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3-26《网络交流》教学设计
第26课 网络交流
【教材分析】
本课是网络基础单元第7课的学习内容。网络基础应用离不开相应的交流载体,利用好网络交流软件,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提供非常大的帮助。
本课主要介绍现在非常流行的网络交流软件之一——“QQ”软件的使用。通过使用需求,依次了解并掌握软件工具的使用。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通过前面Windows模块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对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鼠标器和键盘。在网络使用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如何使用浏览器浏览网络信息、下载网络资源和应用软件的下载及安装。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时间还不长,对于鼠标器和键盘的操作精确度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训练,同时对如何使用好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强化鼠标器和键盘操作的同时必须加强学生安全使用网络资源的教育。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注册申请“QQ”账号的方法,并学会添加好友,与好友实现网络交流。2.在用“QQ”网络交流的过程中,养成文明的网络交流习惯,并能感受网络交流带来的便捷。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QQ”账号的注册申请。难点:“QQ”好友添加。【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提出问题或设计项目,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以“导”为主。
手段:利用网络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可以对比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学习素材。【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任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安装软件。这个软件图标,你们认识吗?
你能说一说这个软件的用途吗?使用它需要哪些要素及如何使用? 师小结:它是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网络聊天软件,我们可以通过它与远方的朋友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喜悦与快乐。使用这个软件我们需要有自己的QQ账号及远方朋友的QQ账号。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利用“QQ”软件进行“网络交流”。(板书揭题)【设计意图】知识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目的性,通过旧知引出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突出层次,循序渐进
现在请同学启动我们安装的“QQ”软件。启动好“QQ”后,我们能否直接使用?(不能)此时软件界面提示我们输入自己的QQ账号和密码。
如果你已经有了这些信息,就可以输入QQ账号和密码,进入“QQ”使用界面;若你没有这些信息,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注册一个QQ账号。
活动1:为自己注册一个QQ账号。
单击“QQ”启动界面中的“注册账号”按钮,进入QQ注册页面。请同学们观察注册页面,需要我们提供哪些信息?(昵称、QQ登录密码、手机号码)
谁来说一说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及注意事项? 昵称:QQ网名,代表自己的文字标识。
QQ登录密码:登录“QQ”使用的密码,密码长度为8~16个字符,不能使用空密码;密码必须包含两个不同类型字符(字母、数字、符号等),密码设置要便于记忆但又不能太简单。
手机号码:用于注册时获取验证码及在忘记密码时找回密码。
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QQ账号注册,已有QQ账号的同学可以帮助其他同学完成账号注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互相帮助)
在“QQ”注册账号成功后,我们要牢牢记住QQ账号和密码,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设计意图】通过注册页面的分析,让学生首先了解注册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方便学生在注册过程中遇问题后可以得到解决方法,提高注册成功率。通过实践前的分析,减少实践过程中问题的出现。
活动2:利用自己的QQ账号完成“QQ”登录
完成QQ账号注册之后,我们就获取到自己注册的QQ账号,现在请同学们使用自己的QQ号登录“QQ”。
在QQ登录界面时有“记住密码”和“自动登录”两个选项,请同学们试一试,它们有什么作用?
提醒:尝试选择不同选项登录后,必须在关闭“QQ”程序之后,再次启动“QQ”并选择不同选项。
师小结:“记住密码”就是让“QQ”软件在选择登录账号后自动输入账号所对应的密码。
“自动登录”就是启动“QQ”软件后自动登录指定的“QQ”账号。思考:在公共使用的计算机上,这两个选项能不能选择?为什么?(不能,不安全)
【设计意图】“QQ”登录本身并不难,提供的一些选项可以方便用户使用,但是同时有一定的使用安全隐患。在此向学生提出,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网络使用的安全意识。网络安全是目前网络使用必须注意的事项,从学生开始使用网络时就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重要内容。
三、难点突破,步步为赢
活动3:添加“QQ”好友
在登录“QQ”后,我们能不能直接与别人交流?为什么?(不能,不是好友)要想与别人成为好友,我们应该如何操作?
相信有些同学已经加了好多好友,请一位同学演示一下自己是如何添加好友的。
学生演示操作。师小结操作步骤:
1.单击“QQ”程序主界面下方的“+”按钮,打开“查找”窗口。2.在“查找”窗口中输入好友的QQ号,单击“查找”按钮。3.单击查找到的账号右下角的按钮,打开“添加好友”窗口。4.输入验证信息,单击“下一步”按钮。
5.输入“备注姓名”,选择分组,单击“下一步”按钮。6.单击“完成”按钮,等待好友验证。
7.当好友验证通过后,在“QQ”软件主界面“我的好友”栏中就会出现好友的“QQ”图标。
探究:
为什么在添加好友过程中输入验证信息?若没有验证信息会怎么样?(安全,什么人都可以添加为好友)请同学们互相添加好友。
【设计意图】由学生演示操作,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再次总结操作步骤,可以对学生的演示进行补充,在重点部分提醒学生注意事项。学习难点并不一定会很难,只是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错或很难理解。
活动4:好友之间“QQ”交流
添加好友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网络交流了。你想和好友交流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
我们除了可以打字进行交流外,还可以利用“QQ”软件中的表情、图片等表达我们的心情和感受。你想试一试吗?
学生尝试操作(学生互动,教师巡视)。
师小结:首先,双击好友头像,打开交流窗口,再输入文字、表情、图片等表达我们的心情和感受内容,然后单击窗口下方的“发送”按钮,可以将我们的内容发送给好友。
探究:
1.输入好内容后,有什么方法可以将其快速发送给对方?(按Enter键或按Ctrl+Enter)2.如何修改发送方式?
(单击“发送”按钮右侧的向下箭头,选择自己需要的发送方式。)与好友通过网络交流一段时间后,你觉得和面对面交流的方式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尝试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且学生想掌握这部分操作的欲望非常强烈,会主动向教师询问。实现网络交流之后,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发送文字及表情,初步感受网络交流和面对面交流的不同。
四、自主探究,拓展延伸
活动5:向自己的好友发送图片或文档
网络交流的功能还不止于发送文字和表情哦,它还可以帮助我们分享照片和文档。你想试一试吗?
学生完成操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接触运用“QQ”软件发送“图片”“文件”的方法。这部分内容教材中没有提及,但在实际使用中用处非常大,可以继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6:找回密码
刚才注册QQ账号时,我们讨论过如何记住账号密码的方法。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某一天忘记QQ号和密码,我们还能不能找回它们?(能)
我们可以通过登录界面右侧的“找回密码”按钮找到自己的账号和密码。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账号密码忘记是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如要找不回来,可能会影响学生使用的兴趣,因此让学生了解掌握如果忘记QQ号和密码后找到它们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软件的使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但是必须让学生了解在使用过程中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经验交流,评价总结
在使用“QQ”的过程中,我相信有些同学会有一些“独门秘籍”,你能与你的同学们共享吗?
学生经验交流。
【设计意图】经验交流,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平台,拉近学生间的距离。当学生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就会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我们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利用“QQ”软件进行网络交流的方法,了解了网络安全与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学以致用,在平时遇到问题、难题时,能及时利用网络和你们的老师、同学、家长进行交流,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分享生活中的快乐和成长的喜悦。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梳理知识点,并提出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学以致用。
【教学反思】
网络使用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对于网络交流这种形式,学生兴趣十足,特别期待在网络上和自己平时的好友、同学、师长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小秘密”。
在教学中,应该采用科学合理教学方法,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合理而有效的学习方法,能自主独立学习,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团体合作的良好习惯;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创造精神,能不拘泥于思维上的束缚,大胆实践。
从教材的分析来看,掌握操作步骤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难点,但是为什么这样做,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是难点。因此需要我们设计一个有趣的、有意义的任务,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需求,进而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并在掌握知识后能应用于实践、解决问题,同时进一步理解、巩固了知识,获得多方面的收获。
【教案设计:钮洪斌(盐城大丰区幸福路小学)】
第二篇:《汉朝的中外交流》教学设计3
第13课 汉朝的中外交流 教案
〖内容标准〗
讲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了解佛教传入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要求学生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及其作用、佛教的传入等重要史实。
2.能力培养
①通过讲述张骞、班超等人的历史故事,提高学生收集材料及口头表达能力。
②帮助学生正确运用地图册辨别古今地名,训练史地结合的综合学习方法。
③帮助学生运用汉朝中外交流的基本史实,归纳出汉朝中外交流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张骞出使西域的介绍,启发学生学习张骞不畏艰险,报效祖国,勇于开拓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佛教的传入是外来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例证,让学生懂得中外交流是文化繁荣、历史进步和社会文明的需要。
〖教学要点〗
1.重点 张骞出使西域
2.难点 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与亚欧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也是佛教传入中国的通道,佛教的东传是外来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例证。
〖教学建议〗
1.张骞出使西域
①结合地图向学生装说明西域的地理概念,包括广义的和狭义的。
②引导学生回忆小学历史教材中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知识,让学生走上讲台复述张骞出使西域的小故事,强调热忱爱国,挺身而出,应募出征,是中国历史上出使西域的第一人,突出张骞不怕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
③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时,应重点突出: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同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为西域归属汉朝中央政府创造了条件,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④关于西域都护府的设立,要讲清时间和意义,并指出这是张骞出使西域的一个重要结果。
⑤如果条件允许,可适当补充如下材料,作为班超出使西域的背景:西汉末年,汉朝失去控制西域的能力,西域许多小国相继分解。王莽时期,断绝与西域的交通,致使匈奴乘虚而入。东汉明帝时,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于73年命窦固出击北匈奴。东汉政府重建西域都护府。并于当年派班超出使西域。
⑥关于班超出使西域,可让学生上台讲述“投笔从戎”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小故事。还可联系霍去病“匈奴末灭,无以家为也”等名言,比较班超与霍去病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共同点。强调班超是继张骞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位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中西交流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
2.丝绸之路
①结合“丝绸之路图”讲清主要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向学生出示有关图片,说明由于古代丝路上流沙漫漫,骆驼成为当时的主要交通工具。
②指出丝绸之路的开辟是人类交通史上的奇迹,它架起了东西方之间友谊和文明的桥梁。丝绸之路从西汉至隋唐两千年间沟通中西方的重要道路。向学生介绍丝路沿线发现的古代丝织品、古迹及楼兰故国的故事,还可补充中国丝绸在罗马帝国引起的轰动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佛教东传
①世界三大宗教有哪三大宗教?佛教发源于何地?也可简单介绍佛教的基本知识,并引导学生参观家乡附近的寺庙,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
②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可适当介绍几句古诗,影视作品中的佛教故事等。
〖教学实录〗
〔复习旧课〕(约2分钟)
师:期中考试已经结束,试卷还没有批完,总的来看,考的不理想,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第一次吗。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纠正自己的错误,现在我们继续学习新课,请同学们将书翻到: 第13课 汉朝的中外交流(板书,以下绿色黑体字为板书内容)
〔阅读教材〕(约10分钟)
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合书布点〕(约10分钟)△采点布点 学生阅读完教材后,先指定二、三名同学讲述教材内容,然后由其他学生补充。强调当有同学讲述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听,不得随便插话,如有不同意见,必须在他人陈述完之后,举手发言。教师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点(板书)。西域
狭义 广义
西汉初年→汉武帝时→汉宣帝时→西汉末年→王莽时期→汉明帝时 ↓
↓
↓
↓
↓
↓
匈奴控制→张骞出使→西域都护→失去控制→断绝往来→班超经营 丝绸之路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西亚→大秦
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佛教 两汉之际 汉明帝派使臣 天竺 洛阳白马寺
使中国文化别开生面
(说明:学生述点情况不好,几位同学只能就“张骞出使西域”说一些内容,没有层次,没有条理。“丝绸之路”和“佛教东传”的内容没有人能说出来。补充的同学也都是围绕张骞出使西域来说,有位同学说出了“博望侯”这个词。班超,学生没有人知道。但大多数知道“投笔从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两个成语。)△布点小结
本课内容难度较大,要求大家记的内容比较多,涉及到两个地理概念(西域和丝绸之路)、两个杰出人物(张骞和班超)、一个宗教问题(佛教东传)。张骞不要写错了,这次考试写错别字的比较多,写错别字不能得分,不能用拼音代替。
本课我们学习的是“汉朝的中外交往”,这里涉及到我们一个重要的概念:“中外”是怎样判断的,我们前面学习过秦朝的疆域,也学过汉朝的疆域,我们取哪个时期的疆域为中国的疆域呢?这里有一个的标准――从18世纪5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以前这个时期的中国版图作为我们历史时期的中国的范围。也就是说我们取的标准是清朝中期的疆域为标准,以后我们所讲的“中外交往”都以此为标准。〔分层推进〕(约20分钟)△再读教材 △快速提问
①西域(西汉时,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今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区统称为西域,这是狭义的。广义的西域包括葱岭以西更远的地方)指导学生看教材P70《丝绸之路》,找出阳关、玉门关、葱岭、南山(今昆仑山)、北山(今天山)
②汉朝与西域的关系
⑴西汉初期,西域的情况(为匈奴控制)
⑵汉武帝为什么要派张骞出使西域(为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打破匈奴在葱岭以东的控制局面)
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过(指导学生看教材中的小字部分P68-69及《张寋出使西域辞让别汉武帝图》)
⑷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开通了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⑸汉宣帝时与西域的关系(汉宣帝时,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进一步促进了汉族与西域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⑹西汉末年与西域的关系(西汉王朝失去控制西域能力,西域许多小国相继分裂)
⑺王莽时期与西域的关系(断绝与西域的往来,致使匈奴乘虚而入)
⑻东汉明帝时与西域的关系(73年,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活动了30年,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奴役,西域和汉王朝的联系更加密切了。)让学生讲“投笔从戎”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故事。(绝大多数学生听过这两个故事,但都不知道与班超有关)
③西汉和东汉与西域及匈奴的主要关系
匈奴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对匈奴发动三次战争
汉明帝派窦固出击北匈奴 西域 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
④什么叫“丝绸之路”(从西汉至隋唐的千余年间,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国手工艺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廓,越过今疆境内,运到安息,再由安息转动到西亚和欧洲大秦,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再次让学生看P70的图《丝绸之路》
⑤“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丝绸之路”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冶金、凿井等手工业技术陆续西传,西域的葡萄、苜蓿等经济作物落户中原,西汉王朝影响直达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把古老中国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也是佛教和佛教艺术传入我国的通道)
向学生指明“丝绸之路”使西汉王朝的影响直达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指导学生了解有关“丝绸之路”的材料:楼兰故国与凯撒。楼兰学生们知道点,凯撒却没有几个人晓得。
⑥佛教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两汉之际)
⑦汉明帝对佛教的东传作出了什么贡献(汉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法,迎回天竺高僧,并在洛阳建造中国内地第一座寺庙:白马寺)
⑧佛教东传的意义(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文词赋融入禅意,富有深刻的哲理;一些民间传说宣传扬善弃恶,扶贫济困。寺院、佛塔装点江山,雕塑、壁画千姿百态,音乐、舞蹈超凡脱俗。外来艺术与汉文化的交融,使中国文化别开生面)
△处理问题
①思考与讨论:根据这份与西汉交流的输出、输入简表,你能看出有什么特点或问题吗?这说明了什么?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从西域输入的都是农产品、畜牧产品,而西汉时输出的则有手工业生产技术和制品,可见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当时的世界所占据的先进地位。)
我的学生没有人能得出以上答案,我采用的方法是用中美之间的贸易现状为例,说明问题。
〔贯通评价〕(约3分钟)
〔资料〕 历史时期的中国
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
我们是如何处理历史上的中国这个问题呢?我们是拿清朝完成统一以后,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前的清朝版图,具体说,就是从18世纪5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以前这个时期的中国版图作为我们历史时期的中国的范围。所谓历史时期的中国,就以此为范围。不管是几百年也好,几千年也好,在这个范围之内活动的民族,我们都认为是中国史上的民族;在这个范围之内所建立的政权,我们都认为是中国史上的政权。简单的回答就是这样。超出了这个范围,那就不是中国的民族了,也不是中国的政权了。葛剑雄《统一与分裂》
所以我们现在讲中国的统一和分裂,你不能够只是指当时的一个王朝,它的统一和分裂,应该指我们今天,中国这个范围里面,特别是我们一般的都是指清朝到十八世纪中期,就是清朝乾隆年间所形成的这样一个中国疆域的范围。具体地讲,就是北面到达外兴安岭,萨彦岭,西面到达巴尔喀什湖,南面到达南海诸岛,东面到达黑龙江跟乌苏里江交界的地方,出海口,是这么一个范围。那么在这个范围里面,历史上所有建立过的政权,我们都应该认为是历史上的中国的一部分。在这里建立的民族都是历史上中国的民族之一。等到我们现在这960万平方公里,是已经经过帝国主义对我们的侵略,分裂中国的结果。比如说从今天我们的新疆的边界,到巴尔喀什湖中间,从内蒙古往北,蒙古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这些领土都主要被当时的沙皇俄国,现在已经有的成了中亚的这些国家,都没有了,这已经丧失了,就是我们其它地方也有部分领土,由于种种原因今天已经不是中国了。那么我们要在这样一种历史形成的中国范围里面,来判断什么是统一,什么是分裂,以及它对中国,对周边地区,对世界所产生的影响,这个我想讲的第一个概念。
佛教故事
【腊八粥】(佛光大词典)指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寺院所制之五味粥。又作五味粥、红糟、七宝粥、佛粥。依据大宋僧史略卷上、禅林象器笺饮啖门等之记载,宋代时以农历十二月八日为佛诞日,都城诸大寺作浴佛会,以诸果品、五榖等制七宝五味粥,称为腊八粥。是日,寺院以此粥供佛后多飨之信徒,其后此风气渐广传至民间,一般人亦于此日制腊八粥,而成为我国民间风俗之一。盖佛教界一般多以十二月八日为佛陀成道日,然亦有根据譬喻经而谓十二月八日为佛诞日,于是日举行浴佛会,宋代之寺院即属此例,惟后世多以此日为成道日,故腊八之法会亦称成道会。
第三篇:《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教学设计3
第六课第一节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网络交往的特点,明确网络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知道如何利用其优势避免其劣势。
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运用网络工具;对某些网络陷阱具有较强的分辨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恰当把握网络交往与网下交往的原则,形成既不回避也不沉溺于网络交往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网络交往的两面性
三、教学难点:清楚意识到网络是一种工具,要具备看清网络某些陷阱的分辨能力。
四、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为新的网民。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互联网对中学生的吸引都是强烈的。其中,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网下生活和网络生活的区别,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网络上;而目前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缺乏自制力的中学生由于心理生理的不成熟导致各种违纪违法现象频繁发生,造成很多家庭和社会问题。
学生的需要:学生需要感受网络交往的优越性,同时,学生又需认清网络交往的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分析网络,帮助现代学生健康成长。
五、教学方法:
调查结果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六、教材分析: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共分两目。
第一目“网络沟通无极限”,主要讲网络的神奇,具体表现为:网络生活很丰富,网络交往突破了传统交往的限制,改变了交往领域、交往对象的扩大与交往方式。网络交往的特点有:超越空间、平等交往、广泛联络、自由选择。
第二目,讲网络交往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主要讲网络的两面性,两面性体现为网络既有很多优势,如便捷高效、随时随地、资源无限;网络也有可能造成造成很多的伤害。
/ 5
网络的两面性表现为:网络的正面意义:快捷、方便、更好地被人们利用,实现人生价值„„
网络的负面意义:诱惑欺诈、丧失公德、违法违纪行为蔓延„„
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网络的两面性特点。要让学生感受网络作为现代发明为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增强热爱科学技术的情感;要通过分析网络的负面影响,了解只有心理健康道德高尚的人才能真正享受现代文明,从而激发起完善自我的愿望。
在本框内容讲完之后,老师要注意归纳,以给学生全面认识和正确价值导向。网络是先进的,网络改变了我们生活的速度、节奏、方式,网络使我们过上了古人无法想象的生活。
网络是危险的,网络上随时有陷阱,到处有诱惑,一不小心,我们就会被网络吞噬。作为青少年,我们必须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勤于思考,把网络作为先进的工具,作为生活的一种补充,立足健康成长。
作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我们必须自觉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尽自己努力净化网络环境,让其成为人们生活学习的另一方空间。
七、教学过程:
①导入新课:七嘴八舌话时尚
展示“MM、青蛙、PK、东东、9494、恐龙”等网络时尚词语,学生解释这些网络语言的含义。
你熟悉这些网络术语吗? [提问]:看来大家对这些术语很熟悉,它离我们很近,那么它们都和什么有关呢?——网络。
[归纳]:可见,网络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空间距离已经不再是人们进行交流的障碍,网络交往成为了一种时尚,网络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②新课教学:
一、网络沟通无极限 活动一:你的上网经验。
出示幻灯片“关于网络交往的调查”:
/ 5
1、你有网友吗?
2、你心目中的网友是什么样子?你知道他们的国籍、地区、年龄、性别、职业等真实情况吗?
3、谈谈你与网友交往的有趣故事?
4、除了交网友,你上网还做哪些事?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最后出示一组幻灯片,我们可以利用网络阅读新闻、查询信息、收发邮件、聊天讨论、展示自我、玩游戏、看杂志、购物、下载音乐影视等。
师:(小结)什么事都可求助于网络,可见网络生活的确很丰富。大家也都有了一定的网络交往经验。那有没有想过网络交往与传统交往有何不同?
活动二:议一议。
出示幻灯片“网络交往与网下交往的不同”。
学生结合书本内容思考回答。教师在黑板上作适当记录(交往对象、领域扩大,交往方式改变)。
师:(小结)网络生活内容丰富多样,网络交往对象、领域无限扩大,这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网络的无极限,那么网络无极限好吗?
学生思考回答。
师:刚刚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其实我们应该辨证地看待任何问题,网络沟通无极限有利也有弊,我们先来看看“利”。
二、网络交往——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一)、畅谈网络的优势
活动三:幻灯片展示2009年国庆期间H1N1的案例。
前几天,西安爱知中学因甲型流感而停课,想一想网络能在抗击H1N1中有什么帮助? ——网络的正面优势。
(二)、网络的负面影响 活动四:小波的故事。
问1:网络游戏能满足人们的什么心理?什么样的同学容易沉迷网络?——个人原因
问2:沉迷网络完全是由个人原因导致的吗?还有什么其它原因?——网络环境的复杂性
问3:小波沉迷网络带来了哪些危害?(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负面影响
/ 5
问4:小波该如何处理网络与学习的关系?(明确学习任务、发展业余爱好、学习是大事,消遣是小事)——引出活动五
问
5、什么样的同学容易沉迷于网络?
(性格内向,不善于交往;家庭生活缺少亲情的,比较孤独的人;生活中受到某些挫折的人;没有特长,工作不突出的人;感情受过打击的;因环境变化导致成绩下降又难以适应的青少年学生。)
师生重点探讨和分析三方面:一是通过动画欣赏,帮助学生认识网络的负面影响。二是帮助学生理解网络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网络环境难以管理与规范,它的复杂带来一定的危险性。)三是帮助学生处理网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尤其是处理好网络游戏与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责任与发展任务,发展多种业余爱好,不把眼光只盯在网络游戏上。真正做网络主人,不做网络俘虏。
这一环节既是教学重点更是教学难点,我充分运用典型的案例来进行教学,还挖掘了本校的典型故事进行剖析。
师:网络是先进的,改变了我们生活的速度、节奏、方式,使我们过上了古人无法想象的生活。但与此同时网络也是危险的,网络上随时有陷阱,到处有诱惑,一不小心,我们就会被网络吞噬。我们来看看小波的故事。
活动五:出谋划策。
师:心理学家提出网痴的10条网痴的10条标准:
1、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事;
2、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
3、无法控制上网;
4、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焦躁不安;
5、一上网就会忘掉种种不愉快;
6、上网比上学更重要;
7、为上网宁愿放弃重要的人际交往和工作;
8、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
9、对亲友掩盖频频上网的行为;
10、下网后有疏离、失落感。
我们应该合理利用网络,远离网痴,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争做网络的主人。[议一议]:我们应如何发挥网络的优势,争做网络的主人呢?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向你的同龄人提出建议。
师:网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不应成为网络的俘虏,而要成为网络的主人。我们应如何发挥网络的优势,争做网络的主人呢?(板书)一是要用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 二是注意“信息节食”,学会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 5
三是利用网络解决现实问题;
四是利用网络为社会服务,实现个人价值。③新课小结
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网络的无限性和两面性,在看到网络优势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的负面影响,要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来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
八、板书设计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一、网络沟通无极限
1、网络生活内容丰富 1
2、新空间:交往领域、对象扩大
交往方式改变 九:教学反思:
二、网络交往有利有弊
、正面优势
、负面影响:原因:(1)个人原因
(2)网络环境的复杂/ 5
第四篇:交流材料3 文档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听到让我发言,真的感觉到很为难,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我还一直在摸索中,真的不敢谈什么经验,有什么不当之处,希望老师们指正。
1、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堂上表现的特别积极,安排的学习任务自然也会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当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默契之后,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学生究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我们一直在思索,我也有过迷茫和疑惑,现在想想,还是应该做的幽默一点,课堂上诙谐的语言和幽默的举动往往会令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2、合理利用预习卡
上学期我们在学校的指导下,尝试了自学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模式,刚开始我也认为数学不适合做预习,只有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提高成绩,但是通过一学期的实践发现,预习对于数学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视,我班学生成绩的提高完全是预习卡的功劳。通过预习,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自学和理解能力,使得课堂上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学生带着预习中遇到的难题,有针对性的去听课,显得更认真了,而且在这种锻炼中,学生也逐渐的爱为什么了,数学学习中更不可或缺的就是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学生学习的尽头很大,所以,做好预习,培养学生自学,提高自学能力是数学学习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另外也大大增加了学习的质量。
3、关心每一位学生从点滴做起,唤起孩子的求知欲
生活中不断地关心学生的生活,经常和孩子们在一起聊天,消除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隔膜,有时候,一句简单的问候就会改变孩子一天的心情,只要我们能俯下身来做学生的朋友,使学生喜欢上自己,他们就会把老师看做知心朋友,将这种和谐的关系拓展到课堂上,学生对老师有兴趣,对我们的课也自然会信心百倍,因为,只有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学生爱上你的课程,才能使你所教的课走进学生的心灵,这种力量的爆发甚至要超过我们平时的“强制”政策。
第五篇: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交流材料3
求真务实谋发展创新高效谱新篇
济宁学院附属中学高新区校区
非常感谢高新区社发局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与大家交流学习的机会。2013年3月,原丰泰中学由济宁学院附中托管,更名为济宁学院附属中学高新区校区。新校区成立以来,在高新区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全校上下众志成城,以“做一流教师,为学生幸福成长负责”为理念,以“办一流教育,为区域跨越发展服务”为目标,合理规划办学愿景,积极创新管理理念,严格监控教学质量,努力经营高效课堂,积极开设并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并有了新的起色。
一、合理规划办学愿景。
学校的发展目标:三至五年办成高新区的优质教育,五至八年办成济宁市乃至山东省的知名学校。
教师的发展目标:启迪智慧型、专家学者型、身心健康型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启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师徒结对,共同提高”的“青蓝工程”。学校组织名师、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进行师徒结对仪式,签订了责任书。为确保“青蓝工程”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学校成立了评估验收组,一年为一个指导期,年终学校将根据实施的方案要求和工作实绩评选出优秀指导教师和骨干教师,三年为一个验收期。三至五年努力成为区乃至市里的骨干教师,五至八年成为济宁市名教师。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培养教师的“三五八”规划。
学生的发展目标:志向高远、情趣高尚、气质高雅、体魄健壮、基础扎实、学有特长、人格健全、快乐成长的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的优秀学生。使学生达到会求知,有知识有智慧有能力能创新;会健体,既有健康身体又有旺盛精力;会做人,快乐阳光、品德高尚守法纪;知安全,懂预防、懂救护、懂应急处理。
二、积极创新管理理念。
(一)遵循三个统一。
学校的管理遵循三个统一,即统一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统一的管理格局;统一的质量把关。办学思想是秉承儒家文化传统,树立现代教育典范;办学理念是做一流教师 为学生幸福成长负责;办学方向是铸师魂、树名师、创名校、育栋梁。管理格局是条块管理与纵横管理相结合。既分工负责又齐心协力,协商互助;既独立开展工作又接受附中同一部门的帮助和指导。统一的质量把关是按照附中比较完善的评估方案进行质量跟踪、评估和激励。
(二)进行三个创设。
创设良好的工作育人环境。以人为本,依法办学,给教职工努力创造一个温馨舒适,良性竞技、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充分发挥教职工的教育、示范、启迪和引领作用,使学生得到快乐成长、积极向上的良好学习环境。
创设良好的自然环境。逐步实现合理科学规划校园的绿化、美化、净
化环境,努力使校园成为师生工作和学习的乐园。
创设良好的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的积淀(世界文化、中国文化、济宁文化、高新区文化、高新区校区文化应一脉相承、相映成趣)在刻苦学习中、在快乐嬉戏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达到传承知识、陶冶情操、提升情趣,启迪理想和目标的目的。
三、严格监控教学质量,努力经营高效课堂。
学校不断完善创新常规管理办法,使过程性管理更加精细化。努力实现 “想在深处、站在高处、做在细处、落在实处”的管理目标;本着“问题课题化,课堂研究化,研究科学化”的思路,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方式方法,这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树立质量意识,认真抓好常规教学。
本,教务处进一步明确了“向课堂要效益”“向集备要质量”的思路,加大了对课堂教学秩序的监管力度,派人抽查课堂教学情况,每月以“教学工作简报”的形式,适时总结常规教学的情况。进一步加强对集体备课的监控和合理评估,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教务处采集大量数据,评选出优秀集备组。
学校强化课程质量意识,规范考试科目的命题、审题、阅卷、输分等环节,加强非考试学科教学质量评估和评价工作。学校与本部进行统一的期中、期末考试,还举办了各年级各学科的素质拓展活动。这些教学措施,促进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强化管理,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中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老师点拨等多种学习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在课后进行研究的良性学习循环。坚决改变轻课堂教学质量,重课后查漏补缺;轻能力培养,重知识传授的观念。
学校把抓好教学常规管理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日常管理中大力推进“三抓实”:抓实集体备课,实现学科资源共享;抓实课堂实践,创建高效课堂;抓实课题研究,促进学科发展。教务处、科研处多措并举,优化教学研究的质量导向功能,加强学科组、集备组建设,促使教研领域向广度拓展,向深度延伸。把学校教研的重心转移到提升教学质量上来,把教师的研究热点引导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来,以教促研,以研兴教;通过公开课促进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研讨,全年共开设公开课达50节,录制精品课22节。
(三)扎实推进毕业班工作,确保学业质量卓有成效。
学校一直重视对毕业班工作的督查、指导,定期召开毕业班工作会议;大力推进毕业班集体备课活动,积极搜集、研究、分析中考信息,及时了解命题动态,准确把握考试方向,科学合理地安排复习内容和复习策略,;认真组织好毕业班模考工作,细致做好相关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加强学情研究,坚持分类指导,通过学生会、家长会、教师会等多种形式,促使师生、家校联动,形成合力。
2013年中考我校再创佳绩,尚海岭同学荣获全区总分第一名,苏联朋同学荣获数学第一名,尚海岭同学荣获英语第一名,宋英才同学荣获化学第一名,再次向高新区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四、积极开设并充分利用校本资源。
(一)坚持校本学习制度化。
按照学校提出的“制度化、主题化、网络化、实践化”理论学习要求,教科室以微型课题带动为抓手,利用每周四下午第三节的理论学习时间,着力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指南》,促进教师们树立课题意识和课改意识。打造校区“学习型共同体”,以学促用,学用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
(二)开发校本课程,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学校制定《校本课程的实施管理办法》,本着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在初一和初二年级开设了校本课程,初一开设了安全教育与实践,初二开设书法与形体健美课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校本课程的开设也促进了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使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制度建设有待完善,二是教学理念有待提升,三是养成教育有待
加强,四是课题研究有待深化。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制约着学校的发展。我们将认真反思自己,还有哪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突破以上这些阻碍学校健康发展的瓶颈,确保学校稳中求进地发展。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又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一轮教育改革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按照我市提出的“提升年、显效年”的总体要求,加大开拓创新的力度,走内涵提升、特色发展之路,用我们的智慧和努力创造创造新的佳绩,为高新区跨越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