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冀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吹糖人》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瞪、羡”等8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巧、稀、捏”等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吹糖人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的惊喜与快乐的享受。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孩子了解乡村童年生活的乐趣,学会品味生活中平凡的乐趣与美。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了解糖人,搜集吹糖人的有关文字资料、图片或实物。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搜集、交流资料,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为理解课文做知识铺垫。通过多种形式理解词语,形象生动,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授之与渔”。再设计及随笔
教师准备:糖人实物或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先板书“吹糖人”,问:吃过糖人吗?什么样?什么味?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吹糖人的了解。
2、教师出示糖人实物或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糖人图片
3、师:一群乡下孩子也和你们一样特别喜欢糖人,让我们快快打开书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易读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借助工具书把它弄明白。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如:“清脆”、“糖稀”等词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理解。如:“羡慕”、“惊奇”、“宁静”“郑重”等词语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5、思考、交流:“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读中感悟、深入品味。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糖人”给乡下孩子带来了哪些快乐和享受?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体会。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关键的语言文字来品味与理解。a:汇报交流第一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抓住“飞起”、“生风”、“不一会儿”、“围”等词语来体会孩子们追看“糖人”的急迫和热切。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读出孩子们当时欢快、愉悦、急迫、热切的心情。
b:汇报交流第二自然段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糖人师傅手中还可以变出什么?”并引导他们抓住“伸长脖子”、“瞪圆眼睛”“恨不得撬开”等词语来体会孩子们对吹糖人过程的好奇。c:汇报交流第三自然段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想象一下“一个糖人一个故事,会有哪些糖人和有趣的故事呢?”再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你有这个时候吗?买了形象的糖人后,会马上就吃吗?”最后引导他们抓住“端详”、“舔舔”、“郑重”、“小心”、“不想咬碎”等词语来体会孩子们舍不得吃糖人、对糖人的无比珍爱,并随机进行感情朗读。
4、整体回顾全文,引导理解最后一段“糖人在我的心中还没融化呢”这句话的含义。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回家读一读有关童年的故事、散文、诗歌等。
第二篇:吹糖人教学设计
16《吹糖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吹糖人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的惊喜与快乐的享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
2、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吹糖人”,问:见过、吃过糖人吗?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吹糖人的了解。
2、师:一群乡下孩子也和你们一样特别喜欢糖人,让我们快快打开书读一读。
【设计意图:搜集、交流资料,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为理解课文做知识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易读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借助工具书把它弄明白。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理解词语,形象生动,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授之与渔”。】
思考、交流:“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围绕糖人写了哪些内容?”
【设计意图:思考与交流锻炼了学生迅速总揽文章大意的能力。】 围绕糖人写了哪些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盼糖人、买糖人、吃糖人、忆糖人)
【设计意图:回顾全文,理清文章脉络,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读中感悟,深入品味。
师:请同学们再次用心的读读课文,“糖人”给乡下孩子带来了哪些快乐和享受?
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写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逐段让学生分析。
1.师:糖人没来盼糖人,糖人来了看糖人。你们知道乡村的孩子们在盼望师傅到来时是什么样的情况吗?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
①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学生思考:乡下孩子究竟是怎样一种心情呢?你从哪句话,哪个词语看出来的,说说理由。
②重点抓住“立刻飞起”、“脚板下生风”、“围”、“睁大眼睛”、“眼珠儿随着„„滴溜溜地转”、“惊奇”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乡下孩子追看糖人时的急迫和热切。
③指导朗读,读出欢快、愉悦、急迫、热切和惊喜的心情。
2.师:乡下孩子盼望糖人师傅时是急切的,那么,当糖人师傅到来之后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糖人究竟给乡下孩子带来了哪些快乐?画出相关的语句。
3.小组内朗读课文,边读边交流。
4.全班汇报交流。
①第二自然段:
a“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生灵。”——说明糖人师傅的作品种类繁多,技艺纯熟,令人称奇。学生想象:可能还会有哪些“小生灵”呢?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练习说话。
b“伸长脖子”、“瞪圆眼睛”“恨不得撬开”——写出了孩子们对吹糖人过程的好奇。
c“羡慕”——说明每个人都想拥有一个自己钟爱的糖人。
d“老远、老远”——说明大家紧紧跟随,不肯离去。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情感,适时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②第三自然段
a教师先引导学生想象一下“一个糖人一个故事,会有哪些糖人和有趣的故事呢?”
b引导学生抓住“端详”、“舔舔”、“郑重”、“小心”、“不想咬碎”等词语来体会孩子们舍不得吃糖人,以及对糖人的无比珍爱,并随机进行感情朗读。
c大家都还没有吃够、玩够,糖人就这样融化了,消失了,你觉得可惜吗?为什么?
(糖人虽然融化了,但是由它带来的那份美好的情谊却深深印刻在孩子们的心中。)
③第四自然段
师导:糖人就这样在孩子们的欢乐中悄悄地融化了,消失了,可作者为什么说“原来糖人在我的心中还没有融化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回顾全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前文说“糖人融化了,消失了”,而这里却说“糖人在我的心中还没有融化呢”?
学生交流讨论。
三、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课文从一群乡下孩子对糖人急切的盼望到买糖人的喜悦再到吃糖人、忆糖人的甜蜜,处处都能感受到糖人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与享受,(板书)这糖人是甜甜的,因为它饱含着童年的快乐时光,饱含着作者对故乡、对童年伙伴的深切怀念之情。【设计意图:总结全文,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从而深刻感受到童年的快乐,感受到对朋友的深切怀念。】
四、拓展延伸,美好祝愿
同学们,你的童年时光又是怎样的,留下了哪些快乐呢?(生畅谈)
师:生活是美好的,童年更是美好的,只要你细心体会,就会发现有更多快乐的事情,老师祝大家每人都有一个快乐美好的童年。
板书设计:
吹糖人
盼糖人
看糖人
吃糖人
忆糖人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充满着浓浓的乡情与友情。题目是吹糖人,但实际上讲的是糖人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和享受。文章通过描写孩子们对糖人的企盼,对吹糖人师傅手艺的惊奇,对糖人的分享,童真、童趣跃然纸上。
拿到这篇课文,第一感觉是,太久远了,现在的孩子们根本没有体验过,会有什么兴趣呢?可多读了几遍,我不禁被作者的语言深深的被吸引住了。“脚板下生风、睁大双眼、惊奇、好奇、瞪圆双眼、恨不得撬开” 这些语言真的又一次把我带回了童年。我的心情快乐起来,美好的回忆也在这一刹那让我的思绪飞扬起来。也就这样一条完整的教学思路也便在我的脑海中闪现出来。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对美的欣赏应该是不分年龄的,对快乐的享受也应该能穿越时空的,不论什么年代享受快乐都是一样的。所以我把这篇文章的教学定位在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在欣赏语言文字中去体验快乐。
课堂上孩子们的反映更是印证了我的想法,在孩子们的朗读中他们的直觉非常准确,他们喜欢的地方也恰是我们所欣赏的那些地方。所以我说快乐是相同的,他们抓住“脚底板生风”感受到了乡下孩子的那种渴望,那种急切的心情。他们从“惊奇”感受到了乡下孩子们的那种充满疑惑。他们从“瞪圆双眼,恨不得翘开他的嘴”看到了自己。看来快乐是相通的,孩子们用他们嫩稚的眼光,用他们灵动的心,就在他们的阅读中自然的与这些乡下的孩子们走在了一起。
我的童年早已经过去,可是就在这节课上,孩子们精彩的语言却时时在把我带回到童年,尽管那时很贫穷,可是依然是快乐的童年。所以快乐是不分年代的,不分年龄的!
最后我还有一点体会,业精于勤毁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能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吹糖人 教学设计
吹糖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羡慕、舔、瞪”等8个生字,正确书写“脆、恨、凭”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吹糖人”给孩子们带来的惊喜与快乐。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意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书边想象,调动生活积累,引起情感共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了解乡村孩子童年的快乐生活,学会品味生活中的平凡美。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义,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情。课前准备:
学生:了解糖人及相关文字、图片或实物资料;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遇到不懂的问题记录在旁边,有感而发的内容进行简单标注。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一件令你时常想起,不断回味的趣事呢? 有这样一群孩子,每当听到清脆的锣声响起,就个个精神抖擞。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吧——(板书课题:吹糖人)
从学生自己的生活话题入手,一下子拉进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不但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带着疑问走向课堂,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字音准确,语句通顺。
2.教师检查朗读效果,即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纠错,遇到共性的问题要指导全班学生多读几遍。
如:一会(huì)儿、好(hào)奇、“糖摊儿、钢镚儿、小玩意儿”等儿化音。3.教师检查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①出示词语:
清脆
锣声
糖稀 划破
灵巧
师傅
瞪眼 羡慕
捏住
托起
咬碎
子孙 郑重
端详
猛然 任凭
钢笔
恨不得
舔舌头
猜谜语
(多种方式检查,如齐读、领读、抢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同桌互读、组内轮读等等,在检查认读的同时,可以抓住一些重点词让学生说说理解和记忆的方法,还有一些词语在此不必处理,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效果更好,如羡慕、郑重、端详、恨不得。)
②出示生字:
脆
锣
糖
稀 划
巧
傅
瞪 羡 慕 捏
托
碎
孙
猛 凭
钢
恨
舔
猜(方式同上)
4.学生提出有关字词方面的疑问,全班交流解决。5.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6.小组交流讨论,全班进行汇报,教师适时板书。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渐缩小语言环境,使字词不断重复再现。
运用多种形式认读字词,巩固所知,为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打基础。给学生创设轻松的氛围大胆地提出不明白的地方,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对文章进行初步的感知、归纳,训练理解和概括能力。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验。
1.刚才同学们说了,糖人没来盼糖人,糖人来了看糖人。那孩子们在盼望师傅到来时是什么样的状况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学生思考:乡下孩子究竟是怎样一种心情呢?你从哪句话,哪个词语看出来的,说说理由。
②重点抓住“立刻飞起”、“脚板下生风”、“围”、“睁大眼睛”、“眼珠儿随着„„滴溜溜地转”、“惊奇”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乡下孩子追看糖人时的急迫和热切。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读出欢快、愉悦、急迫、热切和惊喜的心情。
2.糖人师傅到来之后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句里的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在此基础上达到情与情的交流,随情入境,更好地懂得、接受、感知作者之情,实现感情的碰撞。有效激发学习期待。)
四、板书设计
吹糖人
忆糖人(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追随着那清脆的锣声,在乡下孩子的带领下,初步了解了糖人师傅刚刚到来时的情景,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乡村,走近糖人。
顺承着上节课的情感流淌,引领学生自然而然再次进入书中描述的场景之中。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验。
1.教师范读全文,学生思考:糖人究竟给乡下孩子带来了哪些快乐?找依据,说理由,解情感,读课文。
2.四人小组内互相读一读,说一说。3.全班汇报交流。①第二自然段:
a“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生灵。”——说明糖人师傅的作品种类繁多,技艺纯熟,令人称奇。
(老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展示收集来的“糖人”资料,然后再让学生补充可能还会有哪些“小生灵”呢?用 “一会„„一会„„”的句式练习说话。)
b“伸长脖子”、“瞪圆眼睛”“恨不得撬开”——写出了孩子们对吹糖人过程的好奇。
(此时,可以插入“吹糖人”的视频资料,加深认识。)C“羡慕”——说明每个人都想拥有一个自己钟爱的糖人。d“老远、老远”——说明大家紧紧跟随,不肯离去。(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情感,适时进行个性化的朗读。)②第三自然段 a教师先引导学生想象一下“一个糖人一个故事,会有哪些糖人和有趣的故事呢?”
b引导学生抓住“端详”、“舔舔”、“郑重”、“小心”、“不想咬碎”等词语来体会孩子们舍不得吃糖人,以及对糖人的无比珍爱,并随机进行感情朗读。
C大家都还没有吃够、玩够,糖人就这样融化了,消失了,你觉得可惜吗?为什么?
糖人虽然融化了,但是由它带来的那份美好的情谊却深深印刻在孩子们的心中。
③第四自然段
整体回顾全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前文说“糖人融化了,消失了”,而这里却说 “糖人在我的心中还没有融化呢”?
4.齐读全文。
(中心问题的提出,既指向文章的主旨,又是对学生学法的引导。继续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感情,发掘文字背后的故事,想象文字描述的场景,感受文字带来的的魅力。同时,这也是解读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矛盾的语言,不矛盾的心情。前后对比,提升认识。)
三、教师小结。
作者用他细腻传神的笔为我们描绘了童年生活的快乐,分享着令人向往的童真与与友情。愿这甜甜蜜蜜的糖人也能钻进你的心坎儿里,融进你的情感之中!教师简简单单的几句描述,将这份浓浓的乡情、亲情再度渲染,使情感得到升华!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卡片,组词并试说一句话。2.指导学生观察字型、结构和占格。
3.全班交流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如: 形声字“稀”“糖”“猛”等;
比较记忆“恨—狠—很”、“钢—刚—岗”等。4.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
“捏”字的右下角是“土”不是“王”和“工”;
“托”字的第四笔是撇不是横,并且要与“拖”和“脱”进行区分; “恨”的右半边不要写成“良”等。
5.学生描红,独立书写。(汉字是“音、形、意”的结合体,所以学习汉字,不仅要正确认读,最终还必须落实到运用之中。因此让学生说说怎么用非常必要。)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小记者活动:采访身边的长辈或农村朋友,看他们的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做好记录。
2.搜集并阅读有关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简单写下自己的感受。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同时也是对课文情感的进一步理解„„
第四篇:《吹糖人》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吹糖人》教学设计
侯 方 方
邢台市追光小学
16《吹糖人》教学设计
冀教版第六册
邢台市追光小学 侯方方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吹糖人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的惊喜与快乐的享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
2、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梳理脉络
1、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吹糖人》。
2、这些生字词你还认识吗?考考大家。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领读,齐读。
3、回忆课文,围绕糖人写了哪些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看糖人、买糖人、吃糖人、忆糖人)
【设计意图:回顾全文,理清文章脉络,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读中感悟,深入品味。
师:请同学们再次用心的读读课文,说说你对文章的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汇报预设:
(一)第二自然段
1、学生汇报,教师随机出示“糖人师傅„„这些生灵。”
2、读这段话后提问: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因为糖人师傅的手艺神奇、高超)
3、你能读一读吗?,通过几个“一会儿”,从“一会儿„„一会儿„„”你能体会到什么?(糖人师傅技艺高超,作品多,好像在变魔术一样)谁想来读一读?读出糖人师傅技艺高超。引导想像:糖人师傅还会吹出什么造型呢?你能用上“一会儿„„一会儿„„”来说说吗?
4、师: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带来了几张糖人的图片,我们一起看看。(欣赏图片)看完这栩栩如生的糖人,你有什么想说的?生谈。带着你对糖人的独特感受读读这些句子。(糖人师傅的作品样式多,技术高超。)
5、师:那这一段还有哪能看出来,糖人师傅技艺的高超?(一小块糖稀„„这些生灵)
6、师:你从师傅哪些动作里可以体会到呢?(捏、吹、托起)
7、师:糖人师傅技艺这么高超,那大家想不想看一看糖人是怎么吹出来的呢?(想)
8、播放视频(吹糖人表演)
9、师: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糖人师傅心灵手巧、技艺高超)
10、师:请同学们用你的朗读来赞美一下糖人师傅高超的技艺吧!(齐读“糖人师傅的手„„托起这些生灵”)
11、老师从你们的读中仿佛看到了糖人师傅神奇的手艺,看到了那么多形态各异的糖人。那么文中的孩子们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12、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糖人师傅的嘴„„看个明白。”这段话。从哪儿能看出好奇?“伸长脖子”、“瞪圆眼睛”“恨不得撬开”你能用动作来表演一下吗?谁能把这种好奇读出来?指名读,师相机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谁还想读读?
7、师引读:面对这些甜蜜蜜的“生灵”,没有谁能禁得住诱惑,于是有钢镚儿的孩子掏出母亲给的钢镚儿(生:买了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糖人)如果你是这个孩子,此时心情(开心)那没买糖人的孩子就(羡慕地跟随在后边。)什么是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好处长处而希望自己也有。)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课件出示(一会几个孩子„„走出老远、老远。)
齐读,读出孩子们对于糖人的兴奋心情。
师:是啊,买到糖人和没买到糖人的孩子都笑得那么开心。因为对这些天真烂漫、童趣无限的孩子们来说快乐是大家的,糖人也是大家的。【设计意图:抓住感受点品词析句,读中品味,享受语言的熏染、发展语感。】
(二)第三自然段
1、一个糖人一个故事,孩子们凭借想像,讲述着糖人的故事,你又会用什么样的糖人想像出怎样的精彩故事呢?先在小组里说说,一会讲给大家听。
2、师:讲着、听着这么精彩的故事,你觉着怎么样?(有趣、快乐)这一个个糖人为孩子们插上了想像的翅膀,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和享受。
3、这部分中,你还对哪儿最感兴趣呢?“猛然发现—---只好猜拳。”
(三)自学吃糖人。
1、师:那么孩子们是怎样吃糖人的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学习孩子们如何吃糖人的。
2、师出示自学提示:
①用“——”画出孩子们吃糖人的句子。
②用“Δ”画出孩子们吃糖人的动词,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③画完后小组内交流体会。
3、反馈:孩子们是怎样分享这个糖人的呢?师出示有关句子。谁来读读?孩子们吃糖人的动作有哪些?(推让、猜拳、拿起、端详、舔舔、让给、小心地舔舔)什么是推让?谁来做做动作?孩子们为什么要推让?那你能体会到什么?(朋友间的深厚友情)还有那些动词?什么是端详?(仔细看)郑重是什么意思?(严肃认真)为什么要小心地舔,而不是大口咬呢?(舍不得吃掉糖人)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舍不得吃掉糖人,对糖人的无比珍爱,伙伴的互相谦让)
4、师:看来,抓住重点词语也是理解课文的好办法。
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自己试着读读,体会一下孩子们的心情。谁愿意读给大家听?重点词可以加重语气,读的重些。谁再来试试?
5、师评价:你读的挺好,但是好像还缺点甜蜜的味道,你想不想也尝一尝这甜蜜的糖人呢?你有什么感觉?(甜,舍不得吃)那请你再来用的朗读告诉大家糖人的味道吧!
6、师:在孩子心中,糖人是甜的,而小伙伴之间这种美好、纯真的友情更是甜美的。让我们一起来体会这份童真的快乐吧!齐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想象与读书品味语言相结合。】
(四)第四自然段
1、师:大家都还没玩够,吃够呢,糖人就在孩子们的留恋中渐渐融化了,消失了,你觉得可惜吗?(无论可惜不可惜,都能体会到糖人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2、师:糖人虽然融化了,可是它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永远不会融化。
3、出示:“我的童年„„还没有融化呢。”齐读最后一段。
4、师:融化的是„„
生:孩子手中的糖人。
师:融化不掉的是„„
生:融化不掉的是糖人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融化不掉的是小伙伴之间的友情,融化不掉的是对童年的回忆。(师板书:在我心里不会融化。)
5、同学们端起课本,齐读最后一段。
三、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课文从一群乡下孩子对糖人急切的盼望到买糖人的喜悦再到吃糖人、忆糖人的甜蜜,处处都能感受到糖人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与享受,这糖人是甜甜的,因为它饱含着童年的快乐时光,饱含着作者对故乡、对童年伙伴的深切怀念之情。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从而深刻感受到童年的快乐,感受到对朋友的深切怀念。】
四、拓展延伸,美好祝愿
1、同学们,你的童年时光又是怎样的,留下了哪些快乐呢?(生畅谈)播放视频《童年》
2、交流童年趣事
师:生活是美好的,童年更是美好的,只要你细心体会,就会发现有更多快乐的事情,老师祝大家每人都有一个快乐美好的童年。
第五篇:《吹糖人》教学设计
《吹糖人》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吹糖人”给孩子们带来的生活带来的惊喜与快乐的享受。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文中对人物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体会孩子糖人的喜爱。
教学难点:抓住文中对孩子们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孩子们的内心及情感。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吹糖人》,2.出示本课生词,学友领读,学师评价——齐读。
我们的生词朋友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哪一位来当小老师领着同学们读一读?哪一组师友想挑战?我们一起读一读,好不好? 3.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验。
1、师: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乡村,走近糖人。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6课,默读课文,并思考一个问题:“糖人”给乡下孩子带来了哪些快乐和享受呢?边读边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1)交流第一自然段
师:刚才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的很激烈,那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师课件出示:“几响清脆的锣声„„怎样诞生。” ①师:乡下孩子对糖人是怎样一种心情呢?你从哪句话,哪个词语看出来的。预设:
生:急切,我从“立刻飞起”这个词可以看出来。“立刻飞起”说明速度快,表现出孩子看糖人急切的心情。
教师:句子中还有哪个词也是体现跑步速度快的,找找看。
生:脚板下生风。
教师:这两个词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作者却用了不一样的说法,这是写作的一种好方法,我们可以学习一下。
教师:孩子们急切地想看到糖人师傅吹糖人,他们有什么表现呢?(哪些地方还能看出孩子急切的心情呢?)
生:“围起来”“瞪大双眼”“眼珠儿随着„„滴溜溜的转”“惊奇”。
教师:这些都是孩子们看糖人的表情描写,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体会到乡下孩子们看糖人的好奇而且开心。
②指导朗读。
师:那你能读出这种急切、好奇又开心的心情来吗? 指名读——挑战读。
(2)交流第二自然段
师:“糖人”给乡下孩子还带来了哪些快乐和享受?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①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作者用了四个“一会”,这是排比句。师:这“一会”后面是省略号,想一想,糖人师傅还能变出什么?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学师学友互相说一说 指名汇报。
教师:通过这“一会”你感受到什么?
生:糖人师傅的作品多,技艺高超。
②教师:那这一段还有一句话能体现出糖人师傅技艺高超,你能找到吗?
生:捏几下„„一吹„„托起„„生灵 ③教师:糖人师傅技艺这么高超,那大家想不想看一看糖人是怎么吹出来的呢?
生:想
师: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一定要认真看呀。(播放视频)
教师: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糖人师傅心灵手巧、技艺高超。④我们不禁感慨:“糖人师傅的嘴,怎么这么神呢?”孩子们心里非常好奇,那他们的表现如何呢?
生:伸长脖子,瞪圆双睛,恨不得撬开嘴„„
师:你能用动作表演一下吗?谁能把这种好奇读出来? 指名读——挑战读。⑤课件出示(一会几个孩子„„走出老远、老远。)
引读:面对这些甜蜜蜜的“生灵”,没有谁能禁得住诱惑,于是有钢镚儿的孩子掏出母亲给的钢镚儿(生:买了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糖人,高高兴兴地举着跑回家。)那没买糖人的孩子就(羡慕地跟随在后边。)什么是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好处长处而希望自己也有。)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哪个小组来试试—— 小组读,读出孩子们对于糖人的兴奋心情。⑥师:是啊,买到糖人和没买到糖人的孩子都笑得那么开心。因为对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们来说快乐是大家的,糖人也是大家的。
(三)交流第三自然段
师:“糖人”给乡下孩子还带来了哪些快乐和享受?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一个糖人一个故事„„说个不停 ①师:从这两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编糖人故事时孩子们很开心。师:那个词能看出来? 生:嘻嘻哈哈
师:一个糖人一个故事,糖人有什么故事呢?出示图片,问孩子们:就这个糖人,你试着给它编个故事,学师学友可以互相说一说。生:老鼠偷油 ②师:这是糖人呀,有的小朋友早就看得流口水了,赶紧吃吧。哪句是写吃糖人的句子?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猜胜的孩子拿起糖人„„糖人就这样渐渐地融化了,消失了。师:你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
生:体会到孩子们舍不得吃糖人,以及对糖人的无比珍爱。师:你觉得哪些词能体现出来? 生:端详、舔舔、郑重、不想咬碎。
师:好,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对糖人的无比珍爱之情,来读一读这段话。齐读。③师:大家都还没有吃够、玩够,糖人就这样融化了,消失了,你觉得可惜吗?为什么?(设计意图:孩子们无论回答可惜还是不可惜,都能够体会到糖人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这就够了,)
师:糖人虽然融化了,但是它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永远不会融化。
(四)引导理解最后一段。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师范读。
1、课件出示:(讨论)孩子们手中的糖人融化了,消失了,为什么成年后作者却说“原来糖人在我的心中还没有融化”呢?这“没融化的是什么呢?”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预设:
师:融化不掉的是什么?
生:融化不掉的是吹糖人带给孩子们的惊喜与快乐的享受。生:融化不掉的是童年的回忆。
生:融化不掉的是小伙伴之间的浓浓的友情,对童年怀念之情。
4、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五)课堂小结:
糖人虽然融化了,但是糖人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与享受,却永久地印在他们的心中,并成为孩子们心中最甜蜜的回忆。
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师:同学们,你的童年时光又是怎样的,留下了哪些快乐?将你最有趣的一件事记下来,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出来吧。
四、板书设计
吹糖人
吹糖人-→?快乐和享受
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