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题图诗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19-05-12 22:3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墨竹题图诗教学设计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墨竹题图诗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篇:墨竹题图诗教学设计及反思

《墨竹题图诗》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体恤百姓的忧伤之情。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1、导入新课

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岁寒三友”,也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对象,纵观历史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对图题诗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并体会诗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2、课件出示《墨竹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并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1)介绍作者。(2)介绍背景:

这是一首图题诗,写于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当时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郑板桥整日为民奔波,白日劳顿,夜不思眠。本文记载的是又一个不寐的夜晚,听着冷雨拍打窗棂,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板桥竟错觉为百姓发出了啼寒饥号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文。

二、自主学习

(一)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感知。(2)范读。(听录音)(3)练读。

a、学生自渎。(注意字音,语气,节拍等)b、指名读(大家评议)

c、再读(小组合作,比一比谁读得好)

(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学生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3)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自主学习

(1)字:衙、斋、燮、号、寒放赈、救济、遂(2)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劳顿:劳累。思绪:思路。救济:用金钱或物质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赈灾:赈济灾民。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

三、合作探索

1、小组合作理解诗意(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地方小组内交流,不明白的地方一起讨论。)

2、检查汇报(令人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诗?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3、介绍诗意。a、自练。

b、小组内练讲。c、指名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尝试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4、请学生说自己感受最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5、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第一句是实写,第二句是虚写,第1句是第2句发挥联想的基础。)

6、对最后一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理解(明确似是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文中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特,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充满了爱民之气节。)

四、达标训练

1、《墨竹图题诗》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2、让生阅读有关“竹”的诗句,认真体会“竹”在古代诗句中的蕴涵。唐代.杜甫《咏竹》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宋.陆游 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宋.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五、堂清检测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赞美竹。

2、背诵并默写古诗。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古诗课堂教学,我有以下几方面经验与教训:

1、让学生在课前按照学法进行充分的预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把首首古诗一起交流,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在理解古诗诗意的时候,先要求逐字逐句的解释,然后只要说出大意即可。

3、在交流汇报的时候,形式不要过于单

一、可采用多种形式汇报下来,要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汇报。

4、对古诗的朗读练习还不够到位,教师要加强指导,一定要保证充分的读的时间,多读、熟读、有感情的读、有感情的背诵。

5、学学生积累的课外古诗词较少,拓展有一定难度,今后要加强课外古诗词的积累。

第二篇:《墨竹》教学设计

承德县第四小学校本课程系列之国画美

《中国画——墨竹》教学设计

承德县第四小学 张静

一、设计理念

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育强调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的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造力。围绕这一理念,本节课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引导学生以更广阔的艺术视野挥洒笔墨。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挺拨修长、青翠欲滴,这就是外形清丽的竹。它具备“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性质朴而淳厚,品清奇而典雅。历代艺术家以竹为灵感的源泉,创作了许多精妙绝伦的作品,竹文化的出现,显示着人类文化的深厚积淀。

《墨竹》这一课是我校校本教材中第六章第一课内容,是继写意瓜果、写意小动物进一步的扩展与延伸,也是写意花鸟范畴的重要启蒙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学习和欣赏中国画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本课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体会中国画的笔墨技法,进行简单的造型表现。怎样激发学生自信,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是本节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2、学情分析

竹,是小学生们熟知但并不常见的植物。他们对竹文化的认知大多来自于诗文和歌曲。承德县第四小学校本课程系列之国画美

本课所在的章节对应的是小学中段的学生,在美术知识技能方面,随着经验技法的增长,他们具有线描写生的能力。对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方法已有所掌握,但缺乏构图意识,笔墨表现具有一定的任意性,表现在欣赏水平上也是有限的。

三、教学目标

(1)巩固和学习中国画用笔用墨的基本技法(2)尝试和探索中国画——墨竹的表现技法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力和对国画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胆运用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方法表现墨竹 难点:墨竹的构图及笔墨变化

五、教学方法

(1)欣赏分析法(2)演示讲解法(3)观察交流法(4)评价激励法

六、教学准备

校本教材、课件、国画用具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欣赏示范激兴趣

1、同学们,听着这悠扬的古琴声,此时此刻,在老师的心中正激荡着一股创作热情,想不想看老师今天要给大家带来什么呢? 教师范画展示(一枝竹子)

(设计意图:采用现场作画的方式快速画出一只墨竹,第一时间承德县第四小学校本课程系列之国画美

抓住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兴趣)

2、从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赞美和表现竹子,这是为什么呢?(设计意图:采取与小组分别对话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为有效的小组合作奠定基础)

竹的精神:奋发向上,坚韧不拔,刚正不阿的坚贞气节。(鼓励性评价:你知道的可真不少!我相信你也一定能成为像竹一样,具有坚韧品质的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画——墨竹(出示课题 板书)

(二)质疑解疑,自主探究寻真知

第一步:欣赏图片,观察交流

中国画自古以来就讲究师法自然,也就是向大自然学习,那自然界中的竹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PPT展示)

我们首先来观察竹:

竹子一般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种类很多,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树,生长迅速。有些种类的竹笋可以食用。老师收集到了几种常见品种,请看PPT 质疑:现在老师考考同学们的眼力,自然界中的竹由哪几部分组成?谁来试着说一说?

生:——

(师评价)

看看同学们回答的准确吗?

PPT解析

 竹竿:由一节一节的竹节组成,长短变化有什么规律?

生——上细下粗(师评价)承德县第四小学校本课程系列之国画美

 竹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竹枝从哪长出?

生——节与节之间(一枝或多枝)(师评价)

 竹叶:像你见过的什么叶子?生:长长的、尖尖的

◆预设:如果学生想不出来,展示柳叶对比观赏

生长特点有什么不同?生:一组一组的

组合在一起像那几个汉字?(小组讨论)

了解了竹子的结构,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老师画竹子是怎么用笔的?

生:中锋、侧锋(用笔)

焦浓重淡青(用墨)

出示板书 第二步:温故知新,小试牛刀

温故而知新,同学们可根据已学的笔墨技法尝试着画一画(一枝竹即可)

选两幅学生作品评价总结

老师专门为同学们准备了墨竹四步口诀(请同学们齐读)承德县第四小学校本课程系列之国画美

第三步:名作赏析,整体感悟

导语:数千年来中国墨竹画之所以能经久不衰,代有承袭,因为它早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寄托感情的载体,我们一起来欣赏画家们是怎样通过画竹来表达情感的?

①《兰竹图》 赏析析构图层次、笔墨变化、感悟画家情怀

生: 简介郑板桥

《竹石》诗句

②《高洁图》没骨法

分析构图

(学生评价)③《竹石图》双勾法

对比学习

与自然界中的竹相比,画家笔下的竹更有一种生动的、变化的、自然的美,名家的作品我们就欣赏到这。第四步: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接下来老师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这幅墨竹小品,同学们想不想看?

演示绘画方法、分布讲解(放音乐)

边画边提示:胸有成竹、执笔姿势、节与节间的空隙、竹节的画法、竹叶的画法、用墨层次分明等

师作品完成后,你们看看这算是一幅完整的作品吗? 生:落款(诗句)印章 第五步:同龄作品,欣赏借鉴 继续欣赏几幅学生作品

请看PPT(着重欣赏画面层次、背景烘托、动静结合三个方面)

(三)胸有成竹,自由创作重体验

下面就让我们拿起画笔,尽情的表现墨竹吧!承德县第四小学校本课程系列之国画美

作业内容:大胆运用中国画技法完成一张墨竹作品 要求:

1、构图——注意疏密

2、用笔——侧锋、中锋

3、用墨——浓淡对比

(四)展示作品,取长补短展评析

1、你最欣赏哪幅作品,为什么?

2、这幅作品画的很好,本人说说你为什么这么画?(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终于美

今天,我们初步掌握了画竹的技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勤于观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并且能用笔墨来创造美,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将中国画这门传统艺术继续传承和发扬。

我们还将陆续学习竹并称为四君子的梅、兰,菊,有感兴趣的同学课下查阅资料

注意收拾自己的国画用品 下课!

八、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发现有些学生入门很快,很快就掌握了中国画的最基本的蘸墨、行笔技法,构图略显平平,但是能表现出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能表现出墨色的浓淡变化。还有一些同学的作业,不能完全表现出中国画的笔墨浓淡变化,但是有些作品表现的很大胆。

从这节课来看,学生们接受能力强,基础扎实,我还应该彻底的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演示。但是还应该注意的是承德县第四小学校本课程系列之国画美

不能把学生教“死”了,因为有些学生掌握较快,应该发挥他的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从中体会一下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师作范画在美术教学中不可少,这样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绘画技巧和绘画方法,但是很容易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所以应该把握好这个尺度。另外,我在这节课的时间安排上还有很大的不足,学生画的时间不够长,这样就不能充分的显示教学效果,不能很好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第三篇:《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欣赏图画,理解图解诗的诗情画意。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体恤百姓的忧伤之情。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岁寒三友”,也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对象,纵观历史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对图题诗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体会诗歌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预习探究

(1)学生自读,感知。

生字:衙(yá)斋(zhāi)燮(xiè)号(háo)寒 放赈(zhèn)救济(jì)遂(suì)

(2)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劳顿:劳累。思绪:思路。救济:用金钱或物质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赈灾:赈济灾民。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

三、课外资料

课件出示《墨竹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并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

(1)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2)图题诗:图题诗就是为一幅画题一首和画内容差不多的诗句。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墨竹图题诗就是单用墨画竹子的图画上面的诗。(3)介绍背景:本诗全名《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是郑板桥在乾隆 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

潍县:今属山东省。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包大中丞括:包括,字银河,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乾隆年间,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中丞”。衙斋:官衙中的书斋。些小:指官职卑微。吾曹:我们。关情;关心。

当时郑板桥在山东任职,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郑板桥整日为民奔波,白日劳顿,夜不思眠。他开仓赈货,令民具领券供给,又大兴工役,修城筑池,招远近饥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食之。本文记载的是又一个不寐的夜晚,听着冷雨拍打窗棂,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板桥竟错觉为百姓发出了啼寒饥号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文。

三、反复诵读,品读古诗大意:(1)范读。(2)练读。

a、学生自渎。(注意字音,语气,节拍等)b、指名读(大家评议)

c、再读(小组合作,比一比谁读得好)

(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学生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3)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合作探索

1、小组合作理解诗意(小组讨论地方一起讨论。)

2、检查汇报(令人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诗?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3、介绍诗意。a、自练。b、小组内练讲。c、指名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尝试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4、请学生说自己感受最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5、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第一句是实写,第二句是虚写,第1句是第2句

发挥联想的基础。)启发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会把萧萧竹叶声联想成饥民疾苦声,而不想成别的?示画欣赏。

6、对最后一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理解。(明确似是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文中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特,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充满了爱民之气节。)

7、同学们,你有什么话要对郑燮先生说吗?

五、总结并进行拓展阅读。

1、《墨竹图题诗》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2、欣赏郑燮的其他有关竹子的诗歌和画作,体会其中的诗情画意。(示课件)(1)《 竹石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板桥此诗,既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的精神,又自喻藐视俗见,风骨刚劲的气节。

(2)《 题画 》

信步捻来都是竹,乱叶交枝嘎寒玉。

却笑洋州文太守,早向从前构成局。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他画的竹多是“清瘦竹”,可是他写竹却不都是纤弱。这首诗的景象,可谓慷慨激昂,气势浩荡,十万翠竹,为凤似龙,翔舞九宵,绿遍天涯。(3)题画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4)篱竹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3、让生阅读有关“竹”的诗句,认真体会“竹”在古代诗句中的蕴涵。(示课件)杜甫(唐代)《咏竹》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陆 游(宋)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苏 轼(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咏竹

.杨万里(宋)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便无文与可。自有月传神。

题吾友梁铁君侠者画竹(清)康有为

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

4、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赞美竹。

5、背诵并默写古诗。板书设计: 竹:人

干:细中有强。特立独行 叶:青翠欲滴 爱民如子 傲然树立

阅读伴教锦囊:(课件显示扬州八怪的一些简介。)

“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汪士慎八位画家。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李方膺、李鱓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先试画,后授职。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印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乾隆十三年,弘历东巡时,封郑燮为“书画史”。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

交流,读懂的地方小组内交流,不明白的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成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悲奇妙。成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第四篇: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孙铛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2,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3,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以及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教学难点:反复诵读诗歌,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松,竹,梅在岁寒中同生,为人们所敬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朵绚丽的花朵.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二,自主学习: 1,学习生字: 衙(yá)斋(zhāi)燮(xiè)号(háo)寒放赈(zhèn)救济(jì)遂(suì)2.解词: 劳顿:劳累.思绪:思想的头绪;思路.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赈灾:赈济灾民.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3,交流材料: ①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②图题诗.诗,画是一个整体,共同表达作者的思想与气节.③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3.朗读诗歌,熟读成诵.欣赏图画.三,交流合作学习: 1,学习“诗画欣赏”第二自然段.(1),朗读.(2),分析内容.(郑板桥这首诗的背景,原因和被罢官的结局,说明他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他在山东任职时,正值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体恤百姓的县官,他整日为民奔波,白日劳顿,夜不思眠.又是一个不们不寐的夜晚,听着冷雨拍打窗户,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他立即联想到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文.)学习《墨竹图题诗》的诗句,认真体会.学习“诗画欣赏”第三段,感知诗意.图中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浓淡疏密有致,青翠欲滴.并且全用水墨,更显其傲骨,与众不同.(感知诗意: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四,合作探究: 1.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2.本诗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第1句是实写,第2句是虚写,第1句是第2句发挥联想的基础.)3.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明确:似是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文中作者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物,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充满爱民之气节.)五,回顾反思,总结全文

竹的象征了“有气节,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风"的气概.六,拓展训练: 1,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竹的诗句,绘画作品.2,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赞美竹.

第五篇:《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墨竹图题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欣赏图画,理解图解诗的诗情画意。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体恤百姓的忧伤之情。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岁寒三友”,也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对象,纵观历史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对图题诗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体会诗歌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感知。

生字:衙(yá)斋(zhāi)燮(xiè)号(háo)寒 放赈(zhèn)救济(jì)遂(suì)(2)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劳顿:劳累。思绪:思路。救济:用金钱或物质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赈灾:赈济灾民。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

(3)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4)图题诗:图题诗就是为一幅画题一首和画内容差不多的诗句。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墨竹图题诗就是单用墨画竹子的图画上面的诗。

(5)介绍背景:本诗全名《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

潍县:今属山东省。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包大中丞括:包括,字银河,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乾隆年间,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中丞”。衙斋:官衙中的书斋。些小:指官职卑微。吾曹:我们。关情;关心。

当时郑板桥在山东任职,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郑板桥整日为民奔波,白日劳顿,夜不思眠。他开仓赈货,令民具领券供给,又大兴工役,修城筑池,招远近饥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食之。本文记载的是又一个不寐的夜晚,听着冷雨拍打窗棂,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板桥竟错觉为百姓发出了啼寒饥号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文。

(6)反复诵读,品读古诗大意: ①范读。②练读。

a、学生自渎。(注意字音,语气,节拍等)b、指名读(大家评议)

c、再读(小组合作,比一比谁读得好)

(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学生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3)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合作探索

1、小组合作理解诗意(小组讨论地方一起讨论。)

2、检查汇报(令人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诗?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3、介绍诗意。a、自练。

b、小组内练讲。c、指名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尝试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4、请学生说自己感受最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5、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第一句是实写,第二句是虚写,第1句是第2句发挥联想的基础。)启发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会把萧萧竹叶声联想成饥民疾苦声,而不想成别的?示画欣赏。

6、对最后一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理解。(明确似是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文中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特,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充满了爱民之气节。)

7、同学们,你有什么话要对郑燮先生说吗?

四、总结检测

1、总结:《墨竹图题诗》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2、堂清检测:英才教程同步练习

下载墨竹题图诗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墨竹题图诗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墨竹如人》教学设计

    24* 《墨竹如人》教学设计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小塘镇言栗小学谢昭娟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默读课文,讲讲课文所写的郑板桥的故事。 2. 体会郑板桥所画的竹与他品性人格之间......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3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于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当时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郑板桥整日为民奔波,白天劳顿,夜不思眠。一个不寐的夜......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5篇模版)

    教学目标:1、理解,品味,诵读诗歌,体会和感悟竹的象征意义及郑燮的人品。2、初步学习并尝试进行书画欣赏的方法,感受中国书画及诗歌语言的魅力。3、初步体会和感悟象征,借物抒情的......

    杜甫诗五首教学设计和反思(5篇可选)

    《杜甫诗五首》 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杜甫情景结合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品鉴诗歌中精妙词句的步骤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杜甫诗歌中......

    《墨竹如人》的教学设计(周红梅)(大全)

    《墨竹如人》教学设计 何家山中心完小周红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懂得本课“宫俸”、“造诣”、“落拓”、“峥嵘”等词语的大概意思。 2、理解课文,体会郑板桥所画......

    木兰诗教学反思

    木兰诗教学反思 木兰诗教学反思1 我在课前准备了大量的图片,视频和音频片段,准备在课堂上播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活跃课堂气氛的,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当中,我却没有播放这些原......

    《七步诗》教学反思

    《七步诗》教学反思 教师:罗旭2013年5月13日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应用所掌握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学生能够了解课题的意思,了解诗人的生平,知道古诗的写作......

    《木兰诗》教学反思

    《木兰诗》教学反思 《木兰诗》是一首乐府民歌。为了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进入情境,感受木兰的形象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贯穿整个课堂,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