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1《隐私和隐私权》教学设计
5.1《隐私和隐私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法律意识,认识到个人隐私不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法律保护的对象,能自觉树立隐私意识,自觉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自主地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教材和生活中的相关案例,正确判断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三)知识与技能:
了解稳私和隐私权的含义;了解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的有关规定;了解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行为表现;能自觉防范侵犯隐私的侵权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隐私的涵义,隐私权的内容。
教学难点:保护隐私的必要性,隐私权的涵义与内容。
三、教学流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荣荣的烦恼”。(分析:通过与学生生活联系很紧的QQ聊天的案例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了解的常识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从而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课题——隐私和隐私权。)
设问:妈妈要QQ密码,是给还是不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得出“人人都有隐私,人人都需要隐私”的结论,从总体上初步把握隐私的含义。)
那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隐私,隐私又包括哪些内容?(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6)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点击多媒体,屏示隐私的含义及其内容。
教师过渡: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认为隐私就是丑事、不光彩的事;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隐私就是所有的个人秘密”,你认同这两种观点吗? 畅所欲言 教师组织学生围绕“隐私就是丑事”“隐私就是个人所有的秘密”这两个话题进行课堂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形成对隐私含义的全面、准确认知)环节二:【案例导学
解读新知】
请你判断:组织学生对多媒体中的几个情境进行判断(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判断中把握隐私的构成要件。)多媒体展示。环节三【新闻调查
理性思考】 多媒体播放视频:《“新闻调查”——谁动了我的隐私?》 设问:1.你的隐私被他人公开或传播过吗?
2.公布别人隐私会带来什么影响? 3.你认为保护隐私有什么意义?(学生小组交流后回答,老师点拨)得出个人隐私被不法披露的危害及保护个人隐私的必要性的结论。
环节四【情境分析
情感体验】
情景一:某影视明星的年收入和婚恋情况未经本人同意便被刊登在某晚报上。(1)报纸应不应该在个人的私生活上做文章?(2)该报刊登的这一文章是否构成侵权?侵犯何种权利?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教材P48的内容,回答上述问题。
情景二:某地派出所在没有搜查证的情况下对小区居民的住宅进行搜查。设问:派出所的行为是否合法?
情景三:妈妈拆看小军(15岁)的信件,是否合法?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全面认识隐私权的三个方面内容)
课堂小结:如果把这节课做一个比喻的话,我觉得他就像一座房子,因为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用来隐藏那些不愿意公开,不愿让人知道的秘密,隐私权就像一扇门,依法保护着个人的隐私不被非法泄露,自身安宁不被非法侵扰,我们公民也要树立很强的隐私意识,不要轻易的将这扇门打开,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家的权力。隐私是绿草地,需要我们精心呵护,愿人人树立隐私意识,同时尊重他人隐私,才能享受着自由和舒畅,才能享受着安宁和惬意。(教师口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并提出行为指导。)环节五【总结归纳 明理践行】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归纳,让学生明确所学内容,加深理解,从而达到思想品德课程明理践行的目的。
课后实践:调查我们身边侵犯隐私权的行为表现,说一说,如果是你遭遇到了这些做法,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生活,并为下节课做好课前准备)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下来,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互动、合作为导向,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能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课的内容很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学生参与度很高,整体教学效果不错,不过仍然有很多地方有待改进:
1、材料运用还不够深入,设置的问题精度还不够,有点多而杂,在个人隐私权被侵犯的时候应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指导。
2、在教学内容上关于个人隐私权的重要性这一点突出不够,关于侵犯个人隐私权既是不道德的,又是违法的这个知识点未加强调,如果能够在不道德这个层面上多加强调效果会更好。
第二篇:隐私和隐私权教学设计
《隐私和隐私权》教学设计
课 题: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 5.1隐私和隐私权
教材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 班 级:
课标依据: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教材分析:《隐私和隐私权》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中第一框题的内容。在此之前,通过对第三、第四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了解了人格尊严权中的几项具体权利,如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法律对保护公民人格尊严某些方面的规定,懂得了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权利。通过本框的学习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人格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也为下一课《尊重和维护隐私权》做好铺垫。因此本课承前启后,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生分析:由于长期受封建观念的影响,有许多人总是认为:“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错误地把隐私等同于丑事,不光彩的事,正确认识个人隐私,从而保护个人隐私对学生成长十分必要。在我们身边经常有老师私拆学生信件,父母偷看子女信件、日记的现象,尽管出于善意,但却严重地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学习隐私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积极维护个人隐私权。由于对个人隐私认识不够,学生侵犯他人隐私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体现了一个人的文明素养、法律素质、和道德境界,每个学生都要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无论从学生的认知实际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来看,本框题内容的学习都是必要的。教学重点:隐私的涵义,隐私权的内容。
教学难点:保护隐私的必要性,隐私权的涵义与内容。
设计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要力求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关注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注意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程度和感性经验特点为教学基础,借助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通过丰富的体验,感悟事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娟娟遭遇的几个烦恼情境展开为主线,把学生置入特定的问题之中,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关于隐私的话题。在课前,教师引导学生预习教材,查找相关资料;教师围绕教学的内容设置谈话问题、文字资料、情景对话展开教学;由话题展开课堂讨论,在师生、生生合作中明理导行;学生用所学知识剖析社会现象和反思自己的言行,以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言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增强法律意识,认识到个人隐私不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法律保护的对象,能自觉树立隐私意识,自觉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二)过程与方法:
能够自主地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教材和生活中的相关案例,正确判断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三)知识与技能:
了解稳私和隐私权的含义;了解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的有关规定;了解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行为表现;能自觉防范侵犯隐私的侵权行为。教学方法:情境体验、小组研讨、讲解
教学资源:教材、教师用书、图片、网络、多媒体资源、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等。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题 歌曲欣赏
播放文字配音频剪辑《我是一条小青龙》片段
教师过渡:是啊,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秘密,我们再也不愿把自己的秘密告诉别人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知隐私,从而引出课题)
有人说,秘密多了也不一定是好事,这不,学生娟娟就是因为秘密带来了一系列的烦恼。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烦恼吧!多媒体展示:
心灵有约 “娟娟的烦恼一”
提问:娟娟的这个QQ密码要不要告诉妈妈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得出“人人都有隐私,人人都需要隐私”的结论,从总体上初步把握隐私的意义。)板书:5.1隐私和隐私权
一、人人有隐私
(二)合作探究、解疑导拨
那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隐私,隐私又包括哪些内容?(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6)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点击多媒体,屏示隐私的含义及其内容。
教师过渡: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认为隐私就是丑事、不光彩的事;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隐私就是所有的个人秘密”,你认同这两种观点吗?
畅所欲言 教师组织学生围绕“隐私就是丑事”“隐私就是个人所有的秘密”这两个话题进行课堂分组讨论。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设问:你们想想什么样的事可以成为隐私呢?(不愿告诉别人或不愿公开的事。)是否所有不愿告诉别人或不愿公开的事都是隐私呢?(不是)比如呢?(偷盗、贪污受贿-------肯定不愿告诉别人,但不是隐私)这说明成为隐私必须-----(不危害社会、公共生活。)那构成隐私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隐私就是不愿告知他人或不愿公开但又与公众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
师:当然如果自愿公开纯个人私事,那就不是隐私了。如写博客或自传------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形成对隐私含义的全面、准确认知)请你判断:组织学生对多媒体中的几个情境进行判断(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判断中把握隐私的构成要件。)多媒体屏示
心灵有约 “娟娟的烦恼二” 权威发布(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生活中对未成年人隐私的侵犯较为普遍,激发他们保护隐私的意识。)真情流露 “你的日记被人偷看或你的隐私被人知道时,你的感受是什么? 课堂讨论:假若没有隐私,会怎么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探究隐私的重要意义)多媒体屏示: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是啊,如果个人隐私被非法公之于众,人无异于生活在玻璃屋里,只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惶惶不可终日,所以在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个性与人性的现代社会,必须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这样才能缓解对人格独立的担忧,保证人们自由舒畅的生活,而生活在高科技时代的公民,必须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当然,法律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板书:
二、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三)引申探究、明确强化
新闻观察:某影视明星的年收入和婚恋情况未经本人同意便被刊登在某晚报上。这位明星阅读报纸后,认为报社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1)报纸应不应该在个人的私生活上做文章?
(2)该报刊登的这一文章是否构成侵权?侵犯何种权利?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教材P48的内容,回答上述问题。(设计意图:导入隐私权的含义、作用和真谛)心灵有约 “娟娟的烦恼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遭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全面认识隐私权的三个方面内容)
(四)实践探究、情感升华 新闻点评:广东的“电子家长”
设问:对设立“电子家长”这一做法,你是如何认识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判断社会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的现象)想一想:当父母或老师的关爱的具体做法与自己的隐私权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我们该怎么办?(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知正确处理与父母、老师的矛盾,加强情感教育。)点滴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感想或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实时进行情感教育)与你共勉:多媒体展示一段关于尊重隐私权的文字
课堂小结:如果把这节课做一个比喻的话,我觉得他就像一座房子,因为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用来隐藏那些不愿意公开,不愿让人知道的秘密,隐私权就像一扇门,依法保护着个人的隐私不被非法泄露,自身安宁不被非法侵扰,我们公民也要树立很强的隐私意识,不要轻易的将这扇门打开,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家的权力。隐私是绿草地,需要我们精心呵护,愿人人树立隐私意识,同时尊重他人隐私,才能享受着自由和舒畅,才能享受着安宁和惬意。(教师口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并提出行为指导。)
课后实践:调查我们身边侵犯隐私权的做法,说一说,如果是你遭遇到了这些做法,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生活,并为下节课做好课前准备)板书设计:(略)教学反思:(略)
第三篇:隐私和隐私权教学设计
人教版 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课 第一框 隐私和隐私权(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隐私和隐私权》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中第一框题的内容。在此之前,通过对第四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人格尊严权中的几项具体内容,如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了法律对保护公民人格尊严方面的某些规定,懂得了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为何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权。通过本框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人格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也为下一框《尊重和保护隐私权》做好铺垫。因此,本课内容承前启后,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关于隐私想了解的内容很多,鉴于时间关系,我把《隐私和隐私权》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即隐私和隐私权的含义和具体内容;第二课时详细说明隐私和隐私权的重要性,同时探究如何维护自己的隐私和隐私权。【学情分析】
现实生活中,学生的个人隐私经常受到侵犯。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个别家长和老师为了解学生,经常看子女和学生的日记、翻学生的抽屉和书包等。虽然这些行为可能处于善意,但严重侵犯了学生的隐私。因此,学习有关个人隐私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积极维护个人隐私权。另外,由于对个人隐私认识不够等原因,学生侵犯他人隐私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我们不希望别人披露自己的隐私,同时我们也要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尊重他人隐私,体现了一个人的文明素养、法律素质和道德境界,每个学生都应该学会尊重他们的隐私。所以,无论从学生的认知实际还是从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来看,本框题内容的学习都是必要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和增强隐私意识,自觉维护自己的隐私,并养成尊重他人的隐私的习惯,增强人格独立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活动形式,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自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身边的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知识与能力:了解隐私和隐私权的内涵;知道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表现及维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从身边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
2、教学难点:隐私的界定。
【教法与学法指导】
1、教学方法:游戏活动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小组竞赛法。
2、学法指导: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课堂交流、情境体验。
【教学资源与手段】
1、教学资源:自制的法律扑克牌、教材、教师用书、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游戏“我问你答”激起学生兴趣
活动要求:老师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你提问,你可以选择如实回答也可以拒绝回答。
具体问题:你什么时候生日?你有多重?你爸妈收入多少?你家住在哪里?具体门牌号是多少?你有QQ号吗?号码和密码是多少?你平时写日记吗?日记大都写些什么内容?你的书包里都有些什么?
活动目的:老师通过游戏让同学们在轻松的情况下快速进入课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可以进行选择性回答,这样可以体现隐私含义的“隐”的理解,即你愿不愿意公开;常见的几个问题的设置可以在愉快的环境中让学生理解隐私涉及的内容和范围;
活动预设:
1、对于同一个问题,肯定有的学生选择如实回答也有学生选择拒绝回答,老师可以追问选择拒绝回答的同学拒绝的原因,这样方便老师后面对隐私含义的定义。
2、对于不同问题,如果同一个学生有的如实回答有的拒绝回答,老师可以引导什么样的问题你拒绝回答,这样方便老师概括出隐私涉及的内容和范围。
3、老师可能要根据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来考虑选择一个同学全部回答完问题还是选不同的学生来回答不同的问题,如果叫道的学生选择了如实回答,老师可以追问为什么你如实回答,关键是期待学生表示出他愿意让别人知道,也就是对于“隐”的理解。
二、活动探究,推进新课
第一环节:对比分析、合作探究。
首先,全班学生按小组对比分析小郁的烦心事一,同样是问“家庭关系和电话号码”为什么同学问和老师问大家给的结果却不一样?这个问题需要小组成员间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参与讨论,适时进行指导,对有疑问的地方,教师要释疑解惑。
其次,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涉及隐私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书包、家庭收入在什么情况下不是隐私,每组推选一位代表课堂发言,汇报本组探究成果,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隐私的含义,从不同情境的理解隐私的“私”。
第二环节:梳理知识、强化理解。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讨论、探究的成果,教师结合课件,梳理知识,解疑导拨,让学生明确隐私和隐私权的内涵等知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下一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同时涉及了“随堂考”这样一个当堂检测的机会,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 掌握情况。
第三环节:以案说法、活学活用。
全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请你出牌”的活动。活动要求:
1、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副法律知识牌,组长分给小组成员不同的知识牌;
2、老师出示案例,请你根据老师出示的案例及问题出牌,看看哪个小组回答的既快又好。请最先准备好的小组把牌号写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以案例“‘小郁’的烦心事”为主线,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帮助小郁消除烦恼,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
多媒体显示:“小郁”的烦心事
(二)提问:你会怎样帮助她消除烦恼呢? 学生通过出牌,在黑板上写出本组出的牌号,教师点评。
多媒体显示:“小郁”的烦心事
(三)提问:小郁该怎么办?如果你是她,你会如何处理呢? 学生出牌回答,教师归纳。
多媒体显示:“小郁”的烦心事
(四)学生活动----是爱还是伤害?说明父母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 学生出牌回答,教师总结。
三、回归生活、总结新课
让学生自己设计情境对话,具体要求如下。
人物:2人 关系:可以是朋友、同学、陌生人(任选其一)
情境:可以是初次见面,也可以是久别重逢(任选其一)要求:自创一场对话,每人三句台词,但不能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该活动设计目的是想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更加深刻的理解隐私和隐私权,明白我们生活中每个人都有隐私和隐私权,要保护自己的隐私和隐私权,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和尊重他人的隐私和隐私权。
四、真诚沟通、结束新课
(利用温馨提示字样显示:)保护我们隐私、维护人格尊严、实现心灵的自由是我们的权利;关爱他人的内心幸福,尊重他人隐私和尊严,是我们的义务。如果我们能做到彼此尊重各自的隐私,我们的生活一定更自由、更幸福、更有尊严!
五、板书设计、系统掌握
一、隐 私
二、隐私权
1、隐私的具体内容
1、隐私权的具体内容
2、隐私的含义
2、隐私权的含义 【教学反思】
本部分内容待课堂教学结束后,视具体教学效果再行撰写。
第四篇:《隐私和隐私权》教学设计
第五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评选“教学设计”
宝龙山中学
王怀权
2013年4月17日
【课
题】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
第五课、第一节《隐私和隐私权》
【课标依据】
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第二单元的教学难点。因此在教材编写上将其从前一课内容中独立出来,用一课的篇幅让学生具体地学习。它在教材结构体系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学情分析】
由于封建观念等因素影响,整体社会环境缺乏个人隐私意识,总认为“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只有把自己的一切都公布于众才是光明磊落,根本没有个人心灵的空间。现在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以致于生活中学生侵犯他人个人隐私的事情时有发生,较为普遍。加上个别家长和老师为了解学生,经常采用看学生日记、翻学生抽屉等手段,严重侵犯了学生的隐私。通过本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认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
(2)知道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保护。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教材,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
(2)运用讨论法、情景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
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隐私和隐私权的内涵。(重点、难点)
2、提高学生尊重和保护隐私的意识。(重点)
3、隐私即丑事。(关键、疑点)【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目标、重难点,确定如下教学方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例举学生生活中的事,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我们同学们是不是也有许多不愿意被别人知道的小秘密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秘密有关的知识:《隐私和隐私权》。
环节二:认识隐私 活动1:让我来判断
内容:学生根据已有的背景知识,判断下列哪些情况属于隐私,哪些不属于隐私。
1、老师的收入
2、著名影星刘晓庆被有关部门查出她的收入状况,发现她有偷税漏税。
3、个人病情
4、甲同学向老师报告乙同学偷了300元钱。
5、我双休日的安排
6、我的抽屉
7、犯罪嫌疑人的信件往来 后续提问:
设置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问题,在判断、思考、归纳中生成知识。活动2:让我来体验
内容: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在下列情景中的想法与做法。
1.假如你在家里上网聊得正起劲时,猛然回头,发现爸爸不知什么时候已站在你身后看你聊天。
2.新同桌向我索要我家的电话与地址,还总问我一些有关我家人的事情,我认为是隐私,不愿告诉她,结果她说“瞒人无好事”,我家的人肯定做了违法或不道德的丑事。
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当中,引导学生认识到隐私对于个人的意义。通过案例,让学生明白“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并不正确。培养学生辩证的思考方式,学会协调日常交往与保护隐私的关系。环节三:法律保护隐私——隐私权 活动3:案例探讨
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是有这样的事例,我们来看一案例:某影视明星的年收入和婚恋情况未经本人同意便被刊登在某晚报上。你说说这家报纸侵犯了明星的隐私权吗?(百度搜索案例资料多媒体显示)
(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隐私权及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活动4:警察进家就合法吗
某派出所以“扫黄打非”为名,对某小区住房进行全面搜查。请你对派出所的行为进行分析。
教师归纳: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派出所在没有搜查证的情况下,搜查公民住宅是非法的,侵犯了公民的住宅权。(教师结合“相关连接”百度搜索搜查权的相关知识,给学生介绍。)(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行使搜查权要严格依法进行。)活动5:老师看信
在隐私权中除了前面两种权利还有什么权吗?(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老师这里有一封刚收到的信件,是我们班上某某的。曾听有人反应过她在谈谈爱,我为了教育她,我想看看信的内容行不行?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公民有权对自己的通信内容保密,个人通信保密受法律保护。)
环节四:课堂小结 【课堂训练】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五篇:隐私和隐私权教学设计
《隐私和隐私权》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隐私意识,养成尊重他人隐私的习惯,增强人格独立观念。2.能力目标:能自主地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3.知识目标:了解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知道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保护。
二、教学重点
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
三、教学难点
隐私的概念;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
四、教学过程
请同学们欣赏尴尬的摄像头
如何评价在浴室安装摄像头的行为? 新课预习3分钟 新授:
进入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隐私知多少。
1、隐私的含义?
是指公民不愿为人所知或不愿公开的、与公共利益、群众利益无关的个人私事。
2、隐私具体包括什么内容:
私人信息: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
私人领域:住宅、个人行李、书包 个人私事:日常生活、社会交往 案例分析:
①小红碰到的烦心事?你来帮帮她 ②隐私就是丑事吗?
进入第二个环节——隐私危机。请同学们欣赏一幅漫画
思考:漫画中的人物为什么觉得自己的私生活被窥视的毫无遮拦,你们喜欢这样的生活吗?为什么? 进入第三的环节——让心灵有个家
看一则案例(课本案例略)什么是隐私权?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有什么意义?请同学看课本回答。
①多媒体展示:两个案例:(1)在他人房间装摄像头;(2)警察搜查犯罪嫌疑人住宅。
说明公民享有私人生活安宁权
②多媒体展示两个案例:(1)某网站将会员信息卖给他人,(2)晚报未经同意报导某明星收入和婚恋状况。
公民依法享有私人信息保密权。思维拓展:教室能装摄像头吗
③多媒体展示:教师拆看学生信件;父母拆看子女信件;领导拆看下属信件 说明公民享有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权利
进入第四环节——经典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