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艺术系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
存档文件
艺术系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陶瓷艺术设计是我系较早开设的专业之一,本专业教学体系完整,师资力量雄厚,同时景德镇是千年瓷都,具有悠久的陶瓷艺术文化底蕴,这又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提供了地域优势。我系该专业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强,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较高的评价,该专业亦是我校的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同时也是省级高职高专示范专业。为进一步使我们的专业更适应市场对素质型和技术应用型陶瓷艺术人才的需要,提高学生市场竞争力和学生就业率,我系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细分为三个发展方向:
1、陶瓷装饰绘画;
2、现代陶艺;
3、生活陶瓷艺术。
一、陶瓷装饰绘画方向
培养目标:学制3年,系统专业地接受艺术与设计、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等各方面的训练,完成知识积累。培养具有着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和较强的适应能力的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体系完整性延续性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继承传统陶瓷的艺术特色和技法,在传承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着重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注重绘画与陶瓷的结合,绘画技法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将釉上彩艺术与釉下彩艺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将艺术引入生活。
主干课程:设计素描、色彩、基础图案、书法、构成基础、人体素描、工笔花鸟、工笔人物、陶瓷造型设计、写意花鸟、国画山水、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
存档文件
青花、新彩、粉彩、古彩、花纸设计、综合装饰、电脑绘画、中 国陶瓷美术史、陶瓷工艺学、美学概论、绘画艺术欣赏
二、现代陶艺方向
培养目标:学制3年,系统专业地接受陶艺实践、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等各方面的训练,完成知识积累。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及较高文化艺术修养的专门人才。培养在造型艺术、立体造型范围内进行具像及抽象造型的能力,培养学生在艺术创作方面的现代意识,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个性,探索陶瓷材料的特性并运用于陶艺作品中,全面掌握陶艺的泥板、泥条、手塑、拉坯等成型技法,通过对泥土的捏、搓、揉、压、抹等制作过程,使制作者的情感个性固化在作品中,形成永恒的记忆。将现代陶艺与建筑艺术、公共艺术等相关的艺术形式紧密结合,以适应现代人审美要求多元化的趋势,适应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推动陶瓷艺术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主干课程:设计素描、色彩、立体构成、陶艺造型、立体雕塑、装饰雕塑、实用陶艺、陶艺釉上装饰、陶艺釉下装饰、环境陶艺、陶艺创作、中国陶瓷美术史、陶瓷工艺学、艺术概论、中外艺术欣赏
三、生活陶瓷艺术方向
培养目标:学制3年,系统专业地接受艺术与设计、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等各方面的训练,完成知识积累,培养陶瓷造型设计的高级专门人才。学习美术设计的基础理论,接受美术方面的系统训练,旨在培养学生从事陶瓷产品设计的能力,注重陶瓷造型设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
存档文件
计与制作,陶瓷花纸设计、陶瓷装饰能力的培养,了解陶瓷工艺的全过程。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前提下提升陶瓷设计的艺术水平,增强日用陶瓷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培养能在企事业技术部门、学校、科研单位从事陶瓷日用品、艺术品等创作设计以及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设计素描、色彩、基础图案、构成基础、工笔花鸟、工笔人物、陶瓷造型设计与制作、写意花鸟、写意山水、青花、三维造型、新彩、粉彩、花纸设计、陶艺基础、装饰画、综合装饰、中国陶瓷美术史、陶瓷工艺学、人体工程学、生活陶艺鉴赏
艺术系
第二篇:艺术系艺术设计专业改革总结
计算机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开发更新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强调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强调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强调专业课教学的实用性、强调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等。
一.课程设置强调针对性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起步晚,发展快。这次改革我们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在新的教学体系中,主要加强以下几项改革:
第一、在设计模块中,注重理论教学,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建设计算机设计中心,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第二、在施工技术模块中,以施工操作技能培养为基础,强化施工技术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以校内操作实验室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初步掌握施工操作规程、施工操作方法和施工机具的操作、使用、维护和保养。
二.基础课教学强调适应性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我们纠正过去基础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打破原有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为纠正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脱节的现象,增加了设计素描、色彩等美术基础课程。注意培养了以下能力:
第一.培养视觉反映力,增强视觉接受信息的能力,即感悟能力; 第二.开发想象能动性和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即创新能力;
第三.培养分析、思维能力,锻炼对事物的把握能力,努力使基础课教学适应专业课的需要。
三.构建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内容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以“知识是基础、是载体,能力是知识的综合体现,素质是知识和能力的升华”先进理念为指导思想,设计适当的知识群构成知识体系,强化知识体系的设计与建设,使专业教育内容的每一个教学模块构成一个以知识体系为载体,实施素质和能力培养有效的训练和学习系统。
为了贯彻因材施教,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选择,选择不同知识领域的知识单元组成课程,采用不同的策略安排培养计划。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必须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优化课程结构,以实验教学和实训教学为基础,以设计为主线,构建出实践教学内容的体系。以项目带动教学这种研究性课题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和综合开发设计制定出若干个教学目标,用层次实现教学上的循序渐进。
四.平面设计教学中的课程体系改革
(一)整合课程体系,充实和改革设计基础课教学
1.结构素描能表现物体内部及外部的结构关系,线描能概括物体的表面结构关系,并且有一定的平面表现能力,为今后的包装、书装、广告设计,家具、室内、景观设计打下坚实的造型基础。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组成的三大构成,三大构成能开拓人的思维能力,并能有效的与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结合。将电脑设计制作软件:Photoshop、CoreIDRAW、AatoCAD、3DSMAX等软件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来学习,避免了在上专业设计课时把心分散在电脑技巧上,从而导至在上设计创作课时学习力度不够。增设图形创意及抽象形体练习。该课程能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及创意能力,改变以前在大脑中形成的传统形、色观念,打破惯例,创建全新的、形、色形式。该课程是培养高级设计人才必备的练习课。
(二)开发创造性思维,确立新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与模式
在专业设计课中启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改革传统制图出图方式,与市场设计模式接轨。
1.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一直贯穿始终,重点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市场调查资料分析中展开创造性思维;②在设计确定过程中,体现创造性思维;③在设计方案草图阶段发展创造性思维;④在设计制作发展阶段,设计讲评阶段运用创造性思维。
2.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教学,改变以前黑板+粉笔的传统讲述模式。根据设计信息量大及采用现代化材料多、图片多等特点,运用电脑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及VCD光碟、数码相机拍摄照片等综合媒体工具进行前期理论课及后期讲评课的教学。3.平面设计的部分课程改用电脑Photoshop、CoreIDRAW等软件制图出图,把有限的练习时间集中到创意和形式感的调整上,出的图纸也更规范、干净、整洁和美观,可大大缩短制作时间,同时也便于修改。
4.室内设计是空间平面,它的技术难度比平面更大,数据尺寸比平面更复杂,它涉及到二维和三维制图及各种物质材料以及AatoCAD和3DSMAX这二种设计软件。因此这一阶段的学习,时间要安排的比较充足。
5.在手绘阶段加强快速绘制效果图练习,快速表现的效果图是设计师灵感再现的记载,是设计定型前的创意草案,是电脑无法替代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与客户、甲方现场沟通的桥梁,它最能体现设计师的风格和修养,是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必需掌握的一种手段,是今后成为高级主任设计师必修的一门功课,这门课程除平时上课练习外,在课间也要坚持练习,同时还应贯穿设计师的一生。
6.展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①结合室内设计、材质课的特点,把部分课程搬到材料市场,即看到和认识了真实物体又了解了市场行情,并把各种材料价格记录在本子上,也为今后设计制图造预算方案准备了一份详实的第一手资料。②到正在装修的工地参观学习,了解装修的内部结构及装修程序过程,同时就某些案例进行点评,实地总结图纸方案对装修效果的影响及作用。
(三)经常举办校内师生设计作品展,通过平时作业、习作及在社会上完成的案
例展览,可活跃学术气氛,提高学习热情,推进教学改革建设的步伐,解答课堂上无法解决的问题。校内展览可根据展览大小、资金多少分为橱窗陈列展,美术馆展等形式。橱窗展适合学生平时的平面、室内设计课堂习作、基础课习作等,可经常更换、长期陈列展出。
第三篇:艺术设计专业(陶瓷艺术设计方向)教学计划
艺术设计专业(陶瓷艺术设计方向)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1.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高文化艺术修养,具有能够独立创作陶瓷艺术作品和手工制作紫砂器物为主的陶瓷艺术设计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通过学习陶瓷和紫砂艺术相关的基本知识,能够掌握独立制作陶瓷和紫砂艺术作品的方法,进行创作表现;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较高专业修养;为紫沙行业输送具有较高文化底蕴和较高艺术鉴赏力的紫砂器物创作人员,以及为装饰装潢公司、陶瓷产品艺术设计等机构培养陶瓷艺术品装饰人员,并向社会提供中等学校师资。
2.培养规格
(1)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品德修养。
(2)了解掌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有严谨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知识结构合理。
(3)具有较高的专业设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能够运用多种学科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获取信息。掌握资料查询、收集、市场调研、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5)具有团队精神、集体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
(7)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审美情操。
(8)了解和掌握陶瓷艺术领域内最新学术成果和前沿理论思想,关注艺术设计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二、学制
本科4年。
三、最低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本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修完有关课程,获得158学分以上,其中普通教育课程45学分,专业基础课35学分,专业必修课60学分,专业选修课6学分,专业实习6学分,毕业设计6学分,符合毕业条件者,准予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
根据国家有关学位授予的规定,符合学校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第四篇:陶瓷艺术设计的毕业论文
陶瓷艺术设计毕业论文选题
以下论文题目均为成品毕业论文,如需购买,请先在论文选题目录中选好您要的题目,每篇论文价格在50-200元,根据字数多少而定。此外,本团队专注于原创论文写作,提供单独定制服务。具体价格咨询
略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职业规划 高职陶瓷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论陶瓷艺术设计的自然美 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设计人类学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要点及解决思路 树起“湖湘文化”的旗帜——从陶瓷艺术设计说起
高职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理论课程教学探讨 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
创新推动设计——论创新教育在陶瓷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地位 从中国文化心理学角度对陶瓷艺术设计的几点思考 浅析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 浅析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
我国高等院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艺工结合设置的探讨 浅谈陶瓷艺术设计品情感意蕴的传达 开拓个性化陶瓷艺术设计市场 修辞手法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关于加强陶瓷艺术设计实践基地教学的思考
以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例探析陶瓷艺术设计的人文生态特性 陶瓷艺术设计与传统图形元素的融合及创新 陶瓷艺术设计中的生态问题及解决途径 浅析我国高职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艺术教学课程中陶瓷艺术设计与传统图形元素的融合探微
浅析陶瓷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实践基地教学新思考——以陶瓷艺术设计为例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初探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中高职衔接思路探讨——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陶瓷艺术设计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从现代生活方式谈现代陶瓷艺术设计
论传统民居元素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作用与应用 浅议陶瓷艺术设计构图的情感表达
陶瓷艺术设计系教师作品在“第五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作评比”中获奖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困境探究 陶瓷艺术设计与审美讲座在醴陵举行 浅谈陶瓷艺术设计及发展趋势
让数字艺术设计技术填补陶瓷设计中的空白
高职院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问题与对策——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第九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生活与艺术陶瓷展销会召开
论色彩的视觉美感与当代陶瓷艺术设计 中国山水画给陶瓷艺术设计的启示 论陶瓷的艺术设计与意境美
从“全球化”视点看中国陶瓷艺术设计的发展 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艺术创造工程
“华光杯”2011年山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第五届全国刻瓷艺术作品大赛将在9月举行
现代陶瓷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刍议当代陶瓷艺术引入交互设计的意义与方法
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展评委点评会纪要
传统青花纹样在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新时代的陶瓷艺术设计
论色彩的视觉美感与当代陶瓷艺术设计的关系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交融与图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投影 浅析装置艺术介入陶瓷艺术设计的实用性 山东第38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大赛揭晓 色彩视觉美感对陶瓷艺术设计的影响
景德镇陶瓷学院 中国陶瓷艺术设计研究中心 浅谈中国山水画给陶瓷艺术设计的启示
手绘效果图课程在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教学研究 高职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改革实践研究
追忆与思考——追思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的先驱祝大年、高庄、郑可、梅健鹰 需要“设计”的现代陶瓷艺术——浅论陶瓷艺术设计与消费文化的关系 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色彩情感探讨
从“鱼纹”看陶瓷艺术中传统与现代的思辨
2014·首届江苏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专项比赛——陶瓷艺术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展隆重开幕
开创陶瓷艺术设计的新局面
北方的那片云——记2013届鲁迅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展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实践 浅析传统陶瓷艺术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陶瓷工艺设计中的生态问题与解决途径分析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生生不息——浅谈2014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本科生毕业作品展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2010届毕业作品学术评论 论陶瓷艺术设计的思维方法 试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优越性 计算机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优越性 陶瓷艺术设计的思维方法
多样多元 创意创新——2014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展
释放灵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2008级陶瓷艺术设计系毕业设计作品评述
设计思维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令人欣喜的开端——记2014首届江苏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陶瓷艺术设计大赛 冬天里的毕业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2015届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
全国第七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获奖作品选登
可贵的探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艺术设计系毕业设计作品评述 终于等到你,又一年毕业季——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2015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展
基于TRIZ理论的陶瓷艺术创新设计 俄国前卫艺术运动中的陶瓷设计
河南省举办首届陶瓷艺术作品展及1987年陶瓷设计创作评奖 论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引入“慢设计”的策略与意义
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获奖作品选刊(一)关于传统与现代设计理念的思考
前行中的回首——解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07级陶瓷艺术设计系毕业设计作品
桃花源的现象是否存在于艺术教育之中——2014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本科生毕业展后记
清华大学设计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研究生毕业作品
重意识、求创新、展未来——2013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毕业设计的辅导感言 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设计美
陶瓷艺术设计系’94届毕业生设计作品选 陶瓷艺术设计系’94届毕业生设计作品选 色彩的视觉美感与当代陶瓷艺术设计 瓷道心得——许浩的陶瓷艺术设计之路 何迎陶瓷艺术设计作品 浅析日用陶瓷艺术设计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作品选
浅谈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工—学”教学模式 论陶瓷艺术设计的意境美
当前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主义追求与现代陶瓷艺术的介入 浅谈中国传统陶瓷艺术设计的造物思想 陶瓷艺术设计系
“线”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表现 时尚流行元素与陶瓷艺术设计 浅析陶瓷艺术设计与接受美学的关系 意境——陶瓷艺术设计之魂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98届陶瓷艺术设计系日用瓷·陶艺作品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1996届毕业作品选 陶瓷艺术设计的色彩与情感 浅谈陶瓷艺术设计
开拓个性化陶瓷艺术设计市场
艺术设计类见习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索——以韩山师范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浅谈自然形态语言在陶瓷设计艺术中的运用
2014·江苏首届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陶瓷艺术设计专项赛优秀作品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课教学改革初探 楚风俗中龙凤文化在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运用构成设计创造陶瓷艺术形式美 解读当代陶瓷艺术大师——洞悉当代陶瓷艺术与陶瓷设计理念 陶瓷艺术教学中对民族性设计理念的思考
“仿形象生”——谈陶瓷设计艺术中的自然形态语言 刘颖睿带你看景德镇陶院 瓷意人生
回顾与未来——清华大学2000年国际陶艺交流展述评 景德镇陶瓷现代艺术设计元素应用探讨
中国陶瓷艺术继承与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 瓷都艺术家“闪耀”人民大会堂 王锡良等8人获“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生成就奖”
试谈设计素描与陶瓷艺术创作
心手合一 厚积薄发——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高峰 高温融写意 色釉附翰墨 佛山市陶瓷艺术大师王榕茂 从基础课与专业课互动谈陶艺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艺术之唯美——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钟筱俐陶艺作品赏析 论水墨画的色彩在青花瓷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现代陶艺史学研究的心理编码与话语表现 浅析陶瓷设计的艺术美
中国陶瓷艺术大展暨第十届全国陶瓷艺术创新与设计评比——参评作品点评会小记
传统陶瓷艺术在白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引入“慢设计”理念探析 艺术知觉的培养对陶瓷设计创新的重要性 中国陶瓷设计与传统装饰艺术
梅花香自苦寒来——陶瓷艺术作品金奖《古香》创作解析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本科生招生考试指南
见证陶瓷艺术的多样与折中——1895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 略谈传统陶瓷艺术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启示 陶瓷雕塑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写于山东艺术学院2013届陶艺系毕业设计展览之际 略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职业规划 高职陶瓷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论陶瓷艺术设计的自然美 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设计人类学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要点及解决思路 树起“湖湘文化”的旗帜——从陶瓷艺术设计说起
高职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理论课程教学探讨 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
创新推动设计——论创新教育在陶瓷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地位 从中国文化心理学角度对陶瓷艺术设计的几点思考 浅析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 浅析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
我国高等院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艺工结合设置的探讨 浅谈陶瓷艺术设计品情感意蕴的传达 现代艺术设计中融入陶瓷绘画的价值 陶瓷造物的设计与艺术研究
“混搭”风格与陶瓷设计中材料的运用 高级工艺美术师——岳孝清 当代埙艺首创者——张驷 当代埙艺首创者——张驷
陶瓷设计艺术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 逾矩彭松
对日用陶瓷设计课程创新的思考
2013山东“福泰杯”陶瓷设计创新精品大赛揭晓 陶瓷艺术大师的评选有积极作用 余少石陶瓷艺术作品选 刘升辉陶瓷艺术鉴赏 工艺美术大师 涂序生 关于陶瓷设计教育的断想
土火相生中创作 说陶论艺中升华——记陶瓷工艺及理论家杨永善 首届江西省陶瓷技能大师 吴慧光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设计艺术类研究生创新能力——以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为例
试论我国日用陶瓷设计的发展 参评随想
日用陶瓷产品的艺术化设计
淄博国际陶瓷艺术与设计硅元论坛成功举办
富有现代审美情趣的田园诗意——刘志为的高温色釉与水墨青花 芬兰陶艺家塔比奥·尤利-维卡里访谈录 谈室内艺术设计的元素——陶瓷艺术的应用发展 艾亮平陶瓷艺术
山东轻工美校陶艺作品欣赏
陶艺创新——时代感和个性化的完美呈现 陶瓷设计与生活
服装艺术与陶瓷艺术的不解之缘 陶瓷艺术中的形式美 试论我国日用陶瓷设计的发展 浅析设计艺术的多重特征 1994年全国陶瓷艺术评比结果 前言 信息时空
创意·时尚·生活新概念——“百百百·生活新概念”项目组成员访谈 论现代陶瓷造型设计艺术中的忌讳 陶瓷艺术
良师与导向——我国高校现代日用陶瓷设计教育的良师张守智、杨永善 陶艺设计师:陈军
学科目录调整 全国美展加入艺术设计门类 关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 陶瓷器造型的模拟转化 张克松陶瓷艺术作品
设计师郭强:交换空间,交流创意 上万家长考生叩热艺术大门
简论陶瓷艺术创作中民族风格的继承与发扬 “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第六批授牌仪式举行 邱松雯
吴燕梅陶瓷艺术作品
景德镇艺术陶瓷概况及其市场取向 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各系简介 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各系简介 陈飞
“当代陶艺发展研讨会”纪要
客家艺术资源引入陶瓷设计中的可开发、利用空间 2015届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艺术的旅者——瑞典陶瓷产品设计师艾格尼丝·弗里斯 陶瓷艺术教学初探 李霞
王爱红陶瓷艺术 乐山亦乐水 杨婧
刘萱陶瓷艺术作品选登 施琪陶瓷艺术 陶艺家陈进海
各系有各系的美——2015清美研究生毕业设计展 现代陶瓷的造型设计
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设计类一等奖 论陶艺介入现代酒包装容器设计的途径 日用陶瓷设计随想——3D(CINEMA 4D)辅助设计的运用 论陶瓷艺术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陶瓷艺术在家具创新设计中的运用 关于美的设计——陶瓷艺术 陶瓷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陶瓷艺术与服饰设计的关联性研究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与现代工业设计之间的联系 浅谈服装设计要素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石湾陶塑艺术的民窑风范
高校陶瓷艺术档案数字管理系统设计与建模分析
“红官窑”杯湖南省首届陶瓷艺术原创作品设计大赛颁奖大会隆重举行 文化学者型艺术家——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余少石先生 陶瓷造型三题
稻房首发——中国景德镇陶瓷艺术大师钟表系列 首届稻房杯——中国大学生钟表创意设计大赛发布会举行
从陶瓷艺术创作设计谈经济价值 韩军作品欣赏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汪桂英创作设计
景德镇陶瓷学院今年美术专业校考报名人数创新高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汪桂英创作设计 日用陶瓷产品设计何去何从
2015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展 现代陶瓷艺术与小区景观设计的应用研究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喜庆建院40周年 展事
徐峻清作品欣赏
从传承中谋发展 从创新中求生机——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陶瓷艺术专业特色办学理念
20世纪前期的中国艺术设计(上)陈建英陶瓷艺术 陈建英陶瓷艺术
论景德镇陶瓷艺术视觉形态及其在现代设计中应用
2014年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展与当代陶艺教学的思考——对话左正尧、李劲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图书馆建立陶瓷文化阅览室设想 游凌志陶瓷艺术作品选登
纪念瓷艺宗师吴寿祺123周年座谈会召开 “陶瓷艺术”主题酒店设计研究 让斑斓自由流动——记陶艺家沈家良 艺海拾贝
论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研究生专业课程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环境艺术专业公共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为例
刻划花陶瓷艺术装饰面板设计在日用家电中的开发与运用 罗汉儒陶艺作品 陈建英陶瓷艺术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汪桂英创作设计 陶瓷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发展 浅谈卫浴产品设计及其与陶瓷艺术的结合 试谈炻器的造型与装饰 谈陶瓷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妙呈胎骨 历久弥新——论中国陶瓷造型设计的现代性应用 我院开设陶瓷工程与艺术设计专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陶艺创作中的材料语言与人文精神——关于陶艺专业毕业创作的若干思考 陶瓷雕塑艺术设计与审美研究 初识中国淘艺大师宁钢 图案在陶瓷设计中的实用意义
浅析佛教精神对现代陶瓷艺术的影响和具体表现 个性轻舞——记恒福杯茶具创新设计大赛 语焉不详的中国“现代陶艺”——9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陶艺的现实和问题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陶瓷工艺项目工作室教学改革的探索 论现代艺术设计融入陶瓷绘画(装饰)的意义 关于设计艺术院系特色专业建设与创新教育的探索 中国传统陶瓷纹样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电脑艺术设计与陶瓷墙地砖发展 一个充满友谊的陶艺家协会
泥土塑“楚乐”炉火熔淳真——青花色釉“楚乐”台灯创作琐谈 50余位中国名窑大师专家到定瓷考察
关于授予叶喆民等同志“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等四项荣誉称号的决定
王霁轩作品赏析
奋进中的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 谢治青花瓷板作品
浅谈陶艺课程中的“现代”意识 浅谈现代陶艺设计的“空白”艺术 浅谈现代陶瓷设计的发展
大师牵手 紫砂传情——中国宜兴紫砂收藏鉴赏专业委员会江西分会赴宜兴学习交流
陆明生紫砂作品鉴赏
“八猫嬉蝶”紫砂挂(插)盘创新漫议
格调·情趣·品位——浅谈起居室中陶瓷用品的运用 陶瓷实验室建设
基于环保理念的陶瓷废弃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再利用 青瓷的工艺特点与其艺术特色的关系
浅析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以韩山师范学院陶瓷工艺系为例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评选揭晓
基于真实项目工作室运行机制的人才需求分析研究 美术作品 德化陶瓷雕塑的艺术设计与审美特征研究
艺术与工业——从工作室陶艺走向现代日用陶瓷产品设计 特色名校的领航者——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冯林华其人其艺 第二届“恒福杯”全国茶具创新设计大赛获奖作品赏析 许顺荣陶瓷艺术 孙继巍
艺术陶瓷设计与时代关系 王霁轩陶瓷艺术作品
浅谈中国传统陶瓷设计艺术的审美性 论综合材料在陶瓷设计中的艺术表现
贵州省首届陶瓷设计·艺术作品展在贵阳举行
现代陶艺定义之新探——现代陶艺应命名为现代陶瓷设计艺术
用创意推动中国茶具产业 第二届“恒福杯”全国茶具创新设计大赛暨茶文化展圆满结束
许小权(许煜红)既不一味仿古,也不盲目求新——李正安老师专访 “顶天立地”壶的创作
窑神童宾青铜像设计制作专家研讨会举行 紫砂“竹林七贤”组壶的设计理念
首届“恒福杯”茶具创新设计大赛颁奖典礼暨第二届中国陶瓷创新设计作品展在京举行
“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验 论清乾隆转心瓷瓶的设计理念与内涵 “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验
领先科技创新 首创纳米陶瓷——祥龙抗菌陶瓷茶具问世 女人·中式·实用——48小时客厅“变身记” 龙泉青瓷的装饰艺术演变研究
产学一体,开放办学——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陶艺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与探索——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定位双元·双教师授课制”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宋水源陶瓷艺术
“七月流火”陶艺社成员作品
展示当代陶瓷艺术探寻未来发展之路——记“中国美术馆陶瓷艺术邀请展”及“中国陶瓷的传承、发展与展望”学术研讨会
23幅国画精品流失之谜
浅谈现代陶艺造型设计的“空白” 中国美术馆首次推出当代陶瓷艺术大展 设计之线角
浅谈陶瓷器皿上的文字装饰
陶瓷作品艺术造型设计中形式美的应用 宋水源作品欣赏
当代陶艺评选讲求创新性、艺术性、学术性 读《说陶论艺》
以艺术陶瓷开路、振兴中国陶瓷——全国陶瓷创作设计会议述要 生活陶艺的件套设计及艺术特色浅析 “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莫让荣誉称号贬了值 陶瓷首饰艺术个性化设计探讨 要闻
现代教育技术对陶瓷产品设计教学的作用与影响
实验与生活——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陶瓷专业2014届学生作品展侧记 “千年窑火·南粤生辉——陆如家族及弟子陶瓷作品珠海首展”开幕 陶瓷在室内设计中的艺术
民间剪纸工艺在现代陶瓷设计中的融合 数字艺术对景德镇日用陶瓷产品设计的促进分析
“第四届中国陶瓷文化艺术创意设计精品展”在北京国展中心隆重举行 融合
艾正湖陶瓷艺术作品 “中国陶瓷艺术作品展”——第十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活动年底在醴陵举行
“中国陶瓷艺术作品展”——第十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活动年底在醴陵举行
“中国陶瓷艺术作品展”——第十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活动年底在醴陵举行
现实与臆想——论现代陶瓷艺术中的超现实主义
中国建筑陶瓷艺术化设计或是出路——意大利天价瓷砖对陶瓷行业的警示 广东陶瓷艺术本土化设计初探——以石湾陶瓷和广州织金彩瓷为例 陶瓷使生活更美好——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活动启动在即 设计理性与艺术直觉——品读李兵陶瓷艺术 中国陶瓷艺术与传统设计艺术美学初探 陶瓷艺术
初探陶瓷艺术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谈成都青羊工业园陶艺设计的思路和感想
活性碳薄胎陶瓷艺术灯具的研制和设计 线在陶瓷艺术造型设计中的运用刍议 陶瓷艺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国际陶瓷艺术与设计“硅元论坛”将在9月陶博会期间举办 淄博国际陶瓷艺术与设计硅元论坛 陶瓷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颁奖晚会在佛山举办 隔岸相望——记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陶瓷艺术系 论陶瓷艺术商品的包装设计
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活动在江苏宜兴举行 2006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圆满结束 2006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圆满结束 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在江苏宜兴举行 浅谈我国陶瓷设计的民族风格 饶媛媛陶瓷艺术作品选登 学院实习指导教师陶瓷艺术作品选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流通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金陶奖世界建筑陶瓷装饰艺术设计大奖赛颁奖礼在上海举行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 名家谈大球泥 “火”着
设计艺术专业教学实践平台构建研究——以景德镇陶瓷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为例
于强峰
刘自成作品欣赏 周国生作品 中国美术馆新闻 芬兰日用陶瓷的设计风格
“陶瓷神人”唐英的瓷器艺术设计成就研究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陶瓷(珠宝)艺术设计学院罗春燕教师 作品选 艺工结合跨学科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与监控体系研究——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例
中国陶瓷包装的艺术设计探讨
2009年山东省陶瓷琉璃艺术设计创新评比将于8月份举行 2009“华光杯”山东陶瓷琉璃艺术设计创新评比在淄博举行 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设计与审美研究
可借鉴的陶瓷文化——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延伸
“中国现代陶瓷、染织、装饰艺术作品展”——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设计系部分师生参展作品
韩国康津青瓷作家展在景德镇陶院举行
当“民俗”遇上南昌瓷板画——记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南昌瓷板画研究中心艺术总监彭树平
循心而为——泰山瓷业首席设计师范炜光陶瓷设计艺术 试论陶瓷设计与其相关技术的关系 陶瓷设计艺术教学中的设计“条件性” 少数民族服饰艺术在日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
传承创新,让中国瓷文化绽放光芒——记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李廷怀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 冯绍华教授作品 分形艺术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陶艺大师“值”几何? 陶瓷设计中的综合装饰艺术
数字艺术在景德镇日用陶瓷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刘畅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
混搭艺术在现代陶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设计艺术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在长沙举行 论现代陶瓷设计艺术的观念 论陶瓷设计艺术中的“习惯”
现代陶瓷设计艺术中的“实用”与“美观” 贵州省首届陶瓷设计·艺术作品展作品选刊 浅析图形艺术在日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日用陶瓷设计是艺术美的再现 装置艺术介入日用陶瓷设计
才情浩荡 独领风骚——记著名青年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汪洋 国画、瓷器、二轮转——记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彭树平要闻
陶瓷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张尧作品展在宁波开幕 论综合材料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 黄银春·作品欣赏 在实践中探索与创新 论生活陶艺的手工之灵性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7本科毕业设计/创作专题系主任座谈会 吕悦作品
第七届全国陶艺评比在浙江龙泉举行 全国陶展观后感 访日随想
“2013海峡两岸法兰瓷陶瓷创意设计大赛”首次在河北赛区举行 收藏与鉴赏
探索,永不停歇——记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王一君 浅析陶艺设计中的空白意境
论艺与工结合的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何能胜陶瓷艺术作品
艺有造诣结硕果 学有建树促业精——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艺术成就浅识
雅贿——景德镇陶瓷艺术腐败圈调查 李筱珍陶瓷艺术作品 葛军
第五篇: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及总结
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及总结
一、根据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确定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方案
1.重视基本知识和素质的培养
根据本专业的知识要求,设置《车工工艺》、《车工技能训练》和《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三门专业主干课程,同时根据课程的需要构建了“普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的理论课程体系。为了培养工艺施工的能力,设置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机床控制技术等专业理论课程;时设置了相关专业选修课程,以保证前有基础后有延续,使学生真正全面了解本专业。
2.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和实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第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类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实现”能力即把设计方案和图纸转化为产品、商品,也就是转化为社会物质财富的能力。这就要求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在制订的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占有较大比重,占整个教学计划任务的47%。
1)结合一线岗位要求,分析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实践技能,在主干课程后开设实训专用周。针对岗位技能,我们分为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三部分来实现。其中,基本技能部分主要包括与专业基础课程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基本工种实训,共开设有焊接、电工、机械制图、数控车工、计算机绘图等五项实训内容,通过基本技能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机械类基本加工方法,机械制图与机械零件设计等基础知识。专业技能部分包括与专业主干课、专业模块课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综合能力毕业设计与毕业综合实习。由于我们的理论课程是按照现场岗位要求来设置的,因此在主干课程后安排的实训即可以满足现场技能要求,也使学生经过实训后,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2)重要技能分层次进行,遵循“初步实践---理论学习---深层实践”的顺序进行组织。
如车工技能,要求学生具有熟练使用车床、进行工艺编制和工艺实施的能力,此能力要靠车工实训和“机械制造”课程来实现。过去的教学计划一般是在学生进校后的第一或第二学期安排五周机加工实训来完成,学生在机加工实训时,还没有任何机械制造技术的相关知识,五周实训仅仅是培养了其对机加工的感性认识和对机床的初步应用能力,后面学习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时没有实训,学生学完课程后,虽有了理论知识,但却不能再进行实践验证和实践加深,效果差强人意。因此,我们在安排实践教学计划时,将原来五周的机加工实训调整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安排三周,在第一或第二学期进行,培养机床的初步应用能力和对机加工的感性认识,第二阶段两周安排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后进行,让学生在自己编制完加工工艺后自己上机床进行加工验证,并根据加工结果调整工艺方案或参数。经过这种“初步实践---理论学习---深层实践”的训练,学生的机加工技能和应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3)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在理论教学中设置课内实践教学,使学生及时掌握相关知识,比如在机械加工设备的教学中,针对多种加工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安装调整,如果仅仅在课内的理论教学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在每种加工设备的教学中都安排了课内实践,学生理解好掌握容易。
4)实施过程中,重视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抓好过程和结果控制,确保了实训质量。
在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做到所有实训项目资料齐备,组织教师编写了实训指导书、实训计划、日程安排和考核办法;实训中,每班保证至少两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要做好实训进程记录和考核记录。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保证实训教学的质量。
3.强调知识综合应用和综合实习,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 毕业综合实习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最佳途径,如何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尽快转化为实践技能,以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强实习环节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实习达到如下要求:了解企业生产常用机械设备的类型和作用。熟悉常用金属切削机床的结构、组成和作用。掌握常用机床的正确操纵方法和机床附件的使用。能正确选用刀具、量具,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熟悉常用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加工工艺。了解各种机床的维护保养知识及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某些典型现加工方法。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方法。了解实习所在工厂现行设备管理制度和改革情况。能正确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分析现场零件的加工工艺及特点。实习方式采取“学生自主择点,教师巡回指导”的实习方式。学生择点后,学校与实习单位签定“实习协议”,并由实习单位监督实施“实习计划”。采取这种实习方式,其目的在于方便学生生活,利于学生毕业时择业及就业,并加强用人单位与学生间的相互了解。通过这种实习方式,使不少同学在实习期间就与用人单位签定了用工合同,有利于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组织管理:学生毕业综合实习实行“两级管理”。一级管理是由用人单位根据与学校签定的“实习协议”,负责学生的日常劳动纪律考核及实习计划的落实,并向学校反馈学生实习期间的考勤、遵守纪律、实习完成进度等情况,并填写“实习鉴定书”。二级管理是由学校派出专门实习指导教师巡回检查指导。指导教师负责协调解决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检查学生实习计划落实、考勤、劳动纪律等情况,认真听取实习单位对学生及学校提出的宝贵意见,根据实习单位实际情况与单位协商调整修改实习计划,并指导学生最后落实一至两类机床重点实习操作,为实习考核作准备。每个实习点指导教师巡回指导不少于两次。实习考核:实习考核分两步进行。一是由巡回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在实习地进行现场考核,主要由实习单位进行考核,巡回指导教师协助组织落实,并根据实习计划提出考核内容,由实习单位填写考核记录并加盖公章汇入学生个人档案,学生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学分。第二步考核为“操作证”考核,此项内容在学生实习完后于毕业分配前回校集中考核,学校请有关部门对学生进行技能操作考核,考核合格后,由劳动部门颁发相应工种的“操作证书”,使大部分同学在毕业时,既能取得学历证书,又能取得技能操作证书。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以“能力”为本位,多种方式相结合,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
要求我们的毕业生能够胜任机械加工行业的本职工作,并能在工作中有所创新。那么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在课堂教学中 加强引导,在社会实践中加强锻炼,在专题讲座中得到教诲。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1、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专业教学主要采用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的“学用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强调知识和技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具体做法:专业课程教学采用学练结合、学做结合的方式,设立课内实践和实训专用周,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岗位要求进行专项技能训练。并且在专业课之前开设基本工种实训,在专业课之后开设专项实训、毕业设计及毕业综合实习。改变“理论—实践—再理论”的做法,提出“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路子,遵循“多实践,早实践,三年实践不断线”的原则。
2、课程综合化改革
围绕岗位能力要求,按照先进、实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课程综合化改革。如:《机械基础》课程综合化,即将原来“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中的有关内容,以“典型机构”为主线进行融合;《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综合化,即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加工工艺”“装配工艺”等内容,以“典型零件工艺”为主线,进行课程综合。实践证明,课程综合化,对于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具有明显效果,特别适合中职教学的要求。
3、改进教学手段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尽量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手段,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网络资源。如:《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配有德国的MTS仿真模拟加工软件,可以在软件中进行切削参数与刀具的选择、加工轨迹控制与全角度机床加工过程的演示;《机械CAD/CAM》课程配有相应的设计与加工软件(Cimatron、Solidworks等),该课程在机房授课,学生边学边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利用软件进行造型设计与模拟加工的应用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4、改革考核办法
根据课程性质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 1)对基础类课程如“机械基础”,采取全系统考的方式进行。2)专业课程以能力考核为主导思想,每门主干课程都建立科学合理、便于实施的考核大纲和 实施细则,理论考核中采用笔试、口试、实作等多种方式;
3)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过程考核与结果(作品)考核相结合,以实作能力来确定考核成绩。如:“机械CAD/CAM”课程的期末考试采用了利用Cimatron软件上机考试,杜绝了学生作弊现象,真实的反映出其水平,保证了考试的公正性。《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课程采用理论考试、仿真操作与实做作品相结合的考核办法,考察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5、教材改革
根据本专业特色自编适合本专业教学的中职系列教材,根据大纲要求,在无法找到适合的教材时自编讲义,现已用的较好的讲义有:《车工实习》、《车工技能训练》、《机械制图》等。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围绕着培养目标,经过四年的努力,先后建成了满足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训基地,如:车工实训车间、数控编程实训室、数控加工中心、电工实训室、机械CAD/CAM实训室、焊接实训车间等先进设备;并加强软件建设,配置CAXA软件电子图板软件50套、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50套、CAXA实体设计软件50套、UG:SOLIDEDGE软件50套。
并且实验、实训、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教学大纲与指导书齐全。加强校企合作,现有较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八个:融力集团、汉智数控加工设备、广成电气化设备等。
四、师资队伍建设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的是既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又有较强的实践技能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而要求教师也应是集理论、技术和技能于一身,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搞好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我们采取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同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学技术、练技能,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多年的师资培养及近年来的师资引进,现拥有专业教师13人,兼职教师1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人、中学一级教师6人,中学二级教师3人;专职教师双师型比例为56%,老、中、青比例为1:5:7,结构合理,师资力技术应用量雄厚。全体教师积极致力于专业的发展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钻研业务,教学组织严谨,课程施教规范。
近几年来教研室教师先后承担了学校教研课题3项、省教育厅课题3项,撰写专业教学研究论文23篇,编写教材3本。
五、专业特色建设
1、专业建设中除重视教学设计与实施外,注重“学用一体化”建设,通过“学练结合、学做结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相关课程中根据职业能力忽然职业岗位的需求在理论教学中安排了适量的课内实践,在理论教学结束后设立实训专用周进行专项技能训练,在学生全部课程结束后安排了毕业设计及毕业综合实习进行综合能力训练,以切实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2、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毕业制度,组织了多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如中级焊工、中级维修电工、中级绘图员、中级数控车工等证书考试。
3、突出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根据“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重组、整合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突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
六、专业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的制造业实用人才。但我们的工作还刚刚起步,在专业教学改革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学计划中还存在某些实践环节和课程衔接不好,课程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软硬件设施建设和教材建设还需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水平和素质还需不断提高,与相关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还需不断深入,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站还有待继续完善等。我们要在现阶段专业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