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的教学设计 修改

时间:2019-05-12 23:4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周伟的教学设计 修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周伟的教学设计 修改》。

第一篇:周伟的教学设计 修改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黔东南州岑巩县第二高级中学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2第四章第三节内容。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为2级。楞次定律是分析和电磁感应现象问题的两个重要支柱之一,是自感现象,涡流的理念依据。学好本节,对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解释感应电流的作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课程标准对楞次定律的要求是:通过探究,理解楞次定律。根据这一要求,为体现新课程理念,在楞次定律教学过程中,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磁通量的概念,并会分析磁通量的变化。2.已经知道了条形磁铁的磁感线的分布。

3.学生已经利用(条形磁铁、电流计、线圈等)实验器材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 阐述“阻碍”的正真意义。

(2)掌握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3)会用楞次定律判断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楞次定律的过程,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运用实验、类比、假说等研究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楞次对法拉第研究成果的关注到发现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的介绍,让学生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2)通过实验学会与他人主动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究楞次定律的过程及楞次定律的含义。2.难点 :楞次定律中阻碍的含义及楞次定律的应用

五、教学器材 灵敏电流计,U形磁铁,开关,金属棒,导线若干,旧电池

六、教学过程

事件

一、演示实验

1.实验.

(1)选旧干电池用试触的方法查明电流方向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 明确:对电流表而言,电流从哪个接线柱流入,指针向哪边偏转.(2)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情况.

a.磁场方向不变,两次改变导体运动方向,如导体向右和向左运动. b.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不变,改变磁场方向.

根据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分别确定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

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都有关系.感应电流的方向可以用右手定则加以判定.

右手定则:伸开右手,让拇指跟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从手心进入,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其余四指指的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

(3)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的情况:

实线箭头表示原磁场方向,虚线箭头表示感应电流磁场方向. 分析:

(甲)图:当把条形磁铁N极插入线圈中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加,由实验可知,这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磁铁的磁场方向相反.

(乙)图:当把条形磁铁N极拔出线圈中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少,由实验可知,这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磁铁的磁场方向相同.

(丙)图:当把条形磁铁S极插入线圈中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加,由实验可知,这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磁铁的磁场方向相反.

(丁)图:当条形磁铁S极拔出线圈中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少,由实验可知,这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磁铁的磁场方向相同.

通过上述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凡是由磁通量的增加引起的感应电流,它所激发的磁场一定阻碍原来磁通量的增加;凡是由磁通量的减少引起的感应电流,它所激发的磁场一定阻碍原来磁通量的减少.在两种情况中,感应电流的磁场都阻碍了原磁通量的变化.

2、实验结论: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说明:对“阻碍”二字应正确理解.“阻碍”不是“阻止”,而只是延缓了原磁通的变化,电路中的磁通量还是在变化的.例如:当原磁通量增加时,虽有感应电流的磁场的阻碍,磁通量还是在增加,只是增加的慢一点而已.实质上,楞次定律中的“阻碍”二字,指的是“反抗着产生感应电流的那个原因.”

3、推论:当导线切割磁感线时可用右手定则来判定,即大拇指与四指垂直,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大拇指指向导线的运动方向,则四指的指向为感应电流的方 事件

二、目标检测

例题.如图所示,一水平放置的矩形线圈abcd,在细长的磁铁的N极附近竖直下落,保持bc边在纸外,ad边在纸内,从图中的位置Ⅰ经过位置Ⅱ到位置Ⅲ,位置Ⅰ和Ⅲ都很靠近Ⅱ,在这个过程中,线圈中感应电流()

A.沿abcd流动 B.沿dcba流动 C.由Ⅰ到Ⅱ都是abcd流动,由Ⅱ到Ⅲ是dcba流动

D.由Ⅰ到Ⅱ都是dcba流动,由Ⅱ到Ⅲ是abcd流动

解题小结:

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确定研究对象。

第二步:判断穿过线圈中原磁通量的方向 第三步:判断穿过线圈的原磁通量的变化

第四步:判断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增大或减小)

第五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依据右手定则)

七、、设计说明

1.本课实验的部分内容在本章第二课时已经做过,学生具有一定心理依托,学生比较熟悉易于理解。

2.在归纳时,直接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找出它们之间的的共同点比较困难,为此采用教师提问法可以让学生有思考的方向,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找出它们的联系点,易使学生发现各现象间的联系。

3.通过猜想、实验操作得到现象、对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对结论进行实验验证体现了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思想。

第二篇:“可能性”教学设计 周伟

“可能性”教学设计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二实验小学

周 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初步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现象,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正确地描述这些现象。

2.能列举出简单的不确定事件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知道其不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领悟到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渗透等可能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观察、推理能力,发散思维,小组合作及团结协作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渗透美育。

(四)数学思想方法

渗透猜测、实验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游戏等多种活动,使学生领悟到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

【教具准备】

有关课件,板书文字,摸彩票的盒子及彩票,奖品(文件夹、小红旗、书签),16个盒子(每个内有4个红棋子,1个蓝棋子或5个红棋子,1个蓝棋子),16张统计卡,64张转盘面,水彩笔(学生),透明胶带。

【教学过程】

一、初步体验、描述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一)引入

师:能够和杭州的同学们一起学习,苏老师感到特别高兴!我有一个问题:你们摸过彩票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摸彩票的盒子,还有奖品哦:只要摸到红、黄、绿这三种颜色中的任何一种,你就可以得到一个能放你最得意作品的文件夹了。谁想试一试?

(二)教师任选三名学生摸

(三)教学“一定”“不可能”“可能”

师:告诉你们,谁上来都不可能摸到红、黄、绿色,知道为什么吗? 生:里面没有这三种颜色。

师:对,不仅没有而且我这里全是蓝色。那么继续让你们摸,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一定(肯定)是蓝色。

师:对,从全是蓝色彩票的盒里摸一个一定是蓝色的。(板书:一定)而不可能摸出什么颜色?

生:不可能是红、绿、黄色。师:仅此而已?

师:对,从中不可能摸出除了蓝色以外的任何颜色。(板书:不可能)那你们就不可能得到奖品。你们都觉得不公平吧?(为了让你们不可能中奖)该怎么办呢?

生:改为摸出蓝色就有奖品。(师:我能同意吗?)

生:放进去这三种颜色。(教师放进这三种颜色,摇一摇盒子。)师:现在谁想摸?

请一个学生上来,在摸出来之前问:“猜猜看,他从中摸出一张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他可能中奖,也可能中不了奖。师:为什么?

生:因为盒里有红、蓝、黄、绿这四种颜色。师:对,盒里有红、蓝、黄、绿这四种颜色,红、黄、蓝、绿色都有可能被摸出,因此他可能中奖,也可能中不了奖。(板书:可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的运气了。

(四)小结,过渡

师:像这样“一定”“不可能”“可能”(指板书)的三种现象,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下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用手势来判断画面中的现象,是“一定”就用手势“√”,是“不可能”就用手势“×”,是“可能”就用手势“O”。

二、判断、描述生活中的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课件:(依次出现下列图文)(1)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2)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儿东西;(3)三天后下雨;(4)太阳从西边升起;

(5)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6)水是咸的。

注意:教师要让学生把这些现象描述清楚,(3)、(5)、(6)要问为什么是可能(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

三、学生举生活中确定或不确定事件的实例并描述

1.过渡:刚才是老师收集了身边一些现象让我们来判断,那么你能用“一定”“不可能”或“可能”描述你们身边的一些现象吗?

2.师:请先独立思考,想好后再告诉小组内同学,让他们给你评价。(教师注意了解小组描述的情况,并规范语言。)

3.师:马上我就要请同学说,其他同学现在你们就是老师了,请你们对同学描述的现象进行评价。(请一些学生举例,其他同学评价。)

四、猜测游戏

1.过渡:你们说了那么多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老师也想到了一个游戏,想玩吗? 2.讲明游戏规则:

这个游戏是让你们猜一个人到底是谁,老师每说一句话,你就可以猜一次。谁最先猜中谁就能得到这个书签。

3.游戏。

师:A.这个人是我班的一名学生;(若有学生说一定是谁。师:根据老师说的话你能确定就是他吗?那你就要用黑板上哪个词说?下面猜的同学要注意用词恰当哦!──可能是谁。)

他是我班的小组长; 她姓×。

B.这个人是一位老师; 是女性;

现在正在给你们上课。

五、通过实验领悟可能性大小

1.过渡:老师还带来了胜利小红旗(出示奖品:小红旗)马上每四人一组做个数学小实验,看哪一组实验做得又快又好,这个小红旗(出示书签)就归你们组了。

2.讲实验步骤(示范)。

师:听清楚步骤:从盒内(盒里有:4个红旗子,1个蓝棋子,或5个红棋子,1个蓝棋子)摸出一个,由组长在记录卡上记录,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收集记录?(生:“正”字法。)记录完毕放回去,在下一个同学摸之前为了公平组长把盒子摇一摇。像这样摸一个记录一个共做20次。请组长上来拿实验的盒子。准备好了吗?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选四组组长汇报本组实验结果,并由老师汇总在一张统计表中(课件)。5.推理,验证。

师:仔细观察,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什么?(讨论)生:每组都是摸出蓝色棋子的次数比红色棋子要少。师:为什么会摸出蓝色棋子的次数比红色棋子要少? 生:盒内红棋子多,蓝棋子少。

师:对,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棋子中确实红棋子比蓝棋子多。6.可能性大小。

师:如果你们从中再摸出一个棋子哪种颜色的棋子被摸出的可能性大? 生:是红色的棋子被摸出的可能性大。师:为什么?

生:因为红棋子所占的数量多,因此被摸出的可能性就大;而蓝棋子所占的数量少,因此被摸出的可能性就小。

师:原来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的多少有关。(板书:可能性)

六、设计转盘

1.过渡:不仅是摸出棋子的颜色有可能性大小,还有许多有趣的游戏也与可能性大小关系密切。

2.猜颜色。

师:(课件:教科书第106页“做一做”左边转盘图)这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游戏,猜出指针转动后会停在哪一种颜色中?

(共玩5次,想好后告诉同桌你猜的颜色。这5次中有一次指针指在红色中。)如果让你猜指针转动后会停在哪一种颜色中,你会猜哪一种颜色? 师:为何那么多同学猜黄色呢?

生:黄色被指中的可能性大,因为黄色快份数多。3.设计转盘。

(1)师:这是老师制作的转盘,你们能用水彩笔设计出更美的转盘吗? 不过是有要求的(板书:A.指针指在红色的可能性大;B.指针指在红色的可能性小;C.指针指在红色和蓝色的可能性大小一样。)请你任选其中一种要求制作,完成后,自己把作品拿上来贴在你所选的相应的要求下。看谁设计得又好又快。

(2)学生设计(课件:播放音乐)。(3)学生评价。

师:黑板上已经贴满了各种作品,互相讨论一下,哪些作品既符合所选的要求又漂亮?

(4)总结。

师:真难以置信,同学们运用自己聪明的脑筋和灵巧的小手设计出这么美的作品,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把我们的世界装扮得更加美丽和辉煌!

第三篇:陈伟 浅谈教学设计

浅谈历史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

历史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备课和知识传输,更重要、更精细的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把握。笔者一直致力于将课本基本知识渗透于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而知识的传输正是基于教学模式的精心设计。为此,在教学模式设计中,把课堂教学、课前的预习、课后的作业、考核等各个环节构成课程教学整体,把探究性学习的要素渗透于各个环节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1)课前的准备:在教学中,学生大多忽视这一教学环节,这是不可取得,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在课上更好的配合教师完成既定的任务,更好的实现老师的价值,更好的让学生展现自己。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必须予以加强和改进。(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必须破除“教师中心论”,确立师生“双主体双向互动论”,意识共享;抛弃教师“一言堂”和“单向灌输”,精讲多练与精讲多议相结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教师仅是作为一个引路人、点播者的姿态出现,教学内容的采撷与剪裁,每一节课的导入,注重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并将这一兴趣或者好奇心精心设计,最好是设计在主要问题上,并将这一问题贯穿于本节课的始终。没有“好奇心”与“兴趣”,哪来探究性学习?好奇心是思考的开始,也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地位非常重要。例如:七年级第一学期教授第五章“秦末农民战争与楚汉战争”课文为例,先以朗诵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和项羽兵败被围时唱的哀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开始就把课堂气氛引入到战火纷飞的古战场,使学生聚精会神地期盼着故事的铺展;教师则欲擒故纵,在这里稍作停顿,让同学们回答教师课前布置的预习作业:“理出与本节课有关的成语、典故”;待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回答了:“穷奢极欲”、“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斩本为兵、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等;教师又提出以讲述小故事形式对这些成语予以诠释,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与理解秦亡的必然,分析与归纳农民起义失败的主、客观因素。一句成语,一个小故事,既是史实,又能让学生引发思考,分析、推证,师生、生生之间双向互动,学生主体性与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整个课堂气氛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第二步是合作探究。在这里合作探究首先是师生的合作,老师的探究。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需要具备研究学习素质的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造就经验型教师,而要适应探究性学习,需要研究型教师,即具备研究学习的素养和能力,不仅要自己会学习,而且要善于研究学习,同时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学会实践。这里,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把教师从知识的占有者、传授者的角色地位切实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的角色地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新时期教师肩负培养创新人才素质的重任,深刻认识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乃社会与时代发展的必然,唯此,才能从关注“教什么”升华为既关注“教什么”更关注“怎么教”,而要教会学生怎么学习,光靠教师已有的知识显然难以胜任,需要教师刻苦学习与钻研新知识,包括系统而深入地掌握所任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构建有利于学生进引探究性学习的新知识体系,也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方面的新理念、新观点,还包括教育技术方面的新技术、新知识,才能得心应手,推进课程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相结合。

第三步是一节课的高潮。这一段是属于学生的时间,是学生展示时间,学生的积极展示将推动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学生对每一个问题,每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都情绪高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变知识灌输为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培养学生“思考——探究——发现”的思辩能力,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四步是总结提升。这一部分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样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学生仍然是主体,老师仍然是引导者。这样既可以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巩固所学知识,还何以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的能力。

第五步练习。当然这五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在每个框题穿插交错,也可以根据内容省略某些环节。不死板硬套,不刻意求全,顺其自然,以学生的学习规律为主,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课后的练习、巩固:课后的练习、巩固,是对课堂的延伸。但要做到有效必须要打破对“作业”概念理解的定势思维,把作业的内容加以扩展、完善。把作业概念扩充到预习、复习、自学、议论题、小论文、史料查询、史料判别等多个方面;完成作业的工具与手段,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听、看、读、写、书面作业、议论、辩论;而完成作业的组织形式,也可以是个人独立、小组合作、小组互助。形式的多样性,最终会影响学生思维多样性。

(4)阶段性考核: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主要手段,考核的形式与内容,要根据教学模式的设计要求,作相应变动,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笔试,也可以用小论文、读书笔记、史料收集等替代;笔试的内容,也可以有所拓宽,如笔者曾探索实践的以一段小故事为引让学生撰写议论文的试题,学生既用不着死记硬背,又可锻炼多方面能力,极受学生欢迎。

第四篇:教学设计修改

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战争中的主要事件、战争的结局、战争的性质和作用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美国内战的起因,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阅读教材、观察图片,概括归纳信息点,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3)通过学习对林肯作出评价,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北方战胜南方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先进的制度必然战胜落后的制度;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2)通过战争中林肯和人民群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人心向背是战争胜利与否的根本原因,个人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正确评价林肯,了解林肯的人格魅力,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而献身的人历史是不会忘记的。

重点和难点:

重点: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

难点:南北战争的起因和战争的性质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的意识

2、师生互动,层层设疑,分组讨论。情境教学与问题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具使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今天的美国总统是谁?大家知道哪些美国总统呢?

出示美国总统山并提问:大家知道这是美国历史上的哪几位总统吗?

师:这四位总统分别是华盛顿、杰佛逊、林肯、罗斯福。其中美国的第16任总统──林肯,他被列夫托尔斯泰评价为“音乐中的贝多芬,诗歌中的但丁,绘画中的拉斐尔和人生哲学中的耶稣”,为什么对林肯会有这么高的评价呢?学完今天的内容,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美国南北战争,历史上又叫做“美国内战”。出示课题。〔讲授新课〕:

环节一:自主学习

利用学案出示导学提纲,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完成学案。组内交流,完善学案。

小组汇报成果,展台展示各组最优秀学案,进行评比。环节二:深入探究

第五篇:教学设计修改(推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87~88页例1及相关练习。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能运用数方格、割补等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初步感受转化思想;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自主、和谐的探究情境,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一个框架式可以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为学生准备一张底为6 cm、高为4 cm的平行四边形纸张。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1.播放运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火箭成功发射的录像。

2.师:为了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时刻,我们学校的小朋友们在数学活动上拼出了这个火箭的平面图形!

3.(课件出示拼成的图形)提问:你怎样能知道这个火箭图形的面积?

反馈重点:①数方格;②转化成长方形 长方形的面积

4.(出示平行四边形)这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关于平行四边形,大家已经学习了哪些知识?

5.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谁能说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指的是哪部分呢?

【设计意图】转化的思想是推导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指导思想,通过计算火箭模型的面积,让学生意识到不仅可以通过数方格来比较图形的大小,还可以通过剪拼转化成熟悉的图形进行大小比较,既富有趣味性,又能为新知的探究做好铺垫。

二、问题导学

(一)合理猜想

1.确实,由四条边围成的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么同学们猜想一下,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会怎么计算?并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1:数方格的方法。

预设2:底边乘高。预设3:领边相乘。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同意哪一种猜想?理由是什么?

3.反馈想法。

预设1: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邻边。把平行四边形拉一拉就可以变成长方形。

预设2:用底边乘高来计算。可以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再计算面积。

(二)验证猜想

同学们都想到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来计算,那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方法更合理呢?

1.底边乘高的想法

(1)数格子验证

教师:这里的一些不是整格的怎么数?

学生:可以通过拼一拼,变成整格的再数。学生:每个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算。

教师:拼一拼后,就变成了什么形状?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所以面积是多少?

(2)剪拼验证

教师:谁来展示你是如何进行剪接的?

学生:沿高剪下,补到另一边,拼成长方形。

教师:拼成的是一个怎样的长方形?(长6 cm,宽4 cm)

那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 cm2)。

【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提出假设,并让学生自主思考通过数格子、剪拼等实践操作进行验证。在操作反馈中,让他们在和同学、老师的交流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想法,完善自己的思考,对于知识的获取是很有益处的。

(三)公式推导

教师:仔细观察,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相当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中的哪两部分?

学生: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教师:那么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么计算呢?

教师:如果我们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用S=ah来表示。

(四)回顾总结

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谁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的?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让学生发现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相同点之后,沟通两个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顺利地把新知转化为旧知,从而顺利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2.邻边相乘的想法

教师:就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拉”的方法。(出示教具)请看,我们再次慢慢地把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仔细观察拉动前后什么没有变,什么发生了变化?

学生:边的长短没变,高和面积变了。

教师追问:周长变了吗?面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能在图上更直观地表示出来吗?

教师:现在谁能说说这种拉的方法合理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是的,在拉动前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不相等。用底乘邻边算出的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是拉动后的长方形的面积。所以用拉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正确的。

【设计意图】利用教具进行操作对比,让学生通过观察自觉修正自己的想法。

三、拓展导学

一块平行四边形木板,底是4 cm,高是3 cm。它的面积是多少?

1.引导学生算出它的面积;

2.请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这样的平行四边形;

3.教师:像这样的平行四边形你能画出多少个?(无数个)它们的面积相等吗?说说你的理由。

4.教师小结:是的,像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剪拼之后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4 cm,宽3 cm 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都相等。由此,可以得到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相等。

5.思考: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一定等底等高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从“已知条件求面积”到“根据条件画图形”,让学生在画图反馈的过程中感受到“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既提升了所学知识,又关注了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四、导学反馈

1.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

(1)请学生计算,并进行订正。

(2)反馈小结:在计算时,可以先写出面积公式,再进行计算。

2.完成练习十九第2题。

(1)请学生计算,并进行反馈。

(2)反馈侧重:最后一小题引导学生注意找准相对应的底和高。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补充练习。

【设计意图】教材本身就提供了多层次的练习,教师在这里进行合理选择,通过基础题、变化题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所需要的条件,巩固所学的知识。

3、总结提示

教师:回忆一下,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总结:我们用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种转化的思想对于我们的数学学习很重要。【设计意图】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通过回忆帮学生把本节课得到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也利用转化的思想对图形的面积进行自主探索。

下载周伟的教学设计 修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周伟的教学设计 修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修改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创新整合点: 本课的教学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机整合,充分发挥了其形象、直观、生动、容量大、操作方便、视听效果好等特点,把大量的感性......

    周伟工作总结[精选]

    工作总结时光如梭,斗转星移,转眼来公司已经三个月了,来曹妃甸这边也两个月多了。在这里虽有点偏辟,但并不是很荒凉,环境也不错,我喜欢在这里工作,而且周末不值班的话,可以回市里待两......

    化简教学反思周伟利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教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化简》与以前人教版的《比的化简》有较大的区别,它是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利用商不亦或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教材中......

    设计迷宫教学设计 霍伟

    《设计迷宫》 教师: 霍伟 教学目标 1、了解迷宫,感受迷宫文化的魅力。 2、培养对迷宫游戏的兴趣。 3、初步培养设计能力,学习绘制简单的迷宫。 4、在活动中体验动脑探究......

    张伟伟优质课教学设计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教学设计 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 张伟伟 【教材分析】 《生物》(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一课,以开章第一节《绿色植物......

    于彩伟教学设计

    Lesson11: Red,Yellow,Blue 教学设计 龙凤湖学校 于彩伟 Lesson11:Red,Yellow,Blue教学设计 鹿泉市山尹村龙凤湖学校于彩伟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学生能熟练的运用red、yell......

    Is_this_an_orange教学设计修改

    Unit 7 Is this an orange? Period 1 谭红艳 一、教学目标 (一)语言目标 1、词汇:能听懂、会说、认读B部分新单词banana, apple, orange, lemon, pear,market 2、句型:能......

    《修改润色》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之修改润色——让作文语言“美”起来一、激趣导入,看故事:1、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