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多媒体》教学设计
《认识多媒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闽教版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课,其内容主要是介绍多媒体。多媒体技术作为当今信息技术领域最活跃的技术之一,是学生必须了解关注的。教材以媒体的定义为基础,介绍了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入门知识,概括性较强,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的环节不多,但教学意义却十分重要,在渗透德育工作以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情分析:
1、六年级的学生对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已经非常熟悉,但是他们并不明白这些就是媒体,对媒体与多媒体的意义了解并不透彻。
2、大多数学生进入计算机教室就喜欢动手操作,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时常感觉很枯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系统的含义;让学生了解媒体的类型、多媒体的常见元素及特征;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系统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通过一些小组讨论,让学生可以自己解决一些学习上的问题,这样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此外通过小游戏让学生体会多媒体的优越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表扬,关注学生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媒体和多媒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了解媒体的数字化和存储
教学方法:
讲授法;游戏学习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用课件展示几种典型的媒体实例:
1、文字媒体:甲骨文
2、图片媒体:大运会赛场
3、声音媒体:歌曲《鲁冰花》
4、动画媒体:动画片《玩具总动员》的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看的这一些实例,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媒体。你们能不能说一说生活中还要哪些媒体可用于表达、传播知识?
【设计意图】富有趣味性的导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好学。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认识媒体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方便地使用媒体,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阅读书本P2-3,了解、讨论媒体的应用。生回答,媒体的作用有哪些;结合具体实例说说自己常使用的媒体。游戏:你比我猜
分别请两组同学上台进行游戏,根据所给的提示词,第一组:一个人做动作,但不能说话,另一个猜(排球、超人)
师:通过这组同学的表演,我们知道了,用我们动作 可以传递信息,但是除了动作以外,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给我们传递信息呢? 请学生回答,引出媒体的分类和概念。
第二组:一个人做动作,可以说话提示,但不能说出题目中的字词,另一个猜(熊猫、海宝)师:通过这组同学的游戏,我们发现,刚才第一组同学只用了动作,有时候很难去描述一样东西,或者会发很长时间去描述。但是在第二组同学进行游戏时,我们允许他们加入语言了。那么描述一样东西就相对简单,别人也更容易理解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同时用两种或者更多的媒体会比只用单一的媒体带来更大的好处。于是,多媒体就出现了。
2、认识多媒体
(1)认识多媒体的定义
师:请同学们自学书本P4第一段,思考组成多媒体的元素,理解什么是多媒体
学生通过自学及总结,得出: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媒体融为一体,形成了多媒体。(2)认识多媒体计算机
师: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中,很重要的媒体之一,有没有人听说过多媒体计算机呢?它指的是什么?
请学生回答。再次让学生体会何为多媒体。(3)了解媒体数字化
师:目前还有一个词是很流行的,就是数字化,比如现在我们常常听到的数字电视,什么叫做数字化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计算机就很好地体现了数字化,在计算机中,任何的东西都是用“0”和“1”这两个数字通过不同的组合来代表的。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主要分成两部分内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达到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目的。学生获得了探究的主动权,我让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再组间交流,最终达到分享信息的目的。
三、归纳总结,巩固加深
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对课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概括总结,并提醒学生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对课堂要求是否达到进行判断,对一些掌握得比较不好的知识点,可以进行适当的巩固。【设计意图】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板书设计:
认识多媒体
一、认识媒体
文字、图片、声音、图像、动画
二、认识多媒体
教后反思:
1、对学生而言,多媒体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此充满了好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课堂教学的时候,最好充分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主要是以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多媒体的概念。
2、本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提供机会,主要体现在,以教师的引导为基础,为学生提供交流、实践和探索的任务。整节课下来达到了预期设计的目的,让学生主动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时间把握不够,游戏时间占用太多,且学生的纪律控制得不是很好。
第二篇:《认识多媒体》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节“认识多媒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最活跃的技术之一,教材介绍了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入门知识,概括性较强,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环节不多,但教学意义却十分重要,在渗透德育工作以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的灌输概念,要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和体验,让学生在轻松、平等的氛围下探究知识点。■学情分析 对于思维活跃、喜欢新生事物的初一学生来说,认识多媒体的知识正是他们所喜欢和欢迎的。故学生学习本课时,兴趣极高,求知欲强。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尽量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操作欲望。牢牢抓住本课特点——“认识”,以认识多媒体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对象,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以认识多媒体技术给人类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影响为线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团体协作意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系统的含义。让学生了解媒体的类型、多媒体的常见元素及特征。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系统的组成。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能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感受各种媒体及其作用。使学生能从实践中分析多媒体的含义与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媒体和多媒体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关注多媒体技术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2)通过选用有教育意义的多媒体作品,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3)让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为学习生活服务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系统这些名词的理解(2)对多媒体技术特征的理解 2.教学难点:
让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为学习生活服务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游戏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探究学习教学手段:专题网站、多媒体广播、PPT课件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学习网站 3.游戏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 导入主题
教师播放“多媒体技术”宣传片
教师开场白:欢迎大家今天走入我们认识多媒体技术的课堂。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最活跃的技术,是新一代电子技术发展和竞争的焦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深入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正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刚才我们短片中看到的影视商业广告、电影特技、卡通混编特技、演艺界MTV特技制作、仿真游戏、形象教学都是多媒体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实例。
还有我们现在置身的课堂,以前的老师一块黑板一根粉笔“打天下”,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小黑板的地位逐渐被投影仪代替,老师师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光投影片就制作了十多张。上面有写字的,还有画画的,如果每节课都这样,非把老师累死不可。什么多媒体呀,那只是美丽的神话,压根没敢去期盼。用银幕代替黑板,用鼠标代替粉笔,用U盘替代讲稿,原本觉得那只是遥远的事,然而仅仅几十年现在,我们都已经置身其间。我们老师备课不仅用笔,也用键盘;不仅用一本教师用书,还用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料;不仅有文字,还有图片、视频。多媒体,就像魔术大师的道具,把课堂僵死的知识传授变成了缤纷现实的模拟,有语音,有音乐,有图像。那一块块破旧的小黑板,那一张张黑白的投影,都随之远逝了,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那精彩的画面,精湛的讲解,大量的信息。
因此在我们感慨伟大祖国建国61年给我们学校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对多媒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绚烂多变的多媒体世界,来体验多媒体技术的魅力。
仔细观看 学习兴趣高涨
通过播放时尚前卫的“多媒体技术”宣传片和教师讲解建国60周年给课堂教学带来巨大变化,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和爱国热情。
探究新知: 媒体
教师:要了解多媒体技术,我们先来认识什么叫“媒体”。
教师:首先我们进行一个猜动物游戏,老师事先准备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一种动物,请2个同学上台,一个做动作但不能说话,另一个猜。
教师:大家很快就能猜出,通过这个游戏,我们知道了,用动作可以传递信息,我们说“动作就是一种媒体”。那么媒体的定义到底是什么?生活中还有那些媒体呢?请大家自学学习网站的“媒体”部分来了解媒体的定义及分类。(稍微花点时间教学生如何使用学习网站)课件展示
教师:我们了解了媒体的定义与分类,请大家思考:在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哪些媒体?这些媒体是通过什么形式来表示信息的?又是如何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完成下表。请同桌两两为一小组,讨论这个问题,我找同学来回答。
积极性高,踊跃参加游戏
学生自学学习网站的“媒体”部分来了解媒体的定义及分类。小组讨论
学生积极踊跃发言
利用游戏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游戏中“动作能传递信息”这个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入手,引出媒体的定义,将“媒体”这个抽象的概念生活化,更易学生理解接受。(从感性到理性)
再将抽象的“媒体”生活化为平时见到的媒体。(从理性到感性)
整个过程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感性,体现了辨证的哲学思想,更易于学生理解“媒体”。
探究新知: 多媒体
教师:下面我们继续猜动物游戏,这一次游戏的规则稍有变动,老师事先准备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一种动物,请2个同学上台,一个做动作,也可以说话提示,另一个猜。
教师: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发现有时候只用动作很难去描述一样东西,但加入语言,描述一样东西就相对简单了,别人也更容易理解。也就是说,我们同时用两种或更多的媒体会比只用单一的媒体传递信息更容易,带来更大的方便,于是多媒体就产生了。课件:展示多媒体概念。
教师提问:在我们刚刚提到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中,有没有多媒体?你更愿意从哪种媒体中获得信息?为什么?
电视和网络有多种信息表示形式,作用于人的多种感觉器官,因此可以传递更多的信息。
积极性高,踊跃参加游戏 学生回答
利用游戏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理解“媒体”的基础上,引入多媒体的概念,通过对多媒体概念的分析,帮助学生建构一个共性化的多媒体概念的含义,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对多媒体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化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
再将抽象的“多媒体”生活化为前面提到的媒体。(从理性到感性)
整个过程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感性,体现了辨证的哲学思想,更易于学生理解“多媒体”。
探究新知: 多媒体技术
教师:我们知道,2008年成功举办的29届北京奥运会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举世瞩目的一次盛会,其中2008年8月8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也是一次非常有创意非常精彩的开幕式。但它的最大亮点是什么?张艺谋在解读奥运开幕式时说“突破点在多媒体数字技术”,“它是一个前卫的探索,是一次数字时代的开幕式,是一次全面运用多媒体数字技术的开幕式,领衔二十一世纪大型广场活动的方向。这是必然的趋势。” 大家请看:
课件:展示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
教师:大家可以感到,很现代、很时尚的开幕式将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灿烂文化,用最现代的视听手段——多媒体技术来包装,非常震撼,那么这就是多媒体技术带给我们的强大魅力。教师:那么多媒体技术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分类以及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学学习网站的“多媒体技术”部分。课件展示
教师:欣赏了时尚前沿的多媒体技术,了解了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和特征,下面请大家一起看学习网站的探究学习部分,欣赏多媒体作品“黄山神韵”,同桌两两为一小组,讨论相关问题。
学生观看奥运会开幕式视频
学生自学学习网站的“多媒体技术”部分,了解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分类、基本特征”。小组讨论
学生积极踊跃发言
感受奥运会上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开幕式带来的宏伟壮观的气势和振奋人心的感受,激发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好奇心,以及对祖国高度发展的现代化的民族自豪感。同样沿袭“感性——理性——感性”,从感性体验多媒体技术在奥运会开幕式的运用,到理性抽象出“学习网站”的内容,再到分析具体多媒体作品“黄山神韵”。
探究新知:
多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系统
教师:多媒体有着传统媒体不可取代的优势。而现代的计算机加入了多媒体这种元素后,变的功能更加强大,如果把现在的计算机跟20年前的计算机相比,除了性能上的差异外,最大的区别可能就在于,以前的计算机只是一个埋头苦干的计算工具,而现在的计算机更像一个“多面手”。除了计算外,我们还可以用计算机画画、打字、听音乐、看电影和玩游戏等。这里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名词“多媒体计算机”。
教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学习网站的“多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系统”部分,来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概念、特征部件和“多媒体系统”的相关知识。
学生学习学习网站中的多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系统。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结
教师:通过这堂课我们的共同学习,我们了解了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的一些知识。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就我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来进行一个小小的测评。教师整体对答案,对学习效果测评进行反馈。
跟随老师回顾一些知识点 按要求完成课堂小测试
该课堂测试是全方位的评价,包括过程测试和效果测试,能给学生一个相对客观的课堂评价。
拓展延伸
教师:现在我们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也正在迅速的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进入生活的多个方面,大家一定听过“流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吧,老师这里找了一些资料,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学习网站上的“拓展延伸”部分,来了解现代多媒体技术带给我们生活工作的巨大冲击。
教师:多媒体技术之所以盛行,就因为它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和创作空间。看完后神奇的多媒体技术,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谈谈如果你拥有了强大的多媒体技术,你还想让多媒体技术为我们人类怎样服务?怎样是我们的生活工作变得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教师:多媒体的未来是激动人心的,大家的各种新奇的创意也让老师迫不及待想看到你们的想法变成现实,希望大家把握住自己的创意,努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将来真的能做到梦想成真。
学生学习学习网站中的“拓展延伸”部分。学生积极踊跃发言。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使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和意识,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反思
整节课上下来,我个人感觉比较流畅,教学目标达成度也比较满意。回顾整个教学准备和教学实践过程,我的感想和看法如下: 课前备课的反思 1.教学组织的设计:
始终贯彻“教师要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原则,将教学目标安排在一个个的自主学习中,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参与者、互动者,双方通过教学互动,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教学相长,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有创造性、有个性的互动过程。
2.自主学习网站的设计制作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最活跃的技术之一,因此对于课上展示的素材要求时代感很强,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我找的素材,包括课前的片头、奥运会开幕式片段、学习网站中的图片、视频都有很强的时代感,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教学实践的反思 1.教师教的反思
A.整堂课一个最大的难点就是抽象的概念很多,学生只从字面上很难理解一些既抽象又时代感很强的概念、分类等等,老师只是讲解理性的内容学生学起来也比较枯燥。因此,对于概念的讲解我基本采取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回到感性认识”的哲学思想,先通过视频、游戏等学生平时可以接触到又兴趣的形式将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再此基础上学生自主学习自学网站(配有文字、图片、视频),对知识有个全方位的理性认识,再通过“讨论学习”“探究学习”等形式将学到的理性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又是一个回归感性的过程。
B.这堂课中另一难点——行为创新目标中的“让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为学习生活服务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突破,我把它与“多媒体技术给人们提供无限的想象和创作空间”结合起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谈谈如果拥有了强大的多媒体技术,想让多媒体技术为我们人类怎样服务?怎样是我们的生活工作变得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创意。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学习的紧密联系,提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学习中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C.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较多的只停留在学生对于概念地了解和认识,因此对于课堂效果的反馈我将教学效果和学习课堂表现共同融入到评价体系中,从四道选择题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多的评价侧重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人交流合作、评价作品、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的自评,较全面、客观、多样的了解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D.对于学习网站的使用和多媒体作品“黄山神韵”的操作,我觉得有必要花点时间给学生讲解操作方法,试讲时发现有的学生不会使用,花了一定时间在误操作上,正式上课时我花了一分钟时间讲解如何操作,结果学生学习效果较好,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学的反思
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将多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如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学习、自我创新等等。对于自主学习学习网站这种学习方式,有的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不会利用资源学习,只感兴趣于网站上的图片、视频,忽视文字资料,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切实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第三篇:多媒体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设计 李克东
谢幼如
510631 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E-mail:likd@scnu.edu.cn
E-main:YJSXie@public.guangzhou.dg.cn
【摘要】:本文根据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况,提出基于多媒体教学环境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并总结出一套可操作性的教学工作表格。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的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定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教学设计是以分析教学的需求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以评价反馈来检验设计实施的效果。它是一种教学的规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教学设计理论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的设计。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应用,逐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学过程。当前,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由教学媒体的应用形式和教学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多媒体组合教学、基于局域网的教学和基于Internet的教学等。
在学科的多媒体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由于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重视程度和应用水平的影响,普遍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方案没有明确的设计思想,反映不出理论(特别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仍然是经验型的思路。
(2)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具体。
(3)教学结构流程反映不出新型教学的模式的四个转变(教师角色、学生地位,媒体作用、教学过程等四方面的转变),也反映不出学科教学的规律。(结合新课程教学改革?)(4)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改革的指导意义和教学设计理论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多媒体教学过程的设计方法,并提供一套典型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每门课程都是由若干个章节(或单元)组成,每一节(或课)又中分为若干个知识,根据加涅的学习内容分类方法,可确定每个知识点内容的属性,如图1所示:
在确定教学内容后,进一步根据学科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许多的知识点,分析这些知识点的知识内容是属于事实、概念、技能、原理、问题解决等哪一类别。利用如图2所示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二维层次模型,可以进行学习内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习水平)的分析。最后把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认知领域)确定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不同层次。
图2模型中,横轴代表各学科内容的分类,纵轴代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各个水平层次。
图2
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分析模型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到如下三个方面的因素:(社会需求、学生特征、学科特点)
1、社会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包括广义的概念,如社会的责任,国家的需要等等。
2、学生的特征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先分析学生的特征,明确学生的求学目的和基础水平。学生的特征主要是指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和原有的认知能力。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在自己头脑里已经形成的知识结验系统。原有的认识能力是学生对某一知识内容的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能力。
对学生的特征进行分析就是要运用适当的方法来确定学生关于当前所学概念的原有认知结构和原有认知能力,并将它们描述出来,以便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3、学科的特点
我们要考虑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规律、基本法则等特点,使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能体现出各自的学科特色。
教学目标根据其范围大小不同,一般来说,可分为学科目标、年级目标、单元和课时目标等四级。通常学科目标和年级在教学大纲中已有明确的规定,而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则需由任课老师自己制订。
二、选择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如何做?)
(一)教学媒体的选择
媒体的选择,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记录和储存教学信息的载体(软件)。直接介入媒体教学活动过程,用来传递教学信息,把教学信息转化为对学习者的感官作最有效刺激的信号的教学设备(硬件)。
通常这些载体和设备包括唱片机与电唱机、录音带与录音机、幻灯片与幻灯机、投影片与投影机、电影片与电影机、录像带与录像机、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等等。常用的几种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如表1所示:
表1 几种常用教学媒体的特点 媒体种类
主要教学特点 模型
录音(C D)
投影
幻灯
电视(V C D)
CAI课件(CD—COM)
进行立体模拟
语言声音的重现
进行平面模拟
静态实景的重现
呈现动态过程
进行交互作用
第四篇:多媒体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信息技术组:邵桂兰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渗透,采用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赏识教学等教学方法,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强调信息技术课程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科渗透;设置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让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手段的同时,形成交流与评价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课程内容是高一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3.3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教学内容,利用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是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之一,是继前一节对文本信息、表格信息处理内容的延伸和提高, 同时是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模块2《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基础。
2.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Powerpoint软件,为多媒体作品的制作提供了实现条件,高中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获取信息及对信息具有一定的处理加工的能力。此外,高中生的独立能力强,但合作意识薄弱。【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⑵了解多媒体作品的整体规划流程。
⑶学会根据主题设计多媒体作品的整体规划方案。
⑷能根据整体规划方案进行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2.过程与方法:
⑴学生能确定信息的需求并有效地选择适当的方法去采集、存储、处理信息。
⑵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工具及其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 1 活动,并在探究过程中表达自已的思想、观点,学会与人合作
⑶通过对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初步了解评价的基本思想、方法,并形成反思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
⑵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主题需求,设计多媒体作品的整体规划方案。【教学难点】构思多媒体作品的栏目内容,表达主题。
【教学策略】创设情境→交流合作→巧设分层任务→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多元评价→知识拓展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任务驱动、赏识教学、分层教学等 【学习方法】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网络探究等
【教学资源】 1. 硬件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2. 软件资源:⑴ 学习网站:(教程、任务、资源、范例、评价、)
⑵ 学习素材库:图片素材、声音素材、人物素材
⑶互联网 【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
“猜一猜”游戏 :老师先请全体学生站起来,然后对照提示信息,不符合的坐下,慢慢地筛选出谜底,最后由该名同学揭开谜底。
师:提示问题中从人物的外表形象去描述人物特征,你还记得共提了几个问题?作品中有几个链接按钮?这么多画面中,你最有印象的是哪个?为什么?
生1:共提了三个问题;有4个按钮,分别是“提示1”、“提示2”、“提示3”、“谜底”。生2:最有印象的是谜底,因为画面上有照片、艺术字、色彩鲜明…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有出色表现的一位同学作为主题对象,设计出一个多媒体作品,让学生去猜测,学生会感到亲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的顺利开展,而设计发散性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讲授新知
以刚才的多媒体作品为例,通过幻灯片展示多媒体作品规划与设计的流程,解说“需求分析”、“整体规划”、“内容设计”等知识内容,并通过内容分析表介绍多媒体作品内容设计的步骤。3.自主探究
幻灯片:展示两个电子刊物:“青春的旋律”、“‘钱’途”。
学生通过浏览这两个多媒体作品,自主选择一个作品,两人为一组,共同完成“多媒体作品内容分析表”。4.归纳小结
有代表性地选择小组成员上台讲解他们对作品内容的分析结果,进一步加深对多媒体作品进行内容设计的过程的理解。
5.创设情境
播放一段视频,请出第二位神秘人物:毕业于本校的一名成功人士,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
师:如何规划与设计一个人物介绍的多媒体作品?引导学生浏览学习网站,通过多媒体作品设计方案介绍设计一个多媒体作品的主要项目:内容设计、结构设计、版面设计等。6.布置任务:
要求学生两人为一组,自由组合,规划与设计一个有关人物介绍的多媒体作品,填写多媒体作品设计方案,并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素材的采集与加工,作品的集成等。
参考主题:我的偶像(提供素材)、我最尊敬的人、我的好朋友等。学生可自主确定主题,并根据小组实际情况,从下列三个不同层次的的学习任务中选择合适的任务。最后以合作小组成员的姓名为作品名,上交到教师机指定文件夹。基本任务:
1.完成“多媒体作品设计方案”。2.完成多媒体作品的封面设计。3.完成至少一个栏目内容。进阶任务:
1.完成“多媒体作品设计方案”。
2.完成多媒体作品的封面设计:作品名称,作品简介,背景图片。
3.完成多媒体作品的目录设计:作品标志、主题图片、栏目名称(至少三个)、栏目内容等。
4.完成至少两个栏目内容。挑战任务:
1.完成“多媒体作品设计方案”。2.完成多媒体作品的封面设计:作品名称,作品简介,背景图片。
3.完成多媒体作品的目录设计:作品标志、主题图片、栏目名称(至少三个)、栏目内容等。
4.完成作品所有栏目内容,要求:具有独特的版面风格、相关正文内容、导航栏设计、主题图片、背景音乐等。
【课堂小结】: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学有所得。
第五篇:多媒体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李克东)。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
教学设计理论广泛应用于各种教学过程的设计。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应用,逐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学过程。当前,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媒体的应用形式和教学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多媒体组合教学、基于局域网的教学和基于Internet的教学等。在学科的多媒体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由于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重视程度和应用水平的影响,普遍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方案没有明确的设计思想,反映不出理论(特别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仍然是经验型的思路。
(2)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具体。
(3)教学结构流程反映不出新型教学模式的四个转变(教师角色、学生地位、媒体作用、教学过程等四方面的转变),也反映不出学科教学的规律。(4)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作用。多媒体教学设计的过程
一、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二、选择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三、指导自主学习,组织协作活动
四、确定教学要素关系,形成教学过程结构
五、设计测量工具,进行学习评价
一、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1、社会的需要 : 社会的需要包括广义的概念,如社会的责任,国家的需要等等。
2、学生的特征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先分析学生的特征,明确学生的求学目的和基础水平。学生的特征主要是指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原有的认知能力。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在自己头脑里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系统。原有的认知能力是学生对某一知识内容的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能力。
对学生的特征进行分析就是要运用适当的方法来确定学生关于当前所学概念的原有认知结构和原有认知能力,并将它们描述出来,以便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3、学科的特点
我们要考虑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规律、基本法则等特点,使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能体现出各自的学科特色。
教学目标根据其范围大小不同,一般来说,可分为学科目标、年级目标、单元和课时目标等四级。通常学科目标和年级在教学大纲中已有明确的规定,而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则需由任课教师自己制订。
二、选择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一)教学媒体的选择
1、原则
媒体选择的基本思想是尽可能选择低代价、高功能的教学媒体,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媒体选择的几率(P)=媒体产生的功效(V)/需要付出的代价(C)
(1)媒体使用目标的确定
①事实性:媒体提供有关科学现象、形态、结构,或者是史料、文献等客观、真实的事实,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事实性材料,便于识记。②情景性:根据学习内容,媒体提供一些有关情节、景色,现象的真实的、或模似、相近的画面(如古诗词的意境画面)。③示范性:媒体提供一系列标准的行为模式(如语言、动作、书写或操作行为),学习者将通过模仿和练习来进行技能的学习。
④原理性:媒体提供某一典型事物的运行、成长、发展的完整过程,并借助语言的描述,帮助学习者对典型事物的特性、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有所了解。
⑤探究性:媒体提供某一些事物的典型现象或过程,利用文字或语言设置疑点和问题,供学生作为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2)媒体类型的选择
–对于不同科目内容,不同的学习类型,不同媒体所产生的功能大小是不同的。这必须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试验,探索其规律。(3)媒体内容的选择 ①画面资料 ②画面的组合序列 ③教师的活动 ④语言的运用 ⑤刺激强度
(二)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理解的情境,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播放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的录像、录音、参与社会实践、向学生提供网络的丰富的学习资源等等,凡是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境,都属于情境创设的范畴。(1)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 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质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 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2)真实情境
让学生亲临现场,在工厂、田间、野外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真实情境中进行现场范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方法。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亲临现场,解决实际的问题,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并在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模拟真实情境
一些危险性、不易或不宜真实接触的必修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可以用创设模拟现实情境来满足教与学的需求。像法律专业的学生创建模拟法庭来模拟法庭现场进行演练对学习具有极大的帮助,又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英语话剧来锻炼他们自身的英语听说能力等。(4)合作性教学情境
教学中的合作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改善课堂氛围,培养与人协作的作风,能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合作中有竞争,既能发挥学生个体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团结、密切配合,增强集体荣誉感。(5)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情境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教师则起学习的引导者作用,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求知,培养其独立钻研、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指导自主学习,组织协作活动
(一)自主学习的设计
1、自主学习的设计方法
(1)抛锚式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设计(2)支架式教学中的教学设计(3)随机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设计
2、自主学习的设计原则(1)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2)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即能实现自我反馈。
(3)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即将知识外化。
3、设计自主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1)目标不明确
(2)只重环境设计,忽略人的设计(3)忽视教师的指导
(二)协作学习的设计
(1)学习主题已知下的协作学习设计
A、围绕已确定的主题设计能引起争议的初始问题; B、设计能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的问题;
C、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的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稍稍超前于最邻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来引导讨论,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代替学生思维);
D、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适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2)学习主题未知下的协作学习设计
由于事先并不知道学习主题,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可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3、设计协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在讨论过程应认真、专注地倾听每位学生的发言,仔细注意每位学生的神态及反应,以便根据该生的反应及时对他提出问题或对他进行正确引导;
(2)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通过发言中的积极因素(哪怕只是萌芽),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3)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通过发言暴露出来的,关于某个概念或认识的模糊或不正确处,并及时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指出(切忌使用容易挫伤学生自尊心的词语);(4)当讨论开始偏离教学内容或纠缠于枝节问题时,要及时加以正确引导;(5)在讨论末尾,应由教师(或学生自己)对整个协作学习过程作出小结。
四、确定教学要素关系,形成教学过程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是指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联 系的形式。课堂教学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各要素的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课堂教学结构中各要素的时间关系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先后顺序,即 我们平时所说的教学程序、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等;课堂教学结构中各要素的空间关系则主要是指教学内容的层次关系、课堂教学的逻辑关系等。
五、设计测量工具,进行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即根据明确的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测量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量化,并对量化的结果作出价值性的判断
1、设计结构化观察表格
结构化观察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出现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来收集学生的学习行为反应信息。
2、设计态度量表(问卷调查)
态度量表是针对某件事物而设计的问卷,通过被试者对问卷所作的评等选答反应,从而了解被试者对某事物的态度倾向。态度量表主要用来收集学生的学习态度反应信息。
3、设计形成性练习
形成性练习,是按照教学目标而编制的一组练习题,它是以各种形式考核学生对本学习单元的基本概念和要素的掌握程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采用这种方法来检测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总结性测验主要用来检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效果,检查原定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总结性测验主要适用于单元考试、期中考试和期考试等,由于各单元的教材重点不同,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也有所区别,为了使试题具有代表性,覆盖面广,应设计好表的测验目的与测验内容的双向细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