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碳及其氧化物教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
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2)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总结。
实验探究——分析——归纳。
教师用具:金刚石、石墨、C60分子模型、玻璃刀、6B铅笔芯、干电池、石墨电极、投影仪、电视媒体、防毒面具、导线、灯泡。
学生用具:(1)仪器:小锥形瓶、试管(大小各1个)、铁架台、酒精灯、网罩、带导管的塞子;
(2)药品: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木炭粉、CuO粉末、澄清石灰水。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老师:我们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
老师: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老师:引导物理性质
学生:总结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
玻璃刀:刀头上镶有金刚石,用它来裁玻璃。
老师: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金刚石很硬,所以可用来裁玻璃。
一、碳的单质
1.金属石很硬,可用来切割玻璃。
[介绍]金刚石经仔细琢磨后,可以成为璀璨夺目的装饰品——钻石,它的价格比金刚石还高,现在带钻戒的人越来越多,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老师:观察石墨样品,试描述有关物理性质。
学生: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
老师:用手触摸一下石墨,有何感觉?
学生:石墨很软、有滑腻感。
老师:由于石墨很软,所以常用石墨作铅笔芯,但由于太软,光用石墨作笔芯,既易断又易磨损,因此生产上常在石墨粉末中掺进一些粘土粉以增加硬度。最软的铅笔是6B,最硬的铅笔是6H,HB铅笔则软硬适中。
[演示实验]把一根6B的铅笔芯和导线连接在一起,接上电池和灯泡,接通电源后,观察
灯泡是否发亮。
[学生观察]灯泡发亮。
[设问]看到这个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
[展示]干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教师]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在生活中用途很广。试总结石墨的重要性质。
[学生]石墨很软、有良好的导电性。
2.石墨很软、有良好的导电性。
老师:生活中常接触到的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这些都是由石墨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其中木炭、活性炭用途很广,你想知道它们有什么性质吗?
[活动探究]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轻轻振荡,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
[交流]我们可以看到淡红色的水颜色褪去。
[教师]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表面积大,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另外活性炭的吸附性 更强。
3.木炭、活性炭有强吸附性。
老师:利用这一性质,活性炭会有什么用途?
学生:1.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 2.冰箱的除味剂;3.制糖工业的脱色剂。
4.性质用途
老师: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形态的碳单质逐渐被人们发现,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60分子,另外还有碳管。
介绍:这是一个C60分子,它由60个碳原子构成,分子形似足球,又名足球烯。
老师:上面我们认识了三种碳的单质,它们的性质类似吗?
[学生回答]性质各不相同。
5.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如: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在了解了单质碳物理性质后,本节课重点了解碳的化学性质。
二、碳的化学性质
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1.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老师:若升高温度,又如何呢?
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
C+O2点燃CO2
当碳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
2.高温下,碳能跟多种物质反应。
(1)跟氧气反应:C+O2点燃CO2(充分燃烧)
2C+O2点燃2CO(不充分燃烧)
老师:碳在高温时还有重要的性质。
[活动与探究]把经过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如图),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加热混合物几分钟。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交流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粉末中有红色物质。
分析得产物为二氧化碳、铜。
老师:上述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条件都已确定,你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2)跟某些氧化物反应
2CuO+C高温2Cu+CO2↑
[分析]从分子组成上看CuO转变为Cu,发生了什么变化?是谁导致了这种变化?
[讨论回答]CuO转变为Cu失去了氧,是碳夺走了CuO中的氧。
3.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还原性:能夺走含氧化合物里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练习]焦炭在工业上可用来炼铁:2Fe2O3+3C高温4Fe+3CO2↑
请问:这个反应是否是还原反应?若属于还原
反应,哪种物质具有还原性?
[回答]此反应是还原反应,其中碳具有还原性。
[介绍]工业上常利用碳的还原性,制取多种金属。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碳的单质。首先认识了几种不同的碳单质,并了解了它们重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然后重点分析总结了碳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了还原反应及还原性的概念。
[作业]习题2、3、4,家庭实验2。板书设计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很硬,可用来切割玻璃。
2.石墨很软,有良好的导电性。
3.木炭、活性炭有强吸附性。
4.性质决定用途体现性质
二、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高温下,碳能跟多种物质反应。
(1)跟氧气反应:C+O2点燃CO2(充分燃烧)
2C+O2点燃2CO(不充分燃烧)
(2)跟某些氧化物反应,2CuO+C高温2Cu+CO2↑
3.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内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还原性:能夺走含氧化合物里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第二篇: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第一课时)
二、教案背景
本单元知识往往被学生看成是零碎、易懂、难记的内容,而且这部分内容比较多。复习的过程中希望通过一些趣味性的实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本单元用两课时进行复习。第一课时进行物质性质的复习,第二课时进行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对比学习方法复习。
三、教材分析: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阶段一个全面研究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单元,涉及知识内容较广,化学反应方程式繁多,物质之间的联系较为复杂。根据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 本课力求让学生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的感知,帮助学生建立起有序的知识结构,了解C→CO→CO2→H2CO3→CaCO3之间的转换关系。其中运用的化学知识链的学习模式,其中,对今后的“酸、碱、盐”学习,有着方法指导意义。
三、教学策略:
1、依据《面对面》内容,对复习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通过知识的整理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
2、进行必要的例题讲评和训练;
3、在重点内容上设置情境,调动兴趣,发展能力。
四、教学方法:
思考、讨论、实验探究、讲解、归纳、练习
五、教学流程:
先设置情境,调动兴趣,从框架图入手,引出CO、CO2和C,再引导学生写出其它碳和碳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又联系实际生活,设计实验解答课本上的一些习题,同时想借助趣味性的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就是设计了部分练习对有关知识进行巩固。
六、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交叉图近一步认识C、CO、CO2、H2CO3、CaCO3等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2)能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3)能正确描述本单元有关实验的现象,并通过网络搜索使语言表述更规范。
(4)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理顺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联系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2)通过对汽水中气体成分的探究,使学生懂得通过设计实验检验CO2,学会实验设计。
(3)通过探究盛石灰水的试剂瓶瓶壁上白色固体的成分及其清洗方法,使学生懂得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4)通过对CO2和CO两种气体的鉴别,使学生掌握物质鉴别的方法。(5)通过一些表格的练习,使学生学会对比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保持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实践探究能力。
(2)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本质和联系。(3)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一些熟悉的现象,使学生感受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增强对化学与生活、技术、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
七、教学重点:C、CO、CO2化学性质的复习
八、教学难点:
1、使本单元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2、本单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利用本单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九、课型: 复习课
十、教学用具: 多媒体、小黑板
第三篇:《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反思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本单元内容较复杂,是上册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标,突出育人为本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科、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课后对这一节课进行深入的思考,由于课前准备比较充分,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顺利,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一堂课准备充足,上完课后觉得收获不小,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整节课的容量稍过大,使得复习的每一个知识点时间过紧。有些问题提得不够深入,学生未经过思考就可以答出等。这些问题有待在以后教学中改进,努力摸索复习课的基本教学模式,把复习课的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斐斐,课件园提高一个层次。
第四篇: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
教学难点:可逆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知识梳理
【知识链接】目前我国空气质量报告主要依据哪些污染物?___、____、_____。
1、二氧化硫的来源: 实验室:_S+_O2-;_Cu+_H2SO4(浓)-______;_Na2SO4+_H2SO4(浓)-______
工业上:____________工业尾气,_FeS2+_O2-_________。
2、氮氧化物的来源:_NH3+_O2-______;汽车尾气。
一、二氧化硫
1、硫,俗称 , 色粉末
2、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是 色、有 气味的 气体,密度比空气 ,易 , 溶于水。
3、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水溶液的酸碱性,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的漂白性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1)把盛有SO2的试管倒立于水中,打开胶塞 试管内液面。SO2 溶于水。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_________溶液呈 性。
(3)滴入2滴品红溶液,振荡;加热试管,再观察
【思考】分别从化合价的角度,作为酸性氧化物的角度,二氧化硫有什么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SO2与水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辨析】可逆反应:在 下,既能向 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 方向进行的反应。
(2)S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举两例反应酸性氧化物这
一
通
性的化
学
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SO2与O2的反应--二氧化硫表现____________性,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工业上制硫酸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硫酸酸雨如何形成?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SO2或亚硫酸有漂白性:二氧化硫或亚硫酸有漂白作用,与有色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利用品红溶液可检验二氧化硫气体。
【辨析】氯水也有漂白作用,次氯酸与有色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不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二、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1、中国有句农谚,叫“雷雨发庄稼”,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结表-1: NO NO2 SO2 SO3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对环境影响
制法
表-2 氮 硫
物理性质 NO2 NH3 HNO3 SO2 SO3 H2SO4 化学性质
用途
制法
【练习】
1、NO分子因污染空气而臭名昭着。近年来,发现少量的NO在生物体内许多组织中存在,它有扩张血管、提高免疫、增强记忆的功能,而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NO亦被称为“明星分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NO对环境的危害在于(填以下项目的编号)A.破坏臭氧层B.高温下能使一些金属被氧化C.造成酸雨D.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②在含Cu+离子的酶活化中心中,亚硝酸根离子(NO2-)可转化为NO,写出Cu+和亚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在常温下,把NO气体压缩到100个大气压,在一个体积固定的容器里加热到50℃,发现气体的压力迅速下降,压力降至略小于原压力2/3就不再改变,已知其中一种产物为N2O,写出上述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___ ④简要说明变化③中为什么最后的气体总压力小于原压力的2/3 _____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质量指标的是
A.二氧化碳 B.氮氧化物 C.二氧化硫 D.悬浮颗粒
3、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不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烟囱造高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4、SO2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性质是
A.有氧化性,无还原性,无酸性 B.有氧化性,有还原性,有酸性
C.有还原性,无氧化性,无酸性 D.有还原性,无氧化性,有酸
5、酸雨放置时酸性略有增强,原因是:(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疑难点拨
一、常见具有漂白剂有那些?原理有何区别?
1、与有机色素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SO2漂白性的实质,是S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跟有机色素结合成了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该化合物见光、遇热或长久放置又能恢复为原来的颜色。SO2漂白原理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性漂白:漂白剂具有氧化性,将有机色素氧化成稳定的无色物质。
(1)氯水、Ca(ClO)2的漂白性:干燥的氯气不能使红布条褪色,而能使湿润的红布条褪色,证明起漂白作用的不是Cl2,而是HClO。氯气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不能复原,其实质为氧化还原反应。Ca(ClO)2在水中极易发生水解,或与CO2反应生成HClO,从而表现出漂白性。
(2)H2O2、Na2O2的漂白性: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自动分解:2H2O2=2H2O+O2↑,因此它是一种强氧化剂,纺织工业常用它作漂白剂,就是利用它的氧化性。Na2O2是一种淡黄色晶体,与水或者稀酸作用时,生成过氧化氢,并猛烈放热。生成的H2O2在受热情况下立即分解放出氧气,表现出强氧化性:2Na2O2+2H2O=4NaOH+O2↑。因此,Na2O2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漂白剂。(3)臭氧的漂白性:O3分子是不稳定的,氧化能力远比O2强,且在水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当有水存在时,O3是一种强力漂白剂,还用于水和空气的消毒。
3、吸附性漂白:木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形成较大的比表面积,具有很强的吸附性。二、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的异同及鉴别
1、物理性质。相同点: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密度都大于水。
不同点:二氧化碳没有气味.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二氧化碳无毒.二氧化硫有毒;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溶解1体积气体)。二氧化硫易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溶解
40体积气体);二氧化硫易液化。
2、化学性质。相同点:都是酸性氧化物①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的酸不稳定.只能存在于溶液中CO2+H2O H2CO3 SO2+H2O H2SO3 ②都能与碱反应。用量比不同。可以生成两种盐。SO2、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都是先生成沉淀。当SO2、CO2过量时又溶解。
不同点:①二氧化硫常表现还原性.二氧化碳表现氧化性;二氧化硫能被高锰酸钾、氯水、溴水、碘水等氧化剂氧化.二氧化碳不能.②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二氧化碳不能。③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不同。二氧化硫形成酸雨,二氧化碳引起温室效应。
3、鉴别:①利用二氧化硫的还原性,用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褪色鉴别。②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用品红溶液鉴别。
三、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
1、NO2或NO2与N2(非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可根据反应:3NO2+H2O=2HNO3+NO,利用气体
体积的变化差值进行计算.2、NO2和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根据反应:4NO2+O2+2H2O=4HNO3 当V(NO2)∶V(O2)
3、NO和O2同时通入水中时,此时的反应为:4NO+3O2+2H2O=4HNO3 当V(NO)∶V(O2)
典例剖析
【例1】北京市最近规定进京汽车尾气排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因为汽车尾气(含烃类、CO、SO2与NO等有毒气体)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用Pt、Pd合金作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和NO反应,生成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使汽油充分燃烧及SO2转化。
(1)写出NO和CO通过催化转换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催化转换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3)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的方法有: a.植树造林 b.开发氢能源 c.使用非机动车 d.控制汽车进城 e.使用无铅汽油
解析:一辆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有几个地方排出污染物,其中最主要的是尾部排出的废气。废气中主要含CO、NOx及碳氢化合物。CO是汽油不完全燃烧的产物,NOx是汽油爆裂时,进入的空气中氮和氧化合而成。碳氢化合物中含有烷烃、烯烃和芳烃、醛等,有的是汽油原有成分,有的是氧化产物。让学生明确汽车尾气成分有利于认识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要治汽车尾气。大城市中汽车多,大气中NO含量较高这是因为,汽车引擎在工作时产生高温高压使之发生如下反应:N2+O2=2NO,矿物油中硫在燃烧过程中产生SO2,不完全燃烧产生CO,治理方法是在汽车排气管上装一个用铂、钯合金作的“催化转化器”,使之发生反应,NO与CO反应生成N2和CO2,SO2催化氧化为SO3。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的根本方法是植树造林和开发无污染的氢能源。
答案:(1)2CO+2NO N2+2CO2 2SO2+O2 2SO3(2)反应除生成了N2外,还生成了增加空气酸度的CO2和SO3(3)a、b 【例2】虚线框中的装置可用来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
产物,填写下列空白:(1)如果将装置中①②③三部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②①③,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
(2)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①③②,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
______。
(3)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 ②③①,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不能检出的物
______。
解析:要正确解答本题务必清楚题给实验装置各部分的作用及排列顺序不可变更的原因.装置①为检验产物H2O,只能放在装置②③之前,因为若放在装置②③之后或装置②③之间,则气流通过装置②或③一定要带出水蒸气,则无法验证使CuSO4变蓝的水蒸气是否是反应生成物.装置③和装置②位置也不得变更,因为SO2、CO2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
验证CO2前一定要排除SO2的干扰。答案:(1)SO2、CO2 H2O(2)SO2 CO2(3)SO2、CO2 H2O 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SO2有关的是()A.臭氧空洞 B.酸雨 C.光化学烟雾 D.温室效应
2、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漂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它与空气中的SO2和O2 接触时,SO2会部分转化为SO3,使空气的酸度增加,环境污染更为严重。其中飘尘所起的作用可能是: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载体 3.酸雨给人类带来了种种灾祸,严重地威胁着地球生命生存的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减少或者防止酸雨形成的措施中可行的是()①对燃煤进行脱硫;②对含SO2、NO2等工业废气进行无害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气中;③人 工收集雷电作用所产生的氮的氧化物;④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清洁燃料,如天然气、甲醇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某冶炼厂利用炼铜产生的SO2生产硫酸,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其原理是()
A.利用了SO2的水溶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
B.利用了SO2的氧化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
C.利用了SO2的氧化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
D.利用了SO2的还原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
5、在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气体不能共存的是()A.SO2与O2 B.NO2与NO C.O2与N2 D.NO与O2 6.下列气体溶解于水,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SO2溶解于水 B.NO2溶解于水 C.CO2溶解于水 D.Cl2溶解于水
7.某冶炼厂利用炼铜产生的SO2生产硫酸,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其原理是()
A.利用了SO2的水溶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
B.利用了SO2的氧化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
C.利用了SO2的氧化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
D.利用了SO2的还原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
8.右图是化学实验常用装置之一,若气体从右管进入,可用来收集的气体是()A.NO B.NO2 C.CO D.SO2 9.全社会都在倡导诚信,然而总是有一部分不法商贩却在背道而驰。如有些商贩为了使银耳增白,就用硫磺(燃烧硫磺)对银耳进行熏制,用这种方法制取的洁白的银耳对人体是有害的。这些不法商贩所制取银耳利用的是()A.S的漂白性 B.S的还原性 C.SO2的漂白性 D.SO2的还原性
10.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NO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下列关于NO的说法错误的是()A.NO是具有刺激性的红棕色气体 B.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C.NO在人体的血管系统内具有传送信号的功能
D.NO能够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中毒
11.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可能是什么气体()
A.可能是N2与NO2的混和气体 B.可能是O2与NO2的混和气体
C.可能是NO与NO2的混和气体 D.只可能是NO2一种气体
12.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 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肯定有SO2 和NO B.肯定没有Cl2、O2和NO2 C.可能有Cl2和O2 D.肯定只有NO 13.盛有NO 和 NO2 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过一段时间后,量筒内的气体体积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NO 和 NO2 的体积比是()A.3∶1 B.1∶3 C.2∶1 D.1∶2
二、填空题 14.用仪器A、B和胶管组成装置收集NO气体(①仪器A已经气密性检查;②除水外
不能选
用其他试剂)。
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15.利用右图装置,写出除去下列气体中的杂质的方法,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括号内的气体为杂质)。
(1)CO2(SO2),化学方程式。
(2)SO2(SO3,假设SO3为气体),化学方程式。
(3)NO(NO2),化学方程式。
16、有一无色干燥的混合气体,可能是由HCl、NO、NO2、CO2、NH3、H2、O2、Cl2中的几种混合而成,根据①把混和气体通过浓H2SO4时,气体体积明显减小。②再通入过量碱石灰时,体积又明显减小;③剩余气体接触空气时,立即变为红棕色,可得:混和气体中一定存在______________,一定不存在_______________,可能存在_________。
三、计算题
17、将vmL NO和NO2的混合气通过水吸收后,得到amL无色气体A,将此无色气体A与等体积O2混合,再通过水充分吸收后,收集到5mL无色气体B。试回答:(1)A气体是 ,B气体是;(2)A气体的体积是 mL;(3)v的取值范围是。
18、将标况下4升NO2和1升O2混合充满烧瓶,然后倒插入水槽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假设硝酸未进入水槽)若是4升NO和3升O2,浓度又是多少?若是NO2、NO、O2的混合气体,也是刚好溶于水完全反应,则溶液的浓度在什么范围内? 参 考 答 案
1.B 2.C 3.C 4.D 5.D 6.AC 7.D 8.BD 9.C 10.A 11.BC 12.AB 13.B
14、在A中加满水,盖紧瓶塞,用胶管连接b和c接口,由a导入NO气体,水通过b和c 排入B中。
15.(1)将混和气体通入到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上图装置中,化学方程式是: SO2+2NaHCO3=2CO2↑+Na2SO3+H2O
(2)将混和气体通入到盛有饱和NaHSO3溶液的上图装置中,化学方程式是: SO3+2NaHCO3=2SO2↑+Na2SO4+H2O
(3)将混和气体通入到盛有水的上图装置中,化学方程式是: 3NO2+H2O=NO+2HNO3
16、NH3、CO2、NO, HCl、Cl2、NO2、O2, H2。
17.(1)NO2溶于水生成NO,故A为NO,B为O2(2)4NO+3O2+2H2O=4HNO3 amL
依题意:(2分)(3)在VmL的混合气中,因3体积的NO2只能产生1体积的NO,故V应大于20mL。若20mLNO都由NO2产生,则V应为60mL,已知VmL气体中已含NO,故20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1.(2020百色第26题节选)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做好自身防护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家庭和学校常备洗手液、酒精、一次性口罩、温度计等。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氨、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其功能比普通口罩强大,原因是活性炭具有 性。 2.(2019百色第21题节选)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①一氧化碳;②活性炭;③氯化钠;④聚乙烯;⑤维生素;⑥氢氧化铝。其中,制糖工业用于脱色的是。 3.(2018百色第21题节选)现有①氢气 ②食盐 ③稀盐酸 ④氢氧化钠 ⑤石墨 ⑥钛合金六种物质。其中,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 4.(2017百色第17题)下列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分子构成相同 B.它们都溶于水 C.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D.闻气味可以将它们区别 5.(2020百色第28题节选)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将 接近集气瓶口,若观察到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6.(2019百色第21题节选)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①一氧化碳;②活性炭;③氯化钠;④聚乙烯;⑤维生素;⑥氢氧化铝。其中,属于有毒气体的是。 7.(2019百色第23题节选)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说明或解释下列问题: 图书馆、档案室内配有的是 灭火器(填灭火器类型)。 8.(2019百色第8题)习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岀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下列选项中,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A.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 B.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水体污染 C.使用一些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将校园散落的塑料袋、树叶集中焚烧,保持整洁的环境 9.(2018百色第13题)“绿色环保”的理念已成为社会共识,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用共享单车出行 B.在水源地用网箱养鱼 C.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 D.使用太阳能路灯 10.(2016百色第23题节选)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理念,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的排放。 11.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石墨充分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硬度最大的物质 12.(2020南京中考)C60在能源、信息、医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关于C60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由C60分子构成B.该物质由60个碳原子构成C.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D.C60和C70是两种物质 13.下面是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写出炭粉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要保证该实验成功,有以下关键环节: ①较高的温度。据此,实验中应对酒精灯进行的改进是。 ②两种固体反应物的质量比。若碳不足,则氧化铜不能被全部还原;若碳过多,则除了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外还会生成(填化学式),原因是 (填化学方程式)。 (3)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的现象是,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14.(2020邵阳中考)如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处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是CO B.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通入CO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C.该实验可以观察到B处固体从黑色逐渐变成红色 D.该模拟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 15.如图,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为黑色单质,D为红色单质,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态化合物。“→”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 (1)C的化学式是。 (2)B的一种用途是。 (3)A→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如图所示装置,持续通入气态物质X,可以看到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无水CuSO4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不可能是() A.氢气和水蒸气 B.氢气和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氢气 D.一氧化碳和水蒸气 17.(2020河南中考)如图为CO还原Fe2O3的微型装置图,则A处V型管内的固体粉末由 色逐渐变黑;B处V型管内的溶液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 ;将尾气点燃,其化学方程式为。 18.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1)实验1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 19.“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相关做法错误的是() A.我国稀土储量世界第一,可以任意开发利用 B.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避免因直接焚烧造成大气污染 C.利用二氧化碳捕捉技术,缓解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 D.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实现雨水和生活污水的分流与处理 20.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下列活动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是() A.燃烧天然气供暖 B.利用风力发电 C.增加植被面积 D.节约用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1.(2020百色第26题节选)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做好自身防护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家庭和学校常备洗手液、酒精、一次性口罩、温度计等。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氨、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其功能比普通口罩强大,原因是活性炭具有 吸附 性。 2.(2019百色第21题节选)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①一氧化碳;②活性炭;③氯化钠;④聚乙烯;⑤维生素;⑥氢氧化铝。其中,制糖工业用于脱色的是 ②。 3.(2018百色第21题节选)现有①氢气 ②食盐 ③稀盐酸 ④氢氧化钠 ⑤石墨 ⑥钛合金六种物质。其中,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 ⑤。 4.(2017百色第17题)下列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它们的分子构成相同 B.它们都溶于水 C.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D.闻气味可以将它们区别 5.(2020百色第28题节选)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将 燃着的木条 接近集气瓶口,若观察到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6.(2019百色第21题节选)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①一氧化碳;②活性炭;③氯化钠;④聚乙烯;⑤维生素;⑥氢氧化铝。其中,属于有毒气体的是 ①。 7.(2019百色第23题节选)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说明或解释下列问题: 图书馆、档案室内配有的是 二氧化碳 灭火器(填灭火器类型)。 8.(2019百色第8题)习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岀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下列选项中,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是(D) A.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 B.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水体污染 C.使用一些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将校园散落的塑料袋、树叶集中焚烧,保持整洁的环境 9.(2018百色第13题)“绿色环保”的理念已成为社会共识,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B) A.用共享单车出行 B.在水源地用网箱养鱼 C.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 D.使用太阳能路灯 10.(2016百色第23题节选)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理念,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的 二氧化碳 排放。 11.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石墨充分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硬度最大的物质 12.(2020南京中考)C60在能源、信息、医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关于C60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该物质由C60分子构成B.该物质由60个碳原子构成C.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D.C60和C70是两种物质 13.下面是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写出炭粉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O+C2Cu+CO2↑。 (2)要保证该实验成功,有以下关键环节: ①较高的温度。据此,实验中应对酒精灯进行的改进是 加上网罩。 ②两种固体反应物的质量比。若碳不足,则氧化铜不能被全部还原;若碳过多,则除了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外还会生成 CO(填化学式),原因是 CO2+C2CO(填化学方程式)。 (3)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OH)2+CO2=== CaCO3↓+H2O。 14.(2020邵阳中考)如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B处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是CO B.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通入CO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C.该实验可以观察到B处固体从黑色逐渐变成红色 D.该模拟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 15.如图,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为黑色单质,D为红色单质,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态化合物。“→”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 (1)C的化学式是。 (2)B的一种用途是。 (3)A→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如图所示装置,持续通入气态物质X,可以看到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无水CuSO4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不可能是(A) A.氢气和水蒸气 B.氢气和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氢气 D.一氧化碳和水蒸气 17.(2020河南中考)如图为CO还原Fe2O3的微型装置图,则A处V型管内的固体粉末由 红棕 色逐渐变黑;B处V型管内的溶液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将尾气点燃,其化学方程式为 2CO+O2 2CO2。 18.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1)实验1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水。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纸花由紫变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H2O+CO2=== H2CO3。 (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 ④(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19.“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相关做法错误的是() A.我国稀土储量世界第一,可以任意开发利用 B.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避免因直接焚烧造成大气污染 C.利用二氧化碳捕捉技术,缓解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 D.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实现雨水和生活污水的分流与处理 20.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下列活动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是(A) A.燃烧天然气供暖 B.利用风力发电 C.增加植被面积 D.节约用电第五篇:九年级化学中考知识点过关训练——碳和碳的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