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6.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98页。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并能应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学习用加法计算“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现实背景稍微复杂一些,条件与问题的叙述顺序与学生熟悉的思考路径不甚一致,数量关系也更加隐蔽。因此,无论是理解题意,还是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都有一定的难度。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用加法来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的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它是求剩余问题的逆思考,实质上是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的求和问题。学生开始学习这类问题时可能有一定的困难。但学生已有用减法解决求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的逆思考经验,只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学生就可以理解用加法求被减数的算理。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标注单位,口头作答。
2.能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并切实解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学生已有“用减法解决求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的逆思考经验来理解用加法求被减数的算理,从而更全面的理解加法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中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借助已有的逆思考的经验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生活动1:(准备5朵花)
师:春天到了,花儿都开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朵漂亮的花,我准备拿走3朵,你们看看还剩几朵了
生:……
师:那么你们知道老师原来有多少朵花吗? 生:……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数出来的(师引导:你怎么数的,生:先数拿走的3朵,再数剩下的2朵,两个合起来就是5朵)
生2:我算出来的(师引导:你怎么算的,生:把拿走的3朵和剩下的2朵加起来就是5朵)
2.师边小结边演示:要求原来有多少朵花,就要把拿走的和剩下的两部分合起来。(师将拿走的和剩下的放回到一起)
师:这几个小朋友回答的真棒。
3.师生游戏2(准备7块橡皮放在不透明的盒子里)
师:下面老师要在这个魔盒里抓抓礼物。抓出?块橡皮,盒子还剩?块橡皮,(根据学生抓的数量来告知还剩的数量)师:你知道魔盒里原来有多少橡皮吗?
生:7块
师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刚才小朋友抓出来了?块,老师又告诉我们盒子里还剩?块。把两部分加起来就是原来盒子里的橡皮了。
4.师边小结边演示:要求原来有多少块橡皮,就要把抓出来的和剩下的两部分合起来。(师将抓出的橡皮放回盒子里,再将所有的都拿出来,我们一起数数原来是不是7块。师生齐数)。
6.谈话: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类实际问题。板书课题: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课件出示98页主题图)1.猜一猜 师: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原来有多少个口哨? 生:…… 2.说一说,算一算
师:你知道原来是什么意思吗? 生:……(原来就是口哨没拿之前)
师:口哨没拿之前应该是现在的哪两部分合起来的? 生:……(就是拿走的和剩下的合起来的)
师:那么你知道了什么呢(已知条件)?
生:……
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
师:怎样解答呢?
生:……(7+5=12或者5+7=12)师:你怎么知道解答是否正确? 生:……(验算)3.指导写单位名称
师:算式写好之后我们还要在它的后面打上括号写出单位名称(边说边在算式后面打括号)
这里的单位名称应该写什么呢?(板书:个)
问题都解决了,最后还要请小朋友们口答这个问题。怎么问就该怎么答。谁会答?
生答:……
4.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反过去想,把还剩的和已经拿走的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联系生活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1.课本98页“做一做”。2.练习二十三第1、2题。
四、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我们学习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把已经拿走的和还剩的合起来,用加法。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不错。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小学教学中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这节课中,我充分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是实实在在。本课的开始我与孩子的几句简单的谈话表面上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其实也在有意识渗透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孩子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例题中出现的场景都是学生经常遇到的,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并应用加法解决过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要求继续教学用加法计算“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不过这些问题的现实背景稍微复杂一些,条件和问题的叙述顺序与学生熟悉的思考路径不甚一致,数量关系也更加隐蔽。因此,无论是理解题意,还是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都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让孩子自己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使学生在辨析中认识到原来的口哨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被拿走的,一部分是剩下的。把难点一一分散,学生在此基础上说一说、列式算一算比较自然,比较容易掌握。练习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练习加法的机会,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一课教学时,主要让学生看图想图意,找题中隐含的条件,说数量关系,写算式这样的流程进行教学。在教学时我发现学生会正确列式,但要求学生说出数量关系,有一定的难度,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会列式,但不会说正确的数量关系。针对出现的问题,我采取了这样的教学办法,每做一题想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数量关系,而且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会说正确的数量关系,并且教师指名学生在全班中说数量关系,在这样反复说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以后学习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大部分的孩子都掌握了解决此类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课堂气氛热烈,孩子们的兴趣较高,但在这样的课堂中,往往一小部分性格内向,胆子较小的孩子被老师忽略,有些孩子反应很快,对于老师所提问题脱口而出,以至于还有些孩子都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这种现象会影响到这部分孩子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老师首先应适当地进行调整,尽量多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均衡发展。其次还要提高问题的思维含量,让孩子要思考后再回答。另外,练习的层次性还不明显,在课堂中还应增加一些有思维深度和广度的题目,让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二篇: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49-50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弄清已知减数和差,用加法求被减数的算法。教学难点:
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教学用具:
口算卡,例题挂图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
60+23= 54+40= 4+45= 41+50= 2+75= 60+35= 3+62= 4+73= 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今天我们将学习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题(1)出示例题图,交流: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是什么?(2)组织学生依靠观图讨论: 怎样求出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小结: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把已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下的5个合起来。
(3)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学生独立列式计(4)老师说明:从现在起,列式计算还要口答问题:树上原来有28个桃。
(5)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讨论完成后,指名说一说。
师板书:5+23=28(6)说一说:两种方法一样吗?为什么都用加法算?
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
(1)出示第1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指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互相说说 “怎样求出一共有多少块拼板?”,再指名说.(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2.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第2题图,提问:车上有多少人?还有多少人没上车?求什么?(并提名完整地说说题意)(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提醒学生在计算完后别忘了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求一共有多少人乘车?指明说说算法?为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同桌同学互相说说题意
(2)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解题过程,要口答。4.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强调口答。
5.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学生填一填。
(2)集体交流时提问:公鸡比母鸡多3只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四.布置作业.复习巩固
第三篇:《求原来有多少》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求原来有多少》教学反思
《求原来有多少》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用加法来解决求原来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类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实质上它是以另一个角度理解的求和问题,这些问题的数量关系也更加隐蔽,条件、问题的叙述顺序与学生熟悉的思考路径也不甚一致。因而,无论是理解题意,还是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都有一定的难度。这类题目应该是学生入学来遇到的最难理解的类型。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好理解,我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一、通过直观情境,发现数学问题,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突破了难点。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先让学生从魔盒里随便摸出几块橡皮,在告诉学生盒子里还剩几块,让学生猜一猜原来有几块?导入课题。
借助主情境图借哨子,第一步只出示借的7个,让学生交流猜一猜原来可能有多少个?让学生初步理解原来是总数,一定大于等于7个,不可能少于7个。然后让学生只有提一个条件的机会,求原来有多少,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体会要求原来的需要知道领走的和剩下的两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出示两个条件,求原来有多少,学生已有了思路。但是,学生对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还不太熟练,所以我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画一画,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感知,巩固“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然后让小组交流想法,最后列式计算。这样学生很直观地就理解了原来有12个哨子。要求原来有多少,就要把领走的和剩下的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这样就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再用课件出示了几道这种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读完题后先画图,再列算式解答,学生逐步巩固了这种题目的解题思路。
二、总结简单的数量关系,形成模型,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寻找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说说想法,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解答完每一道题目,我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数量关系,例如:摘了的+剩下的=原来的;吃了的+剩下的=原来的,走了的+剩下的=原来的等等,能引导他们有条理地叙述思考过程,简明扼要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并锻炼了学生们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对此类题也形成了一定的模型。要求原来的总数就是把去掉的和剩下的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从学生的做题情况看,基本都能理解掌握。用减法计算的学生几乎没有。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对研究成果表述单一,不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人云亦云。我觉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更要帮助他们积累数学语言,可以教孩子用手势辅助自己表达思维。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慢慢培养持续坚持。
第四篇: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本课主要是教学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也就是求减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会用加法解决求和和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会用减法解决求剩余或求一个加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里求被减数实际上就是求部分数...本课主要是教学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也就是求减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会用加法解决求和和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会用减法解决求剩余或求一个加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里求被减数实际上就是求部分数的实际问题,用减法计算。
反思这个教学设计,我认为教学是成功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没什么比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所以这次的教学设计安排了三种游戏类型。一是师生游戏。二是生生示范游戏。三是全班学生游戏。学生在游戏中不仅学会了新知,而且新知及时得到的巩固。
二、经历了“做数学”的过程
要知道13-8=5这个算式是否成立,理所当然要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排一排、比一比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从而看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和13-8=5是完全一致的,学生在操作中也明白了为什么可以用减法也能计算出结果。
三、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模仿机会
一年级小学生是开始合作学习的起始阶段,不能象高年级同学一样围在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要学会如何合作交流只能通过模仿来实现,所以我安排师生游戏和生生示范游戏的合作交流的模式,让他们来模仿。再让他们在最后一种游戏中进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五篇: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主备教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62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重难点:
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算: 34+3= 80+17= 53+20= 4+75= 61+8= 20+52= 20+35= 48+50= 直接说出答案.2.导入新课.老师边演示边说明:老师的手里分别抓了一些花片,你知道老师哪只手抓得多一些?多多少?请你想一个办法?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二.新授.1.操作:(1)同学做抓花片游戏,排一排比一比哪种花片抓得多?多多个?(2)除排一排的方法,想想还有别的方法吗?你是怎样想的?(3)引导学生看排成的花片想出从13个里面去掉8个,剩下的就是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用减法算。13-8=5.所以红花多,多5个。
同桌说说是怎么想的?(4)再抓几次比比看,谁抓得多,多多少个?(每次都要说出怎样计算花片比另一种花片多多少个)2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图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合唱队女生有24人,男生有20人,求女生比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和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板书:24—20 =4(集体口答)
(3)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也就是求什么?该怎样解答.3.老师小结: 像这样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题目物品们可以用减法计算,从较大数中去掉同样多的一部分,就得到多的那一部分.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3)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3)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求“美术组比航模组多多少人”还可以怎么说?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想想像这类的问题该用什么方法解答?