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如何提高现代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19-05-12 23:1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设计如何提高现代小说教学的有效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设计如何提高现代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篇:教学设计如何提高现代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以“四个着重点”为突破口,提高现代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胡晓红

此前,本人始终觉得自己是老资格,小说教学早已轻车熟路,应用了多年教学技法绝不会落伍。可通过本次“国培计划”课程的学习,在详细听取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 姜老 师专题讲座《初中现代小说解与教学策略》后,强烈感受到:在新课标要求下,再照过去的“经 ”念,只能误人子弟!新课标赋予了小说教学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我们教师只有拥有了小说教学新思维,掌握并运用了小说教学新方法,才能提高现代小说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特在“国培计划”课程的学习心得基础上,结合过去成功经验,制定出了新学期现代小说教学时我实施的“四个着重点”,力争提高现代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注重从整体上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探讨情节的跌宕处。

人物形象的塑造,要通过故事情节来完成。作家在社会上经历到许多事情,即经验过丰富的生活,由此而构思出故事来,但不是把生活搬来,而是加工了的,所谓 加工,即指作品的大小故事,彼此间搭配均匀,松紧合度,有起伏,有呼应等等页言。而且在加工时,以其能否表现人物性格为依据。人物的行动(作品情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取决于这些行动(作品情节)有没有典型性。“如果它们”并不能表现典型性性格,那就要“尽量剔除,尽管它们有趣、生动”。

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主题在结尾上加上“尾声”,但不是每一篇小说都会严格按这几部分写作,有时在某一块也能弱化,所以要注意情节上的变化。

小说的创作规律决定它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艺术空间和艺术时间都受到一定限制,某些静止的艺术手段并不适用。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必须在情节的流动过程中完成,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所说的要重视人物形象的赏析,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重视对情节的赏析。因为情节总是和人物浑然一体的,特别是那些跌宕的情节,更是极大地丰富了小说中的人物,震撼了读者的心灵。情节的跌宕,是指情节由逆而顺,或由顺而逆,或由乐转悲,或由悲转乐。凡是优秀的作品,总是善于以出人意料的情节,以突然变换的场景,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由此形成跌宕美。

变色龙是晰蝎的一种,擅长在很短的时间内变换肤的颜色,以适应四周物的颜色来保护自身。十九世纪俄国作家契诃夫用这种善变肤色的动物来作小说的题目,且揭示出深刻的主题。《变色龙》以简练的笔墨,围绕一条小狗,通过几个“转折”,将奥楚蔑洛夫巡官几段反复无常的对话和脱、穿大衣的细节串连起来,构成一个平凡的故事,塑造出一个极为生动的典型形象,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一个见风使舵、趋炎附势、迎上压下的卑鄙灵魂。小说中狗的主人虽然没有露面,却始终操纵着这幕“狗仗人势”的表演,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俄国现实。这篇小说,仅用了三千字左右,用极其简洁精练的语言,通过五个转折就为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的性格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机会。每一次转折,情节就推动一步,故事就波澜横生地展开,人物形象就栩栩如生地站在我们的面前。透过这条“变色龙”,使我们看到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国社会中那种变色龙一样的、人类的晰蝎 : 见机行事、迎合现实、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腐败风气,看到了俄国社会的黑暗与腐朽。今天读来,仍不乏深刻的教育意义,进而引起对现实中类似风气的思考。跌宕情节的背后,是小说的情节精华和作家别具的深意。我们如果扣住这些情节来组织教学,就容易由表及里,触及小说的灵魂。

第二、着重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重视叙事的细节描摹

1、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因为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2、要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来分析人物形象。要着重分析人物的肖像变化和那些富有时代意义的细节;要能够抓住最能表现其性格的语言;要能抓住表现人物个性的动作;要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一位心理活动是展示人物精神境界、品德、素质及理想的手段。

3、要抓住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注意分析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比较把握人物形象。小说创作离不开细节描摹,小说教学也必须重视对细节的分析,引导学生从细节处品尝小说创作的艺术美。比如,作品对主人公最初的介绍便是“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唯一”表了孔乙己的“与众不同”,而一“站”一“穿”却揭示了他的本质特征:穷酸——站着喝酒表明他“穷”,穿长衫表明他“酸”;他的“穷”导致了他的“酸”,他的“酸”更加剧了他的“穷”,正因“又穷又酸”他才是“唯一的人”。这是白描,可刻画人物又这么细致入微。又比如,人们习惯于把文中“好喝懒做”的叙述作为作者批评孔乙己的口实,从而借此评价主人公,却忽略了一个叙述细节:“听人家背地里谈论”,这只是听说而已。作者在文中实际要表达的是:孔乙己有着与世俗评价不同的“从不拖欠”的“好”品行;这一方面是为后文叙事作铺垫,但另一方面也可看出作者对孔乙己的肯定与爱。又如,《百合花》中“穿针引线”的叙述技巧;“我”的两次忆故乡在作品中各有什么用处;小通讯员的“忸怩 ”和新媳妇的“忸怩”,同一词出现于不同人物身上;小说中中秋节的、圆月的安排设计;也可以 提问“为什么她坚持要补那个洞”?这些教法建议都是从细节处品尝小说的美。

第三、着重准确地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挖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人物的塑造离不开环境。人是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中生活的,不可能与世隔绝,遗世而独立。环境影响人物的性格,人物的性格也给环境以影响,彼此不可分割。一个作家对“人”与“环境”的关系的认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文学作品的成败优劣。小说是写人的,写人的遭遇和命运,心理和情感,写人的生存状态,而这个人的经历、情感、性格和命运都是与时代和社会紧密相连的。也就是说小说通过塑造人物达到反映社会生活的目的。那小说又是如何塑造人物的呢?是借助于情节和描写。我们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和各种描写的手法,品味小说的语言,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小说中人物的典型性,而认识了小说中的一个人,实际上就是认识了生活中的一类人;读懂了小说中的一个情节,就是看懂了社会的一个侧面。《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各版本的教材编写者在小说单元的概说中纷纷通过文字向我们传达着这样一种理念:小说教学应该以人物为中心,借助人物形象去了解生活,探寻生活的本质

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为了衬托人物、渲染气氛,给情节的发展提供背景和场所。社会环境主要指格式发生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景色和场面等,可以起到交代人物身份、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有时自然环境描写起到的作用不是单一的,他可能有几个方面的作用。

第四、着重归纳、挖掘小说的主题,发现精神的细微处。

小说写作的目的是反映社会生活,小说的主题就是对社会的高度概括和实质揭示,而人物的塑造、情节构造、环境的设置最终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分析小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剖析人物形象,剖析人物间错中复杂的关系,以准接把握主题。2.联系小说的背景、作者的思想观点及,创作意图及挖掘主题。

小说教学中常有一些易被忽视却“神光所聚”的见精神的细微处。发现并以这些见精神的细微处来组织教学,能让学生直抵小说人物的情感世界。如《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出场顺序,《祝福》中的“大家仍叫她祥林嫂”,《项链》“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 一句中的“也”,《促织》“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一句中的“独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一句中的“恶了”及“高太尉”等,都可以说是见精神的细微处

【参考资料】

1、《初中现代小说解读与教学策略》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 姜峰

2《茅盾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师范教育(2000-12)

第二篇:如何提高现代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现代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小说是初中学生非常喜欢阅读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例,六本语文教材共选人17篇小说,且九年级上下两册就有12篇之多(现代小说8篇,古典小说4篇)。小说都集中于初中阶段的高年级,可见编者的意图是认为学生年纪越大、年级越高才愈适合阅读小说这种文学样式,这也应该符合文学的阅读规律吧!那么,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确现代小说的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每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看来,制定切实、科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提高现代小说教学的有效性的首要条件。在制定目标时,我想从两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和大家探讨交流。

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小说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

想想以前,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这种情况)看到小说单元,我就会就某一篇课文进行具体的教学。教学目标就是根据教师用书来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是我来制定的。现在想来,有点惭愧。因为没有体现出作为阅读的主体——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而且,学生学完之后,他们是阅读了我们教材所选的篇目,然而,以后的小说阅读没有老师指导,他们的阅读会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我们就不得而知了。看来,我们的小说教学的目的不是教学生读具体的教材所选的小说,而是应提高到教会学生阅读小说。具体的说,就是引导学生明白阅读小说是读什么,怎么读,为什么读。

现在,我在进行小说教学的时候,不会为了赶进度,直接开始阅读具体篇目,而是先花时间,要学生了解一些关于小说的常识(主要是在初三),这样在阅读和欣赏的时候,对于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表现以及语言的运用都有帮助。之后,我还会让学生学习单元前言,自己明确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其实也就是小说的阅读目标,到这个时候,学生已经知道了小说阅读应该要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感悟小说的思想主题,品味小说的语言艺术。换而言之,就是指导学生明确小说应该读什么。

接着,再以具体的篇目为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通常我采用复述故事梗概的练习,十四五岁的孩子复述故事情节没有问题。重点就是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我通常是引导学生通过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对话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以及坏境描写来概括人物形象。比如阅读小说《故乡》时,就是找出描写闰土的语言,少年闰土和成年闰土,从外貌、语言、动作、对“我”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这些方面的对比,感受闰土由孩子的纯真、有生气到成年的麻木、愚钝。再由人物形象感悟到小说的主题:揭示了封建等级制度及思想意识对劳动人民的精神的摧残和毒害,及贫穷落后的物质生活对劳动人民肉体的摧残。也揭示了辛亥革命后农村日益贫穷、凋敝的社会面貌。在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主题思想的同时,顺带上语言赏析重点句

1、体现写捕鸟的那一段话中用的极为准确、传神的几个动词(因为这个句子表现出少年闰土的语言表现力极强,动作也很敏捷,与后文成年闰土的含糊,吞吞吐吐的语言表达和迟钝麻木的动作形成鲜明的对比)

2、“他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个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的句子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表现很重要),用同样的方法分析杨二嫂,又根据这个典型人物,及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悟小说的另一主题:渴望纯真的、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赏析描写杨二嫂的语言,“圆规”这个借代修辞的运用对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情感倾向的重要作用。同样,分析水生和宏儿的形象,明白他们就是我和闰土的昨天。又感悟文章的另一主题: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贫穷、落后、愚昧的轮回。同时赏析文中的环境描写。又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也是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对话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以及环境描写来概括人物形象。通过菲利普夫妇在于勒一贫如洗、债台高筑——在美洲赚了钱——在美洲做大买卖、会发财——在船上(像于勒)又老又脏又穷——一贫如洗、翻身无望的不同境况时的态度和言行,概括出文章的主题: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但我又让学生走进小说,如果你是菲利普夫妇,你现在碰到于勒,你会认他吗?通过讨论,学生会认为,菲利普夫妇这样做不仅仅是爱钱,更多的是另有苦衷,是这个太现实的、太世俗的、太势利的社会逼得他们不得已而为之。这样又对他们充满了同情,又感悟到小说的另一主题: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生活的辛酸。我在这里举了《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两个教学的例子,概括起来就是,看小说写了个什么故事,故事塑造了些什么人物,造成人物命运的原因是什么,换而言之就是说指导学生明确小说应该怎么读。

最后,我们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读小说。回想当年,处于学生时代的我们,疯狂的迷上了小说。女生成了琼瑶的粉丝,男生成了金庸的书迷,借书、租书、买书,上课偷看小说,晚上加班看小说。现在想想,正如姜峰老师所说的“小说是一种“集大成”的文体,它包含了诗歌的真挚和抒情,散文的洒脱和自由,戏剧的凝练和冲突„„而它自身又具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环境设置典型的审美特色,再加上精妙的语言、独特的构思,小说具有了令人陶醉的艺术魅力。”但是现在的言情、玄幻、惊悚、穿越、武侠等网络小说特别盛行,而一些迎合青少年心理的校园小说也比比皆是,总之小说越来越娱乐化,越来越庸俗化、这对学生的诱惑比起我们学生时代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倘若我们不对学生进行有益而又必要的引导,后果恐怕是不堪设想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正如姜峰老师所说“ 读小说,就是读社会,读人生,读心灵。”由于好的小说作品都具有深刻的社会性、文学性、思想性、科学性等,通过阅读,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会有提升。同时很好的小说还具有历史价值、美学价值,文学价值和实用价值,通过阅读这个吸收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小说表现的历史内涵与潜在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作者内心深处的沉思和智慧的表达,是在教我们阅读历史,阅读社会人生、感受生命,增加智慧,去体会那些或轰轰烈烈或细水长流的过程。只有让学生明白了读小说的意义,他们才会甄别小说,欣赏小说。而这也正是我们的希望和目的。

第三篇:浅谈如何提高现代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现代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漫川中学 赵淑君

【摘要】:小说教学在高中的教学中被人忽视,我们应该怎样提高现代小说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课前预习、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典型环境各个小说的组成要素来提高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说

课前预习

细节描写

人物语言

典型环境

有效性

在西方,小说与神话、传说、寓言、童话、故事等一起被称为虚构作品(fiction),就传统意义上说,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用散文(与诗的韵文相对而言)的形式讲述故事(叙事)。小说是一种“集大成”的文体,它包含了诗歌的真挚和抒情,散文的洒脱和自由,戏剧的凝练和冲突„„而它自身又具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环境设置典型的审美特色,再加上精妙的语言、独特的构思,小说具有了令人陶醉的艺术魅力。

小说一直以来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被人忽视的角落。教师一要审时度“文”(小说),寻找出一块阅读“制高点”,从而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俯瞰全文,帮助学生对文本的谋篇布局有全面清晰的感知。这个“制高点”应当因文而异,不但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展开思维,还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理解全文思想内容,领会作品主题和写作特色起关键作用。那么如何在小说教学中寻找“制高点”,如何提高小说教学的有效性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重阅读、也要重预习

教师课前应该熟悉文本,研透文本,我们不仅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还要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的研读文本,对小说情节做到心中有数。

除了在阅读上我们要求学生,还要让学生在预习上下足功夫,我们可以适当的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看小说,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深入文本。例如在讲《祝福》之前,我们可以设置如下问题。

①小说三次写到“祝福”,在鲁镇人们祝福时,祥林嫂都在做什么?(此问意在引导学生注意女主人公的际遇的悲惨和不公)。②小说三次写到祥林嫂的分析外貌,都有什么变化?(此问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女主人公的外貌变化,挖掘其社会根源)。

③有人说,祥林嫂之死,鲁四叔是首恶,柳妈等是帮凶,你怎样看?(此问意在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分析问题,挖掘祥林嫂的真正死因)。

我们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那么在上课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问题,从而进入文章的主题和人物的探讨,突出了文本教学的目标。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在课前对小说的整体把握,还提高了我们在小说教学当中的时效性。省略了大量繁琐累赘的枝节,可明白明了的进入课堂的学习中。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措施。布置了预习,有的理解了知识,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有的一知半解;还有的可能一无所知,这是正常的现象。但他们带着自己的见解、问题进入新的学习中,教师了解了预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就更能发挥主导作用。

二,重情节,也要重细节。

小说创作离不开细节描摹,小说教学也必须重视对细节的分析,引导学生从细节处品尝小说创作的艺术美。比如,作品对主人公最初的介绍便是“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唯一”表明了孔乙己的“与众不同”,而一“站”一“穿”却揭示了他的本质特征:穷酸——站着喝酒表明他“穷”,穿长衫表明他“酸”;他的“穷”导致了他的“酸”,他的“酸”更加剧了他的“穷”,正因“又穷又酸”他才是“唯一的人”。这是白描,可刻画人物又这么细致入微。还比如,在《祝福》中鲁四老爷在文中着墨不多,但性格鲜明,且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他的肖像描写很传神,其中写他的两次皱眉颇有意思。第一次皱眉是在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时,文章写道:“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第二次是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文章又写道:“当她初到的时候,四叔虽然照例皱过眉,但鉴于向来雇用女工之难,也就并不大反对,只是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莱,只好自已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可见鲁四老爷的皱眉都是因为嫌弃祥林嫂是寡妇,认为她有克夫命,伤风败俗,联系到祥林嫂死时四叔的话:“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一个封建卫道者的形象跃然纸上。

我们以后在教学中不仅要把握小说的情节,更重要的还要把握它的细节,从细微中见真知。

三、重人物、也要重语言

小说是通过情节来展示人物的行为特征,人物在进行某事的行为中体现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然而要使这种特征鲜活起来,就必须着力于描写这些人物的叙述语言。

小说就是印着文字语言的一本书,别无其它。因此,分析作品就必须克服长期存在的小说语言艺术分析程式化、肤浅化的弊端,落实在具体的文字语言运用。

比如对动词的分析,在教学中细化对动词选用的分析能剖析出人物形象的鲜活性,使学生更爱上小说课,更爱读小说。在《孔乙己》中,动词运用最为传神的应该是“排”与“摸”两个字。作品中孔乙己有两次付酒账,前一次是“排出九文大钱”,后一次是“摸出四文大钱”,这一“排”一“摸”,分别摹写出了孔乙己不同境况下的不同心态。可以用来表示付账的动词有很多,取、拿、掏、抛、扔、撂、抓、掼、扣、摆等,作者都没有选用。为什么呢?不妨分别加以分析。孔乙己前一次付账的境况是“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为了向“ 短衣帮”显示这种“阔绰”,“排”字是再形象不过的了。“ 取、拿、掏”则缺乏形象感,无法表现他付账时的动态与心态;用“抓”字则他口袋里又没有那么多大钱;“抛、扔、撂”则与他爱钱的脾性不符,他很难有钱,有了钱也不可能这样潇洒;用“掼”字则他不可能有如此的豪气;“扣、摸”则明显与当时情境不符。似乎“摆”字与“排”最接近了,但“摆”不能表明动作的结果或样态,“排”则既有“摆”之意,又形象地摹写了状态:摆成一排——这就把孔乙己有了两个臭钱后摆阔的心理写活了。由此,更见孔乙己的“可笑”与“可怜”。孔乙己后一次付账的境况则是穷途末路,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因为没有现钱很久没有到咸亨酒店了,但为了了却临死前的“一口”,明知会遭到别人取笑,还是到了咸亨酒店,在“看客”们的嘲笑声中“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好长时间才攒够了“四文大钱”,并且放在“破衣袋里”,又坐在地上,囊中羞涩、行动不便,又得不到别人的同情,这时显然没有了“排”的底气:一个“摸”字摸出了他的尴尬与无奈。一个落魄潦倒的穷书生形象跃然纸上。

四、重场面描写,也要重典型环境 小说的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分。自然环境多指景物,社会环境多指场面。小说的场面是指由人物在一定场合发生联系而构成的生活情景。在小说鉴赏教学中,景物分析通常被教者看重,而往往忽视场面的教学。我认为,场面的教学更加值得重视,只有把握了场面,才能真正把握典型环境。《荷花淀》是描写战争的名篇。对于战争到来的设计是由一群本应与战争无缘的女人引出,很是巧妙。女人见战斗,本身就增加了场面的紧张气氛。除此之外,小说还运用蓄势手段突出战争到来之前的紧张气氛,创造了叙事张弛有致的艺术效果。

其一:“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摇开靠在岸边上的小船。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这段景物描写旨在渲染一种平静的气氛、展现一种和平生活的场景。试想,若不看全篇,谁会相信这是在战火弥漫的时代?正是这种平静预示着下面将有一场战斗,从而为下文的紧张场面蓄势。

其二:“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这是一段颇具生活气息的场面描写,这个场景表现的是妇女们没有找到丈夫的失望而又安闲的心理。她们是那样悠闲自得,这也同样为下文的紧张战斗蓄势。同时也表明了她们还不成熟,缺乏警惕性。后来经过锻炼,她们终于成长起来了。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运用上述手段创造了敌人突然出现时的紧张气氛,但作者没有把战斗本身写得紧张激烈,相反写得轻松畅快。

上述两例情节的存在,无疑使战争场面生活化,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正是孙犁战争题材作品的重要特色。

因此,从分析场面着手,引导学生把握典型环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教出小说味?首先,保证小说课文的“实用性”,那些教学上的“规定动作”必须完成。其次,在“自选动作”方面,应放开手脚,教出自己的特色。简而言之,要训练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对文学语言的敏感:

(一)看作品如何体现作家丰富的想象力,整体构思是否巧妙、新颖。

(二)作家的语 言功力,或者说语言想象力。

(三)根据作品,安排学生做仿写练习。模仿小说构思,或模仿语言风格。(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要打通,二者结合得更紧密)

读小说,就是读社会,读人生,读心灵。我们在鉴赏小说的时候,既要“走进去”,融入感情的体验;又要“跳出来”,进行理性的分析,使学生真正的把握了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之外,能从细节,语言中感受小说的魅力,从而提高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篇:如何提高现代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现代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因此在初中课本中选入了部分文学作品,其中有一类就是小说。那么如何提高小说教学的有效性,现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提高现代小说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措施。

一是激趣导入,吸引学生。语文课堂中导课非常重要,小说教学也不例外,如果能在了解课文之前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学《故乡》一课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几首乡愁诗,诗中忧郁的情调,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一下子吸引了学生,我顺势引导,“叶落归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每个人都喜欢自己的故乡,当有一天终于回到久别的故乡时,我们应当是什么心情呢?”学生们在阅读了乡愁诗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回答到“高兴”、“激动”等。我语调一转,“可有一个人回到阔别了二十多年的故乡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来一起阅读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故乡》,分析文中的‘我’回到故乡为什么高兴不起来。”通过这样的激趣,学生也有一些疑惑,为什么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却没有正常人应该有的心情呢,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阅读非常认真,发言非常积极,教学效果自然非常好了。二是渗透背景知识,拉近时空距离。在教读一些时空跨度较大的文章时,必须要渗透背景知识的介绍。如教读《变色龙》一课时就必须介绍背景知识,因为这一课的主人公太有点见风使舵了,以至于到了不顾廉耻的地步,在正常的社会形态下,怎么会有这种人,或者说有也不会表现的如此张扬,应当是很隐蔽的。所以在教读文章前必须向学生介绍沙皇俄国统治下的变态的、畸形的警察制度及警察本质,如此学生才能理解人物的真实性,才会理解文章的批判性,才能准确把握文章主旨。

三是把握每篇小说教学的侧重点。每一篇小说的教学,都离不开小说的三要素,所以老师们都是根据三要素展开教学,以为这样便能抓住小说教学的本质了,我当然同意同行的这些意见。但我认为:课本所选的每一篇小说虽然都是文学作品,但欣赏价值点却不一样,通俗一点就是教学侧重应当有所不同。

如理清故事情节这一环教学中,《孔乙已》一课必须搞清楚孔乙已在咸亨酒店的待遇,在丁举人家的遭遇,最后一次见孔乙已时的凄惨。这样有利于学生从孔乙已的经历入手分析出冷酷的社会对人的摧残。所以《孔乙已》一课中的故事情节要详细分析。而如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情节简单,学生读了之后就能概括,因此无须将教学重点放在理清故事情节上。在分析人物形象时,不同的文章也应抓住不同的描写来分析。如《故乡》中的杨二嫂应当抓住典型的动作描写与语言描写来体会其尖酸泼辣。而《热爱生命》中却要分析心理描写,以此感受主人公勇敢坚强的精神。还有分析菲利普夫妇要抓住他们的语言和神态,分析孔乙已则侧重于外貌和语言。总之,文学画廊中,正是因为不同的人物因其典型的动作或语言而使其形象栩栩如生、与众不同,所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应当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描写,这样的分析必然令同学们印象深。

分析环境描写也应当根据需要进行。如《蒲柳人家》一课的环境描写基本没有突出的作用,无须分析。而《我的叔叔于勒》中一家人去哲尔塞岛旅行时的“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方”与回来时“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形成鲜明的对比,分析这两环境描写,有利于学生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分析《热爱生命》中的环境则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小说中典型环境描写有利于刻画人物形象„„

当然,小说是文学作品,其审美点、知识点、情感点在不同的文章中会有不同的体现,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但若是每一位老师在教学中都能在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上再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学,则必能提高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第五篇:如何提高初中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靖边四中

贾凤晔

现代小说教学是初中老师和学生较乐于进行的教学。小说是一种“集大成”的文体,它包含了诗歌的真挚和抒情,散文的洒脱和自由,戏剧的凝练和冲突„„而它自身又具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环境设置典型的审美特色,再加上精妙的语言、独特的构思,小说具有了令人陶醉的艺术魅力。小说更以言而不露的教育意义深受广大读者的喜欢,学生更不例外。因此,我们在进行小说教学时,要充分展示它的魅力,以达到小说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小说教学的有效性,我就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博闻广览,深挖教材,精心备课。

中学阶段后,小说普遍以原作或原作节选方式进入教材,中学的小说阅读教学也因此鲜明地凸显文学教学性质。目前选入教材的小说比较侧重于作品的经典性和文学性。对于学生来说,课堂中的小说阅读显然不同于课外的小说欣赏,特别是不同于消遣性的小说欣赏。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小说这一文学样式的基本艺术特征是小说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小说教学的最佳效果,就是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强烈兴趣。而小说学习又是学生最喜欢的行为,所以对老师的小说课堂教学期望较高,因此,教师应博闻广览,深挖教材,精心备课,力求把小说教学进行的有滋有味。

小说教学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心中要有数。

二、巧妙设置,美化导语,渲染氛围。

要提高小说教学的有效性效,我们在平时授课时要巧妙设置,美化导语,渲染氛围,目的就是为了激起学生探求问题的欲望,学生有了探求问题的欲望,我们的课堂教学自然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孤独之旅》时,我们可以这样设置情景导入:有一句脍炙人口的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但恐怕很少有人能道出其中的滋味,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叫杜小康的同龄人,他的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小说——《孤独之旅》。即使设置不是很巧妙,却也能开启了学生对课文中人物形象探讨的欲望。

三、开启慧眼,找准切入点。

在进行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时,可以这样开展教学:

师: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生:菲利普夫妇。师:那于勒呢? 生:他们的弟弟。师:是他们的亲弟弟吗?

生:是。

师:既然是亲弟弟,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躲开他们的弟弟呢?

因为教师能找到较好的切入点,单刀直入,所以较顺利、较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主题和人物的探讨,突出了文本教学的目标。如果小说教学能找到教学的切入点,那么小说的课堂教学就显得易行而有效,省略了大量繁琐累赘的枝节,可明白明了的进入课堂的学习中。

四、细致分析情节,重点分析人物。

小说借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人物的价值观反映现实生活中某一社会的问题,它往往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为更好地反映这些,作者会通过故事情节和对人物的形象的塑造来展现的,因此,小说的教学重点就是对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大致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五种。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分析讨论,最终达到对小说中人物性格形象的把握,才能让学生正确地理解文章反映的问题。

五、重视环境描写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和环境,它能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这是在教学过程中是不能忽略的。

对于提高小说教学的有效性,以上是我的一些浅显的看

法,不足之处,万望指点。

下载教学设计如何提高现代小说教学的有效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设计如何提高现代小说教学的有效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提高初中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三年的语文教学,碰到小说有时真的很“忧郁”,不知道该怎么讲好,我认为小说教学对学生的读、说、听、写能力相当重要,几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什......

    如何提高初中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占了很大......

    如何提高初中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进行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符合教学规......

    如何提高初中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袁义华 小说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组织重要部分,也是初中老师们较乐于进行的教学。小说以它独特的审美艺术展示生活中的人生百态和人与人之间的......

    如何提高小说教学的有效性(优秀范文5篇)

    如何提高现代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我是一名九年级语文教师,目前正在教第五单元古代小说,对照我正在听的姜老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小说自主阅读能力到中学后,小说普遍以原作或原作节......

    如何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呢?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_如何提高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散文是文学中的精品,浓缩了文化大师精美的文字、精妙的语言和精深的思想。 它拥有强烈的情感宣泄,饱满的生命激情和优美的语言魅力,深深地打......

    如何提高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三年的语文教学中,个人觉得散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散文教学的地位如此重要,但由于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散文教学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