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李商隐诗二首》教案[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22:0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优秀教案:《李商隐诗二首》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优秀教案:《李商隐诗二首》教案》。

第一篇:优秀教案:《李商隐诗二首》教案

优秀教案:《李商隐诗二首》教案

李商隐诗二首

教学目的:

1、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用典的特点,领会诗歌朦胧缠绵的意蕴和感时伤怀的情感基调。

2、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3、引进比较阅读篇目,培养诗歌鉴赏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从诗歌的语言、结构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结合李商隐其人了解其诗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结合学生的自主讨论。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二、知人论诗。

公元812年,在河南省获嘉县县衙的府第内,李商隐诞生了。父亲李嗣正任获嘉县县令。三年后,李嗣受聘为浙东观察使幕僚。李商隐的童年时代便在获嘉至江浙一带度过的。李商隐注定是一个悲情的诗人,李家从商隐曾祖父起,一连几代都过早病故。终于,在商隐十岁时,父亲在幕僚任上过逝了。孤儿寡母扶丧北回郑州,由于多年未回故乡,虽在故土,却情同外来的逃荒者。李商隐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就写道:“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姊文》)。或者正是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赢文弱,形成李商隐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公元829年,也就是唐文宗太和三年,李商隐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来到长安,谒见了当时朝廷里的权贵令狐楚,很受赏识。令狐楚将他聘入幕府,李商隐开始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次幕僚生活。其间,令狐楚亲自指点李商隐,教他写今体文。李商隐二十三岁那年,公元835年,李商隐上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他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李商隐一生中留下了众多的《无题》诗,而最为人们所知,也最荡心动魄的《无题二首》即完成于此时。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烛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听朗诵)

提问:从朗诵与诗歌中,大家能感受到的《无题》的整个情怀与氛围是怎样的?

明确:玉谿生的这首《无题》,全以首句“别”字为通篇主眼。江淹《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黯然”二字,也正是玉谿生此诗所表达的整个情怀与气氛。在古代,即使是盛唐这样一个繁华的朝代,音信依然是不便的,于是出门在外,情人分离就酿成了浓浓的情思,更何况李商隐这时的这种情思并不仅仅是距离的远隔,死别是痛苦的,而生离却更胜死别。于是李商隐张口一吐便出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千古名句。春蚕自缚,满腹情丝,生为尽吐;吐之既尽,命亦随亡。绛蜡自煎,一腔热泪,泪而长流;流之既干,身亦成烬。

然而,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都是昨日旧事,“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一个“改”字,传达出的是青春不再,逝水常东的悄然心惊。其苦情密意,全从一个“改”字传出。而“寒”字也是苦心营造的,此寒,如谓为“心境”所造,月光本无所谓冷暖,但在作者眼中,满眼尽是离情别绪,因此,看到的月光,也便寒冷了。李商隐到了晚年,还设法在长安约见了宋华阳。

公元837年,在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的帮助下,李商隐进士及第,但也就是这一年的年底,令狐楚病逝了。李商隐一生的悲剧从这一年正式拉开了帷幕。

第二年的春天,李商隐投奔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当了幕僚。王茂元爱商隐之才,将最小的女儿嫁给他。这时,李商隐26岁,婚后感情殊好。李商隐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亦为之辛酸。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当时朝廷内部的朋党斗争十分激烈,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和以牛僧儒为首的牛党史朝廷里的两大对立的势力。令狐楚父子为牛党要员,王茂元被视为亲近李党的武人。李商隐转依王茂元,在牛党眼里是“背恩”的行为,从此令狐家的人对李商隐不满。党人的成见,加以李商隐个性孤傲,他一直沉沦下僚,在朝廷仅任九品的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和闲冷的六品太学博士。为时都很短。从大和三年踏入仕途,到大中十二年去世,30年中有20年辗转于各处幕府。东到兖州,北到泾州,南到桂林,西到梓州,远离家室,飘泊异地。李商隐最后一次到梓州作长达五年的幕僚之前,妻子王氏又不幸病故,子女寄居长安,这就更加重了精神痛苦。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怀念她:《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所深爱的人走了,花园里花瓣四处飘飞。一个“乱”字,把作者的心情和自然景象有机的组合。厮守多年,原盼着白头偕老,但佳人却先于自己撒手西去,这如何令作者不心乱。“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两局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写落花乱飞的情状。前者着眼于空间,写落花无处不在;后者从时间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不仅如此,关键在“斜晖”二字,夕阳西朝下的落花,更表现了诗人伤心,烦乱的感受。

逢着美景良辰,则怀念当时欢爱,而无时无刻不悲悼,见一花一草也要寓意兴悲,自此以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李商隐还有一首七夕那天写的《曼倩辞》也是悼念亡妻的佳作:

十八年来堕世间,瑶池归梦碧桃间。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觑阿环?

在李商隐生命的最后一年,也就是他46岁的时候,他写下了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首诗,也是最难懂的一首诗,却又是后世读诗之人最喜欢读的一首,这便是《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听诵读、齐读)

提问:大家想象,这首诗是为什么写的?

明确:“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有人认为是为名为锦瑟的侍婢而作的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有人也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或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也有的以为其诗是诗人回顾反思平生遭际之作。不论这首诗是为什么写的,但读者们的共识是这是一首好诗。提问:“锦瑟”是什么?

明确:一种乐器。一般在唐代,分为三种:17弦、25弦和五十弦的。我们前面学过一个成语“胶柱鼓瑟”说的就是这种乐器。

提问:谁能进一步谈谈,首联中作者在感叹什么?怎么看出的?

明确:起联两句,“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不是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

李商隐诗的一大特色就是用典,《锦瑟》的颔联和颈联就是连续的用典,那位同学可以说说这四句用了哪些典故? 明确:庄周梦蝶——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齐物论》

译文: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庄周与蝴蝶是应该有所区分的。庄周梦蝶,蝶梦庄周,这就是事物的区分和变化。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

望帝啼鹃——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东海鲛人——《太平御览》卷803引《博物志》云:“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东海有鲛人织水为绡坠泪成珠。有一次一个鲛人出来玩,住在一个农民家里,住了几天这家人的米吃完了,于是农民就要去变卖东西,这个时候鲛人另农民取一个碗,坠泪成珠。这个典在陆游的钗头凤里也有“泪痕红浥鲛绡透”。

暖玉生烟——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提问:这四个典故,和锦瑟有什么关系?

明确: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我们读唐人诗,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觏。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玉溪此处,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不论后人的评价里,《锦瑟》是悼念亡妻还是思念宋华阳,抑或是自己身世的感伤。从这首律诗里后人可以读到的是爱慕、是执著、是哀思、是叹惋。于是,尾联收拢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

三、布置作业。

1、背诵《锦瑟》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齐背《锦瑟》

二、李商隐的咏史诗。

李商隐虽然在他短暂的四十六年的人生历程中仕途一直不得志。但他依然是一位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的诗人,他的各类政治诗不下百首,在其现存的约六百首诗中,占了六分之一,比重相当高,表现了李商隐积极的用世精神。李商隐作了泾元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和女婿后,在开成三年(838),商隐赴京应博学宏词科试,落选后回到安定,也就是泾州,登上了城楼有感,写下了千古流传的遣怀诗《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州。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听诵读)

提问:读完这首诗,大家觉得写得最好的是哪一句? 明确:颈联。

提问:从诗歌中,大家读出了作者要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既怀着恬淡的心情,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首二句写景,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三、四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作者应博学宏词科试而名落孙山,其心境与贾谊上书未售,同样萦纡抑郁。王粲避乱至荆州,依刘表;作者赴泾州,入王茂元幕,都属寄人篱下。用两位古人的古事,比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心情,取拟于伦,十分贴切。这是第一层。五、六句抒露志趣和抱负。作者的遭遇虽然困顿,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损。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范蠡佐越王勾践,“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见《史记·货殖列传》)。意谓,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但等回天撼地之日,旋乾转坤之时,头飘白发,身入扁舟。永忆江湖,即怀淡于名利之心;欲回天地,即抱建立功业之志。两者似相反,实相成。这两句诗,既洒脱,又遒劲。这两句诗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才志之士的积极向上思想,既怀着恬淡的心情,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这是第二层。七、八句借庄子寓言表示自己敝履功名利禄,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秋水》

这两句诗,既阐明自己没有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胸次光明磊落,淡泊宁静,为上面“永忆江湖”句提供有力的论证;又表示对世间一切恶浊事物,睥睨蔑视,决不妥协容忍;还尖锐地批判那些捧住权位不放的禄蠹,对他们尽调侃奚落的能事。据近人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作者应博学宏词试被摈,是由于牛党的打击,诚如是,这句诗乃是有的放矢的。这是第三层。

唐代后期,许多皇帝不重求贤重求仙,希企长生。李商隐一再予以冷嘲热讽。《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借贾谊宣室夜召一事,加以发挥,发泄了对于皇帝不识贤任能的不满。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安史乱后,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败,李商隐对玄宗的失政特别感到痛心,讽刺也特别尖锐。如《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诗中每一联都包含鲜明的对照,再辅以虚字的抑扬,在冷讽的同时,寓有深沉的感慨。(诵读、范读)

提问:《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明确: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提问: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明确: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提问: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明确: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提问:“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明确: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提问: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明确: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

提问:颈联在艺术表现手法有何特点?

明确:对比

提问: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

明确: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提问: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

明确: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提问: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

提问: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

明确: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提问: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

明确: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

提问: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何况自己心爱女人,但“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讥讽之意愈明。

三、布置作业。

1、背诵《马嵬》

第二篇:李商隐诗二首学案

第二单元 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

第七课 李商隐诗二首

无题

(一)(课时1)

【目标引领】

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问题激疑】 作者是怎样抒情的?

【自主探究】

1.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因牛李党争,处于夹缝之中的李商隐终生任途坎坷。为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其“无题”诗以爱情为题材,深情绵邈,历代传诵不衰,但诗旨隐晦曲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元好问有“诗人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叹。其诗精于用典,色彩瑰丽,寄托遥深。2.牛李党争与李商隐:

牛李党争源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一次科举考试。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应试举子牛僧孺、李宗闵进行打击,因为他们在试卷中严厉地批评了他。由此,李吉甫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结怨,这笔恩怨后来被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继承了下来。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领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在数十年中互相攻讦,争斗不休,成为晚唐政治的一大矛盾。李商隐最初的府主令狐楚属于“牛党”,在他的帮助下,李商隐步入政坛。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协助李商隐中了进士。在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并受到其赏识,娶了他的女儿为妻。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成员。这桩婚姻使他被牛党视为李党中人。令狐绹尤其厌恶他,认为他忘恩负义。令狐绹后官居高位,李商隐的仕途短暂而坎坷。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些外派官员的幕下供职。事实上,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得势,李商隐从来没有机会晋升。

【合作解疑】

1.你认为诗中的男主人公是否是诗人自己?

2.与《长恨歌》那种内容十分明确的爱情诗相比,这种含混朦胧的作品的长处与短处各有哪些?

3.能否再举出几首具有朦胧美的诗作?

【精讲点拨】

首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聚。“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时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凉风习习。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萦绕着宁静浪漫的温馨气息。句中两个“昨夜”自对,回环往复,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概。“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地点:精美画楼的西畔,桂木厅堂的东边。诗人甚至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的环境来烘托。在这样美妙的时刻、旖旎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诗人只是独自在心中回味,我们则不由自主为诗中展示的风情打动了。

颔联写今日的相思。诗人已与意中人分处两拨儿,“身无彩凤双飞翼”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恨自己身上没有五彩凤凰一样的双翅,可以飞到爱人身边。“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相知之深:彼此的心意却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息息相通。“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统一在一体,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此联两句成为千古名句。

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营射覆蜡灯红”是写宴会上的热闹。这应该是诗人与佳人都参加过的一个聚会。宴席上,人们玩着隔座送钩、分组射覆的游戏,觥筹交错,灯红酒暖,其乐融融。昨日的欢声笑语还在耳畔回响,今日的宴席或许还在继续,但已经没有了诗人的身影。宴席的热烈衬托出诗人的寂寥,颇有“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凄凉。

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可叹我听到更鼓报晓之声就要去当差,在秘书省进进出出,好像蓬草随风飘舞。这句话应是解释离开佳人的原因,同时流露出对所任差事的厌倦,暗含身世飘零的感慨。

【知识建构】

昨夜——现在——最初相识——这时

情景叙写上常打破时空次序,虚实结合。

【巩固训练】

(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拓宽延伸】

李商隐诗歌阅读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论。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无题

(二)(课时2)

【目标引领】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诗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

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问题激疑】

这是一首什么体裁什么题材的诗歌?

【自主探究】

1、从诗的内容、形式上来说。这是一首什么诗?

2、从那里可以知道这是一首离别诗?

3、既然是离别,那是在什么季节呢? 从那里可以看出?

【合作解疑】

5、这是一首写春末的离别时,那么是谁与谁离别呢?

6、恋人相别肯定是舍不得的,因为相见困难所以肯定是要思念着对方的,那么思念到了什么程度呢?

【精讲点拨】

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

比喻:相思好像蚕丝一样直死才尽,思念之泪好像蜡炬一样烧完才干 双关:“丝”谐音“思” “烛泪”亦是“相思泪” 原意:比喻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无尽的思念 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歌颂无私奉献的精神)

2、分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晓镜”一句:早晨对着镜子梳妆,发现镜子中鬓角的头发白了。为什么? 因为思念对方。

“夜吟”一句:担心对方夜里吟诗感觉寒冷。

夜里对月吟诗是多么风雅的事,为什么会感觉寒冷呢? 因为孤单、寂寞、思念 板书:彼此牵挂

3、这两个人是这样的思念对方,却又不能相见,是不是住的地方相隔很远呢? 不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是仙山,怎么有“蓬山”呢?难道他们像牛郎织女一样? “蓬山”这里指对方住的地方,“无多路”说明不远。既然不远,为什么不去看对方呢? 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诗中没有明说。(板书:相见难)既然项艰难,又思念着对方,怎么办呢? “青鸟传书”

11、小结

这是一首著名的爱情诗,主要表现了恋人离别时的忧伤痛苦,抒发了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并表达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由于李商隐个人遭遇的不幸,他所吟咏的诗就显得格外复杂深沉,委婉含蓄。

【知识建构】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度。开头从相见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痛苦难堪的真情;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九死不悔;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苦苦思念;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

2.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法的配合使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

3.婉曲柔密的风格。全诗感情强烈,但没有外露的句子,而是用委婉绵柔的形式来吐露,或用残春季节的暗示,或用残春蜡炬表现,又用神话假托,呈现婉曲柔密的风格特点。4.艺术风格。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巩固训练】

(山东卷2014年)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拓宽延伸】

千古绝唱——解读李商隐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心底的情谊,随时间地流逝渐渐地深埋;心中的遐想,化作纷飞的落叶成为永恒; 眼中饱含着泪水,注视着一望无际的天空。他,长长地呼了一口气。最美的时光已经过去,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他而显得多余„„微弱的烛光下,一张消瘦的脸,惆怅的目光,失落的神情。

他的一生,就是为情而奔波着„„ 他就是李商隐,李商隐他生在晚唐,此时唐朝逐步的走向没落。著名的唐诗“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李商隐的命运要悲惨得多。论才学,他们三人不分伯仲,可是天嫉英才,让他出生在晚唐,这样,他又显得卑微许多。“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朝的光辉早已暗淡下去。他,只能面对着黑暗的现实,在冥冥的主宰里“苦中作乐”„„

他的出生,是个不幸。“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家境寒微,使他没有童年的快乐,没有儿时的美好。自少年时代起,就要“拥书贩春”,养家餬口。面对这不公的命运,他也曾悲叹道:“生人穷困,闻见所无。”面对这种种的不幸,他也知道,在这适逢的乱世,只能奋斗。

可是,时代没有给他腾达飞黄的机遇,也没有赏赐他高官厚禄,接踵而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他“厄塞当涂”,屈沉使府,“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的一生,看来就是一部悲剧。

对于常人,可能早就因为这些而崩溃。可是李商隐却在这重重的不幸中振作。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高官后禄既与他无缘,他便放弃这些世俗的东西,去追求更深的境界。即使没有翻手为云,覆掌为雨的权力,也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不止有出仕这一条道路。正是因为他这一变故,让他成就了非凡。没落的晚唐,没有李商隐这么一位大官,却有他这么一位伟大的诗人,也算是一种欣慰„„

他的诗,与众不同。里面没有那些为国伤感的字眼,也没有那些战乱纷飞的画面。在千篇一律的诗卷中,这也是黑暗中的一点星光。他走遍大江南北,尝遍人情冷暖。这些给了他无比的神韵,写出了一篇篇旷烁古今的名篇。一个“情”字,概括了他的全部,他的诗全是为“情”而诠释。“情圣”用于他身上实在是恰倒好处。

也正是他那微妙却坎坷的人生经历,给了他具大的灵感。悲惨没落没有离开他一刻,美满幸福他也曾拥有过。不管这一切的一切仅犹如指间一瞬,也是他自己的回忆,或美好,或悲伤。他的诗,就是记载着这一切的一切。他的人生也就是走的这么一条悲惨的路。

生活越是凄惨,命运越是不公,越是给他的诗注入了情感。这让这千古“情圣”来得更名副其实。仕途颠沛,妻子早亡,给他的压力何其之大?可他却用于诗中,给他的诗带来了一种不能言语的魅力。

上天是不公的,给了他许多的磨难;上天又是公平的,给了他一身的才情。一个人不会是完美,李商隐也一样。他过于执着于对妻子的爱。妻子死后,一直闷闷不乐,作品中也散发这忧郁的气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首经典的无题诗,带给人们遐想,也抒发了他郁闷的心情。此情永久保留,他对妻子的情深义重,后人景仰。对后人来说,李商隐的成就自然在于诗。但不论从个人际遇和性格,还是从他所处的那个风雨飘摇的大唐,李商隐的吟唱已然全无盛唐气象,唯有惋歌的尾音。可就是这种哀伤的色调,让后人的心里为之一震。

暮秋独游曲江,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除了悲惨,他走的道路也甚是复杂。年轻时投靠令狐楚,得到提携。风光一时却在仕途中一次次的失利,走投无路他却做了他人生中最大的蠢事——投奔了节度使王茂元,没多久成了王茂元的乘龙快婿,他也陷入尴尬。他抛弃了自己的誓言,背叛了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令狐楚,便夹在了明争暗斗的牛李两党之间。在其他人眼里看来,他前后反复,牛李两党都当他如墙头草。这是他人生的失败。

终于,伟大的诗人在他45岁时郁郁而终„„

他的人生不是成功的,因为他没有选择最好的路;可他的诗篇却是无暇的,这也没有人可以否定。李商隐就像项羽,在人们的心里,虽然褒贬不一,但却没有人可以抹杀他的成就。

他,作为诗人永远是伟大的,不会因为任何事而改变。千古情圣在没落的晚唐独唱情歌,孤独的走着自己选择的“路”,含着泪,留下了一篇篇千古绝唱。这份“情”,即使已度千年,却一直保存着它的新鲜。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诗篇,留给后人吟诵,留给后人思考„„

此情可待成追忆

爱上李商隐,是因为那首难懂的《锦瑟》,那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千年前的哀怨透纸而出。

我见了柳三变的多情,苏东坡的专情,元稹的痴情,但最深情者,平生所见,唯有义山。那个写“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来寄托对亡妻思念的李商隐;那个低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李商隐;那个浅唱“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惆怅失落的李商隐;那个“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李商隐。

深情二字,是义山诗的特点。刘熙载言义山的诗“深情绵邈”,张采田则云其诗“哀感沉绵”。

义山的一生,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于心,发为诗句。唐代有诗人在其诗《哭李 6

商隐》中说:“虚负凌云壮志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一生襟抱未曾开。李商隐年少时的才华为令狐楚所赏识,于是提拔他,他的仕途一度很顺畅,但令狐楚死后,他在政治上失去了依傍,于是娶了王茂元的女儿,从此,陷入了牛李两党的斗争中,他本无意介入,却无奈造物弄人,背上了“忘恩负义”的骂名。

浮生若梦,透过泛黄的纸页,仿佛可以看见千年前那个落寞的李商隐身着一件青衫端坐于窗前,在明月清辉的映射下轻吟:“直道相似聊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锦瑟》是李商隐罢官后,退居郑州病逝之前所写的绝笔诗,回首一生遭遇,感伤身世,寄托情怀。诗人身世的悲怆,理想的幻灭,爱情的悲剧,人生路途的迷茫和无穷的遗恨,一并括在诗的形象之中,拨动了我们的心弦。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深情唯有李商隐

这个诗人,他唱不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因为他没有李白的豪情;这个诗人,也喊不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因为他没有高适的气魄;这个诗人他更吟不出“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因为他没有王维的那份空灵。

又是这个诗人,他没有柳宗元的傲骨去孤舟蓑衣钓江雪,也没有杜甫的胸襟饿着肚子吹着风雨还在思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更不用说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悻名”了。他有的只是带着“江上几人在,天涯独棹还”的萧瑟,静静地感叹“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他喜欢用典,还透着几分朦胧:“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不熟悉唐史的人,很难读懂其中的意思。其实他是绕了一大圈,在讥讽晚唐的皇帝为了长生不老而请方士炼丹,最后往往事与愿违,一吃就死了。七拉八扯地讲了一大堆,原来还是首政治讽刺诗。

这个诗人连他身上都散发着“红楼望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的忧郁,但他偶尔也会“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地乐观一下,给他绮丽而灰暗的一生,留下了为数不多的几道阳光。

他的诗像“飒飒东风细雨来”一样的柔软,可偶然地竟也会像李白、高适那样,喷出一句“心断新丰酒,销酒斗十千”。虽然说,不可否认的,这半丈豪情中,还有一半他那特有的忧伤,但终究他不用一寸一寸地发牢骚了,对于他来说这已经是很豪放的了。

他的诗总是幽幽怨怨的。他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更象是一首五律的颈联,而他却在这里嘠然而止,只留下了一声长长的叹息。他在叹息什么,叹息他那夹在两个党派之间,最后落得个里外不是人的一生?或者„„

精彩段落:

(一)一直觉得,诗就如同白矾一般,可以沉淀出心灵的浮躁和粗陋。我们的周围早已纷繁喧嚣,只有在诗的和风细雨中才能找到静谧的处所,可以让我的心绪得以舒展,创伤得以抚慰。而李商隐是众诗人中最能以情动人的。

被解读了千百年,被误读了千百年,被狂热的追逐了千百年,被冷酷的批评了千百年。

只有李商隐,千古诗人第一奇,让爱者爱之,恨者恨之,却无人解之。我是决对不会来“搬弄”义山和他的诗句的。不敢也不能。对李商隐是由衷地,才气凌人,说你所不能说,道你所道不明,想你说从未想。李商隐用他的笔勾勒了一个神秘而奇幻的世界,一个旁人永远走不出的迷宫。

(二)我暗叹你苦苦地执著于这风雨飘摇的乱世,然而啼血一叹“古来才命两相妨”,却将你的耀眼光芒和着“一把辛酸泪”共同淹没在朋党之争的喧嚣中,埋藏进风烛晚唐的冷漠里,终于竹死桐枯。盛唐气魄不再,你吼不出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语;夹在牛李党争的细琐中,你体味不到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当一个盛世的黄昏降临,你只能长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当一个朝代的秋天飘然而至,你在“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慨叹中昏昏欲睡。十七岁的你已少有才名时,尚可以挥洒“雏凤清于老凤声”的骄傲,然而十年一瞬,百年一念,“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是不是你对人世间终也不悔的执著与悲鸣?

(三)“伶伦吹裂孤生竹,却为知音不得听”,千回百啭之中,你的知音却在何处呢?可笑腐鼠争食,朋党夺势,暮秋的冷雨将你与那片污浊相隔,却也隔绝了尘世。你用绝世的才情为自己建造了一座精美绝伦的园林,其中的隔景布障,便是你的诗也如迷,诗也如画;园里的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又是你的诗典传神、信手拈来;还有那朱漆琉璃瓦、玉树云母障,色彩斑斓,却是愈暖愈奇、愈繁愈冷,将一个昏暗的“愁”字,染遍千般颜色、万种风情。在你的笔下,一行清泪也要“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而那凄清愁苦、孤寂断肠的《无题》诗中,却尽是“画楼”“桂堂”“蜡灯红”“彩凤”“灵犀”“春酒暖”这般浓艳华丽的色彩;连那优雅清丽的“一树碧”却也碧得无情„„这彩虹幻灭般的失落与惊醒,怕是比那铺天盖地的一唱三叹更能昭示你深埋于心底的惆怅与彷徨吧。

(四)45年的沧海桑田,凝成的仅仅是几案上那两册发黄的诗稿与文集?呵,岁月殆人啊!那个当庭高咏语惊四座的少年哪去了?那个酬唱四海才情干云的青年哪去了?那个被朋党排挤如一只无辜待宰的羔羊却不屈不馁坚毅地走下去的壮年人哪去了?

枕畔寂寂,那个时刻,你无意中发现,透过茅屋窗口照射进来的那一缕缕阳光,分明是柱柱闪亮的琴弦,你多想健朗地站立起来,去把阳光静静地弹拨,让远方的友人听见,你还有歌声,多年来从未更改的那种歌声。你还想走出屋去,面朝青天再磕个响头,给天上的高堂老母,给有恩提携的令狐楚师。如果可能,你还想再到汴河边去,独立皋头,看点点致远的渔帆,看汀上翔集的飞鸥,你还要为此焚几页诗稿抛入水中,给江天寄语些什么。

这是公元858年的冬天,你终还是闭上了眼睛,脸上带着多年未见的微笑,这微笑令倾斜的王朝生寒,大唐,惊颤了一下。隔了一夜,荥阳旧居屋外的那株石楠,开了满满一树白色的花朵,一只殷勤来归的青鸟从远方飞来,栖在最高的枝头上,叽叽喳喳叫得脆响,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第三篇:李商隐诗二首(三稿)

李商隐诗二首(三稿)

友谊中学 左俊波

【每日一思】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今译:孔子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立身处世的修养不到家。不愁没人了解自己,只追求可被别人了解的真才实学。”

解读:位者,职位,工作岗位也,运用才华施展宏图大业的基本条件。从古到今多少人因不得其位,而感叹怀才不遇,以致颓废终身。君子欲求其位,必先要修身养性,具备足以谋其位的能力。此所谓“患所以立”也。然怀才不遇者多抱怨,而极少有自省自己有没有立足其位的才能。大凡重要岗位都是有其苛刻的要求的,知识的、技能的、心态的,更重要的是品德方面的,位越高,要求越高。所以我们首先不是要担心别人是否了解自己、是否赏识自己、是否有能让自己发挥才能的岗位,而是要让自己的专业能力、综合素养、道德品质足够胜任自己即将承担的工作,如此,则“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散珠碎玉】

1.成语积累

(2012年全国卷)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2012年全国卷)醍醐灌顶: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2.名句背诵

(2013年全国卷Ⅰ)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013年全国卷Ⅱ)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课前探究】

《锦瑟》

1.结合课文注释把握诗意,了解诗歌用典的特点,领会诗歌朦胧缠绵的意蕴和感时伤怀的情感基调。

2.首联以“锦瑟”起兴,有何作用?

3.颔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颈联的诗眼是什么?创造了怎样的意境? 5.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马嵬》 1.结合课文注释,把握诗意。

2.首联“徒闻”“未卜”“休”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颔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4.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5.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知识储备】

1.关于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金元好问《论诗绝句》之十二)之说。他热衷政治,企望革新,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唐崔珏《哭李商隐其二》),46岁抑郁而终。李商隐的诗歌现存600多首,有《李义山诗集》。

2.关于《锦瑟》

本诗解释不一:有怀人、咏物、悼亡、自伤身世、寄托君臣遇合、诗集自序开宗明义等诸说。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3.关于《马嵬》

李商隐创作的咏史诗,共两首,一为七绝(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马嵬,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4.关于咏史诗

咏史诗,是指以历史事件、古人事迹以及与历史有关的事物或古迹为歌咏题材的诗歌。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八首、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杜甫、刘禹锡等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多抒发兴亡之慨。

【速效检测】

1.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李商隐,晚唐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现存诗歌600多首,有《李义山诗集》。B.无题诗为李商隐独创,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两首。

C.《锦瑟》是由锦瑟引起的诗人对华年所历纷繁人生境遇与人生感受的追怀,情调高昂。D.《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中间两联四句28字,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锦瑟(sè)马嵬(wéi)杜鹃(juān)

报晓筹(shòu)B.惘然(mánɡ)仰慕(mò)意蕴(yùn)典籍(jí)C.琴弦(xián)未卜(bǔ)亵渎(xiè dú)传宵柝(tuòD.阜盛(bù)口呐(nèi)和煦(xù)冉冉(rǎn)3.据课文内容填写所空缺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2)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3)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4)空闻虎旅传宵柝,________________。(5)此日六军同驻马,________________。4.下列各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无端(没有由来地、无缘无故地)锦瑟(一种管弦乐器)华年(青春年华)B.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驻马(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杜鹃(子规)C.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传闻)惘然(迷惘、茫然)莫愁(不要愁苦)D.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可待(可以等待)5.下列对李商隐《锦瑟》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B.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鹃”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C.颈联“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对仗,造成强烈的对比。诗人以为阴阳冷暖、美玉明珠,虽然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

D.尾联明确提出: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限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以多层曲折来说明那种怅惘的痛苦心情。6.下列对李商隐《马嵬》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是对唐玄宗派方士到海外仙山寻找杨贵妃魂魄之举的否定、批评:海外九州不过是空谈罢了,“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

B.颔联追述玄宗仓皇出逃、夜宿马嵬的景况:他彻夜难眠,只听到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再也听不到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声音。C.“此日”是禁军驻马不前,要求诛杀杨贵妃之日。“当时”意为在这危急之时。“笑牵牛”指玄宗贵妃笑牛郎织女不知他俩可以永不分离。

D.末联,诗人以冷峻的诘问结束全诗: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7.下列对李商隐《马嵬》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

B.“空闻”句,用“虎旅传宵柝”五字,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从中依稀可见主人公的狼狈神态和慌乱心情。

C.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虎旅传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境,跃然纸上。

D.“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字,恰当的一组是()

①春风又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②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 镜湖月。

③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 襟。

④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 杜鹃。A.过、度、沾、托 B.绿、度、满、托 C.绿、过、满、寄 D.过、过、沾、寄 9.下面加点的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

B.刚退休不久的老王常对老伴抱怨:“你看我才退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此时无声胜有......声啊!.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0~11题。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是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注:长生殿,又名集灵台,是唐玄宗祭祀天神的宫殿。)10.对这首诗的词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B.人间的“银河”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这里运用的是借喻。C.第三句里的“夫妻别”写的是民间的爱情悲剧。

D.第四句是说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远比李杨爱情悲剧深重。11.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的意思是说《长恨歌》里所描写的李隆基、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原作者虽对他们的荒淫误国有所揭露和不满,但更多的是同情和美化,所以不必传颂吟唱。B.第二句是借用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表明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夫妻离散的悲剧。C.第三句和第四句是用映衬的手法,写出因战乱而造成的爱情悲剧不仅存在于上流社会中,也存在于下层人民群众之中。

D.作者来到马嵬驿不叹李杨悲剧,却借题发挥,抒写百姓因战乱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2~13题。

韩冬郎为诗相送寄酬

李商隐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注】 ①韩冬郎:即晚唐著名诗人韩偓。李商隐在唐宣宗大中五年到四川去,当时只有十岁的韩偓与父亲韩瞻为其送行,并作诗送给李商隐。本诗是李商隐大中十年回到长安时的酬答。

12.这首诗前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冬郎韩偓怎样的感情?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首诗最鲜明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末句“雏凤清于老凤声”中的“清”有怎样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探讨视点】

1.我看李商隐。2.我读《锦瑟》。3.我看咏史诗。

【高考链接】

(二)(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素材积累】

(一)以李商隐诗句为素材的作文片断

在那个百花齐放的年代,见过柳三变的多情,苏东坡的专情,元稹的痴情,但深情者,平生所见,唯义山尔。在如今这个乱花迷人眼的E时代,我迫切的需要些什么聊做心灵的安抚。

于是我想起了李商隐:那个写下“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为爱断肠的李商隐;那个意想“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生钟情的李商隐;那个浅唱“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清词丽句的李商隐。那个低吟“春心莫共花挣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幽怨诗人。

“虚负凌云壮志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恐怕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李商隐处在唐朝末年,朝廷败落,牛李党争激烈,而他与敌党王茂元女儿的结合,无疑成了政治争斗的牺牲品,从此他背上了忘恩背义的骂名,纵使一生从未放弃过为仕途的求索奔波,但早已注定是个落寞的收场。

一首《锦瑟》为李商隐一生的写照,“一弦一柱思华年”寄托了多少辛酸往事,这曲子弹了千遍万遍,而真正懂得其中意韵的,恐怕也只有李自己知道了。我们只是无心的过客,只是路过偶然听到他的弹唱,心甘情愿地被或苦涩或美妙的弦音拨乱了自己的心绪,然后轻叹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他哀婉凄迷的诗,尽管悲伤,我们总能找到一种对生命的淡淡珍爱之情。不然如何在月白霜清的寒夜,独倚高楼,望见一片澄澈的空明时,想起那句“青娥素女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李商隐的这两句诗非常亮丽华美,他的诗学极了李贺的奇幻象征手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又承袭了杜甫的精严顿挫和李白的浪漫自如。

(二)高考满分作文

圆润锋芒 福建考生

朝阳与落日总是更能令人感动,只因那一刻他正午的锋芒熔成了圆润的辉光。

——题记

历史的演进一如浪潮,总有新生的力量站到风口浪尖,擎起前进的大旗,同时,老迈陈旧的慢慢没入时间的深渊。然而在涌动的浪花背后是广阔深沉的海洋,这一动一静的转换结合,构成了历史和人生完整的美感。

“一事能狂便少年”,少年的锋芒是调色盘中最耀眼的亮色。少年的杜甫面对壮丽的山河朗声宣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目光清澈而炽热。而在他前后,有李白的“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有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有李商隐的“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些年轻而又才华横溢的心脏,有力地搏动,从而翻卷出大唐的万千气象,使大唐绽放成一朵傲视群芳的牡丹,使后人远远仰望永远怀想。

然而,花总是会谢的。渔阳鼙鼓终于让大唐盛世成为了历史。锋芒的绽放常常是一种能量的迅速耗散,当潮水涨起时潮落也就成为必然。余秋雨说,唯有不张扬不激越的事物才能长久。我想,这便是历史的法则。火烧岛上的柏杨遭到长期的囚禁和妻子的抛弃,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并最终从一个愤青成长为一个热情却不偏激的思考者。锋芒毕露没有错,然而我们要找到一种更持久的方式。路途是遥远的,若一路狂奔而去,我们很可能如古希腊马拉松英雄一样,在冲过终点后倒下;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虽然慢,但终会到达。这就是年少轻狂之后的思考和成长。

经历了少年的意气风发、锋芒毕现与青年时的思考,人,终于要真正成熟起来了。他不再像年少时那样刺目得不可接近;他开始散射出圆润柔和的清辉,渐臻圆满。黄州的苏东坡不再是那个傲世的才子,或高高在上的官员,他回归成了“寂寂东坡一病翁”,他只是一个纯朴真挚的文人。他在赤壁怀古,在林间穿行;他不再计较仕途上的得失,他的眼界已经由平面的当下扩展到立体的古今。他的内核充实了。他敢于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坦然地在山路上行走。他的前后《赤壁赋》,成为中华文化中不朽的篇章,被一代代的传诵。这便是真正的成熟。不是抵抗,不是愤怒,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如山间的朗月,圆满无缺,向世间洒下清朗的光芒,却自生自落。不因外物而随波逐流,这就是人生的大境界。

当我们年少时,要有绽放锋芒、展现自我的胆略;在我们的成长中,要学会慢慢使自己圆满、丰盈起来。成长,便是如此的一个充实的过程。当我们完成了这样一个渐变,便能如朗月朝阳般,向世间投射出圆润的光芒,我们便是历史的大海中纯粹与丰满的一滴水珠。

作者以睿智的目光审视文题,深入思考,准确把握话题材料中规范的圆和不规范的圆的特征,用“圆润锋芒”作标题,立论别致而精彩。然后,作者纵横捭阖,汪洋恣肆,评古论今,或喻证,或例证,或引证,或正反论证;目光独特,言辞肯綮;语言精美,论证严密;说理透彻,热情洋溢。在考场这方特定的时空,小作者能如此从容地纵马由缰,秀口一吐就是一篇华章,彩笔一挥就是一篇宏论,实属难得。何以能如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透过此文,我们看到了一个认真读书,精于思考,勤奋积累的少年的倩影。(唐仕伦)

(三)李商隐诗歌名句集锦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3.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六首(其六)》 4.桐花万里丹山路, 雏凤清于老凤声。《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6.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 7.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8.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

9.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

10.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六首(其三)》 11.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暮秋独游曲江》 12.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

【拓展阅读】

《锦瑟》赏析

《锦瑟》一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它以含意的隐晦、意境的朦胧,吸引着历代的诗评家、注家和诗人一次又一次地试图撩开它神秘的面纱。从北宋的刘放、苏轼到现代大家周汝昌,解读者不下百人,重要的异说也有十几种。面对珠圆玉润而又扑朔迷离的诗歌境界和一大堆纷纭异说,开始时不免眼花缭乱,但细加寻绎,却可发现在迷离中自有踪迹可循,在纷纭中也不无相通之处。不少异说,实际上是诗歌本身的丰富蕴含和暗示在不同读者中引起的不同感受与联想。如果我们根据诗人自己提供的线索按迹循踪,找到它的主旨和基调,融会各种原可相通、相容或相悖的异说(爱情说、悼亡说、伤世说、诗创说等),也许可以做到比较接近这首诗的本来面目而不致阉割其丰富的内涵,对它的诗旨有比较切实的体察认识。

律诗的首、尾二联,在一般情况下较多叙事和直接抒情成分,全篇的主旨也往往蕴含其中,有时甚至明白点出。而颔、颈二联则往往敷演主旨,意象密度较大。李商隐的这首《锦瑟》,首联以“五十弦”的形制和“一弦一柱”所发出的悲声引出“思华年”,尾联以“成追忆”回应“思”字,以“惘然”点醒华年之思的感受,这样就明白告诉人们:这首诗里诗人追忆华年往事、不胜惘然之作。这种惘然,内涵非常宽泛,即可以兼容诗人的悼亡之情乃至爱情之恋,也和抒写诗人不幸身世、充满感伤的诗歌创作密切相关。伤身世、咏悼亡、叹爱恋、述创作,对于李商隐这样一位身世凄凉、处境孤羁、“刻意伤春复伤别”的诗人来说,原不妨是多位一体的。锦瑟,即可以是诗人凄凉身世的一种象征,也不妨看作感伤身世的诗歌创作的一种形象化比喻,正像他在《崇让宅东亭醉后沔然有作》诗中所说:“声名佳句在,身世玉琴张”一样。当然,根据作者“新知他日好,锦瑟傍朱栊”(《寓月》)“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房中曲》)等诗句,认为锦瑟和怀念自己的妻子有关,也自可与上述理解并存,因为在锦瑟的弦弦柱柱所奏出的悲音中原就包括了悼亡之音。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五十弦”,既是实写(一般说法,古瑟是五十条弦,后来的有二十五弦或十七弦等不同的瑟),但又是虚写,诗人这是将“五十弦”与回顾华年往事联系在一起,可能和诗人当时大致年岁不无关系(张采田《玉谿生年谱会笺》认为这首诗作于诗人病中居郑州时,时年四十七岁)。“无端”,是没来由、平白无故的意思,这里含有睹物心惊、怨怅和无可奈何等多种感情。诗人触物兴感,本来是由于内心感情的郁积,反而觉得是物之有意逗恨,所以不禁怨之而曰“无端”,可谓“无理”之意趣。“一弦一柱思华年”,与白居易《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文句意蕴相近。意思是说,听到这锦瑟弦弦柱柱上所弹奏出的悲声,不禁触动自己的身世之感而沉浸在对华年逝岁的回忆中。华年,即美丽的青春。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金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论诗三十首》)首联两句是对颔、颈二联的内容和表现方法的一种概括提示,说明它们所描绘的既然是锦瑟的弦弦柱柱所奏出的音乐境界,又是诗人思华年时对所经历的人生境遇流露出的心声。

颔联出句用庄子梦蝶的典故,《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庄周梦蝶故事本身就充满变幻迷离色彩,诗人在运用这一故事时,又突出一个“迷”字。“庄生晓梦迷蝴蝶”,即庄生迷蝴蝶之晓梦,“迷”字既形况梦境的迷离恍惚、梦中的如痴如迷,也写出梦醒后的空虚幻灭、惘然若迷。这迷离之境、迷惘之情,从描写音乐境界来说,是形况瑟声的如梦似幻、令人迷惘;从表现诗人的华年所历与身世之感来说,则是梦幻般的身世和追求、幻灭、迷惘历程的一种象征。诗人在其他诗篇中亦多次用梦幻来形容身世的变幻、理想的幻灭,有的甚至直接用梦蝶的典故,如“神女生涯原是梦”(《无题》)“怜我秋斋梦蝴蝶”(《十字水期韦潘侍御同年不至》)“枕寒庄蝶去”(《秋月晚思》)等句,这些都可和“庄生”句互参。说“晓梦”,正是极言其幻灭之迅速。主张悼亡说因庄周梦蝶典故而牵扯庄子妻亡鼓盆的故事,以证明这句寓丧妻之痛,未免胶柱鼓瑟。当然,短促而美好的幻梦的破灭本就可以包括悼亡之痛,因为后者正是诗人梦幻般的悲剧身世的组成部分。

颔联对句用望帝化杜鹃的典故。传说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魂化为鸟,暮春啼叫,以至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春心,一般指对爱情的向往追求,也可借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里的“春心”与杜鹃的悲鸣联结在一起,实际上包含了伤春、春恨的意蕴。而伤春,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多指忧国伤时、感伤身世,所谓“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曲江》)“刻意伤春复伤别”(《杜司勋》)“年华无一事,只是自伤春”(《清河》),都可作为明证。“望帝春心托杜鹃”,这里所展示的正是一幅笼罩着哀怨凄迷气氛的图画:象征着化为望帝冤魂的杜鹃,在泣血般的悲鸣中寄托着不泯的冤恨。这幅图画,一方面是表现瑟声的哀怨凄迷,另一方面又喻指自己的春心春恨(美好的愿望和伤时忧国、感伤身世之情)都托之于杜鹃啼血般的哀怨凄切之声。句中的“托”字,即“寄托”之意,乃是全句的句眼,不但写出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出了诗人之托春恨于悲鸣。暗示了寄托“春心”者的性质,真乃妙笔奇情。

颈联上句“沧海月明珠有泪”化用一系列与珠有关的传说典故。古代认为海中蚌珠的圆缺和月亮的盈亏相应,月满则珠圆,月亏则珠缺,故有“沧海月明”之说。古代又有南海鲛人哭泣时眼泪化为珍珠的传说(见《博物志》),所以这里又把“珠”和“泪”联在一起。而全句则又暗用“沧海遗珠”的典故。沧海中的明珠,本为稀世之珍,为人所重,现在却被采集者所遗,独处明月映照的苍茫大海中,成为盈盈的“泪”珠,比喻被埋没的人才。《新唐书·狄仁杰传》:“(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这幅沧海月明、遗珠如泪的图画,既是对锦瑟清寥悲苦之意境的描摹,又是对诗人沉沦废弃、才能不为世用的寂寥身世的一种喻解。“珠有泪”,仿佛无理,却正可见人格化的沧海遗珠内心的悲苦寂寞。这句与“望帝”句虽同属哀怨悲苦之境,但“望帝”句因杜鹃啼血而近乎凄厉,“沧海”句则因沧海月明而透出寂寥,意境仍自有别,寓意更不相重。

颈联下句“蓝田日暖玉生烟”,描绘了蓝田山中沉埋的美玉,在暖日晴辉的照映下,升起丝丝缕缕的轻烟。蓝田山在陕西蓝田县,是著名的产玉地。晚唐司空图《与极浦书》说:“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从司空图所引戴氏语推知:“蓝田日暖,良玉生烟”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比兴象征说法,喻指“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之景。李商隐此处则借以形况锦瑟所奏出的音乐意境缥缈朦胧,象暖日映照下蓝田玉山上升起的丝丝轻烟,远望若有,近之则杳;也用来象征自己平生所向往、追求的境界,正像“蓝田日暖玉生烟”一样,可望而不可即,属于缥缈虚无之域。类似的境界与感受,在李商隐的其他诗中,也是经常出现的。如“浦外传光远,烟中结响微”(《如有》)“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无题》)“恍惚无倪明又暗,低迷不已断还连”(《七月二十八日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等句,都与“蓝田”句声意暗通。或以为这句是说美玉沉埋土中,不为人所知,但光彩不能掩,以比喻自己虽沉沦废弃不遇,但诗华文彩却显露于世,与上句“沧海遗珠有泪”相映,亦不失无理之说。

末联是对“一弦一柱思华年”的总括。“此情”统指颔、颈二联所概括抒写的情事,即自己的悲剧身世的各种境界。“可待”,即岂待、何待之意。两句意思是:华年所历的这种种情境何待今日闻瑟追思时才不胜怅惘呢,就是在当时即已使人惘然若失、惆怅不已了。“惘然”二字,概括“思华年”的全部感受,举凡迷惘、哀伤、寂寥、虚幻之情,统于这二字中包括。而何待追忆、当时已然的感喟则不但强调了华年往事的可悲,而且以昔衬今,加倍渲染了今日追忆时难以禁受的怅惘悲凉,如果说,颔、颈二联是听到锦瑟弹奏时涌现于脑海的对年华情境的联翩浮想和发自心底的与瑟声相应的悲凉心声,那么,末联就是弹奏结束后如梦初醒的怅惘和沉思。锦瑟的悲声终止了,在静默中却依然笼罩着一片无边的怅惘,回荡着悠长的凄清余韵——“繁丝何似绝言语,惆怅人间万古情!”

这是一位富有抱负和才华的诗人在追忆悲剧性的年华逝岁时所奏出的一曲人生哀歌。全诗借助诗歌的语言和意象,将锦瑟弹奏的各种艺术意境(迷幻、哀怨、清寥、缥缈)化为一幅幅形象鲜明的画面(庄生梦蝶、杜鹃啼血、遗珠有泪、蓝田生烟),以概括抒写其华年所历的种种人生境遇和人生感受,传达他在思华年时迷惘、哀伤、落寞、惆怅的心声。因此它兼有音乐的意境、画面的形象和诗歌的意象的三重暗示性。由于这多重暗示的融汇统一,因而内涵也就显得虚泛、抽象和朦胧,极易引起读者多方面的联想。但这些含意朦胧虚泛的象征性图景,又是被约束在“思华年”而“惘然”的总题里。因此读者在感受和理解上的某些具体差异并不影响从总体上去把握诗人的悲剧性的身世境遇和空茫若失的怅惘心理。

综上所述,《锦瑟》这首诗全篇笼罩着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徊、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反映出一个衰颓没落的时代中正直而不免软弱的知识分子典型的悲剧心理;既不满于环境的压抑,又无力反抗黑暗社会;既有所追求向往,又时感空虚幻灭;既为自己的悲剧命运而深沉哀伤,又对造成悲剧中的原因感到惘然。透过这种悲剧心理,我们也可以看出那个趋于没落的时代对才人志士的摧残,以及象李商隐这类封建知识分子的时代、阶级的局限性和思想性格的软弱性。

【推荐阅读】

1.白居易《长恨歌》 2.杜牧《过华清宫》 3.李商隐诗选读

4.周汝昌:《李商隐诗二首赏析》 5.山西人民出版社:《诗词曲赋名作赏析》

【答案】 【速效检测】

1.C 2.C 3.庄生晓梦迷蝴蝶;只是当时已惘然;无复鸡人报晓筹;当时七夕笑牵牛

4.B 5.B 6.C 7.A 8.B 9.D 10.C 11.C

12.“裁诗”指用心安排剪裁,“走马成”极言诗成之快。这里面有李商隐对冬郎少年才俊的赞美之情,更暗含了依依不舍之情。“冷灰残烛动离情”,写别离,尤其是“冷灰残烛”,更突出了分别时之凄然。

13.①比喻,以雏凤来比喻韩冬郎,以老凤来比喻冬郎父韩瞻。②“清”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凤凰的鸣声嘹亮(这是本意);二是指冬郎诗的语句清新,文辞清丽;三是指冬郎的个人前程定会通畅无阻,前途无量,甚至超过其父。

【高考链接】 8.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是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彩,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得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有无从说起,以致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第四篇:李商隐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4、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5、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知识链接】

1、解析题目:

《锦瑟》

本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锦瑟”是指绘有花纹的瑟,这里是对瑟的美称,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两个字。

《马嵬》

本诗以“马嵬”命题,重点写唐玄宗在马嵬驿被“六军”所逼,亲赐爱妃杨玉环死一事。马嵬驿是一个地名,在今陕西兴平县以西的地方。诗人咏叹这一历史事件的诗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2、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诗人,字,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在词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温李”。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 和 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答案:晚唐,义山,无题诗,咏史诗。

3、探寻背景:

《锦瑟》: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这首<锦瑟),题目依<诗经)旧例取自首二字,实际上也可视作“无题”诗;虽然旨意朦胧、笔调含蓄,但显然有所寄托。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说:“此义山年登五十,追溯平生而作也。”可予认同。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品味典故】

品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

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品典二:望帝春心托杜鹃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品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诗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品典四:蓝田日暖玉生烟

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远察如发,近观却元。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与典三所涵一致。★常识补充

诗词鉴赏艺术手法包括:

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3、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等。

【学习过程】

一、品读全文,要求度准字音。

1、诵读诗歌,给加点的字注音。

锦瑟()弦()柱 惘()然 马嵬()

未卜()宵柝()晓筹()驻()马

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⑴望帝春心tuō()杜鹃 ⑵cāng()海月明珠有泪

⑶只是当时已wǎng()然 ⑷空闻虎旅传xiāo()柝

⑸如何四jì()为天子

二、文学常识:

⑴李商隐,字,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和杜牧合称 “ ”,与 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

义山、玉谿生、小李杜、温庭筠、《 李义山诗集 》

三、李商隐名句集锦:

,东风无力百花残。,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

春心莫共花争发。

天意怜幽草,。

夕阳无限好,。

嫦娥应悔偷灵药。桐花万里关山路,。答案:相见时难别亦难

春蚕到死丝方尽

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寸相思一寸灰

人间重晚晴。

夕阳无限好

碧海青天夜夜心

雏凤清于老凤声

四、合作探究: 阅读《锦瑟》思考问题

1.《锦瑟》一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分析说明:

【明确】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来表达情感。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的特点,但也有区别。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像《锦瑟》一诗,无论是起兴的“锦瑟”,还是主打的“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却极难追究其具体所指。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阅读《马嵬(其二)》思考问题

2.《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上有何特点?

【明确】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作业布置】

1、对《马嵬》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是对唐玄宗派方士到海外仙山寻找杨贵妃魂魄之举的否定、批评:海外九洲,不过是徒然留恋罢了,“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

B.颔联追述玄宗仓皇出逃,夜宿马嵬的景况:他彻夜难眠,只听到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再也听不到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声音。

C.“此日”是禁军驻马不前,要求诛杀杨贵妃之日。“当时”意为在这危急之时。“笑牵牛”指玄宗贵妃笑牛朗织女不了解他俩朝夕相伴,永不分离。D.末联,诗人以冷峻的诘问结束全诗: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答案:C(当时七夕笑牵牛: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恩爱有加,朝夕相伴,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然而,事实并不如此,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自己爱情中途夭折。这是倒转笔法,借牛朗织女相会反衬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①—③题。

赠 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①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 ”字。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留 赠柳

②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

答: 柳花怒放,象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③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

.答: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第五篇:李商隐教案

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教案2 优秀教案 2010-01-07 08:23:03 阅读134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锦瑟>> 一.导入: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只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我们一起完成下面诗句对接(幻灯片)<<三维设计>>P54名句约记.名句的作者李商隐代表作<<锦瑟>> 二.目标展示(幻灯片)三.赏析<<锦瑟>> 教学方法:学诗三步走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题为意境(补充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品:拒绝涵咏,品味语言

四.1.作者简介,背景简介(三维设计P55)

2.听录音

3.诵读(全班,个人,自由背诵)

4.把握感情基调:伤感哀怨(多读)五.合作探究(讨论归纳,以小组为单位)1.提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1.想到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时期.2.比兴手法(以瑟起兴,造成一种迷惘的意境)2.中间两联用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见教案P89

典故

情怀

明确:A.庄周梦蝶-----包含着美好的情境,却又虚渺的梦境

B.望帝啼鹃-----曾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

C.泣珠鲛人-----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的是满眼眼泪

D.玉暖生烟-----梦想和爱情破灭的迷惘

②.意境:朦胧,凄怨,迷离

③.感情:惆怅,伤感

(多读)3.你认为全诗的主旨是什么?(各抒己见,引导:经过追忆往事,使人的情结,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作者为什么惘然(为此情)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究诗歌主旨(参考课后练习一)

(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寄兴说)

△一般人认为此诗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年华所唱出的一曲哀怨凄美的歌。

六.再读诗歌,感受诗意,诗韵美(抽背)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商隐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灾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八.归纳本诗艺术特色:

①朦胧的意象 ②哀怨的基调 ③凄迷的意境 ④华美的语言 ⑤象征的手法 九.拓展

以用散文的语言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进行描述(运用课堂对意境把握的方法)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明确:<<巴山夜雨>>答案

十.背诵全诗(作业)

聆听繁弦,追思往事→起兴

庄生梦蝶:沉迷于美好情感(怀恋)

用典{ 望帝托心:托春心于锦瑟(迷惘)

锦瑟{

海月珠泪:月夜听瑟,眼泣出珠泪(悲伤)

}语言清丽

意境凄婉

蓝天玉烟:昔日年华依稀可见(搓掉)

无穷怅恨,点明题旨→反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败,李商隐对玄宗的失败特别感到痛心,讽刺也特别尖锐.请看<<马嵬>> 二.作家作品:教案P92 三.整体把握

1.请学生自读诗歌,明确感情基调.感情基调:讥讽 2.了解全诗的大意

明确:诗人:诗以“马嵬”命题,重点是写唐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死杨贵妃.首联用讥讽的语调确定了杨贵妃之死,中间两联写马嵬之变和所发生的悲剧的经过,尾联是对前六句的总结,更丰富了批判唐玄宗的内容.四.合作探究

1.提问:<<马嵬>>诗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事件? 明确: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2.提问:首联中用典故,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意? 明确: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3.问“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4.提问: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间”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了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中,极尽狼狈和慌乱.5.提问:“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对比,突出玄宗的惜安今危,惜乐今苦的生活境遇.6.提问: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明确:“此日”指杨贵妃的死日.玄宗“当时”七夕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两相映衬,杨贵妃被“赐死”的结果,就不难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7.提问:谈谈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作用是什么? 明确:“诗眼”是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诗歌前面三联对李,杨二人以前事迹描述以本联作结,对比强烈,讽刺辛辣而深刻.“如何”二字开启了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深思唐,杨悲剧的根源,使人联想到李隆基晚年的荒淫好色,怠与政事,任用奸臣,远离忠贤,以至于自己酿成自己的爱情悲剧.五.总结本诗的艺术特点 1.讽意至深,用笔至细

讽意:①否认神仙怪诞,生命轮回说为立论张本

②对比唐玄宗今昔境遇,而寓意自明

③结尾通过设问深化议题

用笔:①倒叙的方法

②措辞的委婉

③立意含蓄 六.作业布置

1.完成<<三维设计>>中知识库与知识测控1--4题.2.背诵全诗

【品味典故】

品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

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品典二:望帝春心托杜鹃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品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诗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品典四:蓝田日暖玉生烟

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远察如发,近观却元。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与典三所涵一致。

下载优秀教案:《李商隐诗二首》教案[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优秀教案:《李商隐诗二首》教案[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散文诗二首教案

    课题:7.散文诗二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2.学习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学习重......

    中国当代诗二首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 2、了解曾卓、海子的简历及创作特点。 3、训练学生吟诵、感悟和理解能力,感悟这两首诗的思想感情。 4、把握两首诗中的意象。 5......

    陆游诗二首教案

    陆游诗二首教案 《游山西村》 作者及背景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陆游是一个高产的作家,其诗......

    李白诗二首教案

    《李白诗二首》教案 一、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的秦安县),隋朝末年其先祖因罪住在中亚细亚。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学术界说法......

    21诗二首 教案

    21 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8个生字。 2、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中洋溢的浩然正气,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中国当代诗二首》教案

    8.中国当代诗二首 [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 2了解曾卓、海子的简历及创作特点。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吟诵、感悟和理解能力,感悟这......

    《革命烈士诗二首》教案

    《革命烈士诗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有感情的朗读两首诗歌 2.感受革命先辈的献身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3.能说出两首诗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感受革命先辈......

    《现代诗二首》教案

    《现代诗二首》教案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这里所选的三首现代诗,它们在表现手法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见物起兴”,并运用了比喻、反复、象征手法来表现诗歌的主题,诗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