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教案:23大气的压强汇总(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2 22:1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教案:23大气的压强汇总(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教案:23大气的压强汇总(小编推荐)》。

第一篇:【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教案:23大气的压强汇总(小编推荐)

课题:2.3大气的压强

教学目标:

1、能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之间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3、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说出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水银压强计和空盒压计。重点难点:

1、气压的观测

2、大气压存在的证明

3、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引入】

1、器材:一杯水(染成红色),一个空杯,一个胶头(或橡皮套),一根玻璃管(两端开口,粗细均匀,长20cm,内径约5~10mm均可)

2、演示过程

1).出示玻璃管,将空杯置于管的正下方,然后向管内倒水,可看到水从管底流出。

2).左手拿管,并且用食指紧紧堵住玻璃管的下端,仍然向管内注入水,至满。

3).提问:为什么水不会从下面流出?

答:由于管底被手指堵住,所以手指对管内的水产生向上的压强,支承住了水柱。接着置疑:若此时将管倒拿,使其开口端朝下,水会不会流出?学生纷纷猜测,形成悬念。

4).左手拿管不变,同时用右手中指抵住玻璃管的上口,然后将管倒置,(倒置过程中,手指不要松开)。

5).接着故意缓慢移开右手指,使下面的管口露出。这时可见红色水柱并没有流出来!

6).启发:虽然我们看不见管口有物堵住它,但管口附近是不是任何物体都没有呢?

学生茅塞顿开――有空气存在。因势利导:在管口四周存在着我们看不见的大量空气,这些气体起到了手指的作用,堵住了管口,使管内的水竟然无可奈何地呆在里面。这说明了这些大气对管底的水面有向上的压强,支承着水柱。

7).这时,仍有学生半信半疑,可进一步说明:因为现在管内的水只有下面受到了大气压强的支承作用,所以很难流出;但如果同时有大气作用在管的上水面,那么上、下作用的气压相互抵消,水就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出来。

8).松开左手食指,水应声落下。

——大气压强确实存在.液体在各个方向上存在压强,气体是否也一样呢? 【探究实验】探究大气压强是否向各个方向都有.

①向上.玻璃杯装满水用纸片挡住,倒立玻璃杯,纸片不脱落,如图1.说明向上有大气压.

②向下.将剥了壳的熟鸡蛋塞住刚烧过酒精棉球的广口瓶口,很快鸡蛋就被压进广口瓶中.说明向下有大气压.

③猜想向左、向往是否也有大气压,如何证实? 日常生活经验得知——在气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解释】图2-

14、2-

15、2-16 倘若没有大气压强作用在液体的表面,各种液体就不可能被抽吸起来。从这个含义上讲,一切抽吸液体的过程,其实都是大气压强将液体“压”上来的过程.【实验】抽出可乐瓶中的气体

实验现象:可乐瓶变瘪 实验结论:气体向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 不用打气的气球、喷泉实验(教参上的)

【设问】大气压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那么大气压究竟有多大呢? 【马德堡半球实验】

实验现象:两个半球需用很大的力才能拉开 提出疑问:是什么力使两个半球合得那么拢?

讨论后得出:是大气的压力把两个半球紧紧压在一起的,进而让

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因为地球周围的大气受到地球的吸引,即大气也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大气对浸在其内的物体就有压力、压强。如果半球内为真空,那么要拉开半球需要的力约为7065牛。――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说明大气压是很大的。【阅读】人体中的“马德堡半球”(P57)

二、大气压的大小

大气压的大小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应该知道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1、大气压的大小可以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见书P58)

【观察】空盒压强计(或叫金属盒压强计、无液压强计):其上有两行刻度,一行以百帕为单位,一行以毫米汞柱为单位。说明它的原理和构造。【观察】水银压强计

补充实验:托里拆利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说明、数据读数和分析,大气压支持着玻璃管中的水银柱。当大气压发生变化的时候,水银柱的高度会发生变化。从中说明水银压强计的原理。【简单比较】:两种压强计的优缺点

2、大气压的变化:

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解释:大气压的产生是由于大气有重力。大气压的大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解释:大气的密度随着高度而减小。

实例:高山上气压很低。有些登山运动员在进入高山地区后,会发生高山病。高山病的症状差别很大,包括: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脉搏和呼吸加速、四肢麻木等。每个人的反应随一系列的条件而不同,主要决定于训练的程度和海拔高度的转变速度等。

登山运动员初次迅速攀登很高的山峰时,会出现以下现象:睡眠不好,全身感觉不舒服,软弱无力,懒散和情绪低落,动作协调性差。呼吸系统的症状是:气喘,时常感到空气不足,睡眠时发生周期性的呼吸停顿,夜间感到窒息发闷。由于心脏血管系统机能状况变化引起头晕、鼻出血、耳鸣和血管跳动的感觉,皮肤和粘膜变得青紫或苍白,常常恶心和呕吐。严重的会陷入昏迷、甚至死亡。

高山病的主要原因是高山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压低,人们呼吸时吸入的氧气的分压也低,造成肺泡中的氧分压降低,血液中含氧量减少。

平原地区的青年人在高山地区居住一段时间后,对高山气候的适应能力和缺氧的抵抗能力都会提高。一般地说,高山病的急性症状就会逐渐减轻,以至消失。身体健康的人和训练有素的登山运动员对高山气候的适应能力也强。

3)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的数值接近1.01×105帕(760毫米汞

柱)规定:这个大气压值称为标准大气压。

【讨论】要求简单地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并与砖的压强进行比较。【问题】这么大的压强,我们为什么没有受压的感觉?

--解释:人对环境的适应,人的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三、生活用品与大气压

1、真空压缩保存袋;

2、吸尘器吸尘器是怎样工作的 【为什么做】

吸尘器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一种清洁工具。你可能使用过它:当吸尘器接上电源工作时,外面带着尘垢的空气会从地刷的入口进入吸尘器,而净化的空气则从吸尘器的尾部排出。可是你知道吸尘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吗?恐怕很多同学和你一样不了解。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个任务来进行下面的探究活动吧!【怎样做】

首先让我们提出问题:吸尘器要达到吸尘的目的,内部应有什么结构?说说各个器件在吸尘器中的作用。(要起尘,应该有地面刷;要吸尘,必须使地面刷前端的空气能进入吸尘器,这就需要有风机使吸尘器中的空气高速排出;滤尘,则需要滤尘器(袋))。那么,在吸尘器的工作过程中,大气压的作用又表现在哪里?(其实吸尘器靠电动机高速驱动风机叶轮旋转,使空气高速排出,而风机前端吸尘部分的空气不断地补充风机中的空气,致使吸尘器内部产生瞬时真空,和外界大气压形成负压差。在此压差的作用下,吸入含灰尘的空气,经滤尘器过滤,排出清净的空气,负压差越大风量越大,则吸尘能力也越大。)

接着根据你和同学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你认为各个器件应该怎样连接呢?如长接管与地面刷、弯管、软管与吸尘器、吸尘器内部器件的连接等。

最后,与其他小组交流,看看谁的描述更合理;并与老师出示的吸尘器内部结构实物或图,看看你的描述与实际情形是否相接近? 【学到了什么】

科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吸尘器就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

你一定对你在探究中出现的偏差有了更深的认识,体验到了探索科学的道路是不平坦的。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也培养了我们探索科学的精神、科学素养、信息素养、技术素养。我们从问题的提出、证据的收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到解释的形成,检验和结论的得出等等都是我们的自主发现。

四、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1、大气压的特点:

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2)、同一高度的不同区域,大气压的数值也不一定相同 3)、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大气压也会不同

2、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高气压多晴朗天气,低气压区多阴雨天气。(画图说明)

五、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大气压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

1、人的情绪、心情受气压影响较大

2、人对气压的变化有逐步适应的过程(高山病的说明)

3、减压实验说明:人体内也有压强。当体内外压强失去平衡后,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讨论】我们的周围的大气压大约有105帕,这么大的气压作用在我们身上,我们为什么没有感觉? --猜测原因:可能时我们已经适应了,也可能时我们的体内也有压强,它跟体外的大气压相平衡。【阅读】宇航员为什么要穿上宇航服?

六、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

【提出问题】为什么高山上用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 【实验】研究液体的沸点和气压的关系 【现象】增大气压时原来沸腾的水不再沸腾

减小气压时原来不在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

【结论】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练习】用该知识点解释现象:

1、高压锅煮饭的原理

2、低压锅的原理

三.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1、实验探究:由纸条的运动,学生分析得出气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用双手分别捏着两张纸条的一端,使它们垂挂在胸前。沿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并用简要文字解释现象。

结论: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气体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思考:飞机为什么能够飞上天空?

总结:飞机飞行时,机翼的形状决定了机翼上下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是不同的,如图表示机翼周围空气的流向,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可知,其上方弯曲,下方近似于直线。飞机飞行时,空气和飞机相对运动,由于上方的空气比下方的空气走的距离要长,所以机翼上方空气流动比下方要快,压强变小。与其相对,机翼下方空气流动较慢,压强较小,上下的压强差造成了对飞机一个向上的升力,当飞机速度增大,升力也增大,当升力大于飞机自重时,飞机便起飞了。资料链接:

1、吸尘器工作原理

吸尘器主要由起尘、吸尘、滤尘三部分组成,一般包括串激整流子电动机、离心式风机、滤尘器(袋)和吸尘附件。一般吸尘器的功率为400-1000W或更高,便携式吸尘器的功率一般为250W及其以下。

吸尘器能除尘,主要在于它的“头部”装有一个电动抽风机。抽风机的转轴上有风叶轮,通电后,抽风机会以每秒500圈的转速产生极强的吸力和压力,在吸力和压力的作用下,空气高速排出,而风机前端吸尘部分的空气不断地补充风机中的空气,致使吸尘器内部产生瞬时真空,和外界大气压形成负压差,在此压差的作用下,吸入含灰尘的空气。灰尘等杂物依次通过地毯或地板刷、长接管、弯管、软管、软管接头进入滤尘袋,灰尘等杂物滞留在滤尘袋内,空气经过滤片净化后,由机体尾部排出。因气体经过电机时被加热,所以吸尘器尾部排出的气体是热的。

吸尘器的吸尘桶内装有一个收集灰尘的盒子,尘垢便留在集尘盒里,盒子装满后,可取出用水刷洗清理。吸尘器配上不同的部件,可以完成不同的清洁工作。

2、油烟机的工作原理 在厨房做菜时,打开油烟机,可将厨房内的油烟排出到室外,它工作的具体步骤是油烟机中的排风扇在启动后向室外吹风,室内空气高速流向室外;空气高速流动处压强小,油烟机周围空气压强大,油烟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向排风扇中心处靠拢,然后被排风扇吹出室外。课堂练习:

1、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______,而且证明了_________。2、1标准大气压等于______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等于____帕。

3、抽水机是利用__来工作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抽水机能把水抽到的最大高度的是__米。

4、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___,原因是高度越高,空气越___,空气密度____。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____。

5、为什么狂风常常掀起屋顶?

第二篇:《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发现法”“做中学”“思中学”“说中学”“练中学”是新改中常见的词汇,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其内在的宗旨都是自主、合作、探究,都是为了实现堂互动,让学生快乐学习、学会学习。由于水银对人体有害,“大气压强”一节的实验多为讲解实验,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应该怎样把握教材,实现师生互助,达到教学目标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对于本节的教学,对学生提出前预习要求:1.根据文的描述,做一做皮碗实验和水杯实验,初步体会实验原理、产生问题;2.观察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堂上,我将其分为四部曲:

一、题的引入──设置问题、激发兴趣;

二、问题的探究──得出概念、实验测量;

三、问题的拓展──联系实际、深化研讨;

四、总结和归纳──形成结论、体味方法。具体的处理方法:

一、题的引入──设置问题、激发兴趣同学们在家里做了实验,你是怎样做的?你有什么想法?(大约2分钟的发言时间)教师对讲得好的进行表扬,对讲得不怎么好的进行鼓励,调动积极性。

二、问题的探究──得出概念、实验测量

(一)大气压强概念的得出1.学生做皮碗实验(如图1),思考是什么力量吊起了钩码?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原因:除了皮碗和钩码,就只有空气!这个力量一定来自空气。那为什么要挤压皮碗呢?学生会谈很多的想法,然后教师进行动画分析讲解(图2),得出A中大气对皮碗有向上的压力F;B中大气对皮碗有向右的压力F,在F的作用下,玻璃和皮碗间产生一个摩擦力f,f等于皮碗和钩码的重,从而得出大气压强的概念。2.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还有哪些实例?鼓励学生发言,肯定学生的发言后,请两位学生分别演示书上的“水杯实验”和“鸡蛋实验”,再一次分析原因。3.教师指出: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很多,但最早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多媒体介绍奥托·格里克和马德堡半球实验,然后请学生上台演示,学生踊跃争取动手,此时,可趁机提问:①怎么做这个实验?②为什么要将里面的空气抽掉?实验完毕后,再请学生讲讲: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说明了什么?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科学求证,大胆实践。4.思路拓展:为什么大气有压强?为什么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了对比液体产生压强的原因,学生很容易得出空气受重力作用,所以能产生压强,空气具有流动性,所以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的结论。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1.提问:我们怎样才能测量出大气压强的值呢?要用到什么器材?(猜想)2.演示(图3)实验:将玻璃瓶灌满水,再倒过来,看到什么现象?水受重力的作用,但没有往下流,一定是受到一个向上的力的作用,这个作用只能是来自大气压。将瓶子灌满的目的是什么?再将玻璃瓶换成1米长的玻璃管,用水灌满后倒放在水槽里,看到水还是没有流下来。那么,是不是不管玻璃管多么长,水都不往下流呢?究竟大气压能支待多高的水柱?(引出话题,进一步猜想)3.介绍托里拆利和托里拆利实验: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实验动画,边演示边讲解。4.我们怎样将大气压强计算出来呢?水银产生的压力与大气压力平衡,将大气压强转化为水银的压强来计算:P=P0=ρ水银gh.这里是采用转化和替代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算一算标准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由此知道如果用水来做这个实验有难度。

三、问题的拓展──联系实际、深化研讨

(一)托里拆利实验的拓展1.实验中为什么要把玻璃管中的空气排尽?如果没有排尽空气,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为什么?我们又怎样检验空气是否排尽?2.玻璃管的粗细对结果有没有影响?为什么?3.如果将玻璃管往上提1或往下压1,但管口都不离开槽中水银面,管内外水银高度差有没有变化?如果将玻璃管倾斜呢?为什么?4.如图4,a中在玻璃管顶端A处开一个小孔,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b中如果在玻璃管中间B处开一个小孔呢?.如图,如果当时的大气压是72水银柱,a中A点的压强是多少?B点的压强又是多少?b中玻璃管顶端受到多大的压强?

(二)计算问题拓展1.能不能用公式P=ρ空气gh来计算空中某点的压强?为什么?2.假定当地的气压是76水银柱,塑料吸盘的半径是10,塑料吸盘吸在天花板上(不考虑吸盘的质量),下面能吊多重的物体?3.假定地面的气压是76水银柱,地球的半径是6400,地球上空气的质量大约是多少?

四、总结和归纳──形成结论、体味方法这一部分尽量由学生完成,教师提示、鼓励。在这里就略写。1.学生活动:总结本节内容,相互补充,形成本节知识体系。2.学生活动: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3.教师结语:生活处处皆物理,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多想方法,大胆实践,就能学好学活。

第三篇: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案

湖北省襄樊市建昌子校 张利民

【教材简析】:

“大气压强”是初中物理(人教版)

《大气压强》教案

【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3、知道大气压强的值可由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它相当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科学探究能力。【教学重点】:

大气压的存在和应用 【教学方法】:

以实验为主的启发探究式教学 【教具】:

教师用:自制多媒体课件一套、哈慈五行针一个、玻璃杯一个、玻璃板一块、硬纸片一张、装水水槽一个、注射器一个、空易拉罐一个、橡皮泥一块、酒精灯一个、火柴一盒、饮料一杯、吸管三根、一次性杯一个。

学生分组实验用:皮碗一对、大小试管各一个、注射器一个、盛水小烧杯一个、吸管一根。【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和学生配合用哈慈五行针实验。

问:是什么原因产生上述实验结果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学习大气压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大气压强》教案

生:会。

请学生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Flash动画引导学生分析此实验。师: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得出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且大气压很大。

板书:“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㈡、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师:让学生做覆水杯实验: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倒置时纸片会怎样?将玻璃杯内装满水,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并倒置过来,如果松手,学生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纸片没有掉下来,水也没有流出来)

师:是什么托住了纸片和水呢? 生:是大气压。

向各个不同的方向旋转玻璃杯,也是这样,说明了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大气压和液体之间的对比总结得出:空气也和液体一样受重力,具有流动性,这也是浸入大气是的物体受到大气压强的原因。

板书:“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空气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㈢、大气压强的值

我们知道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也了解了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还知道大气压是很大的,那么大气压强的值到底有多大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地研究这个问题。

师:续覆水杯实验,把倒置的玻璃杯放入水槽中的水里,先让学生猜想:抽去硬纸片后,杯中的水会不会全部流出来,还是只流出一部分,还是都不流出来?

学生猜测,教师演示:抽掉硬纸片,水并不流出来。师:杯内的水为什么没有流出来? 生:杯外水面上方的大气压支持的结果。

师:大气压到底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呢?(多媒体展示实验录像)

师:如果我们能够准确的知道水柱的高度,同学们能否测出大气压的值? 生:能。=液gh水

师:若真用水来做实验测出大气压强的值从理论上看是可行的,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却很不方便:10米长的水管很难找,并且无法在实验室中完成等。

师:能否换用其它的液体来做实验,使操作简便呢?(师:启发学生由=gh考虑问题)

《大气压强》教案

生:用密度大于水的液体,最好是水银。

师:历史上

《大气压强》教案

起饮料,乙同学却吸不起来。请学生讨论后做出解释。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所学的内容(用多媒体给出)

1、空气受重力的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空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

2、托里拆利实验测出大气压的值等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即1.0×105帕;

3、大气压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

五、巩固练习

1、多选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到括号内()

A、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B、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C、大气压的值等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D、用吸管吸饮料实际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2、教师做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并解释其中的道理

六、布置作业

1、自己动手做“杯吞蛋”实验,并解释其中的道理。

2、自己总结生活中有关大气压的实例写一份调查报告。

附:【板书设计】

大气的压强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空气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值:

大=76厘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1.01×10帕)

54、大气压的应用

第四篇:大气压强教案

14.3 大气压强

檀林中学:熊何宝

教学目标:

·知道大气有压强;

·知道大气压数值的测量方法以及估测方法。

·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探究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教学难点:1.设计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2.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法。教学流程:1.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投影并解说)我们生活在大气“海洋”底层,其中,有许多看似意外却是真实的现象或故事在发生着:患有关节炎的人会在阴雨天(气压明显变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上的人知道水加热到80℃左右就沸腾了„„

2.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

(1)“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

大气有压强即大气压。

那么,你还能列举哪些现象或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师生共同举例说明。

大气压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思考回答,做演示说明。如在“覆杯实验”中将纸片朝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发现纸片不掉下来,从而得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你的感受怎样?这是什么原因?

(3)投影马德堡半球实验

3.怎样测量大气压?

教师演示作铺垫,学生观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下同),观察杯中水是否充满?接着换用量筒和细长玻璃管,重复上述过程。

(2)学生讨论: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水总是充满的?怎样做才能使水不充满呢?

经过讨论之后,使学生认识到:水充满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大于管中的水压,只有管内水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把管子再加长的话,管内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满整个管子了,这时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测量大气压的思路: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汞(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学生观看视频:托里拆利实验。

思考:(1)开始时,汞为什么会下降?什么时候停止下降?

(2)玻璃管内汞柱上方为什么是真空?

(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强调: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P0=ρ×9.8N/kg×0.76m=1.013×105Pa

估测大气压。(投影)

器材:吸盘、弹簧测力计;原理:P=F/S

思路:(由学生交流讨论,再整理)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再将实验的思路总结出来,进行实验。

(3)师生共同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4.巩固:(1)投影习题

(2)思考: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为什么没有感到难受或被压瘪呢?再得出结论。

5.本节小结。(投影)

gh=13.6×103kg/m3

第五篇:初二科学大气压强4节教案

第一节 大气层

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3000千米的高空(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

一、大气的重要性 质等。

大气的作用(重要性):

(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4)水蒸气能成云致雨。

思考: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的侵袭,温度较差增大等

二、大气的温度

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

(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2)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想一想为什么?太阳辐射强)。

(3)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4)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问:下列大气高度范围内,随高度的增加气温反而呈下降的是:。

①0-12千米;②12-55千米;③55-85千米;④85千米之外。

思考:哈勃望远镜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高层大气温度高、太阳辐射强,银白色的金属外壳可以反射热的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

三、大气的分层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

对流层(0-17千米)平流层(17-50千米)中间层(50-80千米)

暖层(80-500千米)外层(500千米以上)

1000千米以上,大气变得十分稀薄,密度很小,5000千米以外,大气已接近真空,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

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四、对流层

1、概念: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

2、特点:

(1)在两极和赤道地区的厚度不同:两极厚度约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赤道纬度为0°,两极的纬度为90°)。

(2)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3)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的垂直运动)。

思考:对流是怎样形成的?----受热处液体或空气上升,两侧温度低的地方液体或空气下沉。对流层的温度特点,对形成对流有利吗?----它的温度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

大气组成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利于对流的形成。

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和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补充:平流层:

1、臭氧集中在这一层中

2、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升高

3、空气的运动主要是平流(水平)运动,利于飞机飞行。同步练习: 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___________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温度在___________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3.对流层集中了地球___________的大气质量和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___________运动。

4.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___________层,在___________千米以上的高度,大气密度已变得非常小。大气对地球的作用很大,它好像地球的___________,它可以保护地球的“体温”。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B.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成5层 C.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大气主要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所以也最厚 D.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利 6.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现象仍然存在的是()。A.狂风暴雨 B.雷电交加 C.火山喷发 D.碧海蓝天 7.大气的作用是()。

A.是地球的外衣,保护地球 B.大气中的各种气体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 C.吸收绝大部分的紫外线,保护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D.以上各项都是 8.飞机在大气中飞行主要是在平流层而不是在对流层是因为()。A.平流层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而且空气流动平稳 B.平流层距地面最低,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C.对流层的温度太高了,飞机承受不了

D.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会影响飞机的飞行

第二节 天气和气温

一、天气是什么 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下列词语不属于描述天气的是

1、阴转多云;

2、和风细雨;

3、雷电交加;

4、小雨加雪;

5、终年高温;

6、四季如春

二、气温

1.气温的含义:空气的温度叫气温。描述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2.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分类】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金属温度计等;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

3.气温度量单位:摄氏度(℃)思考:一般把温度计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为什么? 1)百叶箱内的气温比箱外低;

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比较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大概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与太阳辐射和大地散热有关

4.气温与人类生活和其它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

例如:①人类的生产方面:春播、夏收;冬季作物的防冻;农作物有各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

②人类的生活方面:空调、暖气;避暑疗养;

③生物的行为:狗在高温时的表现;蛇的冬眠、蛙的产卵等。基础练习:

1. 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叫天气。2.天气由许多要素组成的,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还包括、、和 等。

3.气象观测中,用到的温度计类型有、、。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测气温的主要原因是百叶箱内气温波动(大或小)。4.一般一天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我国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

大气的压强

1.定义

大气压: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2.马德保半球实验说明了。大气压的大小可以用 或 行测量。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 直接相关,所以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反而。附:生活中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吞蛋实验、覆杯实验、胶头滴管、吸管、挂钩、吊瓶静脉注射等。3.大小

标准大气压的大小为,相当于 厘米汞柱产生的压强。若某人的拇指甲的面积为1厘米2,则此人拇指甲受到大气给它的压为 牛。

4.如图:托里拆利实验中,最后水银柱的高度如图所示,此时大气气压的大小 为 帕,把玻璃管略向右转则会发现水银柱会(变长、不变、变 短)。若玻璃管上端突然打个小洞,你估计会出现的现象是。5.测量:水银气压计和空盒气压计

6.气体或液体的流速越大,其产生的压强就越。如:人要站在火车安全线以外。

7.下列生活现象中没用到大气压的是:。①饮料吸入口中;②用滴管取液体;③气球升空;④塑料挂钩吸在壁上。

大气压和人类生活

1.大气压对天气影响:

a.同一高度、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

b.高压区(气流下降、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气流上升、天空多云、阴雨天气)。c.高气压中心的空气 流动,天气多,低气压区中心的空气,天气多。2.大气压对液体沸点影响:

气压增大,液体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液体沸点降低(实例:高原上饭难煮熟等)。

【例】压力锅就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3.生活用品与大气压:

真空压缩保存袋、吸尘器、离心水泵

【例】下列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利用到大气压的是:

①真空保存袋;②吸尘器;③高压锅;④离心式水泵;⑤针筒吸药液。4.大气压对人体影响: a.高山反应

b.拔火罐原理

c.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舱内必须进行增压

d.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必须穿上加压的宇航服。同步练习:

1、下列哪一事例可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A.用吸管吸牛奶 B.棒冰融化 C.手握橡皮圈发生形变 D.水往低处流

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A、堵上茶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不容 易被倒出来 B、用吸管能从汽水瓶中把汽水吸入口中 C、用抽气机抽出灯泡中的空气

D、医生提起针管里的活塞,使药液通过针头进入针管

3、今年5月8日,“祥云”火炬成功登上“世界第三极”——珠穆朗玛峰,成为奥运火炬传递史上的一大创举。下列哪项不属于和火炬在登顶时需要克服的困难()A.气温低 B.气压低 C.重力小 D.氧气少 4、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引发了西藏旅游热,许多游客刚到达西藏时会出现头晕、头痛、耳鸣,甚至恶心、呕吐等高原反应,其主要原因是 ①高原上气温偏低

②高原上缺氧 ③高原上气压偏低 ④高原上人体能量消耗过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三枚大头针插在水平台上,上放一枚硬币,紧贴硬币上表面使劲吹气,发现硬币被抛起来了。这是因为流体的压强与 有关,吹气使硬币上方空气的压强_ _。

6、在五一游艺晚会上,陈思同学演示了如图示的实验,排在一条线上的三个碗,中间碗内放一个乒乓球,当用小管向球斜上方吹气,乒乓球将()A、仍静止 B、运动到左碗 C、运动到右碗 D、无法确定

7、、当飞机起飞时,耳膜会产生一种不舒适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8、高压锅煮牛肉,牛肉容易烂,其原因是()A.高压锅压力较大,牛肉被压烂

B.高压锅内水温较高,牛肉在高温下易煮烂 C.高压锅内压强较大,牛肉易膨胀煮烂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在制药时,为了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能够采取的措施是()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B、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C、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D、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强化训练:

一 填空

1.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用一根长约1米、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充满水银后,将开口堵住倒插于水银槽内,则管中的水银液面会下降,降到一定高度时水银柱将。如果将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柱的长度将,但水银柱液面所在的高度将。若用粗一点或细一点的玻璃管作这个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将

,这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同一地区的大气压强,如果管顶破一小洞,管内水银将。

2.大气压是由于 而产生的,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强将

;随着海拔的降低,大气压强将。液体的沸点随大气压强的降低而。

3.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装入一段长10厘米的水银,如果大气压强为75厘米水银柱高,在图所示的三种放置情况下,管中封闭气体的压强:甲是 厘米汞柱高,乙是 厘米汞柱高,丙是 厘米汞柱高。

4.用水把两块平行的玻璃板之间的空气排开后,沿垂直玻璃板方向把它们分开,必须沿垂直玻璃板方向作用很大的力,这是由于 作用,两块玻璃越大,分开它们时的作用力。

5.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时,体积增大时。

二 选择

1.有关大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气压强等于760厘米水银柱高

B.大气压强的值在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C.同一地方的大气压的值总是不会发生变化的D.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

2.地球上大气压的存在是众人皆知的事实,但不是任何现象都能证实的,也不是各种运动都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下面的几种说法中不能证明的是: [ ]

A.活塞式抽水机的抽水过程 B.离心式水泵的抽水过程

C.钢笔吸墨水 D.车辆的行驶

3.测量大气压强可以采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进行。如果测量时是通过在管中注入水进行的,则管的长度应是 [ ]

A.1米左右

B.0.76米就可以了

C.与管的粗细无关,小于10米即可

D.管长大于10米

4.一个杯子的口径为10厘米,装满水后用硬纸板盖好,然后倒过来水并没把纸板压下,其原因是 [ ]

A.水对纸板的粘结作用力造成的

B.杯口对板的粘力造成的

C.大气对板的向上压力大于杯中水的重力

D.上面的说法都不正确 5.关于大气压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气压计由山下到山顶,示数增大

B.晴天变雨天,气压计示数变大

C.一天中,在同一地区任何时间所测的大气压的大小相同

D.冬天比夏天气压计的示数增大。6.有一种用塑料或橡皮制造的挂衣钩,中间是一个空的“皮碗”,如图所示,可以把它按在光滑的墙或玻璃上,在钩上再挂上几件衣服也不会掉下来,这是因为 [ ]

A.墙对它有吸力

B.玻璃对它有吸力

C.衣钉对墙或玻璃有附着力

D.大气压的作用

7.水银曲管气压计的构造如图所示,被封闭的一端是真空的,开口的一端 与大气相通。根据图中所示的数据,这时大气压强为 [ ]

A.90厘米水银柱高

B.75厘米水银柱高

C.85厘米水银柱高

D.难以读出,因无刻度

三 计算

1.塑料挂衣钩的塑料帽的直径是4.2厘米,计算大气压作用在这塑料帽上的压力多大?(设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并且塑料帽完全密贴在玻璃上)2.潜水员在海水中,潜入20米深处的水下时,他所承受的压强是多少?(大气压强为76厘米汞柱,海水密度为1.03×103千克/米3)

3.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是,大约每升高12米,大气压强降低1毫米汞柱高。某气压计在山脚下,测得大气压强为750毫米汞柱高,已知该山的高度为1236米,则在山顶上气压计的示数为多少?合多少帕斯卡?

4.飞机在空中飞行时,测得所受的大气压是700毫米汞柱,若地面的大气压760毫米汞柱,问飞机的飞行高度是多少?

下载【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教案:23大气的压强汇总(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教案:23大气的压强汇总(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三节___大气压强 教学案

    九年级物理 第十四章 压强与浮力 第三节 大气压强 教学案 温馨提示:此材料是教师讲课的教案,学生学习的学案,上课时的笔记,课后复习的资料,请同学们装订保管。 学习目标:1、了解大......

    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教案教案

    9.3大气压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的存在。能通过实例说出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量级......

    大气压强教案(推荐阅读)

    大气压强 第一节 大气的压强(1课时) (一) 教学目的 1. 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 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

    大气的压强教案

    课题大气的压强 (二)课时 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了解大气压强存在的实例。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及结果,记住大气压强的值。 3.能用大气压强的......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大气压强的教案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巴彦港镇中学 赵雪莹 大气压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掌握大气......

    大气压强说课稿教科版

    《大气压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大气压强》,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四节。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阐述。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学情......

    高级教师教材大气压强教案

    高级教师教材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重庆市璧山县正则中学 陈天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和结果,记住......

    说课教案(大气压强)

    大气的压强—说课 一、地位和作用: “大气的压强”是压强概念的巩固和延伸,也为下一章学习“气体浮 力”作必要的准备。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比较熟练掌握了压强,液体的压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