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如人》的教学设计(周红梅)(大全)

时间:2019-05-13 08:3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墨竹如人》的教学设计(周红梅)(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墨竹如人》的教学设计(周红梅)(大全)》。

第一篇:《墨竹如人》的教学设计(周红梅)(大全)

《墨竹如人》教学设计

何家山中心完小

周红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懂得本课“宫俸”、“造诣”、“落拓”、“峥嵘”等词语的大概意思。

2、理解课文,体会郑板桥所画的竹和他品格之间的关系。

3、背诵课文中郑板桥的诗。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讲讲郑板桥的故事,从中体会郑板桥的人格。

2、欣赏郑板桥的《墨竹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郑板桥清正高洁、体谅百姓、关心百姓疾苦的、不媚权贵、安贫乐道的高尚品德。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郑板桥的人格魅力。突破方法:让学生多读、多想,互相讨论。难点:如何理解题目《墨竹如人》。

突破方法:欣赏《墨竹图»,体会竹的特点与人物品格的相通之处。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欣赏《墨竹图»,体会竹与人的相通之处。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从故事中归纳人物品格,在教师指导下体会题目内涵

教具准备:光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套用这种说法,是不是也可以说“画如其人”呢?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素以画竹著称于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板桥的故事,看看他画的竹与他本人的品性是否相似。

二、读文,练说

1.复习在上节课我们欣赏过了郑板桥的墨竹画,板书:墨竹。谁来说说他所画的画具有什么特点?从它的风姿绰约中体现了竹的什么品质?课文通过了哪些故事中体现了他的品质呢?我们一起去读读故事吧!2.自读课文,准备复述郑板桥的故事。

小组交流,比一比,看谁复述得更生动、全面。

3.练说,说说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用“从一()事中,我看出郑板桥是一个()的人”的句式说话。

学生相互补充、纠正、归纳:

勤俭谦逊,清正高洁,体谅百姓,关心民间疾苦,与百姓打成一片,不媚权贵,安贫乐道。

三、赏画,感悟

1.出示郑板桥的画作—《墨竹》,引导学生欣赏画中的形象特点。

(1)细长的枝干、突出的枝节、峥嵘的竹叶给人一种瘦劲、劲节的感觉。

(2)挺拔细长的竹枝给人一种正直而又傲然不群的感觉。

(3)随意舒展的竹叶显得潇潇洒洒,给人一种担荡从容之感。

(4)兰草与巨石的背景衬托出竹的高洁、清正与坚贞。

2.想一想,画中竹的这些特点与刚才所归纳的郑板桥的品性是否相似。

让学生将竹的特点与郑板桥的品性人格对应、融合。

3.真是画如其人啊!(在课题“墨竹”后面加上 “如人”)

四 写作指导

五.廷伸拓展

1.再欣赏几幅郑板桥的字画欣赏,再次感受画如其人,字如其人。

2.竹正直谦虚,你想用什么方式去赞美它呢?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了解郑板桥的故事,感受到他独具特色的品性人格,还通过欣赏他的名画进一步感受他非凡的品性。课外,同学们还可以更多地去了解郑板桥。

板书设计:

* 墨竹如人

墨竹

郑板桥

风骨峥嵘

劲节

潇潇洒洒

高志

谦逊,清正高洁

舒展自如

虚心

体谅百姓,关心民间疾苦

不媚权贵,安贫乐道

(竹)

其(人)

第二篇:六年级《墨竹如人》教学设计

24* 《墨竹如人》教学设计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小塘镇言栗小学

谢昭娟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默读课文,讲讲课文所写的郑板桥的故事。

2. 体会郑板桥所画的竹与他品性人格之间的联系,联系到自身品性。

3. 试着欣赏郑板桥的墨竹图。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郑板桥的故事中感受其品性人格。

难点:如何理解文题“墨竹如人”。

学情分析:课文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语言朴实通达,是对学生进行以物喻人教育的生动教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主读书的能力,通过自学读书,讨论交流,相信学生能完成对课文的理解,达到拓展文意的目的。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课件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套用这种说法,是不是也可以说“画如其人”呢?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素以画竹著称于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板桥的故事,看看他画的竹与他本人的品性是否相似删掉。(板书:默竹)

介绍郑板桥: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学习目标:

(1)将不认识的字和词语画出来,做好笔记。

(2)思考:课文写了关于郑板桥的哪几件事?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3)练说:说说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2、自主学习,检查初读情况:

解词:学习生字、新词

注意:“绰”读“chuò”,不要读成“zhuó”;“诣”读“yì”,不要读成“zhǐ”

着重理解下列词语;绰约、峥嵘、囤积、离乡背井、赈济、溢于言表、造诣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伊始,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给多一点时间】

3、用“从___________一事中,我看出郑板桥是一个_________的人。”的句式练习,理解文意。

4、引导学生理解

学生相互补充、纠正

从走访百姓 一事中,我看出郑板桥是一个

的人。从赈济灾民 一事中,我看出郑板桥是一个

的人。从辞官回家 一事中,我看出郑板桥是一个

的人。从人们求字画一事中,我看出郑板桥是一个

的人。

归纳:平易近人、体谅百姓、不媚权贵

三、品读文章

1、在朗读中感悟郑板桥通过事情表现出来的品性。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本环节,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

2、赏画,感悟

(1)出示郑板桥的画作—《墨竹》,引导学生欣赏画中的形象特点。

a 细长的枝干、突出的枝节、峥嵘的竹叶给人一种瘦劲、劲节的感觉。

b 挺拔细长的竹枝给人一种正直而又傲然不群的感觉。

c 随意舒展的竹叶显得潇潇洒洒,给人一种坦荡从容之感。

d 兰草与巨石的背景衬托出竹的高洁、清正与坚贞。

(2)想一想,画中竹的这些特点与刚才所归纳的郑板桥的品性是否相似。

让学生将竹的特点与郑板桥的品性人格对应、融合。

真是画其人啊!(在课题“墨竹”后板书“如人”)

四、复述故事

再读读文,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准备复述郑板桥的故事。

小组交流,比一比,看谁复述得更生动、全面。

2、可以改编这个故事,换成第一人称复述小故事:

我是第一个郑板桥...我是第二个郑板桥...我是第三个郑板桥...关键是体现郑板桥的品性。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最重要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获得思想启迪,受到情感熏陶。】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了解郑板桥的故事,感受到他独具特色的品性人格,还通过欣赏他的名画进一步感受他非凡的品性。课外,同学们还可以更多地去了解一下郑板桥,搜集一些郑板桥的故事,和大家分享。

六、廷伸拓展

1. 清代的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是一个怪才,有关他的趣闻轶事一定很多,你能利用课前所收集到的一些材料向其他同学讲述一两件事吗?

2. 走出文本,升华主旨:你能想到其它“以物喻人”的事物吗?我能向郑板桥学习什么品性?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本课是略读课文,适当的拓展阅读,起到一篇带一串的目的,更应该是略读课文应承载的目标。】

板书设计:

墨竹

24*墨竹如人

人(郑板桥)

舒展自如

潇潇洒洒

风骨峥嵘

平易近人

体谅百姓

不媚权贵

第三篇:《墨竹》教学设计

承德县第四小学校本课程系列之国画美

《中国画——墨竹》教学设计

承德县第四小学 张静

一、设计理念

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育强调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的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造力。围绕这一理念,本节课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引导学生以更广阔的艺术视野挥洒笔墨。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挺拨修长、青翠欲滴,这就是外形清丽的竹。它具备“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性质朴而淳厚,品清奇而典雅。历代艺术家以竹为灵感的源泉,创作了许多精妙绝伦的作品,竹文化的出现,显示着人类文化的深厚积淀。

《墨竹》这一课是我校校本教材中第六章第一课内容,是继写意瓜果、写意小动物进一步的扩展与延伸,也是写意花鸟范畴的重要启蒙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学习和欣赏中国画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本课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体会中国画的笔墨技法,进行简单的造型表现。怎样激发学生自信,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是本节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2、学情分析

竹,是小学生们熟知但并不常见的植物。他们对竹文化的认知大多来自于诗文和歌曲。承德县第四小学校本课程系列之国画美

本课所在的章节对应的是小学中段的学生,在美术知识技能方面,随着经验技法的增长,他们具有线描写生的能力。对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方法已有所掌握,但缺乏构图意识,笔墨表现具有一定的任意性,表现在欣赏水平上也是有限的。

三、教学目标

(1)巩固和学习中国画用笔用墨的基本技法(2)尝试和探索中国画——墨竹的表现技法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力和对国画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胆运用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方法表现墨竹 难点:墨竹的构图及笔墨变化

五、教学方法

(1)欣赏分析法(2)演示讲解法(3)观察交流法(4)评价激励法

六、教学准备

校本教材、课件、国画用具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欣赏示范激兴趣

1、同学们,听着这悠扬的古琴声,此时此刻,在老师的心中正激荡着一股创作热情,想不想看老师今天要给大家带来什么呢? 教师范画展示(一枝竹子)

(设计意图:采用现场作画的方式快速画出一只墨竹,第一时间承德县第四小学校本课程系列之国画美

抓住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兴趣)

2、从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赞美和表现竹子,这是为什么呢?(设计意图:采取与小组分别对话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为有效的小组合作奠定基础)

竹的精神:奋发向上,坚韧不拔,刚正不阿的坚贞气节。(鼓励性评价:你知道的可真不少!我相信你也一定能成为像竹一样,具有坚韧品质的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画——墨竹(出示课题 板书)

(二)质疑解疑,自主探究寻真知

第一步:欣赏图片,观察交流

中国画自古以来就讲究师法自然,也就是向大自然学习,那自然界中的竹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PPT展示)

我们首先来观察竹:

竹子一般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种类很多,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树,生长迅速。有些种类的竹笋可以食用。老师收集到了几种常见品种,请看PPT 质疑:现在老师考考同学们的眼力,自然界中的竹由哪几部分组成?谁来试着说一说?

生:——

(师评价)

看看同学们回答的准确吗?

PPT解析

 竹竿:由一节一节的竹节组成,长短变化有什么规律?

生——上细下粗(师评价)承德县第四小学校本课程系列之国画美

 竹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竹枝从哪长出?

生——节与节之间(一枝或多枝)(师评价)

 竹叶:像你见过的什么叶子?生:长长的、尖尖的

◆预设:如果学生想不出来,展示柳叶对比观赏

生长特点有什么不同?生:一组一组的

组合在一起像那几个汉字?(小组讨论)

了解了竹子的结构,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老师画竹子是怎么用笔的?

生:中锋、侧锋(用笔)

焦浓重淡青(用墨)

出示板书 第二步:温故知新,小试牛刀

温故而知新,同学们可根据已学的笔墨技法尝试着画一画(一枝竹即可)

选两幅学生作品评价总结

老师专门为同学们准备了墨竹四步口诀(请同学们齐读)承德县第四小学校本课程系列之国画美

第三步:名作赏析,整体感悟

导语:数千年来中国墨竹画之所以能经久不衰,代有承袭,因为它早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寄托感情的载体,我们一起来欣赏画家们是怎样通过画竹来表达情感的?

①《兰竹图》 赏析析构图层次、笔墨变化、感悟画家情怀

生: 简介郑板桥

《竹石》诗句

②《高洁图》没骨法

分析构图

(学生评价)③《竹石图》双勾法

对比学习

与自然界中的竹相比,画家笔下的竹更有一种生动的、变化的、自然的美,名家的作品我们就欣赏到这。第四步: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接下来老师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这幅墨竹小品,同学们想不想看?

演示绘画方法、分布讲解(放音乐)

边画边提示:胸有成竹、执笔姿势、节与节间的空隙、竹节的画法、竹叶的画法、用墨层次分明等

师作品完成后,你们看看这算是一幅完整的作品吗? 生:落款(诗句)印章 第五步:同龄作品,欣赏借鉴 继续欣赏几幅学生作品

请看PPT(着重欣赏画面层次、背景烘托、动静结合三个方面)

(三)胸有成竹,自由创作重体验

下面就让我们拿起画笔,尽情的表现墨竹吧!承德县第四小学校本课程系列之国画美

作业内容:大胆运用中国画技法完成一张墨竹作品 要求:

1、构图——注意疏密

2、用笔——侧锋、中锋

3、用墨——浓淡对比

(四)展示作品,取长补短展评析

1、你最欣赏哪幅作品,为什么?

2、这幅作品画的很好,本人说说你为什么这么画?(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终于美

今天,我们初步掌握了画竹的技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勤于观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并且能用笔墨来创造美,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将中国画这门传统艺术继续传承和发扬。

我们还将陆续学习竹并称为四君子的梅、兰,菊,有感兴趣的同学课下查阅资料

注意收拾自己的国画用品 下课!

八、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发现有些学生入门很快,很快就掌握了中国画的最基本的蘸墨、行笔技法,构图略显平平,但是能表现出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能表现出墨色的浓淡变化。还有一些同学的作业,不能完全表现出中国画的笔墨浓淡变化,但是有些作品表现的很大胆。

从这节课来看,学生们接受能力强,基础扎实,我还应该彻底的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演示。但是还应该注意的是承德县第四小学校本课程系列之国画美

不能把学生教“死”了,因为有些学生掌握较快,应该发挥他的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从中体会一下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师作范画在美术教学中不可少,这样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绘画技巧和绘画方法,但是很容易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所以应该把握好这个尺度。另外,我在这节课的时间安排上还有很大的不足,学生画的时间不够长,这样就不能充分的显示教学效果,不能很好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第四篇:墨竹如人教案1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默读课文,讲讲课文所写的郑板桥的故事。2. 体会郑板桥所画的竹与他品性人格之间的联系。3. 试着欣赏郑板桥的默竹图。重点难点

重点:从郑板桥的故事中感受其品性人格。难点:如何理解文题“默竹如人”: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认识一位爱画竹的画家——郑板桥

二、介绍郑板桥: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三、自主学习: 1.解词:学习生字、新词

注意:“绰”读“chuò”,不要读成“zhuó”;“诣”读“yì”,不要读成“zhǐ”

着重理解下列词语;绰约、风姿、峥嵘、囤积、离乡背井、赈济、溢于言表、造诣

2.交流材料:

扬州八怪:“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鲩、汪士慎八位画家。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李鲩、李方膺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先试画,后授职。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印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乾隆十三年,弘历东巡时,封联燮为“书画史”。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成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悲奇妙,成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四、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段(第1自然段)郑板桥爱竹,赞扬画家人格。第二段(第2—5自然段)郑板桥不媚权贵,关爱百姓。第三(第6自然段)高度评价《墨竹》,赞扬画家精神。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套用这种说法,是不是也可以说“画如其人”呢?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素以画竹著称于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板桥的故事,看看他画的竹与他本人的品性是否相似。(板书:默竹)

二、读文,练说

1.默读课文,准备复述郑板桥的故事。小组交流,比一比,看谁复述得更生动、全面。2.练说,说说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用“从___________一事中,我看出郑板桥是一个_________的人”的句式说话。

学生相互补充、纠正、归纳:

勤俭谦逊,清正高洁,体谅百姓,关心民间疾苦,与百姓打成一片,不媚权贵,安贫乐道。

三、赏画,感悟 1. 出示郑板桥的画作—《墨竹》,引导学生欣赏画中的形象特点。(1)细长的枝干、突出的枝节、峥嵘的竹叶给人一种瘦劲、劲节的感觉。(2)挺拔细长的竹枝给人一种正直而又傲然不群的感觉。(3)随意舒展的竹叶显得潇潇洒洒,给人一种担荡从容之感。(4)兰草与巨石的背景衬托出竹的高洁、清正与坚贞。

2. 想一想,画中竹的这些特点与刚才所归纳的郑板桥的品性是否相似。让学生将竹的特点与郑板桥的品性人格对应、融合。3. 真是画其人啊!(在课题“墨竹”生读书“如人”)

四、廷伸拓展

1. 清代的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是一个怪才,有关他的趣闻轶事一定很多,你能利用课前所收集到的一些材料向其他同学讲述一两件事吗?

2. 课外再找几幅郑板桥的字画欣赏一下,看是否还是画如其人,字如其人。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了解郑板桥的故事,感受到他独具特色的品性人格,还通过欣赏他的名画进一步感受他非凡的品性。课外,同学们还可以更多地去了解一下郑板桥。

板书设计:

24*墨竹如人

墨竹 郑板桥

峥嵘潇洒 勤俭谦逊,清正高洁 舒展自如 体谅百姓,关心民间疾苦 瘦劲挺拔 不媚权贵,安贫乐道(竹)如 其(人)

第五篇: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墨竹如人1-湘教版【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墨竹如人》

一、教学设想

1、先整体感知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2、逐步剖析字、词、句,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

3、深层剖析,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竹”性的人格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6个生字,讲讲课文所写的郑板桥的故事,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欣赏郑板桥的《墨竹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体会郑板桥所具有的像竹一样的品行人格。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郑板桥身上所具有的竹的品质

四、教学难点

体会“竹品”与“人品”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时数

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4min)

同学们知道“岁寒三友”是哪“三友”吗?

是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竹作为清高志洁的象征,一直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在古代绘画中,竹又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可见竹在古代文人书画中的地位之高。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书画向为一体,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非常爱画竹的画家。

二、作家作品简介(2min)

墨竹:只用墨画的竹子。(板书题)

郑板桥(1693-1765)即郑燮,(陈燮霞)字克柔,号板桥,雍正年间(清朝)为举人,任知县,后辞官,以书画营生。“诗、书、画”被誉为“三绝”,其中兰竹最为有名。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动动笔吧)“扬州八怪”简介。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10min)

1、初读课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画出课文中新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

2、默读课文,指名说说讲了哪几件故事来体现郑板桥具有竹的品质。

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教师进行提示、归纳:课文主要通过“赈济灾民”“辞官回家 ”“人们求画”这几件事。

3、检查自学情况。多媒体展示,学习熟悉生字词。

(1)指名认读生字,及时纠正读音。

重点指导:“绰、诣”的发音。

(2)理解词语。

造诣:学问或技术所达到的程度。

赈济:救济。

乘人之危:趁别人有危难的时候,去要挟、侵害人家。

不义之财:不应该得到的或来路不明的财物。

四、品读课文,深入剖析(10min)

1.读文,练说,说说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xiaoxue.xuekeedu.com

用“从___________一事中,我看出郑板桥是一个_________的人”的句式说话。学生相互补充、纠正、归纳,教师相机引导总结:

勤俭谦逊,清正高洁,体谅百姓,关心民间疾苦,与百姓打成一片,不媚权贵,安贫乐道。

五、精读课文,赏画感悟(14min)

人们常说,人如其名,字如其人。套用这种说法,是不是也可以说“画如其人”呢?郑板桥素以画竹著称于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画的竹与他本人的品性是否相似。

1. 出示郑板桥的画作—《墨竹》,引导学生欣赏画中的形象特点。(请学生找出(1)细长的枝干、突出的枝节、峥嵘的竹叶给人一种瘦劲、劲节的感觉。(2)挺拔细长的竹枝给人一种正直而又傲然不群的感觉。(3)随意舒展的竹叶显得潇潇洒洒,给人一种担荡从容之感。(4)兰草与巨石的背景衬托出竹的高洁、清正与坚贞。课文中的相关描述)

2、(1)指名回答:郑板桥具有竹子的什么品质?课文第几自然段进行了介绍(第1自然段)。

(2)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理解“劲节”、“高志”、“虚心”等意思。

3、想一想,画中竹的这些特点与刚才所归纳的郑板桥的品性是否相似。

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明确:似是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文中作者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物,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充满爱民之气节。)

让学生将竹的特点与郑板桥的品性人格对应、融合。3. 真是画如其人啊!(在课题“墨竹”生读“如人”)

六、课堂小结(2min)

这节课我们通过了解郑板桥的故事,感受到他独具特色的品性人格,还通过欣赏他的名画进一步感受他非凡的品性。课外,同学们还可以更多地去了解一下郑板桥。

七、课后作业(1min)

1、熟读并尝试背诵诗句。

2.清代的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是一个怪才,有关他的趣闻轶事一定很多,你能利用课前所收集到的一些材料向其他同学讲述一两件事吗?

八、板书设计:

24*墨竹如人

墨竹

郑板桥 峥嵘潇洒

勤俭谦逊,清正高洁 舒展自如

体谅百姓,关心民间疾苦 瘦劲挺拔

不媚权贵,安贫乐道 xiaoxue.xuekeedu.com

(竹)

如其(人)

下载《墨竹如人》的教学设计(周红梅)(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墨竹如人》的教学设计(周红梅)(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欣赏图画,理解图解诗的诗情画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孙铛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3,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以及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5则范文

    墨竹图题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欣赏图画,理解图解诗的诗情画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

    墨竹题图诗教学设计及反思

    《墨竹题图诗》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3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于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当时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郑板桥整日为民奔波,白天劳顿,夜不思眠。一个不寐的夜......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5篇模版)

    教学目标:1、理解,品味,诵读诗歌,体会和感悟竹的象征意义及郑燮的人品。2、初步学习并尝试进行书画欣赏的方法,感受中国书画及诗歌语言的魅力。3、初步体会和感悟象征,借物抒情的......

    《绝招》教学设计何红梅

    《绝招》优质课教学设计 甲良小学何红梅《绝招》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十六课,课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细致刻画的小柱子这个人物形象鲜活欲出,跃然纸上。可以说,他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

    《争 吵》周红梅(模版)

    争 吵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