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秦皇岛开发区燕大附中李荣艳的教案--新文化运动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教案
秦皇岛开发区燕大附中李荣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探究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去体验及反思历史。增强直观性,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激发学习热情。
掌握材料学习法,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理念。
学会探究法,讨论法,通过讨论与交流,对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能进行较为正确的观察、分析、认识和判断,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注意听取他人不同的观点,逐渐使自己的认识接近真实、客观和全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的了解与分析,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对学生进行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教材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法学法:
教法:由于学生对新文化内容的认识不够深入,所以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和介绍一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与故事,使教学深入浅出。采用谈话法、讲授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问题探究法、材料法、比较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用网易的一则热点新闻“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开馆”来导入新课。体现生活性和现实感。形成历史与生活和现实是紧密相连的认识。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过渡:新文化运动过去九十多年了,今天我们还在纪念这段历史,那么新文化运动到底是怎样一场运动?让我们共同学习这段历史,回首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走进那群激情洋溢的青年。这些人的身份大多是学者和教授,为什么不安心搞学问、做研究而热衷于搞新文化运动呢?(背景音乐《沉思曲》烘托气氛)1.回收、探究:
首先让我们走进那个时代,探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板书一:背景)
投影出示三组材料,师生互动共同分析材料得出结论:政治方面:西方民主政治与中国始
终无缘,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政治黑暗;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思想文化方面:袁世凯尊孔复古,民主共和和尊孔复古势不两立。由此引发学生思考:面对这样的现实,这样的国家,中国的出路何在?投影两段材料(陈独秀语)强调去除旧思想才能巩固共和。学生活动:以学过的鲁迅作品为例理解旧思想及危害,从而得出认识:新的国家需要新的国民,新的国民需要新的思想。
过渡:新青年是如何被唤醒的呢? 2.唤醒新青年(板书二:兴起)
在那漫漫长夜里,是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投影《新青年》图片)杂志给青年人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它的创办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板书:标志)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以爱国主义激情,启示青年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以顺应历史的发展。他热望青年要有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胆识,他把民主和科学比作一辆车子的两只轮子,号召青年“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应战胜恶社会,而不为恶社会所征服。”他把振兴中国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板书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在《新青年》周围聚集了一批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板书代表人物)。投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图片。
过渡:师问:当时这些人都在哪所学校任教啊?生答:北京大学。师:对,北京大学当之无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板书:中心)让我们走进北大,展示一组北大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心目中的北大,然后教师转到旧北大的状况,死气沉沉,缺乏学术氛围,学生以当官发财为目的,不学无术,教师也无心钻研学问,师生之间以老爷大人相称,成为有名的官僚养成所。但是一个人的到来改变了这种状况,他就是蔡元培,出示一组有关蔡元培的图片和文字,1917年他正式到北大任校长,从而对北大进行改革,成就了一段教育史上的佳话,可以说蔡元培成就了北大,北大也成就了蔡元培。出示油画北大教授,师:可以看出北大人才济济,这都是蔡元培不拘一格,礼聘人才的结果。(补充蔡元培三顾茅庐请陈独秀和大胆任用高中毕业但热爱哲学、造诣很深的梁漱溟、学贯中西通十几国语言、但思想守旧的辜鸿铭等故事,启发学生回答蔡元培的办学方针是什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同时使学生感受蔡元培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过渡:这些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以、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代表人物,他们又是如何改造国民思想、重铸国魂的呢? 3.重铸国魂(板书:
三、内容)
这部分主要通过材料分析法和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完成,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这个内容上,要强调前期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仍然在向西方学习,寻找出路,并解释民主和科学的含义,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在讲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时,强调两者的含义,并以祥林嫂和狂人日记为例说明旧道德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关于新旧文学主要通过两段诗歌作品来分析理解。
过渡:以上这些都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那么后期它的内容是什么呢?
以李大钊图片及其文章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说明后期内容传播马克思主义,并指出是向俄国人学习这一转变。
过渡:一份《新青年》,一场新文化。唤醒了一批新青年,开创了一个新时代。4.迈向新时代:(板书四:影响:)通过一组材料,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学生“我想,我说,我悟”的形式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全面评价新文化运动。
过渡:在那个封建专制和封建迷信思想还占上风的时代,猛烈地批判以孔子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新青年改造旧社会的药方,在今天我们这个民主法制不断健全的时代,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还有没有现实意义呢?导入追踪探究,新闻点击: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以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互相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接着,深入启发学生传统文化有哪些精华和糟粕,从而明确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同样对西方文化也应有所取舍。
过渡:20世纪的历史已经滚滚而逝,昔人已逝,但精神永存,他们的话语穿透时空,撞击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的心灵。
5.情感升华,以李大钊的《青春》做结束语,并配以背景音乐《扬帆曲》,渲染气氛达到高潮。
学生朗读: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激发学生爱国进步、追求进取的精神,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
三、课堂小结:以完成课堂作业(填表和选择)的形式让学生一试身手,总结本节内容。同时强调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中的作用,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面的发展。
四、课外延伸: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他们的认识水平,使课堂不断向课外延伸。1.社会调查(现代人对儒家文化的看法)
2.准备讲演稿(“民主”和“科学” 的口号,这两个口号在21世纪的今天是否过时了?)3.畅游书海,提供几本与新文化运动有关的书名,供学生课下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4.网上寻踪。提供几个较好的网站,便于学生查找感兴趣的资料。
秦皇岛开发区燕大附中李荣艳
2009年4月26日
第二篇:《生命生命》李燕荣教学设计
《19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苏邓教学点 李燕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弹”,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中三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准备】 1.课件。
2.搜集有关生命的名言。
3.收集有关像杏林子一样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的名人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谈话。交流珍惜生命的名言
一、揭题导入
1.刚才同学们交流了珍惜生命的名言,相信你们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9课,去寻求生命的真谛。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生命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细细感悟。1.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边读边想:课文关于“生命”讲了哪几个事例?
2.检查反馈
(1)课文讲了几个事例呢?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请学生将三个事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板书:飞蛾求生、香瓜子生长、静听心跳
(2)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把一段话读短,短到能用几个字来概括,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阅读本领。
三、精读课文,感悟生命
(一)自读“飞蛾求生”事例
1.请同学们自由读“ 飞蛾求生 ”部分,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思考:你感悟到了什么?可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2.学生反馈,体会情感。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1)学生汇报,读句子,说原因。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飞蛾求生的欲望?(挣扎、极力、鼓动、跃动)
(3)换词比较:
a.“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的幅度更大,更能表现出飞蛾奋力挣扎的情景,表达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强大的生命力。)
b.你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生读)
(4)想象说话:此时此刻,你就是这只握在作者手里的飞蛾,你会怎么想?
预设1: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逃出去。
预设2:再加把劲,我马上要逃脱了!我不能够在这里丧失自己的生命!我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呢!
预设3:我还要为这个世界多做点贡献,所以,我必须要逃出去。
(5)指导朗读。
a.(承接上面)师引读,学生齐读。b.刚才我们从关键词中读懂了内容,体会到了飞蛾求生的欲望。标点也是无声的语言,从这三个感叹号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谁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回扣课题。
小结:是啊,作者被这个小生灵顽强的求生欲所震撼,这就是──(生读课题)生命、生命。
(二)合作学习“瓜子生长”事例
过渡:平均寿命只有短短九天的飞蛾,竟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那普通的
香瓜子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1.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要求:(1)运用刚才的方法,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写写自己的体会。(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
(1)学生读句子,说原因。
(2)从哪些词语感受香瓜子生命力的强?(掉、竟然、冒出)
(3)竟然是什么意思?(没有想到的、出乎意料、不可思议的奇迹、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命力的顽强)(4)为什么作者不用“生”或“长”,要用“冒”?(“冒”字体现瓜苗顽强的生命力。)
(5)指导朗读。多么顽强的香瓜子呀!谁来读? 过渡:你还从哪里体会到它的顽强的生命力?
小结:环境恶劣,困难重重,但瓜苗仍然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这就是——(生齐读课题)生命 生命。
(三)学习“心脏跳动”事例
过渡:小小的生灵为了自己的生命做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呀!更何况我们人类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个事例,想想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震惊?
1.出示:“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1)令“我”震撼的是什么?(心脏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2)创设情境,感受心脏跳动:
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用手摸着你的心,静静地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你感受到什么呢?(心跳)你想说些什么?用文中的话说说。(出示:“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3)你想带着怎样的心情把这句话告诉大家?(高兴、自豪、激动……)
(4)请带着你的感受读读(指名读);想读的同学站起来读。2.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1)“糟蹋”是什么意思?(浪费、不珍惜)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在“白白地糟蹋”自己的生命?(生说现象)
(2)怎样叫“好好使用生命”呢?联系课文内容来说说。(3)比较句子: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要对自己负责。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第二句写得好,因为“必须”突出作者对生命负责的坚定的态度。)
(4)我们看看杏林子是怎样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出示杏林子的资料:
杏林子十二岁的时候,患上了一种非常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关节坏死,从十二岁患病到六十一岁去世,整整五十年的时间里,她都是在轮椅中度过。但是坚强的杏林子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只有小学学历的她凭着对生命的无限热爱,用这样的双手(出示图片)写下了80多部文学作品,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她组织成立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台湾100多万残疾人作出了贡献。她离世之后,家人根据其生前遗愿把躯体捐给医院供医学研究。
(5)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6)是呀,生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要向杏林子学习,必须对自己负责。这就是——生命生命
三、感悟生命,升华情感
过渡: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杏林子写下了了这样一段话。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四、布置作业:(任选两个)
1.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再体会体会。2.把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
3.课外阅读:杏林子《和命运较量》,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板书设计: 19 生命
生命
飞蛾求生
限
瓜苗生长
珍爱生命 静听心跳
价值无限
生命有
第三篇:《窗》教案李艳
《窗》教案 赣榆县初级中学 李艳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阅读小说,把握人物形象;(重点)
2、领悟小说蕴含的人生道理,试结合文章谈对真善美的感悟;(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预习,简简单单的一扇窗,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景象,这是为什么呢?透过这扇《窗》你又能看到什么?
二、作者、作品简介:
三、检查预习:
四、整体感知: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两位人物(近窗人和远窗人)透过同一扇窗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
3、既然是透过同样的窗口,两人看到的景象为什么不同呢?
4、哪个人看到的景象的真的?近窗人为什么要虚构窗外的一幅幅美景? [这美丽的慌言,让病人乙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增强与病魔抗争的信心。]
5、由此可见,近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近窗人面对病魔,不仅没有屈服,还不断用自己的力量给他人带来生活的情趣和勇气。表现了乐观、善良、热爱生命、心灵美好、高尚(从远窗人的角度)
6、面对这个窗口,远窗人的心情发生了几次微妙的变化?
明确:“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候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口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窗外一切?”
“为什么自己不应该得到这种机会呢?”——“紧挨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7、由此看来,远窗人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自私、冷酷、漠视生命、残忍
8、为什么用《窗》作题目?[一是病房里真实的窗,一是指人们的心灵之窗]
用心
爱心
专心
五、小结:窗既是病房的窗口,同时也是指心灵的窗口,两人看到景象不同正是因为内心世界截然不同。
六、拓展:通过这扇窗你又看到了什么?http://
七、作业:
八、板书:
近窗人 多姿多彩、充满生机 乐观、善良、热爱生命、心灵美好、高尚
对 比 用心
爱心 远窗人
单调、闭塞、死气沉 自私、冷酷、漠视生命、残忍
专心 2
第四篇:示范教案《计算机网络》李康荣
四川省第二十五届高校新任教师职业技能培训
试
讲
教
案
姓 名: 田 富 升 班 级: 15班 学 号: 20171543 送培院校: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二零一七年七月2014年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优秀教案”参评教案
课程名称:《区间信号与自动控制》
授课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 授课章节:第四章 区间信号控制 第三节 闭塞分类 课时安排:1节课 45分钟 授课教师:田富升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深刻理解闭塞的定义;理解行车闭塞法的基本含义与分类。2.理解半自动闭塞与自动闭塞的定义、设备与工作原理。3.了解平交道口的信号控制。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行车闭塞法的基本含义与分类;
三、教学难点:自动闭塞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方式
以理论讲授为主,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的方式开展互动,加强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
第三章 区间信号控制
首先回顾前面章节所讲的列控系统分类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2.轨道是否有电或者是否有电流流过?
通过一张图片,问学生是什么事件并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分钟左右,让学生举手回答,可能有以下情况:
对第一问:一种情况是轨道上有电流流过;另一种情况是轨道上没有电流流过„„
对第二问:大多数同学会答出是7.23温州动车事故„„
讨论中有可能出现继续提问:这个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避免;发生过后怎么办„„ 教师根据上述问题及其讨论情况开展点评,指出轨道电路与自动闭塞的使用,不仅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也同时解决了网络计算机的层次问题。第一分节 概述
1.区间信号控制的概念和目的
区间信号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行车安全,提高区间通过能力与行车速度为达到该目的,我们采用行车闭塞法,依靠闭塞设备来具体实现。顺势提出行车闭塞法概念。行车闭塞法:行车闭塞法从时空上可分为:空间间隔法和时间间隔法。空间间隔法是把铁路区段划分为若干个区间,用区间把列车分隔开、规定在一区间内同时只容许一趟列车运行,是我国铁路广泛采用的闭塞方法。
思考:为什么要使用行车闭塞法?(2分钟)原因(在同学们回答基础上归纳提出): 可以通过行车闭塞法提高运行效率; 可以通过行车闭塞法保障行车安全; 行车闭塞法更经济、合理;
第二分节 行车闭塞的形式
行车闭塞法从设备上可分为(我国采用的闭塞设备):电气路签(牌)闭塞、半自动闭塞和自动闭塞。
“为保证区间行车安全与效率,我们采取行车闭塞法,运用闭塞设备办理闭塞。电气路签(牌)闭塞、半自动闭塞和自动闭塞既指闭塞设备,又指具体的闭塞方法。”
1.半自动闭塞
半自动闭塞是我国铁路广泛采用的一种闭塞方式。采用半自动闭塞时,列车占用区间的行车凭证是出站信号机(线路所为通过信号机)的显示。
1.1半自动闭塞设备(1)闭塞机
采用半自动闭塞的区间两端车站上各设一台闭塞机,一段专用轨道电路和出站信号机,它们之间用通信线路相连接,用来控制出站信号机并实现相邻车站之间办理闭塞。
闭塞机包括电源、继电器、操纵按钮、表示灯和电铃等。
(2)出站信号机 出站信号机是指示列车能否由车站开往区间的信号机。
出站信号机不能任意开放,它受半自动闭塞机的控制。只有当区间空闲,经过办理手续后,出站信号机才能开放。
出站信号机既要防护列车区间运行的安全,又要防护出发列车在站内运行的安全。所以它既要受闭塞机的控制,又要受到车站联锁设备的控制,即受到双重设备控制。
这种表示方式称为“半自动闭塞”。提问:半自动闭塞有什么弊端?
根据学生回答,指出半自动闭塞的弊端:
当铁路的运量不断增大,要求进一步提高区间通过能力时,半自动闭塞也有它自己的局限性
当区间线路发生故障,钢轨折断时,半自动闭塞设备也不能作出反映并由故障导向安全。解决办法:
引出改进的表示方法——自动闭塞法,2.自动闭塞
首先解释前面提到的温州动车事故原因来引入本节话题 在解释原因之前首先回顾前面提到的轨道电路原理
当闭塞区间内无列车行驶时,电流会从电源经由轨道流经继电器,并使其激磁带动 接点,接通绿灯之电路(号志机立即显示平安通行)。
轨道电路
当有列车驶入闭塞区间时,电流改行经列车车轴,并不会流经继电器,继电器因失去电流而失磁,接点接通红灯之电路(号志机立即显示险阻禁行)。假若轨道断裂,轨道电路因此阻断,造成继电器失磁,同样的号志机亦会显示险阻禁行的讯息,仍可保障列车行驶安全。当列车驶离整个区间,继电器便会重新激磁,绿灯便会再次亮起,其他列车便可进。
当设有轨道电路的某段线路上空闲时,轨道电路上的继电器有足够的电流通过,吸起被磁化的衔铁,闭合前接点,从而接通色灯信号机的绿灯电路,显示绿色灯光,表示前方线路空闲,允许机车车辆占用。当机车车辆进入该线路区段时,由于轮对电阻很小,使轨道电路短路,继电器吸力减弱,释放衔铁,使之搭在后接点上,接通信号机的红灯电路,显示禁行信号。轨道电路的这一工作性能,能够防止列车追尾和冲突事故,确保行车安全。
轨道电路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能发现钢轨发生断裂。在充当导线的钢轨安全无事时,轨道电流畅道无阻,继电器工作也正常。一旦前方钢轨折断或出现阻碍,切断了轨道电流,就会使继电器因供电不足而释放衔铁接通红色信号电路。此时,线路虽然空闲,信号机仍然显示红灯,从而防止列车颠覆事故。
自动闭塞是由运行中的列车自动完成闭塞任务的一种设备。将两个相邻车站之间的区间正线划分成若干个小段——闭塞分区(其长度一般为1200~1300米),每个分区的起点设置一架通过色灯进行防护。
由于闭塞分区内钢轨装设轨道电路,因而能够正确反映列车的运行情况和钢轨是否完整,并及时传给通过信号机显示出来,向接近它的列车指示运行条件,行车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证。因为通过色灯信号机的显示是随着列车的运行通过列车自动控制的,不需要人工操纵,所以叫自动闭塞。课堂讨论:
(1)轨道电路发生故障怎么办?
(2)自动闭塞与前面讲的半自动闭塞有什么优点? 第二分节 自动闭塞分类 1.三显示自动闭塞
2.思考(2分钟):三显示自动闭塞与公路上信号的信号灯有什么异同? 根据讨论引出三显示自动闭塞:
目前,我国铁路上广泛采用的是三显示自动闭塞,它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灯光来指示列车运行的不同条件。
——前方闭塞分区有车占用
——前方一个闭塞分区空闲;
——前方至少两个闭塞分区空闲。
当线路上的钢轨折断时,由于轨道电路断电,继电器失磁释放衔铁,使信号机显示红灯所以能更好地保证行车安全。
随着列车重量、速度和密度的不断增加,三显示自动闭塞也已不能适应需要,在我国运输繁忙的铁路线上,将逐步采用四显示自动闭塞。此外,在今后修建的高速铁路上,也将采用这种闭塞方式。
3.四显示自动闭塞
列车在区间最好能一直在绿灯下运行,避免遇到黄灯而影响速度。当采用三显示自动闭塞时,两列车至少要间隔二个闭塞分区才能保证在绿灯下运行;
四显示自动闭塞:
——前方闭塞分区有车占用;
——前方一个闭塞分区空闲;
——前方两个闭塞分区空闲;
——前方至少三个闭塞分区空闲。
四显示就要间隔三个闭塞分区,其闭塞分区长度,定为适应低速列车的制动距离,并在三显示自动闭塞红、黄、绿三种灯光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黄绿显示。
四显示自动闭塞能预告列车前方三个闭塞分区的状态。要求高速列车按规定速度越过黄绿显示的通过信号机后必须减速,以便能在显示红灯的信号机前停车。而对于低速运行的列车来说,越过黄绿显示的通过信号机时,则不必减速。实际上对于低速列车来说黄绿显示的意义相当于绿灯显示,而对于高速列车来说是将两个闭塞分区作为一个制动距离来对待,将黄绿显示视为注意信号,在越过黄绿等后准备在红灯前停车。这样可以解决线路上以不同速度运行的列车的行车要求。
4.道口信号
铁路与公路平面交叉的地点称作道口(也称平交道口)。
随着铁路和公路运量的增加,在道口处发生的行车事故也不断增加。降低道口事故发生率,提高道口安全防护设备率是十分必要的。
1.道口安全防护设备的分类
(1).道口自动通知:指当列车接近道口时,自动发出报警通知,由道口看守员关闭手动栏杆
(2).道口自动通知与道口自动信号并用:用于有人看守的道口。该设备比较完善,在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都比较繁忙的道口,要安装此种道口设备。(3).道口自动信号:用于无人看守道口。当列车接近道口时,自动地控制设在公路上的道口自动信号机和室外音响设备,自动地使栏木关闭,列车通过道口后,自动地使设备恢复原状。
2.道口自动信号机的显示方式及距离
列车的制动距离比较大,一般机动车的制动距离不超过100米,二者相差悬殊。这要求禁止道口通行的信号显示,要求比公路道口信号机的信号显示更加明 显,且具有警觉性。
因此,禁止通行信号采用两个红色灯光交替闪烁方式。既与一般公路、铁路信号有区别,又有高度警觉的效果。允许通行信号用一个月白灯光来表示。灭灯时表示设备故障,自动信号停用。
机动车制动距离经计算小于90米,所以道口自动信号机的显示距离要求达到 100米。这是对“禁止通行”信号而言的,而“允许通行”信号要求更近些,达到50米即可。
3、道口接近段长度
目前,我国规定接近报警时间T为:单线或复线区段的道口T>40秒。根据列车接近报警时间和列车接近区段运行速度,就可按下式求出接近区段的长度L(单位:米)。
为了列车在道口的运行安全,按列车接近区段内运行的最高速度来确定接近区段的长度,一般为1200~1300米。
课堂教学总结:
教师在讲授完课程知识后,可以请同学们讨论研究自动闭塞的优缺点 自动闭塞的主要优缺点 优点:
1.可以同时有两个以上的同向列车占用,比其他闭塞制度提高了区间通过能力。
2.同时,由于轨道上全部装设了轨道电路,当区间有列车占用或钢轨折断时,都可以自动地使信号机显示停车信号,能够更好地保证列车在区间内运行的安全。缺点:
自动闭塞设备虽然比较先进,但比其他闭塞设备的初期投资大得多,因此,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六、总结
通过本次课学习,同学们可以学到: 1.从多个角度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自动闭塞; 2.掌握三显示自动闭塞和四显示自动闭塞的原理; 3.理解自动闭塞的优缺点;
4.掌握平交道口基本思想及具体操作过程。
第五篇:雨霖铃教案李春燕
雨霖铃教案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这学期我们也一直徜徉于诗的园林,在“国风”粗朴而纯美的乡野民声里结识了散璞玉之辉的“诗经”,在屈原浪漫而深沉的情感激流里邂逅了纵日月之光的“离骚”。我们的心灵之谷还回荡着李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铿然之音、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的苍凉之叹。今天,我们又将在这瑰丽的园子里摘取另一朵奇葩----宋词,并把我们关注的目光投向一个“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杰出词人---柳永。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回到宋朝,聆听“宋元十大金曲”之一—《雨霖铃》。(板书标题)
二、作者简介:
鉴赏诗歌讲究知人论世。通过预习,关于柳永同学们了解多少呢?对于作家,我们需要关注五个方面:名、时、地、评、作。简单的看一下柳永。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应在家中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有《乐章集》传世。(课件展示:作者介绍)
三、解题:
《雨霖铃》这一词牌,本来是唐代教坊大曲,一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到了斜口的时候,霖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大家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回、凄楚欲绝的情味。
四、听读诗歌,感受诗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诵读是我们学习古代诗文的魔杖。下面请同学们课文录音,注意读准字音,读清节奏,体悟本词的感情基调。(课件展示:听读课文,完成两个任务:读准字音,读清节奏;体悟本词的感情基调。)(放录音、课件展示划分好节奏的全文。)
从刚才的录音朗读中,同学们发现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吗? ——低沉、哀婉、悲伤、凄清。我们应该把这种情感体现在诵读中。(我们如何把这种情感体现在诵读中呢?)比如:① 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② 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④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⑤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⑥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可找学生个读,示范,读出的地方要予以肯定,没有读出的地方教师加以补充)(以主人公身分朗读方式的指导应把握这几个句子:①“都门帐饮无绪”应读出心痛和惆怅;②“留恋处,兰舟催发”应表现出主人公对催发人的埋怨,此时两人难分难舍,你偏偏不断催促,怎不让一对有情之人更生哀怨?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到最深之处,朗读者应自觉进入角色,读时略带哭腔。)
五、读懂诗意,理清“诗路”:
读准字音,读清节奏仅是诵读的第一步,诵读的高妙之处在于读出情感,而读出情感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之上。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思考下列问题:(或用课后题)
(1)概括这首词的内容(此问题可省去,或移至听读课文处),找出贯穿全诗的线索。
(2)从时间的角度,这首词的层次该如何划分?每层写了什么内容? 同桌间可相互讨论,时间为五分钟。(课件展示:问题)
好了,同学们,这首词的内容是?——在萧瑟的秋天里,词人和他的红颜知己伤心的告别。“伤离别”是贯穿这首词的情感线索。作为“宋元十大金曲”的《雨霖铃》历来被认为是抒写离别之情的典范之作。
从时间的角度,可分为别前、别时、别后三个阶段。分别前是“寒蝉—歇”,重在写环境,营造凄楚悲苦的氛围;分别时“执——阔”重在描摹情态,难舍难分的离别过程;分别后是下阙,重在刻画心理,孤清冷落的别后情景。(课件展示:别前:凄凉悲苦的离别氛围 别时:难舍难分的离别过程 别后:孤清冷落的别后情景)
简言之,词的上阕描写的是离别时的实际环境,是眼前所见之景,下阙则是离别后的想象之景。这种手法我们称之为是:虚实结合。(课件展示:虚实结合)
六、品言悟象,涵咏诗情。
词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冷落清秋的景色中抒发他离别的伤感之情。离别,不是“别时容易见时难”,而是“相见时难别亦难”。这本是柳永在彼地的个人情感,却让世世代代的读者为之动情,为之流泪。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组内合作交流,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最能传达出作者情感的诗句并加以赏析,告诉我们美在哪里。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一会儿以组为单位起来发言。(课件展示:合作交流及问题)答案不止一个,机会不容错过,谁来答疑解惑。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美在哪?)美在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来渲染气氛,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简单分析一下)
1)起首三句写什么?是情?是景?(写景)
明确:对。写别时景。点明季节、时间、地点和事件。勾勒了一个情人离别的典型环境。
2)地点呢?(长亭)时间呢?(晚上)季节(秋季)提到秋季会有怎样的感觉?(萧瑟)
明确: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受,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2 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所以,起首句已给全诗定下了基调:“凄切”。
(请同学们注意他赏析诗句的方法:意象、手法、情感、景物)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你怎么来看待这句的意境美?(引导学生发言)
明确:这句写情态。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美在用白描的手法,极为传神地写出了千言万语又无言以对,泪眼相看,难分难舍,情意绵绵的眷恋之情。这位同学用生活中的经历想象一下生活中这样的经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首先,我认为这句话生动地刻画了离别时两人恋恋不舍的情态,很是传神。另外,作者在这里“无语凝噎”的描写极能打动人。试想,在这样一个离别的时刻,“无语”明显要比互道珍重的效果好得多。白居易有“此时无声胜有声”,苏轼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和这一句堪称异曲同工之妙。)
文学的魅力在于细节的真实,这是一处经典的细节,值得我们用心品味。这句写情态。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同学们想象这副画面:登州离开之际,两人相对而立,执子之手,泪眼婆娑。是“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也既然这么不舍得,那词人为什么要离开呢?也许是统治者不欣赏,也许是迫与生计。总之是不得不离开。古往今来恋人离别都是一样的。所以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美在展现了一个别后的暗淡景象,衬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情人相见之无期,充满无边无际的离愁之恨。
“千里烟波”让人联想到烟波缥缈的江面,想到江面上的一叶孤舟;黄昏已过,暮色沉沉,诗人正像在黑暗中前行,前途不定;空有望不到边际的辽阔楚天,却不知道下一步该走向哪里。诗人的这种忧伤、无望、彷徨的复杂心情,跃然纸上。
教师明确:江面上,轻烟笼罩,浩淼空旷,傍晚的云气重重地下压,所以是沉沉的暮霭。给人一种压抑、郁闷的感觉。还没有离别,便想象行程遥远,空旷广漠中充满着漂泊无依的愁绪。想到从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阴影。这句要读出苍茫、孤独味来。
(4)“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位同学选择是最后一句。)别后天各一方,即使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与我也形同虚设。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恋人离开,百无聊赖。正可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有一种“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无奈与孤寂在里面。以问句作结,引人思考,余味无穷。
(5)重点探究: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句被词评家贺赏称为 “千古俊句”,后来竟成为苏轼相与争胜的对象。那么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
1)(从景情关系考虑)词中有画,景中含情。请同学们想象画面:一舟 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联系特定情境,画面出现在酒醒之后,离人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帐饮时已然无绪,更何况酒醒之后?诗人此时,前晚“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的留在心上,而前路是“千里烟波”,继续前行离爱人越来越远,可以想见他的心情。酒醒亦即愁醒。
2)(从意象考虑)在此句中词人写到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同学们给合之前所学,讨论3分钟,谈谈看法。
教师明确:关于酒: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别。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现实也罢,“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兵收河南河北》)哀时——曹操为功业人才而愁,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短歌行》)愁时——李白失意官场,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苏轼也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思念丈夫时,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声声慢》)王维送别元二,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关于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关于风: 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总结:柳有“留”意,残月西挂,伊人不再,晓风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酒”无味,“柳”留人,“晓风”秀丽,“残月”凄迷,作者的心却是悲苦的。
(小结)通过分析,我们无论选哪一句,都能体味到柳永那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的相思苦和离别情。写离愁别绪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题材。显然,本词脍炙人口不是以题材取胜,而在于它能够“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把“自古伤别离”和“冷落清秋”的景巧妙地结合,把“千种风情”和“良辰美景”巧妙结合,相互穿插,情景交融。(课件板书:情景交融)
七、总结扩展(整体回顾,强调情与景的关系):
词的上阙在凄凉环境的衬托之下,写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状。下阙设想远别后的思念和久别后的凄清。全词既写了眼前的离情,又写了未来的伤感。处处以景物衬托离情,情景分合,景为情设,而“一切景语皆情语”,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济。在情与景的交融中,演绎了一曲凄婉缠绵的离别之歌。
八、拓展应用
师:词还有个别名,大家知道叫什么吗? 生:“诗余”
师:对,“诗余”。可见诗词本是一家,那么大家能不能选取《雨霖铃》中的意象,把这首词改写成诗呢?试试看吧!示例1:
别佳人
帐饮都门外,相望兰亭边。凝噎留意处,执手望泪眼。晓风杨柳岸,良景徒虚年。纵有千番情,更与何人言。
示例2:
长亭别
寒蝉凄切骤雨歇,执手相望语凝噎。杨柳晓风残月夜,那堪冷落清秋节。
生:(创作,展示)师:(交流,评点)师:(总结)
我曾在《忆柳永》中这样写道:“忍把浮名换浅唱,只为儿女道情长。烟花巷陌君常在,倚翠偎红平生畅。奉旨填词无冕王,井水歌罢美名扬。多情最是雨霖铃,至今想念柳七郎。”(课件展示:“《忆柳永》”)什么是经典呢?我想应该是指那些历经时光打磨和岁月淘洗而依然名之为典范的作品。一曲雨霖铃,千古离别情。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吧!读这首词,字里行间弥漫的是柳永说不尽的离别情,道不尽的相思苦。在这样的经典里沉醉千年又何妨!让我们投入地走进《雨霖铃》,用我们的深情诵读向那位伟大的词人柳永致敬吧!(师生齐读)
九、布置作业
阅读柳永的《蝶恋花》,思考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鉴赏短文。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