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时间:2019-05-12 23:5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德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德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一篇:德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德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学设计作为一个专门学科走进了我国的教育教学领域。从那时起,许多学者在这个领域进行了辛勤的耕耘,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然而,在目前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在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呈现快速发展之际,教学设计中的种种缺憾与疑问也浮上水面,这些问题影响和妨碍着我国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创新。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分析和研究当代德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以便从中获得启示与借鉴。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出现专门介绍和研究德国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论著。文章在借鉴国内外一些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20世纪50年代以来当代德国教学设计理论流派为主线,从模式变迁的视角,分析和评价了这个时期内德国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进展情况。通过描述和揭示各个教学设计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具体主张,较为系统地论述和透析了德国教学设计各派思想与其当时所处的社会思潮的紧密关系,透过各个教学设计流派的兴盛和衰退的历程,揭示出了德国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和精髓所在。本研究在考察德国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系统全面揭示出德国教学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即,明确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可逆性原则;相互依存原则;适当性原则;可控性原则。较为详细和具体分析了教学设计的两个前提条件,即,人类学—心理学条件和社会—文化条件,从中可以透视出德国教学设计实践的理论品格。在研究过程中,本人利用了到德国访学的机会,采用文献分析方法、调查

法、中小学课堂实地观察方法、教师访谈和专家访谈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并通过对几个具体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从总体上比较准确地透视出其教学设计实践的本质特征与基本状况,即,多种教学设计理论在实践中的综合运用、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调动家长等多种社会资源、实现开放性教学设计互动以及重视跨学科教学设计实践。最后,在分析我国教学设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吸取和借鉴德国教学设计的精华,诸如:加强教学论分析、教学中设计的互动要从形式走向实质、加强对教学前提条件的分析、跨学科教学作为综合课教学的过渡、谨慎使用现代教学媒体、为了更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实行教学设计的开放性策略等等,这些都将为我国教学设计理论体系与实践再构方略提供结构性帮助。【关键词】:德国教学设计理论模式实践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551.6 【目录】:导言11-

31一、问题的提出11-1

4二、关键词的说明与界定14-1

5三、研究文献综述15-28

四、研究的问题、思路与框架28-31第一章德国教学设计产生的历史回溯31-37

一、德国教学设计缘起的社会动因32-3

3二、德国教学设计生成的学术动因33-37第二章德国教学设计主要流派及其分析37-110

一、德国现代最初的教学设计模式37-47

二、柏林教学论模式的教学设计思想及其分析47-58三、一

种以系统论控制论为基础的教学设计观58-70

四、汉堡教学设计模式的教学设计思想70-8

3五、克拉夫基的“批判—建构”教学设计思想83-9

5六、开放教学设计理念与模式95-10

3七、跨学科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103-110第三章德国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10-12

4一、明确性原则110-11

3二、持续性原则113-116

三、可逆性原则116-119

四、相互依存性原则119-1

21五、适当性原则121-12

2六、可控性原则122-124第四章德国的教学设计前提条件124-136

一、各教学论流派提出的教学前提条件124-13

3二、教学前提条件分析对教学设计的意义133-13

4三、教学设计前提条件的比较134-136第五章德国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136-16

1一、运用冲突故事进行社会学习的教学设计136-1

41二、跨学科活动的教学设计141-148

三、关于一个单元教学设计案例148-150

四、开放课堂学习具体设计案例150-156

五、对实践中教学设计案例的分析与研究156-161第六章比较与借鉴:中国教学设计再构策略161-208

一、我国教学设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61-16

4二、德国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164-208结语208-211附录:访谈提纲211-213参考文献213-222德文文献213-218中文文献218-222后记222-223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第二篇:《小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结题工作方案(模版)

《小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我校承担的“十一五”省级规划课题,该课题于XX年12月由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编号XXb472),同时举行了开题报告会,课题研究全面启动。五年来,我们接照课题实验方案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地、创造性地完成了研究工作,达到了结题要求,拟定于今年11月份结题。现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做好课题结题工作。通过结题,进一步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全面地总结教育科研成果,提炼教师开展教科研的经验和智慧,为培养科研型教师,建设科研型学校积蓄持久的发展动力。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1、全面地系统地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与成果,撰写有理论与实践价值的课题结题报告。

2、规范地整理课题研究的档案资料,清晰地展现课题研究的轨迹。

3、编辑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成果集。

4、实验教师深入地反思实验过程,描述自己的研究历程,提炼自己的经验,精彩地完成现场答辩。

5、拍摄课题研究专题片,深度挖掘课题研究的思想观点、目标意义、思路作法、经验成果。

6、制作教育科研展牌,用图片和文字展示课题研究的内容、形式、方法及成果。

三、具体要求

1、课题结题报告(体现核心价值)

①责任人:王继红

②完成时间:2011年9月30日前

③要求:课题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反映了课题研究的水平与价值。因此,结题报告要精心撰写,反复提炼。要突出“新”(新观点和新作法)、“实”(过程实、成果实)、“活”(鲜活的材料,鲜活的案例,鲜活的典型)。各实验教师要提供详实的案例,共同打造“精品”报告。

2、课题研究资料(体现研究过程)

①责任人:王浩林 李桂华

②参与整理教师:钱玉珍、张惠芬、朱莉、张艳

③完成时间:2011年10月31日前

④要求:

a、课题申报材料、实施方案,立项通知书整理成册(总)

b:按学期整理资料(分)

a、每学期有课题研究阶段计划,子课题研究计划、个人研究计划。

b、每学期有专题研讨材料(研讨记录、专题文字材料)

c、每学期有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包括个案)

d、每学期有阶段小结,教师研究小结。

3、结题研究成果集(体现教师研究成果)

1、责任人:谢绪友 洪开金

2、完成时间:2011年10月31日前

3、要求:a、共编三册

a、课题研究优秀论文集

b、课题研究优秀教学设计

c、课题研究优秀案例(个案)

c、入编要求

①选编成果必须获得县级一等奖以上或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

②必须与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章。

4、实验教师心得感悟(体现教师的成长)

①责任人:龚红霞 王德良

②完成时间:2011年9月30日前

③要求:a、每个实验教师提炼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要能用科学的语言回答专家、同行的质疑,用精炼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自己的感悟。

b、要从学习、困惑、收获、感悟多角度来讲体会。

c、用个人汇报和集体汇报两种形式准备。集体汇报在个人汇报材料上进行整理,形成集体汇报材料,并作好汇报演练。

5、专题片(体现研究的神韵)

①责任人:张晓毛 王浩林

②撰稿拍摄制作:周进良、胡承祥、朱红兵、胡志武

刘 芳

③完成时间:2011年10月15日前

④要求:a、脚本专业而大气

b、选材精准

c、解说有感染力

6、展牌(体现研究的效益)

①责任人:谢绪友 余新兵

②完成时间:2011年9月30日前

③要求:a、精选图片

b、精心设计

c、形成系列

d、制作美观

7、结题会议准备工作:

责任人:张建英 鲁端生 王顺家

要 求:a、宣传 b、会场布置 c、接待

第三篇:国外教学设计理论本土化研究

国外教学设计理论本土化研究

摘要:国外教学设计理论经历了产生期、形成期、盛行期和革新期等发展阶段。本土化过程以学习理论作为主要因素,将其划分为以“教”为中心、以“学”为中心以及“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模式。这种划分固然有助于理解,但难免会破坏对教学设计理论发展的全面掌握,继而产生理论与实践不能充分结合的问题。基于此,探讨了教学设计理论本土化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教学设计;本土化;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5)003-0164-02

0 引言

教学设计产生于二战时期的美国,主要是为了高效训练士兵而开发的。时至今日,对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已历时半个多世纪,该领域已从最初只关注程序化教学的单一视野发展成为综合了心理学、管理学、评价和测量等技术的多元研究领域[1]。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

1.1 国外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

教学设计的产生离不开两大理论基础:系统工程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学设计理论产生与形成阶段,除了系统工程学和行为主义的影响,马杰的ABCD目标编写方法、布鲁姆对教育目标的分类、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发都为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进入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与盛行阶段,此时教学设计研究领域开始尝试运用系统方法来构建教学设计模式,主要包括分析、设计、开发、执行和评估5个基本要素。同时期,基于计算机的教学也开始逐渐进入教学设计领域。在两者的综合作用下,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已基本涉及到传播学、学习心理学、系统工程学等一系列领域。

教学设计理论的革新期产生主要得益于认知心理学的盛行。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和模式有: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瑞格鲁斯的细化理论和迪克-凯瑞模型。20世纪90年代,教学设计理论进入整合期。这个时期,国际教学设计领域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信息媒体的数字化使技术以新的方式应用于教育成为可能,并由此产生了混合式学习思想;二是教学设计与学习心理学和认识论的整合,使得教学设计的模式和原则发生改变。这一时期的教学设计模式主要反映的是建构主义设计理念,如支架式教学设计模式和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

1.2 国内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

国内对既已产生的教学设计模式进行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学习理论。根据学习理论的发展过程,教学设计模式被划分为第一代教学设计(ID1)、第二代教学设计(ID2)、第三代教学设计(ID3)以及学教并重的“双主”教学设计模式。其中,ID1和ID2属于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ID3属于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ID1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其强调学习的行为过程以及学习条件,并把行为目标作为教学设计的参考和检验标准。第一代教学设计模式提倡程序化教学,即重视教学环节的分解和教学设计的序列化。ID1的代表性模式是肯普模型。ID2主要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其重视学习者的内部认知过程和学习者的特征分析。与ID1相比,ID2在教学设计模式中考虑到教学内容这一重要因素,这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分显示理论和细化理论的影响。著名的迪克-凯瑞模型就是ID1向ID2过渡时的产物。

ID3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只起帮助和促进作用,而不是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2]。第三代教学设计模式强调学习主体的积极性,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以“学”为中心的发现学习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而国内所提出的“双主”教学设计模式,即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在对“以学为中心”的模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并没有根本性变革,因而还是属于第三代教学设计模式。本土化问题及产生原因

2.1 问题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邬美娜、刘茂森等人将教学设计引入教育技术领域,但是那时的教学设计还只限于将教学设计从国外拿来直接引用[2]。经过近30年的努力,我国在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面还存在不足:①学者专家大多只关注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和模式的创建,忽略了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境,难以走出理论研究的象牙塔;②大多数一线教育工作者都缺乏教学设计理论基础,只是一味注重经验和理论的可操作性,忽视了教学设计理论的本质及其心理学基础,从而导致低效率甚至是错误的教学设计。

显然,我国在教学设计理论指导实践方面还不尽如人意。要从本质上解决二者之间的隔阂,首先要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

2.2 问题产生原因

影响教学设计方案实施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教学过程特性方面探讨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原因。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共同作用的非线性过程,充满了无法预测的可能性和偶然性。首先是发展的不可控性,在教学过程中各种突发性事件都有可能产生;其次,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教学内容、教学进程随时可变,时刻需要在多种可能中做出选择;最后,教学媒体、学生素养、班级氛围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

但教学设计只能是设计一个可能实现结果的方案,以预见可能的事件和行为,不可能具有完全的控制性和确定性[3]。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大都只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设计,却忽视了对学习者情感方面的考虑和突发状况及解决办法的预设。

教学过程本身充满着变数,教师不能盲目地照本宣科,用传统的、程序化的教学设计去屏蔽教学过程的种种复杂性,应该建立起一种动态的、综合的、非线性的思维模式,并将其渗透到教学设计理念中。建议与策略

3.1 对策与建议

针对教学设计的非线性和灵活性,我们的思维应该从传统的线型设计转换到新理念下的框架设计,即从关注“教师如何教”转向关注“学生如何学”。教学设计需要更多地关注学习的情境与内容、方法与过程,更多地关注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活动,这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预设和教师讲授是有本质区别的。

3.2 解决策略

笔者针对网络学习者,应用教学设计中“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指导思想,开发了一个关于Photoshop的专题学习网站。该网站的设计以学习者的需要为依托,充分体现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非线性特征,各模块的设计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习者灵活跳转的需求。

本网站依据对学习者的调查结果,主要设置了5个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①课程学习;②精品欣赏;③讨论交流;④资源下载;⑤个人空间。其中“讨论交流”模块是笔者重点设计的,也是该专题学习网站的特色所在。

基于便捷性和高效性考虑,笔者在“讨论交流”模块设置了“小试牛刀”和“高手过招”两个交流空间。其中“小试牛刀”是基于“365机器人QQ版”所设计的交流区。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将与QQ绑定的365机器人嵌入网站,并建立问题数据库。学习者在登录网站后就可点击该功能进入QQ聊天窗口,输入关键词或是常见问题,机器人会给予智能解答。

“高手过招”是基于ASP.NET制作的一个简单聊天室。该聊天室包括讨论区、编辑区和在线用户显示区,学习者登录进入该窗口后,可以与其他学习者同步交流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结语

教学设计的本土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专家学者应该走下神坛,走上讲台,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和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一线教育工作者也要加强自身修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设计能力[4],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更科学,更加具有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焦炜.生成视野中的国外教学设计理论本土化问题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3(5): 41-46.[2] 张志英.对我国当前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8(S1):78-81.[3] 高淮微,侯英.浅析当前我国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分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7(6): 14-17.[4] 张西宁,谢百治.教学设计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的思考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22(2): 113-116.(责任编辑:杜能钢)

第四篇: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专题四: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教学设计是一种理论,它是书写教案的说明和前提,也是上好课的前提。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效教学计划效果却不容乐观,有些教师因各种原因属于备课或匆匆忙忙地备课,根本达不到体育教学设计的实际意义和效果。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我们的有些教学设计也只是停留在很肤浅的层面上,要么应付学校的检查,要么流于形式,没有实际的效果。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内涵和体育与健康教学实际操作需要而设计的系统研究规划、教学过程及其方法。它属于围观层次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教学单元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及媒体材料设计等。教学设计是在教学前对教学过程的预先筹划,从而合理安排教学情境,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它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材料设计和组织安排等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计划的制定。当一个教学目标和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内容载体——教学计划,被确定以后,自然就要设计一个符合这一计划内容的教学程序,然后再根据各段程序的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这一方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堂教学设计”。它就是实现和连接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效果的生命线。制定出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计划,是广大教师重视教育与实施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计划大致可分为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以学期教学计划为例来看看如何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可以资助你有计划实施自己的想法,并能合理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便于以后总结自己的教学情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积累经验,发现不足提供可能条件,制定教学计划是有必要的。从学科教学来看,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结合班级的学生情况,有目的的研究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明确教学任务、教学重点难点等方面,以此来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顾名思义,就是明确自己每天、每周、每月都应该做点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要做到什么程度等等。一份好的教学计划,要务实、可操作学生习惯、学习方法、思维能力等方面真正受益,从而将每个想法落到实处。下面以学期教学计划来进行讨论。

一、学期教学计划的构成

1、本学期教学的总目标和总要求;

2、对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

3、对本学期的材料内容、对教材的简要分析、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解析;

4、提高本学期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5、教学课题的课时分配及进度;

二、制定学期为教学计划的要求

1、教材分析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要做到概括性强、备课清楚、知识全面。

2、在教学方面的要求方面:要要强调教学的结构,强调通过教学使学生达到的标准,目的要切实可行。要做到“突出纲目,启智导学”。教学计划要简明扼要,对应传授哪些知识、技能、培养什么能力,解决哪些问题、主要步骤等,要清楚地列出纲目,不要长篇大论、连篇累牍。

3、教学重点难点方面,重点、难点要分开。可依据新课标和教学参考书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另外,在教学中,教学难点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因此要依据对学生的了解确定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难点。

4、在教学措施方面:教学措施建立在教师新课标、教科书和学生“三熟”的基础上,教学措施要体现在教师对新课标,教材的准确性把握和对学生情况的深入分析,既要“依标扣本”,又要“有所创新”。应注意巧妙、新颖、精要的“三结合”。教书育人和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5、在课时和教学进度方面:一般应根据新课标的规定进行安排。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是新课堂的教学设计必须要做好的工作。它是指为完成教学目标,使教学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的计划与准备,任何教学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有效的进行,离开了一定的条件,就可能使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对于教学计划与准备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课前对教材的钻研是否融合贯通、理解透彻;是否能吃透《课程标准》精神和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好教学重点,并能联系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点;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是否适当;是否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条件,灵活

选择教具制作课件,对教具、课件如何准确无误地演示,是否做好了充分准备;教学材料的选择是否体现生活化,是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案的编号是否注意层次安排、衔接紧密、框架明晰,并密切内在联系;对于板书的设计是否规范,简要等等。因此,教学计划很重要,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课前的精心计划与准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

二、备课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著作中曾误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历史教师讲公开课,极其成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得这样好,请问您备课用了多长时间?”他回答道:“可以说这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但是要问直接备课的时间,那我告诉您,只有十分钟,由此看来备课对于每个教师上好每堂课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上课,教案的准备非常重要,我们常称这一过程为备课。备课是讲课的起始环节,是教师力求取得最佳课堂效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点子库,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理论。目前许多学校和教师群体都出现这样的问题:教案固定的格式、工整书写、但却缺乏反思与修改。这些“整齐”的备课往往不具备实用性,备课本上写的东西多是为了应付学校教导处等管理机构的检查,按部就班,陈旧老套,缺乏教师的思考。教师“书写”的时间大于“思考”的时间——将大多数备课的时间用于书写、用于文字的堆砌,缺乏思考和原创,实用价值不大,形成了“备课”、“上课”两张皮的问题。很

显然,这样的教案是“死的”,这样的备课是无效的,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的备课也亟待注入新的活力。

备课的主体是教师,现在的备课方式实用吗?备课管理中出现了哪些问题?教师心目中的理想备课方式是什么?这些问题都还得问问老师们。为此本人做了相应的调查,看看一线教师的有效备课形式。

(一)来自一线教师的备课调查就

就我自己而言,我们采用的是集体备课形式(电脑打印稿),但我们觉得工作量很大,且容易造成浪费(主要是指打印纸张式相应的耗材)。我想我们身边有很多好的教学资源,如课善于利用,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有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的教研课教案设计精彩,如能让大家借鉴,一方面节约备课时间,另一方面让我们的教学更富有实效性,另外“翻写”名家的教学设计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让大家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领导能否考虑将老师们辛勤劳动的备课成果集中形成资源库,如将同一课程不同教师的优秀教案整理成册,也给大家提供一个多元化的选择。

(体育教师,17年教龄)

在网络上大量搜索资料,(主要是上课的背景资料和同一教学内容的教案),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整理自己的思路,主要是关键环节的提问以及需要学习讨论的问题,将自己的思路写在书上是一种很实用的方式。

(体育教师,7年教龄)

资源共享+结合本班学习实际+自我反思。第一次备课:由于一个年级所教学的知识内容相同,因此,备课资料也可共享,如精品教案年级统一购买,网上教案资源共享。资料相对集中后,用打印的形式呈现出来。第二次备课: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课前教师要二次备课,要祥细批注和修改,增补删改,有些甚至可以结合本班情况合并课时或者另外选择重备,并二次备课:课后应有本课的反思,以及借例分析,还要对课后练习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教案和上课的策略。

(体育教师,15年教龄)

体育课一般按项目来备课,如“立定跳远”,就备这个项目单元的课,而不是分节去备,因为各班情况不一,分课时备课根本就不可能完全实施,而应根据各班的情况进行调整,这样根据实际情况去上课、实用、操作性强。

(体育教师,20年教龄)

在实际备课的过程中,“备课生”还需加强。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所教班级多,而且可能每学年遇到教学班的情况都不一样,如果学生情况不了解清楚,就备不出高质量的课,这样就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认为对刚接到的新班可否采用超2—3时的备课,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以免做无用功。等教师和学生都相应适应、了解后,再超周、超月备课资源,再进行个性修改,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体育教师,12年教龄)

共同搜集优秀的教案(如名家名师发表的教案),学习、借鉴,再根据自身和学生实际情况做好一些修改、调整、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各单元的重难点,再各自针对各班到个人的特点进行修改。

(体育教师,6年老龄)

目前提倡集体备课,它集体每位教师的智慧,精心设计教案,也减轻了其他教师的工作量,但有的学校规模小,教师少,集体备课的条件并不具备。教师应去教学实践中,发现备课的不足,及时修改和补充,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这样随着工作和教龄的增长,自己的教案也逐渐丰满和完善。实际上,最利于学生发展提高能力的教案,才是最佳选择,不应拘于某一固定的备课方式。

(体育教师,15年教龄)

我认为无论什么方式,都必须再现出该学科的特点,强调出课堂的重点,同时注重学生怎样才能最大可能地接受课堂知识,利用课堂知识解题。

(体育教师,16年教龄)

目前的备课是各自为战、教师多在应付检查,缺乏针对学生的备课,多以教师为中心。我主张切实落实集体备课,博采众家之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教师的群体优势。

(体育教师,20年教龄)

(二)备课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以上摘录了一些集体备的看法,每个人的意见不同,如借鉴名家教案(或优秀教案),有的教师赞成,有的却反对,有的赞成集

体备课,有的却认为个人深钻教材才是优秀教师成才之道。无论如何,我们首先要面对现实,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那些困惑。

1、备课不是为了“好看”。

备课是为了明确教师们上课思路,是对课堂的预设。备课是为了教师们上课,而不是为了“好看”!许多学校检查教师备课时,往往提倡教师书写工整,备课详细,甚至用备课的字数、每课时备课的页数来衡量教师备课的质量。这样的检查方式显然是一个错误的导向。

2、教师要有充足的时间来备课。

体育教师由于所带的班级较多,一般情况下都是超工作量,除了上课以外,还有训练队的训练时工作,学校群体活动工作等等,能够在上班时间挤出时间备课的教师不多,而下班以后,教师们身心俱疲,大多数教师没有精力再奖大量时间用于备课,一些教师往往对备课应付了事,甚至抄袭别人的备课教案,或者干脆从网上下载打印后应付学校的检查。

3、教师的备课无用

有一些教师备课非常认真,但由于实际情况的变化,精心准备的教案却不能直接用于教学,上课前还得“二次备课”,精心写出的教案成了“摆设”,形成了“备课”,“上课”两张皮的问题。

4、集体备课的误区

有些教师非常依赖于集体备课,甚至认为集体备课应形成打印稿供大家共用。有些学校形成了“教师一人备一个内容,大家合起一共用”的格局,并把这种现象冠之以“集体备课”的称谓。这样的备课方式是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把“备课”这样一个重要的环节简单化了。

5、对备课重要性认识不够

一些教师非常重视课后对学生的辅导,即所谓的“补差”。却没有深究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知识或能力的缺失。精心的备课能够提高教学效益,使“辅差”的工作量减少。

从教师们的备课记录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教师们对备课的看法是不尽相同的,存在的一些矛盾。因此,为了实现教师的有效备课,提高备课、上课的质量,结合新课程改革,教师备课必须完成以下要求:

一是掌握好备课的指导思想,即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因材施教、注重差异、体现教师的科学精神和智慧。

二是把握如何备课中的各个环节。三是控制好备课的具体要求。

因此,我们应该加深对有效备课的认识,争取做到首先是“备而能用”。即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的教学水平迅速提高。最后是“有利于学”。即让学生觉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第五篇:《小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结题工作方案

《小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结题工作方案

《小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我校承担的“十一五”省级规划课题,该课题于XX年12月由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编号XXb472),同时举行了开题报告会,课题研究全面启动。五年来,我们接照课题实验方案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地、创造性地完成了研究工作,达到了结题要求,拟定于今年11月份结题。现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做好课题结题工作。通过结题,进一步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全面地总结教育科研成果,提炼教师开展教科研的经验和智慧,为培养科研型教师,建设科研型学校积蓄持久的发展动力。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1、全面地系统地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与成果,撰写有理论与实践价值的课题结题报告。

2、规范地整理课题研究的档案资料,清晰地展现课题研究的轨迹。

3、编辑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成果集。

4、实验教师深入地反思实验过程,描述自己的研究历程,提炼自己的经验,精彩地完成现场答辩。

5、拍摄课题研究专题片,深度挖掘课题研究的思想观点、目标意义、思路作法、经验成果。

6、制作教育科研展牌,用图片和文字展示课题研究的内容、形式、方法及成果。

三、具体要求

1、课题结题报告(体现核心价值)

①责任人:王继红

②完成时间:XX年9月30日前

③要求:课题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反映了课题研究的水平与价值。因此,结题报告要精心撰写,反复提炼。要突出“新”(新观点和新作法)、“实”(过程实、成果实)、“活”(鲜活的材料,鲜活的案例,鲜活的典型)。各实验教师要提供详实的案例,共同打造“精品”报告。

2、课题研究资料(体现研究过程)

①责任人:王浩林 李桂华

②参与整理教师:钱玉珍、张惠芬、朱莉、张艳

③完成时间:XX年10月31日前

④要求:

a、课题申报材料、实施方案,立项通知书整理成册(总)

b:按学期整理资料(分)

a、每学期有课题研究阶段计划,子课题研究计划、个人研究计划。

b、每学期有专题研讨材料(研讨记录、专题文字材料)

c、每学期有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包括个案)

d、每学期有阶段小结,教师研究小结。

3、结题研究成果集(体现教师研究成果)

1、责任人:谢绪友 洪开金

2、完成时间:XX年10月31日前

3、要求:a、共编三册

a、课题研究优秀论文集

b、课题研究优秀教学设计

c、课题研究优秀案例(个案)

c、入编要求

①选编成果必须获得县级一等奖以上或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

②必须与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章。

4、实验教师心得感悟(体现教师的成长)

①责任人:龚红霞 王德良

②完成时间:XX年9月30日前

③要求:a、每个实验教师提炼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要能用科学的语言回答专家、同行的质疑,用精炼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自己的感悟。

b、要从学习、困惑、收获、感悟多角度来讲体会。

c、用个人汇报和集体汇报两种形式准备。集体汇报在个人汇报材料上进行整理,形成集体汇报材料,并作好汇报演练。

5、专题片(体现研究的神韵)

①责任人:张晓毛 王浩林

②撰稿拍摄制作:周进良、胡承祥、朱红兵、胡志武

刘 芳

③完成时间:XX年10月15日前

④要求:a、脚本专业而大气

b、选材精准

c、解说有感染力

6、展牌(体现研究的效益)

①责任人:谢绪友 余新兵

②完成时间:XX年9月30日前

③要求:a、精选图片

b、精心设计

c、形成系列

d、制作美观

7、结题会议准备工作:

责任人:张建英 鲁端生 王顺家

要 求:a、宣传 b、会场布置 c、接待

下载德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德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刘国文 邵武第一中学(福建邵武邮编:354000) email :lgw@fjswyz.org [论文摘要]本文作者就《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

    主要教学设计理论

    几种主要的教学设计理论一、教学理论 1、国外著名教学理论介绍之一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美)布鲁纳(j.s.bruner) 产生的主要背景: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美国的教育改革受到......

    基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探索

    刍议信息整合课程及其实施方案 Talk About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urses and Project 曹骥 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五村小学 Tel:68630042 E-mail:supe......

    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五篇)

    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 易于居住的城市环境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城市本应是方便、舒适、高效、繁荣的,但现实的城市却常常拥挤、混乱、嘈杂、无序......

    对我国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思考(最终版)

    对我国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张文兰李文光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 100875 Email:zhcsr@263.net 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实践性很强的......

    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摘要】教学设计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以来,一直处于引进的状态,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本土化研究,加之理论构建中自身存在的问题,使教......

    教学设计理论探索

    3 基于数学文化的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探索 传统 教 学 缺乏的不是设计的行为与形式,而是一种设计的基本理念。教师看似为一节节数学课准备着、设计着,但事实上,教师并不是真正意......

    德国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

    德国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德国基本情况 1、位置与气候 德国位于欧洲西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罗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