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中考体制存在的今天,成绩是教师教学的生命线,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过去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个问题:备课时把教材的内容都备透了,在课堂上,教学重难点也突出了,可是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每节课下来总觉得还带着遗憾。原因在于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多关注的是怎样进行教学,而很少考虑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学生是如何思维的。在提倡生本教育的今天,只备教材不备学生的备课方法显然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需要。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课堂。因此,要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必须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正确地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合理分析学生的情况以及组织好教学的要素。
一、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差异性。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另一基本特征,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也是一种资源。要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的存在,并针对这种差异因人定标,因材施教。
二、教学策略的设计。现在的课堂教学已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的素质教育理念。因此,在教学策略上应该不断的创新,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人特点、学生年龄特征选择教学方法,还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运用。教学设计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学生学习数学的“最近发展区”。力求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准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设计过程中,要想办法积极创设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的机会,如设计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的环节,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设计分层次的练习和作业,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安排难易适中,梯度明显的练习或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学情,有弹性地加以选择和完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学业成就评价方法,以增强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一节高效的数学课,除了有精心的课堂设计,还应有很多关注的角度,比 如深研教材,把握教材体系,根据实际重组与延伸教材等,这些方面都需要我 们更深入地探索,大胆地去创新与实践。
大家都清楚,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像数学课一周就是五个课时的时间,可观其全国又有几所学校是按此计划来严格执行的。除此外,国家也规定了作业时间,小学低段不能有家庭作业,三年级开始可以有半小时作业,初中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可看看周围又有哪个学校真正执行了这个规定。老师忙着找习题,学生忙着在题海里翻腾,都忙得不亦“乐”乎。可今天专家就给我们举了一个特例,中小学国家课程计划的制定有它的道理,学校必须自觉遵守。某中学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就安排了一周四节语文课,五节数学课当大家以怀疑的目光注视着这个学校能否拿出实质性的效果时,结果却出人意料,出奇得好。校长就说了:“给他六节课就六节课的上法,给他四节课就四节课的上法。”我认为这就是课堂的实效性和教学的有效性的问题了。想想我们学校就明显存在这样的问题,除了社会其他四门课的时间大大超出了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可老师们还是觉得时间不够,都争着抢着免费给学生指导,常用两种方法,一是延长时间,二是加强学习强度,其精神可嘉,可结果累了自己也苦了学生,还没达到用时按照国家课程计划的某中学校的教学成绩,真是劳民伤财啊!那怎样才能跟着某中学校迈出低负高效的一步呢?这得从多方面着手:
一、理解当代课程改革的理念变化:
(1)学生适应课程——课程适应学生。根据课程及学生不同德特点,根据孔子因材施教的方法进行分层次教学,走班教学。说实话,我也清楚这种方法对学生或对老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减负高效的好方法,我们学校也曾进行过这样的实验,可我总感觉没有太多的实效性。现在想想可能是教学上的管理没跟上,不是简单的将其分层再上个课就行的,还得跟上一整套的考量体制,进步了退步了就得有所变动,而不是简单的自愿还是不自愿就行的,激励体制管理体制跟上了才会有真正的实效性。
(2)组织学习内容——设计学习经历。学习的内容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进行教学,还得进行内化。比如每个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做课间操,可又有几个学生是规规范范的做操的,本来该弯九十度的楞弯成了二十度,有几个学生就有几种做法。如果把他改成课间跑,要求跑出规范,并大声喊口令,还加以评比,这样就内化生成了一种精神。
(3)围绕升学奠基——着眼终身发展。虽然初中教学中考压力很大,可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只强调升学,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的发展。有些学校为此设置了陶艺课程,还有京剧、沪剧、蜡染等等,渗透着浓浓的民族文化气息,增强民族精神的感染力。
二、教师要加强课程的执行力:
(1)教师是新课程的主要实施者,为了贯彻好国家制定的课程计划,教师必须在每个学期开学前制定好自己这门课的学科课程计划,比如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确定目标以及制定教学计划等等。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目标才会有教学的的方向。
(2)教师要及时地开展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和修正。人无完人,金无足金,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一堂课上完,必须及时的进行反思,找出其成功之处,更要找出其不足之处,究其原因,以待改进修正,追求教学的进步。
(3)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所以教师必须加强教学5环节的有效性。其实这五个环节几乎每个教师都或多或少的都在做着,可效果不尽如人意,这就是从教者的态度问题了,投入了多少心力,尽了几分努力,在这里多多少少会有所体现,不是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嘛。自从听了专家,对这教学五环节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环节一:备课——提高课前预设的针对性。
1、加强研究目标,要以课程标准和“两纲”教育为指导,结合学科特点,确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有效挖掘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启发智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按课程标准,不同的知识点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比如A记识与鉴别,B领会与诠释,C分析与综合,D评价与论证。目标有了可执行如何呢?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每个老师都会去研究目标,这一点是肯定的,可这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到底又有多少,或者说这根本谈不上什么研究,只是拿着本教学参考书在那儿生搬硬套,并没有自己的思想。如果以此样的研究为开头就注定了教学的失败,可要不得。而许许多多的教师却在重复着这样的错误,令人深思啊!
2、加强研究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上好一堂课,必须要研究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研究学生前期知识与经验的积累,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情况,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要指导学生开展学前预习,提高自学能力。作为老师,我也知道这一点很重要,可是在我们那儿,社会教学面临一个至今无法解决的困境,社会师资缺乏,在小学基本没有专职教师,即使有也是临近退休算算工作量的,基于这一点,临近毕业我们还得什么都从头起步,加强学生研究就感觉有点多余了,不知啥时能改变这种状态。这么多年来不是没有专职教师毕业,基于这门课社会地位低,都改行教其他的了。
3、加强研究教法,要研究设定教学三维目标达成方法,研究落实教学内容与学生掌握过程,有机结合接受式学习和体验(探究)式学习,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要重点研究教学过程中的突破口、关键点和结尾的总结,要善于应用信息化手段调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氛围和策略,增强教学设计的吸引力。针对教师,要研究教学过程中的突破口(重点);针对学生,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点(难点);针对教学目标,研究教学过程中的结尾和总结(提高)。在社会的教学方法上可采用历史情境教学法、历史史料教学法和历史探究教学法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是在现实的社会教学中,更多的要么应付,多出现于初一初二,要么以考试为目的,只重视知识要点,而忽略了学生兴趣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通过研究上述的三个方面,才能有成功的备课。而认真备课也恰恰是教师敬业精神的体现,可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为了方便,对教材不加思考,就从网上下载教案或课件,从而就造成了不能因材施教,不了解设计意图,不会灵活应用,又何来教学效果。认真备课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是良好师德的表现,只有认真备课才能上好课,才能取得好成绩,而且还能提高自己作为教师的专业水平,何乐而不为呢?
环节二:上课——注重教学过程的实效性。
1、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合适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意开发整合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教材、教参、教师、媒体、学生、社区等等,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民主就是要平等对待学生,在课堂上创设宽松的环境,启发允许学生发表意见,开展讨论,对学生的评价以鼓励为主。而教学民主 氛围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针对此,专家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说一个孩子问妈妈:“为什么蚯蚓断成两段还能活,而蛇就不行了呢?”这位妈妈一拍他的脑瓜:“你别研究蚯蚓、蛇了,多研究研究学习吧。”你看,一句话,孩子的问题被噎回去了,久而久之,就扼杀了孩子创新思维、发散性的思维,这样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必然会阻碍孩子的长远发展。所以在课堂中,当学生提出一些新奇的问题时,不要一味地指责,认为学生在捣乱,要适时的加以鼓励,你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规范教学行为,增强教学内容呈现的逻辑性,教学环节过渡的衔接性和教学语言表达的流畅性。要提高板书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提高科学、合理、有效使用网络媒体的能力,改善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创设师生思维互动、乐学善学的情景。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前后问题的衔接,如果讲解的内容只是一二三简单的堆砌的话,既不利于对教材整体的把握,也不利于学生多教材的理解与整体感知。一些教师不太注重板书的设计,有的根本就没有板书,就靠一张嘴侃侃而谈,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没有板书,使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没有了回复的载体,有了板书清楚明了,并能容易把握一节课的重点。另外,为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在使用网络媒体时要制作精巧,呈现及时,数量合理,利用充分,并形成资料库。
环节三:作业——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性。
(1)提高设计作业的能力。在许多学校,为了应付检查,也为了轻松,就以统一练习册为主,缺乏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结合,并且批改较粗,失去了反馈功能。这一问题也同样存在于我校,这对于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可是致命的,所以 教师必须克服懒惰,提高设计作业的能力,要能够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注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和社会实际,设计出相关的作业,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其实这几年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多数由于自己的惰性,使该问题至今也没有解决,正如专家老师讲的那句话:“许多学员在听了一些讲座后,听听激动,想想感动,事后不动。”想想自己也确实如此啊,这次回去可真不能重蹈覆辙了,否则怎么提高?
(2)注意收集作业资料,精选学生作业,要求学生做的作业,教师首先要做一遍。因为学生作业时间有限,要尽可能避免无效作业,同时教师做一遍可以提高教师的答题能力,从而推广为教学能力。而且作业也可以实行分层作业,做到因材施教。
(3)指导学生作业方法,提倡先行复习,独立作业,查书校对,自己订正,学会有效掌控时间。
环节四:辅导——突出对学生分层的指导性。
(1)及时批改学生作业,提倡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实施适时面批,加强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增强师生的感情交流。
(2)批改结合,有批有改。在改的内容方面可以有知识要点、错误原因和方法指导,可别就简单的一个日子加一个等级,这样就都达不到作业批改的目的了。
(3)注重作业的反馈功能,从中获得教学信息,发现教学问题,在下节课改进教学。共性问题,集体讲解。个性问题,个别辅导。,要做到学习和作业问题周周清、月月清。
环节五:评价——强调评价结果的激励性。
(1)以发展性评价理念为指导,掌握即时评价、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的方法和艺术,指导学生参与评价。要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诊断和矫正功能,以评价促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评价有着评鉴作用、诊断作用、预测作用、激励作用等等,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作为一线的教师,要学会以知识点为基础照样卷进行命题,题目要力求做到时代性、开放性、综合性及人文性的特点。还要会用、用好双向细目表,根据各知识点的要求进行命题。在这一点上绝大部分教师都没做好,像我虽说从事教育十二年了,经验有一点,试卷质量好或不好可能还略知一二,可要出一份好试卷,这能力可差远了,我得朝这一方向好好努力。
专家老师的讲座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缺陷。人都说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确实如此,以后我将不断地改进我的教学。以后我将不断地改进我的教学。学会反思:教学反思(课前反思、课后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教法反思(反思传统骄教学、反思情境教学、反思创新思维教学),改进教学形成特色;发展反思,制定目标,执着努力。因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在教学上我将努力向于其他老师学习,学着“一节内容,三次备课”,努力改进个教学环节,使自己成长得更快更成熟!
第二篇:如何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同行们都知道,教学有没有效,并不是我们教师有没有教完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我们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其最终目标是以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为基础,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效益和效果的目的,最终让学生和教师共同提高和发展。那么,要如何改进教学设计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施中一点做法。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明确
新课程要求课程功能要从过去单纯地追求知识与技术,变成同时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立体式的教学。根据课程功能改变的要求,课堂教学的目标设定要发生根本的变化。
有效的教学必先要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其次,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使教学有了现实的可操作性和评价性,才能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也才更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要精读教材,钻研教材,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
二、学习活动的组织要得当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必段体现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到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的转变,真正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强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的对话,让学生在师生、生生、生本的交流互动中,自主学习、全作交流、探究发现,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实施课堂教学。不能简单化,问问、答答、讲讲、走过场了事,要提供学生充分展示活动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对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工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不要进行统一要求的规范训练,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的成就感中认识、规范、评价和发展自我。
对一些操作的技巧和思考的方法,最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做到有机渗透即可,不要提出全班一刀切的要求。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尽可能多地说出不同的答案,以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
三、问题情景的设计要有激励性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问题呈现形式的多样化、解决问题途径的多样化以及答案的开放性,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张扬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激励学生多样化学习的欲望。
新教材注重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如问题的不同场景呈现,练习的不同题材选择以及一些富有游戏性和思考性的问题设计,都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理念的理解,我们教师不应只是教材的搬运工,而应是教材的开发者、整合者、编写者,要把新课程的理念、新教材的思想,创造性地体现在实际的教学行为中,不仅仅要用好教材,而且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问题情景,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课堂评价要全面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评价语言要真诚、实事求是、因势利导、恰到好处,真正起到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及。
以上几点仅是自己在学习“国培”过程中的一点收获和平时实践的点滴积累,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还会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热情,不懈钻研,努力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为自己忠职的教育事业而普写新的篇章。
第三篇:如何改进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需要知识,更需要进一步学习能力,这时研究探索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因此,如何通过改进教学设计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设计必须要贴近学生实际。
1、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出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农村小学的学生和城市的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很大不同,新教材编排的主题图:“银行储蓄、超市购物”等情景很多学生都没有体会。如:我在上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乘法口算这个内容时,我不采用课本提供的游乐场项目,而让学生说说博白公园有哪些游乐项目,如果你们小组一起玩,该要多少钱呢?让学生说说。然后根据学生提供的数据:“博白公园有鬼屋,每人每次要10元”,让学生小组合作提出数学问题来完成乘法口算的学习。我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出发,另外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如果我采用课本提供的问题,有部分学生就打开课本看着照搬问题、答案,不是真正学会。
2、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恰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安排。教材安排的内容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可以从略。有些内容学生很难掌握教师就应该把授课过程拉长,突破难点。有些内容学生学不会的,可以不教。
3、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教学设计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一节课好课,教学情境起关键性的作用。教师通过故事、游戏等有趣活动引入课堂,让课堂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对后面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在课堂活动中就会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二、教学设计要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
1、在教学设计中,要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操作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知识在学生动手操作、探索中自动生成。而不是老师在一个劲的讲解。
2、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产生问题,激发好奇心,产生学习的动力,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在自主探究中解决问题。
3、给学生多一些空间,多一些时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思考、多发言、多动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三、精心设计教案,促进有效课堂。
1、全面钻研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就是在备课前有许多前期工作要做,除了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目标,阅读教材,领会编写意图外,还必须多看一些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它山之石为我所用,借鉴他人的宝贵经验,教学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创新性或创造性的工作,部分教学内容,在设计时总是觉得难点的突破会遇到一定的难度或者困难,这时就可以寻找一些必要的参考资料可以在教学刊物以及在网上通过搜索查找,吸取别人的宝贵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2、了解班上学生心理,充分研究学情。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数学课堂教学要保证有效性,必须仔细揣摩学生课堂的学习情景、学习心理,删繁就简,做好教学方案的预设。教师对班级学情的研究,就是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利用知识的迁移原理,在新旧知识之间为学生搭建桥梁,是知识与知识之间形成一个知识系统。
3、做好学习情境预设,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情况。
特级教师窦桂梅说:“任何一种有目的活动,要达到预期目标和理想效果,必须在此之前精心设计。”教学设计其实是一种教学预设,它是为教学服务的,理想的教学预设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现状为起点,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预设时要注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新课导入是一堂课的起步环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无论是运用提问议疑、谜语、游戏、图画、音乐等,还是笑话导入、表扬导入、观察导入、诗词导入等等,都一定要紧扣教学中心。哪种导入方法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鼓动学生的情绪,就选择哪种。
4、熟练教学过程,预设弹性教案。
首先是设计师生的双边活动。不仅设计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还要设计学生的学习行为。要把原来的教案变成既是教案又是学案,不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其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即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选择,学习资源的提供等等。在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现代气息,要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数学学习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如:在教学“环形面积公式”时,可以让学生剪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再在这个圆上剪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同心圆,这样就得到了一个环形;然后让学生叙述刚才是怎样得到这个环形的?学生联系操作过程,得出环形面积的计算关系式:
环形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推导出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S环形=S外圆–S内圆=∏R2-∏r2=∏(R2-r2)
这样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并积极、愉快地去探索知识。
其三,预设动态的教学方案。预设学生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师该采取什么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预设大板块的结构教案,以便针对教学实际,及时纳入新的内容,随时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四、课后反思,有利于改进课堂设计,促进有效课堂的形成。
经验在于积累,总结有利于提高。教师在下课后及时做好课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的优缺点,在下一节课中及时纠正错误。这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有效课堂的方法,也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第四篇:如何改进教学设计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学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学工作中,有时候觉得自己已经认真备课了,也很用心上课了,可是学生学得并不怎么样。这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设计只是为自己教而准备,而没有很好的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下面是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设计必须要贴近学生实际。
1、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出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农村小学的学生和城市的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很大不同,新教材编排的主题图:“银行储蓄、超市购物”等情景很多学生都没有体会。如:我在上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乘法口算这个内容时,我不采用课本提供的游乐场项目,而让学生说说博白公园有哪些游乐项目,如果你们小组一起玩,该要多少钱呢?让学生说说。然后根据学生提供的数据:“博白公园有鬼屋,每人每次要10元”,让学生小组合作提出数学问题来完成乘法口算的学习。我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出发,另外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如果我采用课本提供的问题,有部分学生就打开课本看着照搬问题、答案,不是真正学会。
2、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恰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安排。教材安排的内容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可以从略。有些内容学生很难掌握教师就应该把授课过程拉长,突破难点。有些内容学生学不会的,可以不教。
3、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教学设计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一节课好课,教学情境起关键性的作用。教师通过故事、游戏等有趣活动引入课堂,让课堂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对后面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在课堂活动中就会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二、教学设计要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
1、在教学设计中,要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操作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知识在学生动手操作、探索中自动生成。而不是老师在一个劲的讲解。
2、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产生问题,激发好奇心,产生学习的动力,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在自主探究中解决问题。
3、给学生多一些空间,多一些时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思考、多发言、多动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三、创造性的使用别人的教学设计,促进有效课堂。
有时候借鉴别人好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但又不是照本宣科。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集别人所长,设计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促进有效课堂。
四、课后反思,有利于改进课堂设计,促进有效课堂的形成。经验在于积累,总结有利于提高。教师在下课后及时做好课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的优缺点,在下一节课中及时纠正错误。这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有效课堂的方法,也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中下起步,低高齐进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有收获,我常常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从中下生起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的利用高才生担当小老师的身份给低才生辅导,在辅导过程中,高才生带着成就感,低才生带着平等的心理去学习,这样接受效果也会好些,同时,高才生在辅导的过程中基础就无形的得到了巩固,这样的设计,让低高生齐步进.二、充分利用数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设计中,不防充分的利用数学工具,比如在教学“图形的变换”时候,我设计时,就采用了方格纸,让孩子们在方格纸上把基本进行了平移旋转,经历了图形的整个变换过程,学生就学得牢,同时在操作过程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无形就给提高教学质量做了铺垫了.三、注重知识形成过程
我认为,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让孩子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远比给孩子们一个结论更要好.当孩子们通过自由组合学习,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会记得更牢,比如我在交“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候,我都是放手给学生,让他们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一来,他们都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得公式,运用公式的.四、层次作业,一帮一学习
学生都有一定的差异,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常常是分层次作业,把班级分成ABCD组不等,A组的同学在完成了自己的前提下,辅导D组的同学的过程中,又巩固基础知识,而BC组的同学,在完成了自己的同时,彼此交换题目做,彼此的检查纠正,在做中学,在检查纠正中巩固.五、及时反思,不断改正
要想提高教学有效率性,反思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一节课下来,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并及时的整理反思,及时的改正,不可马虎更不可等待,有效的反思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进步.总之,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在教学中改进,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五篇:如何改进教学设计 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 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我们知道,进行教学设计是我们课前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它也是我们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在教学设计中,老师们更多的是备知识点,是在“写教案”,对课堂的教学环节设计欠缺深层次的思考,导致课堂的有效性不高。下面结合我个人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改进教学设计,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导入环节要新颖。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中应采取合情、合理、合时的课堂导入,新颖别致的导入,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激起兴奋点,燃起兴趣点,调动学生的热情、兴趣,教学也就很容易进入最佳境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有利于其主动学习新知。例如,有一次我走上讲台,在黑板上板书:蔚蓝色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同学们见了很惊奇:“数学老师怎么给我们上语文了?”我问:“你们会不会缩句?”学生马上答道:“天空飘着云。”我点点头说:“很好,下面再做一道缩句练习。4.8加上()的和除以()与()的积。”学生一时答不上来,纷纷讨论:“数学也要缩句?这种句子怎么缩呀?”“缩句与列式有什么关系?”随着学生情绪的发展,我提了一个问题:“这句话里说的谁除以谁呀?”顿时,学生活跃了。大家很快把句子缩为“和除以积”。算式马上列了出来:(4.8+)÷(×)
接下去的教学大家就可想而知了。
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农村小学的学生和城市的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很大不同,新教材编排的主题图:“银行储蓄、超市购物”等情景很多学生都没有体会。我们可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出发,另外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如果我们照搬教材,有部分学生就打开课本看着照搬问题、答案,不是真正学会,课堂的有效性不高。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恰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安排。教材安排的内容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可以从略。有些内容学生很难掌握,教师就应该把授课过程拉长,突破难点。
四、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教学设计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一节课好课,教学情境起关键性的作用。教师通过故事、游戏等有趣活动引入课堂,让课堂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对后面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在课堂活动中就会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五、在教学设计中,要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操作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知识在学生动手操作、探索中自动生成。而不是老师在一个劲的讲解。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可充分让学生剪、拼,学生的积极性一定较高,课堂的有效性一定得到提高。
六、在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问题,注重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产生问题,激发好奇心,产生学习的动力,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在自主探究中解决问题。通过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七、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和感染力,做到清晰精练、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八、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评价的设计。如何评价学生,如何激励学生,调动内在动力,这有力的促进学生个人的发展,同时也影响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