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口的教学设计[合集]

时间:2019-05-12 23:4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的人口的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的人口的教学设计》。

第一篇:中国的人口的教学设计

《中国的人口》的教学设计 陈蓝蓉

一、教学设计的依据与思路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

课标要求:

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在课标中蕴含着对学生各种数据及统计图表、人口分布图的判读能力的要求,也蕴含着对学生地理分析能力的要求,故而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能力的训练与渗透将成为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此外,也涉及到了新课标的总课程目标中的一些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如“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知识与技能要求中的“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内容

本节属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的第三节内容,主要介绍中国的人口数量、增长情况、分布及人口问题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本节是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的重要内容。人口国情是我国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国情,它对我国的资源、环境、产业特别是农业的影响十分深远。因而理解中国的人口突出特点、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对学生学好中国地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本节知识点较少,内容简单,便于掌握,教师可充分利用本节内容的教学,帮助一些七年级地理学得较差的同学重树学好中国地理的信心与学习兴趣。

(三)学情分析

人口知识及问题在各类媒体、以往的教材中大量出现,学生应对本部分知识十分熟悉,教师可不必大量讲析,学生便可理解。在本节中大量应用了统计图表,但这一知识在七年级数学中已做了详细的介绍,故而读图特别是一些简单的统计图,不成为本节的重点讲授的内容。初中生正处于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的时期,且八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比较燥动,因而对于这种比较枯燥的理论课,应适当加入一些比较深动的例子,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印象。

对主要来自农村本校的学生而言,八年级学生也正处在学习两极分化的阶段,出现了一部分学地理的能力较差的学困生,同时学生的讨学思想已渐渐表露出来,即学习积极性不高。因而要让全班同学都动起来,在课堂中有所得十分困难;要让一些对地理有兴趣、学得好的学生在课堂中吃饱、吃好,这也有难度。

(四)设计思路 古人云:“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与学习的习惯,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本堂课中,本人主要采用江苏省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的“三导式”(导学、导疑、导练)教学模式,即先利用学习资料,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教师进行心要的学法指导后,学生围绕教材开始自学,并完成学习资料中的“导学练习”,教师从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然后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结合教学目标进行精讲,做到“学生会的不讲,大部分学生会的少讲,学生不会的、重难点知识精讲,之后结合学习目标和板书进行小结全课;最后用一页16开的练习进行巩固。从而达到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将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大大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的数量与增长情况,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概况。过程和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三、教学重点: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

四、教学难点:

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五、教学方法:谈话法、探究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教学媒体:学习资料(每位学生一份)、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在课上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中国人满为患的图片和漫画,问:学生以上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从而导入本课。

[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法]

1、分发学习资料,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2、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解析学习目标,即知识要点:人口的数量、增长、产生问题及对策、分布概况等四点,记忆为主;技能与能力要求:学会看各种统计图表

3、教师进行学法指导:

①复习读图的三步骤(图名、图例与注记、主图)

②要求:先通读课本相关内容及教材中所配的各种图表,对一些重要的知识划起来;再结合教材完成学习资料中的导学练习。[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13分钟左右)

学生按要求进行自学,完成导学练习。

教师巡视,督促个别学生进行自学,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在预习情况,为下一环节的精讲做好准备。对一些速度快的学生,特别是对一些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表扬与鼓励,催促一些较慢的学生抓紧时间。

布置一些完成任务的学生思考:①为什么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在1949年前后变化明显?②你能估计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吗?③课本第13页图1-10“我国城镇与农村人口百分比”图,分析我国1990年、2005年农村、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关系及变化趋势。④阅读课本第12页和阅读材料《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并完成之后的阅读练习。[教师精讲](18分钟左右)

1、全班学生齐答: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的人口总数。结合图1-7“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图,要求一位成绩较差的学生读出世界人口前三位的国家,并请另一位成绩较差的同学说出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例,教师解析21.2%的含义:世界平均每5位人中就有1位是中国人,从而说明中国人口众多。

2、由学生回答导学练习的第一大题的第2、3题。介绍世界通常将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称为人口大国,全球只有20个左右,而中国有9个省区人口超过5000万,说明我国是人口大国中的大国。

3、结合导学练习中的第二大题第2题,引导学生归纳人口增长曲线图中曲线坡度的含义,让学生明确曲线图的判读方法。

4、问:①1949年前后中国人口增长的变化原因是什么?(请一位中等生回答)

②现在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对于“人口基数大”这一特点,可能需要老师的指导才能归纳出来)

③1982年后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变慢的原因是什么?(全班齐答,介绍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成效,少生了4亿的人口,仅抚养费一项就为社会节省了约6万多亿元)④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请一位成绩较差的同学回答,并结合课本第14页的图做少量的讲析)⑤社会上存在“现在孩子越来越少,计划生育政策可以不实行了”观点,这种观点对吗?(学生会出现两种观点,教师应利用导学练习第二大题的图、前面所得的结论和课前所展示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人口压力依然巨大,还必须继续坚持实行。)

5、请一位中等生说出导学练习的的第三大题的练习1的答案,并说明是如何得到答案的,从中让学生明确人口分布图的判读方法,及至分层设色图的判读方法。

练习:我国人口最稀疏的是什么地区?(用做检查人口分布图的判读方法掌握情况)

6、请学生回答课本活动2的答案,并要求说出计算公式,巩固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

7、学生阅读课本第12页的阅读材料《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并思考所附问题,说明我国人口的另一特点: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

8、课本第13页图1-10“我国城镇与农村人口百分比”图,由学生分析我国1990年、2005年农村、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关系及变化趋势。[小结本课]

结合学习目标,将板书中的划线部分内容删除,让学生一起再填一遍,进行总结。[当堂巩固](10分钟左右)

学生先独立完成巩固练习,之后对答案。因练习很基础,没有准备讲析的,但仍要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学生提出的要求进行必要的讲评。[作业布置]

1、填充图册P7-8

2、夺冠百分百P5-6

九、板书设计 §1.3中国的人口

一、数量世界第一 2000年

12.95亿

二、增长速度较快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

三、我国的人口政策

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2、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持续增长

3、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四、分布不均:

1、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特点:东南多,西北少

2、农村、城镇人口分布的特点:农村人口多,但大量向城市迁移

十、教后反思

按此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且达到预期的效果。但精讲内容较多,导致上课节奏过于快,学生巩固练习时间偏少。此外,学生长时间自学或练习,上课气氛比较沉闷;且学生自学速度不一,常出现大部分学生已完成,在等一小部分学生的情况,上课时效性不高,下次可改用分散学、分散教的方式,即展示一个目标,指导学法后,学生针对这一目标的相关内容进行自学,再精讲这样的顺序展开教学,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达到更好的效果。

中国的人口 【学习目标】

记住我国人口总数和人口政策,根据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记住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导学练习】

一、读课本第10页,完成下列问题。1、2000年,我国人口总数达到________ 亿。2、2000年,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____________,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是___________,我们福建省的人口是____________人。3、2000年,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级行政单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省级行政单位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和课本第14页,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我国人口增长曲线的起点是公元年,人口仅为亿。

2、从公元2年到1949年我国人口增长了_________亿,增长速度___ ____;而从1949年至 年人口增长了_____

亿,增长速度____

_,基本上呈上升趋势;之后 人口的增长速度变__________。

3、我国政府把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基本内容是。

三、读课本第12页图1-9,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找到黑河和腾冲两地,用一条直线把它们连接起来。读出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人口密度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人/平方千米,以西以北地区的人口密度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平方千米。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西北______、东南_______。

2、完成课本第13页活动4。【当堂巩固】

我国的人口数量和陆地面积分别排在世界第几位?()

A.第一、第三

B.第三、第一

C.第一、第二

D.第二、第三

2、我国人口最多的省是()。

A.河南省

B.江苏省

C.福建省

D.北京市

3、下列地区中,人口稀疏的地区是()。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四川盆地

D.江南丘陵

4、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居住地的自然条件有较大改变

B.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C.商业贸易活动日益频繁

D.社会劳动力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5、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A.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B.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快 C.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慢

D.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慢

6、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A.西北多,东南少 B.东北多,西南少 C.西北少,东南多 D.东北少,西南多

7、为了有效遏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我国实行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

A.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城镇人口要控制,农村人口不用控制 C.城镇人口不用控制,农村人口要控制

D.东部地区要控制,西部地区不用控制

8、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B.平原、盆地人口少,山地、高原人口多 C.经济和交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D.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10、2000年,我国人口总数达到_______________亿,我国陆地领土面积有____________万平方

千米,我国人口密度约为_______________人/平方千米(精确到个位)。

第二篇: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

中国的人口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和增长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

2、知道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社会、家庭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3、知道一点关于人口与人手、人的生产与物的生产之间的关系。

知道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出路,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4、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

2、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3、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三、教学难点 :进行关于“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的人口观教育。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图法六、五、教具:中国人口密度图

六、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

(一)、引入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哪位同学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中国有多少亿人口?中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如何?

(二)、讲解新课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00年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亿(世界人口约60亿),占世界人口的2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比较四国面积和人口: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垃,但人口总数排在世界第一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19,是美国的4.7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30多个国家人口之 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美两大地区的人口还多。(过渡)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口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2、人口分布不均

我国的人口密度:12.95亿人/960万平方千米≈135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度(30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

我国人口的分布: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密度约200人/平方千米,以西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东部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西部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只占6%。因此,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哪些省区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大?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东部等,这些地区多属平原区,适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等等。由此可知,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的平原地区,西部密度小。其原因主要是自然、社会经济以及开发时间长短等等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过渡)除了生活在本国的人口,书上还补充介绍了我国的海外移民。

3、华人与华侨

概念(1)华侨:由我国向海外的移民长期侨居国外并具有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2)华人:由我国到海外的移民已定居国外并取得外国国籍的。(ABC)。“港澳同胞” “侨乡” 华侨和华人热爱祖国,积极支援国家建设。我国对华侨的政策赞成和鼓励华侨依自愿原则选择居住国国籍,并关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过渡)我国的人口分布是东南稠密、西北稀疏,我国的人口增长又有什么特点呢?

4、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

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①人口基数大:1949年就达到5.4亿人口,2000年达到12.95亿。②增长速度快:从1949年开始,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用51年时间人口就增长1倍多,达到了12.95亿,增长速度太快。我们计算一下,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都为10‰。,那么人口为10亿人与100万人的两个国家每年各增长多少人口?10亿人每年增加1000万人口,100万人每年增长1万人口。由此可见,我国人口基数大对人口增长所起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新中国成立前后人口增长差异的原因新中国成立以前为什么人口增长缓慢?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什么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旧中国经济落后,战争、灾 荒频繁,疫病多、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缓慢。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过渡)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什么呢?

人口问题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马克思认为,人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的,是绝对的,只要活着的人,从出生到老死,始终要消费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而作为生产者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因此,这就决定人口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贤源、环境相协调。了解了这一点,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国的人口问题到底是什么?①每年我国的粮食、肉类、布匹、住房等都有增长,但由于新增长人口太多,增长财富大部分被增加的人口消费掉了。因此,人民生活水平将得不到改善。②人口多,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教育差等社会问题。③对环境破坏程度大。④人均资源量少。我国各种资源量都很丰富,居世界前列,但是按人均计算每人占有的数量就不多了,在世界各国的名次中,排在后面。(过渡)上述社会问题,环境、资源问题的产生归根结蒂都是由于人口多而产生的,那么根据我国人口多这一问题,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呢?

5、1.对策: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放羊娃”)。2.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DINK)、优生。少生是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优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条件。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为实施这一项国策履行自己的义务。

(三)小结

我们对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问题等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并应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通过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具体办法才能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同时,我们还要努力发展生产。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育观改变了,才能最终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四)作业 填图册P7~9/

一、1~5,二、1~3。

第三篇:中国的人口的教学设计123

《中国的人口》的教学设计

设计者:吴新丽

教学版本::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学科 ::地理

授课时长:一课时 工作单位:枣强二中

一、教学内容

本节属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的第三节内容,主要介绍中国的人口数量、增长情况、分布及人口问题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本节是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的重要内容。人口国情是我国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国情,它对我国的资源、环境、产业特别是农业的影响十分深远。因而理解中国的人口突出特点、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对学生学好中国地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本节知识点较少,内容简单,便于掌握,教师可充分利用本节内容的教学,帮助一些七年级地理学得较差的同学重树学好中国地理的信心与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的数量与增长情况,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概况。过程和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三、重点难点突破:

1、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

2、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四、教学策略:谈话法、探究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在课上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中国人满为患的图片和漫画,问:学生以上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从而导入本课。

[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法]

1、分发学习资料,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2、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解析学习目标,即知识要点:人口的数量、增长、产生问题及对策、分布概况等四点,记忆为主;技能与能力要求:学会看各种统计图表

3、教师进行学法指导:

①复习读图的三步骤(图名、图例与注记、主图)

②要求:先通读课本相关内容及教材中所配的各种图表,对一些重要的知识划起 来;再结合教材完成学习资料中的导学练习。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13分钟左右)

学生按要求进行自学,完成导学练习。

教师巡视,督促个别学生进行自学,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在预习情况,为下一环节的精讲做好准备。对一些速度快的学生,特别是对一些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表扬与鼓励,催促一些较慢的学生抓紧时间。

布置一些完成任务的学生思考:①为什么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在1949年前后变化明显?②你能估计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吗?③课本第13页图1-10“我国城镇与农村人口百分比”图,分析我国1990年、2005年农村、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关系及变化趋势。④阅读课本第12页和阅读材料《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并完成之后的阅读练习。

[教师精讲](18分钟左右)

1、全班学生齐答: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的人口总数。结合图1-7“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图,要求一位成绩较差的学生读出世界人口前三位的国家,并请另一位成绩较差的同学说出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例,教师解析21.2%的含义:世界平均每5位人中就有1位是中国人,从而说明中国人口众多。

2、由学生回答导学练习的第一大题的第2、3题。介绍世界通常将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称为人口大国,全球只有20个左右,而中国有9个省区人口超过5000万,说明我国是人口大国中的大国。

3、结合导学练习中的第二大题第2题,引导学生归纳人口增长曲线图中曲线坡度的含义,让学生明确曲线图的判读方法。

4、问:①1949年前后中国人口增长的变化原因是什么?(请一位中等生回答)②现在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对于“人口基数大”这一特点,可能需要老师的指导才能归纳出来)

③1982年后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变慢的原因是什么?(全班齐答,介绍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成效,少生了4亿的人口,仅抚养费一项就为社会节省了约6万多亿元)

④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请一位成绩较差的同学回答,并结合课本第14页的图做少量的讲析)

⑤社会上存在 “现在孩子越来越少,计划生育政策可以不实行了”观点,这种观点对吗?(学生会出现两种观点,教师应利用导学练习第二大题的图、前面所得的结论和课前所展示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人口压力依然巨大,还必须继续坚持实行。)

5、请一位中等生说出导学练习的的第三大题的练习1的答案,并说明是如何得到答案的,从中让学生明确人口分布图的判读方法,及至分层设色图的判读方法。

练习:我国人口最稀疏的是什么地区?(用做检查人口分布图的判读方法掌握情况)

6、请学生回答课本活动2的答案,并要求说出计算公式,巩固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

7、学生阅读课本第12页的阅读材料《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并思考所附问题,说明我国人口的另一特点: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

8、课本第13页图1-10“我国城镇与农村人口百分比”图,由学生分析我国1990年、2005年农村、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关系及变化趋势。

[小结本课] 结合学习目标,将板书中的划线部分内容删除,让学生一起再填一遍,进行总结。[当堂巩固](10分钟左右)

学生先独立完成巩固练习,之后对答案。因练习很基础,没有准备讲析的,但仍要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学生提出的要求进行必要的讲评。

[作业布置]

1、填充图册P7-8

2、夺冠百分百P5-6

六、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观课点:本节属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的第三节内容,主要介绍中国的人口数量、增长情况、分布及人口问题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本节是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的重要内容。人口国情是我国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国情,它对我国的资源、环境、产业特别是农业的影响十分深远。因而理解中国的人口突出特点、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对学生学好中国地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本节知识点较少,内容简单,便于掌握,教师可充分利用本节内容的教学,帮助一些七年级地理学得较差的同学重树学好中国地理的信心与学习兴趣。

七、板书设计

§1.3中国的人口

一、数量世界第一 2000年 12.95亿

二、增长速度较快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

三、我国的人口政策

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2、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持续增长

3、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四、分布不均:

1、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特点:东南多,西北少

2、农村、城镇人口分布的特点:农村人口多,但大量向城市迁移

八、教后反思

按此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且达到预期的效果。但精讲内容较多,导致上课节奏过于快,学生巩固练习时间偏少。此外,学生长时间自学或练习,上课气氛比较沉闷;且学生自学速度不一,常出现大部分学生已完成,在等一小部分学生的情况,上课时效性不高,下次可改用分散学、分散教的方式,即展示一个目标,指导学法后,学生针对这一目标的相关内容进行自学,再精讲这样的顺序展开教学,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达到更好的效果。执教教师简介:

吴新丽,女,36岁,现任教于枣强县第二中学,长期从事初中地理教学,中学二级教师,新课程改革在不断走向深入,我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突破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学风格才能日趋完善,才能够在教学的漫漫求索之中奋然前行,相信有一天,能展示我的风采!

第四篇:第三节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绘制曲线图的能力等。

3、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的特点; 2.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教学难点:

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教学方法

谈话法,合作学习法。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引入新课)我们同学们最喜欢放假,可是放假的时候你出去玩,坐公交车车上人满满的,到景点购票队排的长长的,吃饭去呢找不到位子,这时候你会有什么感概?会不会说中国怎么这么多人呀?这一节我们就来说说中国人的问题。

课件出示一组人口众多的图片,创设情境,提问: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板书)一.数量世界第一 设置活动: 读课本第10页的内容及图1-7<<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图1-8<<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思考并抢答问题.1.2000年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

2.我国2000年的人口总数是多少?占世界人口多大比例? 3.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哪一个?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哪一个?

4.我国哪些省级行政区人口超过了5000万?这些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一部分?

5.山东省的人口大约是多少?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出示下列数据: 这些有趣的数字你听说过吗?

1.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就有9个.2.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西部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约相当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之和。

3.我国的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 21。2﹪,也就是说世界上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4.如果全中国的人手拉手站在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找学生读这些数据 利用数据导入下一问题:(板书)二.增长速度较快 设置活动: 根据课本第11页内容,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并分组计算各阶段的人口增长情况.出示问题:

1.绘制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2.计算一下:1949-1964;1964-1974,1982-2005每增长1亿人口大约各需多少时间?

3.,计算一下1982-2005,平均1年增长多少人口?

4.按这样的人口增长速度,你估计2010年,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大概是多少?

展示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让学生分组说出他们的计算结果。并根据结果总结我国人口的特点。讨论: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趣味论坛: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这种说法对吗?是不是人越多越好呀?

过渡:人口过多不好,所以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那么我国就采取了一项基本政策。

(板书)三.我国的人口政策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2.计划生育是从哪一年开始推行的? 3.计划生育的成就:

4.思考:在实施计划生育后,我国人口为什么还一直在持续增长?(板书)四.分布疏密不均

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人/千米2)设置活动:

看本第12页中的人口密度分布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1).在课本12页图上找出人口密度在400人以上的和100人以下的省级行政区,你所在的省区的人口密度大约是多少?

2).找出黑河和腾冲两地,并用一条线把它们连接起来,想想我国的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3).根据全国和有关省的人口资料,填写下表,想想从沿海到内地我国的人口密度有什么变化?它符合上面总结的特点吗? 通过以上内容总结

1.人口分布特点: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少 过渡:我国不但人口的地区分布不均,城乡人口分配也不均 2。城镇人口增长迅速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 将进入城镇,城镇人口将继续增加 小结: 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二.增长速度较快 三.我国的人口政策 四.人口分布不均 学后练习1)、你问我来答:

我国2000年的人口总数是多少? 占世界人口多大比例?

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哪一个? 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哪一个? 我国人口的特点是什么? 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本节所学的人口地理界线指的是? 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它的内容是什么?

第五篇:《人口》教学设计

《人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统计图表描述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2.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3.会运用地理语言描述从统计图表中判读出来的信息,提升统计图表的阅读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判读。

难点: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教学策略

本节知识基本上都要从统计图表中来获取,因此,教学策略的选择应着重体现在读图分析过程的设置上,包括提什么问题、问题出现的前后顺序、哪些问题适合独立分析、哪些问题适合小组讨论等等。结合学生学情,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读图指导。

■教学准备

教材补充:我国近年部分省人口密度数据及分析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中国政区图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设计学生活动

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法为主,绘图法和案例分析法为辅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人口最多的国家

教师:提到中国的人口,大家能用怎样的关键词形容它呢? 学生回答预设:多。

设计意图: 简单直接了解我国人口特点。讲授新课──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及国策

教师:其实我国人口“多”这个特点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任何地理现象、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要有一个过程,下面阅读教材中的曲线图,请同学们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以及特点?并尝试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学生回答预设:我国人口增长前期平稳,从1950年后突然增长加速,1980年后增长又趋于平稳。

设计意图:落实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并能结合自然、历史、人类活动需求等要素分析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

教师:1950年以前,社会发展缓慢,医疗卫生落后,死亡率相对较高,文明程度也低,这些原因使得人口增长缓慢。1950年至1980年,也就是解放后,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再加上政策平稳的因素,人口增长迅速(在这里一定要强调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影响)。1980年前后,中国提出一项重要国策──计划生育,有效地控制了人口数量,提高了人口素质,所以呈现增长平稳趋势。

承转过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人口密度公式,知道人口密度是表示某地区人口疏密程度的重要依据,从而引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学生:学生温故知新,复习计算人口密度公式。

教师:为学生呈现我国部分省份人口密度数据,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学生:学生阅读我国部分省区人口密度数据并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数据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特点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逐一分析问题,在图中找寻北京、郑州、乌鲁木齐、拉萨等人口疏密程度不同的城市,说出它们的人口密度,描述分布特征,通过问题设置,了解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特点及产生原因。采用逐渐深入的提问方式。

教师:请同学们找到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四座城市,从位置上看,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预设:沿海或临海。

教师:这些城市人口密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预设:人口密度大于600人/平方千米,属于人口稠密地区。

教师:请同学们再找到郑州、武汉、成都三座城市,看看他们的人口密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预设:人口密度大于600人/平方千米,同样属于人口稠密地区。教师:阅读中国地形图,分析这三个城市的地形特点。学生回答预设:多为东部平原、盆地地区。

教师:请同学们再找到乌鲁木齐和拉萨两座城市,从海陆位置方面描述他们的分布特点?

学生回答预设:属于西部内陆地区。教师:人口密度呈现怎样的特点?

学生回答预设:人口密度小于100人/平方千米,人口稀疏。教师:同学们能不能结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造成这两个城市所在地区人口稀疏的原因?

学生回答预设: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旱。

教师:读人口密度分布图,在西藏地区,为何拉萨及其附近区域的人口密度会略高于周边地区呢?

学生回答预设:与城市的形成、社会因素和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

教师总结:可见,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等许多因素有关,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思考、总结归纳的能力,采用学案问题引导的方式,层层深入,让学生突破本节课重点及难点。

讲授新课──人口分界线

教师:通过学生绘图(在人口分布图上找寻人口分界线最佳位置),知道我国人口分布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呈现出东南部稠密、西北部稀疏的特点。阅读材料,了解这条界线的产生及意义。

学生:在“中国人口分布图”上找寻人口分界线,并说明找寻理由。设计意图:拓展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结合教材资料,培养学生地理素养。

教师:通过带领学生阅读材料,知道我国人口分布比例特点,加深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认知。

设计意图:运用课本原文文字来说明问题,鼓励学生从课本出发,应用原文“说话”。总结: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完成板书。板书: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特点就是将课标要求的“读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进行逐层深入式地探究,通过读数据、读图、绘图三级梯度,让学生理解我国人口分布问题,并将人口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这一难点,通过问题设问的形式在课堂讲授中巧妙穿插,可以很好地解决教学难点。

下载中国的人口的教学设计[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的人口的教学设计[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的人口》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丹寨县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度地理教研组集体备课 年级:八年级上册 备课内容:湘教版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学科可渗透法制教育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

    地理课《人口》教学设计

    题目人口学习新课标:解析“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和计算的能力。教材分析: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数量......

    《人口和人种》教学设计

    《人口和人种》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能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人口增长的特点。 2.学会运用地图说出人口分布特点。 3.会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4.熟......

    《中国人口》说课稿(精选合集)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人口》说课稿,欢迎......

    中国人口教案

    《中国人口及其问题》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中国地理》是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用于地理教育专业的本专科教材。本节课内容是第四章《人口与......

    中国人口信息

    时间:1997/12/31 来自: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简况省名:甘肃省 面积:39万平方千米 人口:2494万人(1997年末总人口) 省会:兰州市地理状况:甘肃省地处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处......

    《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

    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3、运用材料和图片、......

    第二节 人口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 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