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备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有效备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2008-12-10 19:50:27)标签:备课资料 分类:枫叶随笔 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教学设计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应主要围绕三个基本问题展开: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合理分析与组织教学要素,正确评价教学效果。话题一 教学的“前设计“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虽然大力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探究学习方法,但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引导着、合作者,其教学设计的逻辑性、条理性和艺术性是更重要的。
问题1 更新观念最重要——重要的前设计
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的、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
问题2 三维目标要全面——教学目标的设计
每一位教师都知道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目标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这节课的质量。
如何把握一节课的整体目标呢?
1.目标要导学化;
2.目标要问题化;
3.目标要操作化;
4.目标要过程化;
5.目标要有序化; 6.目标要一体化。
问题3 科学合理易操作——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目标虽然是教学设计的灵魂,但是教学目标要靠精心的教学过程设计才能体现出来。可见,教学过程的设计也是教学的“前设计”的重要一环。
1、教学过程设计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2、发挥教师主导、体现学生主体和媒体优化作用;
3、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得;
4、体现一定的教学方法。
问题4 正确评价是关键——学习评价设计 • 评价设计应达到以下效果: • 照顾学生的积极性; • 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 • 陶冶学生的情操; • 课程的综合化。
话题二 教学的“中设计”
• 苏霍姆斯基曾说:“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 身处一线的老师,利用智慧和扎实的基本功,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时的教学环境,艺术地将教学中的“前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临时的修改和处理,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教学中的“中设计”。
问题1 “学生质疑如何答”——因势利导 •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当质疑发生时,教师如何利用这一资源,因势利导地进行教学呢? • 制造假象、使用反问句进行回答; • 点出错误根源,指引学生解决问题; • 当缺少把握时,可暂时采取回避的态度; • 发挥学生牵制,由学生回答问题。
问题2 “瞎猜”中的道理——生成资源
• 我们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生成的种种现象称为“生成性问题”。
•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里奇曾说过:“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
问题3 “公式也会变魔术”知识的迁移
• 教师如何才能促使知识的迁移,使其在教学中发挥巨大潜力,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呢?
• 深入研究教材,寻找知识间的共因,促进知识迁移; • 引导观察想象,发现知识间的共因,促进知识迁移; • 指引对比分析,探究知识间的异因,防止不良迁移。
问题4 学生卡壳莫着急——应急处理
• 教师课上如果遇到这种“卡壳”事情应该怎么办? • 教师遇到被“卡”要冷静,寻找解决办法是当务之极; • 教师遇到学生被“卡”时要亲和,积极引导思维是重中之重。•(1、)面对胆怯的学生,应努力消除心理障碍,鼓励其大胆发言。
•(2、)面对懒惰的学生,应鼓励其积极思维,提高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3、)面对学困生,应该提出较为简单的问题,建立其自信心。•(4、)面对学习中的尖子生,应该适当提出易“卡”问题,减少其骄傲情绪。
话题三 教学中的“后设计”
教学反思时教学设计的延伸,也是教学行动的必要环节。教学反思是指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思考,从而矫正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被认为时“教师专
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问题1 “老师,你要我们”引发的思考
——课后反思的意义 • 教学反思的作用: • 促进教师的“思”; • 促进教师的“学”; • 提高教师的“教”。
问题2 “这堂课比以往的课都完美吗?”
——课后反思 • 常见的课后反思的形式: • 教学随笔; • 反思日记; • 教学案例。
第二篇:有效教学的基本环节
有效教学的基本环节
数学是一门逻辑紧密的学科,也是需要思考和分析的学科。它不比语文,是不能死记硬背的。要使学生学好数学,要使课堂达到高效的目标,那不是靠图应付、图完任务式教学就能实现的。
我作为教了10年数学的老师,结合我的工作实际和经验,我认为有效教学的环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生务必在课前预习新知识。
预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预习是学习的“热身运动”。预习不但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还能发挥“奠基”作用。
二,学生必须是个个主动参与学习。
俗话说:“独木不能成林”,“一个跳蚤也撑不起一个被窝”,“只有大面积的丰收才算丰收”。我觉得这些话很有道理,一堂课的有效与否,一个班级的成绩好坏,绝对不能只靠那几个或者一部分优等生来撑起啊。只有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主动的投入到了学习之中去,才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不然要实现有效教学,那也只是空谈。至于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发学生的潜能,那就 要看老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了。
三,老师要认真备好课,创新教学思路和手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了,上起来才会胸有成竹,才会得心应手,才会有能从容应对学生所提出的质疑和解决的教育机智。创新教育思路和手法,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保障。作为老师,应该积极的探索和践行课改。
四,适时适度的练习。
这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跟踪练习,会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科学设计有效教学环节
科学设计有效教学环节,精心打造高效科学课堂
教无定法,学无定式,只要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能有效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贯彻实施自主互助合作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值得推广与借用的优秀课堂教学模式。近几年来,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在教改实践中形成了多种教学模式。
一、激情导入,创设氛围
每一节科学课的课前导入是必不可少的,好的导语能深深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像一场精彩的戏拉开了序幕,那样就容易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它是科学教学至关重要的步骤。也是科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导语的设计不能离开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无论设计何种类型的导语,都要针对教学目标。
二、展示目标,明确要求 有了目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才能有追求和学习方向。教师设计目标要追求简洁、精要,要明确这节课所学的任务,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才能明确自己要学的主要内容。才能使这堂课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三、拓展延伸,扩大外延
课本的课文仅仅是个例子、是个典型,在我们充分利用好这个例子的同时,我们要适当地做好课本的延伸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视野。拓展延伸要以文本为依据。我们要避免脱离文本。
六、先学后练,当堂检测 学了就要有一定的收获。检验这堂课目标的达成度。学习的有效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及时进行当堂检测反馈。检测的题目可以多种形式。可以是课后的练习题、可以是课文的背诵、也可以是教师自主设计的小题目。总之,我们在教学时遵循模式,又不能拘泥于模式。不同的课要上出不同的特点。而不同的教师更要上出不同的特色,我们要提倡在基本模式的指导下。每个教师都绽放出自己独具魅力的色彩,使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的天空更加异彩纷呈、光辉灿烂。
第四篇: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如下图所示,迪克与凯里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模型将教学设计分为九个基本环节。
1.评价需求以确定教学目的
第一步要确定在学生学完教学内容后,你希望他们能够做什么。教学目的有多个来源,如教学目的清单、需求评估结果、对学习困难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对实际做这项工作的人员的分析以及对新教学的其他需求等。
2.进行教学分析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你还要确定为了实现目的人们需要按部就班做什么。教学分析过程的最后一步是确定在开始教学之前学生应该具备的技巧、知识和态度,这些被称为入门技能。把这些确定的技能用一张图表来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
3.分析学习者和环境
除了分析教学目的之外,还要同时分析学习者,分析他们学习的环境和应用技能的环境。学生现有的技能、偏好、态度以及教学环境和应用环境的特点等这些重要信息,会影响后续步骤,特别是教学策略的选择。
4.编写绩效目标 在教学分析和明确入门技能的基础上,你要具体写出学生在完成学习后能够做什么。这些描述来源于教学分析中技能的确定,这些描述决定了要学习的技能、技能形成的条件和成功完成的标准。
5.开发评价工具
根据你刚才描写的目标,开发相应的评价方案,衡量学生完成你描述的目标的能力。重点在于把目标中描述的行为类型和评级需求相关联。
6.开发教学策略
根据前五步中获得的信息,确定你在教学中为了实现最终的目标所要使用的教学策略。这个策略包括教学前的活动、信息的呈现、练习与反馈、测试和后续活动等几个部分。教学策略的确定以现在的学习理论和学习研究成果、媒体传递教学内容时的特点、教授的内容和接受教学的学习者的特点为基础。这些特征被用来开发或选择材料以及开发课堂交互式教学的策略。
7.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
在这一步你将使用你的教学策略产生教学。典型材料包含学生手册、教学材料和测试。(这里的教学材料泛指各种类型的教学,包括教师指导手册、学生模块、投影胶片、录像带、计算机支持的多媒体和远距离教学的网页。我们试图使材料这个词具有更广泛的涵义)。是否决定开发原始材料取决于被教授的学习类型、现有材料的可用性和可开发的资源。还要提供在已有的资源中进行选择的标准。
8.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形成性评价
完成教学草案后,要开展一系列测试评价,目的是收集数据、提高教学。形成性评价的三种类型是: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和现场评价。每种评价都为设计者提供了不同类型的信息用来改进教学。同样的技术可以被用来对已有的材料和课堂教学做形成性评价。9.修改教学
最后一步(也是下一次循环的第一步)是修改教学。整理和分析形成性评价所收集的数据,确定学习者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依据这些困难找出教学方面的不足。
10.设计和实施总结性评价
尽管总结性评价是教学有效性的最终评价,但它通常不是设计过程中的一部分,它是用来评估教学的价值的,必须在完成了形成性评价,在教学已经进行了充分的修改,满足了设计者的标准之后才进行。因为总结性评价通常不是由教学的设计者,而是由独立的评估员完成的,所以从本质上来说这个过程也不应该算做教学设计过程的一部分。
上述九个基本步骤描述了一个使用系统化方法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这个过程之所以被称为系统方法,是因为它由相互关联的元素组成,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输入和输出,这些元素结合到一起产生出预期的产品。关于系统有效性的数据同样被收集,因此,最后的产品可以被修改直到达到预期的水平。当开发教学材料时,数据被收集,并且材料被修改,这一切将使最终的教学更加有效率和效果。
第五篇: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环节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环节
一、在备课时就要确定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目标
教师在备课中,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必须细化、具体化,才便于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落实。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应包括以下内容:1.教学对象;2.学生的行为;3.确定行为的条件(条件是指能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4.程度(程度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来确定)。如《沁园春?雪》三维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理解“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1.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点。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重视读且要运用多种读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要综合运用,通过浏览迅速选择阅读材料,通过略读迅速抓住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内容,通过精读正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例如:文言文教学主体设计基本环节(《孙权劝学》):一读,读准字音,疏通文意;二读,读出语气,培养语感;三读,读出情感,理解文意;四读,品读文句,体会内涵;五读,背读课文,积累词句。再如:文学记叙类教学的环节(《春》):
(一)美读――基础环节;
(二)悟读――理解环节;
(三)赏读――深层理解;
(四)写读――进层体验。诗歌教学主体设计基本环节(《黄河颂》):
(一)自由诵读,初步体会;
(二)指导诵读,把握节奏;
(三)想像诵读,进入意境;
(四)理解诵读,领悟内涵;
(五)品味诵读,体会韵味;
(六)汇报诵读,表达情感。此外,阅读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整体性阅读”、“寻找性阅读”、“浏览性阅读”、“鉴别性阅读”、“筛选性阅读”等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不断地探索和运用。
三、加强对学生的有效阅读指导
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用感动激发感动,用感悟唤醒感悟,用思考启迪思考。那些经典的文字就那样静静的沉睡,它的丰富与厚重等待我们去发现。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实时且有效的指导。以免学生的阅读流于形式,泛泛而读,成为无效或低效的阅读。
例《风筝》一文可采用了评注式阅读教学法,旨在让学生带着发现、探索的眼光解读文本,通过交流探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
(一)自由诵读,把握全文大意。问题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问题二:你觉得作者是带着什么情感来写这篇文章的?
(二)用点划评注的方式把握作者情感。请学生阅读下列两则评注的示例,在文中另找出一处或者两处加以评点,揣摩作者情感。示例: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评注:晴朗的有积雪的冬季,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冬之美,但“灰黑色的秃树枝”却使得这幅画面的色彩陡然变得黯淡,这个词语在一开头就为文章添上灰色沉重的一笔,使得晴朗的有积雪的冬季变得寒气四射,作者感受的不是“冬日暖洋洋”的舒适而是冬季的肃杀和寒威。这种情感作者在后面一句直接点出了,即“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正所谓景为情生,一句景语蕴含着作者沉重悲哀的情感。
参考文献:
[1]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J].《中国教育报》,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