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三单元第4课《虞美人》教学设计(定稿)
《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掌握全词的节拍、用韵等特点,领悟本词特有的韵律感和音乐美。
2、在品析中感受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走进千古词帝的内心世界。
3、在拓展延伸中理解李煜后期词作的美学意蕴,在此基础上背诵全词。教学重点
在诵读与品析中走进千古词帝、亡国之君的内心世界。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诗词鉴赏方法。
2、理解李煜后期词作的美学意蕴,在此基础上背诵全词。教学方法
1、以诵读带动体悟
2、启发与讨论为主
3、品读与探究结合4、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播放视频《李煜其人其词》,配乐:《虞美人》古筝曲,同时让学生看课本(或印发的课文)。试话筒。请同学们用方言说:“历史名城荆州欢迎你!”“江陵中学欢迎你!”
二、寻“愁” 1.学生读词
这首词的整体情感基调是无限悲哀伤感。诵读时语调要低沉、慢速,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投影1:全词)
节奏: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韵脚:
了、少、风、中、在、改、愁、流(押韵规律: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2.整体感知
问题:诗有诗眼,词也有词眼(全词中表情达意最精彩和关键性的字或句子)。《虞美人》的词眼在哪?
明确:愁 或“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表达愁绪的诗句上高中以来我们就接触了不少,“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
璟《浣溪沙》)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吴文英《唐多令》)
一个“愁”字让多少文人骚客为之肝肠寸断,百转千回,一千个作者就有一千种表达。刚才我们朗读的这首词,词作者身份特殊,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帝王;经历也特殊,后来做了阶下囚。据说这首词是他的绝命词。他叫李煜。让我们一起走进《虞美人》,走进李煜。(板书课题和作者)4.李煜到底有几多愁?我们一起来寻一寻。
A.“往事已成空”(感慨往事)B.“流水落花春去也”(繁华不再,人生无常)
C.“离愁恰如春草”(离别之苦)D.“相思枫叶丹”(相思之痛)
三、品愁
李清照称“词,别是一家”。词在表达人物的情感世界和细腻的情绪变化上有独特的艺术手段。的确,词别有一种感人的力量。
这首词只有短短8句,56个字,却给我们以怎样感人的力量呢? 我们品读一下这首词,在品中读,在读中品。鉴赏诗词有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投影2)
以意逆志——孟子:“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知人论世——孟子:“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我们在阅读诗词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文辞推测、揣摩作者的情感、作品的旨意,换句话就是要以已之意来逆作者、作品之志。怎么逆呢?要知人论世,这就是在品读的过程中还要考虑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甚至创作风格,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1、知人论世
(投影3)
李煜头像。“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这是后人对南唐后主李煜的评价,从这个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组对比:绝代才人,薄命君王。
请学生读注释①,找出李煜的这一组对比。绝代才人:“通晓音律,善诗文,能书画。”
薄命君王:15年国主(“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2年“臣虏”(“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
亡国之前的李煜在词里,亡国之后的李煜在《虞美人》里。(投影4)拓展阅读:
(1)一壶酒,一竿身,快乐如侬①有几人?《渔父》 注释:①侬:人称代词,我。
(2)还似旧时游上苑①,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望江南》 注释:①上苑:古代种植着树木,饲养着禽兽,以供帝王游乐或打猎的园林。
(3)晚妆初了明肌雪①,春殿嫔娥鱼贯②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③。《玉楼春》
注释:①了(liǎo):结束。明肌雪:肌肤雪白。②鱼贯:列队连续而进。③歌遍彻:演奏完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4)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①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②,几曾识干戈? 《破阵子》
注释:①凤阁龙楼:帝王居住的楼阁。②烟萝:草木长得茂盛,烟聚萝缠。
2、以意逆志
“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煜把自己的愁情写进了了景物的描写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中,句式的选择中,词语的锤炼中,„„请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进行品读,在品读时尽量从三个方面着手:内容、情感、手法。问题(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班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乐景衬哀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另一个版本:春花秋叶何时了?)
问题(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明确:物质层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层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欢乐、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诵读参考:
句声要渐强,情绪的核心词“何时”要放慢语速,强调愁绪无法遏制。后句“知多少”也宜放慢语速。
问题(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春风又绿江南岸”“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谢新恩》(一个“又”字道尽国破家亡之后的无尽辛酸,年年重阳,年年茱萸紫菊相似,岁岁人不同,孤独还依旧。)
问题(4)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联系学过的诗歌,谈谈“月”这个意象有何特定含义?(提示学生回忆诗仙和诗圣的诗歌中的意象——“月”)
怀念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
怀念亲友:“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问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月夜》 诵读参考:
诵读这两句要以平淡的语调出之,语速要慢,“昨夜”后停顿延长,“又”重“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读,“东风”收尾要淡,后句要注意切分词句,强调顿挫之感,把“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三个词组的诵读节奏区分开。“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问题(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另一个版本“雕栏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颜改”,比较有何不同?“改”还有哪些意蕴? 明确:“应犹在”表达一种揣测语气,更贴切表达物是人非的独特感受。改变的不只是宫女们的容颜,还有李煜自己的容颜,还有人的地位(由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还有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诵读参考:
诵读时要把这种深沉的感慨表现出来,强调切分词句,通过语音的顿挫、凝滞表现巨大的悲哀,尤其是“朱颜改”三个字,应放慢语速,加强吐字力度,但音量不要大。
问题(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明确:以春水比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了。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勾勒出一幅辽远开阔的图景,显示愁之无穷无尽,绵绵不绝,构成了画笔不能写出的意境,更是新奇高奇无匹,为他人篇中之所无。
在声韵上也连绵起伏,四字平声,五字仄声,以两个平声作结,慷慨疏朗,读来亦如江水之流淌,真是声情并茂,真伤人心也。设问的句式,极大地丰富了词的内涵,具有高度的囊括力、概括力。(“李重光之词,神秀也”王国维)
诵读参考:诵读时要把这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形容愁之深之多的词语“几多”和“一江”要重读,“愁”和“春水”要轻读,“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
“亡国之音哀以思”,由于亡国,李煜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之囚,他失去了欢乐,失去了尊严,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他的追思,他对家国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的尝味。
四、解愁
1.王国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梳理归纳:
春花秋月
何时了——往
事 小楼昨夜
又东风——故
国 雕栏玉砌
应犹在——朱颜改
然后,引导大家看板书,并启发、点拨,得出下面的8个字: 自然永恒
人生无常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是“千百年来人类所共有的悲哀”。古诗词中抒发人生无常的诗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和《虞美人》写于同一时期的《浪淘沙》(课后练习),李煜也写出了人生共通的体验。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明确:“梦里不知身是客”所表达的梦醒之间身份错位的漂泊无依之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所表达的离别之痛。“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所表达的繁华不再、人生无常的无奈。
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人生愁恨何能免?《子夜歌》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投影5)
伤心秋月与春花,独自凭栏度年华。便作词人秦柳上,如何偏属帝王家。
“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伎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 ——(宋)王铚《默记》(投影6)
《虞美人》视频,配乐:《虞美人》古筝曲。
诵读全词,再次去体味李煜的几多愁,再睹千古词帝的言愁风采。背诵
五、作业巩固,写愁
1、以“李煜,我想对你说”为题,对话李煜。
要求:①引用或化用李煜的词句。②使用对比的手法。③字数200字左右。
2、专题探究《李煜·春·愁》。附:板书设计(根据课堂情况随机生成)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
何时了——往
事 小楼昨夜
又东风——故
国 雕栏玉砌
应犹在——朱颜改
自然永恒
人生无常
(“自然永恒”横箭头至“人生无常”,箭头上书“对比”;在“往事”“故国”“朱颜改”的右边,从上至下划箭头,箭头右侧书“愁”。必要时,在“了”“又”“应”“改”等字下,加着重号或用颜色粉笔重新书写。)
第二篇: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4课《虞美人》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虞美人》
教学目标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教学重点
1.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思想内涵。2.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朗读法,师生相互质疑、讨论法。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唐诗
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板书课题)解说: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创新才是文学发展的出路。
二、解题
1、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这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见课本注释①)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像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虞美人》,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2、李煜罹难的直接原因,除了宋太宗的胸襟狭窄以外,还有更深的原因,即词本身引起了宋太宗对李煜的忌恨。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美好酌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这在宋太宗的眼中不是含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
三、研习《虞美人》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齐读课文,找出该词的韵脚。(解说:引导学生体会词的音韵美,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2.具体研习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②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解说:进一步挖掘词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用两点论思考问题。)③“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④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⑤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明确:“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⑥分析前六句,体会“愁”的具体内容。争取最大程度地走进李煜的内心世界。(每句都可从通其义,析词悟情,点明重音,点拨吟诵几个方面把握。)
(1)春花秋月何时了——(这么美好的事物为什么作者希望它快完结呢?)怕触景伤怀,想起往事。作者写乐景正是为了以乐景衬哀情。
(2)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A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荣 B精神层面: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等 归纳作者的思想感情:往事之哀。
(3)小楼昨夜又东风——(“又”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季节变化引起作者无限感慨:春有再来,循环无际,而生命短暂,复国无望。所以很自然发出哀叹。。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不忍回忆过去,尤其想到南唐,唉!强烈的今昔对比让
作者这位敏感的词人情何以堪,怎能承受?尤其在这月明之夜。本词两 次提到“月”,大家说说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试举带月诗词名句)归纳:亡国之恨
(5)雕栏玉砌应犹在—南唐宫苑应该还在吧
(6)只是朱颜改—“朱颜”的含义(投影,选择题)A词人的容颜 B国家的面貌,人的地位、感受
(“只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叹惋口气,物是人非的怅恨之感。归纳:物是人非的感慨
⑦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解说:整理全词的脉络,让学生理解词人的匠心。)⑧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分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通其意:问君究竟有多少愁绪,正像那滚滚的春江水向东流去。
悟其情:修辞—比喻,(春江水有何特点?)水多流急而且无穷无尽。(说明作者的愁绪如何?愁绪多而且深厚强烈。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达。(可联想)
感其声:分析平仄(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两字平声。读来亦如春水时起时伏,连绵不尽)
这首词可谓声情并茂,形象传达出李煜的满腹愁情。那么作者到底有哪些愁呢? 小结:
教师点评:以水喻愁
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比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运用比喻写愁思的名句,可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列举一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小结:用一句话说出整首词的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整首词充溢着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4.课堂训练(多媒体投影显示)阅读李煜的词,完成题目。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①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②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急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哀伤。
B.词的下阕,抒写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整首词的结句是主题特别深刻之处。
C.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词。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它是李煜早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
D.这首小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意味深长。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解说:这是课内的延伸阅读,旨在扩大学生阅读量,并模仿高考题型命题,旨在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参考答案:①D,“水长东”比喻恨如东流水,绵绵不断;②C,这是李煜后期写的词。)5.课堂小结
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播放音乐,在邓丽君《虞美人》的歌声中进一步体味这首词的意境。结合板书,背诵这首词。
(解说: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与第一步遥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
四、布置作业 1.延伸阅读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逐句分析,把握作者的情感世界。
小结:[(用一句话说出整首词的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整首词充溢着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作者的愁绪有往事之哀、亡国之痛、物是人非的感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感情如波涛起伏,猛烈地撞击着作者的心扉,此情无计可消除,又可与谁人说?感情在冰封的河面下涌动郁积,此时此刻,触景生情,感情的闸门一旦打开,便一发而不可收,感情深厚强烈如滔滔江水大有冲决一切之势:(齐读最后两句)
生读自己描述的写诗情景,营造氛围。
齐读全词,梳理把握作者细微的心理活动全过程。
(四)用置换法联想法再读全词。
1、师范读。点拨(高低、长短、节奏、重音、情感变化,以情运声。)可分散到第三环节,逐句分析后顺势点拨,朗读。
2、好,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边读边想象作者当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3、分组竞读。
(五)快速背诵。
(六)回味。词不仅可以吟诵,还是可以配乐歌唱的。让我们在邓丽君的歌声中再一次静静回味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此凭吊这位留下千古佳作的绝代词人吧!
(七)仿写展读:积累的目的是创造。郑晓溪《虞美人》
(八)总结赏词的方法。(读,背,析味,唱,仿)【作业 】拓展赏读 李煜的《 乌夜啼 》(投影)【补注】 一个亡国之君能如此大胆抒发亡国之恨史属罕见,传说宋太宗正是听到这首词才将他毒死的。可以说这首词是他的绝命词,王国维:后主之词可谓以血书者也。
第三篇:人教语文四下第三单元练习题
第三单元练习题
班别: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òu
ɡuī
shā
tān
zhēn
chá
qì
chuǎn
xū
xū
cháo
xiào
zhuó
shí
qǐ
tú
ruò
wú
qí
shì
chǔn
shì
fǎn
huí
zǔ
lán
jiàn
sǐ
bú
jiù
hǎi
ōu
mào
zi
bì
kāi
yú
ɡuàn
ér
chū
biān
fú
bǔ
zhuō
fēi
é
zhēnɡ
xiān
kǒnɡ
hòu
mǐn
ruì
línɡ
dānɡ
cānɡ
yínɡ
yú
bù
kě
jí
jiē
kāi
xiǎnɡ
chè
yún
xiāo
hénɡ
qī
shù
bā
zhànɡ
ài
wù
yínɡ
ɡuānɡ
pínɡ
qīnɡ
ér
yì
jǔ
二、多音字组词。
吁yù()
折zhē()
扫sǎo
()
xū
()
zhé
()
sào
()
三、比一比,再组词。
幼()
逐()
愚()
壁()
揭()
幻()
啄()
遇()
避()
喝()
四、填上适当的词。
第三单元练习题
班别: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òu
ɡuī
shā
tān
zhēn
chá
qì
chuǎn
xū
xū
cháo
xiào
zhuó
shí
qǐ
tú
ruò
wú
qí
shì
chǔn
shì
fǎn
huí
zǔ
lán
jiàn
sǐ
bú
jiù
hǎi
ōu
mào
zi
bì
kāi
yú
ɡuàn
ér
chū
biān
fú
bǔ
zhuō
fēi
é
zhēnɡ
xiān
kǒnɡ
hòu
mǐn
ruì
línɡ
dānɡ
cānɡ
yínɡ
yú
bù
kě
jí
jiē
kāi
xiǎnɡ
chè
yún
xiāo
hénɡ
qī
shù
bā
zhànɡ
ài
wù
yínɡ
ɡuānɡ
pínɡ
qīnɡ
ér
yì
jǔ
二、多音字组词。
吁yù()
折zhē()
扫sǎo
()
xū
()
zhé
()
sào
()
三、比一比,再组词。
幼()
逐()
愚()
壁()
揭()
幻()
啄()
遇()
避()
喝()
四、填上适当的词。
一()杂草
一()扫帚
一()电线
一()向导()的苦难
()地看着
()的保护层
()的夜晚
多()多()
机()人()
()出又()
()想()开
不()不()
()枝()叶
()心所()
()()不迭
无()无()
五、填空。
1、清明前后。
2、朝霞不出门。
3、天上,晒谷。
4、鸡迟宿。
5、蚂蚁搬家。
6、春雾风,。
7、《自然之道》一文中,“自然之道”的意思是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
8、《蝙蝠与雷达》一课中,我们知道到了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9、从《“打扫”森林》一文中,我懂得了。
从《人类的老师》一文中,我懂得了。
10、人们从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
”。
一()杂草
一()扫帚
一()电线
一()向导()的苦难
()地看着
()的保护层
()的夜晚
多()多()
机()人()
()出又()
()想()开
不()不()
()枝()叶
()心所()
()()不迭
无()无()
五、填空。
1、清明前后。
2、朝霞不出门。
3、天上,晒谷。
4、鸡迟宿。
5、蚂蚁搬家。
6、春雾风,。
7、《自然之道》一文中,“自然之道”的意思是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
8、《蝙蝠与雷达》一课中,我们知道到了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9、从《“打扫”森林》一文中,我懂得了。
从《人类的老师》一文中,我懂得了。
10、人们从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
”。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第4课教学设计
4、我的“长生果”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学习准备
在读书中使自己收获的经历。课时安排 1课时。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把书叫做我的“长生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再旁边做批注。
4、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班级交流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2)反复读一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来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 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将书誉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钟爱可见一斑。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通过重点段落和句子的分析,明白作者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的如醉如痴。正是不断地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啊!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那种读书的乐趣吧。
五、品读语言,学习积累
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生动的比喻。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3、恰当的词语。
流光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等。
六、联系实际,升华感情
说一说你读书中的故事,你在书中的收获。
七、积累释放
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将本节课的收获补充到自己的读书卡中。
3、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教学反思:
《我的“长生果”》一课,教学中使学生懂得了读书与作文的关系,通过重点段的阅读,让学生明白:一个是要构思新颖,别出心裁;一个是要写真情实感,在模仿借鉴后要进行呕心力血的创造,才能够打动人心,获得成功。
这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为本,读中思考,读中领悟,在文本中读出想象来。本节课,我没有讲得太多,词语没用我去解释,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自己去理解,板书也少而精。注意引导学生结合重点段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把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正是作者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他们的课堂上,热烈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只有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时,他们主动的学习,自觉地学习,才不甘落后,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学习就成了他们的需要,成了他们体验成功的活动,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第五篇:(最新)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四 边 形 第一课时 四边形的认识
学习内容
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
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内容分析:
《四边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四边形是本单元的起始内容中的第一课时。通过涂一涂、说一说、围一围等系列活动,充分感知四边形,抽象出四边形的特征。教学重点是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学情分析:
我班的学生,善于在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以良好的合作探究学习习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思维活跃,因而课堂上我应充分给他们动手和表达的空间和时间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重点
找出四边形的特点。难点
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 教学流程
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学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印发,每人一份)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有 四个角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并说理由
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
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会自觉自愿的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我在教学《四边形》时,出示“喜羊羊开店”的情境,这样的导入设计,对于学生来说很有趣,有效地吸引学生倾听,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其中,真正意义上作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也就自然愿意倾听了。课堂中我始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身边感兴趣的事情,提出相关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习兴趣。
2、这节课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测及自主探索,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学习内容
本册教材第37—38页上的内容,完成第37页上的“做一做”。内容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和边的特征。而平行四边形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学生能从具体的实物和图形中识别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征有个初步直观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为下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做了铺垫。并为今后深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由于本学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直观阶段,因此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引导观察和操作获取数学知识。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重点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难点
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 教学流程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
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
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师: 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 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
(二)掌握平行四边形。
1、在钉子板上“钩”。
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在钉子板上围围看。(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2、在方格纸上“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3、折一折、剪一剪。
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
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组讨论)
(三)巩固平行四边形。
1、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第1—3题。
2、课外练习:完成练习九第5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深刻的体会到了新课标给课堂带来的新的生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操作时,充分体现了个性化思维,有的能研究三个图形,有的能研究两个图形,有的研究问题很全面,有的只注重了图形边的特点,而忽略了角的秘密,有的同学能用多种方法得到结论,有的只能用一种方法,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使我切身感受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人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第三课时 周 长
学习内容:
本册教材第41页上的例1。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 教学流程:
一、认识周长 1.活动一
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 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
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2.活动二
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 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
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3.活动三 ⑴出示
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⑶学生独立完成
⑷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 4.周长的概念
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⑵学生说一说
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
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
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
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2.学生活动
3.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
三、联系生活,概括总结
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1.思考题:
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
五、]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
第四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练习内容:
教材第44页练习十 练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练习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3.课本44页第二题:
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 ⑴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⑶全班汇报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姓名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四、作业
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第六课时 估 计
学习内容:
教材第45页例4例5,46页练习学习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重难点:
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
3.不用尺子,在本子上是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5.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二、新授 1.教学例5 ⑴摸一摸数学书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⑵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独立完成。⑶全班汇报: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的。
⑷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数学书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并讨论:怎样才能估计得更准确?
⑸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 2.巩固练习。
⑴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⑵46页做一做第二题
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