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快乐汉语第十课教案
第十课
中文课 海南师范大学宋安琪
教学目标:
1、谈自己学习的课程
2、掌握生词“星期、中文、法文、英文、体育课、没有”。
3、掌握句式“星期一我有中文课。”,“星期一我没有法文课”。
4、学会写汉字“文、星、课、法”。教学重点:谈自己学习的课程。教学难点:汉字“文、星、课、法”。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用具;课件、日历、课表。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复习第二课的生词“中国”、“英国”、“美国”,引入学习生词“中文”、“英文”。
二、学习其他生词。
1.老师范读,带读生词表。2.讲解生词,用生词组词造句。
星期;展示日历,扩展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天/星期日 体育 ;体育课
课; 中文课
英文课
法文课
没有;有——没有
展示课表,引导学生说句子:星期一有中文课。星期二没有中文课。
三、做练习1,让学生熟悉生词的发音和意思,把音和义结合起来。
四、做练习3,可以反复听录音并让学生跟读,巩固对本课词语和句型的理解。
五、图片展示课表,学生练习对话。教师跟一个学生先示范; 师;星期一有中文课吗? 生;星期一没有中文课。师;星期二有法文课吗? „„
学生两人一组对话,互问互答。
六、写汉字,动画演示笔顺。
学生观看笔顺演示视频,学写汉字“文、星、课、法”。
七、做练习8。数字歌。
八、课堂活动。
制作自己的课表,把能够用汉语表达的课程都换成汉语。
第二篇:新实用汉语课本第十课教案
新实用汉语课本第十课教案
制作人:柴俊星、辛慧 海南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1.教学类型:
新实用汉语课本(英语版),出版于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教学对象:
零起点的汉语初学者
3.教学时间: 4.教学地点: 5.教学目的:
以语法为指导去学习课文,通过朗读课文、背说、写话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言语技能和运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
6.教学方法:
1、图片展示
2、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
3、使用中介语
4、用例句展示
7.教学内容:
课题:《我在这儿买光盘。》
8.教学难点:
介词词组;双宾语动词谓语句“给”和“送”。
9.教学步骤:(一)、导入。(二)、课文。(三)、课文生词:
(四)、语法讲解
在生词部分可用英语、中介语、图片、ppt展示来讲解。
(1)了解并初步掌握介词词组。
(2)初步掌握双宾语动词谓语句“给”和“送”。
(3)初步掌握形容词谓语句和副词“很”。
(4)初步掌握用“„„是不是/是吗?”问句。
(5)初步掌握指示代词“这”、“那”作定语。
(6)初步掌握“怎么+V”。
(7)初步掌握“一斤„„多少钱?”
(8)初步掌握用疑问代词的问句小结。
(五)、会话练习
(1)初步学会交际内容“喜欢不喜欢”,并初步就“喜欢”、“不喜欢”的话题进行交际。
(2)初步学会交际内容“解决语言困难”。
(3)初步学会交际内容“买东西”,并初步就“买东西”的话题进行交际。
(六)、课后练习。
第三篇:高级汉语精读4第十课教案讲稿
课程单元教案(第十课第一单元)本单元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朗读与书写课文中的生字,能区别部分形近字; 2.学习生词,理解词义,掌握用法,并能结合情景正确运用; 3.学习辨析部分近义词,区别其用法,能准确使用。
教学内容
1.学习95个词语; 2.正音,书写; 3.讲解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生字正音正字:奢望、咄咄逼人、怒不可遏;
2.词语讲解:奢望、义无反顾、总归、为数、余地、质问、指望、郑重其事、出于; 3.近义词辨析:告诫-劝诫;掂量-估量;推辞-推卸-推托;干涉-干预;询问-质问;冤枉-委屈;盛情-热情;顾忌-顾虑。
教学方法
1.精讲多练,举一反三。
2.坚持实践性,交际性和综合性原则(语音、词汇、语法的综合训练及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和诱导式的方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坚持重现性原则,在讲练过程中注意有意识地复习所学过的词语和语法。
教学设计
1.检查出勤情况; 2.检查预习情况;
3.学习生词(朗读、理解运用、重点讲解、辨析近义词)4.巩固练习(造句练习课后练习1.2.3.4)5.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阅读材料
搜集北京、上海等城市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相关材料。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
巩固复习所学的生字、生词。
本单元小节(含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教学体会等)
注:一单元为2个标准学时
课程单元教案(第十课第二单元)本单元 教学目的
1.诵读课文,理解内容,分析文章结构,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内容
朗读正音;
分析理解课文内容
示例讲解阅读方法和技巧
分析文章的整体写作思路与结构 提问检查阅读效果,巩固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词语:嗲;贬斥;歇斯底里;颐指气使;相敬如宾;左右逢源; 2.北京人和上海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比较。
教学方法
1.精讲多练,举一反三。2.坚持实践性,交际性和综合性原则(语音、词汇、语法的综合训练及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和诱导式的方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坚持重现性原则,在讲练过程中注意有意识地复习所学过的词语和语法。
教学设计
1.检查出勤; 2.复习听写生词;
3.快速阅读课文,提出相关问题,检查阅读效果; 4.分段细读,边读边提问边讲解; 5.课后小结。
课后阅读材料
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相关文章。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
课后思考题。
本单元小节(含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教学体会等)
注:一单元为2个标准学时
课程单元教案(第十课第三单元)本单元 教学目的
语法例释及运用
教学内容
结合课文分析语法现象 巩固语法训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语法例释:复句和句群。语段语篇表达。
教学方法
1.精讲多练,举一反三。
2.坚持实践性,交际性和综合性原则(语音、词汇、语法的综合训练及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和诱导式的方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坚持重现性原则,在讲练过程中注意有意识地复习所学过的词语和语法。
教学设计
1.检查出勤;
2.根据课文内容,听后回答问题; 3.语法例释学习;
4.巩固练习:课后练习5.6.7.8 5.课后小结。
课后阅读材料
熟读并理解课文中的成语、熟语。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
按照课文内容的顺序,对课文进行缩写。
本单元小节(含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教学体会等)
注:一单元为2个标准学时
课程单元教案(第十课第四单元)本单元 教学目的
检查副课文 口语表达训练
教学内容
限时独立完成副课文阅读
2.口语讨论:1.上海和北京天气、道路、建筑特色和异同。2.上海和北京的景观、语言特点和异同。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口语表达:1.中心的确立 2.表达的顺序
3.语段的连接
教学方法
1.精讲多练,举一反三。
2.坚持实践性,交际性和综合性原则(语音、词汇、语法的综合训练及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和诱导式的方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坚持重现性原则,在讲练过程中注意有意识地复习所学过的词语和语法。
教学设计
1.检查出勤;
2.限时阅读副课文,并完成相关练习; 3.抽选3-4名学生口语表达; 4.分析评价; 5.课后小结。
课后阅读材料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 讨论:将自己去过的或生活过的城市与乌鲁木齐比较,观察分析它们的异同。
本单元小节(含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教学体会等)
注:一单元为2个标准学时
第十课《双城男女——北京VS上海》 教学对象与学情分析
本教材的教学对象为少数民族大二学生,这些学生的汉语水平已达到MHK3甲或4乙水平,其汉语弱项突出表现在汉语的表达方面(口语和书面)。因此在本册汉语学习中,主要任务是在增加学生汉语词汇量的同时,侧重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根据学生专业学业任务负担较重的现实,尽量在课堂上解决问题,完成相关训练,课外进行知识拓展,扩大学生视野,培养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语料学习掌握本课生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理解所学词语在本课的词义及用法;增加学生词汇量,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并通过模仿练习,使学生达到运用所学汉语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汉语表达能力;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文化知识及其教育意义;掌握本课中的语法知识及其语法意义;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做到知识的转化。教学重点与难点: 1.近义词辨析:告诫-劝诫;掂量-估量;推辞-推卸-推托;干涉-干预;询问-质问;冤枉-委屈;盛情-热情;顾忌-顾虑。
2.课文理解:文章的中心与结构。3.语法重点:复句、语段间的连接。教学时数及安排:8学时 第一二课时:学习生字新词 第三四课时:分析理解课文 第五六课时:语法例释训练 第七八课时:阅读表达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二、导入新课: 1.上海 2.北京
3.爱情观、婚姻观、生活方式。
三、讲解词语:
(一)朗读词语,正音正调
(二)讲解重点及难点词语:
1.奢望:过高的希望,指对不可能达到的目标,或者不可能得到的东西,报有幻想的态度。2.动容:脸上显露出受了感动的表情,形容被言语、行为所感动。
3.义无反顾:义:宜,应该做的事;反顾:回头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形容维护正义决心非常大。或在道义上只勇往直前,绝不退缩回头
4.不在话下:不在谈论的范围内,指事情轻微,不值得一提。事属当然,用不着说。5.抛头露面:抛:暴露。露出头和面孔。原指妇女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中。现指公开露面。6.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7.怒不可遏:愤怒得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遏:止。
8.揭竿而起: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亦指人民起义。9.不了了之:了:了结,结束。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指把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就算完事。10.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众多。唐·柳宗元《贞符》:“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
11.不以为忤:不生气,不介意。忤,wǔ。本义:抵触,不顺从。不将此作为忤逆之举典故范例《旧唐书》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九十四:”上不以为忤,甚称之。“《宋史》卷四百五十八·列传第二百一十七:“尝有贵客过之,瑛酒酣而歌,以乐器扣其头为节,客亦不以为忤。”例句他对于众人的批评不但不以为忤,反而欣然接受
12颐指气使: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汉书·贡禹传》:“家富势足,目指气使。”《资治通鉴·唐纪·昭宣帝天佑二年》:“见朝士,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 13.见仁见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14.察言观色: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5.画饼充饥: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三)近义词辨析:
1.告诫:规劝某人勿做某事。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劝诫:可用于平辈之间。
掂量:侧重于用手托着东西上下晃动来估计轻重。
估量:侧重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进行大概的估计。常用于抽象的事物。推辞:侧重于直接拒绝、辞谢。可与“再三~”“一再”搭配。推卸:侧重于找客观原因来逃避责任。推托:侧重于借故拒绝,不肯承担。
干涉:强行参与、或不该管硬管,手段粗暴强硬。干预:语义较轻。一般的过问或参与。
询问:语气平和,语义较轻。征求意见,打听情况。质问:语义较重。用责备的语气依据事实问明是非。冤枉:侧重指无罪者有罪。
委屈:侧重于表示受到不公正待遇。
盛情:名词。深厚的情意。多用于书面语。常用“盛情款待”、“盛情难却”。热情:形容词,名词。
顾忌:强调有所避忌、忌讳。心中考虑的程度较浅,语义较轻。
顾虑:强调有所忧虑,心中考虑的程度较深。动词用法较少见。名词用法常见。
六、小结布置作业
第三四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二、复习旧课:听写重点词语
三、讲授新课:
(一)限时阅读课文(15分钟)
(二)回答问题
1.北京人与上海人的爱情观有什么区别?谈谈你的看法。2.北京女人与上海女人有什么不同?
3.北京人与上海人在应酬方面有什么不同?
(三)细读课文概括段意 巩固所学内容
再读课文,回答思考题
五、小结布置作业
第五六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二、复习旧课:听后根据老师的问题,书面回答 三语法例释
1.复句与句群
2.语段的链接
四、巩固训练:课后练习5、6、7、8
五、小结布置作业 第七八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二、复习旧课:概述课文内容
三、讲授新课:
(一)阅读训练限时完成副课文学习
(二)表达训练话题讨论
1.概括一下北京人和上海人的生活方式、观念和特点。2.介绍一个你去过的城市。
3.模仿副课文的形式,将该城市与乌鲁木齐或者你熟悉的城市进行比较。
四、小结布置作业
五、全篇小结
第四篇:快乐汉语第八课教案
第八课
我要苹果,你呢
海南师范大学宋安琪
教学目标:
1、掌握生词“水果、苹果、果汁、汽水、茶、要、呢”。
2、掌握句式“你要水果吗?我要苹果,你呢?”
3、学会写汉字“要、水、汽、茶”。
4、学会生母“z c s ”的发音。教学重点:谈论水果、饮料
教学难点:生母“z c s”的发音,汉字“要、水、汽、茶”。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步骤:
一、二、导入。图片展示水果。引入学习生词“水果”。学习生词。
苹果; 一个苹果
两个苹果
扩展
橘子
梨
香蕉
西瓜
果汁:用图片解释 汽水:用图片解释
茶;用图片解释。介绍中国茶。
要:你要什么?我要苹果。我要果汁。我要面包。„„
呢:你呢、三、四、做练习1,让学生熟悉生词的发音和意思,把音和义结合起来。做练习3,熟悉本课句式,为下一步对话做准备。
1.要什么? 2.要+名词+吗? 3.A+要+名词,B+呢?
五、做练习4,学生两人一组进行。
六、学生自由对话。
老师先和一个学生示范。如: 老师:玛丽,你要什么? 玛丽:我要苹果。老师;你要汽水吗?
玛丽;我不要汽水,我要果汁。你呢? 老师;我要咖啡。
七、课堂活动。
学生三人或四人一组,其中一人扮演小店售货员,另外的同学扮演顾客。
八、写汉字,动画演示笔顺。
学生观看笔顺演示视频,学写汉字“要、水、汽、茶”。
九、语音训练。
老师示范,学生跟读,边读边用手“画”声调。z c s
第五篇:快乐汉语第八课教案
第八课
换钱
一、课型:第八课
二、教学材料:《体验汉语》旅游篇 第八课
三、教学对象:学过《快乐汉语》第一册的中学生
四、教学内容:第八课 换钱
五、教学目标:
1、学会在银行换钱的基本用语。“请问,在这儿可以换人民币吗?”、“一美元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2、掌握生词“人民币、或者、可能、比价、换钱”等。
3、学会人民币的表达方法“块、毛、分”。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在银行换钱的基本用语。
学会人民币的表达方法“块、毛、分”。
七、教学时间: 三课时
八、教辅材料/教具:课件、生字卡
九、教学环节:
(一)复习
1.问候,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购物。
2.在有拼音展示时,抽点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七课重要的对话。然后全班朗读。
3.去掉拼音,抽点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七课重要的对话。然后全班朗读。
(二)教练新内容
1.引入
1.由刚刚复习的购物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在中国购物时需要什么呢?---需要人民币。需要换钱。由此引入新课学习。
2.板书“换钱”,展示不同的货币名称。然后鼓励学生根据拼音拼读“人民币、美元”等货币名称,老师进行校音。然后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2.讲解:(精讲)
dìbākè
huànqián
2.1 学习生词“人民币、中国银行、知道、每天”等。第八课
换 钱 学生拼读,老师校音。老师领读,学生跟读。最后学生齐读并组词造句。
2.2 辨析连词“或者”和“还是”。先是展示英文解释,然后通过句子填空来练习,从而加深对这两者的区别的理解和掌握。
2.3 抽点学生用“知道、问”等词语组成短语。然后学生两两用“知道、问”等词语组成短语,进行操练。2.4
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句子
请问,在这儿可以换人民币吗?
对不起,我们宾馆不能换。
一美元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不知道,每天的比价可能不一样。
先是在有拼音展示的情况下请学生拼读句子,老师校音。然后由老师领读,学生跟读。然后学生两两分角色熟读。最后去掉拼音,由学生齐读。2.5
操练课文句子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然后再生生互问互答。
3.总结
3.1 启发学生如何在中国换钱。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3.2 学生向周围的同学角色扮演换钱场景。
(二)作业(包括笔头作业和口头作业)
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
十、板书设计
十一、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