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上册《淘气的猴子》教案分析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淘气的猴子》教案分析北
师大版
教学目标:、在现实情境中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
教学难点:商中间、商末尾有0的处理方法及笔算的简便写法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你们估一估商是几位数。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63÷3=
603÷3=
二、探究新知
、故事导入
师:这天孙大圣来到花果山,看到满山遍野都是仙桃,他想:这么多的仙桃,一定要带回去给猴子猴孙们尝尝,于是大圣手一挥,所有的桃子都进入大圣的手心里了。
2、被除数是0的除法。
师:现在,树上有多少个桃子?(0)
师:这时,有2只小猴子玩累了,来摘桃吃,你们说说平均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0)你是怎样做出来的?(0÷2=0)
师:又来了两只小猴子,这些猴子能分到多少个桃子呢?
(0、0÷4=0)
师:要是再来一只呢?(0、0÷5=0)刚刚是4只,那要是再来4只呢?(0、0÷8=0)
师:看到这两个算式,你还能说出类似的算式吗?同桌互说一个。
师:好,看到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0除以任何数都得0)
师:你真了不起,其他小朋友看到这个结论你又补充吗?(0除以任何不是0数都得0)
3、商中间有0的除法、师:这四个小猴子没吃到桃子闷闷不乐的回家了,大圣看到他们那么失望就拿出了408个桃子,谁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平均每只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
师:瞧,你提的问题和大圣的一样,真了不起!这道题你会做吗?你是怎样列式的?(408÷4=)结果是多少?(102)你是怎么算的?
重点引导学生用列竖式方法解答。
独立解决后,同教师板书对照,比较两个竖式不同之处,说说自己的观点。
师:咱们看看结果和口算、估算商的位数都一样吗?看来估算是可以检验我们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的!
[师:你们都太了不起了,老师这有两道题你们有信心做对吗?
603÷3=
802÷2=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做完的同学说计算过程。
师:那看看结果和我们刚才估算的位数是不是一样。
4、商末尾有0的除法
师:刚刚的4只小猴子拿了桃子开心的走了,听说大王在分桃子,又来了6只小猴子,大圣就又拿出840个桃子,那么平均每只小猴能分到多少个桃子?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独立计算,指名到黑板上做。840÷6=
师:我们计算的结果和估算的位数也一样。
三、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都知道孙悟空的绝招是七十二变,几个小猴子想学一学,咱们看看他们变得对吗?
680÷2=34
309÷3=13
师:小朋友你们真棒,老师这还有一道思考题,看看你们会不会,不过可不要犯和小猴子一样的错误。
思考题:哪题的商最接近150?
906÷6=
745÷5=
480÷4=
447÷3=
四、本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三年级上册《葡萄沟》教案分析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葡萄沟》教案分析北师大
版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运用多种方法感悟“盛产”、“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
2、练习概括主要段落的意思。
3、通过学生自主质疑、多媒体展示、美读感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
4、通过讲读、理解课文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增强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教学过程:(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内容)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爱吃葡萄吗?吃时感觉味道如何?那么你知道我国哪儿生产的葡萄最多最好吗?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谈话的形式引入“葡萄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检查预习,走进葡萄沟
1、出示词语,指名读。
2、认识多音字“分”。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课文中哪一句话来夸葡萄沟?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学找找课文的中心句,初步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三、精读课文,探索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一)读第1自然段,1、指名读,说说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2、指名回答。理解“盛产”的意思。
3、总结葡萄沟第一个特点——板书:盛产水果。怪不得人们都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4、齐读,注意读出人们喜爱葡萄沟的心情。
过渡:葡萄沟的葡萄最惹人喜爱,那么我们去看看葡萄到底长得怎么样。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各种不同水果的图片,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好像去葡萄沟游览了一番,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真是个好地方。】
(二)学习第2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1)葡萄种在什么地方?
(2)夏天的葡萄长得怎么样?
出示句子:1.“茂密的枝叶向四周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①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凉棚”;这句话中说什么像是凉棚?这么比方说明了什么?
②这句话是比喻茂密的葡萄枝叶展开后像搭的凉棚。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指导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茂密、展开、绿色的凉棚”的意思。
③指名读,齐读。
④学习什么像什么的句式,并仿照说一说。
(3)秋天的葡萄又长得怎么样?
出示:“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色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①为什么你觉得葡萄沟的葡萄长的好呢?
②圈出表示葡萄颜色多的词语,理解“五光十色”。
③说说能不能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为什么?
④指名读,男女赛读。
⑤小练笔:天上的白云(),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真是()!
⑥总结葡萄沟第二个特点——板书:葡萄
五光十色。
(2)葡萄这么多,这么美,那葡萄沟的老乡怎么样呢?
出示句子: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1、齐读。
2、用这个句子里的一个词来形容维吾尔族老乡?
3、指名读,读出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抓住“准会”、“最甜”、“吃个够”这几个词,体会葡萄沟老乡的热情好客。
4、假如老师是一名游客,你们是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你们会对我说些什么?
5、读读葡萄沟热情好客的老乡吧,齐读。
6、总结葡萄沟第二个特点——板书:老乡
热情好客。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方式把静止的文字还原为生动可感的画面,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换词比较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发展了想象思维。同时加入了句型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葡萄沟真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吧,美美地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葡萄沟———盛产水果,那里的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还感受到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所以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其实维吾尔族老乡还非常勤劳、能干,当他们收获下这漫山遍野的葡萄之后,有的运到城市去卖,有的制成葡萄干,他们是如何制作葡萄干的,这留待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1、选择文中的优美语句摘录下来。
2、向家人介绍葡萄沟。
六、板书设计
盛产水果
葡萄沟
葡萄
五光十色
好地方
老乡
热情好客
第三篇:三年级《淘气的猴子》教学设计
《淘气的猴子》教学设计
设计者:张瑜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淘气的猴子P57 教学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并且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教材以“一个桃子也没有了”这个有趣的内容为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个规律。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一位数乘法的基础上,开始学习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学生没有接触过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时,如果直接给学生讲解算理,可能会出现满堂灌的情况。这样,有的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听不进去;有的学生感觉简单易学而忽视算理;还有的学生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精心创设了学生最爱听的童话故事,让故事的情节贯穿始终,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经历了由旧知引出新知,由一点引出几点,由现象探究规律的过程。
教学目标
1探索有关0的除法规律,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算理。
2理解与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理解算理。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感受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愉悦。教学重难点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⑴ 4个百,8个一,组成的数是多少?
4个百是400,8个一是8,400 + 8 = 408.⑵ 632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632是由6个百,3个十,2个一组成的。⑶ 560是由几个百,几个十组成的?
560是由5个百,6个十组成的。2.口算:
0×3=
5×0=
0×9=
8×0=
8+0=
7-0=
0+81=
45×0=
(二)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在你的记忆中什么动物最顽皮,最淘气?
生:猴子。师:你们又知道猴子最爱吃什么?
生:桃子。
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猴子摘桃子的故事,大家愿意吗?板书课题:淘气的猴子
1(三)探索新知
1.探究“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师:(出示4只猴子也来到这棵桃树下,找桃子吃的课件)它们抬头一看“啊,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了!”猴子们显得很失望。
师:大家想一想,树上没有桃子了,用数怎样表示? 生:用0表示。
师:树上的桃子数是0,那么这树下的4只猴子,平均每只能分得几个桃子? 该怎样列式呢? 生:它们谁也分不到桃子。
师:请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好吗? 生:因为树上没有桃子。
师:有道理。那么谁能把这个道理完整地讲给大家听? 生:树上的桃子数是0,树下的每只猴子肯定都分不到桃子,所以0除以4得0。
师:怎么用式子表示这个意思呢? 生:0÷4=0。
师:叙述得真清楚!(继续讲故事)就在这4只猴子犯愁的时候,又从后面追来了一只小猴子,它也想分到桃子。大家看一看,这时树下共有几只猴子?平均每只猴子能分得多少个桃子?用算式怎样表示? 生:0÷5=0。
师:假如再来一只猴子或再来10只猴子呢?你还会列式计算吗? 生:会。0÷6=0,0÷15=0。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思考、交流。)生1: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
生2:不对!0不能做除数。
师:对,0不能做除数。那应该怎么说呢? 生: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师:大家同意吗?(学生异口同声:同意。)生:老师,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呢? 师:是呀,其他自然数都能做除数,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呢?太不公平了!那好,今天咱们就给0一次机会,让它做一做除数,试试看行不行。
(教师板书以下算式,学生试做。)0÷0= 8÷0=(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个个皱起了眉头。)生1:我在算0÷0时,商是1能行,是2也行……是几都行。
生2:我在算8÷0时,找不到商,因为任何数与0相乘都不等于8。
师:同学们,通过这两种情况我们就明白了0不能做除数的原因:
当0÷0时,商不确定;当8(或其他不是0的自然数)÷0时,又找不到商。所以0不能做除数。
(学生个个豁然开朗,不由自主地点点头。)2.探究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接着听故事。刚才从后面追来的小猴子跑累了,实在走不 动了,可原来那4只猴子因没有吃到桃子很不甘心。它们很有毅力,决定继续找。于是它们走啊走,终于又找到了一个大桃树园。桃树更大了,桃子更多了。它们非常高兴,摘了408个桃子!怎么分桃子呢?四只猴子又犯愁了…..生:(发现数学问题)把408个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多少 ? 列式:408÷4= 师:请同学们试着解答。
(1)生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生1:把408分成400与8,先算8除以4得2,再算400除以4得100,最后算100加2得102。
生2:我用竖式计算(口述计算方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最高位是百位,百位上是4,表示4个百,4个百除以4,商1个百,因此百位上商1;十位上是0,表示0个十,0个十除以4,商为0个十,因此十位上商0;个位上是8,表示8个一,除以4得2个一,因此,个位上商2。
生3:我用竖式计算(口述计算方法)。
百位上4除以4得商1,十位上0除以4,直接得商0,个位上8除以4得商2。
师:大家比较生1和生2的计算过程,谈谈你的看法。
(大家一致认为生2的方法简单可取。)生:当百位得商后,没有余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字为0时,可以直接在十位上商0,因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商,与以前做除法时得到的商有什么不同? 生:商中间有0。
师:对,你们的眼睛真亮,我们今天研究的就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
3.探究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又有来了两只小猴子它们也很爱动脑筋,善于发现数学问题,我也给你们出道题你会做吗?说:有840个桃子,平均分给我们6个,一只猴子能分几个桃子? 列式: 840÷6=
生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板书竖式,交流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8个百除以6得1个百,百位上商1,余2个百即200与十位上的4合起来是240,即24个十,24个十除以6得4个十,十位上商4,个位上0除以6得0,在个位上直接商0。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个商与前面的商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稍作观察)商的末尾有0。
师:对,我们今天的课题有两个内容,那就是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板书副课题)。(四)巩固练习
师:你会计算商的中间有0、末尾有0的除法了吗? 生:(充满自信地)会啦!师:现在小猴子们可佩服你们了。它们也想学习数学,还要请你们做老师,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看学生们已经把作业送来了,小老师可要仔细批改呀。(出示练习题1--改错题略)
(学生一一“批改”。)师:小老师们太认真了,一个错误也不放过。相信你们在计算时一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下面这些题是张老师出给大家的,千万别让老师失望啊!
(出示练习题2)2.用竖式计算:
805÷5= 512÷4= 840÷7= 650÷5=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840千克油分装在5个同里,平均每桶装油多少千克?(2)4个小足球重808克,平均每个小足球有多少克? 4.知识拓展: 1.把3、7、5、9填在适当的方格内,使他们的商最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了这么长的一个故事,带领大家参与了小动物们找桃子、分桃子以及做数学题的过程。那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呢?谈谈你的收获。(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
板书设计
淘气的猴子
——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
0÷4=0 0 ÷5=0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408÷4=
840÷6=
竖式计算
竖式计算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本人运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惯穿始终,注意随着故事情境的变化,创设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铺垫出一条由旧到新、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数学知识探究之路。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他们体验到生活中存在着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体验到知识的产生和变化,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果,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力求在教学中体现“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理念。
第四篇:淘气的猴子教学设计
《淘气的猴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5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引领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道理,以及探索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发现规律、验证规律的过程。
教学重点:
结合对“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理解,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和“商中间有0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一课中我们通过给猴子们分桃子吃,学会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我们一起回顾:出示竖式726÷6,教师引导全班口头做,在笔算除法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今天,淘气的猴子们吃完了桃子,又想吃桃子了,于是来到了一个美丽的桃园,他们又会遇到什么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被除数是0的除法
出示情境图,请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思考:树上一个桃子都没有,用数怎样表示?树上的桃子数是0,那么树下的这4只猴子,平均每只能分到几个桃子?怎样列式? 分析为什么 0÷4=0 这4只猴子还正在犯愁,后面又追来了一只小猴子,它也想分到桃子。大家看一看,这时树下共有几只猴子?平均每只猴子能分到多少个桃子?用算式怎样表示? 0÷5=0。
如果后面还有很多猴子,如10只、20只、100只,它们平均能分到多少个桃子呢?0÷10=0,0÷20=0,0÷100=0。桃子的总数是0,无论有多少只猴子,平均每只猴子分到的桃子数总是0,像这样的算式你还能写吗?写的完吗? 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0是不是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呢?练习本上试试,有没有一个算式是0除以一个数不等于0的算式,同学间交流讨论。引导出除数是0的算式:利用乘法口诀来计算0÷0=?
5÷0=?用生活的例子解释
总结出规律:(板书: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探究商中间有0的除法。师:这四个小猴子没吃到桃子也没有灰心,决定相约到前面的山上去继续寻找桃子。走啊走,它们刚翻过一个山头,就远远看到前面一棵比刚才更大的桃树,那棵桃树上结满了红红的桃子,仔细一数,哇408个,你能提一个问题吗?
408÷4= 先估一估,学生试着做一做,重点引导说出竖式每一步的算理。比较两种格式,全体学生练习说一说。重点理解:十位上是0,表示0个十,0个十除以4,商是0个十,十位上商0。3.探究商末尾有0的除法。
出示840÷6= 指导学生重点理解:个位上0除以6得0,直接在个位上商0。
4,总结。
(1)仔细观察408÷4=、840÷6= 这两个个算式的商,与前几天做除法时得到的商有什么不同? 第一题商中间有0,第二题商的末尾有0。我们今天的课题有两个内容,那就是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
(2)中间和末尾这个0能不能不写呢? 根据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在哪一位头上写商,所以这一道题的0要写在十位上,这个0不能不写,他起占位的作用。三,分层练习,拓展新知
1,淘气这节课也学习了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他做了三道题,我们帮他检查一下!(说出错误的原因,帮助改正)
说说做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要注意什么?带着这些提醒完成下面三道(简要说说过程)
2.笔算:609÷3= 860÷2= 750÷5=
2.同学们今天学的太棒了,所以老师奖励你一道,动动脑,有信心做对吗? 把0,2,3,4,5分别填入适当的方格,(要求:商是整数,数字在同一题中不能重复)。
(1)使商最小()()()÷()(2)使商最大()()()÷()四,回顾本课,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说出本课内容。
第五篇:北师大 三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教案
第一单元
毛笔书法教学准备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毛笔的种类,知道怎样挑选毛笔。
2、知道用笔、用墨的方法。
3、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
4、激发学习毛笔书法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教学用具: 毛笔、墨汁。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毛笔书法的教学
1、你知道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写字的吗?(用利器刻在甲骨上,用树枝写在沙上,用毛笔写在布帛上。)
2、出示毛笔,毛笔可是中国独有的品类。毛笔的制造历史非常久远,最早的毛笔,大约产生于二千多年之前。
二、介绍毛笔的基本常识
1、毛笔的种类
(1)硬膏笔:弹性较好。
(2)软膏笔:柔软,弹性不如硬笔。(3)兼毫笔:弹性适中。
2、选毛笔的标准(1)笔锥圆;(2)笔头尖;(3)有弹性;(4)笔根牢;(5)笔杆直。
3、用笔的方法
(1)用笔前,先用温水或自来水把笔浸泡三至五分钟,让笔毛发开。(2)蘸墨时,顺着笔锋蘸墨,不要蘸到笔根。(3)写完字后,用清水把笔洗干净。
4、蘸墨的方法
(1)瓶子里的墨不能加进生水,以免发臭。(2)写字的墨不能太稠。
三、讲解基本的执笔法
1、跟老师一起握好毛笔:虚掌、实指、平腕。讲解五指执笔的方法。
2、讲解坐姿:肩平、脚平、身体直。
3、学生一起坐好,执笔。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四、总结
书法不仅可以表达思想,而且书法作品很美,是一种艺术,供人们欣赏。练习书法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静下心来,所以很多人多喜欢学习书法。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的世界,学习写毛笔字好吗? 教学反思:
第1课
横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横的形态,学会横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能力目标:比较长横和短横运笔过程的异同。
3、情感目标: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教学用具:毛笔、墨汁。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出示放大的学生书法作品一幅,提问:“看到这幅作品你有什么感想?”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横”的写法。学生踊跃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让学生在欣赏作品中,激发学生的对美的感受力和书写的愿望。
二、形象感知
认识横的形态:
1、横画在一个字中起着桥梁的作用,能不能把字写平稳,与横画有着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横的形态是怎样的呢?
2、出示长横的例字。
3、仔细观察,长横和短横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4、思考:为什么既要将横画写得平直,又要稍稍有点左低右高? 学生讨论 小组交流
教师先提出任务,让学生先自由讨论,思考横的书写特点,然后合作交流,归纳长横的书写要点,三、横的写法
长横的写法:教师示范
1、怎样才能把横画写得既平正又生动呢?我们先来学习长横的写法?(运笔七个步骤)
2、思考:写横时应该注意哪些特点?
3、指名回答,归纳特点。学生自由朗读书中注释
四、小结
横的特点:粗细均匀、左低右高、收笔略大形成点状。学生谈体会
板书:
1、横
①逆锋起笔②斜入笔 ③调整笔锋④中锋行笔 ⑤提笔⑥顿笔⑦回锋收笔
教学反思:
第2课
垂露竖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书法中的垂露竖的形态。
2、能力目标:掌握书写垂露竖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教学用具:毛笔、墨汁。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展示上节课“横”的优秀作业,鼓励学生争做书法小明星。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竖”的写法。
3、教师板书:竖的写法
学生拿出自己的作业展示。通过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授
1、出示范例垂露竖。
2、请学生说说垂露竖的形状像什么?
3、怎样才能把这个垂露竖写漂亮呢?教师示范写垂露竖,边写边讲解垂露竖的写法。
4、教师板图“垂露竖”的运笔图: ①逆锋起笔 ②斜入笔 ③调整笔锋 ④中锋行笔 ⑤提锋收笔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小组练习讲述竖的路线运笔图。加强练习,达到牢固掌握。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练习写三个垂露竖,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写完后四人小组交流,看看自己或别人写的垂露竖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3、全班交流。
四、小结
1、写完后请同学们把这三个和前面写的三个进行比较,看看自己是否有进步。
2、布置作业。
板书:
2、垂露竖
山 十
教学反思:
第3课
悬针竖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书法中悬针竖的形态。
2、能力目标:掌握书写悬针竖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这两种笔画书写起来较难掌握,有一定的难度。
2、学生实际:学生应从观察笔画的形象入手,再到深入地练习。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复习垂露竖的运笔图。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悬针竖”的写法。
3、教师板书:悬针竖
学生拿出自己的作业展示。通过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授
1、出示范例悬针竖。
2、请学生说说悬针竖的形状像什么?
3、怎样才能把这个悬针竖写漂亮呢?教师示范写悬针竖,边写边讲解悬针竖的写法。
4、教师板图“悬针竖”的运笔图:
①逆锋起笔 ②斜入笔 ③调整笔锋 ④中锋行笔
⑤向左稍驻笔后向上收笔。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小组练习讲述竖的路线运笔图。加强练习,达到牢固掌握。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练习写三个悬针竖,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写完后四人小组交流,看看自己或别人写的悬针竖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3、全班练习汉字:
千年
观察讨论后小组交流,后练习。
四、小结
请写得好的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前面展示出来。学生说说自己写得不够好的地方。
板书:
3、悬针竖 千 年
教学反思:
第4课
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对字的笔画和结构发表简单见解,初具书法作品审美能力。
2、能力目标:体验从墨画游戏到点画练习的乐趣,发现点的书写方法。
3、情感目标:领略祖国传统书法艺术之魅力,从学习书法中懂得一些道理。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点的笔画是比较难写的一种,关键是露锋斜入、回锋收笔的部分。
2、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学过程
一、欣赏引入
书画作品欣赏
①赵孟钚惺椤洞合》 ②金农《梅花图册》 ③齐白石《虾》 学生欣赏
通过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授
1.点的基本写法 点的运笔要领:(1)露锋斜入笔;(2)渐按笔;(3)回锋收笔。
2、教师示范。
3、学生练习。
4、点的意境(“永”字八法中被称作“侧法”)点画像什么。古有云:“点如高峰坠石。”
学生边看教师示范边书空。
学生通过边看教师示范边书空,从中理解点画同样要注意它的起笔、运笔、收笔等。
三、巩固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错。学生按要领书写
加强练习,以便牢固掌握。
四、小结
1、作业展示,点评。同组互评。
板书:
4、点
教学反思:
第5课
短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短撇的特点。
2、能力目标:掌握短撇的写法,初步学会短撇在汉字中的运用
3、情感目标:欣赏、体验短撇的形态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撇的笔画比较优美,注意要写出它的顺畅美。
2、学生实际:这个笔画难度不高,学生较易掌握。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书法作品;
2、今天我们学习毛笔字的基本笔画——撇。撇有很多种,我们现在先来学习短撇。
欣赏书法作品。
二、讲授新课
1、出示短撇的幻灯,观察撇画的形态特点: 短撇头方,身直斜左下,尾细尖。
2、学生观察,学生齐记撇画的特点口诀
三、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1、讲解短撇的运笔方法并示范,强调短撇的写法。撇画的运笔步骤: ①逆锋起笔; ②右下落笔; ③调整笔锋;
④笔锋离散纸时,借下行之势凌空收笔。
2、学生练习,教师巡堂辅导检查。小组合作讨论短撇的运笔特点。学生练习书写短撇和汉字。
四、作业展评并小结
1、组织学生书写三个例子,最后进行课堂“小型书法展”,评出“小小书法家”
2、巩固短撇的运笔方法。学生相互交流,并作互评。板书:
5、短撇
教学反思:
第6课
长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长撇的特点。
2、能力目标:掌握长撇的写法,初步学会长撇在汉字中的运用
3、情感目标:欣赏、体验长撇的形态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撇的笔画比较优美,注意要写出它的顺畅美。
2、学生实际:这个笔画难度不高,学生较易掌握。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短撇。
2、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撇,即长撇。欣赏书法作品。
二、讲授新课
1、出示长撇的幻灯,观察长撇的形态特点: 长撇头方,身长斜左下,尾细尖。
2、如果把短撇和长撇的幻灯片重叠,比较他们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三、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1、讲解撇画的运笔方法并示范,强调斜撇的写法。撇画的运笔步骤: ①逆锋起笔; ②右下落笔; ③调整笔锋;
④笔锋离散纸时,借下行之势凌空收笔。
2、学生练习,教师巡堂辅导检查。
长撇是我们汉字的一个基本笔画,但各种撇有各自的特色。先掌握其基本的写法,可触类旁通。
3、指导书写:
右在
四、作业展评并小结
1、组织学生书写三个例子,最后进行课堂“小型书法展”,评出“小小书法家”
2、巩固长撇的运笔方法。板书:
6、长撇
教学反思:
第7课
捺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斜捺的形态特征,并掌握其正确的书写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注重观察,善于比较、辨析的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引发学生的习字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书法艺术的热爱。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捺的笔画是比较难写的一种,关键是捺脚的部分。
2、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1、出示滑滑梯这个动画课件的演示,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斜捺。
2、板书:斜捺 学生看图回答
将笔画形态赋予生活中的滑梯,形象、生动、情趣盎然。
二、示范导学
1、学习斜捺的书写方法。
把握斜捺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学习斜捺的用笔方法: ①逆锋起笔 ②斜入笔 ③调整笔锋
④行笔是边行边按
⑤笔画渐渐加重,手笔平出,空回。
2、教师范写斜捺。
教师范写斜捺,学生随教师进行书空练习。
笔画的用笔方法,必须讲清讲透,因此在这一环节中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演示笔画的行笔方向法,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认知结构。
三、共同分析
一起来看病(出示各种病笔)。
1、“虎头蛇尾”(病因、纠正)
2、“细头垂尾”(病因、纠正)
3、“翘头轻尾”(病因、纠正)
4、“弯身翘尾”(病因、纠正)
四、小组评论,巩固认知
1、教师巡视,指导、正误。
2、指导评价。学生练写捺。小组互评。
五、小结
1、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2、布置巩固作业。板书:
第8课
反捺
【教学目的】:
1.了解捺有反捺的写法。
2.学习反捺的用笔方法,捺的写法体会不同。3.练习书写带有反捺的几个字。【教学重点】:
1.了解反捺的形态特点。
2.通过练习体会不同捺的写法。【教学准备】:
笔、墨、纸、小黑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结上节课的学习情况,复习捺的写法 2.检查学生握笔姿势及坐姿。3.板书课题:反捺。
4.学生自学,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反捺的写法。
二、了解反捺的基本形态,学写“反捺” 1.出示小黑板,看看这两种捺笔有何不同? 2.认识反捺,体会其形态特点。3.师范写“反捺” 4.生说说运笔特点
5.师领生写,边写边说要点:顺锋起笔,行笔中锋由轻到重。至捺脚处向右下,渐渐提笔回锋。
6.评议。
7.评议学生作品。(1)生练写(2)互相评议
三、毛笔字书写指导 1.带有“反捺”的字。(1)出示小黑板:公 吴
(2)观察这几个字的共同特点:都带有“反捺”(3)师范写“公”生观察师的运笔方法(4)生练写“公”(5)集体评议。
2.带有“反捺”的字。
(1)用同样的方法练写这几个字
(2)评议:运笔方法(不要写成弓形)、间架结构。
四、优秀作品展评
【板书设计】;第8课 反捺
顺锋入笔 向右下压行笔 提笔收锋
教学反思:
第9课
横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横折的写法。
2、能在运笔过程中体会折锋。
3、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1、笔、墨、纸。
2、老师做好有关大字横折的写法的ppt。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欣赏学生作业: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咱班同学的优秀书法作业,比比谁的眼力最准,能猜出都是谁的作业。
三、点拨难点、突出重点
(一)横折的特点:
1、请同学们看字,这两个基本笔画的名字是什么?(横画、竖画)它们的写法谁还记得?课件出示:横画和竖画
生和老师一起回忆:教师用毛笔在黑板上用水书写,学生跟着用手指书空,边写边说运笔过程。
2、今天我们来学习横折的写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横折有什么特点?生观察,师同时板书课题:横折的写法。
3、谁把你观察到的横折的特点说给大家听听?
(二)横折的写法
1、预设评价: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横画和竖画的写法,你们能不能根据横画和竖画的写法,试着总结归纳出横折的写法。生试总结
2、哪位同学试着总结一下横折的写法? 横折的写法:(1)先左上,再右下按。(2)转笔右行,提笔向上。(3)右下按,转锋下行,按笔回锋。
3、横折的写法是这样的,现在同学们用手指在桌上按照书写方法体会一下横折的写法。现在看看老师给大家的示范好吗,重点看横折的折角处的写法。教师示范,边写边说重点,生可书空体会横折的写法。写横到转折处,将笔锋轻轻提起,转锋向右下横斜按笔,笔毛铺开后,锋根略提,折锋沿中心线向左下运行,至末端收笔同竖画的写法。注意:若学生没看清,可再示范一个。
4、学生练习,教师提示:请同学们静下心来,用毛笔写 1 个横折。你还可以参照书中的运笔过程写字。生动笔写横折 1 个。
5、谁愿意把你的书法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
(三)横折在字中的不同
1、出示:日里师:请同学们观察横折在这两个字中书写时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生展示(横画较细,竖画较粗;横折在“日”中是横短竖长,在“里”中是横竖长短差不多)
2、横折在字中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化,就是因为“日、里”字的整体形状、结构是不一样的,结构不同决定了横折的变化。我们来看看“日”字从整体上看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课件演示两个字的书写要点。
3、请同学们用毛笔把两个字写一写,还可以打开书书法拓字,体会一下整个字的写法以及横折在字中的变化。师巡视,纠正坐姿及执笔姿势
4、展评(对书写中注意竖画向内倾斜的学生予以表扬,肯定他们是学习的有心人,只有做有心人,写字才能有长足进步。)
四、课堂小结。板书:
教学反思:
第10课 竖折
【教学目的】:
1、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竖折的书写要领;
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竖折。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
1、了解掌握竖折的书写要领;
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竖折。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教学难点】:
1、了解掌握竖折的书写要领;
2、学会书写基本笔画“竖折。【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讲解”竖折“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竖折“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详细讲解:
下笔写竖(有长、短之分),顿笔后向右写横,收笔较重。注意竖要直,横要平,一笔写成。
5、指名说一说竖折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竖折,师行间巡视辅导。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竖折的字。
1、出示范字。竖折:
2、指名认读。
3、指名说笔顺,书空。
4、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5、演示书写过程。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三、小结 【板书设计】: 第10课 竖折
转锋向右下顿笔、铺毫、力行 另起一笔向左逆锋起笔写横 向右下顿笔 向左回锋提收
教学反思:
第11课横撇
教学目标:
1、学会写笔画横撇注意写横撇的写作要领。
2、会正确书写“又、反”。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握笔姿势。教学过程:
一、我来说你来做:头正 身直 肩平臂开 足安
生做
师:做的很好,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笔画 板书 横撇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写横撇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横短撇长 生:横要顿笔 生:撇要出尖 师:很好,老师刚才是怎样写横撇的,我们一起再来写 师示范生书空
师:在写字本第一行写一排 生写
师巡视发现问题纠正 问题1 2 3 老师再示范
师:把第一行写完 生写
师:写完后请圈出你认为写得最好的笔画。生圈
二、师:看来横撇同学们掌握的不错了,我们来学习一个例字
板书“又” 师:“又”字有那几个笔画组成?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生回答
1、注意每一笔的起笔位置
2、注意横撇再夕字中的变化
3、写完后整个字取斜势
师:我们一起来写“又”示范 生书空
师:请同学们把“又”描一描,注意描的时候笔画要流畅 也就是不断笔不走样
生开始描红
师:描完的在空格里试着写一写
生试写 师巡视 发现问题纠正 问题1 2 3 让学生说出问题所在并改正 老师再示范
三、师:请同学们翻开50页描写 这次要比上一页要好 注意刚才的几个问题
放音乐,开始练习师个别指导
师:写完的同桌互相圈一圈,把你认为他写的好的字圈起来,不好的字说一说应该注意什么地方„„开始
学生活动
四、师:孩子们你们表现都不错,写字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方法,希望同学们下去以后勤加练习。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2课撇折
教学目的:
1、认识撇折的形态,掌握其正确书写方法。
2、掌握撇折与组合的规律。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撇折的正确书写方法。难点:撇和横相连处的折角。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一、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复习检查:
说一说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学习撇折的写法。A:说一说撇折怎么写? B:教师示范写法。
C:学生练习写撇折的写法。
2、学习么的写法。
A:说一说么的写法:撇略有弧度。撇折的起笔要高于撇。点的收笔要与撇折的折角取齐。
B:教师示范写法。
C:学生练习写么的写法。
3、教师边师范边讲解“玄”的写法。A、学生说一说笔顺。B、说说玄字要注意什么?
C、学生练习写“玄”字,实物投影仪显示写的好的作品。
4、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去”的写法。A、学生说一说笔顺。
B、去字跟前面有什么不一样,上面多了一个土字。
C、学生练习写“去”字,实物投影仪显示写的好的作品。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3课竖钩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竖钩的写法。
2、能在运笔过程中体会折锋、学习带有竖钩笔画的简单的字。
3、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1、学会竖钩的写法。
2、能在运笔过程中体会折锋、学习带有竖钩笔画的简单的字。【教学难点】:
1、初步学会竖钩的写法。
2、能在运笔过程中体会折锋、学习带有竖钩笔画的简单的字。【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欧体字:判、利、持、拂、可、水、求、事(幻灯片)
这八个字,大家认真观察,它的形体方方正正,笔画平直,就好像是电脑打印出来的一样,很好看。这种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的字体,就是楷体字。这八个字全部是截取自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颜真卿的楷书:具有庄严雄伟的气派,他用笔横轻竖重,笔力雄强而有厚度;在结构上方正茂密,方中呈圆。竖笔向中略呈弧度,刚中有柔,富有弹性感,兼以笔画重,力足中锋,更增加他那气势宏大、圆润浑厚的美感。
师引导:同学们再认真观察这八个字,这八个字中都有一个什么相同的笔画?(钩画)
生答:竖钩 师:竖钩是怎么写的?我们来看一位书法大师他怎么写竖钩的,请看大屏幕。书法大师他写得很娴熟,很快也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竖钩的写法。引出课题:竖钩。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示范导学
1、观察竖钩的形体
出示笔画竖钩的幻灯片(展台)。
竖钩,顾名思义就是有竖有钩,先竖后钩。它主要由两个笔画组成,一个师竖,一个是钩,要写好竖钩,先要写好竖。
竖钩的竖跟竖钩的哪种写法很相似(垂露竖)?
2、复习竖的写法:
垂露竖我们已经学过了,我们来回忆一下,垂露竖是怎么写的,谁来说说?说说它的写法要领或者步骤。
提问学生,老师总结 垂露竖的写法(幻灯片)①藏锋起笔
②折笔向右按,调转中锋向下行笔 ③至竖画末端稍驻,再向下作顿笔 ④向右上回锋收笔
3、学习竖钩的书写方法。(在大田字格中进行讲解)把握竖钩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竖钩的行笔方法。注意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落笔、钩笔位置)。(出示在田字格中的竖钩)
①藏锋起笔
②折笔转锋向右按 ③提笔转中锋向下行笔
④至钩处稍顿,回锋向左上钩出
前三个步骤基本和竖的写法相同,至要钩处稍向左,再回锋向左上钩出。重点讲解钩的写法:颜体的钩画多呈“鸟嘴状”。出钩前须先顿锋提笔,力量凝聚 在笔尖。注意钩不能过长。引笔下行到顿处,顺势向下,再将笔以原路回锋到顿处,略驻笔,完成顿的笔姿后,钩出。
4、教师范写竖钩。
①教师范写第一个竖钩:(分步写)②教师范写第二个竖钩:(一笔完成)
(讲清讲透笔画的用笔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笔画的行笔运笔,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认知结构。)
三、生练写竖钩(音乐渲染气氛)
看书法家书写竖钩视频,学生根据掌握的要领,模仿书写。
1、生练写竖钩(4个),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就地解决。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的姿势。
2、生习字展示、点评。(1)挑选好、中、差学生作品(2)学生点评
(3)教师点评:钩的病笔,病因及纠正方法(言语点评并在展台中用红笔进行勾勒)。
①过早钩不饱满。纠正:钩前笔锋应稍驻蹲,或者将笔锋转回顿、挫后钩出。②钩朝下挂无力。纠正:应向左上方或右方钩出。切忌朝下钩。
③钩出前的按得太重。纠正:除钩前顿笔轻按,控制好力度,不要做过分的提按动作。
④出钩前没有调整好笔锋。纠正:出钩调整好笔锋,完成提、按、顿、驻的动作后再行钩出。
3、生继续练写竖钩
播放书法大师写竖钩视频,供学生学习、模仿。
四、教师总结
掌握要领,多加练习。
在这节课上,同学们积极主动、刻苦练习,基本掌握了竖钩的书写要领。希望大家以后多加练习,学好一手好字,将会受益终身。
五、作业
回家继续练写竖钩。教学反思:
在探求新知这个环节我也遵循了学生的年龄和初学毛笔字的特征,在“示范导学”中引入,各环节都是起了引路的作用。重点还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竖钩的写法。因此我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练写竖钩,并且在练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然后再进行练习。作业展示这一些环节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第14课弯钩
教学目标:
1、认识弯钩的形态特点。
2、掌握弯钩的书写方法。
3、按照这两个字的笔画的书写方法,描仿课文中的例字。教学重点:
弯钩的书写方法。教学难点:
描仿好含有弯钩的三个例字。教具准备:
范字、笔画挂图、录音机。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挂图出示)竖钩、弯钩两个笔画,让学生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点,然后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1)、板书课题:弯钩(2)、组织学生观察弯钩笔画的形态特点。教师总结并板书,学生齐读笔画的形态特点。(3)、引导学生分析笔画的书写顺序。(4)、学生齐读笔画的书写方法,教师示范。(5)、组织学生练习弯钩两个笔画,老师巡视指导,最后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向学生展示,并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6)、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组合规律,让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时的运笔、行笔和收笔。
(7)、组织学生描仿课文中的例字,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小结:
1、组织学生回忆本课的重点。
2、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的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5课横钩
教学目标:
1、认识横钩、横折弯的形态特点。
2、掌握横钩、横折弯的书写方法。
3、按照这两个字的笔画的书写方法描仿课文中的例字。教学重点:
横钩的书写方法。教学难点:
描仿好带有横钩的三个例字。教具准备:
范字、笔画挂图、录音机。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放轻松音乐,稳定学生情绪。
二、引入新课:
出示课文中的范字挂图,让学生欣赏,并找出没有学过的笔画,然后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板书:横钩。
2、出示的笔画,让学生观察笔画的形态特点,师总结特点。
3、出示横钩的运笔方法挂图,引导学生分析笔画的书写顺序。
4、教师示范笔画。
5、组织学生练习横钩这个笔画,教师巡视指导。
6、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例字,引导分析它们的组合规律。
7、学生描仿写字。
四、小结:
组织学生回忆本课的重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