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音乐第十册《念故乡》教学设计
五年级音乐第十册《念故乡》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课选用的教材是湖北科教版五年级音乐第十册《念故乡》,目前我校五年级的学生均学会了竖笛的基本演奏方法和技巧,能够完整吹奏这首歌曲。《念故乡》这首歌曲的旋律,是从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所创作的《新世界交响曲》也称《自新大陆》的第二乐章中摘选出来的。表达了他对美国黑人命运的同情,以及他本人远隔重洋,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音乐主题采用了黑人民歌的音调旋律,富于歌唱性,朴实优美,情深意浓。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念故乡》,从感性上让学生体验思念故乡,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2、知识与技能:了解作曲家生平和相关文化,学生用竖笛富有感情的声吹奏《念故乡》。
3、过程与方法:设情景法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以小组合作讨论的表现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带有情感的准确演唱、演奏歌曲 教学难点:竖笛吹奏 教学方法:
1、范奏法:竖笛演奏技巧对歌曲的表现力是否丰富有很大的影响,我首先采用的是示范吹奏法,让学生通过学习先掌握竖笛的吹奏技巧,并能在演奏中实际应用。
2、联想法:学生们对德沃夏克这个音乐家的了解不多,而《念故乡》是德沃夏克杰出作品之一,为了让学生对这样的古典艺术歌曲产生学习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对作曲家和歌曲的含义初步了解,从而又想学习歌曲的兴趣。我通过大量与故乡有关的图片来让学生关联想象,并演唱歌曲《月之故乡》,把学生引入思想的意境。
3、情感法:我从通过演唱歌曲《月之故乡》引发学生对《乡愁》的理解,再从作曲家生平和他的交响乐,接着引导学生在吹奏竖笛中深化情感体验,最后升华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
教具准备:琴、多媒体、竖笛。主要采用的多媒体是PPT,在制作过程中,将大量图片和乐谱融入课件中,还穿插有音乐,整个课件能满足教学所需,对学生欣赏音乐,表现音乐能起到辅助作用。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
师: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总有一天会离开生育我们的父母和养育我们的故乡,去求学、去工作,古人曾发出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的感叹,当我们远在他乡,总会时常想起自己的故乡及故乡的亲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世界名曲《念故乡》!”
二、欣赏与实践
(一)欣赏乐曲《念故乡》,思考: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出示课件,播放乐曲《念故乡》)
师生谈话:听完这首音乐,你认为音乐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小结:旋律抒情优美、力度柔和、速度稍慢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旋律
(二)学习旋律(课件出示音乐家资料,图片及文字)
1、作者介绍:德沃夏克,捷克作曲家,《念故乡》。旋律选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德沃夏克来到美国纽约担任纽约音乐学院的院长,眼前就翻腾着许多新奇、鲜明的印象;他特别关心美国被压迫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命运;他独处异国,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百感交集,写下了伟大的作品。《第九交响曲》又称为《自新大陆交响曲》。新大陆这里指美国。
2、(课件出示乐谱)学习旋律,分析旋律特点。很多的附点,增强乐句的跃动感。对比有无附点的效果。
3、竖笛吹奏:教师范奏歌曲,学生聆听,然后教吹。(在多媒体课件上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4、随琴轻声吹奏(课件出示乐谱)
5、分段吹奏歌曲,并体会分别表现的情感是怎样的?
6、怎样使歌曲演奏的更优美、更感人?
7、带着理解再次学生吹奏
三、体验与表演
1、竖笛演奏《念故乡》(课件播放伴奏)
2、教师钢琴伴奏引导练习
3、学生自主练习,并学习歌词
4、竖笛为歌唱伴奏:请能够竖笛演奏的同学为演唱的同学伴奏
四、小结(课件出示结束语)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念故乡》,相信同学们都被此曲深深的感染,愿歌曲动人的旋律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记忆中,永远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
教学反思:
《念故乡》由《e小调自新大陆交响曲》主题旋律填词而成。节奏较慢,旋律非常优美、流畅。是一首充满思念之情的歌曲。在这节课中,我注意情境的培养,始终把握思念淡淡乡愁的基调,让学生成功的进入这种意境。导入时,我首先启发学生感受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在开课时就把学生带入了思故乡、思亲人的情感之中。
在学习新歌时,我通过让学生聆听和竖笛吹奏,学生基本上已经可以演唱歌曲了。所以我在学唱过程中就没用太多的时间,也不需要教师教唱歌词了,学生演唱非常有序,从模唱到视唱旋律,吹奏旋律,朗读歌词,再到演唱歌曲,整节课都是流畅而自然的。
在这节课中,学生能始终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积极的心态和愉悦的体验上完音乐课,并且融入到音乐课之中。
这说明,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和丰富的感受音乐的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抛弃过去偏重音乐知识的思想倾向性,更多的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模仿和创造,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多种目标的有机整合,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第二篇:念故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歌曲《念故乡》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音乐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经典交响”其中的一课,该首歌曲是根据捷克音乐家德沃夏克《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中的一段旋律改编的二部合唱曲。歌曲为 C 大调,4/4拍,三段体结构。A 段(1—4 小节),附点节奏的使用使歌曲在平稳中带有一些动力,此段结束在主音,给 人以平静稳定之感。B 段(5—8 小节),旋律多小跳,音乐由mp到mf的对比变化,使音乐表现出激动的情绪。A1 段(9—14 小节),音乐由p—f—p的发展,在强烈的对比中,似乎蕴含着他乡的孤客 重返故乡的渴望。歌曲旋律朴实优美,同音重复和级进较多,形成一种惆怅、思念的音乐意境。歌词言简意赅,颇富我国古诗词的韵味,将游子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念故乡》这首歌源自于德沃夏克《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中的一段旋律。德沃夏克的原曲为 D 大调,拍,慢板速度。这段旋律建立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具有浓郁的 民族音乐风格,由英国管独奏。由于这段旋律优美朴实,歌唱性很强,又表现了一种孤独、悲 哀和思念故乡的情绪,因而引发了许多人在情感上的共鸣。正是这种原因,促使德沃夏克的一 位美国学生给这段迷人的旋律填上了歌词。后来,一首名为《回家》的独唱曲及合唱曲被迅速 而广泛地传播开来。在我国,这首歌则取名为《念故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演唱二声部合唱歌曲《念故乡》,初步了解德沃夏克这位音乐家以及他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的相关背景知识。
能力目标:能够在老师的启发下基本完整流畅地演唱这首歌曲,并能够在演唱中较为准确地把握歌曲的音准、节奏、咬字、声音状态、声部和谐、强弱、情感等音乐要素。
情感态度:通过歌曲的学唱和课堂上听、唱、看、议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合唱艺术的美感和魅力,初步激发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参与到合唱当中来。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技能,但在多声部歌曲的演唱上依然是一个难点,一方面学生在这方面的演唱经验比较匮乏,和声听觉还训练得不够强大,这就造成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唱合唱作品时,很容易出现音准问题和声音不和谐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对于古典音乐还是存在距离感,让他们不是十分愿意接触这种类型的歌曲。老师需要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同时,还要找到简单有效地解决学生音准和声音和谐的训练方法。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二声部歌曲《念故乡》
教学难点:在学唱中解决学生的容易跑音、声音状态不好和声部不和谐等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播放音乐视频,学生聆听感受,展开音乐联想。
师: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奇妙而唯美的音乐课堂,今天在上课之前首先让我们来聆听一段音乐,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你能想象到一些什么样的情景呢?(二)学生回答
(三)老师由此引出话题,带出对音乐家和相关背景故事的讲述。
师:看来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非常的丰富,那你们想不想知道音乐家是怎么想的呢?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一段旋律是来自捷克音乐家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二乐章里面的一段主题旋律。德沃夏克是捷克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是捷克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他是一位极富民族主义情怀的音乐大师,他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中极力渗透捷克民族音乐的元素,在他的晚年,受一位友人的邀请他远赴重洋来到遥远的美国,担任纽约国立音乐学院的院长,在几年的时间里他无比地思念和牵挂他的祖国和故土。1892年他包含热情创作了享誉世界的《第九交响曲》,后来他的一个学生为第二乐章的一段旋律谱写的歌词。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首歌曲《念故乡》(四)引出新课课题,(课件和板书)
二、初听音乐,感受体会。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初次聆听这首歌曲,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问题。思考:歌曲是怎样的情绪?
歌曲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歌唱? 师:这首歌曲表现一个怎样的情绪呢? 生答
师:惆怅地、忧伤地(黑板板书)
师:那么这首歌曲采用的是怎么演唱形式呢? 生答
师:对了,是合唱,那么大家有没有听出有几个声部呢? 生答
师:有两个声部,这首歌曲是一个二声部的合唱歌曲。
师:刚才同学们聆听了范唱,我们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歌唱呢? 生答
师:我们应该用舒缓、柔和、统一、和谐的声音来歌唱(黑板歌唱 师总结归纳
三、模仿竞赛,规范声音。
师:刚才我们分析了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情感内涵和演唱要求,现在我们需要规范一下声音的状态,我们将进行气息和口腔状态的练习,请同学们在最短的时间,模仿老师的发声状态,看一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学得最快,模仿得最到位!
(一)模仿老师吹气的状态,发”S”,要求气息连贯流畅,并能跟随老师的手势强弱变化。师:首先请同学进行气息的练习,请大家注意要求,我们统一发“s”牙齿和嘴唇微开,气流平缓的流出。同时,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手势进行强弱的变化。老师先作示范,请大家仔细观察 师作示范
师指挥,学生作练习并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
师:我们请两个小组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大家注意观察,看一看哪一个小组更好一些 生展示 加分评价
(二)模仿老师发声的状态,发“du”要求口腔竖立,嘴唇绷紧,形成“O“状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模仿老师的发声状态,用上刚才气息的气息的技巧。要求发长音“lu,”口腔竖立,眉毛微提。嘴唇绷紧,呈“o”状。请大家注意老师的示范 师示范
生练习,师纠正指导。
师:同样我们请两个小组来展示一下 评价加分
四、听力竞赛,熟悉旋律。
聆听范唱,强化记忆,用很快的速度记忆各声部的单旋律。
师:刚才我们连贯了气息,统一了大家的声音。同学们都表现得很棒!下面我们要进入更加严峻的挑战,大家有没有信心呀?请大家在最短的时间记忆歌曲的高低声部旋律,我们看一看哪一组的同学耳朵最灵敏,记忆最神速!
(一)记忆低声部旋律
1.老师弹琴,学生聆听(两遍)
师:首先请同学们记忆低声部的旋律,请先听钢琴,在心里面默唱旋律 2.跟琴用“lu”模唱旋律
师:请同学们跟琴,用柔和统一的声音模唱旋律主题。师纠正指导
3.跟琴击拍视唱低声部乐谱
师:请同学们跟着钢琴,击打拍子视唱低声部的乐谱。4.唱歌词
师:请同学们跟随范唱唱歌词,请注意声音的状态和咬字吐字的圆润 师及时纠正指导
(二)记忆高声部旋律
1.老师弹琴,学生用“lu“模唱(两遍)
师:高声部的旋律刚才我们已经有听到,相信大家都有印象了,请同学们跟琴用“ Lu“模唱旋律 2.跟琴击拍视唱高声部乐谱
师:同学们请跟琴视唱高声部的乐谱 3.唱歌词
师:请同学们跟随范唱唱歌词,请注意声音的状态和咬字吐字的圆润 师及时纠正指导
五、互动合作,和谐声部。
师:刚才同学们把高低声部学会了,现在我们要试着把两个声部均衡和谐的合到一起来唱,这将考验我们的听力,试着让自己的声音融入到队伍里边,形成一个统一的音色。还将考验我们的定力,那就是在演唱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自己的音准,不能跑到对方的声部。现在,我把同学分成两个声部。(一)聆听和声,培养听觉。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范唱,请大家在范唱里找一找自己的声部旋律,尤其是低声部的同学要格外认真,为了帮助低声部的同学,老师会用钢琴轻轻弹出低声部的旋律。大家可以在心里默唱找一找自己声部的旋律(二)多元合作,实践熟练。1.师生合作
师:现在,第一遍请同学们都唱低声部旋律,老师唱高声部旋律,同学们在保证自己准确的同时要聆听高声部的旋律,听一听合起来是什么和声感觉。2.和范唱音频合作
师:现在,还是请同学们跟范唱合作一下,所有的同学还是唱低声部旋律,唱的时候聆听高声部的范唱,我们的音量和音色尽量向范唱靠拢。3.合伴奏音乐合唱
师:接下来就要看同学们的表现了,高低声部聆听伴奏各自演唱自己的声部,注意声音的状态和声部的和谐均衡。
播放伴奏音乐,学生看老师的手势合唱歌曲。老师纠正指导。再一次完整演唱歌曲
结合乐谱,美化提升。
按照乐谱的力度记号提示,处理歌曲的层次。
师:同学们表现得很有活力,学习也显得很有效率,但是我认为我们还可以把歌曲唱得跟动听,更准确。现在请大家观察一下乐谱,看一看乐谱上有哪些细节的提示呢? 生答……
师:这些记号都认识吗?我想考一考你们,知道的同学请举手到黑板上填空 生答
师:看来对这些力度记号掌握得很不错!下面请学生观察乐谱,根据这些力度的提示聆听老师的范唱。思考一下我们将怎么二度处理这首歌曲。让它听起来更有感染力 师范唱,生聆听。
跟伴奏,按要求再次完整演唱歌曲
六、成果展示,反馈评价。
前面我们已经基本学会了这首歌曲,现在我们可以以小组或个人的小合唱的形式,再来展现一下。这更加考验大家的胆量和能力了。小组展示小合唱 师生多元评价
七、教学总结
第三篇:《念故乡》--初中音乐教案
《念故乡》--初中音乐教案
时:一时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念故乡》,重温已经学过的思念故乡的歌曲,从感性上让学生体验思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情感。
2、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作曲家生平和相关文化,激发学生用富有感情的声音来演唱《念故乡》。(2)以小组单位设计歌曲的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重点:由于很少学生有离开故乡,思念故乡的情感体验,缺乏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
难点:激发学生有感情、有力度变化的演唱歌曲。(思乡的感情不仅要深入学生心理,还要让他外化用歌声表现出来,是个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1)要求在外从学过的本中寻找思念故乡的歌曲,以小组
为单位复习歌曲。(2)带竖笛
教师:多媒体、钢琴、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活动
学的活动
展示
设计意图
1、进教室
(1)播放古诗
歌曲《静夜思》
(2)引导学生
感受歌曲
(1)听音乐
进教室
(2)谈谈对
音乐的感受
文字:念故乡
创设思念故乡的氛围,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思乡的情绪。
2、发声练习
指导学生有力度变化的发声
根据旋律线条的起伏,用有力度变化的声音演唱
发声练习曲谱
为后面运用力度变化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作铺垫。
3、用竖笛自学歌曲主旋律
(1)老师这有三条旋律,请你自选一条吹一吹
(2)强调附点节奏
(1)用竖笛自选练习
(2)钢琴伴奏练习第一局的同学站起来吹一吹、练习第二句……
(3)分句唱一唱
3321|
2332—||
61176|
6176—||
(3)312
3|2126|1———||
歌曲《念故乡》是由这三条旋律组成,学会了这三条旋律等于解决了识谱问题
4、导入
我们刚才练习的三条乐句是选自歌曲
《念故乡》,这首歌曲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在美国工作时写的
观看多媒体认识作者
(1)出示题《念故乡》
(2)展示德沃夏克的肖像
让学生认识曲作者、欣赏《念故乡》理解歌曲内容
6、学唱歌曲
(1)你了这首歌曲你想说点什么?
德沃夏克是哪个国家?指导学生找一找地图上中国在哪?捷克在哪?美国在哪?
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接下来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感人肺腑的歌曲《念故乡》
(1)
视唱
(2)
学习歌词
(3)
练唱歌曲,注意速度、力度和情感
(1)听音乐,谈初步的感受
(2)回答:捷克在欧洲,美国在美洲,隔着太平洋
(1)第一遍视唱,注意力度和速度以及情绪,第二遍视唱,抠出情绪,教师范唱与学生对比
(2)全体用lu哼鸣,请一名学生配乐朗读;集体配乐朗读
(3)带歌词练唱歌曲
(1)播放歌曲《念故乡》
(2)展示世界地图
(3)地图上捷克和美国用红色展示
(1)、(2)、(3)
出示歌谱
(1)了解歌曲所想表达的情感
(2)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找捷克、美国帮助学生理解身在他乡的情感
层层递进学唱歌曲通过视唱、哼鸣使学生能感受歌曲的情绪,能正确演唱歌曲
7、高潮:层层递进激发情感
(1)你们想不想看德沃夏克的故乡
(2)看船出海,引导学生给歌曲加旁白台词
(3)在教师不断地引导中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激发有感情的唱,他把所有感情都宣泄在音乐上,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力度唱才能更好的表达出感情
(1)
观看德沃夏克的故乡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说两句
(3)有感情的朗读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力度处理,并示范演唱;集体唱
(1)观看德沃夏克的故乡
(2)播放“看船出海”
(1)通过观看德沃夏克的故乡,激起学生情感,有感情的演唱
(2)让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发挥想象
(3)学生逐渐的投入到歌曲的情感中,并释放自己的情感
8、音乐与相关文化
它极度的思念故乡,写了一首令人轰动的《第九交响曲》,念故乡就是其中的片断,我们听听这首交响曲其它的乐章
(2)
欣赏《第九交响曲》
播放《第九交响曲》
让学生了解作者虽然命运坎坷但是非常乐观,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让学生养成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9、组织综合表演,发挥想象
教师组织学生对学过的思乡之曲进行综合表演
(3)
以两个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题材和表演形式进行即兴创作
题材:《念故乡》、《送别》、《故乡的亲人》、《红河谷》
表演形式:唱歌、舞蹈、朗诵、加旁白、演奏等
通过即兴创作音乐活动,来表现对故乡的感情。
10教师小结,下。
第四篇:初中音乐念故乡说课稿
《念故乡》一歌是根据捷克大作曲家德沃夏克的代表作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又译《新世界交响曲》,1893)第二乐章的主要旋律改编而成。也是中学音乐课中的一课,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中音乐念故乡说课稿,供大家参考!
初中音乐念故乡说课稿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曲家生平和相关文化,激发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来演唱《念故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并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念故乡》,感受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探索学唱歌曲的方法,并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思念故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有感情、有力度变化的演唱歌曲及唱准附点音符的时值。
【教学过程】
首先让学生们做发声练习,这对本节课的进行有较好的效果。
复习上节课内容,对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有很好的作用。
新课中的知识点讲解
A、歌曲拍号:4/
4B、调号:1=C
C、作曲:(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 作词:斐雪
D、渐强与渐弱
E、弱、中弱、强、中强
F、附点节奏型
G、结尾的休止符
4、授新课
A、首先通过聆听经典歌曲《故乡的云》,引导学生总结歌曲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导入新课,并从所欣赏的歌曲中让学生体会到故乡永远是我们的家。
B、通过导入,简单介绍坐着的生平和相关文化,联系到德沃夏克创作的交响曲《自新大陆交响曲》,并介绍这首交响曲的音乐风格,由此向学生们讲授交响曲的概念。
5、教唱歌曲
A、采用聆听法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并让学生自主探究歌曲的速度、力度和情感。
B、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对这首歌曲有初步感受。
C、教唱简谱,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D、教师唱谱,学生填词。有利于学生的音准和学习积极性。
E、男女生分开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6、拓展延伸
让学生用“思乡”的主题为这首歌曲填写新的歌词,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念故乡》选自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第二乐章,这段旋律的歌唱性很强,表现了一种孤独,悲哀和思念故乡的情绪。
德沃夏克是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德沃夏克于 1841 年9月8日诞生在捷克首都布拉格附近郊区的一个贫苦家庭里。少年德沃夏克十分上进,他刻苦自学,并逐渐显露出音乐才能。他最先跟本村的乐师学习小提琴,十六岁时进入布拉格风琴学校学习。这所音乐学校是他成为音乐家的摇篮。他是一位富有强烈民族感和热爱祖国民族艺术的音乐家,在捷克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下,他为发展民族音乐作出了自己的很大贡献。
初中音乐念故乡说课稿
21、教材简析:
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中用英国管吹奏的旋律,是建立在五声调式基础上的曲调,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这段旋律不仅歌唱性很强,同时还表现了一种孤独、悲哀和思念故乡的情绪,因而引发了许多人在情感上的共鸣。正是这种原因,德沃夏克的一位美国学生给这段迷人的旋律填上了歌词。后来,一首名为《回家》的独唱曲及合唱曲被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开来。在我国,这首歌被译为《念故乡》。
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初三年级第17册第4单元《经典交响》的教学内容。本课设计和教学实施旨在引导学生能够认识、感悟德沃夏克的音乐心灵和爱国主义情怀。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感受,学生要通过音乐情感的渗透和审美活动体验,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国家的深厚情感。建立起正确的审美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课的教学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本课的教学注重审美体验,在声乐、器乐等各种欣赏活动中营造美的情感氛围,使学生感受美、分析美、表现美、建立美的审美模式。在音乐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歌唱欲望及表现欲望,在听、想、记忆、分析、演唱等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质。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学唱歌曲《念故乡》,从感性上让学生体验思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情感。在聆听,记忆,分析,演唱等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
(2)、能够自然圆润、柔和优美的声音有感情演唱《念故乡》,并能用不现的力度,变化处理歌曲的情绪变化。
(3)、引导学生听《念故乡》伴奏旋律,赏配乐诗朗诵《乡愁》;折千纸鹤怀念故乡、想念亲人;唱起《念故乡》、飞舞千纸鹤。
4、教学重点与难点:
⑴重点:歌曲表现的是思念故乡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同学感受和体验音乐。
⑵难点:激发同学有感情、有力度变化的演唱歌曲。(思乡的感情不只是要深入同学心理,还要让他外化用歌声表示出来,是个难点)。
5、课时安排:1课时
6、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1)、导入
课件①音乐片段循环播放萨克斯吹奏的《回家》(用音乐营造一种美妙而感人的音乐氛围。在音乐背景中学生进入教室。)一起回忆关于思乡的诗词和歌曲有哪些吧!(进行感情投射,课件出示)导入新课:从这些诗词及歌曲中,我们听到了无数游子的呼唤,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何地,故乡都将是我们永远的家。出示课件②课题
(2)、预习指导:
(1)要求从课外学过的课本中寻找思念故乡的歌曲、诗词
(2)彩色作业纸一张
2、整体感知
⑴、赏作品背景:课件③介绍作者、作品背景学生诵读其内容此程序的设计是要帮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完成教学目标(1)的要求。
(2)、赏作品
课件④ 《念故乡》赏作品: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训练学生整体感知作品的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听有所知”的听力训练,为下一环节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3)、整体把握作品,让学生谈作品的音乐情绪。(抒情、思念的、忧伤的)作品中的力度记号。是如何表现出思念、忧伤的的情绪呢?(教师从节拍、节奏、速度、旋律线上引导学生)
(4)、4/4 节奏针对 本节课难点 附点音符节奏 设计了用 拍右腿 拍左腿 拍双手 来完成 x.x x x.x x | x.x x x.x x ||
3、学唱作品(调整学生坐姿,激发歌唱状态)
通过演唱体验进一步来感受这首歌曲的精神气质。
(1)、课件⑤随《念故乡》作品音乐视唱:用“呜”哼唱;用“啦”哼唱;随乐哼唱歌词。
(2)、学唱歌曲《念故乡》、体验情感
教师范唱----生诵读歌词----师用琴带生唱----分组哼鸣何唱词来演绎作品。其中要注意速度、力度和情感;气息、声音和情绪的变化才能唱出自然圆润、柔和优美的声音;还要注意歌曲aba乐段的情绪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音乐忧伤而感人的魅力和作品的精神气质----课件⑥全班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整体感知作品的基础上,走进作品,与作品“对话”,更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感情,理解异乡游子思乡的忧郁情怀。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演唱兴趣。完成教学目标(2)的要求。
4、拓展延伸
(1)、课件⑦听赏英文版演唱的《念故乡》,共折千纸鹤 ;
(2)、超链接课件⑤飞舞千纸鹤,唱起念故乡,情景相交融。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从头到尾都既轻松又极富节奏感,多媒体在本节课中呈现出重要性,在开头音乐片段循环播放萨克斯吹奏的《回家》用音乐营造了一种美妙而感人的音乐氛围。在音乐背景中学生进入教室开始了学习。运用多媒体对作品的立体效应,学生很快理解掌握了作品的音乐情绪是抒情、思念的、忧伤的,从而完成作品的内容教学,在教学的最后我采用引导学生听《念故乡》伴奏旋律,赏配乐诗朗诵《乡愁》;折千纸鹤怀念故乡、想念亲人;唱起《念故乡》、飞舞千纸鹤。使感情得到了升华。我觉得在这节课的结束部分如果再加点情感化作业,如:写思乡的小短文、诗词等等的也是不错的。-------你也一定也会有想念家、想念父母的时候,也许是一声问候,也许是一种相思、也许……请你把你最感动的那个时刻记录下来。(作用:回味亲情,用做下次课的导课。)
初中音乐念故乡说课稿
3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念故乡》,感受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故乡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2、知识技能目标:了解作曲家生平和相关文化,激发学生用富有感情的声音来演唱《念故乡》。
3、过程方法目标:设情景法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以小组合作讨论的表现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探索学唱歌曲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并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思念故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有感情、有力度变化的演唱歌曲及唱准附点音符的时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以情感为纽带,做好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二、导入新课:
1、初听《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
谈话:我们一起来听音乐吧!
谈话:我们初次感受了这段音乐,感受到它的力度?速度?节奏?旋律?
讨论:音乐有什么特点?(从音乐要色上分析)音色呢?
2、简介 英国管
3、再次聆听
讨论:我们感受到怎样的情绪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呢?作曲家在抒发着自己怎样地情感呢?
三、简介作曲家及乐曲背景
师:作曲家是谁?为什么会有则样的情绪呢?
1、德沃夏克
捷克作曲家,出生于不拉格附近的农村。他从小就显露出音乐天才,因家境清贫,没有条件上学,工作多年后有了积蓄,才获得进入拉格附音乐学校学习的机会。1890年,他受聘于布拉格音乐学院教授音乐理论,1892年应聘赴美国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代表作品除《新世界交响曲》外,还有歌剧《水仙女》、《大提琴协奏曲》、《斯拉夫曲》及声乐曲《母亲叫我的歌》等
2、乐曲背景介绍
四、歌曲教学
1、出示课题《念故乡》
师:他的美国学生给这段迷人的旋律加上了歌词。
2、聆听歌曲《念故乡》
请学生谈谈听后感受
3、学唱歌曲
①用“la”哼唱旋律,感受音乐特点。
②分析附点节奏
<1>x.x x x.x x | x.x x.x x – |
<2>x.x x xx x | x x x x x – |
③唱旋律
④填词唱
⑤力度记号的处理 注意速度,力度和情感。
五、拓展空间 创编歌词
要求用“思乡”这个主题,要求学生为这首歌的旋律重新填词。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念故乡》,感受体验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思乡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也是一种厚重的民族意识。同学们,再过几年你们也会背起行囊,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相信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这片乡土。
最后,老师朗诵一首诗和大家分享《乡愁》。
第五篇:小学五年级第十册音乐试题范文
小学五年级第十册音乐试题
一、写出下列符号
前倚音()后倚音()上滑音()下滑音()上波音()下波音()
二、填空题
1、民族打击乐器有------、-----、-----、-----、-----。
2、民族打击乐器有-----、-----、-----、-----、------、-----、------、--------、---------。
3、D.C.是反复记号的一种,它表示从-----开始,至--------处结束。
4、《黄河船夫曲》选自《黄河大合唱》,演唱形式是---------、歌曲具有鲜明的----------特点,词作者是--------、曲作者是--------。
5、《保卫黄河》选自《黄河大合唱》,演唱形式是--------,---------作词,-------作曲。
6、冼星海是人民音乐家,他的代表作有--------------、---------------------、------------------------、----------------------、-----------------------------,------------------------。
三、连线题
童年管弦乐选自《海霞》组曲
荫中鸟笛子独奏刘管乐曲
雨花石电视剧《红红的雨花石》主题歌
牧歌无伴奏合唱 内蒙民歌渔歌巴乌、筝、笙三重奏
彼得与狼交响童话作者[苏]普罗科菲耶夫
凤阳花鼓安徽民歌
喜庆胜利唢呐独奏曲
花蛤蟆山东民歌
丰收锣鼓民乐合奏曲
四,唢呐、木鱼、云锣、萧、钹、笙、板鼓、梆子
以上乐器属于民族吹管乐器的是--------、--------、---------。
属于民族打击乐器的有-------、--------、--------、----------、---------。
五、《黄河大合唱》是--------作词,---------作曲,其中《黄河船夫曲》具有鲜明的----------特点,《保卫黄河》的演唱形式是----------。
六、识谱题
* 《我们多么幸福》的第一行谱子
l《真善美的小世界》的第一行谱子
l《凤阳花鼓》的第一行谱子
* 《花蛤蟆》的第一行谱子
七、创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