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说阅读与鉴赏教案
第一课
小说阅读与鉴赏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概念。
2、善于把握小说的三要素。
3、能深入领会鉴赏小说的一般方法。
4、提高学生观察赏析文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把握小说三要素。
2、深入领会鉴赏小说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领悟小说精巧的构思及深刻的主旨。
教学方法:问答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投影,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步骤和安排:
第一课时
开课语: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走进小桔灯快乐阅读的课堂。我是大家的新老师,我姓x,高年段的阅读有我来给大家上,希望和大家能够成为朋友,我们共同进步。
一提到阅读,相信大多数同学都会感觉困惑,文章读懂了,可就是做不对题目,原因在哪里呢?(让学生自己找原因)好了,有同学说是不知从哪着手,还有同学说不知该从哪些方面答题,不管什么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对文体知识及阅读技巧掌握得还不够牢固。快乐的学阅读,是我们课堂的主旋律,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在快乐中提高阅读能力呀?(学生答:想)那好,想快乐的学阅读呀,要喊出魔法口号,你们还记不记得是什么?我们的口号是:在快乐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享受快乐。耶!
棒极了!同学们的声音都十分的响亮,老师的心情也非常愉快。下面老师先给大家讲述一篇短篇小说《老人的新鞋子》。
一、自在游心
讲述小说:《老人的新鞋子》
(此故事要求讲述而不是阅读,讲述应该注意生动形象,尽量把小说的特点加重语气突出出来;如果是事先有安排,可以让学生讲述,要求口齿清楚,讲述明白。)
讲述完小说后,师说:这篇小说可谓短小精悍,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1、文章塑造了一位什么样的老人形象?(生回答:睿智、善良、懂得放弃等)
2、这篇小说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生回答:成功者善于放弃等)
刚才同学们都很积极主动地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很欣慰,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同时也希望同学们也能像文中的老人一样成为生活的智者!
但同学们想过没有,怎样才能成为生活的智者呢?(学生:多动脑、多学习、多读书……)很好,大家都说到了许多的办法,今天老师也介绍一种办法给大家,那就是多读小说,并且要把它读通读透才行,也就是要学会阅读及鉴赏小说。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学习小说的阅 读与鉴赏技巧。(板书标题:小说阅读与鉴赏)
二、阅读宝鉴
首先我们要知道:(此两小题可让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老师总结。老师要先分好四人小组)
1、什么是小说? 生:……
师: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活。
2、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生:……
师:①完整的故事情节;②鲜明的人物形象;③典型的环境描写;④深刻的主题;⑤精巧的构思。
了解了小说的概念及其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把握它的三要素。师:小说有哪三要素?
生: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师:同学们说对了,其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接着我们来学习怎样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我们在学写人记叙文的时候知道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很好,同学们记性真好,正面描写包括?(生: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对,这些又叫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包括?(生:指以他人言行或环境来反映人物等)对,这又叫侧面烘托。因此我们可以从哪几个个方面来把握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学生讨论后回答)(生:
1、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
2、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神态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
3、从人物的历史背景,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来理解人物。
4、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人物作面面观。)
掌握了有一定的文本知识,下面我们一起阅读一篇例文《麦田的守望者》,请同学们带着下面两个问题阅读文章:
1、请找出关于老菲芘正面描写的句子。
生:红头发、在夏天剪得很短、耳朵挺小挺漂亮、十岁、个儿很瘦、瘦得很漂亮、一天到晚写书。
2、说说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生:她非常漂亮、个儿很瘦,性格上的优点是聪明、惹人喜爱,缺点是过于亲热、易冲动,概括地她是一个早慧多才、偶尔又犯点迷糊的有趣的小姑娘。
同学们真的很棒,这么快就想出了答案,为了奖励大家,老师送给你们一把概括人物形象的金钥匙: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物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下面请同学们去试试这把金钥匙的威力吧!
三、笔墨试玉
1、完成《两只手环》中的第一小题;
参考答案:小说分别塑造了一个因爱占小便宜而吃亏上当的妇女形象和一个熟知顾客消费心理,善于引诱客人上当的狡猾店员形象。
2、完成《乞丐与路人》中的第二小题;
参考答案:小说塑造了“乞丐”工于计算又特立独行的怪诞形象。对他,我一方面感到不齿,因为他伸手乞讨时似乎毫无尊严;另一方面,我又难免对他刮目相看,因为他的行为极具个性,似乎能启发人们去思考一些问题。
3、完成《1万英镑的住宅》中的第一小题。
参考答案:小说塑造了纯朴、真挚、善良又聪明的青年形象。
四、小结
通过刚才的练习,发现各位同学的领悟能力都挺强的,基本上对这节课的所学内容都已掌握了,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加以灵活运用。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式导入
师语:同学们,课间休息之后,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吗?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小说的概念及其特点,还重点学习了怎样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下面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请同学们先各自在纸上写出自我评价及他人眼中的我(如父母、爷爷奶奶、老师、同学等等),等会儿老师把一本书给大家,同学们边往下传边唱《小桔灯之歌》,然后我背对大家拍手,当我说停的时候那本书在哪个同学那,就请这位同学来介绍一下自己吧。(大概10分钟)好了,经过这个游戏,同学们既振奋了精神又增进了了解,希望以后我们大家都能成为好朋友!下面我们接着往下学习怎样把握小说的情节。
二、阅读宝鉴
㈠把握小说描述的故事情节
师:什么是小说的故事情节?
生: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师:故事情节包括哪几部分的结构? 生:(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在对什么是情节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学习例文《西游记》节选,理清其中的故事情节。(见高B册P3)
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把相关情节给理清了,但你们知道考试时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的题型有哪些吗?不知道了吧?老师告诉你们吧,题型有: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老师再大方点又送给你们一把解题金钥匙吧。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服务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 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接下来请同学们带上这把金钥匙去闯关吧。小试牛刀:(选做)
1、完成《两只手环》中的第二小题;
参考答案:后文通过店员的对话——“看吧,这一招屡试不爽”来解开悬念:店员正是算准了顾客爱占小便宜的心理,才故意将两只一模一样的手环标上不同的价格,来引诱顾客上当的。
2、完成《乞丐与路人》中的第一小题;
参考答案:这篇小说通过对话的方式来表现主题,在形式上短小精悍,简洁明了。
3、完成《爱之花》中的第二小题;
参考答案:高潮部分:那女孩接受那束花后,目送老人下车,看着他慢慢走到一座小公墓的门口。
深意:交代老人口中的“我太太”的真实身份,表现出老人广阔而无私的爱心。
4、完成《1万英镑的住宅》中的第二小题。
参考答案: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
小结:同学们刚才都做得非常不错,望继续发扬。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怎样把握小说营造的环境氛围。
㈡把握小说营造的环境氛围
师:什么是环境描写?
生: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环境描写又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吗?
生: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师: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
1、暗示主题的作用;
2、渲染故事气氛的作用;
3、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4、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作用;
5、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例文《酒婆》节选,初步了解环境的作用。(见高B册P4)师:同学们知道针对环境描写一般有哪些题型吗? 生: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等
师:很好,说明同学们对这类题目有一定的了解,那你们知道解题思路及该怎样组织语言吗?(学生讨论,老师总结)
生:解题思路是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一是烘托人物的心情;二是烘托周围的气氛;三是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背景);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师:不错,那请同学们把这些技巧运用到做题当中去吧。
三、笔墨试玉
请完成《爱之花》中的第一小题。
参考答案:小说首段描述了一种偏僻又狭窄的郊区环境。作用:为后面有关公墓的情节展开埋下伏笔。
四、小结
经过这节课及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小说的三要素、其中的题型及其答题技巧都有了了解,相信同学们经过不断地练习一定能成为小说阅读高手,同学们有没有信心?生(有)很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知
同学们,如果仅仅会把握小说的三要素能不能算把小说读通读透了?(生:不能)对了,这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读通读透小说我们还必须对其进行各个方面的鉴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
二、鉴赏小说的一般方法
师:同学们想想,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对小说进行鉴赏?(学生讨论,老师总结)
生:从知识层面来鉴赏;从理解层面来鉴赏;从欣赏层面来鉴赏;从探究层面来鉴赏。
师:很好,同学再想想从知识层面该如何进行鉴赏?(如学生回答不出来,可以提示学生上两节课所学的很多内容就属于知识层面的)
生:最基本的是了解小说的类型、题材、要素及“描写”、“线索”、“环境”、“细节”、“铺垫”、“伏笔”、“照应”、“悬念”、“巧合”、“误会”等构思及叙事技巧。
师:那接下来同学们学习一下例文《夜莺的歌声》,看看从知识层面鉴赏小说是怎么回事。(见高B册P4,期间可以让孩子们进行分角色朗读及表演鸟叫)
师:下面我们来说说怎样从理解层面鉴赏小说?也就是通过把握小说三要素在文中的体现,体味关键词句的含义以及感受小说中任务的性格、命运等方面,联系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来把握小说的主题。
答题模式:
小说通过怎样一个人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中怎样的命运(结局),来表现、揭露、讽刺、抨击、歌颂、呼吁、思考、指出了什么等等。
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学习例文《博士生》来领略其中的奥妙。(见高B册P5-6)
同学们都做得不错,我们再次明确一下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
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了什么情感。
请大家把这些所学的答题技巧加以灵活运用吧。请完成:
1、完成《两只手环》中的第三小题;
参考答案:作者的创作意图是讽刺那些因贪小便宜而吃亏上当的行为,并告诫人们消费要理性。
2、完成《乞丐与路人》中的第三小题;
参考答案:我觉得,小说表现了这样的主题: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原则,哪怕是做乞丐,也要认认真真地按照规矩行事。(言之有理即可)
3、完成《1万英镑的住宅》中的第三小题;
参考答案:在当前社会上,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尊敬老人甚至遗弃老人的可鄙行为。联系这些现象,这篇小说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它提醒人们要尊敬老人,关爱和呵护老人的心灵。
同学们做得非常好相信以后这类题目都难不倒大家了,我们再来说说如何从欣赏层面 来鉴赏小说?即:擅长从欣赏的层面来培养具体分析作品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表现方法、语言特色、创作风格等方面的文学审美能力。请学习高B册P6中例文。
同学们都明白如何从欣赏层面来鉴赏小说了吧?我们最后来了解下怎样从探究层面来 鉴赏小说?这类题目大多是开放性题目,这就要求我们联系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结合小说的主题,写出自己的评价与看法。这些评价与看法可以是基于原文,也可以与原文理解不一样,但一定要是在原文内容基础上的延伸与拓展,要有新的观点与独特的视觉。
三、布置家庭作业
1、独立完成《一杯牛奶》;
2、独立完成《哥哥的心愿》。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说的阅读与鉴赏技巧,同学们都表现很不错,都很积极思考问题。如同学们能长期保持这种学习劲头及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一定能成为生活的智者的!
第二篇:《中国小说鉴赏》教案
选修《中国小说鉴赏》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资料(2-3)第三学时
【活动内容】表达与交流 【活动过程】
一、话题投放
取之经,都有一条西天之路吗?学过本文,结合自身实际你有哪些感想和启示。
二、安排活动
1、将学生分成多个活动小组,每组均在个人思考的前提下,形成小组的感想与启示。
2、在全班内海选主持人,并让其了解各组的情况。
3、全班内交流感想、体会。
三、写作(可在课下完成)
根据课堂的交流,结合个人的体会,自拟题目,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四、作业 西天取经的道路是艰险的,每一次劫难都是对取经队伍里每一个成员意志和品性的考验,更是一次痛苦的磨练。其实,每 个
1、我国古代章回小说的每一章回,大都以两个整齐的句子(七言或八言)作标题。如西游记九十九回的标题是“九九数完魔灭材料一: 材料二: 旦而马价十倍。
(参考答案:材料一 学谭学讴未穷欲归 秦青高歌使徒谢返 材料二 卖马三旦无人问 伯乐一顾价飚升)
第四、五学时 【活动内容】
总体了解《聊斋志异》:故事内容,题材分类,人物形象,主旨意图。【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聊斋》主题歌,“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
〔引起学生兴趣,也为下面共同讲说聊斋故事,品评聊斋人物,营造氛围。〕
二、安排活动 〔一〕 讲说聊斋故事 出,心性修持大道生”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选取其中的一个,然后自拟两个七言或八言的句子来概括该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论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全班分为三个大活动组,以组为单位聚集一起讲说聊斋故事,可概括主要内容,可讲述具体情节,各组主持人或小组长可记下给列出类别,便于学生操作。这样,学生对故事的了解,就由零散走向系列,由个别趋向整体。)
(二)谈狐说鬼,品形象 同时,教师可在黑板上列出题材分类条目,如“歌颂爱情”、“揭露科场弊端”等。学生可把故事篇目依次列进去。(学生了解的故
1、“你能说出我讲的是谁吗?”一学生口头描述某个鬼狐形象的特点,以随时抢答的形式请其他学生说出姓名。(可提示学生尽婴宁,形体丑陋而心性善良的乔女……这一活动可增强学生对形象的认识和把握,这是让形象从故事中凸出来。这个环节侧重于客
(三)说作者,论主题
2、“你最喜欢的鬼狐形象是谁?”为什么?谈谈你的理解。(这是让形象从故事中立起来,是对形象的进一步认识。这个环节教师可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塑造这些形象?他要表达什么主旨?体现什么意图?”。这与作者的人生际遇密切相关,也与他活和历史内容。(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把握形象的同时,挖掘主题意义。)况,引导学生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中奇异有趣的故事,把〈〈聊斋志异〉〉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深入体会作第六学时 【活动内容】
节选部分的人物形象欣赏,比较香玉与绛雪特点异同(以《香玉》为主,《王六郎》可让学生自读。),赏析两部小说。【活动过程】
一、文本赏读
1、整体感知,概括情节。
(可参考文后赏析------“冷”“热”“温”三种色调)完成“思考”二。
2、作者表达了两种“至情”------爱情和友情,文中是怎样表现的?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讨论,发言)
3、作者塑造了两个“花精”,你最欣赏哪一个?为什么?(比较鉴赏人物形象)
4、文本细节阅读见〈〈学案〉〉
二、比较鉴赏
(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明确两部作品在语体、塑造的神鬼形象、对现实影射方面的不同,达到整体把握单元内容的目的)
1、根据节选部分的内容,结合你对《西游记》《聊斋志异》的了解,试比较同为神鬼小说的两部作品在内容和艺术手法上
第三篇: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教案(定稿)
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间案
【教学目标】
1、明确常见的人物描写的方法;
2、掌握小说人物形象题的解题步骤;
3、学会运用鉴赏人物形象的答题模式。【教学重点】
归纳解题步骤以及规范人物形象答题的模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段时间我们进行了文言文阅读专题的复习,从这节课起,我们进入现代文阅读的复习。引出考纲——小说——小说的人物形象
二、回顾小说的三要素 得出人物描写的方法
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肖像描写 侧面描写:环境、对比、衬托等
三、高考真题展示(08浙江)《乌米》21题: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作者是如何刻画“我”的形象,并分析其作用。(6分)
(2009年宁夏海南卷)《孕妇和牛》12题: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6分)
(2010年安徽卷)11题:根据小说第④至第⑥段内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5分)(2010年江苏卷)《溜索》13题: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的形象。(6分)
得出高考常考的题型:
⑴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⑵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⑶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四、作业情况分析
讨论学生答案得出答题步骤
1、审清题目要求(具体、概括、分值)
2、划出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全面)
3、根据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形容词)
4、合并同类信息(避免重复)
5、完成书写(分点、简明、通顺)
五、当堂巩固练习
六、比较两道题的答案 明确答题的两种模式 模式一:分点简析式
①„„表现了XX„„;
②„„表现了XX„„;
③„„表现了XX„„;
……
模式二:概括式
XX是一个()()()的人(职业、身份)。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板书:
小说人物形象
课后反思: 答题步骤 答题模式
第四篇:中国古代小说鉴赏-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初步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概况。了解小说鉴赏的一般常识,了解中国古典小说同西方小
说的差异。教学重点:中国小说的发展概况和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一、学生自读《古代小说常识》,大致了解中国小说发展的概况。
二、教师介绍中国小说的发展历史,让学生对中国小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中国小说的发展历程:六朝
时期的“志怪小说”——以谈神说鬼或记录名人轶事为主。
唐代时期的“传奇小说”——这是一种有文人意识的文学创作,它“叙述婉转,文辞华艳”。唐传奇的题材大致分为爱情婚姻、文人仕途、豪侠行义、历史故事、神仙怪异等,而神仙怪异又往往穿插各类题
材中,这是六朝小说的胎记。
爱情婚姻题材在唐传奇中占较大比重,且多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的佳作。不少作品歌颂男女青年挣
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枷锁,争取自主幸福的爱情和婚姻。他们不畏强暴、不计贫富、不惜以身
殉情,如《任氏传》中的狐女任氏爱恋家境贫寒的郑六,严斥企图恃富施暴的韦崟道:“郑生,穷贱耳
。所称惬者,唯某而已。忍以有余之心,而夺人之不足乎?哀其穷馁,不能自立,衣公之衣,食公之食,故为公系耳。若糠糗可给,不当至是”。体现了妇女要求主宰自身命运的愿望和敢于反抗强暴的斗争
精神。《柳毅传》中的龙女是包办婚姻的受害者,备受丈夫虐待,但她并不屈服,请柳毅捎信向父亲洞
庭君诉苦,历经周折,终于按照自己的意愿,与见义勇为的柳毅结成美满婚姻。她是个敢于反抗夫权压
迫,大胆追求幸福爱情的妇女形象。
唐传奇构思精巧,情节曲折,结构完整。如《柳毅传》写柳毅为龙女完成传书使命,钱塘君杀了泾河小
龙,救回龙女后,又陡生波折,平添钱塘君逼婚,柳毅严词拒绝一节。柳毅回家后连娶两妻皆亡,似与,波澜迭起,出乎意料,入乎情理,构思极巧妙,体现了“作意好奇”的特点。
和口语之长有关。如钱塘君救回龙女后,“洞庭君曰:‘所杀几何?’曰:‘六十万。’‘伤稼乎?’
曰:‘八百里’。‘无情郎安在?’曰:‘食之矣’。”寥寥数语,钱塘君的性格、说话时的神情口气
跃然纸上。
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话本是讲故事的人用的故事底本。话本即说书艺人——在宋代称为说话人,演出的底本。说书人只能用当时流行的口语来说,故话本即当时的白话小说。这是一种不同于志怪、传奇的新兴小说。小说话本在人物塑造及情节处理上都有相当高的成就。在塑造人物时,不但长于动作、语言描写,还长于心理描写。在展开情节时,不但曲折生动,而且善于制造悬念和进行细节描写。如
《错斩崔宁》,写刘贵从丈人家借得十五贯钱,回到家后,他的妾陈二姐问他钱是从哪来的,刘贵和她
开玩笑,说是将陈二姐典给了他人换来的。“那小娘子听了,欲待不信,又见十五贯钱堆在面前;欲侍
信来,‘他平白与我没半句言语,大娘子又过得好,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只得再问道:‘虽然
如此,也须通知我爹娘一声。’”等刘贵睡去之后,“那小娘子好生摆脱不下,‘不知他卖我与甚色人
家?我欲先去爹娘家里说知。就是他明日有人来要我,寻到家里,也须有个下落。’”通过这一系列细
节的动作、对话、心理描写,把陈二姐不满刘贵,但又无可奈何的温顺性格和口中虽不明言,但又颇有
心机的性格刻划得十分生动细致。之后写刘贵被杀,而偏巧小娘子又在路上遇到一个身带很多铜钱,但
又颇为斯文的年青人,又为后文的“错斩”设下了悬念。
明清时期的“章回小说”——
三、介绍小说的基本构成要素。
小说构成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背景。
人物:包括有以下内容,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如何通过形象去认识作品本身。人物形象如何推动情节发
展,人物形象是如何表达主题的。
个主要人物出场时,都有有形象描绘,或者对人物 的评价。读作品时就要找出这些语段。这种人物介绍
方法,就是将主人公的思想、观点、愿望、外貌和心理全开门见山地告诉读者。
而是仅仅表现他们在说什么,做什么。在这种纯粹的、客观的表现中,读者必须根据自己的体验,来判
断人物的特点。
图引起读者注意的事件。这个情节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它一般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这些故事是靠主人翁的行动完成的。而主人翁总是依据一定的动机,依据他们的个性来行动 的,因此,分析情节可以把握人物性格。开端:又称“开场”、“发端”。是指作品中引起矛盾冲突开始的事件,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起点。它揭
示矛盾发生的直接原因,决定情节发展的方向。发展:又称为“展开”、“进程”。是指继开端之后,矛盾冲突逐渐发展,逐渐深化、激烈,逐渐推向高潮的过程。这部分是作品情节的主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矛盾性质从中得到充分的揭示,人物性格也从中得到充分的显现。
高潮:又称“顶点”、“高峰”。是作品中主要矛盾冲突发展到最尖锐、最紧张的阶段,是决定矛盾双
方命运和发展前景的关键时刻。在这部分,矛盾解决或转化的条件已经成熟,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都获
得最集中、最充分的表现。
结局:又称“收场”、“结尾
第五篇:《边城》小说鉴赏
沈从文《边城》小说鉴赏
认识沈从文是从《边城》开始,对沈从文这位作家的最深理解应该也是从《边城》得知。沈从文一生艰辛,他的坎坷人生也对他的作品创作具有重要意义。他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的文字简单朴实中透露着安静祥和,这也是他一直追寻与向往的生活。但是温暖文字的背后也隐藏着或多或少的悲伤感触,他在这种隐隐的忧伤中似乎是在告诉读者,生活再安逸也会有不尽人意之初,此时我们要实实在在顽强的生活。
《边城》中朴实无华的文字是一大特色,它也延续了沈从文创作的特点。简单的文字描写小山城的环境与生活,朴实的话语勾勒出每个人物的鲜明特色。
小说中大篇幅的文字描写小山城的景色与这里人民的生活。简简单单几句话就能够使读者在脑中不自觉地想象出那样的场景。“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运用较多短句,却精确的文字迅速描述出人物生活的地理位置。“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一个对于诗歌图画稍有兴味的旅客,在这小河中,蜷伏于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于感到厌烦,正因为处处有奇迹,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处不使人
神往倾心。”这么朴素的语言同样能够唤起读者心中对于安静祥和乡村生活的向往,同时,这样的描写也映射出作者幼时生活的快乐和他后来一直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
作品中对于各个人物的塑造也是极其简单的语言迅速勾勒出来的。主人公翠翠对于作者来说应该是最难写的,却是作品中最成功的一个人物。翠翠,聪明、美丽、淳朴、乖巧、善良,天真无邪,却也有些情窦初开后的甜蜜害羞和忧伤。“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一段话就把翠翠活泼的性格描绘出来。“翠翠一天比一天大了,无意中提到什么时会红脸了。时间在成长她,似乎正催促她,使她在另外一件事情上负点儿责。她欢喜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欢喜说到关于新嫁娘的故事,欢喜把野花戴到头上去,还欢喜听人唱歌。茶峒人的歌声,缠绵处她已领略得出。她有时仿佛孤独了一点,爱坐在岩石上去,向天空一起云一颗星凝眸。”此处准确的呈现出翠翠情窦初开的稚嫩、害羞与对情感的向往。翠翠的爱,是一连串的梦,开头是朦胧飘忽的,后来在成长着,终于不知其终。当别人“无意中提到”傩送时,她会脸红,内心深处在盼望,日久生根,少女的纯情自然会流露。翠翠在全然不知爷爷的误会和傩送父母的安排时,曾情不自禁的对爷爷说“那个人很好”,以致无意间听到别人议论傩送婚事,心中乱作一团,连傩送与她说话都忘记应答,从而引起误会。一对年轻纯情的爱恋就这样被误会和命运打乱。
文中另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爷爷,他是作者心中典型的农人形象,作者在作品题记时写到“对于农人和兵士,怀了不可言说的温暖”,“他们是正直的,诚实的,生活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又极其琐碎,我动手写他们时,为了使其更有人性,更近人情,自然便老老实实的写下去:。以此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农人这个形象倾注了都少心血在描绘。”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量,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管船人却情不过,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有时从神气上估计那远路人对于身边草烟引起了相当的注意时,便把一小束草烟扎到那人包袱上去“,同样是朴实无华”老老实实“写出的文字生动地塑造了老汉勤劳、朴实、憨厚、恪尽本分、乐善好施的形象。对于独生女与驻防绿营兵的暧昧关系老汉“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的过下去”。对于翠翠的成长他也倾尽全部,使翠翠健康、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么写年。但爷爷没能把握好翠翠的情感世界,他的疏忽造成翠翠与傩送恋情出现波折,最终断送这一段纯情爱恋,好心办了坏事,带着无奈和惭愧,他离开了人世,反映了原始而古朴的亲子之爱的人情美。
在这些朴素使人感受温暖的文字背后,也隐藏着些许的悲伤情感。沈从文说,他将“某种受压抑的梦写在纸上。……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朴素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在美丽的人性与物景下,是天灾人祸、出走破灭等。酿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是爷爷的糊涂、弄巧成拙,顺顺的迷信、愚昧和傩送的懦弱、不够勇敢,翠翠的虚浮、过于羞涩。湘西人有“与自然契合”的一面,但也“充满了原始神秘的恐怖”,不免有其阴暗面,在淳朴健康的人性下,潜伏着千年来民族心灵的痢疾,以为祸患都源于冥冥之中的“因果报应:,于是猜疑、误会、隔膜,酿成悲剧。小说最后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悬念式结尾,增加了一丝作品的悲伤感,翠翠一直在等着傩送的归来,或许还在期盼着完美的爱情,这种结尾使作品更添悲伤色彩。
整个作品以这个安静的小山城为背景,再次加重了故事的神秘与温暖感觉。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记载:问今是何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些无论魏晋的人的生活在别人眼中却是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怡然自乐。
沈从文也有文《桃源与沅洲》说:“千百年来读书人对于桃源的印象既不怎么改变,所以每当国力衰弱发生变乱时,想做遗民的必多,这文增添了许多人的幻想,增加了许多人的酒量。至于住在那里的人呢,却无人自以为是遗民或神仙,也从不曾有人遇着遗民或神仙。”作品的语言所构建的画面,的确是桃花源式的,并且是具有人性的桃花源。
沈从文自己说:好的作品除了使人获得“真美感觉之外,还有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对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从《边城》中,我再次感受农村的温暖和谐景象,这让我怀念起小时候的童年生活,也体会到那份简单纯净的爱情,为翠翠和傩送最终没能一起而难过,更为这样冥冥之中的命运安排而伤感。通过《边城》的阅读,我更进一步理解了沈从文的作品特色和他的人生哲学,希望能够继续拜读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