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法则教案

时间:2019-05-12 23:44: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设计法则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设计法则教案》。

第一篇:设计法则教案

第一章概述

平面设计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以图像来传达思维,要求设计师在组织视觉信息和知识信息,同时具备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虽然有很多实践方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能够保证所有设计都成功的“万能法则”是不存在的。

平面设计中有两个基本原则是教不会的:激情和感染力。没有激情的设计只是机械地游说,而缺乏共鸣的设计则会让设计师失去把每个人的思想连接起来的能力。我们知道的信息越多,获得信息的渠道越多,我们通过设计表现这个世界中有意义的作品的创作空间也就越大。

一、艺术设计概论

1、设计的理论基础 1.1何为设计

我们正处于一个设计创新的时代。

广义的理解,只要是有目的的计划活动都应称得上是设计。所以说,这种定义其实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设计已成为了人的基本活动。

狭义的理解则认为只有那些创造性的活动才称得上是设计,如建筑设计等。这种设计的定义强调设计是一种专业化的活动,并且都能产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产品。设计是一种文化

一方面,设计必须依赖具体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设计本身也在创造文化。设计的本质也就是用艺术的语言体现造物文化。设计艺术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物质生产水平、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生产方式。设计配制就是文化的产物,因为它通过特有的方式传达技术的物化美,也体同社会的文化价值取向,倡导新生活新环境。艺术是为我,设计是为他

设计是不能只凭感觉来做的,它要考虑各种因素,要寻找最佳的表达方法,要把自己的感觉表现出来,使其成为大众能够接受的有效视觉语言。简单地说,设计就是沟通,就是传达,而纯艺术则是表现是创作。所以说初学设计者第一个需要明白的问题就是:设计不是艺术,但是与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

设计是为人而设计,其最终目的是为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设计是一种资源

设计是一种智力资源。好的设计是现代企业产品的灵魂,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设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市场而而存在,符合价值规律是设计存在的直接原因。设计是一种创造

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它是在创造一种更合理的生活方式。

创造性思维是由判断力、知识面、信息量等手段相支持才得以成立的,从设计创造的角度来说,感觉、信息的积累、知识与修养,再加是判断力,才能准确地把握好设计的创意。设计是一种创造,这种创造是对事与物规划过程中的一种创意而形成。它有多种呈现方式,它开始或许是灵感,最终是文稿或设计图。创意是长期感悟的结果,创造性思维是设计的命脉。

好设计的标准: 条理性:设计的意思就是策划。设计的过程就是从混乱和随意中找到条理。条理有利于读者,他们可以轻松地理解一个条理清楚的信息。因此,有条理的设计被认为是好的设计。时间性:设计好坏的评判标准是随时间而变化的。时尚与风格是设计中不可忽略的两个方面。风格是在社会和顾客的实际需要中形成的,时尚则是一些急于表现优雅和老练的人所表现出的一种肤浅的状态。

(因此设计不是无味的视觉表现,而是设计者从实际功能出发的符合人的观看需要与审美需求的再创造。只有这样的设计才具有较长的时间性与生命力)

协调性:视觉认知和清楚易读,通过和谐的排版,有效的利用图形与空间,多次重复在视觉上形成必然联系可以引导视线和帮助读者快速浏览。协调性的实现:

清楚易懂、视觉流程、不要占满所有空间

可读性:可读性不等于清楚易读(即在物体与文字上易于辨认)而是指一个物体足以吸引读者。可读性强指页面读起来很舒服,可读性差指页看上去枯燥无味或眼花燎乱。信息性:设计在于寻找我们看到事物的形状所隐含的信息。

设计师试图通过使用字体、图画与空间来揭示信息的含义,如果使用得当,那么交流目的就达到了;如果使用不当,含义就会因为不恰当的选择而显得混乱,或被信息表面的漂亮所掩盖。

设计的过程:

◆对所给的问题下定义。这通常是一个重新定义的过程,因为给你的问题显然是很清楚的。重新定义必须针对实际问题。如果你自己都不能更清楚地知道如何处理材料,你就不能精确地对这个问题重新阐释。

◆了解材料。彻底消化它,至少理解它。

◆从大堆混乱的材料中最本质的。不可少,也不可多。这就是定义的简洁性。◆抽出重点,使读者对它的重要性一目了然,并使它视觉上醒目。◆使所有要素统一、协调不能顾此失彼。

1.2设计与艺术

(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2)设计中的艺术手法(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

广义的艺术上含有技术与思考的活动与制作,这与技术的意思相似。狭义是指含有审美价值的活动及其活动的产物,能表现出创作的思想与情感,并与受众产生共鸣。

设计与艺术在人类早期活动是一体的,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与专业化,才使艺术从技术中分离出来。

二者之间关系密切,艺术中含有技艺的成分,而设计是对视觉元素的控制与合理的安排,它涵盖了艺术的表达、交流以及结构造型。

(2)设计中的艺术手法

借用:设计常常借用某句诗、某段音乐、或其它艺术作品,借用其艺术创作的思想、风格、技巧等,直接运用艺术的力量,营造特定的空间。古代的借景手法,依势造景 现代广告中的借用手法 仿生设计

解构:是指以古今纯艺术或设计艺术为对象,根据需要进行符号意义的分解,再设计重构。具有艺术气息或包含某种信息的符号,有着不同的个性与风格。

符号意义指的是约定俗成的信息载体的意义,解要解得恰如其分,构要构得合情合理,才能体现设计的文脉性、创造性和其中的象征意义。装饰:装饰在设计中运用最多,也是传统的手法之一。因为在解决设计的艺术性和欣赏性时,装饰是最直接而简洁有效的手法,所以我们在各个领域可以看到装饰手法的运用。

参照:它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适度的创新。参照的核心是形式借鉴、规律借用,关键是举一反三。

1.3设计与科学技术 关系:

科学技术刺激设计创新:

1、启发设计以新的形式展现

2、新材料新工艺影响设计艺术。设计以物质为基础,它为设计创造了条件

3、从设计生产来看,摄影、印刷等技术提高了设计造型的技巧。

4、与传达过程的技术使设计领域不断扩大。(印刷、摄影、电视、网络)设计挑战促进科技进步

设计师关注新技术和新材料,以便将自己对未来的构思通过新科技展现出来

现代设计是为人服务的,以人为本是核心

第二章创造性思维

一、思维与创造力

创造力是艺术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生产力,而创造力的产生与发挥依赖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散与聚合。

因此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正是设计过程的本质所在。创造力是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的加工和创造,产生新概念、新知识、新思维的能力。创造力包括几方面的能力:

1)有效地组合现有知识并使其产生新的作用的能力。2)产生创造性设想并使其得到实施的能力。3)根据先前自己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信息等,创造出新知识、新思想以及新观念的能力。4)运用个人或集体所拥有的知识,转换成新的价值的成果,并加以实现的能力。

二、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高级过程,它是指人们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使下,通过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运用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借助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思维方式,对头脑中的知识、信息进行新的思维加工组合,形象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理想的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突破传统常规的思维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直观猜测和想象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

1、创造性思维的形式 1)逻辑思维

是对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识,是放眼于事物的整体,并在对事物的本质分解考察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和论证等理性抽象信息,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思维活动。

由水想到的概念:包容力、不可控制性、柔韧性、破坏性、可塑性、艺术性、神秘性等等 逻辑思维对于艺术设计有着重要意义。当逻辑思维被引入设计领域时,它便可以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指导艺术设计的思考及其实践过程。艺术设计在实施制作之前肯定受到某种需要、目的或精神趋向的限制和驱使,这就需要运用一定的逻辑思维对各类相关因素进行充分理性的分析和理解,从而力求在造物过程中体现这种需要、目的或精神趋同。逻辑思维的常用方法:(1)归纳和演绎

归纳就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一种思维方法。把个别事物的特征上升到一类事物的特征,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是依据一些特殊事例来建立一般原理的逻辑方法。演绎是指由一般概念、原理推导出特殊、个别结论的方法。(2)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思维中通过分解、离析以及考察各个要素的性质和相互关系来获得的信息的一种特殊方法。

◆首先对所面对的问题进行分析,将本质与非本质的东西区分开来。◆当提出的问题比较复杂时,要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有时可以重新表述问题,以便造成一个较好的起点。(3)抽象与具体

所谓抽象是指从分析出发,按照可依据已知的特征标志找到一种高层次的关系,这种关系更为一般,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具有通用性。

抽象过程一方面能降低复杂程度,另一方面能引出重要特征。

2)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一种以客观形象为思维对象,以意象为主要思维工具、以指导创造物化形象的实践为主要目的的思维活动。

它借助于具体的形象与理想的形象来展开思维。

形象要素是形象思维的核心。形象是人脑所存知识的主要形式。任何事物都有形状、结构、位置及某些形态,形象就是这些内容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这些反映有层次之分,也有具体与抽象之分。事物的形状、大小、色彩、声音、气味、运动等是感觉形象,是形象中的个别。而通过分析、综合、类比、联想等加以抽象化、典型化、从而归纳出具有某种特性的形象如几何图形、工程图等是理想形象,是形象中的普遍。形象思维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形象性:是指形象思维所用材料的形象性,即具体性、直观性

概括性:形象思维通过对典型形象或概括性的形象把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创造性:一切有形物体的创新和改造,基本上表现在形象的变革 上,它依赖于形象思维对思维中的形象加以创新和改造

运动性:形象思维作为一种理性认知,不是静止的、不变的,而是 能提供各种想象、联想与创造性的构思,促进思维的运 动,使思维者对形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3)直觉思维 又叫灵感思维。直觉思维是指不经过一步步分析,而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它往往从整体出发,用猜测、跳跃等思维过程的方式。

直觉的获得虽然具有偶然性,但不是凭空臆想,而是以扎实的知识为基础的。直觉思维的三个特点:

一是从整体上把握对象,而不拘泥于细枝未节。

二是对问题实质的一种洞察,而不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现象。三是跳跃式思维,而不是按部就班地展开思维。直觉思维的缺点:

1、不可预见性

2、不稳定性

4)逆反思维:

所谓逆反也就是相对正向、逻辑思维而言的思维方式。逆反思维表面上看是违法常规、不受限制的胡思乱想,其实我们训练的是一种小概率思维模式,即在思维活动中关注的小概率可能性的思维。

5)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放射思维、多向思维,它是从一个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多向思维方法。发散思维的特征: 流畅性:反映的是速度与数量特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生成并表达出尽可能多的思维观念以及较快地适应、消化新的概念

灵活性:表现在克服自我设定的僵化的思维限制,按照新的路径思索问题的过程。它需要借助于横向的类比、通感等方法。

独创性:指不同于寻常的异于他人的反应。发散思维的形成方法有以下三点:

一、同中求异法——在相同的元素中找到异质的元素。

二、正向求反法——在正形中找到与之相互依存的负形。

三、多向辐射法——对一个特定图形进行象形、象物、象意、象音的创作,可以从文化背景、结构关系、元素分类等多角度来分析,从而得到与之相关的其他图形。

聚合思维:

聚合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成分之一。又叫辐合思维、集中思维、求同思维。就是将各种信息汇聚起来分析、整合,最终从大量的可能性中提炼出优化的创新方案。例如:地球上哪座山最高?

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对应,是指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

聚合思维具有批判地选择的功能。当通过发散思维提出种种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时,并不意味着创造活动的完成,还需从这些方案、方法中选出最合理、最接近事实的方案。

6)联想思维

是由此想到彼,并同时发现了它们共同的或类似的规律的思维方式。

联想可称为人类设计文明的发展动力。

联想是人的一种特性的心理能力,正是这种联想能帮助设计师从别的事物中得到启发,从而拓宽设计思路,促进设计思维的发展。联想来就像钥匙一样,能迅速将人们头脑深处埋藏着大量知识、经验、情报、信息和记忆唤起。联想的形式:

相似联想:就是由某一事物或现象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而产生某种新设想。接近联想:是根据事物之间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彼此接近进行联想,进而产生某种新设想的思维方式。对比联想:是根据事物之间存在着的互不相同或彼此相反的情况进行联想,从而引发出某种新设想的思维方式。

连锁联想:是根据事物之间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一环紧扣一环地进行联想,从而引发出新的设想。

飞跃联想:就是在看去没有任何联系相距甚远的事物之间形成联想,以引发出某种新设想。

联想创意的表达方式有形态重叠法、置换图形法、移花接木法、夸张对比法和借物喻人法。(1)形态重叠法

形态重叠是将两个以上的视觉元素,相叠构筑的结果。(2)置换图形法

置换图形法指看上去好象无关系的物体,选择某一特定方面的关联性,并找出物体之间在某一特定意义上的内在联系。(3)移花接木法

在创意设计中我们常常偷梁换柱,将图形视觉元素的某一部分截取,然合换成另一种视觉元素,通过类比,使移花接木的结果合乎情理。(4)夸张对比法

夸张某一物象,使之超出原有的比例、尺寸、概念,通过大与小、高与低、多与少等反差效应,改变人们的正常视觉印象,从而达到突出某一物象的目的。

7)模糊思维

模糊思维是运用潜意识的活动及未知的不确定的模糊概念,实行模糊识别及模糊控制,从而形成富有价值的思维结果。

人的思维活动是一种多层次、多侧面、多回路、立体展开的、非单向线性延伸的复杂系统运动。在这个运动中不仅要受主体的思想、观念、理智的制约与规范,而且将主体的情感、欲望、个性、气质、爱好、习惯和难以捉摸的直觉、潜意识、幻觉、本能等都交织在一起。

模糊思维具有朦胧性、不确定性、灵活性等特点。设计是通过视觉语言来传达信息的,视觉传达发生偏差时就可能产生模棱两可、虚幻失真的矛盾图形。

第三章 设计思维方法论

第一节

设计思维的基本环节

一、孕育与准备过程

• 消费需要

设计方案的产生常常是根据需要开始的。从方案的假设看,需要的提出不仅出自设计师和销售员,也可能是新科技成果和市场调研的结果。

• 掌握特定产品的相关信息与资料 市场调研和产品调研,掌握本行业最新的信息。市场调研直接关系到对产品的功能要求、视觉造型、销售政策、利益分配计划的制定,同时也是成功地进行设计的开始与终结。

• 明确设计任务

用较为详细的设计任务书的方式加以确定,明确设计任务。

二、构思与创造过程

• 设想与构思

按照下达任务书的要求,充分发挥设计师的主观创造性,预构各种设计方案。在设想与构思过程中,力求做到思路宽广,有时还要超脱自己知识面和经验的丰观约束,超脱工艺、材料的客观约束。

通常采用草图的形式,把设计预案迅速表现出来,强调构思的总体概念,不必拘泥于微观细节。

• 择优图式

表现在所有预构的各种设计方案中,择优选出适合生产和销售的最佳方案,绘制出详细的效果图和工艺图。

三、验证过程

• 这—过程主要针对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试验。• 分析 • 试验

四、设计提交过程

• —个完善的设计经过严格的验证以后,一般还需经过多次修改,最后确定为最终方案。

• 提交最终方案的同时,应该提交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的目的、要求和全部技术条件,还要附加最后定案的效果图和设计模型。

第二节 提高设计思维效率

要有效地提高人们设计思维的能力和效率,可以从几个方面着眼。

第一,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灵活地捕捉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找出各种思维形式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探索设计思维的客观规律。

第二,掌握科学的思维技巧和方法,学习与思索相结合,汲取和创造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训练。

第三,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注重自身各方面的修养,提高综合素质。

第三节、发现问题是创新设计的前提

艺术设计专业的目的是创新,提出新概念产品,设计新产品。设计的目的不是模仿。要创新设计,首先要发现问题,这似乎是很简单的事。通过实验和调查发现“发现问题”很难。

1. “发现问题”很难

要想创新设计,首先要能够发现问题。“发现问题”需要感知和认知能力,还需要确定的设计思想和目的。• • • • • • • • •

2、为什么很难发现问题?下列因素是防碍创新的几个原因。第一,行为主义教育方法。

第二:模仿式学习方法。

第三,知识绝对价值观。

第四,脱离实践的价值观。

第五,片面理解习惯传统。

第六,“不可能设计出从没见过的东西”.第七,在现代,如果缺乏“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就难以发现设计问题。

第八,设计指导思想、产品的使用经验对发现问题的多少起直接作用。

第四节

设计思维的方法

1、脑力激荡法 • 两个基本原理:

• 1.只专心提出构想而不加以评价。

2.不局限思考的空间,鼓励想出越多主意越好。

•(2)延伸上述原理的具体原則有四: • 1.延缓批判

2.欢迎自由联想 3.意见越多越好

4.统合与改进

在思维系统中大脑基本上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层是接受信息层,通过视听触味嗅、心灵感应这六种感

官主动或被动的接受信息 第二层刻入功能

第三层是组织功能,主要对信息进行解构、重组、消化、吸收、记忆等 第四层反映功能,对信息的联系、思考、反映、回馈与计划。第五层核心层,先天素质与后天习得

第六层是未开发层,人脑的进一步的潜能开发

脑力法的步骤:

1、列举法:即将自己认为有必要的东西,经充分想象后,全部列举出来。这是个人头脑风暴法的第一步骤。

2、二元坐标连对法。那将用列举出来的事物分别标在横坐标和纵标上,然后将其一一配对,看结合起来会产生什么新构想。

3、焦点法。

焦点法和列举法不同这处在于思考开始前,就必须决定要创作的目标,即焦点,然后根据这个目标来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要把思考的焦点定位在一个已经决定好的目标上。

九宫格法

是一种有助扩散性思维的思考策略,利用一幅像九宮格图,它是将主题写在中央,然后把由主题所引发的各种想法或联想写在其余的八个圈內,此法也可配合「六何法」从多方面进行思考。

分合法: 此法主要是将原来不相同亦无关联的元素加以整合,产生新的意念与面貌。分合的本义是将显然不相关的要素联合起來。分合法利用类比与隐喻的作用,协助思考者分析问题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观点。

分合法的两大类别

(1)譬喻:「譬喻」的功能在使事物之间形成「概念距离」,以激发学生的「新思」。包括了提供新颖的譬喻架构,让学生以新的途径去思考所熟悉的事物,如「假若楼房像……」。(2)类推: 狂想类推

此法鼓励学生尽情思索并产生多种不同的想法,甚至可以牵强附会和构想不寻常或狂想的观念。再由教师带领学生回到「观念」的实际分析和评鉴。常用之句型是「假如….就会….」或「请尽量列举….」。直接类推

这是将两种不同事物,彼此加以「譬喻」或「类推」,并要求学生找出与实际生活情境类同之问题情境,或直接比较相类似的事物。此法更简单地比较两事物或概念,并将原本之情境或事物转换到另一情境或事物,从而产生新观念。可利用动物、植物、非生物等加以譬喻。(情境转换

将自己比喻成某种动物或植物,说明原因)拟人类推

将事物「拟人化」或「人格化」。如计算机的「视像接收器」是仿真人的眼睛功能。例如:保家卫国的军队就像人的免疫系统,各部份发挥其独有之功能,互相协调和配合,发挥最大抵抗疾病的功能。(将电脑拟人化)符号类推

运用符号象征化的类推;如在诗词之中利用一些字词引伸高层次的意境或观念。例如:我们见到「万里长城」便感到其雄伟之气势并联想起祖国,看见交通灯便意识到规则。有「直指人心,立即了悟」之作用。

属性列举法

是由科瑞奥于1954所提倡的一种著名的创意思维策略。此法强调使用者在创造的过程中观察和分析事物或问题的特性或属性,然后针对每项特性提出改良或改变的构想。

属性列举法实施步骤

1.将物品或事物分为下列三种属性:

(1)名词属性:全体、部分、材料、制法。

(2)形容词属性:性质、状态。

(3)动词属性:功能。

2.接下来进行特征变换。

3.再提新产品构想。依变换后的新特征与其它特征组合可得到以下新产品。

第四章 设计思维训练

一、设计诊断的思维与方法

1、首先列举问题与现象,明确课题

2、通过现象、信息找到课题的问题所在

3、制订设计目标

4、相关信息的调研以及试验性设计方案的操作

5、设计实际操作的具体方法

6、通过设计说服客户与消费者接受这个设计的概念与形式

二、善于在草图中诞生灵感

1.设计概念草图 设计初始阶段的设计雏形,以线为主,多是思考性质的,一般较潦草 多为记录设计的灵光与原始意念的,不追求效果和准确。

2.解释性草图 是以说明产品的使用和结构为宗旨。基本以线为主,附以简单的颜色或加强轮廓 经常会加入一些说明性的语言。偶尔还有运用卡通式语言的草绘方式。多为演示用而非方案比较,画的较清晰大关系明确

3.结构草图 多要画透视线,辅以暗影表达 主要目的是为表明产品的特征,机构、组合方式 以利沟通及思考(多为设计师之间研究探讨用)。

4.效果式草图 设计师比较设计方案和设计效果时用的,也用在评审时,以表达清楚结构、材质、色彩、为加强主题还会顾及使用环境、使用者。

草图是设计之初!

第一.有了构思要第一时间记录下来,草图就是最捷径的办法。

第二.草图画多了有时候还能够帮助创意。有时候画着画着就会有新的想法。第三.草图能够以第一时间也能够最方便的和别人进行交流。至于最终的电脑效果图都是从最初构思的草图而来的。

手绘草图有两个特性: 1,快速.2,表达清楚.三、系统的设计思维与方法

系统:是由两个或以上的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设计思维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严格的统一性

二、系统构成中进行更多的创意与添加灵活性

四、推演的设计思维与方法

推演的设计思维即找寻概括动态复杂事物规律的关键点与核心问题

五、设计思维的动态发展

1、品牌进化论

CI(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视觉识别)

人们在反思CI时代力图打造恒久形象的做法,以及对市场及目标受众价值取向不断调整的现实反映。我们在对核心标志进行调整型设计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图案、图形的规划、修饰、标准字体的重新设计,增加核心图形、增加系统推广部分的设计含量等方法中提高它的艺术水准,建立全新的识别形象。

2、品牌现象的共同点

1)其中相当一部分进化的标志是改造的设计,新标志都与旧方案有图形上的联系。2)标志设计的推陈出新并不意味着艺术水准的提高 3)在设计中尽量避免稳定而追求动感 4)简约、明确的设计形式变化不大 5)形象系统更具亲和性 品牌识别类型分析

1、统一型:均采用相同的标志形象(如通用公司)

2、独立型:由于拥有的品牌种类与社会定位不同而采用完全不同的视觉识别体系(如可口可乐)

3、共存性:子品牌采用独立个性形象,但集团的标志或文字同时出现于标准组合中

4、家族型:不同事业采用不同个性形象,但各标志在图形上有所联系。(如花旗银行)

2、设计模型化

所谓设计模型,就是一种可以多次使用的设计推演图形将问题关键点明确化、阶段化,使每一次不同设计中混乱的众多信息清晰化,设计流程更加科学有效,工作效率也从而得到提高。设计模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将构思与想法文字化、视觉化

2、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模型中各个部分的描述

3、将设想方案描述成具体的语言文字,描述应该尽可能具体明确

第二篇:四舍五入法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会利用数射线写出与已知数相邻的整万数,整十万数„„,找出最接近的整万数,整十万数„„

2、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数尾数,写出它最接近的整数。

2.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数射线理解“四舍五入法” 利用“四舍五入法”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根据数射线,写出相邻的整万数。

1)师: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师:这些字母表示的数最接近的整万数是多少?(学生回答)

(30000)a(40000)

(60000)b(70000)(80000)c(90000)

(40000)d(50000)3)师:你是怎么找到最接近的整万数的?

(由学生讨论回答,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看图直接发现的)

2、说出下列各数最接近的整万数。

24989

256000 1)师:刚才大家通过观察数射线来找最接近的整万数,如果没有数射线你们是否也能找到它们最接近的整万数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正确结果。)

2)师:观察一下,一个数与它最接近的整万数之间有什么异同?

3)师:你知道他们是如何变化的吗?

(看千位上的数,如果大于5,就说明靠近右边的整万数,就是向万位上的数字进一,如果不满5,说明靠近左边的整万数,就是将万位后面的数字舍去用零占位。)

4)师:如果千位上的数等于5呢?

3、师:刚才大家讲到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凑整方法----四舍五入法(板书提出课题。)

二、新课探索

1、探究一

出示:上海2000年的人口有16737700,写出最接近的整万数,整十万数,整百万数。

1)师:凑成整万数看哪个数位上的数? 2)师: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3)师:将一个数凑成整万数的方法我们掌握了,那么将一个数凑成整十万数、整百万数呢?

2、探究二

出示:上海2000年的人口有16737700,写出最接近的整十万数,整百万数。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出示:

如果被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都舍去(即四舍),如果被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去掉尾数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即“五入”)

3、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总结了将一个数凑成整万数、整十万数、整百万数的方法,大家都掌握了吗?下面我们来练习一下。

三、课内练习

1、练习一:

用“四舍五入法”把下列各数写成用万、十万、百万作单位的数。

学生回答,教师个别提问是如何想的。(注:强调对原数凑整)

2、练习二:

用“四舍五入法”把下列各数写成用整百万数、整千万数、整亿数。师:凑成整十万数、整百万数我们掌握得很熟练了,那凑成整亿数我们会吗?又是如何凑整?

3、练习三: 1)根据凑整的结果,判断凑整到哪一位?

251127≈251130

251127≈250000

251127≈300000 凑整到

凑整到

凑整到

2670946≈2670900 2670946≈2671000

2670946≈2700000 凑整到

凑整到

凑整到

2)师:我们知道,将一个数凑整成整万数就要看千位上的数,如果凑整成整十万数呢?„„

1)根据凑整的结果,我们能够判断凑整到哪一位?

4、练习四:

1)师:学习了四舍五入法凑整,我们还可以运用在许多地方,请大家来看这个有趣的练习。2)出示:凑整到千米

34690m≈

km

54499m≈

km 99999m≈

km

830999m≈

km 831499m≈

km

830499m≈

km 3)你能说说你是怎样用“四舍五入法”凑整的吗?(学生回答)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如果被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都舍去(即四舍),如果被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去掉尾数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即“五入”)。这叫做“四舍五入”。

课后习题

五、回家作业 完成课本P27的练一练

第三篇:24时计时法 教学设计 教案(最终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发现并归纳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中表示时间的方法和相互转化的规律,并能正确进行互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24时记时法,能正确用24时记时法表示生活中的时刻。知道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两种不同记时法的特征,发现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中表示时间相互转化的规律,正确对这两种记时法进行相互转化。

3.教学用具

课件、实物钟面

4.标签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投影出示电视节目预告单(CCTV--2)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中央电视台《交换空间》节目什么时候开始?《对话》节目什么时候开始?

(2)18:3 0、21:50在我们的钟面上能找到吗?这是一种计时法,现在,我们就共同来学习--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

2、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1)1天=24小时。

一日(也就是一天)的时间里,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几圈? 让学生先闭上眼睛想一想。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钟面上的时针是怎样走的。(师演示)。同学们,除夕之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到第12下时,新的一年开始了,此时此刻,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都指向数字12,即夜里12时。接下去是凌晨1时、2时……(边拨边讲),凌晨6时多,有的人就起床了……上午8时,正好是我们开始上第一节课的时间……直到中午12时,我们该美美地吃午饭了。下午1时、2时……晚上8时、9时??直到夜里12时,在一天的时间里,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了几圈?一共是几小时?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日=24时

师:也就是说这里的每个时间都会出现2次,比如10时有可能是……

(2)认识一天的开始——0时。

师:大家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吗?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先不作答复。

师:一天的开始到底是什么时刻呢,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吧!这是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家一起在迎接新年第一天开始的情景。(课件播放倒计时的录像)提问:新年的第一天开始了,钟面上是几时,是什么时候的12时?(夜里12时)

师:到了夜里12时,就表示这一天结束了,同时又表示新的一天开始了。作为新的一天的开始,我们一般又把夜里12时说成凌晨0时。凌晨0时我们通常在做什么呢?(睡觉)现在知道一天的开始是什么时候了么?一起说说看。(凌晨0时)

(3)感受一天的经过。

提问:那么一天的时间有多长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一天的经过吧!小组合作边拨钟面边说:

现在是凌晨0时,在睡梦中我们开始了新的一天,在时钟的嘀嗒嘀嗒声中时间不知不觉的过去了,天色渐渐亮起来了。

(钟面停在凌晨4时),提问:现在是什么时候?(凌晨4时)我们在干什么?

(钟面停在早晨6时),提问:天亮了,太阳升起来了,现在是什么时候?(早晨6时)我们起床了(钟面停在上午8时),提问:现在是几时,我们在做什么?(上午8时,我们开始上课学习了)

(钟面停在中午12时),提问:时间真快,现在是什么时候呀?(中午12时)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

全班交流

回答问题:(1)从0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小时。(2)从中午12时再到0时,又经过了()小时。(3)一天是()小时。

(4)动态观察,直观认识

钟面上有红色、蓝色两圈,如果把钟面上走过的一天的时间展开,会是什么样子?

(5)转化计时法,加深印象

问题1:上午9时用24时计时法是几时?下午5时用24时计时法是几时? 晚上9时呢?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题2:图里的上下两行数有什么关系?你有什么发现?(6)24时记时法的时刻转换成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刻。

师:(课件出示节目预告单安排表——24时计时法)你能来说一说每一个节目什么时候开始吗?最好说清楚是上午、下午还是晚上。

师:这里的时间,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记录方法(板书“计时法”)

师:比较这些时间,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的和不相同的?

师:有的时间没有写清楚是上午、下午还是晚上,那你怎么知道是什么时间呢?

师:从什么时间开始要减12?

师:上边这两个时间叫做12时计时法,下边这五个时间叫做24时计时法。

3.初步理解时刻和时间.(1)康夫和小婧要去图书室借书(出示图书室开放时间 的图片,谁知道图书室是什么时刻开门,什么时刻关门的?那么图书室一天的开放时间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2)下面是电视节目时间表(部分)。

请你回答:

1)从《金色童年》节目开始到《儿童英语》节目开始经过了多长时间? 附答案:8:40-8:10=30(分)

2)星期六,小明7:50起床,他准备收看《金色年华》节目,最多还有多少时间? 附答案:8:10-7:50=20(分)

3)起床后,小明必须完成三件事:刷牙洗脸(5分)、烧早饭(10分)、听早间新闻(10分),小明能准时收看《金色年华》节目吗?你能不能替小明想个办法? 附答案:5+10+10=25(分)不能。听早间新闻时可以刷牙洗脸或者烧早饭。4.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刻转换成24时记时法的时刻。

师:(课件出示作息时间表——普通计时法)你能帮我转化成24时计时吗?

师:24时计时法你哪里见过?

师:你喜欢哪一种?

师:1)用24时计时法分别说出下面的时刻。早上7时 中午1时 晚上8时 2)从早上6时到下午4时,有几小时? 附答案:从早上6时到下午4时,有10小时.3)爸爸晚上11时下火车,要坐211路夜班车,有车吗?

附答案:有车,因为末班车是4:40分。5.课堂练习(课件展示)

(1)李老师每天早晨7时到校,下午6时离校,她每天在校()小时。(2)一个地方电视台的播出时间如下:第一次:6:00--10:00第二次:11:00--15:00第三次:19:00--0:00全天播放时间共()小时。

(3)判一判

18时就是晚上8时()

新的一天是从早上6时开始的。()

6.拓展提升(课件展示)

1)妈妈每天8时上班,16时下班,她一天工作多长时间? 附答案:16时-8时=8小时

2)一场足球赛,上、下半场各45分,中午休息20分,如果19时开始比 赛,几时几分结束比赛?

附答案:45分+45分+20分=110分=1时50分,19时+1时50分=20时50分

课堂小结

a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b师生总结

我学会了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时间,会计算时刻经过的时间是多少。

板书

24时计时法 1天=24小时

普通计时法 晚上7:00

24时计时法 19:00

第四篇:问卷调查法教案

问卷调查法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研究性学习中的常用的研究方法;

2、了解研究性学习中调查法的类型与调查的步骤;

3、理解问卷调查法的类型与问卷调查法的分类举例设计;

4、学会分析已有问卷优缺点,并试着小组集体设计整体问卷。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对已有问卷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问卷问题类型的设计,培养学生全面细致的考虑问题与动手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研究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精神,注重科学研究的严谨性,树立全面看待问题的观点。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1、科学研究的全面性与科学研究的严谨性的科学思维方法。

2、理性思维→感性思维→理性思维的认知方法论,合作、探究、实践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调查问卷问题的设计与调查问卷的整体设计。

2、难点:调查问卷的整体设计。

3、解决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显示有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更好地学习新知识。通过练习,学生或课题组的合作、探究、动手来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分析、归纳相结合。

五、学生活动设计:

1、观察电教媒体显示的内容,了解有关内容知识。

2、练习分类设计调查问卷的问题。

3、分析已有的问卷,得出问卷设计的要求。

4、合作、探究、动手小组讨论整体设计问卷。

六、教学步骤:

复习: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实验法等。

一、文献法:图书文献、网上信息

二、调查法: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查等

三、比较法:横比纵比、类比对比、量比质比

四、实验法:

新授:

一、问卷调查法的步骤:

 调查前的准备工作:选取调查对象→拟写调查提纲→制定调查问卷

 实际调查,发放问卷、搜集资料(书面资料) 整理资料(叙述材料,要用文字加以整理;数量材料,要用数学统计法加以整理)

 撰写调查结论。

二、问卷调查的优缺点:

 优点:简便、省时、省工;调查面大,样本大,收效大;由于不署姓名,可以获得开调查会或访问不容易获得的某种有价值的资料

 缺点:发出的问卷往往无法收回,如果收回的问卷少,就会影响材料的代表性;回答问卷的人如果捏造事实,无法核实;如果部分调查对象不作回答,难以了解其原因,影响问卷的效率。

三、问卷调查的类型与举例:包封闭式问卷与开放式问卷

(一)、封闭式问卷是把问题的答案事先加以限制,它包括几种形式:

A、选择式(有点像应试考试考卷中的单项、多项选择题)举例:关于青少年心理方面的调查: ①你认为你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单选)a.亲戚

b.父母

c.老师

d.同学或朋友

②遭遇失败、心理低落时你通常用什么方法来解脱(可多选)a.与老师交谈

b.与父母交谈

c.与朋友交谈

d.与素不相识的人交谈

e.酗酒吸烟

f.唉声叹气

g.埋头看书

h.蒙头睡觉

练习:请同学举出其它选择式问题。

B、是否式(答案是两种相矛盾的情况)举例:关于WTO的问卷调查 ①你是否知道WTO的有关事宜? a.知道

b.不知道

②你认为应不应该加入世贸组织? a.应该

b.不应该

③入世后,你认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a.利大于弊

b.弊大于利

练习:请同学举出是其它否式问题。

C、划记式(在同意或不同意上分别划上“√”或“×”)

举例:关于造成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原因的调查

请根据你的理解,认为正确的请划“√”认为不正确的请划“×” ①打游戏机不会引导青少年犯罪。()②父母不和是造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因素。()练习:请同学设计其它划记式问题

(二)、封闭式问卷:自由作答的问题(类似简答题)举例:高中生自主学习的调查

请你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

①你在课后是怎样合理安排各科的学习时间?

②你在课后是否预习教材,一般是预习哪些教材怎样预习的? ③在课后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外你还做些什么? ④除了教材内的知识,你还关心哪些知识? 练习:请同学自己设计开放式问题

四、问卷案例分析(由学生集体讨论分析作答)案例1(附后)分析提示:

1、调查问卷要有前言;

2、要让每个被调查者都只需回答适合自己的问题;

3、调查内容设计是否完善,精神文化消费包括哪些内容。

4、是否有必要了解被调查者的背景(性别、年龄阶层、职业的情况不同)?

修改后的前言设计:这是一份关注中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问卷.请在每道题后的括号里填上最适合你实际情况的选项号码.本次调查不记名,请勿担心它会给你带来任何的麻烦.请你与我们配合,我们将不慎感激!

设计跳跃式选题:

10.你经常上网吗?()A.经常

B.有时

C.很少

D.从不(本项选D者,请跳过11—13题,从第14题开始作答)11.你一周的上网时间()

A.低于3小时

B.5小时内

C.10小时内

D.20小时

E.更多

12.你在哪儿上网?()A.网吧B.家中C.学校D.其他 13.你上网做什么?()(可多选)A.聊天B.查资料C.游戏D.购物E.其他 案例2(附后)效果:

1、部分问卷“漏做”了选择题,问卷只能作废

2、开放性问题无人作答,“全军覆没”造成失败

提问:为什么会获得这样的效果?(引导学生对问卷问题逐一分析)得出:A、被调查者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选项,B、开放性问题模糊如:请谈谈对书的看法 C、问题设置不全面

D、设计好问卷后应进行“预测” 小结:问卷设计的要求

1、要有标题,要设计前言;

2、要了解被调查人的背景,并注意语言表达;

3、要使被调查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选项;

4、要全面、多角度设计问题;

5、开放性问题应少设计一些,且应具体一些;

6、最好进行一次“预测”。

五、合作、探究、动手设计问卷并展示评价

1、高中生上网聊天的调查研究(一组)

2、影响人体身高因素的调查研究(二、三组)

3、对浏阳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四、五组)

4、高中生消费心理的调查研究(六、七组)

5、高中生体育运动与提高学习效率的关系调查研究(八组)

问卷案例: 案例

(一)中学生精神文化消费调查的问卷 l.你经常逛书店吗?()A.经常B.有时 C.很少D.从不. 2.你订阅报纸吗?()A.有B.无 3.你喜欢看报纸的哪一类文章?()(可多选)A.时事政治 B.体育C.娱乐 D.文艺E.其他 4.你喜欢看书吗?()A.喜欢B.不喜欢。5.你喜欢看的书有:()A.文艺百科 B.科幻 C.中外名著 D.漫画 E.言情 F.武侠 G.其他 6.你所看的书的来源()A.朋友借的 B.图书馆借的 C.买的 D.学校发的 E.租的 F.其他。7.你是否常因为学习而不得不放弃读课外书的时间?()A.是 B.否 8.你以为书的价格如何?()A.贵B.较贵C.-般D.便宜 9.你一周花费在书、报上的钱大约()A.低于 10元 B.10- 30元 C. 30-50元 D.50元以上 10.你经常上网吗?()A.经常 B.有时 C.很少 D.从不 11.你一周的上网时间()A.低于3小时 B.5小时内 C.10小时内 D.20小时 E.更多 12.你在哪儿上网?()A.网吧B.家中C.学校D.其他 13.你上网做什么?()(可多选)A.聊天B.查资料C.游戏D.购物E.其他 14.你觉得上网费用如何?()A.贵B.较贵C.一般D.便宜 15.你觉得上网会影响学习吗?()A.会 B.不会 C.不一定 案例

(二)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

一、选择题

1、你喜欢看哪种类型的书籍? a.言情b.漫画c.科幻

2、你看的书籍大多是现代,还是古代? a.现代b.古代

3、你经常买书吗? a.经常买b.从不买c.偶尔买d.经济无能力

4、你认为看书、读报有益吗? a.有b.还行c.无

5、你一天看书的时间大约是多少? a.没有b.10-30分钟c.30-40分钟d.1小时以上

二、简答题

1、你父母支持你看书吗?为什么?

2、请谈你对书的看法。思考:

1、分析问卷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课题内容是否全面。

2、分析问卷中的问题是否与答案相关,所给的答案是否全面。

第五篇:法不可违 教案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三框

防患于未然

七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三框内容,本课由“认清犯罪危害”和“加强自我防范”两目组成,在第七课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一目“认清犯罪危害”主要分析犯罪对于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犯罪有百害而无一利,并且要承担刑事责任,接受刑罚,因此青少年要在思想上憎恶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预防犯罪的发生。

第二目“加强自我防范”承接第一目,青少年要远离违法犯罪,必须加强自我防范。主要说明四层内容:第一,要树立法律意识,加强道德修养;第二,防止不良行为,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预防犯罪,为此教材引入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了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帮助未成年人划清了明确的是非界限;第三,增强辨别是非能力,认识到社会的复杂,应通过正确渠道增强明辨是非能力;第四,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在面对不法侵害时,学会自护。

二、新课标和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新课标要求:本课属于新课标“成长中的我” 第三部分“学法用法”的 :“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学法用法部分第14考点: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黄、赌、毒、邪教等不良诱惑。

三、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身心发育急剧加速,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强烈、善于模仿,但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差,逆反心理开始突显,大量的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精神关爱,加之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对他们心灵的腐蚀和一些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导致一些未成年人沾染不良行为,如目无组织纪律、拉帮结伙、抽烟、打架斗殴、旷课、夜不归宿、偷窃;还有一些极端的学生,动辄以出走、辍学威胁家长和老师;有的则满口脏话,动作粗野,行为不端,而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危害更是与日俱增,有些学生利用手机上网,甚至浏览黄色网页等等,这些不良行为 1

对青少年的危害极大,如不加以及时矫治极易滑向犯罪的深渊;而要远离不良行为、矫正不良行为,不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更重要的在于青少年本身。因此,要让学生懂得不良行为的危害,知道它们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的恶果,并且一定要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四、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在前一框题,学生对违法、犯罪以及违法犯罪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结合我校七年级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列举犯罪的危害。

2、能力目标: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归纳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认清犯罪的危害,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防微杜渐。

(二)重点:

在了解犯罪的危害后,学生应树立起远离违法犯罪,加强防范的意识,但学生对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这部分内容比较陌生,因此,我确定了本课重点为加强自我防范。

(三)难点: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要预防犯罪,首先要查找认清自己是否存在不良行为,这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比较难,因此,把这部分内容确定为难点。

五、教法、学法的选择运用

教法:根据新课改理念和大姚教学范式标杆教学的要求,我确定的教法是:

1、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情境,精心设疑,让学生进行情境体验,实现情感的升华;

2、案例分析分法:教师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本课学习内容,搜集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以案导学,以案说法,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的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达到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3、精讲点:要在学生分析归纳知识遇到疑难、产生困惑时,随机相宜地给予提示、点化、诱导。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参与学生分析、归纳出知识点,对于难于理解、概括的内容,教师给予引导,这样有助于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讲得“少”,引得“巧”,让学生学得“活”‘领悟得“深”、“透”。

目的: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们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他们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他们的嘴,使他们能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

学法:本着“把课堂交给学生,以问题提出及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新理念,本课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组织讨论;学生自主分析、提炼知识法,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思考,归纳、提炼出核心主干知识。

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活动、情境、体验这三步的学习方法,层层深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实践中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自觉自 2

愿的去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良行为,达到从思想上憎恶犯罪,行为上远离犯罪的目的。

六、教学流程设计

教材处理上我打破陈旧的按照教材编排体系顺序进行的教学模式,重新整合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对教材中的学习内容进行顺序调整、对素材进行替换等。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两目,第一目“认清犯罪危害”,第二目“加强自我防范”,从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来看,是要让学生先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进而要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要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就要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可教材却未按这一体系进行编排,而是按照道德水平的高低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犯罪的危害、避免违法犯罪的方法、认清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再到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这样杂乱的安排,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所以,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本课教材做了如下调整:

先让学生认清犯罪的危害,再学习如何避免犯罪的发生,要避免犯罪,就要知道道德水平与犯罪的关系、认清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同时删除了教材中的最后一个活动——“一位父亲给儿子的一封信”,该活动既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又对重点知识的学习和突破难点起不到作用,还会耽误课堂教学时间。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重难点和大姚教学范式标杆教学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组苹果的演变过程,让学生观察后,教师引出如下思考问题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给予我们哪些启示呢?(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不必告知答案,而是设置一个悬念:)——答案就在今天这堂课中。今天我们共同学习:

第三框 防患于未然(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直观形象的一组苹果由好到逐渐腐烂的图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揭示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展示学习目标

1、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列举犯罪的危害。

2、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归纳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三、课前预习三分钟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97—100页:

1、道德水平的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2、不良行为主要有那些?

3、严重不良行为主要有哪些?

4、中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教材内容,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大概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准备。

四、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一

(一)阅读教材98页“小迪的故事”并思考:

1、(忆一亿)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2、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会造成什么危害?

设计意图: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违法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危害,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从而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启示:

1、犯罪对自己、家庭、他人、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2、犯罪付出的代价极大。

3、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二)议一议

七年级同学小虎认为,自己年龄还小,与犯罪无关,即使犯了罪也不会受处罚。小虎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小虎的想法是错误的,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罪、抢劫罪、贩卖毒品罪、放火罪、投毒罪、爆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这一活动,从思想上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未成年人也要遵纪守法,否则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体现思品课的育人功能。

自学指导二:据报载:2008年湖南新宁白沙镇25个村全部成立了“道德庭”,主要针对农村中的赌博、偷盗、封建迷信和邻里纠纷等不良现象,引导村民遵守道德规范。多年来,该镇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也明显减少。请思考:

1、该镇成立“道德庭”的目的是什么?

引导村民遵守道德规范,提高村民的道德水平。

2、“道德庭”的成立有什么作用?

有利于村民防微杜渐,避免了违法犯罪的发生。

3、材料说明了什么?

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着密切的关系: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沼。

设计意图:通过对案列的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懂得道德水平、法纪观念与犯罪有密切的关系,也为第二部分“加强自我防范”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小结:

1、犯罪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2、犯罪对自己、他人、家庭、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3、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4、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着密切的关系。

设计意图:对第一部分学习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小结,帮助学生准确勾划出知识要点。

自学指导三:加强自我防范

(一)快速阅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99页相关链接)思考下列问题:

1、制定此法的目的?

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的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2、这部法律有何作用?

规定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划清了明确的是非界限。

3、该法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作了怎样的界定?

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公共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响制品、读物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舞厅等场所

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此处要提醒学生注意)

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6、多次偷窃;

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8、吸食、注射毒品;

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畅所欲言:结合我校实际列举同学们身上存在着哪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并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

设计意图:通过例举我校部分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这些不良行为,并及时加以矫正,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

(二)快速阅读教材97页陈某的案例,小组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1、陈某的行为哪些是不良行为?哪些是严重不良行为?那些是犯罪?

不良行为: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旷课、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

严重不良行为:经常偷窃、赌博

犯罪:拦路抢劫

2、陈某从一个三好学生一步步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给你什么启示?

无数事实说明,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3、中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要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2)要划清是非美丑和行为界限;

(3)加强自身道德品质修养,拒绝不良诱惑;

(4)要防微杜渐,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设计意图:通过对中学生陈某从一个三好学生逐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一案列的讨论与思考,帮助学生准确区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认识到不良为行为的严重危害性,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发生。

知识小结:

1、要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2、要划清是非美丑和行为界限

3、加强自身道德品质修养,拒绝不良诱

惑;

4、要防微杜渐,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五、标杆题

1、中学生李某,迷恋网吧,夜不归屡教不改,后来竟发展到持刀抢劫,致人重伤,受到刑罚惩罚。表明()A、一般违法有可能发展为犯罪 B、只有犯罪才具有社会危害性 C、靠教育不能减少违法现象。

2、你的朋友经常出口成“脏”,你经常告诉他,他仍不思悔改,你应该()A、无可奈何,听之任之

B、告诉他道德水平低下对个人成长不利 C、与他一样出口成“脏”

3、下列行为属于严重不良行为的是()A、参与赌博 B、携带管制刀具 C、吸食注射毒品

D、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告诫我们()A、犯大错往往是从犯小错开始,要防微杜渐 B、只要有了一般违法行为,就一定会发展为犯罪 C、有一般违法行为不要紧,只要不犯罪就没有关系。

六、拓展题:

请你从青少年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几个方面谈谈怎样做才能使青少年远离违法犯罪? 参考答案:

1、家庭方面:家长应该关心、教育孩子,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2、学校方面: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法律意识,促使他们自觉矫治不良风气、不良习惯、行为。

3、社会应当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4、青少年自身方面:A、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守法的人。B、加强自身修养,明辨是非,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C、慎交友,要交益友,不交损友。D、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行为,有不良行为应及时纠正,预防违法犯罪。

设计意图:学生在认清了犯罪的危害、归纳出了避免违法犯罪发生的方法后,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既训练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到任由违纪违法发展下去就会导致犯罪,必须增强防微杜渐的意识。

七、反思小结

这节课我学到了?懂得了? 印象最深的是? 对我启发最大的是?

附板书设计:

(见课件)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以便理解和记忆。

八、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预习第八课第一框——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 阅读教材第103——107页,完成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2、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专门法律是?

3、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保护的要求?

4、阅读课本第107页,完成相关的三个问题。下节课上课之前抽同学回答。

下载设计法则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设计法则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倒推法(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第88—89页《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倒推”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

    因式分解法教案

    一、 教学目标 A. 知识技能:用因式分解法解一些一元二次方程。能根据具体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灵活选择方程的解法。 B. 数学思考:体会“降次”化归的数学思想。 C. 解决问题:......

    法不可违----教案[精选]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3)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4)初步......

    零售价法教案

    零售价法 (一)零售价法概述 零售价法是商品零售企业经常采用的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在这种方法下,首先用成本占零售价的百分比计算出期末存货成本,然后倒挤出本期的销售成本,采用这种......

    问卷调查法教案

    调查探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执教:光明中学综合科 黎燕燕 2012-10-3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认识问卷调查法的原理和作用;2、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3、初步设计相关课题的调查......

    侵权法教案

    侵权法教案 第一编 侵权责任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 风险社会、损害事故与补偿体系 第一节 风险社会的出现与损害事故 第二节 侵权赔偿责任与其他补偿制度的关系 第一章 风险社会......

    婚姻家庭法教案

    《婚姻家庭法》教案 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婚姻法的基本原则,了解结婚、离婚的条件和程序。懂得婚姻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并懂得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重点难点:一、......

    公式法教学设计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3.公式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正确的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在探求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数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