既是欣赏聆听又作为歌唱表演,同时学习4/4拍号的知识。

2.建议听唱结合,听听唱唱,唱唱听听,以加深对这一名曲的理解及表演。 3.先聆听《摇篮曲》。

(1)初听时要求能听清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2)复听时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要能聆听伴奏如何为摇篮曲营造气氛,演唱者如何用歌声表现出《摇篮曲》的情感及风格。 4.师生讨论。

5.学唱《摇篮曲》曲调。

(1)在聆听两遍的基础上,对曲调已有所熟悉,先在教师指导下唱好第一句与第三句曲调。

(2)第一句是两小节,教师先示范唱一次并让学生跟唱,同时边唱边划指挥图式。

教学提示:穿插讲解4/4拍的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其中第三拍是次强拍,所以把第三拍上的“2•”唱得稍强一点,加上有附点稍长一点,“ ”作为带过去,这样“ ”

就能唱好(切忌把“ ”单独练习)。

(3)第三句即第5、6小节,在划拍的同时很自然地把第5小节“2•”及“3•”唱得强一些,第6小节装饰音在唱曲调时暂时不唱。

(4)剩下的第二、四乐句学生稍自学一下即能唱出。 (5)连贯流畅地唱完整曲调,手还要划拍。 6.再聆听《摇篮曲》。 要求学生随音乐轻轻哼唱。 7.跟着音乐唱歌曲。

8.重点指导唱好第三句,尤其是带装饰音的这一小节。

9.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录音范唱,心里跟着唱体验音乐的特征与风格。 10.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有感情地表演《摇篮曲》。

选择《摇篮曲》的词语

1.目的是让学生用选择法来选出适合于该音乐作品的风格与特征的词语。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在自己选择的基础上集体讨论。 2.通过复习三位著名作曲家作品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所以在活动时,先听这三首作品,再独立思考进行选择。

3.不要搞标准的答案,凡是属于慢、亲切、轻柔、深情、平稳等均可,反差太大的要给予指出,如雄壮、有力等,当然是不符合的。 音乐知识:4/4拍号 教学基本要求

1.穿插在歌曲《摇篮曲》(舒伯特曲)中进行。

2.第三拍是次强拍,特别要注意。其指挥图式是由里向外打,它的力度次于强拍的由上向下打,但比第二拍与第四拍要强。 3.顺带复习2/4与3/4。

贺绿汀的《摇篮曲》是2/4拍,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3/4拍。

4.选择打击乐器为三首不同节拍的《摇篮曲》伴奏,就是带有三种节拍的对比及加深对这一音乐题材特征风格的认识。

5.听辨两种曲调是为了加强对二拍子与三拍子的最基本的单拍子的认识。 

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唱《摇篮曲》;听《只要妈妈露笑脸》。

第二课时:听、唱《摇篮曲》(舒伯特曲),讲4/4拍号;竖笛训练。第三课时:听二首《摇篮曲》;开演唱会。

竖笛“吹好Sol、La、Si” 教学基本要求 1.基本训练

(1)手指的练习。

(2)Sol、La、Si的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练习。 2.请你跟我一样吹。

在教师带领下,模仿教师的吹奏。

3.按规定的节奏,开始用四分音符的Sol,结束用二分音符的Sol,自由创作曲调。4.进一步纠正学生吹奏的姿势,使不正确的姿势纠正在萌芽期。

 教 材 分 析

1.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

这是朝鲜歌剧《血海》中的一首选曲。歌曲寄托了儿女对妈妈的一片深情以及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憧憬。亲情、爱国情,交融在一起。

歌曲的基调明朗,情绪活泼,音调具有朝鲜民族的特点。歌曲可分为两个乐段。第一

乐段的节奏轻快,旋律多同音反复,平稳朴素,但四个乐句的句末落音()

高低跌宕,错落有致,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畅想和无限乐观的情绪。第二乐段的音调与前一乐段有着密切联系,但节奏舒展,与之形成对比,各个乐句旋律进行抑扬起伏,此起彼落,抒发了对妈妈深切真挚的感情。当第三乐句(“只要您呀笑一笑”)的旋律上扬达到高潮时,使人感受到一股奔涌而出的浓浓真情;而三连音节奏的运用则让人听到了儿女对妈妈的亲切呼唤。

2.大提琴曲《摇蓝曲》

这首摇篮曲是我国已故作曲家贺绿汀的佳作,和他的另一著名作品《牧童短笛》同时完成于1934年。在欧州著名作曲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我国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中获得二等奖(《牧童短笛》获一等奖)。

原曲采用三段体结构。第一段通过优美动听、真挚纯朴的曲调,描绘了一位慈母在摇篮边轻轻哼着催眠曲,轻拍着心爱的孩子催其入眠的情景。 

中段出现了变化,仿佛风雨骤起,小孩被惊扰而感不安:



风雨渐止,一切又回复平静。平缓起伏的音乐主题再现,这是乐曲的第三段。结尾处音乐转入低音区,婴孩平静地进入梦乡的意境刻画得十分形象而传神。

作者介绍

贺绿汀(1903~1999)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湖南邵阳县人。1923年起修习音乐,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投身于革命,1928年创作的《暴动歌》曾在海陆丰一带流行。1931年入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1934年所作钢琴曲《牧童短笛》与《摇篮曲》在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评选中分别获一等奖和名誉二等奖。此后进入电影界,为进步影片《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谱写音乐。“八•一三”事件后,参加救亡活动,创作了《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等风格清新的歌曲。1941年去苏区抗日根据地,在新四军鲁迅艺术工作团培养音乐干部。1943年到延安。解放战争期间任教于华北大学,并创作了《森吉德马》、《晚会》等管弦乐小品。解放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培养人才,并坚持创作,直至1999年去世前,笔耕不辍。半个世纪来,他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近百首歌曲、6首钢琴曲、十多部电影音乐等,并有不少论著。

3.管弦乐《摇篮曲》

每当人们说到“摇篮曲”,就会想起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摇篮曲》,这是在他的两百余首歌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在古今摇篮曲中颇负盛名。歌曲具有民歌风格,曲调温柔美丽,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亲切祝愿。

歌曲采用二段体结构。每个乐段都由两个4小节乐句组成。前乐段曲调比较平稳,柔和恬静;后乐段则在两个乐句句首使用了八度大跳,抒发出母亲谛视着孩子而产生的幸福、激动的心情。

歌曲的伴奏部分自始至终贯串着切分节奏,生动地模仿了摇篮摆动的律动。 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的《摇篮曲》,虽然离开了歌词,但由于运用了丰富多彩的器乐音色,增强了音乐表现力,不仅营造了歌曲所具有的温存、亲切、安详的气氛,还赋予这首曲子更多的色彩变化。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是一种抒情声乐曲或器乐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其音乐形象一般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特点。曲调平静、抒情,起伏不大,富有歌唱性,节奏平稳,律动均匀,以中等速度的6/

8、4/4和3/4等节拍为常见。伴奏往往模仿摇篮摆动的律动,和声语言简洁。

4.歌曲《摇篮曲》

本单元的第一首由汪玲、杨存德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由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体歌曲。6/8拍,F宫调式。这首歌曲调优美流畅,婉转动听,六拍子的节奏更增强了动荡摇晃的感觉,在轻柔而稍慢的歌声中,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我”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

摇篮曲(催眠曲),这类歌曲的特点是优美抒情。演唱时要控制好气息,歌声要轻柔而优美,要唱好一字多音的歌词。并注意曲调中多次出现的变化重复。 5.歌曲《摇篮曲》

本单元中另一首歌曲《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这是他19岁时以克劳蒂乌斯的诗谱写的。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每个乐段分为两个乐句,每乐句都是4小节,因此结构十分规整:



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除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乐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 “X.X”,突出了“摇”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作为艺术歌曲,除了旋律与歌词外,伴奏也是参与塑造艺术形象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是歌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歌中伴奏音型“X X X X ”以及和声布局上采用主和弦与属和弦的交替,造成了安详的意境和摇篮摇动的形象,使这首著称于世的摇篮曲更具艺术魅力。课后小结:

第六课 少年的歌

教 学 目 标

1.少年是人生的花季,他们最富于憧憬、最有朝气、最少保守,但“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也增加了”。本课四首中外少年歌(乐)曲,以不同的情绪反映不同时代少年的不同生活,这就是音乐人文性主题的一种表现。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音名及变音记号——升记号唱法。

教 学 内 容

聆听《牧羊姑娘》

1.介绍同名歌曲的歌词,以便了解乐曲所描绘的基本情绪。

2.看着教材上的谱例,教师用钢琴奏出其旋律,简单分析该曲调由高向低的下行进行,使音乐显得苍凉而悲伤。

3.欣赏双簧管独奏《牧羊姑娘》全曲。设问:双簧管音色演奏的这一乐曲给你的感受如何?是悲哀的还是欢乐的?

4.对照着《牧羊姑娘》原歌曲的歌词,你想像到穷苦的牧羊少女的凄凉的生活吗?再次聆听本曲。

5.小结:这是旧社会少年的生活缩影的歌。

聆听《小机灵的歌》教学基本要求

1.设问导入:谁看过日本动画中《聪明的一休》?谁能说说一休的聪明伶俐的方方面面?

2.欣赏:《小机灵的歌》 这是动画中的主题歌,表达了对一休的赞美之情。

要求:边听边看着课本上的歌词理解歌曲的内容。 3.复听时要求学生随音乐哼唱。

4.在二次欣赏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编简单的歌词,最后的“小一休”改为X X X。5.随音乐唱主题后,配上自己编的歌词,在音乐伴奏下表演“唱唱周围的小机灵”。6.小结:这是机灵少年的歌。

表演《我是少年阿凡提》教学基本要求

1.阿凡提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你能说出他的英雄事迹吗?

2.这是一首诙谐情调的歌曲,这首歌曲学生接触不多,所以要多让学生听录音范唱感受它的风格特征。

3.在学唱曲调前讲解音名与变音记号——升记号“#”。

(1)要讲解音名是健盘上固定不变的音高名称,而唱名,尤其我们现在教材中的简谱唱名的音高,是不固定的、流动的,通过具体歌曲说明。如本歌是1=C,《摇篮曲》(舒伯特曲)是1=F,《哦!十分钟》1=D,《大家来唱》是1=C等。

(2)通过本歌第一乐句的第3小节,从唱的音高中让学生听

与的比较区别中讲解变音记号的作用。

4.曲调学习可分为三部分,教师的指导重点在第一部分的曲调,即从第1小节到第17小节。而在第一部分中间,主要是头4小节及第13小节到第17小节。因此这9小节可以通过听唱与跟唱法学习,其它部分可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部分即从第18小节开始到结束比较有规律,可以组织学生自学、互学进行学唱。

5.歌曲是以第一人称“我”演唱的,所以每一位学生在歌唱时,必需在歌声中体现角色的风度与气质。

6.伴奏的配置:

(1)口风琴双音弹奏有困难的班级,可以用两支口风琴二个声部伴奏,以降低难度。(2)打击乐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把学生的方案归纳试奏,通过集体讨论选择一至二个方案伴奏。

7.歌词创作“谁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拓展他们的思路,这是综合能力的显示。

8.结合歌词创作进行小品设计与排练。各组可以施展集体的智慧创作表演。

表演《小小少年》教学基本要求

1.这首歌通过媒体在少年中流传很广,要唱这首歌曲有两个问题。首先是把握好风格与情绪,因为这首歌反映的是从儿童到青年的过渡阶段少年的多变心理状态。其次技术上的问题,弱拍上的附点八分音符;每句的弱拍起唱。后半部分基本上是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2.因为有一定难度,所以还得从聆听范唱切入,以加强对作品的感受。

3.在学唱曲调中结合进行附点八分音符节奏的学习,在实践中去掌握其节奏时值。 4.学唱曲调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乐段的8小节,第二部分是第二乐段的8小节。(1)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教师指导学唱第一乐句的4小节,这一乐句的难点是: 这两种节奏。运用上一单元获得的4/4拍指挥图式,用划图式的方法解决节奏难点,如果第一乐句解决得好,第二乐句学生就能自学解决。另外要注意大跳的音准:。

(2)第二乐段也是要解决好第三乐句,即:

最后第四乐句就能迎刃而解。第二乐段的重点是二声部的谐和有一定难度。如果班上有口风琴吹得较好的同学分别支撑一下,可能会解法得快些,但关键还是要锻炼学生唱一声部听另一声部的能力。

5.这首歌曲的演唱,声音既要明亮,同时要稍稍略带忧虑烦恼感,以表达这一时期少年的复杂的心情。

听辨活动

1.这是两条 与 节奏的对比练习。通过对比听辨,加深对这两种附点音符的理解。 2.第二条的附点八分音符均在第二拍弱拍上,唱好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加以提示。

音乐知识:附点八音符 教学基本要求

1.从骑马的 的象声词节奏中形象地进行附点八分音符的知识讲解。 2.从连音线的图解中讲解附点八分音符时值。

3.对附点八分音符的掌握必需从本歌的歌曲实践中体验。

4.附点八分音符的教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同样要对附点作用的强化讲解。在唱奏中对带附点的音要强调重些,而附点后面的音可弱化,这样一强一弱,附点就突出了。5.将

改成的练习,是为了巩固的技巧的强化而编制的大量的连续的加深学生对

节奏的记忆。

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三课时完成,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课时:《我是少年阿凡提》;音乐知识;音名,变音记号;编创小品。 第二课时:《小小少年》;音乐知识;附点八分音符。 第三课时:聆听《牧羊姑娘》、《小机灵的歌》,总复习。

 教 材 分 析

1.双簧管独奏曲《牧羊姑娘》

乐曲系根据同名歌曲改编而成。歌曲叙述了旧时一个穷苦的牧羊女的凄凉生活。歌词是这样的:“‘对面山上的姑娘,你为谁放着群羊?泪水湿透了你的衣裳,你为什么这样悲伤?’‘山上这样的荒凉,草儿是这样枯黄,羊儿再没有食粮,主人的鞭儿举起了抽在我身上。’”

乐曲的第一部分,独奏乐器双簧管奏出充满辛酸、哀怨的主题:

双簧管的音色带有忧郁的色彩,这四句曲调又都是由高向低进行,使音乐更显得苍凉而悲伤,令人为牧羊女的不幸而一掬同情之泪。

第二部分音乐是在主题旋律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和发展的:

这一部分音乐在旋律上略有上扬,节奏也较活泼,音乐的色彩略显明亮。也许是牧羊女对往日曾有过的美好时光的回忆?也许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可是这都是瞬间即逝的景象。末尾句下行的旋律使幻想破灭,回到了悲惨的现实——荒山枯草,凉风飒飒。 在双簧管独奏的华彩段之后,悲凉的主题旋律重现,由乐队和双簧管分别演奏前、后半段旋律,将孤独的牧羊姑娘和饥饿的羊儿留在那暮色降临的山坡上。

2.歌曲《小机灵的歌》

这是日本系列动画片《聪明的一休》的主题歌。旋律活泼、开朗、热情,切分节奏和同音反复的使用使歌曲朝气蓬勃,充满了生机,赞美了聪明机智、胆大心细的一休爱惜时光、努力学习、同情弱者、助人为乐等高尚品德。

歌曲引子用“格的格的”象声词配上“ ”的旋律,把动画片人物的机械式步伐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第一乐段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第一、第二乐句为平行乐句,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第四乐句则是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但每句第3小节中的休止符及切分节奏 给人以 “机灵”之感。

经过4小节同音重复的连接句进入第二乐段。平行(同音重复)和上行的曲调、均称有力的节奏,表现了一休不怕困难、不怕邪恶的性格。尾声是引子的重复,但最后音调提高八度,表达了人们对一休的敬佩和赞美。

3.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的歌曲,2/4拍,二段体,G七声羽调式。曲调诙谐,欢快,它生动地赞扬了少年阿凡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良行为。选材颇有新意,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题材。歌曲在11小节跳跃的引子后,情绪欢快地进入第一乐段,这乐段共有四个乐句(4小节为一个乐句),第一乐句的句中出现了下滑音的唱法和临时变化音,即刻把少年阿凡提欢乐风趣的生动形象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第二乐句旋律上扬,唱出了少年阿凡提愉快的心情。第三、第四乐句分别插入两个乐节的间奏,特别是第四乐句运用了“0 X X”切分节奏和重音记号加强了语气,更加突出地表达了少年阿凡提对破坏自然环境的不良行为的愤恨心情,突出了歌曲的主题。第二乐段以连续密集的节奏音型出现,旋律采用了模进的手法,配以富有民歌特色的衬词“啦啦啦”、“唻唻唻”更鲜明地表现了主人公活泼向上的精神面貌,最后的乐句旋律作了变化重复,曲调宽紧交替,唱出了新一代少年阿凡提自豪、欢乐的心情。

4.歌曲《小小少年》

这是德国故事影片《英俊少年》中的一首插曲。影片描写了从小失去母亲,父亲又遭陷害入狱的少年海因切,在女律师雷娜特的帮助下,以自己的诚实和善良感动了对父亲怀有很深成见的外公,最后外公和父亲消释前嫌,一家重新团聚的生动故事。影片是随着“小小少年”的歌声开始的。这首歌曲4/4拍,弱起节拍,歌曲为大调式,一段体结构。第一、二乐句,旋律变化重复,在句尾的变化上作了六度、七度的上下跳进,旋律坚定明朗,情绪愉快,充满孩子的朝气,一下子就把主人公的性格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第三、第四乐句歌曲以合唱形式出现,平行三度的和声进行,使音乐更为丰满,与前形成了对比,旋律同样是变化重复,曲调舒展而又起伏,在歌中虽然唱出了少年在成长中的烦恼,但此时此刻他仍然表达了充满欢乐、愉快的心情,表现了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课后小结:

第七课 回 声

教 学 目 标

1.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大自然现象,它充满了幻想与乐趣。本课的四首作品正是反映了音乐与自然的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吧。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f、p,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

3.继续学习竖笛吹奏技巧——长音的练习,并进行二声部的吹奏表演。

教 学 内 容

聆听《回声》教学基本要求 1.欣赏《回声》

设问:你听听这支歌讲些什么? 这支歌的歌名叫什么?

2.介绍《回声》是一首无伴奏合唱的世界名曲,从16世纪至今仍是一首经典的合唱曲目。

3.复听《回声》;边听边看教材中的歌词,听了这首歌使你联想起什么? 4.师生议论。

5.我们来做回声的游戏。 (1)介绍方法:刚才这支歌表演是采用一支小型合唱组(几个人)间隔一小节追随一支大型合唱组,形成声音力度强弱的对比,表现出回声的效果。我们也学着做一下,我们全班45人对5人。5人模仿45人发出的声音:“噢” “噢”。 (2)各组自己设计语言,做回声游戏。

6.选一组做得效果最佳的表演。

7.小结:我们自己做了“回声”的实验。 在音乐标记中“f ”代表强,“p ”代表弱,它是意大利文强与弱的第一个字母。

竖笛:长音的练习教学基本要求 1.复习长音

2.练习:



要求音色统一,声音谐和。 3.练习“ ”五音的指法。 4.吹练习曲(教材谱例)。

5.分句练习《划小船》(4小节一句),注意两小节换气。 6.游戏:小汽车与大卡车。

由两组学生,一组是小汽车,一组是大卡车,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或背对着以上两组同学),要求:听辨是哪一组按喇叭。 7.编创合奏曲(填空练习)。

(注意声音的和谐)。

聆听《羊肠小道》教学基本要求

1.音乐导入:听这是什么动物的叫声? 播放《羊肠小道》的引子部分的驴叫。 2.介绍作品名称及组曲《大峡谷组曲》。 3.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提示:这一部分你能听出驴叫声及驴子在山谷的羊肠小道上上山下山的走路声。 设问:在这一段音乐中你能想象旅游者骑着毛驴的情景吗?边听讲边编一个小故事,这一段主奏的乐器叫什么名称?

4.谁能讲讲你从音乐中听的故事? 5.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提示:如果说第一部分主要是描写驴子的,那么这一部分主要描写的是什么?你能想像吗?

6.师生讨论。

7.复听第一与第二部分。

提示:两部分连起来欣赏故事就较完整了,你能编出来吗? 8.完整欣赏全曲。

9.小结:山谷里的景色真美啊!大自然真美啊!

表演《友谊的回声》教学基本要求

1.刚才我们做了“回声”的游戏,再听一首歌曲——《友谊的回声》。 2.讨论歌曲内容:为什么称“友谊的回声”。

3.学唱曲调:

(1)教师示范曲调,要求学生仔细听并手划指挥图式。

(2)先学习四行谱:前面8小节大家自学。接下去部分由教师唱。自学的时候一定要用2/4拍指挥图式一边划拍,一边轻轻的唱谱把音高与节奏唱准。

(3)师生接唱四行歌谱:即学生唱前8小节,教师接唱后面的16个小节(教师后面的16小节大量是切分节奏,所以学生有困难,通过教师范唱学生听唱逐步解法)。师生交换接唱 学生完整唱第一乐段的四行谱。

4.学生自学第二乐段(最后的14小节歌谱)。

5.完整唱全曲。中间部分的 , 要表现出回声的效果。

6.教师要指导学生唱好歌曲的意境,把作品所描绘的景色表现出来,歌唱时脑海中要有画面。

音乐知识:力度记号f、p 教学基本要求

1.力度是音乐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力度记号是记录力度强度的标记。 2.课文第41页三幅画,从人数的对比上可以看出力度的表现要求越来越高。 第一幅图:一人与众人,很显然,若以同样力度起唱,他们的音量对比是p-f。第二幅图:一人与三人,虽然在力度上可能有些差别,但要表现p-f,必需作些技术上的处理。

第三幅图:一人对一人,那就必需在声音技术上作精心的处理,才能做到f-p的要求的效果。

3.这幅图的力度效果练习,是一个由能自然到人为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对力度记号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表演《山谷静悄悄》教学基本要求

1.情景导入:山谷里有声音就会产生回声,没有声音的时候是怎样的呢?山谷里有什么景色呢?

2.聆听范唱第一乐段。 3.师生讨论:山谷有雾,有花,有小白兔,所以没有声音,静悄悄的。

4.再听听有什么声音。——范唱第二乐段, 5.“叮咚叮咚”是什么声音? 6.学唱歌谱。

(1)先唱第一乐段。前4小节和第7、8小节学生唱,中间第5、6小节教师接唱。要求划4/4拍指挥图式。

谁能完整唱第一部分的站起来唱!注意八分休止符。

(2)第二乐段各人自学,注意八分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顿音记号。 (3)讲解渐强、减弱()记号

(4)完整唱歌谱。注意前奏与问奏,进入要整齐,边唱曲调边划4/4指挥图式,注意各种记号。(教师的伴奏要优美、动听、和声配备要简洁明快。) 7.完整听一遍范唱:你能想像歌中的意境吗?

8.带着你想像的意境,有感情地表演《山谷静悄悄》。

编创与活动:到山谷去旅游 1.把本单元的内容整合起来,加上各种手段(打击乐、自制乐器、人声等)创设旅游情景。2.形式可以各组,也可以几个人,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大家策划创编。

音乐知识:渐强、渐弱

1.渐强、渐弱的标记很形象化,学生一看就懂,不必花太多时间讲理论。 2.结合《山谷静悄悄》穿插进行讲解。重在实践运用。

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听《回声》;音乐知识:力度记号;唱《友谊的回声》。 第二课时:唱《山谷静悄悄》;音乐知识:

第三课时:听《羊肠小道》;总复习;编创小品“到山谷去旅游”。

 教 材 分 析

1.无伴奏合唱《回声》

本曲创作于16世纪,作曲者拉索是尼德兰(在今日的比利时)作曲家。这是一首双四声部男女混声无伴奏合唱曲。作者巧妙地采用轮唱形式,以一小型的合唱组间隔一小节追随大型合唱组,通过力度强弱的对比,生动地表现了回声在空旷、静谧的山谷中时隐时现,时强时弱的回荡,和谐而又富有色彩变化的和声更令人有置身于群山幽谷的感觉。

歌曲的歌词表现人与回声的对话,俏皮而有趣,赋予歌曲以强烈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也使人们领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愉悦和乐趣。 

回 声(无伴奏合唱)[歌词]

回声,美妙的回声!它在哪里?在哪里?哈哈哈哈哈! 它发出笑声,瞧多么有趣!做什么?请你唱一支歌曲,唱给我们听。不能,不能够。为什么? 我不愿意。那为什么?不能告诉你们。那么请你别扰乱!假如你是懒汉,就永远地别作声。再见吧回声,再见吧回声!

记住我们,安静,安静!隐约听见!美妙回声,安静!

2.管弦乐《羊肠小道》

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科罗拉多河的大峡谷,长达数百公里,深约千余米,宽达十数公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杰作,为世界上罕见的奇观异景。大峡谷以其令人心惊的巉岩削壁,五色斑斓的嶙峋怪石,谷底奔腾的汹涌急流日出日落的色彩变幻,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美国作曲家格罗菲(1892-1972)曾多次赴大峡谷旅游,雄伟壮观、富于诗情画意的景色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欲望和灵感,他怀着敬仰、激动的心情,决定以音乐来表达大峡谷蕴含的变幻无穷的自然之美。此后,他以十年之久的时间,完成了《大峡谷》组曲。本曲是其中的第三乐章,也是组曲中最著名的一个乐章。

乐章开始,整个乐队以响亮的全奏滑音,模仿了驴叫声。接着,独奏小提琴奏出华彩乐段,这里,旅游者主题的音调与驴的叫声巧妙他融会在一起。这是乐曲的引子。 引子之后,乐曲进入主体。第一部分,在打击乐器模仿驴蹄的节奏中,双簧管奏出了一支断断续续的,带有爵士味的诙谐曲调:



音乐形象地描绘了旅游者骑驴悠然行进的神情。忽然,音乐变得急促起来,双簧管与低音单簧管相继奏出全部由三度跳进构成的下行旋律,仿佛驴子步伐踉跄地跑下山去。 当驴子的嘶鸣声重又响起时,在驴蹄声和诙谐的曲调上,圆号奏出了旅游者的主题:



这支气息宽广、富于歌唱性的旋律,气质开朗,具有美国西部音乐风性,表达了旅游者在大自然怀抱中舒畅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神奇景观的衷心赞叹。

这一主题在不同乐器、不同背景上反复三次,然后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前面出现过的各种音乐素材通过乐队全奏进行展开。在一声驴子的长呜中,音乐突然停顿。乐曲进入中间段落,给人们带来梦幻般的宁静。钢片琴奏出清泉般的音响,使人疑为仙乐飘飘。随后是再现段落,弦乐的明快拨奏迎来了管弦乐队全奏的高潮,有如游客驱驴在山路上疾跑,乐曲在乐队奏出的响亮的驴叫声中结束。

3.歌曲《友谊的回声》

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或的乐段。第一乐句由低音区开始,旋律层层上升又缓缓落下,仿佛是视线随着景物而在移动,音乐富有动感。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采用了切分节奏,通过由低向高的旋律进行,发出了越来越热情的呼喊,第三乐句揭示了歌曲的主题,表现了孩子们不仅是在向大自然发出呼唤,更是对友谊的炽热的追求。第二段落音乐转为平稳,表现了对友谊的赞美,前一乐段末句在这里再现,突出“友谊是美好的”这一主题。

4.歌曲《山谷静悄悄》

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的分节歌。歌曲一开始用 “XO XO X-|”的节奏、很弱的音量,把我们带到了宁静的山谷之中,然后节奏紧缩并运用了切分节奏,描绘了充满生机的美丽山谷,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前三段歌词分别描写了山间的景物,富有动感,从“烟雾”“花”直至“溪流”“野兔”动感不断增强。在4小节间奏之后,“地质队叔叔”的出现,打破了原先的静谧安详,使山谷顿时热闹起来,锤子击石的叮咚声和溪水声交织成一支美妙的乐曲在山谷中回荡。四段歌词虽都配同样的旋律(第四段的旋律稍作变化),但由于歌词在形象、意境上有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歌曲很能使人们对山谷中的美丽景色产生想像

第八课 童 心

教 学 目 标

1.童心与童趣是连在一起的,他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我们要珍惜这有限而宝贵的“小孩世界”,使其如春天一样充满生机。让我们尽情地歌唱这充满朝气、欢乐的时刻。2.用现代舞为歌曲即兴伴舞,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渲染这充满诗意的童心世界。

 教 学 内 容

聆听《山童》教学基本要求

1.合唱曲《山童》是近年来创作作品中较优秀的作品之一,音调民族风格浓郁,歌词充满童趣,形象生动,内容带陈述性,层层深入,很受听众喜欢。

2.这首合唱曲较长,有条件的学校在欣赏时最好能把谱输入电脑,上课时随录音放映,学生看着歌谱能了解内容,欣赏才能有效果。至少把歌谱能抄出来供学生了解。 3.有时间最好能欣赏两次:第一次了解一下表现的内容,第二次从音乐中领悟山童在山间的活动,从而获得主题——童年多美好的意境。

聆听《真善美的小世界》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迪斯尼乐园的背景。如有录像片、VCD音像资料插放,学生更为欢迎。 2.欣赏全歌:边听边划 2/4 拍指挥图式。

设问:你能听清楚歌词的内容吗?你能区分歌曲的段落吗?为什么? 3.师生讨论。 4.复听全歌。

要求:选择两件打击乐器,当你听到音乐转入第二乐段时,换一件打击乐器伴奏。 (也可设计两个动作,表示乐段的区分。)

5.再欣赏全歌。 要求:可以边听边哼;可以边听边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如唐老鸭、米老鼠、白雪公主„„(教师准备些头饰、面具等道具供学生选择)随音乐的节拍跳自己设计的舞步,把我们教室想像是一个迪斯尼乐园,大家尽情地玩吧。(对音乐的分乐段,要用不同的动作能表现出来。)6.小结:童心在小世界里尽情地抒发吧!

表演《荡秋千》教学基本要求

1.荡秋千既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项很有乐趣的休闲活动,儿童特别爱玩。贵州的仡佬族儿歌中的玩荡秋千是多么有趣!

2.听范唱,唱一遍歌,唱一遍曲。 设问你能听出这里有几句是重复的乐句。

3.学唱第一乐段曲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

(1)提示:这是一首欢乐的歌曲,速度应该稍快,但在开始学唱曲调时,可放慢速度。另外学唱曲调必需要打拍子或划 2/4 拍指挥图。

(2)难点与重点: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附点四分符点节奏要唱好; “ ”、““ ”两处的大跳要唱准;八分休止符要断开。 4.学唱第二乐段曲调。学生自学。

5.用稍快的速度流畅地唱全曲。

6.欢快地表现儿童们在荡秋千时高兴玩耍的情景,有感情地表演《荡秋千》。

表演《小孩世界》教学基本要求

1.这是一首富有童趣想像的歌曲。内容似乎有些异想天开,但是这就是儿童的丰富的想像力。

2.歌曲的识谱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读谱解决。学唱曲调还是分两个乐段分别学唱为宜。在学唱曲调前范唱是不能缺少的环节,完整的有感情的范唱能激发学生学唱的欲望,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

3.第一乐段的识谱教学有这样难点:

(1)附点节奏,这首歌的附点节奏很多,很重要,它能形象地表现儿童欢快的性格。(2)第四乐句的四级分解和弦的音准,要进行指导唱准。

(3)2/4 拍的节拍感,要求学生一定要划指挥图式,突出强弱,唱好节拍感。

4.第二乐段识谱的难点是二声部的和谐。前二句是和声式的,后二句是复调式的。所以难度不小,从班级实际出发,可以适当降低难度,作些改变。 5.如果第二乐段能唱好,结束句就容易唱好。 6.完整唱全曲时要唱出两个乐段的情绪上的对比,尤其第二乐段的开始两句,节奏拉宽要唱得舒展、赞美,与前后形成鲜明对照。

7.歌曲的处理要突出欢快自豪的情绪,速度稍快。 

为歌曲伴舞

1.由于这首歌曲富有现代的气息,曲调带有通俗歌曲的风格,因此建议用现代舞动作为歌曲伴舞,更能表现其风格特征。

2.只要是双拍子的现代舞步都可以,如迪斯科舞步、恰恰舞步等。

3.选择打击乐为歌曲伴舞,烘托其气氛。 

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荡秋千》、《山童》。 第二课时:《小孩世界》。 第三课时:《真善美的小世界》;总复习。

 教 材 分 析

1.合唱曲《山童》

这是一首汲取我国西南地区民歌音调因素而创作的儿童合唱曲。 歌曲通过以第一人称出现的主人公——山童的耳闻目睹,展示了色彩绚丽、音响纷繁的山间景物,生气盎然,诗意浓郁,更充满谐情童趣,令人心驰神往。 歌曲可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旋律跳荡,节奏活泼,表现了孩子快乐舒畅的心情和对美好景物的热情赞美,同时又以多种多样的衬词,惟妙惟肖、有声有色地模仿了羊儿的踢踏鸣叫,河水的流淌喧哗,鞭儿的挥动作响,呈现出一幅诙谐、生动的有声图画。这个段落的后半部分撷取前面旋律进行中由“mi”与“si”构成的纯五度音程,运用重复、模进的手法加以展开,最后乐句由低而高连续上行,喻示了由静到动,由暗到明的山间黎明的景象。

紧接着一个节奏舒缓、起过渡作用的乐段把歌曲引入第二个段落,这个段落的节奏平稳、音调起伏,同主音大小调频频交替,营造了优美恬静却又充满生气的、如梦如画的意境。 随后,一个由同音反复构成的节奏性间奏打破了山间的宁静安谧,随着太阳冉冉升起,万物苏醒,山林变得热闹起来,这就是歌曲的尾声。调性转为原调,速度增快,词曲的材料均分别取自前面两个段落。最后再现了过渡性乐段并作了扩展,连续地用二分音符长音一字一音地唱出歌曲的主题——“童年多美好”。 

2.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这是一首歌唱美国“迪斯尼乐园”的歌曲。 在美国有两个迪斯尼乐园,它们都以已故美国著名的动画片大师、米老鼠形象的原创者——沃尔特•迪斯尼的名字命名的。乐园每年吸引了来自全世界数以千万计的游客。在这里,你能看到由人所扮演的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在欢迎你;在这里,既有富于教育性的文艺节目,又有根据民间传说、神话、科学幻想为题材编成的“冒险乐园”、“未来世界”等等,使人兴趣盎然,流连忘返。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在这个小小世界中感受到的美好和欢乐以及对真善美这一人类心灵崇高境界的赞颂和追求。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A段中每个乐句都是从弱拍开始,从低音向上大跳,跌宕起伏,充满活力,表现了游人们的欢乐情绪。B段为副歌,由强拍开始,旋律平稳,优美,节奏舒展,与A段形成对比,这是人们对真善美小世界发自内心的赞叹。 美国杨百翰大学艺术团几次来我国演出时,都以这首歌作为终场曲。在演唱中加入了口哨,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并在音乐上使用了多次的转调。热情的演唱在乐队的烘托下,丰富和加强了歌曲的艺术感染力。 

3.歌曲《荡秋千》

《荡秋千》是一首曲调活泼跳跃,节奏明快,反映仡佬族儿童生活情景的童谣,结构方整而短小。可以把它看着是一首三乐句结构的对称性极强的单二部曲式。除第二部分的首句与第一部分的首句同尾换头外,其余二个乐句完全一致。旋律的调式音阶“1、2、3、5、6”五声宫调式。A段的第一乐句有着鲜明的个性,曲调质朴流畅,口语化的旋律平稳而亲切,第二乐句词曲营造的意境浑然一体,在旋律上先是一个三度小跳“6→i”,继而下行六度大跳 “i→3”,再一个七度大跳“ ”,把秋千“上下来回”荡来荡去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第三句子又回到了平稳的旋律线上来,它似乎是荡秋千的儿童陶醉了,自由地飞荡,情景多美啊!

4.歌曲《小孩世界》

是一首曲调明快、活泼的儿童合唱歌曲。2/4 拍,大调式,二段体结构。

歌曲表现了人们向往美好的童心世界,追求愉快欢乐、和谐的生活。歌曲的第一乐段共有四个乐句,节奏规整,曲调欢快。第一乐句与第三乐句是旋律的完全重复,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在前乐句上作了四度、二度上移的旋律模进,特别是每个乐句的句尾都运用了相同的节奏型“ ”,衬词“啦”更增强了欢乐情绪的表现。第二乐段节奏舒展,曲调优美抒情,旋律进行出现在高音区与第一乐段形成了对比,表现了宽广的山野风光,紧接着富有跳跃的节奏音型与八分休止符的运用,使得歌曲更为活泼生动,同时带有复调式对比性的第二声部烘托,抒发了孩子们快乐的童心世界。尾声以级进下行的曲调,渐弱的声音,表达了人们对美好高洁的境界的向往。

第四篇:人音版第7册音乐全册教案

第一课《水乡》

教 学 目 标

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

2.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3.掌握竖笛的吹奏姿势。 教 学 内 容

聆听《采茶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 设问:

(1)谁到过杭州游玩?

(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 2.欣赏:《采茶舞曲》 设问:

(1)你听到这种曲调的风格吗? (2)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学习采茶时手的基本动作:左采、右采、上采、下采。

4.复听《采茶舞曲》: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并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 5.再次复听。

6.小结:水乡的另一景色。

聆听《洪湖水,浪打浪》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时代背景

2.介绍《洪湖赤卫队》剧情(讲故事):1930年湖北沔阳县委为配合红军行动计划,暂时把赤卫队撤离彭家墩。当地恶霸彭霸天乘机卷土重来进行报复。赤卫队在乡党支部书记韩英及队长刘闯的率领下袭击敌人,彭霸天设计派密探寻找赤卫队。队长刘闯中计暴露目标,韩英掩护队伍撤退时,自己与分队长王金标被捕。王金标叛变,韩英坚贞不屈。敌人逼她母亲劝降,但韩英母女互相激励宁死不屈。敌人又把叛徒王金标放回,要他把赤卫队诱入伏击圈。韩英在彭霸天的副官(地下党员)掩护下脱险,及时赶回部队枪毙了叛徒,配合大部队消灭了土匪彭霸天。

3.欣赏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

4.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湖北洪湖水乡的一景。 聆听《渔光曲》(筝独奏)教学基本要求

1.在聆听《渔光曲》(女声独唱)后,学生在对歌曲反映的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听器乐曲《渔光曲》。

2.欣赏筝独奏《渔光曲》。

设问:你能听到船在海面上遇到的各种情景吗?

3.师生议论筝独奏《渔光曲》与女声独唱《渔光曲》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4.复听筝独奏《渔光曲》

5.小结:音乐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一个内容题材,不同的形式反映的情景各有特征。下节课我们将要做一个创作活动“远航”,今天的欣赏曲也是一种示范。 聆听《渔光曲》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渔光曲》的背景资料。

(1)这是1934上映的故事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

(2)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渔民)的生活受三座大山压迫的简单历史介绍。

2.欣赏《渔光曲》第一段,边看图形谱,边听音乐。 (1)介绍《渔光曲》的内容特征(2)提出欣赏要求。

3.复听金曲,把歌词用投影片放出来,让学生边看歌词,边听音乐,身体也随音乐摇晃想像自己就在船上的情景。

4.师生讨论歌曲反映的内容与特征。学生中如能将歌词编成一个打渔的故事,教师要给以表扬,顺带议论为什么在形式上是女声独唱。 5.小结:这是旧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水乡。表演《采菱》教学基本要求

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

2.这首歌曲的节奏较复杂,识谱有一定难度,本课又是四年级第一节课,所以这首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同时也为下节课的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作感性的铺垫。

3.教师的范唱不仅是唱歌,还要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4.听唱、学唱曲调一定要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切忌支离破碎。5.这句的教学,不要讲解切分节奏

(该知识在五年级教材中),而是通过划船的动作去学习,能很自然的唱好。同样D.S.的反复记号也不必要求学生去记住掌握。

6.伴奏的加入既是训练节奏感,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这是要求:(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2)选择打击乐器;

(3)在哪里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教材上的伴奏谱仅是一谱例,还可让学生创编节奏谱。 7.小结:水乡一景。

表演《柳树姑娘》教学基本要求

1.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柳树的枝条,像什么? 2.聆听录音范唱。

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 3.讲解附点四分音符: (1)这样的节奏

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

(2)“ ·”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附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我们学一下模仿蝉的叫声“知.了 ”所以蝉又名“知了”。“知了”的鸣叫就是带附点的。

4.再听录音范唱,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 5.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

(1)设问:这8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 (2)我们一齐拍打一下它的节奏。 (3)慢速度地把音符唱着试试。 6.请自学后8小节。

7.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 8.学唱第二声部。

(1)听录音范唱,注意第二声部进入的位置。 (2)第二声部“啦啦啦”表达什么情绪? (3)学习顿音记号“”。

(4)唱第二声部,看教师的指挥进入,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9.二声部合唱。

10.小结:又一道水乡的风景线。 听辨练习:附点四分音符

1.从听觉上巩固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并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对比。 2.从视觉上通过涂色找到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区别。音乐知识:附点四分音符 教学基本要求 1.在模仿“知了”鸣叫声中学习附点。

2.讲解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从实践中掌握。

(1)图解:

(2)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比较。

(3)从过去唱过的歌曲中找附点四分音符,如上节课《采菱》就有。(4)结合《柳树姑娘》的实践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5)名称的由来:强调附点,所以把附点放在前面。 (6)附点的时值:增加原音符时值的一半。音乐知识:顿音记号“”

1.在结合《柳树姑娘》的学唱中进行。 2.顺带了解顿音记号的作用即可。 竖笛吹奏姿势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竖笛的特征与功能:

竖笛是有固定音高的吹奏乐器,由笛身与笛头两部分组成。

2.正确姿势:胸部自然挺起,两眼正视前方,身体与笛保持45度左右的俯角为宜。 3.播放一段竖笛的录音。当然最好教师自己示范吹一曲,以激发学生学竖笛的兴趣。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至四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采菱》、《采茶舞曲》。

第二课时:唱《柳树姑娘》,学习附点四分音符,听辨活动。听《洪湖水,浪打浪》 第三课时:唱《柳树姑娘》二声部合唱,听女声独唱《渔光曲》,竖笛姿势讲解。 第四课时:听筝独奏《渔光曲》,编创《远航》,总复习。 教 材 分 析

1.歌舞曲《采茶舞曲》

这首歌舞曲原系越剧《雨前曲》中舞蹈《采茶舞》的声乐部分。作者周大风曾在浙江茶区劳动和生活。他以流行于我国浙江、上海等南方地区的越剧音调为创作素材,使歌曲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全曲旋律清新优美,节奏活泼明快,结构方整对称,具有鲜明的舞曲风格和特点。

歌曲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徵调式,含四个乐句,采用越剧上下句曲体结构,前句与后句相互映照,前后呼应,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明媚春光。

从“插秧插得喜洋洋”起是歌曲的第二部分。音乐移到商调式上。前8小节的句式结构紧缩成2(小节)+2+2,描绘了茶农灵巧勤快的采茶动作。随后句式扩展,音调上扬,抒发了茶农的劳动热情。最后的4小节乐句转回到徵调式。这是乐段的补充,也是歌曲的尾声。2.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洪湖赤卫队》是我国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部歌剧,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为背景,描写了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和地主恶霸、反动势力的殊死斗争。

歌剧的音乐主要以湖北天沔花鼓戏及天门等地一带的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而成,既有30年代的时代气息,又有浓厚的乡土风味。这部歌剧上演至今,经久不衰。其中不少唱段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剧中人物韩英与秋菊的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便是一首最受人欢迎的歌曲。该曲取材于襄河民歌《襄河谣》,以宽广的节奏、明快绮丽的曲调,抒发了主人公韩英热爱家乡和人民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感情。

全曲由三个段落组成。前奏的曲调悠扬轻快,描绘了洪湖的水波荡漾,也象征了韩英的心潮起伏。

歌曲的第一段是两人齐唱,由起、承、转、合的四个乐句组成,优美精致,流畅动听。第四句“晚上回来鱼满舱”以其美妙的拖腔使旋律更为动人。这个拖腔也出现在歌曲各段的末尾。歌曲的中段是二重唱,共四句。旋律由低音区开始,婉转起伏。两个声部交替出现,相互陪衬,最后又变为齐唱。这是韩英和秋菊发自内心的赞叹。

歌曲的第三段也是一段二重唱,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主旋律由高音部唱出,低音部延后两拍在下四度上模仿进入。然后两个声部时而交错,时而补充,各自独立又彼此交融,生动地表现了革命根据地的兴旺景象和人们的欢乐心情。歌曲的三个段落结尾都使用了同样的拖腔,三个段落之间又用了相同的间奏,使歌曲既有对比,又显得完整统一。 3.歌曲《渔光曲》

这是1934年上映的同名影片的主题歌。由于影片参加莫斯科展出时获得荣誉奖,这首歌曲也因此驰名海外。

歌曲采用不带再现部的三段体结构(即音乐的三个部分都不相同),但全曲都贯串了

这样的节奏型,加之引子和各段间的间奏又都取材于歌曲句首,因而前后非常统一。徐缓的速度,似波浪起伏的旋律线条以及有摇晃感的节奏型,描绘了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随波起伏的形象。歌曲的曲调采用五声音阶的宫调式,但却没有一般大调的明朗色彩,而是流露出浓重的压抑和忧愁。这正是歌曲魅力之所在。

由筝演奏的《渔光曲》系采用歌曲的第一部分曲调,共出现两次。第一次,低声部运用密集的分解和弦来衬托主旋律;第二次则使用宽松的分解和弦为主旋律伴奏,分别表现了海上波涛翻滚和风平浪静的情景。

作者介绍

任 光(1900~1941)作曲家。从小喜爱民间音乐。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同时学习音乐。1927年后回国参加进步的音乐活动。1934年创作了著名的《渔光曲》而一举成名。

4.歌曲《采菱》

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采用六声宫调式,曲调流畅、婉转,歌曲运用了许 多十六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

以及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

活泼之感。歌曲是一段体结构,为五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引子后第1-4小节)和第二乐句(第5-8小节)都是方整的4小节乐句,对称呼应;第三乐句(第9-14小节)分裂为由间奏隔开的两个乐节,显得更为活跃,生动;第四乐句(第15-18小节)节奏拉宽,运用了“

”这样的切分节奏,前后模进,模拟了

划船时有力的重复的动作节奏;最后乐句扩充为6个小节,旋律较多地出现在高音区,酣畅地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5.歌曲《柳树姑娘》

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简易二部合唱歌曲。歌词简炼,它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 乡万物一新,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歌曲为3/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全曲 “”为基本节奏型。第1-8小节,上下句对称,旋律采用了模进手法,三度、四度、五度的跳进使得曲调舒展而又优美,形象地表现了“柳树姑娘”在春风里飘柔的姿态。第二声部只用了第一声部的同音支声,配以八分音符节奏及跳音的“啦”唱法,烘托出欢乐的气氛。第9-12小节,节奏突然紧缩,向上三度的模进,使曲调更为欢快,与前形成了较强的对比。最后曲调又趋平稳舒展。结束句在富有民歌特色的衬词“啊哩啰”中欢快地结束。

第二课《国歌》

教 学 目 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公民都必需唱好《国歌》。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前进。2.掌握旋律行进方向——“上行”的音乐知识和进行曲调即兴创作活动。教 学 内 容

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

(1)国歌的作者是谁,谁作词?谁作曲?

(2)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请举例并唱几句。 2.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作于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聆听独唱、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在什么场合演唱或演奏《国歌》。 4.师生议论。

5.聆听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当国歌响起时你想到什么? 6.师生议论。

 7.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生平及其代表作。聆听《歌唱祖国》教学基本要求 1.欣赏《歌唱祖国》(第一段歌词) 设问:

(1)听到过这首歌吗?什么时间听到的? (2)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 2.复听《歌唱祖国》全曲。 设问:

(1)这首歌分为几个部分? (2)每个部分讲述什么内容?

(3)跟着音乐哼唱行吗? 3.师生议论。

4.完成课本上的编序号及涂色。

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跟着录音小声唱曲调。

3.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 4.跟着录音或教师的伴奏歌唱国歌。 5.教师重点指导的部分: 

带有“>”记号的要唱得加强力度。师生讨论这一句的含义,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下的民族危机;当前21世纪我们民族是否还存在危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

设问:为什么这句的力度要越唱越响? “起来!起来!起来!”的含义是什么?



设问:

(1)这一句的音乐形象,你想到什么?

(2)“前进”的谱上又用强音记号(>),为什么?

(3)为什么“前进”“前进”“前进”最后还要加一个“进”? 6.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7.师生小结:在21世纪我们要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奋勇前进。 音乐知识:“上行”

用上行手法编创自己的歌: (1)先简单讲解“上行”



„„ (2)举一反三,(3)以上行的手法,即兴编自己的歌。如:

 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四种形式)。 第二课时: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听《歌唱祖国》。  教 材 分 析

1.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20世纪30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当时我国正处于外敌入侵、民族危机深重之际,影片就是以抗日为主题的。这首歌曲的歌词是我国著名诗人、戏剧家田汉在被敌人逮捕前仓促地写在香烟纸上送出的。音乐家聂耳也因敌人迫害而即将离国,他主动提出:“作曲交给我,我干!”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写成了歌曲。随影片的放映,这首歌曲在人民群众中激起强烈的反响,很快传遍了全国。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深切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曾多次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并灌制唱片,使这首歌曲的影响遍及全世界。1949年9月此歌被定为我国的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歌曲《歌唱祖国》

自1980年5月起,每当人们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时,就可听到“开始曲”雄浑有力的音乐声,这就是歌曲《歌唱祖国》的曲调。这首歌曲诞生于1950年9月。它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崭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伟奋进的步伐。歌词凝练集中,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又富于变化。这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祖国颂歌;也是一首既有进行曲风格,又富有抒情性的群众歌曲。 

第三课 月 夜

教 学 目 标

1.本课的四首描绘“月夜”的中外音乐作品,充满着诗意,表达了音乐与社会的人文性。让我们用轻柔的声音深情地表现这一特定的情景,体验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连线”、“下行”的音乐知识,并用于创作活动。3.进入学习“开始吹竖笛”的实践活动——Tu的口腔动作。教 学 内 容

聆听《月亮月光光》教学基本要求 1.由于这是台湾民歌,歌词中带有方言,所以在聆听前要出示歌词,对方言要作解释(详见教材分析的谱例)。

2.欣赏《月亮月光光》,要求边听边看歌词,设问: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复听全歌。

设问:这首歌用什么速度演唱?

这样的速度对表演这首歌起什么作用? 4.再次复听。 设问:

(1)这首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线条把它画出来吗? (2)这首歌曲由几个声部演唱,也请用线条把它画出来行吗?

聆听《小夜曲》教学基本要求

1.解题: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的爱情歌曲,是一种黄昏或夜间在室外演唱的歌曲或演奏的器乐曲。 2.欣赏《小夜曲》。

介绍作品:这是18世纪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音乐柔美、活泼动听。

3.复听《小夜曲》主题旋律。 设问:你能听出是几个声部?主旋律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衬托乐器的演奏方法上有什么特征。

4.再听一次全曲。

简单介绍弦乐曲重奏的形式,结合课本上的插图。 5.小结:这是描绘“月夜”主题的器乐曲。 聆听《梦幻曲》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梦幻曲》是《童年情景》之七。2.初听《梦幻曲》。设问:这一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是哪个声部演唱的?听完后介绍童声无伴奏合唱的形式特征。

3.复听《梦幻曲》主题旋律。

讲解:刚才听到的音乐都是由一个主题发展变化而成全曲。聆听主题音乐(出示主题旋律谱)。你感受到了什么气氛?给你的感觉是什么?跟着这段音乐哼唱一下。4.复听全曲。

5.小结:这是夜晚温馨而甜美的梦。表演《愉快的梦》教学基本要求

1.开门见山导入:晚上你做梦吗?你听听这是日本孩子做的《愉快的梦》—— 聆听范唱。 2.再听一次:要听清他做一个什么梦?在梦中看见了什么?(教师参与认真听,并打拍子。)3.师生谈话议论歌曲内容。

4.你们是否注意到我刚才听的时候在做什么?——打拍子。请大家看谱,我们过去打拍子,都是四分音符为一拍。而今天的拍子不一样,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听我唱4小节曲调,我边唱边打拍,请大家认真听,认真看(教师范唱4小节曲调)。

5.请大家边看谱,边跟我打拍子。我再唱这4小节,已经领悟的同学可轻轻跟我唱。6.按刚才的方法,大家自学下面第二句的4小节曲调。也就是带色块的4小节曲调。 7.第三句曲调再听我唱,请注意在什么地方换气。  8.大家跟着我一起唱第三乐句。

9.请大家整理一下全曲,自学把歌的曲调唱会。

10.大家要非常连贯流畅地把曲调唱一下。注意连音线。 11.再听一次范唱。 12.全体唱歌词。

设问:怎样才能把歌曲唱好? 13.师生讨论。

14.有感性地背唱歌曲。 听辨活动:曲调的上行或下行 1.教师弹奏二遍。

2.学生用手指向下或向下,表示听辨的答案。 3.跟着钢琴唱一唱,感受一下旋律行进的方向。 音乐知识:“下行”教学基本要求

1.结合歌曲《愉快的梦》的教学进行讲解。 2.当学生自学第二乐句时讲解。

设问:这4小节曲调的行进方向有什么特征?

小结:在音乐中曲调行进的方向往下行的,我们称为“下行”。 同时复习“上行”——温故而知新。

巩固:《愉快的梦》曲调还有哪几处是下行的曲调请找一找并唱一唱,有没有上行的曲调也找一找并唱一唱。 教 学 建 议

1.本课内容拟用三至四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夜晚多美好》;音乐知识:连线、竖笛。 第二课时:《月亮月光光》、《小夜曲》;竖笛。 第三课时:《愉快的梦》、《梦幻曲》。

2.寻找“月亮”的景色图片配合歌(乐)曲,以启发学生的想像与联想。教 材 分 析

 1.歌曲《月亮月光光》

这是一首以台湾童谣为歌词的创作歌曲。由于歌曲旋律吸取了台湾地区的音调特点,因此歌曲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它们节奏完全相同,音调上抑扬起伏,优美流畅,勾勒出一幅月夜美景。充满乡土气息的歌词更是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

合唱的两声部在音程关系上以四、五度为主,具有柔美、谐和的和声效果及我国的民族风格。

 2.弦乐四重奏《小夜曲》

本曲为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

乐曲分为两个部分。首先由第一小提琴带上弱音器奏出呈下行的柔美、活泼的主题旋律: 其他三个声部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用拨弦奏法奏出吉他伴奏的效果,第二个主题由于运用大跳和变化音,使人感到更为活跃: 第一部分反复一遍以后,进入乐曲的第二部分。这里的主题是第一个主题的变化和发展: 由于大跳和装饰音的运用,使这段音乐显得热情而富于生气。接着出现了平稳柔和的另一段旋律。

作者介绍

海 顿(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出身贫苦,从小在艰苦条件下学习音乐。1761年在公爵家当乐长,工作繁重,地位低下,但在此逆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至18世纪90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后赴伦敦旅行,写了12部《伦敦交响曲》,这是他一生最优秀的作品,由此名震全欧。他的创作以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3.无伴奏合唱《梦幻曲》

德国作曲家舒曼在1847~1848年间创作了一部钢琴套曲,题名为《童年情景》。套曲共有十三首曲子,或写景、或状物、或抒情,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儿童纯真的心灵。作者通过对童年生活的甜蜜回忆,把人们引入天真无邪的儿童世界。

根据作曲家的要求,十三首小曲要连续演奏,但是人们却常将第七首《梦幻曲》作为独立的乐曲来演奏或欣赏。这段音乐的旋律温馨甜美,和声纯朴厚实,听来令人神往。此曲除了作为钢琴曲外,还被改编成各种器乐独奏曲、合奏曲以及无伴奏合唱曲。 这首曲子为单主题的三段体结构。

主题旋律由两个四小节的平行乐句组成:

 旋律气息悠长,起伏匀称,极富歌唱性,刻画了回忆和沉思的意境。中音区和低音区的伴奏(唱)声部和谐地呼应,更衬托出主旋律的隽永秀丽。

到了中段,这一主题除了在调性上作了变化处理之外,音乐性格并没有改变,依然充满了温馨与柔和的情调: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主题旋律的变化再现。它又一次使人感受到渗透在曲中的诗情画意,勾起人们对童年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当第二乐句在高音上作延长时,速度也逐渐慢下来,柔美的旋律将人们引入了美妙的梦幻境界,留下了无穷的遐想与回味:

无伴奏合唱是一种没有乐器伴奏的合唱形式。它要求充分发挥人声特性,运用和声手段造成丰满多彩的音响,运用复调手法造成音乐的流动感、层次感,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4.歌曲《愉快的梦》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它描绘了儿童在梦中那神奇般的想像,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色的认知和理解。歌曲具有摇篮曲的特点,6/8拍,速度较慢,节奏平稳,无太多的变化,表现了恬静、悠闲的意境。第一乐段的旋律进行具有下行的倾向,使音乐显得深沉而带有神秘的意味。第二乐段旋律进行转为上行,音区移高,前乐句的后半部分以模进的方式将前半部分的音型带入歌曲的最高音(la),和声上构成下属调,产生了明亮的色彩,使人好像听到孩子们在看到了幻境中的神奇景象时发出惊喜的呼喊。歌曲反映了儿童对新奇而美好的事物所怀的向往和追求。

第四课 快乐的课间

教 学 目 标

1.课间、课余是同学们放松、快乐的时刻,本课的五个作品仅仅反映学生们快乐的课余生活的一个侧面。在教育部“减负”的指示下,同学们会更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2.在实践中初步掌握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知识并进行看图创作。教 学 内 容

聆听《乒乓变奏曲》教学基本要求 1.初听变奏曲主题曲调。

设问:你听这段音乐像什么在跳动? 2.复听主题曲调。

要求: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唱一次,跟着录音的音乐唱一次。 3.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听出这一主题的不断变化吗?

你能说出这一主题(包含变化的主题)在全曲中共出现几次? 4.师生讨论。 5.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他们在课余打乒乓球的比赛精彩场面吗?如果你愿意,下课后也去试试。

聆听《陀螺》教学基本要求

1.设问:谁玩过陀螺,或见到过陀螺?说说怎样玩法? 2.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陀螺在孩子们的抽打玩耍中飞快的转动的情景吗?3.复听全曲。

聆听《旋转木马》教学基本要求

1.如果说孩子们玩陀螺是一种传统的游乐活动的话,那么玩电动木马就是现代的游乐活动了。

2.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快速的节奏、高低起伏的曲调流动中想像到孩子们在电动木马上旋转的情景吗? 3.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听出乐曲的开始部分与最后一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吗?当最后一部分再现第一部分曲调时,请举手表示你已听出来了,好吗?

4.小结:这两首乐曲都描绘了孩子们快乐的课余活动,你能讲讲自己的课余活动吗? 音乐知识:拍号 教学基本要求

1.2/

4、3/4拍号的音乐知识教学结合歌曲教学进行。即:2/4拍穿插在《哦!十分钟》中,3/4拍穿插在《大家来唱》中。不单纯进行。

2.2/

4、3/4拍号教学的重点是节拍感,即2/4拍的强弱。3/4拍的强、弱、弱。这一节拍感在前三年的音乐实践中都已进行,现在是在理论上让学生掌握,使这一节拍感成为他们自觉的音乐实践活动。

3.这种拍号的节拍感宜通过学习指挥图式、表演活动(队列步伐、跳圆舞曲)等对比,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和巩固。

4.在掌握了2/

4、3/4拍号后,让学生自己完成“在图的下方配上节奏或用图谱表示”的创作练习。

表演《哦,十分钟》教学基本要求

1.说理导入:上课时间40分钟非常宝贵,要集中注意力学习,下课10分钟也同样非常宝贵,因为只有休息、放松好,才能使下一节课精神更集中,这就是学习、休息两不误,你听听他们的十分钟在玩什么? 2.聆听范唱。

3.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4.再听一次范唱,请全体看着歌谱。 5.学习曲调。

(1)先学习前8小节。

设问:这8小节中有哪两小节是一样的?重复出现了几次?这两小节你能唱一唱吗?剩下的两小节就四个音,我相信你能看着谱唱好。 (2)讲解2/4拍号及指挥图式。 (3)学习第二句的8小节。

(4)把这16小节连接起来唱一唱。边唱边划指挥图式。 (5)再下面的8小节,请跟着我的手势把它唱出来。 (6)最后一句六小节跟我学唱。

6.用“啦”把全曲哼一下,要唱得轻松愉快。 7.跟着我的前奏完整地把歌唱一唱。 8.练一下两小节的固定节奏型伴奏。 9.在伴奏的烘托下,欢快地歌唱。 10.小结:这课间十分钟快乐吗? 表演《大家来唱》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导入:刚刚我们学会了二拍子的拍号、强弱规律及其指挥图式。歌曲除了二拍子外,三拍子也非常多,下面一首歌是几拍子?你听!

2.聆听范唱,教师边范唱边打三拍子的图式。

3.这首歌就是3/4拍。再听一次。模仿我的动作一起跟音乐做三拍子指挥动作。 4.学曲调:先学唱第一声部。

用三拍子指挥图式边划动作边看谱唱。

(1)先学唱前8小节。注意1→i的跳跃要唱准,先想好音高再唱。 (2)再学唱后8小节。

5.学唱第二声部曲调,也分成两个8小节,二次学唱。 6.二声部合成(这是难点)。

(1)先唱好二个声部每句的第一个音,即: (2)一句一句合成,唱好一句巩固一句。

7.在曲调二声部都非常有把握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步:填上歌词,不然的话宁可唱第一声部的歌词,千万不可为了完成二部合唱而破坏了音乐的美感。一定要加强平时训练,水到渠成。

8.配上打击乐伴奏。还可以加上口风琴二声部的伴奏等。一切从班级实际出发。9.要非常注意歌唱的流畅性与乐感,表达孩子们快乐的课间生活。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课时:《哦!十分钟》;2/4拍号,《乒乓变奏曲》。第二课时:《大家来唱》;3/4 拍号,为三幅图配节奏。第三课时:《陀螺》、《旋转木马》;二首歌曲总复习; 2/4拍3/4 拍对比。

教 材 分 析

1.钢琴曲《乒乓变奏曲》

《乒乓变奏曲》的主题音乐取材于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活泼欢快,表现孩子们打乒乓球时的快乐神情和熟练的球技。

像通常的变奏曲一样,主题非常简洁,带顿音的单声部旋律由左右手交替弹奏,灵巧轻快,好像乒乓球在小球手的你推我挡之下,一来一去,银光闪闪: 乐曲包含五个变奏。

第一变奏:主旋律在上方由右手弹奏,低音部左手弹奏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 第二变奏:左手在低音部弹奏主题,右手以上面这种分解和弦音型作伴奏。第三变奏:左、右手均弹奏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音型,但主旋律镶嵌在高音部的强位上,如:  第四、五变奏:在和弦的衬托下,主题变化为由下行旋律及上行琶音构成的旋律。两个变奏中主旋律分别出现于高音部及低音部。但乐曲最后仍由右手奏出一个旋律扶摇直上的乐句作为结束,使人如闻为精彩的球赛所发出的喝彩声。2.管弦乐《陀螺》

1871年法国作曲家比捷创作了十二首四手联弹钢琴曲《儿童游戏》,这是一套以音乐来描绘儿童世界的小品曲。后又根据其中的五首改编成管弦乐曲,1873年于巴黎正式演出。组曲中的每一首都有标题,分别为:《进行曲——喇叭与铜鼓》、《摇篮曲——布娃娃》、《即兴曲——陀螺》、《二重奏——小先生、小夫人》、《加洛普——舞会》。第三首《陀螺》表现了孩子们在玩陀螺游戏的情景。

木管乐器奏出的主题采用以八分音符与休止符组成的节奏和连续作上行六度跳进的旋律进行:

作者介绍

比 捷(1838~1875)法国作曲家、钢琴家。也是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比捷很早就显示了卓越的音乐才能。他4岁开始学习音乐,9岁进巴黎音乐院学习作曲。从音乐院毕业出来时已成为获奖的作曲家和第一流的钢琴家。他曾为戏剧《阿莱城姑娘》配乐,后被改编为两套管弦乐组曲。他还创作过多部歌剧,其中《卡门》于1883年在巴黎上

演获得成功后,誉满全球,成为世界音乐的不朽名篇。3.电子琴曲《旋转木马》

孩子们乘坐在正飞快旋转的木马上,怀着兴奋、激动、自豪、紧张等各种情绪,发出呼喊声、欢笑声,他们感到自己似乎正骑着一匹骏马向前飞驰。《旋转木马》这首电子琴曲就是表现了游乐场中这一幕情景。

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4小节引子以旋律声部作半音进行的一组和弦及“ ” 这样的节奏提示了本曲的特点,并将人们带入了游乐场的热闹气氛中。

第一部分的主题由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和高低跌宕的曲调构成,描绘了电动木马快速旋转的形象:

随后是一个带有切分节奏的短小的连接句——仿佛是一个短暂的休息,把音乐又引回到木马旋转的主题。

第二部分音乐转入下属调(g小调→c小调),节奏疏密交替,密集和弦连续的反复,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表现了孩子们兴奋、欢畅的情绪以及游艺场中热烈、喧闹的气氛。 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以取材于主题的尾声结束全曲。乐声渐弱,好像是酣畅快乐的情景在孩子们心中久久难忘。 4.歌曲《哦,十分钟》

是一首2/4拍,D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曲调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歌曲通过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自由欢乐的心情。第一段节奏紧凑,曲调反复出现 这一音型,鲜明地表现了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在课间轻松、快乐的形象和喜悦的神情。第二段音调转为舒展,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运用旋律的模仿手法,四度、三度的跳进。

5.歌曲《大家来唱》

是一首意大利威尼斯民歌,全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简洁的语言“你也唱,我也唱,大家来唱!”生动地描绘了快乐的孩子们围成圈,手拉手边唱、边跳、边舞的欢乐情景。歌曲是3/4拍,大调式,一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四乐句曲调平稳,采用重复的手法,首尾呼应。第二、三乐句运用了旋律的模进及出现的八度大跳,把欢乐的情绪推向高潮,突出了“大家来唱”的主题。

第五课 妈妈的歌

 教 学 目 标

1.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作品中有唱不完的妈妈的歌。让我们走出教室,共同策划表现好 “唱唱我们的妈妈”表达“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 2.欣赏三首中外名家的“摇篮曲”,初步了解其风格特征。3.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四拍子,并与二、三拍子进行对比学习。4.继续学习竖笛,吹好sol、la、si。  教 学 内 容

聆听《只要妈妈露笑脸》教学基本要求

1.这是一首孩子唱给妈妈的歌,选自朝鲜歌剧《血海》。

2.由于这首歌曲不长,曲调很流畅很动听,所以可以将歌曲用投影打出来或抄成歌片展出。

3.初听歌曲。要求了解歌曲的内容。 设问:

(1)妈妈为什么不露笑脸? (2)妈妈什么时候露笑脸?

4.复听歌曲。感受朝鲜音乐的风格。

设问:歌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音乐在节奏与旋律上有什么特征。 5.再次聆听歌曲

聆听大提琴曲《摇篮曲》教学基本要求 1.这是一首贺绿汀的名曲。2.初听第一乐段。 设问:

(1)这是中国风格的音乐还是外国风格的音乐? (2)从这段音乐中,你感受到什么情景? 3.师生议论。 4.初听第二乐段。

设问:这段音乐的情绪与第一乐段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5.欣赏第一、二乐段。

边听边画画来表达你对音乐的感受。 6.聆听全曲。

7.展示各人的画图,相互交流。

8.小结:妈妈在哼着曲子摇着摇篮,宝宝睡得多香啊! “唱唱我的好妈妈”演唱会

1.各组交流自己选的歌曲、乐曲,并推选代表。

2.由班长或课代表主持开班级演唱会,并邀请几位同学做评委。 3.评委宣布评委会的评选结果。

聆听管弦乐曲《摇篮曲》教学基本要求

1.这又是一首名曲,是德国勃拉姆斯创作的。原是歌曲,现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由于它的曲调优美动人,在音乐会上成为一些歌唱家和演奏家的保留曲目。2.在欣赏器乐曲前,可先欣赏声乐曲,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自己表演,让学生对曲调有初步的印 3.欣赏管弦曲《摇篮曲》。

设问:你熟悉这曲调吗?乐队表现怎样的情景? 4.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辨别出几种乐器的音色?在教材中标出来。 5.小结:这是一首欧洲风格的摇篮曲。 表演《摇篮曲》教学基本要求

1.这是一首妈妈哄宝宝入睡时,唱给宝宝听的摇篮曲。

2.谈话:也许你已不记得婴儿期妈妈如何抱你、哄你入睡,但你可从影视片中,或周围邻居的妈妈哄小宝宝入睡的情景中,想像你当时的情况,这首歌就是歌唱那种情景的。3.听范唱。

4.再听一次。请看歌谱。上次我讲过那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这首歌谱同样也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边听边打拍子。

5.为了把这一曲调的节奏唱好,我们先复习一下第三课《愉快的梦》的曲调。6.用点谱法学唱第一乐句4小节(做到90%以上的学生都能唱好)。 7.在教师指导下再学唱第二乐句4小节。 8.学生自学第三、第四乐句(各4小节)。 9.能流畅、准确地完整唱好曲调后,唱歌词。

开放式教学

1.让学生课后自己去选一首符合本课题的歌,唱给妈妈听。

2.要求妈妈给孩子的唱写一个评语交给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该项活动的进行,也引起家长的重视与配合。

3.为下一节课全班开演唱会作好准备工作。 聆听、表演《摇篮曲》教学基本要求

1.本曲教学上采用一个曲目两种形式,既是欣赏聆听又作为歌唱表演,同时学习4/4拍号的知识。

2.建议听唱结合,听听唱唱,唱唱听听,以加深对这一名曲的理解及表演。

3.先聆听《摇篮曲》。

(1)初听时要求能听清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2)复听时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要能聆听伴奏如何为摇篮曲营造气氛,演唱者如何用歌声表现出《摇篮曲》的情感及风格。 4.师生讨论。

5.学唱《摇篮曲》曲调。

(1)在聆听两遍的基础上,对曲调已有所熟悉,先在教师指导下唱好第一句与第三句曲调。

(2)第一句是两小节,教师先示范唱一次并让学生跟唱,同时边唱边划指挥图式。 (3)第三句即第5、6小节,在划拍的同时很自然地把第5小节“2•”及“3•”唱得强一些,第6小节装饰音在唱曲调时暂时不唱。

(4)剩下的第二、四乐句学生稍自学一下即能唱出。 (5)连贯流畅地唱完整曲调,手还要划拍。 6.再聆听《摇篮曲》。 7.跟着音乐唱歌曲。

8.重点指导唱好第三句,尤其是带装饰音的这一小节。

9.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录音范唱,心里跟着唱体验音乐的特征与风格。 10.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有感情地表演《摇篮曲》。选择《摇篮曲》的词语

1.目的是让学生用选择法来选出适合于该音乐作品的风格与特征的词语。

2.通过复习三位著名作曲家作品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所以在活动时,先听这三首作品,再独立思考进行选择。

3.不要搞标准的答案,凡是属于慢、亲切、轻柔、深情、平稳等均可,反差太大的要给予指出,如雄壮、有力等,当然是不符合的。 音乐知识:4/4拍号 教学基本要求

1.穿插在歌曲《摇篮曲》(舒伯特曲)中进行。

2.第三拍是次强拍,特别要注意。其指挥图式是由里向外打,它的力度次于强拍的由上向下打,但比第二拍与第四拍要强。 3.顺带复习2/4与3/4。

贺绿汀的《摇篮曲》是2/4拍,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3/4拍。

4.选择打击乐器为三首不同节拍的《摇篮曲》伴奏,就是带有三种节拍的对比及加深对这一音乐题材特征风格的认识。

5.听辨两种曲调是为了加强对二拍子与三拍子的最基本的单拍子的认识。 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唱《摇篮曲》;听《只要妈妈露笑脸》。

第二课时:听、唱《摇篮曲》(舒伯特曲),讲4/4拍号;竖笛训练。

第三课时:听二首《摇篮曲》;开演唱会。  教 材 分 析

1.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

这是朝鲜歌剧《血海》中的一首选曲。歌曲的基调明朗,情绪活泼,音调具有朝鲜民族的特点。歌曲可分为两个乐段。第一 乐段的节奏轻快,旋律多同音反复,平稳朴素,但四个乐句的句末落音()第二乐段的音调与前一乐段有着密切联系,但节奏舒展,与之形成对比,各个乐句旋律进行抑扬起伏,此起彼落,抒发了对妈妈深切真挚的感情。当第三乐句(“只要您呀笑一笑”)的旋律上扬达到高潮时,使人感受到一股奔涌而出的浓浓真情;而三连音节奏的运用则让人听到了儿女对妈妈的亲切呼唤。 2.大提琴曲《摇蓝曲》

这首摇篮曲是我国已故作曲家贺绿汀的佳作,和他的另一著名作品《牧童短笛》同时完成于1934年。在欧州著名作曲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我国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中获得二等奖(《牧童短笛》获一等奖)。

原曲采用三段体结构。第一段通过优美动听、真挚纯朴的曲调,描绘了一位慈母在摇篮边轻轻哼着催眠曲,轻拍着心爱的孩子催其入眠的情景。 中段出现了变化,仿佛风雨骤起,小孩被惊扰而感不安:

 风雨渐止,一切又回复平静。平缓起伏的音乐主题再现,这是乐曲的第三段。结尾处音乐转入低音区,婴孩平静地进入梦乡的意境刻画得十分形象而传神。  作者介绍

贺绿汀(1903~1999)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湖南邵阳县人。1923年起修习音乐,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投身于革命,1928年创作的《暴动歌》曾在海陆丰一带流行。1931年入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1934年所作钢琴曲《牧童短笛》与《摇篮曲》在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评选中分别获一等奖和名誉二等奖。此后进入电影界,为进步影片《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谱写音乐。“八•一三”事件后,参加救亡活动,创作了《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等风格清新的歌曲。1941年去苏区抗日根据地,在新四军鲁迅艺术工作团培养音乐干部。1943年到延安。解放战争期间任教于华北大学,并创作了《森吉德马》、《晚会》等管弦乐小品。解放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培养人才,并坚持创作,直至1999年去世前,笔耕不辍。半个世纪来,他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近百首歌曲、6首钢琴曲、十多部电影音乐等,并有不少论著。3.管弦乐《摇篮曲》 每当人们说到“摇篮曲”,就会想起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摇篮曲》,这是在他的两百余首歌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在古今摇篮曲中颇负盛名。

歌曲采用二段体结构。每个乐段都由两个4小节乐句组成。前乐段曲调比较平稳,柔和恬静;后乐段则在两个乐句句首使用了八度大跳,抒发出母亲谛视着孩子而产生的幸福、激动的心情。

歌曲的伴奏部分自始至终贯串着切分节奏,生动地模仿了摇篮摆动的律动。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的《摇篮曲》,虽然离开了歌词,但由于运用了丰富多彩的器乐音色,增强了音乐表现力,不仅营造了歌曲所具有的温存、亲切、安详的气氛,还赋予这首曲子更多的色彩变化。

4.歌曲《摇篮曲》

本单元的第一首由汪玲、杨存德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由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体歌曲。6/8拍,F宫调式。这首歌曲调优美流畅,婉转动听,六拍子的节奏更增强了动荡摇晃的感觉,在轻柔而稍慢的歌声中,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我”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

 5.歌曲《摇篮曲》

本单元中另一首歌曲《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这是他19岁时以克劳蒂乌斯的诗谱写的。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每个乐段分为两个乐句,每乐句都是4小节,因此结构十分规整: 

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除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乐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 “X.X”,突出了“摇”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作为艺术歌曲,除了旋律与歌词外,伴奏也是参与塑造艺术形象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是歌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歌中伴奏音型“X X X X ”以及和声布局上采用主和弦与属和弦的交替,造成了安详的意境和摇篮摇动的形象,使这首著称于世的摇篮曲更具艺术魅力。

第六课 少年的歌

教 学 目 标

1.少年是人生的花季,他们最富于憧憬、最有朝气、最少保守,但“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也增加了”。本课四首中外少年歌(乐)曲,以不同的情绪反映不同时代少年的不同生活,这就是音乐人文性主题的一种表现。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音名及变音记号——升记号唱法。教 学 内 容

聆听《牧羊姑娘》

1.介绍同名歌曲的歌词,以便了解乐曲所描绘的基本情绪。

2.看着教材上的谱例,教师用钢琴奏出其旋律,简单分析该曲调由高向低的下行进行,使音乐显得苍凉而悲伤。

3.欣赏双簧管独奏《牧羊姑娘》全曲。设问:双簧管音色演奏的这一乐曲给你的感受如何?是悲哀的还是欢乐的?

4.对照着《牧羊姑娘》原歌曲的歌词,你想像到穷苦的牧羊少女的凄凉的生活吗?再次聆听本曲。

5.小结:这是旧社会少年的生活缩影的歌。聆听《小机灵的歌》教学基本要求

1.设问导入:谁看过日本动画中《聪明的一休》?谁能说说一休的聪明伶俐的方方面面?

2.欣赏:《小机灵的歌》

3.复听时要求学生随音乐哼唱。

4.在二次欣赏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编简单的歌词,最后的“小一休”改为X X X。5.随音乐唱主题后,配上自己编的歌词,在音乐伴奏下表演“唱唱周围的小机灵”。6.小结:这是机灵少年的歌。

表演《我是少年阿凡提》教学基本要求

1.阿凡提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你能说出他的英雄事迹吗?

2.这是一首诙谐情调的歌曲,这首歌曲学生接触不多,所以要多让学生听录音范唱感受它的风格特征。

3.在学唱曲调前讲解音名与变音记号——升记号“#”。

(1)要讲解音名是健盘上固定不变的音高名称,而唱名,尤其我们现在教材中的简谱唱名的音高,是不固定的、流动的,通过具体歌曲说明。

(2)通过本歌第一乐句的第3小节,从唱的音高中让学生听 与 的比较区别中讲解变音记号的作用。

4.曲调学习可分为三部分,教师的指导重点在第一部分的曲调,即从第1小节到第17小节。而在第一部分中间,主要是头4小节及第13小节到第17小节。因此这9小节可以通过听唱与跟唱法学习,其它部分可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部分即从第18小节开始到结束比较有规律,可以组织学生自学、互学进行学唱。

5.歌曲是以第一人称“我”演唱的,所以每一位学生在歌唱时,必需在歌声中体现角色的风度与气质。 6.伴奏的配置:

(1)口风琴双音弹奏有困难的班级,可以用两支口风琴二个声部伴奏,以降低难度。(2)打击乐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把学生的方案归纳试奏,通过集体讨论选择一至二个方案伴奏。

7.歌词创作“谁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拓展他们的思路,这是综合能力的显示。

8.结合歌词创作进行小品设计与排练。各组可以施展集体的智慧创作表演。表演《小小少年》教学基本要求

1.这首歌通过媒体在少年中流传很广,要唱这首歌曲有两个问题。首先是把握好风格与情绪,因为这首歌反映的是从儿童到青年的过渡阶段少年的多变心理状态。其次技术上的问题,弱拍上的附点八分音符;每句的弱拍起唱。后半部分基本上是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2.因为有一定难度,所以还得从聆听范唱切入,以加强对作品的感受。

3.在学唱曲调中结合进行附点八分音符节奏的学习,在实践中去掌握其节奏时值。 4.学唱曲调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乐段的8小节,第二部分是第二乐段的8小节。(1)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教师指导学唱第一乐句的4小节,这一乐句的难点是: 这两种节奏。运用上一单元获得的4/4拍指挥图式,用划图式的方法解决节奏难点,如果第一乐句解决得好,第二乐句学生就能自学解决。另外要注意大跳的音准:。(2)第二乐段也是要解决好第三乐句,即:

最后第四乐句就能迎刃而解。第二乐段的重点是二声部的谐和有一定难度。如果班上有口风琴吹得较好的同学分别支撑一下,可能会解法得快些,但关键还是要锻炼学生唱一声部听另一声部的能力。 听辨活动

1.这是两条 与 节奏的对比练习。通过对比听辨,加深对这两种附点音符的理解。 2.第二条的附点八分音符均在第二拍弱拍上,唱好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加以提示。音乐知识:附点八音符 教学基本要求

1.从骑马的 的象声词节奏中形象地进行附点八分音符的知识讲解。 2.从连音线的图解中讲解附点八分音符时值。

3.对附点八分音符的掌握必需从本歌的歌曲实践中体验。

4.附点八分音符的教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同样要对附点作用的强化讲解。在唱奏中对带附点的音要强调重些,而附点后面的音可弱化,这样一强一弱,附点就突出了。5.将 改成 的练习,是为了巩固 的技巧的强化而编制的大量的连续的 加深学生对 节奏的记忆。

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三课时完成,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课时:《我是少年阿凡提》;音乐知识;音名,变音记号;编创小品。 第二课时:《小小少年》;音乐知识;附点八分音符。 第三课时:聆听《牧羊姑娘》、《小机灵的歌》,总复习。  教 材 分 析

1.双簧管独奏曲《牧羊姑娘》

乐曲系根据同名歌曲改编而成。歌曲叙述了旧时一个穷苦的牧羊女的凄凉生活。歌词是这样的:“‘对面山上的姑娘,你为谁放着群羊?泪水湿透了你的衣裳,你为什么这样悲伤?’‘山上这样的荒凉,草儿是这样枯黄,羊儿再没有食粮,主人的鞭儿举起了抽在我身上。’”

乐曲的第一部分,独奏乐器双簧管奏出充满辛酸、哀怨的主题:

双簧管的音色带有忧郁的色彩,这四句曲调又都是由高向低进行,使音乐更显得苍凉而悲伤,令人为牧羊女的不幸而一掬同情之泪。

第二部分音乐是在主题旋律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和发展的:

这一部分音乐在旋律上略有上扬,节奏也较活泼,音乐的色彩略显明亮。也许是牧羊女对往日曾有过的美好时光的回忆?也许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可是这都是瞬间即逝的景象。末尾句下行的旋律使幻想破灭,回到了悲惨的现实——荒山枯草,凉风飒飒。

在双簧管独奏的华彩段之后,悲凉的主题旋律重现,由乐队和双簧管分别演奏前、后半段旋律,将孤独的牧羊姑娘和饥饿的羊儿留在那暮色降临的山坡上。 2.歌曲《小机灵的歌》

这是日本系列动画片《聪明的一休》的主题歌。旋律活泼、开朗、热情,切分节奏和同音反复的使用使歌曲朝气蓬勃,充满了生机。

歌曲引子用“格的格的”象声词配上“ ”的旋律,把动画片人物的机械式步伐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第一乐段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第一、第二乐句为平行乐句,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第四乐句则是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但每句第3小节中的休止符及切分节奏 给人以 “机灵”之感。

经过4小节同音重复的连接句进入第二乐段。平行(同音重复)和上行的曲调、均称有力的节奏,表现了一休不怕困难、不怕邪恶的性格。尾声是引子的重复,但最后音调提高八度,表达了人们对一休的敬佩和赞美。 3.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的歌曲,2/4拍,二段体,G七声羽调式。曲调诙谐,欢快,它生动地赞扬了少年阿凡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良行为。选材颇有新意,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题材。歌曲在11小节跳跃的引子后,情绪欢快地进入第一乐段,这乐段共有四个乐句(4小节为一个乐句),第一乐句的句中出现了下滑音的唱法和临时变化音,即刻把少年阿凡提欢乐风趣的生动形象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第二乐句旋律上扬,唱出了少年阿凡提愉快的心情。第三、第四乐句分别插入两个乐节的间奏,特别是第四乐句运用了“0 X X”切分节奏和重音记号加强了语气,更加突出地表达了少年阿凡提对破坏自然环境的不良行为的愤恨心情,突出了歌曲的主题。第二乐段以连续密集的节奏音型出现,旋律采用了模进的手法,配以富有民歌特色的衬词“啦啦啦”、“唻唻唻”更鲜明地表现了主人公活泼向上的精神面貌,最后的乐句旋律作了变化重复,曲调宽紧交替,唱出了新一代少年阿凡提自豪、欢乐的心情。

4.歌曲《小小少年》

这是德国故事影片《英俊少年》中的一首插曲。影片描写了从小失去母亲,父亲又遭陷害入狱的少年海因切,在女律师雷娜特的帮助下,以自己的诚实和善良感动了对父亲怀有很

深成见的外公,最后外公和父亲消释前嫌,一家重新团聚的生动故事。影片是随着“小小少年”的歌声开始的。这首歌曲4/4拍,弱起节拍,歌曲为大调式,一段体结构。第一、二乐句,旋律变化重复,在句尾的变化上作了六度、七度的上下跳进,旋律坚定明朗,情绪愉快,充满孩子的朝气,一下子就把主人公的性格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第三、第四乐句歌曲以合唱形式出现,平行三度的和声进行,使音乐更为丰满,与前形成了对比,旋律同样是变化重复,曲调舒展而又起伏,在歌中虽然唱出了少年在成长中的烦恼,但此时此刻他仍然表达了充满欢乐、愉快的心情,表现了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第七课 回 声

教 学 目 标

1.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大自然现象,它充满了幻想与乐趣。本课的四首作品正是反映了音乐与自然的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吧。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f、p,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

3.继续学习竖笛吹奏技巧——长音的练习,并进行二声部的吹奏表演。教 学 内 容

聆听《回声》教学基本要求 1.欣赏《回声》

设问:你听听这支歌讲些什么? 这支歌的歌名叫什么?

2.介绍《回声》是一首无伴奏合唱的世界名曲,从16世纪至今仍是一首经典的合唱曲目。

3.复听《回声》;边听边看教材中的歌词,听了这首歌使你联想起什么? 4.师生议论。

5.我们来做回声的游戏。

(1)介绍方法:刚才这支歌表演是采用一支小型合唱组(几个人)间隔一小节追随一支大型合唱组,形成声音力度强弱的对比,表现出回声的效果。我们也学着做一下,我们全班45人对5人。5人模仿45人发出的声音:“噢” “噢”。 (2)各组自己设计语言,做回声游戏。 6.选一组做得效果最佳的表演。

7.小结:我们自己做了“回声”的实验。 在音乐标记中“f ”代表强,“p ”代表弱,它是意大利文强与弱的第一个字母。 聆听《羊肠小道》教学基本要求

1.音乐导入:听这是什么动物的叫声? 播放《羊肠小道》的引子部分的驴叫。 2.介绍作品名称及组曲《大峡谷组曲》。 3.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提示:这一部分你能听出驴叫声及驴子在山谷的羊肠小道上上山下山的走路声。 设问:在这一段音乐中你能想象旅游者骑着毛驴的情景吗?边听讲边编一个小故事,这一段主奏的乐器叫什么名称?

4.谁能讲讲你从音乐中听的故事? 5.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提示:如果说第一部分主要是描写驴子的,那么这一部分主要描写的是什么?你能想像

吗?

6.师生讨论。

7.复听第一与第二部分。

提示:两部分连起来欣赏故事就较完整了,你能编出来吗? 8.完整欣赏全曲。

9.小结:山谷里的景色真美啊!大自然真美啊!表演《友谊的回声》教学基本要求

1.刚才我们做了“回声”的游戏,再听一首歌曲——《友谊的回声》。 2.讨论歌曲内容:为什么称“友谊的回声”。 3.学唱曲调:

(1)教师示范曲调。

(2)先学习四行谱:前面8小节大家自学。接下去部分由教师唱。自学的时候一定要用2/4拍指挥图式一边划拍,一边轻轻的唱谱把音高与节奏唱准。

(3)师生接唱四行歌谱:即学生唱前8小节,教师接唱后面的16个小节 师生交换接唱 学生完整唱第一乐段的四行谱。 4.学生自学第二乐段(最后的14小节歌谱)。 5.完整唱全曲。

6.教师要指导学生唱好歌曲的意境,把作品所描绘的景色表现出来,歌唱时脑海中要有画面。

音乐知识:力度记号f、p 教学基本要求

1.力度是音乐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力度记号是记录力度强度的标记。

2.课文第41页三幅画,从人数的对比上可以看出力度的表现要求越来越高。第一幅图:一人与众人,很显然,若以同样力度起唱,他们的音量对比是p-f。

第二幅图:一人与三人,虽然在力度上可能有些差别,但要表现p-f,必需作些技术上的处理。

第三幅图:一人对一人,那就必需在声音技术上作精心的处理,才能做到f-p的要求的效果。

3.这幅图的力度效果练习,是一个由能自然到人为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对力度记号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表演《山谷静悄悄》教学基本要求

1.情景导入:山谷里有声音就会产生回声,没有声音的时候是怎样的呢?山谷里有什么景色呢?

2.聆听范唱第一乐段。

3.师生讨论:山谷有雾,有花,有小白兔,所以没有声音,静悄悄的。 4.再听听有什么声音。——范唱第二乐段, 5.“叮咚叮咚”是什么声音? 6.学唱歌谱。

(1)先唱第一乐段。前4小节和第7、8小节学生唱,中间第5、6小节教师接唱。要求划4/4拍指挥图式。

谁能完整唱第一部分的站起来唱!注意八分休止符。

(2)第二乐段各人自学,注意八分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顿音记号。 (3)讲解渐强、减弱()记号

(4)完整唱歌谱。注意前奏与问奏,进入要整齐,边唱曲调边划4/4指挥图式,注意各种记号。

7.完整听一遍范唱:你能想像歌中的意境吗? 8.带着你想像的意境,有感情地表演《山谷静悄悄》。

编创与活动:到山谷去旅游

1.把本单元的内容整合起来,加上各种手段(打击乐、自制乐器、人声等)创设旅游情景。

2.形式可以各组,也可以几个人,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大家策划创编。音乐知识:渐强、渐弱

1.渐强、渐弱的标记很形象化,学生一看就懂,不必花太多时间讲理论。 2.结合《山谷静悄悄》穿插进行讲解。重在实践运用。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听《回声》;音乐知识:力度记号;唱《友谊的回声》。 第二课时:唱《山谷静悄悄》;音乐知识: 第三课时:听《羊肠小道》;总复习;编创小品“到山谷去旅游”。  教 材 分 析

1.无伴奏合唱《回声》

本曲创作于16世纪,作曲者拉索是尼德兰(在今日的比利时)作曲家。这是一首双四声部男女混声无伴奏合唱曲。作者巧妙地采用轮唱形式,以一小型的合唱组间隔一小节追随大型合唱组,通过力度强弱的对比,生动地表现了回声在空旷、静谧的山谷中时隐时现,时强时弱的回荡,和谐而又富有色彩变化的和声更令人有置身于群山幽谷的感觉。 回 声(无伴奏合唱)[歌词]

回声,美妙的回声!它在哪里?在哪里?哈哈哈哈哈!

它发出笑声,瞧多么有趣!做什么?请你唱一支歌曲,唱给我们听。不能,不能够。为什么? 我不愿意。那为什么?不能告诉你们。那么请你别扰乱!假如你是懒汉,就永远地别作声。再见吧回声,再见吧回声!

记住我们,安静,安静!隐约听见!美妙回声,安静! 2.管弦乐《羊肠小道》

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科罗拉多河的大峡谷,长达数百公里,深约千余米,宽达十数公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杰作,为世界上罕见的奇观异景。大峡谷以其令人心惊的巉岩削壁,五色斑斓的嶙峋怪石,谷底奔腾的汹涌急流日出日落的色彩变幻,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美国作曲家格罗菲(1892-1972)曾多次赴大峡谷旅游,雄伟壮观、富于诗情画意的景色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欲望和灵感,他怀着敬仰、激动的心情,决定以音乐来表达大峡谷蕴含的变幻无穷的自然之美。此后,他以十年之久的时间,完成了《大峡谷》组曲。本曲是其中的第三乐章,也是组曲中最著名的一个乐章。

乐章开始,整个乐队以响亮的全奏滑音,模仿了驴叫声。接着,独奏小提琴奏出华彩乐段,这里,旅游者主题的音调与驴的叫声巧妙他融会在一起。这是乐曲的引子。

引子之后,乐曲进入主体。第一部分,在打击乐器模仿驴蹄的节奏中,双簧管奏出了一支断断续续的,带有爵士味的诙谐曲调:

音乐形象地描绘了旅游者骑驴悠然行进的神情。忽然,音乐变得急促起来,双簧管与低音单簧管相继奏出全部由三度跳进构成的下行旋律,仿佛驴子步伐踉跄地跑下山去。 当驴子的嘶鸣声重又响起时,在驴蹄声和诙谐的曲调上,圆号奏出了旅游者的主题:  这支气息宽广、富于歌唱性的旋律,气质开朗,具有美国西部音乐风性,表达了旅游者在大自然怀抱中舒畅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神奇景观的衷心赞叹。

这一主题在不同乐器、不同背景上反复三次,然后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前面出现过的各种音乐素材通过乐队全奏进行展开。在一声驴子的长呜中,音乐突然停顿。乐曲进入中间段落,给人们带来梦幻般的宁静。钢片琴奏出清泉般的音响,使人疑为仙乐飘飘。随后是再现段落,弦乐的明快拨奏迎来了管弦乐队全奏的高潮,有如游客驱驴在山路上疾跑,乐曲在乐

队奏出的响亮的驴叫声中结束。 3.歌曲《友谊的回声》

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或的乐段。第一乐句由低音区开始,旋律层层上升又缓缓落下,仿佛是视线随着景物而在移动,音乐富有动感。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采用了切分节奏,通过由低向高的旋律进行,发出了越来越热情的呼喊,第三乐句揭示了歌曲的主题,表现了孩子们不仅是在向大自然发出呼唤,更是对友谊的炽热的追求。第二段落音乐转为平稳,表现了对友谊的赞美。

4.歌曲《山谷静悄悄》

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的分节歌。歌曲一开始用“XO XO X-|”的节奏、很弱的音量,把我们带到了宁静的山谷之中,然后节奏紧缩并运用了切分节奏,描绘了充满生机的美丽山谷,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前三段歌词分别描写了山间的景物,富有动感,从“烟雾”“花”直至“溪流”“野兔”动感不断增强。在4小节间奏之后,“地质队叔叔”的出现,打破了原先的静谧安详,使山谷顿时热闹起来,锤子击石的叮咚声和溪水声交织成一支美妙的乐曲在山谷中回荡。四段歌词虽都配同样的旋律(第四段的旋律稍作变化),但由于歌词在形象、意境上有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歌曲很能使人们对山谷中的美丽景色产生想像

第八课 童 心

教 学 目 标

1.童心与童趣是连在一起的,他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我们要珍惜这有限而宝贵的“小孩世界”,使其如春天一样充满生机。让我们尽情地歌唱这充满朝气、欢乐的时刻。2.用现代舞为歌曲即兴伴舞,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渲染这充满诗意的童心世界。 教 学 内 容

聆听《山童》教学基本要求

1.合唱曲《山童》是近年来创作作品中较优秀的作品之一,音调民族风格浓郁,歌词充满童趣,形象生动,内容带陈述性,层层深入,很受听众喜欢。

2.这首合唱曲较长,有条件的学校在欣赏时最好能把谱输入电脑,上课时随录音放映,学生看着歌谱能了解内容,欣赏才能有效果。至少把歌谱能抄出来供学生了解。

3.有时间最好能欣赏两次:第一次了解一下表现的内容,第二次从音乐中领悟山童在山间的活动,从而获得主题——童年多美好的意境。 聆听《真善美的小世界》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迪斯尼乐园的背景。如有录像片、VCD音像资料插放,学生更为欢迎。 2.欣赏全歌:边听边划 2/4 拍指挥图式。

设问:你能听清楚歌词的内容吗?你能区分歌曲的段落吗?为什么? 3.师生讨论。 4.复听全歌。

要求:选择两件打击乐器,当你听到音乐转入第二乐段时,换一件打击乐器伴奏。5.再欣赏全歌。

6.小结:童心在小世界里尽情地抒发吧! 表演《荡秋千》教学基本要求

1.荡秋千既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项很有乐趣的休闲活动,儿童特别爱玩。贵州的仡佬族儿歌中的玩荡秋千是多么有趣! 2.听范唱,唱一遍歌,唱一遍曲。

设问你能听出这里有几句是重复的乐句。

3.学唱第一乐段曲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 4.学唱第二乐段曲调。学生自学。 5.用稍快的速度流畅地唱全曲。

6.欢快地表现儿童们在荡秋千时高兴玩耍的情景,有感情地表演《荡秋千》。表演《小孩世界》教学基本要求

1.这是一首富有童趣想像的歌曲。内容似乎有些异想天开,但是这就是儿童的丰富的想像力。

2.歌曲的识谱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读谱解决。学唱曲调还是分两个乐段分别学唱为宜。

3.第一乐段的识谱教学有这样难点:

(1)附点节奏,这首歌的附点节奏很多,很重要,它能形象地表现儿童欢快的性格。(2)第四乐句的四级分解和弦的音准,要进行指导唱准。

(3)2/4 拍的节拍感,要求学生一定要划指挥图式,突出强弱,唱好节拍感。

4.第二乐段识谱的难点是二声部的和谐。前二句是和声式的,后二句是复调式的。所以难度不小,从班级实际出发,可以适当降低难度,作些改变。 5.如果第二乐段能唱好,结束句就容易唱好。

6.完整唱全曲时要唱出两个乐段的情绪上的对比,尤其第二乐段的开始两句,节奏拉宽要唱得舒展、赞美,与前后形成鲜明对照。

 7.歌曲的处理要突出欢快自豪的情绪,速度稍快。 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荡秋千》、《山童》。 第二课时:《小孩世界》。 第三课时:《真善美的小世界》;总复习。 教 材 分 析

1.合唱曲《山童》

这是一首汲取我国西南地区民歌音调因素而创作的儿童合唱曲。 歌曲可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旋律跳荡,节奏活泼,表现了孩子快乐舒畅的心情和对美好景物的热情赞美,同时又以多种多样的衬词,惟妙惟肖、有声有色地模仿了羊儿的踢踏鸣叫,河水的流淌喧哗,鞭儿的挥动作响,呈现出一幅诙谐、生动的有声图画。这个段落的后半部分撷取前面旋律进行中由“mi”与“si”构成的纯五度音程,运用重复、模进的手法加以展开,最后乐句由低而高连续上行,喻示了由静到动,由暗到明的山间黎明的景象。 紧接着一个节奏舒缓、起过渡作用的乐段把歌曲引入第二个段落,这个段落的节奏平稳、音调起伏,同主音大小调频频交替,营造了优美恬静却又充满生气的、如梦如画的意境。 随后,一个由同音反复构成的节奏性间奏打破了山间的宁静安谧,随着太阳冉冉升起,万物苏醒,山林变得热闹起来,这就是歌曲的尾声。调性转为原调,速度增快,词曲的材料均分别取自前面两个段落。最后再现了过渡性乐段并作了扩展,连续地用二分音符长音一字一音地唱出歌曲的主题——“童年多美好”。 2.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第五篇: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第7课 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

主备人 张雯慧

学习目标 了解和掌握公车上书的基本事实。、了解和掌握百日维新主要内容。了解戊戌政变的过程。

学习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学习难点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填空)1、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 和,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巨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史称“ ”。从此,运动揭开了序幕。

2、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了《 》。他们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他们把《万国公报》改名为《 》,作为 的机关报发行。

3、年6月到9月,(人物)按照维新派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这次变法被称为“ ”,又因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 ”。

4、戊戌变法主要内容:

⑴、政治上,; ⑵、经济上,;

⑶、文化教育上,; ⑷、军事上。

5、戊戌政变: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把

囚禁在中南海

,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二)合作探究

有人认为戊戌变法中资产阶级所颁布的一系列变法法令,除京师大学堂外,其余都被废除,是失败的。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三)板书设计 第7课戊戌变法

一、公车上书

1、时间

2、领导人

3、经过

4、结果

5、影响

二、百日维新

1、时间

2、内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

3、结果

三、戊戌政变

四、戊戌六君子

(四)、自主检测

1、近代史上那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2、“百日维新”发生在()A1895 年 B1896 年 C1901年 D1898年

3、戊戌变法期间,一个英国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不可能了解到的情况是()(实验班)

A.英国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 B.沙俄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外国商人在上海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D.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有外国军队驻扎

4、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观察下面A、B两幅图片

A

B 请回答:

⑴这两幅图片分别指19世纪末的哪两位维新志士?他们代表当时的哪一政治派别?

⑵1895年春,他们亲自参与并领导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⑶1898年夏,他们又积极筹划了什么变法?结果如何?有何历史影响?

课后反思

第7课 戊戌变法 导学案

主备人 张雯慧

学习目标 了解公车上书的基本事实。、了解和掌握百日维新主要内容。了解戊戌政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填空)1、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 和,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巨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史称“ ”。从此,运动揭开了序幕。

2、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了《 》。他们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他们把《万国公报》改名为《 》,作为 的机关报发行。

3、年6月到9月,(人物)按照维新派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这次变法被称为“ ”,又因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 ”。

4、戊戌变法主要内容:

⑴、政治上,; ⑵、经济上,;

⑶、文化教育上,; ⑷、军事上。

5、戊戌政变: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把

囚禁在中南海

,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二)合作探究

有人认为戊戌变法中资产阶级所颁布的一系列变法法令,除京师大学堂外,其余都被废除,是失败的。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四)、自主检测

1、近代史上那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2、“百日维新”发生在()A1895 年 B1896 年 C1901年 D1898年

3、戊戌变法期间,一个英国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不可能了解到的情况是()

A.英国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 B.沙俄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外国商人在上海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D.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有外国军队驻扎

4、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观察下面A、B两幅图片

A

B 请回答:

⑴这两幅图片分别指19世纪末的哪两位维新志士?他们代表当时的哪一政治派别?

⑵1895年春,他们亲自参与并领导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⑶1898年夏,他们又积极筹划了什么变法?结果如何?有何历史影响?

课后反思

下载人音版第7册第7课《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音版第7册第7课《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7课 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

    第7课 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张士杰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②能力目......

    第7课 整理音乐库 教学设计

    第7课 整理音乐库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技能目标: 1.使学生熟练使用“剪切和粘贴”与“复制和粘贴”以及拖曳文件等具体操作,并熟知“剪切和粘贴”与“复制和粘贴”两种功能的区......

    第7课 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第7课 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第7课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深入理解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体系和历史作用;了解卢梭和康德的思想......

    新人音 2015年 四年级下册 第7课《回声》教案(小编整理)

    第七课 《回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羊肠小道》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美国大峡谷和希腊的小岛桑托尼。 2、能感受管弦乐合奏《羊肠小道》各乐段的情绪并能联想到乐曲......

    人美版第7册美术教案五篇范文

    一、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以促成学生美术素养为核心,以探究式美术实践为教与学的主线,以人文结构散点式为基本特征的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充分考虑了综合性因素。重视审......

    第7课 角色 对话 教学设计

    第7课 角色对话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说话”“等待”等指令。学会通过三种方式新增角色 (2)通过插入新角色的任务,掌握添加新角色、调整角色大小以及方向的......

    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5篇

    公开课电视展示 教学设计 课题: 八里河中心学校:潘松 第7课 戊戌变法 戊 戌变法 八里河中心学校:潘松 【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中第7课......

    第7课 创建课程表教学设计

    第7课 创建课程表》教学设计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了解表格的作用 2、学会分析设计表格 3、学会插入空白表格及在表格空格中快速输入内容。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