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些方法(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22:0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些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些方法》。

第一篇:浅谈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些方法

浅谈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些方法

新课标强调“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是新课程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初步的,主要是使学生获得线、角、简单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形象,建立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概念,能够对不太远的物体间的方位、距离和大小作正确的估计,以及从复杂的图形中辨别具有各种特征的图形。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呢?我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重视生活经验,培养空间观念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学习中,联系得越紧密,越是记得牢,学得快。”空间感的形成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对图形的感受与空间存在的几何图形建立联系。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景,现在生活好了,私家车越来越多,停车难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如果你是设计师,在有限的场地里,你打算把停车位设计成什么样子?大多数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设计成长方形的停车位,也有部分学生想到是设计成平行四边形的停车位。通过学习讨论后,学生发现设计平行四边形的停车位是最佳方案,即可以合理使用场地,还方便停放。这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确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学数学不是单纯学数学,而是要会应用数学,并且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重视表象积累,培养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正确而丰富的表象积累。数学表象以感知为基础,所以我们要拓宽渠道,强化感知。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视觉、听觉、触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强化感知、建立表象。

表象体现为两种水平:较低水平为识别再现,较高水平为意义建构。一个是在举例内化中建立表象。如,我们在教学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有多大时,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后发现,1立方厘米相当于我们的食指指头那么大,1立方分米相当于我们的粉笔盒那么大,1立方米相当于两张桌子拼起来那么大。另一个是在变式深化中建立表象。如,教学五年级的观察物体,先让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观察,所看到的面是怎样的,再让学生想象对面同学看到的面又是怎样的,最后交换位置观察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这就需要由实物进行想象,然后再现表象,最后到意义建构,这样日积月累地训练,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就培养和发展起来了。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直观效果,培养空间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为“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将文字要表达的意思转化为图像、音像、动画等直观的媒体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关于形体间相互位置关系的空间观念。

例如:长方体的教学,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后。这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从实物图中抽象分离出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让学生看清实物的长、宽、高与立体图上的各条棱长之间的对应关系,认清实物的各个面与立体图上各个面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进行比较,使学生建立起长方体特征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直观、生动、形象地了解到这些知识,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培养空间观念。

四、通过操作实践,增强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几何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空间想象必须依赖于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大量感性材料之后,再进行的一项高级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经常运用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巩固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操作活动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样才能积累丰富的空间感知,为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打好基础。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让学生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一对,不等低等高地圆锥圆柱一对,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学生发现:当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所以要求圆锥的体积,先求出圆柱的体积再除以3。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感受了圆柱和圆锥之间的联系与变换,牢记了公式,发展了空间观念。

五、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几何初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非常密切,沟通几何形体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各种形体的本质特征,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发展空间观念。

如:在教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他们用橡皮泥捏的作品,先让他们估测一下作品有多大,接着问学生如何能知道作品的体积。学生就会想到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再测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从而算出作品的体积。于是我告诉学生,他们所做的其实就是,把不规则物体通过转化,将它变成学过的规则的物体来求出体积。在之后所用的“排水法”求西红柿的体积,也是利用转化的思想,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他们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了转化思想,促进了空间观念的发展。

六、重视应用,深化空间观念。

《标准》指出要把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与探索活动结合起来。空间知识与实际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来源于社会实践,应还原于社会生活。空间想象必须依赖于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大量感性材料之后,再进行的一项高级的思维活动。空间知识的教学,在推导出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更要注重空间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进一步认识图形,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完善几何形体的空间形象,深化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容积时,我出示了这样的一个练习,一个长方体的纸箱,长、宽、高分别是30cm、20cm、10cm,在里面装长、宽、高分别是10cm、6cm、5cm的肥皂,能装多少块?学生的列式是(30×20×10)÷(10×6×5)=20(块)接着我拿出箱子,让几名学生上台演示,将收集的肥皂盒子放进去,结果是只能放18块。看到这种结果,学生觉得很诧异,有的很快又将计算重算了一遍,发现计算没问题。我让学生小组讨论,还强调可以上台亲自操作叠放物品,探个究竟。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学生经过一番操作探讨,终于发现了原因。顺着箱子的长宽高来摆放,长放30÷10=3块,宽放20÷6=3块,一层放3×3=9块,高能放2层,这样实际上只能放3×3×2=18块。同时学生也发现,箱子的宽处还有空余,受到肥皂盒子长宽高的限制,空余的空间不能摆放盒子,那多出来的两块就是这么凑出来的。完成这个活动,我让学生当小小设计师,重新设计一个合理省材料的箱子。有了刚才的经验,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只要箱子的长、宽、高,是要装物体的长、宽、高的倍数,那么箱子既合理又最省材料。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体会到,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用数学还要结合生活实际,不能生搬硬套,从而深化了对空间观念的理解。

总之,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要经过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要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的丰富几何知识体验出发,从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培养空间观念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需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而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从观察、操作入手,帮助学生建立表象,通过联系和比较,概括了几何形体的本质特征,并注意在实际中运用,才能更好地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二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对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就非常的有必要。因此,教师在几何知识教学中要注意促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结合生活经验,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很早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玩各种积木或玩具,已经积累了较多关于形状感知方面的生活经验,只不过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机会、能力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发现。这些表象和经验正是学生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心中明白了这一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就能更好地把握教学起点。

二、引导有序观察,培养空间观念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空间与图形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直觉观察。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实际观察,从而让他们积累感性的认识,逐步获得有关表象,从视觉上去感知空间观念。例如,在《长方体的认识》教学中,我们可以展示学生带回来的长方体物品,并让小组学生在观察、交流中逐步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建立起“长方体”的概念。

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引导学生参与实际观察,从而让他们积累感性的认识,逐步获得有关于几何形体的表象。在培养儿童观察力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透过现象,找出事物的本质。这样的日积月累,使空间形式在学生头脑中具体化、形象化,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学生即使离开了实物、模型,也能进行空间形式的思考。

三、加强操作感知,深化空间观念

实践操作活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直观形象,易于激发学生兴趣,便于构建概念表象,有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不要错过每一次可以让学生动手的机会,以采用学生喜爱的“剪一剪、画一画、量一量”等实际操作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使他们的空间观念得到培养。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引导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熟悉的图形,让学生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加深理解。例如在《画垂线与平行线》这一课时,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学生往往依据感觉,但是对如何确保它的四个角都为90度并不清楚,但有了这次画的经验,学生掌握了正确的画法,进一步认识了垂线、平行线、长方形的特征,形成清晰的表象。此外,还有“折一折、摆一摆、比一比、摸一摸”等操作方法,也能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发展。当然在教学中这些操作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具体地教学活动中,它们相互依存,有机地整合。只不过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学生学习数学是让学生做数学的过程,在教学中不要错过每一次可以让学生动手的机会。但是要注意一定要有明确的操作要求,教师要及时引导,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使它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在操作中对数学知识的感知最强烈,形成的表象也最深刻,这样他们的空间观念会更易于形成和巩固。

四、放飞丰富想象,升华空间观念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观察和操作的能力之外,还要让学生培养学生丰富的空间想象力。空间想象力是在丰富的空间感知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升华。例如在《直线、射线和角》一课时,可以采取用手电筒的光线射向墙面这一情景引入,提问学生这是射线吗?进而把手电筒射向外面,追问这是射线吗?引发学生思考。如果在外面也被挡住了,那就不是,如果一直在外面延伸,那就是。

由于射线的概念是很抽象的,学生比较难以理解。老师在教学中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突破,得到了升华。想象能力需要长期训练,让学生养成一种能够自觉地将实物抽象出图形,并在头脑中清晰地显示图形的框架,能将这些图形进行拼摆、组合、加工的能力。例如:在用切拼法推导圆面积公式时,需要想象“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与长方形”,从而借助长方形与圆的关系得出圆面积公式。因此,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进行这样的练习,必然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协调活动,使具体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以促使学生对几何形体有深刻的认识,让他们的空间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第三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崀小学 黄三

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之一,而空间观念的形成同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对几何形的再现,对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往往离开了这些几何实体,而依赖于头脑中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的反映,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因此,我们在进行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几何初步知识,并在获取和运用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一、实验观察,积累感性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学生对几何形体有目的,有步骤的观察,可以使客观刺激自身的特点较长时间地作用于大脑,促使其表象的形成。

首先,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教师必须明确交待观察的目的任务,使学生的注意力指向需要观察的图形或图形的某一部分,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细致的观察,才勇保证对观察的对象有清晰的感知,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制订这样的观察目标:①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②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③相对的面的面积怎样?④相对的棱的长度怎样?依据这一目标进行观察,长方体的空间直观表象在学生的大脑中就初步形成了。

二、操作实践,强化感知。

动作是感知的重要手段,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能增强感知效果。操作实践活动是一种给学生提供思考与弄懂问题的主动学习的活动。它具有直观形象,易于激发学生兴趣,便于构建概念表象,有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因此,在几何知识教学中,光靠观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学生亲自动手的操作实践,通过比、量、拆、剪、拼、摆等,使视觉、触觉、听觉等各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加强对几何形体的感知,如:教学“方体的认识”后,让学生把矩方体纸盒拆开,看一看,比一比;再动手做一个长方体纸盒。在拆和做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长方体特征的感知,而且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打下了基础,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表象。

操作实践活动是在教师指导的一种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动,要保证操作在有效地调控下进行,操作前,教师要提出操作要求和程序;操作中要加强操作指导。要求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要给学生时间上和独立探索的保证;操作后要引导学生离开实物进行回忆,用语言再现操作过程和结果。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在脑的指令下、耳、眼、手、口多种感官参与的印象也就越深,也就越有利于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变式比较,形成正确表象

学生对几何形体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直观感知这个初级阶段,还应充分发挥表象的桥梁作用,使具体的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抽象的理性认识。学生形成的结果,往往与教师出示的图形方式有很大关系。如果教师只出示标准图形,很可能使学生把图形的本质特征与其个别属性系起来产生技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外延或内涵的错误,不断变化其非本质属性,使本质属性恒在,以帮助学生抓住图形本质特征,正确形成表象。如出示不同方位放置的梯形,以实出梯形本质属性。

第四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空间观念做了较为明确的表述,“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这使我们对空间观念的含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教师在几何知识教学中要注意促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下面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激活生活经验,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很早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玩各种积木或玩具,已经积累了较多关于形状感知方面的生活经验,只不过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机会、能力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发现。这些表象和经验正是学生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心中明白了这一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就能更好地把握教学起点。案例一:《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片断

学生会有这样的经验:把两个大小不一样的东西装入同一个容器中,大的东西会将容器塞的满满的,而小的容器就会留有比较大的空间。在教学体积的概念时,就可以充分地利用了这一经验: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书包(都比较满)塞到抽屉里,然后用自己的双手摸摸抽屉,你有什么感觉?

生1:抽屉被书包塞满了。

生2:抽屉里空的部分很少。

师:其实大家的意思都是觉得抽屉很挤了,是吧?这是为什么呢?

生1:因为抽屉本来是空的,书包放进去,就没多少地方是空的了。

师:你的意思也就是说书包占了抽屉里大部分的空间。

师:那现在请你们把书包拿出来,再把文具盒放进去,这时候你又是什么感觉? 生1:抽屉里比刚才书包放进去空多了。

生2:抽屉没那么挤。

生3:抽屉里还能放很多东西。

师:为什么文具盒放进去你会觉得很空呢?

生:因为文具盒很小。

生:因为文具盒比书包小,它在抽屉里所占的空间小。

„„

通过这样两次的比较,然后联系生活中类似的情形,进一步引导学生感知体验得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本案例中“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感受抽屉里的空间,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对体积的理解有了更准确的把握。

二、引导有序观察,培养空间观念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空间与图形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直觉观察。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实际观察,从而让他们积累感性的认识,逐步获得有关表象,从视觉上去感知空间观念。案例二:《上下、前后》教学片断

师:现在的交通便捷,非常有序,司机和小朋友都很遵守交通规则,瞧。

(播放①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②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

生:红绿灯。

师: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次,看谁能又快又准地发现画面中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 生1:红灯在上面

生2:红灯在黄、绿灯的上面

生3:绿灯在下面

„„

对于一年级这样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的观察更容易为学生所认识和理解,也容易使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案例三:《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片断

师:昨天老师布置让你们找一些长方体的物品,有没有找到?

生1:我找到的是礼品盒和牙膏盒。

生2:我带来的是这个长方体的音乐盒。

师:同学们找到的长方体物品真多啊!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对你组内的长方体物体进行观察,找一找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

学生在观察、交流中逐步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建立起“长方体”的概念。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引导学生参与实际观察,从而让他们积累感性的认识,逐步获得有关于几何形体的表象。在培养儿童观察力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透过现象,找出事物的本质。这样的日积月累,使空间形式在学生头脑中具体化、形象化,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学生即使离开了实物、模型,也能进行空间形式的思考。

三、加强操作感知,深化空间观念

皮亚杰曾说,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实践操作活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直观形象,易于激发学生兴趣,便于构建概念表象,有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不要错过每一次可以让学生动手的机会,以采用学生喜爱的“剪一剪、画一画、量一量”等实际操作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使他们的空间观念得到培养。

1.剪一剪

案例四:《厘米的认识》教学片断

师:每人利用自己带的剪刀和老师发的吸管。你试着不用尺子量,能剪下1厘米长的吸管吗? 学生操作。

师:剪完后的同学,用尺子量一下剪下来的部分,看看是不是1厘米,如果相差大的同学,就再剪一次,看第二次能不能剪的更准确一些。

„„

二年级的小朋友对1厘米的长度比较模糊。由于认知水平的不同,学生的剪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状况。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一次或多次的剪,比较明确地建起1厘米长度的表象。

2.量一量

案例五:《米的认识》教学片断

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74厘米,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是1米呢?谁能上来指一指,并贴上标签。

(请2个学生指、贴、说)

师:刚才同学们的估计到底准确不准确呢,我们该怎么办?

生:用米尺量一量

请一学生上来量

师: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1:注意0刻度要贴着地面,这样才准确。

生2:老师人要站直。

师:刚才两位同学中第二位同学估计的比较准确,只差了一点;第一位同学差的多了一些,应该是到老师的腰部这里。现在你们想知道自己身上哪儿到地面是1米吗?

生:想。

师:在量之前先听清要求:组长做好分工,第一个人站直当模特,第二个人负责测量,第三人负责监督,看看量的方法是否准确,第四个人在量出的部位贴上标签。

„„

学生对于一米到底有多长心里并不是很有数,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巧妙地设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1米到底有多长?引导学生进行多次量一量,既培养了学生的估计能力,又让学生对1米的长度有了更深的认识,建立起初步的表象。

3.画一画

案例六:《画垂线与平行线》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生作画并展示交流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我先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作为长,然后利用画垂线的方法作出两条2厘米长的线段做为宽,最后把两条线段的端点用线连接起来。

„„

学生以前画长方形的时候,往往凭的是感觉,对如何确保它的四个角都为90度并不清楚,但有了这次画的经验,学生掌握了正确的画法,进一步认识了垂线、平行线、长方形的特征,形成清晰的表象。

除了以上三种之外,还有“折一折、摆一摆、比一比、摸一摸”等操作方法,也能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发展。当然在教学中这些操作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具体地教学活动中,它们相互依存,有机地整合。只不过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学生学习数学是让学生做数学的过程,在教学中不要错过每一次可以让学生动手的机会。但是要注意一定要有明确的操作要求,教师要及时引导,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使它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在操作中对数学知识的感知最强烈,形成的表象也最深刻,这样他们的空间观念会更易于形成和巩固。

四、放飞丰富想象,升华空间观念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观察和操作的能力之外,还要让学生培养学生丰富的空间想象力。空间想象力是在丰富的空间感知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升华。

案例七:《直线、射线和角》教学片断

笔者将准备好的手电筒射向墙面

师:这是射线吗?

生1:不是,因为它有两个端点,是线段。

生2:射到外面就是射线了。

生3:不一定,如果这光线被挡住了,那就不是了。光应该没有被东西挡住。

师:大家讲的都很有道理。让我们闭上眼睛来想象一下,假如我们站在一个无比空旷的地方,手电筒打亮,它的光照射出去,朝着一个方向无限延展,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这条光线看做是一条射线。

射线的概念是很抽象的,学生比较难以理解。老师在教学中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给予学

生想象的空间,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突破,得到了升华。

想象能力需要长期训练,让学生养成一种能够自觉地将实物抽象出图形,并在头脑中清晰地显示图形的框架,能将这些图形进行拼摆、组合、加工的能力。例如:在用切拼法推导圆面积公式时,需要想象“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与长方形”,从而借助长方形与圆的关系得出圆面积公式。因此,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进行这样的练习,必然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上四个方面的策略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综合运用的。总之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协调活动,使具体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以促使学生对几何形体有深刻的认识,让他们的空间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第五篇:培养初中生空间观念的方法

培养初中生空间观念的方法

数学空间观念是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形成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新的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要求是“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等等”,这实际上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从能力方面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一、加强学生从直观出发,从具体问题出发,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形成是从最简单的平面观念开始,慢慢养成的,不是一开始每个人的空间观念姻反强,这就要在教学中逐步培养。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几何图形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了初步认识,并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以往的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周围的事物入手,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的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时候可以从我们生活的身边事物来观察,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体验长方体的内涵,从而在老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表象。

二、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让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的探究活动感知图形符号,来形成空间观念的并加以巩固。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戏,跟骑自行车是一样的,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教学中,教师安排了搭物活动,学生在搭物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活动,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这一过程不仅发展了学生合情推理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三、培养空间观念必须结合几何初步知识教学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

随着学生掌握的几何知识的增多。在运用几何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不管是平面图还是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都是与点、线、面、体的几何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形成空间观念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对于不同的学生,所需要的时间和达到的程度都有差异,应逐步提高要求,不能过急、过高,可以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好、中、差学生都能到相应的发展。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实际运用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学生运用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常运用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运用图形的分解、组合、平移、旋转等数学方法,加深对几何形体的感知,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学生先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想办法把它变成一个学过的图形。这时学生会通过折叠、分解、组合等方法,最终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已学过的图形?长方形。这时,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是一样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长方形的宽,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底和高的积。

下载浅谈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些方法(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些方法(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

    《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的学习体会 通过参加《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专题培训后,充分认识到空间观念是“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不仅有......

    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

    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 陈永刚 2014-12-30 分类:教学反思 分享到: 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 范存丽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数和形。为什么研究形?研......

    培养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研修日志

    培养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研修日志 几何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图形、理解几何知识,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小学......

    学习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之感想(精选合集)

    学习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之感想 在课程标准中阐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能从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 “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其核心目的是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所谓空间观念是指对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之一“空间观念”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之一 ——“空间观念”的内涵和教学建议 一、什么是空间观念 (一)什么是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在大量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物体、图形的形状、大小及相......

    浅谈新课标下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听了《高中数学必修2模块整体介绍》这门课,谈一下我如何让学生树立空间概念 1、以生活经验为基础。 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教学中应为学生......

    结合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优秀范文五篇)

    结合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以学促教,教学相长 ——《表面积的变化》的教学反思 一、激情引入,激发兴趣。 类似包装的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