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23:0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学习“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课程,我再次反思了自己的教学。下面是一个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一般过去时的用法,并能运用一般过去时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教学流程:

环节一:Presentation:

1、展示下列两组句子,让学生对比发现他们的不同点。I am 13 this year.I was 12 last year.The weather is fine today.The weather was fine yesterday.He plays basketball every weekend.He played basketball last weekend.2、呈现两组句子的不同点:谓语动词和时间状语。第二组句子中的的时间状语和过去时间有关,并且动词加ed,此组句子是一般过去时。环节二:Fast reading

1、Read the passage quickly.Underline the verbs in past tense.move moved have had look looked see saw fold folded pick picked put put fill filled attach attached say said leave left ring rang run ran hide hid open opened smile smiled become became

2、教师领读这些单词,然后让学生总结动词变成一般过去时的原则。①look looked fold folded pick picked fill filled attach attached open opened ②move moved smile smiled ③have had see saw put put say said leave left ring rang run ran hide hid become became

3、补充另外两种动词的变化方式 ④stop stopped plan planned ⑤study studied carry carried 环节三:detailed-reading 1.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When did this story happen? Last weekend.(拓展与一般过去时常用的时间状语:yesterday,last „,„ago, just now 等)What did the neighbor look like? What did lucy see about her neighbor? How did they become friends? 通过回答后面三个问题,让学生能够基本复述这篇故事。

2、What did you learn from Lucy? If you want others to be nice, be nice to them.环节四:practice

1.Choose the best answers(1)I ____at home yesterday afternoon.A.did not be B.was not C.were not D.am not(2)Martin often____his model plane on Saturday afternoon.A.fly B.flied C.flies D.is flying(3)when ____ his car lost? A.did Mr.smith find B.did Mr.smith found C.Mr.smith found D.were Mr.smith find

2、circle a story Make up a story, each student adds one or two sentences after” last weekend, a funny story happened to me.„„” 环节五:总结与反思

总结一般过去时的用法。过去时的学习,其实不是很难,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动词过去式,学生在运用中仍然要老师时时提醒才行,如:went, saw, met, ate, sat, came 等,再有就是规则动词过去式“ed”的读音,学生掌握得也不是很好,特别是部分坐不住的孩子,他没有先判断动词原形最后一个音的耐性,往往凭自己的感觉,草草判断了事。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得反复强调,训练。

在活动设计中,首先,缺乏有效的评价和反馈。评价和反馈应该具有三方面的功能:强化优点、指出不足和提供建议。此案例中,尽管我以为也使用了“Good”、“Wonderful”之类的评价语,但太抽象、太空洞,没有针对每个小组的实际展示把他们做的好的方面和做得不到位的方面点拨出来,也没有提供切实的建议和指导,如果下次再开展类似的活动,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另外,台下同学是否在听、听到了什么、听懂了多少,也没有任何形式的监测和反馈。在这样的教学情境里,学生主体效能的发挥从何谈起?没有了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环节六:改进方法

在今后活动设计中,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吃透相关内容,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准方向,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情境巧设,激发学习热情,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的研讨、设疑。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课堂交给学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差生的关注,在教学设计中,应多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力争在课堂上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扬起他们自信的风帆,鼓励他们共同进步。

1.努力提高外语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参与的实效性,教师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教师良好的道德素养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前提;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提供必要的保证,而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有助于学生以良好的心态从容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良好的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综合能力与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而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是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活动的保障,是成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参与实效性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教师首先要做到“吃透两头”,即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吃透教材固然重要,但对学生的了解也不可小觑。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了解他们的需要,了解他们的兴奋点,使日常的教学能合他们的“胃口”,并附以恰到好处的表扬、适时的鼓励,让学生在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3.从教材及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的、满足多层次学生需求的、不同规模的、形式多样的、节奏多变的教学活动,且活动的指向明确,受众面广。如,在初一阶段可多些“动手动脚”“大喊大叫”“又蹦又跳”的活动,初二时则多些“相陪相伴”式的活动(如pair work,group work,chain drill等),初三时则理性思考的活动(如演讲、辩论等)可多些,让每位学生在能力所及范围内饶有兴致地、目的明确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变得乐于参与、渴望参与。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目标不明确

案例 3-1 词汇教学活动案例

课题: Festivals

教师活动: PowerPoint呈现图片 ,并教授单词。

图片内容描述:幻灯片 1播放平安夜的音乐;幻灯片 2教授并带读了中秋节、重阳节和万圣节的单词,幻灯片 3教授并带读复活节、情人节、春节的单词,幻灯片 4教授并带读与圣诞节相关的其他词汇,如 Father Christmas、stocking、chimney等。

学生活动:观看、回答问题并跟读。

案例分析:幻灯片 1播放的是平安夜的音乐,马上让人联想到要学习与圣诞节相关的内容,但幻灯片 2并没有继续这一思路,而是跳转到中秋节、重阳节和万圣节等单词的学习,幻灯片 3教授的是复活节、情人节和春节的单词,幻灯片 4再折回到圣诞节的内容。四张幻灯片来回切换,中西方节日相互交错,彼此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此活动是想引导学生学习与西方节日相关的单词,还是学习与中国节日相关的单词?是重点学习与圣诞节相关的单词,还是中西方节日的对比学习?我们不得而知。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活动的目标不明确。教师没有确定好这个活动究竟要做什么,目标意识不强,导致了整个活动的思路和顺序都比较混乱,自然也考虑不到活动结束后,学生应该有什么样的收获和提高。

(二)活动对象不匹配

活动对象通常是指活动由谁和谁来做。一般是在教师和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来进行。

案例 3-2 句型操练活动案例

课题: What are you doing?

教师活动: PowerPoint呈现姚明打篮球的图片和文字并提问个体学生。

T: What are you doing?

S: I ’ m _____________.学生活动:观看图片并回答问题。

案例分析:此活动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教师依据图片询问学生正在做什么,学生回答自己正在做什么。关键是图片呈现的却是姚明在打篮球,如果用---What are you doing?---I’m _____________.的句型来操练,活动的对象就转换成教师和姚明了,此时如果教师仍然询问学生“你正在做什么”,学生会觉得很困惑,他(她)无法看着图片里的姚明,而用第一人称“我”来回答自己正在打篮球。

(三)情境创设不合理

案例 3-3 句型操练活动案例

课题: My family

教师活动:在黑板上板书新句型并带读: I have got„

I haven ’ t got„

然后呈现幻灯片,引导学生进行操练。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出示的幻灯片口头练习句型,如:

I have got two sisters.I have got an aunt.I haven ’ t got an uncle.I haven’ t got a brother.活动形式:全班活动——半班活动——个体活动。

案例分析:这是一个模仿式操练新句型的活动,但情境的创设不太合理,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很难在这样的情境里去真实地感知语言,体会语言,并运用语言。因为有些同学可能没有哥哥或姐姐,但为了句型的操练,不得不说出 I have got a brother.或者 I have got two sisters.的句型,还有些学生生活中可能有叔叔阿姨,但同样为了操练句型,也只好说 I haven’ t got an uncle / aunt.了。情境的创设应该是为语言的实践服务的,如果违背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恐怕也很难达到语言真实交际的目的。

(四)资源利用不恰当

案例 3-4 听力活动案例

课题: What are you doing? .教师活动:播放 Flash动画。画面呈现两只小鸟的问答,互相询问小狗、小鸭、小猫等动物分别在做什么。.学生活动:观看。(片长 2’ 30’’).活动反馈:教师提问: What are the two birds doing?

学生回答: They are talking.案例分析:这个案例使用的 flash动画固然是很好的教学资源,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形象生动,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但遗憾的是,资源利用不恰当,且利用率太低。活动的初衷是训练学生听的技能,但是 flash动画却再现了画面和动作,学生不需要听,所有细节通过看就全部知晓了,资源没有真正起到训练听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视频资料是不太适用于听力练习的。听力练习的资源最好只播放声音,而不出现画面,让学生通过听去获取信息。

其次,flash动画里包含的细节信息很多,学生从头到尾观看了 2’ 30’’,却只回答了一个过于简单的问题 What are the two birds doing? 资源的利用率太低。如果把这段动画当作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模仿和操练的工具,其实效性会更好。

(五)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理想

案例 3-5 句型操练活动案例

课题: What are you doing? .教师活动:依次展示 19幅图片,提问: What is he / she doing? 或者 what are they doing? .学生活动:个体依次回答。

案例分析:此案例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资料太多,没有经过适当剪裁。其实 10幅图片足矣;其次是图片呈现和组织的形式不当,过于雷同和单一,不能真正实现操练活动的实效性。案例中教师采取逐一呈现图片的方式,然后一个个叫学生回答,从学生活动的广度来看,只有 19名学生参与了活动,其他大部分学生处于一种无任务的消极状态;从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来看,图片的内容和活动的组织形式过于机械和单一,学生没有太多思维的参与和碰撞,只需要看着图片中的动作回答即可。如果在示范两三幅图片的问答后,采取一屏显示六幅图片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互相问答,就能使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而且学生在讨论中也能开阔思路,对图片产生多种解读,从而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六)缺乏有效的评价和反馈

案例 3-6 活动拓展案例

主题: Weather report(天气预报).教师活动:发布任务,让各小组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专题信息,如天气与旅游、天气与农耕、天气与自然灾害等。.学生活动:看、听、鼓掌。.教师评价: Good!Wonderful!Well done!

案例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绝对的主体,学生只是知识的接收器和存储器,反思这些年的教学,我们意识到,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才能实现知识的积极内化,提高教学效率。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个案例具有探究、合作学习的特性,应该说前期的教学活动开展得还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小组合作去收集资料,并对学习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然后以演示文稿的形式进行汇报和交流,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一面。但问题也是很明显的:

首先,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整堂课基本都是学生幻灯片的演示,除了点击鼠标和宣读材料外,看不到学生之间任何思维的碰撞,看不到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大家各自为阵,处于分离的状态,徒具自主学习的外壳,却没有自主学习的实质。

其次,缺 乏有效的评价和反馈。评价和反馈应该具有三方面的功能:强化优点、指出不足和提供建议。此案例中,尽管教师也使用了“Good”、“Wonderful”之类的评价语,但太抽象、太空洞,没有针对每个小组的实际展示把他们做的好的方面和做得不到位的方面点拨出来,也没有提供切实的建议和指导,如果下次再开展类似的活动,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另外,台下同学是否在听、听到了什么、听懂了多少,也没有任何形式的监测和反馈。在这样的教学情境里,学生主体效能的发挥从何谈起?没有了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三、改进方案

(一)目标设置要明确

目标好比指南针,要去哪里,无论东南西北,有了指南针就不用担心迷路了。活动的开展也是这样,每个活动都有自己预期的目标,有的是以知识学习为主,有的是以技能训练为主;有的活动处在呈现新知的阶段,有的活动处在复习巩固的环节。无论设置什么活动,目标意识都是第一位的,要明确活动由谁来做(audience),在什么情境下(condition),通过什么样的行为(behaviour),达成怎样的标准或规格(degree)。只有目标明确了,活动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才有可操作性,否则,活动就成了走过场,空有活动之形而无活动之实。

(二)情境创设要合理

情境合理实际包含了两层意思:

其一,活动应体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这里的主体指学生,客体指活动内容。教师在设计、组织活动时,既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英语基础、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态度情感,又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等因素,尽可能使主客体协调一致。明显高于或低于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活动,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考虑活动内容与形式,寻找到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最佳结合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好不同的活动平台,给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参与,乐于参与,从而使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其二,活动应体现科学性、趣味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活动设计必须科学合理,且具一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这也就是说,活动内容既要丰富多彩,又要适时适量;活动形式既要新颖有趣,又要避免华而不实。活动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指令交待要清楚

指令是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指示语,指令必须简短、清楚,适当配以演示。学生只有对自己所要参与的活动有了清楚的认识,了解了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和任务后才能成功地开展活动。如果指令表述不当,任务交代不清,就会给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带来很大的不便。指令的交待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交代活动的方式

主要是活动以什么形式展开,是 individual work还是 pair work或者 group work?是全班活动还是半班的活动形式?这都需要在指令中交待清楚。

2.交代活动的操作步骤

主要指活动分几步来完成,每一步都做什么,怎么做。

3.交代活动的时间

每个活动需要的时间都不一样,有的活动比较小,一分钟或者两分钟就能完成,有的活动需要的时间长点,比如阅读和写作活动,可能需要 5-8分钟才能完成。

4.交代反馈的要求

活动需要学生以什么形式来反馈,是口头反馈还是书面反馈,是小组派代表反馈,还是各组各成员都承担一定的反馈任务,这些都要在指令里交待清楚。

5.为确保学生明白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可适当抽查提问

步骤较多的活动,实施起来比较复杂,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可适当提问学生 “Are you clear?”如果学生不太明白,这时补充指令还为时不晚,如果活动进行到一半,再停下来去补充指令,无疑会影响活动的完成。

6.给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

指令发布完后,也可留点时间让学生提问,哪里不明白,再解说一遍,这样也可避免活动进行中去补充指令。

(四)时间安排要合宜

时间合宜指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过长则先完成活动的学生处于等待的消极状态,过短则活动只是流于形式,也不利于活动的完成。活动时间的长短往往由活动的内容所决定。合理的时间能有效地督促学生完成任务。

(五)组织方式要得当

组织方式得当与否,会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课堂活动的组织方式一般有四种:全班、小组、同伴和个人。组织方式的选择应视活动的内容而定,有的内容适合小组活动,但有的内容适合个人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可能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的组织还要注意成员之间的合理搭配,避免你动他不动、或动而无效的情形。

(六)评价反馈要及时 教师兼有评估学生活动的任务。活动后及时反馈,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进步与成功,增强自信,也能帮助教师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四、改进的策略和方法

1、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吃透相关内容,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准方向,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2、情境巧设,激发学习热情,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的研讨、设疑。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课堂交给学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对差生的关注,在教学设计中,应多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力争在课堂上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扬起他们自信的风帆,鼓励他们共同进步。

第二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这样说,主要指语文课所花的时间,师生所投入的精力与期望学生具备的能力还不成正比,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的原因,有语文课程复杂的原因等等。在这里我们找找自身的原因。就阅读教学来说,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课文是例子”,但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只会蜻蜓点水,劳而少功。一个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另一个是方法、策略不合适,表现为“两化”和“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把课文都讲“肿”了。我们的阅读教学还不能激起每个学生的兴趣;还不能给每个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势必削弱了语言文学的感染力,削弱了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

(二)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忽视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发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有的课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端”,一味追求“创新”,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识字任务都完不成,连短短的一篇课文都读不熟;有的课,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熟,就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还有的课不以教材为依据,不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任学生高谈阔论,不着边际,凡些种种,看似创新,其实不然,这种没有语文基础的创新,正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会长久的,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培养,又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活动化,提倡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改精神的理解不够到位,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和盲目模仿等原因,教学中盲目活动的现象有所增加,甚至有些教师认为没有活动就不是一堂成功的课,活动越多越好。如:有的教师一节课内让学生唱唱跳跳四五次,且都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有的课,一节课安排八九次讨论,而内容都是极其简单的问题,学生本来不感兴趣,也无法展开讨论,造成时间浪费。应该说任何形式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再好的形式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脱钩,都是得不偿失的。的确,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貌合神离的现象,貌似实施了新课标,其实没有实效。下面结合小学语文学习“景”字的教学来谈谈这一问题。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执教老师是这样处理的:老师出示生字“景”,学生讨论后交流识字方法。

生1:日加上点横头加上口再加上一个小字。

师:很好!

生2:日字头加上北京的京。

师:真棒!

生3:我给大家猜个谜语,“一个小朋友叫京京,在太阳底下晒太阳。”

师:不错。刚才这些同学都说得不错,你想怎么记就怎么记,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识记“景”。

在本案例中,教师把提倡识记方法多样化当成让学生“你想怎么记就怎么记”,以为只要是学生提出的记法就是合理的,只要是学生的记法就要“尊重”,这样就是“自主”。我认为,提倡识记方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是为学生留下更大的思考空间,但多样化不等于不优化,特别是对一些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未经学生充分思索得出的学习方法,就需要具体的指导。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想法的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比较,找出多种方法的区别,选择出比较好但又适合自己的方法。例如可以这样引导:“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你的记法与他不同在哪里?”“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等。在这样适时适当的引导下,学生才能了解记法的多样性,还理解了记法的合理性,培养了优化意识。通过比较,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在热烈的交谈中知己知彼,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碰撞,这样的学生交流才会有实效。此外,在案例中,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一概以“很好!真棒!”进行笼统评价,这样做的结果真的能促进学习吗?新课程指导下的教学评价,目的不是对学生进行分等,而是有效地促进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案例中学生的回答都是正确的,但是显而易见第三位学生的发言更能促进学生的形象记忆,教师并没有抓住这一点,更有效的评价学生、鼓励学生。我认为,教师过多的、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评价,不仅难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促动,反而导致学生形成浮躁心态和随意应付的品格,在学生发言后,为了提供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教师以“鼓励性评价”取代“倾向性评价”的做法是可取的,但要把握操作的分寸,同时,针对学生发言中表露出来的不同的思想观点,不同的行为表现,教师要抓住“小结点拨”的契机表达自己鲜明的观点。

(三)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由于考试、评价原因,我们很多语文老师把语文课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课文上,而口语交际、习作教学受到了忽视。不少教师认为读写是“硬”任务,课标有要求,课本有任务,学校有考核,完不成任务,考不出好成绩向谁都不好交待。至于“口语交际”是“软”任务,反正考试考不到,练不练无关紧要。对于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往往以点带面,“蜻蜓点水”带而过。这种形式主义影响了小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与课标的要求相差甚远。因而,大部分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仍然是低水平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敢说、不会说、不爱说和不善说。而习作教学有不少教师这样认为,在考核时只是亏好不亏赖,也就使部分教师对习作缺乏有效地作前指导和具体的讲评,所以,语文教学的内容只集中在阅读教学、识字教学上,使语文教学的内容大大缩水,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四)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课改以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不能把语文课定格在语文书本世界里,要与其它学科及生活、社会加深联系,语文学科必须从封闭走向融合,学科本位现象必须改变,但是如果这一问题的尺度,把握不好就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有些语文课用一堂课的时间画一幅关于课文的画,甚至有的教师把语文作业本当成了图画本,每次作业都要配上图画。又如,有一位教师上《草船借箭》用了十几分钟来折纸船。这些方法颇具有改革意识,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我认为教师忽视了语文学科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不能上成其它课,更不能上成大杂烩。我们学习语文,主要是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即: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再凭借语感运用语言,也就是着力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融合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多角度的学语文、用语文,而不是另外给语文附加上一些其它学科的任务。

(五)教学方式转变了,双基落实不到位

1、识字教学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生字回生率和错误率居高不下。学生书写不够规范、整洁,中、高年级学生作文中,错别字现象严重,教师对识字、写字的强化训练不够。

2、在阅读教学中有一种倾向,好像一提到“淡化”段的训练就理解为“不要进行”段的训练。这种认识是欠妥的,因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其中就应该包括理解段的能力。我们知道如果不理解每段的内容、层次,就难以理解全篇文章。而且,概括段落大意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这也是一种阅读能力。

3、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不能有机结合。有些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注意渗透写作方法,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得不到写的训练。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都不让学生去感悟。认为“淡化段的训练”也就是不要进行写作方法的训练,致使学生作文能力有所下降。

4、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们很茫然。相当一部分教师还停留在依据教材、教参把课文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一层面上,却不能从课文中提炼出重点字、词段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六)教学观念滞后,课堂教学沉闷

目前,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依然存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上课的第一任务是执行教案,并且一个个预先设计好的情节不停地问,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逐一说出提纲中预拟的字眼,实际上是让学生“猜”教师手中的底牌,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实在说不出,最后还是由教师一锤定音,教师问完了,教案设计的“板书提纲”,便一字不落地搬到黑板上。学生在课堂上思维不活,语言不活,缺乏创新意识,老师宁愿上去上一堂平平常常的错漏不多的课,也不愿上一堂有创意的耳目一新的但有可能失败的课,教师如此,学生亦然,自己没有十分把握,不敢回答问题,宁肯重复别人的发言,也不敢冒一下“危险”,更不敢力排众议,独树一帜。

(七)课外阅读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第三篇: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宁夏吴忠市朝阳小学 薛晓宏 王蓉萍

一、研究背景意义

我国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沉闷的课堂凸显了生机与活力,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和提高,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但深入课堂听课,走入讲台上课,发现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师自我角色定位不准,其引领作用、促进作用发挥不好;二是教师受教材的限制,教学缺乏弹性和选择性;三是教法上只追求形式,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而无实效性;四是教学目标出现偏离,教师不能全面准确的把握目标,只注重人文性,而忽略了工具性。课堂中只注重学科内容的价值趋向,而忽略了学科特点的实际意义。五是重视评价结果忽视评价过程。

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自己尚且没有有效的做法和策略,试图通过“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这一课题进行申报、研究,对我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把握问题的实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的策略,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新课程改革,为我校教师在新课程中成长提供平台。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新课程还处于实施阶段,应以唯物辩证的观点,求真务实的态度来研究、扶持它。要敢于面对现实,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推动新课程发展的过程。

2、课程发展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构建一种适合学生探究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和“动手”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发展学生问题解决的意识和能力,最终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学习。这些理论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依据。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一)目标

通过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策略,形成策略指南,从而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参与课题的教师明确课改的方向,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培养研究型的教师。

(二)内容

1、研究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数学、英语各学科课堂教学的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比较科学的综合评估

2、研究问题的表现形式及问题的归因。

3、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

四、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朝阳小学一——六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课堂,研究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有效的解决新课程实施中课堂出现的种种问题,从而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

(二)研究方法

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借鉴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调查分析师生进行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以构建应对策略,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通过行动研究,个案分析法、组织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积累研究成果。

用科学的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形成成果。

五、研究过程及形成的策略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从理论学习入手,寻求理论支撑。

1、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有关建构主义理论、课程发展观、新课程理念及《课程标准》、《新课程理论》、《素质教育理论》、《课堂教学理论》等教育教学书刊,搜集整理与本研究课题有关的一切材料,以全面了解本课题目前研究的状况,开阔视野,正确确立研究点,汲取他人已有成果,并在他们基础上有所突破,以此夯实课题组人员的专业基础。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接受课题论证,确保课题实施的可行性。

随着理论学习的深入,认识的提高,经过充分的酝酿,形成了课题实施方案。并于同年接受教科所课题专家的指导与论证,根据专家的建议,对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审定,并与2007年5月开始实施。

第二阶段:调查摸底、梳理问题阶段

分别从学科师资结构情况、教师参加培训知识更新情况、对自我以及他人课堂教学的认知与研究情况、对实验教材以及新课程的使用理解情况、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以及满意度等各个不同角度摸底调查研究,开展问卷调查、师生访谈、教学互访、课堂诊断等活动,进行点面结合的调查摸底,梳理、归纳、整理了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分析了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形成了分析报告。

调研结果一:

当前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问题一 教师自我角色定位不准。

问题二 教学目标雾里看花,对教学目标理解模糊或表述不清。

问题三 教学结构呈现过度的教师主导特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问题四

教学内容把握不够精当,照本宣科。

问题五

教学方法墨守成规,缺乏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狭窄

问题六

课堂评价浮于表面,重结果轻过程

调研结果二:

影响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因素一师资队伍构成层次的影响因素

1、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为数较多,非师范院校毕业的这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存有很多不足。

2、全校的语、数、外教师的平均年龄在38岁,教师年龄层次较高,老龄化。

3、大多数教师家在城市,孩子都在上学,且几乎全是女教师,受家务劳动的影响,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钻研教材教法。

4、二、三次学历多,各学科教师还存在着高学历、低素质的现状。

因素二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方面的因素

1、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学思想陈旧,人文素养参差不齐,创新意识淡薄。

2、部分老师应试教育的阴影根深蒂固。

3、操作时不知道怎样把握分寸,出现一个又一个误区,存有一个又一个困惑。

因素三课标教材方面因素

1、对课标的学习只是浅层次,部分老师对课标理解还不是那么透彻,依照课标执行教学就差了。

2、对实验教材还不是那么熟悉,特别是课课都是新内容,老师需要大量时间精力来研读。

因素四学生行为习惯兴趣因素

1、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好读书的课外阅读与自主学习习惯。

2、有一部分孩子因为老师讲课琐碎,或其他状况,所以,对学习没有多大兴趣,学习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离开了教师与家长的监督就不能或不愿学习。

因素五教师研训方面的因素

1、校本培训华而不实,缺乏实效性。

2、学校教研氛围平淡。尽管教研活动正常进行,但研究的圈子较小,研究内容常浮于表面,缺乏研究的深度和坚持性。

3、教师参加观摩、学习的机会少,不能使更多的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学习、提高。

4、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不够,骨干教师覆盖面太小。

5、教研的要点和抓手十分模糊。部分教师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主动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但缺乏方法的推敲和策略的研究,特别是对学情估计不足,以致课改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因素六教学管理方面

1、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改革相对滞后。

2、一些无关教学的干扰因素特别多,特别是各类检查,各类档案资料的整理,大大影响老师的教学精力。

第三阶段:研究对策阶段

在本阶段,课题组针对所梳理出的问题,根据调查所掌握的教师的需求,围绕课题主旨,全面开展各类研训活动,以研训活动调动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内驱力;以研训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以研训活动促进教师研究教学行为,预防低效以及无效弊端;以活动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确定研究的总体思路:

本课题研究明确定位于行动研究,并遵循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以行动研究为主的应用活性研究策略;以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学为载体的研究进程,开展教学实践。在不断的实践中反思、调整、探究相对优化的策略,总结每一点行动研究的经验。同时将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提升,再进行汇总和整理,最终达到整个课题的研究目标。

形成的策略:

策略一: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自己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我们发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有很大的关系。两年的研究使我们深深的认识到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我们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自己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教师是导学者。在现代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展开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设计学生熟悉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启动多种感官去体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激发学生自己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同时也通过事实、例题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学会学习,并且体验到探究的快乐,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这样,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至尊,而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向导,促进者。教师的职能真正由“教”变“导”:引导——指导——诱导——辅导——教导,这5个“导”分别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自学情境,激发自学欲望,培养优良品质,教师的导学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主导地位得到突出。如在执教《认识百万分之一》,教师就将书本中让学生直观感受天安门广场面积的百万分之一,改为感受学校操场的百万分之一。让学生通过实地测量,计算得出它的百万分之一,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熟悉的图形面积去感知,如数学书本后面的条形码等,这样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既让他们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和理解了百万分之一,同时也让他们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使得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教师是合作者。现代教学依赖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密切合作。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合作的伙伴,师与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拉近,学生上课如沐春风,思维积极,乐于表达,相互启发、激励,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出现、创新精神的养成、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合作者,教师能容纳学生的不同意识,允许学生犯错误,并能和学生一起去寻找错误的原因,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取经验,最后,从成功中获得满足。在教师合作下,每个学生都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动体,都能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地组织策划自己的学习活动,接纳教师传递的新的信息,积极地思维,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谈论自己的见解、想法。这不正是教师所期盼的教学效果吗?

(三)教师是设计者和学习者。现代教学中,注重的不是教参,不是现成教案,而是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所教的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对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把原本固定的,没有感情色彩的书本知识变成生机勃勃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使之更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更感兴趣,更好地进行探究学习。同时,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多渠道地获取新知识、新信息,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学习者,做好学习者,才能最大限度地解答学生的疑难,提高教学层次。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认图形》时,教师并没有按部就班,而是在明确每项活动目标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手段来实现教材的意图。通过活动一:描一描,剪一剪,分一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图形知识——分类知识的经验,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支持和帮助以后的学习。通过活动二:想一想,说一说,认一认,以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以及学习材料之间的多向互动,生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问题,轻松有效的建构了新的教学模式。最后通过活动三:创造多形,让学生在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里,展开充分的想象,自由发挥,利用各种材料设计自己心中的多边形,空间观念得以培养。整个活动,教师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分类,整理,创造的过程,学生在实践体验中逐步学会学习。

(四)教师是评价者。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担当好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者。教师适时,恰当的鼓励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培养学生渴求新知的动机,强化学生竞争的意识,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在对学生活动评价中,教师应做到①对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成果和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过程实施鼓励性评价;②鼓励学生运用扩散性思维思考问题和提出丰富多彩的答案,以增强他们创造思考的能力;③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对学习过程出现差错的学生,以宽容、谅解、亲切的态度对待,允许学生再“想一想”、“试一试”,即使是重复别人的答案,也予以肯定,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④分层次评价。评价学生时,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和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他们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五)教师是学生潜能的发现者。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才能发现学生的潜能,诊断学生对学习的需要程度,以及他所具有的能力,并根据学生的需要随时给予帮助和支持。诸如: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分析学生学习的倾向,评价学生的进步,给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把学生潜能激发出来,使之获得最佳发展。

策略二:

依据新课程标准,创造性使用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晶;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我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根据课标,调整教学内容,教材由于它的相对封闭性、不变性,难免存在繁、难、偏、旧的问题,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就依据新课程标准,针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或适当增减内容,或放缓速度,或增加坡度,利用课程标准提供的弹性空间调整教学。比如,在教学第十二册的《詹天佑》一课时,课后思考题要求背诵第四自然段(詹天佑勘测线路),段落较长,内容枯燥繁杂,学生不感兴趣,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学生却对他开凿隧道的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己也很想尝试设计并画一画,借于这种情形,教师就毅然把背诵的任务给撤消了,让出时间给学生,结果学生的兴趣盎然,不但对詹天佑卓越的智慧有了新的认识,体会到冀中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还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培养,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虽然这样处理没有完成学生的背诵目标,但却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更深层次上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这远比只遵从教材注重知识技能的单一目标而忽视学生实际的效果要好得多。

2、灵活安排教学进度

在以住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基本上按照开学初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即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或对内容特别感兴趣,我们也只能按照既定的课时要求来教,否则就是没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给教师以弹性的课程空间,我们在教学中就始终关注学生“学”的情况,以学生的实际发展为出发点,灵活调整教学顺序和进度。如,在教《索溪峪的“野”》一课时,由于文章描写的非常优美,学生在有感情朗读时兴致高涨,借于这种情况,教师就把原定的这一环节5分钟时间延长到10分钟,使更多的同学展示了自己,感情得到了抒发。

3、活用课文,借题发挥

课文是教学的主要凭借,是基本的教学内容。比如,同样是古诗,低年级就可以读读、背背,中年级还可以理解一下诗句,高年级再进一步,可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体裁不同,使用也应有所不同,要根据体裁上的不同特点,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的方法和形式,诗歌可以背,故事可以讲,童话、寓言可以演,充分发挥课文的典范作用,借题发挥,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均衡的发展。比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教师课前就让学生查阅有关这个时期的背景、人物以及发生的故事,课堂上学生把孙膑的三十六计讲的是绘声绘色,使得大家都像看过一遍似的,学生真切感受到了查阅资料的好处,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了延伸,不仅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方法,体验了探究的过程。课文类型不同,教法也应有所区别。精读课文的教学有示范的作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是学生学中的指点。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学生都要读通、读熟,精读课文还要读出感情。

4、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适合学生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广播、电视节目,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电子音像资料,网络资源以及鲜活的现实,都可以经过筛选作为教学内容。在进行课文教学时,也可以适当引进相关材料,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当然,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过程中,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能随意改变教学目的,违背学科教学特点。还应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达到“实”与“活”的高度统一。

策略三: 改进学习方式,提升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课题组老师们通过跟踪分析、调查研究,及时发现了课堂中带有共性的问题,即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以合作意识的培养为根本,其有效性差,为此,我们静下心来思索、梳理问题的成因,研究实践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培养合作意识,交流欲望

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多思维,多实践,多表达,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供一些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不断地主动参与,主动探知,让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情景。

1、勇于交流。由于不少学生存在着害怕出错的心理,在合作交流时往往只是个别同学唱主角,多数学生只是凑热闹,教师应尽量鼓励学生勇于交流,积极参与,乐于合作。

2、乐于倾听。合作交流中应培养学生互相尊重,乐于倾听,有序地参与合作交流,避免出现你争我抢的失控场面。

3、敢于质疑。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不注意正确的方法,就会出现人云亦云,少数人参与,多数人旁观的现象。因此,要不断地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品质,在交流中敢于提出不同的问题,提高交流质量。

4、善于发现。发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促进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过程中,要努力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小组同学的可取意见,独到的见解。教师要深入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以寻求问题的答案。

(二)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是合作学习的最主要的形式,也是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最重要的途径,通过小组合作不但使自主学习方式的结果得到交流,更重要的是通过组内合作交流,组与组的竞争,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1、认真组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每小组的人数要适当,一个小组的人数最好是4-6人。组建时,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异质学习小组,各组间应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这样学习小组的编排方式能够保证不同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兴趣爱好的人共同分享、取长补短。

2、小组人员明确分工。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中心发言人等各一名,对小组长的选拔和培养及其关键,可以确定智力水平较高、表达能力较好、表现欲望较强的学生做小组长,也可以轮流担任,为每一个小组成员提供机会。

(三)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合作交流

在一节课中,合作学习并不是运用在整个系统中,它常常和其他的教学组织形,比如教师的讲解、示范、以及学生的独立学习等相结合起来。因此,选择何时让学生互动,进行合作交流非常重要。

1、不能独立解决或完成时,开展合作交流

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学生不能独立解答的问题,这时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能促使他们感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而产生个体学习的动力。

2、在教学重难点处,组织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中如何很好突破重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扫除学生学习障碍的关键。往往在教学重点和难点地方,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不仅能攻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更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问题解决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时,组织合作交流

有时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仅靠一个学生往往回答不全面,这时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组内的几个成员发表意见,通过有意义的协商和共享,并不断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认识更加全面。

4、师生合作与生生合作并重

合作学习主要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师生合作时,教师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一定要到学生中间去参加学生的讨论,从中得知反馈的信息,为有效调控教学作好充分的准备。

策略四:优化教学结构,构建了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每一堂课的清晰的教学结构或教学程序,是新课程背景下不断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也是多年来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一种浓缩形式。尽管课堂教学模式是丰富多样的,但我们经过研究认为,“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具体步骤为:

(一)激情导课

激情导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时间一般要求控制在开始上课的2分钟左右,最多不超过5分钟。这一步时间短,但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成败。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这一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操作上,激情导课的主要内容是:组织教学,包括形式上的组织、注意力的组织和态度上的组织;情感交流,包括真诚回应学生、热情期待学生和充分相信学生;效果预期,包括提出学习课题、明确学习目标和给予效果预期。

(二)民主导学

民主导学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生成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等的具体过程,直接关系到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是实施民主导学的前提。研究教材,教师要做到“整体把握知识结构,科学划分内容层次”;研究学生,教师要做到“找准认知起点,理顺认知次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情境导学、学法导学、问题导学的方式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

(三)检测导结

检测导结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个环节,其目的是帮助教师和学生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和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

检测导结的具体操作要求是:

1.目标检测

提供适当的目标检测工具,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学生独立完成目标检测题。目标检测工具的制作要注意针对学习目标、难度适中和题量适当。

2.结果反馈 在教师指导和示范下,由同桌或小组进行互检互查,帮助出错的学生改正,最后将检测情况反馈给老师。

3.反思总结 根据检测结果,引导学生对照目标进行自我反思,对本节课学会多少、不会多少和怎样改进进行总结。

策略五 充分发挥评价的有效策略,使之成为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往往深刻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它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辨证评价策略

常用的辨证评价策略有:将错就错法、错误幽默法、挖掘亮点法等。

1、将错就错法

这是假设法的一种之一。出现错误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要以为是丑陋的,而将其违背或遮掩。而要将错误当成是正确的答案进行再探究,激发使其“错误”与“正确”发生矛盾冲突,在冲突中发现、探究知识的方法。矛盾是激化现有知识与固有知识的本质区别的原动力,当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了错误,则更有兴趣去探究错误的原因,才会深入的展开研究,发现问题的本质,最后才会恍然大悟。此过程真是学生体悟新知识形成过程,才会更有效地建立新知的连结点,有助于学生内化知识,也有助于知识的再延伸和拓展。同时探究中迸发的思维火花会不停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带给学生巨大的乐趣,学生审美的素养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2、错误幽默法

有一位教育家把幽默的动作、语言比作是一种柔和剂,说它往往能收到化解矛盾、解除紧张与难堪的奇效。当学生出现差错时,教师幽默的动作、语言能大大削弱甚至消除该学生在参与训练受挫后的尴尬和难堪心理,融洽课堂气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二年级小朋友,面对新知识平移时,往往有部分学生因为对空间观念的不敏感和平移概念的模糊而使平移后的图形发生变形,把原来图象进行了无意识的变形,导致知识的错误。教师没有直接的批评,而是开玩笑地笑着说:“小金,今天坐车回家,突然发现自己变胖了,家里的门都挤不进去了。你看,是这样吗?”该生笑了:“应该不会胖的,我看错了,没有数清楚。”说完又不好意思笑了笑。此时,该生他有了强烈的意识,以后观察要仔细。假如教师直接的进行否定,将导致学生情绪上不愉悦或信心上的不足。因此,教师将错误风趣幽默了,是有利于学生自我反省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这样的结果是师生关系融洽,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使提高认识和发展能力同步发展。

3、挖掘亮点法

数学学科中可以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亮点评价。包括对观察和发现事物特征、问题的灵敏性;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性;数感的准确性;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声音的响亮度,言语的完整性、逻辑性、独创性;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灵活性独创性等多方位的审美素养进行充分肯定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以发现闪光点为主要的评价手段。“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以前的一张试卷远远不能评价一个孩子的成绩。”这是我们课题组在实践中发出的最大的感慨。

(二)主体多元评价策略

(1)学生是评价的“核心”

在数学课堂中适当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是新时代新课程改革教学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呢?首先,尊重学生,激发并保护自主评价的欲望;其次是适当引导,提高自主评价的效能;最后是开发学生潜能,使自主评价具有审美特色。自主评价的发展为新评价体系汇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焕发灵气,个性得到张扬,审美素养得到发展。

(2)教师评价是“中药的引子”,也是化学的“催化剂”。面对新课改的滚滚浪潮,在学生为主体的今天,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的评价观产生误解,开始走向了另一极端,把评价重量的砝码压在了“以学生为主体”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评价”作用。这也是很不理智的,将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如何更好的避免呢?教师要准确理解新的评价观,关注学生的自主评价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师的主导评价。

1、允许学生“出错”

2、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3、让“被遗忘的角落”也充满阳光。评价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希望评价的手段能对全体学生有感触,有体悟,有启发,有反思、有促进,有发展,这才是评价的最终目的。

(3)以家庭社会评价为补充。家庭社会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生活是个大课堂,当我们学习了重量单位后,会开展《我们的大家庭》、《快乐学习逛超市》等活动,让学生在大家庭里了解家庭成员的体重和家庭里常用的生活用品的重量;学习找规律后可以开展《美丽规律我来找》等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评价地对象除了学生自己外,更多的是家长的点拨和社会的肯定。家庭社会学校相结合,大大激发和调动了学生求知的内动力,为学生后继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三)方式方法多样化评价策略

皮亚杰的结构观和建构观。“它认为人的知识是在知识范畴和感性材料结合的基础上建构的,离开主体建构活动就不可能有知识的产生。”它十分重视整个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其结果。在审美教学课程评价中应该贯彻“过程性原则”,有利于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有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

具体的方法、方式:课堂观察分析法。这种评价方法是通过对学生平时课堂学习的观察和分析分析,给学生做出相适应的评价。作业定性、定量结合评价法。数学作业的评价通常有记星的形式来做定量的分析,同时也有真情告白和友情提示等定性的简单易懂的评语。如:“仔细看清问题噢!”“再读一读,你会成功的。”“字写得认真些呀”等。好像一个好朋友在旁边不断的给学生鼓劲打气,让学生感觉很新鲜,能激发学生下次做题的信心和端正下次做题的态度。单元练习友情提示法。本学期单元练习中我们尝试了分层次进行“友情提示”,对独立解决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适当进行提示点拨,使其消除困惑带来的恐惧。尝试下来学生都很满意,情不自禁地说:“谢谢老师!”自然对学习的恐惧日渐下降,相反喜爱之情则有所上升。“推出这种具人文关怀的考试方式,是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对练习的结果不记分,不排名,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能快乐的了解自我,完善自我。

总的来说,过程评价弥补了以前评价对知识、技能有余,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不足的现象,更加重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反思、调空等发展性功能,让评价更具有人情味。使之成为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人生体验的一种生活方式。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课题设计面太广、太宽,头绪多,操作起来易撒网不好收口。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太多了,有课标、教材方面的,有师资队伍构成层次的,有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方面的,有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兴趣方面的,有教师研训方面的,还有教学管理方面的„„似乎牵动哪一条藤,都会摇响这个铃,而本课题如果按照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走,研究时间只有两三年,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触及那么多层面,实在是力不从心。不过,从这里得到教训,今后研究课题一定要小,否则作茧自缚。

总之,本课题自开展研究以来,我们参与面广,群策群力,目前已经完成了实施方案的计划内容,在许多方面是取得了一定的文本与电子成果,但我们更加注重的是,只要广大师生从我们的课题中能够多少受益,不断向前发展,那么,就实现了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美好初衷,也是我们课题的最大成果!

第四篇: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河南驻马店市驿城区蚁蜂中学

吴向前 崔云欢 李婷 万蕾

一、课题研究背景意义

数学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全国都展开了学习践行新标准的改革活动,希望能够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使数学学习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在农村中学中,教师本身素质的参差不齐,农村学校生源质量不高,大部分教师的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变得异常艰难,虽然有“改革之心”,但迫于各种压力,却依然“穿新鞋,走老路”,在实际的教学中,高效课堂、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都成为形式,并没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如何能够打破种现状,使广大农村教师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并且真正转变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践行新的教育理念成为农村数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对于在新课改进程中农村数学教学中出现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更改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把握从理念更新到教学实际工作的操作方法,引导教师自我提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对新课标实施现状的探究还可以巩固和发展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发展。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新课程还处于实施阶段,应以唯物辩证的观点,求真务实的态度来研究、扶持它。要敢于面对现实,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推动新课程发展的过程。

2、课程发展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构建一种适合学生探究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和“动手”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发展学生问题解决的意识和能力,最终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学习。这些理论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依据。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重难点

一、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利用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育和激发学生不断创新发展,要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教师角色转变,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研究有助于教师合理设置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应用现状。《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现代信息技术可把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充分的展示给学生,可通过生动的视听创设情景进行教学,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让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同时生动且与时俱进的教学设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数学思想和创新理念在课堂中的实施现状。实践证明,应试教育已经严重阻碍了人的培养与发展,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转变观念,通过教学模式的更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教师创新教学观念的研究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教师创新教学的能力。

本次课题研究的重难点是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创新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它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只有教师转变好角色,践行新的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这也正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四、课题研究方法与途径

1、研究方法

(1)研究准备阶段:主要采用观察、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研究对象。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确定研究的内容,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2)研究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即把我组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都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环节,在实际行动中摸索经验。对每个阶段,各个个案数据进行收集,将差异情况和解决策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比较、形成档案式资料。使教学的过程同时成为研究的过程。并通过多个代表性个案的不断探讨、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

(3)研究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对自己的研究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

2、研究途径:本研究采用整体取样的方法,选取七年级3班,八年级2班作为研究对像,同年级其他班为对照班。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

(1)设计课题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查阅大量文献,掌握新课程目标下数学教学的有关问题,确定研究课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课题研究方案,修订、论证研究方案,集中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使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

(2)进行课题组建设,使课题研究处于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当中。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制定课题组阶段性计划。

(3)进行预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完善调查问卷,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思路和目标。

2、研究的实施阶段

(1)设计教师对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调查问卷及在实验班学生中进行数学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2)组织课题组成员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认真统计,着眼差异,进行现状分析和成因研究,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分析报告。依据分析报告,确定实验班学生的分组情况。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群体,每组六人,每类学生两名。分组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

(3)采用行动研究法,一方面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撰写专题论文、几类典型的研究案例。另一方面通过公开课、研讨课、教学经验交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竞赛与观摩等活动,发现问题,调整试验计划。

3、研究的总结阶段

(1)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试验效果进行评价。

(2)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汇编。(3)完成实验研究报告。(4)展示汇报实验成果。

(5)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为课题鉴定做好充分的准备。调研结果一:

当前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问题四 问题五 问题六

教师自我角色定位不准。

教学目标雾里看花,对教学目标理解模糊或表述不清

教学结构呈现过度的教师主导特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教学内容把握不够精当,照本宣科。

教学方法墨守成规,缺乏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狭窄

课堂评价浮于表面,重结果轻过程

调研结果二:

影响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师资 队伍

构成

层次

一 的影 响因 素

因 教师教学理念、教学素

2、部分老师应试教育的阴影根深蒂固。

行为方面的因素 二

3、操作时不知道怎样把握分寸,出现一个又一个误区,存有一个又一个困惑。

课标

1、对课标的学习只是浅层次,部分老师对课标理解还不是那么透因

教材 彻,依照课标执行教学就差了。

方面

2、对实验教材还不是那么熟悉,特别是课课都是新内容,老师需三 要大量时间精力来研读。

因素

1、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学思想陈旧,人文素养参差不齐,创新意识淡薄。

1、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为数较多,非师范院校毕业的这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存有很多不足。

2、全校的语、数、外教师的平均年龄在38岁,教师年龄层次较高,老龄化。

3、大多数教师家在城市,孩子都在上学,且几乎全是女教师,受家务劳动的影响,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钻研教材教法。

4、二、三次学历多,各学科教师还存在着高学历、低素质的现状。学生

因 素 四 行为习惯 兴趣 因素

1、校本培训华而不实,缺乏实效性。

教师

研训

方面

五 的因 素 教学 管理 方面

5、教研的要点和抓手十分模糊。部分教师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主动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但缺乏方法的推敲和策略的研究,特别是对学情估计不足,以致课改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1、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改革相对滞后。

2、一些无关教学的干扰因素特别多,特别是各类检查,各类档案资料的整理,大大影响老师的教学精力。

4、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不够,骨干教师覆盖面太小。

3、教师参加观摩、学习的机会少,不能使更多的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学习、提高。

2、学校教研氛围平淡。尽管教研活动正常进行,但研究的圈子较小,研究内容常浮于表面,缺乏研究的深度和坚持性。

1、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好读书的课外阅读与自主学习习惯。

2、有一部分孩子因为老师讲课琐碎,或其他状况,所以,对学习没有多大兴趣,学习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离开了教师与家长的监督就不能或不愿学习。

因 素 六

第三阶段:研究对策阶段

在本阶段,课题组针对所梳理出的问题,根据调查所掌握的教师的需求,围绕课题主旨,全面开展各类研训活动,以研训活动调动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内驱力;以研训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以研训活动促进教师研究教学行为,预防低效以及无效弊端;以活动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确定研究的总体思路:

本课题研究明确定位于行动研究,并遵循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以行动研究为主的应用活性研究策略;以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学为载体的研究进程,开展教学实践。在不断的实践中反思、调整、探究相对优化的策略,总结每一点行动研究的经验。同时将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提升,再进行汇总和整理,最终达到整个课题的研究目标。

形成的策略: 策略一: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自己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我们发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有很大的关系。两年的研究使我们深深的认识到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我们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自己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教师是导学者。在现代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展开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设计学生熟悉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启动多种感官去体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激发学生自己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同时也通过事实、例题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学会学习,并且体验到探究的快乐,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这样,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至尊,而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向导,促进者。教师的职能真正由“教”变“导”:引导——指导——诱导——辅导——教导,这5个“导”分别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自学情境,激发自学欲望,培养优良品质,教师的导学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主导地位得到突出。如在执教《认识百万分之一》,教师就将书本中让学生直观感受天安门广场面积的百万分之一,改为感受学校操场的百万分之一。让学生通过实地测量,计算得出它的百万分之一,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熟悉的图形面积去感知,如数学书本后面的条形码等,这样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既让他们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和理解了百万分之一,同时也让他们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使得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教师是合作者。现代教学依赖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密切合作。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合作的伙伴,师与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拉近,学生上课如沐春风,思维积极,乐于表达,相互启发、激励,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出现、创新精神的养成、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合作者,教师能容纳学生的不同意识,允许学生犯错误,并能和学生一起去寻找错误的原因,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取经验,最后,从成功中获得满足。在教师合作下,每个学生都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动体,都能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地组织策划自己的学习活动,接纳教师传递的新的信息,积极地思维,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谈论自己的见解、想法。这不正是教师所期盼的教学效果吗?

(三)教师是设计者和学习者。现代教学中,注重的不是教参,不是现成教案,而是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所教的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对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把原本固定的,没有感情色彩的书本知识变成生机勃勃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使之更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更感兴趣,更好地进行探究学习。同时,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多渠道地获取新知识、新信息,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学习者,做好学习者,才能最大限度地解答学生的疑难,提高教学层次。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认图形》时,教师并没有按部就班,而是在明确每项活动目标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手段来实现教材的意图。通过活动一:描一描,剪一剪,分一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图形知识——分类知识的经验,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支持和帮助以后的学习。通过活动二:想一想,说一说,认一认,以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以及学习材料之间的多向互动,生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问题,轻松有效的建构了新的教学模式。最后通过活动三:创造多形,让学生在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里,展开充分的想象,自由发挥,利用各种材料设计自己心中的多边形,空间观念得以培养。整个活动,教师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分类,整理,创造的过程,学生在实践体验中逐步学会学习。

(四)教师是评价者。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担当好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者。教师适时,恰当的鼓励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培养学生渴求新知的动机,强化学生竞争的意识,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在对学生活动评价中,教师应做到①对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成果和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过程实施鼓励性评价;②鼓励学生运用扩散性思维思考问题和提出丰富多彩的答案,以增强他们创造思考的能力;③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对学习过程出现差错的学生,以宽容、谅解、亲切的态度对待,允许学生再“想一想”、“试一试”,即使是重复别人的答案,也予以肯定,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④分层次评价。评价学生时,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和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他们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五)教师是学生潜能的发现者。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才能发现学生的潜能,诊断学生对学习的需要程度,以及他所具有的能力,并根据学生的需要随时给予帮助和支持。诸如: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分析学生学习的倾向,评价学生的进步,给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把学生潜能激发出来,使之获得最佳发展。

策略二: 依据新课程标准,创造性使用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晶;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我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根据课标,调整教学内容

教材由于它的相对封闭性、不变性,难免存在繁、难、偏、旧的问题,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就依据新课程标准,针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或适当增减内容,或放缓速度,或增加坡度,利用课程标准提供的弹性空间调整教学。比如,在教学第十二册的《詹天佑》一课时,课后思考题要求背诵第四自然段(詹天佑勘测线路),段落较长,内容枯燥繁杂,学生不感兴趣,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学生却对他开凿隧道的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己也很想尝试设计并画一画,借于这种情形,教师就毅然把背诵的任务给撤消了,让出时间给学生,结果学生的兴趣盎然,不但对詹天佑卓越的智慧有了新的认识,体会到冀中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还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培养,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虽然这样处理没有完成学生的背诵目标,但却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更深层次上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这远比只遵从教材注重知识技能的单一目标而忽视学生实际的效果要好得多。

2、灵活安排教学进度

在以住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基本上按照开学初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即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或对内容特别感兴趣,我们也只能按照既定的课时要求来教,否则就是没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给教师以弹性的课程空间,我们在教学中就始终关注学生“学”的情况,以学生的实际发展为出发点,灵活调整教学顺序和进度。如,在教《索溪峪的“野”》一课时,由于文章描写的非常优美,学生在有感情朗读时兴致高涨,借于这种情况,教师就把原定的这一环节5分钟时间延长到10分钟,使更多的同学展示了自己,感情得到了抒发。

3、活用课文,借题发挥

课文是教学的主要凭借,是基本的教学内容。比如,同样是古诗,低年级就可以读读、背背,中年级还可以理解一下诗句,高年级再进一步,可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体裁不同,使用也应有所不同,要根据体裁上的不同特点,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的方法和形式,诗歌可以背,故事可以讲,童话、寓言可以演,充分发挥课文的典范作用,借题发挥,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均衡的发展。比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教师课前就让学生查阅有关这个时期的背景、人物以及发生的故事,课堂上学生把孙膑的三十六计讲的是绘声绘色,使得大家都像看过一遍似的,学生真切感受到了查阅资料的好处,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了延伸,不仅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方法,体验了探究的过程。课文类型不同,教法也应有所区别。精读课文的教学有示范的作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是学生学中的指点。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学生都要读通、读熟,精读课文还要读出感情。

4、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适合学生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广播、电视节目,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电子音像资料,网络资源以及鲜活的现实,都可以经过筛选作为教学内容。在进行课文教学时,也可以适当引进相关材料,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当然,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过程中,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能随意改变教学目的,违背学科教学特点。还应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达到“实”与“活”的高度统一。策略三: 改进学习方式,提升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课题组老师们通过跟踪分析、调查研究,及时发现了课堂中带有共性的问题,即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以合作意识的培养为根本,其有效性差,为此,我们静下心来思索、梳理问题的成因,研究实践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培养合作意识,交流欲望

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多思维,多实践,多表达,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供一些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不断地主动参与,主动探知,让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情景。

1、勇于交流。由于不少学生存在着害怕出错的心理,在合作交流时往往只是个别同学唱主角,多数学生只是凑热闹,教师应尽量鼓励学生勇于交流,积极参与,乐于合作。

2、乐于倾听。合作交流中应培养学生互相尊重,乐于倾听,有序地参与合作交流,避免出现你争我抢的失控场面。

3、敢于质疑。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不注意正确的方法,就会出现人云亦云,少数人参与,多数人旁观的现象。因此,要不断地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品质,在交流中敢于提出不同的问题,提高交流质量。

4、善于发现。发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促进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过程中,要努力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小组同学的可取意见,独到的见解。教师要深入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以寻求问题的答案。

(二)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是合作学习的最主要的形式,也是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最重要的途径,通过小组合作不但使自主学习方式的结果得到交流,更重要的是通过组内合作交流,组与组的竞争,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1、认真组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每小组的人数要适当,一个小组的人数最好是4-6人。组建时,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异质学习小组,各组间应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这样学习小组的编排方式能够保证不同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兴趣爱好的人共同分享、取长补短。

2、小组人员明确分工。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中心发言人等各一名,对小组长的选拔和培养及其关键,可以确定智力水平较高、表达能力较好、表现欲望较强的学生做小组长,也可以轮流担任,为每一个小组成员提供机会。

(三)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合作交流

在一节课中,合作学习并不是运用在整个系统中,它常常和其他的教学组织形,比如教师的讲解、示范、以及学生的独立学习等相结合起来。因此,选择何时让学生互动,进行合作交流非常重要。

1、不能独立解决或完成时,开展合作交流

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学生不能独立解答的问题,这时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能促使他们感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而产生个体学习的动力。

2、在教学重难点处,组织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中如何很好突破重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扫除学生学习障碍的关键。往往在教学重点和难点地方,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不仅能攻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更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问题解决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时,组织合作交流

有时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仅靠一个学生往往回答不全面,这时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组内的几个成员发表意见,通过有意义的协商和共享,并不断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认识更加全面。

4、师生合作与生生合作并重

合作学习主要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师生合作时,教师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一定要到学生中间去参加学生的讨论,从中得知反馈的信息,为有效调控教学作好充分的准备。策略四:优化教学结构,构建了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每一堂课的清晰的教学结构或教学程序,是新课程背景下不断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也是多年来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一种浓缩形式。尽管课堂教学模式是丰富多样的,但我们经过研究认为,“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具体步骤为:

(一)激情导课

激情导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时间一般要求控制在开始上课的2分钟左右,最多不超过5分钟。这一步时间短,但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成败。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这一步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操作上,激情导课的主要内容是:组织教学,包括形式上的组织、注意力的组织和态度上的组织;情感交流,包括真诚回应学生、热情期待学生和充分相信学生;效果预期,包括提出学习课题、明确学习目标和给予效果预期。

(二)民主导学

民主导学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生成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等的具体过程,直接关系到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是实施民主导学的前提。研究教材,教师要做到“整体把握知识结构,科学划分内容层次”;研究学生,教师要做到“找准认知起点,理顺认知次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情境导学、学法导学、问题导学的方式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

(三)检测导结

检测导结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个环节,其目的是帮助教师和学生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和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

检测导结的具体操作要求是:

1.目标检测

提供适当的目标检测工具,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学生独立完成目标检测题。目标检测工具的制作要注意针对学习目标、难度适中和题量适当。

2.结果反馈

在教师指导和示范下,由同桌或小组进行互检互查,帮助出错的学生改正,最后将检测情况反馈给老师。

3.反思总结

根据检测结果,引导学生对照目标进行自我反思,对本节课学会多少、不会多少和怎样改进进行总结。

策略五 充分发挥评价的有效策略,使之成为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往往深刻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它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辨证评价策略

常用的辨证评价策略有:将错就错法、错误幽默法、挖掘亮点法等。

1、将错就错法

这是假设法的一种之一。出现错误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要以为是丑陋的,而将其违背或遮掩。而要将错误当成是正确的答案进行再探究,激发使其“错误”与“正确”发生矛盾冲突,在冲突中发现、探究知识的方法。矛盾是激化现有知识与固有知识的本质区别的原动力,当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了错误,则更有兴趣去探究错误的原因,才会深入的展开研究,发现问题的本质,最后才会恍然大悟。此过程真是学生体悟新知识形成过程,才会更有效地建立新知的连结点,有助于学生内化知识,也有助于知识的再延伸和拓展。同时探究中迸发的思维火花会不停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带给学生巨大的乐趣,学生审美的素养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2、错误幽默法

有一位教育家把幽默的动作、语言比作是一种柔和剂,说它往往能收到化解矛盾、解除紧张与难堪的奇效。当学生出现差错时,教师幽默的动作、语言能大大削弱甚至消除该学生在参与训练受挫后的尴尬和难堪心理,融洽课堂气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二年级小朋友,面对新知识平移时,往往有部分学生因为对空间观念的不敏感和平移概念的模糊而使平移后的图形发生变形,把原来图象进行了无意识的变形,导致知识的错误。教师没有直接的批评,而是开玩笑地笑着说:“小金,今天坐车回家,突然发现自己变胖了,家里的门都挤不进去了。你看,是这样吗?”该生笑了:“应该不会胖的,我看错了,没有数清楚。”说完又不好意思笑了笑。此时,该生他有了强烈的意识,以后观察要仔细。假如教师直接的进行否定,将导致学生情绪上不愉悦或信心上的不足。因此,教师将错误风趣幽默了,是有利于学生自我反省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这样的结果是师生关系融洽,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使提高认识和发展能力同步发展。

3、挖掘亮点法

数学学科中可以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亮点评价。包括对观察和发现事物特征、问题的灵敏性;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性;数感的准确性;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声音的响亮度,言语的完整性、逻辑性、独创性;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灵活性独创性等多方位的审美素养进行充分肯定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以发现闪光点为主要的评价手段。“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以前的一张试卷远远不能评价一个孩子的成绩。”这是我们课题组在实践中发出的最大的感慨。

(二)主体多元评价策略(1)学生是评价的“核心”

在数学课堂中适当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是新时代新课程改革教学的需要。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呢?首先,尊重学生,激发并保护自主评价的欲望;其次是适当引导,提高自主评价的效能;最后是开发学生潜能,使自主评价具有审美特色。自主评价的发展为新评价体系汇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焕发灵气,个性得到张扬,审美素养得到发展。

(2)教师评价是“中药的引子”,也是化学的“催化剂”。面对新课改的滚滚浪潮,在学生为主体的今天,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的评价观产生误解,开始走向了另一极端,把评价重量的砝码压在了“以学生为主体”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评价”作用。这也是很不理智的,将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如何更好的避免呢?教师要准确理解新的评价观,关注学生的自主评价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师的主导评价。

1、允许学生“出错”

2、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3、让“被遗忘的角落”也充满阳光。评价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希望评价的手段能对全体学生有感触,有体悟,有启发,有反思、有促进,有发展,这才是评价的最终目的。

(3)以家庭社会评价为补充。家庭社会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生活是个大课堂,当我们学习了重量单位后,会开展《我们的大家庭》、《快乐学习逛超市》等活动,让学生在大家庭里了解家庭成员的体重和家庭里常用的生活用品的重量;学习找规律后可以开展《美丽规律我来找》等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评价地对象除了学生自己外,更多的是家长的点拨和社会的肯定。家庭社会学校相结合,大大激发和调动了学生求知的内动力,为学生后继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三)方式方法多样化评价策略

皮亚杰的结构观和建构观。“它认为人的知识是在知识范畴和感性材料结合的基础上建构的,离开主体建构活动就不可能有知识的产生。”它十分重视整个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其结果。在审美教学课程评价中应该贯彻“过程性原则”,有利于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有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

具体的方法、方式:课堂观察分析法。这种评价方法是通过对学生平时课堂学习的观察和分析分析,给学生做出相适应的评价。作业定性、定量结合评价法。数学作业的评价通常有记星的形式来做定量的分析,同时也有真情告白和友情提示等定性的简单易懂的评语。如:“仔细看清问题噢!”“再读一读,你会成功的。”“字写得认真些呀”等。好像一个好朋友在旁边不断的给学生鼓劲打气,让学生感觉很新鲜,能激发学生下次做题的信心和端正下次做题的态度。单元练习友情提示法。本学期单元练习中我们尝试了分层次进行“友情提示”,对独立解决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适当进行提示点拨,使其消除困惑带来的恐惧。尝试下来学生都很满意,情不自禁地说:“谢谢老师!”自然对学习的恐惧日渐下降,相反喜爱之情则有所上升。“推出这种具人文关怀的考试方式,是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对练习的结果不记分,不排名,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能快乐的了解自我,完善自我。

总的来说,过程评价弥补了以前评价对知识、技能有余,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不足的现象,更加重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反思、调空等发展性功能,让评价更具有人情味。使之成为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人生体验的一种生活方式。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课题设计面太广、太宽,头绪多,操作起来易撒网不好收口。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太多了,有课标、教材方面的,有师资队伍构成层次的,有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方面的,有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兴趣方面的,有教师研训方面的,还有教学管理方面的„„似乎牵动哪一条藤,都会摇响这个铃,而本课题如果按照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走,研究时间只有两三年,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触及那么多层面,实在是力不从心。不过,从这里得到教训,今后研究课题一定要小,否则作茧自缚。

总之,本课题自开展研究以来,我们参与面广,群策群力,目前已经完成了实施方案的计划内容,在许多方面是取得了一定的文本与电子成果,但我们更加注重的是,只要广大师生从我们的课题中能够多少受益,不断向前发展,那么,就实现了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美好初衷,也是我们课题的最大成果!

第五篇: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白银市平川区旱平川小学

雒建姣 孙文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构建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将成为小学英语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笔者在一些观摩课的活动中发现,一些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只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表里不一。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平日的听课、培训的所见所闻,发现我们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热身活动偏离主题,没有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我们知道热身的目的是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可是有的老师在新课的开始阶段就偏离了该轨道,做了一些与本课知识无关的活动,使得热身活动失去了意义。例如:有的老师在讲《What’s the time ?》一课时,热身阶段让学生唱《I love animals 》这首歌,我以为不如唱《Ten little Indian boys 》这首歌更有效,既可以复习1-10十个数字,又可以直接过渡到11以后的数字的学习,真正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2、活动设计时忽视“预设”。有时教师设计的活动方案很好,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活动组织和调控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活动时课堂秩序出现了问题;有的学生不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活动;学生在进行某类活动时可能遇到同学配合不积极或不配合的情况等。这样,影响了活动的效果,甚至导致活动的失败。在这里我提个建议:设计活动时首先要考虑活动的最终目的。教师要思考和明确设计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通过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并且思考活动与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是否相关,活动是否必要,活动是否体现教育价值等等。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把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放在第一位,而不应一味地追求活动的多样性。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生活实际,充分考虑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评价的激励作用,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去感悟,探究、发现和体验学习的快乐。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

3、活动设计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够面向全体

在新授环节,语言活动常常在师生之间,或个别学生之间进行,这是示范和理解的需要。但在设计操练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面向全体,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我们设计的活动,应有全班参与的排练式活动,有“点兵点将”或接龙操练式的个人活动,还应有小组活动(pair work 和group work)。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部分老师却对这些方面认识不足。

听过一节课,教师根据内容设计了活动,由于内容复杂,活动只能由不多的几个学生完成,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其他人呢?他们始终在充当着名副其实的“观众”还有的教师在操练环节,为了节约时间,所设计的活动只是在个别学生之间进行一下,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巩固。尤其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刚刚布置完任务,让学生做pair work或group work,一会儿就匆匆结束任务,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成果展示。听过一堂题为A Birthday Party的英语课,在这课的对话中包括了好几个重要句型:“Here’s a … for you.” “Here are some …for you.” “Which one?” “This one or that one?” 等等,还有许多新的词汇,该教师匆匆忙忙呈现了句型、词汇,未加反复操练,对话也没有呈现,只是播放了一段同学过生日的录像,就布置学生分小组开起了Birthday Party。结果,教室里响过了“Happy birthday”的歌声之后,学生就把注意力集中在神秘的礼物和美味的蛋糕上了,完全把英语学习抛在了脑后。似乎进行课堂活动只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环节,却忽略了进行课堂活动的最终目的。

4、听说活动多、写的活动少。

现在的英语课大多数时候都是学生跟着老师不停地说,唱、动,很少有机会拿出笔来写一写,导致学生写的能力滞后,重视了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训练,却忽视了写的能力的训练。违背了小学英语教学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这是我们在以后的英语教学中要强化的重点内容。

教师要在遵循小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和不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及特点前提下,依据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唯有如此,才能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从“表里不一”走向“表里合一”,实现课堂活动的最终目的,从而真正持久地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下载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淮阳中学小学部 彭程程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在改变。小学英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设计是一门沟通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课程进行科学、系统的教学设计,可以减少和克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盲目性......

    浅谈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高效课堂问题对策 内容提要:实施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教学),存在着(目标不准确;忽视直观操作;合作实效低;教学环节低效;课件出示问题......

    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地理教学中离不开地图,但是由于我们的学生对地图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因此对于课本中和地图册上出现的各种地图及图表不会阅读,遇到问题不会......

    -----PPT在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PPT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尚书红 PPT教学媒体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它有着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及视频剪辑制作于一体,在教学过......

    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全)

    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教材是由两线贯穿而成。即以各阶段历史变迁的时间为纵线,以各历史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政治、经济、文化)为横线。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时间这......

    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师永杰 一、教师缺乏新的教学理念,学生主体地位未能落实。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

    国内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本站推荐)

    国内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太过关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技术层面 当前关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是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他们与屮小学校合作丌展微课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