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经典 与人物对话——《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走进经典 与人物对话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3.初步引导学生体会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重点:
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阅读感悟,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人物的个性特点。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准备:阅读《水浒传》、PPT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猜谜激趣(围绕名著逐题出示):
1.性格泼辣,南方人俗称“辣子”,模样标致,言谈泼辣,言语爽快,心眼儿也多,在贾府衰败时病逝。(王熙凤)
2.“分开了,各人散伙:你往流沙河,还去吃人;我往高老庄,看看我浑家。将白马卖了,与师父买个寿器送终。”(猪八戒)
3.骨软身躯健,眉浓眼目鲜。形容如怪族,行步如飞仙。夜静穿
墙过,更深绕屋悬,偷营高手客,此乃(时迁)
4.“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过有大虫!你休说这般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武松)
5.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
一、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请看老师写课题。2.谁愿意读课题?(指名读 齐读)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两位人物。一个是——?另一个是——?这两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生简单说说一、二自然段内容)
3.师:这一坐坐可不要紧,就引出了一段棒打的故事!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呢?
【设计意图】以探究性的语气引导学生快速走进文本,把握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儿童这样一种内心状态——情绪高涨、智力振奋,为精读感悟任务做很好的铺垫。
二:朗读品味、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品读文字,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1.读一读文中具体描写林冲、洪教头酒桌相遇和比武的部分,想一想林冲、洪教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圈画相关词句,写一写自己的
感受。2.小组内相互交流,学会分享
(一):品读第三自然段: 分析洪教头:
1.师:谁来读这段?(指读)林、洪二人在酒桌上相见,这饭吃得如何?(尴尬)是谁破坏了吃饭的兴趣?(洪教头)
2.那么,洪教头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从哪可以看出来?(生抓关键词,说洪教头个性,读相关语句)(1)粗俗
生读“挺着„„头巾”(指导抓关键词品读)师:谁来学学洪教头走路。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洪教头? 板书:粗俗(2)无礼、傲慢
生读“全不理睬” 师:真是没把人放在眼里!生读“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师:什么样的位置叫“上首”?(尊贵的人坐的位置)洪教头只是这一次坐上首?(他一贯如此)板书:傲慢无礼(3)心胸狭窄
生读“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师:你如何理解“厚待”(好酒好肉 非常尊敬他)师:可见柴大官人很爱才,在这以前柴大官人都是厚待谁?(洪教头)。可是今天,他一见这情景,立即气势汹汹地问:“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多指几生说),此人——板书:心胸狭窄(4)气势汹汹
生读“冷笑了两声„„” 师:同学们冷笑两声给我听听?(生冷笑)带着冷笑自读洪教头所说的话(生自读、接读)这样读多有味儿!齐读。
(5)暴躁
生读“洪教头跳起来说„„” 师:说就说呗!还跳起来!那是什么样的情景?快读读,感受一下。(生自读)师:看到这句话,我仿佛听到了“啪”的一声,是什么声音?(生:拍桌子的声音)带上你的动作,读好这一句!师领:洪教头跳起来说——
3.师:好个咄咄逼人的洪教头!齐读这三处描写!A“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B“冷笑了两声„„” C“洪教头跳起来说„„”
过渡:面对咄咄逼人的洪教头,林冲又是怎样说的?“不敢„„不敢”(多指几生说)
分析林冲:
师:林冲何许人也?(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读好柴进的介绍词从这句,你觉得林冲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武艺高强
1.这位武艺高强八十万禁军教头面对„„的洪教头,为何连说“不敢不敢”?他心里想什么?(不想惹事 给柴进面子)师板书:谨慎
2.如果你是林冲,别人一再强调你是犯人,还笑话你没真功夫,你会怎样想?(生:)会怎样说?(生:)会怎样做?(生)师:大
家都没忍住!
3.你忍不住,可林冲却能——忍住!板书:忍 4.师:让我们拿起书来,分角色读好这段精彩的文字!过渡:林冲想了这么多,忍了这么久,连说“不敢不敢”,后来为什么又只好拾起了棒?(生:逼人太甚)
(二)品读4——6自然段
1.出示:洪教头先脱了„„请教了。
洪教头恨不得„„冲向林冲。战了四五个回合„„我输了。2.指读:这两处描写,你又有什么新发现?自己读一读。3.生交流:
(第一句:洪教头耍威风、装模做样、虚张声势;第二句:洪教头争强好胜、夺银心切)4.师:对于林冲的语言描写,你有什么发现?(生:林冲无可奈何,委婉提出开枷锁的要求)
5.分内容齐读这两处内容(一半读写洪的句子,另一半读写林的句子)
师过渡:林冲面对这位狂言恶语、无端挑衅的洪教头。先躬身施礼,是一忍;起身让座,是二忍;不敢不敢是三忍;只只好拿起棒,是四忍;不打认输,是五忍!到最后,好汉实在是——忍无可忍!该出手时——就出手!请大家拿起书,大声读课文第七自然段!(配上《好汉歌》的伴奏曲)
(三)品读第七自然段
师:当25两重的大银出现在洪教头面前,这场比武就更有看头了!
1.指读前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什么叫“把火烧天”?洪教头心里会想些什么?(打死你 得银子 得面子)
3.师:看到银子,洪教头的血都要沸腾起来了,此人——(板书:贪财)面对这招“把火烧天”,林冲快速把棒—— 板书:一横,使出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4.师:从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林很聪明 善于寻找机会)指导学生摆动作感受。
5.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洪教头这时——(指读)6.从洪教头的动作、语言,你又发现什么?(气急败坏)A林冲如何回手?(一退)板书。林冲一退有何用意? B自己读好这句话(自由读、齐读体会)
7.精彩还在继续!指读下两句。生交流读书感悟:
8.林冲看出破绽,出手的时候到了!齐读—— 这又是怎样的林冲?(沉稳、机智)
9.面对气势汹汹、脚步已乱的洪教头,林冲只是抡起一棒——(生接:一扫)板书。此时,林冲心里想什么?再读这句话。
师过渡:林冲这简单的三招“一横、一退、一扫”就把洪教头打败正应了那句老话“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10.第七节表演与读书并进:两位同学扮演洪、林,将人物的动
作、语言表现出来,其余同学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洪教头是一个怎样的人” 自主学习,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入手,先让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个性特点,然后引导细品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挖掘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与此同时,适当点拨,激发学生阅读、思辨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教师也有意识地加强了对学生的引领、指导作用,始终都围绕着“林冲和洪教头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这根准绳。
三、拓展文本,回归主旨
面对众人哈哈大笑,洪教头是——(生接读)
1.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洪教头的内心世界。他灰溜溜地走在路上,会想些什么呢?
2.生写话。交流。
3.了解两位人物性格特征,老师想送给他们一幅对联,出示: 做人和为贵 处事善领先(师鼓励学生加横批:和善至上)【设计意图】在朗读中感受人物形象;在朗读中解读人性。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角色,就读出什么样的味道。尊重学生对洪教头的猜想,把握人物性格的本质特点。从古典文学中生成孩子健全的人格。
四、课外拓展延伸
1.《水浒传》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好汉,希望大家也能像今天这样
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去品读人物个性,结识更多好汉!
2.关于名著,老师只送你们一句话。(出示:好书要品 用心去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水浒传》这部名著的阅读兴趣和热情,教给孩子感悟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也为写人的习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篇: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全景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水浒传》的第八回(有些版本为第九回)改写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课文主要写了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路过柴进的庄上,与洪教头比武过招并打败了他。
文章语言明快洗练,叙事写人,寥寥几笔,绘声绘色,神形逼肖。特别是生动地刻画了林冲武艺高强、忠直淳朴的英雄形象和洪教头自以为是、跋扈嚣张的个性特点。正如明末清初的金人瑞(又名金圣叹)所评:“水浒所叙108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使学生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
1、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使学生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读书指导、问题导学、引导点拨、品读感悟、角色扮演、巩固练习等。【学法指导】
独立自学、质疑问难、同伴互助、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读悟结合等。【教学准备】
导学案,导读评价单,问题训练单,小组评价单,课件,音画视听,有关资料等。【教学流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播放音画视听《好汉歌》,带学生入情入境,相机揭题。
2、明确学习目标,朗读课文。
二、合作解疑,组内展示
1、自学检查,点评。
2、对学。同伴互助解决疑难,通过交流共同进步,把遇到的问题报告组长。
3、群学。组长组织解决对子疑难,还有问题由组长汇报给老师。教师跟踪调查,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
4、组内小展示。组长组织有序展示,全员参与,大胆自信,声音响亮,及时补充。教师第二查。
5、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三、班内展示,感悟品味,体会人物鲜明个性特点
1、以“什么样的林冲?什么样的洪教头”统领这部分学习,学生畅所欲言。过渡:文章不厌百回读,尤其面对《水浒》这等经典著作,还应该深入朗读。
2、对比研读,读悟结合,体会人物个性特点。
(1)、体会洪教头“傲慢无礼”,林冲“谦逊有礼”的个性特点。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
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2)、体会洪教头“骄横狂妄”,林冲“谦卑忍让”的个性特点。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林冲连说 “不敢,不敢”。
林冲无奈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3)、体会洪教头“骄横狂躁”,林冲“机智沉稳”的特点。
他们来到堂前空地上,此时月亮已经上来,洪教头先脱了衣服,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到:“来!来!”
两个教头就在月光下一来一往,交起手来。刚战了四五个回合,突然,林冲纵身跳出圈外喊了一声:“我输了”。“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
四、合作探究,品读比武
1、看完林冲棒打洪教头片段,提出探究问题,读第七自然段,组内探究,再次感悟洪教头自不量力、林冲武艺高强的特点。
2、汇报交流,引导点拨,感情朗读。“把火烧天”、“拨草寻蛇”;“举起棒劈头打来、往后一退”;“又提起了棒、抡起棒一扫”。研读“一横”“一退”“一扫”,激活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激发情感。
3、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林冲与“不敢”相关的内容。(„„)
五、体悟写法
作者是怎样成功塑造人物的? 外貌、语言、动作„„;对比;反衬。
六、达标测评,教师第三查。
七、课后拓展,推荐书籍
1、林冲棒打洪教头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读一读《林冲风雪山神庙》。
2、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板书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谦逊有礼 傲慢无礼 谦卑忍让 狂妄自大 机智沉稳 骄横狂躁 武艺高强 自不量力
„„ „„
第三篇: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林冲、洪教头各有什么个性?
二、学习课文,了解人物特点。
1.读读课文,说说你觉得林冲是个怎样的人?课文是运用哪些语句来表现的?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感悟。
3.讨论交流:
(1)林冲的“谦虚忍让”。
(2)林冲武艺高强只三个回合就打败洪教头。
指导读第七自然段。(投影出示三个回合的有关句子)
第一回合:洪教头使出人“把火烧天”式,林冲还了个“拨草寻蛇”式。
思考:洪教头为什么“用了浑身功夫” 第二回合:洪教头将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
思考林冲为什么要往后一退?他是怎么想的?
第三回合:洪教头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洪教头的小腿骨上,洪教头“扑”地倒在地上。
讨论:“措手不及”说明了什么?
评价:读了这三个回合的描写,你觉得林冲的武艺怎么样?(出手迅捷、武艺高强)
4.课文中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一个人呢?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边读边体会人物的性格。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
1、练习复述课文。
2、阅读古典小说《水浒》。附:
板书设计:林冲棒打洪教头
义:
忍
狂
艺:
精
躁
第四篇: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说课稿
《林冲棒打林教头》第二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3课《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水浒传》的第八回(有些版本为第九回)改写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课文主要写了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路过柴进的庄上,与洪教头比武过招并打败了他。
文章语言明快洗练,叙事写人,寥寥几笔,绘声绘色,神形逼肖。特别是生动地刻画了林冲武艺高强、忠直淳朴的英雄形象和洪教头自以为是、跋扈嚣张的个性特点。正如明末清初的金人瑞(又名金圣叹)所评:“水浒所叙108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使学生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我确立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难点:
1、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使学生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四、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在本课教学中,采取情境教学、读书指导、问题导学、引导点拨、品读感悟、角色扮演等。
说学法:独立自学、质疑问难、同伴互助、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品读感悟等。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突破目标及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流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播放音画视听《好汉歌》,带学生入情入境,相机揭题。
2、明确目标,朗读课文。
(二)、合作解疑,组内展示
1、自学检查。教师第一查,及时点评。
2、对学。同伴互助解决疑难,通过交流共同进步,把遇到的问题报告给组长。
3、群学。组长组织解决对子疑难,还有问题由组长汇报给老师。教师跟踪调查,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
4、组内小展示。组长组织有序展示,全员参与,大胆自信,声音响亮,及时补充。教师第二查。
5、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三)、班内展示,感悟品味,体会人物鲜明个性特点
1、以“什么样的林冲?什么样的洪教头”统领这部分的学习。
2、对比研读,读悟结合,体会人物个性特点。
(1)、体会洪教头“傲慢无礼”,林冲“谦逊有礼”的个性特点。
(2)、体会洪教头“骄横狂妄”,林冲“谦卑忍让”的个性特点。
(3)、体会洪教头“骄横狂躁”,林冲“机智沉稳”的特点。
(四)、合作探究,品读比武
1、看完林冲棒打洪教头片段,提出探究问题,组内探究,再次感悟洪教头自不量力、林冲武艺高强的特点。
2、汇报交流,引导点拨,感情朗读。重点研读“一横”“一退”“一扫”,激活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
(五)、拓展文本,回归主旨
(六)、体悟写法
作者是怎样成功塑造人物的? 外貌、语言、动作;对比;反衬。
(八)、达标测评
(九)、课后拓展,推荐书籍
1、林冲棒打洪教头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读一读《林冲风雪山神庙》。
2、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六、说教后反思
课上下来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高效课堂模式运用;
2、课堂时间调控;朗读形式;
3、教材处理。
4、教学激情,情绪感染。
恳请在座的评委及各位同行对我存在的问题给出宝贵建议,我一定会虚心接受,诚心诚意地向各位学习,力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更大的提升。谢谢大家!
第五篇:《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通过本文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古典小说中语言的精妙,学会欣赏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丰富语言文字积累;引导学生通过挖掘课文重点词句的内涵,把握人物性格的本质特点,感受人物人格魅力;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解读文本的“魂”,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和发展思维,为学生更好地学好语文服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点。
2.学习课文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采用反衬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体会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感悟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林冲和洪教头的鲜明的个性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1.听《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
2.熟悉的旋律荡气回肠,一个个英雄好汉仿佛就在眼前。这就是大家熟悉的一部名著(《水浒传》),这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成功塑造了(108)位英雄好汉,有()()()()„„ 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
3.(出示林冲图片)今天先表一人,此人东京汴梁人士,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官至八十万禁军教头。人送外号“豹子头”。此人姓甚名谁?(林冲)今天我们要学的是——林冲棒打洪教头。
4.板题,读题目:林冲——棒打——洪教头(如见其人;如闻其声)5.看题目,就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学生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主学习,汇报交流。
1.学习提示:林冲是个怎样的人?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人? 2.抓住文中的词句汇报交流:
(1)外貌描写: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
(2)语言描写:
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武师。”
洪教头喝道:“来!来!”
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
林冲说:“不敢,不敢”。“请教了。”“我输了”
(3)动作描写
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
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
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来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
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
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
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
(写出了心胸狭窄、傲慢狂妄、目中无人、盛气凌人、自以为是、跋扈嚣张的洪教头的形象和林冲武艺高强、谦卑忍让、沉着应变、忠直淳朴、心胸广阔、善于思考、善于观察、机智勇敢的形象。)3.讨论:洪教头是坏人吗?(尚有羞耻之心,还不是坏人。)
4.用一个字来说林冲会是哪个字?(忍)
林冲 洪教头
躬身施礼 全不理睬 一忍 起身让座 径坐上首 二忍 默不作声 指桑骂槐 三忍 不敢不敢 较量一下 四忍 只好请教 举棒大喝 五忍 不打认输 提棒就打 六忍 一横一退 气势汹汹 七忍 抡棒一扫 扑倒在地 点到为止,宽以待人 5.齐读诗赞林冲:
昔日东京豹子头,一朝落难走沧州。佐借梁王三巡酒,开枷应战洪教头。一横一退复一扫,棒打狂徒见惭羞。今日英雄千般忍,他年名震泰山东。
三、品悟写法,走进名著。
1.回顾一下,这样丰富而鲜活的人物,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语言洗练,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采用反衬的写法,表现出富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一波三折。)2.还有什么疑问:
柴进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特殊的身份?
林冲为什么遭高太尉陷害?之后有发生了什么故事?
3.拓展阅读《水浒传》,金圣叹评“水浒所叙108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1)写众多好汉被“逼”着杀人、抢劫、放火,正是《水浒传》的精华所在,这些故事值得细细品读。——某专家看法。
(2)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民间老话。
(3)《水浒传》中杀人像砍西瓜一样随便,这样的名著怎么能读出一个民族的美丽心灵。——某作家语录 4.请用自己的眼睛看《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