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谈一谈你对当前中学生教育的评价观
2.结合实际情况谈一谈你对当前中学生教育的评价观,阐述要有条理,要有实际案例。(字数400--500)(50分)
新课程理念要求对学生评价活动形成全面的认识,树立“评价”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新观念。为此,必须建立“以关注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评价观。
一、教师在评价中树立的新观念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教学的价值不能定位在学科价值上,而应定位在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因此,衡量一堂课的好坏,首先应看教师是否有树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素养基础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进步和在多大程度上进步。美国的教学评价设计还专门设置了“教学对学生理解学科可能产生的影响”的评价项目,将评价的目的从单纯对教师教学评价扩展至包括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因此,教师在评价中树立新观念至关重要。
二、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在评价体系中,学生应该成为其主体。在传统的评价教学体系中,教师是整个系统的评价中心,这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不利于自我评价系统的完善。只有让学生通过主动的评价来承担学习的责任,才能真正地对学习产生好感,并积极努力学习。因此,学生的广泛参与是教学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重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差异,从而注重学生的评价差异化,进行个别化评价,注意他们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相似形一章时,先问学生对三角形全等有和印象,引导他们在学习三角形相似的过程中自主寻找方法,类比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学习和理解记忆,通过多种渠道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并且让他们成为评价的主人,在评价自己的同时也在评价他人,真正地让他们成为评价中的主体。
三、重视评价价值的多元性
作为学生从一入学就存在差异,新课程的理念倡导“下保底上不封顶”。因此,作为学生发展目标的各项内容和结构是不相同的,生成机制也是不一样的,成果形态也是各异的,不能够再采取传统的单一的试卷测试方法加以评价。人们由于价值观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教学的某一过程或学生的某一行为也会产生不同的结论。因此,应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一种尊重学生、尊重不同意见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精神所不可缺少的,这是能力、人格生长的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评价,主张对不同性质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四、从发展的角度确定评价内容
教学评价目标的合理制定关系到整个评价过程的效果,合理地制定评价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教学评价的目标应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思考新的评价内容。笔者认为,从评价对象的角度来看,教学评价至少应包括三部分,分别是教学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其中学生评价是主体;从评价功能的角度来看,教学评价应当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评价重点的不同决定了评级评价操作方法的不同,但是其重点应该是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以下是评价对象的具体内容:
(一)学生的评价内容主要有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等六个方面。这里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的评价内容包括能力、态度和精神状态等三个方面。其中,能力主要是指关于教案设计、指导活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教学的评价内容主要有目标设置、内容选择、方式采用、参与程度、行为表现、教学状况及效果等七个方面。
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我个人认为,作为一线教师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更新评价方法,才能真正地体现“关注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应该在实践中创造出具有特色的评价方式。应该注意发扬民主的评价精神,真正摒弃评价中的教师特权,多注意资料的收集和问题的累积,多采用向学生问卷调查,同学评价,小组评价等定性评价方法,充分思考和分析收到的资料的意义和观察到的现象,应认真研究,评价报告和呈现方式以及带给学生的感受,从而制定出真正适合学生的、受学生欢迎的评价方法。
第二篇:结合当前实际谈一谈你对八荣八耻的认识
八荣八耻的含义
八荣八耻的意义 “八荣八耻”坚持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八荣八耻”是针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提出来的。“八荣八耻”引导人们摆正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
“八荣八耻”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含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八荣八耻”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引导人们摆正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确立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八荣八耻”反映了市场经济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强了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但市场自身的缺陷和消极因素也会反映到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
它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
“八荣八耻”展现了现代社会的特性。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分工日益细密,“八荣八耻”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当今人们对八荣八耻的重视程度
2006年3月,《人民日报》报道了清华大学的莘莘学子们热议“八荣八耻”的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讨论中,大学生们一致表示,“八荣八耻”在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十一五”规划、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提出,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规范,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当今人们对八荣八耻人民网网友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留言在学校师生中反响强烈,而且在全社会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们中间,都引起了广泛的共鸣。的践行程度
如何践行八荣八耻
如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不仅要靠广泛的宣传教育,更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首先要大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离不开舆论力量的倡导和推动。要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以促进社会风气改善为目的,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独特优势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八荣八耻”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宣传广大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
官气正则民风清。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领导干部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来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一个单位风气的形成,是社会行为规范的风向标,对社会道德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以“八荣八耻”为镜子,做扬荣抑耻的积极实践者,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为群众作出榜样。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重点是青少年。要坚持以学校为主阵地,把荣辱观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全过程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把“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体现到大中小学的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材之中。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
古人说,“知之惟艰,行之更艰”。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真知”,更要“真行”,特别是要用制度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贯穿到各项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广泛发动群众对照“八荣八耻”,修订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职业规范、学生守则等具体行为准则,用法律手段引导和规范社会道德生活。
父母要为子楷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孩子往往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事事处处都在点点滴滴塑造着孩子的心灵。那些为人正派、积极进取、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父母,会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人生榜样。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实践活动,重在深入人心,重在联系实际,重在弘扬正气。这就需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项一项地抓好落实,力戒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刮“一阵风”。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金晶用生命保护了奥运火炬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丛飞进行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他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这位科技界巨擘。他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颁奖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生15年资助病逝同学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邰丽华是位聋哑姑娘,她靠不懈的拼搏和奋斗,逐渐成长为中国舞坛上的一名新秀,她勤奋敬业、勇于攀登、从不言弃的拼搏精神,见证了残疾人敢于超越常人的奋斗轨迹。她在2005年的央视春晚上“千手观音”的舞姿至今还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
第三篇: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
2021春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题答案
考试说明:考试时用快捷键(Ctrl+C)复制文本,(Ctrl+V)粘贴文本到答题页面的文本输入框中。
题目: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
论述题:
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追求。我国也有“和睦亲善”的优良传统,《共产党宣言》中也充分肯定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和谐思想,并描绘了未来社会的蓝图。构建和谐社会,是人们的共同理想和愿望,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30分)
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逐渐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适应这一变化,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关键词: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命题。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几个字个字,寥寥数语,却囊括了国家与公民、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诸多方面的辩证关系。这一和谐社会理论,为我们从生存到生活,从精神到现实,从思想到灵魂的蜕变,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和善治的社会。善治即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和社会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最佳关系。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必须协调好各种社会关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和谐社会当然需要人人友爱、家庭融洽、邻里团结、社区敦睦,但是,如果公民与政府处于互不信任、互不合作,甚至相互对立的状态,纵使人际环境再好,也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和谐。因此,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是一个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一个公民与政府良好合作的社会,一个政治参与和政治透明程度较高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社会生活的和谐,必须有稳定安宁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有条不紊的社会生活秩序。在现代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条件下,社会生活的井然有序不能再建立在“传统的稳定”之上,而是建立在“现代的稳定”之上。传统的稳定是一种静态的稳定,其主要特点是把稳定理解为现状的静止不动,并通过抑制的手段维持现存的秩序。与此不同,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现代的稳定则是一种动态和稳定,其主要特点是把稳定理解为过程中的平衡,并通过持续不断的调整来维持新的平衡。维持社会生活秩序的基本工具就是法律和制度,和谐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各种政治和经济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因此,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石。社会公平就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这样的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厚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以下几点: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正确处理收入分配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还要走发展的道路,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在中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键是执政党自身建设。
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党和政府应加强和改善对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把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要求落到实处。广大人民群众应以积极的热情,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之中,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出贡献。
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和谐社会的一般规律性,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充满活力的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第四篇: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
2021春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题答案
考试说明:考试时用快捷键(Ctrl+C)复制文本,(Ctrl+V)粘贴文本到答题页面的文本输入框中。
题目: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
论述题:
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追求。我国也有“和睦亲善”的优良传统,《共产党宣言》中也充分肯定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和谐思想,并描绘了未来社会的蓝图。构建和谐社会,是人们的共同理想和愿望,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30分)
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极为宏大的课题。但对于个体来说,所谓和谐是一种感觉或意识,就像鱼翁与富翁故事中所折射出的哲理一样。因此,最紧要的,就是要树立和谐的思想理念。
思想理念决定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不同的思想意识对和谐与否的理解不同。
尽管和谐思想理念需要建立,以德治国建国的提法没有错误。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以及公正公平执行法律制度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就像对自由的理解,强盗与受害人的认识总是不同的。人的自私和懒惰本性只靠念道德经,没有法律制度的束缚,也不可能建立和谐社会。公共服务社会建设方面,公共财政保障制度,公共服务领域和社会事业,如住房、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需要不断完善配套。收入分配制度方面,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加大中产阶级人员数量,形成哑铃型发展的形态是社会稳定和谐的成功模式。收入差距拉大是人们切身感到的最突出的社会不和谐问题,因此要从制度上加强收入分配的宏观调节,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加强打击贪污腐化力度,促进共同富裕和分配公平。这些都需要建立、健全法律制度。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道德是调整社会关系、规范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和人际关系的重要保证。没有共同的道德规范,失去了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就无法有效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也就无法实现社会和谐。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由于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个体背景的差异,各阶层之间、各种社会组织之间,乃至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思想文化的引导和道德规范的约束。更需要健全的法制和有力的执行,这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思想文化阵地,精神文化产品,都要坚持正确导向,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化。
另外,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和谐思想在世界各国文化发展史上同样占有重要地位。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对于国家来说,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
在构建和谐文明企业的进程中,同样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中心环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提供思想保证、价值观念、舆论环境、文化条件,打牢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从本质上讲,和谐社会是不断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是使人民群众应充分享受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
2021春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题答案
考试说明:考试时用快捷键(Ctrl+C)复制文本,(Ctrl+V)粘贴文本到答题页面的文本输入框中。
题目: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
论述题:
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追求。我国也有“和睦亲善”的优良传统,《共产党宣言》中也充分肯定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和谐思想,并描绘了未来社会的蓝图。构建和谐社会,是人们的共同理想和愿望,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30分)
答:在市场经济和利益多样化的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号召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中央要求各级党组织要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时期的实际出发,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正确处理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些重大关系。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长期性和必要性
中国改革开放26年以来来,社会经济等方方面面发生巨大的变化,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但伴随着快速的发展,出现了诸如面临的收入差距扩大、就业形势困难、反腐败任务艰巨、价值观差异增加、城乡和区域发展失衡、环境污染严重等各种社会问题。所以,要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出一条不仅能够快速增长,而且能够和谐发展的路子。
我们党所提出的和谐社会,是一个现实的社会,一个立足于中国国情和当前发展阶段的社会,它不是一个空想的“乌托邦”。和谐社会并不意味着能够完全消除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但它有一种能够不断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机制,一种在矛盾中仍能保持和谐和快速发展的机制。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和伟大的历史过程。这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篇大文章。
二、构建和谐社会需消除目前所存的不和谐因素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新的理念和机制,但最核心的就是“以民为本”,要在具体工作中体现我们国家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因此,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一个制度工程,更是一个感情工程。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要体现为了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的宗旨,一句话,就是要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不难看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以民为本”,就是要时时处处对人民群众满怀深情,在情感上尊重理解体谅人民群众,在行动上为人民群众谋利、谋富、谋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要通过身边事、手头事、眼前事体现出来,要让老百姓从自身生活中听得见,摸得着,看得到。
三、民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与保障
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也是一个多元互动、合作互助、理性人本的社会,而这一切美好社会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完善的法律对社会关系的全面有效的调整。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切实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和谐的社会关系牢固地建立在民主法治的基础之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但需要完善的法律,而且法律的制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客观规律、符合理性精神。理性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而法律应当成为理性的最权威的载体。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但需要完善的法律,而且必须增强全社会的守法意识与法制观念,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尤其重要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但需要完善的法律,而且法律必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紧密相联,因为社会主义民主不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而且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政治保障。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中,应当通过制定与完善法律法规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通过制定与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通过制定与完善法律法规切实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四、同心同德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最怕的就是嘴上热,身上冷;会上热,会下冷;上边热,下边冷;代表委员热,有关部门冷;人民群众热,领导干部冷。去年以来,呈现了许多新的提法和名词:“加强党的执行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等,这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注重民主政治,注重自身建设的决心。相应的,民主党派也存在着如何加强参政能力建设,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如何保持民主党派成员先进性等等问题。建议在进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加强对中共党员多党合作理论、知识方面的教育,并通过适当方式举行中共党员和民主党员共同回顾,建国初期多党合作大好形势,党的事业生机勃勃等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