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包装》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41: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5课时 《包装》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5课时 《包装》教学设计》。

第一篇:第5课时 《包装》教学设计

第5课时《包装》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40-41 教学目标:

1、根据具体情境体会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3、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培养估算习惯。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4、经历小数乘法的运算和应用过程,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广泛应用。

5、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就算小数乘法的方法,学会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积中小数点位置确定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小新为了保护书本,喜欢给书包上美丽的书皮。这一次他准备给长是24.6厘米、宽是18.6厘米的书做一个保护套,那他需要准备面积为多少的书皮?同学们能帮忙算一算吗?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板书课题:街心广场)

二、引导自学

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40-41页的相关内容,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相关习题,并记录疑问。

2、自我检测。

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并交流问题。

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并适当进行点拨,收集学生比较集中的问题,然后解答。

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

1、教师出示知识点对应的练习,强调独立观察并完成。

2、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结论。

3、教师抽查小组发言,并进行评价。

4、教师归纳总结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末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位数不够时,先在乘得的整数积的左边添上“0”补位,再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末尾有0时,要去掉小数末尾的0.三、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练一练”第3题。

组织学生算一算,并在小组中相互订正。

3、完成“练一练”第4题。

指名学生阅读题目,提取有效信息,学生再独立计算回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包 装 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末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位数不够时,先在乘得的整数积的左边添上“0”补位,再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末尾有0时,要去掉小数末尾的0.

第二篇:分数乘法 第5课时 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 第5课时

例5.教学设计

何光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教法与学法:自主学习、重点讲解

教学准备及手段:常规的学习用品;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⒈计算下面各题。323154 ×15 21× × × 535385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⒉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

5431.2 0.4 3.5 1.25 8 5 5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将一个小数化成分数。⒊谈话导入新课,并板书。

二、探究新知

⒈出示例题5。

⑴学生阅读题目,理解图中的信息。

⑵组织交流。

⒉解决问题一。

⑴出示问题: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⑵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2.1×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启发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得出:以前学习的分数乘法是分数和分数相乘或分数和整数相乘,而 这个算式是分数和小数相乘。

⑶探索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小数乘分数,可以怎样计算呢?想一想,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汇报交流计算方法,教师结合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321363小数化成分数:2.1×=×=(dm)

4104403分数化成小数:2.1×=2.1×0.75=1.575(dm)

4⒊解决问题二。⑴出示问题。

⑵学生独立解答。

⑶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结合交流情况进行板书。❶小数化成分数进行计算。❷分数化成小数进行计算。

⒋观察比较,回顾反思。

提问:观察上面三种计算方法,你想发表自己的什么见解?

通过交流,启发学生明白:三种方法中,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具有普遍性,适合于所有小数化成分数的计算;当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一般不采用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当小数和分母不能进行约分时,一般不采用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三种计算方法中,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计算起来最简便,因此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先观察这个小数能不能和分母进行约分,如果可以进行约分,一般采用先约分再乘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⒈教材第8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进行计算。

⒉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⒊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2、3、4题。独立解答,讲评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五、板书设计

❶小数化成分数进行计算。

❷分数化成小数进行计算。

第三篇:《分数乘法》教学设计(第5课时)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第5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3~14页例8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数连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在“用数学”活动中,学会收集、选择和加工信息,在共同探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在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单位“1”“分率”与所对应的量的相对性。进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单位“1”“分率”与具体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唤醒旧知

1.找一找,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

(1)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

(2)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2.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相等。

(1)篮球有35个,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足球有多少个?

(2)六(1)班有男生25人,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相等,六(1)班有女生多少人?

3.揭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利用单位“1”的量,来解决更多的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环节中两个练习题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地复习了有关单位“1”的知识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单位“1”、分率与具体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思辨交流

(一)阅读与理解

出示例8情境图:这个大棚共480 m2,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红萝卜地的面积占整块萝卜地的。红萝卜地有多少平方米?

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整个大棚的面积是()。

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意思是说以()为单位“1”,()是()的()。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意思是说以()为单位“1”,()是()的()。

要求的是()的面积。

【设计意图:审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引导学生了解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有效的数学信息的能力,继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真正将课标提出的“四基能力”落实在课堂之中。】

(二)分析与解答

1.分析:如果我们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来表示整个大棚,你能折出或画出红萝卜地的面积吗?

学生动手操作。

2.解答:看着这张图,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尝试解决。)3.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

(1)先求萝卜地的面积,算式是480×

=240(m2); 再求红萝卜地的面积,算式是240×

=60(m2)。

思辨:求萝卜地的面积时,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整个大棚面积)求红萝卜地的面积时,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萝卜地面积)

利用上述图例,引导学生整理、思考上述思辨问题,并得出:连续两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两步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不同的。

(2)先求红萝卜地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老师问:你能在图上指出红萝卜地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吗?)算式是×=。

再求红萝卜地的面积,算式是480×

=60(m2)。

思辨: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师小结:今后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既可以用分步算式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计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教学中,主要采取自主探究的形式,让学生根据信息进行积极思考、尝试解决、思辨交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三)回顾与反思

我们求出的红萝卜地的面积是60 m2,这个答案是否正确呢?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检验一下吗?

生:红萝卜地的面积是60 m2,60÷240=,确实是占萝卜地面积的。

萝卜地的面积是240 m2,240÷480=,正好是整个大棚面积的一半。

生:从折纸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红萝卜地、萝卜地和整个大棚的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符合题意。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己的探索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的有效自我调节,是智慧成熟的标志。可以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使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反思的能力,进而使学生调整学习过程,改善学习策略,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1.教材第14页做一做:咱们班36人,的同学长大后想成为老师,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是想当老师人数的,多少名同学想成为科学家?

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呢?

说说你的分析思路,第一步是先求什么? 2.解答教材第16页练习三的第1~3题。

(1)人体血液在动脉中的流动速度是50厘米/秒,在静脉中的流动速度是动脉中的,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只有静脉中的第一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血液在毛细血管中每秒流动多少厘米?

先求血液在静脉中的流动速度,再求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

算式是50××=(厘米)。

第二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是在动脉中的流动速度的几分之几,再求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

算式是50×=(厘米)。

(2)海象的寿命大约是40年,海狮的寿命是海象的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第一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海狮的寿命,再求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海豹的寿命是海狮的。海算式是40××=20(年)。第二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海豹的寿命是海象的几分之几,再求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算式是40×=20(年)。

(3)芍药的花期是32天,玫瑰的花期是芍药的花期是多少天?

第一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玫瑰的花期,再求水仙的花期是多少天。,水仙的花期是玫瑰的。水仙的算式是32××=15(天)。

第二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水仙的花期是芍药的花期的几分之几,再求水仙的花期是多少天。

算式是32×=15(天)。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加深对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认识。练习的设计以趣味性和层次性为原则,分别安排了“基础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练习形式,检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教学目标真正落实到位。】

四、全课总结,提升认识

(一)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二)师小结:

1.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相当于把两个“求一个数是多少”的问题整合在一起。要先想清楚第一步求什么,特别要注意第一步计算和第二步计算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不同的。

2.我们可以借助折纸或画图的方法理解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自主回顾本课所学知识并进行简单的梳理,同时通过教师的归纳与提炼,让学生理解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遇到过需要“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吗?请你课后去收集一下吧。

【设计意图: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可以体现知识的价值,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感。】

第四篇:小数乘法教学设计第5课时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教学难点:能根据数据特点,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准备:PPT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铺垫迁移

1.不计算,直接把上、下两排得数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7×12

8×(5×

4)

(24+36)×5(8×5)×4

24×5+36×5

12×7(1)指名学生口答。(2)说明连线理由。

2.指名学生说一说在整数乘法中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

(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个乘法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演示课件。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3.师:我们知道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整数乘法计算变得更为简便,那么在小数乘法计算中是否也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相等算式连线和用字母表示乘法运算定律,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顺势联想,以旧引新,不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更让学生有目标地去思考,为方法的迁移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猜测验证,发现规律

(一)引导观察,提出猜测

1.出示教材第12页的教学内容(PPT课件演示)。

2.明确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师:这里有三组算式,有的是小数乘法计算,有的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那么,你知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师:你能说一说第二组中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吗?第三组的两个算式呢?

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提出猜测。

(1)师:仔细观察这三组算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2)师:根据算式的特点,你能猜一猜每组的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由于是猜测,学生的答案可能会不一样。)

(二)明确计算,验证猜测 1.教师引导。

(1)师:同学们都仔细观察了每组中的两个算式,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测。那么,你的猜测对吗?怎样验证你的猜测对不对呢?(引导学生提出可以用实际计算进行验证。)

(2)师:我们刚才已经知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下面就请同学们实际计算一下,看看你的猜测对不对?看看每组中的两个算式相不相等?

2.学生通过实际计算进行验证。3.学生交流验证结果。

(三)举例验证,概括规律 1.教师引导。

(1)师:通过同学们的实际计算,我们发现这三组算式中每组的两个算式都是相等的,这说明什么呢?(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2)师:对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我们刚才都是只用了一个小数乘法的例子进行验证,那能不能就说明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一定适用呢?(还需要用更多的举例来进行验证。)

2.指导学生任意举例,进一步加以验证。

(1)师:对,我们还应该举更多的小数乘法的例子来加以验证。那么,你想进一步验证哪条运算定律呢?请同学们参照上面的算式任意举例,看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是不是适用?

(2)师:谁来说一说你举了一个什么例子?(注意指导举例算式的结构。)(3)师: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注意理解算式和运算定律之间的关系。)3.引导学生概括规律,揭示课题。

(1)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相互交流交流,通过这些例子你发现了什么?(乘法运算定律中的数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2)师:通过我们对这些算式的观察猜测、计算验证和同学们自己的举例说明,现在谁能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3)揭示课题。(板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本环节教学分为三个层次逐步展开,首先让学生对教材提供的三组小数四则运算的算式进行观察和猜测,在头脑中初步感知每组中两个算式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实际计算进行验证,进一步理解每组中两个算式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自己举例验证,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在本环节教学中,教师不是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在关键处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去猜测、验证和发现。

三、迁移类推,应用规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了小数。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整数乘法的计算简便,也可以使一些小数乘法的计算简便。

(二)教学例7 1.出示例题。

0.25×4.78×4

0.65×202

2.引导学生审题,明确算式结构和数据特点,确定计算方法。

3.学生在练习本上自主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指名学生板演。)4.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简便计算方法,感受运算定律的作用。5.组织学生全班集体交流,并适时板书计算过程。(1)怎样使计算简便?(2)应用了哪条运算定律?

6.组织学生针对演板和自己的尝试计算进行交流和评价。

【设计意图】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是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应用到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计算,激发了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欲望,并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及时练习,巩固应用

(一)基本练习

1.第12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

(2)全班集体订正,着重交流各小题分别是根据哪条运算定律进行填空的。2.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对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掌握情况。

(2)全班集体订正,着重交流简便计算的思维顺序,明确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应用乘法运算定律,才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二)实际应用 练习三第5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解答。

(2)小组交流,引导学生感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设计意图】通过“做一做”两道题的分层练习,既使学生更加熟悉乘法运算定律的算式结构,又使学生在实际计算中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迁移、类推到小数乘法中;在集体订正和全班交流中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根据数据的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第一步应该怎样做?应用哪条运算定律?并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既使学生体会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五、回顾梳理,总结升华

1.提问:这节课你都获得了哪些知识? 在本节课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教师归纳整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适当的补充和归纳。另外,从交流中了解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以便加强对某些学生的个别辅导。

六、作业练习

1.课堂作业:练习三第4题。2.家庭作业:练习三第6题。

第五篇:第5课时:《解方程(一)》教学设计

第5课时:《解方程

(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68—69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类比等式变形的过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了解等式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

2、会用等式性质解形如x+5=12的简单方程。

3、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探索等式的性质1。

教学难点: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教具准备:课件、天平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什么叫方程?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解放程。

二、探究新知

1、学习等式性质

师操作:在天平两侧各放一个5 克砝码。提问: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天两边关系吗?

提问:如果在天平一边加上一个砝码,天平会怎样?要是天平平衡,怎办?

提问:你还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吗?

教师呈现其他天平直观图,鼓励学生观察并写出等式。全班交流,概括出等式性质。

2、学习解方程

师板书x+2=10 问:用天平如何表示?

问:如何用刚才的知识解方程?(两边都减去2)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画出天平图。(师在解题示范时要注重“解”和“等于号”的书写要求。)

交代检验方法。

4、学生试着解方程。

y-7=12 23+x=45 解:y-7+7=12○□ 解: y= 组内交流收获和疑问。小组汇报。

三、达标反馈

1、教材69页第1题.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教材69页第3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教材69页第4题。(1)指名说出各图的数量关系。(2)集体订正。

4、教材69页第5题。

指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补充并订正。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不明白的地方?

五、板书设计

解方程

(一)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x+2=10 解:x+2-2=10-2----方程两边都减去2 x=8 检验:8+2=10 y-7=12 解:y-7+7=12+7 y=19 检验:19-7=12

下载第5课时 《包装》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5课时 《包装》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包装》教学设计 -

    《包装》教学设计 执教者:薄荷台乡中心学校 王艳丽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交流小数乘小数算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区别与联系。 2、能在......

    《包装》教学设计

    《包 装》教 学 设 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 石林乡魏楼小学 李媛媛 教学内容:包装 (教材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

    教学设计(包装)

    包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2.小数乘小数算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

    《包装》教学设计

    《包装》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第48页。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

    第12课时教学设计

    活动主题:我爱家乡 我爱学校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照片、汇报调查情况等,让学生对家乡、学校的历史和现在的情况等有全面的了解。 2、通过小组诗歌朗诵、汇报发言等形式激发学......

    第7课时教学设计

    主题班会——心 中 有 他 人 时间:2012年2月22 课时:7 一、活动目的: 1、为了推动校训"做有责任感的人"的活动深入开展,特举办本次主题班会。 2、通过本次活动,对学生进行"心中......

    第2课《土特产包装设计》

    第2课《土特产包装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生活中的土特产包装的收集,了解土特产包装设计的基本知识。 3、培养对设计的举与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土......

    《理想》课时教学设计5

    《理想》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达到感悟和理解。 2.重视诗歌朗诵教学。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