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实践教案(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23:16: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信息技术实践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信息技术实践教案》。

第一篇:初中信息技术实践教案

实践课一:《在word中插入图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掌握在work2003中插入图片的方法,能调整图片的位置、大小、文字环绕工具。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③、情感目标:

图片的美与文字巧妙的结合,逐步实现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美术学科的整合。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插入图片的方法、调整图片的大小、位置,会使用文字环绕工具。难点:图片环绕方式的设置。

三、教学准备: 图片若干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景激趣,引出主题

首先,展示风景图片,同学们一定会被眼前美丽的风景所打动。此时,问道:多么美丽的风景啊,同学们想不想马上就到去看看呢?你们想不想让外面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美丽的家乡,让更多的人知道呢?那么,今天我就让大家当一回设计师,用 我 们 所 学 的Word软件为家乡旅游事业设计一份宣传单,让更多的人来我们的家乡旅游、投资,带动家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好不好?同学们的激情一下了被调动起来,使新知识的学习成了学生内心的需要,从而使这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二环节: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同学们的激情被调动起来后,个个跃跃欲试,紧接着有一些同学会由喜悦转为疑惑:怎样为家系的旅游发展作宣传呢?这时,打开两个文档:看,这是老师为家乡旅游发展设计的两份宣传单,你们觉得哪种宣传效果更加形象生动,更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带图片的那份,我趁热打铁提出第一个任务。

任务一:同学们先自已动手试一试,如何Word中插入图片? 任务提出后,同学们思考讨论,然后我提示学生插入图片要使用插入菜单让学生自已动手实践,看看谁最先找到插入图片的方法,这样意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水平不一,有些同学不仅很快就找到了插入剪贴画的方法,还找到了插入其他图片的方法。但是,也有少数学生不能完全掌握,我请已学会的学生担任小老师,指导其他同学,并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为大家分别演示插入剪贴画和插入其他图片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能的机会。

然后,我利用事先做好的课件,演示操作步骤,归纳操作方法。这样做,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又强化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通过学生的演示,教师的归纳,学生们都能将图片插入到文本。紧接着我找出几份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广播软件进行展示,我首先对这些作品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请同学们议一议如何使这些作品更加完美,同学们畅所欲言,对于学生们提出的建议,我归纳成3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1:如何改变图片的大小? 问题2:如何移动图片的位置?

问题3:如何调整图片和文字之间的位置关系

这3个问题转变成为3个新的任务摆在了学生们的面前,我让学生根据自已能力的高低选择1个或多个任务进行探究,并尝试操作。这样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既让能力高的学生充分展示自已的才华,也能让能力较低的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得全体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同学们在操作前,我这样提示大家: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对于个别学生遇到的问题,可以让小组中会操作的学生传授方法,开展合作学习。对于大部分同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则进行启发引导。在我的预设中,“在‘嵌入型’的文字绕排方式下不能随意移动图片的位置”将是学生们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难题。因 此,我有 意 在 屏 幕上演 示并质 疑 :图 片 为 什 么 拖不

动?看 有 谁 能 帮 我 解决一下?这时,师生共同探究,得出正确的处 理方法。然后选几位学生将屏幕上的几幅作品进行完善,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强调。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突破了对图片进行调整编辑这个难点。在这一环节,同学们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解决了问题,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学习的兴趣在不断提高,好奇心也随之得 到 满 足。动 手 实 践 的 得 与 失,不 再是作品的好坏,而是“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

第三个环节:实践运用,提高发展 在学生掌握新知后,我设计了一个以小组为单位来为我们家乡旅游业设计一份宣传画的比赛,在制定比赛规则后,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创造,充分发挥自已的灵感和特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团结协作的力量,以比赛的方式,使学生的兴奋点再次激起高潮,不知不觉中使知识得到了巩固。

第四个环节:展示评价,归纳总结

实践课二:《在Word中制作表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⒈了解行、列、单元格的概念,⒉掌握在Word中插入表格、移动表格,改变表格大小的方法,⒊能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表格,输入内容,设置和修饰表格。过程与方法:

⒈亲身参与表格的制作过程

⒉了解与表格相关的概念及操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⒈培养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⒉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⒊增强学生的信息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⒋通过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在Word文档中制作表格的方法。【教学难点】表格的设计、调整和修饰。【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运用文本与表格两种方法展示自我介绍的内容。

师:你是通过哪种方法获得更详细清晰的信息呢?(生答)师:你觉得用表格记录有什么优点呀?

师:生活中应用到表格的地方还有很多,你能说说吗?(生答)

师:看来表格的应用还真广泛,那么我们这节课就一起学习在WORD中制作表格。

二、自学研讨,认识、制作表格

(一)认识了解表格 表格的组成:由线构成,横的是行线、竖的是列线,它们组成的小方格叫单格。横向的单元格组成了行,竖向的单元格组成了列。

师:知道了行列单元格的概念,你能快速地判断这是几行几列的表格吗?

课件出示一个简单表格,巩固行列的概念。

(二)学习制作表格

⒈学生根据学习资料——自学插入表格,思考:制作表格有哪几种方法? ⒉学习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阅读资料、自己操作,基本会制作一张表格了。谁愿意将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演示一下你的操作步骤 生:演示汇报

师:对学生操作步骤归纳细化

⒊老师解惑答疑,总结制作表格的几种方法

(三)表格的设置

1、我们可以把光标移动到行线上,看看有光标有什么变化(双向箭头)拉到光标就可以调整行的高度了,你们试一下。会调整行高,你会调整列宽吗?应该怎么做?找同学演示。调整合适然后输入表头内容。还有其他方法改变行高和列宽吗?

2、解惑答疑(讲解行列调整)

3、讲解单元格的合并与分拆

第一行应该有七个单元格,我们将前三个单元格选中,然后单击“表格”菜单,选择“合并单元格”命令,前三个单元格就被合并为一个单元格了,然后将其分拆为四个小单元格。用同样的方法“合并”及“拆分”其他的单元格。

(四)表格的美化

(1)边框的修饰(2)底纹的修饰

练一练:按要求修饰刚才设计的表格,使其更加美观

(五)补充知识

表格的选择,行列的插入、删除,特殊表头的制作、表格的对齐方式

三、自由创作,练习表格制作及美化

我们现在已经学会了表格的基本操作,在操作前一定要考虑好你的表格内容都需要设置哪些内容。(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指导)

四、展示、评价作品

⒈展示、评析作品

师:刚才老师看到了一些组的作品,发现他们做得真漂亮!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的作品吧。能说说你的制作过程吗? 生:„„ ⒉互评互改

学生交流作品,从行、列数正确、表格完全、文字大小合适、行宽、列高合适,表格整体协调等方面引导学生互评。

五、板书设计

(因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学生的操作,是在电脑上利用教学软件来完成教学活动的,所以没有板书设计。)

六、总结

通过在Word中制作表格,你觉得表格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或有什么收获。今天大家任务完成得都很出色,其实,还可以在表格中补充更多的内容,如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超链接等等,这些内容并不难,有兴趣的同学们自己尝试一下,我们也可以在课下再交流。

七、作业

课下同学们可以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制作一个课程表,下节课我们点评好的作品,请同学们用心完成。这样能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第二篇: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参考教案)第一课计算机网络及应用

【课题】第1课计算机网络及应用

【课型】新授课(本班教室)

【教学内容】

1.分析本册教材,明确学期计划及学习内容。

2.什么是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本学科的学期计划及学习内容。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4.知道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分类。

※技能目标:

1.根据学期内容,确定自己操作提高的方向。

2.根据网络概念及组成要素,知道组建网络要做哪些事。如果身边碰巧有这种需要,自己可以参与其中。

3.能恰当地将身边的一些网络进行归类。

※情感目标:

1.激发兴趣,让自己的学习能够有的放矢。

2.通过网络的功能及发展,明白分享与合作对学习工作的影响。

3.科技领先是一个国家、民族决定其国际地位的重要砝码,激励学生要有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期计划及内容介绍,让学生知道要学些什么,应该怎么来学。

2.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要素。

3.能列举出身边的网络环境并恰当归类。

【学生分析】

对“网络”这个词,更多的同学会把它的概念缩小理解为“互联网”,我们这一节课就是要让学生了解网络的概念,知道其功能和分类。相对于其它知识、技能,本课内容应该有90%以上的学生是在同一起跑线。

【教学过程】

同学们,欢度了一个祥和的春节,在春暖花开的新春季节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学期。让我们翻开这本崭新的教科书,先来了解一下,这学期,《信息技术》课会做些什么?

一、学期内容及计划

(通过引导,浏览目录,明确学习内容)

计算机是我们信息技术课上必不可少的工具,对它的使用和操作我们也相当的熟悉了。可是,在现代的信息社会,分散在各处的孤立的计算机就好像一个“光杆司令”,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我想请问一下,你们有听说过“地球村”这个名词吗?“地球村”就是比喻人和人之间、城市和城市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信息交流突破了时间、空间距离,就好像同处于一个小小的村落一样。

这是如何办到的呢?真是要感谢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日益增长的今天,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快速、经济的信息交换手段。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呢?

二、计算机网络

我们处在信息社会,信息的来源也很多,我想请同学们就自己听说的,看到的,想象的相关内容来谈一谈自己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学生畅谈时间)

(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教师补充,板书“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必备基本要素”)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分散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和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连起来,实现彼此间通信及计算机的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的共享,这样一个实现了资源共享的体系叫做计算机网络。

(指导学生在教材相应位置标记出)

2.必备的基本要素

(根据概念叙述,提取这3个基本要素)

·至少有两台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通信介质分有线、无线

·网络协议

我们一直在说计算机网络怎样让我们的信息交流方便、快速,那么,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是谁以了要把计算机和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网络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快速阅读教材P1-2页后,四人小组归纳出各阶段计算机网络的显著特点。

三、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1.第一代计算机网络(50年代――60年代)面向终端,网络结构简单,功能有限

2.第二代计算机网络(60年代末――70年代)共享系统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

3.第三代计算机网络(70年代末――80年代)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的国际标准化

4.第四代计算机网络(90年代至今)互连、高速、智能与更为广泛的应用下面呢,由老师来给大家讲一下网络的分类,就我所掌握的“信息”,有些同学可就是把“计算机网络”认为是“互联网”哟!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就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相连接,根据计算机之间的距离以及网络所覆盖的面积不同,可以将网络分为三类:

1.局域网(LAN)

局域网通常是为了一个单位、企业或一个相对独立的范围内大量存在的微机能够相互通信,共享某些外部设备(过去高容量硬盘、激光打印机、绘图机都是昂贵的设备)、共享数据信息和应用程序而建立的。

典型的局域网络由一台或多台服务器和若干个工作站组成。

比如:计算机教室,整个校园内„„都是一个局域网。

2.广域网(WAN)

广域网在地理上可以跨越很大的距离,连网的计算机之间的距离一般在几万米以上,跨省、跨国甚至跨洲。

目前,大多数局域网在应用中不是孤立的,除了与本部门的大型机系统互相通信,还可以与广域网连接,网络互连形成了更大规模的互连网。

大家通常使用的因特网(Internet)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域网。

关于因特网,想多和大家说说。80年代末期,Internet才进入我国,是由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接入。所以,最初,因特网在我国是高精尖的技术及高精尖的应用,非一般人所能用。直到1994年,邮电部建立了CHINANET网,使因特网真正面向全国大众。CHINANET网目前由中国电信负责经营管理,并且绝大数用户接入因特网都选择中国电信作为ISP(因特网服务供应商)。

虽然我们使用因特网的历史比较短暂,但我们的发展速度却是惊人的,首先是网民数,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6年1月的数据统计表明,中国目前网民数量已达1.1亿,占中国总

人口的近10%,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其次,要互联网技术领域,我们由原来的“学徒”跻身为“师傅”。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阅读材料”,抖擞抖擞精神,扬眉吐气一下!

3.城域网(MAN)

基本上是一种大型的局域网(LAN),它可以覆盖一组邻近的公司或一个城市,可以支持数据和声音,并有可能涉及到当地的有线电视网。

时下,许多城市教育部门组建了教育城域网,进行远程教学等。

好了,我们介绍了这么多关于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来归纳一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换言之就是你用网络做了些什么事或是想做什么事?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帮助,说明所事例分别体现或发挥了网络哪方面的功能)

五、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1.资源共享

2.网络通讯

3.分担负荷及协同处理

在现在的社会,我们会发现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有了网络,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加强了人与人的沟通,学会了共享,增强了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必须要提醒我们的同学们,网络是为了帮助我们,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如果有一天,网络挟持了你,让你不能正常生活,那你就应该及早就医,及时进行心理辅导与调整,斩断网瘾,重回正轨。

【课堂小结】

本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一下计算机网络,了解了其发展历史,知道了网络的功能以及分类。

【课后练习】

书上P7“探索活动”,直接填写在书上。

要求:.是自己亲历的最深切的感受,字数不一定多,但要真!

第三篇: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郑州市第三十一中学

韩晓铂

【课题】“奥运火炬传递”宣传海报制作 【课时】1课时(40分钟)【课型】上机操作课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海报的概念,掌握“文本框”及“艺术字”的应用,培养学生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海报制作任务的分解,教会学生如何制作宣传海报,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弘扬奥运精神。【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使用“文本框”、“艺术字”

难点:控制“文本框”、“艺术字” 的位置 【教法学法】

1.综合运用“情景导入、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2.通过引导、启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开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运用教具】

电脑室、极域电子教室及自制的网页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Ⅰ、(约5’)导入新课

(通过课前看到的一段奥运火炬宣传片视频)同学们知道奥运火炬现在在什么地方正在传递么?(学生回答)奥运火炬经过我们郑州么?(学生回答)奥运火炬将在7月底来到我们郑州,为了使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我们全班每个小组的同学这节课运用所学WORD知识一起来制作 “奥运火炬传递”的宣传海报,宣传奥运,迎接奥运火炬的到来。Ⅱ、(约4’)讲授分析,布置任务

为了更好的完成制作,让我们首先来了解海报的相关知识。(切换演示,介绍海报知识)我们来看一副已经制作好的宣传海报,哪位同学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看到的海报里边具有哪些元素?(引出“文本框”及“艺术字”的定义)我们本节课制作海报由三个任务组成(介绍“操作实践” 页面)。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同学,作为奖励将在“才艺展示”里给这里其添加一枚奥运徽章(展示“才艺展示”页面),下课前由得到徽章的多少来评出本节课最出色的小组和同学。Ⅲ、(约26’)分解任务、自学操作

任务

一、文本框在海报中的使用(9分钟)

同学们根据刚才对海报知识的了解,知道了海报里要有比较吸引人注意力的图片。那么请同学们按照“任务一”页面的有关操作指导,自己打开WORD设置好页面,并完成海报中插入适当的“文本框”及背景图片的操作。(教师指导)(6分钟)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任务,注意:完成的同学们将做好的文档名保存为所在机器名,先传至任务指定位置(事先做好的FTP链接)。每一小组完成同学辅导周围同学,组长起立来帮助不会上传的同学完成上传。(3分钟)时间到了,下面上传链接,停止上交。我们进行下一个任务。

任务

二、使用艺术字作为海报的标题(8分钟)

海报已经有了很不错的“样子”了,但还不完整,缺少什么?(学生回答)对了,下边给我们的海报添加主题名字。为了使海报具有醒目的标题,同学们自学“任务二”的有关操作,将海报添加“艺术字”来作为海报的标题。(教师指导,并将“才艺展示”页面进行更新)(5分钟)时间快到了,有一部分同学无法移动 “文本框”及“艺术字”的位置,请大家看演示如何解决(教师演示),同学们修改后再次将作品重新先传至指定位置(教师将FTP之前作品删除),每组组长来辅导本组完成有困难的同学。(3分钟)时间到,下面停止上交,我们打开“才艺展示”页面,看一下完成第一个任务不错的同学,(表扬完成不错的学生及小组)其他同学继续加油。

任务

三、海报版面信息的设计(9分钟)

这么多同学的海报基本上制作完成了,但别人知道属于哪位同学什么时间做的么?(学生回答)如何解决?(学生回答)下面我们来完成“任务三”给海报添加制作的相关信息。请同学们根据“任务三”页面的要求来完善自己的作品,2 前边没有完成的同学抓紧剩余的最后时间完成海报制作。(教师进行指导)(5分钟)大多数同学已经做好自己的海报了,每组组长起立指导本小组的同学上传作品,规定时间内没有上传作品的同学将不会得到奥运徽章。(3分钟)下面结束上传,停止作品的提交,同学们到“才艺展示”页面看一下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教师将“才艺展示”页面进行更新)(1分钟)Ⅳ、(约5’)作品点评与小结

我们说哪一组同学本节课做得最出色(展示“才艺展示”页面)?(学生回答)我们下面来欣赏这一组的某某同学作品(打开作品),这位同学来告诉大家你在制作这张海报时你最得意的地方吗?(学生回答)同学们来评价一下这位同学作品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学生回答)刚刚我们交流分享了几位同学的作品,大家都觉得他们制作的海报非常漂亮,我们掌声对他们表示鼓励,最后请同学们重新打开自己的作品进一步改进,完成最后的然后上传,课后每位同学写出本节课你制作海报的感受。

第四篇: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岳麓外国语实验中学

杨怿淳

课题 第一章 迈向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简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息和信息处理 第二节 信息技术简介

教学目标

(思想、知识、能力)1.正确把握信息的基本概念,了解简单的信息获取、处理、传递方法,完成“个人信息卡片”制作。

2.结合课堂教学,查阅有关资料,完成命题作文:“从烽火台到因特网”,并展开讨论。

3.会开机、关机操作

教学重、难点

信息的概念 信息技术简介

教法、学法

师:讲演辅结合 生:边学边练,自主探究

教学程序

一、复习提问

1.统计在小学学过计算机的人数? 2.怎样开机,关机你还记得吗?

练习开机操作

二、新知

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无处不在,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它,了解信息,认识信息,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1、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是需要感知的,信息的作用只有在它为人所感知,并理解的时候才能发挥出来。

信息是现实世界中可以被感官直接或间接感知的一切有意义的东西。

2、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方法

3、信息社会

4、信息技术初步

信息技术是信息的获取、理解、加工、处理、保存、传播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简介因特网、计算机辅助教学、远程教育、信息高速公路)

5、信息技术展望

练习登录入网操作

三、小结: 1.信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资源,正确认识、运用各类信息及其载体,探索广阔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自觉、高效的信息意识是我们学习信息技术的根本目的。2.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和分析。

练习关机操作

四、思考与练习:KP7、15

教学后记

对小学阶段未学习计算机操作的学生,要分层进行讲解正确的开机、关机方法。必要的资料查询、广泛的交流与讨论是学好本节内容的关键。

第五篇:初中信息技术教案(推荐32篇)

篇1: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在线制作APP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APP的制作方法。

2.通过体验离线和在线制作APP,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制作APP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是制作一个漂亮的APP,难点是APP的发布。

教学建议:

建议本课用1课时。

本课的内容是在线制作APP,要求电脑能够上网。如果电脑不能够上网,或者网速很慢,建议还是继续用上一课所用的软件离线制作APP。

在线制作APP的网站有很多,如应用公园、腾讯风铃、简网APP工场、金和IU等,建议老师上课前检查哪些APP制作网站可用,学生制作APP不一定要用教材中推荐的这些网站,老师可以推荐更好的APP制作网站。不管选用什么网站在线制作APP,教材中制作多媒体APP的项目流程都可供学生参考。

教材中制作APP的任务是《我的班级》,老师可以收集班级的活动资料(包括照片和文字资料)发给学生,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APP制作。APP的图标可以用Photoshop制作,也可以用在线图标制作网站生成图标。学生还可以在百度中搜索出更多的在线图标制作网站。如果启动页面等图片需要处理,可以使用Photoshop。学生制作完成后,自然希望看看效果,老师可以挑选一些较好的APP安装到手机上,让学生看看在手机上的运行效果。

学习目标:

1.体验APP的制作和发布过程,了解APP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2.学会制作不用编程的APP。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APP是如何制作出来的,难点是制作一个漂亮的APP。

教学建议:

建议本课用1课时。

前面几课主要是讲手机及各种应用,手机的应用离不开APP程序,因此在本单元的最后两课安排学生制作APP,让学生对智能手机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制作APP的软件有很多,本课选用的软件是appMaker,该软件是电脑版。在资源目录中有该软件的安装程序。如果老师认为有更合适的制作APP的软件,也可以选用更合适的软件来制作APP。本课可以让学生选定一个制作APP的任务,然后在电脑上自主完成。制作APP的任务可以是故事书,也可以是班级的文宣、某个报名活动的宣传等,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任务,或者由学生自己构思任务。

为了让学生体验制作APP的完整过程,在学生完成作品后,老师可以将部分制作得较好的学生作品发布到手机上,演示给学生看,并点评。本课实际上是制作一个类似演示文稿的APP,制作的过程比较简单,难就难在准备制作APP所需要的素材。老师应该针对各种任务为学生准备一些必要的图片和视频素材,以防学生找不到素材影响教学效果。至于语音素材,教材中提到了用“文字转成语音生成器”来制作语音,课堂上可以用这个软件来制作语音,该软件生成的语音是WAV格式的文件,而appMaker不支持WAV格式的声音文件,所以要用“格式工厂”转换声音文件格式。在学生完成APP制作任务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的软件,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本课需要使用的软件都放在资源目录中:

1.APP制作软件:appMaker。

2.文字生成声音:文字转成语音生成器。

神奇的二维码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二维码,认识QR码。

2.会将各种信息制作成二维码(QR码),理解自己制作的二维码是直接表达信息还是表达信息存储的网址。

3.理解扫二维码所存在的安全风险。

重点难点:

重点是制作二维码,难点是理解二维码存在的安全风险。

教学建议:

建议本课用2课时。

第一、二节用1课时,第三节用1课时。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二维码迅速火了起来。似乎一夜之间,二维码即遍布各电商平台、商场、网站、杂志、车票上,甚至电线杆上,二维码迅速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宠儿。面对这个特别的图形,学生一定充满了好奇。老师可以通过“扫一扫”来展示二维码的各种应用,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猜一猜):二维码中的黑点、白点表示什么?由此开始介绍什么是二维码。我们现在所用的二维码都是QR码,因此本课只讲QR码。

QR码的原理比较复杂,本课只简单介绍QR码的主要特点:

(1)QR码有不同的尺寸大小;

(2)QR码的结构特征;

(3)QR码的信息容量;

(4)QR码有很强的纠错功能。

制作二维码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老师应该先筛选一些好用的二维码制作网站,然后让学生在这些网站上在线制作二维码。教材中有一些二维码制作的任务,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探究学习生活中哪些事情可用二维码,并制作二维码,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构想的二维码应用,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说出来,并加以点评。

随着二维码应用的普及,借助二维码进行传播的手机病毒、恶意程序日益增加。由于从外观上并不能判断二维码的安全性,这就使得每个人都有可能扫描到不安全的二维码。用户一旦扫描了嵌入病毒链接的二维码,其个人信息、银行账号、密码等就可能完全暴露在黑客面前,酿成的后果可想而知。因此,本课应该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例如:资源目录中的视频:“1-7.2二维码病毒现身,扫码小心中招”),让学生树立起安全意识,防范二维码扫描所带来的安全风险。需要向学生强调的是:二维码本身并无毒,但是二维码所指向的网站、下载链接或下载文件可能被提前植入了木马或病毒。如果扫码进入后,遇到要我们输入个人信息或下载软件安装,这时就要特别小心,认真核对该网站是否可信。因为稍不留神个人信息就会泄漏,手机就会中毒。

那么,如何防范二维码扫描的安全风险呢?一般可以采取下面几个措施:

1.选择一款权威且具有安全检测能力的二维码扫描软件。

现在有些二维码扫描软件具有安全检查能力。例如,微信的“扫一扫”。微信基于腾讯大数据的支撑来鉴别扫描的二维码是否安全。用户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网页时,微信将判断该网站是否属于数据库白名单,如果网址在白名单上,则用户可直接访问;如不是则会被判断为非安址,用户则需通过复制操作才能继续访问。而白名单中的所有网址,均经由人工审核确认。此外,微信内不可以随意下载链接,以防止一些含有木马病毒的文件趁机自动下载到用户的手机。

2.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要轻易扫描一些不明来路的二维码。

在扫描前,要先确认二维码发布来源是否权威可信,只有正规商家提供的二维码才是安全的,不要轻易扫描一些不明来路的二维码。万一扫到可疑网站,不要立即打开,要先打开手机杀毒软件进行扫描查看是否存在木马病毒,检验无误后再打开。使用二维码在线支付时,应认真核对网站域名、认准官方渠道,如交易过程存异常应该立即停止支付。若手机和银行卡之间相互绑定,尽量不要在银行卡内存储大量资金,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3.在手机上安装能够进行病毒查杀、骚扰拦截等功能的手机软件,例如腾讯手机管家、360手机卫士等,有效地防范手机使用中的安全风险。

篇2: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课题:《计算机操作基础课 认识键盘》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是自编教材,主要讲解键盘历史渊源、四大分区以及其中基本键区的使用。是学习好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前提。

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学习的对象时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刚升入初中,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对键盘操作比较熟练,但有的太不熟悉,即使比较熟悉键盘的同学也不是那么全面了解,所以让同学们认识键盘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1、了解键盘的发展史,使学生产生兴趣;

2、了解键盘的分区,掌握主键盘区、数字键、符号键的名称和分布规律;

3、了解基本功能键的使用;

4、了解盲打等打字方法;

5、通过认识键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键盘的历史由来和认识并使用主键区

教学难点:各功能键如shift、enter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上课之前咱们先来回一下之前学的电脑的输入设备有哪些?

(鼠标、键盘、扫描仪、麦克风、摄像头、手写板、光盘磁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就关于其中一个输入设备,是哪个呢?

老师说一个谜语,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出来。

有户人家真奇怪,房子区域分四块

有的面积大,有的面积小

有的成员多,有的成员少

别看他们不起眼,少了他们真麻烦

(打一个电脑的输入设备)

对,今天咱们将要学习的就是键盘。

板书: 第七课 认识键盘

二、历史引入、激发兴趣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哪一座呢?(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

那世界上第二的山峰是哪一座呢?(昆仑山乔戈里峰)

(引入)就像大家都了解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什么时候发明的(1946)却从来很少有人去注意键盘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如果说cpu是电脑的心脏,显示器是电脑的脸,那么键盘----就是电脑的嘴。是他实现了人和电脑的顺畅沟通,就是那么重要的一个小东西,它所受到的关注却很少,常常被大家忽略。

好了言归正传。谁告诉我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1946)所以随着电脑的出现,键盘也在1946年应运而生被发明出来对不对?(错!)

板书: 1、键盘之历史 1714 1868 克里斯托夫

其实键盘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1714年,就开始相继有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发明了各种形式的打字机,最早的键盘就是那个时候用在那些技术还不成熟的打字机上的。直到1868年美国人“打字机之父” 克里斯托夫·肖尔斯 获得了打字机模型的专利并取得了经营权,这个时候便开始出现了现代键盘的实用形式和首次规范了键盘按键即“QWERTY”键盘。

三、认识四区、侧重主键

了解了键盘的历史之后,我们再来重温一下刚才的谜语:有户人家真奇怪,房子区域分四块。谜语中的房子区域分四块是哪四块呢?今天的第二个知识点:键盘的四个分区

板书:2、键盘的四个分区

这个键太小了大家看不清楚,老师大概把手中的键盘它画下来。

好,老师已经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出了四个分区。

它们分别是主键盘区,功能键区,光标控制区和小键盘区。

跟着老师重复一遍:

很好。那谁知道,在这四分区中,那个分区是我们最常用的呢?(主键盘区)

对,顾名思义的,最主要的分区就是主键盘区。

板书:3、主键盘区

#拼图#现在我们是不是拥有一块完整的主键盘了呢?#补缺键#

主键盘又叫基本键盘区,它由数字键,字母键,符号键和基本功能键组成。

这节课我们先重点来看字母键。我们从左往右来看,QWERT,细心的同学可能会问了,为什么这些字母顺序会是QWERT的排序呢?为什么不是按照字母表ABCDE的排序呢?是因为这样的排序方便我们打字对不对?(错!)

#大家大胆的猜一下嘛#

其实,和方便我们打字,提高的我们打字的速度这个说法正好相反。它是为了减慢我们的打字速度。

在19世纪70年代,由于当时的机械工艺不够完善,使得键盘的各个字键在击打之后回弹的速度很慢(动作示范),一旦打字员的打字员的打字速度太快,旧容颜易发生两个按键卡在一起的现象,必须用手工再很小心的把他们分开,严重影响了打字的速度。

为此,制造键盘的公司,也就是之前所说克里斯托夫的公司也就遭到了大量的客户投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和设计师可是伤坏了脑筋。终于他们决定,既然我技术就摆在那里无法提高,那么我就想办法来为难打字员好了,把键盘上的字母排得乱七八糟很难打字,让你们打不快。

我们看到F和J下面有两横红线,其实是两个突起的横杆。这是咱么食指的位置,下节上机课的时候老师会再跟你们强调。

他们把最常用的O、S、A安排给了最笨拙的小拇指、无名指,把使用频率较低的V、J、Y等字母却由最灵活的食指负责,于是,这种“QWERT”键盘就诞生了。

直到现在,无论如今的工艺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多么成熟的地步,后人再发明多少合理的排序方法,都无法推广沿用,可知社会的习惯势力是多么强大。

四、模拟感受、初识盲打

这样的键盘布局真的非常没有效率,有时候为了打一个单词,我们需要常常上下往复的移动我们的手指。

兵来将挡,在1888年的时候,一个叫马加林的打字员发明了“盲打”,把打字速度提高了三倍以上,后来专门发展成了盲打技术。(加加林----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人)

板书:盲打?

什么盲打呢?好,现在请大家闭上双眼,开始想象一个你最熟悉的键盘,可以是你的手机拨号键盘,可以是你家大门上密码锁的键盘,你是不是闭着眼睛也也能输入密码或拨通号码呢?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输入110。

好,大家都非常认真做的非常好。这就是盲打技术,只要记住键盘就可以。

今天的作业就是自己下去,像老师一样,把主键盘区画出来,最好把它背下来。

五、双字符键、功基本能键

我们现在来看绿色标记的数字键和符号键,他们和字母键有什么区别呢?

对,它们叫双字符键。

板书: 双字符键

我们按这个键显示出来的是什么?是数字1还是感叹号?

对,在默认的情况下,双字符键优先显示下半部分的字符。

那当我们要用到感叹号井号时是要怎么做呢?

这就要用到刚才我们XX同学补上去的shift换挡键

对,先按住shift键不放,再按需要的双字符键。

像shift这样需要按住不放需要配合别的键使用的基本功能键,还有ctrl 和alt

它们中间的开始键和电脑桌面上的“开始”是一样的功能。

长相最特别的回车enter键有两个作用,第一是确认输入的执行命令,第二是在文字处理中起换行作用。大家应该没有见过打字机,打字机有一个部件叫“字车”,每打一个单词“字车”就向前移动一截,当打满一行字符之后,打字的人就要推动字车到原来的位置。老师也只在电影里见过(动作),这个动作就叫回车,后来键盘发展出了能自动回车的键。(回车上的箭头符号)

我们的tab键和大写字母键转换键将在下节课的上机练习中和大家详述。

最后再让大家猜一个谜语,键盘里的那个键最帅呀?

下节课老师将带大家认识除了主键盘区之外的F家族功能键区和光标键区还有小键盘区。

大家别忘了画主键盘区的作业。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篇3: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学习现状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掌握在Word文档中图片、剪贴画、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的处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美化WORD文档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利用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和专业精神

培养学生的爱心,学会感恩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以上所制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图形的叠放次序及填充效果设置

三、学生分析

(一)学生情况

上课班级是一年级计算机网络专业班,该班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积极、活跃。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Windows XP系统的基本操作、网络的基本应用、Word文档的编辑与排版等基本使用。班中有将近40%的学生来自农村,另有60%的学生来自城市,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层次分差较大,个体差异明显,对学生的教授不能一概而论。

(二)学法指导

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指导他们更好地学好本单元的内容,具体采用了如下方法:

1、自主探究法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在教材中有明确的知识点及操作指导,因此我对于基本问题的处理,采用自主探究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能动性。

2、发现探索法

技工学校的学生,重要的是实践能力,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遇到问题,从而学习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3、模仿学习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小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采取模仿老师或同学的操作方法,从而达到学会新知识并学着应用的目的。

4、合作学习法

将学生进行分组协作学习,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互相帮助,采用这样的同伴间学习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弥补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有助于团结协作的专业精神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根据我对教材的研究,结合学法进行综合考虑,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一)任务驱动法

在本单元中,以完成一个总任务——贺卡制作为主线,以三个任务为过程,培养学生整合和运用知识完成“任务”及自主思考、创作的能动性。

(二)问题引导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通过学生在完成实例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让学生一起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面对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向上的良好习惯和团结协作的品质。

(三)教学资源准备

硬件准备:计算机实训教室。

软件准备:Windows操作系统、Word 20xx、演示教学软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2分钟)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对文字的修饰进行,掌握了修饰文字的基本方法,还学习了如何插入艺术字和画出自选图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来进行贺卡制作,提高我们美好WORD文档的技能。

二、新课内容

课前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五组,每个组中都包含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好上机的座位。

任务提出:

在本单元将要学习制作精美的贺卡。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的发展规律,将总任务分解为三个子任务。两个任务在课堂上完成,一个任务课后完成。

任务一:试做一张贺卡(第1课时)

任务说明:由于该部分内容比较简单,教材又有操作步骤提示,因此采用任务驱动、学生自学的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本单元基本的知识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并且逐渐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使教师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任务过程:给学生欣赏一些用Word制作的较简单的贺卡(并介绍这些贺卡包含的图片、剪贴画、艺术字和自选图形处理的基本知识点);(3分钟)

学生观察贺卡后,提出自己对贺卡中最赏识的地方,模仿贺卡自己试做一张贺卡,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课本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完成任务。老师根据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馈和回答。

学生制作贺卡。(20分钟)

插入剪贴画、艺术字的方法在上一次课已经学过,通过互相交流和向老师求助等方式可以很快插入自己想要的图形或艺术字。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下列问题:

问题1:怎样改变图片的大小?

选定图片→格式→图片,填写长宽值。②直接拖动图片边框控点改变大小

问题2:插入自选图形、艺术字、图片后是否可以改变其大小?

可以。选定—拖动对象控点改变对象大小。

问题3:可以将艺术字放于图片之上吗?

可以。设置叠放次序。

问题4:艺术字的形状可以变化吗?

可以。选定艺术字,在艺术字工具栏中选择艺术字的形状

任务完成小结:

知识点小结:(5分钟)

插入图形、剪贴画、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的方法。

点击插入位置→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在“来自文件”对话框的“查找范围”内选定图片所在的子目录,选择所需插入的图片,然后单击“插入”按钮即可。插入艺术字的方法相同。

点击插入位置,绘图工具栏中的自选图形,选中所要的图形即可插入自选图形。

设置图形、剪贴画和自选图形的格式。

①选定图片→格式→图片。②在出现的“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中,点击“位置”标签,选中“浮于文字上方”。③点击“环绕”,在其中选择环绕方式和环绕位置。④点击“确定”按钮。

3、设置艺术字的阴影效果。

作为艺术字插入,然后选中它,再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阴影按钮或三维效果按钮来选择你想要的阴影或三维效果,还可详细设置阴影或三维的位置、颜色、深度、光照方向等。

4、文本框的作用。

文本框可以让这一部分文字和整个文章独立出来,便于编辑。选中文本框后可按Ctrl+方向箭任意移动,而文字不可以.另外文本框可加边框也可不加框,一般用在图形标注上等。

课堂表现小结:(10分钟)

1、每个小组挑选一个作品展示。

2、教师给各小组展示作品评分并进行点评(布局设计、审美、选材和文字上)

任务二:制作圣诞贺卡(第2课时)

任务说明:这项任务是前一任务的递进,难度较大,老师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在完成这个任务过程中,巩固本单元的知识点,实现能力目标和贯彻德育目标。

篇4: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常见的图表类型以及各自的特点。

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图表的不同类型,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3.将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体会信息技术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的方便。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常见的图表类型及特点。

【难点】图表的合理选择。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授课之前,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不同的图表类型,比如折线图柱状图等引导学生们观察,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表类型能很容易知道数据的含义。此时我会再次的提出问题:这些图表的名称和含义都是什么?进而引出本节课内容《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

(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柱形图

教师提出问题:班主任老师想快速的在256名学生中找到分数最高的那一位同学,是否有好的办法。请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讨论2分钟。学生讨论后回答的答案多种多样,有的同学说可以一个一个比较,最终找出来,但是由于数量较多容易出错;而有的同学思维比较灵敏,说可以通过Excel中的统计图表插入柱形图,最高的那一条就是老师要找的那一位同学。教师可以点评学生都很活跃,之后进行总结补充:柱形图是一种直方图,用竖直的矩形表示数据。矩形的高度,反映的是数据的值。实际应用时,经常用不同颜色的矩形区分不同的数据项。通过柱形图,可以清晰地看到数据项之间的差异。教师展示已经制作好的某地区12年来饮食结构变化的柱形图,请学生根据刚才教师的讲解,解释该柱形图的含义。【不同颜色的矩形分别表示粮食、肉类、水果和蔬菜、牛奶等数据项,反映了四个统计中,当地居民所摄入四类食物的百分比。】

任务二:折线图

紧跟着教师又提出新的问题:想了解某些学生近6个月成绩的表现情况,应该怎么办?柱形图是否还能清晰的给出结果呢?预设学生都摇头,预习过的学生能给出可以通过折线图来观察。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然后提问折线图的意义是什么?【折线图用一些以直线相连的点表示数据,点在图表中的横向位置,对应着它所属的数据项,纵向位置对应着它的值,折线图可以较好地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之后,带领学生观看班级近6月的成绩折线图表,一起分析成绩变化的原因。

任务三:饼图

教师进行讲解,如果想查看某一个数据占总数据的的'百分比应该用饼图。然后通过展示地壳中几种元素占比的饼图为例,进行细致讲解饼图的具体含义。讲解完毕后,请学生以同桌为单位,一起总结饼状图的每个模块代表的意义。最后请学生代表回答。【饼图用一个圆表示全体数据,用圆中不同颜色的扇形表示不同的数据项。扇形的面积对应的是数据的值】教师适当补充利用饼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各数据项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巩固提高

小游戏:在多媒体上将统计图表类型和图表特点打乱,请举手最快的同学上台连线,将图表与其特点对应起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教师补充的形式进行本节课的小结。

作业:对于同一份数据分别用三种统计图表进行表示。

四、板书设计

篇5: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一、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1、 请学生讲述人体各部位的作用与功能

老师:大家都知道,计算机又称为“电脑”,这是一种比喻,就好像用电的人脑一样,是人脑的延伸和扩充。因此,要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作用,首先要了解人体各部位的功能。

老师:人体的哪一部分能够进行计算,是人脑,还是四肢或五官?

学生:是人脑;

老师:我们每个人都能记住自己的名字,人体的哪一部分能够进行记忆,是人脑,还是四肢或五官?

学生:是人脑;

老师:人脑不仅具有运算和记忆功能,还具有控制功能,它能向我们的四肢和五官发出命令,让它们协调活动,可以说一个人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人脑,它是整个人体的中心。那么一个人光有大脑行不行?

学生:不行。他无法感受外面世界的美好东西,也无法将自己知道的东西告诉别人。

老师:是啊!人脑再重要,也必须依靠四肢和五官将自己的功能发挥得尽善尽美。

2、 将计算机各部件的功能与人体各部位的作用建立形象对照。

老师:计算机也同人一样,有相当于大脑的中心部件,也有相当于四肢和五官的外围设备和辅助部件。

我们先来介绍外围设备。

老师:(指键盘)这是什么?

学生:键盘

老师:(指显示器)这是什么?

学生:显示器

老师:今天,有很多位老师来到这里和我们预备(3)班的同学们一起交流,那么,我们预备(3)班的同学应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向他们表示感谢,欢迎他们的到来

老师:好,有谁能将“欢迎老师们到来”这句话输入到计算机中,利用显示器、大屏幕表达你们的热情?

(学生上前操作)在画板中输入。

老师:我们再重新回顾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操作过程。她是通过键盘将她的想法输入到计算机中的,就像我们手一样,因此称键盘为“输入设备”,显示器将计算机中的内容传递给我们人,就像我们嘴巴一样,因此称显示器为“输出设备”。在二、三十年前,键盘是计算机的惟一输入设备,显示器是计算机的惟一输出设备,可是人类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起点上,现在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中除了键盘,还有很多更方便更好用的产品,有谁能告诉我还有哪些输入设备?

学生:……

老师:科技创新源于我们的需要!我们需要写得更快,因此有了手写板;鼠标,可以快速的选中和激活;扫描仪,将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输入到计算机中;数码相机,可以重温生活精彩的瞬间;有了这些设备,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丰富的输入设备虽然精彩,但时尚的输出设备则更令人激动人心,除了显示器,还有什么?

学生:打印机、音箱……

老师:有了彩色打印机,可以立即感受创造的快感(当场演示,将前面同学利用画板制作的作品打印出来);有了音箱,可以享受音乐的美妙(马上播放交响音乐)……(让同学们立即能亲身感受计算机硬件给我们带来的愉悦)。人类的智慧,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给我们人类带来无尽创造的空间。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虽然精彩,但它们不是计算机系统的中心,计算机的中心在主机箱里。计算机中的大脑和心脏都在这里了。这就是计算机的主机箱,计算机中最主要的部件都存放在这里。(先简单介绍,然后再请同学们看实物)

主机:CPU、内存、硬盘……

CPU:全称为“中央处理器”,我们一般听到的Pentium就是CPU。CPU是电脑世界中最大的司令官,就像是我们大脑一般,具有运算和控制功能。CPU运算速度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台电脑性能的发挥,速度决定一切。因此,CPU的发展关键就是如何使运算速度加快。从1971年11月15日问世的第一块CPU,Intel4004,它的运算速度为每秒钟可进行十万次的加减法运算,到现在的奔腾II,运算速度达每秒钟四亿次,到1999年5月17日,推出的奔腾III,运算速度达每秒钟五点六亿次。短短三十年的历史,CPU的运算速度提升几千倍,尽管如此,CPU的运算速度仍在不断地加快。

内存:如果说CPU是计算机的心脏和大脑,用于计算和控制的功能,那么计算机中用于记忆的部件就是内存储器,简称内存,即插在主板的内存插槽的内存条。CPU是运算速度越快越好,而内存则是容量越大越好。内存又叫RAM。具有易失性,当计算机突然断电后,内存内的数据全部消失。它的作用就像人的大脑具有记忆功能。

外存:为了补足内存的不足而设计,全称为外存储器。外存有硬盘、软盘、光盘、可移动大容量设备,如优盘等。

[活动]百闻不如一见,请同学们进行分组操作(八个人一组),打开机箱,观察主机箱内的部件,观察CPU的位置,内存的形状,及硬盘的形状。(注意安全,有序)

二、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工作原理

现在,我来总结一下。计算机硬件系统基本上由四大部件组成: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内存、CPU。输入设备负责接收外界信息后,输送给内存进行暂时存储和记忆,然后由内存将有关的数据传递给CPU,数据经过CPU运算处理后,再传递给内存进行暂时存储,最后由内存将数据传递给输出设备显示、打印,或者传递给外存储器,以便长期保存。

篇6: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启动flash5的方法,熟悉它的界面。

2、掌握引入一个已有动画的方法,并观看自己所引入的动画。

3、掌握保存文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flash5基本技能,启发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学会独立使用flash5软件。

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探索能力,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锻炼学生,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flash5的时间轴、舞台、绘图工具以及浮动面板的功能。

教学难点:

给图库中的对象进行分类,以入图层的命名。

教学方法:

讲解法、操作法、演示法等。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是啊,我想,每位同学都有伴随动画片一起成长的经历,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看过许多难忘的动画片,大家想知道这些精美的动画片是怎么做出来的?(生:想知道)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制作动画的软件:flash,flash5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能作动画,还能做广告宣传等,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逐渐接触到。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

首先指导学生启动flash5,让学生熟悉flash5的界面,了解时间轴的作用、舞台、绘图工具及浮动面板。

(2)合作学习

现在就让我们启动flash5动画软件吧,首先同学可以通过开始菜单来进入,和启动其它软件的方法一样,开始—程序—flash5,或者在桌面上有可直接双击进入。

师让生观察flash5界面并讲解:

1、时间轴:

它像电影的胶片,每一小格代表动画的一帧,帧里面装载着动画内容。当你对某一帧进行编辑、修改的时候,只要用鼠标点时间轴与它相对应的小格就可以进入这一帧的编辑状态。

2、舞台:

flash5编辑区有一相非常形象的名字,叫舞台。它是创建动画和动画演出的场所。这和以前学过的我们常常把编辑区看成画布和白纸的方式不同。

有了舞台就要有演员,flash5中的演员是什么呢?它们叫图形和元件(组件),图形很好理解,就是我们用绘图工具画的或“导入”的图片,元件是什么呢?它是组合在一起的图形,也可以是一个动画效果的按钮,还可以是一段动画,在flash5,中叫“影片剪辑”。

绘图工具:

和我们以前学过“画图”软件中的绘图工具差不多。

浮动面板:要制作一部动画片要有到各种各样的工具和各种各样的方法,这了进行这些设置,flash5中设计了很多浮动面板。它们分布在屏幕的右侧。这些面板可以在屏幕上随意拖动,来回切换,如果嫌碍事,还可以关闭。如果弄乱了,你可以通过窗口——面板位置——默认规划命令把它们恢复过来。

好了,我讲了半天,大家对flash5一定有所了解,一定想试试操作了吧,下面我们就来作一个最简单的动画——大海中的一个小鱼在游来游去。

(一)制作动画

1、启动flash5

2、导入图片

3、在预览窗中出现一条小鱼,单击按钮可以预览动画

4、用鼠标拖住预览窗中的鱼,将它拖入舞台,随意放在舞台底部。

(二)预览动画

可通过“控制”菜单下的“测试影片”进行测试。

(三)保存文件

和以住我们保存文件的方法一样,不再重复。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生回答)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们要多观察、多动脑、勤动手,制作出更好的作品来,好吗?

篇7: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选自_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活动七《走进可视化程序设计》VB。本节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起,与程序世界的实例作类比,让学生通过举例和上机实践,理解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可视化编程包含的许多概念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和方法的雏形,要在以后的章节中学会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编程,必须从理解和掌握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入手,而学习的方法是从VB提供的可视化编程环境和可视化编程组件开始,因为可视化编程的方法和步骤简单、易于上手。

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阅历,能够对各种生活现象加以分析和说明,已接触了许多应用软件,具备了应用软件的一些使用技能,对程序世界的很多现象也有了一定的感触。而可视化编程的方法涉及较少,所以,本节将以“VB”可视化编程基础开始学习,对一些概念将在学习过程中适时明确。

教学准备:

1、精选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任务,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布置制作“电子钟”应用程序任务。

2、硬件、软件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学习资源主要以教材为主。

3、策略准备:以VB编程的基本步骤为线索,通过对各阶段性问题的解决,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之喜悦,通过适当地为学生提供拓展性的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让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有更大空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Visual Basic开发环境的使用。

2、了解可视化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

3、了解对象、属性、事件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经历可视化编程的基本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共同探究问题,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VB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VB可视化编程的方法。

2、VB可视化编程的几个基本概念。

3、理解事件与编写的程序代码。

(二)教学难点

理解事件与编写的程序代码。

教法、学法:

(一)教法

任务驱动、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

(二)学法

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从情境导入、新课学习、拓展提高、交流评价、课堂小结作业这五个部分进行。

情境导入

我们经常见到“电子钟”程序,今天我们来学习用VB制作“电子钟”程序应用程序。

学生活动: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认真听课并思考。

设计意图: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请同学们回顾:

1、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电子钟”程序需要对什么进行判断?涉及到程序设计的哪种软件?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联结新旧知识。

新课学习

布置制作“电子钟”程序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利用VB可视化编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可自主学习,参照教材第75—84页部分完成该任务。

(1)建立工程

(2)创建图形用户界面

(3)设置对象属性

(4)编写程序

(5)调试运行程序

(6)保存和编译程序

学生活动:听课、思考,探究、合作。

设计意图: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可视化编程的过程,也为学生将来自觉利用可视化编程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做好铺垫。

拓展提高

(1)学习较吃力的学生继续完成上面基本任务,可寻求同伴指导。

(2)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针对“电子钟”程序界面进行修饰完善,自主学习,添加相应控件。鼓励这些学生指导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完成任务,达到共同进步。

(3)思考:制作真正的“电子钟”程序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

学生活动:合作、自主学习,探究、实践。

设计意图:关注全体学生、体现分层教学思想。

交流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部分作品。

学生活动:展示、表达、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激励、诊断、促进学习。

课堂小结作业

(1)涉及哪些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

(2)事件过程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3)如何设置和读取对象的属性值?如何调用对象的方法?

(4)简述VB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步骤。

学生活动:思考、回顾、回答。

设计意图:提升认识

全面阅读教材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巩固、准备。

板书设计:

走进可视化程序设计

一、认识可视化界面

VB界面、事件、对象、属性。

二、编程体验

1、数据表格化处理的一般过程:

2、表格一般由、和三部分构成。

3、表头由项目组成,每一个项目对应,用于保存的数据。在数据区域中的每一行,称为。

第二环节数据的输入与编辑

1、一个电子表格文件称为电子表格的一个,它可以存储多个。

2、是用于存储数据的基本单元。

3、第F列与第六行交叉处的单元格地址是;从A2到F10所形成的对角线的矩形区域,可用单元格地址表示为。

4、激活单元格的方法有:。

5、在单元格中输入完数据后,可按键进行确认。

第三环节利用公式计算

1、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时,公式的开头字符必须是。

2、改变工作表中的数据,由公式所得到的运算结果会不会自动发生改变?

3、探究:将公式复制到不同的单元格中时,公式中所引用的单元格地址会不会发生变化?

第四环节在公式中使用函数

1、表达式“B3+C3+D3+E3+F3”如果用函数表示,可以写成。

2、单击编辑栏前面的插入函数按键

,打开的对话框是。

3、Excel中提供了丰富的函数,这些函数的语法与功能,可在中查到。

自我反思

1、学习过程:

遇到的困难:

存在的困惑:

2、学习成果:

已弄清的(在上述问题后打“√”)

未弄清的(在上述问题后打“?”)

篇8: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分析

本课教材通过报纸、杂志上的标题醒目美观引入为日记做封面的任务,首先介绍在Word20xx中插入艺术字的方法,接着介绍了艺术字工具栏,说明利用工具按钮可使艺术字的变换形式多样,从而制作出各种漂亮的艺术字,然后小结本节所学插入艺术字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练习做一份有艺术字的小报《我的家》。

教学目标

1、学习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艺术字,明确两种不同的打开艺术字库对话框的方法。

2、应用上节所学设置艺术字的大小、位置及文字的绕排方式。

3、利用艺术字工具栏对艺术字进行填充颜色、改变形状、式样及旋转角度等更多形式的变换。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插入艺术字的步骤。

难点:艺术字的编辑和修改。

教学过程

(一)出示任务

常言道:看报看题。我们常见的报纸、杂志上的标题都很醒目、美观,课本、练习本的封面上的标题是这样,街头的广告字等更是如此。我们能不能如这节课开篇的日记中所说的那样,在Word文档中做出这样的文字效果来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的任务就是:为我们的日记设计一个的封面——在文档中插入艺术字(板书课题)。

(二)实施任务

1、引导探究:

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作品范例)这是仿照课本内容做成的艺术字效果。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制作出比这更漂亮的文字来。为了方便大家有目的地去探究操作方法,下面给大家提供几个问题,大家在操作过程中有什么新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探究问题:(出示)

(1)如何打开艺术字库对话框? 还有别的方法吗?

(2)我的word窗口中怎么没有“绘图”工具栏?如何打开它?

(3)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艺术字?

(4)怎样移动艺术字、改变它的大小、设置它的文字绕排方式?

(5)想把艺术字的文字由“日记本”改成“笔记本”怎么办?

(6)我对艺术字的式样、颜色不满意,能换换吗?怎么换?

(7)春节人们常贴倒“福”字,意喻“福倒了”。你自己能设计一个倒“福”字吗?

(出示:快行动!相信自己能行!)这几个问题,相信大家能自行解决。下面你们分头行动,边看书边操作,尽快靠自己的理解和尝试去探究方法步骤,看谁做得又好又快。

学生尝试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发现带共性的问题和应提醒学生注意的地方。

2、让有体会的学生上台演示操作,师生共同关注操作过程,并提出不同的看法。在此基础上统一认识。

3、引导小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三)升华任务

让学生以《我的家》为题,设计并制作一份有艺术字的小报。

学生各自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收集有代表性的作品。

篇9: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课题】

制作一个多媒体贺卡

【课时】

1课时

【教法】

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材分析】

本课以任务驱动的形式介绍了制作多媒体贺卡的全过程。本课综合了第3单元和第4单元的内容,将文字、声音、图片等多种媒体融合倒word2000文件中,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应用。

【教学思路】

教师向学生展示多种贺卡(实际中用纸张制作的贺卡�D�D网络中用flash制作的贺卡�D�D网络用word制作的贺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教室课前准备的“‘多媒体贺卡的制作’学习网站”,最后制作一个多媒体贺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1)、掌握如何在word2000中插入声音。

(2)、掌握艺术字的其他修改方法。

(3)、了解如何在word2000中加入页面边框。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小组协作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

(1) 通过知道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协作探究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贺卡中声音的插入,艺术字颜色形状的制作。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4分钟)

教师说:“这个周末是母亲节,同学们准备给自己的妈妈准备什么样的礼物呢?”

学生说,鲜花、书……

教师说:“鲜花,书固然好,可是为什么不利用学过的知识亲手制作一个贺卡送给自己的母亲呢?这样的礼物会更有意义。”

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用word制作的贺卡。同时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用word制作贺卡需要的知识点,老师已经列出来了,每个小组学生相应的知识点,6分钟后每组派一名代表上来解答老师的提问,其他组的同学学习其解决方法。

讲授新课:(30分钟)

1.学生打开教师课前制作的“‘多媒体贺卡的制作’学习网站”学习相应的知识点,不会的地方,组内成员可以相互讨论,并且学生可以相互操作给学生看,教师在教室里巡视,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5分钟)

附学习网站知识点:

1) 贺卡背景的制作

2) 贺卡中图形图片的个性化设置

3) 文字的动态效果

4) 贺卡中声音的加入

5) 贺卡边框的制作

6) 艺术字颜色形状等的制作

2.学生学习完后,教师向学生展示问题,每组派一名学生上来操作解答,6组完成后,一个用word制作的多媒体贺卡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即可以学到其他的知识点,又可以掌握多媒体贺卡的制作过程(5分钟)

教师说,刚才我让同学上来解答的问题过程,就是多媒体贺卡的制作过程,这个过程的顺序是可以打乱的,下面同学们就利用你们刚才学到的知识点,参照刚才制作贺卡的步骤,制作一个以母亲节为主要内容的贺卡。同学们需要的素材在teacher素材 文件夹里。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贺卡。教师在教室中巡视,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20分钟)

学生作品展示:(6分钟)

每组将自己制作的作品在教师机上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同时需要进行一定的讲解,同时如果下面同学有疑问,本组同学需进行解答。

教学评价:(3分钟)

学生分别给除本组外的其他5组打分,然后汇总,评出本节课的优胜组

教师总结:(2分钟)

通过本次多媒体贺卡的设计制作,一方面巩固掌握了word2000的知识,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同时还加强了学生的互相帮助、协作探究的团队精神。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篇10: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图文混排   教学目的:学习图像、文本框的插入以及艺术字的制作,掌握图文混排的技巧。 教学重点:图像、文本框的插入以及艺术字的制作;图文混排的技巧。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步骤 : 一、艺术字的插入   显示绘图工具栏:视图→工具栏→绘图/图片。 方法①:插入→图片→艺术字→选择艺术字样式→输入文字→选择字体→确定→调整艺术字的大小。 方法②:单击绘图工具栏按钮艺术字→选择艺术字样式→输入文字→选择字体→确定→调整艺术字的大小。 二、  文本框的插入与修饰 本框的插入方法①:插入→文本框→横(竖)排→在需要文本框的地方左键按住拉动一个框→输入文字。 方法②:单击绘图工具栏按钮 →在需要文本框的地方左键按住拉动一个框→输入文字。 文本框的`修饰:选定→格式→文本框→选择颜色和线条/选择文本框的环绕方式。 首字下沉设置:选定段落→菜单中格式→首字下沉,在对话框中选择。 三、  图片的插入与设置 图片的插入:插入→图片→剪贴画/来自文件→选择路径→选择图片 图片格式的设置:选定→格式→图片→选择环绕等(可选图片工具栏) 自选图形绘制方法:单击绘图工具栏按钮“自选图形” →选择标注等项目中的图形→在需要的地方左键按住不放拖动→调整→(也可在上面输入文字:①直接输入。②右击该图形→选择添加文字) 四、页面设置 页眉页脚的设置:视图→页眉和页脚(双击互相切换)。 页码的设置:插入→页码→选择位置和对齐方式。 页面格式设置:文件→页面设置→纸型→纸型小三角选型号 五、上机操作: ㈠、文件要求: 1、在C盘上新建一个文件夹;将该文件夹重命名为初中信息技术考试。 2、在“初中信息技术考试”文件夹中,新建word文档,文件名为“班级+学号”(例如:30112);打开该文档,输入第二题的文字(使用汉字输入法方法不限),根据第三题的文字材料,按第二题要求编辑该段文字。   该文档保存在已建立的“初中信息技术考试”文件夹中。 ㈡、设计板报: 1.主题要求:根据内容,突出环保,自己命标题。使用适当的艺术字体并居中。 2.版面要求:设置纸张大小为16K,页边距上下各2厘米,左右各为1.5厘米;并是图文并茂。 3.段落设置:把本文分为三段,将文章段落设置为四号楷体字,并进行合理的排版; 4.图片设置:Word剪贴画中找一幅合适的图片,并插入到右上角适当的位置,并将该图片设置为四周型环绕; ㈢、文字材料: 一直以来,我都坚定――我是一名环保主义者!这样的想法,很早了吧,应该是在上小学时吧!那个时候,我老在做着同一个梦,梦里总是有很多人在往家乡那条叫闽江的河里灌清水……做了那个梦,我就想我要环保,我是环保的,一直都是!福建――福州――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正如你所想,比起别的城市,这里四季如春,鲜花常开――个美丽的地方。但我也不得不承认,这座美丽的城市正慢慢失去她昔日的风采:滇池的污染问题已不再是新闻,市中心的空气也越来越污浊……目睹这些总是我让我心痛不已――我想我是该做些什么的――是时候了!

篇11: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数制的基本概念 了解二进制的基本特点与应用

认识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掌握二进制的原理

教学难点:二进制的运算和原理

教学方法: 讲解法,分组谈论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11”(或者用ppt中的幻灯片展示),要求学生回答这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回答:11或者3。

老师:同学们的答案都是正确的,事实上,学习了今天的课程,你们会发现它可能是11,可能是3,可能是17,也可能是61。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留个小疑问,我们来学习这学期的第一课:计算机与二进制。(板书:第一课 计算机与二进制)

二、新课讲解

(一)十进制与二进制

1.十进制的由来及其数制表示方法和进位方式

老师:我们先来看看一些数制。刚才同学们都说这个数字是11,这表明了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用的是十进制数。那么,有同学知道十进制的由来吗?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辅助回答。教师利用小黑板和小磁石来解释:教师讲解逢十进一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个小磁石来表示十,把小磁石放在小黑板上。并把小磁铁横排,表示十进制中不同的位。(讲解完,将其保留在小黑板上。或者,教师可以将这个设想用ppt做出来。)

… (10个1)= (代表10)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老师:十进制是由0~9这10个数构成的,最大的数字是9。大家都知道十进制的进位方式是:“逢十进一,借一当十”。

2.二进制及其运算规则

老师:其实,除了我们常用的十进制,我们还用到了其他的进位方法,像古代斤两用十六进制、现代的钟表采用六十进制,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等。那同学们知道它们的数字的表示方法和进位方式吗?

教师用ppt展示幻灯片:

十进制 ――――“逢十进一,借一当十” 最大的数字是:9

十六进制――――? 最大的数字是:?

六十进制――――? 最大的数字是:?

二进制 ――――? 最大的数字是:?

答案在学生思考回答之后分条列出。

“逢十六进一,借一当十六” 15

“逢六十进一,借一当六十” 59

“逢二进一,借一当二” 1

熟悉了二进制的数制组成和它的运算规则,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请同学们看以下的题目:

用ppt展示题目:0+0= 0+1= 1+0= 1+1= 0×0= 0×1= 1×0= 1×1=

(二)数制的表示

老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11”可以表示那么多数字了吗?对了,都是不同的数制惹的祸。该怎么解决呢?这就牵涉到我们要学习的另一个内容:数制的表示。

教师用ppt展示数制的表示方法:

一般用“( )角标”来表示不同的进制。所以,(11)2和(11)10就区别开来了。

在计算机中,一般在数字后用特定的字母来表示该数的进制。

B――二进制

D――十进制

O――八进制

H――十六进制

老师:所以(11)2也可以表示为(11)B ;而(11)10可以表示为(11)D 。

(三)计算机与二进制

教师用ppt展示莱布尼茨和冯诺依曼的图片,引出有关计算机与二进制的讲解。

老师:莱布尼茨指出中国最早使用二进制计数,“现代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最早在计算机中采用了二进制。目前计算机都采用二进制。那么,为什么计算机要使用二进制而不是我们平常最习惯使用的十进制呢?

学生分组讨论,再由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之间相互挑刺,以促进学生对知识和相关原理的理解。教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使学生获得总结性知识:

开关的“接通”与“断开” 控制 电灯的“亮”与“灭”

利用二进制的“0”和“1”状态来表示计算机中的电路的通与断,电子元件的开与关等,非常简单、稳定,而且会大大地简化计算机的结构,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课堂活动

讨论:如果计算机采用十进制,会是怎样的呢?

教学后记: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变得更加快捷,人们可以方便地获取来自全球的各种信息,也可以将信息快速地传递到世界各地。我们的处理信息的能力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学好信息学这门学科般的更加的重要

篇12: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

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产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

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

4.信息可以共享

萧伯纳名言

(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课本第5页,作完后把答案上交到教师机:网上邻居——>teacher——>所在班级文件夹。

篇13: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件夹的作用和基本概念;

2、学会建立文件夹;

3、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和重命名操作。

教学重点:

1、学会建立文件夹;

2、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和重命名操作。

教学难点: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和重命名操作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小明想要在计算机中建立起自己的文件夹,这样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

一、建立新文件夹

在C盘中创建一个新文件夹。

1、双击“我的电脑”图标,打开“我的电脑”窗口;

2、在“我的电脑”窗口双击(C:),打开“轵城二中:”窗口;

3、单击“文件”菜单,将指针指向“新建”,在出现的子菜单中单击“文件夹”命令;窗口中出现一个“新建文件夹图标”。

二、文件夹的重命名

1、选定“新建文件夹”;

2、单击“文件”菜单中的“重命名”命令;

3、在“新建文件夹”框中输入“小明文件夹”,并按回车键。

三、移动文件夹

小明想把保存在“我的文档”中的“房子”文件移动到“小明文件夹”中。

1、选定“房子”文件;

2、单击“编辑”菜单中的“剪切”命令;

3、打开“小明文件夹”窗口,单击“编辑”菜单中的“粘贴”命令;窗口中显示“房子”文件,表明文件已被移动。

四、复制文件

1、选定要复制的文件“房子”;

2、单击“编辑”菜单中的“复制”命令;

3、将软盘插入软盘驱动器,打开“我的电脑”窗口,再双击软盘驱动器;

4、单击“编辑”菜单中的“粘贴”命令,窗口中显示复制的文件。

议一议:

文件的复制和移动操作有什么区别?

练一练:

在E:盘建立一个“我的作业”文件夹,然后把C盘上的“小明文件夹”移到里面;

将保存在磁盘中的画图文件复制到“我的作业”文件夹中。

篇14: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一、学习者分析初一学生经过前三章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的基本技巧,这些知识与技能为本章Excel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很少或从未接触有关数据处理的知识,对Excel的学习是有一定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受到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抽象思维的影响,因此在Excel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二、教材内容分析

1、

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认识Excel的工作界面,及其组成;认识行、列和单元格;并能准确录入数据。让学生掌握修改数据的方法和修改工作表标签的操作。通过本节中录入数据的实例,掌握制作数据表的基本方法,为本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Excel窗口的组成,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难点: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2)学会启动和退出Excel的操作,认识Excel工作表的编辑环境;(3)理解工作表的行、列和单元格和区域的概念;(4)掌握单元格数据的录入与修改的操作;(5)学会修改工作表标签名的操作。2.过程与方法通过在Excel数据表格中录入数据,初步掌握制作数据工作表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现代信息管理意识,知道使用电子表格进行信息管理可以做到有条理,规范化和高效率,激发学习Excel知识的兴趣。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大多数软件课的教学都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方式进行,这有点乏味,但是如果放任学生完全自主学习,又会造成学生毫无目的性的状况,因此,在本节课的讲授过程中,教师以Excel软件的功能简介作为导入,先通过观看视频认识Excel窗口的组成,然后设置录入和修改数据范本的任务,通过自主学习调整列宽与行高,及对工作表的标签改名。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运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数据表范例的基本操作,增加学生对Excel软件有初步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入Excel软件的教学,让学生观察视频了解Excel软件的窗口组成,设置录入数据范表的任务让学生掌握单元格数据的录入与修改,通过设问、探究、演示、练习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Excel软件的窗口组成,掌握数据的录入与修改,列宽与行高的调整,以及数据表标签名的更改。

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教师:展示表格、数据管理、图表等Excel截图。引入:如果要制作这样的数据表可以通过学习本章节后制作出来。学生观看数据图表,了解Excel软件的基本功能。设计引入,并通过身边的例子来让学生对Excel软件的功能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启动Excel的方法提问:启动Excel软件的有哪些方法?学生上机操作实践后回答,并演示启动过程。引导学生掌握Excel软件的启动方法。认识Excel的窗口播放Excel软件窗口组成的视频给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1.Excel软件的窗口由那些部分组成?2.与以往学习过的软件不同处是,该软件多了哪些部分?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找出答案。通过视频的观看,直观地掌握Excel软件的窗口组成。提问:1.什么是行、列?2.一个工作表中最多有多少行?多少列?3.什么是单元格,活动单元格?阅读课本,找出答案。通过自主学习,理解Excel软件的行、列和单元格的概念。录入和修改工作表数据布置任务一:输入课本中的范例工作表“趣味运动会比赛名次”,教师巡视,并提出可能遇到的问题:1.单元格的数据输入出错该如何修改?2.A1单元格中的文字输入时为什么会“跑”到B1,c1单元格中去?一个单元格最多可以存放多少个字符?学生上机实践操作,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录入和修改单元格数据的方法。调整表格列宽提问:1.如果想单元格A1不“侵占”后面的单元格,那么该怎样操作呢?如果学生发现了解决的方法,请学生演示调整表格列宽的操作,否则由教师演示。2.如果要调整的是行高,该如何操作?思考、实践后找出解决的方法,并演示调整列宽与行高的操作。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调整表格列宽的操作,并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调整行高的的办法。给工作表标签改名一个Excel工作薄文件内往往包含多少个工作表?我们可以把电子表格的工作簿看作一个作业簿,簿内有多个页面,每个页面就是一个工作表。工作表默认名为Sheet1,Sheet2...为便于识别,可给工作表标签改名。布置任务二:将工作表标签“Sheet1”改名为“初一运动会”。思考:你能发现有多少种修改工作表标签名的方法?学生认真听讲,并上机操作修改工作表标签名。通过比喻,促进学生理解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关系,通过探究,发现和学会修改工作表标签。保存文件与退出Excel提问:如果文件已经录入完毕,需要退出,那么必需先做什么工作?该如何操作?思考、回答问题,并上机操作。根据以往学习的知识迁移到Excel文件的保存和退出。综合练习完成书本后面的实践1.在工作表Sheet2中输入初一计算机成绩。2.把工作表Sheet2标签分别改为“初一计算机”。3.把工作簿以文件名“计算机成绩表”存盘。上机操作。综合应用,巩固技能。3.教学评价

(一)填空题(1)Excel工作表中的一格称为__________。为了标识表中的每一格,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每格都有一个名称,如图1所示,我们将当前选中的格称为__________。(2)在Excel工作表中每一格默认的宽度是8个字符,最多可以存放到3200个字符,即每格最多可以存放_________个汉字。

(二)选择题(1)Excel是一种_____

A.系统软件

B.程序语言软件

c.应用软件

D.操作系统软件(2)以下_____不是Excel的功能?

A.制作表格

B.各种复杂运算及分析c.数据管理

D.图像处理(3)Excel的电子表格文件也称为_____

A.工作袋文件

B.工作簿文件

c.工作表文件

D.工作夹文件(4)Excel文件的默认扩展名为_____

A.ppt

B.wps

c.doc

D.xls

(三)判断题(1)第一次新建Excel电子表格文件时,标题栏内显示的缺省文件名是“sheet1”。(2)在Excel工作表中包括了许多行与列,其中列标号为

1、

2、3,行标号为A、B、c。(3)在Excel工作表中行标号为

1、

2、3,最多可以到65536行。4、教学资源:Excel第一节.ppt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作为Excel电子表格的第一节课,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Excel软件的窗口,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学习方式进行组织教学,学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总结如下:(1)课堂的引入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景。(2)教学任务明确,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操作能力。(3)本节课对基础差的学生的辅导不足,未能很好地体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如基础差的学生,对工作簿与工作表的概念的区别,工作表标签名的更改出现差错,这还有待改进。

篇15: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课题:收发电子邮件

授课人 蒋宗良

班级:初一(2)斑

教学目的:1、认识电子邮件

2、学习邮件软件outlook Express

3、掌握收发电子邮件

教学重点:制作电子邮件,收发电子邮件,附加文件的邮件。

教学难点:收件人地址,电子邮件是否发出。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课

上节课我们浏览了internet网,看到了许多好的网站和漂亮的网页,也下载了部分软件和文章。我们怎样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的同学、朋友和亲人啦?又怎样让他们得到啦?有什么办法?(打电话、写信、电报、传真、传呼等)有没有一种既有打电话的快速,又有信件的通讯方式啦?那就是电子邮件。

二、讲述新课

一)、基本知识

1、拨号上网

2、启动outlook Express

3、认识outlook Express界面

1)、文件夹窗口

2)、邮件主题列表窗口

3)、邮件预览窗口

二)、发电子邮件

1、制作电子邮件

1)、单击“新邮件”

2)、认识新邮件窗口

①收件人:

格式:用户名@邮件服务器域名

如本校:stu___@local

如国际:teacher@163.net jzl@263.net

②“抄送”和“密件抄送”亦同上述格式一样。

③“主题”可自己命名

如:信件、通知等

④“正文”书写要表达的内容

3)、附加文件

方法:插入――附件――选文件名――单击“附加”

注:可附加别的软件编的文章,图片、软件等。但收件人方必须有该软件。

4)、保存电子邮件

方法:文件――保存――草稿

5)、发邮件

①方法:单击工具栏的“发送”

②论证邮件是否发出

方法:单击outlook文件夹窗口的已发送文件夹。如已发出,则显示该信件。否则,单击发件箱,选定该邮件,单击“发送和接收”发送该邮件。

6)、实习操作

①告诉学生老师地址jzl@local

②让学生给老师发邮件一封

三)、收邮件

给学生演示收他们邮件的方法:单击outlook工具栏“发送和接收”按钮。

四)、浏览邮件

方法:①单击outlook文件夹窗口的收件箱,单击浏览的邮件,可在邮件浏览窗内浏览。

②双击邮件列表窗的电子邮件,可打开要阅读的邮件。

③双击附加文件邮件,即可打开该文件。(必须有该附加文件的软件,如文本word、解压缩软件等)

三、实习操作

任务:1、同学互相收发电子邮件。

2、老师向部分学生发电子邮件,要求回复。

3、向全班同学展示部分学生接收的邮件及附件。

课后小结:

本堂课抓住了学生想发电子邮件的这一兴奋点,不段的贯川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相发邮件,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文 章

篇16: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段落对齐方式的设置方法。

2.使学生掌握段落缩进控制的设置方法。

3.使学生掌握行间距和段间距的设置方法。

4.使学生掌握文档的分栏排版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对文档进行编辑排版的能力。

2.培养学生键盘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段落对齐方式的设置。

2.段落缩进控制的设置。

【教学难点】

1.段落缩进控制的设置。

2.分栏排版方式的设置。

【教学方法】

演示法、实践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师准备的文字素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展示样例,引入课题。

二、新课

1.对齐方式设置

教师展示样例,如图23-2所示,说明左对齐、居中对齐、右对齐、两端对齐、分散对齐等段落对齐方式,演示设置段落对齐方式的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在“病毒”文档中插入各段小标题,将标题居中对齐,并将文字修饰为隶书小二号桔黄色字。在文章的末尾,采用右对齐方式插入日期,并将文字修饰为黑体小四号蓝色字。

教师提问:试一试如果不定义字块,设置段落对齐方式对哪部分有效?如果要同时对多段文字设置对齐方式,应该怎么办?

2.缩进控制设置

教师介绍:缩进控制可以控制段落距页面左右边界的距离,还可以设置段落的首行缩进和悬挂缩进等方式。

教师演示缩进控制的设置方法后,布置任务:将“病毒”文档中各段文字设置为:左、右均缩进1厘米,并采用首行缩进两个字符的格式,

3.行间距和段间距设置

教师介绍:行间距是指每行之间的距离,段间距是段落之间的距离。由学生自学完成以下任务:将“病毒”文档的行间距、段前间距、段后间距分别设置为1.5倍、1行、1行,

教师提问:设置行间距和段间距与设置缩进控制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分栏

教师讲解并演示分栏的操作后,要求学生将“病毒”文档的前两段文字分为两栏,

三、课堂练习

完成书第115页练习1、2。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Word只对选定的部分进行分栏。

五、布置作业

按照自己喜欢的风格,对“奥运——20xx”进行段落修饰。

篇17: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一、教学内容设计背景与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采北师大版信息技术初中第二册第一单元《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第五课《生成图表》为教学依据。在本课教学中,将数学课有关知识融入到信息技术课中来,通过观察、思考、想象,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本课的教学对象初三年级学生在学习Excel图表的过程中,我发现图表可以直观地反映各数据的分布变化情况及对比关系,而学生在数学课(初二)《统计的初步认识》一章中学会如何用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的大小、百分比结构、变化趋势和规律等知识,因此,我利用Excel的创建图表功能来快速地绘制出各种类型图表,帮助学生分析处理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这样把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同时也使信息技术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结合教学统计图的知识,能学会利用Excel创建图表的方法;能掌握各种图表类型的特点。

2、技能目标: 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解决数学知识;

能选用合理的图表类型分析数据,做出合理决策。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用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图标类型

2、创建图表的源数据的选择

四、教学策略

以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为本,贯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发挥教师的引导、辅导、组织参与、评价等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解决数学知识。整个教学可按照以下模式进行: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实践反馈——教师评价分析——学生巩固、提高练习。

五、教学媒体

教师: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的配合使用

学生:计算机的配合使用

六、教学课时数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数学《统计的初步认识》一章中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根据统计的数据表,画出合适的统计图,来直观形象地反映数据,帮助我们分析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但是画统计图比较繁琐,Excel可以快速地帮我们创建图表,不信吗?那我们来试一试吧。

[分析]引发学生好奇心、探究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揭示本课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示范引导学习

利用“我的成绩表”创建图表,分析自己各科的学习状况。

1、图表向导4步骤:思考两个问题为什么要用折线图?如何选择不连续的数据区域?

2、利用图表分析数据

3、使用批注:插入——批注

[分析]教师用多媒体控制平台同步演示学生直观学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新知识进行辅导、学生在听讲过程中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实践操作做准备。

(三)学生实践操作

利用“家庭财政收支表”中的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直观地分析每个月的收支情况,并对收支情况做出你的判断(加批注)。

[分析]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任务,利用已学数学知识和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实践操作,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并在练习过程中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评价分析

请一名同学展示实践过程,教师及时点评强调重点、难点。

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图表类型

2、源数据的确定(连续或不连续的数据)

3、图表的动态性

[分析]学生现场演示,并进行点评,让全体学生共同提高

(五)巩固、提高练习

看站中的习题库。学生分组,每组各做一题,同组同学(前后左右相邻的)可以讨论,第4题为一个组的选做题,这道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度图、分析图、得出结论。

[分析]分层次练习设计。巩固练习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提高练习锻炼学生发散思维

(六)展示成果

[分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七)总结

1、各图表的作用

2、知识是融会贯通的

[分析]让学生懂得知识是融会贯通的,只是如何加以利用及发掘它的价值。

篇18: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Word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2.使学生掌握启动和退出Word的方法。

3.使学生认识Word窗口的组成。

4.使学生掌握在Word中新建文档、保存文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提高学生输入汉字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键盘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Word字处理软件的用途和功能。

2.新建文档、保存文档的方法。

【教学难点】

保存文档的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师准备好的文字素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展示用Word编辑的板报、日记、作文等样例,由此导入课题。

二、新课

1.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你认为Word有哪些功能?Word具有对文章进行编辑、修饰、排版、打印等功能。

2.启动Word

教师演示启动Word的两种方法:

(1)“开始”按钮;(2)快捷方式图标。

3.认识Word窗口

教师提出要求:自学Word窗口的组成,完成书中第95页练习1(写出Word窗口中各部分的名称)。

4.新建Word文档

自学新建文档的两种方法。自学后要求学生小结新建文档的方法。

(1)使用菜单。(2)使用工具栏按钮。

5.输入文字

一段文字输入完毕后,按一下回车键,表示一个自然段的结束。

6.保存文档

教师布置任务:以“日记”为文件名将文件保存在系统默认的文件夹“我的文档”中。

新建一个文档,重新输入一篇文章,然后仍以“日记”为文件名将文件保存在系统默认的文件夹“我的文档”中,会出现什么情况?

(3)Word文件的默认类型是什么?

7.退出Word

如果退出Word,当前编辑的文章没有保存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处理?

三、课堂练习

启动Word,要求将练习3以“笑脸病毒”为文件名保存文件。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小结,强调:①一段文字输入完毕后,按一下回车键,在该段后会产生一个回车符,表示一个自然段的结束;②Word文件的默认类型是“DOC”;③Word中所有操作,通常都可以通过菜单中的选项实现,工具按钮可简化操作。

五、布置作业

用Word写一篇日记。

篇19: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的用法。

教学重点:

的各个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的双击操作及拖动。

课前准备:计算机、网络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同学们看到过老鼠吗?那么老鼠长得是怎样的呢?

那么我们看一看电脑上的哪个东西最像老鼠?哪些地方像?

那我们知道有什么用吗?可以操作电脑,那么到底怎么用,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讲,如果认真的学的好的同学?老师还会奖励他玩一个好玩的游戏。

2、新课教学

(一)教师讲解

大家来看,上有两个长得有点像小老鼠耳朵的两个键:左边的一个我们把它叫做左键;那么右边的一个我们把它叫做的右键。能记住吗?

1、握的基本姿势

手握,不要太紧,就像把手放在自己的膝盖上一样,使的后半部分恰好在掌下,食指和中指分别轻放在左右按键上,拇指和无名指轻夹两侧。(先请一个同学试一下。再请另外一个同学也试一下)。

2、用移动光标

在桌面上移动,您会看到,显示屏上有个箭头也在移动,你把往左移动,箭头就往左移动;你把往右移动,箭头就会往右移动;你把箭头往前移动,箭头就会往上移动;你把箭头往后移动,箭头就会往下移动,那么我们是不是能够通过来控制显示屏上箭头的位置。

3、单击动作

用食指快速地按一下左键,马上松开,请注意观察,你会不会?现在请同学们试一试。

单击左键

4、双击动作

不要移动,用食指快速地按两下左键,马上松开。

双击左键

5、拖动动作先移动光标到对准对象,按下左键不要松开,通过移动将对象移到预定位置,然后松开左键,这样您可以将一个对象由一处移动到另一处。

(二)学生自由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全课总结(略)

篇20: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插入剪贴画、文本框和自选图形的方法。

2.学会运用Windows录音机给幻灯片插入声音。

教学重点

掌握插入剪贴画、文本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插入自选图形,并运用Windows录音机给幻灯片插入声音。

教学准备

计算机教室、演示用幻灯片。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入课题多媒体技术给信息技术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你知道什么是多媒体吗?

其实多媒体通常是指记录、展示、传播信息时使用的文本、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和动画等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组合。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在幻灯片中加入更多的多媒体元素。 学生自由回答。

插入剪贴画 上节课我们学习如何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假如计算机中没有存储图片,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图片的问题?

PowerPoint和Word中插入剪贴画的方法相似,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0页,仔细观察“动手做”的最终效果。运用学过的插入剪贴画的知识进行“骆驼和羊的故事”标题页的制作。

学生作业展示。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看书自学操作。

插入文本框和自选图形

1.引出文本框

这是一则关于童话故事的幻灯片,光有标题当然不行,你觉得还应该要有哪些内容?

一则好的故事幻灯片,文字和图片都是不可缺少的元素。请同学们插入一张新幻灯片2,在上面试试输入文字。

能不能像在Word中直接打字?(不能)

和周围的同学商量商量,再试一试,有什么好办法解决文字输入的问题。

2.插入文本框操作

对!就是文本框。在Word中我们学习过文本框,你还记得文本框的类型吗?(横排、竖排)

请你用插入文本框的方式再次尝试在幻灯片2中输入22页的示范文字(骆驼和羊碰到一起,一个说高好,一个说矮好,谁也不服谁),并自学课文22-23的“继续探究”将文本框进行适当的修饰。

3.引出自选图形

出示一张插入了图片的幻灯片(骆驼和羊),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小动物的语言最为合适呢?运用PowerPoint中的“自选图形”就最为合适。

4.插入自选图形操作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3页,自学“动手做”,为小动物增加表示语言的“自选图形”。 学生自由回答。

他们说的真棒!如果在幻灯片中能留下他们的配音,该多好!

你觉得PowerPoint能实现这个愿望吗?请你迅速浏览所有的菜单,找一找有没有相关的命令。

对!插入→影片和声音

2.插入声音操作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5页,自学“动手做”录制声音。

汇报:谁愿意向大家介绍自己成功的秘诀。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关键性步骤、关键性词语进行板书。)

3.巩固练习

你愿意再试一试吗?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6页,完成“练一练”。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教学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制作了一则关于“童话故事”的幻灯片,你都学会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学习体会.

篇21: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教学目的]

理解数据排序的意义,能根据问题需要设置排序的次序,排列的方向和排序的方法,完成单关键字排序和多关键字排序操作。

[教学重点]

1.对主要关键字的选择。

2.正确理解排序条件的不同选择对排序结果的影响。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连续单元格的选定。

二、新知。

1引入课题

老师这里有一张数据表,记录的是某日我国部分城市的天气情况,有城市名称,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温差等数据。你发现这些数据还没有进行。一般情况下,我们为了更好的分析数据,会按一定的规则对数据进行比较,排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数据排序”。

板书:数据排序

2排序方法

现在请同学们把表格中城市的最高气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天气日报表格在桌面,大家可以在36页做中学找到操作步骤。

请一名学生演示步骤,并说出过程。在学生说的同时板书其操作步骤:

板书:

步骤:数据à排序à设置主要关键字à升序或降序à确定

3主要关键字和次要关键字

刚才我们对城市的最高气温从高到低进行了排序,选择的主要关键字是什么?(D列的标题“最高气温”。)那么如果选择的主要关键字不同,排序的结果会有怎样的变化呢?下面请同学们分组来进行探究。我们分成三个组,请第一组选择的主要关键字用“最低气温”,第二组用“温差”,第三组用“污染指数”作为主要关键字,选择升序,请大家注意观察南宁这个城市在排序中位置的变化。

板书:

城市主要关键字所在行

最高气温第14行

最低气温第20行

南宁温差第9行

污染指数第3行

引导学生从中得出结论:选择不同的排序关键字,将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排序结果。

4主要关键字和次要关键字

回到第一次完成的最高气温从高到低排序的表格,大家还记得排序时选择的主要关键字是什么?(“最高气温”。)

不过有几个城市的最高气温是相同的,这时不但要表格中的数据要“最高气温”值按从高到低排序,而且当最高气温相同时,温差小的城市要排在前面,那么应该怎么做?请你试一试。课本37页“马上行动”也给了小提示。

请完成的同学教师机演示,大家巩固操作步骤。

5改变排序选项

之前的排序任务,我们采用的都是默认的排序选项,下面大家翻到课本39页的马上行动,学习改变排序选项的方法,有三个操作要求,请你注意观察每次操作后表格的变化。

6: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三、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不难,所以通过一张有全国部分城市天气日报信息的表格,让学生自主学习、练习完成排序操作的教学。

整节课下来,觉得应该说学生多能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

教师课堂上的语言提问较平淡,目的性不明确。课堂连接不是很好,拓展方面可以再加强,让学生明白电子表格在生活中的运用。

篇22: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定义字块、取消块定义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块移动、块复制、块删除的方法。

3.使学生掌握查找、替换文字的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编辑文档的能力。

2.培养学生键盘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

1.字块操作。

2.文字的查找和替换。

【教学难点】

字块操作。

【教学方法】

实践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由编辑文档时,有时需要对大段的文字进行移动、删除等操作,导入课题。

二、新课

1.文字的块操作

(1)定义字块:字块是文章中连续的一部分内容,它可以是一个字符或若干个字符,也可以是整篇文章。定义字块的方法:

①使用鼠标:调出“日记”文件,练习使用鼠标操作定义字块的方法。

②使用键盘:学习使用键盘定义字块的方法。

(2)取消块定义

教师要求学生自学取消块定义的方法。

(3)块移动

教师要求学生自学块移动的方法。

(4)块复制

教师要求学生自学块复制的方法。

(5)块删除

教师要求学生自学块删除的方法。

教师提问:在Word中进行文字块的移动、复制、删除等与在画图程序中进行图块的移动、复制、删除等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使用块操作的方法,输入书第104页练习2中的文字,并以“电脑”为文件名保存。

2.文字的查找与替换

(1)文字的查找

教师以在学生输入的“电脑”文件中查找“电脑”一词为例,讲解并演示查找文字的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调出“电脑”文件,练习查找文字的方法。

(2)文字的替换

教师以用“计算机”替换“电脑”文件中的“电脑”一词为例,讲解并演示替换文字的方法。

布置任务:用“计算机”替换“电脑”文件中的“电脑”一词。

三、课堂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要求将练习4以“快乐星期天病毒”为文件名保存文件。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强调:①复制、移动、删除等块操作不仅可以用于图形,还可以在文字或其他对象中应用。②使用查找与替换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查找和修改的速度而且可以减少漏改、少改等错误。

篇23: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出示“金山打字”程序,并让学生操作。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金山打字”程序中,都有生么样的事件发生,请学生阐述讨论结果。

教师做补充分析

任务一:程序运行分析

首先让学生操作完整的易语言“打字练习”程序,并分析其所发生的事件及过程,教师帮助分析讲解。

任务二:窗口界面分析

通过上面的事件和过程分析,让学生再次分析本程序的启动窗口界面中应包含哪些组件及元素,教师帮助分析讲解。

教师演示在“窗口界面中”加入本程序所需要的组件及元素。

任务三:程序数据类型及代码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对各个子程序进行分布步讲解。

1、“开始”按钮被单击子程序

通过分析代码,教师讲解逻辑变量“进入循环=真”、“按钮1.禁止=真”。

重点讲解事件“处理事件()”和“延时(100)”

2、“停止”按钮被单击子程序

通过分析代码,讲解逻辑变量“进入循环=假”、“按钮1.禁止=假”。

在这一部分,可以先让学生对照上一部分的逻辑变量进行相似性分析。

3、按键盘字母键的过程

这一部分教师应该重点讲解“按下某键”事件,和实现判断按下程序中A、B、C、D的某键。

篇24: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课选用广东省教育厅编教材《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第二章第五节用Frontpage制作通信录表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表单的功能及表单域的使用方法。

(2)掌握各种表单域属性的设置方法,灵活运用表单域设计相应的网页。

(3)了解在网页设计中,网上通信录的设计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学习途径,利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制作表单交互网页的一般流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2)让学生在学习、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同学之间的友情。

三、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Frontpage的界面已经很熟悉,学生已经了解网站设计的基本要求,已经学会建立站点,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制作普通的网页。对于表单网页,其实在初一时已经接触过,如搜索引擎百度的首页,申请电子邮箱时的申请页面、论坛等等,这些都是表单网页,那时只是利用它来为自己服务,没有注意这些网页与一般网页有哪些不同之处,因此,本课内容对他们来讲既熟悉又陌生。另外,学生在网页整体设计、布局和美观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有在打字速度和操作熟练程度上存在差距。

四、教材分析

本节是FrontPage网页制作的第五节内容。本节教材通过让学生制作一个通信录表单,要求学生掌握建立表单域及其属性设置操作,使学生对于表单的交互性有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1.表单域的正确插入;2.表单域的属性设置。

教学难点:1.表单域的属性设置;2.根据实际需要正确运用表单域。

课时要求:1课时

五、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Frontpage中制作通信录表单,通过学生在校点滴视频片断,以珍惜同学之间的友情,从而引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制作一个通信录表单。根据这个总的目标,设置了二个基本任务和一个创作任务──任务三设计通信录。三个基本任务层次分明,难度逐步提升。前两个任务是基础,后一个是前两个任务的综合运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在学习资料网页中提供制作过程的网站,学生遇到操作困难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而操作熟练的同学可以自学下一节的内容。

六、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2.任务驱动法;3.示范、归纳法;4.自主探究法。

七、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电脑室;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Frontpage、PowerPoint、IE浏览器等软件。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情

导入

3分

让学生观看“八年级学生在校点滴”视频。

并思考同学们明年就毕业了,毕业后,如何跟同学之间保持联系?

观看视频,感受同学之间的友情。

回答问题。

让学生感受同学友情,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

表单

网页

2分

介绍表单网页的特点

能够收集用户的信息和反馈意见

再现百度、购物、申请电子邮箱等表单网页。

让学生回忆旧知,了解表单网页的功能。

任务

6分

布置任务一:插入表单、表格及各项目。

介绍学习资源网站,在大屏幕上投影操作方法。

根据操作提示轻松完成任务一。

让学生掌握表单、表格及各项目插入方法,任务简单,学生容易完成。

任务

12分

1.学习认识表单域、插入表单域、设置表单域属性。

2.布置任务二:在对应的栏目里插入相应的表单域,并修改表单域的属性

巡视并及时指出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根据老师的讲解,使用正确的表单域,设置好表单域属性,完成整个表单网页的制作。

让学生灵活运用各种表单域

让学生掌握表单域的属性设置。

创作

任务

15分

布置创作任务:通讯录

完成创作任务。

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展示

评价

1分

展示评价学生作品,分析学生所运用的表单域

欣赏同学作品并进行一些评价,积极回答问题。

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形成自己的评价能力。

小结

1分

总结本课知识,设下疑问:

1.有一些表单域在这节课里没有使用,它们具有什么用途?

2.表单的信息怎样才能收集起来呢?

回顾本课所学知识,积极思考。

梳理所学知识,设下疑问,激发学生兴趣,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篇25: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掌握知识窗中输入数值型数据的规律;

(2)巩固数据录入方法。

2.技能目标:

通过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掌握excel窗口中数值录入的规律的基本操作。

3.情感目标:

(1)通过阅读书本习惯的培养,逐步增强学生利用书本获取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对比、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3)利用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数值型数据的规律

【教学方法】

对比法、任务驱动法

【课前准备】

软件excel

【教学设计】

(广播):打开上节课输入的“初一(5)班学生信息表”点评自主学习过程中,对于书本中的知识理解和不看课本现象:

p20小博士:光标键、回车键、tab键、esc键的功能与作用;可以减少你既抓鼠标又敲键盘的忙乱,那么使用键盘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加快输入。

p20金钥匙:它会告诉你“为什么要按列输入?”的原因,减少你频繁切换输入法,也是加快录入速度的一种办法。

p21小博士:讲到了使用“填充柄”填充的方法,快速录入的又一方法。

p23小博士:它告诉你“输入的内容较长时怎么办”困惑?

还有大家细心度不够,当你的工作表比较多时,可以通过工作表名了解表中的内容,大家没有更名。

因此大家在今后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依据课本的知识一定要认真看书,搞明白后,观察好后再动手,不要埋头苦干、蛮干,要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在文本型输入时,“出生日期”列上出“######”现象,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不停改,还是原样。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数值型数据的输入。

任务一:大家打开课本p26的“知识窗”了解原因,并验证知识窗内的规律。

学生动手实践……

练习一:完成下列数据的录入

+12364 -235 12345678000 0.023% 1/8 $34000 ¥1234560000

点评练习:

1.深入体会文本型与数值型的数据的区别:

数值型:12364 -64 完成计算结果:12300

文本型:+12364 -64 不能进行计算

2.明白生活中财会数据的分隔:12345678000 应12,345,678,000

3.理解计算机语言的表达形式:

输入:1/8 结果是1月8日

课本中表达“0 1/8”:0后应是空格 输入后才为1/8

4.录入时键盘技巧:¥ $这两个符号用插入特殊符号可解决,键盘更快些。

在中文输入法中 中文标点符号状态下(shift+4键)结果是¥

英文标点符号状态下(shift+4键)结果是 $

5.科学计数法在数学领域与计算机领域中的不同表达方式:

1×104 1e+4

1×10-4 1e-4

6.出现“####”是列宽不够,可以改变列宽。

任务二:结合课本p25方法完成p24的成绩表,注意录入的技巧。

学生实践……教师辅导……

出现问题:“数学”这一列输入后是日期型,可告诉学生原因以及方法。

学生小结本节课中的小知识点……

教后记:

当我发现上节学生为了“#####”现象频繁地更改单元格内的数据时,学生的心理上感到困惑比较大。

这节课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出来,我上本节课成功之处:

1.以练习促学:布置练习完成单元格及工作表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在积极看书或互相交流,没有看到学生“等着吃”的现象,这种积极的心态也感染了我,同时在处理练习时学生有自己的表现方式,如练习4中的地址,他地址输入到相应的单元格中,既直观又好理解;在练习7中的操作使用多种不同方法是我没有料想到的。这是我尝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的一种,我认为比较成功,今后也可以推广的方法。

2.设置问题障碍:使学生积极主动解决问题,情趣高、效果比较好,知识牵移比较巧妙。

3.区别与拓展:对“信息”与“数据”知识的拓展比较满意,扩大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4.通过找不同学习excel窗口时,随机说了几道题如234+548=256*652=的计算题让学生找不同并用它解决这个计算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发现很容易记住“编辑公式=”的用法,这对今后数据处理有很大的用处。

5.内容衔接比较紧凑。

不足之处:

1.“信息与数据”知识的拓展时间掌握不好会影响下面知识的进展速度。

2.“了解excel窗口,并区别与word窗口不同处”学生实践区别完成后,学生讲解与展示时间太长也影响进度,在另一个班我进行对比区别,让学生和我的进行比较,注意自己没有发现的,这样效果比较好。

篇26: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出现更多的计算机病毒,这些病毒将会以更巧妙更隐蔽的手段来破坏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因此每个人必须认识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增强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意识,掌握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操作技能,在操作计算机过程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教材分析】

本节是义务教育信息技术(上册)第二章《管理计算机》第3节《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以理论为主,全面介绍了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知识,以及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特征和传播途径,掌握预防和查杀病毒的方法,使学生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能学以致用,加强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措施。本节内容以理论知识形式呈现,缺乏实践和操作,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但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较大,不容忽视。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程面向的教学对象是农村初一的学生,学生们对计算机病毒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家里有电脑能上网,可能遇到过计算机病毒,也略知一二,很多学生不知道计算机病毒,有些甚至以为计算机病毒会传染给使用者。所以要具体的、形象的来解释这个定义来加深印象。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在锻炼着提高着,但是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却流于形式。加强学生的防病毒的意识,同时自觉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同时杜绝学生制作病毒与复制病毒的传播,保证网络的正常,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

(1)初步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含义。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3)学会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常用措施。

2、操作领域

1.通过学习活动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其危害。

2.掌握计算机病毒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

3、情感领域

1、负责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计算机,促进学生信息文化、道德修养与健康人格的养成。

2、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计算机安全与杀毒软件的使用

【教学难点】计算机安全的防范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到现在的五十三年的时间里,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计算机开始逐步走进家庭,但是,同学们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尤其是上网以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今天这节课,我就给大家介绍保障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意义与措施。

二、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计算机安全包括哪两个方面?

(计算机系统安全和信息内容安全)

2、提出问题:我们怎样在信息交流过程中保障信息安全?

(1)加强安全意识:树立信息安全意识,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不做有损信息安全的事。

(2)采取防范措施:掌握一些保障信息安全、防范各种事故的必要措施和有效方法:

如:硬件系统的安全;软件系统的安全;用户数据的安全;病毒、黑客的防范等。

讲到“病毒、黑客”四个字时,语气要强烈一些。然后立刻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黑客”和“计算机病毒”?

“黑客”往往是指那些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技术、通过未经授权非法入侵别人的计算机系统而达到自己的个人目的的人。

“计算机病毒”是隐藏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程序,它通过自我复制或者修改其他程序扰乱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甚至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破坏。计算机病毒是一个小程序,能够自身复制自身,会将自己的病毒码依附在别的程序上,通过宿主程序的执行,伺机传播病毒程序,有一定潜伏期,一旦条件成熟,进行各种破坏活动,影响计算机使用。

注:提问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启发学生:

(1)“计算机病毒”首先是某些人编写的一种计算机程序;

(2)为了掩人耳目,病毒程序在计算机内怎么藏身?

(3)既然病毒不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它怎么被执行?

(4)计算机染了病毒之后,是立即发作吗?

(5)为什么把这种程序称作“病毒”?像生物病毒一样有复制能力。

(6)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有什么影响?毁坏数据,影响使用;

3、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的影响:

(1)降低系统执行效率;

(2)在屏幕上显示各种信息;

(3)造成死机;

(4)部分文件被删除;

(5)改变存储在硬件上的程序;

(6)破坏整个硬盘或软盘内资料。

4、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计算机的病毒多种多样,表现出的症状也各不相同。但无论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它们都有如下共同特点:

(1)具有破坏性。病毒不但能影响屏幕的正常显示,减漫运行速度,占用磁盘存储空间,它还能破坏磁盘中的数据和程序,甚至能破坏计算机的硬件。如CIH病毒能破坏计算机的主板。

(2)具有隐蔽性。病毒大多隐藏在正常程序中,很难发现。

(3)具有潜伏性。病毒侵入计算机后,它能长期潜伏,待一定的条件满足后才起作用。例如:黑色星期五病毒,它发作的条件是:每月的13号且这一天正好是星期五。

篇27: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插入剪贴画的操作方法。

2.使学生掌握插入图片文件的方法。

3.使学生掌握设置图片格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处理图片的能力。

2.培养学生编辑文档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插入剪贴画。

2.插入图片文件。

3.设置图片格式。

【教学难点】

设置图片格式。

【教学方法】

自学法、实践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师准备的图片素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展示一些图文混排的样例,由此引出课题。

二、新课

1.插入剪贴画

(1)插入剪贴画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插入图片的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在“病毒”文件中插入名为“计算机”的剪贴画。

针对将插入的剪贴画调整到合适的位置,教师提出设置图片格式问题。

(2)设置图片格式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设置图片格式(图片与文字环绕方式)的操作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①按照所示的样式设置“计算机”图片的格式;②试一试,选择其他格式会产生什么效果。

2.插入图片文件

(1)插入图片文件

教师布置任务:自学插入图片文件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文件,插入到“病毒”文档中。

教师要求学生小结插入图片文件的方法。

(2)设置图片格式

教师提问:利用插入图片文件的方法插入图片后,设置图片格式的方法与设置剪贴画格式的方法是否相同?

三、课棠练习

1.完成书第119页练习1。

2.在“奥运——20xx”板报中插入剪贴画和自己绘制的图片。

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评价学生的作品。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小结,强调:插入剪贴画和图片文件的方法基本相同,设置图片格式的方法也相同。

五、布置作业

输入一篇文章,按照自己喜欢的风格进行修饰并插入图片。

篇28: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以动手操作为主,教材用任务驱动方式完成整个网页的设计,通过网页设计中图像、文字、动画、声音等多媒体技术的处理,向学生介绍网页制作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本节主要完成以下任务:启动frontpage并建立网站、应用表格结构设计网页、应用框架结构设计网页,最后完成网页间的超级链接。

教学重点:应用两种方法设计网页以及网页间的超级链接。

教学难点:表单设计,表单中有“单行文本框”、“滚动文本框”、“复选框”、“单选按钮”等,教师在讲解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酌情处理,可以适当减少“意见反馈表单”的内容。

在进行本节教学时可以与已学过的word结合起来,开拓学生思路多渠道寻找解决问题途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把创新理念融入到教学之中。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网页制作的过程,熟悉网页的各种元素;

2.掌握网页制作的一些技术和方法,能制作一个简单的网页。

能力目标:

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动手操作能力;

2.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与严谨的治学态度。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的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首先通过学生自身或现实中感知的、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在学生所学过的网络知识的基础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在教学环节中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多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动手实践操作、与同学间相互交流探讨来获得,让学生自始自终采用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手段。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暴露思维矛盾,展示学习的进程,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进度。

在教学重点(网页制作的技术)、难点(网页制作中文字的编辑,图片、动画的插入)的突破上,应精心设计相关的思考题,通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操作演示等方法来解决。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富有个性的个人网站来展示给学生看。首先请学生看一个个人的网站http://zidingxiang.512j.com/,然后请学生看一个初一年级学生使用frontpage制作的网站http://www.nbxiaoshi.net/xsgrzy/,最后请学生观看老师做的网站http://dhzx.lyge.cn。

通过以上几个网站的介绍,每个学生都已跃跃欲试了。此时教师做一个过渡:“刚才在浏览器中所看到的每一幅画面都是一个网页,这些网页有的美观大方,有的丰富多彩,有的个性鲜明,那么我们自己能不能制作出具有自己风格的网页,并在网上发布,以便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呢?”学生一定会说“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网页制作》。教师导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研究问题建构新知

1.设疑、导入知识点一:网站的建立

问题1:在e盘根目录下建立一个名为“wweb”的网站。

组织教学:(1)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本p.135-136的内容

思考:

①新建“站点”与新建“网页”有何不同?

②使用新建“站点”有何优点?

(2)学生演示操作

(3)学生回答思考题

(4)学生反馈练习(在d:建立“网站web”的网站)

篇29: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活动说明

动画作品中融入了故事情节,会让人对作品更感兴趣。本活动设计的同样也是宠物狗生活中的一个故事情节:周末,“我”和宠物狗去野外郊游,一只蝴蝶飞过来,不时地在低空飞舞,又不时地飞向远方。宠物狗非常兴奋,在草地上来回追逐,想要捉住蝴蝶,真是顽皮极了。整个活动分2个阶段来完成:

1、制作蝴蝶飞舞动画

添加蝴蝶飞舞的动画背景,制作路径动画,让蝴蝶沿绘制的路径飞舞。

2、制作宠物狗追逐动画

结合蝴蝶的飞舞动画,分别制作出宠物狗向左和向右奔跑动画,来实现宠物狗追逐蝴蝶的情景。

课前准备

1、教学环境

硬件环境:局域网环境的网络机房

软件环境:具备电子教室演示环境,学生机WindowsXP环境,安装有Flash软件。

2、学情分析

学生有着浓厚的创作兴趣,想表达出故事情节。通过讲解,学生理解采用路径动画能很好地实现蝴蝶飞舞的动作状态,但制作上实现路径动画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路径动画,熟悉“库”面板的有关操作。

(2)掌握路径动画的制作方法,能够熟练制作路径动画。

2、过程和方法

领会元件的作用,体验路径动画制作的过程。

会根据情节需要,合理设计、采用动画形式,表达情节。

3、感情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欣赏动画作品能力。

(2)通过制作动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成就感。

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制作蝴蝶飞舞动画

(2)宠物狗追逐蝴蝶动画

2、教学难点

(1)制作蝴蝶飞舞的路径动画。

(2)宠物狗的两个动画组合。

篇30: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对简单的任务进行分析和画流程图,掌握“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的功能;

学会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启动电机”模块编写程序,驱动左右电机,并掌握模块参数的设置方法以及左右电机的驱动方法;

尝试机器人的搭建及程序设计。

2.过程与方法

学会使用“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来使机器人前进、后退和转向;

理解机器人行走的方向、左右电机转速差异与机器人转弯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机器人知识的思维模式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编写程序的兴趣;

在调试过程中培养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精神。

【教法选择】

以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1.“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的使用;

2.机器人编程软件中的顺序程序结构;

3.机器人的搭建及左右电机的设置。

【教学难点】

1.“移动”模块的使用,在设置不同参数时,可表现为“前进…后退”“向左转”“向右转”“延时”模块的作用;

2.左右电机的设置与机器人转向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设置情景、引入课题:展示A城与B城的位置图片。假设小明同学住在A城,小华同学住在B城,A城和B城之间有一条笔直的马路。现设计一个机器人邮递员要从A城出发,直线前进,准确到达目的地B城,完成送信任务。你该怎么设计这个机器人呢?

学生活动

欣赏图片,思考问题,制定学习目标。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教师活动

1.通过生活中邮递员在城市间的行走作为导人,轻松自然地引人了学习目标,给学生提出问题,布置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2.最基本的机器人的搭建,为学生展示搭建好的机器人,演示一个发电机及轮胎的安装,给学生布置任务,完成其他发电机的安装。

学生活动

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以及搭建好的机器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安装发电机的任务。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1.机器人行走软件部分——程序的设计,此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从基本的打开软件运行平台到简单流程图的组成,教师要一步步详细演示讲解;

2.布置任务一(完成机器人走直线)。

学生活动

基本机器人知识的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机器人走直线的任务。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思考机器人转弯行走的可能性及可操作性,重点讲解左、右发电机的设置以及“移动”“延时”等模块的参数更改;

2.演示下载程序到机器人中的步骤。

学生活动

机器人转弯的工作原理及程序下载的方法,分析机器人行走的程序设计。动手实践,遇到问题,小组内解决;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利用教学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

2.完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教学反思】

篇31: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安徽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科书(非零起点)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四单元欢乐家庭总动员”的“活动3精彩文稿动起来”。

本活动是在上次活动的基础上,为多媒体作品设置超链接和添加动画效果。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以下2个阶段:1)设置超链接;2)添加动画效果。

学情分析

设置超链接和添加动画效果在七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过,所以操作起来比较容易,此节课添加了一个“动作路径”动画效果的设置,操作起来也不难,教师只有稍加引导即可,对于本节课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发挥学生的操作积极性,最后不能忘记培养学生正确合理评价多媒体作品的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添加超链接的方法。

2、掌握自定义动画及幻灯片的切换效果的设置。

3、了解评价多媒体作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置超链接、自定义动画及幻灯片的切换效果,掌握增强幻灯片条理性、灵活性和观赏性的方法。

2、通过对多媒体作品的评价,了解多媒体作品的评价过程及方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作品制作,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审美能力,培养自我评价意识。

2、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创作激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设置母版上按钮的超链接

2、添加自定义动画效果和幻灯片的切换效果。

3、培养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的意识。

难点:对超链接的理解和制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屏幕展示:展示方轻舟同学的作品“欢乐家庭总动员、ppt”,让学生比较此作品与同学上节课完成的作品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作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按钮上添加了超级链接、设置了自定义动画及幻灯片的切换效果。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完成上述设置,并对最终作品进行评价。(结合课本P129“剖析室”)

二、任务驱动、展开活动

说明:为了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此节任务,把教师课前准备的“欢乐家庭总动员、ppt”文件通过电子教室软件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完成今天的操作。不要让学生在自己上节课编辑的文件基础上来完成本节任务。考虑到有些学生上节课的任务可能没有完成,所以导致没有办法完成今天任务。

1、设置超链接

任务驱动:参考课本P130图4、3、1完成母版上按钮超链接的设置。此时教师巡视指导。完成上述任务的同学,完成课本P130“创新园”部分的操作。(此时教师巡视指导,并不断提示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师评价、总结:教师总体评价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并简单演示操作步骤(多种方法设置超链接,强调让学生至少掌握一种)。结合课本P130“知识库”,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超链接的设置方法及作用。

2、添加动画效果

(1)添加自定义动画

任务驱动:参考课本P131步骤,完成图4、3、2中椭圆的自定义动画的设置。

教师评价、总结:教师总体评价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并简单演示操作步骤,结合课本P132上方小蚂蚁部分提示介绍设置动画时的注意事项,然后演示路径动画的操作步骤。

任务驱动:参考教师操作方法及课本步骤完成课本P132图4、3、4中对象的自定义动画设置。教师评价、总结:教师简单演示操作方法,结合课本P133上方小蚂蚁部分提示及课本P134“知识库”第1点,介绍自定义动画的设置、修改及删除的方法。

(2)设置切换效果

任务驱动:参考课本P133步骤,为第1、2张幻灯片设置切换效果。完成上述任务的同学,完成课本P133“创新园”第1题。

课堂小结

教师总体评价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并简单演示操作方法,结合课本P134“知识库”第2点,让学生理解幻灯片切换效果的设置及作用,另外区分“自定义动画”与“幻灯片的切换效果”。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难点是对超链接的理解和制作。同学们通过超链接的制作对幻灯有了更强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篇32: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教学内容:

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的文化

教学目的:

了解计算机的分类,了解计算机文化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及板书:

1、计算机的分类:

按工作用途可以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工作原理可以分为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

2、计算机文化

所谓计算机文化就是因为计算机的产生与使用使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三、小结:

计算机分类和计算机文化

四、练习:

1、计算机是怎样分类的?

2、什么是计算机文化?

下载初中信息技术实践教案(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信息技术实践教案(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信息技术2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一教学设计 高林村中学张恒 授课时间: 2018-4-15 课题 修饰Word文档课时 1 课型 新授教学目标 : 1、学习的办法是相通的,扎实、细心、有责任感非常必要,遵守课堂的......

    初中信息技术Powerpoint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Powerpoint教案 认识PowerPoint 执行时间:2012年____月____日星期___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PowerPoint的启动与退出。 2.使学生掌握利用内容......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学习体会 ——纪圣岭 2016年10月27日,我在聊城二中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学习活动,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更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

    初中信息技术flash教案(定稿)

    1.认识FLASH动画 学习目标:1、学会启动FLASH的方法2、认识FLASH工作界面3、动画制作的基本概念4、学习制作简单的动画 重、难点:认识FLASH的工作界面、学习制作简单的动画。......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 题]: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什么是信息。 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

    初中信息技术第一课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课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标: 摆正对课程的认识 能够举例说明信息的概念,认识信息本质 能够说明信息的特征,列举信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生产等方面......

    初中第一册《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第一册《信息技术》教案本册安排了信息与信息技术、多媒体世界、电子表格、图像处理四个单元的内容。第一单元(1—5课)信息与信息技术序号 标题 内容1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

    初中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2009——2010学年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学科: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