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4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设计》。

第一篇: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

71页 例1,72页--73页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体会从条件开始想起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能运用这一方法,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进行有条理和富有个性地思考,并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从条件想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

将本课学习的策略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学习目标:

1、生活中遇到问题要积极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学会从条件出发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说:大家请看这两张图片,出示课件两张,你们知道乌鸦如何喝到水的吗?司马光如何救到小朋友的吗?他们是如何做的?他们想的是什么办法?学生说出他们想的办法是什

么,师接着问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我们该如何做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生活中遇到问题要积极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学会从条件出发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出示自学指导:

1、用5分钟的时间自学课本71页例1。

2、题目中的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

3、自学时注意要想知道第三天摘了多少个?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4、想知道第五天摘了多少个?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5、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

四、开始自学:

1、请同学们按照上面自学指导开始自学,5分钟以后我们开始检查,看谁自学最棒,现在开始吧!

2、看课本71页的例1的内容,认真想一想自学中的要求,自己先试着做一做,72页上面的表格及下面的空白内容。

五、后教:

1、生教生:我们现在开始比一比我们自学情况:谁先来?师指三位学生上台演板。

演板结束后,让三位学生一个一个说方法是什么,第一位学生说

第一天30个,第二天35个,第三天40个,第四天45个,第五天50个,这时师问大家同意吗?学生说同意,师又问你的方法是什么?这位学生说我算时后面一天加上5就可以了,请问大家是这样吗?师又问题目中的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谁知道?

2、小组议一议?

师引导以后每天,生说就是后一天比前一天多5个,一天多加上5个。

3、师教生

师问刚才这位同学讲完后大家明白了吗?师又问第二天:30+5=35(个),大家看第三天:35+5=40(个),第四天:40+5=45(个),第五天:45+5=50(个)。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用别的方法能不能做?同桌之间讨论一下?师又指导大家能不能跳过第二天,直接求第三天的,需要知道哪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第一天30个,第二个每件是以后每天多加5个,第三天多少个?用什么方法?这时同学说老师可以这样做,5+5=10(个),10+30=40(个)。还有学生说先用5×2=10(个),30+10=40(个)。老师问第五天能不能用这样的方法呢?生说可以的,5×4=20(个),20+30=50(个),这时师说同学们你们真是太聪明了,老师这么一引导你们想出这两种方法,这一下就有了四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了,你们太能干了。通过刚才我们做这个题目请大家回想一下,你们能把这个题目

做出来,方法是什么?谁 给大家说一说。小结:师板书

1、弄清题意

2、从条件想起

3、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表找出答案。

4、检查,带上单位名称,写出答句。

下面试一试这节课你们学的怎么样?现在开始当堂训练。

六、当堂训练: 1、5个文具盒30元,一只钢笔的钱数是一个文具盒的钱数加5元钱,请问文具盒多少元?钢笔多少元? 2、1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从左往右数,芳芳排在第8;从右往左数,兵兵排在第4。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多少人?

3、一个乒乓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落 高度的一半,第3次弹起多少米?第四次呢?

4、拓展练习活动要求:

1、第1个正方形里摆2个圆片。

2、以后每个正方形摆的圆片个数都是它前一个正方形里的2倍。

3、所使用的圆片一样大,并且不能相互重叠。

七、全课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们的收获是什么?(点名回答)

八、布置作业:72页1题73页4题

教学反思:

配套练习题

1、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

(1)5组同学跳绳,每组12人,拔河的人数比跳绳的少16人。(2)美术组有26人,书法组比美术组多8人,合唱组的人数是书法组的3倍。

2、小力说我身高136厘米,小英说我比你矮了15厘米,小军说我比小英高21厘米,小军身高多少厘米?

3、今年署假,小丽和爸爸、妈妈去旅游。在全部支出中,交通费是540元,景点门票是380元,食宿费比前两项费用的总和少130元。食宿费是多少元? 4、5支钢笔60元,1本笔记本比1支钢笔贵4元。1本笔记本多少元?

5、一盒巧克力和4盒饼干73元,一盒巧克力和2盒饼干49元,一盒饼干多少元?一盒巧克力?

第二篇:新苏科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专项练习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练习题

1、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一段路长324米,已经修了240米,剩下的计划4小时修完。平均每小时修多少米?

3、红光印刷厂装订一批日记本,前三天共装订了960本,后16天平均每天装订420本。这批日记本共有多少本?

4、一个打字员4分钟输入200个汉字。照这样计算,输入3000个汉字需要多少分钟?

5、3袋面粉共重75千克,8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6、一个钢铁厂,炼300千克钢需要用2吨水。照这样计算,钢铁厂一天节约5吨生活用水,可以炼钢多少千克? 7、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9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8、两个年级的同学去买书,三年级有48人,每人买2本,四年级每人买3本,四年级买的总本数和三年级一样多。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买书?

9、小明重32千克,妈妈比小明重20千克,爸爸的体重比妈妈重25千克,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先画线段图,再解答)

10、学校举行队列广播操比赛,每排站18人,能站8排。如果每排站9人,要站多少排?

11、学校买了340本故事书和520本科技书,要把这些书分在4个书架上,平均每个书架放几本书?

12、商店里一袋花生原价20元,活动期间一律半价,那么现在去买4袋花生要多少元?

13、沿小河的一边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14、学校买15盒彩色粉笔,每盒50枝,用去10盒。还剩多少枝没有用?

15、海天机械厂第一,二,三车间各生产了6箱零件,每箱120个,一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16、明明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20页,5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17、老师买来6枝钢笔,钢笔的价钱是圆珠笔的3倍,一枝圆珠笔的价钱是2元。老师买钢笔用了多少元?

18、修一段324米的路,前6共修了240米,剩下的要在3天内修完,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19、一年级有24人参加运动会,二年级的人数是一年级的3倍,三年级的人数如果少5人就和二年级的一样多,三年级有多少人参加运动会?

20、小明和小红一共有120元,小明用掉20元后,这时二人身上的钱一样多,小红原来有多少元?小明原来有多少元? 21、12只小朋友排队做操,每相邻两人间隔2米,这支队伍长多少米?

22、一台织布机一小时织布21米,5小时4台同样的织布机共织布多少米?

23、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每小时行60千米,3小时行了全程的一半。因车上一人生病,剩下的路程要2小时行完。平均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24、工厂要加工360个零件,小王5天可做完,用这样的速度,做8天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25、明明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20页,5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26、老师买来6枝钢笔,钢笔的价钱是圆珠笔的3倍,一枝圆珠笔的价钱是2元。老师买钢笔用了多少元?

27、啄木鸟一天能吃645只害虫,青蛙8天能吃608只害虫。啄木鸟每天比青蛙多吃害虫多少只?

28、工程队铺一条路,计划每天铺90米,20天可以铺完。实际只用了18天,平均每天铺多少米? 30、某校三年级有4个班,共为残疾人捐款576元,平均每人捐3元,平均每班有多少人?

31、修一段长324米的路,前8小时共修了240米,剩下的每小时修21米,还要几小时才能修完?

32、订一份电视节目报半年需要15元,张叔叔想订阅三个季度的电视节目报,需要多少钱?有线电视收视维护每月16元,全年要多少钱?

第三篇:小学数学冀教新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小学数学冀教新版四年级上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列表的价值,并学会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并能应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

2、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1:“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生2:“学习了解决问题可以从问题入手,也可以从条件出发。”

师:“我们用昨天学习过的方法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出示题目:一台织布机3小时织布84米,如果织8小时可以织布多少米?)。

师:“请你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我是这样想的根据3小时织布84米,先求出一小时织布28米,在用28乘8,可以求一共织布多少米。”来源: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生2:“要求8小时可以织布多少米?必须先根据3小时织布84米求出一小时织布的米数。”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列表和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的策略,运用这种策略我们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插图: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苹果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苹果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白菜老师:“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你知道题目已知什么和要求什么吗?”

生1:“分别知道桃树、苹果树和梨树的行数和每行的棵数。”

生2:“求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2)师:“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可以怎样想?你们能用上节课学习的画图或列表的方法将题中的信息整理出来吗?”

(同学们整理信息,并全班交流)(相应板书)

生1:“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必须先分别求桃树和梨树的棵数,然后在把它们加起来。”

师:“说说你选择了那些条件来解决这个问题?”

(展示学生填写好的表格。再列式解答。

桃树3行每行7棵

(梨)树(4)行每行(5)`棵转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060s.com)3×7+4×5=41(棵)

答:桃树和梨树一共有41棵。

(3)与复习题比较:

师:“今天的例题在整理信息时也用到了列表法,这里的列表与复习题的列表有什么不同?”

生1:“这里的条件更加多,不是每一个条件都有用,我们要根据题目的问题来选择需要的条件来列表。”

生2:“上一节课是先求出每份有多少,或者一共有多少,这里是先分别求出桃树和梨树的棵数,然后再把它们加起来。”

师:“列表不仅起到收集和整理信息的作用,而且还能直观地显示数量关系,这样就可以从中找到解题思路,甚至有时能使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

师:“用列表的方法,我们再来算一算,桃树和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

出示列表:

桃树3行每行7棵

()树()行每行()`棵

学生独立完成,对照答案。

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列表得到的信息,我们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呢?师:“若问所有果树一共多少棵?应当如何列表?如何列式?”

生:“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要把三种果树的棵数分别算出来,在加起来。”

2.教学习题

(1)出示题目。“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

师:“要求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讲解答案)

三、练习

(一)、完成习题第1、2题。

1.第一题。(出示第1题。指名读题。)

师:“根据题目中同学们的对话,你可以了解到什么?列表表示出来。

请同学们用学过的方法独立完成。”

2、第2题。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对于第(3)道小题,不同的学生可能会题出不同的问题,只要学生能提出合理的问题,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四、全课小结

师:“用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学生说

第四篇: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71—73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板贴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有9个小朋友要过一条河,河边只有一条小船(船上没有船夫),船上每次只能坐5个人,小船至少要运几次,才能使9人全部过河?

你们能想到好办法帮助他们过河吗?

一、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其实解决数学问题也需要策略。(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导学探究

(一)理解题意

1、出示条件:“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数学上把已经知道的信息称为条件,有了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提问题了。出示问题: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学生口答。

指出:老师刚设了个陷阱。根据这两个条件只能求出第二天摘的,不能求第三天摘多少个!

2、如果我把其中一个条件改一下,(出示修改条件“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

摘5个”)现在可以算了吗?

看来这条件挺神奇的?一起来看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什么意思?

预设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 同学们看,这个条件看上去很简单,但他却能从中找到这么多的隐含条件,并把它有序的表达出来。厉害!谁能像他这样有序的说一说?

指名说,结合多媒体出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个。

追问:还能往下说吗?(出示:第六天比第五天……)还能再往下说吗?太多了,这么多条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起说(多媒体变换,所有内容整合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过渡:同学们真会思考。这句话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吗?

引导出示:第一天摘的+5=第二天摘的,(课件出示)你们能明白他的意思吗?老师明白了,他是倒过来想的,比前一天多摘5个就是后一天摘的,看得懂吗?谁能继续往下说。(结合回答,出示第二天摘的+5=第三天摘的……)

这么多条件其实也是一个意思,(所有条件隐去,变换为“前一天摘的+5=后一天摘的”),一起读一读。

预设2:

(没人能说。)以后每天可以是第二天吗?如果是第二天,那就比第几天多摘5个?(手指着板贴),也就是说: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以后每天可以是第三天吗?如果是第三天,那——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板贴)

预设3:

(学生回答30+5。)

30是第几天摘的?加5是想求什么?也就是说第一天摘的+5等于第二天摘的,(课件出示)你们能明白他的意思吗?

……

过渡:同学们真会思考。(大屏上留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句话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吗?(接预设1过渡前的话)

小结:看似简单的一个条件,给大家一挖掘,竟然找到了这么多连续的隐含

条件,这就是数学的魅力之处。

(二)分析数量关系

有了这么多的条件,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吗?你打算怎么解答?先思考,再跟同桌说说。

(三)列式计算

1、都有办法了吗?把你的想法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1)学生自练.(2)交流:

展示1(列算式):你来说说是怎么想的。

结合学生介绍,相机板书算式。35指的是什么?这个5呢?求的是?你们看,第一步的结果,作为第二步的条件参与运算,帮助我们求出了下一个问题。数学就是这样,在已知、未知之间不停地转换。问题解决了吗?齐答一下。

展示2(出示表格):这个同学的方法,能看得懂吗?谁来说说。(生说)他列了个表格把每天摘的个数依次写了出来。这个方法怎么样?

2、出示问题:第五天摘了多少个?

(1)要求:不讨论,自己独立解决。先想想怎么做,想好了吗?拿出作业纸,第一题,可以填表,也可以列式计算,时间1分钟,开始。

(2)学生完成计算,教师巡视。(3)展示交流。

展示1:一起看大屏幕。他选择的是填表,看一看,填的对吗?

展示2:他是列式解答的。第五天摘了50个,对吗?考考你们,求第四天摘的,用到了哪两个条件?根据第三天摘的,就能算出第四天摘的,有了第四天摘的,就能算出………

展示3:(出示:5×4=20(个),20+30=50(个)

预设①有个同学是这样做的,这个方法正确吗?5×4算的是什么呀? 预设②老师是这样做的,你们觉得有道理吗?5×4算的是什么呀? 第五天比第一天一共多20个,对吗?怎么想的?

第一天暂时不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一个5,到了第五天一共比第一天

多了几个5?也就是20个。知道了这个多的20,再加上第一天的,就算出第五天摘的。方法怎么样?也不错吧?

(四)反思总结

1、归纳方法。

刚才我们一共想到了3种方法(多媒体出示3种方法),其中有两种方法解题思路是一样的,你们发现了吗?他们都是怎样算的呢?

小结:他们都是从第一天摘的这个条件想起,加上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的,就算出第二天摘的。有了第二天的,再根据这个条件算出第三天摘的,就这样,依次算出第四天、第五天。同学们,像这样从条件想起,一步步计算求出问题的方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出示箭头)。

再来看第三种方法,是根据这些条件发现第五天比第一天多摘了4个5,然后加上第一天的,就解决了问题。这种方法虽然思路不同,但也是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回顾感悟。

同学们,我们一起解决了一道比较复杂的问题,让我们回顾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都分了哪些步骤?

①生:我们要从条件想起。

师:是啊,从条件想起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根据对应的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个步骤就叫做——分析数量关系。

②生:我知道可以填表做,也可以列式算。

师:恩,这个步骤就是计算解答(板贴)。在解答问题时,方式可以多样,既可以填表,也可以列式。

③预设1:生:解决问题前要先找到条件。

师:不仅要找到条件,还要找到——(问题),对于比较复杂的条件,还要弄清每个条件的含义。这个步骤就是(理解题意),它是其他步骤的基础。

预设2:生:要找到条件和问题。

师:对,首先要找出条件和问题,对于比较复杂的条件,还要弄清每个条件的含义。这个步骤就是(理解题意),它是其他步骤的基础。

预设3:学生想不到看题。师:没有了?老是觉得有一个步骤也挺重要,就

是理解题意(出示)。你们知道理解题意是什么意思吗?对,就是看清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对于比较复杂的条件,还要弄清每个条件的含义。这个步骤是其他步骤的基础,可不能忘了。

总结:要能很好地解决一个数学问题,至少得有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计算解答这三个步骤。

三、导练应用,增强认识

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特别是掌握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这是一个新本领。想用用这个本领吗?好,试一试。

(一)“想想做做”第1题。

1、第1小题。

(1)出示第一幅图。这是一个天平,看出了什么条件?还有吗?也就是——(出示:4个苹果重400克)

真不简单,从天平上发现了两个条件,能求什么问题?会解答吗?(2)出示第2幅图,仔细看,又看出了什么条件?那根据这两个条件,又能求出什么?

(3)(出示两幅图)刚才,我们先根据4个苹果重400克求出了平均每个苹果重多少克;再根据橙子比苹果重20克求出了橙子的质量。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是从条件想起。

2、第2小题。(出示题目)有三个条件了。你能根据这些条件提出问题吗?(1)学生提问,相机出示问题。

(2)你觉得哪个问题最简单?根据哪两个条件来解决?怎么算?(出示算式)钢笔支数求出来了,下面我们可以求出(圆珠笔的支数),怎么算?

圆珠笔支数知道了,这个高难度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了吧,谁来?

(二)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老师拿出一个皮球,师生互动,感知球的多次下落与弹起。(2)出示题目,认识条件。“一个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

有2个条件,你觉得哪个比较复杂(学生说后,多媒体划下横线)“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怎么理解?

学生口答。

结合图观察:如果这里是16米,第一次下落后弹起的高度大概在哪?谁来指一指?

第二次弹起的高度大概在哪儿呢?

(3)(出示问题:第三次……):理解了题意,你能自己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吗。拿出作业纸,完成第2题。

交流汇报。第一次弹起?第二次呢?

反思:看第三次弹起的高度是?如果没有前两次的结果,你能直接得到第三次的结果吗?那有了第三次的结果我们就能进一步推断出第四次弹起的高度是几米?数学就是这样一环套着一环往下延伸。

四、自主实践,导悟提升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指名读题。

(2)有谁会做这个题目吗?

(3)(出示圆圈)一个圆圈表示1个小朋友,那18个圆圈就表示……?请同学们按照题目的要求,先找出芳芳和兵兵的位置,再解答。

(3)谁来汇报一下。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几个人? 生:这是芳芳的位置?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芳芳的位置在哪儿,你是根据什么条件确定的?兵兵呢?

(4)从条件想起,我们顺利的解决了问题。你认为画图对解决这个问题有帮助吗?

指出:有时难以理解的问题,画画图就变得容易理解了。

2、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们都很棒,老师想送给大家一个礼物,想要吗?谁第一个解决我的问题,我就把这个礼物送给他。准备好了吗,我要出题了。开始!

出示:妈妈买来3箱苹果,每箱5千克;又买来4箱梨子,共比苹果多40千克。梨子和苹果一共买了多少箱?

组织交流。

追问:这么多条件,为什么只用了两个条件?

指出:解决一个问题也不一定都要从条件想起,有时从问题想起也很快捷,这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第一天摘了30个

解决问题的策略

件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第四天比第三天多摘5个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个…… 问 题 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第五天摘了多少个?

第五篇: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72页例8,教学目的:

1、能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

想一想(每个算式表示什么?)

1、买3支同样的钢笔用12元钱,平均每支钢笔用多少钱?

2、一个笔记本2元钱,买5个笔记本要用多少钱?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题8。

1、出示例题:

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你们能帮妈妈算一算,应该付多少钱吗?

2、试着画图来帮你理解题意,然后和同桌交流在汇报。

3、列式:18÷3=6(元)6×8=48(元)

4、,能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吗?

5、想求:8个同样的碗应付多少钱?就得知道什么条件?(一个碗多少钱)我们来往前看,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一个碗多少钱?(18元可以买3个碗)

知道了一个碗的价钱,那么求8个碗需要多少钱就可以计算了。试着列出综合算式,再说说算式的含义。可以检查自己的解答正确吗?

(二)下面就请大家试一试解决下一个问题: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全班交流。说说解答的思路。

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都需要2步计算,大家来说一说这类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师小结:看清题意,仔细分析。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先看问题想,要想求出这个问题得知道什么?可以先看前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什么?

三、巩固提高

1、完成课本71页的“做一做”

帮助学生理解“照这种速度”的意思是什么,再来解答。

2、完成教材74页第7题。

自读题目,理解题意,思考回答每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有哪些,明确哪些条件需要计算求得,再列算式解答。

四、课后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

18÷3=6(元)18÷3×8 6×8=48(元)=6×8

=48(元)

答:需要48元钱。

下载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