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点的魅力》教学设计1
《点的魅力》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本课是上一课《聚聚散散》的延续,一个小黑点在纸的不同位置,给人不同的感觉,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圆点的排列组合的魅力;激励学生自主创新,用小圆点来组合各种图形.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美术素养,他们能够通过老师的引领,自主地感受小圆点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魅力,并且能用点来组合各种美妙的图形,体悟美术的魅力.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圆点在不同的位置,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2.引导学生了解圆点排列与圆点由大到小排列所产生的不 同效果.
3.运用圆点来组合各种图形,感受抽象画面的魅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圆点在不同的位置,给人以不同的感觉;鼓励学生创作由圆点组成的艺术作品,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圆点排列组合成的不同图形,产生的不同效果,感受其魅力.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思考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看见小圆点,用自己喜爱的工具表现出几个小圆点;准备彩笔、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等材料.
教师准备:水粉颜料、范画、课件等.
课前交流:师:你觉得做什么最快乐?生:看书最快乐,运动最快乐……师:如果你问我们盐城二小的学生,做什么最快乐,有许多同学说在王老师的美术课上最快乐!现在就请大家走进王老师的快乐课堂.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走进神奇的大自然
1.欣赏图片 通过大自然中动、植物身上的点,来感受点的魅力. 2.说说生活中的小圆点,让学生体会小圆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动植物身上点的魅力,自然引导到小圆点,由此展开了探究小圆点魅力的快乐之旅.】
二、探究新知 访问小圆点之家
1.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一个小黑点在纸中的不同位置,会给人感受. 2.通过观察,让学感受圆点不同的排列形式,给人不同的感受. 3.通过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排列,产生新的感觉.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一个小黑点在纸中的不同位置,会给人不同的感觉;了解圆点排列组合给人以移动感、消失感、对称感、重复感、节奏感等.】
小画家赏名画
感受画家笔下小圆点的魅力:
1.欣赏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的作品. 2.欣赏法国画家修拉的作品. 3.欣赏中国大画家吴冠中的作品.
【设计意图:走近大师用圆点表现的画面,感受其魅力,激发学生创作的激情和冲动.】我的圆点最精彩
1.学生介绍自己表现圆点的方法:剪、画、贴等. 2.教师介绍几种有趣的表现圆点的方法.
3.教师示范,欣赏作品,让学生了解点、线、面能组成美丽的画面.
【设计意图:
1、发散学生思维,掌握多种表现小圆点的方法;
2、教师示范、欣赏学生作品旨在引导学生创作由小圆点组成的作品,提高作业水平.】
三、作业实践
1.作业内容: ⑴用小圆点点大胆地组合出美丽的画面. ⑵用小圆点装饰一件神秘礼物物品. 2.指导作业.
3.作业展示、讲评.
【通过动手操作,巩固本课新知.】
四、链接生活
出示自主银行的标志,让学生感受小圆点的在日常生活中的魅力.
课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学校、班级或小组的标志,让小圆点在标志里一展风采.【设计意图:拓展延伸,让学生体悟小圆点在日常生活中的魅力.】
五、升华感情 今天我们和小圆点交了朋友,感受到了小圆点的魅力,相信在座的所有老师也感受到我们班同学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们也能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圆点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第二篇:《点的魅力》教学设计
《点的魅力》教学设计
课型:
造型•表现、欣赏•评述。教材分析:
本课是上一课的延续,一个黑点在纸中的不同位置,会给人不同的感觉,通过观察和分析、比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中的奥妙。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意在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圆点的几种基本形状:圆面、圆圈;发现圆点在纸上不同的位置,给人不同的感觉,产生基本变化:通过对教材创造性的处理,突出一个“玩”字,力求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发现点的魅力,用点来创造美。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点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
难点:让学生有创意地玩“点”,用“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教学准备:
收集点状物品、平面构成“圆点的变化”、绘画、手工工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模拟讲故事:《小圆点》。
“同学们,大家好!我的名字叫点点,我喜欢穿各种色彩的衣服,我的本领可大啦!能大能小,位置和大小的变化还能给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在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我的身影!大家都称我为魅力的小圆点呢”。
“同学们,听完了小圆点的自我介绍,它的自我评价还挺高,那今天,我们就让小圆点来展示一下它的魅力吧!”板书:《点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在欣赏点点魅力之前,必须知道,怎么样才能算点?
1/4
课件播放生活中的“点”的现象。
高楼中的小窗户、衣服上的花纹、装饰物的花边等。
1.大家看见今天的课题肯定会觉得有点奇怪,小圆点的魅力在哪里?怎么体现出来呢?我们马上就可以领略到啦!老师在黑板上贴好一张白纸,粘上一个小黑圆点,并做从上往下移动,出现三种画面效果,让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起来体验小圆点位置变化后产生的不同心理感觉,并把自己的感觉提出来。
老师出示一个乒乓球,加与示范,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圆点,师生一起进行总结出三种感觉:
(1)下落感(悬空的感觉。
(2)稳定感(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样,四平八稳)。(3)安定感(没有地方可以掉了)。
老师拿出2个小圆黑点,要求同学们在一张白纸上摆放出吸引感和排斥感。(请出2位同学上来进行摆放)并得出以下两点感觉:(4)相互吸引感。(5)相互排斥感。
老师总结:小圆点只要把位置改变了一下,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画画时,要注意,主体物的位置就像小圆点一样,位置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和心理感觉!(出示课件,结合美术作品进行讲解)
2.同学们都知道,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由什么组成呢?点、线、面,哪位同学告诉老师,点是如何变成线的呢?(张贴两张点的范图)(1)直线、曲线的感觉。
圆点越密,线的感觉就越明显,朝一个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直线,朝其它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曲线。所以点排列在一起会有线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2)移动的感觉。
圆点从大到小,是一种透视现象,渐变后会产生移动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2/4
出示课件---火车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3.在生活中,小圆点无处不在:
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图片,联系生活,从身边寻找灵感,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如衣服、鞋、围棋、人民会堂灯、药丸、被子等等!)老师加于讲解,并渗透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的相关知识。
4.小圆点不仅仅出现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而且美术作品中,也有他们可爱的身影呢!你们看!出示课件,展示画面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明白小圆点的作用和独特的画面艺术效果。
同学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老师从构图、色彩等审美角度讲解,让学生认识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老先生及其美术作品,使学生在美术欣赏和审美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
5.利用小圆点还可以摆放、拼出很多漂亮的图形呢!大大小小的圆点组合在一块,就成了一张美丽的作品了!
出示课件,展示小圆点的美术作品、书本范作。
让学生结合美术作品,知道什么是抽象和具象作品。并从作品中发现小圆点有大小之分、聚散之分,有无规则之分等。
出示老师的示范作品(2张)
继续讲解抽象和具象美术作品的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的方法。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点点展示自己的魅力这么久了,现在该轮到我们一展自己的魅力了!但是小圆点还有几句话要给我们交代,它要和我们说什么呢?展示课件图片和播放声音:
老师再复述一遍,并根据不同水平定下三个评价标准(1个红点、2个红点、3个红点)。
1.每位同学用彩色小圆点进行装饰或用小圆点拼出其形状。2.要美观。3.更需要创意。
(播放轻音乐,愉悦课堂气氛)
方法不限,可以大小彩点结合使用,也可以直接点出作品,或点出作品轮廓
3/4
后再填充彩点,还可以和线条互相结合在一起使用,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灵活机动。
四.作业欣赏、评价。
评价小圆点的美术作品,师生共评、自评,好在哪?不好又在哪?互相提点建议!再次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水平。
五.总结、拓展。
本节课主要是运用彩绘圆点的方法完成美术作品,点点的魅力还远远不仅仅在于此呢!还可以利用其它方法、材料,如布、色卡、圆的小物件等等,都可以展示小圆点的魅力所在,在下一课时中我们会继续学习,采用手工制作的方式再次显示小圆点的魅力。
小圆点无所不在,美也无所不在,只要我们善于用发现、审美的眼睛去观察、去创造,美就在我们身边!
4/4
第三篇:《点的魅力》教学设计2
《点的魅力》教学设计2
课题:点的魅力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上一课的延续,一个黑点在纸中的不同位置,会给人不同的感觉,通过观察和分析、比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中的奥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
教学思路:
本节课教学内容意在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圆点的几种基本形状:圆面、圆圈;发现圆点在纸上不同的位置,给人不同的感觉,产生基本变化:通过对教材创造性的处理,突出一个“玩”字,力求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发现小圆点的魅力,用圆点来创造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
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
预习: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收集圆的物品,观察寻找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圆的图案.
教具:平面构成“圆点的变化”.
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
展示课件动画图片和播放声音,出现一个小圆点,(说话:同学们,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小圆点,我喜欢穿各种色彩的衣服,我的本领可大啦!能大能小,位置和大小的变化还能给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在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我的身影!大家都称我为魅力的小圆点呢!)
“同学们,听完了小圆点的自我介绍,它的自我评价还挺高,那今天,我们就让小圆点来展示一下它的魅力吧!”板书:《小圆点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在欣赏小圆点魅力之前,必须知道,怎么样才能算小圆点?谁能告诉老师,圆该怎么画呢?
学生来一个画圆,老师用圆规示范画圆的方法. 当然我们在画的时候不可能这么标准,做到尽量而已!老师加于讲解:固定圆心,半径相等长度,旋转360度就是一个标准的圆了,如果里面是实心(有色彩)就是圆点,如果里面空心的那就是圆圈了!那今天我们画的圆点就是实心的,因为比较小!所以才叫为小圆点.
(一)、大家看见今天的课题肯定会觉得有点奇怪,小圆点的魅力在哪里?怎么体现出来呢?我们马上就可以领略到啦!
老师在黑板上贴好一张白纸,粘上一个小黑圆点,并做从上往下移动,出现三种画面效果,让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起来体验小圆点位置变化后产生的不同心理感觉,并把自己的感觉提出来.
老师出示一个乒乓球,加与示范,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圆点,师生一起进行总结出三种感觉:
1.下落感(悬空的感觉)
2.稳定感(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样,四平八稳.)
3.安定感(没有地方可以掉了)
老师拿出2个小圆黑点,要求同学们在一张白纸上摆放出吸引感和排斥感.
(请出2位同学上来进行摆放)
并得出以下两点感觉:
4.相互吸引感
5.相互排斥感.
老师总结:小圆点只要把位置改变了一下,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画画时,要注意,主体物的位置就象小圆点一样,位置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和心理感觉!(出示课件,结合美术作品进行讲解)
(主体物——苹果,具有下落感)
(二)、同学们都知道,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由什么组成呢?点、线、面,哪位同学告诉老师,点是如何变成线的呢?(张贴两张点的范图)
1.直线、曲线的感觉
圆点越密,线的感觉就越明显,朝一个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直线,朝其它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曲线.所以点排列在一起会有线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2.移动的感觉
圆点从大到小,是一种透视现象,渐变后会产生移动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出示课件---火车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在生活中,小圆点无处不在,看:
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图片,联系生活,从身边寻找灵感,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如---衣服、鞋、围棋、人民会堂灯、药丸、被子等等!)
老师加于讲解,并渗透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的相关知识.
(四)、小圆点不仅仅出现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而且美术作品中,也有他们可爱的身影呢!你们看!出示课件,展示画面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明白小圆点的作用和独特的画面艺术效果.
同学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老师从构图、色彩等审美角度讲解,让学生认识俄国莫斯科画家康定斯基、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老先生及其美术作品,使学生在美术欣赏和审美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最后重点介绍点彩画派的创始人法国画家修拉和其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
(五)、利用小圆点还可以摆放、拼出很多漂亮的图形呢!大大小小的圆点组合在一块,就成了一张美丽的作品了!
出示课件,展示小圆点的美术作品、书本范作.
让学生结合美术作品,知道什么是抽象和具象作品.并从作品中发现小圆点有大小之分、聚散之分,有无规则之分等.
出示老师的示范作品(2张)
继续讲解抽象和具象美术作品的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的方法.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圆点展示自己的魅力这么久了,现在该轮到我们一展自己的魅力了!但是小圆点还有几句话要给我们交代,它要和我们说什么呢?展示课件图片和播放声音:
老师再复述一遍,并根据不同水平定下三个评价标准(1个红点、2个红点、3个红点).
1.每位同学用彩色小圆点进行装饰或用小圆点拼出其形状.
2.要美观.
3.更需要创意.
方法不限,可以大小彩点结合使用,也可以直接点出作品,或点出作品轮廓后再填充彩点,还可以和线条互相结合在一起使用,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灵活机动.
四、作业欣赏、评价
评价小圆点的美术作品,师生共评、自评,好在哪?不好又在哪?互相提点建议!再次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水平.
五、总结、拓展
本节课主要是运用彩绘圆点的方法完成美术作品,小圆点的魅力还远远不仅仅在于此呢!还可以利用其它方法、材料,如布、色卡、圆的小物件等等,都可以展示小圆点的魅力所在,在下一课时中我们会继续学习,采用手工制作的方式再次显示小圆点的魅力.
小圆点无所不在,美也无所不在,只要我们善于用发现、审美的眼睛去观察、去创造,美就在我们身边!
第四篇:教学设计1:汉字的魅力
小学信息技术 四年级上册 第1课 汉字的魅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魅力所在,增强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2.了解汉字的基本常识,把握汉字的构字特征。3.理解说明文的文学色彩和感情色彩。
教学重点:
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构字特点、汉字蕴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
汉字的构字特点、汉字蕴含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恒量一个民族历史的标志是什么?那就是汉字。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灿烂的历史文化,而记录并推动这文化发展的重要工具就是汉字。据考古探测了汉字距今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可以断定古汉字是世界上较早出现的文字之一。现在全球在使用汉字作交流工具的有近15亿人,可见汉字在传播人类文明,弘扬中国文化方面有其独特的魅力。
那么汉字的魅力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汉字的魅力》。
二、首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自己去了解汉字的魅力所在,感受作者在文章中体现的情感。阅读时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了解汉字的构字特点。2.作者文中洋溢着怎样的情感? 3.汉字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请大家看幕布,我们来比较一下,英文English和汉字“渔”的构字区别。(板书)English是用字母来表示语音的文字,属表音文字,它较易学习,但不能从字面上看出它的义。而汉字“渔”,属方块字,又是会意兼形声字,字
面看上去易理解,(用甲骨文板书)左水右鱼,意在水中捕鱼;左形右声,“鱼”在这里既表形、表音又表义。所以,方块汉字在构字特点上有集音形义于一体的独特魅力,这也正是中国古汉字令西方人钟情的原因之一。
2.中国汉字历史悠久,魅力独特,每个炎黄子孙都与它有深厚的情结,尤其是漂泊在外的海外游子,这种情结更加浓厚。文章中字里行间都蕴含着这种情感。喜爱、赞美、自豪的感情。
3.通过学习讨论,我们已经整体感知了课文,理解了汉字的特征,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现在我们回到主题“汉字的魅力”上来,大家读到现在,汉字的魅力到底表现在哪几方面呢?
三、猜字谜,感受汉字魅力 1.完成课本上的字谜活动
2.让学生自己出字谜或者其他谜语,由其他学生进行猜谜,活跃现场的气氛
四、教学反思
第五篇:《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1
《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更了解我国风筝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增进对祖国民间文化艺术的了解和热爱,感受美与科学融合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欣赏,小组分析讨论及教师演示绘制一件风筝作品,进一步理解掌握民间艺术的造型美及色彩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用自己作品参与活动的快乐,感受中国古典传承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愿望。
知识拓展:风筝起源于战国时期。公输般就是后人所说的七巧匠鲁班或“鲁班爷”。他制作的“鹊”或“鸢”,其原材料是极薄的木片或竹片。汉朝以后,由于纸的发明和应用,在制作风筝时,逐渐以纸代木。称为“纸鸢”。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 故以后称“风筝。唐宋时期,现属潍坊各地扎放风筝已很普遍。明清时期,潍坊的风筝达到极盛。每年清明节前后,风和日丽,家家户户扶老携幼,踏青登场,竞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蓝天。清朝诗人郑板桥在《怀潍县》 诗中说:“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生动地描写了清明佳节潍坊风筝的情景。这种春意盎然的民间活动,既是相互观摩、评比的机会,又是呼吸早春空气、享受大自然的恩赐、锻炼身体的好时光。潍坊风筝扎工精美,画工别致,造型新颖,构图合理。它还吸收了木版年画的某些特点,博采京津画技之长,线条优美,色彩鲜明,善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主题。风格独特,栩栩如生。最有代表性的大型龙头蜈蚣风筝,长达百余尺。放飞时先将尾闻和身闻渐次放起,靠几十节“腰子”所产生的提升力将首部往高空。腰子的连缀是按力学原理系结,系绳之间必须有严格的角度和距离。“龙头蜈蚣”扶摇蓝天,气势千里,蔚为壮观。赢得国内外的普遍赞誉。自1984年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以后。每年的四月中旬都被要举办一年一届的国际风筝盛会,1988年,第五届国际风筝会将潍坊定为“世界风筝都。现在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九届风筝 会,每年都要吸引来自世界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也为潍坊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从身边事物出发认识风筝文化,了解风筝的来历、作用,制作。教学难点:风筝工艺的掌握和实践。
三、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思路是: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并给学生足够的智慧呈现空间。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创作的能力。从风筝的来历、作用、工艺等方面,吸引学生们用全新的视角重新看待我们的民间艺术,让学生充分了解其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传承了我国这优秀的民间艺术。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风筝或风筝照片。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课前准备习惯。
(二)导入新课 游戏导入:
师:“今天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猜猜看画中的小男孩在做什么呢?猜不到我们接着往下看,看,他手中出现了一根细细的线,你们现在猜到他在做什么了吗?对!他在放风筝!我们的古人为什么要放风筝呢?除了娱乐也是为了寄托我们的思念与祝福,所谓千古诗心三绝美,柔情万千系风筝,我们手里放飞的风筝无论飞多远都始终与我们在一起,就像我们与我们的父母亲友,无论相距多远我们都始终被情感的线牵连着割舍不断,今天就让我们乘着风筝去看一看那些多姿多彩的‘风筝的故事’”。
目的:通过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进一步了解风筝的历史起源等相关人文知识做铺垫。
(三)欣赏感悟
多媒体欣赏图片,教师讲解风筝历史。
师:“随着风筝飘啊飘,我们竟然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风筝的历史距今有多少年了吗?风筝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距今已经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你们看!一位叫墨子的老先生正在制作一只木鸟,墨子花了三年时间制作的这只木鹞,飞一日就坏了后来著名的发明家鲁班用竹子为这只木鹞进行了改造,飞了三天都没有掉下来,这就是风筝最早的雏形了!”
“我们再跟随风筝的脚步来到了西汉时期,著名的韩信大将军正在用风筝测量距离,想用挖地道的方法攻入未央宫!原来风筝最早是用在军事方面的。”
“风筝飞啊飞,我们来到了唐宋时期,随着经济的逐渐繁荣,造纸术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纸张越来越便宜了,于是纸做的风筝便在民间流行开来,成为老百姓把玩的玩具,风筝也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呢?对,叫纸鸢,著名的词人郑板桥就在他的诗中就形象地描绘了清明时节放飞风筝的情景:“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描述了一幅天空中像雪花一样多的纸鸢在空中飞舞,地上的少女们荡着秋千,五彩的裙子随风摆动比蝴蝶还要美丽的画面,实在是太美了!”
“接下来我们跟着风筝来到了明朝,这个时期的火药技术已经开始运用到军事上了,风筝和火药的关系开始紧密起来,瞧,这些士兵正在用风筝携带炸药飞到敌人的上空投掷炸弹呢!看到这一幕你们能想到什么?对,我们现代的飞机和火箭!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里至今还挂着一只中国风筝,旁边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美国的莱特兄弟在制造飞机时也是通过风筝找到了借助空气升力起飞的灵感。看来风筝可真不可小觑啊,它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了不小的贡献!”
②了解风筝的造型特点与纹样、色彩特点
“一阵风刮过,我们又回到了现代,来到了中国的风筝之乡——山东潍坊,中国有四大风筝产地:潍坊、南通、天津、北京。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潍坊,这不仅仅是我国也是全世界最著名的风筝之都。你们看!这里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节,瞧!天上这么多的风筝真让人应接不暇啊!就像刚才那首诗所说的——纸花如雪满天飞!现在我们就一点一点地来看。大家看看这片天空的这些风筝的造型都有哪些共同特点呢?对,都有两对翅膀!翅膀是什么形状的呢?是圆角长方形的,为什么会是长方形的呢?我们来看看这些翅膀背后的秘密。现在老师手里就有这样一个硬翅风筝,我们看看它的背面,它的翅膀上下都嵌有骨,这种风筝叫作硬翅风筝!还有一种风筝只有翅膀的上方嵌有骨,这种风筝叫做软翅风筝!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些风筝都有什么共同点呢?对,这些风筝都像一串串的糖葫芦,这些风筝我们管它叫串型风筝。除了刚才讲过的三种造型的风筝,我们的风筝还有很多造型,这种圆圆的像一个个的小桶子的风筝叫筒型风筝??你们看,我们看到了这么多不同造型的风筝,我们可以总结出风筝的第一个特点,风筝的造型怎么样?”——板书出示“造型多样”
“你们看,这片天空出现了四只沙燕风筝,这些风筝又有什么不同点呢?对,花纹不同,这些风筝都有画的都是些什么呢?有昆虫、动物、神话传说等等,说明我们的风筝题材怎么样?”——板书出示“题材丰富”。“除了题材丰富以外,你们看这些风筝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能看出来吗?我来给大家一个小小的提示,老师在风筝的中间画了一条虚线,你们看,虚线两边的风筝怎么样呢?对,是左右对称的,为什么风筝要做成对称的形状呢?”——出示板书“左右对称”
“接下来风筝又要带我们去哪里呢?你们看!我们已经飞回到南昌了,在江西甚至是全国都有很多留守儿童,他们一年只能见到自己的父母一两次面,你们看!这些留守儿童正在放着风筝向自己的父母诉说自己的思念与祝福呢!看啊!风筝已经飞到他们母亲的手里了!可是她手里的风筝却是空白的,我们要不要为她画出一个美丽而又饱含我们祝福的风筝呢?”
一个美丽的名字,我们现在来做一个连连看的游戏,看看这些风筝的名字都是什么呢?“福寿双全”、“双龙戏珠”、“鱼跃龙门”、“喜上眉梢”从这些名字里我们就能看出风筝里饱含着我们的希望与祝福,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风筝的第二个特点,风筝的寓意怎么样呢?”板书出示“寓意美好”。
“现在我们一起来把风筝放飞到天上看一看,你们看!风筝已经变得小小的一只了,但是我们依然能看清楚它们的颜色,这是为什么呢?不知道的话我们来看看这些风筝的颜色跟对比色比较接近还是跟中性色比较接近呢?对,风筝的色彩采用的都是对比强烈的颜色,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这样我们抬头看风筝的时候才能看得更清楚。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风筝的色彩怎么样呢?”——板书出示“颜色艳丽”
“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上来帮我说一说这个风筝上面有哪几种颜色?红、黑、绿、黄,对!说得非常好,刚才这位同学说的这四种颜色就是我们传统风筝的四颜色,是传统风筝中常用的色彩。”
目的:通过欣赏交流,教师边播放课件边讲解,图文并茂的了解了风筝的起源、发展及历史。学生充分地感受到风筝的文化及相关知识,包括制作方法等,为下一步学生动手制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欣赏分析
教师出示四组风筝作品,分别发给四个小组,小组同学欣赏交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分析出风筝的制作流程步骤。
分析风筝运用了哪些制作方法,它是被怎么装饰的那么美丽漂亮的? 我们还可以为这件风筝作品加些什么?
目的:通过小组分析的活动,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充分了解,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五)尝试制作
学生运用自己所带材料小组合作一件风筝作品。
“制作之前我们先来了解风筝制作的过程:第一步用铅笔画出草稿,画草稿的时候注意对称性,可以用尺子在风筝的中间画一条辅助线,图案要饱含我们的祝福哦!老师选择的是蜻蜓图案,名字叫亭亭玉立,希望我们的母亲能够永远青春美丽。第二步用勾线笔进行勾线,勾线的时候要注意线条的流畅、肯定,最后一步就是上色啦,用色时选择对比强烈的颜色最好,老师选择的就是传统风筝四颜色:红、绿、黄、黑。涂色要涂满、涂均匀。我们已经了解了做风筝的步骤了,现在轮到你们啦!让我们一起分组为母亲制作一个精美的风筝吧!开始吧!”学生伴随传统音乐进行练习,教师指导。
目的: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制作风筝作品,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制作过程中边尝试分析,边制作,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自评互评
“同学们的作品都已经展示在黑板上了,我想请几个同学来说一说你们做的风筝都有什么美好的祝福在里面呢?”
“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都非常好,在课后同学们可以拿着你们做好的风筝送给你们的父母亲人,传达你们的祝福!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风筝也在逐渐的变化,接下来我们一起到风筝节上去看一看那些新奇特的风筝!”
“同学们,这些风筝是不是非常新颖呢?!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把风筝进行创新,把我们传统的文化传承、发扬下去!”
目的:培养学生学会美术评价语言,能够从美术的审美角度评价作品。
(七)欣赏提升
多媒体欣赏世界各地的风筝大赛,风筝放飞活动。学生们欣赏的同时,开拓视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愿望。
目的:通过欣赏其他国家的风筝,开阔学生视野,体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风筝特点及特殊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