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什么是儿童观-教案
教学内容:《学前教育学》——儿童观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理解并熟知儿童观的概念。
2.了解儿童的含义以及中西方儿童观的发展史 3.掌握并树立现代科学的儿童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熟知儿童观的概念,掌握并树立现代科学的儿童观 难点:掌握并树立现代科学的儿童观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基本概念: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
二、新课导入:
通过对知识的回顾,我发现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说明大家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比较好
现在在我的多媒体课件上,有几句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请问同学们,这几句俗语中,它所讲的主体是谁呢?(幼儿,儿童,小孩子)
对,儿童,本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儿童观(板书题目)
三、新授过程
(一)什么是儿童?
1989年,第44届联合国大会以第25号决议通过《儿童权利公约》:儿童为18岁以下下的任何人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学大词典》:儿童是身心处于未成熟阶段的个体。1-3岁为婴儿期,3-
6、7岁为幼儿期或学前其,6、7-
11、12岁为小学儿童其或学龄初期,11、12-
14、15岁为少年期或学龄中期,14、15-
17、18岁为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通常少年期之前称为儿童。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说中的儿童
(二)什么是儿童观? 1.儿童观的概念
有人说儿童是活泼可爱的,有人说儿童是天真无邪的,还有人说,儿童是乖巧的,你认为儿童是怎样的呢?请用一两个词来形容儿童(根据学生的回答书写板书)
从同学们的观点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儿童的形容更多是从儿童的具体性格来说的,那么,如何认识儿童呢?这其实是一个专业的问题:也就是关于儿童观的问题。对于儿童的认识,实际上它涉及到关于儿童观内涵的问题
儿童观:所谓“儿童观”,主要是指既定时代背景下国家、社会或家庭对于儿童的基本认知、看法和态度以及有关儿童的理念。它不仅仅是指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到儿童的能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所以说,我们所提到的儿童观中的一些表现可以从三个结构层面来了解。2.儿童观的结构
①自然层面——儿童是自然的存在
如何认识儿童期的问题,如何认识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他的生长发展规律 ②社会层面——儿童是社会的存在
如何认识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如何尊重儿童。③精神层面——儿童是精神的存在 如何认识儿童活动的需要,儿童游戏的需要,我们如何遵循儿童精神的需要,来设计适合儿童发展的一些活动。
通过对儿童观的了解和学习,我们发现对儿童不同的认识,可以形成不同的儿童观,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儿童观的演变发展史是怎样的(三)儿童观的演变发展史 1.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变
①古典时期:小大人说 ②中世纪:原罪说
③卢梭时期:独立存在的价值实体
④杜威时代:儿童中心论
⑤现当代:有能力的、积极主动的权力时代 2.儿童观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演变 ①古代的儿童观 ②近代的儿童观 ③现当代的儿童观
【小结提问】1.儿童观是什么?
2.儿童观在国内外的演变发展史是怎样的呢?
(四)现代科学的儿童观
在上一小节中,我们讲了什么是儿童观。现在,我们回顾一下:儿童观主要是指既定时代背景下国家、社会或家庭对于儿童的基本认知、看法和态度以及有关儿童的理念。它不仅仅是指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到儿童的能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当今时代下科学的儿童观到底具体包含哪些方面? 第一,儿童是人,具有人的尊严与作为人的一切基本权利
《儿童权力公约》规定儿童具有生存权、受保护的权利、发展权和参与权。不同性别不同种族的儿童应当受到平等的对待。【案例1】打骂儿童
尊重儿童的基本权利(板书):不能打骂儿童,确保儿童的身心健康
第二,童是发展的人,其发展受制于多重因素
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他们需要科学的、合理的照顾和保护。不能将成人的标准强加于儿童
【案例2】“三五一十五太难了”
相信儿童的发展潜能(板书):尊重和鼓励儿童不断发展,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环境
第三,儿童是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不断建构精神世界的人,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儿童是具有主动、积极的心态以及探索和创新的内在需求。他们应通过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案例3】画蜗牛
支持儿童的主动发展(板书):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主体体现
第四,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
儿童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存在价值和发展速度,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不能一概而论
【案例4】每个孩子从小都有一个宿敌——别人家孩子
遵循规律,切忌盲目比较(板书):儿童有其自身的成长规律,需因材施教,不对儿童进行盲目比较,发现儿童的闪光点
第五,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 【案例5】3-6岁儿童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重视儿童全面发展(板书):儿童除了健全的身体外,还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必须高度重视其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
小组讨论:结合你生活中的例子,谈谈你对科学的儿童观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儿童观的概念以及科学的儿童观,下面呢,我们来简单来小结一下。
首先,什么是儿童观?
儿童观主要是指既定时代背景下国家、社会或家庭对于儿童的基本认知、看法和态度以及有关儿童的理念。它不仅仅是指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到儿童的能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其次,科学的儿童观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儿童是人,具有人的尊严与作为人的一切基本权利 第二,儿童是发展的人,其发展受制于多重因素
第三,儿童是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不断建构精神世界的人,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第四,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 第五,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
注意:科学的儿童观的核心——支持儿童学习,促进儿童的发展
关于儿童的含义和中西方儿童观的演变史,同学们可以下课看书了解一下
五、思考
在本节课的基础之上思考:1.儿童观与教育观的关系
2.举例说明教师应如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第二篇:鲁迅儿童观
感受鲁迅儿童观
作者:陈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74
更新时间:2009-11-30
“五四”前后,西方新思潮涌进中国,这其中也包括自l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以来一直发展着的儿童观。在卢梭《爱弥儿》的译介和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家树立的新的儿童观的冲击下,对儿童问题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与当时“人的解放”相呼应,1918年1月《新青年》刊登了征求关于“儿童问题”文章的启事。同年9月,鲁迅率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在新文化运动的强大推动下,儿童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尤其是1917至1921年,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来我国讲学,他提出了以“儿童本位论”为核心的西方现代儿童观,主张儿童是起点,是中心,是目的。“五四”时期的先觉者都程度不同地受到了杜威思想的影响,这其中也包括鲁迅。
鲁迅强调儿童的成长与国家、民族未来的联系,认为儿童“十余年后,皆为成人,一国励衰,有系于此”。鲁迅用他启蒙者的视角发现儿童,关注儿童。儿童,成为他为之“呐喊”的又一群体。
一、救救孩子
鲁迅最为痛心的是那些在封建染缸里身心遭受熏陶并学会了参与“吃人”的少幼者。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该作以它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深刻揭示与批判震撼人心,同时又以“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的呼喊,显示了鲁迅关心下一代,寻求变革社会新途径的热切愿望。为什么要救救孩子,孩子的危险与错误是谁造成的?如果从这些问题出发,就可以推导出这样的结论:孩子的危险来自于他们成长的环境。一句话,那就是一个充满杀机的生存空间,一个“吃人”的社会。
《狂人日记》描写: “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都铁青。”《孤独者》中的魏连殳在街上竞看见一个不很能走路的小孩,也知道拿了一片芦叶指着他道:“杀!”咸亨酒店专管温酒的小伙计,孔乙己教他写字,小伙计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吗?小伙计很不耐烦,努着嘴走远。不谙世事的小伙计对孔乙己没有同情心,另一方面,小伙计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这周围的庸众视角,代表着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冷漠的环境背景。孔乙己被封建制度吃掉了,小伙计和咸亨酒店的人同样被吃而不自知,却讪笑着观看孔乙己的被吃,这就更具悲剧色彩。小伙计是鲁迅笔下 “麻木”的小“看客”。
孩子如果成长在这样的环境里,他当然要“吃人”或“被人吃”。所以,要救救孩子。孩子的生活、情趣应是什么样的,健康的成长环境应该什么样的,鲁迅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充分的表现和描述。
二、快乐的孩子、有趣的童年
在鲁迅笔下,描写得最充分的是闰土、阿发等农家少年形象。鲁迅用注满深情的笔调抒写他们的纯朴、善良、活泼、机敏以及那充满童趣的乡野生活。毫无虚饰地表达了他对这些少年朋友的热爱。
《故乡》里的少年闰土,有着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地,在这明丽的图景中,闰土手捏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作者以饱满的热情,以传奇的手法极其简练而传神地勾画出少年英雄的形象,对这位活泼勇敢的少年朋友充满了热爱。他还能装弶捉小鸟雀,“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社戏》中的双喜、阿发和闰土一样热情善良,对来自书香门第的“我”亲若一家子。来了远客,农家的孩子都来陪伴游戏。我们一起放牛捉虾、摇船摘豆。钓到一大碗虾自己决不吃,照例全要送到客人嘴里,但当看到客人不会放牛,连走近牛身都不敢时,他们却毫不客气地嘲笑起来。最为迷人的是在朦胧的月色中,乘着大白鱼似的航船,嗅着豆麦水草的清香,去观赏社戏。孩子们看社戏。归航肚饿摆不动船,便打主意偷一点河旁田里的罗汉豆来煮着吃。鲁迅在乡野的田园风光、民间社戏里,力透纸背地凸现了小伙伴的纯厚、诚挚、善良、机敏能干,这是江南水乡少年栩栩如生的童趣。
儿童对大自然有着成年人所不及的特殊敏感。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我”在草木虫鸟中玩得乐此不疲。注目于菜畦的“碧绿”、桑椹的“紫红”、蜂与菜花的“金黄”,聆听到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与“油蛉”的低唱,大自然是如此吸引儿童,在三味书屋读书却向往那杂草丛生的百草园。封建教育关住了孩子们的躯体,却关不住他们天真活泼的心灵。
三、鲁迅的儿童观
鲁迅不仅在作品里描绘了什么样的孩子是快乐的,在理性高度上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启蒙主义的深切呐喊,而且从思想的高度提出了理论主张。
(一)以注重未来为核心的儿童观
鲁迅从进化论的角度出发,深刻指出了:将来是“子孙的时代”,“看十来岁的孩子,便可以预料二十年后中国的情形,看二十多岁的青年„„便可以推测他儿子孙子,晓得五十年后七十年后中国的情形。”[1](P295)一言以蔽之,国运兴衰,系于儿童。鲁迅痛恨过去的儿童教育,寄希望于未来:只有全新的儿童才能造就出全新的未来中国。“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2](P566)为未来的新中国,鲁迅呼吁:父母要千方百计地使“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3](P135—136)
(二)“幼者本位”的儿童观
鲁迅痛心地看到:“往昔的欧人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成人的预备;中国人的误解,是以为缩小的成人。”[4](P135)鲁迅认为孩子的世界与成人不同,“他健康,活泼,顽皮,毫没有被压迫得瘟头瘟脑”[5](P80)。“孩子在他的世界里,是好像鱼之在水,游泳自如,忘其所以的,成人却有如人的凫水一样,虽然也觉到水的柔滑和清凉,不过总不免吃力,为难,非上陆不可了。”[6](P35)由于鲁迅真切地了解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在中国教育史上,鲁迅第一个明确提出了“幼者本位”的儿童教育观。“幼者本位”就是把儿童作为世界的中心,了解儿童心理,尊重儿童人格,培养儿童兴趣,发展儿童个性,丰富儿童的物质文化生活。“幼者本位”的主张,是当时先进儿童教育思想的代表。它彻底否定了封建“杀子”文化,首次发现了儿童作为生命主体的独特心理世界和精神需求,在人类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千百年来,中国的父子关系是奴役和被奴役的关系。鲁迅从整个人类生命延续的角度来考虑,认为每个人都只是生命延续的“中间物”而已,父子关系是一种自然的伦理关系。鲁迅号召人们,“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要做“人”之父,就要求“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7](P135)。
四、对今天儿童教育的启示
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我国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鲁迅的教育主张尊重了儿童的天性,也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理念,对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时下我国儿童教育功利性太强,一味强调专业教育、特长教育,鼓励孩子参加各类特长班,互相攀比,甚至不少学校还大搞提前教育,学前班学小学的内容,小学学中学的内容,选用高一级教材,几乎占用了儿童所有的休息、娱乐时间,培养所谓的“超常儿童”,还美其名曰“不要让孩子输在超跑线上”。看着幼儿园的孩子那稚嫩的小手用力握着笔,写所谓的家庭作业,真为我们的幼教感到痛心,幼儿的胳膊没有足够力量,写字的姿势大都不正确,不良的学习习惯就这样养成。兴趣班上多了,不少孩子反而厌学、逃学,甚至离家出走。时代变了,物质生活提高了,但今天的孩子却不快乐了,没有了玩伴、没有了和自然的亲密接触、没有了美好自由的童年。各种教育美其名曰都是为孩子着想,为孩子的未来着想,“成人本位”的思想替代了“儿童本位”的思想,今天的儿童的父母不应该忏悔吗?
八十年前,鲁迅在《风筝》一文中,曾经仟悔他年轻时拆毁弟弟制作的风筝,摧残了儿童的天性。他写道:“偶尔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的儿童观告诉我们,教育就是要遵循儿童的天性和发展的特点,对儿童进行正确的指导,发展他们的智力,养成健全的体魄、高尚的道德,教给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这样的儿童才能做好明天的主人。
审视一番今天的儿童教育,我们不得不承认,鲁迅上世纪初的批评于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感。
第三篇:全世界儿童是一家教案
全世界儿童是一家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儿歌,能够认识六一儿童节是一个国际的节日,全世界儿童都是一家。2.能咬字清晰地朗诵儿歌,并在角色游戏中大胆地表演儿歌内容。3.感受国际儿童节的气氛,喜爱与同伴一起分享节日的快乐。活动准备:
图片人偶、图画、ppt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初步感知儿歌,能够认识六一儿童节是一个国际的节日,全世界儿童都是一家。2.难点:能清晰地朗诵儿歌,并在角色游戏中大胆地表演儿歌内容。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有一位跟你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做李小华。他想带小朋友们一起去玩,你们想不想去?
二、感知儿歌情景,理解儿歌内容。1.分段感知儿歌情景并理解。第一段:
李华带大家来的第一个地方有什么? 出示图片:彩虹(一道彩虹天上挂)提问:它像什么?桥(好像桥上两边架)李华从桥上走过去,走过去干嘛呀?
咦,谁出现了?——有美国的小朋友、有日本的小朋友、还有我们班好多小朋友们。原来他是为了迎接各国的好娃娃。第二段:
我们来跟不同国家的小朋友打招呼吧!你好呀,美国的小尼娜,你好呀,日本的小樱花,我是中国的李小华,欢迎你们来到咱国家。第三段:
你知道他们来咱国家干什么吗?因为有一个属于不同国家每一个小朋友的节日,李小华邀请他们一起来庆祝这节日。小朋友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六一国际儿童节。
李小华说:庆祝六一儿童节,手拉着手笑哈哈,我们都是好朋友呀,全世界儿童是一家。小朋友们,你们欢迎这些国家的儿童来我们国家过六一吗?
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儿歌吧!儿歌的名字是《全世界儿童是一家》。2.倾听并朗诵
先听老师为大家朗诵一遍,然后全班小朋友一起朗读一遍。小朋友们读的不错,但是我们要把樱花读清楚哦。
三、分角色表演儿歌,感受儿童节的氛围。
你们喜欢儿歌里面的什么或者人物呀?能不能演一演?
待会我们来玩我是小小表演家的游戏,当老师念一句儿歌内容,你们在座位上通过你们的想象来表演出来。
准备好了吗?全体起立,表演开始啦
全世界儿童是一家......小结:今天我们表演的节目叫什么名字?这个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来字不同国家的小朋友都会在六月一日当天,来庆祝属于自己的节日,他也是一首儿歌,希望小朋友们能够记住这首儿歌,然后将它与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哦!
第四篇:第一章 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教案
第一周:
第1课时: 了解学生,让学生了解本学科
教学目标:
1、师生相互了解,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学习、思想状态。
2、了解本学科学习目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及学习要求。教学内容:
本学科学习目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及学习要求。教学重点:
本学科学习方法及学习要求。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及考核要求教育:
1、课程学习形式及要求:每班同学自由结合为6—8人一组,在集体学习的基础上,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本学科学习,每组成员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进行工作分配,课前抽取同学进行案例讲述及讲评,课后进行小组设计活动等。
2、课堂做好笔记,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讨论。
3、课程考核形式及比例
(1)形成性考核50%(平时成绩)
平时表现30%:如到课率、学习表现、参与讨论、课堂笔记 设计教案20%(2)终结性考核50%:模拟试教50%
二、介绍本学科主要内容
第一章 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一、科学的儿童观
二、科学的教育观
三、《纲要》、《指南》、《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理念 第二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概述
一、几个概念的认知(活动、教育活动、幼儿园教育活动、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组织原则、教学方法、设计要领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五大领域)(指南)、形式、途径 第三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指导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设计)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选择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设计
四、幼儿园规范教育活动方案设计指导要点
五、教师教育活动中教学语言设计与指导 教学语言、导入语、提问设计、教学评价等 第四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说课指导 第五章
新教师适应幼儿园工作的策略
三、本学科学习方法
1、要密切联系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专业理论知识:《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游戏理论》及五大领域有关知识
教育制度:如《纲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等
2、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与技能
合格幼师生应具备的素质:(先组织学生讨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要有执着的事业心。
2、要自信、自尊。
3、要有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品质。
4、要有爱心和童心。
5、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
6、要有较强的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
7、要有自学能力。
3、要联系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实际
4、养成搜集整理教育信息的良好习惯。
第一周 第2课时
第一章 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教学目标:
初步熟悉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将教育制度,了解这些法规对幼儿园教育的影响,进一步感受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从而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幼儿教育观。教学内容:
1、科学的儿童观
2、科学的教育观 教学重点:
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幼儿教育观。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科学的儿童观
(一)儿童观的含义:人们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
涉及到儿童的能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二)科学儿童观
1、儿童是稚嫩的个体,身心各方面尚不完善,需要科学地、合理地照顾和保护
2、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应有主动活动、自由活动和充分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3、儿童是完整的个体,除了健全的身体外,还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必须高度重视其在身体、认知、品德、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儿童是正在发展中的个体,有充分的发展潜能,应该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掘其潜能
5、儿童是独特的、富有个性的个体,天生具有性别属性的个体,应杜绝性别歧视。还存在发展的个体差异,应该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充分发掘其潜能。
6、儿童是成长在一定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个体,应注重给他们提供指向环境的体验、交往、操作、思考的机会
二、科学的教育观
(一)教育观点含义: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其什么作用、怎么起作用的根本看法。
(二)科学的教育观
1、热爱儿童
关心、爱护儿童;热爱每一个儿童;对儿童的爱要讲理智
2、尊重儿童
信任儿童;杜绝体罚儿童;尊重儿童的隐私;保护儿童的自尊心;鼓励儿童,帮助儿童建立自信
3、儿童是教育的主体
4、因人而异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5、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
6、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
7、家园配合,协同发展 课后作业:
1、写出你理想中最喜欢的儿童和最不喜欢的儿童的特征,反思自己的儿童观,指出自己儿童观的问题所在
2、结合见习,谈谈你印象深刻的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反映了怎样的教育观?
3、查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发展指南指南》、《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等教育制度。
第二周: 第1课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发展指南指南》、《幼儿
教师专业标准》理念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了解幼儿园教育重要的教育制度,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用合格的幼儿教师标准要求自己。教学内容:
《纲要》、《指南》、《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理念 教学重点:
《纲要》、《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理念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发展指南指南》、《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理念
(一)小组交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发展指南指南》、《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等幼儿园教育制度,推荐组员集体交流自己的认识。
(二)教师讲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发展指南指南》、《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主要精神。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1)基本框架
总则——教育内容和要求——组织实施——教育评价(2)第一部分:总则
第一条:制定《纲要》的依据、原因、目的 第二条:幼儿教育的性质、任务 第三条:幼儿教的外部原则 第四条:幼儿教育的自身特点 第五条:幼儿教育的内部原则 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
明确幼儿园五大领域及各领域目标、内容与要求、指导要点;
各领域目标的表述较多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感兴趣、有好奇心„„”等词语,注重幼儿行为表现,突出对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的关注,着眼于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情感和态度)
内容与要求:明确教师应当做什么,如何做;强调组织适合幼儿的活动,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实现幼儿主动学习;
指导要点:阐明教与学的特点,说明了各领域知识的主要特点及恰当的学习方式,点明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社会领域的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科学领域的学习需要幼儿与物体、外部世界直接的相互作用,通过活动自我构建。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健康领域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语言领域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敢想、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艺术领域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的倾向;
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要尊重幼儿的权利,尊重教师的创造,尊重幼儿在学习特点、发展水平、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尊重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突出了幼儿园教育的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开放性、针对性、灵活性等原则。第四部分:教育评价
围绕幼儿园的教育评价,提出了评价的发展性、合作型、标准的多元性以及在评价方法上强调多角度、多主体、多方法、重过程、重差异、重质性研究的原则。课堂讨论:
结合科学的教育观,思考《纲要》体现了哪些幼儿教育理念?
2、《3——6岁儿童发展指南指南》(1)主要内容与框架
五个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十一个子领域:
健康: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语言:听与说、阅读与书写准备 社会:人际交往、社会适应 科学:科学探究、数学认知 艺术: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 三十二个目标:
(2)实施《指南》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重视幼儿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第二周 第2课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发展指南指南》、《幼儿
教师专业标准》理念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了解幼儿园教育重要的教育制度,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用合格的幼儿教师标准要求自己。教学内容: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理念 教学重点: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理念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3、《幼儿教师专业标准》
(1)基本理念: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2)基本内容 :
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项。
“专业理念与师德”在《专业标准》的结构框架中居于首要位置,包括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四个领域。
“专业知识”包括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三个领域。
“专业能力”包括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七个领域。
(3)具体标准:学生小组学习、交流 课堂讨论:
1、思考:对于近年来在幼儿园屡见不鲜的“虐童”事件说明了什么?幼儿园在录用教师时如何严格把关?
2、联系自身实际思考,你符合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吗?应该从哪些方面提升自己素质,使自己成为一名符合专业标准的幼儿园老师?
第五篇:儿童观教育观反思
儿童观教育观反思
我看到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将其全部心血都倾注到幼儿教育之中,他用自己一生辛勤耕耘的硕果向我们揭示了正确的儿童教育观的内涵。我的反思有以下几点:
一、确立科学的儿童观是儿童教育的前提条件
儿童的心理是相当复杂的,准确地了解儿童的需要和特点,从而正确地认识儿童,这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前提条件。陈鹤琴深入到儿童世界之中,通过认真的观察研究,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有了科学的认识。他指出,儿童不是小大人,不是身体较小的成人。儿童就是儿童,他们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和需要,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因此,只有深入地了解儿童,深刻地理解儿童,才能有效地教育儿童。在陈鹤琴看来,儿童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首先,他们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世界对于儿童来说是全新的、陌生的,面对这一崭新的世界儿童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不厌其烦地询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遇到不懂的事情总想弄明白。好奇心引发出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柏拉图说过:“好奇心是知识之母;了解了儿童的好奇心,就掌握儿童教育的门径。第二,儿童生来都好动。
由于好奇而产生难以抑制的冲动,于是,便一会儿摸摸这个,一会儿弄弄那个,—刻也不停,什么都想看,什么都要听,什么都希望尝试一下,其行为完全由感觉与冲动所支配。儿童由好动而好玩,由好玩而喜欢游戏,他们以游戏为生命,终日乐此不疲、儿童好动、好玩、好游戏的天性,使其喜欢与外界事物接触,而这种接触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发展 了他们的能力,使他们逐渐了解自己所生活的世界。
第三,儿童喜欢模仿。
对成人的—有—行和同伴的一举一动,他们都会主动摸仿。模仿是人的一种本能,是儿童学习、成长的重要方式,个体最初学会的种种本领,大都是通过模仿形成的。正因为儿童
喜好模仿,所以他们容易接受教育,可塑性很大。
第四,儿童是好群的。
他们不愿意独处。从4个月开始,如果让他独自一人睡,无人陪伴,他就会哭。这哭的用意无非是发泄自己的不满,要求别人宋陪伴他。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好群的欲望也逐渐增加,3岁以后的孩子,尤其喜好与同伴玩耍,此时若无同伴,必将感到孤苦不堪。儿童的好群性是他们完成社会化的根本保证。
第五,儿童喜欢野外生活。
孩子整天待在家里,就会闷闷不乐,进而“惹事生非”,一旦走出家门,则兴奋不已。尤其当他们到了野外,来到大自然当中,则充分展现出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性,自然界的一切对孩子们来说都是那么神奇和美妙,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当他们融入自然之中时,他们的心灵就得到了充分的净化。
总之,儿童期的心理特点具有其自身的价值。我们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重儿童的权利,保护儿童的天性。这是每个成人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必须牢记的。
二、开展游戏活动是儿童教育的主要方式
陈鹤琴认为,游戏是极具价值的一种教育方式。首先,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因兴趣浓厚而全身心地投入,一方面可以锻炼筋骨,促进消化、呼吸、循环等内部机能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使精神得到休息和放松,以恢复大脑的疲劳。所以,要培养儿童活泼的精神和健康的体魄,就必须利用儿童喜爱游戏的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其次,游戏中包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能使儿童养成高尚的品德。要玩游戏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而对规则的遵循,实际上就是对理性的服从,这需要克己、诚实、公平、自治、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的维系,故“游戏是一种发展公民道德之利器”。再则,游戏能促进孩子智力发展,在游戏过程中,儿童观察要仔细,想像要丰富,思考要敏锐,判断要准确,动作要迅速,这对于儿童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运动能
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陈鹤琴先生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它可以给小孩子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和健康”,它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应该成为儿童教育的主要方式。
三、大自然、大社会是儿童教育的重要课堂
陈鹤琴指出,儿童教育应当“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儿童是最喜欢野外生活的,他们一旦走进自然与社会这个课堂,便完全恢复了自己的天性——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泼愉快,充满生气。在这广阔的课堂里,有着内容极其丰富的、生动形象的、富有生命力的活教材,这对于儿童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千奇百怪的自然界是儿童的知识宝库,变化多端的社会现象是儿童的生活宝库。作为儿童的导师,应当虚心地向这部伟大的活书学习,讨教,并将儿童领人这一充满生机的课堂,学习那些在教室里和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本领,而这些活的知识和本领,正是人生所必需的。
四、发展个性,培养创造能力,是儿童教育的中心任务
陈鹤琴认为,儿童的个性是各不相同的,教育者应当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设置“富于弹性的课程”。即一方面多设一些课程,以适应儿童的不同兴趣和能力;另一方面同一课程的内容也可深浅不一,儿童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选择。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采用个别辅导的方式,因材施教,引导孩子按照自己的个性去活动,如同欧美的艺术教育那样,“爱护儿童的个性”、“尊重儿童的自由”、“注重儿童的创作”,由此而引发儿童的兴趣,从而增强教育的效果。
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创造潜能的发挥而国民创造力水平的高低则是国家和民族兴衰的重要标志。中国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结晶,是中国人创造力强的明证;而近代中国文化落后的根源则在封建专制统治严重束缚了人们的创造力。因此,陈鹤琴提出:“现在我们要提倡培养创造能力,并已从儿童时期开始。儿童本来就有一种创造欲,我们只要善
于诱导启发,可以事半而功倍。”
五、注重直接经验,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性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
儿童的知识和能力是由经验而来的,他所接触的环境越广泛获得的经验越丰富,那么他所得到的知识也就越多,他的能力也就越强。儿童的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其中间接经验虽然重要,但直接经验更不可缺少。因为对于间接经验的掌握,只有通过亲自观察或亲身实践,才能加深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例如,要了解蚕的发展变化,最好是亲自养蚕,以便观察其生长过程。陈鹤琴说:“亲身阅历的经验,印象最深刻。”,陈鹤琴之所以特别重视直接经验,是因为这样才能形成“尊重事实、求真求是的态度”,从而“便能够接近科学的真理”。所以,教育者要创造条件让儿童运用自己的感官和双手,去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陈鹤琴主张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他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儿童由于好动,因而迫切希望能够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教育者应当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于身心发展的事情,如自己吃饭、穿衣,和小伙伴一同玩游戏等等。儿童做事的过程就是和客观事物接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事情越做兴趣越浓,能力也就越强。
六、做现代中国人是儿童教育的根本宗旨
陈鹤琴指出:儿童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困人,做现代中国人”,在他看来,首先要教儿童学会做人,做一个中国人,这个中国人不是古代的,也不是近代的,而是现代的中国人。作为现代中国人,他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是一个人生活幸福与事业有成的重要保证。没有好的身体,再有理想和抱负,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今天的儿童是未来国家的主人,他们将投身于建设祖国的艰巨事业,任重而道远,只有加强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魄,才能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第二,要有创新的精神。儿童生来就喜欢创新,并且能够创新,可是,要创新就必然
会打破传统,与陈旧的观念发生矛盾。因为新的东西总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它会遭到传统观念的激烈反抗。教育者必须十分珍视儿童创新意识的萌芽,努力保护他们的创新积极性,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民族的振兴才大有希望。
第三,要有服务的意识。动物是自私自利的,它们只顾自己,一味追求的是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人与动物不同,人不能只做利己的事情,还应当做利他的事情,为大众服务,为国家服务,这是人生的价值所在。如果我们的教育只让儿童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不知将所学本领为他人服务,为国家作贡献,那么这种教育是毫无意义的,教育者要引导儿童确立为大众服务的意识,指导他们切实地去帮助别人,去报效国家,这才符合一个现代中国人的要求,第四,要有合作的态度。在现代社会中,各项事业都需要团体合作,才能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中国有一句俗话,叫作“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说明中国人在互相协商、团结合作方面尚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要使中国强盛起来,必须从幼儿期开始培养孩子互相尊重、互谅互让、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其成为新中国的主人翁。
第五,要有世界的眼光。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她不能脱离整个世界而孤立存在。过去因闭关锁国的缘故,中国人如同井底之蛙,对别国的情况知之甚少。由于缺乏不同文化的交流,无法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致使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渐拉大,以致处于落后挨打的境地。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相互影响越来越大,任何一个国家只有在与其他国家的协调与合作中才能获得发展。因此,生活在现代中国的儿童,应当从小了解中国的国情,了解世界的潮流,成为胸襟豁达,视野开阔,知识渊博,思想开放的现代中国人。
综上所述,陈鹤琴的儿童教育观,就是以正确认识儿童,准确把握其特点为前提,以游戏活动为主要方式,在大自然、大社会的课堂里,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通过“做中学”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促进儿童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实现“傲现代中国
人”的根本宗旨。这一教育观是符合儿童教育发展规律的正确的教育观念,它对于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