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初中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占了很大比例,要通过小说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学常识,培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从中吸取丰富的语文营养,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受到感染和启迪,发展观察、思维、想象及创造能力。我认为小说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分析小说三要素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了解结构特点。情节和结构是表现人物性格和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小说创作中,作者的重要任务是塑造典型人物。因此,小说教学应重视分析故事情节。例如,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谈话启发学生,“你喜欢你的叔叔吗?叔叔是不是你亲近的人?”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情感教育。预习课文时,让学生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盼---赞---遇---躲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对比,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感受自己身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亲情温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理清故事的情节,把握小说中人物性格特征,文章主题就自然凸显了,教学也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果。
2、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性格。
人物形象的塑造大多借助各种具体描写。小说教学必须通过对具体描写的把握来分析人物性格。人物描写直接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通过分析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看出作者刻画的人物性格来。
3、小说教学要紧扣环境描写。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所。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常常起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作用。社会环境的描写,往往又揭示出作品的深刻内涵。比如《药》通过康大叔的嘴转述出夏瑜的话:“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这样就明确地交代了作品所要反映的时代背景,刻画了夏瑜这个人物的阶级属性和基本性格。
二、充分利用语言的启发引导作用。
在小说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生动、亲切、感人的语言描述意趣横生的同小说内容紧密相关的人、事、景、物,以情动情,引起共鸣。优美的语言伴随着丰厚的感情,精湛的思想流入学生的心田,给学生创造了追求美的条件。
三、营造人物活动的氛围,感受小说意境之美。小说意境的创作,要创造出一个既能供人审美感知、审美鉴赏,又能引人入胜的艺术世界。比如:鲁迅的小说《故乡》就是意境美的典范。小说中写了三个“故乡”:回忆中的故乡,现实中的故乡,理想中的故乡。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带有神异色彩的美的故乡。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金黄”、“碧绿”、“紫色”、“银白”等各种鲜艳、明丽的颜色交织在一起,“稻鸡”、“角鸡”、“鹑鸽”、“蓝背”等各种稀奇的鸟类从眼前飞过,构成了一幅 “神异”的图画。它又是一个寂静而又富有动感的世界,少年勇猛的闰土和西瓜地里狡猾的刺猬给这个幽静的世界带来了鲜活的生命。它幽静而不沉闷,活泼而不杂乱,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和谐自然,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世界。它还是一个辽阔而又鲜活的世界,有高远的蓝天,有一望无垠的大海,有广阔的沙地。在课上,我让学生闭上眼睛,让想象插上翅膀,在童年的记忆中尽情遨游。文中所描绘的记忆中故乡的意境,唤起了他们美好的回忆。想象过后,我让学生用语言描绘他们头脑中的故乡,甚至比鲁迅笔下的故乡还要丰富多彩。回忆中的故乡是美好的,而现实中的故乡是令人痛苦的,在这样的反差中就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希望,希望现实的故乡也像回忆中的故乡那么美好,这就是理想中的故乡。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作者对祖国的感情,我引导学生按照作者的行程和思路一步步接近“故乡”的概念和意境。“我”对 “故乡”现实的所有感受都是在少年时已经产生的感情联系的基础上产生的。“我”已经不可能忘掉少年闰土那可爱的形象,已经不可能完全忘掉少年时形成的那个美好故乡的回忆。此后的感受和印象是同少年时形成的这种印象叠加胶合在一起的。这就形成了多种情感的融合。之前,我让学生回忆自己儿时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寻找那份深藏在心底的美好情感,现在,我又让他们设想假如若千年后再回到那个地方,看到老屋已拆,朋友已不再是从前的模样,会有什么感想。学生们又感受到了那种悠长、缠绵的伤痛。前后情感的对比,完全是由作品所营造的环境氛围体现出来的,这就是作品的意境美。
四、抓住小说精彩的细节描写来进行理解体验,尽量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黄蓓佳的《心声》在李京京的朗读感染全场时戛然而止,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不论是老师,还是同学,或是教育?给每一个倾听者和阅读者都留下绵长的思索。阅读小说,要充分调动形象思维。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实现的,读者必须借助文字通过想象才能获得全部的完整的形象,因此,在小说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开拓思路,发展情感。经过想象、深思,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内心体验。
五、让学生做适量的小小说写作练习以丰富体验。
小小说的写作能使学生充分发挥独特的想象力,如果我们能热情合理的个性化情节设计,倡导表达自由、健康、乐观的主题,一定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也就可以增强学生对小说的情感体验,更好地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因此,小说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让学生在这个美丽的艺术世界里可以任意驰骋,从而多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第二篇:如何提高初中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靖边四中
贾凤晔
现代小说教学是初中老师和学生较乐于进行的教学。小说是一种“集大成”的文体,它包含了诗歌的真挚和抒情,散文的洒脱和自由,戏剧的凝练和冲突„„而它自身又具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环境设置典型的审美特色,再加上精妙的语言、独特的构思,小说具有了令人陶醉的艺术魅力。小说更以言而不露的教育意义深受广大读者的喜欢,学生更不例外。因此,我们在进行小说教学时,要充分展示它的魅力,以达到小说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小说教学的有效性,我就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博闻广览,深挖教材,精心备课。
中学阶段后,小说普遍以原作或原作节选方式进入教材,中学的小说阅读教学也因此鲜明地凸显文学教学性质。目前选入教材的小说比较侧重于作品的经典性和文学性。对于学生来说,课堂中的小说阅读显然不同于课外的小说欣赏,特别是不同于消遣性的小说欣赏。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小说这一文学样式的基本艺术特征是小说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小说教学的最佳效果,就是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强烈兴趣。而小说学习又是学生最喜欢的行为,所以对老师的小说课堂教学期望较高,因此,教师应博闻广览,深挖教材,精心备课,力求把小说教学进行的有滋有味。
小说教学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心中要有数。
二、巧妙设置,美化导语,渲染氛围。
要提高小说教学的有效性效,我们在平时授课时要巧妙设置,美化导语,渲染氛围,目的就是为了激起学生探求问题的欲望,学生有了探求问题的欲望,我们的课堂教学自然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孤独之旅》时,我们可以这样设置情景导入:有一句脍炙人口的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但恐怕很少有人能道出其中的滋味,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叫杜小康的同龄人,他的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小说——《孤独之旅》。即使设置不是很巧妙,却也能开启了学生对课文中人物形象探讨的欲望。
三、开启慧眼,找准切入点。
在进行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时,可以这样开展教学:
师: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生:菲利普夫妇。师:那于勒呢? 生:他们的弟弟。师:是他们的亲弟弟吗?
生:是。
师:既然是亲弟弟,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躲开他们的弟弟呢?
因为教师能找到较好的切入点,单刀直入,所以较顺利、较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主题和人物的探讨,突出了文本教学的目标。如果小说教学能找到教学的切入点,那么小说的课堂教学就显得易行而有效,省略了大量繁琐累赘的枝节,可明白明了的进入课堂的学习中。
四、细致分析情节,重点分析人物。
小说借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人物的价值观反映现实生活中某一社会的问题,它往往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为更好地反映这些,作者会通过故事情节和对人物的形象的塑造来展现的,因此,小说的教学重点就是对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大致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五种。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分析讨论,最终达到对小说中人物性格形象的把握,才能让学生正确地理解文章反映的问题。
五、重视环境描写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和环境,它能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这是在教学过程中是不能忽略的。
对于提高小说教学的有效性,以上是我的一些浅显的看
法,不足之处,万望指点。
第三篇:如何提高初中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三年的语文教学,碰到小说有时真的很“忧郁”,不知道该怎么讲好,我认为小说教学对学生的读、说、听、写能力相当重要,几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什么也离不开。
在《大纲》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读、说、听、写的能力。
训练学生读、说、听、写能力的途径多种多样,小说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小说教学过程中,除让学生“听”外,还可以让他们通过“读”去感知、去联想、去认识、吸取文章的营养,既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又能培养能力。在小说教学中还可以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关于《药》的主题,几十年来争论不休。有的认为表现作者“对于世间的恐怖”,有的认为表现“亲子之爱”等等。到底哪种方法比较切合作品的实际,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辩论的方式进行讨论。这样既训练了口语表达,又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和理解能力。“写”与“说”实际上就是语言的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书面语言,一是口头语言。在小说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两者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说之前“写”。
在语文教学中,较为流行课前三分钟演讲。在演讲前教师可以结合小说教学,让学生事先写好演讲稿,要求编故事,或自创一篇小小说。演讲结束后,师生可以适当加以点评,重点可放在语言组织、演讲内容,演讲思路等方面,这实际上就是一次写作的个别指导。写之前让学生“说”,或复述小说情节,或谈自己对小说的设想和构思,这样能为学生写作开拓思维,理清思路、启发构思。
在慢慢的琢磨路上,学的东西很多,今后将在小说教学的有效性上多下功夫。
第四篇:如何提高初中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进行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活动。
课堂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就语文学科而言,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统一。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活动,就是语文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丰富文学素养和驾驭语言文字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发现规律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的活动中去,以实现有效的、多方面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
笔者认为,作为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就必须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关注教学效益与教学质量,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统一起来。下面,就实施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希望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所启示。
一、激发学习兴趣,实现五大转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譬如,在课堂教学结构中,要注重导入激趣这一环节,以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体验。具体可以采用音乐渲染、古诗熏陶、师生对话、直奔主题等教学方法,使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一种新奇,一种学习的冲动,让他们感受到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富有激情与想象,从而自然地激发学生深入了解文本的兴趣,以实现课堂教学的过程的有效与高效。
只有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才能达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五大转变: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与引导者;变“师道尊严”为“平等、和谐、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师生在教与学中共同感悟、共同体验;变“聚焦式”教学为“立体型辐射型”教学,营造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变“被动接受知识”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变“知识传授”为目的为“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为目的,对学生作出动态的、发展性的评价。
二、重视教学预设,有效处理教材
进行有效课堂教学预设,有效地处理教材,是衡量一堂课是否是有效教学的标准之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对语文教材有充分的理解,懂得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理教材,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根据教材的重点来处理。譬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作品揭示的主题,可采取以下的解决办法:人物性格的分析,要求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从文中找描写人物肖像、神态、语言等的语句体会。小说的主题,及主人公的理解,通过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加以适当的点拨来解决。
2、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来处理。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抓过渡段;抓中心句;抓首尾呼应的句子等来突现文章的结构特点。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中间的过渡段入手,先阅读百草园部分,再阅读三味书屋部分,让两者对比着阅读,这样更能突现文章的主旨,学生更易理解,感悟。
3、根据教材的构思来处理。例如,余光中的《乡愁》中出现了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4、根据教学的目标来处理。我们在教学沈复的《童趣》时,由于七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学习很陌生,因而在教学设计时更要把“朗读”作为首要的目标,完全可以围绕着“朗读”这个目标来处理教材,从朗读中把握字音,读准节奏,读懂意思,读出趣味。
三、营造课堂氛围,还学生以课堂
我们的学生是一群充满活力的青少年,但他们的人生经历不丰富,生活的圈子狭窄,有时文章中描写的事、物、景距离他们的生活实际较远。这时,教师必须让生活呈现于课堂,让课堂回归于生活。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思维,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从教学需要出发,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去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问难中学,引起学生共鸣,提高教学效率。
譬如,在教学吴敬梓的《范进中举》这篇课文时,可以课前安排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提出具体要求:将这篇课文改变成适合表演的剧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扮演的角色,并将人物性格特点尽情展现出来;充分考虑人物的特点,设计表演时的表情、语态、动作;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小说的主题。这样就可以使课堂气氛高潮迭起,成效很大。而作为教师,只须在课堂上充当了一个欣赏者、评价者的角色,起到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这样开放、合作、探究式的教与学,学生们既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学会了怎样学语文,也体验到了主动学习后成功的喜悦,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立了保障。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个学习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实现激励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譬如,当学生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及时作出评价,评价语言要富于变化;当学生思维受阻时,要善于启发诱导,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当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或者,一个问题,多名同学回答后,让学生自主评价,最后教师作总结性归纳补充。学生在这种广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并不断改进自我。
五、处理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断地输出信息、吸收信息,其间不停地进行反馈。教师从反馈信息中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情况,从而调整教学思路,做到因材而教,因人而教;学生从反馈信息中了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发现知识的遗漏并复习、改正。
我们要细心回授学生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各样的反馈信息,处理要适度、合理、及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思维品质的目的。如果教师能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实施最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就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地抓住有利时机回授来自教师,包括自己的同学指导学习的反馈信息,或者克服思维定式,或者增强自信心,那么对学生自己积累学习经验更具有积极意义。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永恒话题,更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追求语文课堂的有效,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它取决于教师自身教学艺术的发挥,也取决于教师对教学中情、理、趣的挖掘。只要我们能立足课堂,立足学生,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我们一定能拥有高效的语文课堂。
第五篇:如何提高初中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袁义华
小说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组织重要部分,也是初中老师们较乐于进行的教学。小说以它独特的审美艺术展示生活中的人生百态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示的是作者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更以它言而不露的教育意义深受广大读者的喜欢,学生更不例外。因此,我们在进行小说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出它的魅力,以实现小说的有效教学。
小说教学要达到有效,我觉得应从以下方面来进行。
一、教师一定要熟透文本,精心设计教案。相对于其他文体而言,小说学习是学生最喜欢的行为,所以对老师的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期望较高,因此,教师课前应该熟悉文本,研透文本,小说教学要设立哪些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是什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小说教学的课堂如果学生死气沉沉,那就说明老师事前没有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来进行备课、设计教案,因此除了要熟悉文本外还需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精心设计符合本班情况的教案。
二、巧妙设置情景,渲染氛围。平时我们阅读小说时,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一篇成功的小说往往都会有一些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起什么作用呢?语文教师都知道小说中的景物描写起到渲染和烘托的作用,这就是小说中景物描写的巧妙运用,运用得当,可以给读者一种或紧张或喜悦的感觉,使读者进入小说所营造的氛围当中。同样,要提高小说的教学效用,我们教师在平时授课时都注意情景导入,目的就是为了营造一种学生对课文学习的氛围和一种让学生去探求问题的欲望,学生有了探求问题的欲望,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就会达到事半功倍。如在对《我的叔叔于勒》时,我们可以这样设置情景导入:亲情是伟大的,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在生活中你关心你的亲人吗?(关心)然而莫泊桑笔下的菲利普夫妇关心他们的弟弟于勒吗?他们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弟弟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如是设置虽然不是很巧妙,却也能在课文学习前引起了学生对生活中亲情的探讨及共鸣,更激发了学生对课文中人物形象探讨的欲望。
三、课堂教学中要找到切入点。
例如,我在进行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时,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解读有这样几个片段: 片段一:
师: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生:于勒。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菲利普夫妇。师:那到底是谁呢?
这个切入点的选择既激发了学生探究人物的热情,又很快能帮助学生理清文中的人物关系,找准主要人物,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利于后面对文章的进一步解读。片段二:
师:你觉得文中的谁最可怜?
学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有的甚至说是那位身为公务员的二姐夫。这个切入点的选择一下子打开了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阀门,每个学生的回答都能自圆其说,在学生的辩论中,小说的主旨自然就浮现出来。
再如鲁迅的小说《故乡》篇幅相对比较长,教学时如果逐段授课,那么就会显得相当呆板,而学生更觉文章冗长,自然就消失了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如果能找到教学的突破口,那情况就会好得多了。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引导:作者在文中说“故乡的山水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为什么文中说“我”并不留恋?到底是什么东西使他不感到留恋呢?进而引导学生对小说的情节、人物等进行分析,可得出是故乡的人事及贫困导致“我”对家乡的不怎么留恋,如果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追溯提问:童年美好的故乡为什么现在会变成这样?那么教师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的教学自然大功告成。因此我们在小说教学时不必逐一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呆板进行。只要我们找出该篇小说的切入点,从切入点引导学生去学习课文,那么就可以避免小说学习和教学中的各种繁缛枝节,可一针见血直入,使学生便捷、明了地对课文进行学生,从而正确把握文章的人物及主题。
四、重点细致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
记叙文、叙事散文、小说从宽泛面来讲是同属一类文体,都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章。但小说反映的主题更为灵活深刻,因为它借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人物的价值观反映现实生活中某一社会问题,它往往达到以小见大的散射作用。为更好地反映这些,作者会通过故事情节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展现,因此,小说的教学重点就是对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小说是通过情节来展示人物的行为特征,人物在进行某事的行为中体现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然而要使这种特征鲜活起来,就必须对人物在进行某事时细致描绘刻画,这就是小说中人物的描写方法,在小说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把握文中的人物描写。人物描写方法大致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五种。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分析讨论,最终达到对小说中人物性格形象的把握,才能让学生正确地理解文章反映的问题。学生阅读小说,最想知道的也就是故事的情节,我们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投其所好,把文章的教学重点放在情节及人物刻画之上。如《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可谓情节跌宕起伏,菲利普夫妇经常站在海边远眺从海边驶来的船(盼于勒),忆于勒(好人、坏人),读信(急切思念),甚至制定了上千种计划,兴奋之余举家去哲尔赛岛旅游,在他们兴致昂然达到极点的时候他们却发现了他们日夜盼望能给他们带来幸福的于勒竟会是一副衣衫褴褛的乞丐相。于是于勒在他们的心目中由福星变成了灾星,急忙择道躲避,目的就是害怕于勒与他们相认,又回来花他们的钱,由此可看出,菲利普夫妇对金钱的看中远远甚于对亲情的关心。在教学时,尽量让学生讲述讨论梳理出小说的情节,最好让学生演绎展示,教师有意无意加以渲染,那么在对情节的梳理中就会妙趣横生,课堂就会活跃,印象自然也就深刻的多了。对人物描写方面细致引导展示,则更会增加形象性,小说的魅力就更能体现出来。在授课中如何让文中的人物形象展示出来,是小说教学成败的关键,我们在教学时尽量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是学生较为被动而觉得无味的,学生积极参与让小说中的人物展示出来,小说的课堂教学就会生动得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就能体现出来,教学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教学中也是不能忽略的内容,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和环境,前面说过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它能起到烘托的作用。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不能忽略的。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什么文体的文章,都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善于听、勤于思、乐于讲,那课堂的有效性就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