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的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页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准确体验0认识0,掌握0的写法。
2.通过直尺图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
3.使学生初次感知0的含义,正确地理解。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0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学具盒、直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1.出示小猴正准备吃盘子里的2个桃子的投影片。
投影片上有一只猴子,一个盘子放了两个桃子。(板书:2)
小猴正准备干什么?(小猴正准备吃桃子。)
2.出示小猴吃了一个桃子的投影片。
图上小猴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还剩1个桃子。(板书:1)
3.出示小猴吃桃的第三幅影片。
小猴又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又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了。(有的学生会说吃了0个桃子。)
教师小结: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板书:0)这个数字读作“0”,“0”表示没有。“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含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个。小华有了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您们一定还会说出许多这样的例子。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看谁说得最好。讨论后,指明4~5人说说。
二、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1.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直尺。
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对0有了初步的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0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大家拿出你的小直尺。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在这里还可以表示什么?
2.出示直尺放大图。
请大家看放大直尺图,0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表示量东西从这里开始。
这个0应排在谁的前面?为什么排在1的前面?(因为0是起点。)
指名数直尺上的数:从0~5。齐读:0~5,5~0。
三、教学0的书写
教师边范写边说: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都要相连,成椭圆行。(学生书空写0三遍,注意笔顺。学生在书上练习格描写0。)
四、有关0的加、减法。
1.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
“我们已经知道了0是一个数,所以它也像其他数一样可以进行计算。下面我们就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小猴看见盘里有2个桃,他吃了一个,还剩几个?算式是:2-1
吃2个呢?算式是:2-2=得几?为什么?
看小鸟图列式计算。为什么?
练习4-4=2-2=5-5=1-1=
你有什么发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2.一个数加0。
出示青蛙图。看图你知道了些什么?
一共有几只青蛙?你怎么知道的?
算式是:4+0=得几?为什么?
练习2+0=3+0=5+0=
从以上算式你知道了什么?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想一想0+4、0+3、0+5等于几?
从这几道题中可以看出什么?(0加上一个数,还得那个数。)
想一想0+0等于几?
(3)一个数减去0。
想一想5-0等于几?(......)
5-0就是从5个东西里面去掉0个,也就是一个也没有去掉,所以还是5。
板书:5-0=5
4-0、3-0、2-0、l-0等于几?为什么?0-0等于几?
五、小结
我们这节课认识了数字0,知道了什么东西也没有就用0表示,0还可以表示起点。我们还学会了0的写法,要注意,写0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向右,写得要圆滑,不能有棱角。最后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知道了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也得原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六、课后小记:0的书写是一个难点,教学是要示范指导,学生有的写得很生硬,有的象画圈。
百科词条:一年级 教案 数学
第二篇:认识人民币2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2)》
狸桥镇昝村小学 马友春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二课时(第54页)。本课是在学生已有了一些认识和使用人民币的生活经验以及认识了一元及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在现实情境中, 认识1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准确换算。
数学思考:
经历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归纳能力。
问题解决: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
1、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人民币中蕴涵的丰富知识,知道爱护、尊重、正确使用人民币。
2、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教学重点】:
认识一元以上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准确换算。
【教学难点】: 能准确换算人民币,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教学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讨论交流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指导】:自主探索、小组合作 【教具学具】:课件、模拟人民币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冲突,激发兴趣 摆钱活动: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认识人民币,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首先,请大家来看一些商品的价格,(课件出示)再从学具中选出合适的人民币摆出这些钱数,小组同学互相介绍自己所选的人民币,相互判断是否正确。
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摆出这些钱数的,介绍经验。
教师总结:看来先找大单位再找小单位或 先找小单位再找大单位的有序方法很有效。
教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商品的价格是这样的(课件呈现52元、120元等价格),还用你手中的人民币付钱够吗?如果有很多张好凑吗?
学生1:面额太小,不够了。
学生2:如果有很多张,够用也很麻烦。教师:那该怎么办?
学生:用更大面值的人民币。
(学生介绍自己认识的较大面额的人民币。)
教师:有了这些较大面值人民币的加入,人民币家族一下子就成了一个大家族,你们想不想对它们有更多的了解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较大面值的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掌握新知
1、出示例题3:(课件出示)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分别是多少元吗?请独立完成写在练习本上,看谁写的又对又快?(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归纳总结:1元以上的人民币有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2、出示例题4:(课件出示)大面值人民币的兑换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完成例题填空,指名汇报人民币的兑换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归纳总结: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在进行等价兑换时,可以联系数的组成来思考。用1元人民币兑换时,几元就能兑换几个1元;用小面值人民币兑换大面值人民币时,就看大面值人民币里面有几个小面值人民币的数,三、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一)、基本训练(做一做)
(二)、综合训练 换钱活动:
师:你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个信封,里面装得是什么?快打开看看。现在你们手中有这么多零钱,能不能给我换点钱?现在你们就扮演银行的营业员,我就是顾客。看谁是最佳小营业员?
教师:我有一张5元的人民币,它能换几张1元的纸币?如果换1元的硬币呢?
教师:一张10元的人民币,能换几张1元的人民币? 教师:一张100元的人民币,能换几张10元的人民币? 教师:请同桌两人任选一张人民币(两人选不同的),分别说一说,一张()元的可以换()张()元的。
(三)、课外延伸(课件出示)
1、小明带了20元买了两件不同的物品,你知道他可能买了什么吗?
跳绳:5元 钢笔:8元 玩具汽车:15元
2、新旧版本人民币对比(课件出示)
四、回顾总结,交流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谁表现的最好?(学生各抒己见)
总结:人民币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家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它,与之有关的生活问题有很多,请同学们在生活中寻找与人民币有关的问题,把它带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来一起研究好吗?
五、实践活动,培养能力
教师:老师有一个建议,我们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给你们10元钱,到商店里去亲自实践实践,看都可以买些什么东西。你愿意吗?回来后可要把你们买东西的情况告诉老师和同学呦!
六、板书设计
5元 10元 20元
50元 100元
第三篇:认识小数教学设计2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两位小数。(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小数的含义。难点:把复名数改写成小数。教具和学具
教具:插图放大图,米尺。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 1.板演;
把下面的数写成小数。
3分米=()米1元5角=()元 2.填空。
(1)1米=()分米=()厘米(2)1元=()角=()分(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4。
让学生观察米尺,1米有10分米,1分米有10厘米,那么1米等于多少厘米呢?(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提问:
(1)1米=100厘米,那么反过来1厘米是多少米呢?
引导学生观察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1份是1厘米,(2)用米作单位时,5厘米怎样用分数表示?怎样用小数表示?怎样读? 组织学生讨论,全班交流,最后教师明确:
小数点后面第二位表示百分之几的数,所以在小数点右面第二位写5,零点零五米)(3)用米作单位时,15厘米怎样用分数表示?怎样用小数表示?读作多少? 相邻的两个同学讨论,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明确: 0.15米,读作零点一五米)2.教学例5。提问:
(1)1元有()角,1角有()分,1元有()分。引导学生总结出:百分之几元,不够1元,用两位小数表示。(5)袜子每双1元3角8分,用元作单位写成多少元?读作多少元? 相邻的两个同学讨论,全班交流,最后教师明确: 左面写1,就写成1.38元,读作一点三八元。3.教学例6。
用分数和小数表示阴影部分。
教师说明:每个正方形图都表示整数1。提问:
(1)每个正方形图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一个小格是多少?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面第二位表示百分之几的数,用小数怎样表示 怎样表示? 0.36。
教师说明:第二个图也可以看成是3个长条和6个小方格,3个长条是3个十分之一,所以写成小数0.3,还有6个小方格,是6个百分之一,所以要在小数点右面第二位写6。怎样表示?
教师进一步启发:根据第2个图,3个长条可以看作3个十分之一。这个图写成小数还可以怎样写?
相邻的两个同学讨论,全班交流,最后教师明确:(5)看图想一想:多少个0.01是0.1? 引导学生说出:10个0.01是0.1。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0.05,0.15,1.38,0.36也都是小数,是两位小数。4.整数和小数的数位关系。
(1)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以前学习的是整数,整数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百十个十 …位位位分
(2)今天我们学习的小数也有数位,一位小数如0.1,0.2,0.4,0.5等,都是表示十分之几的数,把表示十分之几的数写在整数个位有面的第一位,叫做十分位。教师板书: 百十个十 …位位位分 位
个0.1是1,它们也是十进关系。
(3)两位小数如0.01,0.25等,都是表示百分之几的数,百分之几的数写在小数点右面的第二位,这一位叫做百分位。教师板书: 百十个十百 …位位位分分 位位
0.01就是0.1,0.01与0.1也是十进关系。百分位右面还有数位,以后再学。5.结合数位表学习小数读法。
把数位表进行整理,结合数位表学习小数读法。
读数时,先读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练一练 读出下面各数:
0.70.340.052.07 15.49 注意:
(1)十分位上是0的两位小数,中间的0都要读出来,如0.05若读成零点五,就变成0.5了。
(2)15.49不要读作十五点四十九,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的读法是不一样的。(三)巩固反馈 1.课内练习:
(1)把各图中涂色部分用小数表示出来。
(2)把下面每件东西的标价改用以元做单位的小数表示。(3)下面的数,改用小数表示。
5厘米=()米
45厘米=()米 9厘米=()米
70厘米=()米 2.课后练习:
练习二十九第1,2,3题。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认识两位小数。两位小数实际上是百分之几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因此,在新课前先复习米和厘米、元和分之间的百进关系及一位小数的写法。新课部分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通过长度单位及货币单位来认识两位小数,由几厘米改写成以米作单位的数,几分改写成的元作单位的数,然后把这些百分之几的数改写成两位小数,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百分之几的数要写在十分之几的右面一位。
第二层次,用正方形图帮助学生理解两位小数的含义,并通过图着重说明0.10也可以写成0.1。
第三层次,说明整数与小数数位之间的关系。通过整理整数与小数的数位顺序表,说明小数点右面第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右面是百分位,使学生了解整数数位与小数数位的关系,指出小数是由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组成,再借助数位顺序表说明小数的写法和读法。
为了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两位小数的含义,在练习中安排了看图写出所表示的小数以及把低级单位的名数用小数表示。这样安排,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小数含义的理解,又便于熟悉小数的实际应用。板书设计
认识两位小数
例4 例5 1元3角8分写作1.38元
=============================================
第四篇: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2(范文模版)
一、建立意义
师:上星期,小强、小林、小刚小明他们四人还约我进行了一场“1分钟投篮挑战赛”。怎么样,想不想了解现场的比赛情况?
生:(齐)想!
师:首先出场的是小强,他1分钟投中了5个球。可是,小强对这一成绩似乎不太满意,觉得好像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想再投两次。如果你是张老师,你会同意他的要求吗?
生:我不同意。万一他后面两次投中的多了,那我不就危险啦!
生:我会同意的。做老师的应该大度一点。
师:呵呵,还真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不过,小强后两次的投篮成绩很有趣。
(师出示小强的后两次投篮成绩:5个,5个。生会心地笑了)师:还真巧,小强三次都投中了5个。现在看来,要表示小强1分钟投中的个数,用哪个数比较合适? 生:5。
师:为什么?
生:他每次都投中5个,用5来表示他1分钟投中的个数最合适了。师:说得有理!接着该小林出场了。小林1分钟又会投中几个呢?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师出示小林第一次投中的个数:3个)
师:如果你是小林,会就这样结束吗?
生:不会!我也会要求再投两次的。师:为什么? 生:这也太少了,肯定是发挥失常。
师:正如你们所说的,小林果然也要求再投两次。不过,麻烦来了。(出示小林的后两次成绩:5个,4个)三次投篮,结果怎么样? 生:(齐)不同。
师:是呀,三次成绩各不相同。这一回,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小林1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呢?
生:我觉得可以用5来表示,因为他最多,二次投中了5个。
生:我不同意川、强每次都投中5个,所以用5来表示他的成绩。但小林另外两次分别投中4个和3个,怎么能用5来表示呢? 师:也就是说,如果也用5来表示,对小强来说—— 生:(齐)不公平!
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生:可以用4来表示,因为3、4、5三个数,4正好在中间,最能代表他的成绩。
师:不过,小林一定会想,我毕竟还有一次投中5个,比4个多1呀。
生:(齐)那他还有一次投中3个,比4个少1呀。师:哦,一次比4多1,一次比4少1„„
生:那么,把5里面多的1个送给3,这样不就都是4个了吗?(师结合学生的交流,呈现移多补少的过程,如图1)
师:数学上,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得每个数都一样多。这一过程就叫“移多补少”。移完后,小林每分钟看起来都投中了几个?
生:(齐)4个。
师:能代表小林1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吗?
生:(齐)能!
师:轮到小刚出场了。(出示图2)小刚也投了三次,成绩同样各不相同。这一回,又该用几来代表他1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呢?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生:我觉得可以用4来代表他1分钟的投篮水平。他第二次投中7个,可以移1个给第一次,再移2个给第三次,这样每一次看起来好像都投中了4个。所以用4来代表比较合适。
(结合学生交流,师再次呈现移多补少过程,如图3)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们先把小刚三次投中的个数相加,得到12个,再用12除以3等于4个。所以,我们也觉得用4来表示小刚1分钟投篮的水平比较合适。
[师板书:3+7+2=12(个),12÷3=4(个)]
师:像这样先把每次投中的个数合起来,然后再平均分给这三次(板书:合并、平分),能使每一次看起来一样多吗?
生:能!都是4个。
师:能不能代表小刚1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 生:能!师:其实,无论是刚才的移多补少,还是这回的先合并再平均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
生:使原来几个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
师:数学上,我们把通过移多补少后得到的同样多的这个数,就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比如,在这里(出示图1),我们就说4是3、4、5这三个数的平均数。那么,在这里(出示图3),哪个数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呢?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生:在这里,4是3、7、2这三个数的平均数。
师:不过,这里的平均数4能代表小刚第一次投中的个数吗?
生:不能!
师:能代表小刚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个数吗?
生:也不能!
师:奇怪,这里的平均数4既不能代表小刚第一次投中的个数,也不能代表他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个数,那它究竟代表的是哪一次的个数呢?
生:这里的4代表的是小刚三次投篮的平均水平。
生:是小刚1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
(师板书:一般水平)
师:最后,该小明出场了。知道自己投篮水平不怎么样,所以正式比赛前,小明主动提出投四次的想法。没想到,他们竟一口答应了。前三次投篮已经结束,怎么样,想不想看看小明每一次的投篮情况?(师呈现前三次投篮成绩:4个、6个、5个,如图4)
?
生:他们可能会想:完了完了,肯定输了。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你们看,光前三次,小明平均1分钟就投中了5个,和小强并列第一。更何况,小明还有一次没投呢。
生:我觉得不一定。万一张老师最后一次发挥失常,一个都没投中,或只投中一两个,张老师也可能会输。
生:万一张老师最后一次发挥超常,投中10个或更多,那岂不赢定了?
师:情况究竟会怎么样呢?还是让我们赶紧看看第四次投篮的成绩吧。
(师出示图5)
师:凭直觉,小明最终是赢了还是输了? 生:输了。因为你最后一次只投中1个,也太少了。
师:不计算,你能大概估计一下,张老师最后的平均成绩可能是几个吗?
生:大约是4个。
生:我也觉得是4个。
师:英雄所见略同呀。不过,第二次我明明投中了6个,为什么你们不估计我最后的平均成绩是6个?
生:不可能,因为只有一次投中6个,又不是次次都投中6个。
生:前三次的平均成绩只有5个,而最后一次只投中1个,平均成绩只会比5个少,不可能是6个。
生:再说,6个是最多的一次,它还要移一些补给少的。所以不可能是6个。
师:那你们为什么不估计平均成绩是1个呢?最后一次只投中1个呀!
1个,但其他几次都比1个多,移一些补给它后,就不止1个了。
师:这样看来,尽管还没得出结果,但我们至少可以肯定,最后的平均成绩应该比这里最大的数——
生:小一些。
生:还要比最小的数大一些。生:应该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师:是不是这样呢?赶紧想办法算算看吧。
[生列式计算,并交流计算过程:4+6+5+1=16(个),16÷4=4(个)]
师:和刚才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怎么样?
生:的确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师:现在看来,这场投篮比赛是我输了。你们觉得问题主要出在哪儿? 生:最后一次投得太少了。
生:如果最后一次多投几个,或许你就会赢了。
(生估计或计算,随后交流结果)
二、拓展展开
师:下面这些问题,同样需要我们借助平均数的特点来解决。
1、瞧,学校篮球队的几位同学正在进行篮球比赛。我了解到这么一份资料,说李强所在的快乐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那么,李强的身高可能是155厘米吗?
生:有可能。
师:不对呀!不是说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吗?
生:平均身高160厘米,并不表示每个人的身高都是160厘米。万一李强是队里最矮的一个,当然有可能是155厘米了。
生:平均身高160厘米,表示的是篮球队员身高的一般水平,并不代表队里每个人的身高。李强有可能比平均身高矮,比如155厘米,当然也可能比平均身高高,比如170 厘米。
师:说得好!为了使同学们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刻的了解,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出示中国男子篮球队队员的合影,图略)画面中的人,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
生:姚明!
师:没错,这是以姚明为首的中国男子篮球队队员。老师从网上查到这么一则数据,中国男子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200厘米。这是不是说,篮球队每个队员的身高都是200厘米?
生:不可能。
生:姚明的身高就不止2米。
生:姚明的身高是226厘米。
师:看来,还真有超出平均身高的人。不过,既然队员中有人身高超过了平均数——
生:那就一定有人身高不到平均数。
师:没错。据老师所查资料显示,这位队员的身高只有178厘米,远远低于平均身高。看来,平均数只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并不代表其中的每一个数据。好了,探讨完身高问题,我们再来看看池塘的平均水深。
2、(师出示图11)师:冬冬来到一个池塘边。低头一看,发现了什么?
生:平均水深110厘米。
师:冬冬心想,这也太浅了,我的身高是130厘米,下水游泳一定没危险。你们觉得冬冬的想法对吗?
生:不对!
师:怎么不对?冬冬的身高不是已经超过平均水深了吗?
生:平均水深110厘米,并不是说池塘里每一处水深都是110厘米。可能有的地方比较浅,只有几十厘米,而有的地方比较深,比如150厘米。所以,冬冬下水游泳可能
会有危险。
师:说得真好!想看看这个池塘水底下的真实情形吗?(师出示池塘水底的剖面图,如图12)
生:原来是这样,真的有危险!
师:看来,认识了平均数,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真有不少帮助呢。
第五篇:认识钟表教学设计2(本站推荐)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恩施市实验小学 向美萍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具准备】课件,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学具钟。【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听歌猜谜语
师:首先给大家来上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仔细听:滴嗒滴嗒……会走可没腿,会说可没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猜猜它是谁?(钟)
师:是的,钟能告诉我们时间。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钟表,钟表的样子可多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吧!(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同学们能够认识钟面,会认、会拨、会写整时。有信心吗?
二、自主探究
<一>、认识钟面
1、观察学具
师:请同学们轻轻地拿出钟面,安安静静地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呢?(独学)
师:把你在钟面上看见的说给你同桌的小朋友听听。好吗?(对学)
2、全班展示
师:谁想当当小老师,说说钟面上有什么呢?(出示课件)生:有数字,1-12的大数,还有一些小数。(板书:数字)师:还发现什么了呢?
生:时针、分针(板书:时针、分针)
师:哇!你很善于观察!那你知道哪是时针,哪是分针吗?(板书:时
针、分针)(课件出示:长长的是分针,短短的是时针)
师:还有些什么呢? 生:有图案。
师:是的,这个图案把你的钟面妆扮的格外漂亮,它是用来认识时间的吗?
师:师:还发现什么了呢?
师:请看老师的钟面,像这样一些小点,我们称它为刻度。(板书:刻度)
3、强化时针、分针的认识
师:大家都认识了时针和分针了吗?那老师来考考大家。(指认针)师:同学们真的很棒!<二>、认识整时
师:认识了钟面,那你会认时间吗? 师:请同学们把目光投向大屏幕。
师:这个小女孩叫小红。小红是什么时刻起床的?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7点。
师:在生活中我们是这样说的,但是在数学中,我们这样说:7时,时间的时。(板书:7时)
师:你是怎样认识这是7时的呢?
师:老师试试你的办法认认这个钟面,如果说对了你们可要给我掌声哦!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是8时。(板书8时)
谁也能像老师这样,说说这个钟面上的时间?(板书:3时)师:请同学们再观察这几个时刻,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开始吧。
师:老师现在要采访一下大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师:你很善于观察哦!把掌声送给她。
师总结: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我们称这样的时间为整时。(板书:整时)
<三>、学习电子表示法
师:我们可以从墙上的钟面知道小红起床是7时!你们还可以从哪里知道呢?(主题图)
师:哦!像这样的电子钟面你们也认识吗?
师:上面显示的是什么时刻?你是怎样认的?(板书:7:00)师:这就是我们所学的整时电子计时法: 7:00.跟我读:7时。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写一写。(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写出8时,3时的电子时间,其他同学在草稿本上写)
巩固:
师:这些电子钟面的时间,你认识吗?
师:同学们真的很厉害。很快就学会了认识钟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吧!全体起立……
课间律动:时间像小马车
三、巩固操练
1、拨指定时间
师:请坐下。是呀!时间就像小马车一样跑的飞快。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时间,对吗?
师:小红是个按时起床的好孩子,她每天早上都是7时起床。那你们想知道邓老师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吗?(想)不过,你们可要把我说的时间拨对了,我才会告诉你,能做到吗?
师:请拨出第一个时间:上午8时。拨好了的同学请高高的举起来给向老师看看。
师:现在向老师又要采访大家了!我来采访一下你,你是怎么拨的?说给大家听听!......大家同意吗?
师:看!是这样子的吗?如果你们也拨对了,就举起你们的右手。不对的,请赶快改正过来。向老师在静静的等你哟。
师:看看向老师在干什么呢?哦!上午8时,向老师正在批改作业呢!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拨出第二个时间:中午12时。拨好了请展示给向老师看看。
师:我来采访一下你。你是怎么拨的? 师:看!和电脑博士拨的一模一样。如果你们也拨正确了。请给老师一个甜甜的微笑。真美!如果不正确,请赶快改正过来。
师:看看向老师这时在干什么吧!哦!中午12时向老师正在和同学们
一起吃午餐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你有什么发现? 师: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听,开始。……
师:同学们还想知道向老师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吗?请快速拨出来6时。师:拨好了吗?你是怎么拨的?……大家同意吗? 师:拨对了的同学,请用这个姿势告诉我(手放平的姿势)师:看!晚上6时向老师正在做饭呢!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你又有什么发现?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听,开始。
……
2、拨一拨
师:你们刚才了解了向老师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向老师现在也很想知道你们在什么时候都在做些什么呢!可以吗?
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钟面拨出一个你喜欢的整时。师:你在这个时刻在做什么呢?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师:现在向老师要采访一下大家了!
师:向老师想采访一下你。你喜欢的整时是几时? 师:那你是怎么拨的呢? 师:他拨的正确吗?
师:说说你在……时候在做什么?(采访一个拨的正确的和一个错误的)
3、查一查
(1)做一做:小明的一天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钟面,而且会认、会拨整时,不知道你们会不会写呢?翻到课本第85页,完成做一做。
师:请仔细观看图片,看一看小明什么时候在做什么呢?把时间写在相应的钟表下面。
……
师:请问小明9时在做什么? 生:小明9时在读书。生:小明9时在睡觉。
师:呃!我有不明白的地方,谁能帮帮我:刚才你们一会儿说小明9时在上学,一会儿又说小明9时在睡觉?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哦!我明白了,原来一天中有两个9时,一个是上午9时,一个是晚上9时。有关时间的学问可真多!
师:小明是一个生活很有规律的好孩子,他的周末又是怎么安排的呢?我们一去看看吧!请打开课本86页,完成第4小题: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这节课又快过去了,你们学的开心吗?
师:这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呢?
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表现得真出色!其实时间王国里还有很多小秘密,老师希望你们利用课余时间多观察、多发现、多请教,早日和时间成为最好的朋友。好吗?
板书 认识钟表(整时)数字 时针 分针 刻度
7时 8时 3时 7:00 8:00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